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不仅仅只有建筑施工队伍,还有众多的辅助单位,比如:负责所有土方挖掘的队伍、负责填筑的队伍、负责渣土运输的队伍以及负责建筑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队伍,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筑场地的平整,地基坑挖掘,填土,挖路基及基坑填土等工作,对于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先将场地进行平整,达到图纸设计平整高度。场地平整简单来说就是将普通的凹凸不平的自然地面平整到符合要求为止,平整的数据必须要满足设计计划、运输、最高洪水水位、排水等等要求,并且要努力做到挖最少的土方就达到平整要求,不做思考资源浪费,以及延长工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于场地的平整没有较高要求,场地一般比较平缓,可以按照设计的土方量进行平整,最终达到计划的标高,在实际的工作运用中,对计算得到的标高数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也可以在完成土方量之后在进行计算。一般考虑到泥土松动的一个范围值,需要尽量提升一些标高数据,使得整个场地的土方量达到平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工程填补用土和工程余土,再相应的提高设计标高;根据最经济的情况来选择场外取土还是选择使用弃土的具体施工方案,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土方量的变化再将设计计划标高数据进行调整。虽然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数据调整非常频繁,但是为了更高的工程标准,这都是必须精确计算的土方工程量,如果有任何偏差,都会对为后期建筑施工带来巨大的不便和危害。
二. 混凝土工程技术。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配合比,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地控制,混凝土到达浇筑地点时要进行坍落度检测试验,在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是否干净,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尤其在墙板、梁柱的交界面,分层浇筑时,应该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在泵送混凝土时,要保证泵送地点畅通,泵送之前要用水灰比为0.7的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严禁加水,期间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成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少于7d,掺加外加剂等的混凝土一般养护期不少与14d;养护的方式主要是喷水保养,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的表面铺设塑料薄膜,中间覆盖2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的处理。在养护期间还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与温差进行检测,并及时的给混凝土喷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直到混凝土硬化,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三.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一是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二是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三是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四、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是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然后是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技术管理,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对于特种作业,还需要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总之,工程技术是建筑物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提高我国建筑物的质量。
篇2
在古代建筑工程技术是比较单一和简单的,对技术含量要求很低。房子一般由树木、石头等材料构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由材料搭建起来,一个可以遮风挡雨和休息的地方就可以了,主要是实用性很强,观赏性以及艺术性几乎没有。
2.近代建筑工程技术时期
在近代建筑工程技术就比古代的建筑工程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多,原始的材料(比如石头、树木等)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这个时候,混泥土技术就被用于建筑中。这种技术相比于古代建筑工程技术好了很多,但科技含量仍然不高,人工操作砖块和水泥就可以建筑成功,这种技术对环境破坏很大,在目前的建筑中也依旧在使用。
二、现代建筑工程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用来居住,还用来进行体育活动、娱乐活动,以前的建筑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了。为了适应发展,就催生了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他具备环保、绿色、智能的特点。
1.环保化建筑
环保化建筑就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他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建筑学、设计学、材料学、环境学等,他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在其中,并为我们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绿色化建筑
绿色化建筑是指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大自然环境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这种建筑要求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平衡,在这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为人们提供自然的、舒适的使用空间。
3.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是指科技含量很高的建筑物,在其中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信息技术、遥控技术等手段为建筑物设计电力系统、安全系统(包括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见明火报警等)等系统,为人们提供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实现对建筑物管理的基本自动化。
三、发展趋势
纵观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到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科技技术越来越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是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继续往科技含量更高的计算机信息化、集成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1.计算机信息化发展趋势
现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很快,同时也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安装以及装修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安装以及装修工程实时监控,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发挥其时效性的特点,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从上可知,建筑工程技术向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2.集成化发展趋势
集成化就是把多种技术一起结合起来用于工程建设,比如把建筑安装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械安装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水准,满足人们对居住房屋以及环境的要求。因此在未来集成化也是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精细化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越来越好,其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在钢结构的安装以及钢结构焊接方面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些技术的精细化,让钢结构控制以及钢结构焊接的精度和准度得以提高,从而确保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技术向精细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篇3
2)为工程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并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监控、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审核、组织措施、技术组织设计等,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与有效管理,有助于合理控制工程质量,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工程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进而有效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同时,工程技术管理的应用,是推广与普及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较大作用。
2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作业层的重新组配加大工程技术管理难度。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项目建设通常由制定单位及相关领导负责,在工程技术管理上,皆采取较为简单、直观的三级管理模式,分别为施工队、成员企业、集团企业或单位。其中,工程项目建设的参与方各管一段,使得管理涉及人员较多,各项具体施工事务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破了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建设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要求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实施更高层次的队级建制,这就使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当前,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将施工进度作为管理的重点,过于强调施工的速度,而忽视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其技术管理没有严格遵循相应的规章标准及技术方案,并且也未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及规范地记录与整理工程技术相关资料,实际工程技术资料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及现场状况存在较大出入,为项目技术管理的整体实施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3)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性质及用途的工程项目数量不断上涨。一些还未成熟的建筑企业为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争取到更多工程项目,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大量招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使得其工程技术管理领域内人才质量良莠不齐,甚至一些未经受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培训的人员也成功进入到企业内,并担任一些重要岗位的工程技术管理职责。此外,一些资历较深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也会因建筑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同时担任两个以上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精力较为分散,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难以被保证。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
1)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各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拥有健全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及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制度,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其中,明确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责,并规定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各个方面协调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以确保图纸的合理、无纰漏,细化技术交底的各项事务及标准,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确保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构建科学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当前,国内建筑企业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并培养了大批具备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单位,通常掌握较为充足的人力与设备资源。科学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可建立“双赢”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将建筑企业与具体项目分包单位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促使分包单位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管理上,进而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推动建筑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筑企业需结合当前工程技术管理需求及人才发展现状,制定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提升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监管,确保其管理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让其更好地投入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去,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作方法。
篇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技术管理工作的成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作为影响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对控制项目成本、优化人员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当前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1、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利润不断降低,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出发,提高施工技术力量与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的技术管理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但是也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对员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量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重新组配施工作业层,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活动都是在某个实力较强的企业领导下进行,各个成员企业各管一段,从而形成了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和施工队等三级管理模式。由于这种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管理人员比较多,各种施工设备不能有效地得到调配,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施工队伍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筑企业的队级建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谓履步维艰。
第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一味地追究工程的进度,而没有认真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这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同时,很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和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都不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不能保证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实体进度的同步性,因此给整个工程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一些新成立的建筑公司迫切需要引进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这就使这个领域变得鱼龙混杂。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一些急需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建筑企业就会降低用人标准,使一部分专业技能较差的人员进入到企业中,并担任着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同时,一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会同时担任几个工程项目或企业的技术管理职位。在这样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为了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施工技术交底需要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技术应用工程做详细的交底工作。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2、施工当中优化技术管理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施工任务,在施工准备时期需要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全面而又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实行及降低的工程成本。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析并熟悉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适宜的施工计划、周全且迅速地为施工项目提供技术、人力、组织、物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及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能够持续、稳定地实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更重要的是做到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3、竣工文件管理
谈到竣工文件,其意指形成于建设项目过程中,切实反映施工过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具有留存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设计、录音录像等,这些施工项目当中的实情记录,可以作为建设项目开展监督审计、管理验收、养护修复等工作考察的依据。施工当中一大技术难题便是搜集资料的工作,施工问题常发生于组卷或移交之时,在组卷时进行盲目拼凑,待移交时发现同一工作的资料有很多版本,日期也随之不同,甚至规范要求和填写内容不协调,出现矛盾。有效的竣工文件管理,必须做到:(1)把握工程竣工图上没有的项目,对工程数量的增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遗漏任何相关技术项;(2)认真核查实验资料,施工工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各种施工资料的日期清晰、具有可对应性,便于日后的归类整理、利于查阅或核实。想要做到这些,即需要在平时填写施工资料时,以端正的态度、严谨的行事,及时并准确地实行记录或录入工作,尤其专业实验人员要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控制项目成本,而且能够优化人员配置,对于企业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对于现代工程建筑而言,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发挥越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还因为其能够决定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是工程施工之本,企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磊.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综合水平及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事。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成熟的制度,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细致、认真、负责,更要企业上下配合一致,齐心协力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而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1.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好的技术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还能降低企业的事故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如此,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调度施工材料及人员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建筑行业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建筑企业利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成本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学习和吸取先进的管理知识及经验,在突发状况面前沉着冷静,以专业科学的方法及时应对,提高企业问题解决的效率,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方能获得预计的或超出意料的经济利益。
1.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重视工程的测量和放线工作,加强材料管理、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从工艺流程、检测方式、技术方案、组织手段等方面着手提高工程质量。并结合技术、工艺、操作、管理及经济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确保技术管理方案真实可行。
2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里技术管理的措施虽早已施行,但其具体制度并不健全。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重视。而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的技术掌握又不够,更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依靠这些算不上技术管理人才的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建造出不合格的工程,给公司造成损失,影响公司声誉,更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产生活。
2.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够深入,落实性差
有句俗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建筑行业,我国相关部门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体制来加强管理、监督的力度。而且这些体制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它们多是由建筑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一起讨论研究而确定下来的。但这些制度规章到了各个建筑企业之后,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有的企业甚至将这些规章制度抛在脑后,完全不按章法行事。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及落实。
2.4 许多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即使建筑施工企业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来开展施工工作,还是有许多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合格,开工许可证的不完整,施工图的问题,监理方式不齐全不正确,自然因素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行的。
3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
3.1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外的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从整体上做好这些工作:
3.1.1 优化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制。
3.1.2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
3.1.3 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 建筑企业自身在工程项目中的措施
除了开展大范围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工作之外,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途径更多是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的前、中、后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3.2.1 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
施工之前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图纸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关施工人员更要熟悉图纸设计的意图,留心细节,找准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施工企业要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周密的准备,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留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现解决。
3.2.2 落实技术责任制
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应该将技术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促使责任人了解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工程技术管理中审核相关数据、管理材料设备、加强质量监督,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己任。
3.2.3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期间中最容易埋下质量隐患,所以对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头戏,这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差池。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从几点着手进行: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通过层层交底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技术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确保建筑工程按质按量地进行。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规范及合同来确定工程质量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来进行技术管理,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
做好工程进度及成本的控制工作。监督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让整个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地进行,从而帮助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3.2.4 做好工程尾期的技术管理验收工作
在工程验收阶段,技术管理工作也很重要。主要是通过健全检查、评定及评比的制度来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保障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大步向前,建筑行业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许多人投身到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所以,企业要从工程质量着手,通过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知识保证工程质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海平.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会[J].广东建材,2008,(9).
篇6
2.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建筑施工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图的识读和施工测量放线,掌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了解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组织与管理。
(2)工程技术资料编制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识读,掌握土建工程预算、技术标的编制方法,熟练运用相关造价软件。
(3)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掌握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现场管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能力。
(4)工程设计和检测能力熟练掌握工程制图软件,了解结构设计软件,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掌握一些材料检测的方法,具备一定工程质量检测和加固的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成集学、研、培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为专业教学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与研发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硬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建成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中心、建筑材料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专业机房、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2)软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①有效的利用实训基地这一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提升日常教学实训的质量,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开发实训教材,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②面向社会开展行业企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推广和示范。③借助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和师资,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品推广和技术研发工作。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其实训分区、项目设置与仪器设备的配置按以下思路实施:
(1)整个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配置既涵盖当前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常规技术、主流技术的相关内容(如建筑施工工艺与方法、基本工种的操作工艺、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等);又要展示现代建筑施工先进技术水平内容(如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建筑节能与环境监测等)。
(2)实训分区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核心技术课程内容为构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反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要求。
(3)实训项目设置融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线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及未来五~十年内的能力培养要求,既能适应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能力培养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能力(含现场检测及室内测试)、建筑施工机械操作能力等,同时又为培养学生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创新思维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即能从事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工作。
(4)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的要求,整合出所应包含的能力与技能模块,分解出各能力与技能模块的要素内容,落实相应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及硬软件等,从而确保实训仪器设备的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先进性。
(5)依据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的有关最新文件、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校内现有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对原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配套、更新与添置,并对其中使用年代较久、技术标准已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为本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能够面向建筑市场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应用服务等,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四、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
(1)土工实训室主要进行土的含水量、剪切、液塑限、压缩、渗透、击实、地基承载力及抗剪强度等实训。主要仪器有:三轴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固结仪、击实仪、十字板剪力仪、静力触探仪、地基承载力检测仪。
(2)桩基工程检测实训室主要进行桩基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测试及静载荷实验;灌注桩钻孔质量监控与检测;基坑支护检测;锚杆抗拔力实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灌注桩钻孔测井系统、桩基超声波检测仪、桩基低应变动测仪、桩基高应变动测仪、静载自动记录系统、液压千斤顶、反力梁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土工、地基基础的检测任务。
2.工程测量中心
(1)工程测量实训室主要进行高程、角度、水平距离、导线、点的测量仪器的认知实训。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
(2)地形测绘及工程放样实训区主要进行平面图测绘、地形测绘、工程放样实训等。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工程测量和地形测绘的任务。
3.建筑材料实训中心
(1)建筑材料实训室主要进行水泥、混凝土、砂浆等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建筑用砂、石性能试验;砂浆的抗冻性能、收缩性能、抗渗性能试验;沥青的针入度、延伸度、软化点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渗透仪、水泥流动度测定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沥青针入度仪、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沥青延伸仪、薄膜加热烘箱、砼搅拌机、水泥负压筛析仪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室主要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及水泥胶砂强度等测试实训。主要仪器有:液压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试验机、水泥胶砂抗折抗压试验机、混凝土压力机等。
(3)材料试配实训室主要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实验。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塌落度筒、容积升、电子秤、电子天平、量筒、试模、导棒等。
(4)材料养护室主要进行试块的养护。主要仪器设备有:空调、货架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建筑材料检测的任务。
4.建筑工程专业机房
(1)工程制图与CAD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制图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绘图仪、天正CAD软件、CAD软件、PKPM结构设计软件。
(2)工程造价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算量与计价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广联达软件、鲁班工程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BIM、招投标实验教学模拟仿真系统等。
(3)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方案编制实训室主要进行项目管理实训和施工方案编制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PKPM施工管理与方案编制软件。
5.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1)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认知。主要设备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实体模型和仿真模型。
(2)钢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结构认知、钢结构加工制作与安装实训、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以及主体结构工程测试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结构实体与仿真模型、全自动摆锤冲击试验机、高精度裂纹测探仪、高级数字超声波探伤仪、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高强螺栓检测仪、数据采集装置、超声波测厚仪、自动埋弧焊机、等离子弧切割机、原位压力机、钢筋定位仪、保护层厚度测定仪等。
(3)基本技能实训区主要进行木工、钢筋工、瓦工施工操作技能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对焊机、电焊机、电圆锯、电刨、抹光机及各类小型工具等。
(4)常规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支架工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以及砖墙砌筑施工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雨棚、基础、砌体、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常规施工实物。
(5)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层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施工技术及操作技能实训,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施工技术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穿心式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压浆机、搅拌机、后张试验梁、群锚、波纹管、钢绞线、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成套设备,含液压系统、滑升千斤顶、爬升千斤顶、控制台、操作平台、桁架模板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一些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6.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1)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展示研发室主要进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认知和研发。主要设备有:展示柜、材料样品、建筑模型、电脑。
(2)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室主要进行建筑节能和环境检测。主要仪器设备有:建筑热能能耗监测系统、建筑日照强度模拟系统、氧气检测仪、甲醛测试仪、平板导热系统测定仪、中空玻璃露点仪、室内空气中苯及TVOC专用检测包、石材r辐射仪、石材放射性检测仪、建筑涂料耐洗刷仪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共同进行培训和研发工作,同时还可作为企业对外展示的平台。
五、建设举措
(1)成立实训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制订规章,督促、检查本基地的正常运行,做到“凡事有章程,凡事有人管,凡事有记录”。
(2)找到行业、企业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随着建设的推进,还分阶段对建设内容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3)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篇7
3、专业主干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建设监理、建筑结构;
篇8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视,仅仅通过现场技术人员对工程“三线”进行检查、对工序交接进行监督是不够的,要真正将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我们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融进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一、施工管理的内容
施工管理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所要求的质量、规定的时限和预期的成本而所进行的全面的设计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施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全过程、全方位的总结和反映工程项目运作的客观规律,并科学地指导工程实践,使工程项目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在合理的预算和约定的时限内,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现在就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2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3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
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4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2.5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2.6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7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3.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实施的一个缩影。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施效果可以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高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各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是企业技术力量在实际应用的反映。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将施工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企业事故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促进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良好的技术管理还能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现场材料、设备、人员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的实施。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2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利润不断降低,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出发, 提高施工技术力量与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减少部门间的推诿、快速找到问题出现的所在,提高了企业问题解决效率。对于由于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等,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在谈判中直指问题所在,并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 保障企业的利益。科学的技术管理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 强化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孔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 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
3.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9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engineering;courses;pract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26-02
0 引言
我国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随着我国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现代化的工业与民用工程项目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并经过职业技能训练的从业人员,而通过高职技术教育培养人才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自2000年开始设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并在建筑工程企业调研的专业岗位群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建筑工程建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具备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安全、质量、施工技术)、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监理能力等,毕业生主要面向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计量计价及监理等工作等。在专业建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专业建设。
1 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实践性、先进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以“学”指导“做”,以“做”促进“学”,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对接,以期最大限度与市场无接缝接轨。所培养的学生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为就业岗位群。
下表为根据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经综合分析确定施工员的岗位能力。
注:带的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
2 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我们的课程建设目标是建成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1门、达到上海市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自编教材6门,125规划教材2门。
3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3.1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培训,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加拿大等国进修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与国际接轨。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3.2 双师型队伍建设 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之尽快具备“双师”素质。有计划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
在复合型教师缺乏的情况下,理论教学由理论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由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或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
3.2.1 专业理论课教师 专业理论课教师应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完整的理论知识以及工艺知识,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配合关系、主辅关系,掌握好相近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进度、深浅度,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某一教学内容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的讲解,并熟练地用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计算问题,做到各种教学内容的密切协调与渗透。
3.2.2 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生产实习教学水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最优化的实训方案。实训指导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问题感知能力与实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又要有遵循学生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能力形成的规律,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4 建设完善集教学、实(培)训、开发、鉴定为一体的建筑实训基地
为尽早将我校建成发展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职业教育基地,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全面提升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以建筑类专业为重点,兼顾相关专业的设施齐全先进、功能多样并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且在我校乃至上海市相关专业职业群的教学和技能培训中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
5 结束语
经过十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成为上海市“重点”专业(085工程),已毕业学生千余人,在校学生三百多人,每年培养在职学生千余人,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部分学生工作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即成为就业单位的骨干。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力争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全国高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篇10
分包公司;工程管理效率;互补共赢
正文: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企业为了跟上其脚步,都开始扩充各项工程项目的规模。但是,由于竞争环境过于激烈,在扩充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各工程项目的严格管理,建筑项目效益开始不断下降。为了解决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的弊端,各企业首先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改正来提升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从而从源头上提升经济效益。为了在更好的科学管控工程技术质量的同时,还能全面提升技术管控水平,科学有效的技术是及其有必要的。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时,在工作人员方面,企业需要给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自然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能提升;在器械运作方面,企业不能忽视定期对器械进行维护与管理,这样能预防器械运行突然故障。这样便间接的从两方面节省了项目经费,增强了项目效益。提前预防技术管理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合理的管控施工技术,完善工程测量方面的管制和施工阶段中的材料监督管理,并且加强施工技术中各类参数的控制,从而创建更完善的项目建设保障。这些内容在技术管理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在节约经费的同时保障了工程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于此同时,把这些新型技术管理手段进行大力的推广,有利于在稳定的环境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2.技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制度条例中,之前的施工作业模式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当前的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不断推进中,施工企业原有施工作业层被渐渐取消,我们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重新组织施工作业层以实现效益最大化。2.1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资源配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国家在大力扶持建筑施工建设的同时,大量的建筑项目逐渐的开展。这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好机遇。一些国企通过自己在人力和以及自身的管理优势,在当前的建筑市场建设中,国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优势。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同时,企业发展在内部机构设置方面问题严重,主要是之前的机构设置就不完善,现在虽然是扩张,但是实际上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还是存在显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间接的影响了企业后期的规模发展重要表现在市场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市场的份额增大等。2.2存在一些小型建筑企业、私人建筑企业有待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建筑行业低门槛,技术含量较低的性质,使得建筑市场的门槛十分的低。随着城市的发张,建筑热潮兴起,建筑行业告诉发展的同时,一些小型的建筑事务所逐渐的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比如,当前的工作人员的资质较差,管理人员欠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等,这些都是制约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建立双赢的管理型模式
3.1技术管理型模式的灵魂是互利双赢、优势互补。在该管理型模式中,分包单位拥有人力和设备资源,而国有建筑企业有十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有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唯独把二者的分别具有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建立互利共赢的模式。当面对利益问题时,企业之间应该坚持共同利益为前提,只有明确分包队伍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分包对管理的重视,提高管理的效率,并且还能建立持久的合作机制,实现工程建设的各个分目标的实现。3.2技术管理型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监督的同时搞好服务。分包队伍的目的无非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不乏存在有些存在侥幸心理的分包队伍管理人员,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削弱了质量管理这一环节,时常偷工减料。所以,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监管工作时无可厚非的,我们需要从各个层次以及各个环节堵塞漏洞,以降低风险。
4.技术管理中的互补优势
4.1合理恰当的地减少投入。工程项目开工后,一旦我们改用技术管理型模式,便可以更有效的组合社会闲置下来的资源将,从而减少工程项目的直接投入,工程的成本就自然降低了。相反,若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4.2通过分包队伍的施工经验来弥补不足。当面对没有进行过的施工项目时,由于没有管理的经验,不能很好的组织施工过程,相当于一切从零开始。那么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始施工时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向经验丰富的分包队伍虚心请教,不过前提是得找正规的且有经验的分包队伍。他们的施工组织方法、施工技术策划、施工技术方案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不仅能高效的完成工作,同时还能学到很多只是与经验。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把提炼的经验结合自身进行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如此一来就有效地弥补了我们在某些项目上的施工经验的不足。
5.结束语
总之,首先要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一套可靠的、可循环使用的管理系统,通过先管理方式,使资源的分配高效合理化,同时保证项目同步平稳运行,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
篇11
1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当今时代,建筑行业繁荣发展。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监督和管理。建筑施工不仅仅是楼房建筑,包含了许许多多的项目,例如:道路施工、桥梁建筑等等。针对这些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是首要的。由于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天气、温度、环境等原因都有可能会给施工带来不好的影响,由于现在人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在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更加要关注对建筑外观的设计,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缺一不可。只有把工程管理和新技术高度的统一起来,建筑水平才能够不断地突破、创新,取得新的进步。
2现代工程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2.1现代工程技术简述
所谓的现代工程技术就是实际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把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传统的工程技术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现代工程技术就应运而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工程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展,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支撑。
2.2现代工程技术的特点
2.2.1实用性
对一个建筑工程来说,实用性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而现代工程技术就具备这一特性,更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是一种生存需要,实现建筑本身的价值。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一个特点,也是建筑工程的一项要求。
2.2.2综合性
一个建筑项目涉及到许多方面:建筑、水电、管道等等。所以一个建筑最终要达到的是一个综合的功能。因而现代工程技术的综合性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性也会越来越的凸显出来。
2.2.3灵活性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所以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因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灵活的改变。根据施工的条件,选取最合适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建筑最终的目标。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就当前来说,建筑工程中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质量无法保证,“豆腐渣”工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学校、居民楼这样的地方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那么对人民群众和学生的生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然而究其原因,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许多从事建筑事业的企业内管理人员的分配不合理,最主要的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有解决的对策。另一个原因就是建筑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因为成本的限制,质量上是非常不过关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影响,建筑的质量才得不到保证。
3.2工程验收和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施工的过程中,欠缺最多的就是严格的管理和规划。在质量监管和检测上没有尽到责任。这就导致有些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但是对于这些文件执行到企业之后,往往就成了摆设,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并不会按照这些安全标准来实行,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造成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另一个问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验收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3.3工程招标时存在问题
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启动之前都会有招标会。通过对投标企业的信誉、实力的考察,结合工程本身的要求选出最合适的施工企业。但是竞标的过程中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一些为了谋取暴利的企业会采取一些不正当地手段中标,那么施工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了。所以在招标、投标和竞标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正规程序进行,尽量的减少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选择优秀的施工团队。
4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4.1施工过程中结合即时生产的理念
现代工程技术中即时生产理念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即时生产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可以即时销售的,以及一些半成品和组装件。按期的交付准确的客户需求数量的产品,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就是一种即时生产模式,用多少就生产多少,不会有多余的浪费,合理的使用和分配资源。
4.2应用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通俗的解释就是把一些工程中应用到的类似项目分为一个组,在原有的批量生产技术上加以创新,应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保证建筑质量。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钢筋的加工。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分析不同规格钢筋的相似性,进行分组归类。把属性相同的钢筋进行大批量的加工,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4.3业务流程重组技术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复杂。简单的只是从定义上理解就是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最大程度的满足施工的要求。而这种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凸显出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把每个人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协调好每个环节的关系。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这也是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一项具体的工作要有追根究底的态度,深度的挖掘出其中出现的纰漏和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既有的不好的工作习惯进行调整,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工程质量。
4.4建筑工程管理必须要不断突破、创新
许许多多的现实都告诉我们,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创新,就只能固步自封。在现今时代背景下,创新已然上升到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业都面临着许多机会,但是机会就意味着竞争的存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发展要想取得进展就必须要创新,在管理制度上创新、在管理理念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走上国际市场。创新是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自身的要求。建筑行业也是如此,随着对建筑越来越多的要求,实用性、美观性等等。正是因为这些要求,建筑企业首先要不断地在观念上进行创新,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灵活的采用施工技术。其次就是在组织机构上创新,建筑行业可以说是国家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建筑企业内要不断地进行组织机构的创新,由于企业内可能同时进行着许多的项目,所以合理的分配项目和工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建筑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实践越来越成熟、完善。虽然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好的,但是不难发现的是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来说,建筑行业最大的挑战主要是竞争太大,所以对建筑企业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竞争力。这就要从两方面着手,能力和信誉。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企业自身的能力,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和建筑工艺。另一个就是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形象和招牌,也是企业对外的一个形象展示。总而言之,建筑行业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在建筑管理中的现代工程管理技术上不断地创新。
作者:张体勇 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2
1.2课程体系衔接不紧密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可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就是课程的衔接。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职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递进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是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在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中、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上重复内容高达30%以上。甚至很多中高职院校在建筑CAD、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中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文化基础课脱节现象严重
文化基础课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重技能、轻文化”,过度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专业课程,忽视公共基础课程,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基础较差,升入高职后,难以适应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高难度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2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
经调查发现,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各自独立的。中职教育着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着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如何对于中职应用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衔接和贯通的问题,中高职院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也未曾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中高职课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衔接。
2.2管理体制衔接不够顺畅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不同,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中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诸多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我们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实现中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的有效对接,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置,避免中高职课程的重复浪费和严重脱节的现象。
2.3课程开发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仍然以学科为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建筑工程专业方面的教材内容陈旧,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各门学科之间不融合,没有与时俱进,脱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例如《施工技术》课程没有引入施工活动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2.4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如果中高职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衔接问题。目前,我国中高职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各自为政,因此出现专业课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等现象。
2.5混合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中职和普高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混合教学的情况。在教学中,忽视了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中职生源学生专业操作基础较为扎实,文化基础薄弱;普高生源学生没有任何专业操作基础,文化基础却较为优异。两种生源的学生实施混合教学必然会导致课程的重复、学生兴趣低下等情况。
3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3.1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
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能各自为政,而应该联合制定,两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中的差异性和衔接性(见表1)。另外,还应该邀请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专家代表共同研讨,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建筑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实际工作需求来制定,并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2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建筑工程专业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岗位,根据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总结出不同岗位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从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和表3)。从表2、表3对比可以看出,中高职建议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重复。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更多考虑的是课程的衔接,重复的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也各有侧重。中职首先要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胜任基本工作岗位要求,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职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高职则需要保证学生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时能够创新思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开设的课程则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就业。例如,中职开设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主要学习识图技能,而高职开设的《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课程,则侧重于学习绘图和审图。中职开设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测量仪器的操作与施工放线,而高职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复杂工程项目的测量放线。中职《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力学观念,侧重结构工程图的识读,方便就业,而高职则会相对完整地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
3.3根据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教材标准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后,就要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取,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的核心就是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课程标准也应由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研究制定,并且要考虑学生的分类培养问题。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做到统筹规划,首先要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不同工作岗位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块进行科学组织和设计。为方便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除了必修内容外,可以明确某些难点内容为中职和高职的选修内容,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标准的有机贯通。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范教材标准。教材选取的唯一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材,应该鼓励专业教师编制校本教材,试用成熟后再公开出版。
3.4通过职业资格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衔接本质上是专业技能的衔接,而学生专业技能高低的直接体现就是他们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中职阶段应通过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相关技术工种的中级工技能考核(如砌筑工、测量放线工、建筑CAD、钢筋工等),在高职阶段应通过质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其中一种或者以上职业资格考核。后续,还可以考取二级建造师。
总之,中高职衔接问题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人才储备作用,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这对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耀武 方梅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永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32.
[2]彭鸿.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17.
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53-01
1、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1)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这些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二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三是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四是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五是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六是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七是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八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九是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十是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坚持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这一工作的重点包括:一是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定期检查技术管理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再战的目的。三是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5、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2)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在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开发工作,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
(3)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日本,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中一直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应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继续大力推进计算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4)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人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质检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公司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懂得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