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篇1

一、如何处理教学语言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效的、完整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喜欢上课,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师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也是模仿的对象。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保证自己语言规范和标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表面上,老师在课堂上比较随意,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孩子的世界。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占其主导心理,对形象的文字、语言学习比较感兴趣。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讲述,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较好的把握内容目标,展开积极的思维,此时,幼儿也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新《纲要》注重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重视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可是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毕竟有限,自我表达能力弱,此时,孩子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作为老师,就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加以支持和帮助。幼儿是极具好奇心的一种群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这种特点更加凸显,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可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此时,老师就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外到内,全面的分析,再引导他们把心中真正的疑问提出来。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幼儿园老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一些幼儿园老师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忽视了情感和人格方面的教育;传统的的封闭式教学,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发挥;教学内容普通,无法调动幼儿的兴趣,缺乏问题指引,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太看重,整个语言教学环境只是在对书本的重复。

上述问题无疑对幼儿语言教学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如果再不注重问题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就很难引导幼儿思维、开启幼儿想象的闸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系统,缺少科学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进步。

三、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反思

1.以新颖有趣的语言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幼儿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也就是需要老师合理选择教材,有趣的教材内容才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但不能呆板、枯燥,要让幼儿学会选择和思考,并讲出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而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自己去创造,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想象力,在满足自我求知欲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见解和表达能力。在讲述和谈话教学实践中,幼儿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小班教学,也应坚持使用普通话。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让幼儿参加喜欢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言。就算在课外,老师也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都可以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老师都应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并不断得到语言交流的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注重提问细节,有机结合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集体回答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减少幼儿的畏难情绪。但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分追求集体回答,导致幼儿不能够更好的积极思考。因此,集体回答应与教学提问内容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个别提问前应熟记孩子的姓名。小孩子尤其希望被老师注意,所以每次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举手回答,如果老师记不住孩子的名字,会让他们感觉很失落。可见,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可能会造成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心理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所注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幼儿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课堂提问中要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语言,以及在日常活动中,都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篇2

一、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工作的核心任务。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以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南针而实施、开展的。要使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实现有效性,所有环节的重中之重应该是,为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使教学目标凌乱,不简明扼要。

2.尽量丰富使设定的教学目标,成分饱满。

3.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性。

4.依据幼儿语言教育应有的内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活动目标。

二、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精益求精

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受众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这就要求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必须精益求精。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咿咿学语的幼儿更是如此。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工具,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需要尤为重视这一“黄金阶段”,使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发展其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对教学活动的精益求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幼儿教材的合理处理。

2.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3.对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4.对语言教学活动反思总结的主动性。

5.对语言活动过程中提问的反馈性。

6.对语言活动参与者的教育性。

7.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

8.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严格把关,认真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园中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这就意味着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

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实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目前的教学市场,存在着“低效”“无效”“高效”等层次不等的现象,因此,更需要对幼儿园中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进行认真筛选。出现这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中的教师缺少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特点的学习与认知,所教学的内容大致趋向于一种模式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幼儿园的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幼儿对语言的接受与理解、领悟能力,这就忽略了对幼儿解决语言问题能力的培养。

3.幼儿园中的教师大都不重视幼儿对语言本身的敏感性和领悟性。

4.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开始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就不太明确。没有特点,缺乏新颖,可操作性低,忽略了幼儿自身的潜力。

四、提升幼儿园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和修养

身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认真理解和领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到的内容。幼儿园教师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树立自己正确的教学理念,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考虑幼儿的利益,细

化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段语言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实现有效性、高效性。

幼儿教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提高了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的有效性,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技能的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对语言的学习,有

了更好的环境,可以成为其未来学习语言的基石。同时,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而且也促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总之,幼儿教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支持教师学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一线幼儿教师驾驭教材及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课程实践性教学是指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模拟的环境或者现场环境,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和应用理论的过程与形式,它也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一种方式。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包含“现场观摩,邀请一线教师进课堂,3分钟故事会,微格教学,现场试教”等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与成长。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主要是指邀请幼教一线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优秀教师。以该课程为例,我们邀请幼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的幼儿园园长,来指导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

“走出去”,是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之上,去幼儿园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在现场一方面是聆听一线教师上课学习他们上课的经验,另一个方面聆听一线教师对自己所上活动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白活动实施的自我评价应该如何开展。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仅解决了高等学校教师“本身缺乏幼儿园教育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地照本宣科空谈、泛谈”[1]的不足,也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初步贯彻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反思实践的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2.“3分钟故事会”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教法课程,它还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中经常要用到的,所以它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学前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群体是以0~6岁的幼儿为主的,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能让自己的故事说得让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能够喜欢,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笔者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要阅读大量的故事,并背诵一些经典的故事名篇,在每次上课之前请3~4名同学来展示,并将之命名为“3分钟故事会”即每人3分钟时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表达不够大胆,讲故事时扭扭捏捏,故事语言成人化现象比较严重,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一些同学是以应付任务的方式,在此环节中应付了事,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准备,直接上台,以至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断断续续,严重卡壳,这样就失去了3分钟故事会原本的意义。

3.“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全面记录学生在说课及试讲等环节的教育行为全部细节,然后再由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边看录像边分析评价,找出问题所在,讨论如何改进,并由学生再进行试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微格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观看自己说课及试讲的录像,学生不仅可以做自我评价,还可以自我改进;另外,由于是小班化教学(每班9人),只要实践教学时间能保证,就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一点也解决了现场试教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顾及全部人员。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也深受学生喜欢,所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相对较多的状况,可以考虑多采用这种方式。

4.“现场试教,及时改进”

这是在学生学习、观摩及微格教室试讲的基础之上,由实践指导老师(含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在幼儿园进行现场试教,与幼儿进行互动,针对试教进行评价、反馈,然后再进行实践,再反馈,形成“同课异构”的模式(针对不同班级,试教同一内容的活动,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有2位同学分别以此在大班和中班进行试教,不同年龄段不同目标,因此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第一次试教结束以后总结大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又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班级进行试教),进而形成“学习-反思-实践-评价-再实践-再评价”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而这种自我剖析使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及时的更新与调整,进而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的现实性还相对缺乏,幼儿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等。具体来说:

第一:实践教学的现实性还相对缺乏。实践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正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和保教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而这种专业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不仅是在模拟工作场中,更重要是在“实际工作场”中。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环境和幼儿园实际教学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比如说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差异带来个人的教学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在幼儿园中进行实际的实践教学,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教学体验,才会更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客观地对自己进行剖析。因此,笔者以为在今后的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现场试教的环节,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把真实的教学。

篇4

一、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进行渗透语言教育的意义

语言是日常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进行语言教育不应受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限制,幼儿学习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同时,潜移默化的帮助儿童累积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把语言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幼儿教学领域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语言方面的指导要求中强调,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要渗透到相关区域中去,在游戏活动中,为儿童创建更多语言学习机会和条件[1]。因此,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渗透语言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要求幼儿教师提升教师水平,全面开发幼儿语言能力。

二、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渗透语言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氛围,完善教学设施

幼儿语言能力的开发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开始的,因此要为幼儿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幼儿才能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锻炼口语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讲故事、认字、唱歌等方面教学内容的展开,进一步培养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幼儿园应当[1],建立如阅读区域、表演区域等,在阅读区内定期更新幼儿类图书漫画;在表演区内一方面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锻炼口语,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唱歌、话剧等相关表演,利用这些手段,不仅能让儿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促进了语言教育[2]。幼儿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幼儿所处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积极发言,鼓励幼儿间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儿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2.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精力不易集中,进行渗透语言教学时,吸引幼儿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具有一定语言表现力,授课时面部表情尽量生动,让幼儿能够体会到教师要表现的情绪,尤其是课堂讲故事时,更要把握住这一点。如,教师讲《灰姑娘》时,讲到继母和姐姐对灰姑娘发出指令时,语气应凶狠;讲到王子与灰姑娘对话时语气应温柔。同时,鼓励幼儿模仿教师语气把故事讲一遍,通过教师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第二,注重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呈现更强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时,表现出背着大竹筐的身体姿态和蹲下采蘑菇的动作,通过肢体形象,与渗透式语言教学充分结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3.教学语言简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简练性,鼓励幼儿多说,教师尽量少说,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要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掌握。首先,教师语言简练,说话量少且准确。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过多的词汇和语句对幼儿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因此,教师应选用短句甚至词汇与幼儿进行交流,比如“停”、“坐下”等更方便幼儿理解。第二,幼儿发言时要注意倾听,教师选择合适时机说话。比如,幼儿进行发言讲故事或表演时,如果出现发音错误,教师可以在发言或演出完成后提出,以免破坏幼儿学习积极性,伤害表达自我的信心。其次,降低游戏规则难度。一些游戏规则相对于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因此教师应当在初步介绍时降低规则难度,在幼儿熟悉游戏后,逐渐增加规则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主动学习,逐步养成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未来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建轻松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独立思维,在幼儿教学多领域潜移默化进行语言教学,累积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篇5

一、语言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能准确地表达、复述以及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幼师要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等等,再者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追问策略,以此让幼儿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师提问中的追问教学的作用及其问题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仅仅一个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提问中的追问显得尤为重要, 追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追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追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追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众所周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问题是学习之始,先设置提问一向是教师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好的追问,或者有效的追问可以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语言教学活动中仍存在重形式、轻体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追问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没有设计追问的环节: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追问之间没有联系:随想随问,没有精心设计,随意性强;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中心意思不突出。

(2)追问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性大;过程中横生枝节,突然提出某个问题,造成幼儿思维断层。

(3)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数量多,但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答案。

(4)追问没有系统性:问题提出后急于作答,没有给大多数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要求全班齐答,追求表面效果。

从当前课程改革、教学理论的进展来看,幼儿教育以及语言教学活动中应更加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因此,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是服务于学习过程的,以促进幼儿有效地学习为目的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追问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园的教师多是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追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善于追问,整个教学活动气氛就活跃,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追问,或问得不得法,或不会追问,其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师的追问,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相关的知识,促进语言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绽放语言色彩呢?在当今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话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很快提高语言活动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问中的追问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设计开放式追问,有利于幼儿联想、想象的追问,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用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形成。

(2)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问。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预设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

(3)设计具有双向性的追问。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反问,不仅授以“鱼”,而且授以“渔”。

(4)设计程序性的追问。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加深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篇6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1.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启发性

例如,在故事《小刺猬烫发》中,问幼儿:“小刺猬是不是去散步?”“小刺猬聪不聪明?”虽然幼儿可以快速地回答出问题,并且十分正确,但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更不用根据问题对答案进行探索。诸如此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利于幼儿发展思维。此外,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这种封闭式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完全不具备实质意义,无法为幼儿的思维提供帮助。

2.问题的提出没有目的性

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发挥出的作用,只是将它作为每节课必须出现的一部分,却无法说出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提问。提出优质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也可以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引出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实施提问策略之前,教师要知道现阶段提问的意义,为什么要提问,是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还是提高幼儿的兴趣,而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3.提问内容太过笼统

教师提出问题的内容不明确,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提问,问幼儿的感受,但是教师很难把握所提问题的“度”;又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问幼儿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像这些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太过宽泛,幼儿在回答时觉得范围太广,不知该怎么回答,或者答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提的问题无关。

4.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

教师在提出较难的问题之前要对问题进行铺垫,由易到难,给幼儿一个缓冲的过程。但是,在许多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就直接将故事中的细节点作为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述《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后,教师直接提问:“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在故事中都做了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跳跃性太强,幼儿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脚步。教师在讲故事前没有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没有进行条理性分析,因此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培养幼儿阶段性思考的习惯。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1.所提问题要具备开放性

幼儿的思维本身就十分活跃,因此,所提问题的答案不能固定,否则就会限制幼儿思维的扩散,禁锢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就比封闭式的问题更能帮助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引导幼儿开动大脑进行思考。

2.所提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指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不同水平的提问。针对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主要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难度偏大的问题,灵活性较强,要经过分析概括信息后才能得出答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般选择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就能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

3.所提问题要具有递进性

教师要利用幼儿思维的特点展开提问,所提问题要循序渐进,在难度上要由浅入深。例如,在《鱼妈妈搬家》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幼儿:“为什么鱼儿会愁眉苦脸?”“为什么这条河的水会这么脏?”“鱼儿生活在脏水里该怎么办?”“鱼儿搬走了,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再搬回来吗?”这样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幼儿明白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逐渐深入的问题和回答,使幼儿的思维发展十分顺畅,也能培养幼儿系统的思考能力。

4.所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不妨将“怎么说的”这样的问题改变成“可能会怎么说?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你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同样的事吗?”这样抛出问题,幼儿给出的答案范围就会扩大,不再局限于故事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拓展思维。例如,《彩色鸭子》这个故事,将“这只鸭子在做什么?她在什么地方呢?”改为“这只鸭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为什么生出的蛋是五彩的?在生活中,你见过鸭子产出彩色的蛋吗?”让幼儿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幼儿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

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反思,优化提问策略,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锻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一、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问题所在

笔者于2011年9月在本区语言工作室的引领下,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自然观察法,开始对本园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语言时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语言存在不规范性。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教师语言较随意,诸如“把手拿出来”、“本来的我”、“一只椅子”等语言从教师口中很自然地冒出来。有些教师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口头禅以及松散、零乱的个性语言,导致教学语言在语法、逻辑、修辞上的不严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而自评中,教师也普遍认为自己在教学语言素养方面的表现属于中等水平,90%以上的幼儿教师能发现自身教学中语言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用词随意、语法不够严谨、表述不准确、描述不够生动等现象。这些主要涉及教学语言规范、艺术等问题。

2.教学语言中的繁冗多余现象较明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繁冗多余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没有任何意义,不具备教育性,无意识地、重复性语言,也指教学中出现的同一语句的重复、口头禅和语气词的重复等。

3.科学性有待加强。受性别、爱好、经验、知识等因素影响,加上某些教师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有限,教学态度不够严谨,至使传递信息中发生一些涉及知识性的错误。

二、教师无效教学语言的成因分析

1.缺乏对幼儿心理特点的认识。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和抽象思维阶段,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是具体想象的词汇,所以和幼儿对话应该使用“儿童化语言”。教师应该将书面的知识、成人的语言转化成用于“口语交流”的幼儿听得懂的语言。

2.缺乏一定的语言素养。语言的素养表现为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语言素养绝非一日之功,是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三、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素质的培养对策

1.精心准备。语言教学活动前,教师在设计教案和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一些教师认为教学语言不用事前准备,可以临场发挥,其结果在活动中,语无伦次、晦涩难懂,影响幼儿的理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备课的过程应该是教学过程事先在头脑中的预演,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脑力劳动过程,在这个预演过程中,环节怎样过渡,每一个问题怎样提问,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都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内容。只有准备充分了,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

2.关注幼儿。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能“读懂孩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察言观色”,要敏感地察觉幼儿是否听懂了自己的讲解、要求、指令等,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从中获得反馈信息,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或者改变组织形式。

3.生动表达。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特点。教师要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的眼前。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教师还需要综合运用眼神、身体动作等,眼神可以告诉小朋友“我在和你说话呢”,身体动作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说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

篇8

瑞吉欧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民乐欣赏活动中水墨画的运用

构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江苏范式

试谈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和路径选择

幼儿园手指游戏课程文化的构建

“乐享节日”活动园本课程建构思路

幼儿园师资配备现状研究

有趣有益有用——评苏梅的幼儿文学创作

儿童的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及支持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活动链”模式的构建

幼儿园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幼儿教学“领域”中的“跨界”式活动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经验的建构

幼儿园开放式语言教育的再思考

图画书教学中的“童趣性”呈现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及制订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农村幼儿教师乡土知识匮乏原因及提升对策

幼儿园对男幼师生素质培养的期望调查

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及其专业化发展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2014年业务工作要点

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建构路径

农村进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英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比较

保育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公共图书区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玩中乐学游作舟——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目标与内容改革

基于学前课程文化特征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

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研究

促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三部曲”策略

基于蒙氏外部秩序感思想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孩子是小小科学家——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策略

幼儿园的“爸爸”老师——男幼师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

“管不住手”的皓皓:幼儿攻击的成因及对策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目标与内容改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及实践

幼儿对影子现象的朴素认知:一个幼儿科学教育的个案分析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高师学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以亲子“情绪话题”培养幼儿自我情绪识别能力

可以惩罚幼儿吗?——基于强化理论的幼儿园有效奖惩策略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幼儿兴趣点的分析和判定策略

幼儿园2—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9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师幼双方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共同开展的双边活动。有效语言教学就要遵循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转变传统教学观,构建“先学后教”理念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要真正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做法,就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在理论上、观念上与时俱进,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理念。在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思想方面要注重动机观、个性观、生成观、反思观的综合体现。同时,在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幼儿教师要不断树立“教师是引路人”的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观念确立“把空间和时间给予孩子”的思想。每位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更要有孩子,时刻想着孩子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把“以儿童发展为本”植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2.找准语言学科特质,凸显教学核心主题

教学的核心主题是教师在活动教案中要表达的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中心意图,也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引领幼儿理解并掌握的核心价值观、知识和技能。

要清晰地把握语言学科的性质特点,突出语言教学的核心主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着力点是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从具体实施来看,可将其分成谈话、讲述、文学作品学习、听说游戏、早期阅读等不同的活动类型。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每一种活动类型的核心与重点,才有利于分析教材,了解其核心知识,并通过教师的裁剪取舍,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

如讲述活动,它是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它要求有一定的凭借物,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所使用的是独白语言。

对讲述活动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后,再开展此类型的活动时,就能准确地把握好其核心价值进行讲述教学。

3.以新颖有趣的语言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幼儿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也就是需要老师合理选择教材,有趣的教材内容才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但不能呆板、枯燥,要让幼儿学会选择和思考,并讲出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而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自己去创造,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想象力,在满足自我求知欲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见解和表达能力。在讲述和谈话教学实践中,幼儿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4.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小班教学,也应坚持使用普通话。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让幼儿参加喜欢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言。就算在课外,老师也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都可以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老师都应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并不断得到语言交流的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5.注重提问细节,有机结合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集体回答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减少幼儿的畏难情绪。但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分追求集体回答,导致幼儿不能够更好的积极思考。因此,集体回答应与教学提问内容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个别提问前应熟记孩子的姓名。小孩子

尤其希望被老师注意,所以每次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举手回答,

如果老师记不住孩子的名字,会让他们感觉很失落。可见,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可能会造成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心理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所注意。

6.幼儿教师的语言应体现人性化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的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燥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7.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幼儿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课堂提问中要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语言,以及在日常活动中,都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其顺.幼儿活动中教师领导力提升初探[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篇10

1.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研究实践

2.反思教学,集体评议

第一,个人反思。首先执教老师作了自我反思。她认为这个活动是成功的,因为:(1)互动式参与的教学方法。在故事讲述中打破常规采用了先分段后整合的方法,不仅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能继续保持倾听的习惯,而且幼儿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现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2)动作式参与的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故事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作品的理解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本次活动采用了边讲述边用动作辅助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一些词汇及故事内容进行体验和理解,收到了简单又有效的效果。

篇11

幼河镅缘幕竦枚杂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只有幼儿具有了语言思维和语言能力,他们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全面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的各方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园是针对幼儿开设的学校,是收纳所有适龄儿童的场所,所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时,幼儿园也是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所以幼儿园语言教学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调查与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教学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帮助。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调查结果

为了研究当前幼儿语言教学,我对许多幼儿园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虽然幼儿教师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上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的,也注重书写阅读目标,但教师不太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幼儿教学目标包括层次和分类结构,教师在制定时不仅要注意儿童的发展特点,也应该采纳学生家长的意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上课所讲的内容还和课本知识有等同的现象,也不注意课外语言的积累。

由于地区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通话教学还是不够完美,在教学中往往会运用方言来讲课,并且在讲课的时候发音不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不规范的语言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非常不利,导致很多学生在语言运用中都会犯错误。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喜欢通过课程活动,游戏活动等让学生掌握知识。其中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识字和文章解读的课程比较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起来说讲游戏的活动比较少。在课程实施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讲授法,说讲法,让学生机械练习,以此来记住所讲知识。

二、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幼儿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有限,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把生字让学生认识,要求会读会写就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师要注意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对幼儿来说,书本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早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和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文字材料,让他们更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教师和大人是引导幼儿读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切的感觉,从而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感受读书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读书的技巧,引导他们去选择书,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还有就是如果父母越早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很多,比如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字能力都会提高很多,所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很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让学生阅读的机会,我们要抓住任何机。

幼儿在学习中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入学之前,幼儿所学习的主要是口头语言,通过父母和伙伴的耳濡目染,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进入学堂以后,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表达语言。从整个儿童发展时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脑子里的词汇量还是比较匮乏的,说话以短句为主,一般都不会有长句,他们在词语理解上经常会犯错误,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意思,不能让他们养成坏习惯。

大多数幼儿的语言能力停留在简单的称呼和简单的需求上,并且吐词不清晰,表达不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三岁以前的儿童采用的交际方式主要是对话,因为他们大多时候是在家人的陪同下的。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渐渐离开大人的陪同,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并且还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一些经验。这一时期的幼儿也开始了集体活动,开始进入学堂学习知识,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我们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接触认识其他孩子。

还有我们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幼儿的生活范围狭窄,接触面不广,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语言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语言障碍。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幼儿的认知就不会丰富,继而就不会有丰富的语言。所以在教学重教师可以拓宽讲解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认识。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好,建议家长多带着小孩出去玩,让他们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

篇12

1.借“裙”发挥,形成“研”的氛围

教研实录:“剧场活动”之我见

具体内容:

①简介剧场活动内容。

②请个别老师介绍“围裙剧场活动”开展、评价和管理。

③请各年级组分别就各班的开展、评价、管理提出宝贵意见。

④集体进行讨论,商量解决对策。总结、结束。

2.以“裙”构思,掌握“研”的方法

老师们经常针对同一题材为主的活动内容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比如以故事《三只蝴蝶》为例,不同年级组的老师以不同侧重点为抓手,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故事框架。采用了让幼儿自由探索,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进行引导,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再次游戏表演,一步步以“幼儿自主尝试”的模式激发幼儿表演与创作的动力。同时在组织游戏中,教师都积极围绕围裙特色有目的、有创新地进行指导,总结经验,大胆出新,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围裙剧场的教研活动,我们总结出研讨的方式与模板。筑渠――完善教师管理打好研究基础;引水――学习培训中提升专业水平;浇灌――工作实践中反思成长。

3.整合“裙”趣,进行活动反思

每一次的表演、每一次的教研、教师们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写下反思,针对出现的情况理清思路,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加以改进。

我们来看一下教师的及时反思与解决思路。

片段一:经验共享

李芳:首先我来讲一下我是怎样让幼儿走进围裙剧场的:1.收集资料2.选择剧本3.分配角色4.制作道具5.排练试映6.公开演出。家长收集了有关围裙剧场演出、制作、来历等资料,让幼儿熟悉,懂得有关围裙剧场的基本知识。我选择了《老鼠嫁女》,在分配角色上根据幼儿人数和自愿结合给幼儿分配。制作道具上还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为主。幼儿排练时我采用围圈法让幼儿根据角色练习表演,最后请平行班的小朋友来观看。

周菡:我觉得在围裙剧场中有三点必须注意。1.情节简单,动作性强。2.角色对话,多次重复。3.改编故事,增多角色。

片段二:解决困惑

困惑1.如何评价?

解惑: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孩子们说这些话:“你真棒!”“真聪明!” 当幼儿听到这些话时,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此。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创造性的发展。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格式,更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单单只是以语言为载体,而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灵活决定,教师应当抱着谨慎的态度开展评价,同时还要预见到该评价所可能产生的结果。

困惑2.如何让他们大胆表演?

篇13

(一)创设情境,变单一为全面

以往在进行诗歌欣赏时,我们只为幼儿提供录音,配上图片,倾听、理解与朗诵。现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图、文、声、像、动画等信息让幼儿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依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适度适时地设置教学情景,提供思维发展的阶梯。如在欣赏散文诗《红气球》时,我们运用课件,将散文诗的意境与角色的形象巧妙地融于一体,幼儿立即被屏幕上的声画效果所吸引,对太阳发出万道金光,照得花儿绽放笑脸、照得草儿挂满珍珠进行鲜明直观的感知,兴趣盎然,形象到位。

(二)捕捉瞬间,变复杂为简单

开展绘本活动,我们同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多变的优势,帮助我们设置问题,取代了抽象繁复的语言表述。如《小黑捉迷臧》是个富有趣味的绘本,我们利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清晰地将操作流程步步展现,孩子们投入地跟着操作。无须我们在一旁讲解,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的特殊效能。

(三)人机互动,变被动为主动

电子白板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运用存贮与资源调动,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幼儿可以在白板上拖动,快捷交互,人机对话,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如:技术活动《小动物找工作》,重点是学习“因为……所以……”的句式,幼儿操作的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学会句式,画面上出现四种小动物和四种工作,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匹配,并说出原因,当匹配成功时,利用音效得到小动物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成功。

二、手脑并用、个性学习,激发积极情感

信息技术具有音、形、色俱全的特点,体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功能,符合幼儿好奇、爱说、求趣的特点,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激活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延伸教学内容,释放幼儿个性

我们优选儿童文学作品,制作了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游戏软件。如“小鱼的幼儿园”,幼儿根据画面内容,按自己的意愿,随意点击,自由组合,边点边说:荷花阿姨哄着鱼宝宝,鱼儿跟着一起玩,有的摇头,有的摇尾巴,有的摇头,有的转圈,有的吹泡泡,有的摇尾巴,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满足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

(二)共享网络资源,激发表达愿望

在开展讲述活动“动物之最”时,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网络自由地搜寻各种资料,在一系列的搜索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愿望,幼儿自主登录相关网站,寻找“动物之最”的图片资料,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下载图片保存,最后打印出来布置了“动物之最”的图片展,许多幼儿都前来参观,还有小小讲解员现场解说,大家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使得讲述更具开阔感和纵深感。

(三)激活阅读游戏,彰显快乐情感

在阅读区,我们还提供了ipad电子图书,幼儿可以打开不同的课件,欣赏各类童话故事。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模仿表演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如幼儿在熟悉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把课件调为无声,自己来当配音小演员,模仿课件里的声音、语气,结合画面,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个哀婉动听的故事。再如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课件集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动态变化于一体,深深吸引幼儿,他们通过讨论协商,分配角色,演起了童话情景剧。能透过作品感受到世界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会尝试运用作品中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