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输配电线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就是变压器、家电等这些电感性负荷,而它们在通电之后的运行时会引起很多的滞后性电流,这些电流都是无功性的,因此电力在运行过程中就大大增加了其损耗程度,最终导致整个系统产生大量的电力能量损耗。对于高配输电线路而言,会有很多的变压器,这之中的电能损耗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我们能将节能降耗的这一理念置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其结果就会相差很大,比如说我们安装一个电容补偿柜在系统之中,通过补偿的方式来逐步减低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的时候所产生的强大电流,进而影响整个线路的功率,减小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损耗。
(3)通电之后,线路传输电流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谐波电流,这样的电流不仅会影响正常电流传送,还会对起运输作用的线路、电器设备等产生一些损害。因此,对谐波电流我们必须加以控制,可以通过设置滤波器来对变压器等设备进行降压,这里的滤波器可以是源滤波器也可以是无源滤波器,最好两者混合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谐波的危害,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节省电资源的装置,以降低线路的损耗。
2如何运用高压输配线路进行节能减耗
综上所述,运用高压输配方式进行节能降耗符合新时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符合当前的具体实际,因此我们需要对具体的节能减耗的措施进行探讨。
2.1线路的损耗应降低
具体实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减少铺设运输电的导线的长度;另一种是替代普通导线,如单心的绝缘的导线。
(1)减少导线的长度。在实际的铺设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减少总的导线的长度,或者改变低压柜线路输出的回路方式,如采取直线式,以减少损耗。缩减输配电的导线线路,进而会相应的改变线路的布设,使得系统中的配电中心更加靠近电流负荷中心。如果导线的线路较长,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利用较大的导线材料来布设整个系统的电路线路,以满足线路输送电力资源的需求。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尽管采取较大导线会增加材料成本,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却节约了电力资源,线路的损耗和运输成本也相应的缩减了。此外,很多建筑工地应在电气竖井附近建立配电室,有助于缩减干线长度。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单位,应尽可能将电气竖井设立在建筑中心地带,以减少总长度。另外还可以分类划分负荷。
(2)使用单心绝缘类导线,这样的导线属于低压、完全绝缘的,如果由于意外事故,电线杆被折断,这样的导线也不会中止供电,而且它有很强的张性,绝缘性好,通用性极强等优点,能够为整个线路的节能降耗贡献力量。
2.2合理规划电力网络
电力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检测、控制,通过整体系统的运行来提高对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分配率,减少电力网络的损耗和负荷,这也是管理线路损耗的有效手段。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积极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数字化控制技术等。而对于输电过程中的损耗也采用新型的计算方法,通过高精度的计算采取最适合的运行方式,降低线路的损耗。同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管理整个电力网络运行的曲线,使得各个配电所都能得到良好的运行,进而提高整个线路运行的经济效益。
2.3针对电网的无功配置进行优化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中如果较少利用到安装好的变压器,那么在整个电力运输的过程中就会引起电压的回落,以至加大线路输送的损耗。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设计电路线路时就应当优先考虑无功补偿的方式来保证电压的合理分配。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应当在电力系统中安装电容器,最好是并联的,以减少线路中的谐波电流和控制其产生的阻力作用,进而有助于保证电容器的使用年限和减少系统谐波的影响。电容器不能完全的阻止系统谐波的影响,如果谐波电流比较强大,就需要采取无功补偿来降低影响,这样的补偿技术结合了负荷配电的特点,在需要进行补偿的地方安装滤波装置。另外,需要多设回路,为输配线路提供较多的回电通道,也有助于节约输电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收益。由于现目前很多环境资源不充分,在同一个地方布设多个回路,有助于减少铁塔数量,也能较为充分的利用线路回路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
篇2
1.1 室外线路施工方法
室外线路施工包括配电用的低压架空线路、输送电力的高压架空线路、电缆敷设、保护管内电缆等。其中,低压架空进户管最好选择使用镀锌钢管,在管口处安装防水弯头,在建筑外墙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入户处螺栓固定式横担。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安装程序是首先挖电缆和拉线坑,然后按照基础埋设D电杆组合D横担安装D绝缘子安装D立杆D拉线安装D导线架设的顺序完成整个安装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杆上电气设备的牢固性,并保证电气连接接触的紧密性,瓷件表面光洁完好。室外电缆的敷设要做好施放前的绝缘电阻测量、充电电缆的绝缘油、直流耐压及泄露电流测量试验。
1.2 室内线路的施工方法
室内线路的施工主要包括了桥架与支架安装、配管及管内穿线等。其中,直线段铝制桥架超过15m,钢制桥架超过30m,应留有伸缩缝或伸缩片,金属电缆支架一定要做好防腐处理,电缆支架高度偏差应当在±5mm范围内,支架沿走向偏差不得超出±10mm,各支架的同层横格架需要保持同一水平;穿线钢管避免使用电焊或火焊切割,加工后的弯管要保持完好,管口应无毛刺,注意管内穿线是先穿支线,再穿干线。
2.质量问题及措施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升。而随着我国各种电气设备和民用电器的研究与使用的不断进步,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文章基于此,就当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建筑电气安装管路质量问题及措施
建筑电气管路质量问题是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具体来讲,建筑电气安装钢管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未对管口毛刺进行恰当处理、由于钢管弯曲直径小造成的死弯、钢管堵塞等。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管子埋地深度过浅、光管不接地、管子未进行有序的布列排放、运用点焊方法进行管子之间的连接造成钢管链接不牢固等问题,使建筑物的电气管道在未来使用中面临着重大安全隐患。
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防治。首先要保证钢管的质量,严格控制与监督施工使用钢管的准入标准,钢管的厚度需在2mm及以上,PVC厚度应在1.6mm及以上;第二,为保障钢管的防腐性能,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防腐处理,特别是要注意管道的内部,需要统一涂刷;第三,处理好焊接钢管的毛刺问题,保证钢管表面的平滑度,严格检验施工前的钢管毛刺;第四,临时封住建筑电气各个管口,以防止管道堵塞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在进行了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吹管检验以防止管道被混凝土堵住;第五,应用充足的保护层厚度对线路进行保护,以保障电气管道的稳定;第六,通过强度检测实验,对电气管路所使用的螺钉进行有效检验;第七,镀锌关闭厚度达不到2mm时的管道连接,不得使用熔焊连接方式;第八,加固处理预埋管道线路,避免由于受到外力影响而造成的线管损坏;第九,借助于专业弯管器实现钢管弯头弯曲,管口处安装防水设备。
2.2 建筑电气配电箱箱体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电气配电箱的箱体开孔采用的是电焊方法,在进行实际开孔时,出现开孔太大的情况比较多,多种线管在箱体内杂乱分布,未对其进行有序整理,从而更加难以实现后期的电路维护与维修;未对配电箱箱体进行相应的防锈处理,造成箱体外壳易变形情况比较严重。
针对于这一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开孔时使用专门的开孔器,要保证其孔洞的大小符合要求,同时需要对开孔处做好密封处理;第二,线管进入箱体前,首先对其进行有序排列,使用锁母组合线路,确保箱体内线路的有序性;第三,箱体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如镀锌铁皮),并对其内外进行涂刷,以防止其由于防腐性能较差造成的腐蚀问题;为保障箱体较强的稳定性,需要在内部增设支撑,暗装的配电箱距地高度不得小于1.4m。
2.3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问题及对策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材料使用违背相关标准,比如未对需要进行防腐处理的构件做好防腐处理或者使用非镀锌材料就很可能出现腐蚀情况,进而导致防雷效果较差;未做好防雷钢管的接地处理,接地长度过短,避雷带的搭接处出现漏接、虚焊等情况。
针对于这一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首先要保证建筑电气安装防雷设备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如果选择使用钢材进行防雷接地,那么就要做好热镀锌处理,如果选择使用镀锌扁钢以及镀锌圆钢与钢筋进行连接,那么需要涂刷材料表面,以防止腐蚀情况的出现;其次,保证金属钢管的电气管道与接地干线连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最后,进行专业管道焊接,保证焊接长度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出现漏接、焊接不饱满等情况。
2.4 建筑电气安装材料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电气安装材料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施工场地中准备进行施工的电气安装材料本身就不符合相关要求,未取得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二是开关与插座、所使用的塑料产品的阻燃率等不符合相关要求,存在接触不良易发热现象,安全性能十分低;三是照明设备以及动力设备等几何尺寸与实际不相一致,抗腐蚀强度不高,并且外观效果较差;四是管线性能不高,电阻率高,绝缘性不好。
针对于这一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证电气安装施工所需材料及配建等符合质量要求标准,取得相关产品合格证书;第二,从正规厂家引进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为保证材料的生产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在订货前,先对厂家材料进行实地检验;第三,严格根据相关的报验程序对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进行监督检查,从而实现材料质量的层层把关,保证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退回,不可以回避问题直接将其带入施工场地,特别是配电箱、电缆、防雷接地材料等电气附件,一定要进行严格控制;第四,认真监督检查与验收较为隐蔽的电路工程,最大限度保障电气安装的材料符合安全性能标准。
3.结论
综上所述,输配电线路施工、电气安装质量问题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并已经严重影响了配电线路施工、电气安装工程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性能,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电气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文章在分析了输配线路施工方法的基础上,以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问题为例,从四方面总结了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同仁提供借鉴,为保障输配电线路顺利施工,提升电气安装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西穷.35kV电力线路施工要点[J].科技资讯.2013-12.
[2]李静.浅议10kv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图预算编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篇3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篇4
电压的基本种类
1、直击雷过电压
电力故障经过细致的统计,直击雷过电压是由于许多因素所引起的,主要包含绝缘击穿、瓷瓶闪络、线路跳闸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因为直击雷过电压而体现的。
2、感应雷过电压
负电荷会产生在雷云中,这一系列的负电荷会在输电线中聚集,然后静电感应就会剧烈的产生。正电荷会大量的出现在导线的末端,这样的情况下输配电线路就会在聚集处中放电,一些大量的电荷就会在较短的时间中释放,那么电荷就会以波的形式移动,让感应雷过电压由此产生,导线上也会因为较大的磁场而感应出较大的电压,破坏程度极大。
雷击对输配电线路所产生的危害
在输配电线路中,雷击对其产生的危害是能够体现在很多方面的,对具体的危害一定要拥有透彻的认知度,才可以让输配电线路中所涉及到的防雷设计,做到万无一失。输电线路上遭受到雷击时,通常包含:绕击、直击以及反击,雷电过电压的现象就会产生,线路绝缘也会产生闪络现象,工频电弧就会建立稳定,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跳闸而停电。
因为雷击所产生的线路跳闸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对线路的设备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对日常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雷击事故产生的线路中,比雷电事故产生在电力系统中,所形成的比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将输配电线路中的防雷设计方面重点关注。
防雷设计
1、耦合地埋线
所谓耦合地埋线就是防雷设计能够有效体现在输配电线中的主要方式。耦合地埋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拥有两个作用:(1)对地线架空的作用。一方面包含着避雷线的耦合作用,另一方面还包含着避雷线的分流作用。按照相应单位中的运行流程,针对20基的杆塔,将耦合地埋线埋设在易击段中时,在十年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雷击事故只有一次。在一般情况下,跳闸率能够降低40%左右,让线路的耐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2)接地电阻的降低。在有关输配电线设计手册中指出,接地线的连续伸长就是在地中对2根左右的接地线进行埋设时,是沿着线路进行的,同时能够和下一段的基塔中的塔杆相连其接地装置,在此过程中不会对工频的接地电阻值有所要求。在国内外的运转过程中,积累的一定的经验说明,耦合地埋线能够对高土壤的电阻率地区,降低其杆塔的接地电阻。
2、避雷线的架设
避雷线的架设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由于输配电线路的雷击时间所发生的地区,所含有的电压普遍较低,往往在35KV,或者在35KV以下,在线路的绝缘性方面也会很低,如果根据避雷线的普通安装方面进行架设,不可以将避雷的效果达到,那么在变电站周边的导线被雷击的时候,会经过导线而传送到变电站中,对于变电站内部的一些设备可能会遭到绝缘的危险。
因此,在避雷线的加装中,有必要在变电站的进线2m左右的距离上加装,这样的方式会让反击和绕击得以减少。想要将避雷线的屏蔽效果得到提高,对绕击率有效减少,就要保证在外侧导线中避雷线的保护角一定要较小,往往会保持在25℃左右。以这样的方式为重点,就能够让避雷的效果得到保证,生产和生活方面也能对人们有所保障。
3、杆塔的接地电阻要降低
输电线路中的耐雷水平和接地电阻是成正比的,按照不同基杆塔中的土壤电阻率状态,要对杆塔接地电阻尽可能降低,这样的方式还能够将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杆塔中的接地电阻想要有效降低;
其一,接地体的相邻屏蔽作用想要有效减少,水平的接地体之间距离,一定不要比5m小。
其二,要埋置杆塔接地装置到深处,针对耕地方面,往往所使用的接地装置是水平敷设,针对石山地区,接地体的买衫方面是不能够比0.3m小的;在接地体的埋深程度上,是不能够比0.8m小的;针对非耕地方面,在接地体的埋深方面,是不能够比0.6m小的。
其三,在接地的电阻值不可以和规划的要求相符情况下,可以将接地体射线相应的延伸,在电阻值和要求相符的时候,一些代表性的山区,比如:以岩石地区而言,在射线成为8根,并且每根都大于80m时,就不能够再对其延长。并且,在连接接地体的时候,会将搭接方式作为必要的手段,搭接两接地体的长度中,不可以比6倍的圆钢直径小。另外,在防腐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处理焊接部位的时候一定要极为干净,才能够进行防腐的处理。
4、电路的检修要有所加强
输配电线路经常被雷击的地区,能够分析出绝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老化的线路而引起,让输配电线路的事故频繁发生,一方面要将防雷的技术严格重视,另一方面还要针对输配电线路的检修措施提升重视度。要在管理输电方面将检修措施加强,市场性的对其巡视,要将发生事故之后而没有人处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
并且,还要根据相应的国家规定,将输电线路的基本防雷设置进行接地,在检查的主要程序中,要将主次分清,具体检查雷击跳闸以及雷击的永久性故障。输电线路若经常性的遭受雷击,要对线路的技术方面以及线路的自身绝缘方面有效加强,同时要在改造的过程中对检修和管理严格关注。例如:线路周边缘的清理,对线路的避雷器也要适当加装,杆塔的接地电阻监测也要加强。以这一系列的方式,将雷电天气所带来的危害有所降低。
5、中性点的非有效接地方式
雷击方式针对于雷击输配电线路的地区,主要会采取弧形方式或者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将接地有效进行,此种中性点的非有效接地,可以将输配电线路中所产生的雷击危害,能够将损失合理减少。同时,还能够让单相接地的故障可以彻底清除,直接使得跳闸和短路也能够得到解决。
此外,在三相或者二相落雷的过程中,因为对地闪络和避雷线相似,未闪络相以及分流就会增加耦合的作用,促使电压下降的现象在未闪络相绝缘上产生,让线路的基本耐雷水平得以提升。所以,线路在35KV时,一定要对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进行优质的接地措施。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输配电线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增添了较多的数量,那么在雷击方面也会让输配电线路产生,其中电力的故障是发生频率较多的。因此,一定要透彻的掌握雷击输配电线的特征,将防雷设计方面较为细致的分析,才可以让用户在用电方面能够保证安全性,这样的方式还能够让生产生活中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二红.输配电线路防雷的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2]何文旭.农村电网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9).
篇5
铁塔是架空输配电线路常用的杆塔类型,由螺栓或者角钢焊接连接起来的杆塔。 其有着可靠、坚固的特点,常用于大受力、大跨距线路。由于铁塔自身的结构特点,电缆在塔身上引下,大多采用加焊支架或者现场开孔的方法完成 ,这种做法通常会导致塔材受损,影响铁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对铁塔防腐会产生不良影响。怎样快捷、安全的解决此问题,同时不影响铁塔本身构件、防腐及结构呢?本论文将从铁塔上避雷装置的安装、电缆在铁塔上的固定、铁塔夹具的设计与加工三方面具体进行分析电力电缆在输配电线路铁塔上的引下架设中的措施。
一、铁塔上避雷装置的安装
铁塔通常都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很容易遭受雷击的影响, 因而在铁塔上进行电力电缆的敷设引下时,要特别注意避雷设备的设备 。通常在架空输电线路中,采纳防雷维护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避免输配电线路遭到雷电的直击,二是避免电线路受雷击后绝缘发生闪络,三是避免电线路发作闪络后树立稳定的工频电弧,四是避免电线路在树立了工频电弧后中止电力供应 。铁塔上的避雷办法,主要是经过设置避雷线 、设备避雷器、 加强线路绝缘 、选用差缘方法等来进行避雷 ,因而,在铁塔上进行避雷设备的设备时,要考虑到设备所起到的最大效果,采纳最优的设备, 最佳的工艺进行设备。
在设备避雷线时,避雷线对边导线的维护角应当做小一点,通常是在20度 到30度 之间 。其中220KV和330KV双避雷线线路维护角应在20 度摆布,500KV及以上的维护角应在15度 摆布。 在设备避雷器时,最佳选用组成绝缘氧化锌避雷器( MOA ),它比较于瓷套管避雷器,具有安全 、耐污、 散热性能好 、轻盈等特点,通流容量大,吸收过电压能量的能力强,而且还能够做成有间隙或无间隙的避雷器,耐雷水平较高 一起,为了便于塔上设备,选用线路型避雷器进行倒装,如与铁塔选用U型环等悬挂连接方法 经过加强线路绝缘的方法来避雷,能够在铁塔上添加绝缘子的串片数量 ,在35KV及以下的线路,能够采用瓷横担来减低雷击的跳闸率。 选用差绝缘的方法来避雷,能够在下面两相较之上面的一相各添加一片绝缘子, 在雷击活动激烈的区域,35KV以上架空线路经过增设耦合地线,能有效进步线路的耐雷水平关于10KV以下的线路,架空绝缘导线耐雷水平通常较低,选用新式的防雷支柱绝缘子、 防弧线夹等线路防雷金具能够添加电缆的耐雷水平。
二、电缆在铁塔上的固定
在进行电力电缆铁塔敷设时,首先要考虑电力电缆选型,它直接关系到输配电体系的正常运行。 因为架空线路受自然环境 、通道等要素的约束,在挑选电力电缆时,要充分考虑到电缆的绝缘性 、防腐性 、额定电压 、分量等以及铁塔的防震防风性 。在输配电线路中,通常额外电压都较大,因此通常选用的是具有可靠性高的回路电力电缆,详细选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在铁塔上的固定,本来就是电缆维护管在铁塔上的固定,电缆固定方式有刚性固定和挠性固定。 在电缆固定中,电缆维护管有必要满意必定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并且内壁要无毛刺 通常来说,对于电缆支架的要求,如果是单相作业电流不大于1000A的交流电缆,宜选用钢支架,如果是大于1000A的大截面电缆,应当选用不锈钢铝合金等非磁性支架 。35KV以上的高压电缆的终端与电缆衔接部位应该具有弹性节,应给予刚性固定或在恰当长度内电缆施行蛇形敷设。 在终端 、接头和转弯处,紧邻固定部位的电缆上,应当有不少于一处的刚性固定;在斜坡或笔直的部位,应当有不少于两处的刚性固定;电缆蛇形敷设的每一个节距部位,应进行挠性固定;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应给予刚性固定。电力电缆时被支架分段固定的,因为铁塔固定的方位不相同,电缆支架所需长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的固定电缆及维护管的外径尺度不相同 、形状不相同,支架上的开孔尺度也不相同 ,它们之间要互相匹配,必要时还要选用电缆维护管抱箍,才可以使电缆固定安全可靠 。在实践工程中,要根据实践情况,挑选既结实又简便,且挠度较小的电缆支架,加强电缆在铁塔上的固定。
三、铁塔夹具的设计与加工
夹具的首要作用是将电缆和避雷设备固定在铁塔上,铁塔夹具主要包含避雷设备拼装夹具和电缆及其维护管支架夹具两部分。 当前,输配电线路铁塔电力电缆挂线处的构造越来越杂乱,首要是角钢和板组合焊接的构造方法,这也给铁塔夹具的规划和加工带来了必定的挑战。 因此,在铁塔夹具的规划时,要充沛思考到夹具的类型、 标准、 承力 、受弯力以及往后线路改造和维修时的便当性等要素。 在夹具进行加工时,要进行科学的检查,制造专用的视点操控模板,并严格需求加工技能,从而到达规划需求的精准度。
为了方便塔上装置的安装,避雷器通常采用的是倒装方法,避雷器金具通常都是悬垂固定在铁塔的横担下,因此,在进行避雷器铁塔夹具规划时,要思考固定处铁塔横担的角铁和夹具孔洞的预留 。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状况,适当地增设加强板,以增强夹具的受弯承力。因为电缆及其维护管支架是固定在铁塔塔身的主材角铁上,铁塔不一样方位上的主材角铁不一样,因此在进行铁塔夹具规划时,要充分思考到这一点,不一样方位上的夹具尺度不相同 一起思考到铁塔承力以及抗风抗震等功能,支架的原料和重量也要充沛思考进入,应选用简便 、抗腐蚀性强的资料进行规划加工。
结束语:
关于输配电线路铁塔上电力电缆的引下架起,要充分思考铁塔本身构造和特色,挑选最符合实际需要的电力电缆类型,注重防雷设备的挑选与装置,在进行电力电缆固定和夹具设计与挑选时,要思考各部件的防腐功能,科学挑选 科学装置,确保电缆在铁塔上敷设固定进程和成果的安全性 、可靠性。文章从铁塔上避雷装置的安装、电缆在铁塔上的固定、铁塔夹具的设计与加工三方面具体进行分析电力电缆在输配电线路铁塔上的引下架设中的措施,希望对相关施工企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我国的电力电缆在输配电线路铁塔上的引下架设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人们生活所需。
参考文献:[1]王小军,朱丹. 输配电线路运行安全机制研究[J]. 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09:17-19.
[2]钟家林. 电力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52-53.
[3]朱健枢. 如何加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J]. 科技与企业,2013,13:55.
[4]. 输配电线路防止盐雾腐蚀方法[J]. 大众用电,2009,01:30-31.
[5]杨起凤. 加强高压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措施[J]. 冶金动力,2009,04:12-15.
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部分理论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反映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滞后于现场工程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现主要以课堂灌输式讲授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全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考核手段单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多元化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更无法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和教改试点,经过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1.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家电网正朝着大区域、大规模电网方向发展,同时电力行业需要多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认清并明确输配电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层次,是形成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为此,深入到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输配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意见,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目前现场方面的人才层次不高,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方面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电工理论基础、机械工程知识、电力工程知识、输电线路工程知识,还要求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强、现场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好等综合素质。
认清形势,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输配电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建设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面向生产第一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是南京工程学院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进实践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在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同时,通过与电力公司和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输变电工程实习中心”、输电线路施工实训基地、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输电线路测量实验室、电缆故障测试实验室、输电线路金具陈列室、杆塔模型室等实践基地。实验基地及实验室配置的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毕业现场实习问题,与地方市供电公司大力合作,设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和现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紧扣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专业改革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电力行业对岗位职责及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为培养主线,重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等不同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开设三大力学课程和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将力学和电工类课程巧妙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方向课方面,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相关课程,将“架空线路设计”与“输电杆塔设计”课程合并,将“架空线路施工机具”与“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课程合并,增加“电力电缆”课程课时数和电缆故障测试技术相关内容,增加开设“配网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能反映新技术、新设备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概预算”、“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输电技术”、“配电网灵活自愈技术”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课方面,利用优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实训,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实习,参加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和到企业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九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编写或选用教材与企业培训要求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仿真实验室虚拟培训与现场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中辅助运用高级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与师生共交流,拓宽了专业视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选自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做到真题真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训与在输配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互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明显增强。
5.重视科研进修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倡导教师积极参加高校进修读硕读博,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一部分教师队伍达到了“双师型”加“科研型”标准,多名教师成为相关电力企业的特聘专家和顾问。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及横向纵向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个人和团队奖励,学科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务方面,承担了多个变电站及线路工程二次线设计。
6.突出电力特色,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精编适用教材
为了突出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出能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的系列化适用教材,特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几年来共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8本,其中《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7.改革课程考核手段,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或一份报告的课程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不能客观、多样化地评价学生。为此,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期末考试与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三、总结
以上是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着力改造传统输配电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组合、先进实践基地打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经过改革,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篇7
目前世界范围内掀起环境保护的热潮,电力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在输配电网中出现的无功功率,是电网本身的运行规律所决定,但同时它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许多麻烦。无功功率是一种既不能作有功,但又会在电网中引起损耗,而且又是不能缺少的一种功率,所以在电网中要加入无功功率补偿的装置,同时对电网电压进行调整,达到电网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输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2.1输电网的无功补偿
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是:按电压分层,按电网分区,就地平衡,避免无功功率的远距离输送,以免占用线路输送容量和增加有功损耗。输电网多数无直供负载,一般不为调压目的而设置无功补偿装置。参数补偿多用于较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具体补偿方法如下:
2.1.1电抗器补偿
电抗器是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常用补偿设备,用以补偿输电线路对地电容所产生的充电功率,以抑制工频过电压。电抗器的容量根据线路长度和过电压限制水平选择,其补偿度(电抗器容量与线路充电功率之比)国外统计大多为70-85,个别为65,一般不低于60。电抗器一般常设置在线路两湍,且不设断路器。
2.1.2串连电容补偿
串联电容用来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起到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稳定性水平和线路的输电容量的作用。串联电容器组多为串、并联组合而成,并联支数由线路输送容量而定,串联个数则由所需的串联电容补偿度(串联电容的容抗与所补偿的线路感抗之比)而定。串联电容补偿一般在50以下,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系统的次同步谐振。输电网中因阻抗不均而造成环流时,也可用串联电容来补偿。日本在110kV环网中就使用了串联电容补偿。
2.1.3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
在远距离输电线路中间装设同步调相机或静止补偿装置,利用这些装置的无功调节能力,在线路轻载时吸收线路充电功率,限制电压升高;在线路重载时发出无功功率,以补偿线路的无功损耗,支持电压水平,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通常设在线路中点,若设在线路首末端,则调节作用消失。
输电网的电压支撑点与调压输电网与受电地区的低一级电压的电网相联的枢纽点,常设置有载调压变压器或有相当调节与控制能力的无功补偿装置,或者二者都有,以实现中枢点调压,使电网的运行不受或少受因潮流变化或其他原因形成的电压波动的影响,在电网发生事故时起支撑电压的作用,防止因电网电压剧烈波动而扩大事故。
电压支撑能力的强弱,除与补偿方法和补偿容量大小有关外,更与补偿装置的调节控制能力和响应速度有关。并联电容器虽是常用而价廉的补偿设备,但其无功出力在电压下降时将按电压的平方值下降,不利于支撑电压。大量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反而有事故发生助长电网电压崩溃的可能性。采用同步调相机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辅以适当的调节控制,是比较理想的支撑电压的无功补偿设备。近年来,国内外均注重静止补偿装置的应用。
2.2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以相位补偿和保证用户用电电压质量为主。具体方法为相位补偿。
2.2.1相位补偿(亦称功率因数补偿)
用电电器多为电磁结构,需要大量的励磁功率,致使用户的功率因数均为滞相且较低,一般约为0.7左右。励磁功率——滞相的无功功率在配电网中流动,不仅占用配电网容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且导致用户电压降低。相位补偿是以进相的无功补偿设备(如并联电容器)就近供给用户或配电网所需要的滞相无功功率,减少在配电网中流动的无功功率,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中国对大电力用户要求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三、电网电压调整
为保证用电电器有良好的工作电压,避免受到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而损坏用电设备,配电电网需要进行电压调整。电网的电压调整方法有:中心调压、调压变压器调压和无功补偿调压。
3.1利用地区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进行中心调压
这种措施简单而经济方便,但它只能改变整个供电地区的电压水平,不能改善电压分布。当供电地区的地域比较广阔、供电距离长短悬殊时,中心调压措施往往不能兼顾全区,有顾此失彼的缺点。 转贴于
3.2调压变压器调压
可弥补中心调压方式的不足,进行局部调压。调压变压器有有载调压变压器、串联升压器和感应调压器三种。有载调压变压器与感应调压器一般用于特定负荷点,串联升压器则用于供电线路。
调压变压器的调压作用是靠改变电力网的无功潮流来实现的。它本身不仅不产生无功功率,而且还因本身励磁的需要而消耗无功功率。当电网的无功电源不足时,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效果不显著。相反地,若调压变压器装设过多,将加重配电网的无功功率消耗,拉低全网电压水平,增大网损,降低并联电容器的无功出力,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的趋向。
3.3无功补偿调压
篇8
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10kV配电线路系电力系统中公里数较长且与用户关联最为密切的电压等级线路。同时我国大、中城市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作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愈来愈多,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裸导线难以解决的走廊和安全问题,与地下电缆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快的优点,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绝缘导线在运行中的雷击断线。下面从3 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阐述。
1.1 当雷击架空绝缘线路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当它超过导线绝缘层的耐压水平时(一般大于139KV)就会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将导线的绝缘层击穿(通常在绝缘子两端30 公分范围内),形成针孔大小的击穿点,然后对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工频电弧固定在一点燃烧后熔断导线。
1.2 我们知道,10kV 配电网的防雷设施目前有很多缺陷。大多数的配电设备没有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还有的没有根据地区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有部分避雷器采用阀式避雷器;其次,有些避雷器和弱电设备与主地网(地极)共用,防雷质量严重低下。由此可见,我国的总体防雷规划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建设有针对性、质量上乘的防雷设施。
1.3 10kV 配网中主要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也属于该类型)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前者占有比重较大,这对于雷击活动频繁的多雷地区,开放型农网供电及配网自动化尚不完善的供电网选择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是合理的,而对于负荷集中且由电缆供电的市区负荷中心应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将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以地电位来保护导线,这是最安全可靠的,但郊区和用户线路,由于其价格较高,难以实施,目前,城网改造中虽主张电缆入地,但都用于城区,不是以防雷为目的,而是为了净化市区空间。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防雷资金投入还有不足,同时防雷设备的改造能力也比较落后,也没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10kV 配电网防雷设备的管理工作都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对防雷设施的具体情况很难掌握,因此对可能出现的雷患不能做到有效预防,这些问题都是几代解决的问题。
2 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
根据调查发现,10kV 配电网的防雷设施有很多缺陷,针对近年来雷电活动较为频繁,而10kV 配电线路绝缘又较为薄弱这一特点,我们根据调查,对防雷薄弱的线路采用上述措施进行了防雷改造,改造中采用了下述原则。
2.1 在雷雨季节前,测试线路接地电阻。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线路上变压器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检查防雷设施尤其是对引下线在土壤交接处的检查和所有的接头的检查,使其达到要求。为了减小侧量误差和确保人身安全,应在断开接地引下线的情况下测量接地电阻值。
2.2 雷雨季节前线路绝缘子的巡视。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该对线路上绝缘子进行巡视。污染严重的地区,还要及时对线路上的绝缘子进行清扫。可以抽取部分绝缘子进行耐压实验,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出现问题。
2.3 架设架空避雷线。利用架空避雷线的屏蔽作用来保护输电线路,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效果较好,而且可以免除维护,但缺点是:①投资成本较高;②防止绕击的效果较差,易使线遭受反击。
2.4 安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为一种先进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开关、母线、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的损害。这种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相当于带有外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安装时,绝缘层不需剥开,在运行中,平时是不承受运行电压的,因而使用寿命较长,也可免维护。其缺点是:它仅能防护雷电过电压。
2.5 定期校试避雷器。为了起到保护变压器免遭雷击的目的,对于100kVA 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每年校试避雷器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 欧;100kVA 以下的避雷器,每两年校试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 欧;对于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处理。
2.6 旷野地区在原电杆上设避雷线,以防直击雷的侵袭。
2.7 两条线路交叉跨越防雷。当两条线路交叉跨越时且上面一条线路受雷击时,可能会击穿空间造成两条线路同时跳闸。另一种情况,当10kV 线路跨越110kV 以上线路时,由于110kV 线路易受雷击产生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放电而引起其跳闸。由于交叉处存在空气间隙,其冲击绝缘强度低于各线路对地的冲击绝缘强度。
2.8 在线路重要设备处安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在线路中具有控制闪络位置、释放雷电流、保护邻近设备等诸多功能,在输配电线路防雷中具有重要作用。
2.9 采用长闪络避雷器(LFA)。研究表明,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当线路的工作电压与闪络路径长度的比值(即电场强度E,E=Uph/L)减小时,由雷电闪络发展为工频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小。利用上述的思想,俄罗斯学者提出了采用长闪络避雷器,解决输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
2.10 多雷区的线路防雷。对于处于多雷区的架空线路,线路较长时可在线路中间位置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善杆塔接地电阻和杆塔电感,或架设耦合地线。对于个别高的杆塔建议装设避雷器保护,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危害。加强运行管理工作。
2.11 全线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送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之一。避雷线在防雷方面有以下功能:防止雷电直击导线;雷击塔顶时对雷电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降低;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上的电压。
2.12 加局部绝缘层的厚度。从许多绝缘导线遭雷击后断线的事故调研,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规律:断线的部位,几乎全部都处于离开绝缘子(100- 300)mm 范围之内,如果在这局部范围内增加绝缘厚度,也可以防止击穿。但是,这个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实现。因而,该方法不为人们所采用。
2.13 为了加强配网运行管理,做好基础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雷电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和分析,逐步了解和撑握雷电活动规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减少雷害事故,搞高供电可靠性。通过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我公司10kV配电线路防雷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 结语
目前,10kV 配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线路绝缘水平低,不能有效防止雷电过电压,常常造成断线、击穿绝缘子、烧毁避雷器等事故发生。随着电力市场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的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对配电线路的防雷应当引起重视,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雷击故障,这就使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选择问题提出来了。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引起国内外防雷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并积极开展对等试验研究工作,并找到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10kV 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不可避免,但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篇9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作为人才紧缺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专业依托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电力工业作为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以提高服务广西及周边地区电力行业发展能力为目的,建设成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的区域人才紧缺型专业。
一、建立“三个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发展与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论证机制
(1)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及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等各种合作事项。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与南宁超高压局合作共建“输电线路运行与线路检修”“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课程,南宁超高压局派出专家到学院指导进行线路检修实训项目的实施,共同编写教材。
(2)与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进行“线路设计”课程的共建合作,并在其下属企业顺能电力勘察有限公司设立教师工作站,常年提供教师顶岗实习的岗位,为“线路设计”课程等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和交流平台。
(3)建设“校中企”,开展对外服务,与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电气试验中心”。该中心建在学院,与企业共享设备,例如输电线路工程实训基地的电缆故障探测仪与电气试验中心共用,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高压试验设备如智能高压数字兆欧表、盐密值测量仪等。通过共建的电气试验中心,专业教师组织利用共享的试验设备进行教学使用,也可以参加企业的生产实际现场进行工作,组织进行对电力电缆的故障测距,直接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构建论证机制
依托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平台,实现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制度化。定期召开分理事会议,研讨课程建设事宜,企业有重要的作业项目,立即通知专业教师前往参加,共同研究技术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线路检修、带电作业、线路施工等项目教学,商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召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就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讨,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支持。
3.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引入麦可思公司,提供评判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专业引进麦可思调研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调研,充分挖掘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学生、家长等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优势资源,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
(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就业跟踪体系和专业就业跟踪管理群组。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调研以及专业的调研成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报告等,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
(3)利用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指导专业建设。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学院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上评教议教指标体系的改进、利用专业网上学习空间开展就业跟踪、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将资源呈现型的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改革为学习型的数字资源课程学习网站,建立教师网络课程管理空间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空间。通过丰富的信息监控体系采集数据分析,指导专业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方向设置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办学成本优化等。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三有四能二会”
人才培养突出三有: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四能:能胜任工作岗位,能吃苦耐劳,能遵规守纪;二会:会做人,会做事。
1.以区域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电力是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特别是高速铁路近来在广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化的高速铁路必须要有相应的高压输电线配套才能运行,对本地区本产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电力、铁路、冶金等行业,例如在2013届的高压输配电专业的82名毕业生中,有高达42人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充分显现。
2.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顶岗实习规定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施共管共育。[1]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及顶岗实习报告三部份构成。大学二年级开始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记录多时段顶岗实习情况,全程监控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学生能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施灵活的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在每个学期的假期,学生均可申请参加顶岗实习,累计实习时间达半年以上,便可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这种多时段顶岗实习时间累计制度,正是符合了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行业的工作特点,一些施工作业点不需要很多人员,所以不能大批量地接受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分散成多时段后,学生可随时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工地参加实习,且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学生返回到课堂后会自觉地去学习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怎么明白的东西,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人才培养过程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
针对本专业工作具有危险、艰苦、需要体力支持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按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作业,填写工作任务单、列队宣读,进行作业前安全检查,向工作许可人报告,作业中进行工作监护,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安全意识。把体能测试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强化身体素质锻炼,逐渐培养成能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照章行事的良好职业素质。
4.“四结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构建实施线路施工实训项目虚实相结合,线路检修实训任务虚实相结合,电力电缆实训过程虚实相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岗位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2]解决专业实训中存在作业面广、耗材大、不可重复的几个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在线路施工、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岗位能力突出的毕业生。
(1)线路施工的项目虚实结合。线路施工中的铁塔组立可进行组装实训,而杆塔基础的浇制由于不可重复性只能进行虚拟的作业。
(2)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任务虚实结合。输电线路的检修,例如更换500kV整串耐张绝缘子任务的实施,可通过线路道亨三维金具组装软件来“虚拟”实现。三维动画仿真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画面的推进可以进行绝缘子串的“虚拟”组装。通过模拟仿真,学生可反复多次练习,熟练掌握绝缘子串组装的顺序。而500kV走导线检修间隔棒等作业通过真实的任务作业完成。
(3)电力电缆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虚实结合。在电力电缆附件制作实训过程中,先观看视频,动画模拟电缆附件的制作过程,再进行实际制作电缆终端头。
(4)线路设计的岗位虚实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室按真实工作环境配置所有设备,“线路设计”课程建设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引入设计公司到班级,用真实的任务驱动,引领团队教师及部分学生参与真实的输电线路设计项目工作,充当助手完成较简单的任务。第二阶段将实现岗位的虚实结合,即教师设置虚拟的线路设计岗位,学生在虚拟的岗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在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学生掌握了线路设计的软件使用方法以及线路设计的相关规程规定。通过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参加真实的线路设计岗位工作,在实践中深化提高技能。
5.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参加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电工等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得中级工证方可毕业。例如2012~2013年,本专业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中,双证书率达100%。
6.探索系统培养,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中职与高职教育,以自成体系的课程系统为基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3]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高压输配电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相互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从输电线路勘测、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和竣工验收到线路的投入使用、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各阶段课程体系中,分别构建了中职的由“电工学”“工程力学基础”“高压电器设备电气试验”“工程测量基础”“线路工艺实训”“起重实训”“配电线路”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高职的由“电工电子学”“输电工程力学”“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电气设备”“线路施工”“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实现中职教育的终点即是高职教育的起点这一要求。
三、搭建“四位一体”实训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按照合作性、开放性、共享性、职业性、系统性、领先性的“六性”要求,建成了融教学、培训、竞赛、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践环境现场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学生身份员工化、教师角色师傅化的“五化”职业教育特征要求。
1.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核心和骨干课程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施工、线路设计、电力电缆技术、线路概预算、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等课程,推行了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了所承担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选拔做得较好的教师参加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提升了专业教师进整体的职业能力。
2.以赛促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在高压输配电专业团队指导下,成立高压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登高爬杆比赛,举办首届高压电工技能竞赛,组队参加第二届广西高职高专技能竞赛的测绘比赛。高压协会组队与容县电力公司、南宁供电局城西分局联合举办配电线路技能竞赛。高压协会还协助团队教师进行了电力电缆实训室建设,组织成员参加配电线路施工实际工作,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学生专业社团成了专业建设的得力助手。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第一,建设专业网站及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三门核心课程的网站,以及互动交流平台、在线自测系统建设,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二,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与企业签署共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协议,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及时上传最新的规程、规定,典型案例等,让团队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同时,专业团队开发的试题库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供便利。
四、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师化”
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每年至少到一个以上企业进行调研,到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实践锻炼,参与一项以上的社会服务项目,主持或参加一项以上教科研项目的研究。
1.采取目标管理,制订完成目标责任制度
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团队会议,采纳有效建议,发挥集体智慧,制订合理工作方案,形成团队合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对每项工作,能把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对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表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给予劝导,并记录年终考核,这样促使团队成员能按任务和目标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尊重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年轻教师,多给予督促指导。制订了传帮带的导师制度,团队2013年新引进的两位年轻教师,均有相应的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帮带,颁发聘书,实施导师制度,使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
3.加强校企合作、国内会议交流,提升专兼职教师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专业课程中的毕业论文、顶岗实习、认识实习、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电力电缆技术等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并参与校内生产型实践指导。团队教师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培训中心参加由广西电网公司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举办的“2012年电力电缆试验及故障查找培训班”培训学习,提升实训水平;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专题――资深专家剖析教改方向,国家名师指点课改方略”高级研修班培训,提升团队教师理论水平。
4.进行技术服务与职业培训,提升专业影响力
第一,专业团队参与高处作业证、高压电工证、电工进网作业证等培训和考证服务,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值达115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第二,专业教师校企双栖,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与南宁坤宇电力安装公司合作,承接配电线路施工及电能表安装施工工程,由专业教师带领顶岗实习学生共完成了303户居民的配电线路和电能表安装工程,社会服务值达126.7150万元。
五、结束语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专业建设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培训等内容。由于实际建设周期较短,很多成果来不及转化,质量难以达到最佳,建议适当延长建设时间,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0
1 架空线路覆冰的原因
架空线路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气温在-5℃左右),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曲冰层。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冠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有时,也会在导线表面上结上一层白霜,呈冰渣性质,其重量比坚实的覆冰轻得多,但其厚度却大得多。一般当空气中有大量水分且有微风时,最易形成笛。
在湿雪降落时,湿雷一方面粘在导线上,同时又会浸透正在结冰的木,使冰层越来越厚,最厚可达10cm以上。
当风向与线路平行时,覆冰的断面里椭圆形;当风向与线路垂直时,覆冰的断面呈扇形,即在导线的一个侧面;当无风时,覆冰则是均匀的一层。
此外,覆冰还与线路走向有关,在冷、热空气的交汇处经过的线路,覆冰就更严重。覆冰在导线或绝缘子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达主要决定于气温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短则几小时,长则达几天。
2 因覆冰而发生的事故
导线和避雷线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会超过设计线路时所规定荷重。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着强风,其荷重更要增加,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断线,使金具和绝缘子串破坏,甚至使杆塔损坏。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导线发生扭转,所以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胁最大。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
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
一般是由于直线杆塔某一例导线断线所造成的。此时,由于带覆冰的导线在该杆塔的另一侧形成较大的张力,使杆塔受到过大的荷重,故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
2)导线覆冰事故
如果导线在杆塔上是垂直排列的,当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局部脱落时,因各导线的荷重不均匀,会使导线发全跳跃现象,从而使导线发生碰撞,造成短路故障;
3)线路各档距覆冰不均引起事故
由于线路各档距内的覆冰不均等原因,会使各档距内的弧垂发生很大变化。有严重覆冰的档距内的导线荷重很大,特使导线严重下垂,以致有时使导线离地面距离减小到十分危险的程度,因而发生事故;
4)绝缘子串覆冰事故
虽然绝缘子上冰层厚度所增加的重量不大,但却降低了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会引起闪络接地事故,甚至烧坏绝缘子,其后果也很严重。
3 覆冰的防止和消除措施
为了防止覆冰所引起的故障,设计杆塔时,应考虑由于覆冰所形成的外加荷重。对经常发生严重覆冰的地区,架设耐覆冰式的线路,这种线路的杆塔较一般杆塔的机械强度大,档距较短,导线张力较小。为了避免碰线,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的布置方法并应适当地加大导线和避雷线之间的距离。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注意避开冷、热空气的交汇处。但是在覆冰特别严重的地区,上述措施还是不够的,覆冰仍可引起破坏线路的事故。因此,在运行中必须观察导线上产生理冰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消除。消除导线上的覆冰,有电流熔解法和机械打落法。
3.1电流熔解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加大负荷电流或用短路电流来加热导线使覆冰熔解落地,达到除冰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以下3种:用改变电力网的运行方式来增大线路负荷电流;将线路与系统断开,并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起来,另一端用特设的变压器或发电机来供给短路电流。
当采用增大线路负荷电流来加热导线的做法时,应在覆冰开始形成的初期即加大负荷电流,作为预防措施。但是这种办法会使线路的电压降低、增大电能损耗,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当用短路法来熔化覆冰时,则应根据线路长度,导线的截面和材料,淮备好必要的设备,其容量应事先计算好,使之能够满足熔冰的要求。
在进行熔冰以前,应注意检查长时间通过短路电流的系统结线和设备。用短路电流熔冰时最好不要使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网,而采用单独的接地装置,以免发生危险。用短路电流镕冰时,还应派人到线路上去观察覆冰的熔化过程,当覆冰已开始从导线上脱落时,应立即切断熔冰电流,否则时间一长,会使导线过热,特别应注意导线的连接处。在一般的设备条件下,电流熔冰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除了在重冰区外,其实用价值不大。
3.2机械除冰法
机械除冰主要采用下列几种做法:
1)从地面上向导线或避雷线抛掷短木棍,打碎覆冰,使之脱落。也可以用木杆或竹竿进行放抓使覆冰脱落。如果线路停电困难也可用绝缘杆来敲打覆冰;
2)用木制套圈套在导线上,并用绳子顺着导线拉,便可消除覆冰;
3)用滑车式除冰器来除冰。
总之,机械除冰法是比较原始的,除冰器的样式各地区也都不相同,其种类很多。 机械除冰法主要缺点是,必须停电进行,费时、费力。采用机械除冰法时,必须保证导线和避雷线不发生任何机械损坏。
参考文献
[1]魏长喜.110kV线路覆冰防范措施及对策[J].四川电力技 术,2010(3):30-32.
篇11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输配电网的架构也不断完善。夯实电网安全基础、强化管理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供电企业都重视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多是朝着精细化管理、多方创造效益的方向发展。处于电网最末端的电力配电网络承担着向千家万户直接输送电能的任务,它是电力系统与用电客户之间的纽带与桥梁。10kV配电线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它的任务决定的。由于配电线路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且长期运行于露天环境中,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此外10kV配电线路是直接连接客户端的,因为居民用电情况较为复杂,因此难以维持线路安全运行。这样的因素导致供电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生产用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也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电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一旦10kV配电线路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2.配电线路可能故障分析
2.1速断跳闸
速断跳闸是一种短路保护,这是保护设备的动作。接线简单、动作可靠、故障切除快是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但是它无法保护线路全长,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其保护范围有较大的影响。通常,发生速断跳闸有以下几个可能原因:其一是鸟类行为导致。一些配电线路密集的地方是鸟儿比较喜欢的筑巢位置,当鸟儿张开翅膀时,很容易导致短路,引发跳闸现象。其二是自然环境所致。由于雷击导致瓷瓶被击穿或者避雷器被急迫,从而引发火花导致跳闸。除此之外,暴雨、大风、覆冰等一些恶劣的天气也容易导致线路因剧烈震荡而断裂,从而引起配电线路故障。其三是外力破坏所致。当司机违规驾车引发车祸时,可能存在电线杆遭撞击倒杆的事故。伐木工人在采伐树木时,若所采取安全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引发短路事故。其四是异物导致。在垃圾回收站或者街道附近的配电线路,可能由于大风等原因导致一些导体、半导体等挂在线路上,引起线路故障。其五是腐蚀气体所致。企业排放的腐蚀气体可能导致配电线路中的金具、杆塔等严重锈蚀,进而引发断电事故。
2.2过流跳闸
当配电线路发生永久性相间短路时,就等同于两个电源直接短接,故障点、变电站连接的回路上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与此同时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装置会按照过流定值、速断启动保护,使配电线路跳闸断电。发生永久性相间短路故障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线路正常运行超过30s;线路中有100A以上的突变电流出现,或者有超过设定值的短路故障检测参数;加大电流出现时间在10s以内;10s后线路处于停电状态。
引起配电线路过流跳闸的原因主要有:1)负荷电流过大;2)线路老化;3)过流保护定值设置不合理,偏小。
2.3线路接地
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接地故障是经常发生的故障,该故障严重影响着配电网、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单向接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线路正常运行多于30s;接地线路电压下降且超过所设定的接地故障检测参数;配电线路中有突然增大的放电电流,且超过设定的接地故障检测参数;接地线路仍为供电状态。
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线路绝缘层破裂;刮风天气导致线路摇晃,对杆塔放电;线路烧断后落于地面;树枝或者其他连接物遇到线路形成通路等原因都是引发线路接地的可能原因。
3. 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在实际生活中,10kV配电线路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为了降低可能出现的故障发生几率,将线路缺陷、事故隐患从根源上清除,供电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线路事故发生的规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消除、预防线路故障,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保证配电电网安全、可靠的供电。
3.1加强线路改造
加强线路改造是解决配电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导线,及时对设计、施工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返工;及时改造旧线路;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3.2完善专业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对运行机构进行调整。运行是检修的眼睛,只有以运行为前提才能做好检修工作。在配电生产管理中,运行管理占80%,它是配网管理的核心所在。应该始终将配电整顿的重点放在运行维护资料档案建设、设备整治工作上。要不断提高巡视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对运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有考核的巡视制度。根据线路缺陷管理流程,对于配电线路故障进行分批次、分季度消除,同时建立缺陷跟踪制度,以确保短期内提高线路健康水平。对开关、变压器、变电亭、开闭所的档案资料等重新归档,并补漏,从而完善运行资料;清理线路档案资料,对于不准、不完善的设备进行核对、复查,重新绘制图表。强化运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运行周期,加强变电所薄弱环节的巡视工作。
3.3加强设备综合治理
近几年来,我国高、低压电网的改造力度加大,10kV配电线路大体完全绝缘化。生产人员应该摒弃错误的认识,通过对历年来线路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工作的不足。对设备通道进行治理,对设备杆号、标志、警告牌等进行添补工作,完善所属10kV配电线路的标志工作,保障职工安全作业。根据季节性要求,要对线路的防风、防寒、防过载、防汛、防污闪等都进行具体布置,确保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要做好季节性设备预试工作。
3.4抓好缺陷管理
线路完好率达100%,这是线路运行工作的目的。要达到运行管理的目的,需要消除配电线路缺陷,因此缺陷管理是做好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制定的《供电局安全生产承包合同》与《供电局安全生产检修质量的管理》中,从制度上将缺陷管理提上日程。严格按照缺陷类别对缺陷进行消除上账。对缺陷处理采取硬性一年不发生问题,若在一年周期内发生故障,要追究责任,并附加连带责任。
3.5做好线路巡视工作
认真落实线路监察性巡视工作,督促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落实线路监察性巡视工作是对运行工作的督促,通过监察性巡视才可以对每个运行人员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才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工作的重点。采用管理责任书制,追究故障原因不放弃、不彻底排除故障不放过,将配电线路跳闸停电时间、线路跳闸次数同责任人、责任单位的效益挂钩,进行考核。
3.6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工作
出现重大设备缺陷时,应当及时下发通知书阐述其危害,采取措施对用户电力设备运行水平进行改善,同时报送政府安全部门。
参考文献:
[1]罗根强.谈谈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篇12
电力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中传输、分配及电网经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线损率是衡量线损电量多少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表征电网经营企业效益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线损是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总称(在习惯上通常称为有功电能损失)。电网的线损按性质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
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电网中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称。主要包括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技术线损可通过理论计算来预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来达到降低的目地。降低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包括需要增加一定投资对电力网进行技术改造的措施和不需要增加投资仅需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的措施。如改善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调整运行参数、调整负荷均衡、合理安排检修、对原有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网络结构、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等。
为了实现降损节电的目的,我公司从技术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线损的分析与监测,达到了很好降损节电的目的。载止到2008年年底,累计全区线损完成3.41%,比年计划降低0.07个百分点。
一、我公司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降低电力网的技术线损的目的。
(一)、进行电网改造
由于各种原因使电网送变电容量不足,出现“卡脖子”、供电半径过长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质量,也严重影响着线损。因此,我公司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供电半径的规定:0.38kV为0.5km、10kV为15km、35kV为40km(0.22kV农村照明控制在1km以内)。
1、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改造原有线路,加大导线截面,采用低损耗变压器。改造迂回线路,消除“卡脖子”现象,是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基础。因此,需要对迂回供电、“卡脖子”的线路进行改造,制定按期发展建设的电网规划,确保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2008年,我公司配合西园站、黄河站投运新增、改造配电线路21条,使现有10kV配电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由4.39km减小为3.55km。
2、电网升压
篇13
一、前言
近年来,每年各种弱电设备因雷击而遭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说明我国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自动测报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弱电设备实施有效的防雷保护,更好的降低雷害的损伤程度。
二、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由于自然现象,带正电及带负电的雷形成后,若电场强度达到25~30则空气间绝缘将受到破坏,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发生强烈放电现象。放电时间很短,一般约为50~100微秒之间,而放电电流可达几十万安培。闪电就是放电时产生的火花,雷鸣就是空气受热短时间急剧膨胀而形成的爆炸声,由于各处物体声反射而形成一串轰隆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雷电现象。
雷电击中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时,由于强大的电流通过了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就能产生热力和电磁的影响。热力通过的时问虽然较短,仅达40多微秒,能使各种导线熔化。雷电流的电磁作用,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绝缘物质影响更大。由于过电压很高,电流也很大,容易毁坏和击穿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上的绝缘,从而中断供电和损坏电气设备。
三、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线路防雷保护措施
因为电力系统中高压线路在室外架设的原因,遭受雷击的机率非常大,防雷技术的预警保护措施起到了预防的作用。三千伏到一万伏架设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如下。增强高压线路的绝缘能力。横担采用瓷结构在输送电线路中应用,瓷结构的横担要优越于铁横担的防雷、防腐蚀能力。当雷电击中高压线路时,从而形成工频电弧和相间闪络,达到减少因雷电造成的跳闸现象。使用铁横担的高压电线杆的线路上,为了加大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的能力,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用具有绝缘性瓷瓶。
电力系统的高压线路比较高的电线杆,高压线相互间的连接处,闭合部分等等,这些都是绝缘性比较差的地方。在遭受雷击的时候非常容易遭受短路。必须在这些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加设避雷器或保护间隙。或者加设自重合闸熔断器和自动重合闸以起到系统防雷的作用。
高压线路顶端保护应采取三角型结构。因为三千伏到一万伏高压线路中间点多数采取不接地设计,顶线绝缘如果有保护间隙,当遭遇雷电攻击的时候,间隙随即穿透,雷击产生的电流直接释放到了大地,这样大大的保护了电力系统跳闸的现象,更加直接的保护了另外两根连接线。
事实告诉我们,电力系统的高压线路遭受雷电攻击时,不发生短路的机率非常的小,尤其是三千伏到一万伏的高压线路,当线路断路器自动跳闸或者熔断器工作,电弧消失,在0.7s左右的时间后又自动闭合,电弧复燃的几率非常的小,恢复电力系统正常的工作。因为停电的瞬间性,对于电力系统的损害不是很大的,保障了电力输送的正常性。
四、电力系统中的内部防雷措施
1.电源系统防雷措施
由于雷电产生了强大的过电压,过电流,无法一次性在瞬间完成泄流和限压,所以电源系统必须采取多级的防雷保护,至少必须采取泄流和限压前后两级防雷保护。按照我国现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要求规定,电源系统应该采取三级雷电防护,即在建筑物总配电装置高压端各相安装高通容量的防雷装置,作为第一级保护,在低压侧安装阀门式防雷装置作为第二级保护,在楼层配电箱安装电源避雷箱作为第三级保护。重要场合宜采取更多级的保护措施,如在UPS 电源输出端加装防雷器,对重要设备电源输入端加装电源终端防雷设备等等。通过使用多级电源防雷设施,彻底泄放雷电过电流,限制过电压,从而尽可能地防止雷电通过电力线路窜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损害系统设备。
2.信号系统防雷措施
为了避免因通信电缆引入雷电侵害的可能性,通常采用的技术是在电缆接入网络通信设备前首先接入信号避雷器(信号SPD),即在链路中串入一个瞬态过电压保护器,它可以防护电子设备遭受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造成的传导电涌过电压,阻断过电压及雷电波的侵入,尽可能降低雷电对系统设备的冲击。由于信号避雷器串接在通信线路中,所以信号避雷器除了满足防雷性能特征外,还必须满足信号传输带宽等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因而选择相关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防雷性能指标及网络带宽,传输损耗,接口类型等网络性能指标。
五、综合性防雷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整体防雷系统
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从内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盖。整体而言,外部可以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等,避免雷电直接打击输配电线路或者是相关的线缆配电箱等基础设施,引起火灾或者事故。同时,内部要做好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和浪涌吸收保护器等一些子输配电系统,通过它们可将引入建筑物内的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泻放到大地,并将其钳位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完善地保护电气设备。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内外覆盖,这是采取具体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础性工作。
2.实施多级保护措施,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而输配电系统也是容易遭受到雷电袭击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是整个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大多都会在配电系统的进线处安装避雷器,避雷带等防雷器件,但是,经过很多次实践证明,单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难以真正保障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当雷击降下时候,建筑物的自控设备的电源机盘依然会受到电击而产生损坏。在对配电系统防雷时候,要据实际情况做好多级防护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地网的改造,我们可以在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安装ZGBZ-Ⅱ型载波机过电压保护器、DGBZ-Ⅱ型电源过电压保护器、MGB-Ⅰ型Modem过电压保护器和XGBZ-Ⅱ型信号线过电压保护器。通过工作实践证明了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六、防雷保护发展方向
加强监测构建雷电探测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重心着力于加强雷电定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雷电定位系统设备,开发全国雷电监测站网的综合定位技术,作为今后探测业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卫星空间综合探测设备和地面雷电探测设备,开发和完善全国雷电监测网的综合定位技术,在常规雷电定位站网产品中增加云闪信息、雷电的三维观测、利用星载雷电探测器与地面雷电站网结合构成新一代一体化的先进探测系统,获取全面的雷电监测资料。同时开展全国雷电监测站网的性能评估研究,并不断改进雷电探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探测效率,为开发雷电资料应用平台,建立共享资源数据库提供必要的基础,使雷电资料得到广泛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雷电探测系统的效益。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电力系统防雷保护措施,能有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综合防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运用现代新科技来进行防雷保护,将使防雷系统得到不断完善,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力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