在线客服

对外汉语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外汉语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外汉语专业

篇1

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多种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更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音”这一章讲授语音的属性时,我们需要学生了解,由于其发音器官状况的不同或发音方法的改变,人在发音时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细;有的人音色沙哑,有的人音色清脆。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势必不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媒介,向学生播放他们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语音特色的广告,比如“七匹狼”男装的广告是“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种稳健的风格,非常适合男装类产品的品牌表现;而“强生”婴儿产品的广告词“从第一次到每一次”细柔的女声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与温存,是非常适合母婴用品的语音音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再比如,“文字”这一章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中是重在了解、鉴赏的内容。我们在讲“汉字的形体演变”的时候,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甲金篆隶草楷行”,哪一个时期产生了哪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哪些特点,课堂气氛往往会死板、沉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选取适切有趣语例生动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汉语课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语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常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而这“结构规则”到底是指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下象棋一样,如果光有棋盘、棋子,还是不能游戏,还需要有对弈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语言和词汇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盘、棋子,而语法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听到这里,学生都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很直观的印象。

3注重与其它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学类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科关系异常紧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中说:“在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例如,古今汉语都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现代汉语能充当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如:今天我休息。咱们北京见。但在古汉语里,除了表示时、地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外,普通名词也经常直接作状语。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演变。

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师在讲课中也应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汉字起源”的学说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结绳说”,认为汉字是在先民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引发开去,向学生介绍“结”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从原始社会至今,“结”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像“同心结”、“结发夫妻”等等,都是从“结”中引申出来的。

这样的引申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探索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由于学时安排、教师精力以及学校硬件等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都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1结合讲授知识设置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如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社会用字用语调查、地方方言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方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大学班级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个方言区,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家乡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把思考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词汇”一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校园流行新词的使用情况,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分小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得出学习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把现代汉语课从单一、枯燥、抽象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拉到主动参与中来,从而使现代汉语课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将讲授知识与指导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调查报告及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用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点拨,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语言知识学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论文,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本专业实习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城市,留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为了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英、美等国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笔者认为,若本学校有在读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将他们带入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让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同学习、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开拓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鲜活的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改进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2、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差异

对外汉语专业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教育设置的专业,为了培养汉语传播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进行留学生教学还要进行留学生管理。对于一些实习生他们认为听听课就可以做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却忽视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新疆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以中亚国家为主,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在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除了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在实习中感受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氛围及存在问题。有些同学在实习中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融入留学生的大家庭。由于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不敢站在讲台面对留学生,缺少能够征服学生的信心。

4、专业实习评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实习实行师生互评的管理体系,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够完善。一是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体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去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实习评定的说服力,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为评定优秀实习生形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定不够全面,从学院、教研室及学生组长角度去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更多的综合学生的意见。

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新疆各高校将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研究探讨专业实力思想教育方案、管理举措,部署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新疆情况制定保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专业实习工作考评机制,并要求各指导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实习生。实行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实习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与实习学校密切配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我院专业实习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各实习点是实习的基本单位,其指导老师在抓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外,关心、负责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团结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

2、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加强实习指导和思想教育管理

在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为国家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目标教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疑问解答座谈会、实习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汉语专业认识和实习目标认知以及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同时加强了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技巧和实习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及时了解实习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提高实习动机,端正态度。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并加强责任心培养。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突出俄语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中华才艺技能的培养,设置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学生中华才艺的培养;三是加强涉外素养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突出涉外能力、外交礼仪、政治素养等方面;四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安排自信心、责任感、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缺乏信心的胆怯心态和盲目乐观的轻视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认认真真备课,轻轻松松上台讲课;五是在专业实习期间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教育,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篇3

(一)考试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考试方式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考试与其它考试区别不大。首先,我们以精读考试为例。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精读考试与传统的英语考试方式相似,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题型以词汇和语法、用正确形式选词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题型为主。其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约为7∶3,课外试题与课内试题的比例约为8∶2。这是英语考试一贯采取的考试方式,偏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考试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弊端。考试的题型流于标准化,学生过多的注重答题技巧,成了选择高手,但是真正的英语水平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分数不相符。“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对其语言能力作出判断。”[1]但是,依照现在的这种笔试闭卷、以课外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方式,教师是无法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其语言能力做出判断的,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遏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真正检测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能全面、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考试内容不当

由于注重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语考试的传统一直是强调语法、侧重阅读的,所以外语期末试卷中的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题型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的。那么,在这种考试内容的导向下,学生就不会抱着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内容,因为在期末考试中是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的。英语是一种技能,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全部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只是起到了巩固并提高的作用。对于一些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来说,就算平时不努力,在考试时一样可以比平时很努力但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得到更高的分数。这种不公平性不仅打击了那些基础差的同学,也助长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懈怠心理。

考试对教学是应具有导向的,教师应当从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以现在的英语考试来讲,教师只能从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做英语题的水平,很难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就无法通过分析考试,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这样的考试是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改进的功效,是不成功的考试。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师为主,因此,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包含针对该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对外汉语教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英语教学,在对已经毕业任教和正在进行实习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进行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这部分知识,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考试方式和题型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这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在考试中体现出来,教学情况得不到有效反馈。

同时,第二外语也面临同样的窘境。通常情况下,学校一般会安排两个学期的第二外语课程。由于学习时间短,第二外语课程往往只教授简单的基础知识就敷衍了事。可对于学生们来说,往往就是这不起眼的第二外语,在他们的择业、就业甚至今后的工作中起到了意外的关键性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受到了10年甚至10多年的英语教育,虽然精通者少,但水平一般者却占了绝大多数。那么,取胜的关键就在于第二外语。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我们现在常用的这种平淡无奇,仅靠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考试方式,应当从根本上加以转变。

二对考试改革的建议

(一)科学命题

以往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凭经验或遵循传统的教学,教师把外语当成一门知识在教,讲解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考试的内容也围绕着学生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应当转变这一观念。实际上,语言的使用不仅受制于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还受使用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把语言看成是一门考试科目,还应当把它当成是表达思想和交际的手段。语言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在交际时对掌握的知识的运用。因此,设计考试试题时,应在兼顾本学期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交际能力、实用性等方面的测试,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

(二)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外汉语专业外语考试目前所采取的闭卷、笔试、以客观性试题为主的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思维模式,真正做到考试方式“多元化”,即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对学生的测量和评价要涉及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量,即“态度评价+平时测验+技能考评+期末考试=总成绩”的评分方式。

态度评价包括平时教学中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情况。教师通过平时上课对学生表现的详细记录给出一个总和的评价。

平时测验的设置可以弥补期末试卷中对本学期知识测试内容少的不足。平时测验是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在平时上课时进行的。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最近学习的一个或几个单元中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考试方式,比如用翻译、改写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局限于听写单词;可以采取多样化提问、角色扮演、复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情况,等等。

技能测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而设计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以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为主的。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与人顺利交流或进行教学。技能测试就是为了检验学生使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这部分考试内容是以往考试所欠缺的,但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此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口试的形式,在一学期中一次或分批次进行,考试内容应该以用外语介绍中国或为初级留学生讲解某一知识点为主。同时,技能测试还能够弥补教育实习的不足。目前的实习一般是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实习,而根据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进行两次或多次教育实习要比一次实习的效果好的多。由于时间、实习基地、教师配备等因素的制约,进行多次实习暂时难以实现,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的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并通过技能测试的方式给予评价的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不足与学生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

期末考试在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评价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其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可继续按照现在的方式执行。但是在期末考试后应当对试卷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应当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应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自身的教学质量,为教学双方提供较为理性和真实的事实依据。通过对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考试进行改革,可以使考试和学习的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考试中采取的多种方式、多种题型的设置,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公允、综合地评价学生;通过改变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篇4

“李阳疯狂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英语标准发音的代名词。当我们透析其成功原因,除了那股狂劲儿,最主要的是他对于英语发音的进一步定义、诠释。一方面,“嘴上功夫做好了,音才能发好”,李阳疯狂英语把对发音时发音器官的具体动作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种理念下,英语发音首先是“舌头怎么放、唇形怎么摆”而不是朦胧的发音模仿。这样的英语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性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发音手势的发明大大加强了学生对发音技巧、力度的把握,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发音动作的标准化。

明确以上两方面,对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参照借鉴,不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首先,对比记忆相近音素的发音技巧

以常见元音为例:

虽然不是所有英汉音素都能对比记忆,但能对比记忆部分的练习足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该“锱铢必较”的方法。依据此法,所有发音都将建立在具体动作之上,即使你发音不到位,也不会错得太离谱。再加上教师的听音指导与学生对标准发音的模仿,足已塑造出标准

发音。

其次,创造疯狂汉语手势。现在的“李阳疯狂英语手势”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我们在百度引擎中输入“李阳疯狂英语手势”可搜索到95800条相关信息。在百度文库中输入“李阳疯狂英语手势”可找到2993篇文稿。除此之外,“李阳疯狂英语手势”还通过书籍、讲座、电视节目传播开来,影响力与日俱增。

篇5

所谓文化导入,即教学过程中要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我们倡导构建文化导入机制,以“了解文化、掌握语言、学以致用”为基本目标,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

一、文化导入背景分析

要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适应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教育教学规律,就要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二)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必须结合进行

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掌握一种技术,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文化。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教学必须也只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积极倡导现代教学理念,才能重新激发其活力,展现其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汉语正面临危机,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点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当前,各种外来语言势力、网络语言等纷纷进入汉语表达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汉语,纯粹性日渐消解,功利性不断强化。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汉语同传统文化之间不断背离、迷失和错位。“汉语正面临着危机,拯救汉语,是刻不容缓的事情。”[2]这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学人的共识。同时,目前汉语所面临的这种危机,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汉语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认识汉语、了解汉语、用好汉语,从而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

二、加强文化导入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3]在语言教学中,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必须而必要的。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认真总结与分析,我们发现,文化导入对汉语教学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在当前的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占据更大的比重,承担更多的使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全方位的文化渗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4]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核心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汉语教学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也可以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传播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积极的文化导入,重新挖掘和弘扬汉语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还是修辞,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语发展中的不同特点,在汉语昂首走向世界的今天,汉语教学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文字又是重要的文化事象。”[4]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对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通过彰显语言的文化属性,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

在汉语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与语言的文化属性紧密结合,才能保持这门课程的活力。中国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汉语不断发展的源泉。汉语教与学的过程必须与中华文化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相互融合,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和学习汉语的不竭动力,切实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广泛联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汉语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味的语言,汉语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将语言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展示出来,通过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承认这种‘文化特性’的存在,并了解这一‘文化特性’的产生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些词汇。”[6]如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加入古诗词格律、节奏、风格等知识,在汉字教学中讲授汉字发展史和中国书法等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三、如何建立文化导入机制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应着重建立文化导入机制,即以文化导入为中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调整为手段,以教材调整等为辅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一)以文化知识的导入为中心,不断增强汉语教学的文化深度

梁潄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属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人文知识的参与。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必须把汉语置入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学习和研究,还汉语教学以本来面目。如结合古代语料、语言趣话等,追溯汉语发展的历史;结合文字发展史讲授汉字构造演变;结合诗歌韵律讲授语音知识;结合文化变迁讲授语法结构推演;结合历史知识讲授词汇更替等等。既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文化认同,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文化高度。

(二)以教学方法革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中,许多人未经严格训练就走上了讲台。这些教师的特点,据李泉先生分析,主要有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习者的了解,忽视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忽视教学活动的可预知性,缺乏平等观念和包容意识等。[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由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实践能力的锻炼显得更加重要。一定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调研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努力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应用为先导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立足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以实际应用为最高准则,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汉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还要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针对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与留学生举行互助语言学习,举办双语晚会等,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学习和传播汉语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努力扩充汉语教学的信息量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8]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要接受第一语言教育,同时毕业后又要对留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育。他们在其中有身份和思想的转化问题,既要学好,也要教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体验式教学,把文化行为训练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不改变课程目的、性质的前提下,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教学环节中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教学比重。如:汉语语音教学中可讲解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词汇教学可着重介绍汉语的词汇系统、词汇的发展演变、词汇的色彩意义等,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语法教学应从新的高度认识汉语的结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介绍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新动态、新流派,同时要广泛涉及语法变化背后的文化因素;汉字教学除介绍汉字的发展、现状、信息处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等知识,还要着重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修辞教学应引入新兴的语用学研究成果,广泛涉及文学、历史、民俗、礼仪等知识,改变修辞教学的枯燥现象等,以有助于学生认识汉语的过去和现状,思考汉语的未来,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四)以教材和手段更新为辅助,积极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阅读面

同其他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样,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也要大胆试用新版教材,使学生能对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从而拓展知识面和研究视野。以《现代汉语》为例,目前普遍使用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但此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例句和习题的编排也已过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一教材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双向需求,因此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紧跟研究前沿,积极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兴趣,补充相应的参考读物,有针对性地推荐好的《现代汉语》读本,供学生自学或参考。条件成熟时,可根据教学实践编写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学生要求和教学实践的教材。另外,传统的讲台黑板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兼有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可以让他们学会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校中文系现有汉语课程建设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与其他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核心,全面倡导汉语文化教学理念,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使用、推广汉语的良好习惯,为汉语走向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 释:

[1][波兰]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等译,中国民间艺 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朱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4]李成,张晓杰,于文海:《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 能》,《文化学刊》,2006年第2期。

[5]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88页。

[6]张晓璐:《语言、文化与思维》,参见潘文国主编《汉语国际推 广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7]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载赵金铭 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208页。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3.

[7]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8]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

篇6

随着“汉语热”现象遍布全球,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2002年,我国分别在纽约、温哥华、悉尼、汉城(今首尔)等4个城市建立了汉语中心,以发展海外汉语教学事业。与此同时,国外已经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开设有汉语类课程。汉语在国际上受到如此青睐,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的热情,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了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热潮。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省内高等院校有100余所,成为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肥沃土壤。

我们调研的范围是河南省89所高校,调查时间截止到2012年12月。调查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河南省高校主页信息以及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对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深入调查、电话咨询以及走访调研。得出的结论大致能概括目前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现状。

一、起步较晚,持续稳步发展

河南省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起步较晚。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专门培养专职的对外汉语教师。后来,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截至2005年,全国有近100所大学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河南省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比北京语言学院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整整晚了13年。2001年,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信阳师范学院和安阳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河南省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又增加了4所,分别是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2007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黄淮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10年,先后又有4所高校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分别是河南科技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新乡学院。2011年,河南大学和许昌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河南中医学院和郑州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获批招生。

从发展历程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从无到有,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河南省地处中原,虽然京广线贯通南北,陇海线横穿东西,但交通便利程度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也略微缓慢,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开设始于1996年,比全国走在前列的高校晚了13年。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迅速增多。为了适应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国内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对外汉语专业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2年,河南省已经有20所公办高校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在短短的16年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持续稳步推进。

二、人数渐增,招生规模扩大

从招生规模上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从招生学校到招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从招生学校方面看,从1996年的1所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发展到2012年20所公立院校具备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资格,平均每年增加1所高校可以招考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从招生人数方面来看,我们通过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统计了2003年至2011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9年的招生数据。2003年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54人,其中本科二批152人,高职高专一批2人;2004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349人,其中本科二批151人,本科三批8人,本科一批168人,高职高专22人;2005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46人,其中本科二批176人,本科三批6人,本科一批64人;2006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090人,其中本科二批657人,本科三批200人,本科一批233人;2007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736人,其中本科二批1324人,本科三批245人,本科一批167人;2008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184人,其中本科二批720人,本科三批372人,本科一批92人;2009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733人,其中本科二批1495人,本科三批1018人,本科一批220人;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418人,其中本科二批1025人,本科三批1285人,本科一批108人;2011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595人,其中本科二批1028人,本科三批1416人,本科一批151人。

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从2003年以来稳步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发展中出现两个转折点。其一,2006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出现新高,从之前的二三百人发展到1090人。单单本科二批招生人数,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481人。前文提到,河南省于2006年增加了4所具备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资格的高校,这是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其二,2009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再次创下历史记录,由之前的1000余人发展到2733人,单就本科三批招生人数来说,2009年就比前一年增加了646人。三本院校的增加以及扩招是2009年招生人数再次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事实证明,近10年,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三、所属不同,学科定位不一

从教学管理模式上看,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从1996年首次设立以来,一直没有设立独立的部门机构专门针对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日常生活、教学管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往往依托于大的院系专业,为自身的课程设置的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找到可依托的基础。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所属院系不同。在河南省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20所高校中,对外汉语专业所属文学院的有14所高校: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黄淮学院、河南大学、许昌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新乡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文学院,往往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列,并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所属外语学院的有4所高校: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外语学院,往往和英语专业并列,并依托于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于外语特长。对外汉语专业所属人文学院的是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法学5个本科专业;河南科技大学现有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人文学院,所依托的专业较多,范围更广,学科定位更全面,但更多的还是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所属院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

四、丰富多彩,办学形式多样

从办学形式方面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办学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根据2012年河南省高考招生简章信息,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招生学校有公立院校、独立学院、联办和民办等形式。前文谈到的高校都属于公办高校。另外,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独立学院有: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12对外汉语专业招生77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38人;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48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00人。2012年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共计招生363人。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联办院校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2012年招收英法俄日韩德等不同地区方向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共计615人。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民办院校有:商丘学院,2012年招生57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同年招生45人。对外汉语专业共计招生102人。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开展对外汉语专业,办学形式多样,无论在公立院校、独立学院还是联办、民办方面都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五、发展滞后,教学质量不高

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随之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发展滞后。

(一)师资力量不足。随着近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对外汉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大多高校面对对外汉语师资不足的问题,采用内部消化的方法,即借用传统专业的教师来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授课。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很多与对外汉语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从而导致依托文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偏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外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偏向英语专业。这些都使得对外汉语专业本身没有特色,专业性不强。

(二)重点大学太少。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全省高校有100多所,但没有一所985工程院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高校属于211工程院校。文科类重点大学河南大学,其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得比较晚。河南省地处内陆,经济不如沿海城市发达,重点大学太少,高校人才外流,缺少专业带头人,直接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实习环境缺乏。对外汉语专业突出“对外”,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而事实上,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在具体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和实习环境。截至2012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20所高校中,有4所不具备招生留学生的资格: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黄淮学院。这4所院校的真实实习环境无法保证。另外,即使在具备招生留学生资格的高校,河南省内招生的留学生数量极其有限,也无法保证教学实践。因此导致河南省对外汉语发展滞后,教学质量不高。

总体看来,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稳步持续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从而引起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其二,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与在河南省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不协调,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实习环境难以得到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其三,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不同的院系,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方向随波逐流,缺乏自身特色,难以打造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品牌”。因此,河南省发展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出谋划策,带领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创建属于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提高河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层次。

参考文献:

篇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成为世界上流行的语言,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已经超过千万,对外汉语老师出现严重紧缺的情况,这使得对外汉语教师被列为国内外最需要的教师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的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汉语专业研讨的重要话题。为此,我们要加快汉语国际化的进程,注重内涵发展。

一、加快课程体系的改革

我们国家现行的高校对外汉语的课程体系陈旧,缺乏广阔的国际视野,内容存在罗列现象,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的目的,难以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在本科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更倾向于汉语类课程,对外语类课程开设得少,重视度不够。两种课程设置比例的失调也导致学生的知识比例不协调,不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另外大多数学校开设课程较多,但是知识体系陈旧,关于实践技能的培训比较少;语言类课程太多,民俗民情课程开设太少,缺乏灵活性。不改变现行的结构体系,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转行或从事其他职业,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师数量出现匮乏现象。

二、加快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

从传统的以讲为主逐渐向实践型转变,从过去以大学生学习为主,向低层次多元化汉语教学的转变;扩大办学力量;充分利用民间办学力量,把对外汉语专业做强做大。我们要想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更新观念,制订相应的竞争机制,以满足国际社会对汉语的需求。如今我国设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大多以教授汉语知识为主,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多教授文章解读,方法以读、背、分析为主。古代各个朝代的经典文章要诵读,要倒背如流。现代汉语多教授字义、词义、语音、语义,语法、句法、句子修改和扩句、缩句等。这些传统的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阻碍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对对外汉语人才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方法也培养不出来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适用型、应用型人才。

三、加快培养学生实习实践技能的步伐

对外汉语属于语言学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践技能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选出实习地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对外汉语老师,就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精髓,教会外国人学会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不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掌握。汉字是音、形、义的组合,这种复杂性加大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授上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尽量设置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的上课方式。如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上课方式。如学生在学习“休”这个字时,可以通过语言和图画来讲解:画面上出现一棵树和一个人,人坐在树旁休息,就构成了“休”字,这是汉字里的会意的构字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让这些外国人对汉语学习产生兴趣。可以举办一些演讲和汉语知识竞赛,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艺术,在口语表达上求创新,独显其妙。除灵活运用这些实践教学方法,还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标准的发音。外国人学汉语发音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平翘舌音不分,语速快慢掌握不好,词语轻重倒置。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纠正,以免闹出笑话,挫伤其自信心。

四、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加快步伐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对外汉语老师。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标准要有不同的定位标准,以适用以后的就业需要。如从事基础教育的对外汉语老师,在就业前要努力学好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以及礼仪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知识。如用图片教学、实物教学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感官,进而认识汉字,掌握字形、字义。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习惯、民俗等。从事高等教育的对外汉语老师,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悉教学用语,能用外语和学生进行沟通协调,或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书刊让学生在短期内达到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面对国际上对汉语需求的增加和汉语地位的提高,我们要调整好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好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质量高、素质好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五、加快拓宽就业渠道

篇8

近年来,我们针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不能及时引进相关的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改中做了一定的改进策略,已经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1.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以往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由于缺乏各类语音资料,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各地方言、朗读的停连等语音资料,这无疑大大制约了语音教学。针对语音教学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直接在课堂播放普通话元音、辅音、音节以及朗读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受到语音的刺激。这样一来,就连国际音标、发音原理等抽象问题,凭借多媒体的优势也得以直观化、具体化。课堂的部分音频视频资料放在网站上,方便了同学在课外进行学习,特别对方言区同学声母和韵母的辨正作用很大。

在现代汉语文字教学中,多媒体的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汉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它与表音体系的文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字通过形体就可以直接表意的特点,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很难直观展现出来。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字和汉字的起源,还将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制作成动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以来,学生对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这一抽象的问题就能较容易掌握。另外,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文字方面的纪录片,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2.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课外学习中的运用

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在课堂之外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学习的平台,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建设,其次是网络聊天工具与手机短信平台的应用。通过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学习,通过习题集来巩固知识,延伸部分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电子邮箱以及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大大密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建立了QQ群联系,还在QQ空间中有关学习的内容,比如书籍介绍、阅读指导等,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指导毕业论文阶段,指导教师利用QQ与学生相互间的信息沟通更为便捷。此外,链接的“中国语言文字网”等网站配有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形式生动灵活,丰富了汉语专项技能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程度。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把孤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发展到了多种方法,从各个侧面强化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语料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现代汉语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阐述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加之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源单一陈旧、缺少与当前社会语言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难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社会信息化日趋显著、新兴传媒日渐发达的背景下,科学带领学生挖掘、整合利用生活语料,对焕发汉语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在语音学习中,我们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语料调查,结合方言语音讲解现代汉语语音部分,帮助方言区同学进行语言辨正;在词汇、语法部分的学习中,新鲜语料的搜集就显得更加必要。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相关任务,学生纷纷从流行歌曲歌词、手机短信、影视小品、以及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广告用语、广告标牌、商标用字、楼盘命名等方面来搜集语料,对于搜集来的丰富的语料,师生共同在课堂上整理分析,研究新词的构成方式、旧词的新用法等一系列语言现象。例如讲解合成词构词类型时,学生们归纳出联合式构成的新词“点击、封杀 ”等,偏正式构成的“热卖、秒杀”等,还比如“被就业、被离婚、被选举”等等“被”字的新用法,结合“被”字句的特点来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语法知识,而且还认识到语言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时展会增加或减少某些意义和用法,从此建立起发展的语言观;结合文字部分的学习,带领学生进行社会用字的调查,诸如广告标牌、商店名称的用字,将此引入到汉字规范化的内容,还可以结合流行歌曲歌词、校园流行语等来讲解语法和修辞,这样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适当增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些偏误现象,如范围副词“都”的误用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根本就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新问题。通过这些应用中的生动例证可以非常清楚地告诉学生,仅仅会自己说汉语是不够的,要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还要知道汉语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要能运用语言理论讲出道理,由此学生就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把《现代汉语》的课堂拉到广阔的生活中间,找到适合当下青年人口味的语言材料,积极探索出课堂教学方法的新路。通过开发整合现代生活中的语言资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从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对话,在教学中达到和谐相容、共同提高的理想境界。

三、在教学中加入英汉对比深化学生的认识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我们在现代汉语课堂上加入英汉对比学习来深化学生的认识,由此缓解独立学院双语教学的欠缺,具体做如下:

1.在语音教学中,将英语的28个辅音与汉语的21个辅音声母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从发音方法来讲,汉语的b、p、、k等音与英语的b、p、、k等音的发音有区别,汉语的发音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英语的发音是浊辅音,发音是声带颤动,而且发音部位靠后,像这样找出英汉辅音发音的异同,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老外说中国话时的洋腔洋调的现象;

2.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可将词汇教学中构词方式的英汉差异进行对比,汉语的构词主要是词根复合法,而英语主要是附加法,且同是复合法构词,英汉也存在语序的差异等;在语法教学中,也可将英汉的语序进行对比,比如汉语中还有主谓谓语句(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的句子),其句式为: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这种语序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英文的句式仍为:主+谓+宾。如:任何一题我都会做,I can do every question.我任何一题都会做 ,I can do every question.

及时将英汉语言要素进行对比,这无疑对于学生的英汉学习都大有脾益。在不同之处体察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民族思维的特点,遂可以带领学生将语言学习进一步深化。

四、在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语言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现代汉语的同时,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员,学生还应丰富文化内涵,拓宽发展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讲授语言文字负载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渗透,具体如汉语词义内容的分解,其中就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因素。“红”的词义,不仅仅是红颜色一种意思,还有“吃香、受欢迎”以及“政治觉悟高”等其他色彩义。从“天”的字源分析可以得知中国人有“崇天、敬天、畏天”的观念,意思与英文中的sky不能完全对等,所以“天生”“天灾”等词,不能想当然地翻译成sky to be 和 sky calamities,而要翻译为naturally or born to be 和natural calamities。通过这些用例,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等思想,教学中文化信息与语言知识的结合不仅能增加讲授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也能给学生以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上革新虽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 关彦庆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篇9

一、课外语言实践

对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语言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外语、第二外语、汉语。这三者对于对外汉语专业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外语,无论是第一外语还是第二外语,都是工具性语言。所以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的外语语言实践就是把外语当作工具来使用的实践。

1、课外第一外语语言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传统的外语语种为英语,而且自1994年起开设英语专业,形成了以英语为主、英语为强势外语语种的局面,所以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学校自英语专业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具有特色的英语角活动。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自入学之日起,必须按规定准时足量地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这种特殊的语言输出活动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强大的推动性,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领悟语言的魅力。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创建英语语言氛围,学校开展了校园英语早读活动。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语言学习离不开朗读,离不开高效率的记忆。“读”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就早读而言,重视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写三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早读作为英语课堂的延伸,属于对外汉语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读、关注读、领读、跟读,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次英语早读课,是学好英语的成功之道。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早读的方式,不仅能构建和谐的英语早读课,更是英语早读质量的保证。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早读课中通常是提供给学生几种方式,鼓励学生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并在互查阶段合理地运用起来。所用到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竞赛的方式,规则为:每小组四个人以竞争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背诵成果,看谁背诵的时间最短,背诵的效果最佳。②个体读和集体读相结合的方式,规则为: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同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最终能达到一起连读连背的效果。③对话编写或小品展示的形式。这一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每小组四名同学将所背内容重新编写成对话然后再表演出来,达到真正地运用英语的效果。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求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完成。

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和语言检验的重要平台。

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历来重视此类比赛。四年以来,学生参加了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内英语竞赛等,赛前的语言操练、赛中的语言思辨、赛后的语言修补与提炼,各个环节都极具现实意义。

国际交流活动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佳的外语语言实践机会。我校自2009年起,每年六月份与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五所大学的数十名学生和数名老师组成的美国语言文化交流团在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活动。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与美国学生同住、同吃、同学、同行、同乐,一同住在学生宿舍,一同在学生食堂就餐,一同在文学院上课学习,一同游览陕西的历史文化古迹、一同进行体育活动等等。学生无论是在语言学习、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均有颇丰的收获与感悟。今年8月,将有来自韩国顺天大学的数十名学生与老师组成的交流团来到我校,与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展开为期约一周的交流活动。届时,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又将在面临语言与文化交流压力的同时产生语言动力,通过双方接触,提高学生国际化适应能力。

2、课外第二外语语言实践:多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能

力,所以,我们应该拓宽思路,除了传统的第一外语之外,本专业学生还应选择一种其他语种作为第二外语,以符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对于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我校俄语、德语、日语、法语等小语种师资的存在与延续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提供了学习第二外语的机会。自2008年设立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我校相继为本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俄语、德语等第二外语,以满足来自不同语区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生与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第二外语只是初级水平,所以语言实践主要体现在第二外语语音比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等层面。这些实践性学习同样对学生学外形成了推动力。

3、课外汉语语言实践:汉语作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自己的母语,既是工具性语言,学生以之为工具来进行说写和思考,但同时汉语又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客体对象,毕业走上岗位后更是教学的目的语。所以,对于对外汉语专业来说,汉语语言更应带有专业本体的意味。学生的汉语语言读写说等技能都应在实践中加以提高。

为加强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开设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弘扬祖国文化的“一笔一划一音”的实践活动:“一笔”主要针对学生的书法练习,练就一手漂亮工整的汉字书写;“一划”主要是指简笔画实践,练就基本扎实的用汉字的基本功;“一音”主要是针对学生普通话训练,练就读汉字的基本功。

汉语竞赛同样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汉语语言实践和语言检验的重要平台。近三年来,学生每年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该比赛是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已成为教师资格认证的一项必备条件。这种通过参赛来实践语言的活动对于提高对外汉语这种师范类型专业学生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认识,对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法及相关规范标准在专业教学中的落实,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课外文化知识实践

语言和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陕西是个文化大省,文学大省,自古至今都拥有浓郁的文学与文化环境。几千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地,文化积淀深厚。当代知名贾平凹自2003年起被聘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王蒙、谢有顺也相继被该校聘为特聘教授,陕西著名文学评论家韩鲁华教授2003年任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家、评论家“加盟”理工科院校,意在完善学科体系,强化文科与理工科的互相渗透,增强办学实力,使文学文化这一厚重的理论现象落定于特定地域,使文学现象、文化现象、文学家与评论家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

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实践活动。作为《长安文化》、《汉唐文化》、《地域文学与文化》等课程的课外延伸实践活动,学生参观并深入解读校史馆、建筑文化广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中国音乐史博物馆;参观陕西省各类博物馆、民俗村落建筑群、陕西著名文人家乡和创作地;开展模拟导游活动等。学生深入文化实地了解陕西区域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立足于区域文化的角度,在实践中体验文化,从实践中内化文化。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2008年起分批次承担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义务讲解员,期间接待了许多校内外领导、各界嘉宾以及社会团体及个人。该馆是以全面收集、整理、展示、研究贾平凹的文学、书画、收藏等艺术成就及其成长经历为主旨的非营利性文化展馆,建筑造型不是规整的立体形状,而是用钢筋和大块钢化玻璃拼组的一座创意独特的现代风格建筑,馆内展示作家的成长过程和创作经历,展示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生活,并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学习文学、交流经验的场所。可以说,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从内涵到外观无不折射出现代文人理性与感性融合思考下的文化审美情趣。学生们每一次的讲解实践都对其自身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养成是极大的滋润、深化和内透。

三、课外教学实践

在学科归类上,对外汉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理论有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下,高度重视各种层次的实践教育,通过接触实际问题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做到活学活用,实现“玩中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07年成立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借助这一平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与留学生展开一对一的语言结对式的全程汉语学习辅导、助课、辅助教学管理、学习资料编辑等实践性活动,进行微格教学探索和语言教学实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母语汉语,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将汉语视为一门整体语言,从而细化研究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汉字等,对促进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汉语语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家教作为帮助相关学习者补充和复现学校课堂知识的教学形式,早已被我们的社会所接纳。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凭借本专业在教学潜能上的优势,在我校得家教活动中一直受到学生家长和学生们得好评。这种“准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凝练本专业学生的内功和开展师资潜能,是大有好处的。做家教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为真正走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做家教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智变得理性、成熟,社会经验慢慢沉淀,渐渐地积累成为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四、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进入正式实施阶段,5年的运行进展顺利。我校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自入校之日起就紧紧抓住了这一机会,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策划之后,参加了2009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学生的“汉语桥工程(The Chinese Bridge Project)调研分析与未来展望”顺利获批。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项目申报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综合运用能力实践

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与开发既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对外汉语专业能

力培养模式的核心,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所以,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地学习,注意“我知道……”之外,还要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注重“我能做……”。学生参与编辑工作、文稿编写与播音工作,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和考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等实际运用汉语语言来做事的能力。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校园笃实新闻网编辑工作、校广播电台文稿编写、文本校对与加工、播音主持、节目主持工作、校园才艺秀等,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六、结语

根据1998年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纂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是“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可以看出,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长远目标的对外汉语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工作就业的前奏。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专业本色的实训要求极高。如果说,对外汉语专业在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选择、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到宽口径,那么,实践教学就要更加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实践活动实际上已成为检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能否培养出合格毕业生的重要标尺。在有限的资源和实际的局限条件下,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积极开拓一切可用资源,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这对将来大规模地拓展开发更典型更出色的专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语言学概论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以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有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语言学概论也往往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据观察,目前该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实际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应注意联系汉语教学的实际。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没有做出区分,使用同一套教案进行教学。这必然造成教学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没有协调好与现代汉语课的关系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与《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著)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几个章节内容重复较多。如语音部分都讲语音单位、语音要素、语音的属性、元音辅音的发音、音位划分,而且举的例子都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材料,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学概论的一些章节内容是现代汉语课内容的重复。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只简单串讲一下,做一个复习,有的教师则干脆省去不讲。我们知道,不同课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有完整的了解,从而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是在介绍语音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音系学的研究,关注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确定一种语言音位的方法,了解区别特征在音系中的作用。所以,两门课程在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存在差别。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区分两门课程的内容,补充不同语言语音或方言语音的例子,避免简单重复。

(三)教学方法保守,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学概论属于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传统教学中多采取讲授法,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甚至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使学生认为语言学很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列举的语言事实拘泥于书本,局限于书面语,脱离生活,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我们的调查中,语言学概论课成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难的一门课。

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迫切需要对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目前学术界对语言学概论课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中文专业教育出发,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需求,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成果也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然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二、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教学目标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而有所区别。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把对现代汉语知识的认识提高到对人类语言普遍性知识的认识,对母语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借以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具体包括:

1.掌握语言结构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了解其它语言的相关特点和规则。

2.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言语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言语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更换最新教材。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基本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语言学理论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新的形势要求课程能够反映语言学发展的实际。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反映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主要表现在语义与语用、语言接触、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音部分等方面,修正了个别观点和材料,如关于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卷舌浊擦音修正为卷舌近音。另外关于文字的单位及文字的特点及分类划分也有修改。修订版教材体现出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进展,尤其是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要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体现语言观的发展,从立足于语言本体、静态剖析语言结构到立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动态考察语言外部关系。教学内容加入语言与外部经验世界的关系、语言与所在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当代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如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动态。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语言学作为基础学科既有其学科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有区分有侧重地对待交叉内容

现代汉语是个体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和特点。而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语言学概论课教师在讲述与现代汉语交叉的相关内容时,要以语言系统性为纲领统领各个小节内容。例如语音部分,现代汉语课重点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针对学生母语指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语言学概论课就应该从宏观角度介绍语音理论,不能局限于现代汉语,不能把适合现代汉语的术语照搬过来,例如不能采用“声母”“韵母”。把重点放在音系学研究上,重点讲授音素与音位的关系、音位的划分、音位的聚合、语流音变等。另外在音素的发音讲解中,重点讲解汉语中一些有标记的语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舌尖后辅音的发音、儿化音的发音等。另外还应补充外语和方言中的一些音素的发音实例,让学生由对普通话语音的了解扩展到对其它语言或方言语音的了解,更深入认识语音的特点和性质,能够从音系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特点,了解汉语语音学习的难易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再如文字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从汉字的特点、构造、部件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方面讲解汉字知识。其中笔画、笔顺、现代汉字构造等内容对汉字教学有很大帮助,现代汉语课上我们可以更强调汉字的笔顺、结构、字形与读音的关联、偏旁与意义的联系等问题。另外很多汉字圈国家的学习者能够书写繁体汉字,所以繁体汉字的识别也应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应该具有识别繁体字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课则阐述文字的起源、发展、类型与改革问题,重点讨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样两门课程的知识就可以相互补充,各有侧重,不会重复。

(三)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和调查,不论是中文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都抱有畏难情绪,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觉得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生活。面对这一普遍现象,很多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和途径。王健(2005)提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课后辅导几个环节作出了新的尝试。洪水英(2006)从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出发,提出了把握课程特点、重视知识的理解与体验、重视语言体验与多媒体化三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罗耀华、柳春燕(2008)谈了创新教学的尝试,提出了启发式、点拨式、研讨式教学法。这些研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都没有提及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没有注重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

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知识。如语言学流派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根据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进行自学。每一种教学法理论都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作基础,通过对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分析,了解教学法理论的语言学背景。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掌握某种教学法的实质,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法。再如讲授“句法分析”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分析句子的几种方法,再给出大量例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句子分析,点拨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分析法适用的情形,然后举出一些留学生的偏误句子,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子分析法分析偏误,并进行改正。学生能够把分析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上来,对语言学的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

转贴于

2.互动学习

语言学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讲到“语言的功能”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语言功能的表现,讨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能够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理论观点更加生动具体。另外在讲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结合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发展过程和特点来讨论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结合留学生的交际失误讨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下,多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研讨,为传统的课程内容传授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深入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

3.实践调查

根据相应章节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方言语音调查、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调查及描写、书面语规范化调查等。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践报告。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社会用语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种新的语言现象精彩纷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都有明显表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研究身边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商店店名、市内理发店名、楼盘名称、街道名称、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因素。这些调查报告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语言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做了一点的准备。

三、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素质和知识,这使得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存在密切联系,但又具有专业特色。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引起对对外汉语本科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对外汉语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5.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

[6]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

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

[7]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

[8]洪水英.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篇1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对外汉语专业已成为高校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专业。对外汉语作为跨文化语言学习,承担着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使命,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关系密切,肩负着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参考以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探索并尝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构建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模式,以促进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1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Hanvey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层次(胡文仲,1990);李映(2002)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层面: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理解文化中的价值观部分,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灵活运用语言与文化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等四个不同步骤。文秋芳等人(1999)提出了包括前人提出的交际能力以外的间距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许力生(2000)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的能力培养两个层面。高一虹(2002)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一文中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种重要模式,并对文化的跨越与超越进行了比较。综合借鉴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和层次的分析。付天军(2010)在借鉴Patrick(2004)文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了解,参与,比较与对比,以及调整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2.2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即通过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四个层次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跨文化人才。

3.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认知、对比、合作、实践

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设计了培养模式。

3.1语言文化认知。包括了解掌握本族语言文化和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还要认知两种语言的深层文化,即社会结构,思想意识,政治体制,社会价值取向等,尽量丰富社会文化知识,挖掘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

3.2跨文化对比。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注意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在学习使用过程中自觉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语言语用文化对比,积累语用对比方面的知识,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3.3合作学习。在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及课堂模拟的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调整认识、情感和行为,以合作的心态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3.4实践运用。创造跨文化交际环境,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有效交际。除了课堂模拟环境,还可以利用网络、外教、留学生等为学生创造“半自然”交际环境,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参与者的互动,观察交流与沟通,亲自感受文化差异,得到跨文化交往的熏陶,在反复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感受文化的异同,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

4.结语

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跨文化教学应当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并逐渐增强和逐步深入。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新模式进行跨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掌握语言文化,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并在获得流畅的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的同时,实现由西方文化的学习者到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付天军,陈凤然.单一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构建[J].东岳论丛,2010,8.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李建萍.合作学习对二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研究[J].外语学刊,2012,3.

篇12

24日,实习的第一天。第一站:阿拉扎大学。

阿拉扎大学是一所纯伊斯兰教的学校,印尼人居大多数,也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我们走进校门的时候,让我们为之震撼的是一座巨大、白色的伊斯兰教建筑式的教学楼,在白云和透彻的蓝天的衬托下,它显得如此静谧与神圣。走进它的教学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个双手捧着书本或拿着电脑正坐在教室门外的走廊上查阅资料的学生,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我们本来想静静地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到他们,没想到,他们却抬起头,对我们说:“老师好。”有的不会说中文,便给我们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阿拉扎大学给我们的第一份感动。我们为学生能如此的有礼貌而感动,也为他们的友善而感动。

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先是惊异了一下。教室不大,一般就容纳十来个学生。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场景有些不同。但紧接着,我们就被学生们纯真的笑容给感染了,也就没有那么拘束。第一堂课,我们介绍的是中国的新年,包括一些风俗习惯、庆祝活动等内容。他们专注的目光,一本正经的神态,围着我们问东问西的那股积极劲,又一次让我们感动。第二堂课,我们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中文口语的交流,包括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话题,期间穿插了唱中文歌,这些学生中文歌的唱功真是令人赞叹,一个个字正腔圆,还可以四重唱。

我们在阿拉扎大学共呆了两天,他们的上课时间是从上午九点到中午十二点半,再从一点半到三点。每个人差不多上午讲两个小时,下午再讲两个小时。一天下来,我们都疲惫不堪,一点精神气都没有了。虽然累,但一想起那些学生的眼神,专注并且充满着求知欲,心里也就轻松起来。一句话说,便是:苦在我身,乐在我心。

篇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热”带来的“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

作为文科中的新兴专业,1985年,全国仅有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学院四所院校开设这一专业,且为教育部“控制设点”专业。2000年以后,为了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对外交流形势发展需要,又有一部分高校设立此专业;到2003年已有35所高校设立此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00余所高校设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同时,从2007年开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相继在全国数十所高校招生。

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及沿海、沿边及等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来说,因为与外界交流频繁,对外汉语专业呈良性发展趋势,并已形成较为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就全国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来看,还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随意、发展前景迷茫等诸多问题。

这种情况在内陆省份如河南表现尤为突出。在河南各高校中,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是较早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校,且皆设在文学院。近四五年以来,河南省郑州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华北水院等相继开设对外汉语专业,一般挂靠外语学院(系)或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各地市的师院如洛阳师院、南阳师院、安阳师院、周口师院、商丘师院等也先后开设此专业,大多依托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文学院(中文系)。但是,由于河南属于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外交流不够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与沿海、沿边城市不能相比,与北京、上海等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相比更不具优势,这些都致使河南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在国际新形势下,河南省的对外汉语专业既面临机遇,又有新的挑战,如何与那些具有优势条件的省份和地区共同发展对外汉语专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自己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去来实现联合、拓宽河南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是河南高校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对河南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情况进行了简略考察之后,发现其在办学思路、学科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来,共同探讨。

(一)办学思路不明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科定位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里对对外汉语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做了这样的阐述:“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1]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里也都有类似表述。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明确的办学思路,不少学校开设课程没有结合本校资源优势和特色,人云亦云,一些学校甚至师资严重缺乏,一位老师同时担任语言学和文学、文化方面课程的教学工作,致使课程虽然开了很多,看似很全面,但收效甚微。

多数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里都有如下表述: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良好全面的英语言素养、能依托汉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外语能力,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在有关部门从事新闻出版、商务沟通和文化传播等跨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到学校、国家汉语推广部门、国外孔子学院、新闻出版单位、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管理、文秘、涉外等工作。表面上看,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就业市场广阔,确实属于传统文科中的“朝阳专业”。但事实上,大多数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外语+汉语言文学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是汉语水平不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如外语系的学生,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既不全面,也不扎实。由于地处内陆,很多高校没有开办留学生教育,这就不能给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缺乏实践教学实习环节,学生很难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竞争力。

(二)对外汉语本科学生就业问题

与培养方案紧密相关的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说明”里论述: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显示,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4万,师生比为1:1000。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需要数百万汉语教师。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目前“中文教师短缺已经成了制约美国中文教学开展的瓶颈”。据美国亚洲协会估计,在2015年将有5%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届时将至少需要7000名中文教师,但现在美国只有500至700名中文教师,缺口非常大。英国文化委员会于2006年发表的《英语下一步》报告中提出,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英国学生应加强汉语等外语的学习。印度尼西亚教育部最近决定,2007年在全国各地1.6万所中学开设汉语课程,需要教师至少8万人。目前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汉语教师短缺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东亚和东北亚等国尤其突出。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海外汉语教师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资料显示,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确实很广阔,但就该专业目前就业实际情况而言却很不乐观。据了解,多数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性签业率很低,有的甚至不足40%;而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转行的情况较多。[2]以对外汉语专业的领军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该领域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截止到2000年,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本科生占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2%左右,但近几年下降到不足20%,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的优势逐渐变弱,甚至出现难就业问题。[3]这种情况在河南高校中更为严重。以河南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起步最早的郑州大学为例。2010年,郑州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62人,其中26人考上研究生,4人参加“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准备出国,10多人未就业,准备来年考研究生,其余10多人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等工作,对口就业率极低,且在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并无多少优势。另外,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郑州大学的设立,日后选拔志愿者将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倾斜,受指标限制,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会更难争取到出国教学的机会。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一种突出矛盾:一方面,国际上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存在大量缺口,特别是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规模逐渐扩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缺乏具备相关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国内相当数量的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不能学有所用。目前开办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的各院校,大多都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通过对上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真正能够“走出去”承担汉语教学任务及涉外工作的合格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是该专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出路广,对外汉语专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阳专业”。

三、河南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一)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宽基础、强能力、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拓展专业培养范围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应用型文科专业,应该走一条在人才市场需求中求灵活求发展的道路。在学科定位上,应拓展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之所以没有叫‘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而称‘对外汉语’专业,正是因为考虑到人才培养的的广泛适应性。一个高校专业不可能只培养单一目标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尽管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基本目标,但也要考虑到就业形势、市场、个人等各种复杂的情况,而不能使高校的本科专业成为某种职业培训。因而在专业设置时没有叫‘教学’二字,在培养目标上还加了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人才’。”[4]从目前我国用人单位招聘对外汉语毕业生的取向来看,单一的语言型的毕业生不太受到欢迎,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将培养目标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涉外文秘、文化传播、语言学研究等多个方向,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需求。

2.突出特色,优化课程设置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至少包括四个模块:即“语言模块”(汉语、外语)、“文化模块”(知识性文化、交际文化)、“文学模块”(古今中外文学)、“教学法及其他模块”。前三个模块以基础性课程为主,各院系在课程设置上相差一般不大,区别在于每个模块所占的比例。最后一个模块以应用性课程为主,各院系可结合本校优势资源及培养目标突出自己的特色。如外语院校可加大对第二外语课程的设置,工科院系可加大对电子商务、食品加工等方面的课程设置,艺术院系可加大对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外语和汉语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对另外某领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该校对外汉语专业设在外语系,外语系的朝鲜语专业在河南各院校中是开设得最早的。现在韩国的汉语热继续升温,掌握汉语在韩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在韩国的汉语培训班也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在韩国可以说供不应求。但是韩国的培训机构大多是私立的,他们很少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更多是委托一些专业的职介机构,定期从中国选拨教师。另外,韩国人比较重视文凭和专业,如果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而且英语或韩语不错(能达到日常交流的程度),在韩国就可以找到工作。郑州轻工业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可以凭借这一资源优势,给本科学生开设韩语课程,积极跟韩国用人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另外,作为应用性的文科专业,实践性课程一定要有充分保证。由于内地高校接受留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和留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如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模拟给留学生上课、观摩教学录像、进行国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等;学生实习时尽量为其创造条件,争取能够让学生给留学生上课或者旁听其他老师给留学生上课,主动与当地双语幼儿园、中外合办的中小学等合作,建立对外汉语实习基地;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机会,最好在大学期间多到一些对外汉语培训部门、对外汉语交流部门等相关部门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

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四大模块课程的讲授和专业实习训练,这样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汉语、外语基础,又有较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和交流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与对外汉语教学和涉外工作需求相适应的合格对外汉语专业人才。这些是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二)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建立供需信息平台

河南地处内陆,环境、交通较为闭塞,信息相对滞后,对国外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信息不够了解,毕业生无法通过更多的、有效的途径获得供需信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

认识到这一劣势和不足,内地高校要主动跟外界取得多方联系,如加强跟国家汉办、教育部、各国驻外大使馆、省政府外事办等的联系和信息沟通,以便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到学校。其次,内地高校要走出去,多向沿海、沿边及北京、上海等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兄弟院校学习,多跟他们沟通,以便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科学的办学模式。

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建立对外汉语教师供求信息平台至关重要。除了充分了解国家汉办信息外,还可以借助多种媒体形式,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可以设立国际对外汉语教师供需信息栏目,让该专业学生能及时了解人才需求信息,把握就业机会。[6]

(三)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增加学生就业亮点

河南自古位居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从而留下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化遗存,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之美称。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太极拳之乡陈家沟、安阳殷墟、汤阴里城、新郑轩辕黄帝故里、黄河小浪底等一系列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走出国门是要宣传自己优秀文化的。国家在选拔海外教师时,就有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这一项。河南高校的各对外汉语专业可以结合本地区文化资源优势,系统讲授一些中原文化知识,让学生适当进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特长训练,如太极拳、少林功夫、中国书法、绘画、剪纸、快板、二胡、戏曲等中华技艺的学习,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拿出一两手“绝活儿”,增加就业亮点。

总之,在世界“汉语热”的新形势下,河南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拼搏与辉煌同在。只有立足本地教学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加强联合和信息沟通,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才能使对外汉语这个新兴的文科专业在河南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大地上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厚的果实,让中华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原文化)的魅力在世界上得以传播。

(本文为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九批校教改项目《对外汉语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林建萍:《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北京教育,2007年,第2期。

[3][5]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大学,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