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个人自我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转眼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和不断学习,我已成功转正。现对一年来的得与失进行自我评价,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思想方面,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活动,对我很有帮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有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这一年来,我一直都很注意自身的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爱模仿、依赖老师,所以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此,我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工作方面,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参加了新教师培训,还有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平时,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吸收他们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等着我去学习呢。
当了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英语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我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评价出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多,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到校一年时间。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在我的指导教师__教师的指导下,我成功地转正为正式教师,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懂得了教师的职责,同时在学习本事、教学本事,以及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以下是我的自我评价:
政治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我永远忠诚于教育事业,实事求是,努力弘扬“为公、务实、创新、争先”的实效精神。平时,我进取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以及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严格要求自我,力求自我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教学工作方面: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我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进取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彻、课后督促检查严。
个人素养方面:教书之余,我自觉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博览群书以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新教师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生活方面:在生活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我,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坚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把自我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我已能做好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在思想、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在领导的关心及各位教师的帮忙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师个人自我评价3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走上教师这条道路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满怀信心,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使我获益良多。现在我评价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因为回顾走过的路就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作为一名新教师,当然在教学方面还欠缺很多的经验,但是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把我的学生教好,于是无论多么忙,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都会经常挤出时间去听本校年长有经验教师的课,还去听优秀教师观摩课及讲座,并且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忙碌伴随着充实,我一共在校开过两节公开课,到林溪乡校开过一节新教师汇报课,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开课真的很能磨练人,前辈老师的指点让我受益很多,不管从教学方法上还是课堂管理上都有很大的感触和提高。
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篇2
二、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从不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成为了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作为班主任,我结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将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旦发现有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及时找他谈心,纠正他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一旦有学生生病了,马上带他去校医室看病,或请家长过来接孩子回去看病。
三、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认真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和同事一起学习和探讨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并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学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或者早退,有时候生病了也能坚持上好课。我尽量做到严于律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与同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高中教师个人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二】 自我校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参加我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使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更加熟悉。现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表现,作自我鉴定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热爱教师的职业方面表现要更加突出。我平时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与有经验的教师相比自己做的还不够.
2、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学习不够坚持。我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天天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经常与本组教师探讨相关的问题。同时,还撰写相关的实践论文、案例、说课稿和教学设计,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这些都不是经常性和自觉性的,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深入剖析起来,要想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得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3、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方面再耐心些民主一些。平等民主对待学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大家都认同。但是,我自己有时上课时,学生不听话,因缺乏耐心民主,也常训学生,现在仔细回想起来,对待学生(特别是调皮学生)确实要再耐心些。
4、在教学工作方面不敢勇于创新。本人虽然能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还是有点滞后,课堂上还是为能完成教学进度,而突略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自己思想认识还放不开,总是顾虑太多。另外,对待学生更加爱心、细心、耐心些。比如有时对待学生的错误,再多些循循善诱的教育,使其改正错误.
高中教师个人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的师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回顾已走过的路,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师德师风进行一下自我剖析:
一、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责任感、幸福感。一直来,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注意为人师表,廉洁从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的标准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
篇3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忙碌伴随着充实,我一共在校开过两节公开课,到林溪乡校开过一节新教师汇报课,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开课真的很能磨练人,前辈老师的指点让我受益很多,不管从教学方法上还是课堂管理上都有很大的感触和提高。
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的举止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己的品德非常重要。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新教师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尽量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工作之余我还不断看书、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在教学中,我每次都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做好课后反思,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平时我还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及时向他们请教。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外,我与学生一起玩、一起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我努力用一颗平等、博爱及宽容的心去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提高;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知识的时候,有时还不能很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其次论文意识不强。最后,有时自己的脾气太过孩子气,在处理有些事情时过于急躁,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经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越做越好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2017年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二】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时刻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而师魂的核心是师德,强烈的责任感在鞭策着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因此,我决心把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争做让人满意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小结自己的各项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各种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
二、德育工作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在教学工作或生活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第二,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爱,学习一般的爱,学习差的也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第三,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第四,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作为一个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在我的爱心教育下,学生的素质正在提高。
三、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师德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才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才能不会落伍。我决心今后更加努力学习,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人生魅力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句话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2017年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三】 时光荏苒,从20xx年x月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近一年,抛去曾经初入社会的稚气,回想曾经的几分期待,几分担忧,而今这些似乎都已成为值得缅怀的回忆。通过一年来努力地工作和不断的学习,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获益良多。
一、思想品德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良好的师德。因此一年来我坚持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深知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并一直努力去做到。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识到不断提高,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自身的学识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除了参加新教师培训,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虽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我积极虚心的听取指导师及其他同事的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并及时反思,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交流、适时的引导学生,致力于营造快乐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
三、班主任工作
篇4
4、本人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热情开朗、自信自强的性格,对所做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必要的非专业素质;本人的实践经验丰富,具备独自完成工作的能力而且勤奋努力。
篇5
篇6
篇7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职业能力高低的评价。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高职课程评价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那么,构建怎样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呢?笔者以为,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核心的自我接受评价,是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高职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深入分析其基本内涵及特征,探讨其在高职课程评价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且很有意义的新课题。
一、自我接受评价的基本含义
自我接受评价是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核心,结合授课教师、班主任等其他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发展现实主体性的一种评价模式。相对于其他评价模式,自我接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突出了评价的教育性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评价的过程中,经常将课程评价视为独立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之外而存在的一项工作,它本身所具备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自我接受评价作为一种发展学生现实主体性的评价,则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些不足,彰显出评价本身所拥有的教育价值与功能。从主体性教育的视角来看,自我接受评价的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组成要素之一,这种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现实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充分体现课程评价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也是为何在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中要提倡自我接受评价的重要考量。
(二)突出了评价的自主性
自我授受评价是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它是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以原有的自我认识为基础,根据他们所认可和接受的评价标准,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或单项能力的发展所作出的一种自我评价。相关课程评价标准既可以由授课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商定,还可以结合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来制定,但前提是该评价标准必须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主体性教育的视角来看,自我接受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能够促进他们将各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有效融入己有的认知系统之中,从而实现新的整合与建构,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们积极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其参与评价的自主性。
(三)突出了评价的人本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课程评价中仍存在着评价标准较为呆板、单一的现象,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都受到很大束缚。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中,应该充分认识、尊重和包容每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以宽容豁达、进取向上的态度来认识、反思、欣赏和接纳自我。从主体性教育的视角来看,自我接受评价正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它真正致力于从学生角度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致力于推进高职课程评价由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转变。
二、自我接受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得以形成和强化,就会持续不断地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修正和灵活调整,从而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及学习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自我接受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性评价,促进学生现实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其应有之义。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努力构建一种“双向主体、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评价过程中能平等参与、民主协商和持续改进,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主要根据一种传统的三级层次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即首先考虑的是职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考虑职业技能项目的设计与训练,最后再考虑职业态度的培育和养成。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被当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而职业态度和素养的评价则很少涉及或无法真正实施到位。通过实施自我接受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觉察到自己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既肯定成绩又反思问题,既发扬优点又总结教训,既关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关注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养成效果,从而不断激励自己更加有效学习,持续保持积极而高昂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评价方式的一大弊端在于其以甄别、选拔为主要目的,这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经常给学生设置了相对独立、封闭的考试环境,其结果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技巧、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无法尽快适应以“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的需要。自我接受评价是师生之间在“民主协商、平等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是一种“主体交互、双向沟通”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为主体和客体。通过自我接受评价,促使师生之间不断构建“民主平等、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态度趋向一致,行动日渐协调,相处更加和谐。同时,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在自己与教师、自己与同学、自己与企业等关系中做到合理定位,在学习和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自我接受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在评价主体方面,注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兼顾外部评价
自我评价具备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强化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尤其有助于减少由外部评价所带给学生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学生以客观、冷静、宽容的心态去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优势与短板,从而做到积极应对,扬长补短,持续进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都为高职教育实施自我接受评价、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行学生自我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同样要重视教师、同学、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外部评价的作用与功能。尤其是任课教师作为外部评价中的核心要素,在评价过程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警示和自我批判,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所谓的“以自我评价为主,兼顾外部评价”,并不是说这两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使用频率的高低、操作比重的大小,而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课程评价理念,将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两种评价各自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加评价,并通过评价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与发展。为此,自我接受评价和外部评价均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评价过程中努力做到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和相互促进。
(二)在评价内容方面,注重对学生职业态度、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考核
自我接受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高职课程评价所要求掌握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职业态度和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比如道德品质、时间管理、有效沟通、人际交往、忠诚度与责任感等。在对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努力做到全面客观地测评自己对所学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及应用程度。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时,职业态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发展状况应成为评价的一个核心内容。比如,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并为此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能正视并包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为此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且能付诸行动;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能接纳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是否具备对所在寝室、班级、学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是否能认同所从事企业的文化,并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否具有自主自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意识等。
为此,高职院校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自我接受评价的教育、激励和导向功能,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个人及团队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考核,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在评价方法方面,注重根据实际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自我接受评价是一种教育性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评价的方法应体现多样性,要摒弃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积极推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要认真做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等单项评价,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要结合不同课程类型、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笔试、口试、访谈、观测、实操、调研等多种评价方法;要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制度,学生作品呈现的载体可以是各种论文、方案、工件、调研报告或实训实习报告等,学生作品呈现的形式可以是纸质作品、电子作品或实物作品等,通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不断推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自我接受评价都注重引导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投入到评价过程中,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同时,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念,从而把评价当作一次有价值的、充满愉悦感和成就感的自我展示过程。
总之,自我接受评价是一种以学生自主评价为核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现实主体性的一种教育性评价模式。它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关注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体现了新形势下高职课程评价改革的价值追求,无疑也将成为新时期高职课程评价改革的努力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一、后现代主义师幼观视野下幼儿自我评价定位
1.后现代主义师幼观概述
后现代主义师幼观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新型模式,在素质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更加提倡师幼之间的平等与对话观念。师幼平等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但不可以完全摆布幼儿,幼儿也可直接与教师对话,让教师了解自身的相关观念,提出幼儿自己的态度,以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2.幼儿自我评价的重新定位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幼儿通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教师将幼儿局限于一个空间中,并束缚幼儿的有效发展。而在后现代思S的影响下,需要对幼儿发展重新定位,以期摆脱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师幼相处中逐渐获得自。师幼同样是学前教育中的两大对象,教师进行教育,而幼儿在教育引导中逐渐发展,这种模式也是后现代主义所崇尚的一种良好教学氛围,待师幼之间重新确定和平、平等、沟通的关系后,教师对幼儿进行思维引导,让幼儿对自身有清晰认知,最终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二、后现代主义师幼观视野下幼儿自我评价的再定位
后现代主义师幼观视野下幼儿自我评价的再定位,顾名思义也就是在传统的定位模式上进行升级,逐渐改变首次定位后遗留的各种问题,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以期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
1.个人空间的再定位思考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环境心理学注重对于个体发展环境的营造,而其中个体空间就是其所倡导的重点项目。后现代主义师幼观更加关注对幼儿天性的释放,以及幼儿主体权利的回归,而再次进行幼儿教育定位时就更应关注幼儿自身的个人空间。教师为幼儿创设出属于自身的环境空间,在和谐的空间氛围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生理以及心理的温暖。
当前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就应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并赋予幼儿以更多的个人空间,让幼儿与大家相互接触过程中,逐渐了解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如何尊重对方,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对方身上。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幼儿正确认识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则更应在这一阶段来引导幼儿,如多多听取幼儿的建议,构建不同的区域活动环境,逐渐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等。
2.制定幼儿自我评价及标准
幼儿由于年龄因素影响对于自我评价还未能有着准确的认知,因此很容易出现自我评价空洞的现象。这时教师可运用典型案例来进行引导,如常见的经典故事,或者成语小故事等,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学习其可贵的精神。此外,教师还需做好认知活动的准备计划,规划好认知互动的前期工作以及后期评价工作,在幼儿活动中改变主动帮助的行为,让幼儿学会处理所面对的问题,若实在无法解决,教师再进行帮助。教师还要在互动结束后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查漏补缺。
3.尊重幼儿的自我评价结果
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因此在面对幼儿的自我评价时应给予充分尊重,即使幼儿自认错误也不可严苛的批评,而是要让幼儿明白此种情况行为认知为什么不正确。如幼儿的欺负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运用疑问句的形式来问幼儿,而不是呵斥幼儿,让幼儿明白欺负行为为何不正确,以及欺负行为将会带来哪些影响等。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师幼观更加注重对幼儿自身权力的释放,并希望借助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来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师幼观视野下,教师在培育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时,应结合查找自身教育的弊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个人空间,并制定幼儿自我评价及标准,在尊重幼儿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二、目前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自评结果受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幼儿园领导或教师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尽管把教师自评纳入评价体系,但对教师自评结果不够重视。教师清楚自评是走形式,园领导知道自评缺乏可信度,这样,教师自评形成一种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园领导在操控教师评价时,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
2.幼儿教师缺乏可操作的自评指标体系。教师自评能力能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化、多样化的劳动,我们对教师的劳动价值做出判断时往往显得异常困难。
3.幼儿教师的自评受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评价知识,那他很难认清外界评价结果的偏差,辨别不了评价价值尺度的真伪。教师在自评的实践中,如果不能自觉地把握评价的价值尺度,往往就可能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或者把次要的因素当作主要的因素,甚至把相互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那么评价的结果就是偏高或偏低。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建议
1.培养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自我评价观。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幼儿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幼儿教师要认识到专业成长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而获得专业发展,必须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摆脱传统的以功利为导向的评价观,避免评价仅仅是一种判断,忽视评价的其他功能。
篇10
1.教师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人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当自我意识发展到高级阶段,人就会产生自知之明,正确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并根据自己的动机、需要和力量主动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来付诸实践,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加自觉和能动的水平。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
学校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正是由于管理者能充分尊重、不断激励后发生的自发行为,而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以后,就会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们的潜在能量,展示人们的个性成长,促使人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性的进行状态。没有人爱好被质疑,在感到足够安全之前,我们不愿意让别人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因此,教师的批判反思最有可能发展的是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2]
2.在某些方面,教师本人最了解自己
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不断转化、更新自己的内隐理论,因而只有教师本人才知道到底反思了没有,反思得如何。
3.评价过程可以涉入主体的个人感情和价值
站在一般的科学主义的立场上,主体的个人感情和价值因素通常被认为是造成评价结果模糊、信息混乱,影响评价结论效度和信度的罪魁,是应极力加以排斥的,否则评价本身就不是一种真正不偏不倚的、令人信服的行为,它偏离了价值中立的立场,因而是非正当的。然而,在所谓的不涉足价值、只过问事实和游戏规则的客观、公正立场背后,评价主体实际上是把自身置于一种无主体意识、无价值判断的自我失语状态,其实质是放弃了一个社会实践积极参与者的话语权,而成为各种有关质量、效益、效率、业绩话语的注解与转译者。[3]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拒斥科学的价值中立立场,相反,它认为,为体现社会的正义,并重构和改造教育环境,就要求评价者必须具备严肃的责任意识、良心和信念,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和评价。
二、“内隐理论”的存在决定了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1.内隐理论与教师的生活密切相关
内隐理论是教师的一种个人化理论,它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类似某种教育理论,但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而恰恰是这些不如科学理论规范的内隐理论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科学理论却较少发生影响。教师的内隐理论与教师的生活相关,它甚至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
教师的内隐理论有可能是合理的、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若教师的内隐理论是合理的、正确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积极的,这种习惯性的内隐理论尚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这样,还是需要不断地发展它,因为发展是最好的存在方式。如果教师的内隐理论原本就不合理、不正确,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就不得不先设法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改变自己的内隐理论。
2.内隐理论的特点
内隐理论以不同于科学理论的方式存在并以自己的特点影响教师的教学和正式的教育改革。内隐理论的特点在于:(1) 内隐理论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不张扬、也不直接外显,因而容易被忽视。(2) 内隐理论是粗糙的、零碎的,不那么明确,也不构成系统。(3) 内隐理论是教师的个人化理论,它既无法向他人明确地表达、交流,也无法与他人分享他的经验。(4) 教师的内隐理论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著述的启示,而更多的源于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所以教师的内隐理论总是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
3.以反思性教学为桥梁,内隐理论与倡导理论可以相互转化
篇11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6-0004-04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在参考他人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1]。生理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我生理属性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认识;心理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人格倾向、心理状态、心理过程等方面的认识;社会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评价,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人际距离等方面的认识[2]。
一、自我评价的重要作用
以往许多研究表明,自我评价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行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它控制着个体对环境知觉的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对个人行为起着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它在个体尤其是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自我评价有助于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和评价自己。自我评价不仅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及其法则富有意义与价值,而且在个体面临重要任务时,能够调节和维持有意义的行为[3]。
第二,自我评价起着经验解释的作用。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与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密切相关。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经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在一次考试中同样得80分的不同的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一个对于自己学习能力评价很低的学生,会认为这是偶然情况,或是自己的运气好,而不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一个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会认为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到欣喜和满足;而一个认为自己智力很高、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会解释为遭到了极大的失败,并体验到极大的挫折。人们有保持自己的行为与自我评价相一致的强烈倾向,同样人们也强烈地倾向于按照与自我评价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自我评价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体心理的每一种知觉,都会先经过这个过滤器,而后被赋予意义,所赋予的意义高度取决于个体已形成的自我评价。若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每一种经验都会与积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到一起;如果自我评价是消极的,则每一种经验都会被赋予消极的意义。改变个体已经形成的并正在发生作用的自我评价是很困难的[3]。因此,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自我评价决定着个体对自己的期望。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评价引导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展的期待,对于其他人对自己反应的期待,以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取决于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国内学者金盛华(1994)的研究发现,差生的消极自我评价导致自我期望、学习动机、外部评价与对待都偏低。成绩落后是差生自己期待得到的结果,教师、家长和同学也认为他们应该得到那样的结果[4]。这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因此不再愿意为学习做出更多的努力,也不再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
从目前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研究来看,影响自我评价的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接触得最早、最多的社会环境,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通过内化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而形成的。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1.父母关系
父母关系是影响孩子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有关父母关系以及父母行为与儿童自我评价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儿童的自我评价存在积极的相关。相互关系良好的父母,其鼓励、支持、期望以及参与和儿童的自我评价存在积极的关系;相互关系不佳的父母,其粗暴、消极的不支持行为对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消极影响。台湾学者张春兴等人的研究发现,来自关系和谐家庭的儿童,越是感觉到父母用关怀、鼓励、宽容、赞赏、爱护、温暖和高期望的态度来管教他们,其对自己的评价就越高。林敏(2008)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得到与以往研究一致的结果:父母关系的好坏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融洽的父母之间民主、友好的交往方式对于孩子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良好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关系融洽的家庭中,亲子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反之,父母关系不佳,孩子的社交水平低,自我评价就会受到消极影响[1]。
2.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许多研究证实了这点。辛自强(1999)等人对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的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目标定向,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会促使子女在学业自我概念上取得较好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学业成绩[5]。张秀阁(2004)的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民主、平等的家庭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爱对提高子女的自我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可见,若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严厉拒绝,对孩子做事横加干涉、保护过度,或者当孩子犯错误时惩罚过于严厉,则不利于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使孩子感到被否认与贬低,从而降低自我评价[6]。孙海莲等人(2005)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家庭类型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在单亲和寄养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焦虑情绪,他们在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的意识和评价明显地低于生长在三口之家的初中生。这可能由于学生处于单亲家庭或从小寄养在父母以外的亲人身边,缺少父母的教育、关怀、理解与照顾造成的[7]。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桥梁,儿童入学后,学校就取代了家庭而上升到对其社会化产生影响的首要位置。教师的期望和态度以及同伴关系都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1.教师的期望和态度
教师的期望和态度会影响学生对成功的期望以及自我评价。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作为学校的权威,通过积极的暗示、密切的关注和鼓励,把对学生的期待不断地传递给学生,促成了学生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按照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进行自我激励,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崔哲等人(2005)探讨了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发现教师态度对中学生有关学习、人际关系和外貌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有显著影响[8]。林敏(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他们的互动、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意识和评价[1]。
2.同伴关系
詹姆斯认为,我们具有寻求被他人关注、被同类所赞赏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太多他人的关注时,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库利也指出,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和评价自己的。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生会通过直接交往或观察其他人的言行来对同伴的相貌、身体素质、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等作出评价。儿童受到这些评价后,对各种反馈信息加以整合、内化,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沙利文尤其重视同伴关系在前青年期和青年初期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这一时期,充分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所必需的。一般来说,与同伴关系好、受同伴欢迎的青少年获得的自我评价也更高,而与同伴关系差、难以融入同伴群体中的青少年其自我评价较低。
(三)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不仅决定一个人对外界事件的态度和评价,也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吴永华等人(1998)的研究发现,外向型个体的自我评价好于内向型[9]。叶明志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外向性格个体的自我评价水平明显高于内向性格个体,在许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也高于中间性格个体,内向性格个体自我评价较低。与外向性格相比,内向性格者显得孤僻寡言、悲观谨慎、未雨绸缪,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10]。
情绪稳定性对自我评价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叶明志等人(2003)的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高者其自我评价好,情绪不稳定者,自我评价较低。情绪稳定者沉着镇静,自控力强,不易忧伤,也不会人云亦云,他们能较理智地看待各种事物,包括对自我的看法,并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处理应激事件。因此,他们心理状况好,易取得学业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情绪不稳定者多愁善感、易沮丧、焦虑不安,对各种刺激反应激烈,且多采用消极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因此他们易受到不良刺激的伤害,对导致学习和心理问题,从而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价。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多血质个体自我评价最好,胆汁质次之,粘液质及抑郁质自我评价欠佳[10]。此外,良好的性格特征是促进自我评价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
(一)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研究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处于青少年期的女孩自尊比男孩的自尊低一些。Kling等人(1999)研究发现男孩的自尊总体上比女孩稍稍高一些,且这种差异在青少年后期最大。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人(2005)从身体自我的角度来研究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对身体自我的不满意情绪[11]。崔哲等人(2005)对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研究发现,学习方面的自我评价存在性别差异,从整体上看女生的学习自我评价好于男生;而在人际关系和外貌方面的自我评价性别差异并不显著[8]。任艳(2006)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的具体方面还是总体评价,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12]。钱雅琴等人(2007)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学习自我评价还是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或外貌自我评价,男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13]。
总体来看,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女生与男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发展特点。与男生相比,女生较早地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也较早,并且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身材体型的变化,身体自我对她们的总体自我评价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女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与其知觉到的身体魅力联系在一起的,而男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与其对成就和能力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女生对身体自我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会影响到她们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的年级差异研究
崔哲等人(2005)以中学生为被试,从学习评价、人际关系评价和外貌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习评价方面,从初一到初三,女生的学习自我评价呈下降趋势,初三到高二期间比较平稳,从高二开始上升。而男生的学习自我评价从初一到初二逐渐下降,初二到初三上升,初三到高一下降,从高一直到高三都在大幅上升;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初一时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处于最低点,以后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高二开始上升迅速,直到高三达到最高点;在外貌评价方面,高中生外貌的自我评价要远高于初中生;高二时,男女生在外貌自信方面都有一个提升[8]。侯会玲(2007)的研究发现,初一和初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要比初三高[15]。钱雅琴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13]。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存在着年级差异,具体而言,在学习自评评价方面,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自我评价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业课程相对容易,学习压力小,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充满自信。因此,高中生相应的满意度可能会较低,从而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自我评价。在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和外貌自我评价方面,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自我评价上升。这可能是青春期初中生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高涨,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注;然而其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个体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反抗心理强,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冲动,人际关系容易出现矛盾;进入高中阶段后,各方面较为成熟,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
(三)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国内外关于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表明,学业成绩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国外学者Garazarel(1993)等人对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且自我评价更高。姚计海等人(2001)的研究发现,学业成绩的高低反映出中学生对自身评价的高低,学业成绩越高,中学生越倾向于积极地看待自己,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16]。李晶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业自我评价情况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自我评价学业能力对学业成绩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14]。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学习优秀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在学校得到教师的更多关注,也为同伴所尊重和羡慕,这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不仅为自己学业成绩差感到自卑,且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为同伴所轻视,因而难以取悦自己,也难以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
四、教育启示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目标,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潜能发挥和人格完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无条件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阶段,教师的某种行为,某种言语,甚至某个眼神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赞美使得青少年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学生肯定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特别是对性格内向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和赞赏。在教师始终如一的关注下,这些学生会重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学会用积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此外,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主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之建立良好和谐的同伴关系。
其次,父母间的关系及其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父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融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由此为孩子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的教养,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放任不管,应以温和、关心的方式对待孩子。父母鼓励孩子争取成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探索精神;此外,父母应正确地评价孩子,既要看到他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不足。当他取得进步时,应适时赞赏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当他失败时,应给与支持,跟他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
最后,学生应养成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踊跃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遇到困难挫折,多向老师请教,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调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冷静思考,理智地分析问题。同时对自己要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接受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林敏.学校、家庭因素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1(4):77-81.
[2] 刘倩倩.青年自我评价的教育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 林敏.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4] 金盛华.角色理论与家庭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38-43.
[5] 辛自强.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22-26.
[6] 张秀阁.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82-83.
[7]孙海莲,杨艳杰.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6):28-31.
[8]崔哲,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 110-112.
[9] 吴永华,朱晓峰,周绍辉.典型内、外向大学生洛夏测验的人格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1-172.
[10] 叶明志,王玲,温盛霖等.不同个性特征医学生白我评价水平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5):342-344.
[11]黄希庭,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4): 889-892.
[12]任艳.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 2006.
[13]钱雅琴,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 48-50.
[14] 李晶,张杰,朱莉琪.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11, 34(3): 619-624.
篇12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篇13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