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学生干部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担任学生干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担任学生干部总结

篇1

最近几天,我们班开展了班干部改选活动。过去,我一直认为当班长非常令人敬畏。管理其他人和报告小报告是非常舒服的。我妈妈回家后仍然可以叫我班长。带着这些幻想,我竞选班长。由于我的能力,我的梦想实现了,我立即“跳槽”,成为了班长。当然,这一次也有相当多的“平民”曾经是各种规模的“官员”。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们“官员”会很高兴的!

以前,它总是由别人“管理”,但现在它终于可以领先了。我为自己在教室里感到骄傲。我想和我的同学们愉快地下一盘棋,但是收音机宣布班长们请去二楼的会议室开会。虽然很不情愿,但毕竟是作为班组长,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硬着头皮去开会老师在会上说了很多话,甚至他的手也受伤了。当我写的时候,我想:这位前班长是怎么熬过来的?好不容易开完会,带着一身怒气回到教室甚至在椅子被碰之前,老师让她讨论一件事,她整个下午都很忙。在我回到椅子上之前,去上课并不容易......

放学后,你必须再次值日。经过一整天的辗转反侧,我想休息一下,但是几个同学“监督”了我:“班长在哪里?不要尽义务!”没办法,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执勤还不止这些。平时,当和同学有分歧和误解时,他们总是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你还是班长吗?班长应该关心他的同学,但是你呢?我立刻显得很无助不仅是我,班上的一些干部也过得很艰难:学习委员会每天都要登记作业和考试,还要计算每个人今天的道德分数。尽管对体育委员会成员来说这相对容易,但他们必须咬紧牙关,在每一堂体育课中带头前进。卫生委员会成员每天都要值班帮忙,中午还要检查卫生。

这些“官员”也很辛苦,每天都向我抱怨。有时候甚至说,早知道我也是轮班主管,那么容易上帝啊。你真的不适合你,我不知道它有多苦!我努力工作,最后还是听到了这句话。当班上的“官员”很容易口头上说出来,但谁会想到当一个“官员”会这么难呢?

小学生担任班干部总结

上学以来我一直是班干部,不是学习委员就是班长。“班干部”差点要了我的命。

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我不仅是班长,而且是少先队中队长,学习委员。仅仅十名同学一天有点事,就能把我气成足球。

就说安排工作吧。把重活揽给自己,有人说我爱出风头;把重活留给别人吧,又说我偷懒。真受不了。

一天的大小事都少不了我出面。比如:在一天课间十分钟里,我刚把大家的作业本交上去,当我回到教室,还没有喘口气;有位同学理直气壮地说:“学习委员,给你,这是我的作业本,刚写完,你给交上去吧。”为了搞好和同学们的关系,我仍旧心平气和的问:“你为什么刚刚写完啊!我已经把别人的都交上去了,还是你自己去吧。”他气冲冲地说:“你才是学习委员,我又不是,哼!”说完,他便走了。我只好上老师办公室替他交作业。于是我从三楼教室跑到对面三楼的办公室里,又从办公室回到教室。刚回到教室时,上课铃就响了。要光是这些事还好办,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有的同学因为他不是班干部就嫉妒我,整天给我找碴,还用些讽刺的.话来嘲笑我。有的同学说:“邓国智啊邓国智,你连几个人都管不了,还当什么班长呀。”有的甚至模仿我管不了他们而趴在桌子上叹气的情形……

有的时候我恨不得把班干部从身上脱下来,做一个平凡的学生。可是我这些职位都是同学们选出来的,同学们之所以选我是信任我。舅舅也常常教育我说:“当班干部可不那么容易,要为班级和同学们着想,不要和同学们吵架,还要让同学们都听你的话,而且还不讨厌你。这样才能做个好干部。”沃也想按舅舅说的去做,可是同学们都不理解我的心啊,唉!

现在虽然升入中学,可是这些事一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唉!当班干部可真难呀!

小学生担任班干部总结三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马楚天……48票!我高兴的差点晕过去,竟选完了后,我惊奇的发现我的票数是全班第二。突然,老师把我和雷震雨叫了去,我以为老师会大大表扬我一次呢,结果老师却说:“你们俩都是头一次当干部,还没经验,就做个小队长好了。”我俩同时“哦”了一声,但我知道一定都是故做轻松罢了,回到我的位子上,同学对我投来祝贺的目光,我虽然克制住自己没有痛哭一场,但也真是“伤心太平洋”了,也就是那天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心酸了。

我刚上任几天,天天盼着写课堂练习,因为这样就可以“上班”了,我第一次“上班”,发完本子,面带微笑,走回座位。“开始写”老师一声令下,我抄起笔就写了起来,全身跟喝了“红牛”一样,好象非要夺第一才满意。这就是酸甜苦辣的甜。

有一次,我收好本子,因为有个同学写的太慢了,我就催了一下,他却骂了我一句,我刚想开口,却又想起自己是干部,便忍气吞声回到座位上,哭了起来,不用说,这就是苦了。

篇2

我的求学旅途一帆风顺,并且在老师的栽培和同学们的信任下一直在不同的岗位担任职务。从年我顺利地进入电子工业学校(现住处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这期间也一直担任学生干部,从中专一年级的学社社长到现在的系组织部部长,干出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如下:

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一个班级、一个系、甚至一个学院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学生干部的默默工作。我觉得学生干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三心”,即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当工作繁多时,我们学生干部就要有充分的耐心,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件一件的圆满完成;当工作比较烦琐时,我们学生干部就要有十分细心,每一次会议都作到会前作好充分准备,会议有记录,会后有总结,每一项活动都作到事先有策划,事后有总结;“三心”之中责任心最重要,一个学生干部没有责任心,那么他们不把他们的本职工作放在心上,心情好时,干一下,心情糟时,放着不管,实行“拖字诀”,这样的干部绝对是不称职的。我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准备一本工作笔记,将工作安排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如果工作被其他重要事情耽搁,也应该尽快抽出时间完成。

然后,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来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或许我们能单独完成一项活动,像一些团日活动,但是如果我们让宣传部的学生干部来进行场地布置,请学习部配合寻找相关资料,那么我想效果一定会比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的要好。毕竟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尤其当我们决定一次大型活动时,如迎新晚会、学习小组义务劳动活动,事先的筹备工作至关重要,一定要计划详尽,安排周全,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往往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而如此烦琐的工作关靠个人的能力应该是做不到尽善尽美的。所以当我策划一个规模较大的活动时,通常先制作一份活动的策划书,然后根据策划书上的要求来分配工作,让他们分别负责的擅长工作,如宣传部负责事前事后宣传活动的情况,劳动部负责搬运东西和清扫场地,纪检部负责秩序的维护等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好准备工作。在活动开展时要我会全程监控活动的进行,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尽量想办法处理,事后总结时在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供今后借鉴,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只要策划具体周到,并能充分的发挥其他学生干部的长处,我觉得办一次活动不难,困难是如何挖掘其他学生干部的长处,如何恰如其分的分配工作,使得活动的效果更好。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我觉得大家可以观看一些相关伟人的讲座,这样对于我们学生干部有所启发。

最后,学生干部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的学习。我认为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但如果我们学生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学习,或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工作而不占用学习时间,我想工作对学习的影响也是轻微的。希望能利用这次总结的机会,也是我的工作将近尾声,我即将走上工作的岗位,希望各部长以后的工作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篇3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重视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思维,分析研究学生干部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探索新的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任用,真正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教师放心、学生信任的学生干部队伍。

1大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大学生干部的自身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同学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近几年,国家选拔的大批优秀大学生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获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招聘时往往要求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干部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工作帮助学生干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增添了砝码,并且能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2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大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对象,同时又在教育和管理他人,作为学生,应该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学生的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修养,这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奋发图强,成长成才。

1.3做好大学生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工作干部的有力补充,弥补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数量不足的缺陷。特别是在大学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协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成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打铁先得自身硬”,学生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上行下达”的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2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2.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民主推荐制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公开选举、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换届工作;多方征求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真正将德才兼备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从学生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和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干部队伍的“梯形”结构,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动态交替打好基础。

2.2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任何错误思潮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大的学生干部,应能从自身做起,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尊敬师长,努力培养自己纯洁的道德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再次是法律素质。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懂法依法守法的意识,实现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学生干部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要求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2.3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知识理论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知识等,学生干部社会工作较多,学习时问自然就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善于抓紧一切时间搞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善于摸索并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干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通过总结去创造新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在指导和监督的前提下要给他们适当的权力和空间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在活动、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使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2.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迎接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学生干部自我价值实现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依据,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思想水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专业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干部档案,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予以调整。总之,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所以要想打造一支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篇4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改变以往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做法,开始关注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但现有的培训过多地强调和使用理论培训,形式单一,缺少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体系,不能达到全面考查和提升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保证学生干部能充分胜任岗位职责,促进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

一、高职院校“95后”学生干部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中“95后”已成为主力军,该群体的个性特征突出。他们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强,喜欢彰显个性,强调自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决定了学生干部的文化知识基础亦较为薄弱,致使其对个人的学习能力认可度低,甚至有自卑或畏惧心理。他们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个人政治素质较低,责任感淡薄,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较为复杂,往往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就业求职、评优评奖,动机功利性明显。同时比较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二、分析学生干部的培训需求

在组织学生干部培训之前,研究者通过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院、系部、班级的学生干部进行了需求分析,弄清楚了为什么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对哪些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训什么内容等问题。

1.培训的内容设置

学生干部希望接受的培训包括三大类――基本技能类、团队管理类、工作素养类。基本技能类主要指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Office软件操作、活动策划、公文写作、海报设计、沟通与交流技法等。团队管理类培训内容是学习科学的团队管理方法,辅以素质拓展项目,加强成员间的了解,提升其对团队的认同感。工作素养类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干部责任、办公场所礼仪。40%的学生干部认为基本技能类培训最为重要,33%的学生干部认为团队管理类培训最为重要,27%的学生干部认为工作素养类培训最为重要。

2.培训的时间安排

学生干部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完成。60%的同学表示愿意用工作日的晚上进行培训,38%的同学表示愿意用休息日进行培训,仅有2%的同学表示用其他时间进行培训。对于一节课的培训时长,83%的同学认为应控制在1~1.5小时,5%的同学认为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12%的同学认为应大于1.5小时。

3.培训人选及方式的选择

对于授课人选,学生干部更青睐于有经验的前辈,认为更贴近工作实际。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果,经验交流、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团队游戏等均受到学生干部的推崇。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1.设立保障机制,保证学生干部培训长效性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设立由学院团委牵头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并组织实施,为培训提供软硬件支持和制度保障。

同时将学院学工处、院团委、二级学院(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相关学生管理人员纳入培训师资库,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资源库增设学生干部培训内容,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科学设置课程,分层分阶段开展培训

学生干部队伍包括了院、系、班三级学生干部,其工作有共通性亦有每一岗位的特殊性。在构建培训体系时, 需要考虑这一现状,故而研究者在实践中采用了“分层分阶段”的培训模式。

所谓分层是指同一时间对院、系、班三级学生干部进行各自所需培训;分阶段则是针对同一学生干部,在不同年级担任不同职务时进行的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则采用“必修+选修”的方式。必修为通识性课程或基本能力提升课程,如章程解读、团队管理等;选修课则主要与学生干部所处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主。

3.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学生干部培训的效果

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形式仍以讲座为主。此种形式的特点是培训投入低、覆盖学生多,但收效差。因此在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可参照互动性教学法授课,必要时亦可借鉴主题沙龙的形式开展讨论,进行分享。形式多样化在更深层次上的表现是整合校内外可用资源,组织校外的学生干部交流和校内新老学生 干部座谈,拓展学生干部的社交圈和 眼界。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再处于信息的单向接收方,而是信息交互者与参与者。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干部人际交流能力,看似不是“培训”,实则是“培训”的深入,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

4.关注培养过程,推进学生干部培养常态化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与其成长的阶段性相配合、与所在岗位要求的个性化相符合、与院系重点工作的推进相吻合,因此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培训课程的优化,而应该注重培养的常态化。

学生干部培养的常态化要求培养者重视过程性管理。主要的措施包括: 一是将学生干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与学生干部的成长阶段相结合,持续关注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不断更新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干部的诉求;二是建立工作总结与反思的机制,帮助学生干部养成定期回顾总结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工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干部切实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建立畅通的培养反馈机制。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困难,这就要求培养者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如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增设意见箱等,让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与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篇5

在某些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群体中,整体氛围欠佳,存在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学生干部之间喜欢“拉帮结派”。特别在换届期间,“拉帮结派”之风盛行,这种不好的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的成长。真正有能力,希望为集体出力的同学可能因为帮派不一,缺少话语权,被学生干部群体排挤在群体之外。这种“拉帮结派”的行为常常影响了学生会干部的正常换届,甚至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带到下一届学生干部群体中去,在学生干部队伍中形成恶性循环,助长了歪风邪气。这种不正之风不但降低了学生会干部队伍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也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影响了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团结,不利于学校和院系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会干部换届衔接出现“青黄不接”

高职院校大多是三年制,按照传统的学生干部换届模式,一年一换,一年级学生干部当干事,二年级学生干部提升为部长(含副部长),三年级学生干部为主席团成员。这种模式被许多高职院校所采用,在实践中却暴露出“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三年级的同学担任主席团,决策一些重要的事情难免有些难为他们,三年级的同学面临着就业和“专升本”的压力,而他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和就业上面,他们难以在社会工作方面发挥最大潜能。一年级的同学长期担任干事,许多同学只参与了一些非核心的工作,缺乏工作经验。担任主力的学生会干部是大二的,但是有些同学却看重学生干部的职位,手中又没有太多的权力,存在着种种矛盾。这种三年制的学生会干部换届模式,换届时容易产生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学生会工作的开展。

(三)换届后干部的培训力度不够,干部的磨合期过长

学生会干部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并在实践中加以磨炼,才能健康成长。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工作,指导老师们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他们常常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学生会干部对干部培训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多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会干部眼高手低,开展学生工作完全依靠自我认知,忽略了经验的交流和及时的总结,有时候难免走弯路。学生会干部培训力度不够常常导致整个学生干部系统的磨合期过长,甚至整个学生会系统呈现为一盘散沙的局面。

(四)换届时失意的学生干部消极怠工

学生会干部对在学生干部群体中的定位有偏差,有的学生会干部过于功利,非常看重学生干部的地位,这也是他们进入学生干部群体的主要动机。一些学生会干部对岗位安排的自我预期与最终结果有差距,导致心理落差过大,他们便会产生很多想法,在工作中故意闹情绪,或者跟他的竞争对手作对,即使接到工作任务,也是消极怠工,一旦这种思想蔓延开来,就会影响到整个学生会干部群体的和谐氛围。

二、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换届的对策

(一)注重科学选拔,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制定出科学的选拔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把学生干部的德行表现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关心时事政策,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二是有担任团学工作的热情和为同学服务的志向,团结和联系广大同学,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三是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顾全大局,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能正确处理团学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学习勤奋,成绩良好。在选拔过程中可适当提高主要学生干部的选拔要求。[1]

适当缩短学生会干部换届的周期,原则上大三的同学不再担任学生会干部,将更多的机会留给低年级的同学进行锻炼。注重换届选拔的程序,一定要制定出严格的选拔制度,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将任命制、选举制和公推公选制相结合。在选拔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做好引导和监督,特别是主席团和部长级的学生干部,必要的时候,指导老师要亲自参与选拔,避免学生干部拉帮结派,弄虚作假,保证选拔出真正有能力为院系学生工作作出贡献的学生干部。选拔那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过硬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换届选拔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及时公布换届结果,便于接受广大师生的的监督,及时纠正在换届选拔中出现的问题。

(二)建立起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高校应坚持分级培训、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的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任职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2]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建立起培训工作机制,明确培训的原则、主要内容和主要程序,明确在换届后的入职培训、职中等阶段的不同目标和具体安排。学生会干部培训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培训,学习政治理论,指导学生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学生干部的理论修养。每一届学生干部换届后,都要形成新一届的学生干部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实施。要通过培训,让学生干部明确责任意识,掌握各个不同岗位需要具备能力要求,在整个学生干部群体中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做好学生会干部的心理疏导

学生会干部要定期开展一些心理素质、心理行为方面的拓展训练。心理疏导可以分层次,分类别。对于换届后刚担任新岗位的学生干部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鼓励他们放松心态,调节心理平衡,激发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有效启发学生干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会干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3]

对于换届失意的干部,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多和他们沟通,教育他们要以大局为重,看轻学生会干部的“官位”,看重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在团体中的作用发挥。根据他们不同的专长、特点,给他们安排一些任务,为他们展现自我创造机会,为他们提升实力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挑大梁”中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调整好心态。动态掌握失意干部在换届后的表现,对那些能调整好心态、在工作岗位上有实绩、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在兼顾学生会组织需要和本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岗位调整。[4]

(四)实行综合考核评定,大力表彰和奖励

制定出学生会干部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从团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考核的细则,注意考核细则的可操作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要考核学生干部的德行、能力、勤勉和业绩等方面。德行主要包括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道德品质。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勤勉主要包括学生干部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等。业绩主要包括完成工作情况,创新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影响力。

马克思曾说:“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学生讲究实际、实效,价值取向趋于精神和物质并重,既重理想又求实惠,认同“既应奉献,也应索取”,这为我们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供了切入点和突破口。[5]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应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制度,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树立优秀干部的典型。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干部向优秀学生干部学习,在干部群体中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奖励时,适当扩大奖励的覆盖面,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激情,便于学生团结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丁文勤.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J].江苏高教,2010(4):122-124.

篇6

目前,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大都设有系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两个机构,具体承担着各项日常工作,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学生和社会,他们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中枢作用,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果。

我们尝试将“系办”、“学工办”的人员进行统一调配,将原有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将事务性的工作规范化,例如:教师调补课、借用教学设备、常规报销等,学生请销假、注册、考试报名、物品场地借用等,社会企业的接待等工作列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范畴,制定了行政服务中心的值班制度,每天保证中心有两位老师处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其他老师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开身,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需要自主管理

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差,同时,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的同学,但数量有限。

2.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虽然独立性很强,但自我约束力不够,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承受力较弱,加之他们很难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导致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三、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建立自主管理的意识

学生从小适应听令行事,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管”,变得无所适从。我们的做法是:为每个新生班级选拔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在班会课和平时的交流中渗透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让学生一入校就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自主管理的理念。

2.建立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制度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我们从班级、系两个层面共同进行,精心构建了班级、学生会、团委的自主管理机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班级工作、系部工作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班主任、辅导员则在幕后做学生干部的智囊团、亲友团,为学生开展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还配套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和完善了系团委、学生会工作制度,例会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团支部、班级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团委、学生会部门量化考核条例、评优制度、学生活动规范、承办活动实施细则等,使系部、班级的自主管理层层推进,层层落实,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有模式可参考。

3.采用“3+1”模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选拔、任用和培养

“3+1”选拔任用形式,即“民主推荐、拟定候选人、公开答辩+正式选举”。在选拔学生干部时,首先在全体同学中进行民意测验,让他们推荐自己认为理想的学生干部人选,然后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并参照民主测验的结果确定候选人员名单,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之后,再进行差额选举,最后由主管部门审批。经过这样的程序,可以较准确地选拔出较为理想的学生干部。因此必须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正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勤勉敬业的学生干部进行自主管理。

“3+1”评价激励机制,即“自评、学生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评+公开述职”。在他们担任学生干部时即告知学生干部工作的定性、定量的评价标准,还要保证学生干部评优工作的机会平等,过程、结果公平,最后进行公示。另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如实行选拔优秀学生干部负责学生干部培训、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等,促使他们自身不断进步,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干部的质量。

“3+1”培养形式,即“自学、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定期考核”。每学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班,列出自学内容,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基本知识、工作艺术方法、写作、绘画等专题专项培训,在以往传统模式上,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围绕“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主题,增加“开口说话”、“亲手写稿”等模拟演练等环节,让学生干部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4.加强反馈机制提高自主管理工作成效

定期召开对口座谈会,了解广大学生的心声,不断调整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工作。定期把相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召集在一起,进行总结交流,共同探讨。这种交流在一般情况下,会前要指定好重点发言人。比如召开班长会,首先由每个班长介绍近期班上的学风、班风、考勤、文体活动的开展、综合测评、卫生状况等,然后请工作突出的班长具体介绍做法和经验;又如召开生活委员会议,可先由他们介绍本班的宿舍状况、遇到问题,然后请名次靠前的班介绍具体做法,从而取长补短。

利用阶梯式管理,面向全系优秀学生公开选拔“储备干部”,将有经验的、有意愿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具体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比如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等;担任团委、学生会部长助理,在部长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具体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自身工作的水平。

结语

基于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原有的工作模式打破,构建新的服务体系,由于时间、客观条件与自身能力的限制,还不够完善,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学生自主管理在提高就业质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管理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上的作用;如何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规范等,都是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篇7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既是促使高等教育中教与学产生高效链接的重要纽带,同时又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1 其意义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高校素质教育,关系到高校能够给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总体上必须要完成两项任务,即做人和成才。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学生活动中骨干力量。他们负责组织策划,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在这些课余活动中成长、发展。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及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1.2 其意义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

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群体,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学生群体中主心骨的作用。学生干部更接近学生群体,对学生群体中需要帮助、解决的事宜可以及时发现并给与帮助,对于不能帮助的问题,也可以较早发现,及时联系上一级相关老师。这样,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也使得学院稳定中谋求发展。

1.3 其意义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需要

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建党、建国等重大庆典开展活动等,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不仅如此,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调剂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团队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导向,引导规范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起到引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外部环境不完备

2.1.1 重使用轻培养

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在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因而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使用,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干部也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学校对其培养和监督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为学生干部经过一定程序选后,缺乏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的培训,导致理论基础薄弱,无法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大多数学生干部是凭感觉或依经验来开展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

2.1.2 重选拔轻管理

高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宣传、报名、面试、审查等多个环节,吸引优秀人才的注意,对其竞相争抢。但在选拔结束后,缺乏对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没有拟定工作条例和奖惩措施,即使有相关的条例,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长期以往的实施落实。这样影响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容易引发队伍内部不正当的竞争,削弱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合作性和战斗力。

2.1.3 重工作轻研究

不少高校在对学生干部工作布置和分配方面非常重视,但在思想上缺乏对其管理意识的认识。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科学的方法作为前提,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上认识有所欠缺。

2.2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主体素质不适应

2.2.1 对自身认识不足,期望过高

不少学生干部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评价,在学生群体中,常以“干部”自居,在同学中感觉“高人一等”,有时甚至凌驾老师之上。随意指挥他人,缺乏群众基础。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有群众基础,在同学中一呼百应就能干好学生工作,往往忽视了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积累,结果大多失败告终,达不到预想期望。

2.2.2 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

大多数担任学生干部动机是端正的,希望以此帮助更多的同学,为他们服务,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一些,只考虑一己私利,凡事都想学生干部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严重的价值取向功利化。

2.2.3 学习和工作关系处理不当

一些学生干部过于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时间,结果学习、工作都没做好。

2.2.4 原则性不强,威信打折扣

部分学生干部受一些不良之风的影响,缺乏应有的正气,缺乏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用义气代替原则,在同学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一部分人,同时威信也大打折扣。

2.3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科学性规范性不强

2.3.1 选拔、任用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绝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并没有一套完整和科学的规章制度与要求。

篇8

    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学生身份。学生干部作为一个先进的、特殊学生群体,应该一贯坚持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为宗旨,为同学、为老师、为社会服务,将“服务他人,锻炼自己”作为自己的服务意识,推动团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增才干、学知识;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干部,为取“名”得“利”在学生干部这个群体之中浑水摸鱼,这样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所以,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质,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文为老师,为同学服务。

    第一、作为学生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学生干部应准确定位,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要把工作植根于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学生干部要做好联系师生的工作,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服务本领优化自身素质;学生干部的实质就是为学校为师生服务,能否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是检验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

   第二、要把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为学校的发展做好服务。我们在担任某职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冷静地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不能说学生干部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而是我们比别人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义务。从根本上讲,就是服务师生的责任,为同学服务的义务,服务过程中,学生干部不能因为情绪的变化或时空的变化而影响服务的质量,要理解人,体贴人。

    第三、我们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同学们的需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需。我们服务同学、服务学校,同时肩负着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神圣使命。学生干部要把自己的工作开展好、任务完成好、职责行使好、功能发挥好,就要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充分发挥活动的服务功能,要使活动为广大同学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只有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下,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和才能,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出成果,出效率。

篇9

经调查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学生干部大多是经过选拔出的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好的,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曾在中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近75%,超过70%的学生干部既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干部中近85%的干部在组织各种活动和贯彻执行学校各项工作要求时,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带领同学们共同努力抓好落实;有90%的学生干部能同学生搞好团结,共同探讨及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高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走访调查中也发现,高校的学生干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工作动机不纯存在功利性、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方法简单、合作及创新意识差、学习成绩差等现象。

一、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1.功利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差。少数学生当学生干部的动机并不端正,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为集体、为同学服务,而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认为当学生干部是能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在评奖评优和入党等方面有优先权,出现有些学生干部缺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个别学生干部存在入党之前努力工作、加油工作,入党以后则出现事事?能以身作则,不能起表率作用的现象。还有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在工作中强调索取与报酬,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精神,先锋模范意识差。

2.学习与工作不协调,学习或工作成绩差。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班级工作或社会活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活动中,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不重视。经常挤占学习时间,经常以学生工作为理由不去上课,尽管学生工作做的出色,而专业知识学得一团糟出现多门不及格,甚至到了退学边缘。相反,部分学生干部过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分管的工作不负责任,不问工作,对交代的任务敷衍了事,也不注重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方法,影响学生工作。这两种现象造成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3.存在官僚作风,干群关系差。有一些同学对担任学生干部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只看重学生干部的职位高低和权力的大小,淡化了学生干部的工作宗旨。没有把担任学生干部当作服务班级和同学、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工作过程中,极力讨好老师。对老师投其所好,工作上机械传话。指挥、吩咐的多,带头做的少。只会发号施令,而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水平,缺乏务实工作态度,在荣誉面前,斤斤计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干部”自居,与同学相处表现出“高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摆架子官派十足、指手划脚,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干部,拉帮结派系,不团结同学。

4.工作能力差

(1)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一些学生干部存在工作思路与方法僵化,工作方法简单,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不说就不做,不是创造性地、主动地开展工作。更谈不上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工作盲目被动,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学生干部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他们习惯于开展常规性的工作,在内容上往往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组织形式上,也容易照搬原来的组织形式使得组织形式滞后于广大学生的需求,易造成工作出不来成绩或失误。

(2)团队合作意识淡薄。有些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搞个人主义,过多的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重个人名利。全局观念淡薄,工作中单兵作战,与其他干部沟通合作少,相互配合少,造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成效。

(3)责任感缺乏。部分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在个人要求上实行双重标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不注重质量和效果,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不能很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而造成了同学的不满,老师不满,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自身的威信。

二、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生源层面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化,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二是社会环境层面上,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不同制度的国与国之间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精神文化产品及价值观传人我国,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不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有害信息也在校园趁机传播,使大学生时时都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致使其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学生干部来源于广大学生,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使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干部自私自利,注重追求个人利益,丢掉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首先把个人的名利问题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一旦个人目的未能如愿,便产生了消极情绪,缺乏上进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影响。

2.干部选拔机制不合理

选拔制度的不合理主要是干部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不科学。由于把干部标准定得低,将一些素质低,不具备学生干部素质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没有综合考虑,比如学习成绩、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个人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按德才兼备的标准全面衡量实现“选好苗”。其次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现行的学生干部选拔存在缺乏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凭老师和个别老学生干部的主观意志选择,缺乏民主程序,使选出的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在选拔学生干部方式上不应只采取“任命制”和“选举制”。要征求任课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秉着“公平竞争、民主推荐、成绩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选出学生干部。

3.存在重使用,轻培养

(1)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欠缺

没有及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端正思想认识,应组织学生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干部意识。消除功利思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少挫折教育,老师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及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激发更高的热情和斗志。对学生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和个人的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解决。

(2)缺乏科学的考评、激励、退出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把对学生干部的品德、日常工作、活动管理、成绩考核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学生干部工作热情的保持和提高。要把学生评价评和辅导员(班主任)评价相结合,考核过程中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此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优秀学生干部的激励,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干部,可树立典型,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并让责任心不强,违反纪律,工作失误等不称职的学生干部退出学生干部队伍。

(3)缺乏培养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长效机制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干部,必须努力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要采取经常性的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实行工作理论教育和工作案例讲评等方式的有效组合,构建起学生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要强化学生干部的“干部意识”和责任感。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强化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干部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学生干部的表率意识。培养学生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强化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使他们认清自己身份,明确自己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切实做好工作。

4.使用学生干部工作中存在偏差

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认识不足,在使用学生干部时走极端:一是学生干部代替了老师。对学生干部过于信任,图省事,让学生干部完全代替老师,而不给干部们任何的指导,出现学生干部官僚作风。并且学生干部本身就有能力上的不足和个性的缺陷,出现工作效果差。一是老师代替了干部。喜欢事必躬亲,老师包办学生干部的工作。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干部的依赖心理,抑制了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生干部的锻炼和成长。

篇10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短,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干部,这是一个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摸索的问题。充分发挥分团委和班级团支部的力量,将入党积子的培养和学生干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是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的方法。

1 发挥团组织力量,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

1.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知识面窄。因此,如何转变刚入学新生的学习目的,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第一学期学习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学校培养学生干部的第一步。

新生刚入学,系部就以分团委和班级团支部为单位,通过邀请辅导员、专业老师、优秀毕业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的任务:一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各种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而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就是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最好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让他们有兴趣、有想法,努力想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当中。

1.2 综合考察,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

选拔干部必须从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专业成绩、组织能力、兴趣特长等多方面加以考虑,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干部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培养性。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分团委要创造条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同时要严格选拔机制,对积极上进的同学,通过党课学习、各种业务培训等,挑选出一批思想品德好、肯学习的同学充实到学生会和班级工作中,作为学生会各部门的干事,加以培养。经过一学期的锻炼,通过民主集中的方法,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最后从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会干事和班级干部,并对这部分同学进一步进行培训、业务考试、辅导员面试等,挑选出各部门的部长和主席团成员,组建新一届的学生会。

2 发挥团组织力量,规范学生干部的培养考核机制

2.1 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在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平时各方面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分团委将入党积子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和考核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干部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思想品德过硬,各方面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系部分党校每学期定期开班,邀请相关的老师和领导给大家讲课,分团委和团支部通过民主集中的方法严格选拔学生干部和班级优秀学生,作为入党积子听课,让同学们明确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并结合新时期的任务,认真探讨,领会精神,以便更好地为学校、为同学服务。

2.2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学校要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设立目标明确、作用切实、活动丰富的新组织或机构。而这些组织机构仅仅是一个载体,组织活动才是发挥组织作用、锻炼学生干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系部分团委除了组织系部一些大型活动外,要求各部门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活动。开展活动时要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便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努力打造有益有趣、蓬勃向上的组织活动,使活动成为学生干部和广大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同时也要切忌“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以致活动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激发广大同学的认同感,因此,开展活动前要充分调研,制订详细有效的方案。活动结束后,应努力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总结,详细分析活动的成败得失,并作为考核学生干部的依据,为今后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2.3 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考核

没有严格和完善的制度,工作就难开展,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也难实现,因此,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系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考核的内容要简单方便,包括学习、业务培训、例会制度、活动开展等工作。作为学生干部,他们首先是学生,所以学习是第一位的,对学习成绩不合格者,采用一票否决制。其他方面要兼顾德、能、勤等各方面,采用日常考核和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模式,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及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等工作内容进行总结。

3 发挥团组织力量,加强优秀学生干部的后续培养

3.1 设立特殊岗位,加强学生干部后续培养

由于学制的限制,因此学生干部任职的时间一般是第二学年的一年时间,在第五学期分团委综合考虑,设立一些特殊岗位,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

成立讲师团。分团委组建了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代表的学生干部讲师团,在新生军训期间,利用晚自习对新生进行讲课。讲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讲师团成员的讲课不但提高了新生的能力,也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担任新生班副班主任。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等,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新生班的副班主任。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由这些退下来的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新生班的副班主任,效果是多方面的。

担当专业课辅导老师。成绩优异的学生干部定时定点地给一年级新生进行专业课的辅导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做法现已成为了传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设立助理制度、示范宿舍等,为学生干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进一步熟悉管理的艺术。

3.2 优先选拔,成为学生党员

由于学校将入党积子和学生干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强化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考核制度,因此优秀的学生干部不但能力强,而且思想水平、政治素养也比一般学生强,学习成绩优异,因此分团委和团支部在民主推荐预备党员的时候,优先考虑他们,也为这些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干部提供择业的优先权

校企合作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还以专业为单位,和企业定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还办了多个校企合作班。团委每年和企业合作,组织毕业班学生干部进行一些拓展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融入企业,拓展学生的思路,并优先推荐学生进入企业。

4 结语

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因此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老师还应该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系,定期走访企业,继续指导学生如何更快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尽快成就事业。

有理由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力量,坚持“任用”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定能使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锻炼中不断提高,并促进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11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于普通同学,却又比普通同学拥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当然,他们也承担了比普通学生更多的责任及义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各高校都极其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措施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分析、总结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的学生干部现状

从整体来看,目前高校绝大部分学生干部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工作能力,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活跃于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普通同学眼里,学生干部是优秀的代名词,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自在游走、如鱼得水。但实际上,学生干部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遭遇无数的困惑与迷惘。

(一)强大的学习压力

与普通同学相比,学生干部额外需要做很多公益性的事情。无论是完成自身本职工作,还是筹划、组织各类第二课堂活动,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学习任务与普通同学并无二致。甚至,为了让学生干部的头衔实至名归,他们还需要在工作之外的学习方面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这就使得学生干部面临的学习压力比普通同学强大很多,他们往往需要牺牲很多课余时间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二)繁重的工作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高校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协调。加上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学生干部们肩上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在工作中赢得大家认可,在活动组织中脱颖而出,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务必使自己圆满完成任务。高校学生干部普遍超负荷工作,“忙”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关键词。

(三)微妙的人际关系

普通同学的交往圈子十分有限,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学院老师、同学和朋友。学生干部则需要与学校职能部门、其他学院师生、社会相关单位打交道。无论从人员的复杂性还是从人员的数量上看,学生干部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比普通同学更复杂,也更微妙。不仅如此,处理和普通同学的关系也是学生干部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时,他们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可。少数学生干部由于某些细节问题处理不佳,甚至与普通同学关系紧张。

(四)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现行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制大体遵循逐级推荐、好中选优的模式。大量的学生助理只有少部分能够脱颖而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沉没在优胜劣汰的洪流中。有限的学生干部岗位,让很多同学在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中承受着落差。不仅如此,重命令和事务性布置而轻自主能动性的学生工作惯有模式使自主性较强的80后、90后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是否无条件的服从和执行,执行情况的好坏成为学生干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学生干部往往发现现实和理想中的角色要求存在诸多距离。

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对于高校学工干部来说,他们本意上都希望学生工作能帮助学生干部成长,但现行模式的困扰,很多时候愿景和实际情况无法达到统一。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干部无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导者,“用”往往重于“育”

各高校现行的学生工作模式很明显的共通点是学生干部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多地扮演执行者的角色。第二课堂活动精彩纷呈,但都是学校落实主题、院系落实任务、学生干部落实细节,很多学生干部忙完学习和工作后已精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创新问题。他们往往陷入被任务、活动拖着生活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主导性。不仅如此,部分学工干部在工作中重指令、重执行,对学生干部成长关心不够抑或对他们的迷惘和困惑有所忽略,容易让学生干部产生“自己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工具”的感觉,对工作产生莫名的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学生干部使用周期影响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一般遵循的选拔模式是:招收新生助理之后培养选拔、确定最终人选。从新生入校到成为正式学生干部,周期往往要一年以上。成为正式学生干部的同学基本上已进入大二阶段。如果他们在大三要离校参加专业实习,那么他们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间也就是短短的一年半到两年。在短暂的学干生涯中,去除学习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可以用于干部培养的时间所剩不多。另一方面,学生干部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受所学专业限制,除了经济、管理类学生,大多数学生干部在大学四年中很少有机会从理论上系统学习以增强工作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即便在学生干部中开展讲座、沙龙等形式的专业培训,也难以使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从专业角度强化。

(三)学生干部后顾之忧得不到切实保障、激励机制活力不足

学生干部的诉求主体上与普通同学无异,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希望能通过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在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中积累优势。实际上,从制度的角度考量,除了给学生干部颁发聘书和一些荣誉证书,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并没有切实的保障措施解决学生干部的后顾之忧,他们的努力和成绩也缺乏量化的记载。过去,优秀的学生干部通过工作接触,让学工干部熟悉、了解,就业时学工干部可以根据其平时表现有侧重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而现在,随着学生干部队伍日益扩大,无法依赖过去口口相传的模式逐一推荐。很多学生干部活动在第一线,和主管老师接触不多,学工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缺乏活力。这也是很多学生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告退”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

不同时期,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侧重点会有不同。但综合各方面因素,现行的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有诸多地方亟待完善。但无论怎样创新,工作的原则是不变的,即服务同学成长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干部自身得到成长,今后的工作开展也更多地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将学生干部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予以关注。也就是说应正视现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综合考虑学生干部的需求,尽可能地解决其后顾之忧,通过保障性措施增强学生干部队伍活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指引,切实在工作中有意识增强学生干部适应社会能力

以目前的高校环境而言,第二课堂活动完全由学生干部充当主导角色的可行性不强。但是,学校、院系的学工干部完全可以转换思路,将原来的学生干部充当执行者的惯常模式改革成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干部适应社会能力的新模式。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侧重培养学生干部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让他们在这一方面完全发挥主导作用。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等。作为管理者的一方适度放权,将目标量化成项目进行管理,允许学生干部自由组合竞标,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团队,自由吸纳团队成员(包括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PK之后确定项目承办小组,管理者由过去的亦步亦趋变成主要抓进度考核和质量监督。

(二)从专业化角度重新审视学生干部培养管理问题,系统提高学生干部管理能力

过去,很多学生干部的成长依赖于老师培养和师兄师姐传帮带,主要以累积实际工作经验为主。即便是进行创新也多半围绕活动的形式、内容方面。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很少思考对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如何进行创新。实际上,要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活力,离不开切实帮助学生干部成长这个永恒的主题。那么所谓的改革,也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如引导学生干部选修管理类课程,建立学生干部管理档案,在其中记载所修课程成绩。也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库的方式,要求学生修读相关课程后方获得准入资格。此举一方面为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干部凭借其干部档案中的记录在就业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引入企业管理中的淘汰机制,对于竞争实力突出的学生干部从制度上明确保障其利益

原有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注重精神鼓励,往往以“服务同学”作为精神要求贯穿于整个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之中。实际上,缺乏有效的激励与淘汰机制使得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推诿、投机取巧、阳奉阴违的现象总难绝迹。实际上,明确担任学生干部的优势所在,引入企业管理中的淘汰机制,可以有效保障整个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比如,建立适当的学生干部准入标准、推行与学习挂钩的淘汰机制、以项目管理成效考核学生干部能力。不仅如此,学生工作完全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实现星级评定,以成果(包括学习成果、项目成果等)作为毕业推荐的量化指标。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生干部们的现实需求,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大胆放弃过去落后做法,才能与时俱进地服务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局。也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切实保障学生干部利益,让他们明白工作、清醒工作,才能使整个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满足学生干部的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渊.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育”应重于“用”[J].文教资料,2008(14).

[2] 王微.浅析创建学习型高校学生会组织[J].教研探,2008(4).

篇12

一、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担任的角色

班级中的干部可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学生,也可帮助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升日常教学质量。与高中院校的教师班级管理不同,学生干部本身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管理,是建立在自身良好作为(包括学习、品德、事务处理能力等)的基础上。因此,可以将班干部看做企业管理中的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研究。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其通常需要在整个生产线、销售一线等地方扮演职能专家和任务分配者的双重角色。对于班级体的学生干部来说,其也应当从上述两个方面发挥其功能性的作用。

首先,其担任着职能专家的角色,也就是说班级管理干部应当品学兼优,可为学生群体解决课程学习上的难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并且自身在课程学习上拥有超前性,能够对班级体内成员的未来努力方向进行简单规划(如:什么时候考试、考试之前的注意事项、如何分配每门课程的复习时间等)。其次,班干部还担任着任务分配者的角色。作为―个高中班集体,其内部成员不仅面临着升学压力,还需要肩负来自于学校年纪卫生评比、学习成绩排名、纪律评比等双重事务。

二、提升班干部管理效率与效果的途径与对策

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岗位分工和权责分配制度,班集体中学生干部也应当依据干部岗位设置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并处理了自身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在充分把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双重提升。在实践当中,可通过以下两点途径来实现。

第一,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学生管理的职责。高中班级的学生干部,其既是一名班集体的成员,又是一名充当与教师沟通、学生合作的重要角色。因此,应当明确自身开展班级管理的目的,并在管理之初找准自身的定位。首先其应当把持自身良好的作风,将高中生应有的比学赶帮、乐于助人、积极上进的态度予以体现,使自身的表现能够受到其他学生的钦佩,从而使其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更好的开展,并得到众位班级成员的支持。其不仅应当在学习上给予足够的关注,也应当从品德与心理上保持良好,使其能够成为一名更加具有综合能力的班级管理者。其次,作为高中班集体的学生干部,应当将自身的责任充分履行。其应当明确自身现有责任,不应当与其他班级干部混淆职责划分,跨界管理其他班干部应履行的职责,使整个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变得有条不紊。

篇13

一、公寓学生干部队伍组织架构

目前,本院学生公寓楼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干部队伍组织体系,根据年级不同分类,主要设立了两支学生干部队伍。(1)宿舍学生代表委员会。大一新生组建宿舍学生代表委员会(简称宿生会),以层为单位,配备一名层导师(高年级学生),再由层导师选拔本层优秀新生担任层干事。宿生会的作用主要是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示范作用,指导新生开展楼内相关工作,帮助低年级学生顺利度过大一转型期。(2)楼宇“党员之家”。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宿生会自动转制成党员之家。每个楼宇设立一个“党员之家”,选拔一名学生为党员之家主任。下设日常事务部、宣传策划部、监督检查部,每个部门由一名部长和若干名干事组成,分管公寓不同职责。以层为单位,成立党建工作站,由站长带领党员责任区组长(分管几个寝室)开展本层工作。楼宇党员之家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本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各类事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公寓的先锋模范作用。大二开始至毕业,均以党员之家组织开展工作。

二、公寓学生干部在公寓管理中的作用

公寓学生干部是联系公寓辅导员与楼内学生的纽带,是楼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得力助手,也是楼内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寓思政工作在多年的研究探讨基础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寓学生干部作为公寓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公寓思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学长作用。大一新生入学前,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层导师(公寓学长),辅助公寓辅导员一起开展新生的转型期教育。迎新工作、宿生会组建、寝室长会议、破冰等新生入学教育都是由层导师负责开展;此外,层导师与新生年龄相仿,有着较为相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更能掌握新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彼此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层导师担任着学生导师、老师助理、朋辈辅导员以及新生伙伴的多种角色,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2)助理作用。目前,一个公寓辅导员对应2000多名学生,对象数量多,日常事务繁杂,单靠辅导员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也是不现实的。楼内日常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是落在了公寓学生干部的肩上,而辅导员更多的是发挥“隐形指挥者”的作用。同时,学生干部也是楼内各项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根据楼宇实际特点,公寓学生干部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营造了良好的楼宇文化氛围。(3)表率作用。公寓楼内的学生干部大部分是思想意识高、责任感较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党员分子,他们不仅学习、记实表现突出,而且主动带头参与楼内各项工作,如组建“志愿者治安巡逻队”,进一步保障楼内安全;在“学风示范岗”工程中,更是通过帮扶活动帮助落后的同学积极进步,先进带动后进,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公寓学生干部存在的现实问题

公寓学生干部在公寓思政工作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干部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的实施者。当今高校学生干部都是典型的90后,他们独立、张扬、自信、个性鲜明,基于这些特点,再加上公寓阵地的实际情况,使得公寓学生干部在现实的表现中仍需进一步改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性方面。由于学生干部团队具有义务服务性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会相对减弱。大一宿生会组建时,由于时间靠前,加之新生刚进入大学,对学校整体好奇心较强,各学生组织纳新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报名人数往往会远大于所需干部人数。新生的积极性相对很高,也能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干部。到了大二宿生会转制,党员之家成立时,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有所减弱。大三、大四的情况就更甚如此了。由于公寓楼内学生的住宿是根据年级、专业而安排的,这样就容易造成无人愿意担任各职务的尴尬局面。(2)归属感方面。院系、专业、班级的概念在学生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而公寓是集各年级、各专业形成的混合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处于本专业的层面。再者,思政工作进公寓是近几年来的新举措,公寓学生队伍的建设历史尤新,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分院的归属感是远甚于公寓的。因此,更多的学生喜欢去分院应聘,对公寓的学生干部职务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3)认可度方面。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认可度是来自于内外界的。一方面,学生干部待遇不一。公寓内不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其所属编制也是不同的。主任、部长、站长是享受院级学生干部的待遇,所以他们自身对自己的认可度也相对较高,而干事对自己的岗位认可度就较低。另一方面,职责分工不明确。楼内的基础性工作一般都止于站长、部长层面,有些工作都没下发到干事,存在部长、站长包干,干事无事可干的现象。这样,使得楼内干事对自己的认可度下降,自身能力不能有所体现、有所提升,对党员之家的重视程度也相应下降。(4)责任感、创新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干部来应聘岗位时,都是想通过学生工作实践来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就职期间也能够完成既定任务的,但是对公寓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生干部更只是谋了职,而不做事。甚至有些学生干部因为自身各种原因,在任职期限未到的情况下,就非常随意地推掉职务。在职期间,工作主动性缺乏,工作效率较低,更多的是等待老师的布置以及催促。开展工作只停留表面,照搬以往学生干部或老师的工作模式,对工作没有更多的思考,也就难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预见性的建议,创新意识薄弱。

四、加强公寓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探析

1.完善科学有效的选拔、培训、考核制度。(1)严把“入口”关。学生干部的选拔是整个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保障工作。目前,公寓内院级学生干部的选拔都是由公寓辅导员直接把关的,而干事则是由分管他们的学生干部挑选而产生。这就难免存在谁熟谁上任的情况。一方面,这种产生方式使得公寓学生干部团队在广大学生中的知信度不高,难以体现广泛的民主;另一方面,有些真正想为学生服务,想担当职责的学生被埋没其中。因此,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提高对干事层面的重视程度。(2)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学生干部培训应注重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并且多方位。一是岗前培训结合过程培训;二是不同楼宇公寓辅导员交换培训;三是形式内容多样化,如: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优秀学生干部报告会,男女学生干部交流会,素质拓展训练、高低年纪学生干部座谈会等。(3)健全、落实各项制度。健全的制度能更好地指导并监督学生干部的工作。明确不同岗位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形成相关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知道自身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上岗之前要求学生干部签订“履职承诺书”,增强责任感;任职期间落实监督考核制度,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日常考评、年度考核、自评及他评相结合。

2.规范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干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身肯定是需要有一定的提高,这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能够使该价值最大化呢?往往在我们的工作中,学生干部习惯于完成老师分配的既定任务,只关注结果的实现情况,这对工作的成效以及学生干部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平时的工作也缺乏系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学生的工作提要求,并形成一套强有力的执行系统。第一,计划,工作开展之前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即策划书;第二,明确分工,尤其要注重发挥干事的力量,充分调动干事的积极性;第三,过程监控,关注学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第四,结果评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1)加强公寓、分院联动机制。公寓、分院的两个学生干部体系虽然是独立招聘,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其关联性还是很大的。首先,其面向的学生群体是一样的;其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目前,分院党员之家虽然也设有公寓管理事物部,事实上两者在工作上的互通很局限。今后设想,分院干部和公寓干部可以打通,即,公寓的院级学生干部可以是分院的当然干部,作为公寓、分院工作互通的桥梁。此外,采用会议互参等形式加强公寓、分院工作的联动。(2)完善各类激励措施,提高公寓岗位的吸引力。公寓学生干部除了学年末公寓内部的评奖评优和公寓记实考核加分之外,很少有分院加分、推优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挫伤了公寓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公寓应多争取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学金以及推优等方面的激励措施,提高公寓岗位本身的吸引力。另外,公寓内部也可以开展多形式的激励活动,如对公寓学生干部进行积极宣传,公寓文化节上承办的“公寓学生干部风采展”取得不错的效果;表彰先进,学年末举行公寓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大会,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3)加深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交流。更多的交流是促进老师与学生感情的一种必需方式,也是公寓学生工作开展的前提保障。但是,现在公寓楼内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交流还是比较欠缺的。除了工作上的互动,两者就难以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接触,如,生活、学习、情感等。甚至,公寓辅导员难以深入楼内的学生干事层面。这种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需改进。现楼内制定了《党员之家例会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干部针对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员定期与个别学生干部交流,形成谈话记录;辅导员定期参加层例会;辅导员定期召开全体学生干部会议等方式,深化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感情。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公寓管理建设在不断探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我们的学生干部团队也在不断地成长,在整个公寓管理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分院、班级概念,公寓的学生干部成长仍有较大的空间。我们相信,在我们不断努力之下,公寓学生干部团队将会逐渐完善,公寓的管理建设工作将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何期,赖彷.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