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营销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部营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部营销论文

篇1

Abstract:Basedonthemediareported,theworkerthatfrompeasantswashavingsomepuzzle,theauthorconsiderthatthecorporationneedtoselecttherightguideforinternalmarketing,avoidthehigheradministrativelevelshumanresourcetobehardup,sothatformanalyzingtherelationsbetweencorporationandemployee,consideringthatcorporationoughttotakeemployeeasthecenterforinternalmarketing,consolidatingthedemandofcorporationandemployee,accordinglythebothsideswillbenefitfromit,socorporationcanaccomplishpurpose.Andthandiscussingtherelationsbetweencorporationandemployeefromeconomyadvantage,developmentandvalueidea.Finally,explainingthecommunionisanimportanttooltosettleproblem.

KeyWords:HumanResource;InternalMarketing;Customer

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是:就业难与招工难矛盾并存的现象,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和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基础。

1.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2.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2.1经济利益

在这里,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这些在有关“民工荒”的一些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除去劳动力自身再生产的成本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还不够,其次是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却不变或涨幅不够,实际上生活水平却在下降,加上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理性考虑后造成了“民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珠海市统计局的调查也显示,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休闲娱乐业迅猛发展,无论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等各方面衡量,更多年轻女性都愿意到新兴行业工作。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有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比较粗暴,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内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2.2关于发展

在这里,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通过学习是员工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和无用的,恰恰相反,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的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这样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感到满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社会方面

在这里,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的支持。

3.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做些简要的说明。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廖泉文,2003,pp216)。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

在企业与其员工双方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能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为了解决沟通不通畅的需要,这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即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结语

本文通过现今所发生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获取利益,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内部营销导向,也就是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然后企业才能依靠满意员工的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提供给市场以顾客满意的产品,使顾客满意从而占领市场并从中获利,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进一步通过对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在员工工资、发展问题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中相互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明企业要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寻求并建立良好的、互动的关系,从而利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活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就必须选择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内部营销的导向,并借助重要的营销工具——沟通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pp3-73;

2、[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p216-227;

篇2

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适时内部营销控制取代了历史核算监督控制。电力营销活动是电力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主要体现,电力企业在生产时给人们提供电能,也要销售电能,电力营销的进行就是为了解决电能生产和销售中的问题。供电企业主要依据电量与电费来反映核算结果,将监督控制的重心放在电量、电费上。但为了顺应新的经济形势,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和创新,从核算过程切入,将核算制度加以创建和完善,这样,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供电企业能以最终经营成果为依据,解决传统经济模式下出现在企业的核算制度中的缺陷,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建立更好的核算标准体系。传统的核算都是简单的数据抄收,这样在计量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在新经济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开展抄收工作,工作人员需在工作中控制计量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营销信息流成为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供电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可以更好地对信息系统加以利用,在营销系统中输入变量,系统就会呈现出整个控制过程,同时,其各个环节均为控制的过程。传统内部营销的内容在使用系统上不能建立子系统,这样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全面情况的发生。新市场环境使企业的营销信息系统有了更好的发展,信息系统于企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为了更适应信息社会的多重变化,管理组织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营销系统逐渐打破原有职能部门的限制,使供电企业在信息系统的设计方面拥有更加全面的设计模式,同时避免了各子系统渐趋不联系情况的出现,最终形成了核心系统为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重建方案

1.将内部控制的内在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网络技术于信息传递与信息处理上有了更佳传播方式,这样,在层次上以往管理幅度过于宽泛的情况出现了减少,同时,信息传递也逐渐从以往的金字塔形式转变成为扁平形式,这样的改变,能对组织人员以及职能关系从根本上进行调整。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在内部与外部实现动态协调与沟通,也能促使企业内部人员更好地使用网络技术,在执行内部控制的命令时能有效地实现协调性。企业人员在使用企业信息时能更好地对其所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同时也能让规划与控制更好的进行,使企业人员更好、更全面地掌握企业营运情况,及时有效地作出经营决策。

2.进一步完善、健全企业营销组织结构。信息网络给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提供了条件,所以企业应按照要求对营销组织机构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网络环境,这样才能满足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要求。首先,设置过程应当具备可操作性。营销管理包括很多内容,各项内容因为企业文化的差异而各有不同,所以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新的发展趋势,设置适合企业自身实际规模、符合总体经营目标的组织结构,并对其作出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其次,企业应当详细划分电力营销机构,使其间的关系更为协调,从而做好营销规划、操作执行和监控等工作。

3.建立良好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大量不可预估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小觑,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控制隐患,企业内部应建立新型风控体系,完善风控机制。在建立控制机制时要视不同的风险形式而进行具体选择,充分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收集有效信息与数据,并对其加以分析与总结。对于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风险,企业不能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内外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管理层可以依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而对于数据安全的风险控制,系统应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来进行操作,防范数据被肆意盗取、非法篡改甚至恶意毁坏。

4.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督与考核体系。此举措主要是辅助供电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达到显著的成效,使系统运行流程规范化,实现对用电客户的全程管理。此外,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还应包括员工的权限设置与管理以及员工服务态度与工作质量的评估。管理工作就是对系统在运行时容易出错的环节和重要的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实现高效管理;评估工作就以平时的各种报表为评估标准进行正确评价,做到有据可依、实现人性化管理。

5.做好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对于运行维护控制的加强工作。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要保证供电企业信息系统顺畅运行,就必须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与控制,所以必须严格建立运维控制制度。如要求用户账号变更严格履行审批制度,并细化审批手续,严禁未经授权账号的存在。此外,企业若有员工离职或内部工作调动时,系统应自动、及时更新。涉及与数据相关的重要操作时,要坚持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防操作失误。最后,要创建相应制度来记录系统操作,及时、准确记录运行维人员的基本信息与操作过程,并定期加以核查。

篇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院市场竞争中,市场营销审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明确其必要性与目的,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稳定有序地发展。

(一)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营销理论引进我国以后,为许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相比,医院尽管与其有经济性质的分别,但同样是独立经营的主体。尤其是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医院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不少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从诞生一开始就进行企业化运作,且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的竞争,即为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方面来说,国有医院如果不进行市场营销,必定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表明,许多国有医院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成立了医院市场部、医疗发展部和医疗协作部之类的机构,尽管机构的名称各异,其职能却是相同的,都是医院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尚不够成熟,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并且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医院营销策略计划制定得非常全面,但实施进程中却缺少战略控制,未及时调整计划中的问题,对营销缺少实效考核,对其考核结果的优劣也无法进行公正地评价。这种重计划而轻考核的医院市场营销活动,时常使医院的管理者失去方向,不清楚市场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之处,从而不利于对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进行有效地总结。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目的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既然是对医院的营销环境、目标、战略以及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和定期的审查,就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确定医院的市场营销范围,改进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正确的营销纠正方案,最终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绩效。医院通过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检查,可以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创造有力条件,同时,也可促进医疗市场营销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内容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内容涉及面较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

医院市场营销组织,不只是医疗市场部、医疗开发部等一些单一的组织,还包括市场营销领导机构,即决策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领导层以及一切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科室和部门。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就是审查医院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营销领导机构选择决策和控制决策的能力,职能部门对营销工作的规划、执行的能力,营销部门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它与其他部门的联络协调能力等。具体包括:医院是否具备足够开拓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是否拥有一支医德高尚、训练有素而又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营销队伍,医院决策层对他们是否有健全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否按照患者群、病种、社区(或城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部门是否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医院市场营销战略审计

战略审计主要审查医院制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它包括:医院发展的总目标及市场营销目标是否表述清楚,是否与医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选择了与医院任务、目标相一致的竞争地位,是否能制定与竞争者战略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市场细分并选择最佳的目标市场,选择的目标市场与医院目前的技术特色是否相吻合;是否对目标市场确定了合适的市场营销组合,资源是否被恰当地分配到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各个主要成分中;为实现市场营销目标,是否有足够的资源预算。

(三)医院市场营销系统审计

集中评价医院的信息系统、计划系统、控制系统及服务开发系统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能否正确、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市场发展变化方面的可靠信息;计划系统是否成功而有效地编制了计划;控制系统能否控制医院的营销成本,确保医院各项计划的实现。

(四)市场营销效率审计

它检查营销组织的获利能力和各项营销活动的成本效率,具体表现在:一是分析医院在不同病种、患者群、地区中的收益情况,分析医院应该进入何类市场,扩大或收缩及撤出哪些市场;二是检查成本效益,寻找出那些营销活动超出预计成本的原因,及采取哪些降低成本的步骤,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三是分析审查医疗收入、支出的增减程度及结构变化,分析床位使用率的高低及病床周转速度的快慢,分析营销人员的效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五)营销环境审计

医院的营销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等因素;二是目标环境,其直接影响医院营销目标的实现。主要有市场、患者、医疗机构、经销商、供应商及其他相关单位等。具体包括:人口发展变化,收入、储蓄、信贷等方面的变化给医院带来了哪些机遇和威胁;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出现了影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法律、规章;患者方面是否发生了影响医院市场营销活动的变化;医院主要细分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现有及潜在的患者对医院和竞争者在声誉、医疗质量、愈后回访的评价;医院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策略、优势和劣势。

三、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原则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应用中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市场营销审计不是一种功能性审计,其既有现代内部审计的内涵,又不同于单一内部审计,它不仅仅对市场营销组合中的某个功能因素进行审计,也不只是哪里出现问题,就查哪里,它覆盖医院的整个市场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以至具体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将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查和考核。这是由现代市场营销整体性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涉及到医院内外环境的众多组织与个人,包括医护人员、供应商、患者、竞争对手、传媒等,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层面都要涉及,只有遵循全面性,才能有效地对营销效果进行审核与评价。

(二)系统性原则

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孤立的。市场营销的效果要受医院的发展目标、战略、计划等各种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事先对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机会进行系统性审核与分析,检查诊断出影响营销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正确的营销计划,确保营销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独立性原则

篇4

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成是特定的系统,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系统功能最佳为目标,运用系统管理方法,把握住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各要素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及时调整和控制系统的运行,以实现系统全过程的动态优化管理,最终实现系统目标。根据系统管理理论,设计系统管理模式的一般方法是先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内部审计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组织、行为和管理等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且各要素本身又是由若干子要素组成的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系统。

1.内部审计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是内部审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的描述系统。由于内部审计是隶属于企业内部的一项职能,企业的每一项职能都要围绕企业的核心目标而用力,国际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目标进行了恰当定位,即为了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目标而存在,为最终实现企业目标保驾护航。内部审计目标系统包含系统目标、子目标和可执行目标三个层次,其中系统目标即企业目标;子目标即开展的每一项审计项目的总括性目标,向上与系统目标衔接一致;可执行目标用于确定审计项目的详细构成,向上与项目目标衔接一致,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审计人员具体执行,通过“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双向控制,最终达到实现整个内部审计目标的目的。

2.内部审计组织系统。

内部审计组织系统是由参与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个人和机构组成。内部审计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在进行内部审计组织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握突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二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根据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存在组织隶属关系,应当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并向其报告,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求其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审计工作开展的便利性;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相对于同层级管理机构及人员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便于审计工作开展。

3.内部审计行为系统。

内部审计行为系统是由完成内部审计项目或任务、实现内部审计目标所有必需的内部审计活动构成的,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制度、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制定、审计项目实施以及审计建议落实等。这些活动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动态系统,设计内部审计的行为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包括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系统必需的所有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计划和控制过程中;二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及制度实施审计项目,保证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三是保证内部审计行为系统与企业内其他机构、部门及个人行为之间良好的协调。

4.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是指为使内部审计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内部审计的目标、组织及行为系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总和。为最终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从总体上应完成如下工作:一是对内部审计的目标系统进行策划、论证和控制,使之与企业目标相统一;二是对内部审计的行为系统进行计划和控制,使之符合内部审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保障审计质量;三是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进行设置、协调和指挥,使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利于审计工作开展及审计目标实现。

篇5

一、引言

2l世纪以来国内外爆出一系列财务欺诈、经营失败的案件,使得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在此情形下,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及其披露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从而稳定资本市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于2002年7月正式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该法案强调了公司内控的重要性,对公司治理、会计师行业监管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我国相关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新《规范》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尽管新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根据本文统计后发现,新规范颁布后我国披露了自我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多,由2006年的166家上升到334家。新规范的颁布使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也为我们研究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国外学者自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由于在新《规范》之前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属于自愿披露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情况比较笼统和概括,自我评价意识不强,并且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陈艳,董美霞(2008),杨有红、汪薇(2008)等)。由于有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数据不足,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方面的研究。

Carcello,Palmrose(1994),Palmrose,Scholz(2004)研究认为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因为财务报告和披露问题引起诉论。由于披露一个引起误导的内部控制报告可能面临诉讼风险,因此作为一个可靠的信号小论文,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披露真实的内部控制报告。因此,以SIZE为公司规模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报告缺陷的披露具有正向关系。

一个成长性较快的公司可能会超过公司组织的成长包括内部控制(Ashbaugh-Skaife,2006).,例如公司发展过快,则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新的控制过程,新的人员等内部控制系统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因此,以SGROW3为公司近3年的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作为公司成长变量,提出假设:

假设2、公司成长性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正相关。

好的内部控制既需要资金的投入也需要占用管理的时间,因此业绩较差的公司不太可能把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来(DeFond,Jiambalvo, 1991),Krishnan(2005)研究发现在审计师更换时,业绩亏损的公司与披露内部控制问题的报告正相关。因此以INSOWN3表示近3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公司业绩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公司业绩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负相关。

每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与其特殊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公司的经营环境越复杂越有可能发生内部控制问题,例如复杂的地理位置和行业划分,在每一分区各种不同的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充分执行,例如,对一个国际化公司而言,每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不同,进而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以ISOUTOP(是否在国外有业务)为经营复杂性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4、在海外有业务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类似地,当公司进行组织变革时,就会有相对较弱的内部控制。例如重组往往导致部门的减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的离职,总之较为杂乱无章,而在重组之后需要配置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系统来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其次,重组涉及许多较难的应计估计和调整、人员不充分以及更多的会计估计,这些都会导致较弱的内部控制。因此以ISRESTR(是否发生重组)为组织变革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5、年度内重组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考虑到治理因素,董事会是确保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董事长同时担任总经理(或CEO),则董事会的监督能力会减弱,可能会引起内部控制失败。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因此对内部控制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以DUAL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ACMTG(审计委员会会会议次数)为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替代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6、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假设7、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缺陷具有负相关关系。

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影响一个公司的成本,且成本与公司的管理层持股呈反向关系(Jensen,Meckling1976)。因此,如果内部人持股比例较高,则很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公司经改制上市的公司占很大比例,由于国有主体虚位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严重,经营者很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股东的利益。而公司内部人持股则会使经营者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因此以STATOWN表示国有股持股比例、INSOWN表示内部人持股比例,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8、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具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9、公司内部人持股与内部控制缺陷具有负相关关系。

先前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治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监督管理层的作用(Shleifer,Vishny1986; Coffee 1991; Bethel, 1998; Bhojraj 2003)。较大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其投资较多有监督管理层行为的激励(Shleifer,Vishny1997),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大使得管理层更有可能出具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因此,以INSTIT为机构者持股比例变量,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0、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则公司越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报告

如果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作自我评价时发现了内部控制缺陷小论文,很有可能对总经理的胜任能力表示不满, 往往利用惩罚机制做出更换总经理的决定。因此本文以CHANGCEO表示总经理更换,提出假设:

假设11、总经理的更换与内部控制缺陷具有正相关关系。

由于行业的不同,使上市公司面临不同的诉讼风险,因此诉讼风险较高行业(电子、零售,IT行业)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或债券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发行新股或债券的公司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越高,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较大,因此公司的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通常面临较为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因此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文选择INDUSTRY、ISSUE 、LEVRG、ISOUTLIS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设计

经过统计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后发现,除去金融保险类公司,有33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我评估报告,其中有166家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157家公司未出具自我评估报告但有对内部控制健立健全情况进行了披露和总体评价;有345家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未作任何评价。本文选取了2008年沪市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40家公司为样本,该样本中有5家披露了重大缺陷,35家为非关键性缺陷。同时随机抽取了261家公司为控制样本。

1、变量设计

本文变量分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及说明

 

变量名称

变量性质

变量定义

变量解释说明

ISWEAK

被解释变量

是否披露内控缺陷

1表示披露了内控缺陷,否则为0

SIZE

解释变量

公司规模

=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DUAL

解释变量

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

1表示两职合一,否则为0

ACMTG

解释变量

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

=报告年度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

ISOUTOP

解释变量

是否在国外有业务

1表示在国外有业务,否则为0

INSTIT

解释变量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机构投资者持股额/股份总额

SGROW3

解释变量

近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

=近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

IGROW3

解释变量

近3年的利润增长率

=近3年的利润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

STATOWN

解释变量

国有股持股比例

=国有股持股额/股份总额

INSOWN

解释变量

内部人持股比例

=公司内部人持股额/股份总额

ISRESTR

解释变量

是否发生组织变革

1表示公司发生组织变革,否则为0

CHANGCEO

解释变量

CEO是否更换

1表示CEO发生变更,否则为0

INDUSTRY

控制变量

行业变量

1表示属于电子、零售,IT行业,否则为0

LEVRG

控制变量

公司财务风险水平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ISSUE

控制变量

是否发行新股或债券

1表示发行新股,否则为0

ISOUTLIS

篇6

0 引言

目前国内学者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次,着重于交易成本、治理关系、技术变革方面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但宏观环境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影响缺乏系统化研究。罗必良等认为创新渠道模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较低的交易费用执行渠道功能[1]。庄贵军分析了治理结构、控制机制和控制程度在营销渠道模式上的影响,认为减少渠道交易的投机行为是渠道控制的主要目标[2]。范小军等认为渠道模式创新和优化中主要关注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各种影响[3]。梁惠琼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渠道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基本原则、思路以及评估标准[4]。

本文认为外部宏观环境与营销渠道内部机制的变迁是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其运行机理为外部宏观环境的变迁引发白酒营销渠道内部机制的适应性创新,即白酒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渠道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等目标对渠道通路的长短、宽窄、渠道成员的类型以及渠道成员之间的治理关系进行的各种调整、变革与改进。因此,本文将从内外环境两方面出发分析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与机理,探讨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1 白酒营销渠道现状

白酒作为社会消费品,消费周期较短,重复消费频率较高,需要通过市场高覆盖率以及规模的市场量获得渠道成员的利润与价值。白酒营销渠道是从白酒制造企业转移到消费者的路径和通道,白酒在渠道体系内的转移与流通创造价值效应、实现白酒产品价值增值以及增加渠道成员的利益分配。

目前,白酒企业营销渠道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经销制、深度协销、直分销以及盘中盘模式,这些营销渠道模式各有特点(如表1),但总的来看,现行营销渠道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毕业论文模板,主要表现为渠道交易成本高、渠道关系不稳定、渠道结构臃肿、渠道效率低,流通业态单一,上游参与主体力量薄弱,这严重阻碍白酒行业的发展,因此,亟待对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创新。

表1 白酒营销渠道模式分析

 

渠道模式 渠道特征

传统经销制

篇7

二、目前通用的成教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分析

1.目前通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教学部门总体组织安排毕业论文,在毕业前一学期将学生分配给指定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指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送审――答辩。

2.目前通用模式的不足。这一模式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显得严密而合理,然而实践效果不好。2004年上学期湖南学院组织的成人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有40%以上的学生没能通过答辩,加上因雷同没让送终审的部分,毕业论文的不合格率达到了50%。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哪个环节薄弱都会影响到培养效果。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前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情况。为此我们对湖南学院2004届成教工商管理本科26名论文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得知,造成大量学生无法严格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约占40%的比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达不到要求。这反映了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一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成教学习期间始终自觉进行知识积累,因此毕业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3-4个月时间)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弥补知识积累的不足,以致造成毕业论文中大面积出现请人代做和抄袭现象发生。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1.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

湖南学院成教管理本科的毕业设计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启动,11月份我们就与衡阳钢管厂联系,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积极配合,在衡阳钢管厂建立了实践基地,开始了衡阳钢管厂营销策划方案。50多名师生经过四个月的运作和和实践,对毕业设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模式和操作规范。毕业设计一般可分为前期准备、市场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和完善、成果论证和验收四个阶段。在市场调查阶段:需要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和社会了解实际情况、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在设计和完善阶段: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文案的设计及修改工作,使之符合针对性、可行性的要求;在成果论证和验收阶段:主要是与企业进行沟通,对策划方案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创意提出建设性意见,使策划方案既有战略高度,又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产品市场营销方案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企业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组合策略、CI设计、内部营销管理。这五部分内容基本包括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营销运作的主体内容。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的作用是:一是指导学生修课和读书。二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和提高动手能力。三是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四是强化课程设计环节。五是集体指导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毕业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根本保障。

(2)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积累要求,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真正开放性地学习――不仅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知识,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课外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知识。

(3)真正实现个性化指导。开展“毕业设计”研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和教师交互增加,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和动手能力强弱,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个性化指导,确保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篇8

近几年来,图书馆高举服务创新的大旗,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改变服务模式太大服务范围,读者需求越来越多的重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是否能“创造”与“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常有读者服务部门所举办的活动,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却全然不知;或是馆方提出新的服务措施,馆员却不清楚细节,导致无法解答读者的询问,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外,也突显馆内信息流通不畅。因此,应先在馆内品进行“内部营销”使馆员间形成共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不仅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

1内部营销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根据营销管理学的观点,营销不仅仅针对组织外的顾客,组织内的顾客(即指全体员工)也可运用相应的营销手段,来提升服务绩效及有效达成组织目标。根据“服务三角形”的服务营销概念,在内部营销模式下员工可以通过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持续对外部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事业是以服务为主的工作型态,过去图书馆一直以读者为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但在以倡导服务至上的今天,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能否赢得读者青睐的主要关键。图书馆更将营销观念从读者沿用到内部顾客(指馆内所有工作员工),让全体员工受到馆方的重视与尊重,通过推行内部与外部的互动营销,发挥员工的服务精神,进而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2 图书馆内部营销的内涵

图书馆内部营销简单的说,就是馆方将营销技巧运用于对全馆员工的管理,重视与肯定其在馆内存在的价值与重要性,并将本馆所设计规划的内部产品,营销给内部顾客,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即ES),从而达到或提高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即CS)。图书馆的“内部产品”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馆方的服务理念、组织文化、工作规划等均属次范畴。

图书馆引用内部营销的观念先行主动关心、了解并满足全体馆员(即内部顾客)的需求,使图书馆员愿意以无怨无悔的精神、真心诚意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如此将可以有效提升馆员的服务意识,建立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工作团队,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具体表现为:

2.1重视并尊重全馆员工

“人员”是重要资源,应肯定员工为读者所做的服务,尊重个人的能力与培养,利用种种培训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馆方更应主动为员工设计理想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福利,使他们能因为馆方细心与贴心的照顾感到满意,进而愿意将自己视为图书馆生命共同体的一份子,与图书馆同舟共济。

2.2全馆员工就是内部顾客

对读者而言,所有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都代表图书馆。因此,外部营销讲求顾客至上,内部营销要求员工至上也是同样道理。在内部营销的操作中,通过透过内部沟通,在馆内凝聚共识、激励士气,提高员工满意度。

2.3全馆员工是内部营销的目标对象

就内部营销而言,营销范围仅限于单位组织内,全馆员工就是营销运作的目标对象,其目的在于推动外部营销前,先形成内部共识。这并非只有一线馆员才必须负起责任,而是所有员工都必须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意愿、态度与能力。

内部营销是不分部门、层级的,就读者立场而言,只要是馆方的人,就有义务协助并提供服务,读者不会分辨你是读者服务部门或技术服务人员,只要是碰上了,读者就会提出协助的要求。因此在外部营销里,全馆员工都是服务人员,当有内部产品发生时,它的目标对象就是全馆员工。

2.4充份的授权

适当赋予馆员权力,使馆员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迅速、妥善的协助读者解决问题。同时赋予权力也就是让馆员不必事事请示,可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在这种工作氛围下,馆员会觉得受到重视与信任,自然会对工作感到满意,并发挥服务创意,使读者得到良好的服务。

2.5管理人员的态度与支持是内部营销成败的重要关键

管理人员的言行对基层员工而言都具有指标性意义,因此优秀的管理人员应已身做则,并在交流中完成政策的贯彻。因此在内部营销中,管理人员应站在协助立场,支持与排除一线员工的工作障碍。论文参考网。

3 图书馆内部营销规划

内部营销源自于服务营销领域的重要观念,其出发点是重视全馆员工,将工作伙伴视如顾客般的善待,使员工与馆方间呈现良性互动,如此业务得以顺利推动,并且凝聚对组织的向心力。具体规划包括:

3.1提升馆员满意度

馆员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馆员服务态度的好坏。而且馆员如果不认同馆方所推行的某项措施或政策,也会不经意地表露在读者面前,这些看似没什么严重性的举动,实际上已影响到读者对馆方的印象与满意度。为提升馆员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对人才应该适才所用,提升馆员的工作能力与发展机会,使他们确切的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前景。有了归属感的员工,不但对工作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在工作岗位上也才能有所发挥,创造绩效。

3.2畅通信息渠道

内部营销视全馆馆员为内部顾客,因此馆员间的心声与意见就应该得以顺利表达与响应,那么在组织内建立起双向交流的沟通管道,倾听与收集员工心声,是维系内部沟通渠道的重点之一。建立有效又安全的沟通管道,除了可确实掌握员工的想法与意见,更有助于提升组织整体的和谐度与凝聚力。

3.3与读者换位思考

图书馆常会为了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而提出许多新的服务项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这些营销活动能让读者感到满意。“供”—“需”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你(读者)要的我(图书馆)不知道,而我(图书馆)主动提供给你(读者)的,你却不需要,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浪费了图书馆所提供的人力与经费。

所以图书馆的任何服务措施,都应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所谓读者导向的营销是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绩效,也有助于建立读者与图书馆间的和谐关系。论文参考网。

3.4团队合作

由于业务分工,技术服务与信息服务部门的馆员,总会存在自己不是面对读者的一线馆员,很多读者服务活动或项目与他们无关。论文参考网。然而事实上,如果没有技术部门的员工提供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部门不断更新资源,即使拥有服务热忱的一线馆员也难以发挥有效的服务。因此,无论所担负的工作性质为何、也不论职级的高低,只要是图书馆的一份子,就该对组织产生向心力、发挥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部门间彼此协调、沟通,员工间互助合作,以服务读者为己任,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为目标。

3.5强化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一种观念,需要经内部营销向全体馆员进行宣传和培养,强化服务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馆员对读者服务重要性的认只,凝聚与落实读者服务的共识。服务质量的提升要靠服务能力的表现,服务能力对于任务的执行。为强化全员的服务能力,需要经过相关课程的培训,在知识与技巧上强化自我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没有满意的馆员就没有满意的读者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OO5 (1)

2. 应长兴.刚柔相济 关怀为本——谈图书馆内部管理中人文关怀的落实.图书馆建设,2OO8(5)

篇9

1、 认真阅读和领会《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

白华老师曾经在学校MPAcc网站发表过《关于案例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其中写到“全面深入地理解一套理论,通读正反各方对其评论,掌握其要义,最好还能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某一领域,提出一个运用这一理论的应用性框架。然后用这一框架去分析案例,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或能指导案例公司的工作;或是反过来检讨理论和框架本身的问题”,反复阅读及领会这段话的含意,对于我们的论文写作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2、 选好题目

按照学校要求,MPAcc学位论文应为案例研究类型,即以我们自己目前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的工作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这样资料搜集较为容易,写作起来能得心应手,答辩时也能对答如流。正如罗其安老师所言,我们所写的论文应该是没有在这个案例单位工作过的人肯定写不出来或很难写出来的。

我从1996年10月起从事营销财务工作,1998年5月进入创维公司营销总部从事财务工作,对营销财务工作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所以就以创维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撰写了学位论文,并在资料搜集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觉比较得心应手。

3、 积累素材

根据自己的选题,下载权威性期刊(如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近几年所刊载的相关文章及他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来阅读,对于其中可为我们借鉴的内容,则集中摘录到一个Word文档中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并按照参考文献的内容要求备注出处,这样在我们的论文中一旦加以引用,就可以在参考文献部分加以清晰准确地列示。此外,还可以从这些文章或论文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方便快捷地寻找我们感兴趣的阅读目标。

4、 尽早完成初稿

完成了初稿,与导师沟通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另外,因为一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不仅有MPAcc,还有MBA及全日制学生,为了能得到导师较好的指导,应该是尽早完成初稿并发给导师,我认为最好能在8月底之前完成初稿,这样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几次修改,则论文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和提高。如白华老师极为认真而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论文多次提出修改要求,我的论文经过六稿修改才得以最终定稿。

5、 遵守论文格式要求

MPAcc论文有着较严格的格式规范,遵守此论文格式规范,可以使论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并体现出作者的学术修养,即使在论文初稿阶段,我们也应该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要求,例如初稿也需要有文章目录、图表目录。导师具有丰富的论文指导经验,通过目录就能从大的方面发现我们论文存在的不足。

6、 熟练掌握Word

学位论文有几十页篇幅、几万字的内容,其目录、图表编号、章节编号均应该是自动生成,而非人工录入,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Word的相关技巧,通过Word这一工具,可以使论文内容修改及格式排版变得较为轻松自如。

7、 借助校外图书馆资源

在论文写作阶段,已经不再去学校上课,所以我作为家在深圳的学员,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就显得有点鞭长莫及,此外学校图书馆还会在寒暑假期间闭馆或缩短开馆时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图书馆,如我主要借助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这两家图书馆也有丰富的馆藏及电子资源供读者免费借阅、使用。即使是家在广州的同学,如果离学校距离较远,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广州图书馆的资源。

篇10

交换障碍克服视角下营销组合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

(一)营销组合的本质

营销的本质是克服交换障碍,营销活动就需要从寻找交换障碍开始,进而分析识别交换障碍的属性,再指导交易双方采取应对措施,最终促进交换的顺利进行,使得交易双方的需求同时互相满足,即顾客让渡价值与供方利润最大化。

鉴于影响交换实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动态变化的,寻找、分析识别、克服交换障碍就会变得复杂多变,也就需要营销活动能够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而营销组合就是从产品、价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着手,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理出较为清晰的逻辑,使得营销活动具备逻辑性和可管理性。因此,从更本质层面上理解,营销组合就是分析营销活动如何克服交换障碍的逻辑框架和工具。

(二)营销组合的发展历程

营销组合理论经历了4P-4C-4R的发展过程。

4P营销组合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自尼尔•博登的市场营销组合思想。由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规模化生产使得市场供不应求局面缓和,营销问题开始显现出来。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在卡灵顿、尼尔•博登的研究基础上,把影响营销效果的可控要素归纳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类。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需求方在交换中占据越来越主动的地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需求方的满足度成为交换的主要障碍。20世纪90年代罗伯特•劳特朋提出4C理论,强调供方首先应追求需求方满意度,其次是努力降低需求方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最后还应以需求方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但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原则,使得剩余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增强,供方必须培养需求方的忠诚度,以便在竞争中能够持续与需求方达成交易,供求双方的忠诚关系能否建立成为新的主要交换障碍。为适应交换障碍的变化,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诚的4R理论在1999年被汤•E•舒尔茨提出。4R力图以顾客忠诚代替供求双方每次的交换谈判,可以简化交换过程而大大降低交换成本。

由于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的交换障碍是不同的,营销组合的具体内容也就必须随之变化。4P-4C-4R理论的逻辑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围绕“交换障碍的克服”来展开的,差别在于所选择的克服交换障碍的组织内部可控制因素的组合不同。

营销组合发展受限及第三方付费营销模式出现

营销组合是通过调整组织内部可控资源的配置,实现顾客让渡价值与供方利润的最大化满足,以此来克服交换障碍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实现顾客让渡价值与供方利润的最大化满足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组织内部可控资源有限性的约束问题逐渐凸显。

营销组合在应对这种持续升高的交换障碍时,调整组织内部可控资源配置的成本会逐步升高、效率逐步递减,最终受到组织内部可控资源的有限性约束。问题的解决需要改变组织内部可控资源配置思路,从组织外部引入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资源来解决新的“交换障碍的克服”问题。

依据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形式,如果通过组织内部可控资源配置的管理协调费用上升后,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应该从组织内部转到外部市场,利用价格机制寻找并引入市场中的第三方及其资源,借助第三方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确保供方利润,从而开启被称为第三方付费的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篇11

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大,而且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导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和外语沟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由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行业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时出现理论为主,论文选题比较空泛,既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毕业论文的实际价值也比较小。而毕业设计则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之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习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完成自己的线路设计与营销。

(二)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中也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旅游企业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急需能够直接参与和适应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并且自己动手参与整个线路设计与营销过程,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拓思维,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社会与企业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因为毕业实习监管不严,并没有真正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而是找个相关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章了事。由于没有在旅游企业中的实习经历与前期的准备和训练,再加之现在网络资源与报刊杂志的便利,毕业论文写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形成空泛之说,既无针对性又无实际价值。另外一种是毕业论文的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严重。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就题论题式的提问,学生通常背一背论文就可以应付,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帮助。毕业设计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的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游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等核心理论课程,而且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团队分工运作,再到整条线路的市场宣传与营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与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

三、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的鼎力合作之下,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与2012年正式启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依托校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的优势与能动性,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形式的思路。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运作完成以成都出发至周边2-3日游的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可是观光旅游线路,也可以是专项旅游线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而且要求旅游线路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必须是旅行社常规经营线路以外的产品。

(二)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对我校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最初很多同学与老师不是很能接受。学生觉得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比,需要实地考察,花费时间与资金。而且是团队运作方式,协调容易出问题。教师方面,有老师认为毕业论文改设计增加了自己的指导工作任务与难度。因此,在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企业代表、指导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并且与师生进行多次会议与座谈,让大家明确此次改革的目的与意义,统一思想与认识。

2.学生分组,下达任务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64名同学按照8人一组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该小组线路产品的总体方案。其余小组成员依次负责旅游线路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构成要素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费用核算与市场报价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旅游行程、旅游线路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旅游线路产品的途中导游词、以及景点导游词。指导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小组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选择任务。

3.实地考察,设计线路

每个小组内部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围绕以设计成都出发至周边的2-3日的短途旅游线路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旅行经验、实习经验以及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等等,初步拟定出本小组旅游产品线路。然后由组长率队分赴成都周边进行线路的实地考察。在完成实地线路产品踩点、踩线等的实地考察之后,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分工完成任务,再由小组长提交总体方案。

4.优选线路,统一营销

在8个小组提交定稿以后,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旅行社的企业家以及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对8条线路根据线路产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答辩,最后优选出一条旅游线路产品。再根据这条线路产品的营销方案,由64名同学通过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师大校园旅行社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这些平台,共同实施完成该营销方案。

5.组团游览,综合考量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宣传营销结束后,通过师大校园旅行社组团进行游览。而且被选出线路的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旅行团的具体运作与安排,如旅游团的计调工作、导游工作以及市场协调工作等。最后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绩按照项目评选和营销业绩,以及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与任务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篇12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篇13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转贴于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