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篇1

精英圈――增加职业砝码的最好途径

上海某外企中国区副总: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机会进入行业最有口碑的“核心圈子”,我先是结识了与这个圈子有关的人,没有急功近利,然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实力,只去指望别人提携是不可能的。在我做区副总之后,终于得到那个圈子聚会的邀请。那次聚会很随性,言谈间难免彼此交流一下对政策走向、行业前景的看法。我觉得受益良多,而我披露的自己公司的一些信息,也得到了不少关注,而且还惊喜地发现了一位自己正准备大力公关的客户。进入一个精英圈子,不仅是为自己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更能让自己有一个不断提升自己、强化自己的强烈动力。

贵人圈――“贵人”是需要经营的

郑州某广告公司经理:有一年我到广州出差,正值春运高峰,回家的机票和火车票都买不到了,我急得要命却无计可施时,找到了一个大学同学。尽管以前并不熟,但他还是热心想办法帮我弄到一张卧铺票。同学就是这样,有时也许我们一年半载都不会联系,但有什么麻烦事彼此打个招呼,都会尽力去办。这件事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和很多同学保持长期联络,逢年过节发短信,偶尔上网聊聊天,每隔一段时间给大家发发群体邮件,讲一下自己的动态,联络感情。这个朋友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使我无论在哪个城市出差碰到难题时,总会得到朋友帮助。我笑言他们都是让我遇事呈祥的“贵人”。

休闲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篇2

篇3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各项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解聘费等。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是完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调节行业间、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必须做好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人工成本的预测和人工成本预警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

人工成本是衡量企业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当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日常管理。企业应建立比较规范的人工成本统计台帐制度,准确记录人工成本总量、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并定期进行分析,以反映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变化。发现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对人工成本的管理。

人工成本现状分析可以从水平分析、结构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几方面进行。

1、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均人工成本,反映的是企业使用一名从业人员所需负担的平均费用水平,从而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基本状况。

人工成本人均水平=人工成本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含量和某项人工成本在人工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以反映人工成本对企业总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各项组成部分对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程度。

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含量=人工成本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某项人工成本构成比重=某项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100%

3、投入产出分析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是反映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重要方面,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工成本的投入必须要有一定的效益产出,没有效益产出的人工成本投入,水平再低也是无效投入。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营业)收入系数、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效益情况。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总额/人工成本总额

人工成本销售(营业)收入系数=销售(营业)收入总额/人工成本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总额*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营业)收入总额*100%

(二)对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发展目标,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员素质、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等,对人工成本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早作准备,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对人工成本进行预测时,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动情况与人工成本直接有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水平,提高人工成本产出效益。

2、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在人工成本的构成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影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供大于求,必然会抑制工资水平的增长,劳动力供不应求,则会推动工资水平的增长。

3、工资增长指导线

政府的工资增长指导线,是企业调整员工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工资的增长必然带来人工成本的增长。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直接影响员工的生活水平,企业在调整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时应当考虑物价变动的因素。

5、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会影响员工工资水平,从而带来人工成本的变化。

6、社会保险缴费率的调整

社会保险费是人工成本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社会保险缴费率调高,则带动人工成本的上升;社会保险缴费率调低,则人工成本水平可相应下降。

(三)建立人工成本预警机制

人工成本预警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对人工成本水平较高或产出效益较低的企业作出警戒,提示企业应当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从而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监控。

人工成本预警共分两级,第一级为投入产出预警,即首先应当观察本企业人工成本利润率或人事费用率,如果偏离全市或同行业人均水平较多,则应引起警觉。第二级为水平预警,即在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较低时,如果同时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超出全市或同行业人均水平较大,则说明企业投入人工成本水平过高,应当加以研究,制定对策,降低人工成本水平。

三、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工作职责

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应当由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篇4

2.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3. 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4. 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5.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7. 有没有人爱,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8. 你若将过去抱的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

9. 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

10.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1. 人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

12.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被不懂的人误解无须争辩,我们选择沉默;有时被最爱的人误解,我们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沈默。生命中往往有很多无言以对的时刻,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辩明,不是所有的纠葛都能理清,有时沉默就是我们最好的回答和诠释。

13.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14. 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哲理句子精辟简短(精选)

1.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2. 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3.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4.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5. 努力地工作,就像不苛求回报一样;真诚地去爱,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投入地跳舞,就像没有人在一旁看着你一样。这样的生活,肯定可以给你带来快乐。

6.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辰,我发觉有人却没有脚。

7. 妈妈说过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让你为他哭。

8. 姑娘把眼泪咽下去你就赢了

9. 人总要在失败路上走向成功,你何必轻易的说放弃

10. 放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11. 既然成長了,就要變強。

12. 不念过往,不为未来,珍惜现在

1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

14. 受挫一次,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

15. 勇敢,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勇敢,一定没有结果。

(热门)哲理句子精辟简短

1. 只有自己佩服自己,才能让别人信服你。

2. 谁都知道就算每天的生活单调又乏味。但还是我们始终要过

3.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4. 用勇气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5. 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别人就伤害不了你

6.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要抱百分之百的希望

7. 人的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而每次选择都会带来一阵阵剧痛,而这种剧痛叫做成长

8.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9. 在难过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还要前进!

10. 永远不要后悔,我们无法选择回去的路程,但是要清晰地面对已经造成的挑战。

11. 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

12.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3. 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14. 有时候,成功者只是坚持梦想不放弃的人。

15.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16. 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

17. 守株待兔的人永远都不会得到什么

18. 梦想从这刻起,并不只是个幻想,靠自己它能成为现实中的一部分。

19. 人生就像走猫步:左一步、右一步

20. 姑娘,一个人,没啥,拼的就是坚强

21. 我并不快乐,但我可以笑着生活。

22. 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

23. 敢于尝试,就等于你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24. 忘掉那黎明前的黑暗,记住那黎明后的曙光。

25. 在生活中,我跌倒过。我在嘲笑声中站起来,虽然衣服脏了。

26. 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

猜你喜欢:

1.简短精辟有哲理的话

2.精辟简短的哲理句子

篇5

摘 要: “状态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使用,要推进数据平台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常效平台。除了满足评估要求外,教育管理部门及各个高职院校的应用需求至关重要。从应用驱动这一角度出发,探索与实践了规范、搭建并成功运行的广东省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平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一大亮点与特色。杨应崧教授认为,“采集平台是评估信息的主要来源,更是院校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实现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基础,还是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1]。

从2008年教育部推出单机Excel版数据采集平台V2.08以来,数据采集平台的使用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认识与使用层面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不再将数据采集平台的使用停留在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这一层次,而是把它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常效平台,把它作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变革的一个新起点。在数据平台的技术实现上,部分的省区逐步开发、推广与使用了校级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少数省区还在校级平台上建立了省级的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动态仪表盘。[2]事实证明,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有力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水平,利用校级平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也日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与监控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但在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实现数据采集平台的技术手段上。由于大部分的省区没有真正实现省-校两级的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使得在使用采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时,整个过程十分繁琐、效率低下,而且对于数据采集过程的控制也很弱,无法建设一个有效、可控的数据流程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质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最终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大部分的即使是称其为校园网络版的数据平台,由于其技术架构与通用及可扩展性上的缺陷,使得不同的高职院校或省级教育管理部门不能按自己的需求对数据采集平台进行配置与扩展,以便能够分别在院系、专业等更细致的层面以及省一级更宏观的层面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层次和粒度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为专业建设、发展目标规划、项目评审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统一的可扩展的建设规范,集数据指标管理、角色与权限管理、两级数据采集、可个性化定制的展现与分析省-校两级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省-校两级平台”),成功进行了一年以上的全省网络化数据采集,并成功应用于全省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一、省-校两级平台建设原则

1.“两级系统”原则。“两级系统”是按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存储位置进行划分的,具体是指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管理平台(省级平台)和广东省内的各高职院校的校级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校级平台)两级。

2.“管理过程状态数据”与“面向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原则。“管理过程状态数据”是指无论是省级平台还是校级平台的建设必须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标准为最小子集,所建设的平台必须能支持上一级管理部门对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要求;“面向人才培养质量”是指数据平台最终将及时、智能地从省、校两级层面提取、管理、统计、分析,甚至挖掘与我省高职人才培养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全面提高我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原则。校级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源负责人直接采集、与校级数据中心接口或直接与校级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人事系统等)接换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以保证数据采集过程的独立性、原始性;通过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平台可以随时、及时获得数据更新;校级平台在合适的时机,可面向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本校数据。省级数据平台从各校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周期将依据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而缩短,在合适的时机,省级平台的统计、分析、排名、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报告等数据将在省内进行公开,数据公开的范围将逐步从高职院校内部范围扩大到社会,从部分数据扩大到全部数据。

3.统一规范、逐步适应原则。考虑到部分学校信息网络条件的差异性,省级平台在应用初期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各高职院校采用直接在线填报、利用现有网络版校级平台报送、自建与本规范相符的数据平台等方式进行数据报送。最终,省内各校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将统一规范、统一接口,形成完整的两级网络平台架构。

二、省-校两级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从架构上来看,省、校各自成为以不同数据粒度作为基础的相对独立平台,数据粒度的依据是省、校不同粒度的功能需求。省级平台与校级平台依据一定的数据规范、技术规范、接口规范而连接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两级架构。其中,业务规范描述了平台所涉及的指标体系的业务含义,以及采集、统计分析与管理相关数据的业务要求;技术规范描述了为达到平台的业务目标所需要遵循的相应技术平台的架构及实现要求;接口规范描述了数据采集平台自身及其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或人工采集接口的要求。省级平台留有与省各类政策与宏观经济等外部数据、省厅各类信息化系统、省厅各类项目申报与评估系统的接口;校级平台留有与当地区域经济外部数据、校级信息化系统、小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的数据接口。

2.从功能上来看,省级采集平台包括以下功能:(1)通过网络从省内各高职院校的校级采集平台直接采集各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2)根据监测指标对省内各高职院校按学校、师资、专业(专业群、专业大类、专业类别、专业)、课程等四大主题进行统计分析,为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专业调整与预警、项目评审、学校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3)省级平台能够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上面向特定人群公开不同方面的数据。从长远来看,省级采集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制作和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管理智能平台和门户系统。对省级采集平台来说,目前校级采集平台是它最主要的数据源。校级采集平台最终将建成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的校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现阶段校级平台的数据来源以人机交互采集为主,其将逐步过渡到从学校各业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最终将统一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接口采集数据。[4]

三、省-校两级平台的应用

1.基于网络的两级采集

从数据源头来看,可能的采集方式或来源有:(1)人机交互;(2)与教务、人事、学工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3)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

从系统可扩展性与数据质量角度考虑,数据采集过程必须支持:(1)数据的格式和逻辑检查;(2)部门、用户、专业、课程、班级管理功能;(3)分级的角色与权限管理功能;(4)基础数据的延用(即一些不可能或不容易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教师的“姓名”、“出生年月”等数据项,不用在不同的采集周期重复录入或采集);(5)消息管理、日志记录等。

从数据质量与安全角度考虑,省-校两级平台需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安全的传送。

2. 基于不同需求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完成对所采集的状态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从分析方法来看,常用的可能的分析方法有如下五个。

(1)多维分析,即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及其组合去分析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开设计算机类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情况”(如表1所示)。

(2)趋势分析,即从时间序列分析某一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找出其规律。例如,“2008-2012年全省平均实际报到率的变化趋势”。

(3)意外分析,即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找出太高、太低、变化幅度过大等异常情况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实际报到率比上年降低3%以上的学校是哪些”。

(4)排名分析,即按某种分类方法的Top N或Bottom N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学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的正序排名(如表2所示)。

(5)比较分析,即从相同的角度去对不同数据集合(这里主要指子集与父集及整体、集合与其补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所在,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差异原因。例如 “全省理工类学校的平均生师比”和全省所有学校的平均生师比的比较差距(如表3所示)。

3. 处于不同层次的主题分析

对于不同的分析主题,我们可以定义一定的“分析主题域”。例如:在专业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专业分布”、“结构与规模”、“校企合作”和“招生与就业”;在师资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师资基本情况”、“师资水平”和“师资培训”;而在课程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和“教材”。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将省-校两级的需求分别厘清、省-校两级的数据相互联动,状态数据及所有基于此的平台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当然,省-校两级基于网络采集、基于不同层面需求的应用平台的建立是其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应崧. 自源头开始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篇6

参加当地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由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审批,未参加当地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由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开户银行凭社会保险机构和劳动部门审批手续支付新增加的退休金。

篇7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2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2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初次发生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状况,增加围产期疾病发生与死亡风险[1]。GDM对母婴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疾病的病情程度与血糖控制程度[2]。本研究将常规护理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护理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检与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8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肝肾功能障碍与精神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年龄21~36岁,平均(27.14±3.01)岁,体质量61~75 kg,平均(66.97±4.12)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41~30.61 kg/m2,平均(25.01±2.97) kg/m2,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孕周24~27周,平均(24.98±2.01)周;对照组

58例患者中,年龄22~37岁,平均(27.09±3.14)岁,

体质量62~76 kg,平均(66.99±4.08) kg,BMI 22.35~30.79 kg/m2,平均(25.12±2.88) kg/m2,初产妇45例,经产妇13例,孕周24~28周,平均(24.89±2.1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BMI、产次与孕周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遵医嘱用药护理、规律运动、血糖监测与饮食护理。(1)心理护理:全部患者确诊GDM后,大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实施常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用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提供理论与技术、情感方面的支持,让患者充分了解医患密切配合对母婴健康的重要程度;(2)遵医嘱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避免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并确保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内;(3)规律运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上肢运动与餐后散步运动,1~2次/d,餐后0.5 h进行运动,持续时间约为20~40 min,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应密切注意掌握运动的强度与时间;(4)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应对住院患者遵医嘱给予血糖检查4 次/d或7 次/d,对于门诊治疗患者应指导患者准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保证每天电话随访,将血糖值记入档案并及时反馈至主治医师,确保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值

(5)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控制GDM患者理想血糖的重要方法,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维持于正常范围,且提供妊娠营养与热量。GDM患者的摄入热量应参照体质量与血糖水平而制定,严格控制总摄入热量,妊娠中晚期的GDM患者每周总摄入热量应适当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总摄入热量50%~60%,脂肪约占总摄入热量25%~30%,蛋白质约占总摄入热量15%~20%,适当增加含糖量低的水果、新鲜蔬菜、豆类与粗杂粮等,严格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天5~6餐,整个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以10~12 kg为宜。

1.2.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与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1)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成功建立“问题库”,并作为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的基础。根据“问题库”涉及的相关方面,将问题进行归类总结;(2)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GDM患者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效果最佳,且学习效果与GDM患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意愿具有紧密的关系。嘱GDM患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库”于每周五上午开展讲座培训,由产科GDM专家和营养医师讲解GDM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医学营养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讲座中,并根据患者对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其中对于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或执行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彻底掌握GDM相关知识为止。

1.2.3 早期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成立GDM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与目标护理。(1)成立GDM管理小组:由资深产科护理人员、护士长成立GDM管理小组,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经GDM护理专科培训,保证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GDM护理经验,从GDM确诊开始为GDM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2)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包括GDM知识掌握程度、尿糖值、血糖值、体质量、孕次、孕周与年龄等;(3)目标护理:由GDM管理小组成员对GDM患者实施一对一的目标护理,根据目标管理原则,制定目标护理方案,即GDM患者与GDM管理小组成员共同设立针对患者疾病的护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目标护理,并每周四评定目标结果,对于目标评定结果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再次制定下一轮目标,开始新循环。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GDM治疗依从性量表》[4]。量表评估内容包括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每个内容均采用4分级评分法,根据治疗依从程度评定0~3分,其中3分为总是,2分为经常,1分为偶尔,0分为从不。比较两组FBG,2 h PB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不良结局现象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在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FBG、2 h PBG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8

80年代中期,笔者从清华建筑系毕业后,在吴先生指导下,进行城市(Amenity)宜人环境研究,这一课题也是吴先生“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在当年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尚未真正启动以前,吴先生就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化运动将要带来的问题的研究。对大规模城市建设将会带来的种种城市弊病和矛盾有高度的警觉性。努力从中国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发展战略问题,南方中小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研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吴先生提出要从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地景学和建筑设计三方面着手,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建设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里进行,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战略上的最高境界,寄希望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环境科学、艺术创造上的最高境界,依赖于有造诣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加强这两个层次上的衔接,提高建筑师在城市发展决策中的地位。吴先生研究探索国外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倡导在中国建立城市总建筑师的机制。2002年5月吴先生赴德国参加国际建协大会预备会议期间,也同柏林前总建筑师J.P.Kleihues教授讨论欧洲著名城市总建筑师制度的形成与实际运作机制。

二、创造宜人居住环境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和设备技术以及发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从人与环境着眼,将建筑分为“人工建筑”和“自然建筑”。引申而言:从住宅、建筑群到城市,都属“人工建筑”,从住宅园林、城市园林到大地景观、生态园林都属于“自然建筑”,两者综合构成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

创造宜人居住环境,特别是居住区建设,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和设备技术以及发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在西方国家有一种社会现象,业主委托建筑师设计房子,业主的文化素质以及对建筑的修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最终建筑的形象与品味。今天,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开发常常是几十万以至上百万平方米的规模,这不仅是一幢房子的优劣问题,而且将对于城市环境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商在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看到其建筑产品将融汇到现有城市的空间之中,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几代人或几十代人的居住环境质量。因而发展商应看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开阔眼界,提高水平,让自己开发的城区为后人留下一份可以值得自豪的业绩。

三、中国目前住宅发展现状对规划设计师的要求

建筑学的内容和建筑师的业务从来都是随着时代而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然而20世纪以来,学科的扩大与专门化使从事具体工作的设计师个人的视野却在趋向狭窄和破碎。由于多学科进一步介入城市的规划建设,无须借助建筑师就可以开展城市发展事业。建筑师的作用有日趋削弱的倾向,这也是造成众多城市开发环境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现实社会对规划设计师提出的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建筑师首先应在合理地组织物质和空间环境,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方面,发挥其专业特长,当仁不让地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决策性工作。

其次,建筑师要扩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建筑事务所要能为发展商提供,从策划、规划、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建筑设备技术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并能站在学科的前列,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与经济技术,创造出时代的精品。

中国地产开发市场将日趋走向成熟,对高质量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明确,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在未来时间内将有相当数量的设计机构因为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而难以生存。建筑师要放弃功近利的思想,树立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设计,这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四、北京五合在改进人居环境方面的理念与实践

北京五合创立短短三年以来获得较大成功,原因除了其有较高的设计质量,较强的市场观念和敬业精神以外,也与其注重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有很大关系。

1、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设计应使土地升值而不是浪费土地

每一块土地都由其在城市或环境有的区位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发展商在得到土地之后,应充分考虑土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深入进行市场、环境调研之后,确定产品开发定位。在这里要特别考虑开发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特别应控制容积率。规划批准的容积率是一个上限,发展商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容积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过了一定界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个楼盘销售危机。

建筑师在得到设计委托时,除了要在规划设计中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保护现有树木、植被。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提供最理想的空间形式,提升土地的价值。

国外许多城市在对于城市开发项目的管理上,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作为城市开发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2、参与策划,从项目决策阶段入手,重视改善环境。

房地产在中国是新兴行业,开发商大多数都不是房地产专业出身的,有规划建筑背景的都是很少。因而很多发展商在确定产品定位和开发理念,以及如何将其落实到规划与建筑空间形体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能够根据开发商提出的要求提供设计的建筑师很多,但市场上最需要的是有策划能力的设计师。北京五合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市场的发展,长期收集积累相关产品的信息。我们能够以建筑师专业的角度,对产品定位提出独到的建议。对市场的精辟见解与成功的业绩赢得发展商对我们的尊重与认同。在这一基础上,建筑师参与项目方向性决策,能够对于提高最终产品质量和创造宜人居住环境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

中国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发展生长,形成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而在城市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在空间上的有序与协调。欧洲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或说走过这样的弯路。60年代规划师们喜好设计自由矗立在绿色草坪上的高层建筑,或是在同一地块内设计出高度和尺度变化很大的建筑群。这种方案在图纸、模型上显得很生动,空间变化丰富,但实际盖出房子来很不理想,高层建筑中间的开敞空地,既不属于公共空间,也不属于私人空间。建筑高度和尺度很大的建筑群,对居住在里面的居民来说并不感到舒适。欧洲的建筑师以及开发商们现在已开始转向传统的街区式布局形式,这种城市空间形式更能够满足人类情感和品位的需要,它在城市公共街道空间的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北京五合在其所做的规划设计中,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4、强调从规划到建筑及景观等细部的整体设计,通过精美的设计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应从规划到景观,从建筑群体到建筑装饰细部整体考虑。规划形态决定了社区大的空间与功能布局,景观与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整体考虑构思,室外、室内空间的创造、协调、过渡、需要设计师花气力去推敲。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从室内到室外,从私人空间到开放空间、到城市公共空间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环境空间的不仅要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规范影响看社会行为和城市生活。

篇9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是合格教育质量观。只要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就能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是满足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才能找到工作岗位。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从工业化后期逐步步人现代化工业时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够获得社会提供的新就业岗位和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创业需要。因此.高校无论是以教学型为主,还是以研究型为主;也无论是专科性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共同培养目标,它是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的。

二、积极推进本科实践性教学改革

逐步建立适应高校发展实际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系,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曾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推进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通过广泛开展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和行业工程师协会对专业的论证,并根据社会经济特别是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构建相近专业的专业平台课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和纵深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当削减理论授课学时,增强实践性教学学时。对于基础性实验课的教学要真正实现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实验过程的全程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严格训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研究品质,牢固掌握科学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打牢基础。

三、不断探索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1.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和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学生从为“升学”而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到专业化学习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学”以及“怎样学”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学校应多主办或承办各类学术协会、专业协会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请同学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同时,组织广大同学聆听科学家、专家的学术讲座。也可以经常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政府科技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艺术家、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学术和人文素质讲座。这些学术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他们领略社会各界人士的风采与人格魅力,了解学科专业前沿与社会热点问题,借鉴学长们成功范例,培养优良的学术品格、创新意识、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

2.以创新教育周、科技文化节、学生科技文化社团为载体,扩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空间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在教学计划中用一周时间开展创新教育周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开发小程序和小制作。同时,学校和学院每学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举行科普知识之窗、专业操作技能比赛、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科技作品制作展示以及高等数学、物理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比赛等系列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另外,学校和学院还大力支持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成立学生科技社团。如:学生电子协会、网络协会、学生科协等组织,为同学们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开辟阵地,并鼓励学生科技社团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为深人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

3.以学科竞赛为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知识竞赛、“挑战杯”科技大赛等学科竞赛。同学们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由于组织学生们参加学科竞赛活动都要经过严格选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培训,广泛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严格训练专业操作技能,查阅大量资料,并选购元器件,制作科技产品并进行调试,学习撰写设计报告等一整套产品设计及开发过程。同时还要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终通过筛选才能参赛。参赛小组成员必须既分工又协作,才能完成比赛作品的制作。最后,还要接受专家答辩与现场测试,所以,整个过程不仅强化了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磨练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团队意识,更主要是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解决了“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使学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参加大赛的同学都受到研究生导师、用人单位的欢迎。

4、开展学生科技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指导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以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学术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观察、查找资料、寻找到有社会实用与推广价值并涉及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作为项目来申报,得到学校教务或科研部门批准后,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学生立项后,指导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实验成果,就最先进的元器件使用、最新实用科技知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指导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进行成员分工、科学实验、产品制作与调试、撰写结题报告与论文,申报鉴定、组织结题,有些还要申请专利。通过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进一步进行学生科技项目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许多同学的科技成果取得惊人的成绩。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同时,也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甄别出是否是合格人才。把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改革,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确立下来并给予一定的资助,由同学主持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将社会实践中的为社会服务功能与发挥专业特长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人地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途径或解决专业技术难题,既使同学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大众意识,又使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得以提高。从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些科研成果获得了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和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成果奖。

6.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中国的企业大量需要有实践经验、能吃苦并且认同企业文化的大学生,而大学本科生第四年又背负着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可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如“3+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3年,1年在企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因为,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彻底解决学生求职中遇到的缺乏工作经历的瓶颈,而且又解决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企业的深人了解,没有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而频繁“跳槽”的困境。这也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一种途径。

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平台

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建立全方位开放式学生创新基地。它包括校内的实训中心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和校外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等。能够全天候、全年对学生进行开放,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的开放性实验,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自主进行科技项目研究,进行学科竞赛培训,进行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为师生们提供开展实践性教育的平台。

篇10

物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前提,适当的物理距离会为人们带来理想的人际关系。人对空间拥有占有和支配的欲望,因此在个人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中,具有自我保护和防止干扰的能力。所以,在不同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和领域。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类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其中,我们和亲密人之间的距离最远只有44cm,这相当于谷歌地球图像卫星能够拍到的最小精确度。

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主体才可能是美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好的设计应该规范或者引领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使人产生短暂的快乐。就产品设计而言,不同的产品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怎样通过对产品的设计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值得当下设计师的深思。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当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物理距离时,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处于恰当的位置,社会公共空间才能有序。通常我们讨论的距离偏重外在的表现,或者说从物理距离的角度出发,而现在我们从心理距离、从个体的情感变化出发,会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一些启发。在电子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阶段,当我们想要进行彼此交流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彼此面对面的交流,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遥远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非常近的,真实的交流拉近了人们内心的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真实、最本质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交流都无法取代的。

四、产品设计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研究

1.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中的研究

如今,人们的城市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办公家具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先前的办公家具基本上是全开放的,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交流是频繁的,直接且真实。如今,办公人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对办公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同时,对隐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此时,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设计中起着的作用尤显突出,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办公成员的亲密程度,甚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办公家具设计中,如果座位间距过于紧凑,就会造成个人的空间领域被侵犯,给他人的心理以不安全感;反之,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导致办公室成员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半开放的可调节式办公家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办公室成员既有隐私又可以相互交流。

2.物理距离在公共座椅中的研究

公共座椅是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介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公共座椅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着都市人交往的亲密程度。其一,尊重隐私的机上座椅。人们不愿意被陌生人窥视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入睡时。英国航空公司的机上座椅充分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陌生人之间的隐私。因此,人们能够放心而舒适的在飞机上安睡,而不用担心旁边座位上的陌生人看到自己在睡梦中的样子。其二,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公共座椅。当我们使用公共座椅时,总会为坐在旁边的陌生人而感到尴尬。Breakbench是一种为等候室设计的座椅,平常的座椅设计为了隐私,往往在人们之间设有隔墙,或者一个大扶手。而Breakbench采用一个缺口设计,以隐喻的修辞表达出这种隐私关系。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可意会的礼貌方式解决了公共空间中人和人之间的潜在尴尬关系。

3.物理距离在通讯设备中的研究

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情感化设计。多角度的交流方式已是现在通讯设备设计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更关注内心的需求,即满足基本交流信息的同时更关注交流的真实感、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情感化可触电话的设计,使得人们打电话时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整个设计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位使主体与对象之间产生多点刺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产品使用更具真实感。当下,距离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开始关注心理感受。现代通讯设备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又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篇11

此次检查的主要对象为: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劳动部门、公安机关管理外国人就业工作的机构。

二、检查内容

(一)一般工作情况

1.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管理制度;

2.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档案管理情况;

3.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国人就业情况(填表);

4.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贯彻实施《规定》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建议。

(二)用人单位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授权的地(市)级劳动部门、公安机关应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企业规模选择10-20个用人单位作为检查对象,检查的重点是:

1.外国人从事的岗位是否是有特殊需要的岗位;

2.按《规定》应办理就业证和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的数量。

(三)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情况

1.是否办理了就业手续;

2.是否了解《规定》及其他的中国劳动法规。

三、检查方法和时间

(一)1996年10月底前,由各地进行自查,重点检查用人单位是否按规定为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手续,对未办理就业证的要查明原因,如属《规定》范围,应按《规定》补办就业手续。

(二)1996年11月底前,由劳动部就业司会同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共同进行抽查,具体抽查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

开展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检查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规定》,促使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各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要认真组织实施,联合开展此项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在11月底分别报劳动部就业司、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附件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                                                      1996年10月单位:

------------------------------------------------

|              |  |机关团体|  |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其  

|              |合|----|事|外企|------|-------|国  |集  |私  |他  |

|              |  |  |其中|业|常驻|独|合|合  |独|合  |合  |有  |体  |营  |经  |

|              |  |计|社会|单|代表|资|资|作  |资|资  |作  |企  |企  |企  |济  |

|              |计|  |团体|位|机构|企|企|企  |企|企  |企  |业  |业  |业  |组  |

|              |  |  |    |  |    |业|业|业  |业|业  |业  |    |    |    |织  

|-------|-|-|--|-|--|-|-|--|-|--|--|--|--|--|--|

|    序号      |1|2|3  |4|5  |6|7|8  |9|10|11|12|13|14|15|

|-------|-|-|--|-|--|-|-|--|-|--|--|--|--|--|--|

|外国人在中国  |  |  |    |  |    |  |  |    |  |    |    |    |    |    |    

|  就业人数    |  |  |    |  |    |  |  |    |  |    |    |    |    |    |    

|-------|-|-|--|-|--|-|-|--|-|--|--|--|--|--|--|

|已办理就业证  |  |  |    |  |    |  |  |    |  |    |    |    |    |    |    

篇12

古今往来,有多少像这样的例子。你看,着名作家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个活生生的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就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也不免成为穷困潦倒的下等人。生活在孔乙己周围的那些人,缺乏同情心,漠视他人,不同情可怜之人。当孔乙己偷盗别人财物而被追打时,周围群众只是冷冷地站着笑,不时又指手画脚地对孔乙己冷嘲热讽。这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入木三分的人际形态便划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想,如果当时的人能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怜悯之心,多几句关怀安慰的言语去关心孔乙己,那么,也不至于他后来无故的离开人世。孔乙己和周围群众的距离便是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道划开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的距离。

2008年的那场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中,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患难见真情,当巨大的石块压在受难者的身上,我们国人的心如刀绞,展示也义不容辞的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帮助无数受难群众脱离苦海。此刻,人们血溶于水,用团结友爱的力量铸就钢铁般的长城,距离近了,陌生的面孔不再陌生,不同的言语不再是障碍,只因你我心连心。

说到这里,我便想高声的赞扬那驻扎在灾情第一线的和志愿者,是他们挽救了一条条可爱的生命,是他们众志成城的勇气缓解了灾情。然而,该批评的是那群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人们,是他们腐朽的心灵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篇13

由于事业单位面临改革,其人员在很长时间里实行了冻结,这就使得各事业单位的人手极度不足。2009年,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莲花河畔小区一幢在建13层楼房发生倒塌,2010年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一栋高层公寓发生火灾,这两大事故的发生把土木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又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此,近两年来上海市各大安全质量监督站开始大量招录新人。以上海某个区安全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A站”)为例,从2013年到2014年间,新进人员就达到了8人,而A站现有日常监督的人员总共只有22人,这就是说新进人员占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3。

上海市大部分区县监督站的管理模式接近直线式管理,在这种监督模式下,站长总负责,监督组长负责具体项目的备案制管理,每个监督组有相对固定的专业监督人员。这样的传统模式,在这么一大批新进人员的培养上显得束手无策,而且日常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矩阵组织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被现代工程实践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组织结构模式。项萍[1]详细论述了矩阵组织结构可以有效提高EPC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执行效率。朱戴[2]则初步探索了矩阵组织结构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本文以A站为例,针对这种新进人员较多的情况,探索了矩阵式管理可以带给质量监督机构的高效性。

1.三种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

1.1线性组织结构

线性组织结构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如图1。这是一种垂直式领导方式,每个上级部门只能对其直属的下级部门下达命令,每一个下级部门也只有一个直接的上级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以权责明确,指令唯一而见长,但是其不足在于权限集中,结构呆板,缺乏弹性,没有协作意识。

1.2职能组织结构

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如图2。每一个上级部门可根据它的管理职能对其直属或非直属工作部门下达工作指令,因此,每一个工作部门可能得到多个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指令,就会产生指令源矛盾。这种组织结构优点在于管理的专业化,不足在于指令的矛盾性。

1.3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是一种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如图3。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最高指挥者下设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类型的管理部门。每一项纵向和横向交汇的工作,指令来源于纵向和横向两个部门,就产生了两个指令源,当两个指令源发生矛盾时,由最高指挥者进行协调和决策。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有利于纵向部门和横向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方便各方力量的协调工作,提高了人员的使用率,组织结构灵活,人员弹性大。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知道线性组织结构是一种长官式组织模式,强调的是命令的绝对执行,这在军事系统中应用广泛;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专业分工细致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在中国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仍在大量应用,但已被实践证明工作效率不高;而矩阵组织结构则更多强调的是分工和协作,这在一些大的组织系统中已初步证明是有效的,值得探索其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中的应用。

1.4矩阵式质量监督模式对于组织结构管理的优化

传统的监督组管理接近线性模式,如图4。在这种监督模式下,主要是监督组长负责制,监督组长负责受监项目的到位式和抽查式监督安排,组内人员相对固定,对于项目的程序性及实物性管理权责明确,但是这种模式下专业人员之间缺少分工协作、交流以及统筹安排。对于矩阵监督模式,如图5,人员实际上并没有增多,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专业组里的人员,同时又是联络组里的人员。联络组作为一个项目的程序性管理机构,可以保证备案制工作的有效完成,而专业组却又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保证实物抽查的专业性。这种管理弥补了线性组织结构里专业人员的固定性,很好地发挥了团队的作用,增进了分工协作,把专业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潜能。

2.矩阵式质量监督模式对于培养新进人员的优势

2.1新进人员专业知识上手快

在传统的直线式管理模式下,新进人员分到监督组,就有监督组长对新进人员负责,通常的监督组长都是管土建质量的,而新进的人员则有土建资料、土建质量、水电安装,这样就使监督组长不能对新进人员实行导师式管理,而新进人员会安排跟组里其它监督人员当徒弟,师父则由于其权力的局限以及自身工作职责的严重性,不会轻易把工作交给徒弟来做,徒弟也就不能很快上手。而如果是在矩阵模式下管理,新进人员都分入专业组里,那么专业组长就要对新进人员的培养负责,同在一个专业组里,平时的交流方便、民主,有利于知识的最大化利用,新进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也能够得到很快加强。

比如对于水电暖安装来说,A站现有业务熟练的监督员2名,新进的水电安装员工也有2名。这2名新进人员是分入不同的监督组里,分别跟着2名熟练人员的,新进人员平时的安排都是跟着监督组走的,但这2名业务熟练的水电安装监督人员有时则需要进入其它组里项目(站里水电安装人员不够),这时候新进人员则是留在自己组里。新进人员对于业务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而如果是矩阵式组织结构,这2名熟练人员和2名新进人员分入安装监督组里,熟练人员作为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成为他们的师父,这样就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节点式抽查传授,比如基础阶段的防雷接地,师父带徒弟进入现场,对于不同的基础抽查5~10次,基本上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能看清,在加上事后的专业交流以及规范的解读,对于一些简单形式的基础,如果师父抽不开身,徒弟就可以独挡一面了,师父的工作可以有所分担,安装专业组的力量也很快有了补充。同时新进人员在专业组里平时耳闻目染的都是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请教问题也方便,这可以大大加速他们的成长。

2.2培养职责明确

在传统的监督组管理模式下,监督组长对新进人员没有知识传授义务,师父对新进人员没有管理权,这就使新进人员的培养落不到实处。而在矩阵监督模式下,对于A站来说,每个组有2名新进人员,新进人员分到专业组里,专业组长是新进人员唯一的直接上级领导,一方面,专业组长有权力根据辖区内所要监督的项目、专业组内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情况,统筹安排不同层次的人员进入不同难度的项目进行日常抽查。另一方面,专业组长不仅有培养的职责,而且他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所以他们就会把培养新进人员作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考虑。新进人员会因为业务和事务的直接上级领导是同一个人而易于听从指挥,他们也可以有计划地学习,可以向专业组长吐露心声,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专业组长的权力和责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等,对新进人员的培养职责也才真正明确到了实处。

3.结语

综上所述,矩阵组织结构有利于员工分工协作,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有效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从而优化质量监督机构的组织管理。在培养新进人员上更是胜出一筹,在矩阵式监督模式下,新进人员专业上手快,培养职责明确,人员力量很快得到加强。所以,矩阵组织结构可以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效率,尤其对于新人较多的单位,更是具有高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