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加减法:7课时 (2)长方体(一):10课时 (3)分数乘法:12课时 (4)长方体(二):10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5)分数除法:8课时 (6)确定位置4课时(7)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8)数据的表示和分析:8课时
(9)总复习 :5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 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5.每周参加教研活动,听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篇2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做一个长方体水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水桶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D.不能确定
3.如果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3倍、4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8
B.9
C.12
D.24
4.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的表面积最小.
A.
B.
C.
D.
5.如图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
A.5
B.6
C.7
D.8
二.
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6.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判断对错)
7.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判断对错)
8.如果a÷b=5(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b.
(判断对错)
9.一根方木,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不变.
(判断对错)
10.一堆沙重8吨,运走了,还剩吨.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填空.
3.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升40毫升=
升
4.3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38
毫升=
厘米3
20秒=
分.
12.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后是96,那么原分数的分母是
.
13.一个无盖的水桶,长a厘米,宽b厘米,高h厘米,做这个水桶用料
平方厘米.
1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
15.一个长方体的长6米,宽5米,高5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表面积是
.
16.一个真分数,它的分母比分子大33,约分后是,这个分数原来是
.
17.把一根长2米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_______米.
18.五年级(1)班同学做广播操,每12人站一行,或者每16人站一行,都正好排完.这个班不到50人.这个班有
人.
四.计算题(共3小题,19题6分,20题15分,21题12分,共33分)
19.直接写得数.
+=
﹣=
+=
﹣+=
++=
+﹣=
20.
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2﹣﹣
(3)﹣+
(4)+++
(5)﹣(﹣
)
21.解方程
+x=
8x﹣0.25×4=0.5
(x+4)×6=42.
五.
解答题(共5小题,6分+6分+6分+6分+7分,共31分
)
16.在一个长为80厘米,宽为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石块,这时水深为30厘米,取出石块后水深为25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7.小强读一本书,第一周读了总页数的,第二周读了总页数的,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读?
18.学校运来一堆沙子.修路用去吨,砌墙用去吨,还剩下吨,剩下的沙子比用去的沙子多多少吨?
19.学校挖一个长5米,宽2米的沙坑,把6立方米的沙子填入坑内,正好沙子与地面相平,这个沙坑挖了多少米深?
20.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单位:cm)
篇3
)
A. 有限小数 B. 无限小数 C. 无限不循环小数
2.c=12.56分米,圆的面积是(
)
A. 3.14平方分米 B. 4平方分米 C. 6.28平方分米 D. 12.56平方分米
3.一个圆的半径由3厘米变成5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 2π B. 4 C. 16 D. 16π
4.周长相同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是(
)。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圆
5.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 B. C. D.
二、判断题
6.直径是半径的2倍。
7.圆的半径越大,面积就越大。
8.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9.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并且都是半径长度的2倍。
三、填空题
10.求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面积是________cm2
周长是________cm
11.要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厘米。
12.在一个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3.一个圆的周长是37.68dm,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_ dm,面积是________
14.把一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_%
四、解答题
15.利用下边的方法可以画出一个圆,试解释这样画圆的道理.
16.一个环形,外圆半径为12厘米,内圆半径为8厘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综合题
17.操作题:
(1)图中,圆心O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请你在O处画出:把圆按2:1的比例放大后的图形.
(3)先在上面的方格图上依次标出A(4,6),B(1,4),C(1,2),D(4,2).再顺次连接A、B、C、D、A,围成的图形是________形.请你画出将这个图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上平移2格后的图形.
六、应用题
18.在一个直径是6米的圆形花坛周围铺2米宽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用小数表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故:选C
【分析】π(pai)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示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2.【答案】
D
【解析】【解答】解:3.14×(12.56÷3.14÷2)²=12.56平方分米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圆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c÷3.14÷2)2
,
把数据代入它们的公式进行解答.
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π×5²-π×3²
=25π-9π
=16π(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分析】圆面积公式:S=πr²;根据圆面积公式,两个圆的面积差就是面积增加的部分。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周长相同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是圆。
故答案为:C
【分析】周长相同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是圆,面积最小的是长方形;面积相同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最大的是长方形,最小的是圆。
5.【答案】
B
【解析】【解答】解:[3.14×(2÷1)2]÷[3.14×22],
=1÷4,
=
;
答: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故选:B.
【分析】根据“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可求出小圆的半径,也就求出小圆的面积,再根据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即可求出大圆的面积,用小圆的面积除以大圆的面积,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圆的面积公式,不用把圆的面积求出,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π可以约去.
二、判断题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同一个圆内或等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必须是同一个圆内或者是等圆的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题中少了同一个圆内或等圆。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圆的半径越大,面积就越大,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圆面积公式:S=πr²,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由此判断即可。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
设圆的半径为r,则扩大2倍后的半径为2r,
扩大后的圆的面积:π×(2r) 2 =4πr 2 ,
原来的面积:πr 2 ,
面积扩大:4πr 2 ÷πr 2 =4倍;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考察了圆的半径和面积,以及半径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明确半径扩大2倍,面积扩大4倍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并且都是半径长度的2倍,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分析】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直径是它半径的2倍;注意对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三、填空题
10.【答案】
15.7;19.625
【解析】【解答】2.5×2×3.14=15.7(厘米)
2.5×2.5差3.14=19.62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9.625;15.7
【分析】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答案】5
【解析】【解答】根据课本知识点我们知道圆的周长C和圆的直径d的关系为
,题目已知圆的周长,那么可计算出圆的直径为10厘米,而且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即为圆的半径,
(厘米),所以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
【分析】该题只要是考察同学们对圆规的认识以及圆规画圆的理解,要认识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而不是圆的直径。
12.【答案】12.56
【解析】【解答】解:因为4×4=16,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圆面积:3.14×(4÷2)²=12.5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2.56
【分析】根据正方形面积判断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内最大的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然后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13.【答案】6;113.04
【解析】【解答】解:周长:37.68÷3.14÷2=6(dm),面积:3.14×6²=113.04(dm²)
故答案为:6;113.04【分析】用圆周长除以3.14再除以2即可求出半径,圆面积:S=πr²,根据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14.【答案】21.5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面积:4×4=16(平方分米),圆面积:3.14×(4÷2)²=12.56(平方分米),
剪去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16-12.56)÷16
=3.44÷16
=21.5%
故答案为:21.5
【分析】正方形中剪去的最大的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求出剪去部分的面积,用剪去部分的面积除以正方形面积求出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四、解答题
15.【答案】
固定尺子的一端就确定了圆的位置,圆的半径是尺子上4个小孔之间的距离
【解析】
16.【答案】解:大圆的面积=πr²=π×12×12=452.16(平方厘米)小圆的面积=πr²=π×8×8=200.96(平方厘米)
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452.16
-200.96=251.2(平方厘米)
答:环形的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圆环的面积就是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由此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出圆环面积即可;也可以运用简便公式计算:S=π(R2-r2).
五、综合题
17.【答案】
(1)16
;4
;12.56
;12.56
(2)解:圆按2:1的比放大,即半径扩大了2倍,变成4厘米,再以O为圆心,以4厘米半径画圆即可得到放大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3)解: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即可在平面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在顺次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是直角梯形,再根据图形平移的方法,先把此图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把它的四个点分别向上平移2格,再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图形A′B′C′D′;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直角梯形.
【解析】【解答】解:(1)找出图中圆心O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列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行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即圆心O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6,4).由图知圆的半径是2厘米,
故圆的周长是:2×3.14×2=12.56(厘米),
圆的面积是:3.14×22=12.5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6,4,12.56,12.56;
【分析】(1)找出图中圆心O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列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行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由图知圆的半径是2厘米,再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出即可;(2)圆按2:1的比放大,即半径扩大了2倍,变成4厘米,再以O为圆心,以4厘米半径画圆即可得到放大后的图形;(3)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即可在平面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在顺次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是,再根据图形平移的方法,先把此图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图形,再把它的四个点分别向上平移2格,再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图形;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放大以及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六、应用题
18.【答案】解:6÷2=3(米),3+2=5(米)
3.14×(5²-3²)
=3.14×16
篇4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习比例尺,再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习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和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图绘制方法。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圆 7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百分数 15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比例 1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圆柱、圆锥 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简单统计 1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总复习 23课时左右
五、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5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
1
0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容积的含义,会给物体标注合适的容积单位。
2、我会推导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3、我能总结出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
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
运用
量杯、量筒、容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1)
一支粉笔的体积是8(
).
(2) 一堆木料的体积是2(
).
3.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班级分好合作小学小组,指名小组全员接力法回答,回答完全正确加最高分10分,其他小组注意倾听,能及时纠错的个人给本小组挣分,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新课讲授】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教学容器、容积的概念。
(1)课件展示魔方和装米的长方体木盒,仔细阿观察:
谁的体积大?魔方和木盒能装东西吗?引出容器,举例说说在我们生活中的容器有哪些?引出容积的概念。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那容积单位可以用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课件演示:1升=1立方分米
推导出
1毫升=1立方厘米
(5)练习:试一试:
4
L
=(
)ml
2.4
L
=(
)
ml
4800
ml
=(
)
L
25
ml
=(
)
L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4)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知识应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墨水约50
一桶色拉油约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约6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900升。
(2)一只杯子装满水是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容积是64毫升。
(4)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5)一个量杯装有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6)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3、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这个水槽最多可以装多少升水?
【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1)
1L=1000mL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篇6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表示物体具置的知识,也掌握了简单的路线知识。学生积累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决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这些知识和经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置打下了基础。本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描述路线的过程,并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测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测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探究确定物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描述路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给学生准备:课堂任务卡。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性复习旧知
1、六一儿童节来临了,乐乐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惊喜,她想带同学们去寻宝,你们高兴吗?但寻宝是有要求的,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2、同学们真厉害,能准确无误地找到钥匙,看来,你们收获还不小。那么,那么能告诉老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吗?(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这些条件中,我们要先确定那个条件呢?(观测点)为什么?(确定观测点很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作铺垫。
二、情景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师:知道了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了,那么不知道方向怎样辨别位置呢?今天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确定位置二》板书课题。
乐乐离开了你们,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了方向,他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帮他找到大本营吗?
(一)描述简单的路线
1.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出示大鸣山风景区的平面图。
(1)认真观察平面图,讨论:乐乐现在的位置(大鸣山)?她要到达的位置?就是要确定什么?(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还发现了什么?(1cm表示100米)怎样理解?
(2)
想一想,画一画,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同桌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1:先要确定观测点(大鸣山),还要知道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方向上。
生2:我认为不仅要知道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上,还要知道大鸣山和大本营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说法呢?
生:我认为第二种说法能更准确地找到乐乐的位置。
注意:先画方向标。在他们的描述中,你们有什么疑问?(要量角度,先以观测点为中心画方向标,连线观测点与被观测点)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1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生展示成果,说明过程。强调:同一个角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
强调:方向标的射线要长些,这样不容易出现错误。
谁能完整地告诉乐乐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出示:大本营在大鸣山北偏东45°方向,距离大鸣山大约690米。
齐读。
乐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大本营,在陌生的环境下,确定位置是不容易的,大家要注意安全,在出游时,带上地图或者指南针之类的用具,不走小路,也不能不按路线走,以免迷失方向。
回忆确定物置的方法: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画出以观测点为中心的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四个方向的射线,再看被测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线段往哪个方向偏,量出那个方向的射线与线段所夹的角的度数,然后量出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就能确定那个物体的具置了。这就是:画坐标图的步骤。
2.巩固提升,确定小清山的位置。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这个方法来确定一下小清山在宝塔的什么位置?
学生按照确定物置的方法,利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 利用教材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怎样描述简单的路线和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新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二)理解数学迷画中大本营的位置
现在数学迷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从大鸣山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看懂吗?说一说大本营的位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出示PPT课件)
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数学迷的画法是用数对确定大本营的位置的。
师:他是怎么确定的?
预设
生:把大鸣山的位置看成(0,0),每1厘米即100米为一格,确定大本营的位置是(4,4)。
根据此图还可以用数对表示宝塔和小清山的位置。谁能说一说该怎样表示呢?
生1:宝塔的位置是(1,2)。
生2:小清山的位置是(4,1)。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情景图,理解数学迷确定物置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
看到同学们已经具备了描述简单路线和确定物置的方法和能力,下面老师要考验你们一下。
1.(基础题)填空。(以文化活动中心为观测点)
(1)树勋小学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2)104中学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3)交通银行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提升培优】
2.(重点题)小华从学校回家的路线是怎样的?
3.(情景题)在下图中画出电影院、书店、电视台的大概位置。
(1)电影院在小华家北偏西30°的方向上;
(2)书店在小华家东偏南45°的方向上;
(3)电视台在小华家北偏东60°的方向上。
4.(难点题)如下图所示,说一说开车从机场到宾馆的路线。
四、拓展:介绍火炬传递路线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明白所学知识应用广泛,不局限在所学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后我们出去游玩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二)
画坐标图的步骤:
(1)确定观测点;
(2)从观测点引出横坐标和纵坐标,并把观测点和被观测点连起来;
(3)标出连线与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夹角;
(4)标出连线的长度。
篇7
850厘米 =( )米 5.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爸爸今年a岁,比小红大b岁。再过x年后,爸爸和小红相差( )岁。
5. 在里填上“>”、“
0.90.90 8.88.08 5.7×0.475.7
6.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49000000平方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平方千米,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精确到十分位是(
)平方千米。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8﹤3.9 9.43﹥9.3
8.大于3小于4的一位小数有( )个,写出其中两个:( )( )。
9.有6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支球之间都要举行一场比赛,一共要举行 ( )场比赛。
10.商店运来x袋大米和y袋面粉,每袋大米重50千克,每袋面粉重25千克。50x+25y表示
( );50x-25y表示( )。
二、判断题。(6分)
1. 大于0.35而小于0.36的小数有无数个。 ( )
2. 大于0的都是正数,其余的都是负数。 ( )
3. 一个数除以小数,所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 )
4. 把7364000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74。 ( )
5. 3.6×10.1=3.6+3.6×10。 ( )
6.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两位小数加上一个三位小数,和是( )
① 两位小数 ② 三位小数 ③ 五位小数 ④ 六位小数
2.与3.48÷12结果相等的算式有( )
① 348÷12 ② 34.6÷120 ③ 346÷1.2 ④ 0.348÷0.12
3.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让各数的( )对齐。
① 首位 ② 末位 ③ 小数点 ④ 数位对齐
4.在下列各个温度中,最接近0℃的是( )
① —1℃ ② 5℃ ③ —3℃ ④ +3℃
5.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长方形相比( )。
①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②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④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四、计算题。(共26 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2-0.11= 1.4+6= 5.2-2= 10.32-3.2=
100×3.3= 1.2÷6= 89÷10= 10×0.25=
0.35÷7= 12.5×8= 2÷4= 2-0.65-0.35=
2. 列竖式计算。(带*号要验算。8分)
篇8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会读写假分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学、交流、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
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过程,会读写假分数。
教学难点
假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清点学生人数,应到30人,实到30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片上的人物是谁?
生:猪八戒
师:他在做什么?
生:吃西瓜
师:猪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4份
二、德育教育
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知道把西瓜皮丢在地上,会伤害他人的
健康;西瓜皮应丢在垃圾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但有一个要求,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把藏在故事里的分数找出来。
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最喜欢吃西瓜,有一天,他在路边的瓜田里看见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馋得口水直流,于是就买了一些,想带回去和师傅、师兄一起吃。猪八戒挑着西瓜走在回家路上,走着走着,他觉得渴了,就坐在路边拿出一个西瓜,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一口就吃了其中的一份,他咂了咂嘴,觉得还没有尝到味道就吞了下去,于是又一口吃了两块,吃完后,他看了看最后一块,心想,还有一块,带着也不方便,我也吃了吧。就这样,一个西瓜就被他吃完了。可是八戒很贪吃,还想吃一块,怎么办呢?
师:谁来说说故事里的分数是哪一些?
生:
,
,
过渡:同学们在故事中找出了分数,很了不起,那请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分数涂色表述出来(请学生上台展示)。
2.师带领学生说出
刚好涂满一个圆,有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1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是
。
3.学生分组涂色表示
这个分数,然后上台说出自己涂色的过程。
4.师:刚才我们所涂色的都是分母是4的分数,那谁来说出一个分母是5的分数。
生:
师:请同学们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汇报。
师:
里有2个分数单位,再加上8个分数单位,
表示的分数就是
;
小组合作: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过程。
师:
涂色时需要两个圆片,但这里是把一个圆片看作单位“1”。
里有10个分数单位,再加上3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就是
请同学们把这个分数表示出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然后上台汇报自己的涂色过程。
5.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这些分数,想一想,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生;第一类
依据是分子比分母小
第二类:
依据分子比分母大
依据是分子和分母相等
小结: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边讲边板书,从而揭示课题)
6.概括特征
师;回顾涂色的过程,讨论和思考:真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假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
生: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真分数没有涂满一个圆,假分数刚好涂满一个圆或多于一个圆。
四、课堂练习
1.
第一关:挑战自我(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
“练一练”第1题。
2.第二关:对口令(师读出一个分数,你们就说出它是真分数
还是假分数)
“练一练”第2题。
3.第三关:爱心传递(爱心卡在谁的手上,谁就回答问题)
(1)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篇9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判别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难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轻松引入
1.做一个小游戏(用分数猜成语)。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十拿九稳(
)
三心二意(
)
2.教师再补充几个分数:
师:你们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每人任取3个分数化一化。
提示: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这一游戏,很快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二、展开探究
总结方法
(生马上在自己的草稿纸上演算,把分数化成小数)
(师指名回答化后的结果)
师:你能把这些分数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
、
、
、
、
分为一类,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
、
、
分为一类,它们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将分数分成两类)你们有意见吗?
生:(摇头)没意见。
师:你们在化小数时我其实早知道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了,你们信吗?我们来试试,你报分数我来说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设置“让学生出分数教师判断”这一环节,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
生1:
师:能化成有限小数,你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生1:老师真的猜对了。
师:我可不是瞎猜的,谁还想来考考我的。
生2:
师: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也来验证验证吧。
生2:是0.3666…
生3:这恐怕有规律吧。
生4:老师有诀窍的。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老师)——“验证”(学生用计数器),把计算器引进课堂用于验证结果,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强了验证的权威性,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是啊,为什么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这个规律和诀窍可能与分数的什么有关系呢?
(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
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呀。
生3:跟分子有关系,分子是奇数的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4:不可能,
、
的分子也都是奇数啊。
生5;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生6:分母是偶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那
、
、
呢?看来我们不能从分母的奇偶性来判断。
生7:像2、5、4、40这样的数都能乘一个整数后转化成10、100、1000……的数,所以这样的数做分母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很多学生觉得有道理)
生:老师你说吧,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师:好,我给大家一个提示,你们先把这些分母是合数的分解质因数。根据分解后质因数的情况来研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四人小组一起合作。
(生马上在纸上分解质因数,然后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六、七分钟后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生1:分母分解后都是2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解后都是2和5的也能的。
生3:分解后有质因数3、7、11的就不行。
生4:(很迟疑地站起来)我是用1去除以分解后的每个质因数,如果都能除尽的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4:……(很多同学叫起好来)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5: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不同意。如
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5: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猜想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它们的分母中所含有的质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分母中有3、7、11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请你说一说,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对学生发言对的或基本对的加以肯定。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黑板中的填空,想一想横线上应该怎么填。
三、认知冲突
完善总结
通过一组练习,同学们立刻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失灵了,非常惊奇,人人都希望找出其中的奥妙。经过认真思考,激烈讨论后,他们终于发现仅分析分数的分母是不够的,这个规律只对最简分数适用。学生充分地发表见解,加以验证,通过对几个分数的判断,在解决矛盾冲突之中进一步健全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现在好了,那你觉得我们用这个方法判断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的就要先约分,再把分母分解质因数。
师:好,我们下面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同桌互出3个分数,让对方判断。
(生兴奋地互报互说)
四、运用方法
提高技能
1.判断。
①
篇10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本单元前面的教材里也有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还有比较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大小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尊重教材,努力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编,有所突破,让学生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感受引用已有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提问:前两组分数,你是怎样直接比大小的?后两组呢?
学生回答后指出: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板书: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揭题:这是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今天的数学课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引发比较需求
出示例15:
提问:轻读题目……想一想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引导:和单位“1”都是什么,因此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就只要比较什么?
2、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抛出数学问题:想一想,和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把比较的过程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
3、展示多种方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说。
预设:
方法一——画图比较(圆、直条、数轴等)
点评:画一画的方法比大小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很直观。
方法二——找一个标准比较
点评: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两个分数分别与这个标准比大小,这种方法很灵活。
方法三——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点评:运用通分的知识,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比出大小了。
板书:通分
谈话: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先把和化成分母是45的分数=
=,
然后再比大小,
因为>,所以>。
随回顾板书过程。
方法四——先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点评:你能联系分数的意义,讲一讲比较的具体过程吗?
方法五——先化成小数再比较
点评:可以吗?
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想到了画图,有的同学想到了找一个标准比较、有的同学转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再比较等等,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确,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学过的知识中延伸出来的。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虽然是新的问题,却有许多知识经验可以应用,因此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同,但都是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开放地安排学习活动,既重视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又无痕渗透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突出先通分再比较的普适性
出示:
提问:这几组分数你准备怎样比大小?
学生回答第一题后追问:为什么不画图比较?/为什么不找一个标准比较?
指出:这四组分数,大家都想到了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通分,再比较每一组分数的大小,在作业纸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练习后交流,关注出错的学生。
5、比较总结
课件出示: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指出:分母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异分母分数。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小结: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
(设计意图:通分是比较分数大小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我把教材练一练第一题稍作改变,学生观察后发现画图太麻烦,找一个中介数这种方法也走不通,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通分。此时,抓住时机提出通分后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样安排,通分比较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硬生生要求学生去做,而是学生自己体悟,觉得需要这样去做。)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
提问:先观察,再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逐一回答。
追问:大家都发现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谁能举例解释一下道理。
学生任选一二说说。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越小,相应的几份也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越大,相应的几份也越大。
(2)比较小结
出示:
谈话:同学们,其实课刚开始的复习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同分子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一下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怎样直接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板书:同分子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指出: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2、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第二组、第三组呢?
第四组又是怎样比较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第五组呢?
学生回答第四组后指出: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只要比整数部分就行了,十分简便。
小结:看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板书:灵活选择
3、补充
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每组商的大小。
3÷5和5÷8
11÷12和12÷11
11÷12和10÷1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每组的两个商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回答第二组时追问:一个商是真分数,一个商是假分数,能
否直接比较,为什么?
明确: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学生回答第三组时追问:除了用原来的分数通分比较大小外,能
不能换个角度比一比?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
个圆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11份,还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二分之几;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1份,取其中的10份,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一分之几?
因为小于,所以大于
指出:把比较和的大小转化成比较和的大小,也不失
为一种灵活的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指名读题。
提问:平均步长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实际上只要比较什么?
学生独立做一做。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出:列式计算时通常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如果老师走9米用了10步,谁的平均步长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循着从基本到灵活,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设计,引导学生边练边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几种常见情况: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些经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篇11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推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件出示做习题,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数或表系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学
习新的知识
认识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因为物体的质量有轻重,所以砝码也有大小,砝码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三、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左盘放50克的两个砝码,右盘放上100克砝码。
师提问:
(1)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平衡)
(2)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左右相等)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了状态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0+50=
I00
师:
50+50=100这个式子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学过的加减、乘、除
运算时就得到许的“等式”。谁能说几个等式?(请学生回答)
2.老师提问:如果要称一个杯子的重量,如何操作天平。(左物右码)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100克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
师;对,我们知道了杯子重100克。
3.师:在空杯子里加满水,右边不变,天平会怎样?
(天平失去平衡)
你发现了什么?哪边重?
(左低右高、左边重)
题问: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重多少?(一怀水共重的少?)
生:
100+x
师:要使天平平衡应该怎么办?
(加砝码)
4.课件演示:在右边加100克砝码。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那边重?(天平不平衡,左低右高,左边重)
师:天平左边重100+X,右边重200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生:100+x
>
200
师:像100+x
>
210
这样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5.继续演示:在右边增加100克法码,观察能否让天平平衡。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
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生:
100+x
300
(它也是一个不等式).
6.课件演示:将右盘中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的克法码
师:看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用一个式子表示(100+X=250)
师:
100+X=250是一个等式,因为它由“=”连接,左右相等。
7.课件出示:一本练本x元,3本2.4元。
提问:你们可以用一个式子表式这个等量关系吗?
生:3x=2.4
8.课件出示以上所有的式子,和些其它式子。让学生找出等式。再从等式中找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给出方程的意义:
像100+x=250
,3x=2.4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62+口=78
3x+口=42是不是友程。
2.看图式方程。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6页
练习十四,第2题前两题。
六、板书设计
50+50=100(等式)
等式:用等号连的式于叫等式。
100+x
>
200
(不等式)
100+X
300
(不等式)
100+X
=
250
篇12
2、能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清楚地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长:12cm,宽:10cm高:8cm
求出正面,右面,上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3、把四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呢?如果粉刷墙壁需要计算那些面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观察课本情境图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了解到的数学信息。教室的长8米、宽6米、高4米及门窗、黑板面积25.4平方米。
2、粉刷面积的计算
(1)要粉刷前后的墙面,要除去门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方法。
(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板演。
生1:先计算四面墙壁的面积,再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再加上屋顶的面积。
算式:(8×4+6×4)×2=112(平方米)
112-25.4=86.6(平方米)
86.6+8×6=134.6(平方米)
生2:先把屋顶和四面墙壁的面积加起来,再减去门窗的面积。
算式:(8×4+6×4)×2=112(平方米)
8×6=48(平方米)
112+48-25.4=134.6(平方米)
生3:整个教室是个长方体,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最后减去地面的面积。
算式:(8×4+6×4+6×8)×2=208(平方米)
208-25.4=182.6(平方米)
182.6-8×6=134.6(平方米)
如果有学生把地面
的面积也计算在内,可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粉刷墙壁,一般地面都不粉刷。
三、尝试运用
出示例题:现在制作一个长1.5米,宽和高都是0.8米的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提问:鱼缸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并指名学生板演:
生1:1.5×0.8×3+0.8×0.8×2=4.88(平方米)
生2:1.5×0.8×4+0.8×0.8×2-1.5×0.8=4.88(平方米)
生3:1.5×0.8×2+0.8×0.8×2+1.5×0.8=4.88(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理解题意,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计算,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理解题意,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计算,集体交流。
4、做一个长6cm、宽5cm、高2m长方体型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篇13
2.
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好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复习导入。
1.
回忆所学的解决问题策略。
2.
例1知识迁移。
二、情景解读。
例2:计算。
1.
已知信息:
?异分母分数计算
?计算它们的结果
2.
交流如何计算:
?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按从左往右顺序计算。
3.
思维导引:观察几个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后一个分数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
?分子都是1
三、方法探究。
1.
提出要求,合作探究。
能不能让计算简便些
2.
运用转化的方法解题。
?出示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同时课件出示。
?分别折出正方形纸片的一半()
?一半的一半…
3.
观察发现:
?空白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
?阴影部分面积正好是的和;
?阴影部分的大小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
④空白部分的与几个加数的最后一个样;
⑤原式可以转化为1-=。
四、学点总结。
1.
体会转化策略。
2.
体会数性结合的好处。
五、巩固提升。
1.
逐步加大难度
2.
活学活用。
①下图是一个装满了铅笔的铅笔架。你能练习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铅笔的支数吗?
②观察下面每个图形中圆的排列规律,并填空。
根据上面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
1+3+5+7+9+11=
1+3+5+7+9+11+13+15+17+19=
六、课堂小结。
数形结合有助于分析、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的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想到更合理的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