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属地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受过良好的教育或培训,具有相关职业高中以上的学历。
3.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听说读写熟练,英语口语标准者优先。
4.具有良好的电脑使用能力,熟练掌握各类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
5.具有一定的商业理论知识,熟悉当地商业法律、习俗等知识。
6.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对电建材料、设备有一定的熟知度。
7.性格外向,诚实守信,无任何犯罪记录及不良嗜好。
8.形象良好,对外能够代表公司的形象。
9.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如相当于招标师、经济师之类的证书)。
在项目筹备期,应根据当地的互联网条件,选定一套软件以满足属地化采购管理的需要,软件的工作界面尽量采用中英文双语,或至少为英文界面;当地互联网条件十分有限时,该软件应能实现局域网办公的功能。若业主另有要求,应积极与业主协商。管理软件选定后,要根据员工配备情况适时组织软件的应用和维护培训,为将来的属地物资管理做好准备。
(三)各类管理单据的设计与印制
单据主要包括:产品受货登记薄、收货单、过磅单、验收单、收料单、领料单、调拨单、退库单及库位卡等等。格式应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以及业主、分包商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单据的管理功能能够在项目物资管理软件中实现的尽量不再印制纸质单据,以节约管理成本。
(四)机具的准备
属地化采购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机具主要包括:地磅(用于钢材等物资的数量验收)、皮卡(用于五金、急需物资的市场采购)。其他如库房、机具、小型工器具等通用设施可根据设备管理所需统筹考虑、安排。机具的准备方案应首选调拨。不能调拨的,在考虑项目工期、资金状况等的基础上,对租赁费用和采购费用进行对比,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
(五)属地化采购合同、采购单、保函通用条款的设定
属地化采购主管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选择一套适用于不同物资类别的采购合同样本,组织合同部、财务部、法律咨询人员(若有)、税务咨询人员(若有)等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对物资采购合同样本进行风险识别和讨论后,设定采购合同的通用条款。在对合同条款的讨论与设定过程中,应同时对采购所需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质保保函等基本格式和条款进行讨论和设定。
(六)市场考察
与国内项目有所不同,属地化采购市场考察的内容还应包括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商业惯例、风俗、禁忌以及与采购相关的基本税务知识的调研和整理。考察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业主、分包商、监理、行业协会、互联网以及公司以往项目等资源发掘潜在供货商。市场考察的同时,需通过业主、分包商、供货商等收集各类物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便同国内标准对照转换。项目部可根据需要,招聘熟悉当地市场的外籍采购助理,在外籍员工的协助下,更有利于发掘优秀供应商资源。
(七)采购范围的划分
对比属地化采购与异国采购在质量、综合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的优缺点,并综合考虑异国采购物资进入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政策等限制条件(比如试验与认证、清关规定等因素),确定实行属地化采购的物资范围。一般来讲,各类地材、低端钢材、油漆、油料、试验药品、加工件、各类普通五金、工器具以及需要当地认证的计量设备等需当地采购。
(八)熟悉当地的交易规则
熟悉当地的交易规则有利于做好属地化采购。在巴西,物资采购必须按双方约定的付款时间进行付款,发票上的付款日期到期而未付,往往会导致买方银行账户出现黑名单记录,一旦出现黑名单记录,对买方后续物资采购、资信审核等都将造成不利影响,而要消除黑名单记录手续复杂且不容易。在巴西的零星物资采购中,如果采取现金付款,供应商一般会有或多或少的折扣。
(九)属地化采购管理培训
属地化采购主管根据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结合主合同、分包合同以及当地法规对物资采购方面的规定组织编译项目属地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及相应的培训课件,根据采购人员及各专业材料员到位情况适时组织培训。培训过程应特别注重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可先单独培训好一到两名条件较好的当地员工,再由该员工向其他当地员工进行培训。在做好技能培训规划的同时,更要制定好英语学习的长期计划,提高中方员工的外语沟通能力。
二、属地自行采购基本流程
属地化采购基本程序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询价及编制询价报告单;签订物资采购单或采购合同;检验、运输及货物接收;合同终结。
(一)物资需用计划的提报与审批
物资需用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应根据项目物资计划管理程序的规定组织实施。若项目已采用了属地物资采购管理软件,则应统一通过软件实施。
(二)平衡利库
物资管理部门收到物资需用计划时,首先进行平衡利库,充分利用物资剩余后,再对剩余需用计划量安排采购。物资剩余指的是因设计变更、其他计划产生材料余量等剩余物资,有别于库存物资。根据项目属地物资采购程序的要求,平衡利库后需编制采购计划的应按规定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三)询比价与价格谈判
对物资需用计划进行平衡利库以确定实际需要采购的数量后,便可联系供货单位进行询价、比价、谈价,最终落实供货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供货单位的过程中,应在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价格最低的供货商,非合格供货商参与报价时,更应首先考察好产品质量。供货商预选完成后,应编制物资采购审批表,由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批准。按有关规定,需业主或监理参与供货评审的,应及时联系业主人员参与评审。
(四)采购资金的落实
对资金需求较大的批量采购,确定供货单位后,应在统筹考虑材料确切需用时间和项目当前资金状态的前提下,落实合同签订时间以及供货时间(可适当安排分批供货),以免发生供货后不能及时支付货款的情况,损害公司信用,对今后的采购工作造成困难。
(五)采购合同、采购单的签订与管理
采购人员可根据已定好的合同样本起草本次采购的合同或采购单,并按要求经物资部、合同部、财务部等部门主任审核后,提交项目经理或分管项目经理批准和签订。对部分数量少、价值低且急需的物资,可根据项目属地物资采购管理程序的规定实施现金采购,不再签订采购合同或采购单。现金采购过程中也应坚持货比三家的基本原则,并至少由两人同时参与。
三、属地化采购与业主的结算方式
属地化采购的物资一般有三种向业主结算的方式:一种是以供货形式结算,即:向业主提交供货发票,业主以货款方式按主合同规定的方式支付。此种方式下,我方类似于供货商。二是分包款形式结算,即:所供货物以材料成本的形式涵盖在工程款中一并结算。此种方式无需向业主提交供货发票。三是我方采购,但由供货商向业主开具发票,签订三方委托付款协议,业主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业主采取从工程合同款中抵扣其付款的物资采购款。此种方式一般为利用业主享受当地政府税额优惠以降低采购成本。
四、分包商采购的管理与控制
对分包商采购物资的管理重点主要为安全和质量控制。对分包商采购的管理和控制方式需注意以下要点:
1.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分包商采购范围,规定重要物资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指定重要物资的合格供货商范围。
3.参与分包商采购的评审过程。
4.参与分包商采购物资的验收。
5.审查分包商的仓库设施、安全设施。
6.定期组织检查分包商库存物资的质量状态和有效期限。
7.定期组织检查分包商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状态。以上几种管理和控制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分包合同中加以明确。
篇2
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图1基坑平面图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总建筑面积7200m2。主楼两栋,高约83m,地上20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基坑挖深约9.0m,为图1中的1#和2#基坑;裙楼两栋,地上4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约5.0m,为图1中的3#基坑。该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北侧距拟建围墙约14m,墙外为正建的7层住宅楼;南侧距拟建围墙8.2m,西侧距拟建围墙约4.5m,东侧距拟建围墙4.6m,基坑平面见图1(自然地面标高-1.00m)。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工程场地划分两个含水层组:第一层为上层滞水,埋深在自然地面下4.6~5.5m,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下管道渗水;第二层为潜水,具微承压性,水位埋深在自然地面下11m以下。场地内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2支护方案的选择
2.1场地评价
基坑场地在开挖深度内主要以粉质粘土和粘土层为主,该土层土质强度高,自立高度大,同时,基坑内水位埋深较深,受地下水影响不大,经计算,临界直立高度Hc=7.07m,所以,基坑开挖过程中,不需采用特殊支护,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放坡开挖,局部无大的放坡余地可采用锚喷网支护,但放坡开挖后土体长期暴露于外,会受雨水冲刷或风化导致土质变化而产生蠕变。所以,放坡开挖后,采取素喷方式,保护边坡土体不受风化及雨水冲刷,确保土体原有特性。同时,又能使基坑内施工现场清洁、卫生,保证基础施工在雨季顺利进行。具体素喷方法见图2和图3
图2素喷、锚喷结构示意图
图3素喷剖面图(注:摩擦锚杆长1m,水平、垂直间距均为1.5m)
2.2支护方案的选择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数据表明:基坑南、北两侧场地较宽阔,可以大放坡,而东西两侧场地狭小,放坡比例很小,北侧可以在预留出支护所需材料堆放、加工的场地后,按1:0.4左右比例放坡;南侧也按1:0.4左右的比例放坡;东西两侧场地狭小,按1:0.1放坡,1#深基坑的东侧和2#深基坑的西侧放坡后采用喷锚网支护。
2.3锚喷支护方案的确定
设计参数的取值:土体容重γ=19.8KN/m3,挖深H=9m,内聚力C=29KPa,摩擦角φ=13°,安全系数K=1.3,外荷载q=10KN/m2,由此,布置6排锚杆,具体参数详见表2及图2、图4:
图4锚喷剖面图(注:锚杆水平、垂直间距均为1.5m)
3施工要点
3.1基坑土方开挖及修坡
基坑土方开挖应分步进行,分步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为给锚喷网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每层挖深1.5m~2m,不允许超深开挖。开挖长度应根据交叉施工期间能保持坡面稳定的前提决定,一般在同一轴线开挖的长度为15m~20m。边坡开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扰动,并严格按规定修坡,防止因分层开挖的误差引起最终基坑外形尺寸的不足。
3.2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首先是锚杆的成孔,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工凿孔或钻机钻孔,按设计的孔位布置,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准确的孔位,后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的俯角和孔径进行凿孔。其次是锚杆安装,按照设计规定的各排锚杆的长度、直径,加工合格的锚杆,为使锚杆处于孔的中心位置,每隔1.2~2m焊接一个居中支架,将锚杆安放在孔内。最后是注浆,注浆是保证锚杆与周围土体紧密粘和的关键,在安好锚杆的孔内注入1:1水泥砂浆,压力不低于0.4MPa,以确保锚杆与孔壁之间注满砂浆,砂浆内加膨胀剂及早强减水剂,注浆采用由里向外注,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0.5m处,必须在孔口绑扎止浆布袋,防止浆液流出。
3.3挂网喷混凝土
等锚杆施工完成后,用φ10圆钢与锚杆弯头衔接起来,形成整体。然后迅速在边坡面上,布上一层φ6.5,网格20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扎牢,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和使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钢筋混凝土板墙。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为80~100mm,强度为C30。喷射混凝土时喷枪口与受喷面距离保持在1~1.2m为宜,避免因距离过大而影响受喷面混凝土的密实度,距离过小而造成过多的混合料反弹损失。
3.4设置测点
监测要设置测点,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前定期观测。一是地面下沉值,二是坡面位移值,现场监控测量对喷锚网支护技术尤为重要,通过监测,随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以便随时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设计和施工最优化。
4支护工程造价比较
该基坑支护工程为施工单位自带方案的招标工程。参加招标的施工单位共三家,在计费标准相同,施工方案自定的条件下,其中选用人工挖孔加钢支撑的支护方案,投标价为150万元,选用人工挖孔桩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方案,投标价为182万元,选用喷锚网支护的方案,投标价仅为98万元,由此可见,在深基坑支护方案中,如果地质条件许可,使用喷锚网支护方案是比较经济的。
参考文献:
1.彭振斌锚固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余志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篇3
1.1问题的提出
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始于农八师,该师又称石河子垦区,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全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该区年降雨量100~200mm,蒸发量高达2000~2400mm,属干旱——干涸地带,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本区属新疆工农业经济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但水资源相对匮乏。要维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节水。由于农业用水量比高达95%,因此,节水的首要对象是农业节水。
由于农八师目前作物的灌溉定额在兵团乃至新疆是最低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节水技术,才能达到进一步节水的目的。滴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之一,于是,他们选择大田棉花进行膜下滴灌试验。
1.2科学试验开路,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脱颖而出
1996~1998年,结合生产在棉花地里进行初试、小试、中试3个阶段的膜下滴灌技术试验。
1996年在121团1.667h㎡(25亩)弃耕的次生盐渍化地下进行首次膜下滴灌试验研究。结果为棉花生长期净灌溉定额2700m3/h㎡,比地面灌节水50%以上,单产皮棉1335kg/h㎡,是盐碱地上从未有过的产量。
1997年试验扩大到相距各为100多km,处于不同地点的三个团场的42.8h㎡(642亩)棉田上进行,土地大部分是盐碱地或次生盐渍化地,土壤质地差,土壤肥力为中下等,结果是平均省水50%,平均增产20%,其中低产田增产达35%。
1998年进行中试。面积扩大到99.133h㎡(1487亩),其中13.333h㎡(200亩)是蕃茄,试验内容深入到探索合理的灌溉制度、灭虫、化控、施肥、防滴灌带堵塞、与农业技术措施紧密配合、降低成本等等。试验在上述各方面均取得进展,并进一步验证了前两年所取得的成果。
经过连续3年试验,且一年迈出一大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农八师取得了成功,并以其明显的节水增效优势吸引了千家万户。
1.3研制廉价滴灌器材,打牢物资基础
滴灌技术核心的部位即滴灌带,试验时使用的是可多年使用的内镶式滴灌带,质量虽好,但每公顷地需用11100m,按每1m1元计需11100元以上,加上首部过滤器和至毛管的各级管道,每公顷概算首次投入需16020元,若采用国外的滴灌带,则每公顷投入高达30000元以上,农户只能望“洋”兴叹。滴灌器材,尤其是滴灌带的价格较高是阻碍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瓶颈”。为了降低滴灌造价,在兵团的支持下,农八师组建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潜心研究了国内外滴灌带的生产状况,于1998年下半年试制成了一次性边缝式薄壁滴灌带——“天业”牌滴灌带。该种型式的滴灌带价格仅0.3元/m,使滴灌首次每公顷投入下降为8250元左右,农户在种植棉花时有利可图,每公顷净增收2250元左右。因此,“天业”牌滴灌带一问世,立即受到兵团广大农户的欢迎,为这项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推广应用打开了一条道路。
1.4各方通力合作科研结硕果
从1998年起,由兵团科委、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就“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结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开展了3年研究工作,由兵团农垦科学院、兵团石河子大学、兵团农八师和农一师(地处南疆阿克苏地区)4个承担单位。80多位各学科、各单位的中高级科技人员,通力协作攻关,田间观测与室内试验并举,研究与示范相结合,胜利完成试验研究任务,取得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配套技术成果。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专家参加主持的成果鉴定结论是“本课题总体水平为国内领先”,“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2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效果
膜下滴灌能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首先源于这一技术本身,是真正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水,其产生的效果不光是水的节约,而是综合效益的提高。兵团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显示,与地面灌相比,棉花膜下滴灌有以下十个方面的明显效果。
2.1省水
滴灌是一种可控制的局部灌溉,可适时适量的灌水。水滴渗到作物根层周围的土壤中,供作物本身生长所需。由于棉田实施覆膜栽培,抑制了棵间蒸发。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所以,在棉花生长期内,比地面灌省水40%~50%。如石河子地区2000年测试,平均每公顷省水3000m3,节水率44.7%。另一个明显优点是可适时适量灌水。如花龄期后,棉花仍需少量水分、养分补充,因地面灌难以控制水量,8月中旬后就被迫停水以免棉花旺长,影响吐絮和成熟,而滴灌就可以控制灌水量大小、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小水量灌溉,以满足后期棉花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2.2省肥
肥料随滴灌水流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提高了利用率;亦可做到适时适量,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平均可省肥20%左右。
2.3省农药水在管道中封闭输送,避免了水对虫害的传播。另外,地膜两侧较干燥,无湿润的环境滋生病菌。因而除草剂、杀虫剂用量明显减少,可省农药10%~20%以上,杀虫效果好。
2.4省地
由埋入地下及地面移动的输水管道代替地面灌时占地的农渠及田间灌水渠道,可节省地5%左右。
2.5省工和节能
地面灌时,挖土堵口,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一个农工管理棉田2h㎡(30亩)左右。采用滴灌后,主要工作是观测仪表、操作阀门,工作条件好;滴灌能随水施肥、施药,膜下及旁侧杂草难以生长,土壤不板结,田间人工作业(包括锄草、施肥、修渠、平埂、病害治理等)和机械作业大大减少,人工管理定额大幅度提高,一个农工可以管理4~6h㎡(60~90亩)或更多的棉田,劳动生产率提高。
2.6有利于利用盐碱地
棉花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由盐碱地上的试验可看出,不仅脱盐效果好,而且脱盐用水量比地面灌明显减少,还能获得较高产量,这对盐碱地的使用很有价值。
2.7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因作物从下种、出苗起,就得到适时、适量的水和养分供给,棉花各类生长指标均优,抵抗力强。如2001年7月下旬,正是棉花生长的旺盛期,北疆地区突然连续几天降雨、降温,地面灌棉花大幅度减产,而滴灌棉花减产幅度相对较小。
2.8增产
由于科学调控水肥,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并经常保持湿润,棉花生长条件优越,结铃率高,单铃重增加。因此,棉花普遍可增产10%~20%,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石河子垦区2000年对5个团场0.277万h㎡(4.16万亩)棉田调查,籽棉每公顷增产858kg,增产率23%。
2.9棉花质量提高
膜下滴灌营造了棉花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如棉花的成熟度好,纤维长度增加0.4~0.7mm,纤维的整齐度高,外观光泽好。
2.10综合效益好
2.10.1经济效益
膜下滴灌棉花增产20%以上,按籽棉价3.5元/kg,每公顷增收2850元。节省水、肥、农药、人力、机力,每公顷平均节支1425元,除去工程投资年折旧费和年运行费每公顷3225元,则每公顷净增收1050元。若棉花价格提高,则盈利更多。
2.10.2生态效益
膜下滴灌节水50%,减少深层渗漏,能较好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滴灌随水施肥、施药,既节约了化肥和农药,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节约下来的水可还水于生态,这对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是头等需要的。
2.10.3社会效益
由于滴灌水的利用率提高,滴灌面积不断扩大,兵团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开始缓解。因膜下滴灌技术适应性较强,因而,兵团已开始利用这一技术在沙漠边缘种植经济林、草,如石河子地区在沙漠地上种植梭梭、沙棘、枸杞等耐旱植物,既会产生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以这项技术为龙头还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滴灌器材、滴灌专用肥、过滤设施生产、销售等在兵团迅速发展起来。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3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前景
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已日臻成熟。自2001年起,兵团启动了“十五”期间建设26.667万h㎡(400万亩)喷、微灌工程计划(其中微灌面积16.667万h㎡),至今已完成微灌建设面积9.667万h㎡(145万亩),为计划总量的58%,范围扩展到天山南北兵团所属的各师及农场,作物对象除棉花占绝大多数外,甜菜、玉米、加工蕃茄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瓜类、生态林、经济林等均有应用。初步统计,这部分作物的应用面积达十余万亩,效果很好。这表明,膜下滴灌技术模式在兵团正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可以预计,兵团“26.667万h㎡(400万亩)”计划将提前并超额完成,到2005年,兵团微灌总面积可突破20万h㎡(300万亩)。
新疆气候干热少雨,蒸发量大,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其土壤为风沙土,渗漏严重,耕地中盐渍化面积占30.58%。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又大量种植哈密瓜、葡萄等瓜果作物,这些条件很适合发展滴灌。因此,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模式在新疆极具推广价值。
西北地区中的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自然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与新疆相类似,“农业用水占西北地区用水总量的80%~90%,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滴灌节水技术在这些省区同样有其实用价值。这两年,兵团“天业”在内蒙古阿善盟左旗、宁夏银川市林业研究所、甘肃定西县和陕西延安等县市进行了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果林、蔬菜、棉花等作物的试验性推广应用,很受欢迎,规模最大有133.333h㎡(2000亩),说明这项技术在这些省区乃至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推广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4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应用中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4.1降低滴灌产品价格仍是进一步推广大田滴灌技术的关键
目前,兵团使用的滴灌带主要是由天业公司生产供应,一年更换一次,每公顷2250元,占年分摊投资费用的70%,正常年份,每公顷棉花可增收1050元。但若遇较重的灾害而减产或棉花滞销降价,则将无利可图。因此,滴灌带价格成为棉农获利多少或投资风险的砝码,“天业”正在努力使滴灌带的投资进一步降低,这样,正常年份获利可增加,轻灾年份则可保产又保收。
4,2加强过滤设施的研制和改进
滴灌技术的难点是滴灌带或灌水器的堵塞。防止堵塞的首部过滤设施是滴灌工程的心脏。国内和兵团自产的过滤器性能欠佳,耐久性差,因此,研制和改进过滤设施十分必要。
4.3加强科学管理
大田滴灌工程科技含量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并应加速研制经济实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R].第1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252-264.
[2]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1998.5.6—18、91—131.
[3]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等.《21世纪中国水供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6.18—19、131—138、附图10.12.
[4]樊自立等.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J).干旱区研究,2001,(3)1—5.
[5]匡尚富等.农业高效用水灌排技术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236-247.
[6]罗家雄等.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4.48-56、137—139.
[7]毛德华.干旱区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9.267-270、168—173.
[8]李光永.世界微灌发展态势[J].节水灌溉,2001,(2)24-27.
[9].新疆微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节水灌溉,2000,(3)8—10.
篇4
1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产生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结合,加压的水流经过滤设施滤“清”后,进入输水干管(常埋设在地下)、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滴灌管(带),再由毛管上的灌水器滴入棉花的根层土壤,供棉花根系吸收。
1.1问题的提出
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始于农八师,该师又称石河子垦区,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全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该区年降雨量100~200mm,蒸发量高达2000~2400mm,属干旱——干涸地带,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本区属新疆工农业经济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但水资源相对匮乏。要维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节水。由于农业用水量比高达95%,因此,节水的首要对象是农业节水。
由于农八师目前作物的灌溉定额在兵团乃至新疆是最低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节水技术,才能达到进一步节水的目的。滴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之一,于是,他们选择大田棉花进行膜下滴灌试验。
1.2科学试验开路,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脱颖而出
1996~1998年,结合生产在棉花地里进行初试、小试、中试3个阶段的膜下滴灌技术试验。
1996年在121团1.667h㎡(25亩)弃耕的次生盐渍化地下进行首次膜下滴灌试验研究。结果为棉花生长期净灌溉定额2700m3/h㎡,比地面灌节水50%以上,单产皮棉1335kg/h㎡,是盐碱地上从未有过的产量。
1997年试验扩大到相距各为100多km,处于不同地点的三个团场的42.8h㎡(642亩)棉田上进行,土地大部分是盐碱地或次生盐渍化地,土壤质地差,土壤肥力为中下等,结果是平均省水50%,平均增产20%,其中低产田增产达35%。
1998年进行中试。面积扩大到99.133h㎡(1487亩),其中13.333h㎡(200亩)是蕃茄,试验内容深入到探索合理的灌溉制度、灭虫、化控、施肥、防滴灌带堵塞、与农业技术措施紧密配合、降低成本等等。试验在上述各方面均取得进展,并进一步验证了前两年所取得的成果。
经过连续3年试验,且一年迈出一大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农八师取得了成功,并以其明显的节水增效优势吸引了千家万户。
1.3研制廉价滴灌器材,打牢物资基础
滴灌技术核心的部位即滴灌带,试验时使用的是可多年使用的内镶式滴灌带,质量虽好,但每公顷地需用11100m,按每1m1元计需11100元以上,加上首部过滤器和至毛管的各级管道,每公顷概算首次投入需16020元,若采用国外的滴灌带,则每公顷投入高达30000元以上,农户只能望“洋”兴叹。滴灌器材,尤其是滴灌带的价格较高是阻碍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瓶颈”。为了降低滴灌造价,在兵团的支持下,农八师组建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潜心研究了国内外滴灌带的生产状况,于1998年下半年试制成了一次性边缝式薄壁滴灌带——“天业”牌滴灌带。该种型式的滴灌带价格仅0.3元/m,使滴灌首次每公顷投入下降为8250元左右,农户在种植棉花时有利可图,每公顷净增收2250元左右。因此,“天业”牌滴灌带一问世,立即受到兵团广大农户的欢迎,为这项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推广应用打开了一条道路。
1.4各方通力合作科研结硕果
从1998年起,由兵团科委、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就“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结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开展了3年研究工作,由兵团农垦科学院、兵团石河子大学、兵团农八师和农一师(地处南疆阿克苏地区)4个承担单位。80多位各学科、各单位的中高级科技人员,通力协作攻关,田间观测与室内试验并举,研究与示范相结合,胜利完成试验研究任务,取得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配套技术成果。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专家参加主持的成果鉴定结论是“本课题总体水平为国内领先”,“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2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效果
膜下滴灌能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首先源于这一技术本身,是真正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水,其产生的效果不光是水的节约,而是综合效益的提高。兵团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显示,与地面灌相比,棉花膜下滴灌有以下十个方面的明显效果。
2.1省水
滴灌是一种可控制的局部灌溉,可适时适量的灌水。水滴渗到作物根层周围的土壤中,供作物本身生长所需。由于棉田实施覆膜栽培,抑制了棵间蒸发。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所以,在棉花生长期内,比地面灌省水40%~50%。如石河子地区2000年测试,平均每公顷省水3000m3,节水率44.7%。另一个明显优点是可适时适量灌水。如花龄期后,棉花仍需少量水分、养分补充,因地面灌难以控制水量,8月中旬后就被迫停水以免棉花旺长,影响吐絮和成熟,而滴灌就可以控制灌水量大小、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小水量灌溉,以满足后期棉花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2.2省肥
肥料随滴灌水流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提高了利用率;亦可做到适时适量,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平均可省肥20%左右。
2.3省农药水在管道中封闭输送,避免了水对虫害的传播。另外,地膜两侧较干燥,无湿润的环境滋生病菌。因而除草剂、杀虫剂用量明显减少,可省农药10%~20%以上,杀虫效果好。
2.4省地
由埋入地下及地面移动的输水管道代替地面灌时占地的农渠及田间灌水渠道,可节省地5%左右。
2.5省工和节能
地面灌时,挖土堵口,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一个农工管理棉田2h㎡(30亩)左右。采用滴灌后,主要工作是观测仪表、操作阀门,工作条件好;滴灌能随水施肥、施药,膜下及旁侧杂草难以生长,土壤不板结,田间人工作业(包括锄草、施肥、修渠、平埂、病害治理等)和机械作业大大减少,人工管理定额大幅度提高,一个农工可以管理4~6h㎡(60~90亩)或更多的棉田,劳动生产率提高。
2.6有利于利用盐碱地
棉花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由盐碱地上的试验可看出,不仅脱盐效果好,而且脱盐用水量比地面灌明显减少,还能获得较高产量,这对盐碱地的使用很有价值。
2.7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因作物从下种、出苗起,就得到适时、适量的水和养分供给,棉花各类生长指标均优,抵抗力强。如2001年7月下旬,正是棉花生长的旺盛期,北疆地区突然连续几天降雨、降温,地面灌棉花大幅度减产,而滴灌棉花减产幅度相对较小。
2.8增产
由于科学调控水肥,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并经常保持湿润,棉花生长条件优越,结铃率高,单铃重增加。因此,棉花普遍可增产10%~20%,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石河子垦区2000年对5个团场0.277万h㎡(4.16万亩)棉田调查,籽棉每公顷增产858kg,增产率23%。
2.9棉花质量提高
膜下滴灌营造了棉花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如棉花的成熟度好,纤维长度增加0.4~0.7mm,纤维的整齐度高,外观光泽好。
2.10综合效益好
2.10.1经济效益
膜下滴灌棉花增产20%以上,按籽棉价3.5元/kg,每公顷增收2850元。节省水、肥、农药、人力、机力,每公顷平均节支1425元,除去工程投资年折旧费和年运行费每公顷3225元,则每公顷净增收1050元。若棉花价格提高,则盈利更多。
2.10.2生态效益
膜下滴灌节水50%,减少深层渗漏,能较好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滴灌随水施肥、施药,既节约了化肥和农药,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节约下来的水可还水于生态,这对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是头等需要的。
2.10.3社会效益
由于滴灌水的利用率提高,滴灌面积不断扩大,兵团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开始缓解。因膜下滴灌技术适应性较强,因而,兵团已开始利用这一技术在沙漠边缘种植经济林、草,如石河子地区在沙漠地上种植梭梭、沙棘、枸杞等耐旱植物,既会产生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以这项技术为龙头还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滴灌器材、滴灌专用肥、过滤设施生产、销售等在兵团迅速发展起来。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3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前景
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已日臻成熟。自2001年起,兵团启动了“十五”期间建设26.667万h㎡(400万亩)喷、微灌工程计划(其中微灌面积16.667万h㎡),至今已完成微灌建设面积9.667万h㎡(145万亩),为计划总量的58%,范围扩展到天山南北兵团所属的各师及农场,作物对象除棉花占绝大多数外,甜菜、玉米、加工蕃茄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瓜类、生态林、经济林等均有应用。初步统计,这部分作物的应用面积达十余万亩,效果很好。这表明,膜下滴灌技术模式在兵团正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可以预计,兵团“26.667万h㎡(400万亩)”计划将提前并超额完成,到2005年,兵团微灌总面积可突破20万h㎡(300万亩)。
新疆气候干热少雨,蒸发量大,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其土壤为风沙土,渗漏严重,耕地中盐渍化面积占30.58%。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又大量种植哈密瓜、葡萄等瓜果作物,这些条件很适合发展滴灌。因此,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模式在新疆极具推广价值。
西北地区中的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自然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与新疆相类似,“农业用水占西北地区用水总量的80%~90%,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滴灌节水技术在这些省区同样有其实用价值。这两年,兵团“天业”在内蒙古阿善盟左旗、宁夏银川市林业研究所、甘肃定西县和陕西延安等县市进行了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果林、蔬菜、棉花等作物的试验性推广应用,很受欢迎,规模最大有133.333h㎡(2000亩),说明这项技术在这些省区乃至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推广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4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应用中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4.1降低滴灌产品价格仍是进一步推广大田滴灌技术的关键
目前,兵团使用的滴灌带主要是由天业公司生产供应,一年更换一次,每公顷2250元,占年分摊投资费用的70%,正常年份,每公顷棉花可增收1050元。但若遇较重的灾害而减产或棉花滞销降价,则将无利可图。因此,滴灌带价格成为棉农获利多少或投资风险的砝码,“天业”正在努力使滴灌带的投资进一步降低,这样,正常年份获利可增加,轻灾年份则可保产又保收。
4,2加强过滤设施的研制和改进
滴灌技术的难点是滴灌带或灌水器的堵塞。防止堵塞的首部过滤设施是滴灌工程的心脏。国内和兵团自产的过滤器性能欠佳,耐久性差,因此,研制和改进过滤设施十分必要。
4.3加强科学管理
大田滴灌工程科技含量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并应加速研制经济实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R].第1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252-264.
[2]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1998.5.6—18、91—131.
[3]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等.《21世纪中国水供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6.18—19、131—138、附图10.12.
[4]樊自立等.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J).干旱区研究,2001,(3)1—5.
[5]匡尚富等.农业高效用水灌排技术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236-247.
[6]罗家雄等.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4.48-56、137—139.
[7]毛德华.干旱区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9.267-270、168—173.
[8]李光永.世界微灌发展态势[J].节水灌溉,2001,(2)24-27.
[9].新疆微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节水灌溉,2000,(3)8—10.
篇5
房地产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业务建设,是房地产管理部门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房地产行政管理和发展房地产业的必备基础资料,也是研究房地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加强措施进行论述。
一、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档案是在房地产审批、建设、管理等环节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件、图纸、音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由于房地产档案具有的动态性和广泛性特征,使其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是我国实施财产清查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房地产纠纷化解产权争议的主要参考资料。只有合理利用房地产档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房地产档案资源的浪费。然而,从目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实际来看,房地产档案管理重资料管理,轻档案利用;重档案信息收集轻档案信息服务;缺乏有效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因此,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合理利用档案信息为决策机构、人们生活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从目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来看,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也在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料也日渐充实。然而,也不可否认,房地产档案管理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档案的利用率低。建立房地产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档案用户使用,最大限度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而从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实际来看,房地产档案的开放度极低,即使检察院要获取相关的房产资料,也有相当的难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想利用房地产档案资料来化解纠纷,在当前实施起来很困难。
(2)档案信息服务形式单一。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仅有限,而且服务方式单一,仅仅是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动态等,缺乏对用户的需求研究,难以提供深层次的信息编研服务。
(3)缺乏有效的档案检索体系。从目前来看,很多省市的房地产档案管理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索体系,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不熟悉,造成用户很难搜索到需要的房地产档案资料。
(4)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差。随着档案数字化步伐的加快,提供高质量的房地产信息服务成为今后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房地产档案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房地产档案信息给用户;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够创建动态的信息界面,这就使得仅仅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问题。
三、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措施
综上分析,面对以上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措施:
3.1 树立全员管理档案理念
城市房地产档案是城市房地产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城市面貌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研究房地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重视房地产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发展,不只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项一般意义的工作,乃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有内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真实地记录和留取材料,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必要且优质的服务。要通过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档案管理知识,认识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树产全员参与管理、全员重视档案的观念,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意识,以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奉献我们的聪明和才智。
3.2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档案法》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使之适应经营管理的据要,在直管公房档案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制。具体应采取集中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其负资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档案工作,中层科室应有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并配备专职档案员,由其负责所在科室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立卷、移文等工作。同时,要建立综合档案室,作为本企业档案工作的专业管理部门,以实现其输入 (收集、接交) 和输出 (利用) 的双重功能,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全面的整体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及其利用价值。
3.3 加强房地产档案基础性工作力度
房地产是人民群众生活四大要素之一,其自然属性日益显现。原来房屋产别只有直管房产和单位自管房产,而现在私房房产、涉外房产、股份制房产不断增多,出现了房屋产权的多元化;原来房屋的结构分为钢混沛专混、石专木、简易四种并以砖混为主,而现在混合、钢混、钢结构己成为主流;房屋的设计用途由原来的以住宅为主,逐步发展为商业、教育、科研、办公等多种用途并存。因此,要加强对房地产档案信息的管理,必须加强房地产档案信息分类的基础性工作,使其更加衬合房屋的自然属性,更加便于档案的利用。要结合各地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一是要建立房地产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对于不发达地区,要建立手工形式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既要建立案卷级的,又要建立文件级的,以提高检索效率对于发达地区,要建立电子计算机档案信息检索体系,以满足利用者的计算机检索和 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二是要开发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深化房地产档案信息的编撰研究工作,为城市建设决策、活跃房地产市场、服务广大群众提供系统的档案史料。三是房地产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4 加速房地产档案现代化管理
房地产档案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化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蹦而就,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近期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完善的检索工具和提高系统的完全防范。计算机检索途径应有尽有,数据中的每一个产权要素都可以作为检索点包括产权更新信息、房地坐落自然信息、产权证管理信息以及模糊条件检索等等,为提权档案的查询、利用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功能,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手工 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以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计算机应用保护了档案原件,又高效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同时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指的是保护系统硬件和软件免受 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做好防病毒工作 抓好用户权限管理只有保证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做好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
3.5 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房地产档案现代化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人才资源是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开发利用房地产档案的基本条件。因此,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着重抓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服务、为人发群众服务的思想,需要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能,具有熟练驾驭计算机技术、灵活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能力;二要提高业务素质。房地产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熟悉和掌握房地产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行家能手。尤其要注重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管理,对己接收与保存的档案进行二次加工。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房地产档案所藏的数量、内容、价值、存放位置 ,做到得心应手,迅速调出案卷,准确回答查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篇6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在国内主要用于大型公建的大堂,室内游泳池的地面等场所,用于住宅较少。最近几年,随着单户独立燃气炉的采用和分户热计量的需要,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得到了很多开发商的青睐,在住宅在开始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热工性能及其供热的基本规律,我们结合北京市一座新建高层住宅楼工程,对该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和实测,使工作更加深入一些,以期在国内其它工程研究的基础上所有提高。
二工程介绍
该建筑为一幢二十二层的塔式高层住宅,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两层。建筑面积16845m2,建筑高度63.5m。为满足地板辐射采暖的要求,建筑层高为2.8m。本楼为集中采暖,热源为小区内的热力站,为本楼设置单独的热交换器和循环泵,形成独立的采暖系统。采暖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55/45℃,连续采暖。本楼的供热方式除楼梯间为铸铁散热器采暖外,其余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供回水立管和分、集水器均设于每户的厨房中。地板辐射采暖的管材选用交联聚乙烯管(PC-X)。考虑到系统的承压问题,首层至三层的管材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
为满足分户热计量的需要,减少对下一层的散热,每层均设保温层。根据采暖管道敷设的要求,本楼的地面垫层厚度为110mm,其中包括保温层、豆石混凝土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和装饰面层。为了试验地面不设保温层时,对楼板结构的温度影响,以及了解向上和向下传热的情况,个别房间未设保温层。
本住宅楼的采暖室内设计温度为20℃,根据北京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应用技术规程》中供暖热负荷计算宜将室内温度降低2℃计算,故进行采暖负荷计算时室内设计温度按18℃计算,顶层西北角房间按16℃计算。本设计地板散热量适当考虑家具的遮挡因素,家具对地板面积遮挡的有效面积系数按20%-30%考虑,面积小的房间取较大值,面积大的房间取较小值。
三测试报告
1测试方案和测试项目
A测试项目
(1)地板和墙面辐射采暖构造层内的各点温度情况。
(2)地板辐射采暖构造层中有无保温层对向上、向下的热流的影响程度。
(3)室内竖向空气温度分布。
(4)室内人体实感温度(包括室内各非加热面的壁面温度和室温)
(5)最不利房间热舒适性。
B测试方案
(1)选择6层和8层东南角的相同位置的作为地板辐射采暖的对比房间,测试项目为(1)~(4)项:选择22层西北
角房间作为(5)~(6)项的测试房间:6层西面房间作为墙面采暖的测试房间。
(2)在6层和8层东南角房间,分别埋设热电偶,用于测试地板辐射采暖各层的温度分布。在铺设完管道层后,预埋
了管道周围的热电偶。
(3)如图3.1.3所示,在6层和8层布置热电偶和热流片,用于测试地板辐射采暖向上和向下的热流。
(4)在8层的测试房间墙壁和顶板上布置外带测头的RHLOG-Ⅱ型温度自计仪测量房间各个非加热面的壁面温度,用于
确定地板辐射采暖的实感温度。
(5)在6、8层和22层的测试房间如图1所示布置RHLOG-Ⅱ型温度自计仪测量房间的竖向空气温度分布鞋。
(6)测量最不利房间22层测试房间的热舒适性。
图1
2测试结果
由于工程交工时间的关系,第一次测试从2001年1月18日开始,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选择在严寒中、中寒、微寒。室内外温度用RHLOG-Ⅱ型温度自计仪测试,可按照上述方案进行连续测试。室外温度曲线如图2所示。
图2室外温度
(1)地板辐射采暖各层温度情况
6层不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各层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8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各层温度变化,发图4所示。
图3
图4
(2)地板辐射构造层有无保温层的向上和向下热流对比
图5六层地面热流
图6八层地面热流
(3)室内竖向空气温度分布
(5层)
(6层)
(7层)
图7室内竖向空气温度分布
(4)室内人体实感温度
根据八层南向房间内表面温度测量值计算实感温度,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从图8中可看出,人体实感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略高,这是辐射采暖方式优于一般对流采暖方式的特点之一。
图8
(5)最不利房间的热舒适性
1月7日对22层测试房间2进行热舒适性测试,采用丹麦生产的B&K1213多用气象仪,测量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水蒸气及室内风速等参数。采用黑球温度计测量室内黑球温度,用于平均辐射温度的计算。室内热舒适性的评价按照国际标准ISO-7730和国家标准GB/T18049-2000是用PMV和PPD指数来描述的。
2月17日上午10:00至11:00对22层测试房间2进行了3组热舒适测试,并根据所测数据对PMV和PPD进行了计算,其中PMV为-0.2~0.1,PPD为5.1~5.5。可以看出,本测试房间的热舒适性是满足国际标准的。
四分析与讨论
1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
对顶层(22)层北向房间进行热舒适测试,在室温为21℃左右时,其舒适度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由于条件所限,未能测试其它室温下的情况,因此,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对八层南向房间各内表面温度的测定,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这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特点,也是热舒适的原因之
一。
室内空气温度分布规律与以往资料介绍的规律不同(顶层符合一般规律)。一般单层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采暖房间空气温度分布为下高上低,这是形成地板辐射采暖舒适的主要原因。本住宅楼每层均为地板辐射采暖,由于散热向上向下同时传
热,使下层顶板温度升高,因而空气温度分布不理想,看来有必要对中间层进行热舒适测试。上述现象也说明了,散热管下设保温层是必要的,这不但有利于分户热量计量,而且还可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2地板辐射采暖散热管向上、向下的散热量比例
由于地板表面测试的不均匀性以及用热流片测量热流时的干扰因素较多,按本次测试方案,无法得出地板辐射采暖向上、向下的散热量比例。
3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性
实感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高,是地板辐射采暖比其它采暖方式节能的原因。本次测试房间的实感温度与空气温度差约为0.5℃,与一般资料中介绍的温差为1.5~2.0℃相比是较小的。因为只是测试了一个房间的参数,测试结果尚不能作为定论。
4地板辐射采暖的安全性
地板内散热直接铺设在楼板结构上时,不会对楼板造成损害。实测散热管外壁温度不超过45℃,设计供水温度(供水管
内)为55℃,温度均较低。但楼板上不设保温层在其它方面很不利,一般就设保温层。当有保温层时,楼板结构层上皮(保温层下皮)温度均未超过30℃,比夏季室内空气温度还低。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一座新建住宅楼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现场实测,对该系统的地板和墙面辐射采暖构造层内的各点温度计情况、地板辐射采暖构造层中有无保温层对向上、向下的热流的影响程度、室内竖向空气温度分布室内人体实感受温度(包括室内各非加热面的壁面温度和室温)、最不利房间的热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该系统在舒适性、节能性等方面的一些结论,说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的,对该系统的应用性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本课题对于该系统住宅中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该系统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Standard(ISO)7726,Thermalenvironment-Instrumentandmethodsformeasuringphysicalquantities.
篇7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供电公司已经推广普及了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在进行实际抢修工作之前,对于高压故障的确认需要经过承询人员转达给调度员,调度人员在基于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进行确认无误后发出修理命令,所以在低压抢修工作中如果能结合使用CMS和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对于大幅度提升抢修的效率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低压抢修工作的服务质量l3]。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¹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电网结构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分布,从而可以实现地理查询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将低压抢修设备和参数整合起来、统筹管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速度。º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电网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管理的安全可靠、优质高效日。»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将输电和配电过程中的变电、线路、远动、线路和电缆等领域都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整体上对电网进行宏观的生产运营服务,同时覆盖了调度管理、故障抢修和一些低压电网等业务。¼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台账模块、地图信息模块和电网系统模块。
3基于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低压抢修工作流程
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中记录了低压电网以及使用客户的信息资料,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充分运用可以拓展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同时为它可以作为电网营销系统中的客户信息管理平台,给低压抢修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l5]。在过去的低压抢修工作模式中,一般遵循以下工作流程:客服人员受理客户报修;承询人员按照客服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工作分派;抢修队去客户现场进行勘察并汇报勘察结果;对于可以直接修复的工程直接进行修复工作;不能修复的部分通知客户和公司进行调度。基于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低压抢修工作流程为:承询员接受报修单据并对其以户号和台区为基拙编号,在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和CMS系统中进行查询;对于无法修复的报修通知客户,并通知公司进行调度;可以修复的工作分派给抢修队进行勘察、抢修l6]。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结合了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CMS系统只增加了一个流程,但是对于承询员的查询、判断和处理速度大有提升,避免了抢修队伍重复到场的次数,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承询员判断后直接执行故障的派修和调度工作,极大的缩短了客户报修到抢修人员到场的时间,提高了低压抢修的效率。同时基于承询人员对故障的判断处理,提高了到场人员的实际维修机会,从而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赢得了客户的满意。
4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低压抢修效果评价目
(l)针对附近大量客户报修的抢修工作,相关部门在接到指挥中心的地址详尽的报修时,先要了解分析保修情况,弄清楚是单户停电、是整栋楼停电或者整片区域都故障,然后进入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低压查询”模块,通过客户信息输入找到客户电源以及上级线路名l7]。如果通过查询发现是同一个电源的故障问题,那么可以判断大致上是上一级的供电设备故障问题引起的大量客户停电,如果低压抢修队伍对于此类故障不能进行修复,承询员要将这种情况转达给调度员,通过调度员的调度分派高压抢修人员进行修复。如果承询员查询的结果是所有这些报修客户并不在一个供电源之下,那么承询人员应该分派低压抢修队伍到现场进行勘察研究,以排查是否是上级供电设备的故障,同时要将相关的勘察结果转达调度员,以便加大对当地电网运行的关注力度,如果出现低压抢修队伍无法确认或者是当地电网有任何异常情况,调度员要做出后续的跟踪处理。如果接到的客户报修紧紧是电表故障或者是电容丝问题导致的停电,承询员应该直接分派人员进行抢修处理同。
(2)在突发应急性电网故障处理中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严寒酷署这些自然环境对于我国电网有很大的影响,在经历这些恶劣气候的时候电网会受到严峻考验,电量负荷大幅度攀升,容易诱发电网故障。突况造成的电网故障一般会产生面积较大的时间较长的停电现象,由于系统监控平台有完善的监督和报警系统,所以发生应急故障时承询员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警报并查询到发生故障的线路的名字。同时,故障地区客户报修的单据也会从指挥中心转达到承询员手中。承询员通过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获得故障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客户信息,从而及时的做好调度工作并分派抢修任务。输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缩短了故障排查的时间,减少了重复报修的出现频率,从而提高了低压抢修工作的效率。
篇8
基于案例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基本概况,在此分别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裂缝处理、地下室抗渗混凝土底板抗裂施工、地下室基坑围闭止水施工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要点。
2.1地下室基坑围闭止水施工
除了框架梁裂缝处理和抗渗混凝土底板抗裂施工,地下室基坑围闭止水施工,也是地下室人防工程施工的重点施工步骤。其施工方法如下:1)基坑排水。本工程基坑排水,主要是在施工前设置明沟、集水井等进行排水,同时将深搅止水帷幕桩设置于开挖上口线外,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坑内降水和坑外回灌提供有利的作业条件。其中主要排除施工现场的基坑涌水和积水,在排水沟设置时,需在基坑开挖之前就预先修好,并连接市政排污管道,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明沟和集水井,以及利用潜水泵、离心式水泵和泥浆泵等,定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涌水。2)基坑降水。在本工程当中,在基坑的周围设置了单排深层搅拌桩,以作为止水帷幕,其中桩基长度、直径、搭接长度等,分别为10m,500mm,250mm,同时设置了井点降水和坑内降水等,前者是在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在基坑开挖的同时,进行坑内降水,但为了减少对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在坑外设置了回灌井,这样就能够灵活结合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回灌水量进行调节。除此之外,为防止降水曲面向外扩张,以及由于水位下降而出现周围建筑基础下沉,可在基础周围布置适量的注浆孔,以此调整注浆的压力。通过对地下室基坑围闭止水的施工,基本解决了围闭止水降水和排水问题,这在地下室人防工程中,具有积极的工程意义。
2.2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裂缝处理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施工,发现在梁跨中底部,由于轴线截面尺寸太大,所使用的混凝土超标,使得早期水泥水化反应的水化热程度大,在混凝土冷却的过程中,产生不同尺寸大小的收缩裂缝,另外杆件具有较强的自由变形能力,使得轴线方向在拉力影响下,出现中间宽两边窄的收缩裂缝。针对这些裂缝,具体的防治措施从材料选用、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方面入手,控制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级配、振捣密实程度等,并做好钢筋表层的防腐工作。经工程总结,确定以下几种裂缝处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1)表面修补法,针对那些表面较为稳定,并且结构承载能力不会受到裂缝影响的部位,将水泥砂浆、环氧胶泥等直接涂刷在裂缝表面,或者涂刷油漆和沥青等防腐材料,以控制裂缝的继续开裂。这种方法的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前提是检查地下室墙体表面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如果裂缝宽度和深度比较小,则适用这种方法,但需借助勘察仪器,检查表面裂缝内部是否贯穿墙体内部。2)灌浆和嵌缝封堵法,借助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到裂缝当中,当胶结材料硬化,就能够与混凝土形成统一的整体,工程选择范围内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化学材料。这种方法适用于贯穿型裂缝,所使用的胶结材料,要检查是否与墙体本身材料存在排斥性,以保证胶结材料的封堵效果。3)结构加固法,常见的加固方法有加大结构截面面积、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增设支点等。本工程南侧框架梁的位置,在贯穿裂缝的影响下,其主体结构出现了较为明显损伤,因此可考虑选择粘结钢板的加固方法,至于其他部位,可根据现场情况,予以灵活应用。4)仿生自愈合法,主要针对新出现的裂缝,将含有粘结剂液芯纤维等的特殊组分掺入混凝土当中,模拟生物创伤愈合的机能,形成混凝土内部的“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在出现裂缝时,可自行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使得裂缝重新愈合。
2.3地下室抗渗混凝土底板抗裂施工
案例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要求在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标准的范围内施工,因此施工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工程地下室的基础底板采用强度C40和抗渗等级S16的抗渗混凝土,形成厚度为600mm的基础底板。为提高抗渗混凝土底板的抗裂水平,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抗裂度进行验算,其中主要的计算参数包括材料重量、材料比热、材料现场初始温度、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重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重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重量、水比热、碎石比热、砂比热、水泥比热等,并在混凝土浇筑约72h之后,根据混凝土内最高温度、混凝土墙壁最大厚度、混凝土降温系数等,绘制出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以此作为抗裂施工的依据。关于抗裂施工,工程采用温控施工的技术。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其中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混合料、外加剂等,水泥要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细骨料含泥量不大于2.0%;粗骨料为连续级配5~31.5范围内的碎石;混合料按照相应的配合比设计,但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应的标准;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初凝时间控制在7h~8h之间。混凝土材料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进行缜密的材料试验工作,将各种材料的配合比调整在最佳状态,这也是材料选用时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2)配合比设计,按照混凝土绝热温升、温差、温度应力的理论参数,将温度应力控制在混凝土结构抗拉强度范围内,同时按照既定的配合比,至少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以及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和抗裂要求。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抗裂施工材料质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配合比设计时,不仅需要参照相应的技术质量管控标准,还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3)混凝土拌制,拌制之前,对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以设计含水量为标准,对用水量进行合理调节,并将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的重量误差分别控制在±2%,±3%,±3%,±2%之内,然后以大约2min的时间均匀搅拌,期间要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的温度。4)混凝土浇筑,以机械振捣的方式,从浇筑层底部开始,往上浇筑,为确保振捣的均匀性,需要在混凝土卸料点位置和混凝土坡脚位置,布置两道振动器,以确保上下部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在混凝土浇筑到顶面后,相隔5h即可找平混凝土表面,并利用木抹子打磨压实,直至表面没有收水裂缝。5)混凝土保温养护,目的是将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在混凝土终凝之后,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湿润,同时覆盖一层麻袋,并根据需求补充水分,另外在混凝土的两边,也需要覆盖麻袋,旨在控制空气的对流,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和侧面温度均能控制在调控范围内,直至侧面拆模。通过这些抗裂施工技术,能够为地下室人防工程的抗渗混凝土底板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施工的依据,在本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施工效果。
篇9
2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特点
在低湿地上之所以短期内发展了出色的农业,固然与人口压力密切相关,但也与其具有独特的优点息息相关。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宜于农作;交通发达,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大都位于江汉平原地区之内。但是在20世纪50~80年代期间,江汉湖泊数量和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骤增,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化。农业灾害,包括洪、涝、渍、干旱、病虫、冷热等日益严重,农业耕作和生活的设施水平与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的结构单一,劳动生产力与土地生产力徘徊不前,农业资源浪费严重,比较效益低下。形成了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基本背景[10,12]。江汉平原的湿地农业还具有一些具体特点。
2.1垸田特征
江汉平原湿地垦殖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大量垸田的产生。所谓垸田,就是人为地由湖边向湖心通过建立堤坝、排干湖水,建立相应的水利设施,即所谓“围湖造田”形成的农田。最后在地貌上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个由人工开挖形成的水系相对独立的垸落。从大的方面来看,垸田由于开垦历史不同,所属各异,因而垸落与垸落之间形成各种人为的隔离和阻碍,道路和水系混乱,不利于农田作业以及灌溉、排水与行洪。每逢5~10年一遇的大雨,往往形成大面积内渍[1,14]。
垸田的另一特征是土壤长期接纳河流冲积物和湖渍物,因而表现为土体深厚、有机物丰富、土壤潜在肥力高但有效肥力低。由于其土地平整与水利设施大都不充分,因而排水不良。春季土壤升温慢,形成所谓“冷渍田”。此外,还有一部分低湖田表现为土壤粘粒成分含量高、土壤结构不良。从土壤营养上来看,该地区土壤严重缺磷和缺锌[4,15]。
2.2地貌和生态上的分异特征
江汉平原的农田多由湖泊开垦形成,在地貌和生态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王克林等在对洞庭湖湿地进行探讨时指出了洞庭湖区具有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的特点。并将该湿地归纳成3个圈次,即1)内环敞水带;2)中环季节性淹没带;3)外环渍水性淹没带[2,8]。蔡述明等在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监利新兴垸进行的研究阐明了四湖地区“湖垸同体”,从湖边到湖心可分为9种农业利用地貌类型的规律[4]。我们通过对典型碟形洼地——高场示范区的剖析,观察到一个没有彻底完成垦殖过程的低湖地在多个土壤特征上(地下水位、土壤剖面结构、土壤机械构成、土壤营养、土壤温度和综合土地质量)存在明显的梯级递变,因而其适宜的农业利用价值也是不同的。
2.3灾害加剧与生态脆弱化特征
由于本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日益加剧。主要灾害有洪灾、涝渍、干旱和病虫灾害等[16~18]。叶柏年等在分析湖北省旱涝发生情况时,论述了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灾害日益加重,如1980、1982、1983、1991、1993、1995、1996、1998年均为特大洪涝年,每年因洪涝使农田成灾面积均超过66.7万hm的标准,平均两年就遇一次,其中1991年农作物受灾174.97万hm,农业损失55亿元。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旱灾面积增加1.28倍,涝渍面积增加1.67倍。
王学雷等对江汉平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过专题论述[19]。除上述以洪涝为主体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外,江汉平原还面临严重的生态脆弱化问题。包括,1)耕地面积日减,人口骤增,土地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2)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物理结构劣化,生产性能下降;3)生物多样性下降,时有暴发性或毁灭性病虫害发生;4)水体面积减小,湖水水质下降,渔农矛盾日渐突出;5)农业内部结构单一,农业经营比较效益低,农业经济再生产难以完成;6)农业设施老化,基本建设严重落后,农民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等等,应该说湿地地区的农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3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局部性、季节性水环境恶化是南方低湿地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位于该地区的以湖泊为主体的自然湿地既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环境,又在该地区整体的水资源调度和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整体上来认识南方低湿地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力开展湿地农业技术研究(图1)。
附图
图1“湿地农业”构成图
3.1湿地农业关键技术的探讨
“九五”期间,我们对农业湿地中的主体——涝渍地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关键技术包括:
(1)涝渍地农业小区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与实施研究建立了两个分别代表典型“湖积地”和“冲积地”的涝渍地改良综合开发示范区,在示范区的综合整治与开发规划中提出了以“单元水系”为基本单位整治涝渍地的观点,将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整治涝渍地的先决手段。规划中还引入了日本区域排水规划的数理模型与土地分析的“数量化理论Ⅰ”,实践证明上述两种方法对江汉平原湿地地区微地域特点的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还将高场示范区的开发模式总结为“农田整备+梯级开发”,岑河示范区的开发模式为“农田整备+优化模式”[22~24]。
(2)涝渍地排水改良技术
湿地农业中农田的排水是一项关键技术[25~27]。研究开发和引进了适合于湿地农业小区排水的数学模型以及农道、沟渠、土地平整的工程技术参数。深入探讨了农田涝渍相随的作用过程和主要作物棉花、大豆、油菜在关键生育期的排渍标准和涝渍排水综合控制指标[28]。
(3)涝渍地土壤肥力特征及改良技术
选择典型地域对近20年来大范围的江汉平原湿地农田土壤肥力动态演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采用土壤系统分类法,对涝渍地的土壤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找出了不同类型涝渍土壤的特征与利用方法。探讨了涝渍地土壤的分布与肥力演变规律。
(4)适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发现、引进与鉴定
对多种水生经济植物莲藕、芡实等的适宜特性进行了鉴定。发掘并开发了新鱼种——月鳢,继续扩大了对适宜于湿地的早熟西、甜瓜品种的筛选,选出适合于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黄宝石”、甜瓜“丰甜1号”。引进筛选出“两优培九”和“丰两优1号”等品种作为湿地高产优质水稻换代“组合”。
(5)主要作物抗涝渍的机理及抗渍高产栽培
重点对水稻、油菜等作物不同抗(耐)性品种间差别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一套本地区水稻的抗渍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认为栽培上应重点抓好品种筛选和育苗技术两个环节[29]。
(6)涝渍地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对涝渍地上易发生的稻飞虱、稻螟和纹枯病、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进行跟踪调查,以有效排水和节水灌溉为出发点,探讨了病虫草害综合防除策略。
(7)涝渍地生态环境异化评价及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环境异化程度在日益加重,环境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的利用。环境治理策略既要注重缓解环境压力,也要注意照顾当前经济发展,要做到二者的良性互动。
(8)涝渍地高效农业模式研究
湿地良好的土壤潜在肥力和充裕的光、温、水等自然资源为本地区农业的主体产品开发和农田多熟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自然条件[5,30~32]。以“麦—瓜—稻”模式为基础,面对新的农村形势,新创了4种高效农业模式。这4种模式是系统针对本地区爽水型高产水田、旱田、农牧肥结合以及保护地栽培方式分别形成的,在生产中已得到迅速推广。
3.2湿地农业综合开发典型模式探讨
湿地农业模式总体上可分成农田高效农业模式,农林间(混)作模式,水体养殖模式,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和碟形地域梯级开发模式等5类。每一类有若干种形式的模式。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
(1)适宜于中小水面的分层混养模式;
(2)适宜于连片池塘的鱼、猪—禽复合混养模式;
(3)适宜于大中型水面的网箱养鱼与流水围栏精养模式;
(4)野生水生植物人工种植园模式;
(5)适宜于河滩湖滩季节性淹水带的耐渍经济植物模式;
(6)低湖田鱼—稻—藕共生模式;
(7)湖区生态公园观光农业模式;
(8)适宜于大面积低湖田的一季中稻模式;
(9)适宜于典型碟形洼地的梯级开发模式;
(10)适宜于高产爽水区的多种农田高效种植模式,包括:麦—瓜—豆—稻模式;油—瓜—稻模式;菜—甜瓜—杂交棉模式;大麦=玉米+绿豆—晚稻—畜禽模式。
优化模式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尤为显著[3,5,33~36]。
3.3湿地农业的若干技术难题
纵观江汉平原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湿地农业的技术研究多集中在点、区或者局部技术环节上,成绩很大但有所偏颇。今后应加强如下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1)关于湿地农作区国土综合整治,即生产、泄洪和湖区水面面积的合理比例及其规划建设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湖泊面积还在继续减少,减少的部分主要用来作渔业养殖用。与低湖农田的利用方式相比,渔业养殖兼顾了蓄水、生产和调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功能,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但江汉平原全域内土地面积如何在生产、泄洪和湖区水面之间分配出一个合理的比例,并通过具体地规划、布局(该布局还应该与相关的水利、农业设施相匹配),是今后湿地农业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应该学习日本“土地改良区”的做法,大范围统一规划,整体分区建设;通过立法,集中来自于国家、地方和农业经营者的有效投资;规划与建设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保护的有机结合。
(2)关于拳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要在减轻涝渍为害的同时,充分发挥湿地地区多水与土地肥沃的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建立相应的优质、名牌商品基地。而这一方面恰好是江汉平原湿地农业过去的薄弱环节。具体来讲,需水较多的水稻、油菜,水生动物(鱼、鸭、鹅等)养殖,水生经济植物产品是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但一直以来未形成相应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今后应重点研究其从基地化生产到加工、包装和销售一体化的技术,形成湿地农业的特色。
(3)关于恢复优美环境与确保食物安全。江汉平原的地理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各种用水可能在不同区域之间产生多次循环使用,而且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与生活排水之间极易相互混杂。以水作媒介,农药、化肥及有机污染物容易得到迅速传播与分布,从而导致对环境的大面积污染,进而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在江汉平原这个传统的农业集约区和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何保证农村广大土地以及农产品免遭污染,改善农业从业者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将是今后湿地农业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难点。
【参考文献】
[1]陈世俭,蔡述明,罗志强.生态工程在湖垸湿地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6(3):253~258.
[2]王克林.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J].热带地理,1999,19(2):130~136.
[3]孟宪民,崔保山,邓伟,等.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14~20.
[4]蔡述明,王学雷,黄进良,等.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区域开发与持续农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黄jǐng@①,雷海章,黄智敏.论我国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3):34~36.
[6]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8,18(4):293~299.
[7]朱建国,姜文来,李应中.我国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50~53.
[8]王克林,刘新平.洞庭湖湿地抗逆型农业开发模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3):18~22.
[9]李晓青,程伟民,谢炳庚.江南丘陵稻田湿地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研究——以攸县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1995,6(supp.):112~118.
[10]金伯欣,邓兆仁,李新民.江汉湖群综合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1]徐琪.湿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调节[J].生态学杂志.1989,8(3):8~13.
[12]黄进良.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J].地理研究,1999,18(3):297~304.
[13]丁疆华,温琰茂,舒强,等.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开发,1999,14(3):42~44.
[14]李劲峰,李蓉蓉,李仁东.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萎缩及其洪涝灾害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265~268.
[15]向万胜,古汉虎.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J].土壤通报,1997,28(3):119~120.
[16]叶柏年,陈正洪.湖北省旱涝若干问题及其防灾减灾对策[J].气象科技,1998,(3):12~16.
[17]傅云新,邓先瑞.江汉平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6(4):379~383.
[18]金卫斌,雷慰慈.湖北四湖流域的洪涝灾害与生态减灾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11(3):38~41.
[19]王学雷.江汉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与生态恢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35(2):237~240.
[20]王洋,齐晓宁.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低湿耕地整治及综合开发模式[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105~107.
[21]张明祥,严承高,王建春,等.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1,(3):23~26.
[22]高绣纺,李方敏,谢红.日本的农村整备事业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特刊),15:112~116.
[23]黄永平,田小海.数量化理论Ⅰ在农地分级中的应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2):148~153.
[24]朱建强,潘传柏,章贤东,等.中日专项技术合作项目岑河示范区排水规划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特刊),15:69~77.
[25]刘祖贵,郭国双.渍害稻田合理排灌技术的研究[J].灌溉排水,1994,13(3):1~6.
[26]李振华,管光生.改造湖区低产田的研究[J].灌溉排水,1996,15(4):38~40.
[27]朱建强,欧光华,黄发新.四湖流域农田排水有关问题研究[J].灌溉排水,2002,21(3):39~43.
[28]朱建强,张文英,潘传柏,等.几种作物对涝渍胁迫的敏感性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2000,19(3):42~46.
[29]田小海,龚信文,工藤哲夫.水稻在涝渍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试验初报[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4):289~291.
[30]黄智敏,田小海,鄢圣芝.四湖涝渍地区主要种植制度的气候评价[J].湖北气象,2000,(2):18~20.
[31]江苏省种植制度研究课题组.江苏沿江经济发达区高产高效持续多熟种植制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7,(1):1~4.
[32]李晓储,刘贵阳,黄利斌,等.扬州市珙江低湿江滩地林农复合构建模式早期经济效益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5):6~10.
[33]邓德源,李开伦,向德楷.湿地资源开发模式[J].自然资源,1991,(5):18~20.
[34]王缨,周明全,夏昌锐,等.稻田高效间作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1):61~68.
[35]王缨,雷慰慈.旱田间作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4):426~432.
篇10
我的做法主要有:
一、“间歇式”推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较顺利地跨越“认知低谷期”,必须有一个纠偏理顺、巩固推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可能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一种“间歇式”的推进过程。“间歇式”推进,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预测学生将会出现“认知低谷期”时,适当调控教学进度,有意识地针对知识的特点进行梳理强化,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的一种教学策略。
例如,学习分数加减时,由于分数单位的复杂性、和整数加减的差异性,学生容易出现“认知低谷期。”教学时必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分数的意义讲清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时要重视与整数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加减虽然在方法上与整数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通分是为了统一单位。这样学生认识较为深刻,就会缩短跨越“低谷期”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及时梳理、归纳与多方位训练
要避免或减少学生“认知低谷期”的出现,教学中应经常进行知识梳理。也就是把分散的知识梳理成系统,归纳为简明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纠正偏差,强化记忆,促进发展。
篇11
不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普通的财务工作人员,都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要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切实做好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强化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性,要切实实现权责的有效统一,以保障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主动根据企业开发项目及本企业的业务特点,从制度角度上具体规定企业内部关系到财务管理事务各个方面内容,要重新修订和规定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标准,要切实实现房地产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源头上杜绝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无序化和混乱,降低其经营风险。二是在规定和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时刻注意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房地产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要形成以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为主对其经济行为进行约束,正真做到依制度办事。
3.注重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效率。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其关键是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资金的应用效率。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将企业的营运资金统筹安排、加大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力度,有效优化本企业的信用体系,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营运资金的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资金预算实际执行状况的分析,事先制定好合理有效的筹资计划,将企业原来较为分散的营运资金集中起来,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可以降低营运资金的成本,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4.企业领导应注重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
一般企业领导层财务管理意识的如何直接影响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如何。现代房地产企业领导,应积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理念,要将目光从“挣了多、少钱”转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来。房地产企业领导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意识,企业文化意识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还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级领导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依法引导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为本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具有合法性和准确性决策依据。
篇12
小麦地膜栽培主要有2种模式:膜侧条播适宜于旱地和不保灌的水地;膜上穴播适宜于年平均降雨400mm以上,7~9月降雨在240mm以上旱地或补充灌溉区。一般增产1125~1500kg/hm2,节水1200~1500m3/hm2。
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合口过伏,遇雨耙耱保墒,蓄住7~9月降雨。播前15d左右施足底肥,浅耕耙耱,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3平衡施肥
丰水年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135~150kg/hm2,氧化钾90~150kg/hm2,锰肥15kg/hm2;干旱年份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50~180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钾60~75kg/hm2。有机肥可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深施,施深15cm左右;化肥可结合覆膜播种机械条施,也可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施入,施深10cm左右。小麦拔节和孕穗期可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
4选用良种
应选用冬性中等、矮秆多穗型或矮秆大粒型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如新春7号、新春8号等。精选种子,使其纯度达99%,发芽率达85%,净度达98%以上,并实行种子包衣处理。
5适期播种
膜侧条播应比当地露地小麦的适宜播期推迟5d左右;膜上穴播应比当地露地小麦适宜播期推迟7d左右;地膜春小麦可较露地小麦适宜播期提前15~20d。
6精量播种
膜侧栽培播量一般约为露地小麦的3/5,即75~105kg/hm2,丰水年和旱肥地75kg/hm2,干旱和中等肥力田105kg/hm2。膜上穴播45万穴/hm2,每穴7~9粒,一般播量90~120kg/hm2。地膜春小麦45万穴/hm2,每穴10~14粒,一般播量180~240kg/hm2。
7规格播种
7.1膜侧条播
7.1.1起垄。按60cm一个带型,30cm起垄覆膜,30cm作为种植沟。在种植沟内距垄膜两侧5cm处各种1行小麦,小麦间距10cm。垄底宽25~30cm,高10cm左右,垄顶呈弧型,垄的条带宽度要一致。
7.1.2覆膜。用40cm宽地膜覆盖垄面,把地膜拉直使其紧贴垄面,再把膜两边压入垄侧土中10cm、隔3~4m在膜上打一个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一般选用厚0.007mm的地膜45kg/hm2。
7.1.3播种。用机引或畜力起垄铺膜播种机。在适播期一次性完成化肥深施、起垄、铺膜、播种、镇压等工序。做到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深3~4cm。表墒欠缺时播深5cm。
7.2膜上穴播
7.2.1覆膜。选用规格为140cm×(0.005~0.007)mm和90cm×(0.005~0.007)m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地膜,用量45.0~52.5kg/hm2。注意膜一定要与播种机相配套。墒情合适时,随播随铺;底墒足、表墒差时,则提前7d左右铺膜提墒,机械铺膜和人工铺膜均可。每隔2~3m在膜面压一横土带,以防大风揭膜。
7.2.2播种方法。机械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选用机引7行穴播机,采用幅宽140cm地膜,每幅膜上种7行,行距20cm,穴距10~11cm,膜间距25cm左右,播深3.5~4.0cm。人力穴播机播种,一般选用90cm的地膜,采光面留70cm左右,膜上种4行小麦,膜间距50cm。
7.2.3质量要求。铺膜平直,膜面平整,压上紧密,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膜孔对齐,无空穴,无浮籽。
8早查早管
8.1破除板结
小麦播后遇雨,适墒及时用钉耙破除膜侧板结,确保小麦正常出苗。
8.2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早查苗,断垄20cm以上,空穴5%以上时,及时用催芽种子进行补种;过稠的苗要疏苗间苗,达到苗匀。
8.3及时掏苗
对穴播因操作不当或大风鼓膜造成苗孔错位、压苗,要在小麦苗高5cm(三叶期)后及时人工掏苗,用手或小铁丝钩轻轻将苗掏出膜孔外,并在膜孔处压少量土封好膜孔,防风揭膜造成二次掏苗,返青期若仍有膜压苗现象,应再次放苗封孔。
8.4加强护膜
播种出苗以后,及时对破损地膜压土封口,严防人畜践踏。
9春季巧管
9.1春季早管
地膜小麦返青比大田早7~10d,所以在膜侧麦行间顶凌耙耱,中耕保墒都要提前进行,以保返浆水。
9.2化控
地膜小麦一般比露地小麦植株增高10cm左右,在多雨年份应注意防止倒伏。拔节初期可用50%矮壮素或20%壮丰安375~450mL/hm2对水300~450kg叶面喷洒。
9.3叶面喷肥
在拔节、孕穗、灌浆期,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3%尿素水溶液。
10病虫草害防治
10.1病虫害防治
为害地膜小麦的病虫主要有白粉病、锈病、黄矮病、金针虫、蝼蛄、蛴螬、蚜虫、红蜘蛛、吸浆虫,防治上述病虫除选用抗病品种、深翻地、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外,必要时应采取化学防治。
10.2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以在拔节前用75%巨星除草剂15.0~22.5g/hm2(15小袋/hm2),对水600kg,在无风上午露水晒干后喷洒。
11废膜回收
在小麦抽穗后至收获前顺行将地膜轻拉卷起回收,拿出麦田,集中处理,以防污染。
12参考文献
篇13
首先,房地产管理中的全站仪测绘技术。这种测绘技术通过采集野外数据和编码后,绘制成草图,然后存储测量数据,传输至设备内存。系统处理数据时,会根据绘制好的草图进行图形编辑,最后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它是房地产较为常用的采集数据方法之一,可用于测角、测距,然后进行微处理器的处理。先进的全站仪测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可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可实现远距离遥控操作,如今正在被房地产管理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其次,房地产管理中的GPSRTK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定位无线电技术实现导航,主要由上空卫星、地面控制和接收装置构成。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传统的房地产测量技术相比,它具有高抗干扰、多功能、测量时间较短、易于操作、精确度高、高强度的保密性等特点,尤其能进行全天、全气候、全方位的测量,现今的定位精确单位用厘米计算。在具体的地形测量过程中,不必同时测站,需保证开阔的上空,为GPS接收提供保证。房地产测绘是对房地产的自然、人工建筑、权属和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调查和测定,为城市设计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也是房地产管理主要的资料来源。而传统的房地产测绘方法,是根据国家控制网点系统,利用常规测绘方法布设、测绘控制网点,再对控制点进行加密。测定出房地产的界点、界限、地形要素和行政界限等,并按照标准绘制成房产图和地籍图,这种方法出现误差的几率非常大。而为提高测绘的精度,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测量来减小误差,不仅降低了测绘工作的效率,精确度依然不高。常规测量方法导线和三角测量,需点间通视和长时间的测量,测量结果的精度不高且不均匀。GPS技术测通过定位进行静态测量,不必点间通视即可实现对各种控制点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但数据处理的时间较长,因此不能进行实时定位。内业处理时如出现数据达不到标准,则需返工测量。RTK技术侧可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定位测量,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测量的精度可达厘米级。再次,房地产管理中的数字化成图技术。房地产图型设计单位为幢,通过AUTOCAD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房地产图形的绘制、整饰和修改。将预处理数据后的房地产图形文件完成图形绘制后,从显示屏上可非常直观的看到跟实地相似的准确位置。同时,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的功能完备和易于操作,且自我保护特性较良好,及时由于操作失误也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数字化成图技术在编辑房地产图形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另外,数字化成图技术可生成楼层表测绘图和权属信息,与幢—层—户形成对应。
最后,房地产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始于60年代的地理学研究,它通过建立地理空间的数据库和地理模型,分析地理模型,提供多种动态、空间的地理数据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GIS技术主要的特征:其一,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输出,提供多种动态性和空间性的地理数据信息;其二,地理研究和决策目的性较强,通过分析地理模型,进行区域空间、多要素、动态等预测分析,计算出高层次地理的数据信息;其三,由于GIS可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专项计算,可获取较为有价值的信息。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可实现房地产测量数据信息。但房地产测量管理系统较为复杂,需要求高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而GIS技术正是在这种急迫的需求下产生并在房地产管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