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现状
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黑龙江省平均及格率为75%,我校学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体比例上控制较好,但在力量和爆发力测试方面不及格率达到29.30%在对东北农业大学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9.59%的同学在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运动,28.5%的同学认为在体育课上运动量明显不够,有85.4%的同学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的压力、没有较好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以及个人缺乏主动锻炼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没有建立起运动兴趣是阻碍运动的主要方面,这和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课堂结构设计陈旧有关。在对大三年级的测试中发现,大三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一二年级下降很快,这和他们没有体育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有关。
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现存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多体育教师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体育教学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排除校领导观念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师安于现状、工作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建立,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2.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有些同学先天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激情不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分内容教学,使他们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达到自身运动极限,实现全面发展。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能落到实处。很多高校在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后,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无法了解本校学生的不足情况,体育课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练习,使体质检测和体育教学脱节。在课外活动上和各项体育协会的练习中,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较少,使课外运动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根本,发动教师的主动性。多角度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奖罚制度,在专业素质、备课和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好体育,爱好生活。相反,消极的体育课不仅是浪费了学生90分钟的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学习风气。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篇2
大学体育课程为每学期16周,每周1次课(2学时),即每学年共计上32次课,64学时。由于受到法定节假日、雨雪天气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上体育课每学年平均在24次左右,每学期平均12次课,总计24学时。
二、目前大学生健康基本状况
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知识常识非常匮乏。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1]。天津市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视和肥胖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2]。而针对此问题我们重新设置了课程结构和模式,由5次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作者认为仅仅靠单纯的实践课的锻炼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者还认为若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认识能力,端正体育教育目标,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启迪学生自觉,指导和支持学生自主体育,实现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常识。
三、本次研究主要内容
(一)通过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
(二)通过(男生班)一学期试点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证明新课程体系模式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结果(纵向)分析
1.试点班(3个班,83人)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脏腑失调。我们还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好转。
2.对照班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精神失常。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3.试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总体评价只有69.516分。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4.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无明显提高。
(二)女生(新生2个班,不同专业)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与趋势的分析
新生原始生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表中各项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五、总结
为建立更好满足目前大学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不良健康状况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作者通过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践对比,从大学生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8项)和3项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发现:
(一)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精神失常。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同时,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不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二)实验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和对照组的情况相似,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腑失调。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和基本身体素质得出,通过一学期时间的养生锻炼体系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各项身体状况都有好转,且变化明显。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班(养生锻炼)课程体系模式优于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实验班课程体系模式是可行的。
篇3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练习以健、力、美为特征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全民健身的到来,各高校、大、中专院校也相继将啦啦操纳入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青睐,尤其是女生更加的喜爱。为了提高高校女生对啦啦操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啦啦操锻炼前与锻炼后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探讨啦啦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为高校啦啦操教学课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内容
2.1研究对象: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0801班,0802班,0901班,0902班126名参加啦啦操专项课的女生。平均年龄18岁,身高158.6cm,体重49.1kg。
2.2研究内容: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
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跑、立定跳远。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论文多篇,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2.3.2测试法:
对参加啦啦操锻炼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指标按体育测量与评价中规定的方法和细则进行测定。对受训者进行为期14周的训练,每周训练3次,分别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16:00-17:30进行,锻炼时间为90min。训练内容包括热身操20min,形体练习20min,啦啦操30min,整理运动lOmin。2010年1月进行第一次测试,20iO年6月进行第二次测试并记录检测值。
2.3.3数字统计法: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126名女生经过14周啦啦操锻炼后,身体素质中坐位体前屈、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或P(0.01),说明受试者在实施运动方案过程中,身体整体肌肉力量增长明显。说明啦啦操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女大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使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从而对身体形态、素质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3.2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
对测试者经过14周的啦啦操锻炼后的两次身高、体重指标测试结果比较看,受试者的身高平均增加了0.6cm,身高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啦啦操锻炼对女生的身高没有太大的影响。体重平均减少了1.8kg,体重指标P
3.3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经统计,通过14周的啦啦操锻炼后,测试者体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腰围、臀大腿围、小腿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啦啦操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女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并且从女大学生仰卧起坐、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指标增长的幅度来看,说明啦啦操锻炼可有效的提高女生的身体素质。
4.2建议
4.2.1运动强度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体力、健康状况而定。在锻炼时,以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为度,避免超负荷运动。
4.2.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递加循环法,即“A+B+C”滚动式连接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使大部分练习者掌握动作,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成功的。采用镜面与背面结合的示范,并辅之口令、手势等方法,保证学生动作的连续性,使学生智力和体力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聂英涛.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5期。
[2]蚁哲芸.校园健康体育活动新模式――啦啦队探讨卟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2)3.
篇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机电职业学院、邢台医学专科学校大学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5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6%。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查阅有关邢台市大学生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认识来支撑研究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对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机电职业学院、邢台医学专科学校四所高校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共发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244份占52.1%,女生224份占47.9%。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性的统计, 并运用excel等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原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处理。然后用图表直观真实的反映相关数据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并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问卷进行简单的分析,为论文提供充实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影响
调查结果:每周3锻炼次的29.70%,不能的32.91%,有时可以的37.39%。普通高校里很多大学生都很少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大学生的健康体质有所下降,健康与身体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健康是目标,体育锻炼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与方法,体育锻炼应该以发展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去达到健康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该坚持每周锻炼3次,为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的影响
按时吃饭并注重质量的情况调查结果:能的42.52%,不能的20.73%,有时可以的36.75%。大学生现在不能按时吃饭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影响他们健康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他们身体素质好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引起一些并发性疾病。因此,大学生在平时应该注意饮食时间和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结构。每天22:30左右休息的调查结果:能的16.45%,不能的59.40%,有时可以的24.15%。在高校大学生中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健康的一大影响因素生活方式中的生活习惯,生活时间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和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按时休息和充分的休息时间是健康身体素质的保证,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做到在22:30左右休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为健康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三)医疗保健对大学生健康相关身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的情况调查:能的34.40%,不能的33.55%,有时可以的32.05%。
不能进行常规体检的比例占到很大的部分,这也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每年至少一次的常规体检,以此来保证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影响大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使得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逐渐下降;大学生休息不规律使得学生的健康水平下降,主要表现在饮食的不规律和不能按时休息这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常规体检的重视度不足,这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强。
(二)建议
加强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从事终身的体育活动做准备;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学生的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贺成华.对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身体形态评价指标的思考科[J].教文汇(中旬刊),2009.
[2]陈颍.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管理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8.
[3]张丽萍.唐山高校《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现状与分析[J].唐山体育学院学报,2006.
[4]杨新,盛宴茶.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
[5]杨则宜.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
[7]孙祥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
篇5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梵文YOGA一词的译音,意为“结合、连接”。含义是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完美的状态,它是种身心兼修的练习方法,它不同于体操和舞蹈,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氧练习,只有当呼吸,意识和姿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时,才是真正的瑜伽练习。本为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旨在了解瑜伽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1 研究的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准备期间通过商丘师院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和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关于瑜伽运动的期刊论文,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对商丘师范学院公体部选修瑜伽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 归纳演绎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归纳得出:瑜伽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性。瑜伽习练可以提高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健康水平,瑜伽可以调整人的心理,缓解心理压力。
2 瑜伽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1 瑜伽对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1.1 瑜伽形体练习可以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
瑜伽由呼吸、姿势和冥想三者结合起来的,呼吸对于瑜伽习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是人体最重要的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违反身体呼吸系统的自然规律的[1]。瑜伽的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配合着瑜伽姿势的练习不仅能够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瑜伽练习时柔而缓慢,肌肉处于有氧运动没有乳酸的生成,对肌腱、韧带起到按摩和滋养作用,因而能有效地抑制韧带的硬化,发展关节的灵活性。在我对公体部1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4%的学生认为长期练习瑜伽能够增加心肺功能。91%的学生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柔韧性得到明显改善。调查表明:通过瑜伽锻炼,配合呼吸和体式的练习能够很好地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2.1.2 瑜伽练习可以塑造形体,减少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瑜伽练习也属于一个体育锻炼,也涉及到体能消耗,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通过一个学期的瑜伽选修课程练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重有所减轻,并且可以塑造形体。由此可见,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确实起到了塑造形体,改善身体形态的作用。瑜伽练习还注重饮食习惯,主张清淡饮食,瑜伽的饮食也对减轻女大学生的体重起到重要作用。体育薄弱的女大学生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瑜伽动作进行练习来塑造形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
2.1.3 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73%的女大学生认为可以增加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生理机能。瑜伽通过呼吸和体式的练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有一定的作用。不仅如此,笔者所调查的100名学生在每年的体质测试中,成绩也有所明显提高。瑜伽运动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4 能有效地按摩内脏器官,调节植物神经,对肠胃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使大便通畅,消除便秘
瑜伽通过呼吸进行体式练习,通过呼吸可以有效的按摩内脏器官,消除便秘。对于女大学生起到了美容的效果。81%的女大学生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之后,皮肤有明显的改善,之前有细微小痘痘的女同学也有明显的改善,皮肤细滑度有了明显提高。
2.2 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能协调身体各部,使人全身松弛,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起到消除疲劳,消除压力。能够明显改善女大学生的抑郁症状
瑜伽练习中的冥想练习能够使全身松弛,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学生学习压力大,这样可以起到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疲劳,减轻她们的压力。88%的女大学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睡眠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学习压力也明显的减轻了,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了。瑜伽是一种动静兼修的功法,也是练好内功的入门基础,练习时呼吸与动作要紧密配合,经常练习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消除疲劳和压力[2]。
2.2.2 瑜伽可以调整人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防治精神疾病
瑜伽通过静态的拉伸练习作用于人体,配合柔美的音乐,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瑜伽教练的语言提示更加起到缓解疲劳和压力的作用。通过对100名瑜伽选修学生的调查,92%的女大学生认为练习完瑜伽之后身体非常放松,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学习起来精神更加集中。瑜伽讲究平和的心态,这样的导引能够很好的调节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2.3 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
瑜伽是一项柔和的体育运动,瑜伽练习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耐性,不急不躁。在缓缓的动作舒展中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瑜伽的练习还讲求饮食、心态方面的配合,如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对任何事情不苛求,作为一种养生养心的运动方式,瑜伽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在学习之余增添文化乐趣,而且瑜伽运动的过程也传递着审美的意境,学生通过练习瑜伽也能更加客观地审视自我,树立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念[3]。
3 结语
(1)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使女大学生增加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而且还可以可以塑造形体,减少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3)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够能协调身体各部,使人全身松弛,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起到消除疲劳,消除压力。能够明显改善女大学生的抑郁症状。而且瑜伽还可以调整人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防治精神疾病。同时能够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篇6
(1)研究对象。本文针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策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课题的分析与讨论。
(2)研究方法。①文献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百度等网络查询方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报纸杂志和书籍,并从这些资料中搜集了与课题相关大学生健康标准信息,为论文的全面论述打好理论基础。②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针对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2.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是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的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有效回收115份,问卷回收率95%,其中无效问卷3份,问卷有效率为93%。问卷调查结果有效。
(1)身体形态。根据2015年最新的成年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平均胸围分别为88.4cm和83.3cm。通过调查(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兰州财经大学大学生的男生平均身高为170.5cm,比全国平均身高高3.4cm,女生平均身高比全国低6.5cm;兰州财经大学大学生的男女平均体重分别比全国平均体重轻0.6kg和2.2kg;兰州财经大学大学生的男女平均胸围分别比全国平均数值小1.5cm和1.9cm。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体重和胸围标准与全国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的大学生普遍偏瘦。
(2)身体机能。通过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调查(如表2所示)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兰州财经大学的男女大学生的血压较为平稳,在正常的年轻人血压范围内,脉搏每分钟跳动指标正常,然而从大学生的肺活量情况来看,其肺活量值相对较低,这与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有氧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提高肺活量。
(3)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分析主要通过短跑、立定跳远、握力以及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等项目,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男女大学生的握力较差,手腕力量不足,而女生的仰卧起坐每分钟仅32次,可见女生腹部伸展能力较弱,而男生做引体向上平均仅可以做7次,手臂力量有待提高。现在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用于逛街、玩游戏、宅在宿舍,缺乏对身体肢体的锻炼,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3.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1)提高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现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其身体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目的,合理地安排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尤其是针对非体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促使理论课程与美育课程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培养大学生健身计划并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对于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应该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制订和规划符合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健身计划,根据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制订恰当的体育健身计划,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状况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锻炼身体,还可以从中养成个人的体育爱好,进而提高了身体素质,也增强了身体免疫力,锻炼了健康的体魄。
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丽水学院肥胖大学生500名,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课厌学相关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以及有关肥胖定义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
向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7份。对体育课厌学者有120人,厌学体育课的肥胖大学生比例占到了34.3%。
2.结果与分析
2.1肥胖大学生厌学体育课情况调查结果
2.1.1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肥胖大学生速度素质差、耐力差所占的比例最大,因为肥胖者体重大,从而影响到了肥胖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身体素质是评价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机体组织器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有效地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素质与适应能力等方面。从整体身体素质来看,肥胖者的身体素质都比较低。
2.1.3 肥胖大学生爱好体育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在调查对象中,肥胖大学生最喜爱的项目并不是篮球,更不是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而是一些没有身体对抗、技术相对容易的乒乓球、排球等。因为肥胖大学生在肌肉力量、柔韧、速度等方面明显差于标准体重者,而篮球、足球、田径项目对力量、柔韧、速度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且篮球和足球的身体对抗性特强,容易受伤。篮球、足球、田径都是当今大学生体育课的主流课程内容,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种种厌学体育课的现象。
2.1.4肥胖大学生厌学体育课的原因调查
从表3中可见,导致肥胖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出丑。肥胖大学生由于自身肥胖,行动不便,导致他们在运动时候有一种害怕出丑的心理,这是他们厌学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差的比例也很高,肥胖大学生由于肥胖,导致自身身体素质低下,再加上自身肥胖,身体形态影响和限制,不仅在体育课上常常难以正确地完成技动作,还会伴随出现一些不协调或笨拙的动作,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因而心理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惧怕上体育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肥胖大学生中,有34.3%的学生存在厌学体育课的现象。
3.1.2肥胖者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影响到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3.1.3肥胖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是没有身体对抗,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项目。
3.1.4影响肥胖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活动不便、害怕出丑,身体素质差等原因。
3.2建议
3.2.1体育课做到因人而异,根据肥胖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安排好体育课。
3.2.2充分调动肥胖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3.2.3根据肥胖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春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控[J].科技资讯,2006,(17):1691.
[2]张小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113―114.
篇8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用人单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二)职业身体素质素质概念的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的研究
职业身体素质素质的概念,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在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比如陈青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体育学的视角下,将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而肥胖发生率、眼睛近视率却逐年上升。很多学生的体型不是呈现出“土豆型”,就是呈现出“豆芽型”等不健康体型。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要面向学生就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与承受能力。而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学生的意志与个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运动中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考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今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潜力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身体素质
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时,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岗位:安装、修理、机械、运行等生产技术类--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教学相关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换跳跃、哑铃练习、爬绳、力量练习等。
五、基于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一年级常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二年级的半个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方法,提高职业能力,懂得职业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不同职业项目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机电类职业项目群中长跑,投掷,各种走、跑交替,单、双杆,滚翻、倒立,实心球,哑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以站立姿势为主的营销、商贸、管理、物流、生产加工、工程、机械等站立型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近距离来回跑动,下肢承受较大静立支撑和工作负荷。有的人较易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据此,应选择端正姿势、改善形体、增强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协调交替用力技巧,学会自行调节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劳逸结合,如:平板支撑、单腿站立、俯平衡、侧平衡等练习。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
[2] 陶利,张宜龙.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和用人标准看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体育学报.2001.
篇9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轮滑课的教学,对轮滑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是很必要的。通过预防轮滑课学生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可以培养学生对轮滑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轮滑的滑行技术。轮滑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轮滑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摔伤、扭伤等危险,尤其是初学者对上轮滑课自我防护意识不够,不懂得如何去自我保护,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学生身体素质的参差不齐,体质的差异,这些都很容易使学生发生损伤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的事故,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轮滑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我们售票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追踪调查的方法,以大一、大二轮滑选项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轮滑运动损伤方面的书籍以及部分研究学者发表过的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对轮滑课的大一、大二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制定。
(3)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法是采用软件对相应的数据做常规数据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运动损伤的部位
对轮滑课学生的调查发现,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以及头等部位,出现这些关节和部位的损伤情况比较多。
2.运动损伤的类型
轮滑课是一项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学生在滑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摔伤、扭伤、骨损伤、肌肉拉伤等类型的危险。
3.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分析
随着参加轮滑运动的学生不断增加,学生对技术动作难度和要求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动作的危险性的加大,而且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相对差一些,造成运动损伤的概率也会增大。轮滑课是比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在滑行过程中学生身体重心的移动和不能控制平衡的技术动作都会造成摔倒,从而造成运动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增加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
通过理论课和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作为轮滑课的教师在每次课中都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随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始终存在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2.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增强轮滑课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学习轮滑也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学生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充分了,学习动作就会轻松自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提高。这样就会相对减少运动损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加强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学会正确的摔倒方法。当要出现摔倒的情况时,学生应尽快做到降低身体重心,采用正确的摔倒方法(膝盖、肘、手依次着地),尽量避免身体部位直接撞击到地面,做到向前摔倒时抬头,向后摔倒时低头。
(2)当要出现相撞的情况时应尽快抱紧对方,降低自身重心,实现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四、小结
通过对轮滑课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可能造成轮滑课运动损伤的各种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有不同的练习强度和方法,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时纠正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和动作,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专项技术,提高练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则和要求,还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1]。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2]。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而且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在这一关键期内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及其它问题大多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有关,并影响其行为、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性别、来源地、家庭经济条件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关注其身体自尊的个体差异,明确应重点关注哪些对象,并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维护提出对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维护和促进体校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为体育学校有关部门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为健康心理学提供实证资料。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1份,回收率为93.50%;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23份,剔除《身体自尊量表(PSPP)》理解错误导致无效的问卷49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7%。学生平均年龄为16.75岁,其中男性373人,女性139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75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369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68人;来自城市的146人,来自城镇的102人,来自农村的264人。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工具
选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被试的具体身体自尊水平进行测查[3]。PSPP共有30个条目,主要包括1个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和4个分量表――运动技能(sports competence)、身体状况(condition)、身体吸引力(body)和力量(strength),身体自尊量表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从0.75到0.82。
2.2.2实施与数据处理
本次问卷调查由专门培训过的研究人员亲自组织测试,体校学生下课后,在辅导员的协助下进行团体施测,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施测后问卷当场收回。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信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
3.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与普通高中学生数据比较
由表1可知,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得分均优于大学本科学生,且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2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人口统计学差异
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体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及来源地变量体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知,体校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自尊五项因子男生均高于女生;来自农村的体校学生与来自城市及城镇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来自农村的体校学生均高于来自城市及城镇的体校学生。
4.讨论
4.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好于普通高中学生。这是由于体校学生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而长期从事体育活动能够树立自己的自尊心,增强自尊水平[4]。
4.2不同性别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及身体自我价值感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这五项中男生得分均优于女生。究其原因,体校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从事过系统的体育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身体也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包括使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肌肉强健,而且在训练中还能够体验到身体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但是传统文化和性别的社会角色定位对青少年有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接受“活泼好动的男孩,安静听话的女孩”,青少年头脑中或多或少受到“男强女弱”等传统观念的影响[5]。现代社会中,女性比男性可能承受着更多的来自身体外表方面的压力,她们对身体外表的不满普遍存在[6]。
4.3不同来源地的体校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来源地为农村的体校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得分均好于来源地为城市和城镇的体校学生。
5.结论与建议
5.1体校学生身体自尊好于普通高中学生,但是应对体校学生身体自尊五项因子进行重点关注。
5.2不同性别及不同来源地的体校学生之间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重点关注体校女生的身体状况因子。
5.3有效的认知――运动干预可以提高体校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改善并优化其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教练在教学过程中施以恰当认知干预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2]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2-137.
篇11
2010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的体适能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已经不单只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问题,更成为了全社会各部门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研究表明,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首先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更严重的是可诱发学生心理的“亚健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体适能是评价人们身体健康状态最新的概念,不仅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针对心理健康及工作能力。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接受。[1]
1 体适能的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体适能的概述
体适能源于上世纪60年代西方运动生理学界,后经台湾、香港的学者翻译为“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所下的定义是: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体适能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二是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2]
1.2 健康体适能检测方法
⑴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M。)
⑵坐姿体前屈(测试柔软度):评估关节的可动范围以及肌腱与韧带的伸展性。
⑶一分钟屈膝仰卧起坐:评估身体腹肌的肌力与肌耐力。
⑷立定跳远:测试瞬发力。
⑸三分钟台阶测试(适用于35岁以上人群,35岁以下人群采用男1500米,女800米跑步):测定心肺功能或有氧适能。
1.3 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36年,我国人民早已摆脱了物质贫乏的旧生活,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大多数人对于健康的理解过于片面,一味注重营养的补充而不重视全面健康。我国大多数学生的食物营养不仅足够甚至超标,但学龄十几年保持身体锻炼的却少之又少,我国的体育健康教育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数量也随之增加,形成的庞大学生人群是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重要载体,其身体素质对我国人口健康素质的改善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国外运用体适能作为健康评价体系,我国则长期以“体质”作为评价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核心。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可以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运动能力的水平。在九十年代制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里,主要强调的是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达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标准,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985年~1995年的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身高发育基本停滞,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体重增长不显著,耐力和柔韧素质是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1985~2000年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男女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总体水平有进步,形态发育、男生上肢肌肉耐力、女生腹部肌肉、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肺活量等均不同程度下降;肥胖及超重学生比例增加;学生近视率较高。[4]
“体适能”概念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对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从身体与学习、工作的配合度,心理健康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体适能”在我国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正真开始实施“体适能”健康训练或身体检测的教育体系寥寥无几,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4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很多且由来已久、牵涉广泛。第一是思想观念的偏差,无论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在中小学时期学生脑力、体力发展最为旺盛时也是应试教育最为突出的时期,给学生造成严重负担,并且形成了轻视体育运动的的观念,伴随着轻视体育的观念成长使大部分学生即便到了大学还是难以消除既定思维。这种观念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虽然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持积极地态度,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人缺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机。大部分学生因为长期的错误认识没有建立正确的健身观和体育观。
第二是没有明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制定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淡化了体育竞技。大多数人清楚并理解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认为没病就好,并不觉得自己有多需要参加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或者是认为课业、休闲、人际关系等都比身体健康来的更为实际,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身体健康越走越远。[5]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不会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除了一小部分学生会在体质检测前进行短期训练,更多的同学不会主动进行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二年级的学生最多,最少的是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再加上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使自己难于脱身。
2 健康体适能
体适能不是由任何一种单一的组成因素或单一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健康体适能、运动体适能和生理体适能构成的完整体系,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完整体。
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指人们在拥有维持基本的身体健康前提上,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水平。其包括: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肌肉适能与人体的爆发力和耐力,心血管适能与心脏病、高血压,体脂肪含量与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症、营养不良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的检测可以获得人体的各项机能状况,充分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3 体适能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更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健康是人体的一种身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不会有任何疾病,各种生理参数也都处在正常变化之内,对生活和工作持良好心态并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
我国对体适能的定义是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一种能力。一种满足生活、工作及娱乐需要的能力,并且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与“体质”相比,“体适能”更能全面的反映出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机体健康状态、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全面表现。[7]
体适能是指机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健康则强调了机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体适能是身心健康的必要生理基础。身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体适能就好;身体表现为非健康状态,体适能则差。反之,体适能的好坏也是能体现健康“状态”的好坏。[8]
4 大力发展大学生体适能评价体系
健康促进作为一个新的公共卫生理念,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科学理论,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如何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是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技能,主动积极广泛地开展体育锻炼,已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校是实践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实施领域。[9]
社会和学校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的目的。因此,应着力构建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在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的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高生活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健康评价体系已经充分包含了健康体适能所要求的检测项目,然而如何使体适能评价体系在应用中落实,并且去影响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适能检测的认识,从而主动积极的去了解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以为人为本、为核心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研制[J]. 体育科学,2004(3):33~361.
[2] 陈菊平,付克翠,孙健,等.1985~2005 年广西壮族和汉族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4~106
[3] 赵洪中.山西省忻州市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5~137.
[4] 魏晓光,试析发展学生“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15-17
[5] 毕春佑,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实验观察,[J]体育学刊2003(1):50-52
[6] 刘蓟生.200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101-107.
篇1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篇13
1 问题的提出
体操教学是以体操为媒介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使学生掌握体操的知识、技术、技能,同时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体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参差不齐等因素,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新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从了解学生开始,做到因材施教。然后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合理选用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法,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动作技能教学的改革途径,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学习者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但目前探讨学习者心理因素对运动技能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多,而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很大差别,在实施体操教学时忽略这一差别是不科学的,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找到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与运动技能形成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并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将有利于体操动作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体操技术动作所需学习时间差异很大,还有,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只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技艺水平上课,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极大地影响了体操课堂教学质量和对新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按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专项身体素质内在的密切关系,从最基本的身体素质着手,从了解学生开始,因材施教、科学安排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进度,以期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动作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教学实验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汉教育和蒙教育班的各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为了能有效的证实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性,在教学实验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基本信息的询问,以确保实验对象以前没有进行过体操运动方面的教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查阅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从1996年以来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及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和撰写论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尊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2.2.2 教学实验法
本人通过多次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有影响身体素质进行筛选,最后将专项身体素质定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靠墙倒立、1分钟跳绳、高杠慢翻上、立位体前屈、50米冲刺跑。
本课题研究教学试验共进行16周,具体操作步骤:开学1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从第2周直到第8周进行正常的体操教学,第9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从第10周到第15周在进行正常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上一定的身体素质教学,在第16周进行最后一次专项身体素质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实验误差,本人还进行了身高、体重、年龄数据的测量,客观的来矫正对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
本课题研究为教学实验研究,干扰本教学实验的因素固然少不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教学实验误差,本人设定抗干扰措施为:(1)为了客观的说明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有效性,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的体操教学由本人主上,其他体操教师协助。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由本人独自完成。(2)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分班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进度完全一致。在体操课讲授时,以客观、公平的心态进行教学,不带有任何的偏见与歧视。(3)课外不做体操技术动作辅导及相关素质的教学。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3次所测得数据的整理,把所测得数据输入Excel 2003软件进行汇总,然后再录入SEM建立专项身体素质与体操技术动作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所得的CFI值为0.97,这说明本课题模型的建立CR>0.7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影响体操技术动作形成97%的身体因素已被选入在本课题中。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本课题选取的40名研究对象除了在年龄上有差异外,身高和体重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研究对象BMI(BMI=体重/身高2)值的运算得出: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相对很平均,从而排除了因为身高过高或过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本次的教学实验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2 专项身体素质间的关系
本课题通过3次对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用SPSS17.0进行聚类分析如下: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八项专项身体素质中,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这四项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最密切,其它几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在表3中,同样显示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50米和悬垂举腿、体前屈之间在0.05水平是存在相关性。通过对表4分析,我们得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还显示,体前屈和悬垂举腿之间在0.05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综述以上3个表的结果分析,作为力量性指标的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校体操课中对于身体素质的教学,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同时穿插其它几项身体素质的教学。
4 结论与建议
对八项专项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做了简单的聚类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引体向上专项身体素质、臂屈伸专项身体素质、悬垂举腿专项身体素质和慢拉翻身上专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力量素质之间相关性特别显著,在以后的体操教学课中安排素质教学时,可以将这四项力量素质分开练习,其它的素质练习加以辅助。有效的提高体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教学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李伟,李勇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评价与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0(2):108-110.
[3] 袁晋.体操普修课中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关系[J].集宁师专学报,2001,23(4):82-85.
[4] 彭建民,刘雪勇.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教学方法体系与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85-87.
[5] 姜钊.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基本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