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服装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装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装实训总结

篇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企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发展,对那些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非常的欢迎。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其它行业一样,需要大批的服装技术工人。那么,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渴求的服装技术人才, 就成了中职学校当今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安排理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实训实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以往我们的服装专业实训,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平时的知识,相当于集中时间强化一下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两年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企业的要求和操作还不适应。对此,为了更好的和企业对接,我们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实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下面就如何加强服装实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1.抓好常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使服装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抓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常规环节。服装实训教学与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一样, 都要有实训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及实训后的总结。准备工作包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将要完成实训内容的预习,但它和实结常常被老师忽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服装实习没有预习和总结的必要,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在预习环节中, 让学生熟悉实训指导过程,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训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还要掌握服装实训的安全规则(虽然我们实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但安全教育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只有做好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而在总结环节中, 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训总结报告, 将实训的情况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包括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工艺流程、各部件操作方法、实训效果、自我评价。做好实训总结是对所学技能的有效巩固, 是提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同时在实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要求学生熟悉操作设备的性能及安全使用原则。例如: 熨斗温度的控制, 高速平缝机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等等。其次,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 并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勤学、勤问、勤拆、勤练, 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 做好车间设备的保养、整理以及卫生等工作。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训强度

以前学生实训,都是各自完成几件服装成品,和平时的工艺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有些同学进度很慢,像平时做作业一样,在实训结束后还有作品未完成。这种风格和企业追求效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实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内容。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年级学生要购置实训服,现在我们把这一个任务接下来,由服装班的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各专业实训服的制作,这样一来就有条件实现流水作业了。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模拟了企业生产的过程:生产订单——订单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成品配送。

在接到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全班共同参与,再下来的任务就分组进行,原料采购组、制板组,这两个组先行完成前期工作,然后重新加入生产加工的分工小组。生产加工采取流水作业,全班按工艺流程进行分工,老师示范完一个工艺部件后就由各组去完成,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有一个质量检验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完成所有产品后按原订单配送到各班级,并跟踪听取反馈产品使用信息,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分析,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经过这样一个实训后,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不影响其它组的进程,每个人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操作速度自然加快了,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实训强度,更贴近企业生产,就加快了和企业的对接。

3.实施导生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导生制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对提高实训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技能强手,安全标兵培养,再由他们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中的各班、组长,逐步积累一些管理组识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有较广的发展间空。

篇2

一、专业建设现状

2008年,应用艺术系首次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在校生50人,2010年计划招生30人。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为7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在学术研究、、获奖作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2009年10月,应用艺术系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师生服装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名教师取得了银奖及最佳工艺奖,1名学生取得了效果图优秀奖。2011年6月,08学生级学生的作品《渡》在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服装设计毕业作品校际联展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最佳市场推广奖,《夜色》系列获得了三等奖的最佳新锐设计奖。

2011年9月09级学生的作品《专属》和10级学生的作品《凤求凰》入围全国首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新设计大赛”,同时获得优秀奖。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室4个,包括:服装打板室,缝纫机房,编织机房,染织工艺室等。设备值50余万元,可满足60人同时进行专业实训。新建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为深圳鸿瑞服装厂、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台湾采轩服饰有限公司,满足学生顶岗实习。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足:

当前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重理论轻技术,不愿动手等。如何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有待于我们总结经验。

另外,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以及交叉学科的复杂性,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教学需求,特别是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设置还不够,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一般,未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校外的实习条件还不完全满足学生的数量要求,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具体规划措施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顾客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基本技能+真实项目+顶岗实习项目导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2.规划目标与措施。①办学规模建设目标。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在三年内,达到在校生人数为80人左右。②课程建设目标及教材建设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以打造精品课程为主要工作目标,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具体措施:

(1)建设以制版、成衣工艺等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2)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2-3门。(3)以《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男装结构》、《女装结构》为重点,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建设优质核心课程4门,建成精品课程2门,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教材1到2门,自编实训指导书2本。

③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本专业现有学生人数50人,现有专职教师数为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一人,高级职称两人,硕士学历三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待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努力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具体实施计划:

(1)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要求学士学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已有硕士学位教师努力向博士学位方向伸展。(2)每学年要求1-2名专业教师进行有目标的、适合该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培训。(3)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下到企业第一线进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第一线的需要,从而改善专业建设。(4)鼓励教师发展第二专业,力求“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能够达到100%。(5)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力争兼职教师达到5人以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④专业改革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对高职服装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需求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2)在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保障其实施的科学性,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每年通过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努力寻求课程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动态有机结合。(3)根据岗位定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建立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开发课程,加大核心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⑤产学研建设目标。计划逐步建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服装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多种功能,具备良好的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能力,具备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中心,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校内扩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同时依托我系项目导向工作室,鼓励师生创办公司,开展 “创业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拥有实训室5间,占地350平方米左右,分别是服装CAD制版实训室一间、服装制作工艺实训室两间、染织实训室一间、制版实训室一间。

(1)计划改善现有实训设施、设备,通过修复和改造完成原有实训设备的使用率。(2)添置新的设备,添置新技术、新工艺设备,满足一般企业用人技能标准所达到的教学需求。(3)建立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努力提高实训室的水准。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实习实训仪器设备达到企业现场设备现场水平,使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保持在100%,同一项目能同时满足40人以上,实训室达到8间,实训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左右的多功能实训室。计划新建服装展示中心、扩建毛衣编织实训室与服装工艺实训室,使之成为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表演等项目的实训中心。

篇3

一、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尽管具备着就业导向的天然优势,但是所招学生的英语素质普遍偏低,且对于英语学习方面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对高职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和抗拒的心理,使得原本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水平更低。

2.英语教学模式传统

虽然当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均提倡“校企合作,工作结合”,实际上的课程均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课程。服装专业英语与基础学科一脉相承,从一定程度上遭遇窘迫境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服装专业英语属于较为特殊而的应用领域,所以并不能脱离基础英语而单独存在,但是由于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以及使用对象的差异,导致与日常生活存有明显区别,因此服装专业英语难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但是由不能衔接实践操作,实际收效甚微。

3.教学环境简单

当前服装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服装CAD实训室、服装设计研发室、服装印花刺绣实训室、牛仔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以及服装工艺实训室等,此类实训室仅仅适用于服装生产以及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课,对于服装专业的英语教学则难以适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1.提高英语学习量

为实现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改革则必须要强化对此教学的重视,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便着重安排英语类课程,并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一学期安排实用英语课程以及公共英语课程,优化学生英语基础,然后在第二学期,随着理论课程的终止英语课程也会随之终止,但是英语学习应插入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句式等方面加之英语诠释,例如Export sales contract(出口销售合同)、Face accessories downgrade the use of a single(面辅料降级使用审批单)、Garment inspection(成衣检测)等,让学生接触高难度专业英语,并且逐步练习,以勤补拙。

2.以人为本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充实大量的真实案例,并且不盲目追求专业技巧以及服装设计原理的英语表达,尝试让学生接触了解服装单证、单据英语翻译以及各个部分的英语表达。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英文文件,并且提高外贸公司中英文基础交流、英文简报交流以及英文电子邮件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音译法、交际法、联想法、对比法以及直接法等,有意识的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例如信用证的流转程序英文注释,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接触重要英文词汇(如图1)。

3.以实践为载体

篇4

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主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

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校内实习模式。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国际合作实习模式。虽然我国服装设计源远流长,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欧美先进国家基于市场经济完善的运作模式和服装业的高度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服装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引进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此外,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院校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我们进行服装教学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并且以国际视野进行学生培养,使学生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

作者:卢啸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篇5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篇6

我个人对手缝工艺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究与尝试

(一)首先对服装手缝工艺课程的总体和全面思考我认为,服装专业的手缝工艺课程应改变原有的思路、改变旧的固有的模式、改变原来的根深蒂固观念,不应着眼于小打小闹式换汤不换药。应结合布艺、拼布进行整体的重构,可以有所侧重:譬如各种布偶(泰迪熊)、玩偶(流行时尚类)、人偶(绢人)等的设计与制作、各种材料的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各种布贴的设计与制作、各种室内装饰的设计与制作(比如桌旗、靠垫)等,侧重于手缝工艺自身的自成体系。侧重于布艺装饰艺术本身中细节之处的微妙变化,让缝制工艺的各种技法呈现的画面外观的探索更充满的,以及对未成之形的特别期待,激发学生的热情。(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深化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改革服装专业的手缝工艺课程的设置,应体现时尚、时髦等现代装饰理念,作为布艺艺术品,不同的装饰画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如何使用一些极普通面料,甚至包括破的旧的服装面料(如旧的牛仔裤、衬衣、被罩等)进行创作是一种很好的实训练习,极锻炼学生的构思能力,在手缝工艺创作中,布艺装饰画、各种布偶、玩偶、人偶等的设计制作是很理想的教学手段。综上所述,手缝工艺在服装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中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的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它同时也是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拓展学生观念的一门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完善服装专业教育。(三)服装手缝工艺课改的不足与经验在连续完成四个班级两个年级的手缝工艺课程之后,我认为课改是基本可行的,可以逐步走向成功。获得学生的好评和院内专家、系领导的认可,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意识到经验与不足,经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原来的只重理论的灌输式模式改为引导、启发式模式,重视实践手工能力,强调实训模式,老师亲自动手示范,每一种针法、每一幅构图、都细致入微的进行修改。学生实践能力快速增强,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不足之处是学生对艺术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明显不够,因为手缝制作装饰画明显不同于油画、丙烯、油画棒等材料绘制的装饰画,布艺装饰画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局限性。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手缝工艺基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综合了多种门类的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十分强调观者的介入反应,体察作者的心理感受:或惊世骇俗、或曲高和寡、或离经叛道、或傲睨一切、或不知所云、或别出心裁,这些都与服装专业的目标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服装专业的手缝拼布装饰画应是以表现装饰艺术整体视觉效果为目的,以完美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己任,带有高雅的品味、独特的语言、诠释自我的个性、更新的旧有观念、标注清晰的符号的布艺作品。总之,作为高职院的服装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手缝工艺应具备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独到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探究,辅助服装专业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造型等课程教学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观念,训练学生整体装饰能力,所以我认为高职院的手缝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种发展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艺术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服装的造型能力上,还应当担负起改变中国服装制造业大国的形象,成为把中国逐步改变成世界服装设计大国而努力的先驱,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门课程发展成为一门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四射的装饰造型、艺术形象思维训练的有着无穷魅力的课程吧!

作者:李艳红 王艳 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篇7

自2004年开设以来,通过数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课程围绕现代服装企业成衣生产技术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对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的这一流程,使学生了解整个服装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领悟服装企业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了解各个岗位工作程序和内容,从丛业的角度,将学生毕业后工作时遇到的“磨合期”提前到学校完成。同时运用心理学分析原理帮助学生做相关能力测量,正确的岗位选择,发挥潜能,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技能。强化成本意识。用正确的方法作精确的事,走“科学经营理念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向“素质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的路子”。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凡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把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从单一的生产实训课程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转换为适合企业的生产力,以实践操作为主

服装生产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服装生产的基本流程, 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符合现代企业的生产力,过程与方法的共同发展。

因此本校服装生产实训课程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设备等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重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把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服装生产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利用先进的教法,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岗位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这样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这不仅是服装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服装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发展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是高职服装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将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发展高职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再创业绩。

参考文献:

[1]姚再生.服装制作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

篇8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ourses

HE Juan

(The Arts of Animation & Desig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teach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a "project-driven" teaching-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Respectively, from the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haracter design; teaching reform; project-driven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根据影视剧本来分析剧情、分析人物(身份、年龄、性格、民族、职业)及人物性格和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时代背景、风俗)来研究剧中角色的外观造型,以对角色外部形象的造型进行设计。它综合了化妆、发型、服装的造型、质地、色彩以及风格等因素的表现效果,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包含服装造型、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体态造型等具体内容,还包括了精神、文化等人文因素,使衣、形、神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构思与计划,也是把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设计完成的过程。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为了满足三年高职高专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于2006年开设于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没有深入课程本质

影视人物造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师首先要分析剧本,然后从剧本出发根据演员的外形和气质来设计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都以T台秀或影楼造型的方式来设计模特的服装和化妆,再者是给出某个年代妆、日本艺妓妆、影视伤痕妆等这样笼统的实例操作来手把手教学,却并没有强调和突出影视人物角色设计的特点,没有赋予作品太多的个性和内涵。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几乎是匮乏的,做的设计也都停留在时尚、漂亮的浅层次理解上,没有深入挖掘影视角色内心世界与外在造型的关系,对人物的理解也不深刻,很难产生好作品。

2.2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培养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导入影视角色分析的理论基础。老师教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学得比较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对课程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主动的把握。学习起来目标不明确,而只是学到些简单的技能,却没有把握好影视角色的内在与外在造型的关系以及如何表现出每个角色的唯一性。

2.3 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过程

以前的实训室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全,这么方便,所以很多服装设计的缝制都是学生拿着设计图到外面找缝纫店去做,基本忽略了制作服装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对服装款式的裁剪没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甚至对服装布料、材质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反过来对服装造型的设计思路也会有影响。

3 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市场接轨。该专业的课程是根据现阶段国内企业、公司所运用的制作流程来设计的。而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每一项环节都是针对影视剧组、电视台个别栏目的制作环节来设计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确定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为课程形成课程结构形成培养方案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围绕就业能力培养,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具体说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从影视人物造型行业遵从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从发掘项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角色分析、创作,到最后的制作,坚持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应用,教学采取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方式 ,力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这次课程改革中,将之前的影视赏析课(40课时)和角色分析课(40课时)结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剧本剧情,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来分析剧中的人物角色。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服装和化装贴切表现在角色的整体造型上。以培养学生将文学剧本视觉化,对影视角色进行整体形象设计的能力。该课程总课时80个学时,教学内容共分为4个模块,教学模块一:影视人物角色的性格与造型分析。参考学时:16学时;教学模块二:影视人物角色的服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三:影视人物角色的化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四:影视人物角色整体造型的运用(含实训)。参考学时:24学时。各个模块分别从理论与实训两方面组织教学。其中,理论教学满足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配32学时,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分配48学时(比例为2:3)。

3.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项目驱动学习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根据一段文学作品,通过绘画造型来表现影视角色形象,掌握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在课程改革中还大力营造模拟工作环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转换为设计人员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训项目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以剧本为项目下达给各个小组同学,小组按照影视拍摄剧组的运作机制进行运作、仿真实训。在影视角色设计创作中体现自己对于影视人物形象的构思。整个教学活动以小剧组的形式来组织,根据剧本中提供的人物进行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将课程教学完全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意与设计为一体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了工作即是课堂,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向“导”转变,从而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采用“项目内容一体化”的方法:分解课程项目实例相关知识,把影视人物角色的整体造型分解在每个章节里,再从服装、化妆、发型等方面结合项目实例分别举例讲解和练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有能力完成整体的项目实例。

3.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分析剧情、环境和人物性格等。(2)分析法。运用分析法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历史背景、规定情景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剧中人物的不同个性和特质,为后面设计制作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有一个整体把握和调度。(3)案例法。运用对目前中外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掌握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思路。(4)实训法。运用在剧组制中来仿真模拟,完成影视人物的整体造型。

3.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影视人物造型是集绘画设计、服装设计制作、化装设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们的教学场所即是影视人物造型制作的流程环节,这里设备齐全,有画室、化妆实训室、服装实训室、摄影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按照工作流程分区,是一个完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工作场所。学生在这样真实工作场所的学习情景里,专业素养得到培养。同时还有多媒体教学和世界大学城的网络教学手段的共同使用,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更明显。

3.5 实训环境

3.5.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自本专业设立以来,实训设备上,先后拥有4个功能齐备的形象实训室,其中1个美发造型、专业化妆实训室;1个人物摄影实训室;1个服装实训室;影视人物造型实训室1个。另配置有梳妆台32个,专业电吹风32个,旋转椅32把,锁边机2台、缝纫机40台、多功能机4台、化妆材料、头模、头模架、各类舞台表演、戏剧服装、民族服装、仿真首饰、模特模型、裁剪刀、基础耗材等。保障了学生的制作成品从前期到完成整个流水线与社会、公司的统一衔接。

3.5.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湖南金鹰频道、艾特婚纱、“星.维纳斯”美容美发连锁店、杨柳形象设计工作室。计划到2015年底前再增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来作为补充。

本专业虽建立了基本对应于影视剧组、电视栏目流水线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但与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的质量都需要增加和提升;已有的工作室需要进一步管理和引导,该课程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有待进一步建设,方能满足在校学生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6 课程考核方法

篇9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传统设计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首先是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限制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其次是学生对专业实践操作的认识不足。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设计教学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试图提出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可操作的、效率较高的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把设计比赛嵌入设计类课程。

设计比赛是以社会或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项目的计划、实施、监控、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是能够全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绝佳机会。因此,笔者认为把设计比赛嵌入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设计教学模式目前仍占据大部分高职教育课堂,笔者充分结合实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设计比赛嵌入设计课程,能切实可行。

一、调整传统实训教学模式,把设计比赛嵌入实训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服装、广告、动漫、产品造型、室内等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常由一些有动手操作的课程承担。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是《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立体裁剪》;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是《广告设计》等。这些实训课程通常是要求学生做若干个成品。根据教学经验,这些实训课程对学生的实训练习并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很多实训课程重复制作一些东西,学生兴趣感降低;另一方面,重复不变的课程特别容易与社会发展脱节。设计是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行业,当下社会各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设计比赛,一个共同宗旨就是挖掘行业最具创意、最具社会价值的设计方案,参加这类比赛无疑对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另外,这类设计比赛大部分是以社会或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对获奖作品提供大量后续设计实践环节,有着任何模拟实训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将设计比赛纳入必修课程,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现在,很多高职设计专业意识到设计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都在积极组织、策划学生参加比赛,但碰到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很多学生抱着无所谓态度,这样往往效果甚微。把设计比赛纳入必修课程,跟相应考核制度结合,学生必须通过完成该课程来达到教学目标。这样能从根本上体现设计比赛的作用。

三、根据设计专业情况制定设计比赛实训课程

制定设计比赛实训课程,可按照学生年级来进行:将大一的实践教学与市级、省级比赛项目结合;大二与省级、国家级各个大赛项目结合;大三与国家、国际大赛结合。根据每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安排相关比赛实训课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层层推进,以帮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设计的浓厚兴趣。艺术设计类比赛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绘画和设计两大类,低年级的学生可相对应地安排参加一些绘画形式的比赛,艺术系各专业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绘画基础,即使基础较弱,在一年级,各专业也都会安排基础绘画课;二年级学生基础课程、软件课程基本学完,可安排参加各专业举办的一些省级、国家级大赛;三年级学生课程基本学完,专业技能也较熟练,可以接受更高级别的全国性、国际性大赛。这样层层递进,让每一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笔者以上讨论的仅是设计比赛嵌入课程的实施框架,当然要完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以上三点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篇10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篇11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服装生产设备》课程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典型任务为基础来构建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创建职业情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评形式来评价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Abstract: The Garment Processing Equipment Course is a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for the garment design maj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experiment, vocational situations are created and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is taken so that relat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taught based on typical tasks. Meanwhile various ways are used in both studi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asset students to develop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关键词: 课程 改革 能力培养

Key words: curriculum;reform;abilit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86-01

0引言

《服装生产设备》课程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艺术学院在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握学院办学定位,在明确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对近年来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对《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将这门课程由理论课程演化成了一门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区域经济和服装行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1目前《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生产设备》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十余种服装生产设备,并能正确穿线、排除小故障和懂得简单的设备保养知识。当前多数高职的服装设计专业,大都开设了《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程,只不过有的叫《服装生产设备》,有的叫《服装机械原理》,还有的叫《服装设备与工艺》等。上课的形式基本上沿用传统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在教室里“纸上谈兵”,实践课到了实训室(或实验室)也只是简单地看一看老师的演示或操作。真正到了工艺实训课使用服装设备的时候,能够正确使用的学生一个班没几个,这显然是我们的课程针对性不强。

2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生产设备》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是在有一定工作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工作过程来获得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要把现在的学科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就必须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第一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陕西省服装行业产学研基地”,与江苏阳光集团、江苏福汇集团、广东溢达集团、浙江雅戈尔集团、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陕西杜克普服装公司等省内外50余家服装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成立了有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门负责课程内容的重构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通过对近年来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研、分析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典型工作岗位确定为:服装裁剪工,服装缝制工、打板师助理、工艺师助理、设计师助理、跟单员助理等。归纳总结后,把《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为服装裁剪设备的使用、高速电脑平缝机和包缝机的使用、特种缝纫设备的使用、针织服装设备的使用、熨烫设备的使用。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并能正确穿线、排除小故障和进行简单的设备保养,不在服装机械原理上费功夫,坚持理论知识够用就行。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把课程演化成了理实一体化课程,上课地点由教室搬到了校内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实现了知识重心向能力重心的转移,以工作过程统领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分解为具体的、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服装职业领域的岗位”能力为基本要求,来构架课程内容。为此,我们构建了5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一:裁剪设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刀型电动裁剪机、园刀型电动裁剪机和粘合机;学习情境二:高速电脑平缝机和三线高速包缝机,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并能排除小故障,进行简单的保养,并能制作出合格的产品;学习情境三:特种服装生产设备,要求学生对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机种会穿线、能正确使用,其它的服装特种设备知道用途;学习情境四:针织服装设备,能熟练使用三针五线绷缝机,了解四针六线绷缝机用途;学习情境五:熨烫设备,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吊瓶熨斗,正确使用蒸汽熨斗。这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关联性,从简单到复杂,比较符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

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培养、聘请、引进”等途径和“讲师下车间、技师进课堂”的方向,造就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艺术学院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服装生产设备》课程专任教师4人,其中副高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教师2人,服装工程师1人,其中一人来自陕西省服装骨干企业。

将《服装生产设备》这门课搬到了校内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课,教学实施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实际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与做的相互交替中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将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在真实或仿真的职场环境中以真实产品为载体进行教与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对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体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又要呈现考评形式的多样性,以综合能力考核为重点,现场考核与提问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能力学习为主,而不去死记硬背。

4结束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以前被动的上课到今天带着任务主动地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一、备好课是上好勺工实训课的前提条件。

烹饪勺工技术是烹饪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专业的基础,是所有烹饪班的学生首先面对和必须掌握的。专业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什么,才能切实做到实训课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训练习,做到校企之间的真正无缝对接。因此,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好将上的某节课,还要对一学期甚至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和训练目标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安排。在备课方面,我把烹饪勺工实训课分解为兴趣培养阶段、职业道德和素养形成阶段、基本技能掌握阶段和技能素养提高阶段。

二、加强烹饪勺工实训课的管理,使学生对勺工实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入刀工实训室前进行集合整队、点名、检查工装。集合整队要在上课前完成,一般要求学生提前五分钟到达指定位置,以组呈纵队站列,由教师点名,并检查服装(要求服装整洁,长袖要挽袖,扣子全扣,系围裙,戴帽子),依次以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进入刀工实训室。

在实训课上必须做到:(1)遵守实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实训室;(2)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要保证实训室安静;(3)听从翻锅口令,按操作流程操作;(4)各就各位,操作后必须把自己所在位置打扫干净;(5)注意操作安全。

在实训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规章与感情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刀工实训室规章制度是关系到整个实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但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对学生的责罚,目的在于教育人、规范人,应以感情沟通为载体。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教师是决策者,是管理者,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学生创造安全、安静、便利的良好实训环境。三是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设定适当的实训目标,合理安排使用。

三、在刀工实训中注重精讲与多练相结合,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精讲”是指实训教学的示范操作。实训教学环节中操作演示是关键环节,在学生实际操作前,教师通过操作过程的演示将基本技能准确、连贯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思索、分析、归纳,为学生操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为了增强演示效果,应在示范操作中进行慢速演示、分解演示、重点演示、讲解演示等方法结合进行,有连续动作,有分解动作,有停顿、有变化、快慢适度,便于学生观察,增强示范操作效果。在实训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设施设备的限制,在示范操作时学生不能完全看清,或者看不见演示的过程,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分组演示,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操作步骤及基本要领。例如:在小翻勺的实训教学中,应对小翻勺的握勺姿势、运勺方向、左右手配合、操作关键等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第一步演示握勺姿势,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勺方法,反复示范和检查纠正;第二步演示小翻勺运勺方向,重点让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如何用力;第三步演示左右手如何配合。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控制操作速度。

“多练”是指实训教学的巡回指导。教师在演示完毕后,下一步就是学生的操作练习。由于学生的实习态度、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基本技能的不同,其视觉形象和动作连贯性上会有很大差异,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摸索和领悟才能找到和掌握规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指导学生处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关键。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应针对操作重点、关键部分进行反复讲解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采用慢速反复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看清楚操作的细节。

篇13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打板与车板》是我校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在2007年被首批确定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师资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实现了四个关键性的转变。

1 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

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发展方向已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产品的品牌和知识技术型,因而服装企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文化层次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培养大批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主要由中职服装教育来承担。我校服装专业在充分调查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要求,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能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CAD制板放码员、跟单员、质检员等技能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服装打板与车板》被确定为本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

服装打板即打样板,服装车板即做样衣。《服装打板与车板》将中职服装专业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服装打板与车板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成衣制作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为今后从事服装制板、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等工作打下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服装企业多个技术岗位,提升了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再就业的能力,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再是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工,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符合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用工岗位的需要。

2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由“独立分散”向“优化整合”转变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不能把他们分开。我们将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独立的专业课合并整合为《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编写了《服装打板与车板》校本教材。合并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中级的考核内容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职业岗位的作业流程将服装结构、制板、工艺等知识和技能要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重点的技能项目配写了实训指导书。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每一模块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品种的打板与车板为技能教学与实训项目,分阶段确定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职业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呈螺旋式上升。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还结合服装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发展,将《服装CAD》教学整合在课程之中,组建了能将电脑绘制的样板按1:1输出的CAD制板室,让CAD教学与《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课程的科技含量,拓宽了学生的技能项目。

3 师资从“理论型教师”向“企业技工和现场专家”转变

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有一支师德崇高,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实践能力强、梯队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服装打板与车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决定了课程的主讲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所缺乏的。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从校外实习基地常年聘请技术员作为现场专家指导教学;2)每位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学习,鼓励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并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带到教学中;3)实行“双师证”,给教师施加压力和动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团队的80%的教师取得了“双师证”;4)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规定在每年发表数篇有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5)鼓励教师建立专业教学工作室。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双重素质。

4 教学模式从“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课堂”教学转变

《服装打板与车板》属于技能培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就必须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界限。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广泛实行项目式教学法,在企业现场专家的制导下,我们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的三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要点与典型的服装款式结合起来,从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板、服装工艺流程、服装成品制作、服装质检等诸方面,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编写教学与实训指导书,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示范、学生实习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有效地掌握服装打板与车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另外,我们还以项目教学法为切入点,正积极探索如何将工作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以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要求100%的主讲教师能熟练使用富怡服装CAD操作软件,服装打板的课堂教学,有80%的教学内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次是实习实训模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是:1)建立了由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生产实习与毕业综合实习组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链。根据课程教学模块的技能目标,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校外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改变了多年来沿用“2+1”模式。2)建立和完善实训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参考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中级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制定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实训大纲和考核大纲,《服装打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服装车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关于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开展教师技能教学考评的方案》。课程考核分两大部分进行,一是平时的教学考核,教学考核分学期、按模块进行。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考核。二是对学生毕业考核,实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制度,要求有90%的学生必须获得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证书。这样既突出课程的技能教学,又规范了课程教学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在创新、重在实践。《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特色鲜明,它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必将对其他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