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验材料汇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验材料汇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验材料汇报

篇1

海城市地处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篇2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协调管理,形成合力。首先是把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列于我市“人才兴市”战略体系,成立市乡土人才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党群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科技副市长任副组长,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乡企局、团市委、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十几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对全市乡土人才工作实施统一领导,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督促,努力探索乡土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大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优秀乡土人才,为乡土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也根据市委精神,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其次是构建乡土人才市、乡(镇)、村三级服务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市级服务机构由市人事局负责,主要对拔尖乡土人才进行管理;乡(镇)级由科技副乡镇长负责,主要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乡土人才进行管理;村级由村支书负责,主要是对本村其他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进行管理。三是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市人事局对各乡镇呈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档造册,输入微机,建立乡土人才库。截止目前,我市乡土人才库已登记1438人,其中民间医术能手195人,致富能手能手141人,雕刻绘画能手136人,能工巧匠178人,治跌打损伤能手74人,种养能手539人,电器维修能手93人,技术革新能手82人。四是组建专业协会,实行自我管理。以拔尖和优秀乡土人才为核心,把各类乡土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乡土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

(二)政策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支持,优化环境。首先是政策上给与倾斜。市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乡企局、团市委等部门先后颁发了文件,明确要求各部门应转变观念,把乡土人才看作特殊的人才群体,加以培养,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合理情况下,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吸收他们入党,一部分优秀的乡土人才转干后已担任了领导职务。其次是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我们为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上级组织选调等方式,吸引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我市基层人才队伍。20*年来,我市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干部50余名,从机关选派到乡镇任职或挂职的32人,选拔到乡镇的优秀大学生7名,选调生6人。三是提供技术支持。市各涉农部门大多能根据本部门的职能,为乡土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如市农业局经常给马水、哲桥、夏塘、龙塘等粮油、制种基地送优良种子、科普杂志、《*病害预报》,市畜牧水产局经常给养殖大户讲解防瘟防病知识,市烟草办经常请省、市专家为烤烟种植户讲解病理知识。四是提供资金援助。乡土人才力量少、底子薄,启动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为此我市通过集资、捐款等方式向他们提供资金援助,并与多家银行协调,争取贷款优惠政策。仅去年一年,我市各市直单位为乡土人才援助资金、物品价值共256.68万元。

(三)立足实际,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贮备人才。我市对乡土人才的培训主要是做到了“三实”,实际、实效、实用。

一是讲实际。我市对乡土人才的培训能立足于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一方面是注重加大投入,创新培养模式,创建了“党校+农校”的基地培训模式。近年来,我市先后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示范基地6处,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分期分批地到基地观摩、培训50000人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去年一年,全市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和拥有“绿色”证书的党员和群众分别达到了5400人和2900人。另一方面又注重盘活现有资源,把乡土人才培训与我市的党员远程教育和市农业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相结合。自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在全市建立了445个远程教育站,举办了农村党员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8000余人。市农业局也能跟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20*年来,“阳光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余人次。

二是讲实效。我市的乡土人才培训不走过场,培训内容不空洞,培训方式因人而异,讲求实效。首先是后备人才培养上追求打基础。对于后备人才,我市的培训方针是宽入口、严出口,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是思想上进,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年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并邀请省、市专家集中授课。对于学习不认真,掌握知识不扎实的学员,不与结业,不发放“绿色”证书,不纳入后备人才管理。其次是重点对象重点培养。把拥有“绿色”证书的种田能手,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私企、民营科技服务业中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户、专业户中的一些先进生产者,种、养业能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组干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回乡知识青年,具有一定专长和知识面的退伍军人等七种对象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第三致富能手特殊培养。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在地方影响力大的乡土人才,纳入特殊培养对象,邀请省市专家与他们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扶助他们发展,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引导、鼓励他们到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继续深造。

三是讲实用。培训具有针对性,能从各乡镇、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什么优势就选拔管理什么人才,有什么需要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用。如全市28%的畜牧养殖类乡土人才主要集中在畜牧业较发达的哲桥、永济等乡镇,37%的种植类人才主要分布在马水、夏塘、竹市、龙塘等粮油、制种生产基地,而23%的技术革新能手主要分布在市经济开发区、灶市街道办事处、蔡子池街道办事处等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办事处),36%的能工巧匠则分布在大义、南阳、黄市等楠竹生产基地,42%的雕刻绘画能手分布在黄市、导子等大理石出产乡镇。由于这些乡土人才既产生于当地的优势行业,又都是该行业的技术尖子人才,同时又服务于该行业,因此,这些乡土人才的生命力和活力都比较强。

二、我市乡土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乡土人才的总量偏少,层次不高。*市是个农业大市,有农村入口近90万,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每百名农村人口中乡土人才不足1名。且多数乡土人才所从事的都是附加值低的种养业,在种养户中又以传统的养猪、种稻为主,科技含量低。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人不多,尤其是像沙明乡竹制产品加工领头人朱清成,能树起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拔尖乡土人才更是缺乏。

乡土人才的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近几年来,尽管我市加大了对乡土人才的培育力度,但由于乡土人才从事行业较多、综合素质和年龄差别较大,致使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乡土人才的需要,大多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的培训和基础性科技知识普及上,培训工作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够明显。

篇3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旗委、旗政府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加快城镇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绿色生态家园。

(一)抓领导、抓规划,夯实绿化工作基础

城镇绿化是提高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旗高度重视城镇绿化工作,成立了城镇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初旗委、旗政府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城镇绿化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与各部门单位签订绿化目标管理责任状。规划是发展的蓝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旗把那吉镇的建设定位在“生态园林城”上,坚持以人为本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聘请专家相继编制完成了《**生态系统规划》、《那吉镇城镇绿化系统规划》等,为抓好城镇绿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拟建城镇建设项目的绿化方案按绿化系统规划审批合格后,方可开工建设。特殊情况,报城镇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向社会公示。城镇绿(文秘站:)化主管部门对各城建项目绿地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实行竣工验收制,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抓重点,抓关键,全面提高城镇绿化水平

我旗城镇绿化坚持以植树造林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房增绿、规划建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类绿地大幅增加,城镇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实施“万株大树进那吉”工程。我旗城镇绿化坚持以植树造林为主。从20__年起,我旗开始实施“万株大树进那吉”工程,在那吉镇中央街、振兴路、体育路、福利福四条城镇主干道两侧及王杰广场、丁香园等地移植大株云杉和雪松。截止目前,已移植8200株,成活率达98。二是认真抓好道路绿化工作。在全面考虑行道树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树种多样化,既注重其遮荫、减少噪声和吸尘的作用,又考虑其景观作用,努力做到一街一景。1999年以来,共投入绿化资金450多万元,在主要街道建绿岛、种花草3万平方米,栽植玫瑰、锦带、佛头花、红瑞木、黄槐等花灌木及绿篱等各种景观树5万余株。行道树主要选择云杉、垂榆、银棕杨、垂柳和杜松等树种,使每一条街道在不同的季节都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三是全力建设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为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我旗于20__年投资1500元建成了4.64万平方米的王杰广场,其中绿化面积2.04万平方米;20__年投资80万元建设了1.3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其中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30万元建设了9000平方米的丁香园,其中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投资424万元修建了2.76万平方米的儿童公园,其中绿化面积1.6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东山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抗联英雄园,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西小河带状公园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在广场和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全部保留了建设场地的原生树木,并按照树木的分布状况设计,使每个公园都独具特色。广场公园的建设不但提升了那吉镇的城镇绿化品位,更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休闲和体育锻炼场所,小城镇的现代文明气息明显增强。四是实施“绿色家园”工程。从20__年开始,组织临街机关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在楼前建花池211个、1万多平方米,设置花架86处,摆放盆花6500多个。同时,积极鼓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居民住户开展庭院绿化和社区巷道两侧绿化活动,绿化面积达93.6万平方米。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加强对现有次生林和草原草场资源保护,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改造荒山,植树造林,全面加强那吉镇城郊绿化工作。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郊植树50余万株、1290亩,初步形成了东有幸福林、南有希望林、西有团结林、北有卫士林的绿化格局,基本实现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乡村道路林荫化,居民庭院花园化的绿化目标。

(三)抓管理,抓宣传,切实维护绿化建设成果

在绿化工作中,我旗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绿化管理工作。一是建章立制。根据实际,我旗制订了《那吉镇城镇绿化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使城镇绿化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结合文明城、卫生城“双城”建设的开展,编写《文明市民手册》和《文明市民读本》,并广泛进行宣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实行责任制。栽树容易成

活难。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提高绿化质量,我旗采取义务植树和后期管理任务分解的办法,由旗各大班子包片,将那吉镇的绿化区划分为12片,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为小组,一组一区,全面负责植树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为提高移植大树的成活率,旗城镇绿化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各责任单位给每棵大树都做三角支架,提高大树的稳定性,以防止“树大招风”,动摇根系,并定期督促浇水,有效地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园林部门和各牵头单位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对每年各片、各组的绿化任务进行验收,既强化了各机关单位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绿化质量。三是加强管护。按照建管分开的原则,我旗主要广场、公园的绿化管护工作由那吉镇负责,沿街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实行门前“三包”,由各机关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负责。各项绿化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旗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交警、城管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那吉镇175名环卫工人每天除完成各自工作外,还义务负责城镇绿化监管工作,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养绿、护绿人员,对破坏树木花草的不文明行为严厉惩处,同时进行新闻曝光,有力地维护了城镇绿化建设成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旗电视台、阿荣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集中宣传报道城镇绿化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年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城镇绿化科普知识、植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化建设。同时全面开展城镇绿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义务植树和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二、全民动员,绿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绿化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此我旗采取综合措施,使城镇绿化转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旗的城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变绿了、变美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绿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第一,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镇绿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宣传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对城镇绿化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觉参与城镇绿化的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全旗绿化公益活动,各级领导带头上阵,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居民群众、公安干警、驻旗部队、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捐资投劳支持城镇绿化工作。正是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使得**这样一个财政穷旗在短短的几年间把那吉镇打造成了今天的绿色城镇。

第二,城镇品位逐年提高。通过加快城镇绿化工作,使那吉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区主要道路由过去的“泥水”路全部变成如今的水泥路,连同316条整洁的巷路绿意簇拥,鲜花环抱。城镇居民享受了集中供热,城镇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各类市场、商场按规划分区设置,供水、供热、文化、体育、教育、休闲、娱乐等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那吉镇20__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自治区列为择优扶持重点镇。通过精心雕饰,那吉镇已由过去破旧落后的大屯子变成了如今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一座新兴城镇,那吉镇由二星级文明城连续两年破格晋升为四星级和六星级文明城,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全区“十佳星级文明旗县城”。

第三,促进了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绿化工作的全面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优美的人居环境每年都吸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目前,旗政府所在地人口已由1999年的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4万人。从20__年起我旗开始实施那吉镇西扩战略,修建了阿伦大街,天津中敖集团投资2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花园式住宅小区已开工建设。以绿色格调为主的红色旅游项目**抗联英雄园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正在以勤劳的双手开展“晋七争八”星级文明城创建活动。在不久的将来,又一座功能齐全、品位高雅、充满生机的绿色那吉新城将在河西新区拔地而起。

第四,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项目,那吉镇聚集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几年来我旗招商引资累计达到14.4亿元。内蒙古奈伦集团、蒙西集团、北京洛娃集团、天津中敖集团、湖南岳泰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__年全旗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

,实现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7;招商引资完成4.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5

。每年的城镇绿化工程建设与管护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城镇绿化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结合旗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城镇绿化之路。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城镇绿化的根本出发点。绿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的要求与愿望作为城镇绿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绿化给他们带来的舒适和愉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全民参与绿化的意识,才能进一步推动城镇绿化工作健康发展。

第二,领导抓绿是搞好城镇绿化的关键。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抓绿机制,才能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绿化工作。城镇绿化工作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这样,城镇绿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篇4

创建工作开展伊始,杨村供电所首先对以往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行梳理,针对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等12项,从流程管理、现场作业、专业管理、客户服务、资料整理等方面制定了工作进程考核奖惩制度,在做好创建工作的“软件”方面的同时,硬件建设也有条不紊全面展开,按照上级要求及注意细节的思路,对供电所营业厅门楣、营业厅铭牌、营业时间铭牌、玻璃门窗防撞条、小型双面识别灯箱、服务台背景墙、服务电话铭牌、客户意见箱、服务台项目指示牌、桌牌、资料架、资料盒、资料夹、办公室及附属设施标识牌等对照标准全面进行了统一。

抓安全、多措并举保运行

安全是现代标准化供电所的必备条件。杨村供电所牢牢把握住安全主动权,教育引导供电所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牢固思想,通过建立三级安全监督网、与每位农电工签订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了区分和规范,统一货架,专人管理,规范并明确了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台帐,并设专人进行登记领用记录,做到“三对应、四定位、五摆放”。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对关键步骤及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要提前部署,监督到位。尤其是对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及人身安全和作业质量的部位的控制。对关键危险点的部位设专人监护,签定各级岗位安全职责及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奖罚制度,确保各项生产工作安全、规范、有序的完成。

杨村供电所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争取政府支持成立了电力部门和政府联合的保护电力设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的监管力度,同时采用成立村民护线队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杨村所还组织宣传队,经常性地走进田间地头和学校课堂,以内容贴切、针对性强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方式,大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和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未发生一起触电伤亡事故及线路被盗事件。

抓效益、注重细节上水平

结合省公司开展的“三个主题年”活动,杨村供电所对配网线路维护、抄核收的责任人进行了明确,并实行定期轮岗,杜绝了抄核收死角,避免了相互扯皮的现象。在全面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微机制票的基础上,重点根据杨凌分局制定的农村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办法,重新规范低压客户业扩流程,实现了从方案确定、勘查施工、竣工验收,到装表接电、审核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在开展优质服务今园区活动中实现了从受理到勘察、设计、安装和组织验收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在人员少,工程量大的情况下,新增低压客户130户,新增容量420kva。在日常用电检查和计量管理工作中,供电所实行台区责任制,所有抄表人员负责的台区每月均在抄表的同时要完成用电检查、计量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使该所的经营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抓服务、塑造形象聚人心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杨村所做到了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用电业务受理和电费回收统一在窗口柜台办理,使供电所营业厅真正成为优质服务的窗口。同时设立了抢修值班室,配备了完善的事故抢修备品备件和生产、交通工具,实行专人24小时抢修值班和准军事化管理,在规范事故抢修制度和抢修值班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电力故障报修登记卡填写制度,由报修客户对事故抢修质量和准时到达率进行监督,从而形成了事故抢修的闭环管理。针对杨凌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际,特别是该所管辖范围内有大量的蔬菜大棚,该所对面积较大、产值较高的客户,发放了20张“跟踪服务卡”,随时接受客户监督。

在管理方面,杨村所将优质服务工作纳入责任考核目标,使优质服务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推行特别服务工作制,执行停电公示制,实行所长接待日制度和不定期所长走访日,设立举报电话、投诉箱,公示抢修、投诉、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和客户座谈会,悉心听取客户反映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认真听取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全所员工自觉从客户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实现了“一保群众满意,二保政府放心”。

抓培训、提升素质做支撑

在推进供电所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供电所人员的业务水 平、工作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杨村所除坚持所内业务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的良好态势,并积极鼓励员工开展学历教育。杨村所在积极组织员工参观省公司先进供电所进行学校取经,还邀请上级主管部门专家来所授课,初,杨村所还派出10名员工参加了杨凌分局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第一期“农电工函授中专班”,有力的搭建了农电员工学知识、学文化的良好平台,较好地提高了农电队伍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为打造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抓管理、精益标准促发展

杨村所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的专业化、精益化管理应用。建立了生产、营销、服务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应设立了小组长“一长、三员、三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完善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将员工划分到各专业班组分组作业,打破了供电所内部工作管理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的松散式管理现状,构建起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雏形。

杨村所重视流程管理,与辖区每位电力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到现场、客户档案和营销系统相符。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杜绝电费收缴中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和搭车收费现象,坚持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抄表率和电费回收率达百分之百。定期开展营业普查、用电检查、理论线损计算等工作,制定《农电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将线损率、售电量、电费回收等指标按月考核与奖金挂钩,当月兑现,责任到人,分析线损变化原因,制定相应的降损计划和措施,使平均线损率月月达标。

杨村所全面起用供电所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了具备设备信息、营销数据、流程控制、指标分析、业绩考核等实时管理功能的sg186农电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该系统,进一步规范农电管理流程。应用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及时进行台区线损分析,为降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积极采用集中抄表科技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现场管理也是杨凌所日常工作的重点。按照《国网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卡》的要求,严格执行作业指导卡和两票的管理规定,使工作票、操作票的合格率达100%,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杜绝了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实现了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使标准化作业得到深入贯彻。

篇5

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司法警察大队是我院党组的近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不仅因为司法警察大队既是展示我们___县人民检察院风采,展现我们检察院司法警察精神风貌,体现我们的作风和素质的窗口,也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良好口碑的前锋,更主要的是要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司法警察大队,没有过硬的硬件建设(规范化的设施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等)是不行的,而我们目前的硬件建设还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距全省一流规范化司法警察大队硬件建设的要求就更远。问题摆在眼前,怎么办?“目标既已锁定,就要雷打不动”,这是院党组的决心!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院里投资12万余元,购买警用车辆一台、电脑二台、打印机一台、空调一台、沙发一套、铁皮柜两个以及警棍、警绳、警灯、手铐、钢盔等各种警用装备,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全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鼓足了工作干劲,提高了工作效率。院党组一班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对于我们既定的目标来说,只是走完了万里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的更加艰巨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于是,我们在报告请求市院领导帮助支持的同时,积极地与有关单位协调,多方请求支援,尤其是我们检察长郭金玉同志更是亲自过问此事,花费很大心思,倾注极大的精力,牺牲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多方奔波,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院党组和全队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在我们院一楼设立了警务区,而且建成了多媒体讯问室,这为我们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司法警察大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拓宽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的关键

司法警察大队成立以前,一直存在着检察官与司法警察职责不分,责任不明的的问题,本应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往往由检察官代行,这不但影响办案效率,而且也容易发生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等严重安全事故问题,司法警察大队成立以后,虽然解决了与检察官职责不分,责任不明的问题,但在工作实践中又暴露出了其它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大部分时间力量闲置的问题、由于没有法律职称,不能协助检察官办案的问题、由于缺少工作实践,能力素质得不到锻炼提高的问题等,如何让司法警察这支力量既不闲置,又能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一直是我院党组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拓宽视野不行,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不行。为此,根据我院办案力量不足的实际,我院党组一班人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派一名具有法律职称的人员任法警大队大队长同时兼任反贪局副局长,带领法警队进行办案,这样既解决了法警队办案的合法性,又解决了反贪污贿赂局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既避免了法警队这支力量的闲置,又在办案实践中锻炼了队伍。按照这个工作思路,20__年,法警队在圆满完成院里正常的警务活动的同时,又积极协助反贪污贿赂局办理了一大批反贪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60万元。通过大量的经常性的办案工作实践,使我院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司法警察的正规化建设,这为盘活我院司法警察队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为我们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司法警察大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三、更新观念,练强用好队伍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的保证

篇6

“达、保、争”活动是公司党委、公司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夯实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工程质量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这项活动的周期性强,覆盖广,全员性参与。因此,要充分认识继续深入开展“达、保、争”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树立起认真抓、深入抓、持续抓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务求取得更大更好的实效。队委会根据干部的分工情况,结合了生产骨干参加,组成了“达、保、争”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使活动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领导小组充分利用职工大会、班组会等形式,认真向干部职工传达了“达、保、争”活动的有关文件,重点宣传了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制造深厚的活动氛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动员活动,广大干部职工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二、明确活动目标,完善活动措施。

根据综合服务队的实际情况,我们明确了“达、保、争”活动目标,我们的活动目标是“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eohs体系文件为主线,以岗位责任制落实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争创优胜三标队。”

为了达成这一工作目标,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后,我们还考察了其他基层队及友邻单位开展“达、保、争”活动的情况,借鉴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我们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后,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我队还结合队里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制定了2006年持续开展“达、保、争”活动的实施方案、落实措施、奖罚规定。在《“达、保、争”活动竞赛台》中对评定优秀班组、最佳服务能手、遵章守纪标兵、安全生产标兵、标杆设备,我们详细地制定了考核标准、保证措施及奖罚标准。广大职工进一步明确了2006年“达、保、争”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做到了岗岗有标准,人人有措施。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达三标”为重点,密切联系生产,落实措施

“达三标”是“保双无”的基础和措施,是“争双优”的前提条件,也是“争双优”的主要内容。遵循这条思路,我们在“达、保、争”活动中抓住重点,把“达三标”,作为深入开展“达、保、争”活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1、施工(生产)现场的标准化。

我们在钻井处和分处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实行标准化现场的标准和整改方案。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有关设备的摆放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安全、操作方便、美观、和周围环境相谐调的要求。对工具柜和老旧的设备,我们及时的进行了修整、喷漆作业。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场所的明显位置,悬挂张贴了各种警示标志。对制度图表上墙,我们统一设计与制作,做到了风格统一。在场地卫生维护上,我们在生产中,要求做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并且在每周都全员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场地达到了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方便生产、形象美观的效果。

综合一班动修人员在大工房内进行修理作业时,施工作业现场无论是车辆的停放、保险措施的就位、工件工具摆放、警示标志的悬挂、废料收集与处理都符合标准化现场的要求。对施工(生产)现场的标准化进行例行检查,是基层队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除了队委会每周一次大检查外,还经常由带班干部进行抽查。综合服务队“达、保、争”领导小组每个月对各个场地的标准化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公布上墙。

2、运用“三查”工作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岗位操作标准化的核心是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习惯。如何养成一丝不苟、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是“达、保、争”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组织全队职工进一步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深入领会并熟练掌握手册(卡)规定的内容,使每个岗位的职工根据手册(卡)就清楚自己上岗应掌握的知识。在日常的考核中,我们将熟知本岗的操作规程,也列入职工的考核内容,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由样板示范岗进行示范,来纠正操作不标准或习惯性违章的问题。

我们在落实操作规程标准化的工作中主要运用了“三查”的工作方法。“三查”分别是“巡查”、“自查”和“互查”。“巡查”是指由带班干部认真坚持值班和跟班作业制度,加强对现场和岗位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出现的违规现象。“自查”是指该岗位上的操作者本人,对照岗位操作规程,认真查找自己在实际工作存在的操作不标准的问题,并自行整改。“互查”是指同一班次的多个的操作者(可以不同岗位),在工作中为对方查找操作不标准的现象,互相提示、相互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的目的。综合服务队在落实操作规程标准化的工作中,综合运用了这三种检查方法,确保了各个岗位时时处处都有人监督。另外,我们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学习掌握还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对达不到95分的不仅要求责令限期,并提出批评,同时还要以每低一分扣10元来进行罚款。通过落实这些措施,我们每个岗位达到了标准化操作,避免违章造成事故、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3、运用“两台一表”,推进基层管理标准化。

我们根据综合服务队的特点,依照行业和企业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干部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在生产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认真的执行,使管理工作做到了规范有序、运行高效、决策民主。在具体工作的管理上,我们结合2005年开展“达、保、争”活动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地修订、完善了各种考核措施。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达、保、争”活动竞赛台》、《“达、保、争”活动职工考评台》和《“达、保、争”活动考核检查表》这“两台一表”的功用,使其成为基层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保、争”活动竞赛台》,内容涵盖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保证措施、检查与奖惩、领导小组、eohs方针、质量方针、服务方针、干部守则、职工守则、公开栏、承诺栏12项内容以及每月进行评比的标准化示范现场、最佳服务能手、遵章守纪标兵、安全生产标兵、标准化示范岗等5项内容。为了体现竞赛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我们相应配套制定了《“达、保、争”活动职工考评台》,分别从完成生产任务、安全生产、设备管理、遵章守纪、经营管理、综合治理、其它等6大项53小项进行月度考核,每项都有扣分的标准。在职工竞赛考评台上能够全面体现每一位员工扣分的情况,并突出显示前三名和末位的员工的考核结果。《“达、保、争”活动考核检查表》是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对岗位操作者巡查和抽查结果,主要功能是为《“达、保、争”活动职工考评台》提供客观的奖罚依据。

在一季度的评比中,表现突出的有:标准化示范现场是xx、遵章守纪标兵是xxx、安全生产标兵是司机xxx、标准化示范岗是xxx,最佳服务能手是xxx,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广大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得到了增强,形成了人人争当优秀员工的良好氛围。

四、结合其它活动,严抓细管夯基础

1、将“达、保、争”活动和安全“hse”活动相结合,开展工作。

“达、保、争”活动是安全“hse”活动的基础,安全“hse”活动是“达、保、争”活动的保障,二者密不可分。在施工(生产)现场的标准化中,我们按规定对“三废”进行了妥善处理,对废旧电池、棉纱、手套等进行了归类回收;我们将厂房内部卫生及周围的列入了日常考核内容,要求有关岗位及时进行清理和打扫。这些措施的落实,同样也是对安全“hse”活动的促进。我们全面地学习了《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的五项措施》,认真组织职工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查找各岗位操作中安全措施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操作不标准的现象。并加以整改。这些活动,同样也是对“达、保、争”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们还根据公司“达三标”工作的要求,要求有关岗位的操作者学习并熟知了各种车辆的设备点、使用的油品型号、油品的更换期限。在日常的使用和修保中做到职责分明,让设备使用人员不漏保,设备修理人员不漏修,设备管理人员不漏查。

2、结合“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落实“达三标”、“保双无”。

篇7

二是抓明察暗访监督测评,延伸察访活动主体。一是邀请监督员参与工作,加强监督。全市上下加大暗访力度,开展定期不定期暗访,对104个内设机构进行暗访测评。针对监测点反映的问题,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跟踪暗访、专题调查12次,直接解决监测点反映的突出问题11个。二是鼓励监督员结合监测,自行察访。如20xx0220号等监督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组织有关监督员分别对市计生部门、市执法局和市司法局等单位测评对象进行了明察暗访,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在我市内设机构测评活动中引起很大反响。

三是抓社会各界的监督测评,延伸社会评议的渠道。我市开展了两轮“从百家民企问卷调查看百家内设机构行动”的问卷调查活动,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报;服务意识和态度较差”等问题共22件。一问激起千层浪,除各测评对象外,全市各地各部门的效能意识明显提升。除了开展向社会各界问卷调查外,我市还加强对网络问政的信息收集工作。凡是在各新闻媒体有反映测评对象存在违反测评内容行为的,经查属实,我们将纳入测评结果评定中,进一步拓宽了测评的渠道。

四是抓各种投诉的受理,延伸测评活动的成果。今年以来,我市共受理各种投诉248件,立案查处208件,办结195件。其中,严肃查处了市客运出租车管理所乱罚款案,一人被降职,两人被免职;查处了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院九江分院乱收费案,清理违规资金300多万元,给予6人党纪处分;查处了由于某小区停电引起的“4.23”堵路事件,对包括2名县级干部在内的7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督办并整改了市运管部门对汽车综合性能就近委托检测的投诉件等等,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三创”为亮点,实现测评活动“三结合”

一是创新干部考核机制,突出点与面的结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创新科级干部考核机制,制定了《九江市市直单位科级干部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将“问责治庸”做到有的放矢。今年7月,全市公开选拔20名懂经济、善管理的副县级干部先放到国企改革和土地清理一线试用3个月,再充实到园区的招商岗位。这些举措,在全市干部中营造了重实干、讲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篇8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合作谋发展

在农资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邮政农资是专卖产品,市场开发有一定的难度。我局开始大部分农村邮政所长对农资产品销售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农村邮政所实行经营承包后,农村邮政所长感到对经营承包人员的管理失控,都反映经营承包人员是由县邮政局垂直管理,所长管不了他们,农资销售也会带来阻力。针对这一现状,××物流局领导及时向邮政局领导汇报。*局长明确指出: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经营改革的一种模式,与邮政仍然是一个整体,要做到经营分开心不分。并多次在所长会议上、职工大会上强调: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改革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同邮政物流齐心协力发展好邮政农资分销业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极对待。*局长还在经营承包人会议上重申:农村邮政营业投递实行经营承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应该兼办好农资分销,要紧密合作,共谋发展,把××的邮政农资分销做大做强。在县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员工充实了力量感、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明确所长为农资分销业务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农资业务。春节过后,在征得县邮政局领导的同意,安排了全县农村邮政所长到外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使我局农资营销队伍更具战斗力。另外,平时只要所长、乡邮员及经营承包人员来县城办业务、进农资,我们都以情相待,一杯热茶、一餐便饭,热情招待。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彼此之间都感到有信任感、有责任感。一致表示要同邮政物流局肩并肩共同做好农资分销业务。如××邮政所乡邮员曾仁根,每天在做好邮件报刊投递的同时,积极配合连锁店人员做好农资分销业务。每次下乡,都要捎上好几样农资产品,一边投递,一边销售,做到投递、营销两不误。而且亲自将农药送到农户家中或田头,深受农户称赞,截止6月份已销售农资3.4万元。

二、主抓渠道建设,服务三农搭平台

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是××农资销售的主渠道。连锁店的人员、地理位置的选配,是影响农资销售好坏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局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有15个,委托经营代办点86个,在我们力抓渠道建设的同时,社会上包括农技部门销售农资的经销店也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各乡镇、农村比比皆是。另外,农资质量、价格市场混乱,也是影响我局农资分销的一个因素,导致部分邮政所业务发展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如××、××两个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2007年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收复失地,抢占两个乡镇的农资销售市场,经向县邮政局领导建议,及时更换了金滩邮政所所长,并对连锁店的人员进行调整。目前,该连锁店在新所长到任后,市场立马被撬开,并带动了××连锁店的销售热潮。我们还对连锁店地理位置不符合“三农”要求的重新选择新址,调整人员。如××邮政农资连锁店,我们选择了集市贸易人员密集的地方租赁下来开办此店,并重新选聘了一名有积极性、有销售经验、有销售能力、能吃苦的当地农户经营。逢圩日守店销售,闲圩日深入田间地头上门销售,日平均销售额为3000多元。地址、人员的调整,使该连锁店的业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前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的老表络绎不绝。我局有农资连锁店及代办点的规范建设、精细管理,不仅为服务三农搭好了平台,方便了农户的购买,更扩大了销售规模。

三、制定激励政策,紧跟市场提效益

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要想占领市场,就得制定一些激励政策及考核办法,来调动广大销售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县邮政物流拥有一支强大的农资分销体系,网络人员精明、灵活、有条不紊地顺利发展,这还得从管理层次谈起。在2008年工作中,我们首先制订了“首季开门红农资分销业务竞赛考核办法”,以县邮政局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县各邮政所,明确了竞赛目标,下达了计划任务。对完成计划的单位奖励1000元,超计划目标值的

予奖励。政策的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全体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农资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邮政农资连锁店,截止6月底,共销售化肥140多吨,农药销售额达到25万元。该连锁店在曾仁炎所长的带领下,做到早开门、晚关门,尽量满足农户的需求。正如曾仁炎所长坦言“开店就是要吃得苦,俗话说得好,‘开店容易,守店难’,我们就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才会赢得市场”。曾仁炎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5月20日天快黑了,忽然接到来村一农户打来的电话,说因没有时间上街买农药,明天又急着要杀虫,曾所长二话没说,立即拿好该农户急需的农药,骑上摩托车就消失在夜暮中,来回10多华里路程,硬是将该农户急需的药水送到他家。该用户接到货后握住了曾仁炎的手,激动地说:“有您这种服务,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今后的农资全部到您店里买。”这也充分说明良好的服务,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会带来更大的市场。

四、开展促销活动,服务三农倾真情

篇9

1、抓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我对备课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首先应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其次要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

2、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在管理上课时,首先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其次我经常性进行巡课或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我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三是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及时总结布置批改作业的经验。

4、抓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外施教的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生与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我首先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其次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抓考试和考查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1)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棒;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2)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加强学习、真抓实干,获取教学管理发言权

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主任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发言权。

1、教导主任要加强学习。任期内,我先后参加过教师普通话培训,wto知识的培训,学习能力建设培训,国际化竞争培训,知识产权培训,计算机培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XX年自费到蚌埠市参加“淮河之春”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XX年、XX年先后两次赴市参加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多次参加市小学数学教研会。经常到县实验小学听“骨干教师”观摩教学,汲取精华,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和学生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她吸引着我不断的去发现,去攀登。『 1

2、教导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我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喜欢听各学科教学的课,听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教导主任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亲自动脑动手,带头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我的教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路》获县三等奖,教学反思、教学案列分别获县二、三等奖,两篇体育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但我从不因此而骄傲,她只会激励我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我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

四、落实制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环境稳定,克服形形的随意性和无政府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我校长期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狠抓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1、重视领导巡课制度。巡课制度是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我每周不定时巡课1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将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篇10

(一)在服务方式上:实行“站点人员值班代办制”和“政务村办圩日服务日”制度,属于站点人员职权范围能办到的事,在1个工作日内解决;群众需办理的事项超出站点人员职权范围的,分类登记造册备案后,实行“双向预约制”,圩日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到村“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办理各类政务。

(二)在服务内容上:扩大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在原来提供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把群众经常办理的民政、财政、林业、新农合、国土建设、产业服务、法律政策服务等方面纳入日常服务范围,方便群众办事。

(三)在服务态度上:坚决做到群众前来办事有人受理,受理业务热情周到,群众满意而归,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诚信政府、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在服务网络建设上:尽快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和谐里村、磨里村农事村办服务站进行网络对接,构建县、镇、村三级“农事村办”网络服务体系,使服务全覆盖,实现“一办三中心”快速、高效、便捷运转。

(五)在经费保障上:加大对“一办三中心”、“农事村办”的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二、抓好“一办三中心”,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一)精心组织,确保“一办三中心”服务工作高位推进。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并组织了镇班子成员到田阳百育镇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确保“一办三中心”服务工作高位推进。

(二)组织资金投入,完善“一办三中心”硬件设施建设。镇党委腾出面积为近20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一办三中心”办公用房,投入了11万元,用于办公楼装修、购置办公设备等。

(三)配备人员,确保“一办三中心”正常运行。按照职能划分,将53名干部职工合理安排进“一办三中心”。其中党政综合办配备8人,包括镇党政办、人大办、团委、妇联、工会、武装、财务、机关后勤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10人,包括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林业、扶贫、经管等。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配备32人,包括民政、计生、国土、财政、劳保、 宣传文化等。法律政策服务中心配备3人,包括司法、综治、安全生产等。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现“一人多能”、“一岗多责”。

篇11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单位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重点对村两委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培训,原创:有56人拿到了法律中专或大专文凭。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创建法制宣传一条街,全镇粉刷永久性固定标语380幅,制作法律宣传栏40余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240个,悬挂过街宣传帘240幅,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镇直各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单位和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经济效益”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投资2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彩电、放像机、录音机等普法宣传设备。投资6万多元,在镇驻地建设了两条高标准立体化法制宣传街,喷制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120幅,路灯杆上设置了铁制静电喷制双面永久性普法宣传牌500个,悬挂过街普法宣传布幅200余条。并每年按人均5角钱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由镇财政专户储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镇共配有30名信息员、60名联络员。村每周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各村每周将矛盾纠纷情况向镇平安创建办公室上报,镇每半月召集各村信息员、联络员会议,信息员、联络员也可以随时向镇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镇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仲村法庭3名法官和镇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30个村的126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镇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今年以来,全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民转刑案件大大下降。

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既让群众吃好饭,更让群众睡好觉,全镇30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采取义务和适当补贴两种方式,全镇共组织300多人参与治安联防,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在加强村级站岗巡逻的基础上,我们还以工作区为单位,分别成立了四个治安警务室。治安警务室由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警长,与派出所110报警系统联网,负责昼夜巡逻、堵截、治安、调解民事纠纷、重点人群管理、普法帮教、服务群众等工作,一旦出现警情,警务室能够及时出警,增强了警务工作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另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构筑起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高效技防网络。在镇大院及金融系统、邮政电信部门、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单位设置了12处电视监控,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立4处道路治安卡口、33个堵截点,1000多户电子报警器,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基本消除了防范“盲点”,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真正做到了硬件软件都有,确保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三、抓好“双基”建设,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原创: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镇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95%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为我镇成为省级平安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稳定口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在部门评议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妇联等单位的满意率都达到98%以上,今年初,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党委、政府授予综治办、派出所为特别贡献奖,并颁发了奖金,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篇12

一是在人事管理方面。首先根据人事部门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德、勤、职、能四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实行末位淘汰制,一旦落聘,限期自谋岗位,逾期将给予院内待岗或转岗处理,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其次,对全院的中层干部实行了聘任制,任期为两年,到期经考评合格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续聘,不合格者将被解聘,彻底打破了终身制观念,增强了职工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二是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拉开差距,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内在潜力。在工资分配上,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临床一线岗位和优秀高级术人员倾斜的绩效工资制。同时,还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捆在一起,根据完成核定的工作指标情况,通过院科两级核算,由科室自主发放,从而破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更好的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三是积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首先我们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将卫生保洁工作承包给保洁公司,医院与其签订保洁合同,明确清洁卫生的目标、要求、工作范围和费用,制定了监督机制及奖惩措施,从而减少了管理的环节,提高了保洁质量。其次对物业科实行了院内社会化,人员编制属医院,经济上与医院半脱钩,工资由医院负担一半,另一半根据个人的工作量实行计量工资,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脱离医院,达到完全社会化的目的。

二、加强成本核算,增收节支。

篇13

一、基本概况

长宁供电营业所地处长宁镇,管辖着长宁、景阳两镇81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4350户,管辖着10kv线路9条,110公里,开关17台,专用变99台,低压台区91台,低压线路506公里。营业基本情况为年售电量1500万kwh,线损率为10%,电网覆盖面积202.85平方公里。

长宁供电所下设营销班、配电线路班两个班组,共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正式职工3名,农电员工27名),平均年龄35岁,中技以上文化程度占75%。近些年,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长宁供电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长宁供电营业所从1999年以来连续六年被评为西宁供电局“优秀班站”,被西宁供电局授予“青年文明号”,、连续两年被青海省电力公司授予“青年文明号”;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农电“示范窗口”,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省电力公司“三星级供电营业所”。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2月评为西宁供电公司“十佳班组”。只有建立一流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才能为营业所和用户构建一个“双利”、“双赢”的空间,才能创建标准、规范的供电营业所!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年来,长宁供电营业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牢牢把握为长宁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大局,积极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把服务“三农”、持续创建标准化示范供电营业所工作摆在统领全局的首要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创新管理思路,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企业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安全生产天数3853天,电费回收率100%,高压线损率(含配变损耗)4.35%,低压线损率7.42%,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98.63%。

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真情服务,无私奉献”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服务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方针,狠抓优质服务,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手册、业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知识、法律法规。为提高优质服务的质量,成立服务小分队,利用休息日走街串户,深入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客户真正体会到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让温暖像盛开的花朵开满千家万户。

三、不断改善和完备营业环境

通过开展“一流县供电企业”创建,长宁供电所营业环境、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军事化内务管理和“6s”管理,规范了职工办公、宿舍环境,一方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在整洁、规范、明亮的工作环境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营业厅内设施齐全、标示明显,库房和工器具室摆放整齐,账、卡、物相符,工作环境舒适整洁,窗明几净,完全达到了标准化示范供电营业所的环境要求和工作需要。

四、完善制度,科学管理

长宁供电营业所从实际出发,按照“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建设标准,以加强员工的各项业务培训工作为主,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以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为契机,不断开展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方法。几年来,为了抓好这一建设活动,长宁所坚持以“真情服务,无私奉献”为主题开展了“我是标准化示范供电所中的一员”等教育活动。同时独创推行了科学的“三三一管理模式”,即“三个严格、三个落实、一个促进”,“三个严格、三个落实”是将严格的人员管理落实在素质上,将严格的服务管理落实在监督上,将严格的手续管理落实在规范上;“一个促进”是以高素质的管理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增强了营业所每个员工自觉维护集体信誉的责任感。各项工作走在了省公司系统供电所建设的前列,受到了省公司、西宁公司的嘉奖和认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及青海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十 项承诺”的精神,长宁供电营业所认真贯彻精神,提高员工的队伍素质,加强员工的责任心,让员工为客户服务时,牢记国网公司及省公司的精神。

五、服务行为日趋规范,服务内容不断创新

电是商品,是商品就要有服务,而服务愈来愈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全所员工有一个共识,要提升供电营业所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优质服务是制胜的法宝。于是,长宁所通过自己制作宣传展板、成立青年服务小分队、开展业务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达到宣传自己,提高优质服务的质量,把优质服务带进千家万户。

青年服务小分队是长宁所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营销、配电班的员工走进居民较集中的地方,无偿的进行用电常识、用电咨询、电力法律、法规等现场宣传和现场解决用电问题。小分队通过走家串户,为用户排忧解难,长期以来,小分队每年定期到长宁、景阳敬老院进行帮扶和送温暖活动,对辖区内个别残疾人,建立特殊用户档案,进行定点帮扶,在小分队和用户之间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

农村用户缴费难是农村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为此,长宁所将此事及时向县公司领导反映,于是在原来台收、走收的基础上,扩展了银行、邮政代收,并在全所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农村电费代收业务,在减少走收带来的电费风险外,方便了农村用户的缴费。

六、努力完成各项指标

线损管理是基层供电营业所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电价的调整,某些窃电户愈演愈烈,于是该所员工利用节假日开展街头宣传和用电咨询服务,使广大农民用户,进一步了解电力企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及优惠政策,当年发放宣传材料2800余份,使所管辖的184个台区线损均在8%以下,全所员工为降低线损率,几乎每天下村去检查用电秩序、质量,并对一些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的用户耐心解说用电政策。同时所内制定了降低线损的奖罚办法,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以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在安全工作中,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三级控制”的原则,层层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明确人员的安全职责,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发生。1、严格按“春、冬”两季大检查的要求做好安全工作,做好工器具的试验工作,为保证人身安全打好基础。在节假日时提前对辖区的线路及设备做好重点检查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用电班对重要用户,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的配电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隐患,下发书面“隐患整改通知单”,并督促客户限期整改,以确保及时消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2、加强交通车辆的管理,严格执行派车单制度,督促司助人员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防盗工作,交通安全局面稳定。3、做好线路的正常运行、维护和消缺工作,是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量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营业所配电班抽调大量人员对辖区的高、低压线路进行彻底的伐树、消缺工作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4、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所在行风建设、优质服务、安全生产、降损节能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