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林业资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林业资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资源

篇1

1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关系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对利用的范围也要进行明确,其不仅仅包含着传统的林业种植业,其还包含新型产业,例如培育业、花卉培育业。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林业产业都比较发达,森林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森林面积和储量都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利用森林资源种植野生植物,并且养殖野生动物,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基地,对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森林培育业的发展能够为林业产业提供原材料,同时,也能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通常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在这种地区对造林的力度要进行加强,保障林地的更新配套,同时,对林地利用率也要进行提高。在保证森林资源数量的同时,在质量方面要得到最优,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更好的保护环境。

2加强进行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是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一种新的状态,为了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提高,林业各产业要做到和谐发展。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对传统意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发展,同时,对森林资源中比较稀缺的资源也要进行重视,将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保证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林业部门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要保证经济建设发展中的资源需求,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负面生态环境问题要进行解决,保证林业产业的优化发展。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对林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速度问题进行重视,增加林产品的加工深度,对闲置资源进行利用,实现多层次开发利用。

3林业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林业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在森林资源基础上,因此,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也离不开森林资源的发展,但是,林业产业规模也不能无限扩大,要保证其和森林资源的数量匹配。在发展林业资源时,不能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和过度消耗,保证林业资源可以进行自我更新和恢复。4坚持科技兴林,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时,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利用,提高造林的水平。对森林资源的培植问题也要进行重视,对优良的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加快。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对观念也要进行更新,提高认识,对环境问题进行更好的发展,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篇2

1.2林业资源的价值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面积虽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消耗严重,开采不加节制等人为因素,最终还是导致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呈现“低谷”状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间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林业产品上,而优质产品的关键就是原材料,归根结底还是林业资源的竞争。

2林业造林的方法

2.1播种造林又被称作直播造林,是指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不进行育苗过程,而且较利于进行具体播种操作,适合大面积播种时使用。想要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播种造林,对造林地和幼苗保护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几方面条件:种源充足、发芽较为容易、种粒饱满的树种,例如山杏、核桃等物种,而且造林地点的土壤要保证水分充足,没有灾害性的因素,最好还要处在边远而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2.2分殖造林利用树木当中营养器官和地下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式。这种造林方式的特点体现在造林技术简单、节省培育幼苗的时间、降低培育幼苗的费用等方面,且操作极其容易,树苗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树苗一般都会在初期生长比较快,在遗传性能上也能保持树木母本的优良性能,容易受到母树数量和分布状况的条件限制。

2.3植苗造林又被称作栽植造林,是指以苗木作为造林的原始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这种方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林业造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植苗造林的特点体现在苗木本身带有根系,正常情况下栽种之后可以较快地恢复机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成活率很高。在同等条件下,幼林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可以节省种子,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树种,尤其适合在杂草繁茂、干旱、贫瘠的地带。这种培育方式的缺陷就是要在事前培育苗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劳力投入过多。

2.4因地制宜在造林的时候要讲求技术手段,符合当地树木生长规律,才能有效培育出优质树木,合理的选择和安排适合的树木种类,采取树种混交的原则。要增加阔叶林面积的种植比例,能够改善种植土壤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林的落叶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促使树木更好地吸收养分,以形成快速生长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域种植不同类的树木,可以改变森林的相貌,增加生态旅游观赏性和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的景观资源,会提升抗病虫害的能力,对保持土壤水分,调节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造林的举措

3.1造林的时间选择造林时间一般都会选在春季,但是由于我国边疆辽阔,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在具体选择造林时间时要考虑时间因素和树木种类,选取最适宜的时间才能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冬末春初的季节气温普遍较低,蒸发量很小,树木幼苗的地上部分正处在休眠的状态,起苗和栽苗的过程不会导致水分流失,栽种后容易存活。这时树苗的根系活动比较早,在造林之后,采取先扎根后长叶的方式,能够提高抗旱能力,会比春季造林提高20%左右的存活率。冬季的造林活动时间较充裕,利于安排劳动,可以保证造林的质量。冬季干旱或是严寒的地域,则不提倡在这个季节种植。栽种树木的天气也要选择在阴雨天或是雨后天晴的时候,不适宜种植的时间为连续大雨、结冰、土壤干旱、霜冻及大风天气。

3.2造林的技术选择林业造林一般都会采取穴植的技术手段,无论是缓坡全垦地带还是带状整地地带,都要将树坑的大小控制在35~55cm见方,深度要控制在25~45cm,要保证树坑底部平整。栽种树苗的时候要保证其端正下坠,根系要顺向水平的舒展。规范的种植操作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会增强树苗的抗灾害能力,提高存活率。

篇3

1.林业资源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核心的产业就是林业,其为农民带来了较高收入。据调查表明,林业产业解决了将近四千五百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意味着林业产业解决了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分布在南方,林业产业承担了南方农村的大半收入。我国林业发展有诸多的优势,但存在的不足也很多,因此,我们必须给予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应有的重视,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造林工作的质量进行加强,严格把握造林的季节,慎重选择造林的树种,逐步壮大林业产业的发展。

2.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就是逐年增加的森林面积。目前,我国森林的覆盖率每年平均为200万公顷的增长量,且林木的供应量远远超出了使用量。这就实现了林木的使用量和森林的覆盖面积共同增长的目的。林业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森林资源,林业产业得以正常生产的原材料也是森林资源,因此,其直接决定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生产。

3.林业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较为贫乏的森林资源,且质量低

我国人口的数量和森林资源的数量相互不协调,结合各方面的条件看来,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较贫乏。现有的森林资源量较少、分布的地域不均匀、管理林业的水平低等都是贫乏森林资源的主要方面。这就导致林木产业所提供的可用木材量较少。此外,我国木材市场因质量较低的森林资源而供不应求,致使木材的价格持续攀升,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木产业的发展。

3.2较为落后的相关人造板工业

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中含有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人造板工业中。主要表现为:较小的生产人造板工业规模、投于技术上的资金少、陈旧的设备、较低的生产效率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造成了木材的大量浪费,与世界标准水平相比,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4.林业造林的方法及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4.1林业造林的方法

4.1.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林业造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播种造林就是播种树种而实现种植树木的目的。穴播、缝播是一般常见的直接播种树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减省了培养树木幼苗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因而相对比较简单。然而,种植完树种后的管理工作较繁琐,还要及时的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4.1.2封山育林

所谓封山育林,就是对封山的计划是强制性的执行,从而使树木在封山的时期内能够调整和缓解,减少人工的开采,以达到实现森林生态平衡得以自我调整的目的。应注意的是,必须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实施封山育林,也就是说,要想约束人们的采集行为,就必须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手段。封山育林这种方法适用性强,且用时少、成本低。

4.1.3分植造林

在植树造林中,基于原有树木的一部分来实现种植的方法就是分植造林。树木的枝干、茎部或根部等是最为常用的树木的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根、茎、枝都适合进行再次培育,所以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强的根、茎、枝,才能成功的培育。

4.2林业造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4.2.1选择林业的树种

为保证造林工程的发展与实施,单纯的采用科学造林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对于林业造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选择林业的树种就是种树时,通过专业的选中仪器使合格的树种更多,树种是植树造林的基础,因此只有保证了树种的质量,才能使造林拥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4.2.2选择造林的时间

部分树种对种植的时节要求很高,若不按时节进行种植,则树种的成活率较低,导致不必要经济损失的产生,因此,这就要求造林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农业气候经验,对气候进行严格的监测,从根本上降低树种的死亡率。

4.2.3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对树种的种植要因地制宜,一些树种对其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对树种的种植必须是种植在适合其生长的地域内,在充分掌握树种品种的种植时间和生长环境的条件下,才能更加保障树种的良好生长,最终实现林业造林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调节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森林,关系人类经济发展得重要基础也是森林,因此,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然而,林业资源的发展中仍存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并进行具体的实施,以期实现改善森林环境。

参考文献

[1]赖青青,王钰.林业资源中林业造林方法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1期

[2]杜燕东,郝以佐.林业资源中林业造林方法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24期

篇4

1.林业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绿色覆盖面积也已经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20%,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乱砍滥伐的现象十分的严重,这不仅大幅度的减少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占有面积,还对全球的生态平衡系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近年来,人们在林业资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带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林业资源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采用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相互结合的方法,来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从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的森林资源也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给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森林资源是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对林产品和森林资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

1.2竹资源丰富

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竹资源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同时,在我国竹资源是最为丰富的林业资源之一,而且对竹类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也是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当前的我国竹林面积已经达到了700万公顷以上,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1/3。而且从当前我国竹林资源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竹类产品无论是在质量、工艺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是世界领先水平。

1.3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林业市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人们已经将林业产品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比如建筑业、室内装饰以及家具等,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不仅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还有效的促进我国林类产品的发展。

1.4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理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5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蕈等原阗,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组织,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县,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付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坟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绿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造林要点

3.1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珲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小,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3.2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4.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造林方法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幼林的成活率,还有利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幼林在生长的过程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使其林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科]

篇5

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二、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三、如何养护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四、小结

篇6

本文根据我国现今林业资源状况,提出了有关造林、整地、造林季节以及树种的选择方法,并将其与造林技术紧密结合,加强林区间合作,促进林业发展、培育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1.1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均增加2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逐渐卖出了林业负增长的“低谷”时期,维持了森林生态资源的平衡,实现了森林蓄积与森林面积的共同增长。林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林产工业虽然受到了经济冲击,但林业产品却是竞争焦点,而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林业产品来源,其生产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丰富的竹类资源

我国竹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的竹类产品加工与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的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约有700万公顷的竹林用材竹林有约9700万吨的蓄积量。我国的竹材与竹制品产量处于世界首位,竹类品种也非常丰富。竹笋与竹荪是天然的营养保健品,是我国重要的外汇出口资源。

1.3我国的森林资源存量较小、质量较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贫乏,它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资源存量小、森林质量逐渐下降、森林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存活率不高。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森林无法满足人们对木材以及生态平衡的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短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引发了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稀缺、价格昂贵等众多问题,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我国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4人造板工业水平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业均存在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外加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木材价格较高、生产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拉开了我国与世界的人造板之间的距离。在竞争力低下的人造板工业,将难以维持工业的稳定发展。

2.培育森林资源的几点技术措施

2.1森林资源的几种培育方法

为了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林业潺潺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树种、造林季节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首先要进行一道环境改善工序,就是整地,选择优良的造林树种、选择造林的季节,整理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变孰料的生长条件,清除在林地的杂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温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条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质量。

清理造林地是为了顺利进行土壤的翻垦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三种方式,也可将其分为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选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机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杂物,可以集中焚烧。也可以喷洒换血药剂杀死杂草、灌木丛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体分为局部整地与全面整地两种。而局部整地又可细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翻垦造林地周围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平坦区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垦就是翻垦造林局部地带的土壤。水平带状、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带状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则需要块状、穴状鱼鳞状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则适用高台、坑状和块状土地整地法。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就是直接在造林地中播种林木种子,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林地播种,施工较为容易,并且节省了育苗程序,方便了工程施工,但是此处对于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后期的幼苗管理要求也比较高。分殖造林法主要利用树木的枝干、根等作为造林的直接材料,该方法节约了育苗的费用及时间,苗木的成活率也较高,它保持了枝干母体优良的性状。此方法适用杨树、松树与柳树等树种还有竹类。

3.2植苗造林法

除以上几种造林方法外,最长采用的是植苗造林法,它主要是针对一年生的树种。

3.3选择适当的造林树种

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树种选择与安排是现代林业生态学中所提倡的方法,使其按照块状套种混交或是各种树种种植的原则。阔叶林的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的环境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因此,可以考虑适当种植阔叶林木。另外它的观赏性药高于杨树、柳树等树木,是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景观,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并且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4造林时间的选择

春季的气温较低,水分蒸发少,是最佳的的造林时间,这时期树木处于休眠期,起苗栽苗不会造成水分过多的流逝,增加了苗木的成活率。阴雨天与雨后天晴最适宜栽种树苗。同时,冬季结束的春初是树苗根系的最早活动期,进行树苗栽种,利于树苗扎根,长叶,增加树苗的抗旱能力。春季属于农闲时间,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安排,可以保证林业的生长质量是最值得提倡的造林时间。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宜树种栽种。

4.结束语

森林是有用的资源,森林给当今和未来世代带来了多种好处,同时它们也是可更新资源,因此所有的世代都有可能享用但前提是它们必须得到持续的维护。如果这些资源得不到持续地维护,当今世代就会在享用他们的同时把未来世代排除在外,所以,我们要通过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利,这也符合粮农组织林业战略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篇7

1林业资源现状

首先,林业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贯彻与实施,为我国林业资源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表现如下:我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林业资源保护措施,为林业资源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我国结合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了实际可行的发展规划,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实际的发展过程受到诸多阻碍。尽管我国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给予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林木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未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影响到最终的林木资源质量;林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且工资有限,使得从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林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或者从业经验较少,使得林木存活率较低,并影响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后,林木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我国林业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现实中,我国林木资源的整体质量则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林木生产中,我国林木经营者未制定出健全的质量管控措施,且林业结构更新与优化速度较慢,最终影响到林业资源生长质量;由于林业资源质量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相关产业木材需求量的逐步减少,最终造成木材的市场需求缺乏多样性。

2林业造林重要性

2.1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而过度开采林业资源,且林木种植跟不上发展步伐,就造成植被数量下降,加大土地沙化风险。同时,一旦爆发沙尘暴,不仅会摧毁田地,也降低了空气清洁度,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林业造林,可以加大隔离带面积,减少风速。同时,林木资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气含量,改善了空气质量。2.2降低水土流失风险通过自然灾害研究我们发现:越是植被稀少的地方,发生水土流失的几率越大。尤其一进到雨季或者梅雨季节,大量的泥沙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会被带入河流。这不仅会降低田地的土壤质量,也会抬高河床,淤堵入海口等。因此,加大植被覆盖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树木根系紧紧抓握住土地,使得多雨季节,树木根系加大水分吸收,提升蓄水量,降低洪涝或者水土流失风险。

2.3增加生态价值

通过林业造林工程,林木数量大量增加,这也意味着林业的生态价值显著提升。首先,大量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进而改善了空气质量。其次,土壤肥力、蓄水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再次,对于动物来说,茂密的丛林,为鸟类或者其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进而有助于动物繁殖。最后,木材与花果价值大幅度提升。

2.4降低污染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比如,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亦或者工程施工、工业生产引起的粉尘污染量逐步增加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展林业造林工程,我们发现:一公顷的柳杉林可以每天吸收掉60kg二氧化硫;树木可以粘附空气中的尘埃,并保证空气的清洁度;一亩的松柏林在夜间可以分泌出杀菌毒,进而将空气中的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杀死。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噪音污染则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大林业造林力度,林木可以吸收噪音,并给人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或者居住环境。

3林业造林技术措施

3.1因地制宜的选用林木品种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林木品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林木品种选择工作。首先,不同的林木品种,其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光照条件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出具体的林木种类。其次,在确定好树种后,需要坚持择优原则,选择出质量最好的树种。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苗圃、起苗、选苗与分级等各个工序;为了保证苗木水分,移植苗木从包装、假植、造林前修剪、定植等,都需要做好苗木水分保护工作。为了保证苗木移植质量,尽量采取随起苗随栽植的方式,保持各个移植环节苗木根部水分。

3.2科学合理地运用分殖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方法多被应用于柳树、杨树或者松树等树种的小面积造林工程中。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方法,此种方式具有着育苗时间短、成本投入较低、操作较为简便、成活率较高等诸多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营养器官,确保所选的树木、枝、干质量,进而降低后续育苗风险,提升育苗存活率。

3.3加大植苗造林技术应用力度

在实际应用中,植苗造林技术是最为常见的造林方法。此种方式主要借助苗木完整的植株与根系,并为其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来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造林质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苗木根系与栽培技术。

3.4有效选择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到造林技术应用成效,以及造林质量。为此,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确定造林时间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地考虑进去。从北方来看,多选择在春季造林。主要由于春季气温刚刚回升,水分蒸发量较小,林木存活率较高。对于南方而言,多数会将造林时间确定到12月到次年2月。主要由于南方冬末春初的气温较适宜,且水分蒸发量较小,苗木地上部分多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或者栽苗时会降低水分流失量,并加大苗木移植后的存在几率。另外,树苗的根系活动较早,移植造林后,苗木会先扎根,后长叶,有助于提升夏季抗旱能力,并确保了造林质量。

3.5做好幼林日常养护工作

篇8

引言

作为大气循环的重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林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我们想要使林业建设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的革新林业建设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林业资源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保护环境。

1、我国林业资源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的特征决定,林业资源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其覆盖面积逐步扩充,以平均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当前,林木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林业资源建设发展逐步迈出低谷,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降低的不良局面。森林绿地以及资源面积实现了大规模的提升。林业要想实现持久的生存建设,便需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

近年来,我国北方人工营造速生林面积增长迅猛,可随着速生林生产的发展,新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效益不明显。为了弥补林业见效晚的缺点,发展林下经济成为近年来北方林业新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可有效弥补林业见效慢的缺点。在这种新模式中,发展食用菌成为一个热点。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下间作,而且林下间作食用菌成本低,收益高,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

另外,我国生产的林副产品种类多样,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认可,显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较大份额。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产品总体需求量稳步增长。近年来国内装饰装修、建筑行业以及家具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进而令相关纸质产品、人造材料等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层面,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存量有限,同时质量水平不足。加之林业产业工作水平不高,进而令林业发展仍旧包含较多问题。

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研究分析时,要重视造林的成活率,良好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是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的重要标准,更新造林的良好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更新造林中,苗木的成活率不仅决定着更新造林的质量,还决定着在更新造林中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在造林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苗木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使更新造林的质量下降,还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因此,要重视造林的相关技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进而扩大我国的森林资源。

2、造林地的清理、整地方法

造林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翻土、松土来改变土壤原有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善林木成活的生长条件。实践证明,干旱地区整地是解决“干旱”和“抗旱”造林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造林前整地好坏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的土石山区,细致整地则有着重大作用。

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植树造林的基础,对于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重要工序,是指把造林地上的杂草和灌木以及树枝、树桩、树根等杂物清除掉。面积比较小的造林地可采用人工清理,对于面积大、场地处理复杂的可使用割灌机、切碎机、推土机等机具清理。清理后杂物可就近运走或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的方法清理,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指翻垦全部土壤造林,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部分造林土壤的整地方式。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而块状整地是指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林业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影响造林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十分的重要。造林方法的选用要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在确定所选用的造林方法。例如要考虑立地条件,树种繁殖特性,以及经营管理的条件等。造林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造林,现在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及合作造林等。以下就介绍了几种中造林的常见方法,例如播种造林法,分殖造林法等,以确保造林的成功。

3.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为直播造林法,是指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比较容易,最适合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对立地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而且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的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一般适合于种子粒大、发芽比较容易、种子来源充足的树种,同时,造林地土壤水分比较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少发,人流量很小的地区造林。对于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热条件等自然立地条件的宜林、宜播地,可采用飞播造林法。

3.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植树造林法,是指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其特点是栽植完整的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比播种造林方法营造的人工林郁闭早、初期生长快用种量小在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的地方造林成功率高。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绝大多数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一般立地都可以应用,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但植苗造林法的育苗工序庞杂起苗时苗木的根系受损伤,要经过缓苗期,且造林费工。一般在早春、晚秋的早晚阴雨天进行栽苗,尽量少伤根,及时假植。对苗木进行分级包装,喷洒蒸腾抑制剂,根系保湿措施运输过程中要经常洒水,苗木不能经常暴露在外边,包装前要修根。栽植前的苗木处理措施可采用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化学药剂、喷洒蒸腾抑制剂、激素蘸根、接种菌根菌等方法促进苗木成活率。

3.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2.4、营造混交林

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不利改善土壤地力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通过这种形式抑制一些病虫的发生。一般单独的林种可能存在某一种相对弱的方面,像是一些对于风雨天气比较敏感的树木,把它们夹杂在一些具有很强抗拒能力的植物里,就可以减少此类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此同时会大大的增加经济方面的收入,像是高大的与不占太大空间的植物搭配大大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对于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增加。

4、林业造林科学策略

4.1、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要根据树木生长自然规律,为树苗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此外,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2、选择造林最佳时间

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雨季、秋季均可,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以承德为例,造林工作通常在在4月至5月造林,这样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

4.3、科学栽植

在这里以落叶松为例,落叶松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进行造林。 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整地方式及规格。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宜林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50cm X 50cm X 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在头年秋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 X 50cm X 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4-5月为好。采用1—1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亩296株为宜,株行距1.5 X 1.5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亩222株或444为宜,采用 2 X 1.5m的株行距或1 X 1.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十年后进行第一次透光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结语

总而言之,为扩充林业资源空间,我们应重视林业造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要做好林地养护,尽量采用混合种植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进而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为环境保护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

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

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篇10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

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

,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篇11

1.2竹资源丰富

竹类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竹资源进行管理与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其竹类产品的采用方法和使用更是丰富。在我国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同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汇的重要资源。

1.3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和各种木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促使木材产品的市场前景逐步扩大,同时对林业生产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是现代林场种植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之为直播造林,其方式就是直接将种子播撒在林场进行自然生长。这种方法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省去了对幼苗的培植工序,并且操作施工变得更加的简单,能够直接在大面积的林场之上进行造林作业。但是这种造林方式对于林地的质量、土地条件等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在造林之后所涉及到的相应抚苗措施的要求也极为严苛。根据多方面因素来看,播种造林法主要适用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林地之上:其土壤的水分必须要充足,当地气候环境出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要低,最好林地是处在人烟稀少的地带,能够进行种子颗粒较大的植物种植,发芽基于高等。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被称之为是栽植造林法,这一方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已经成活的苗木进行直接种植。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3造林要点

3.1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全部十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小,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

篇12

对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因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资源的量、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多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对现存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资源发展逐渐转变为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生物系统的稳定及生物的多样性等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还要加强林业环保监测。在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做好环保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利用或者是开发不会出现过度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在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状况。对于一些对林业资源产生威胁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灾隐患都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隐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业经济税的征收力度,加快林业经济亏损的恢复度。

2.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的优化

从云南林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来看,对与林业经济相关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但是想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术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现有技术的改善将是林业经济发展中工作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政府部门做到对林业资源整合,发展核心技术以保障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业经济产业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将科学技术作为主导的模式。以市场效益获得为中心实现以实现林业经济生产化和生态化。同时不仅要做到林业经济在国内的良好发展,还要保障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实现林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大力推行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

2.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

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推动生产的规范化以提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林业经济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核心形象的树立,不断的带动相关林户的发展,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计划,实现产业化生产,从而不断的拓展林业增效的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3.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急需发展的今天,知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日益凸现出来,有知识本身所演变出的附加产物的价值也在日渐上升,成为产业经营的重要战略。由此可知,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创新做出应用的贡献。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狭隘性,从广义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作为主体。这种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转变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要求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汲取。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战经验,在应用中不断的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对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和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全体林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3强化制度创新

在管理创新中的基础位置林业经济想要在管理和发展上实现创新和超越就需要强化其制度的创新。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们才有可能实现其他职能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基础,是客观的保证。林业经济制度要创新就要现在生产权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林业经济承担着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篇13

1.3森林资源总量少在社会经济中,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林产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业比较落后的局面,林产品加工的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资源。

2改善林业资源的措施

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2.1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拓宽林业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培育林业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种植培育法。这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现状下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栽植所需的森林资源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流失。封育结合培育法。对一些生产周期长,并比较珍贵的树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播种与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快的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发展林业资源比较好的方法。

2.2发展中国式的林业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今后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的发展,实施林权改革,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大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合理造林,规范造林方法

造林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要选择合适的造林土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来改善林木的立地条件和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另外,还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生产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1播种造林法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需要的土地上进行造林。此法由于不需要育苗,造林的效率高,适合于大面积的造林。但此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此法适合于种子颗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水源。偏远地区更易于幼苗的生长。具体方法有: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及撒播法等。撒播法又可分为人工撒播法及飞机撒播法2种。

3.2繁殖造林法繁殖造林法是指利用现有林业资源的树木的某一部分,繁殖新的树木。此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所具有的生根发芽的特性,进行直接造林。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林木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具有母树的优良性状。

3.3移栽造林法移栽造林法是指将种子繁育的幼树苗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林地,种植在所需要造林的区域。该造林法的特点是造林效率高,但移栽后的树苗需要加强管护。幼苗移植过程中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因此要加强对树苗的管护。此法苗木成活率较高,造林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4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造林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能只考虑经济导向来改变树木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根据土质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尽量少引进外来树种,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外,还要适当的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对于加快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质量、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5合理选择造林时间传统造林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主,但黄河以南地区也适合冬季造林。冬季在树木休眠状态下移植,有利于树木成活。但在干旱和严寒的林区,造林还要以春季为主。

3.6挖穴栽植应注意的问题挖穴栽植进行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挖穴的大小。挖穴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的直正,有利于苗木的根系向四周水平伸展,保证苗木吸收水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