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管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利于为寄宿制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
继续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需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的对寄宿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管,另外还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对寄宿生造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求学校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首先,在教师值班方面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天由学校的以为领导配合教师做好二十四小时的值班,负责寄宿生的寝室纪律、早晚自习等各方面的管理。其次,落实班主任管理责任制。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对寄宿生的生活进行全权管理,落实寄宿生每次早会,每周班会制度。第三,把寄宿生的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制度。对寄宿生管理工作做的好的教师以及班级进行表扬和表彰,在年终考核和评比中做到奖罚分明。
二、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硬件设备的管理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寄宿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管制,直接影响到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良好的设施对寄宿生的生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首先,必须对食堂的建设进行加强。食堂的建设是至关寄宿生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寄宿生要想在学校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安全直接决定过了寄宿生是否可以安心的学习。高质量的食堂服务以及高品质的食物能够给寄宿生家的感觉,可以有效减少寄宿生想家情绪,有利于踏踏实实的上课学习。另外,科学的饮食在寄宿生的成长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宿舍的建设。寄宿生的整个课余生活都在寝室进行,良好的侵蚀氛围和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休息场所,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重视寄宿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宿舍之间的相互团结,有助于产生家的感觉,借以避免不和谐的宿舍关系造成的对成绩的影响。再次,加强对学生活动设施的建设。学校要积极的为寄宿生提供课余时间活动搞得场所,丰富的课余生活以及形式多样的运动内容,都会给寄宿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都有着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首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宗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服务观念,做到努力为学生和教师竭诚服务,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第二,定期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生活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管理工作可以用到的知识很多,包括水管、电线、机械等器具方面的使用,要求对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机械和电工方面的简单生活常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职业素养方面,必须让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树立以学校的建设作为自己的天之的职业素养,逐渐的把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建立寄宿制学校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动的监管和指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要想有效的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分为宿舍安全管理、视频安全管理、水电基础管理三个具体部分。在饮食的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可以从食堂的食物原材料监管,饭菜加工的具体流程,食堂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的健康检疫证明以及饭菜采样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宿舍的安全管理这方面,可以从住宿生的就寝制度,宿舍文化的建立,宿舍管理员的值班制度以及学生的执勤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从水电基础管理这个方面,则需要从水电故障的排查、维修、维护等几个方面建立制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五、寄宿制学校要引进创新管理的理念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更新,不能用原有的老旧的思想和管理措施对新时代的寄宿学生进行管理。管理工作也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时代的寄宿生重新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服务,真正做到管理工作理念与时俱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增加,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益的提高。所以,寄宿制学校必须重视管理工作,做到严格管理,使管理作用最大化。学校需要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学校硬件设施的管理以及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此外,学校还必须积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质量、有计划的进行。
篇2
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首先是宿舍数量不足,虽然部分初级中学提出了寄宿制,但是并不是全员寄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因此在建设宿舍时,学校为了节省空间与资金投入并没有按照全员的数量设计宿舍数量,而后来初级中学逐渐扩招,住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宿舍数量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其次是洗漱间、厕所等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部分中学的洗漱间、厕所数量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宿舍内并没有洗漱间与厕所,这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是极为不便的。
最后是食堂、图书馆等设施不匹配,除了住宿需求外,寄宿学生的饮食需求、学习需求等也应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重视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食堂与图书馆建设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
(二)日常管理能力较差
第一是安全管理。寄宿制初级中学的日常管理较为薄弱,尤其在安全方面的管理较差,很多学校仅安排一到两名教师或工作人员负责每日的住宿管理,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夜间也很少安排专人进行巡逻,致使安全隐患发生。另外,学校对消防问题的关注度也不足,宿舍经常能发现吹风机等大功率违规电器的存在,甚至部分宿舍还存在着电源、消防设施不全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学生正常生活的展开。
第二是生活管理。部分宿舍会选择在夜间断电,但是学生对电的需求较大,手机充电、学习照明等,断电将为其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开水供应方面,学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学校并不供应开水,同时也不允许学生使用烧水设备,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冬季生活极为不便。
第三是卫生健康管理。大部分初级中学都没有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室,一旦学生发生疾病,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另外如果学生需送医院救治,医疗费需要由班主任或学校垫付,过程极为复杂。
(三)课下活动较为单一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应当组织丰富多样的课下活动,但是当前很多初级中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图书馆与活动室建设并不完善,学生除了学习并没有其它的活动,生活较为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可能会对寄宿生活产生厌恶,甚至是排斥的情绪。
二、提高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初级中学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数量以及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宿舍数量,如有必要则可以适当扩建;其次,院校应当完善宿舍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洗漱间、厕所等,一方面要保证数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设施的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最后,应当加强对食堂的建设,提高食堂的管理质量,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第一,学校应当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位教师与宿管人员的责任,定期对宿舍楼进行巡查,保证宿舍内部的安全;第二,应当加夜间管理,组织具有专业性的巡逻人员在校园内进行夜间巡逻,保证夜间的安全;第三,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校园的电路、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无论是生活管理还是学习管理,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在开展管理时,教师应当询问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使其能够安心在学校生活。在供电方面,学校应当适当减少断电时间,保证学生用电的充足性;在供水方面,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开水,满足学生日常使用需求;在其它需求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困难,并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
(四)加强卫生健康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初级中学应当加强卫生健康管理,校园内部应当建设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部,如果学生出现突发疾病,医疗服务部的专业人员能够对学生予以及时且必要的处理。同时,在流行病多发期,医疗服务部应当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在校园内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疫情的大量爆发。
(五)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初级院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活的美好。院校内部可以设立社团,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使学生的精神需求与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使其愿意参与到寄宿生活中。
三、结语
寄宿制初级中学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学生课下活动枯燥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综合发展,因此初级中学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加强投入,完善宿舍基础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布局的调整,加之受藏区地理位置影响,诸多学生离家较远,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住校生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在藏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突出特色,明确思路
比如我西俄洛乡农牧民居住分散,为了解决偏远村寨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家长放心,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明确提出了“突出当地特色、彰显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教学的持续性,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乡党委、政府的沟通与联系,携同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家长送子女积极性不高、学生流失、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等问题,把学校办成学生之家,家长、社会放心之所。
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
办寄宿制学校的目的是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农牧区教育发展。为此,应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1、加强教师管理。学校首先应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入手,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其敬业意识和使命感、责任心,使其自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同时,建章立制,以制度约束人,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师业绩评价办法》、《教师岗位责任制》、《寄宿生管理教师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力争做到情感上尊重师生,在工作与生活上关心师生,关心他们的需要,营造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彼此相互尊重、信任、相互理解支持的和谐氛围,尽力为教师敬业营造一种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
2、加强常规管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建章立制,制定《作息制度》、《门卫制度》、《食堂卫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寄宿生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使寄宿制教育基本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管理轨道,保证寄宿制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3、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寄宿制教育的关键是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相应的设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此,学校应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修建和改善教学综合楼、师生宿舍楼、办公综合楼、学生食堂,购置床及配套的棕垫、床单、被子、枕头等,建起实验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储藏室,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绿化环境,美化校园。组织师生种花、种草、植树,美化校园、净化校园,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文体活动,每年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五四”、“六一”、“十一”庆祝活动文艺演出外,平时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愉悦、舒心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使学生有一种胜似在家之感,真正做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并让家长放心。
4、加强财务管理。学校应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落实专兼职人员,强化财务管理,统一开支,日结月清,账目清楚,公开上墙。并要求炊事员用心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卫生可口。
5、落实四保证机制。学校要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各班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各班班主任具体抓,科任老师协助抓。从日常起居到课外活动,从冬天生火到夏天游泳,均有具体的安全制度,做到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要把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抓好农牧区寄宿制教育的前提,从在校行为到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从身心健康到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培养,均要有量化管理要求,并且要与老师的晋级、评先进等挂勾,从机制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把教育质量和学生合格率作为寄宿制教育的立足点,制定相应的量比管理办法,实行老师跟班制和阶段跟班制,狠抓教育质量,强化合格率保证措施,
以人为本,切实保证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生,从而保证入学率和毕业率。
三、以人为本,向学生捧献“六心”
寄宿制教育的特点就是解决偏远农牧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而寄宿制学生一般都年龄小,他们在正需要父母关爱年龄阶段离开父母到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营造母爱和父爱的家庭气氛,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千万不能造成寄宿制学生母爱、父爱心灵上的缺失。为此,学校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寄宿制学生管理中坚持向学生捧献“六心”。
1、爱心。学校要明确要求各班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像父母一样,给予学生慈父母般的爱,要从学习、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给予他们无私的爱。
2、耐心。寄宿制学生往往都来自偏远农牧区,大部分不懂汉语,难以交流,加之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既有不适应环境的一面,更有陌生之感。为此学校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尽力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使之适应新的学生、生活环境。
3、细心。学校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察言观色,对寄宿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家庭状况都要了如指掌,即使是安床位、安座位都要照顾学生的实际,做到细心。
4、信心。学校鼓励班主任和管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有信心。要善于与寄宿制学生交朋友,随时关注后进生,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重树他们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采用走出去和把家长请进来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等办法,探索学校与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共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5、童心。针对低年级寄宿制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要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乐于倾听学生诉说,设身处地为学生排扰解难,与他们做知心朋友。
6、责任心。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和管理教师应有对学生教育终身负责的思想,要对学生、对家长、社会负责,做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拖拉、放任、推卸、流于形式,责任心要强。
篇4
一、问题分析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基础薄弱、教学点分散、学校规模普遍较小、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客观条件下,青海民族地区各校高中部逐渐由原来的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并入州(县)政府所在地新建的高级中学。这一调整使得家校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大部分学生不得不由原来的非寄宿制生活转向寄宿制生活。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我们归纳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遇到困难。现阶段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中对子女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孩子,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寄宿之后一切都要自己料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管理,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二是学生心理成长缺少呵护。寄宿生与家庭、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学生“亲情饥渴”,情感疏远客观呈现;学科教师和生活教师工作繁忙、头绪多,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三是封闭式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矛盾。学校基于学生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对寄宿学生的人性化管理重视不够,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一定矛盾。四是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无形中被强化,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便以“不作为”来减少“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五是管理教师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寄宿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管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相应增加了很多,这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是尊重民族风俗和不容忽视。对于民族学生而言,他们成长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有自身的和风俗习惯。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尊重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容忽视。
二、管理对策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针对当前实际,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构建良好育人环境、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上。因此,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项活动等都应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通过课题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流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寄宿制学校必须得承担起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管理、服务及责任,针对因此而导致的学校管理岗位增多、管理链条延长、管理环节增加、管理标准提高及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学校要建立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改进,以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化管理与服务。流程化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流程目标为导向。一方面实行教职工责、权、利统一,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与条件,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流程化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效能,成为学校逐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呵护学生身心,塑造其健全人格
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等。但由于学校管理的相对封闭性,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等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易产生焦虑、孤独、压抑、敏感等负面情绪,如若不能及时疏导,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生活,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急剧发展阶段,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使得他们易产生矛盾与迷茫。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各项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制度规章上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适合自身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减压、趣味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健康浓厚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氛围。多方面引领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正确的心理求助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三)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学校要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教师的需求具有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持续性和成就追求的强烈性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工作学习上支持、生活情感上照顾等,为教师创设有序而又自由、紧张而又宽松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示范性与导向性的正向影响,促进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整体的、稳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是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生活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凝聚和激励师生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而且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举办各类社团活动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后勤服务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和创新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生活环境,对推进寄宿制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且操作性强的管理保障机制及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竞争,由社会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提供学校的后勤服务,即后勤社会化,摒弃传统后勤服务“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学校后勤走社会化之路,对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5
一、寄宿制学校的重要责任与现状
现阶段,我们国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不同阶段,都有寄宿制学校,年龄不同,我们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也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随之改变。在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寄宿制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也有弊,利是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同时,在寄宿制学校长时间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在性格上产生极端的表现,比如,很多学生由于远离家长的照顾,性格比较内向,学校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开导,最终会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寄宿制学校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同时要引导他们的性格和行为能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更要有明确的意识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我们把时间过多地用到了工作中,在面对家庭的时候难免有所忽略。因此,据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或者被动地选择了住宿式学校,孩子选择了住宿制学校,不H减少了家长的时间,也同时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管理和互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远离了家长就无人管制,形成叛逆的性格。
二、加强学校的卫生安全意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寄宿制学校学生是群体生活,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这些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课上安全、户外安全和饮食安全。这些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安全,很多的新闻和网络上都在不断报道,中小学生的食堂饮食不断出现问题。学生集体中毒、学生饮食不健康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不仅人心惶惶,也同时侧面说明了我们大部分学校对于食堂的饮食管理不到位,没有一个强制的安全措施来维护和管理学生们的饮食健康问题,无法对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因此,作为寄宿制学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饮食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健康。加强食堂人员的服务意识,注重他们的穿着整洁,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素质管理,提高他们的卫生安全意识,保证他们在准备食物时能够干净卫生。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食堂的巡视,经常性地对食堂进行清理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饮食危害和学校内环境导致的病毒的产生。
三、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措施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和学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学校里,因此,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加强饮食安全的管理,也要保障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学生集体活动时的安全管理,中小学生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的精力旺盛,集体活动时往往容易造成摔伤和磕碰。所以我们要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课堂的培训。通过事例向学生说明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警惕性,确保他们自我安全意识的保护。
四、增加学校的户外活动
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我们更要加强学生的户外活动学习,增加他们与自然的接触,增加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并且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强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通过活动来增强他们自身的思维扩散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了住宿制学校。不仅节省了家长的时间,也同时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现代住宿制学校的管理,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改变教学和管理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魅力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篇6
在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就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对于直接参与这项管理的政教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寄宿生数量多、事务杂、行为养成亟待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紧缺、管理难度大等情况。因此,除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外,在寄宿生管理中,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寄宿生对学校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中都能体悟到“家”的味道,找寻到“家”的温馨感觉。将“家”的意念植入学校,把寄宿生管理变为“家庭”式管理,使师生联系变为“拉家常”式交流,使师生关系转变为“亲朋邻里”相处。创建特色管理之路,才是寄宿生管理中最有力的方式。
一、学校是成长之“家”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营造“家园、乐园、花园、学园”的氛围,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控、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尊,生活上自强”,真正让学生“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悟生命的意义”。
寄宿学生24小时都在学校,因此,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生存能力是寄宿生教育的第一步。学校领导、班主任、生活老师要有计划地到宿舍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生活老师与学生住在一起,要按时检查各个寝室的情况,督促学生及时睡觉、起床,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要使学生养成食堂排队就餐、不浪费粮食、按时进班自习等好习惯。陶行知先生说:“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生而好学和督促不学的人究竟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肯学了。”在管理中我们发现,当前学生之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大多是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所以,学校管理要致力于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在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年级是成功之“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学校搞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随着学校寄宿生人数的持续增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要根据寄宿生特点制定适合推动持续发展、可行性强的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年级组“家”的作用,整个年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班级又是一个小家庭。各年级班主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寄宿生管理细则》等制度,创造性地管理各自的“家庭”,用赏识、激励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参与班级、宿舍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定方案,落实行动,享受管理乐趣;另一方面可评选各类星级学生,用闪亮的照片配上精美的的颁奖词,粘贴在学校橱窗,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乐趣。以放大的眼光发现美,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宣传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他们肯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三、班级是学习之“家”
篇7
2.学生学习生活机械、枯燥,环境单一、单调。我县寄宿制小学大都没有配备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同样无法正常开设。
3.学生自身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住校的学生多,教师不可能全部都能顾及到,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幼龄学生,衣服、鞋袜脏了不会洗,无人教无人管;甚至有学生尿床更无人过问。平时学生的个人卫生也不乐观,学生的手、脸、头、衣服都不能得到及时清洗,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天天洗脚、洗澡,教室里、宿舍内异味很大,特别是夏天,那异味就更大了,长此下去,学生的健康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寄宿制小学管理对策
1.规范管理。要制订《寄宿制小学管理规范》,合理组建三套教师队伍:一是语数英科社文字学科教师;二是音体美劳艺活动课教师;三是后勤生活保健教师,做到通力合作,均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保育工作,可从现有教师中挑选培养优秀教师担任保育员,实行食宿“双陪”制。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衣、食、宿要进行全程陪同,做到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好,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2.强化安全保卫工作,学校要坚持实行封闭式管理和严格的门卫制度,对学生出入校园和外来人员进校严格控制。实行家长接送制度,确保学生上学和放学路途安全和乘车安全。
3.配备具有浓厚爱心的“妈妈”老师。学校应全方位思考,鼓励教师争当“爱心妈妈”老师,要求老师能够精心细致地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把每一名学生看成是自己子女,必须在夜晚要起床对学生宿舍查看,特别是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要对住宿学生的生活起居负责,如早晨起床教会学生叠被子,打扫寝室,刷牙,洗脸,将口杯、盆子摆放整齐等;吃饭时督促学生把饭吃完,洗碗;学生身体不舒服带其看医生,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及时处理,就寝时要查寝;陪护学生睡觉;平时给寝室消毒、开窗,让寝室通风透气。做到让学生在校学得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校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做好协调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协调,才能使寄宿制学校工作开展的顺利、有条不紊。
篇8
1.学生管理方面
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初级中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制度轻细节,重结果轻过程,重“管”轻“育”。
第一,重制度轻细节。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按照其内容来执行来管理,但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繁多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是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难以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第三,重“管”轻“育”。“重结果轻过程”是重“管”轻“育”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2.教师管理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第一,生活教师。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为寄宿生配备生活教师,而配备了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在对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学校对生活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完成基本职责,生活教师的奖金与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挂钩,而对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并没有要求。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一些素质比较低的生活教师缺少细致照顾学生的动力。
第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同地区对教师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还缺少足够的激励机制。班主任老师因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的管护力不从心,也往往由于激励不足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
3.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困难
第一,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二,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由“一村一校”的格局变为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在规划学校发展时,他们的思路都局限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上,很少考虑学生教育管理和软环境的改善。
第三,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不同地区生活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普遍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压力和负担。在我们寄宿制学校中,每位生活教师要负责大约200名学生的生活,从早上起床、穿衣到洗衣看护、夜间巡查,工作内容简单但强度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生活教师夜间巡查常常是连轴转。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岗的生活教师工作负担重,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集中效能,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全面的教育。但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对于农村寄宿生和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及有关课程的不足与他们的需求和现代化教育是不相匹配的。
因此,要真正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好,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解除广大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和救护能力。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日志、周一安全教育活动、晨会安全教育活动等。落实安全时时抓,时时抓安全的理念,确保孩子们的在校安全。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寄宿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里,接触社会的面相对窄了,信息来源少了,生活内容也非常单调,富余的时间也多了。学校不仅要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咨询、辅导,还要将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机房、运动器材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办文艺、英语、体育等多种兴趣班。生活老师和学生们同吃同住,负责孩子们课堂之外的身心成长。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同时要改善食堂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水平,使其健康成长。
三、不断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一所学校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硬件条件,那么谈不上全面的教学。寄宿制学校应尽量配备完善的设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电教室的配置、图书阅览室、图书的更新、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食堂设施的改善、校园的美化、绿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改善学生的生活和饮食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公平合理调配选拔教师
学校要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教师,让那些年富力强、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安排到寄宿制学校任教,把好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关,安排好专职的生活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
五、改革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成长
学校竞争力最核心的就是教师队伍。学校利用体制活、机制新的优势,改革教师的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每年对每位教师的工作量、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家长反馈与教育管理效果等多维度进行跟踪评价。然后综合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次。与工资奖金挂钩,真正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自发成长。
六、家校联系:多元化沟通促家校和谐
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每一项活动的评比中来,邀请家长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出谋献策,不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每学年一次面向家长的无记名校情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家校沟通,搭起了一座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连心桥。达到“学生写家信、家长写家书、教师做家访、校园联家园”的目的。
每年的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学校都会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大家一起讨论,互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
所有管理者、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的电话必须向家长公布。学校设立了质量服务热线,每天有不少家长通过热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及时受理,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等。
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由每班推选一位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每个月,管理者都会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聚在一起,听取他们对有关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形成书面材料。
篇9
(2)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省内外引进师范类本科教师150多名,凝聚了一大批基本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教育人才,充实了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缓解了高中教师极缺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音体美专业教师空白的现状逐步得到解决,为学校音体美特长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新舞台。全县高中教师队伍已形成数量上扩大,结构上优化,质量上提高的良好局面。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合格率达85%以上。
(3)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学校选用了一批作风扎实、业务精良、工作认真、责任性强、年轻有为的青年骨干教师来担任中层领导,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领导作风民主、管理科学、联系群众、率先垂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在步人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系列化的轨道。
(4)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激励成才,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教师强校、文化活校”的新思路,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以制度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以文化为内力,以提升为目的,以师生为核心,以责任为前提,以细化为措施,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思想的管理特色。学校始终突出全员育人意识,丰富德育活动载体,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发挥学生团队作用,狠抓学生教育,特别是在学生宿舍管理,学生用餐管理上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网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全寄宿制管理,从根本上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教学秩序,促进了三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初见成效。2012年高考成绩有了新的突破,高考升学率达96.7%,创卓尼教育历史新高。实践证明,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思路是正确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全寄宿制管理模式的高中教育,是符合县情、校情、民情的,也是广大农牧民盼望已久的愿望。
2 学校发展不足
(1)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导致很多家长在外地择校上学,昂贵的“择校费”使家长们怨气十足,反映强烈,这也给我校的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一是数量不足。师范类本科毕业的本县内学生数量极少,外地学生来本县求职的更少。尽管县上近几年先后选招了不少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但专业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差距过大;其二是质量不高。学业成绩优秀的教师很少选择艰苦边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别是西北师大毕业的专业教师招进的数量不足,多数都属于二本、三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而部分本地区的教师都属于降分照顾录取的,可以说低分进,低分出,不合格的学业水平上岗从教,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其三是教师培训经费不落实,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离职提高难,加之本县因自然条件影响和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学校自身无法解决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住房、职称评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高中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容乐观,高中教育虽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国家尚未列入义务教育之中,经费投入所限,学校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高中贫困生虽然受到资助,但人数有限,广大农牧民子女上高中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不到解决,目前面临着大部分来自农牧村的学生因交不起学杂费、课本费、伙食费而要面临辍学。学校经费严重不足,由于高中实行收费制,省上核定的本地区学生学费标准低,物价上涨与学费收入已成反比例。
(3)优秀生源基础缺失,我县近几年初中六科合格率平均在7―10%之间徘徊,高中录取分数线在300分左右,2012年8月新招的高一学生成绩400分以下的667人,占录取人数的70%。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缺乏自觉性,家长配合教育缺失,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困扰着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言语、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痰、乱扔东西等不良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另外,学生对外界的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不起社会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贪图享乐的诱惑,近墨则黑,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给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诸多困难。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这一困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4)高中实行寄宿制管理难度大,校园安全已经上升为社会高度,给学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我县农牧民居住分散,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的农牧村,学生一入校全部的责任都由学校承担,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均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去责任管理,其难度、工作量、责任性是无法估量的。教师所付出的要远远超过普通学校的教师。
3 学校发展策略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级阶段,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首选教育目标,广大家长的需求所在,关注最多,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民族地区高中教育发展进程,缩小区域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政府加大投入,多方筹资办学,确保学校发展。政府加大了财力投入,想法设法按照高中学校所需的教学设施进行配备。政府多方筹资,确保了学校前期各项设备的到位。政府管教育的职能逐步转向教育规划、政策供给、执法监督、教学督导等宏观管理。承担起了信息、咨询、监督任务。不断优化了高中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了对高中教育政策和发展的领导和研究。政府、教育局对学校管理是服务而不是约束,是发展而不是限制,是协调而不是命令,是目标而不是“盲目”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确定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求长期生存与发展。对学校管理的本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管理理念上努力实现了三个转变,找准了发展的优势,发挥特长,打造精品。一是实现从一般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实现管理创新有突破。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校发展的长远问题,制定符合县情、校情的学校发展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实效性、战略性;二是实现了从重视数量的管理向重视质量的管理转变,实现学校规模质量双方面有突破,解决好了规模发展与效益提升之间的矛盾;三是实现了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有突破,努力克服指导依靠老经验、凭感觉的不科学管理行为,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四是以依法治校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以学校章程作为保障学校发展的法律基础,保证学校安全和谐发展。
篇10
二、注重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注重养成教育,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是为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在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每天都在提的是小事,每天都在做的是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如宿舍内被褥、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校园里轻声漫步的行走,见到老师行礼问好,上下楼道靠右行,衣帽整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加强常规管理,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及时对每位寄宿生健全各类档案,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档案要详细记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变化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反省中成长,在成长中自我完善,在完善中不断进步。抓好养成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才真正是教育的精华所在,让我们共同来“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种下一种品格,收获一个人生”,让养成教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着养成教育的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发展特长 培养学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或创造条件,根据本校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体育、计算机等兴趣小组,学生在欢乐中成长,愉快中学习,通过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技能,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使平时上课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延伸,加深了理解,动手动口能力得到了加强,也强化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的特长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教育
篇11
一、相关基础数据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及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处渝东地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减少,总体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年前后,石柱县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2013年渝利铁路全县贯通并设有石柱县站,交通的快捷一方面在吸引外部资金进入石柱开办劳动密集型工厂,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选择在家门口务工;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能够不断缩短外出时间,使留守儿童不至于常年留守。据2016年春季学期数据统计,该县农村留守儿童总计16856人,其中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7%,超过一半;留守女童810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8.08%;隔代教养留守儿童12841人,占比76.18%,隔代教养为最主要的养护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寄宿制留守儿童、留守女童以及寄养状态下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加强关爱保护措施。其次,家庭贫困留守儿童3619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1.47%,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虽然石柱县有较为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1+4+X”模式,县域内各个部门、学校、社会爱心企业等形成了合力,但是以家长、知心姐姐、“红樱桃”妈妈等为主要群体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队伍仍显不足,对口率仅为65.57%,缺口很大。从表3可以看出,在99所中小学校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配备差距较大,整体来看,初中学校明显优于小学;部分项目成为中小学共同的弱项。建设较好的是食堂(餐厅),但也存在着食堂相关设备缺少的情况。在浴室建设上,小学较差,配备率不足40%,按照小学寄宿制学校34所来计算,配备率也没有达到90%,而中小学浴室锅炉供应不足、燃料缺乏、洗浴房间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无法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要求。在调查统计的四个项目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配备,全县中小学校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仅为4人,超过95%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或者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导致闲置。值得肯定的是,全县各学校均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对外联系的免费亲情电话。2.寄宿制学校基础数据截止到2016年春季学期,石柱县共有寄宿制学校58所,其中中学23所(高完中4所、单设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中学3所),小学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58所寄宿制学校中,共有教学班级1001个,其中有寄宿制学生的班级868个,占比86.7%;58所学校共有在校生46034人,其中寄宿制学生27420人,占比59.57%,上文提到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8%,在这里占寄宿学生总数的32.07%。依据有关规定,58所寄宿制学校共有46034名学生,应配备教职工人数为3683人,实际配备3342人,差配教师341人,少配备教职工接近10%。直接参与学生早晚自习辅导的教师数为2308人,共计承担570600节自习课数,平均每人每学期承担248节早晚自习课,以每节课最少40分钟计算,共计增加165个小时的工作量,以每学期100天正常上课计算,寄宿制学校教师每天增加1.65个小时工作量。在承担寄宿制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中,其中临聘人员114人,其他192人;在编人员1618人,学校领导岗位人员115人,其他21人(参见表4)
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1.硬件建设不足或不达标,无法满足寄宿生基本需求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学生寝室不标准,仍旧存在着“教室型寝室”“大通铺”现象,三十甚至四十几个人一个寝室,空间狭小、空气污浊、无单独的厕所或者离厕所距离较远;在食堂问题上,部分学校食堂十分简陋,不能够遮风挡雨,没有餐桌椅或餐桌椅少,师生吃饭或站或蹲,十分不便;在配套浴室的问题上,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洗浴,主要受到洗浴场地不足、供水设备缺乏、燃料缺乏等问题影响。2.教职工编制紧缺,寄宿生管理工作繁杂,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县编办在核定学校编制时,对有寄宿生的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核定编制用于寄宿生管理,但由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任务重,规模较小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人用于寄宿生管理,规模大的学校安排有1~2名教师兼职参与寄宿生管理。部分学校存在有留守儿童因家中无人,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愿意回家,仍旧留宿学校且缺乏有效养护的情况。在编教职工兼职管理学校寄宿生,工作量非常繁重。执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无相关经费支持,由于没有相关津补贴,时间较长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变差。在调研访谈中,许多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对工作抱有很大成见,怨气很大。3.临聘人员素质不高,学校额外负担重寄宿制学校一般都要聘请食堂及宿舍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大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寄宿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无法处理,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寄宿生活枯燥乏味。另外,学校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所有支出全在办公经费中,寄宿制学校临聘人员多,其工资支出也多,学校普遍难以承受。而临聘人员不在学校编制内,但又参与学校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其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不能与老师们相提并论,这一尴尬的处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4.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学生心理问题无处咨询寄宿制学校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学校,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纠葛,特别是强势学生针对部分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及孤儿的打骂侮辱行为时常发生。由于石柱县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心理弱势群体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问题无处缓解,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解决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1)出台增配寄宿生管理人员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按照每150人配备2名生活管理人员(150人以下按2名配备,考虑男女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其经费由财政按照本地最低工资水平划拨;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下发收费文件允许学校部分收费。(2)出台允许发放寄宿生管理津贴政策在职教师承担寄宿生管理工作后,拨专款专用给承担相关额外工作的教师发放相关津补贴,提高教师参与寄宿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平均增加工作量数据测算结果每天1.65个小时计算(大约两个课时),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以超过基本课时补助为基准,可以考虑每天补贴5至15元。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津贴从绩效中单列,标准上浮,允许寄宿制学校在班主任额外工作量上给予适当补贴。在财务报销制度上,从政策纪律层面将寄宿生管理、服务而产生的各种津补贴纳入财务专项审计项目。(3)出台校园欺凌事件相关政策法规农村留守儿童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常常成为受欺负的对象。由于和他人朝夕相处,难免发生矛盾,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欺凌的风险更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针对校园欺凌出台专用政策法规,加大对寄宿制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措施,加大对欺凌者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政府应不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保障政府应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强对经费的专项统筹管理,防止部分学校过度重复建设,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宿舍建设及改造、食堂建设及桌椅购置、浴室建设等基础项目上来,以满足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下,合理规划布局学校,逐步按需求完善相关设施的配备,增加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舒适度。3.教育部门应完善工作措施,提升管理育人效果(1)严格把关,聘请高素质宿管人员。学校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严格把关,尽量聘请素质较高人员担任宿舍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让寄宿制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馨快乐。(2)责任明确,加强对寄宿制学生特别是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允许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寄宿制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确保寄宿制学校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使寄宿制学生享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6]13号,2016年2月4日.
篇12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2000年476所,至2008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篇13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寄宿制的开办,使学生几乎全天呆在学校里面,与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生活很单调。所以,学校必须学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有季节特征进行有计划、有安排的每日晨跑活动以及午间、课外活动、晚间的学习活动,要在每个学习活动的阶段都有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
虽然这是寄宿制的办学模式,但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运动器材等一系列资源,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手工、演讲、美术、篮球、书法、英语、文学等,有针对性地开设这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挥特长等。丰富寄宿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要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为后面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读书会,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要加强图书馆的书籍完善,使学生有更多优秀的,高品质的书籍观看。还可以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征文活动竞赛来激励学生读书。
二、寄宿制后勤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后勤人事制度是一个很重要也亟须改善的。考虑到寄宿制中学的稳定以及其他很多特殊性,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优胜劣汰、挖潜创新、优化组合,争取做到发挥每位职工的最大才能。其次,还需要培养和引进具有一定素质和才能的管理性人才,让这些技术骨干带领、集中员工们创造一个强大的后勤管理部门。为了激励职工们,可以实行一些比如职务晋升的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工作态度,从而不断提高后勤工作水平。
其实对于后勤人事改善,可以从生活老师做起,可以让在职教师出任做寄宿部的生活老师。因为,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宿舍管理生活老师,都是来自社会的招聘。生活老师这个职位,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经验去和学生相处。选择本校的优秀班主任或者就职教师来担任生活老师,会大大提高宿舍管理质量,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
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布置宿舍,进行艺术加工也是一项不错的措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工艺品去装饰宿舍,组织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增设消防知识、地震知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专题的讲座。在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与知识。再加上生活老师又是学生熟悉的就职老师,他们更能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使管理起来更加有效果。
改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让老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课堂上的交流方式以外,还能有更多其他方式进行沟通。不能让学生对老师心存抵触情绪,要让学生和老师成为朋友,坦诚地互相讲述自己心里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找老师谈心,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也会对他们的身心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寄宿部的生活老师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餐厅饮食的管理。学校餐厅必须实行不承包、零利润经营。必须保障学生吃饱、吃好。食品的选购也要严厉把关,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制度,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漏。若有变质的食物,宁弃勿用,让学生放心食用。
三、加强安全管理
在寄宿学校中,学生比较多而且在校时间长,年龄比较小又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安全防范意识并没有很强。学校需要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卫生一定要把握好。要制订严格的卫生要求,每天必须进行卫生打扫和检查。食堂里面的食物一定要保证健康和安全,需要严格检查和把关。还要加强夜间的巡视,以防出现意外事故。对于学生回家和返校时,要告诉学生严禁乘坐无牌照、无证件、无驾照的车辆,最好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