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级会计实务习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即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废品损失”科目,同时收回的残料价值以及应收的赔款要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同时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所以本题中的生产成本14万元,不需要考虑。故此时的废品损失净额是1+2+3-0.5=5.5 (万 元)。故答案选A。
【该题针对“废品损失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下列各项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B 、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计算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D 、 计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润率
答案: D
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对比分析法;选项B、C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选项D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该题针对“产品总成本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下列各项中,不通过财务费用核算的是 (
)。
A 、 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B 、 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C 、 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D 、 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选项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选项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该冲减财务费用;选项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该计入财务费用。
【该题针对“财务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某企业2013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30万元;因收发差错造成的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机器设备日常维修支出40万元;办公楼应摊销的土地使用权300万元。该企业11月份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 (
)万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费用=10+40+300=350 (万元),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该题针对“管理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是 (
)。
A 、 固定资产盘盈
B 、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D 、 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 C
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选项D,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
【该题针对“营业利润”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 (
篇2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are inevitable. as long as the existence of accounting business and its various complex reasons,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and the necessary of a study for accounting errors. to find and correct accounting errors is the purpose in our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the accounting errors. we must first clearly understand a series of basic questions, such as what the accounting errors is, how it is formed and reflected. so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accounting errors, causes and types of such basic overview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compareed the relatively revision to error correction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in 2006.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errors. under the premise of grasp the basic konwledge of accounting errors masterly,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accounting error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ully aware the inherent hypostases of the accounting errors, correction methods and exertion. through the correlative case analysi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teps of error corre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deep analyzed that o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has bias of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error corrections, manipulation of profits and other issues. to analyzed the phenomenon that enterprise using error correction to adjust profit caused for inveraciou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ncial false, this phenomenon caused by some motivation such as avoid consecutive losses, maintain the qualification of refinancing and so on. and analyz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has effect to prevent play in this regard.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further to talk about how to restrict and change this ill phenomenon,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r comments: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nd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accounting supervision.
keyword: accounting errors correction accounting treatment listed's financial phoniness
引言
会计核算中的技术性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对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于发生的会计差错,企业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正处理。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作了相关修订,并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现时 经济 环境 中企业滥用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调节当期利润造成财务虚假的不良现象,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 管理 和限制,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1. 会计差错概述
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1 会计差错的理解
对于会计差错的理解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
广义的会计差错可以涵盖发生在会计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核算环节发生的错误,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会计管理环节发生的错误,故意造成的错误和非故意造成的错误,还可以包括企业因按照 国家法 律、 行政 法 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调整时发现的原先的错误等。
会计差错的狭义理解是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会计差错。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1.2 会计 核算中产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
(1) 会计政策使用方面的差错。指企业因采用 法律 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 行政 法 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错。如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克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构建固定资产的 成本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时,就违反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因而产生会计差错。
(2) 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会计处理中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差错,产生会计估计差错。如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错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率的估计错误等。
(3) 其他差错。指除上述两种会计差错以外,企业发生的其他会计差错。如帐户分类及计算上的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资本性指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等。
1.3 会计差错的种类及其内容
(1) 按其发生或发现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当前会计差错是指会计人员或审核人员在本会计核算期间发生或发现的属于本期的错误。当前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 财务 报表之前或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
前期会计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会计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前期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或下一会计年度发现的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即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差错事项。
(2) 会计差错按其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会计差错。在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
2. 新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
2006年2月15号, 财政 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 上市公司 中执行。它标志着适应我国 市场 经济 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具体准则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第28号》(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1)准则名称的修订
新准则的名称做了修改,将原准则名称中的“会计差错更正”修订为“差错更正”。
(2)定义解释发生的改变
1将“会计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取消了“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
2增加了“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的定义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追溯重述法”是新准则增加的定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3)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在对前期差错的更正会计处理上,新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而旧准则中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将新旧准则对比后不难发现,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追溯重述法”。
(4)增加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
新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新准则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具体做法是:当企业确定前期差错对列报的一个或多个前期比较信息的特定期间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追溯重述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可能是当期);当在当期期初确定差错对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企业应从最可行的日期开始用未来适用法重述比较信息以更正差错。新准则增加对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前期差错在附注的披露要求更具体
旧准则中只要求披露重大 会计 差错的内容和更正金额,而修订后的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于的下列信息:一是,前期差错的性质;二是,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三是,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盖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并且规定“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新旧准则对比可明显看出,新准则对差错更正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和精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报表使用者就能更具体的掌握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是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更为正确精准的决策和判断。
3.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程序
3.1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差错发生后,大都会在会计账目或会计资料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1)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划线注销原有记录,以更正错误的一种方法。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可运用划线更正法对错误的文字或数字进行更正,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或两条细红线予以注销,但被注销的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反映会计错误的原貌。其次,在划线上方空白处用合乎规定的墨水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名章,以明确责任。第三,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能只划掉其中个别数码字。例如,账簿中把正确数字685 000误记为658 000。更正如下:
685 000
658 000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冲错或冲减原记数额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凡会计分录记入账簿后,发现帐户对应关系有错误,或对应关系虽无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均可用红字更正法来更正。对于帐户对应关系的错误,可先编制与错误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其中金额用红字书写,冲销原来的错误关系,然后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对于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可按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编制会计分录,其金额应为原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差额,用红字书写,以冲销多记数。红字书写的金额在计算时骑着冲减的作用。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账簿记录。采用红字更正发,有利于正确反映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并能保留原会计错误的本来面貌。
(3)补充登记法
在记账或结账以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虽然没有错,但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根据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和原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差额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少记数”,据以补充登记入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错,只是账簿记录少记了的,也用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但在摘要栏中指明“×月×日某项 经济 业务少记金额现予补记”。另外,若在结帐后,发现有的记账凭证中全部或部分帐户漏记,也用补充登记法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账簿中进行补记。但需要在摘要栏中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漏帐”字样。
(4)追溯重述法
旧准则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是追溯调整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 成本 较大。应用指南同时指出,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3.2 会计 差错更正的基本程序
(1)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
更正会计差错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会计差错的性质,然后对号入座,才能正确的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就是分析会计差错是属于当期的差错还是属于前期的差错,是属于重大的还是非重大的差错,根据这几种分类可以根据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类型进行这样的组合:1当期发现的属于当期的差错;2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差错;3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行的;4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做了判断和分析之后,才能正确使用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2)针对不同的会计差错选择不同的更正方法
对于不同的会计差错,其更正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差错1属于当期差错,可选用的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这3种方法属于更正的技术方法,分别根据每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具体确定使用的种类。差错
2、3和4都属于前期差错,其中差错2是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无需重述。差错3是重大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差错4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它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3)调整财务报表相应项目
无需重述的前期差错,属于影响损益的,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须重新表述的前期差错即重要的前期差错。重新表述时,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新准则还特别指出,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的比较数据。
(4)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会计差错更正程序的最后一步就是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差错跟正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披露的内容不包括对当期差错的更正,因为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都是在报表尚未报出之前发生的,只要及时调整,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也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
【例3-1】某公司2008年发现,200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200 000元。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 债务 法,所得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第一步,分析差错的类型。2008年发现2007年的错误,是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差错,并且据题意可知是重要的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
第二步,确定更正方法。此题应该运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
2007年少计提折旧费用200 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 000元,多计所得税费用66 000(200 000×33%),多计净利润134 000元(200 000-66 000),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66 000元(200 000×33%),多提法定盈余公积13 400元(134 000×10%),多提任意盈余公积6 700元(134 000×5%)。
(2)编制有关调整分录。
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000
贷:累计折旧 200 000
2调整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 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 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帐户
借:盈余公积 20 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100
第三步,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公司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余额”栏、利润表中的“上期金额”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年末余额”相关数据,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资产负债表项目:“累计折旧”调增2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调增66 000元,“盈余公积”调减20 100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13 900元(134 000-20 100);
利润表项目:“ 管理 费用”调增200 000元,“所得税”调减66 00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减13 400元,“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调减6 700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未分配利润”调减113 900元。
第四步,报表附注说明。
本年度发现2007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200 000元,在编制2007年与2008年的比较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该差错的影响,导致2007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34 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 000元。
4. 会计差错更正与 上市公司 财务虚假问题
4.1 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
近几年来,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1998年仅有4家,而到了2001年就达到了300多家,2006年更飙升至500多家,数量急剧上升。同时,从披露的内容来看,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更正金额日益增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近两年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颁布实施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在这种日趋规范的会计 环境 下,利用会计差错更正尤其是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即以前所说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是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缘何频频更正会计差错?根据对以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主要几点动机:
(1)避免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st),若第三年再亏损则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会选择利用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以避免因连续亏损而遭遇“特别处理”甚至“退市”的命运。于是企业财务盈余的怪现象产生了:亏损年度巨亏,盈利年度微盈。
【例4-1】某st公司2004年度亏损4900万元,2005年度盈利539万元,2006年又亏损490万元。 审计 中发现如下情况:该公司2005年的 会计 差错更正调减了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系发现了“漏提的2004年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销售返利费用等”。针对这个差错,公司调减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那么这800万元的差错是否具有公允性呢?其提取依据是什么?经分析发现,2003年至2006年各年营业收入差别不大,均在一亿元左右,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返利费用,如果以销售收入为基础提取,则各年的同类费用应该区别不大,甚至营业费用在三年中差别也应不大。但从比较会计报表中却得到了三年营业费用分别为:2004年2712万元,2005年1047万元,2006年则锐减为694万元。其中“猫腻”不言而喻:该公司利用所谓的“会计差错更正”,将本属2005年的费用“更
正”到2004年负担,“轻装上阵”的2005年“一举”赢利539万元。但简单测算后就会得出结论:2005年实亏261万元(800万元-539万元)。
(2)继续保持企业再 融资 资格
我国再融资政策将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刚性指标,企业为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在roe的分子(净利润)和分母(净资产)上做文章,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法调减前期利润。这样做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比,可以减少前期净资产余额,达到提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效应,为企业创造融资条件。
【例4-2】某st公司是一家以机床制造为主的公司,产品的 成本 计算是以定额成本结转销售成本,而2004年改用实际成本法。后来发现,2003年因误用定额成本法致使2003年度少转销售成本2000万元,公司补制了2003年初的董事会决议:“公司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实际成本法”。2004年公司发现这一会计差错后,及时进行了更正,减少了2004年的期初留存收益2000万元,同时减少存货2000万元。由于2004年初的存货减少,使2004年按实际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大幅降低,当年一举盈利680万元。
从上述“更正”中,我们有以下疑问:该“差错”确是错误,还是经过更正反而形成了一项差错?一般地讲,企业定额成本的制定都是在实际成本测算基础之上 的,如果主要 材料 和人工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则定额成本比之实际成本也应相差不大。2004年和2003年相比较生产条件变化并不大,那么,2000万元的差错调整其奥秘何在?后经 调查 得知,a公司正在 申请 一项贷款, 银行 要求2004年销售利润率必须达到8%,且连续三年盈利。该公司2002年和2003年经营形势较好,但2004年受资金紧张、产品质量问题困扰,生产形势不好,为使洽谈中的这笔贷款顺利到手,不惜“以丰补歉”,适当降低2003年利润,补贴至2004年,使企业具备了再融资条件。
(3)维护高层 管理 人员的利益
目前,有许多企业重金聘请经理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日益盛行。而高管人员的报酬,除职务工资外,一般还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酬金或期权股份,从而诱发了企业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 财务 舞弊的行为动机。
【例4-3】在对某上市国有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时,发现2005年的一笔会计调整事项:“2004年原材料盘盈8400吨,企业增加存货367.5万元,冲减期间费用367.5万元;2005年经核查,企业认为该盘盈事项系重大会计差错,应予更正,调减存货367.5万元,调减期初留存收益367.5万元”。审计人员对此感到有些蹊跷。经再三追问,财务科长道出了原由:该公司系承包经营,当地政府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予高管人员奖励。为了多套取政府资金,企业虚构了一笔存货盘盈。在此目的得逞后,2004年又面临存货实存与账面有367.5万元的差额,为了平账,又作了更正处理。政府奖励一般以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即使随后被发现,时过境迁,甚至人员都调离了,一般很难再追究其责任。
4.2 新准则对利用会计差错进行 上市公司 财务虚假的防范作用
2006年2月15号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新准则较旧准则,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也就是针对上市公司容易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进行利润操纵,因为旧准则实行的时候,上市公司主要用来操纵利润的手段就是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中更改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并对其更正方法做了修改,旧准则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更正,新准则明确用“追溯重述法”,并且规定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制度漏洞造成财务虚假。对无法追溯重述的条件也有具体规定,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应用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
(3)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
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并按规定执行。
新准则中还新增加了“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的规定。使得财务报表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更具有相关性,也更有利于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缺口混淆视听,模糊表述,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受到损失。值得该注意的是,新准则中,将舞弊产生的差错单独做了强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按原制度作为当期事项计入营业外收入中;新准则规定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这当然也缩小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中对前期差错在附注中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新准则要求,除需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之外,还需披露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报表使用者就可以知道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实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之前的旧准则没做此要求,导致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的具体情况不予披露或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加大了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处理的随意性,也是上市公司财务虚假信息不实的“温床”。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操纵利润,进而使得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丧失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见新准则与旧准则
相比是一大进步,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结论与建议
会计核算中的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会计内部管理部门和会计外部相关监督机构都必须重视对会计工作的 指导 和检查,以便控制和杜绝差错的发生。
近年来,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利用会计差错的更正进行利润的操纵,造成财务信息虚假,这已然成为我国 经济 发展会计 环境 中的一大诟病。虽然新准则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此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准则实施2年以来,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节利润现象却仍趋普遍。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来加强当前企业利润操纵的管理。
现实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不同时期会计准则所需要应对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会计准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建设过程。新会计准则虽然在不少方面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限制了其利润操纵行为,然而,也在另外一些方面对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这种情况决定了新会计准则不会是一个终点,而是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
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管理和限制,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
篇3
变化:2007年因受新准则的影响,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都有较大的变动,会删除部分章节内容,并会较大幅度的修订相关章节内容,在一些会计处理上,新教材的表述和考生目前从事的会计实务有了较大改变。对考生而言,相当于难度提升了许多。
重点关注:对通用会计问题的复杂会计处理方法考试大纲也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等减值的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
专家建议:要求应试人员在应试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善于抓住重点,准确分出轻重缓急,防止钻牛角尖。
《中级会计实务》
变化:2007年对于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来说比较特殊,由于今年要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7年的大纲与教材,从而影响2007年的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各章节结构及内容。今年的大纲与2006年的相比,调整内容在70%以上。
重点关注:由于新准则中调整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对于大家来说将是学习的一个新难题。且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必须关注由于新准则实施而影响教材变化的部分,注意和以前所学知识的混淆,保证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
专家建议:首先,可以经常关注网上辅导专家的复习建议与指导讲义。由于辅导专家研究并熟知历年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规律,比如研究历年考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几乎年年都要考到的,只不过变化题目类型及命题方式,所以跟辅导班一起学习对于考试的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其次,由于中级会计实务的实务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大家掌握大纲及教材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有一定量的题目训练,加之大家工作忙碌等原因,学习时间及制定的学习计划难以保证顺利完成,往往出现“报了名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或者即使参加考试却也只是试试”等问题,所以大家在题目选择上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典型,有代表性。
最后,按自身程度选择辅导班。在辅导课程选择上要考虑自己的基础是否扎实,程度不太好或非会计专业的考生可先参加基础班学习之后再参加习题班冲刺班。另外,建议考生可多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一是可以集中全国名师为您授课;二是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三可以在课后享受答疑等。
《财务管理》
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今年开始实施,为了配合《会计》等教材的变化,2007年《财务管理》和上年教材相比总的来说变化也较大,主要对教材有些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建议考生要用新教材来进行学习,以免学习了已经变更或删除的知识。
重点关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占的分值比较高的章节,其主要包括:第三章“证券市场理论、资产组合风险与收益”;第六章“3个杠杆与3个资金结构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七章“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的确定,如何确定这个项目的折现率,以及多个投资的评价”;理解和掌握第十二章“企业财务的综合分析指标与方法”等。
专家建议: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建议采用“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后期侧重记忆性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考生把教材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
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
变化: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变动比较大,这种变动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与完善。2007年的经济法教材一定会采用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因此这两个历年考试的重点会因为新内容的引入势必成为重中之重,而且考试分值很可能会高于往年。与2006年的经济法相比,调整内容在80%1.2上,这对考生来讲,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重点关注:2006年新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因此可在教材出版之前,可先看看法律原文,对具体法条的理解。对于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应进行有计划地记忆,做一些经典练习。
专家建议:必须要阅读教材,通过通读、精读和有重点地阅读,并且在阅读中,一定要重点掌握教材实例,这些实例往往会换一种题型或者换一个选项出现在考试真题中。
针对今年教材内容变动较大的特征,参加考试辅导,授课教师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再次,根据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练习,在临考前一定要在模拟考试环境模考一次。
篇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2017年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按照时间轴做好一年的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规划。中级会计职称3月1日起开始报名,9月9日—10日考试。中间不过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自制力不够强的逛街游玩再占用掉一部分,留给复习备考的时间就更短了。对于本身是会计专业出身,或者已经通过初级的考生来说,报名完成后投入到复习状态是完全可以通过中级考试的。但对于会计基础不是太好的考生来说,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
小编建议大家在教材下来前先根据听16年基础班的课件,提前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尤其是像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财管管理这样的科目,知识点比较多,一定要尽早开始预习。等万题库的基础班课件开讲的时候就可以完全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不用担心跟不上,以致出现学习吃力效率不高的情况。
相对实务和财管来说,经济法科目稍微简单一些。大家在每一阶段要分清主次,小编建议大家复习初期以实务和财管为主,复习后期要加强经济法科目的学习。当然复习过的科目要一遍遍加强练习,避免浅尝辄止,考场上出现看着很熟悉就是做不对的局面。
总而言之,每一阶段要做每一阶段的事情,基础阶段要夯实基础,强化阶段可以根据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冲刺阶段要融会贯通查漏补缺。
二、合理的科目搭配
中级的考试科目只有《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三科,相对注会巨无霸六科来说已然好多了。对于大龄考生、妈妈级考生和工作繁忙的考生来说,第一年可以选择报考财务管理+经济法或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这是因为财管和实务两科同时报考的话所需的复习时间会很多,所以对于没有太好基础又没有太充足时间的考生来说,尽量两科不要同时报。
对于基础好而且时间比较充足的考生,建议三科一起报。中级会计职称毕竟是职称类考试,只要跟着老师一遍遍的复习,相信一次过三科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中级会计职称学习计划
备注
第一周
(12。01—12。09)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存货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1.《经济法》共有8章内容,公司法、合同法涉及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科目重在理解、强化记忆、战略性复习。
2.《中级会计实务》从整体上侧重于考生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学习时应注重理解、反复练习、总结归纳。
3.《财务管理》这门课要注意各章之间的联系。计算性内容所占分值较大,记忆公式较多。学习本科目事应注重全面复习、重点强化、梳理归纳。
第二周
(12。10—12。16)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三周
(12。17—12。23)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六章 无形资产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四周
(12。24—12。30)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四章 筹资管理(上)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五周
(12。31—1。06)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八章 资产减值
第五章 筹资管理(下)
第三章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第六周
(1。07—1。13)
第九章 金融资产
第十章 股份支付
整体复习前五章内容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七周
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第六章 投资管理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1。14—1。20)
第八周
(1。21—1。26)
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第六章 投资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九周
(1。27—2。02)
新春佳节,可适当放松,闲暇之余重温教材和习题
第十周
(2。03—2。09)
第十四章 收入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十一周
(2。10—2。16)
第十五章 政府补助
第十六章 所得税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十二周
(2。17—2。23)
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六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十三周
(2。24—3。01)
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六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十四周
(3。02—3。08)
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十五周
(3。09—3。15)
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十六周
(3。16—3。22)
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会计
复习整理一下整本书框架以及公式
第八章 相关法律制度
第十七周
(3。23—3。31)
第二十二章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休息调整
复习整理一下整本书的概念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要求。高级会计师是企业(单位)的高级理财人员,他们通常以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等身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价值管理、风险控制承担重要职责。为了调整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今年《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思路发生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高”:高级财务会计人员应具备战略规划能力,从公司全局和长远发展思考问题,制定公司财务战略,保障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是“新”:高级财务会计人员要利用最新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筹资和风险管理,通过资本运营创造价值。
三是“实”: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注重实用性,通过学习,能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水平。比如,在“企业并购”章中,要求学员掌握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企业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的流程、并购融资与支付对价、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会计等,这些内容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非常实用。
二、考试大纲新变化
基于以上考试思路的变化,今年《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前侧重考核会计核算转向侧重考核财务战略、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考试大纲的内容和主要变化见表1。
三、应试策略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框定了考试的内容,由于高级会计师考试不同于初级、中级职称考试,不讲究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注重高精尖的知识,因而,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是高效率复习的最有效方法。
(二)了解出题规律
高级会计师考试采用开卷笔答方式,采用案例分析的题型,完全不同于中级职称考试,没有单选、多选等题型,不要求死记硬背。通过案例分析,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
(三)掌握答题技巧
由于高级会计实务采用案例分析的题型,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像单选、多选那样答案是唯一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多样化。考生应掌握答题技巧,才能准确回答问题。
例1:2009年试题中,案例分析二考核内部控制,要求考生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上述决议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其中资料(1)表述董事会决议内容是:“控制目标。会议首先确定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切实做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考生应这样答题:
“1.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于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观点不恰当。理由:内部控制目标不仅包括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还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
2.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观点不恰当。理由: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范围内”。
答题时注意:考核内部控制应回答“不恰当”,不要回答“不正确”,因为内部控制属于“规范”,而不是“规定”;答题不要过于冗长,应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
例2:在2009年试题中,案例分析八考核了金融资产转移,题干是:“20×8年10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戊公司债券(甲公司将其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给庚公司,取得价款2 500万元已于当日收存银行;同时,甲公司与庚公司签订协议,约定20×8年12月31日按2 524万元的价格回购该债券,该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2 400万元,假定截至20×8年10月1日其公允价值一直未发生变动。当日,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价款2 5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2 400万元之间的差额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要求根据资料,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还应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考生应这样答题:
“1.甲公司出售戊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根据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的规定,在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中,转出方将予回购的资产与售出的金融资产相同或实质上相同、回购价格固定或是原售价加上合理回报的,不应当终止确认所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或负债)。
2.正确的会计处理:出售戊公司债券不应终止确认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将收到的价款2500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或金融负债、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并确认24万元的利息费用(或财务费用)”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判断是否正确,就回答“正确”或“不正确”,不要嗦;简明扼要写出正确的处理办法就行。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篇6
一、必须充分理解辅导教材的内容
辅导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而考试题目是根据辅导教材出的,因此考生必须充分理解其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参加考前面授培训班学习。除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外,初级、中级考试已举办多年,各地已经总结了非常宝贵的考前培训经验,授课教师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考生能参加考前培训班的学习,可加速、加深对辅导教材内容的理解,少走弯路。第二,参加网上举办的考前培训班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有条件上网的考生可以参加计算机网络上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网校等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参加网络上的考前培训班的优点是费用低,可以多次听课,教师经验丰富,教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第三,购买好的辅导材料并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认准教材上的“知识点”是理解其内容的前提,好的辅导材料往往已经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只要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可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购买辅导材料的时候应货比三家,这样才能买到好的辅导材料。
二、必须认真研究往年的考试题目,并做一定量的练习
通过对往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的考试题目虽然不一样,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一条题目总是考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特定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题(即题目很灵活)、题目的覆盖面比较广泛。作为对策,考生必须做一定量的练习:第一,重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练习。在初级、中级考试中,这三种题型所占分数比重往往达到50%左右,例如,最近几年《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上述三种量型占48%,而《财务管理》课程,上述三种题型占53%。但是辅导教材上并没有有关这些题型的例子,因此,考生必须在辅导教材以外,购买好的配套练习或模拟练习册,做有关这些题型的练习。第二,重视业务题(包括计算题、分析题、综合题)的练习。辅导教材上有关业务题的例子往往较多,考生应举一反地掌握。但是,光掌握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是不够的,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业务题与考试时的业务题不太一样,考试时的业务题有明确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而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不是很明确;原因之二是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缺少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考生还应在辅导教材以外,多做有关业务题的练习。第三,对于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应做一定量的案例分析题的练习,因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只考案例分析题。做案例分析题练习时应理解题目中的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篇7
1. 大学教育的对象,是从中学文化课教育到大学专业课教育大跨度的转折,学生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技能的训练必须长期积累。这就要求财会教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
首先,强调学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练字,包括汉字、阿拉伯数字,按照记账规则的规范要求,每天练一页;同时,每天抽出半小时拨打算盘,练习指法。持之以恒。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习惯。刚入大学的学生普遍习惯用改正液、橡皮头、甚至透明胶带进行改错。这和会计规范所不容。为此,一开始就必须告诫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正确改错,并正确掌握蓝笔和红笔的不同用途,渗透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三种正确改错方法,杜绝挖、刮、擦、死、撕等不良习惯。
再次,案例教学及其课堂作业是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它是以财会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启示下,让学生自觉地进人财会工作的"现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充当其中的"角色",具有"真刀真枪"实战的经历,将抽象的会计原理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从而解决“高中生”到“大学生”知识跨度大,使学生变“听天书”为“听故事”,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案例教学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俗易懂的了解“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然后通过课堂作业解决“怎么办”。
最后,基本功的训练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无论数字书写、算盘指法以及课堂作业都需要老师作出标准示范。从而要求老师必须精通会计原理、相关法规、最新准则及会计前沿发展趋势,必须既懂书本又懂业务,既懂原理又懂操作,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
2. 切实抓好课堂作业训练。课堂作业是任何课程教学的必要环节,特别是财会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根源在于教师灌输太多,给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所以财会教学中的课堂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每节课老是必须让出10到20分钟,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提问、课堂作业、习题演练。课堂作业可以让学生依据仿真的单据,直接在真实的收、付、转记账凭证及各种格式的账薄中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务习题中,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是一个极好的融会贯通,知识消化的过程,是学生尽情提问,最大限度出错纠错的过程,更是教学双边充分互动,集体授课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老师必须做到:知识上容量丰富;态度上和蔼可亲;互动上有问必答;方法上启发提示。
二、单项实验及单元实验
单项实验和单科实验是财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会计手工训练的关键环节。
1. 财会教学中,单项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和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验,累计折旧计算表的编制实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实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实验等;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实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实验,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实验等。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单科实验,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初级会计学》以后,可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逐步完成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在学完《成本会计》后,可设计一些涉及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燃料费、折旧费、修理费等费用的结算和分配业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使学生熟练掌握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的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单项实验及单元实验是对平时基本功和技能训练的检验。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战演练
综合模拟实战演练,即综合会计手工处理训练。一般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搬进课堂,这个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就业前的预习,即岗前培训。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验的实验资料,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账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
1. 综合模拟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建账。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要求在熟悉企业概况的基础上,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分别开设总分类账、日记账、各类明细分类账,并将期初余额平行登记过入总分类账及所属明细分类账。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总揽全局,充分了解企业基本状况,做好会计制度设计。难点是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特别强调汇转类账户的开设。
第二步,日常经济业务处理。这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也是核心环节。首先,根据所给资料,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并分别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同时登记日记账及有关明细分类账,其内容应涵盖企业全面的经济业务,包括筹措资金、购入供应、生产、成本计算、完工入库、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各个环节,等业务;其次,根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并登记总分类账;最后,月末对账、调账,依据不同的存货盘存制度进行清查财产,同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相关账项调整,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这个环节强调耐心细致,一丝不苟。难点是成本计算、税务申报表的计算编制以及结转类账户处理。
第三步,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根据会计实务处理的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模拟单位的其他相关会计资料等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并进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等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难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注意编制的依据。
综合模拟实战演练整个过程应由学生唱主角,通过理论学习与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业务技术应是精湛、规范的,职业作风应是严肃认真的。教师应当好配角,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随时进行个别指导,对普遍存在的疑难统一辅导。
2. 综合模拟实验组织方式
(1) 个人独立进行。 要求每个学生充当财会职能部门所有角色,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其优点有: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其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工作量较大,材料消耗也大,会提高实验成本。
(2) 分小组进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相对分工并适时实行岗位轮换操作。其优点是: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其缺点是:实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个人独立运作方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岗位轮流的方法解决。
四、会计手工处理训练的组织要求应 “以学生为主导,以过程为中心”
1. 会计手工处理训练以学生为主导,以过程为中心,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训练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们的知识。
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帮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手工处理训练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会计实践过程、教师指导过程等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手工处理训练组织实施过程,应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结合会计业务过程进行教学计划及实施进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其次在学生会计实践过程及教师指导过程中遵循学生参与为主的原则,力求各个过程都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么学为目标。
只有让学生不但参与会计实践过程,还参与了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改过去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掌握的不仅仅是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即使离开学校告别老师,也照样会熟练进行相关会计流程的处理,即使碰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业务或碰到相关制度准则发生变化,也知道该从哪个方面进行梳理并解决问题。
2.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是搞好教育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大学博硕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1)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变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2)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高校财会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3)倡导会计教师强化社会服务意识,进行社会兼职。只有这样,高校财会教师对当今会计改革的热点和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财会教学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以促进高校财会教学实现与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的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篇8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概念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主要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基本技能要求,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由若干个紧密相关或专业技术基础相同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需满足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实践教学;其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是否共同拥有。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既要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又要体现产业变迁的最新要求,进而适应经济运行机制的最新变革。从这个角度讲,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群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以会计专业技术为依托,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开办的一些类似或者相近专业的集合。其具体专业有,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审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等。
三、财务会计岗位群
高职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应该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基础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会计职业包括的岗位主要有:出纳、核算、监督和管理等岗位,则相应的高职会议专业群也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其中出纳和会计核算这两个岗位的业务能力是所有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而管理岗位则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必须能力,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岗位则是拓展能力的主要依托。所以,各岗位的要求不同,相对应的专业也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制定审计策略、对审计计划进行拟定、对审计程序实施、通过审计方法运用、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工作总结、撰写审计报告。
对实施审计所需资料能熟练收集;对审计程序、审计时间能熟练确定;掌握审计约定书的要素以及签订的方法;掌握审计整体计划及项目计划的编制;通过审计证据的收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掌握审计意见的阐述方法;能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协助相关人员完成审计工作;整理审计资料并对审计档案进行保管。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也是大前提,立足于中小型企业组织自身的业务和特点,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会计岗位的设计出发,高职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实践和职业的综合特性,高职会议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方向应该以中小型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其就业定位要求高职学生可能要具备一人多岗的能力,以适应中小型企业和单位的要求。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尽可能的有交叉和替代性,这也就意味着,财会专业群的每个专业的学生可以交叉到其它岗位群中的岗位去工作。
四、结合岗位群的财务会计类专业群建设的途径
(一)构建“岗位、课程、证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和会计职业规范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规范标准组织教学,重组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探索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使学历文凭与会计职业证书制度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引导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及实训教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使教与学双方实现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
以会计专业为核心,提高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把完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为重点,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首先,选好核心专业带头人,鼓励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海外培训,使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增强;其次,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计划,推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考试,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强化中青年教师到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大中型企业财务部等进行顶岗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在专业群建设中依照师资共建和共享的原则,聘请具有丰富财务经验的行业和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开发校本教材等工作中,建立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作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照市场调研分析,借鉴国际会计认证标准,参照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标准,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知识和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入到《会计核算基本技术》、《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操作》等课程中,将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内容融入到《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企业纳税实务》、《初级经济法应用》和《中级经济法应用》等课程之中,将ERP资格证书内容融入到《会计电算化操作》等课程之中,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的对接。从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职业证书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内容均包括: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学习情景安排及学时分配、学习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教学实施条件和教学建议等项目。建设特色教材。并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教学录像、习题集、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等课程资源补充完善,增加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自检参考指南,网上自测题库、技能训练库、考试题库、虚拟企业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精选(或选读)、其他教辅资源等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四)建设共享的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基础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建设财会专业群的实训基地要求以会计专业技能做为基本基础,对校园内外的各方面资源进行融合,建设一个综合性强的会计综合中心。其项目可以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手工实训室、审计、税收实训室、银行业务实训室等。通过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对设备进行整合,提高利用率,也节约办学成本。也可以在相邻各校之间协商共建实训中心,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篇9
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我校整个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二年级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四年级上的财务会计单项实训、四年级下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课程实训主要是原始凭证的认知,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及财务报表编制,通过简单经济业务操作了解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单项模拟实训是在基础会计实训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单项实训,以财务会计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训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训。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单项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财务会计中涉及经济业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最后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训。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月近200笔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根据实务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点,并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全过程,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驱动模式在财务会计单项实训中的应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准则指南编写的《新编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与《初级会计实务》接轨。该课程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导向,完全按照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安排实训案例,给出常见业务的关键原始凭证,从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到财务报告编制设计了十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又设置若干任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提出本次课的一个或几个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2.理论知识回顾和总结:教师针对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包括主要业务会计分录编制,由学生分组讨论后上黑板归纳主要会计分录,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重要业务再辅之以理论练习题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知识。
篇10
基金项目: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会计实务”精品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高萍,女,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财务管理;吴政春,男,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19-03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热切关注,我国农业企业及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日渐发展壮大,在教育领域被淡忘了近20年的“农业会计”又将重新得到教育界、会计界的普遍关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三农,培养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熟悉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物流与营销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具备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会计核算、统计分析、农产品营销、农产品仓储管理、农产品配送管理等实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乡镇经济管理部门、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农村社区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岗位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农业会计实务”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高职教学的要求,课程教学团队对“农业会计实务”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农业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实践教学环境的建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团队的打造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力争面向“三农”,培养合格的农业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
一、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兼顾不同农业经济组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以公司型农业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参考初级会计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重构教学内容;兼顾不同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增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内容[1],丰富农业会计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摒弃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的组织模式,而根据课程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工作环节划分若干项目进行组织。
2.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应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针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来组织实施。本课程可按照要求学生掌握的会计核算业务,将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项目,按会计岗位业务构建新的内容体系。如:按照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核算、工资管理岗位核算、费用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8个项目模块进行教学,将课程教学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在上述公司型农业企业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学内容,突出为农服务特色。如表1所示,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与公司型农业企业会计的差异方面,选择其特有的经济业务开展教学和训练,以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
(一)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立
1.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农业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2]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农村三资管理综合实训室、“乐实”农产品销售公司。在农村三资管理综合实训室里配备了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必需的硬件、软件、材料,实训室布局按照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了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提供完备的实训资料,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自编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公司型农业企业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实训资料;同时,师生共同参与“乐实”农产品销售公司的实际运营,采用公司实际的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实训,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建立
为了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除了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模拟环境外,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
1.与上海市农经站对接,学院教师和学生经授权后可以登录上海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查看全市有关财务信息,研究和分析上海农村经济情况。
2.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经管所对接,学生可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实践教学。
3.学院出资与上海渔浪水产专业合作社共建了校外实训场,其水产养殖、农家乐餐饮等业务和宽敞明亮的培训教室,为学生现场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4.学院专业老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申报农业会计科研课题;共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会计技术指导,为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家庭农场主等开展农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农业企业人员提高职业素养;并与企业建立了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
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流程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要打破原来“根据所给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的简单的会计教学方法,而是以真实的原始凭证为案例进行农业会计的教学。一直以来,各院校在农业会计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文字形式来描述经济业务,学生根据所给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做得好一点的学院,可能会要求学生填制真实的记账凭证,但对于记账凭证后面应附的原始凭证多数不作要求,造成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后面应该附什么样的原始凭证,而这些原始凭证又怎么填、如何取得、怎样审核?
在现实工作中,经济业务的发生是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往往在拿到原始凭证后不知道怎么进行业务处理,这就是教学和实践不能有效接轨导致的尴尬结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学团队专门开展教学研究,编写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业务为主线的综合实训指导书。该教材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从合作社成立业务的核算,到正常经营运作的日常业务核算,到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都是以合作社发生的原始凭证样张作为学习训练的资料,为学生手工账训练再现了真实的业务场景;同时,还开发了与手工账相配套的电算化环境下的综合实训库,学生通过手工账和电算账的训练,既能得到很好的验证,也能更好地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牢记业务的处理方法。
(二)课程教学手段改革
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要打破原来单一的教学组织模式。
1.提倡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先将项目交给学生做,学生碰到问题查找资料,根据完成一个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补充学生所急需的理论知识,同时,引企业专家进课堂,带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探索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实现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有效融合、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紧密对接,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2.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课程网络资源,如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表、PPT课件、教学视频、实训指导书、习题库等。鼓励学生课余进行自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指导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学做兼备、工学结合,融课堂与实训基地于一体。
3.鼓励学生与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交流沟通。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QQ在线解答或通过电子邮箱交流解决。
四、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打造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大部分院校缺乏专门的农业会计教学师资队伍,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缺少农业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因此,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与学缺乏互动[3],再加上农业会计确认、力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等特点,使学生缺乏理解的基础,导致培养的学生缺少职业特色。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院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农村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第一线,通过到农业企业、镇会计记账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实践,亲身体会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的自然属性,了解和熟悉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与分配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内容及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获得统一。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安排两名青年教师到市、区级农经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甚至到学院自建的“乐实”农产品销售公司参与实践,从而使教师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得到提升。
(二)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要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课程实训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并通过团队建设、课题研究、社
会技术服务等形式,密切校内外教师的联系,形成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总之,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农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学生通过边实践边学习,更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要求,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希玲,王素义.我国高校农业会计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13(5):83-86.
篇1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06-02
一、高职课堂学生现状
对于刚刚完成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生,高职教育将开启新的阶段。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以后日常工作打基础。本着以上的学习目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更加侧重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技术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高职学子,需要从以往的以教师安排的学习计划为导向到自己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部分一直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子,从主观意念上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高校教育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当教师传授专业技能时,尤其是相对复杂一些的专业技能,很多学生畏难情绪就在发挥作用,专业思路无法跟上,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利用其他的时间重新讲解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属于专业技术类型的学科,专业技术资格成为检验我们学子学习水平的一个直接标准,当下的企业也非常看重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授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也可通过该类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有部分同学为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选择了拼命背题库的方式,虽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是专业的内涵没有领悟,实际工作中还是遇到重重障碍。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更主要是通过该类考试推动学生对该学科的内涵进行掌握,我们的专业课程更需要注重过程化管理,一般高校的日常教学课时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移动端、PC端已经不仅局限于通信业务,在更多领域都已经深入使用,本文主要探索的宗旨就是针对会计、审计专业如何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结合,用于日常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做到对学生专业课教学进行过程化管理,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慕课”、“手机移动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慢慢得以改变。“慕课”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与课程相结合,授课教师可以组成一个专业团队进行“慕课”视频的制作,授课教师也可以学习“名师”的“慕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利于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的被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业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痛苦的事情,很多教师为了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采取将手机统一收起来的方式,这种方式从道德角度分析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甚至会触犯到法律,毕竟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年满18岁,属于成年人;从实施效果分析,对于部分学生即使手机被教师收起,他们仍会选择不认真听课。针对上课不认真现象存在多种因素,探讨深层次原因,其中一点是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社就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学校压力,然而对于处在象牙塔里的高职生刚刚经过高考的紧张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认为终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的学习只需要“60分万岁”,似乎已经自由了。社会就业压力离他们比较远,作为家庭中的宝贝,尤其大学期间到异地求学的学子,家长更多担心孩子能否适应陌生的环境,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就会慢慢变弱,家庭给予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薄弱。学校的学习压力成为高职学生的主要压力,高校教师与初高中教师相比没有任何的升学压力,更多就是上课的时间与学生见面沟通,授课教师自身不存在压力感,很多教师就不会将压力感传递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在考核时还为学生放水,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很多高校学子的在校学习毫无质量,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了高校的学习。授课教师如果没有有意识的为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很难满足现阶段企业对专业人才专业领域的需求。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这种通信设备几乎覆盖所有的高校学子,很多学子可以利用手机通信技术完成高水平、高技术的操作,也有很多学子上课依赖手机,不认真听课,忽视学业。如果高校教师可以将智能手机不仅仅当作是通信工具,而是依靠互联网资源将智能手机利用起来,将其用于日常教学中,为教学服务。将手机作为辅助的教学平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两类用户,一类是教师用户,另一类是学生用户。教师用户主要是进行教学管理,主要功能是进行课程管理、班级管理、题库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出勤管理、考试管理、课后答疑等相关操作。学生用户主要功能是手机签到、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相关操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资源跨越了地域的距离,让天南海北有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对于好学的学子而言,“慕课”无疑成为当今学子喜爱的授课方式。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相结合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集中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师,建立一个热衷于录制“慕课”的教师团队,逐渐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慕课”录制的专业水平。教师将相关专业课程制作的“慕课”上传至手机移动端,方便学生进行日常学习,也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影音数据资料,做到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慕课”可以将授课教师或者是一些“名师”的课程视频放在互联网,供学生学习参考,进行作业辅导。但是单独的“慕课”只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适用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对于惰性较强的学生并不能做到对学生学习进行较好的“过程化”管理,无法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有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发放试题,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和习题完成情况。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化管理,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到老师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答疑,避免了授课教师下课后学生产生问题无处解决的困扰。将“慕课”与手机移动端教学相结合,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教学管理,利用“慕课”提供较好的授课资源,既可以使用“慕课”提供的较好的授课视频资源,又使用手机移动端进行教学管理,尤其是监督惰性强的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专业水平。
三、“慕课”、“手机移动端”相结合在会计、审计专业试行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以会计相关课程为基础再进行审计课程的相关学习。学生在校期间,教师鼓励学生考取一系列的专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初级审计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也能取得企业所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成为为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部分学生很顺利地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考取初级会计师、初级审计师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点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从而未能在更高级别的考试中过关。还有一部分同学,自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余活动非常丰富,无法做到踏实、认真的学习相关的考证内容,有的学生基本的学习时间都无法保证。这样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尤其是假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好成为授课教师棘手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科技领域都选择在教育领域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会计、审计相关专业现在所处的专业学习阶段的需求,结合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的应用,针对各自院校专业课程的需要展开试验。试行阶段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试验。当试验结果达到任课教师的要求后,可以慢慢用于课堂教学中。
具体试验操作步骤为:
1.专业授课教师依靠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创建属于自己院校、自己专业课程的班课,要求需要的同学加入到该班课中。
2.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与各自专业相关的知识点的课程,例如会计、审计专业都需要掌握的核心课程《初级会计实务》的“慕课”通过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动端到班课里,对学生提出观看的时间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的数据显示观测到学生观看“慕课”的进度,从而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3.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相关专业的知识点的练习题发放到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佣松希要求指定时间内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授课教师在指定时间可以根据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动端的数据显示,看到学生习题完成情况、习题完成的准确率。
4.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集整理,选择课堂统一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及知识点进行答疑,针对出错频率较低的习题及知识点可以选择单独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答疑。
5.将云班课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1)通过云班课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签到,利用几秒钟的时间让到课的同学按照指定的手势进行签到,尤其是针对集体上大课的课程,省去老师点名的时间。(2)通过云班课教师可以快速地组织随堂测试,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3)通过云班课可以监督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并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小结
当今的企业越来越不愿意花成本培养应届的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肩上担负着为企业、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学子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就可以踏入大学的校园,积极进取的心态越来越薄弱。面临双重的矛盾,高职教师处于中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前沿,将高科技产品运用到教学当中,克服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弊端,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及专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章蕾.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探析[J].电子制作,2014(1):130
[2] 易庆f.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95.
篇12
一、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材有《基础会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整个教材都是对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最后一章的内容才是会计职业道德,但是学生要在毕业之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内容,所以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对这门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师去专门研究,而是为考证当作一门专业理论去要求学生记忆即可。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的考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如果在校学习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没有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在就业以后能够自发地遵守职业道德,是不切实际的。
2.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调
中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局限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中,而且仅仅只有一章内容,在教材里,只是对相关的会计道德条例做简单的阐述,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鲜活的案例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同时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实施分层教学,没有因材施教,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活动在老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书本,满足考证需要。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上岗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束手无策。
3.教师轻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忽视学习
当前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时,用人单位着重会计资格证书,忽略员工的自身素质,所以专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和关注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提高,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资格证书的考试就是对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就会获得领导和学生的好评。因为教材的空洞和无趣,及就业压力,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和钻研就停留在对条例的熟记上,没有强烈的动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就不可能对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假账的会计人员恰恰是会计专业中的精英,技能高但职业道德欠缺,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技术过硬同时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处处时时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就业后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针对如何应对中等职业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虽说是重要的专业课,但是其中会计职业道德所占只有一章,所以在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中,都将重点放在熟记知识和做习题上。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各个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努力开发教材潜力,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实操过程容易出现马虎以及抄袭等问题,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提高技能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还有在考核学生的方式上要灵活多变,不能仅仅重视卷面分数,要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
2.开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首先在会计专业班级管理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例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到班级讲述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事例,以及一些贪污作弊人员所受到的法律制裁。还有建立各个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诚信。还可以召开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性的班会,通过辩论、总结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其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避免纸上谈兵,要求学生把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解决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财会专业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担起重任,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13
设置会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原则是:结合培养目标,按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的要求,兼顾当前和未来的需要,设置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普通基础课
设置普通基础课程应加大基础课比重,培养学生通过积累各类学科知识,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的辩证思维方法,在智能发展上进一步走向成熟;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抽象逻辑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应将电子商务列入必修课程,增加应用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会计学、商品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税法、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概论、审计学概论、计算机会计概论。
(三)专业课程
根据夯实基础的要求,专业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非赢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根据知识经济时展的情况,应增加专业选修课,如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
(四)论文和实习课程
此类课程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校内模拟实习、校外顶岗实习与调查等。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应从严要求、注重实效、认真组织、科学评价。校内模拟实习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大中型企业会计模拟系统,结合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等课程的教学进度,有选择地对相应内容进行模拟操作,并结合各种相关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校外顶岗实习与调查可通过校企联合或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将顶岗实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
三、结合会计改革编写新的会计教材
新的会计教材是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教材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桥梁,没有结合会计改革的新教材,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学生。新的会计教材如何更好地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既兼顾国际惯例又体现中国特点,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和积累的需要,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人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学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要了解本学科改革特别是近年改革、发展、完善的前沿知识等内容,从知识的整体结构上,教会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寓指导会学知识于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
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益于摆脱自我中心,增长才智。课堂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各种社会技能,如参与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等。广泛地开展问题讨论,能比较好地弥补过多强调讲授和作业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成绩考核时应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讨论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分析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可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面向本世纪的财会教育,要求我们在做好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案例教学。
(四)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内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以便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校外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顶岗实习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五)建立小组作业、书面习题和电脑习题相结合的作业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电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