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据库课程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据库课程总结

篇1

《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是本系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包括:软件、网络、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应的岗位群有软件开发、MIS/ERP开发、WEB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的课程目标为:能够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应用和辅助开发工作,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及应用常识,数据库开发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空间课程。现将课程的开发实施总结如下:

1 课程开发

我们的课程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是调查行业背景,就是组织教师去企业一线调研,主要是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对企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研讨的方式。通过调研,然后由企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课程开发的老师分析研讨,我们得到了针对我们这们课程的职业岗位群,分别是操作员、设计员、管理员、监测员、程序员、测试员、开发员。并且提炼出了企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也就是说每个职业,对应哪些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细化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进一步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技能要求,知识要求,态度要求,行动领域的内容和要求还是企业的职业岗位内容和要求,这还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要需要进一步整合,序化把它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里,就有该课程的教材、学时、学分、前导学习领域,后序学习领域,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学习情景的粗略设计、教学条件的确定、学习效果评价的粗略设计。

通过学习领域,我们制定这们课程的重要的基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比学习领域更细致详尽,对课程的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督导与改进做了详细的定位。有了课程标准,就可以编写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我们团队形成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校本教材,教学视频库,习题库,试题库 。

我们按照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形成了以下特点:学习内容于工作岗位融通,体现职业性;学校、行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凸显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互融,保证开放性。

本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的“学生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日常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从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直观的实践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选取了工作过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项目,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规律和完成的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之前我先对学情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教学方法。我们高职的学生的特点是专业基础比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自信心不够 、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针对这些特点我的教学对策是: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展示自己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利用网络语言与网络平台和学生的交流,走近学生。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采用了在世界大学城上进行教学实施,我具体教学方法是: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空间资源整合法,空间群组讨论法,学生团队排行法 ,团队进度控制法 ,情境导入法,私信交流法 ,空间留言法 。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我们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点击接收空间任务单,任务单也就是这次课的任务是什么,这里有具体的子任务的描述。 然后是咨询环节,有了明确的任务,我们该如何完成呢,在这里咨询环节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接下来是点选任务,是给学生设计的平行任务,教学管理系统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教学中,平行任务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实践操作中,6个学习团队,6个空间任务,每个团队,有不同的平行任务。平行任务完成了,效果怎样,点选测试案例,这里设计了3个案例的练习是因为学生只有反复操作,才能融汇贯通,把知识真正转变成为自己的能力。接下来的流程是上传任务,空间作品展示 ,最后是空间任务考核。

群组讨论法,在群组中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学生可以在群组里面讨论学习,讨论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就是要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学生团队排行是个不错的方法,根据每个团队学习情况进行排名,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要使学生很好的学习,进度控制不可少,进度控制能够增加各个团队实施情况的透明度,在学习上各个团队互相促进。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情景导入法是个不错的方法。 私信交流法也是我经常用到的,比如,我会模仿淘宝体,给学生发私信,亲,新的课件已火热上架了,快来看啦!空间留言,我经常会针对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他在空间上留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空间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开发,在实施上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能很好的结合90后学生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2. 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理论、数据理论、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内容[1]。实践课时安排较少,上机实践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上机实践也只是片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没有全面地对数据库技术内容进行系统的掌握以及进行综合设计应用。数据库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为缺乏实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吸收。

二、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时间要求都很高的技术,需要围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确定教学内容。之前的教学内容中,有些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学生学习也觉得很枯燥。教师应该对理论知识点整理和准备的同时,结合数据库项目实践经验,展开讲授一些目前流行的新内容。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的内容时侯,讲述数据库安全方面的知识。在上课时,展开讲授SQL注入攻击内容,讲解如何在存储过程内实现在代码层发现SQL注入攻击,以及进行防御的方法和技巧[2]。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数据库安全的认识,学习掌握基本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加强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的实践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内容上选用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技术外,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库技术发展迅速、实用性强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授课方式主要包括: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以及课程设计环节。尽量采用案例来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总结与反馈,以及各部分知识比较、理解和融合。例如,在讲授完索引、游标、事务内容时,总结阐述使用这些技术时应注意数据库性能问题,强调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需要统筹考虑数据库实用性、性能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及实用知识的全面掌握。

3. 实践内容的改革。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拓展和延伸。每周都有跟理论课相对应实践课时,让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实践课程必须紧跟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实践课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实践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SQL Server 2005改为SQL Server 2008。实践内容包含了从简单的SQL语言编写到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事务等方面应用。在学期末组织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认真做好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的衔接。以SQL Server 2008为平台,提供一些数据库应用系统实践项目的题目。学生可以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的C ++、Java等语言或者网站开发技术等,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综合课程设计。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的能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往的考考核方式多采用笔试,而笔试的内容都是以理论为主。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这就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上述现象,改变考核方式是关键,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期末总成绩应由反映动手能力的平时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由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数据库的能力。

5. 教师知识更新的改革。数据库更新换代迅速,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知识渐渐落伍。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跟踪数据库学科急速发展的前沿方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吸收数据库发展的最新技术。例如,教师在掌握了解最新的数据库技术NoSQL后,在讲授关系数据库发展历史的知识时,同时补充讲述该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 结语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及实践技术的掌握使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自身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数据库原理和实践知识,同时了解学习最新数据库的优秀课程方案,不断吸收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最新教研成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篇3

本课程主要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主线,通过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模型设计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管理数据库,对已有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基本操作。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分为5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描述如下:数据库需求分析:对所选用的项目的需求使用需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库模型设计:根据上一个任务中编写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模型实施:选择数据库管理软件对上一个任务中设计的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并介绍SQL语句的基本应用。数据库查询操作及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应用:对于已有数据库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的操作,并介绍视图、索引等主要数据库对象的应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已有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功能。

2 《数据库开发》课程实施方式

2.1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以按照下面5个教学阶段进行实施: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检查评估: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归档或结果应用: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

2.2 《数据库开发》课程的实施步骤 本课程的实施在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设计了每个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具体描述如下:

明确任务目标: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首先是理解任务书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共同分析任务目标。

介绍相关知识:教学对于任务中设计到的新增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进行任务实施:小组进行再次讨论分析任务的工作量,并进行小组组内的分工,开始实施任务。

反馈实施问题: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采取组内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汇报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帮助解决。

总结实施情况:每个任务在完成后,学生都要总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对于该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记录。

评价实施结果: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实施过程各组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

3 《数据库开发》课程的评价

项目教学法的考核应注重学生完成项目过程的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本课程中,学生完成每个任务后,需要提交相关的文档资料,各个项目小组分别进行考评。本课程采用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小组评价、组员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成绩评价更加全面,对于小组的每个成员来说也更加公平,也可以促进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项目的选择 在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实施时,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项目,一个合适的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4.1.1 项目的难度要适中 项目的难度直接决定了项目教学法执行的效果,项目过于简单会使得知识点不能被完全涵盖,项目太难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项目时,最好选择项目中既有简单模块,又含有一些相对复杂一点模块的项目。

4.1.2 项目应具有连贯性 在选择项目时,还应考虑项目的连贯性,最好用一个项目去涵盖课程中的所有任务,每个任务完成项目的某一个部分,学生做完项目后有一个最终的完整的成果。最好不要每个任务都用不同的项目,就算使用不同的项目也要注意项目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4.2 项目的实施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对每个任务要完成的项目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项目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项目进度控制和完成质量控制两方面:

①项目进度控制

学生在进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首先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并严格按照所指定的计划进行项目,让学生在学校就养成按照计划做事的习惯。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滞后的问题应该有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②项目完成质量控制

学生如果一味追求项目的进度,而忽略了项目的完成质量也是不可以的,不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就会使学生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不注意项目完成的质量,产生应付差事的想法。

5 结论

通过对于《数据库开发》课程的实施,我认为,对于开发类的课程来说,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开发类课程的兴趣,在使用项目教学法时还应注意项目的选择和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篇4

0 引 言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数据库系统原理作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实际意义,而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环节重要性也至关重要。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然而目前有些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琼州学院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就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1 高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课程设计认识不足

根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掌握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只不过是一门考查课,没有试卷,没有老师监考,自己知识把实验做一下,课程设计报告交上去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东西,随便到网上下载一个管理系统应付了事,到验收的时间,具体的设计是怎么完成的,一问三不知,当问到通过课程设计学到了什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可见,很多同学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作为对理论的巩固与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流程,它不仅仅是像某些同学认为的比较复杂的程序,而是一个完整的软件,要包括规范的开发文档等一系列内容,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学生就是一名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引导,培养他们严谨,科学的研发态度。

对于课程设计的目标,有些同学并不清楚,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知道通过课程设计,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收获什么东西。很多同学在课程设计中只是停留在老师给出的题目和任务上,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事实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对软件开发的一个系统模拟过程,通过这项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数据库及其应用开发的操作流程,掌握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学习作风,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课程设计选题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性,从而在课程设计中做出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学校在选题上存在几个问题;选题没有新意,每年都是同样的几个题目,有些同学直接把师兄师姐们的东西拿来照抄,这种选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跟上发展的要求;题目过大,比如飞机订票系统,火车订票系统等。这些选题看似不错,能够锻炼学生的开发能,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选择这么大的题目,学生也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题目,所以,课程设计的选题很重要,应大小适中,以实际能力出发,最好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贴近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方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创造性,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1.3 课程管理复杂,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通过调研一些高校学校,发现其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考核方 式与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一样,但是数据库课程设计本身更注重实践、更贴近实际的特点使它不能跟其他课程同等对待。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通常采用平时分加实验分作为总成绩,但实验分数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最终课程设计的验收往往只是随便问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我们认为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是在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加强数据库课程设计建设的几点措施

针对以上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本校教学研究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

2.1 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

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要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脊梁,肩负着科技兴国的责任,一个没有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的人,是不可能担此重任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应付了事、抄袭他人的现象,反映出学生学习浮躁、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它反映了一个学校近期的整体学习风气,从表面上看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从深层次上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科教师的科研治学态度问题。教师要求不严格,没有加以合理的引导,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

所以,我们必须先从端正的学生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教育,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其在无形之中具备严谨、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无论对他们课程设计的完成,还是以后的工作学习,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开放式教学方式,增强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

长期以来,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由于课时少时间紧,在选题上,大部分教师提供固定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指导与管理,但在另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不大一致,对课程的理解也参差不齐,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自选题目,自由选择开发工具,只要完成所要求的设计内容即可。加入在数据库选择上,可以选择 SQL Server、Oracle、Mysql 等,在开发平台上,可以选择 Power Buider、Delphi、. net、J2EE,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尽量不去指定某个平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人员分工组织上,很多情况下还是一个人完成系统所有的开发任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公司里面几乎没有哪个软件是由一个人负责开发完成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而课程设计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具学生不同特点,合理进行项目的分组。比如,每个组里面各包含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语言书写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又可以避免有些组几个人都只擅长同一样东西,课题无法很好的完成的现象。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模拟公司的开发环境,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团队开发,让他们掌握团队开发中的软件版本控制问题,这些都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很好的经验。

2.3 规范化课程管理的构建

在课程管理环节,建议采用了以下流程:确定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课程设计答辩,提交设计报告。通过规范化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课程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确定选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分组,确定题目,描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为开题做好铺垫。

开题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给学生以良好的指引。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边界,建立业务模型,对具体的业务流程绘出图表,确定各个业务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之后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抽象出业务实体,进行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画出 E-R 图,描述各个实体的属性、联系。这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详细设计的完成。

中期检查是对学生上一阶段的设计情况作一个总结,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进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系统验收是对完成后的系统的正确性、可用性、合理性及性能,实现的情况是否与初期设计目标一致进行的一个检查。这一验收结果是评价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依据,比如,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基本的数据查询、更新,是否使用了视图机制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是否试用储存过程提高系统的性能,是否有完成的日志系统以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界面是否符合操作习惯等。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也是最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总结描述能力,通过对整个开发过程的总结,对某些细节问题的回答,提高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4 考核方式的构想

在进行选题的开放性教学后,由于大家的选题不一样,开发平台不一样,最终系统完成的功能、效果不一样,很多老师会遇到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对课程设计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课程设计的流程,我们可以分别在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设计答辩4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由于各个小组完成系统功能的差异化相同的某项功能。开题考核占整个课程评价的15%,评价标准初步构想如下:

概念模型:E-R是否符合规范;实体属性师傅完整、恰当;实体联系师傅正确。(7分)

系统结构:系统设计整体思路师傅符合需求;难度、规范是否合理。(5分)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范。(3分)

中期检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进度的监督检查,目的是督促学生按照课程计划如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检查的指标包括各种数据操作是否实现,系统功能模块完成情况。中期检查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各种数据操作:数据库连接;查询,更新。(10)

功能模块:模块划分是否合理;模块互操作是否实现;模块功能实现的程度;流程图是否正确。(10)

系统验收是对学生课程设计的主要评价,学生对整个系统开发设计的完成情况都体现在这里,我门主要对系统界面、功能实现、系统性能、创新点、帮助系统进行考核。占整个课程评价的45%,评价标准如下:

界面:界面显示效果;可操作性。((5分)

功能:正确性;实现程度;复杂性。(20分)

性能:稳定性;运行效率。(10分)

创新点:是否有创新之处。(5分)

帮助系统:完整性;操作是否方便快捷。(5分)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清楚流畅地介自己完成的工作,是否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课题介绍:总结、表达能力。(5分)

答辩:正确性;实现程度。(7分)

课题评价:人员分工情况;团队合作情况。(2分)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清楚流畅地介绍自己完成的工作,是否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课题介绍:总结、表达能力。(5分)

答辩:正确性;实现程度。(7分)

课题评价:人员分工情况;团队合作情况。(2分)

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是否符合规范。(3分)

技术文档:是否符合规范。(3分)

3 结束语

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对学生严谨、科学、创新的教学目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几年来,我们在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并将继续将其发展和完善,在教学指导方法上不断创新,并在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慧娟. 数据库系统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关。而作为网络技术中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是解决生产、生活和管理过程更好、更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问题。通过数据库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为生产、生活和管理提供方便,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发展。

1 数据模型分析

1.1 层次模型分析

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树状结构,通过树的节点表示记录集合,枝表示联系。通过层次模型的形式可以看出,如果两个节点有联系则必定是一对多的联系方式,我们称这种为初等层次联系。对于A,B之间的联系即为初等联系,可以记为h(A,B),通常称A是B的上属结点,相应的B就是A的下属结点。总结而出层次模型在实质上理解就是初等层析联系的构造。层次模型也遵循着以下3点规则:1)结构中仅有一个特殊的结点没有上属结点,但是可以有任意个下属结点,此时称这个点为根;2)结构中必然会有结点没有下属结点,而且仅有一个上属结点;3)所有的其余结点仅有一个上属结点,而且至少有一个下属结点,此时称这些结点为栉。

1.2 网络模型分析

图1 一个简单的网络模型实例

网络模型的结点意识表示记录的集合,网络模式用边来表示记录集合的联系。这种模式有更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显示情况的效果。如图1所示。这种教师、课程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时层次模型所不能清晰明了的表示的。因为图中每个结点都有相互的联系。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来,层次模型是网络模型的一个特殊的例子。网络模型中的数据之间关系模式可以使多对多的关系,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记录集合可以跟它本身有一定的联系关系。

1.3 关系模型分析

关系模型的基础就是关系本身,它吧记录的集合总结成二维的表格形式来表现。表中行表示的是记录,即实体。列是一项数据来表示实体的一个属性。如图2所示。图2中给出来的3张表格为学生、课程和选课的关系表。3个表格的关系分别为3个实体的集合。学生和课程是实体显而易见,选课也能看作存在的一个实体的存在,还能把学生和课程这两个实体集合联系在一起。

学生(关系)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S1 张三 女 18 C102

S2 李四 男 19 C141

课程(关系)

课程号 名称 学分

C1 数学 4

C2 语文 3

选课(关系)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S1 C1 90

S2 C3 80

图2 关系模型例

2 数据库设计研究

2.1 数据库设计的考虑因素

数据库的设计是数据由现实世界转向信息世界的过程,所以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正确反映;2)DBMS能接受这个数据库设计;3)使用过程有良好的效率和较高的性能;4)能够有效实施和方便维护。

2.2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大体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用户的数据要求,获得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实现的细节分析,数据库的建立和装入(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运行的后期维护和改进。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要仔细研究,反复的进行推敲才能实施。

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信息的设计,所以对于数据库的设计重点讨论也在此。现在对于信息设计普遍认同的最佳方法是E-R法。在E-R法中,把信息设计作为联系现实世界和数据世界的一个桥梁和纽带。E-R模型有较强的优势在数据库设计中,一则是E-R模型受到的制约较少,因此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二则E-R模型相对稳定。如果要启用或者改用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只需要从E-R模型出发对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E-R图是一种非常简单易懂的工具,很容易被接受,而且非常易于专业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相互交流。

3 网络数据库的优化及其保护策略

3.1 网络数据库的优化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对函数的依赖性很强,对于一个数据库的好与坏,我们首先看数据库本身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那么我们要去解决或者优化这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遇到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查询过程中等待执行的时间过长,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其优化方案。那么首先要考虑为什么会有些询问需要很长的执行时间?因为询问设计到联结或者笛卡儿成绩,这个运算过程会花费很长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理,我们总结出优化方案:1)选择尽可能先做。询问可以使得执行运算的时间大大缩短,因为选择大多是计算的中间结果变小;2)在实施联结(或者后跟选择的笛卡儿积)在建瓯前对文件适当的提前处理;3)找出表达式里的式子,尽量是式子避免过于繁琐和复杂,难以处理;4)把一些选择同前的笛卡儿的乘积合并成一个联结,因为联结特别是相等联结要比同样的一些关系笛卡儿乘积节省很多时间。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对数据库投入使用前期就进行优化,会使数据库更加高效的为人们服务。

3.2 网络数据库的保护

网络数据库的保护关键就是对信息的保护。我们在对数据库进行保护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并发操作的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等。

参考文献

[1](美)S·埃特里著.数据库-设计性能与管理的结构方法[M].康金玉,张成庆译.知识出版社,1987.

[2](美)J·D·厄尔曼著.数据库系统原理[M].张作民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

篇6

一、现状分析

“大型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强调以操作实践为主教学内容[1],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实验课时少,实践量不够。“大型数据库技术”这门课,共48个学时,包括理论教学38个学时,实践教学10个学时。大型数据库的多数内容需要动手实践,像SQL语言和PL/SQL语言及数据库编程、Oracle的备份与恢复,这些内容学生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已经接触到,甚至已经非常熟练,如果还在理论课上讲解,不仅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学生也觉得索然无法。同时,实验仅有10个学时,需要完成5个实验,该课程的特点使得实验内容繁杂,仅以第一个实验“Oracle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为例,Oracle 11g的整个安装过程就要占到1.5个课时,剩余时间根本无法进行其他实验内容。

(2)实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由于Oracle自身的特点,Oracle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即使是教师也不能确保在遇到新问题时能立刻解决,而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和教师直接沟通,通常因为一个小的问题导致整个实验过程中断。

2.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项目实训时间短,任务重。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结束后的项目实训,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开发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水平。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训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实训往往被安排在临近学期结束的前几个星期,时间以1~2个星期居多,而任务量却比较繁重。同时,大量课程都面临着项目实训安排,据统计,某些方向学生一学期的实训内容最多能达到4门,学生急急忙忙地完成一个课程的实训后就马上投入另外一个实训,根本无法进行反思与总结,往往为了完成任务,抄袭现象严重,难以保证实训质量。

(2)项目实训重复率高,内容缺乏应用性。“大型数据库技术”知识点过多,内容庞杂,使得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学生实训的应用用例难度较大,也使得学生在实践环节上无法获得对大型数据库全貌的认识。[2]这一原因使得项目实训题目更新慢,内容陈旧。统计发现,近三年的实训内容重复率在50%以上,多年来都是相同的题目,没有任何新意,并且出现本届学生借用上届学生的实训资料的情况。另外,实训内容缺乏应用性,多数内容局限在本课程内容,无法脱离教学环境,使得实训缺乏实践性、挑战性。同时,项目实训过于强调程序最终运行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实验教学中改革措施及建议

(1)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实验室完成,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方式,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都安排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中采取这样的方法安排教学:[3]实验室老师和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对于实践比较强的内容,老师采用广播教学,可以将电脑操作界面同步地显示在学生的电脑上,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清老师的电脑操作步骤。讲完后可以放开控制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不但有助于老师将复杂的理论问题讲清楚,同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讲内容。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顺便捎带讲解实验中的难点问题,这样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减轻了实验负担。

(2)实验教学三段论。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教师讲,实验教学学生做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穿插教师的讲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实践教学三段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讲解本次实验内容,实验要求,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段,学生实验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坐在讲台上,而要走到学生身边,时刻观察学生进度,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考核;第三段,最后小结,总结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在实验结束的几分钟内进行点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第一段,第三段时间不宜过长,分别控制在5分钟内。

2.实践教学中改革措施及建议

(1)多学科教师联合制订实训内容,增加实训挑战性,降低学生负担。“大型数据库技术”知识点过多,内容庞杂,如果单靠本课程的老师去构建一个能包含所有知识点的应用案例,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即使能构建出这样的案例,也会存在局限于本课程知识点,缺乏综合性的问题。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的提高,不能受课程的限制,要跳出课程之外,仅靠单一环境下的依葫芦画瓢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只有在更复杂的环境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一个优秀的数据库管理员不是只懂数据库的管理员,工作中的考验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因此,对数据库管理员的培养,除了具有数据库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外,具有应用程序的开发、调试等综合素质将更有利于发展。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提出并实践了相关课程的教师联合制订实训内容的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考查了“ASP.NET网站开发基础”课程和“大型数据库技术”课程的交叉内容。表1所示是“ASP.NET网站开发基础”课程中与数据库相关的教学内容。“ASP.NET网站开发基础”课程理论教学50个学时,实验教学14个学时,实践教学36个学时,在全部100个学时中与数据库相关的内容学时就占据37%,因此这两门课程具有比较多的相关性,同时,这两门课被安排在同一学期开设,这就使得联合制订实训内容成为可能。两门课程的老师在联合制订实训内容时,从两门课程的知识点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制订出的实训内容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实战性。两门课共用一个实训案例,学生不再因为课程的不同而被要求完成不同的实训题目,“大型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中实训重点依然是数据库的设计、各种数据库对象的创建及使用、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但在完成这些设计时是从更整体更全面的角度考虑,要确保设计在下一步的可实施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不是脱离了实际的盲目设计,所以,当“大型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只是将实训的重点转移到“ASP.NET网站开发基础”实训课程中应用程序的开发,这和整个实训的开发步骤同步,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实训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同一个实训项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也使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实训分阶段进行。改变原有的在学期末开设项目实训的教学安排,将实训内容进行分阶段划分,将整个实训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原有的安排会使学生在项目实训时已经将相关知识点忘得差不多了,而将实训内容分阶段进行,有助于学生长时间保持对相关知识的热度,使得学生在课下也能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最终有助于保证整个实训的效果和质量。

(3)分小组协作学习。[4,5]多学科教师联合制订的实训内容更加综合,也比较庞大,通常都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学生实训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在实训前,教师公布实训题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题目,然后将选择相同题目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以2~3人为宜,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实训内容进行分解,小组组长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要负责对小组成员的监督,对进度进行管理。教师定期通过小组组长了解各组的工作进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给予指导。分小组协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利于对学生项目管理经验的培养。

篇7

一、引言

在2001年和2005年,我国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出的2个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文件里面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在本科教育上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其他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因此,各个高校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双语教学改革热潮。

双语教学是指采用除汉语以外的第二门语言进行教学,一般指的是中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数据库应用”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教师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办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潮中,我院首先开展了《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数据库应用》课程双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现状不太理想,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学生英语基础有些薄弱,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也相对较低等许多因素都成为开展双语教学的不利条件。因此,本文研究针对在民办高校的教育改革中,使用双语教学应用到《数据库应用》课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数据库应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库应用》课程针对的是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在大一时已经完成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四千左右的词汇量和一定的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但仍然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很难或根本不会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停留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上,使得学习的信心不足,这就有可能使工科学生出现极大的恐惧情绪和厌学情绪,不管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理解能力都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更进一步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二)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的适应时间较长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据库方面的专业词汇,而且还需要学生将专业术语与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起来,这将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还可能很长。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时间太长,使得学生并没有从双语教学中获益,这将影响双语教学的初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师资方面的问题

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对民办院校而言,在计算机专业中,双语方面优秀师资比较欠缺。一是,由于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离市区相对较远,这就导致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不太愿意来我院授课;二是,由于限于资金等种种因素,我系教师被送到国外进行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非常少。对于我院现有的校内老师而言,外语专业的教师对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缺乏了解,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又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虽然在我院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授课的功底非常扎实,而且在英语科技文章的阅读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国外的学习或进修的经历,在口语等方面比较薄弱。若完全采用英语课件和英语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三、《数据库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数据库应用》课程中,英语授课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数据库专业知识并且运用其中的技术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计算机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首先应把《数据库应用》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然后把双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渗透。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英语授课,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即可。因此,教师应明确该课程的核心教学的目的,归纳如下:通过对《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讲授,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在该课程中学习的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有关数据库的实际问题,能够应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应用和维护的任务。从而,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模式

目前,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沉浸式(immersion program)、保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等。在民办高校中开展《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首先要根据该课程的实际要求、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英语的词汇和阅读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在我院的《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中的具体模式。然后再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进展情况以及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情况,可以对该课程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掌握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双重目标。同时考虑《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特点和《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仍处在初期,因此,《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讲授+英文课件,即在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以中文为主,同时介入英语表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在《数据库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英语专业词汇和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所布置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数据库的知识。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式模式下,教师必须要纵观整个《数据库应用》课程,充分发掘英语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机会。在设计任务时,问题可以使用课本后面的练习题,也可根据课本内容自编相关的题目。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去拟定相关的题目。通过自主的发现和探索、自主的质疑、和同学进行讨论等多种方式,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而且激发了学习《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兴趣,因此,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2.组织讨论和演讲。在上课时,授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当“老师”,给学生创造使用英语交流和实践的机会。针对在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并且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这就使得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是在丰富的情境中,不断发展着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在双语教学中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提高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过程。《数据库应用》课程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周的理论课之后,都安排相应的实验课。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练习达到真正理解课堂上的知识。此外,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为每组学生分配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项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和实践数据库开发设计中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开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去,并且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巩固和提高。最后,学生需上交具体实现的系统和一份英文的课程设计报告,这将培养学生撰写英文文档和论文的能力。

(四)双语考核形式

《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的期末综合测评成绩采用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两种方法。过程考试即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学生参与的课堂内容的情况。教师制定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平时成绩参照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采用过程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是评价《数据库应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这两项合理的结合能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数据库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总结

《数据库应用》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体现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双语是手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是目的,双语教学应该具有实用性。在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的基础上,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是重点。我们必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反馈和总结,以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据库应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和数据库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使《数据库应用》课程真正发挥作用,使得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篇8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计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让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篇9

On the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LIN Qin-Hua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ical College, 628017)

【Abstract】Course construction proposition 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ere elaborated: Summary of the cours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follow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urses offered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hospital from,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nd support. Final summary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how to build.

【Key words】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System

1 《数据库应用》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从大量的用人单位招聘软件开发人员、信息处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岗位信息来看,数据库应用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并且要求熟练,特别是微软在中国占用相当大的市场,其SQL Server更是企业用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数据库应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其相近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该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在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为PHP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项目开发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系统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数据库软件(ORACLE等)快速学习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我院《数据库应用》开设情况

我院的前身是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当时主要开设DOS平台下的数据库应用,包括有DBASE、FOXBASE、FOXPRO等。从2000年开始,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各专业开设Windows平台下的数据库,有Visual FoxPro、Access等。2004年升高后,在第一届软件专业班开设了《SQL SERVER 2000应用》课程。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始对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立SQL SERVER 和Orcale为数据库主流教学。

2.1 课程主要内容

当前,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总共64学时,4个学分。依据《数据库应用》课程标准,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分解为7大能力,每个能力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2.2 教学保障

2.2.1 教学资源

该课程所需要的实训设备主要是机房和网络,而我院大部分的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还有个基础实训中心,其包括6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48~55台微机不等),因此实训的条件已经达到要求。而且学院各部门的数据处理特别是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训环境。

2.2.2 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在我院,该课程归属于软件教研室。软件教研室共有12名教师(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其中更有10人均为双师。同时,为了提高师资水平,我院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学习班,让老师和校外及企业专家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课程建设

提高《数据库应用》课程建设质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即:教学保障需要提高;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3.1 提高教学保障条件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保障,课程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保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必备硬件条件。当前,我院的公共机房安装有SQL SERVER 2005,且能够实现广播教学,基本教学条件是具备的。但公共机房不开放,学生课后无法练习。因此,最好能够建立数据库专门实训室,且实现开放。

(2)软件条件。2008年,我院对《数据库应用》课程进行改革,建设了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中,包括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实战项目等,资料已经比较齐全。但课程教学录像等还未上网,因此该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

(3)师资队伍。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让教师到软件公司锻炼后,再来上该门课程,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考核。考核不是目的,但却是必须、有效的手段。谁上课、谁出题的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公平,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采用的是建立题库,期末考核时学生进入系统,随机抽题。但题库中的题量有点偏少,特别是项目部分。因此,还需要加强题库建设。

3.2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欠缺。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总结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了学院提供的丰富的硬件、软件条件,有了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出各自自觉性,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水平,达到学院、学生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1采用贯通式教学的原因

(1) 课程内容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

数据库系统概论是一门很特别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概念众多,且不少知识点在前后章节有重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递进。孤立地按照章节授课会令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产生混乱和迷惑的感觉:这个概念不是前面定义过么?这个理论不是前面有过分析么?有的概念随着课程的推进在不断被深化、细致化、具体化,如码的定义;有的理论随着知识的展开不断被讨论、验证,一咏三叹,如完整性等。

(2) 课程的掌握需要学生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一方面知识的掌握由点及面,比如横向结构的知识点在此章节处是这样的含义,在整个课程中是怎么样的?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将由理论贯穿到实际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统一,比如知识点在理论章节是怎样描述的,后续章节又是怎样实现的?

(3) 课程学时不断减少,教学内容亟待有效整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在不断减少,以期留给学生更多开放学习时间。贯通教学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在不同章节只解决关于相关知识点的某个问题,前面讲过的只用不重复,后面要讲的前面不提,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去解决问题。

(4) 教学设计充满迷惑和障碍。

2009年4月17日至19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骨干教师对数据库系统概论的建设进行了指导性培训,在最后的教学互动环节,仍然有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按何种顺序讲授充满疑惑。所以,透过课程纵向结构的表象,透彻理解课程横向结构内容的联系,教师才能游刃自如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2课程内容的结构分析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具有明晰的纵向结构和潜在的横向结构。

分析和研究大量中外教材(部分见参考文献)[1-10],纵向结构大致相同。典型的情况是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分成4大部分内容,每部分由具体章节构成。不同的教材每部分内容会各有增减或前后调整。课程纵向结构分析如表1。

分析和研究大量中外教材(部分见参考文献)[1-10],横向结构包括的知识点不尽相同(主要是国外的教材通常涉及到更多更细致的内容)[3-5],各知识点在不同章节呈现的深度广度也不尽相同,有的教材偏重于理论,比如王珊老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1],而有的教材偏重于应用,比如何玉洁老师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9],但典型的情况如表2分析。

以上分析是主要的例子但并不完全,但从以上的分析已足以见该课程内容的丰富和繁杂。

3贯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似纷繁复杂的网络,如果只采用经典的按照章节为序的纵向结构方式教学,那么一方面会因为各章内容丰富觉得知识点众多,另一方面又会因为时时出现似曾相识的知识点而迷惑;一方面会因为前面的一些知识点不能透彻描述而理解不清,另一方面又会因为似曾相识的知识点在后面再度出现而厌倦。在纵向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辅之以渗透横向结构的贯通式教学,将把该课复杂的网络结构简化成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性结构,消除由于知识点结构复杂造成的学习障碍,降低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贯通式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和实施:

(1) 分析并明确各横向结构知识点。整理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明确它们在本课程中不同章节处出现时所承担的不同作用,所完成的不同功能。

(2) 设计各横向结构知识点在各章节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安排各相关知识点在第几章的授课中具体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

(3) 横向结构知识点讲课过程中进行回溯。回溯要简明扼要。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教师又同时不必消耗太多课时,温故知新,温故求新。

(4) 横向结构知识点完成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

(5) 明确学生在每部分学完需要掌握的程度。由于教材的缘故,相关的知识点在描述上难免有部分重复。在学习初期,有些描述学生不能完全看懂,而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那些似曾相识的内容会让学生厌烦和懈怠。明确相应进度相关知识点的相应深度,可消除学生的疑虑和困惑。

(6) 课程完成时,分别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纵向使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的内容和递进思想,横向使学生掌握各知识点基于课程整体递进时内容的深化和实现。

(7) 因为讲授的内容安排与进度会与教材不一致,所以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辅助手段,如网络课堂,包括课件、作业和答疑,以提供给学生及时和持续的指导。

4贯通式教学的难点

贯通教学的难点首先在于课程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明确。纵向结构不难确定,通常可以使用教材的章节结构,而横向结构潜伏于各章内容之中,只有对课程进行大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才能获得。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有以下几个难点:

(1) 要求教师熟悉课程中所有教学内容,杜绝边教边学的现象。课程应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新任课教师的传、帮、带。

(2) 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能就教材的安排而拘泥。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参考书而不是僵化教条的条令。横向内容安排的深浅详略不用完全依照使用的教材,而要根据各部分内容展开程度的需要进行安排,这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

(3) 贯通教学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可能会有调整。从学习的初期看,学生的课程温习可能不是很顺畅,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和疑虑,但长期坚持跟随教师的授课掌握了课程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半功倍。

5教学效果总结与评析

(1) 将课程复杂的网络结构简化成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性结构,降低了课程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由难趋易。知识点有打碎有融合。打碎是为了学习的量少,降低难度,融合是为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有效应用。

(2) 数据库理论和应用相互促进。横向结构保证知识点既在理论部分分析讨论又在应用部分基于某种具体的DBMS进行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迁移。数据库理论是广谱的通用知识点,这种DBMS的功能这样实现,另外的DBMS势必主要也包括了这样的内容,掌握了理论将方便学习和移植,把学习一个DBMS的方法迁移到另一个不同的DBMS上去。这个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课程实验使用SQL Server环境,毕业设计使用Oracle或MySQL或DB2等,通过自学,学生们顺利完成了任务。

(4) 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沿着教材的纵向结构学习是一种本能,发现知识的横向结构、提取它,然后以此掌握知识的内涵并应用于实践则进入了学习的更高一层境界。这种能力,可以用于这门课程,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课程;可以用于学习功课,当然也可用于应用实践。

(5) 形成了一种新的对课程的理解和讲授方法。把一门课讲给学生不难,吃透一门课不容易,而透彻地教给学生就更不容易。理清课程的本质,融会两个结构的教学,将对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

[1]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德才.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C.J.Date. 数据库系统导论[M]. 7版. 孟小峰,王珊,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 Korth. 数据库系统概念[M]. 5版. 杨冬青,马秀莉,唐世渭,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5] Patrick O’Neil.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M]. 2nd.e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叶小平,汤庸,汤娜,等 .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施伯乐,丁宝康,汪卫 . 数据库系统教程[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 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 何玉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M].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 苗雪兰,刘瑞新, 宋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 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i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LIN Yin, LU Ying, YANG Chang-chun

篇1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邱月(1979-),女,硕士,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是将数据库与软件开发相结合,数据库设计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为此,课程要求学生选用主流DBMS,自选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一个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B/S或C/S架构的应用系统。掌握设计实现一个完整的产品化导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学院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团队项目模拟实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

1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题目过少不够开放。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财经类教学型学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为经济管理类。但目前的题目多数都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题材类似,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另外,题目呆板,没有和本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选择余地太少。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2)学生轻分析设计,重编程实现。 学生把编程工作放在数据库设计中的首要位置,轻数据库及其对象的设计,重开发工具的使用。很多学生只重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缺乏全局观念。

(3)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对系统没有整体规划,经常把时间都花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实现上,造成在学生项目后期没有时间做系统测试,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必然出现很多问题。

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如果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只让学生一个人完成,缺少与他人相互的交流,不利于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正常开展。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做课程设计往往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团队。

(4)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老师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相加权作为总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不知道所做项目的评定标准,因而积极性不高,也不能通过项目设计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2 数据库课程设计基础准备及教学目标制定

2.1 基础准备

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往往需要很多课程作支撑。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前期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C、C++等一些经典的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软件工程课程,对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例如数据库文件的创建、表的建立以操作、视图与SQL查询、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进行了相关实验,对于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课程设计中需要将数据库原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设计出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界面,所以学生还需掌握至少一门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PHP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2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上关于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信息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设计。在掌握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具及语言。能查阅资料解决数据库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在微软开发平台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操作能力,培养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及小组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构思

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32学时,每周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3.1 人员安排及开题

把整个班级按照开发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4~5人,选一名组长,每个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每个同学的角色可以互换。

在选题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色,体现经管类专业的特点,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来分别制定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加深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从而达到数据库课程设计和专业特色融合的目的。在制定选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该专业的教师进行讨论,帮助学生选择他们熟悉的题目,如旅游酒店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或者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能很快上手的内容。同时,应注意控制题目的规模和难度,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个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组建项目小组。这种方式经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需求分析

在此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全面需求,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开小组讨论会来确定需求,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数据流图。

例如,某家工厂的采购部每天需要一张订货报表,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对于每个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列出下述数据:零件编号、零件名称、订货数量,目前价格、主要供应者。零件入库应有入库单,零件出库应有出库单,通过放在仓库中的CRT终端把入库单或出库单报告给订货系统。当某种零件的库存数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就应该再次订货。

当系统比较复杂时,应当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一般第一层描述系统的全貌,第二层分别描述各子系统的结构。如还未表达清楚,可以继续细化。

3.3 系统设计与实施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利用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各个数据库对象的特点,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来熟悉数据库开发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工具。例如,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可以教学生怎样使用Power Designer来做数据库设计。在软件公司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完成从数据库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设计和转化。

系统实施阶段,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开发语言可选择机房环境,有Java、VB、VC、PB等;数据库可使用提供的SQL Serever2000、DB2、MySQL5等主流DBMS;软件架构两层、三层都可以。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与启发式的引导。

3.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可以选取小组之间交换测试,主要从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两个方面找出系统的缺陷,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列出测试计划,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正确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插入情况和各种约束作用,并记录结果;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错误的测试数据,记录出错结果;在各数据表中修改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各数据表中删除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创建各权限等级的用户,授予相应的权限,然后按权限等级执行相应操作,查看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再编写实验报告。

数据库功能测试主要是对界面进行测试,按用户类型进行分部测试,查看每一种类型的用户功能是否有欠缺;用户操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意义;尤其是在功能实现上,不同情况,会有怎样不同的处理;查看在出错的情况下,系统如何处理。3.5 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主要内容要求有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图)、基本ER图(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用户子模式设计、按模块分析所编写的应用程序等。撰写设计报告前小组中各成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小结一般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大小、自己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收获与体会、今后努力与改进方向等。教师给出设计报告书写规范,学生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结果完成该部分内容。报告编写是考查一个学生总结工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该环节考查的重点:报告是否内容完整、充实,条理是否清楚,格式是否符合科技文章规范。

3.6 检查与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加强平时考勤外,教师还需在每个阶段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跟踪检查,对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从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测,达到对数据库系统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评测。具体考核指标权重为:平时表现 (25%) + 任务完成情况 (30%) + 答辩 (20%) + 设计论文 (25%)。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后,尽量撰写相应科研论文,积极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对于能力非常突出的学生,可以建立课外研究小组,让他们参与到教师在研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通过项目开发,将自己所学到的数据库知识运用于实际需求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开展课程设计更贴近企业实际的项目开发方式,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和实验方式, 真正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用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和经管专业学生数据库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另外,做好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毕业设计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今后学生面临的毕业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扩大化、完整化,为设计报告的撰写、文献资料的查阅也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赵慧敏,杨鑫华,牛一捷.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志锋,王文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1).

篇12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专业课程,是系统项目设计课程的前导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实践。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已成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多院校对于网络数据库应用的学习内容是SQL Server的应用,SQL Server是一种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体系结构把所有的工作负荷分散到服务器和客户端上运行的各项任务中。本课相对于其它数据库易学、实用。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电子商务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多,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本课,尤其对于在校的高职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本课的老师来说,怎样搞好本课的教学也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几年的教学活动,对于本课程的定位,T-SQL语言的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课程定位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对电子商务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数据库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习本课程要求设计开发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因此,应至少学习过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还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知识和概念,因此,该课程的先导课程为《网络实用技术》。本课程的后继课程为《网页制作》《网络程序设计()》。可以根据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的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数据库开发人员。

1 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把理论知识和思维逻辑紧密结合

学习数据库理论知识的过程是相对枯燥的,尤其对于一些Transact-SQL命令,Transact-SQL语言是SQLServer网络数据库的灵魂,几乎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全部功能,所以这一块的学习是必须的,而且相当重要。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表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想象我们实际生活中怎样建表,创建的过程怎样?然后把我们的思维逻辑罗列出来,把关键操作转换为相应的英语短句,再加一些格式设置,表的建立也就完成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找到自我。在给学生设计例题的时候一定从身边的数据提取,比如设计学生表、成绩表,让学生输入同班学生的档案信息或成绩,然后从中查询、统计,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一体化

高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不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多加强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先学理论,等到理论完全明白了,再上机练习,这种模式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效率。完全改变教学思维,可以实现理论和操作的一体化教学,从操作案例分析中提出理论,而理论的学习与总结反过来又强化了操作的进一步完善。学习的环境也可以完全实现学习和操作的一体化。本课的教学可以完全在机房内完成,在机房里通过教师机软件,学生既可以看到老师的课件和真实的案例操作,而且可以直接让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实现。

1.3 采用项目导向法明确教学内容,从学习情景中找到知识点

对于《网络数据库》这门课来,内容比较多,既包含了数据库基础概论、数据库及表的创建与维护、数据的查询、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的安全等多项内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可以采用项目导向法,即先设计一个大的项目,比如学生管理系统,然后把整个大的项目分解为具体的五个项目,再在每个项目中设定具体的学习情景模块,具体设计过程见表1。

1.4 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中心,运用互动式教学环境强化教学效果

《网络数据库》这门课程的教学由理论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组成,大多院校通常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机房上机实践。因为讲课和上机时间不一致,或者相差几天,到了上机时间,有些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学生已经忘记,结果学生操作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一致,可以采用多媒体机房互动式教学。整个的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机房建立局域网,并配有双向教学软件的教师机,保证每个学生配有一台终端计算机。上课前,教师将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素材和部分程序实例,通过共享的方式,让学生独立的享受教学资源。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操作的演示,而且随时能够进行指导实践教学,讲完直接让学生练习,还可以通过监控实时查看学生的操作、学生演示及讨论。机房一体化教学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指导作用,并更好的调动了学生 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以上根据本人短短的几年的高职院校《网络数据库》授课经验及体会,探索并总结的部分教学方法。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并将课程内容具体项目化、案例化,加上机房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经过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

篇13

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专业的人次培养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适应学生智能特点;(3)基于行动导向培养职业能力;(4)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明确了课程的设计理念后,还要有一个合理的执行路径:我们先来选取课程内容,首先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安全管理。在数据库设计工作模块中,分为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在数据库应用工作中,分为两个:程序设计员或者数据库管理员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ISOSQL)编写存储过程;根据用户的需求,方便、及时和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数据库安全管理中,分为安装和升级服务器、登记数据库的用户、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制定数据库备份计划、数据库信息进行恢复。转换到学习领域,经过筛选,我们选取了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项目的载体。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按照《教务管理数据库》的整个生存周期的顺序进行,特别将数据库系统认知、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这些理论学习融入到了需求分析阶段。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安排了30课时的综合实训。在实施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划分成5个环节:项目展示:教师项目任务书和参考资料,介绍项目内容和实施步骤,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课堂实践:突出学生为主体,尝试完成项目,汇总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档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自省的能力。重难点讲解:学生就汇总的问题与教师交流,教师将重点难点分析、演示。项目汇演:各个项目组分别汇报课堂实践成果,接受专任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检验,锻炼学生的项目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提高: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给出指导性解决方案,布置拓展任务。

3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教师规划、准备、主导整个学习流程,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搭建知识体系,并参与真实项目的数据库维护。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最终分数得出之后,还会选择成绩优异的同学参与真实项目的数据库维护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条件

本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了课程标准、单元设计、任务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并录制了大量的课堂视频、操作演示视频、微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配备的不同的教学环境,基础项目阶段,在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室进行,方便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而在真实项目阶段,则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让学生融入到仿真工作环境中,进一步锻炼职业素养。网络课堂这个网络教学环境则贯穿全部教学阶段,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学习。而本课程的课程网站,按照项目整合了学习资源,针对每一个项目,都提供了资料、作业习题、操作视频和在线测试功能。还突出互动性,教师可以设置学习限制,比如测试通过了项目1,才能进行项目2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有学习论坛、项目答疑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