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大,国内市政工程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市政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发挥本企业设备、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方案,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约定质量标准的工程建设任务,取得合法利润,进而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各个市政施工企业重视市政工程质量控制。
1. 市政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随着成倍的增长,虽然形成了一定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但在管理上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市场和法规、规范的完善,市政工程管理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人员缺乏质量意识
在目前现有的素质与资源的条件下,施工过程中没有特别严格执行强制性法规和标准,只是按照技术工人以往操作手法完成施工,再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施工工期往往比较仓促,往往强调工期,无科学的压缩工期,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市政工程道路、排水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人为的放松质量标准。
1.2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管理
现有的市政工程项目大都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制,项目部选择的分包队伍的好坏有时候代表工程完工的好坏,公司缺乏有效地监管,质量体系建立不完善,分包队伍任意施工,导致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有些单位不具备投标要求的资质,借资质挂靠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等情况也会导致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随着市政工程的大力发展,有些分包单位逐渐升级为有一级资质的总包单位,但是单位相应的质量体系建立不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不足或管理水平较低。也在很大程度影响质量管理水平。
1.3市政工程市场环境存在缺陷
市政工程的甲方单位多为当地市政行政主管部门下属单位,这些单位由于自身的特点,没有有效执行建设程序。没有及时办理合同、土地证、规划证,造成建委监督和第三方检验检测管理的缺失,有些市政工程为了献礼和政绩,盲目的催促设计周期,致使设计造成功能性的缺陷,从而引起工程质量隐患和工程内涵的品质降低。
1.4咨询监理机构管理不到位
我国工程咨询采用业主委托监理单位实现三控两管一协调,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注册的人员,并且持证上岗。由于现有的市场下,监理费用相对于国际上咨询工程师费用比较低,致使监理管理队伍比较混乱,有证人员不能上岗执业,有些没有监理资格且无证的人员从事监理工作,对监理工作理解不够,只认为监理就是签资料,现场看看。从而对工程的监理流于形式,最终质量监理不到位。
2.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开展质量活动基础和着眼点,是企业质量管理重大的改变,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质量管理。首先,应当尽量把每个员工放到他适合的位置上,培养他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只有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其次通过激励参与,能形成员工的认知感和归属感。满足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体会到被社会和企业尊重与被需要,从而激发人员在工作中的最原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时候,宁愿少赚到钱,每天工作舒心。就是这个道理。最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有机的结合起来,给予奖金、涨工资、发放物品等物质激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精神的激励能产生更持续更长久的作用。
2.2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每道工序、每个环节质量控制。优良工程首先是做出来的,是施工单位精心施工的成果,是企业内部各部门通力协作、各环节严格质量控制的结果。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综合反映,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管理及操作层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明确责任,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2.3推行目标管理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项目质量控制没有目标,这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必然会被忽视。因此项目经理应该通过确立质量目标对各控制质量部门加以管理,当公司和项目部确定了质量管理目标后,就要对其进行有机的分解,转化成各控制质量职能部门和各级质量负责人的分目标,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加以统计、总结、改正和奖惩。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质量的体系认证公司层目标由由公司主要领导组织完成;质量策划、方针等目标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制定;项目部实现质量目标由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目标的制定应与每位员工的应有成果相联系。
2.4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质量教育工作
对于市政工程公司的员工质量教育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①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育。以此强化全体员工“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观念。②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员工的专业工作特点,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2)标准化工作
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全员参与;③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④保持各部门标准的连贯一致,成龙配套,并定期修订;⑤标准成文,内容明确具体。
2.5持续改进质量
一件市政工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怎么样,是这个项目管理方综合素质的反映,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及在市政工程市场的地位。因此,每个人员应当提高质量意识,通过 PDCA 循环,不断改进市政工程产品的质量、提高每工日和每道工序的质量,牢固服务质量意识不单是涉及个人利益和行为,而是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企业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全员参加质量管理,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普通员工,人人关心工程产品质量,人人做好力所能及本职工作,持续改进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真正把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出的市政工程产品质量满足业主的要求,做到建设单位放心。也只有这样企业在市政工程的市场上的声誉才会上升,才会在建设领域形成影响力,企业才能长足的发展。否则企业根本在激烈的市政工程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创新了。
4.结论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市政工程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好的经济状况下,施工企业发展也遇到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在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2
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国家政策、技术规范、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
1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
为实现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各施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质量计划的贯彻落实。要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即项目安全质量部质检工程师施工队质量检查工程师班组兼职质量检查员。
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构由项目经理部质量负责人(专职质检工程师)和安全质量部与测量试验室负责人组成。项目质量负责人直接由上级安全质量科委派,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一票否决权。
2 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
质量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全面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就必须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按ISO9000族质量体系运转,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本着“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原则,严格按标准,精心施工,用全优工程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提高公路使用寿命把创优计划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在投标施工总体安排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要考虑的具体质量措施有:项目经理部设精测队,采用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进行桩位定位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施工现场设工地试验室,对工程的材料检验和常规试验统一管理;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梁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以确保混凝土内在和外观质量。
2.1 强化质量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
质量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利用现场质量标语、板报、上质量课、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第一、争创优质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观点,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开展技术质量培训,提高职工技术质量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1)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岗位标准,操作规程。(2)工艺标准,作业指导,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经验。培训方式采取:(1)自办研讨班,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2)走出去参观见学,取别人之长为我所用,学以致用。(3)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和现场示范讲解活动。(4)开办夜校,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总结提高。(5)创办报刊、板报,刊登质量知识,供职工业余学习。
2.2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成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同时建立内部质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八项制度:(1)工程测量换手复核制度;(2)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3)工程质量责任挂牌制度;(4)工程质量评定奖罚制度;(5)工程质量定期检查制度;(6)工程质量调查报告制度;(7)工程竣工质量签证制度;(8)重点工程质量把关制度。
2.3 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技术手段
项目经理部设置中心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格执行计量设备和器具的检定规程,保证取值的正确性。要经常对职工进行计量法规教育,明确计量工作责任和重要性。试验技术人员要及时深入工地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试验器具进行标定、维修、保养,以保证检测精度。
2.4 突出重点工程,严格质量管理点管理
针对工程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以及质量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点。根据特点,编制特殊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实施预测预防,进行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每一分项工程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项目经理部精测队,负责本工程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以确保测量和施工质量。测量队配备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和精干的测量技术人员。
2.5 开展QC小组活动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通病;在创优过程中,为解决质量难题,消除质量通病,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薄弱环节,严格按工艺施工,以彻底消除质量通病。推行TQC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在抓好当前工序质量的同时注意保护上道工序成果,注意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3 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主要措施
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3.1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3.2 坚持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设计图纸中标明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均属级配管理范围,其配合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申报与复核,并签发配合比通知单。项目试验工程师负责接受配合比通知单,并根据通知单校验计量器,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制作、养护及送试块工作。
3.3 坚持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混凝土浇灌令”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填写申请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签发后实施。
3.4 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3.5 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3.6 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 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4.1 内部专职质检小组制度
项目经理部成立“内部专职质检小组”,对本合同工程质量实行宏观控制,每月20~25日检查工程质量,月底出一次质检情况报告。
4.2 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工程质量大检查;
各施工队每周进行一次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查;
各施工班组质检员负责其施工项目的日常质量措施的落实和督促, 随时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4.3优质优价制度
项目经理部对施工单位验工计价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对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按造价的95%进行验工计价;合格率达不到100%的不计价,责令其返工重作,并对其管理层进行经济处罚。优良率达到90%以上,荣获甲方评定的先进称号的工程,按造价的0.5%实行奖励,同时对管理层和施工队实施重奖。
在建设中,通过上述系统管理措施,达到控制质量目的,全面提高公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宋维佳.浅谈施工控制和管理[J].经济师,2007(09).
[2]李明,张茂成.质量管理在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华商,2007(Z3).
篇3
防洪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防洪工程产品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员。
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
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2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3.3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3.4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3.5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2)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3)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3.6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4. 几点看法
4.1抓好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1)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2)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3)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4)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4.2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马虎,也不能代庖。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代替的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4.3严禁转包。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4.4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三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度之后,三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供水、供电、征地以及砂石料场等,无不对质量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的首要任务。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是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业主和施工单位支持下树立起来的。没有独立性、公正性与公平性,哪有威信可言?独立性是业主赋予的,公平与公正性需要施工单位支持和信任,并且予以承认。
篇4
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路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工作中的作用,严把质量关,推动公路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1 试验检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手段,试验检测工作采取科学定量的方法进行测试,并借助各种科学检测工具,通过科学测试的产品或项目进行评估,对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做出最后的判断,以达到合理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外,工程试验检测也起到了快速推广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作用。因此,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将不仅对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时间、降低项目成本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的技术进步。
2 积极有效地做好试验检测工作
“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当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三方相互协调共同提高试验检测工作。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现有的法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公路建设工程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原来的公路工程建设法规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使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摆脱制度混乱的困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循。同时,试验检测机构还需加强管理,明确检测项目内容、业务范围内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作规范等的技术文档,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针对企业内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个人责任的质量体系,重视并实施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的责任,责任分工到人。
2.1 建立健全质检机构
试验检测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按照工程项目或产品的标准要求进行科学检测,并根据成果判断项目或产品质量状态。因此,检测机构要进一步改进试验检测机构的工作体系,制定相关工作细则,配置合格的检验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计量技术和监督局计量认证以及交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试验检测工作;针对技术人员,经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的交通运输行业主管相关的培训,由相应的资格批准;技术总监应具备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目前,我国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机构具备一定规模,与国外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工作,按照科学合理化原则,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2.2 制定健全的试验检测工作细则
根据工程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以确保每一个步骤按要求严格执行。详细工作细则包括:(1)技术标准、规范、检测方法、操作流程范等;(2)检测项目、测量参数大小及允许变化范围、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3)检测仪器设备的名称、类型、量程、精度、分辨率;(4)检测人员组成和检测系统框图;(5)校准检测项目及结果;(6)对检测仪器和样品或试样、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并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7)在检测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处理及意外事故处理;(8)检测结果计算和分析。
2.3 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体现了一个单位良好的管理水平。为了确保检测质量,从全面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基础性工作管理系统的建立。如:岗位责任制、标准物质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及保密技术、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加强实验室管理,以确保试验检测正常进行工作期间的检测工作,使公路建设有关单位在检测工作中一步步到位。
2.4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上,就要解决一些施工单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试验检测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试验检测的基本理论并熟练检测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知识讲座或选定人员到有关专业院校进修学习,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作为有关技术学术问题的讨论研究,提高试验检测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到持证上岗。
2.5 试验检测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当前标准的操作方法的规定。采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试验进行检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试验人员在满足业主要求及规定的频率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试验次数,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试验检测获得数据须按照误差理论和修约规则进行取舍,以获得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由于试验检测工作采用随机变量方法,因此要根据数据统计特征与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更可靠的试验检测数据,准确地映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3.1 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监理单位提供所使用材料产地或质量认证证书以及其他信息文件的证书。针对工程所需材料,按照有关试验检测要求进行技术检验,经检验通过后才可以使用。除常规测试以外,根据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非常规测试,以确保该材料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禁止盲目施工。
3.2 施工工程控制参数
施工控制参数,主要是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这些参数的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因此应当重视,并严格按照规程,通过试验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以确定参数,并设法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准确性,以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3.3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系统,建立临时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设备和人员,施工方坚持“自检”系统。监督方面,真正发挥作为政府监督作用,并及时采样和评估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有关政府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
3.4 加强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间交工验收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一个分部(项)工程建设成果,客观直接反映了该项目的质量问题和缺陷。经验收不合格项目,必须返工处理。通过试验检测数据,严格控制项目验收质量,努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4 结语
随着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经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试验检测,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人才质量是教育评判的唯一标准。由于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单位而言,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及监控体系,对用人单位而言,缺乏合理的人才标准及评价体系。所以,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单位均在“卓越计划”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教育活动,其教育的成败目前尚难以评判。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管理与控制在时空上有机结合,各级领导和决策者以及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和管理的广大师生员工都经常不断地检查了解和评价卓越工程各项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对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完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实施管理是由管理指标体系来控制的,通过信息系统,全面地搜集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及行业工程要求等方面信息,对教育与管理工作达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实施目标管理。
2.提供决策信息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调动
“学校教学与管理人员、行(企)业教学与管理人员及学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需要。质量管理活动是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诸多因素、众多环节的全面性管理,是对教学活动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是校内外相关教学与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全员性参与并接受管理的过程。因此,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要素的渗透与桥梁作用,它可使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作在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及科学化,使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及广大师生按行为准则办事,并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的工作,促进相关行(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使相关领导及决策者及时、准确掌握卓越工程师教学和管理的状况,为科学决策,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培养方案的改革及优化,搞好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3.密切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实现办学良性循环
高校建立完善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实现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同时,它也能密切院校与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发挥行(企)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及监督作用,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对卓越工程师教育进行及时的调节,进而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引导学校在面向社会、行使依法自主办学权利的同时,确立起能够取信于社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保障体系。
4.有利于卓越工程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行政部门必将减少对高校内部管理的直接干预,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削弱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与支持。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既有利于激励各培养单位间的良性竞争和经验交流,不断深化探索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出“卓越”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卓越工程师培养院校的相关培养质量及教学信息,及时调整管理规定,确保宏观调控的时效性。
5.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的发展过渡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卓越计划”的大前提下,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订和实施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可使所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更好地切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及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可以粗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管理,建立起更加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软件建设。其中,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其目的是:组织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方法、专业技术、数理统计及规章制度,建立起从招生、入学教育、校内教学、校外教学、实习、毕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卓越工程师与其他高等教育一样提供一种教育服务,其教育必须对学生、政府和社会负责,它不但要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要满足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但卓越工程师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较,其具体要求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其强调企业的深度参与性,学生工程应用、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等要求。因此,在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下文运用“三全一多”原理分析卓越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1.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指的是高校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全过程。前期工作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是从社会市场调研开始,即在充分把握市场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来设置专业,然后是制订招生计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等整个前期工作。在此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要能够确保市场调研的科学实施,其内容要涉及调研的目的、对象、由谁做、如何监控、时效性保证等方面内容。考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特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细节应有所调整。例如,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工业界,要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而且应由学校及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调研。在充分把握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来设计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而为人才培养前期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同时,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为应对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确定合理的调研周期,确保前期工作的时效性。
招生与选拔过程。拥有一批立志于我国工程事业、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学习目的清楚、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是从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应涉及招生的各环节,其中包括招生对象、规模、条件、模式、取舍标准、淘汰机制等方面。考虑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殊性,应充分考虑企业参与学校招生的机制,以减少因盲目填报自愿和盲目招生所导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资源的浪费。企业人员全程参与招生选拔工作的优势体现为:(1)招生计划的制订方面。我国工业规模庞大,教育部门很难做出准确预测,可能造成招生数量的盲目性。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核心研究资料而参与招生计划的制订,具有规划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2)招生宣传方面。企业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可充分展示专业和行业的优势,使更多的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3)招生标准的制定方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不仅要符合教育部及大专业规定的通用标准,而且要符合行业工程人才标准的要求。企业可以从合格工程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出发参与招生标准的制定,可以使行业标准更加切合社会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等多角度地选拔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象,谢绝那些不具潜质或无志于工程事业的学生。(4)联合招生。由企业与有志于工程事业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以企业的名义选拔卓越工程师班,这样既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对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约定学习期间由企业交付包括学费甚至部分生活费等费用,院校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为校企合作招生提供制度保证,其内容应明确在企业介入招生环节时,企业、学生和院校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培养过程。卓越工程师班通过招生选拔成立之后,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工程及创新能力训练、社会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确保人才质量符合卓越工程师的标准要求。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要求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要求企业现场教学及实践的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要覆盖现场教学各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就业与反馈过程,在国内外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大环境下,学生就业的难易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要涉及就业指导、统计分析等方面,尤其是要充分收集来自学生、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并查找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要注意学生就业后不是学校“泼出的水”,而是“移植的树”,学生在工作中成长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是教育质量的良好载体。学校要有适当的跟踪调查机制,确保能够收集到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反馈信息。另外,质量管理体系要能够充分调动行(企)业的积极性,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
以上各环节过程不是分立的阶段,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桥梁作用,要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既要保证信息有效传递,也要保证实施效果得到有效监督与实时调控的完整体系。从而实现质量体系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各自的管理循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推动整个体系的大循环,以螺旋式上升的管理模式使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2.全方位质量管理
全方位指的是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社交能力的培养、工程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相关部门和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总目标而工作。换句话说,全方位指的是整个卓越工程师的教育质量管理。在提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强调管理是通过协调人的活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它不仅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还能使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满意值。要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实施在线的、实时的、动态的管理,以达到整个系统良好的受控运行状态,进而确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全方位还要涉及企业深度参与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校内外相关部门和单位而言,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质量标准,其质量标准由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最终质量标准分解而成。
3.全员质量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指校内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参与的质量管理,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的每一系部、处室、系统、科室、车间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教、学、管理”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把学校制定的各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与环节、岗位。建立各种规范标准,确保“教、学、管理”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去。卓越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多”指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工程特点及其人才标准要求而采取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这是因为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多而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办法。
篇6
Keywords: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以保证和提升产品质为目标,运用统筹的概念和方法,把施工企业各管理部门、各质量控制环节的职能和管理措施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目标任务,职责权限分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体。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质量观念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整体素质;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企业上下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三是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要达到施工作业标准化,流程格式化;四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以上这些时施工企业健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无疑使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我国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一)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相当重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存在一定差距,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只是书面形式,挂在墙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以看出。
1、施工企业资质名不符实,队伍挂靠,施工人员临时聘用,兼职现象严重。
2、企业层面对项目部质量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甚至让以包代管代替了质量管理。
3、企业及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项目经理质量意识低影响到质量监督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执行力度。项目管理部内部管理粗放,没有详细的管理制度,对责任不明确,自检不到位。一线施工工作人员操作技能、技术素质差,质量意识淡漠,责任心较差。
4、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过程中执行施工规范不严格,质量评定松懈,浮于形式。
5、TQC及9000认证只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严重。
6、施工质量通病不能很好的防治,已经成为疑难杂症,施工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徘徊不前。
(二)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的提出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为建设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极大地影响了实体工程质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不仅是观感质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实体质量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有些质量问题是通过肉眼观察无法发现的,有的短时间内不会显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将暴露工程质量真是本质和抵抗灾害的能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已经得到了验证。近年来,有一种趋势忽视了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甚至依靠监理企业、建设单位的监管,造成了施工企业越来越不重视,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建设方和监理工程师成了质量监督员。这实际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误区,是暂时的一个工程质量管理的大前进中的一个起伏。这个趋势不纠正,将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把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重新放到首要位置,这是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将来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法律依据及现实依据分析
(一)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监理规定》及其他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加具体全面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了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为了满足建设方的需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职能的关键作用,这个体系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系从根本上提出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为建设方提升足够的信任度。一个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内为质量管理体系,对建设方为质量保证体系。目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被建筑业广泛应用,无疑对我国建筑业的总体提升和与世界建筑业接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现阶段建筑行业的要求,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质量保证体系以统筹的科学的方法,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为核心,强调企业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是实现建筑行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四、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和控制体系
1、项目施工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项目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展开。
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成本计划。
3、思想保证体系。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4、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分工负责,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5、工作保证体系。通过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二)质量保证体系与PDCA循环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PDCA循环进行,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管理循环步骤展开控制,提高保证水平。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循环和不断推进等特点。
1、计划阶段(P)。计划(Plan)即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内容是制订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步骤:a.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b.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c.从各种原因中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d.针对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措施方案,提出解决措施的计划并预测预期效果,然后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进度、地点和完成方法等各个方面。
2、执行阶段(D)。实施(Do)包含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就是将指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这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二步。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系统也日益发展起来,除了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以外,各地区对于各城市道路也越来越重视其建设,对城市道路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政道路相对于公路的建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有限的施工场地,干扰因素相对公路施工,其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对施工的影响更大,而且,市政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供热,给排水,通讯,绿化等制约,这都加大了市政道路的施工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问题丞待解决,尤为突出的质量问题如下:在车站,交叉路口的沥青路面车辙,网状裂缝非常严重;在道路的雨水井,检查井等周围裂缝也非常严重,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这些地方也是回填压实难度最大的地方,压实度难以达到标准;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更大,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的车辙更为严重。因此,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更需要我们管理[1]。
目前,国内外对于市政道路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QC),统计的质量管理阶段(SP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C)。第一阶段始于十九世纪末,由美国工程师提出“科学管理”概念,以生产时间和数量为标准,计划和执行分开进行,该阶段不存在预防提案,仅仅是剔除不合格品;第二阶段基于数理统计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质量,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要预防缺陷的概念,但是也存在其缺点,即对于数理统计水平要求较高;第三阶段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对质量要求更高,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个全面并不只仅仅针对的是质量,而且包括了从最初到最后的全过程,认为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其前期的市场调查,道路设计,标准的制定,施工周期的确定,原材料的采购,施工全过程,后期的服务过程是一环接一环的,并且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2]。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市政道路的质量体系,研究市政工程所遇到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2.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针对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方面指挥和如何控制质量组织的一个管理体系。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各个要素之上的,在确定了目标和方针以后,再确定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由单独的组织结构来承担,必须明确各组织结构和各人员的职责[3]。
质量管理体系有8项基本原则,建立在基本理论上[4],其意义在于建立好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满足施工前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要求,其8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市政道路使用者的关注程度,领导作用,施工过程中全员的参加,施工过程方法,质量管理方法及体系,不断的对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事实为根据的决策方法,供求之间的关系[5],其中,以关注为核心。8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3.1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列于表1和表2中。
3.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作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必须对其影响施工过程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预防,减少甚至是消除质量问题的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艺和技术以及施工方法,试验路的铺筑,施工过程每道工序,这都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由三阶段组成,分别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针对施工阶段之前的准备阶段,事中控制是对作业过程的控制,事后控制主要是针对已经修筑完毕的道路而言。图2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系统图,图3为对施工阶段质量产生影响的各因素。
3.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竣工验收,其验收方法和评定等级标准列于表3。
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质量不合格,质量有问题和质量事故三种类型。质量不合格的评定是基于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指的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不满足标准和规定要求。一旦市政道路工程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必须进行返修处理,加固处理或者直接进行报废处理;质量问题的程度比质量不合格轻,其是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指的是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000元;质量事故的程度介于质量问题和质量不合格之间,其也是以经济指标作为评判标准,指由于工程质量的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0元。
尽管不论是施工方还是设计方亦或是投资方,特别注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每条道路多多少少还是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引起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在勘察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调查不足,造成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在施工前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施工过程中管理机构设置不全,管理不善,以及施工过程中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由此可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是复杂的,多发的,可变的,任何质量问题带来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因为质量问题不仅会拖延工期,而且因为设计变更等因素引起工程费的增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会给工程带来隐患,影响安全甚至不能使用。这些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通常采用成因分析法分析质量问题,其基本步骤为:(1)先做现场研究,观察并记录施工实况,了解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2)收集调查资料,找出最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3)计算确认。
5.市政道路质量问题处理
如果市政道路质量出现问题,工程师应立即签发停工令,防止施工进一步发展,并且要在24小时内上报工程发生的问题、概况,及时掌握工程情况,并且和技术人员计划处问题处理办法,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实施。
一般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修补处理,返工处理,限制使用或者不作处理四种。这四种处理方式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言的。对工程事故进行处理以后还要进行验收,验收给出意见,如果事故已经排除,即可恢复施工。事故的处理必须进行记录。
6.结论
(1)提出了市政道路的质量体系;
(2)探讨了市政工程所遇到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办法。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4,30(8).
[2]任军政.浅谈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监理.技术与市场,2008(3).
篇8
质量是产品和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水平。大型建筑工程,因涉及工种多,技术含量高和各个环节的协调等许多问题,使得实施项目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利用系统工程理论,结合其他先进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工作以求在达到建筑质量、工期、造价、环保及其他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而工序质量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最终效果。
一、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2、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 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
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问题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 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 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 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 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 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1、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 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 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 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二是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 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三是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 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 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 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 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 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 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 这样,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样板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 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 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 故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二是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三是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 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
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工作是: 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 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验收检查。 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总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四、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我们知道,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篇9
所谓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对于是施工全过程所采取的各项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公路桥梁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是工程的根本。因此,了解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析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以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日常管理不善。我国很多公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不及时,检测时也不够严格,经常出现漏检、错装,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而对于填筑路基时使用的土质材料也缺乏必要的土壤调查,导致判断失误,使得CBR值达不到规范要求,施工的钢筋未能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采购在施工时焊接的焊缝也不合格且未及时监测就直接使用安装在建设工程构造上了,造成质量事故。工程材料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材料的质量就直接关系了工程的治疗,如果材料供应没有一定的计划,堆放时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管理时又不善而导致材料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材料不合格,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机构安全,轻则妨碍工程使用以及使用寿命,重则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控制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施工企业的重心所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或者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却很淡薄。经常会为了赶工期,存在着重视进度、轻视质量的倾向,在施工人员具体的操作时对于工艺控制不严,违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 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强。近些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速度加快快,公路桥梁建设工程项目增多,工期紧,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距较大,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监控,影响施工质量。
2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上可以从四方面分析,首先就是在公路桥梁建设之前缺少充分的准备。对于施工现场了解不够充分,对于施工突发状况难以有效应对;其次是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建筑施工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项目多,工期紧,很多施工企业降低对人员要求,导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施工质量;再次,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最后,很多施工企业缺乏一套有效的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导致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随意,管理不够严格,影响施工质量。
3 加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具体有:
3.1 加强材料管理。作为组成工程的基本要素,工程材料的质量是首先应该要确保的,保证工程材料的按质、按量供应,对于材料的采购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材料采购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以及使用人员再把关这三把关,还有检验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这四检验。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使用进行检查验收,在堆放储存时加强管理,分别堆放,避免变质。
3.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及控制制度。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长住在施工现场,对于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以及必要的业务指导,随时进行监督单位的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查验收活动,以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3.3 加强技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交底,这是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对于隐蔽工程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的采用都需要特别强调技术交底,以确保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于工程图纸设计意图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及具体操作工艺也心中有数;同时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这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根本所在,施工质量必须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相关规范以及工程合同来,加强对施工工艺质量的把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管理,这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条件,也是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工程效益的先决条件。
结语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以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踞峰.我国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门窗,2014(06).
[2]任杰.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6).
篇10
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
1墙体的砌筑问题
砖砌墙体施工的纵横墙没能达到同步砌筑,施工时,临时的间断处直搓流量较多,漏放拉钢筋或者纲筋的长度不达标,留设的脚手洞没能遵守相关规定,基础脚手眼漏堵等问题。水泥混凝土没有进行严格的配合比计算,且没有试验室的配合比通知单,在进行砂浆搅拌时也没能进行严格的重量计量,不能按照具体的使用环境和客观条件进行塌落度的计算,空心板不堵孔或者堵孔不规范,不坐浆或者砂浆的强度不达标,板缝的设置太小,嵌缝砼灌不够密实。
2钢筋的绑扎问题
钢筋成形的捆扎方法不正确,梁与楼层的交接处、梁与柱的交接处、横梁的交接处钢筋的绑扎不够密实,圆梁的拐角处和构造柱的钢筋塔接处箍筋不加密,且箍筋的间距不均匀,箍筋弯钩形式达不到抗展要求等。工民建墙体施工后存在露筋、麻面、蜂窝等问题;外墙的水泥砂浆抹面存在龟裂,饰面砖没有进行防冻和抗震等试验,施工过程中选砖不够细致,嵌缝不一致,面砖与里层粘接不牢,导致脱落;细节部位如腰线、滴水线等部位施工较为粗糙,分格线不够平直,有渗水现象等。
工民建墙体质量问题分析
1成品砼构件存在质量问题
对墙体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材料,成品砼质量中有着很多问题。很多建筑施工使用的成品砼构件均有麻面、露筋以及蜂窝这些极大的质量问题,部分施工者仅仅暂时运用水泥砂浆,简便处理了成品砼,有些成品砼具有强度不够这类问题。同时于建筑施工期限制,要求建筑速度的时候,一般忽略了成品砼的养护处理工作,致使成品砼没有充足的养护时间。
2未准确地进行钢筋成形绑扎
建筑施工的时候,其中的钢筋成形绑扎手段极其重要,会对全部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墙体部分中进行钢筋成形绑扎最为关键。很多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在梁和柱交接位置、柱子和楼层横梁的交界位置区域进行绑箍,没有加密处理,在圆梁转角位置与构造柱钢筋搭接位置的箍筋也未进行加密处理,致使箍筋间存在的间距不匀称,受力状况经受影响,箍弯钩形式不能满足抗展要求,特别为构造柱及圈梁比较多,箍筋没有加密,位置还不能满足要求,对墙体质量产生影响。
3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适
工程施工需要的砌筑砂浆配合比存在严格要求,不相同的建筑,要求使用的砂浆配比也各不同。当前,很多建筑施工时候的砌筑砂浆配比均根据之前的设计手段实施,没有考虑具体状况,在实验室未进行准确砂浆配比通知单提供的时候,实施了砂浆配合,同时进行砂浆拌制的时候,没有大力执行设计标准的重量计量,塌落度没有根据构件给出的实际运用条件以及环境进行确认,空心板不堵孔或者堵孔均没有根据规定要求实施,致使板缝设置太小,还有嵌缝砼灌不紧密这类问题的发生,对墙体质量造成影响。
完善墙体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二、导致建筑施工中墙体质量问题的原因导致建筑施工中墙体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讲,能够造成墙体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没有统一施工标准,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违规操作行为。有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虽然具备统一的施工标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受到自身素质、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执行统一施工标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按要求的操作行为。
2.由于建筑工程墙体砌筑过程中,采用的建筑材料没有满足相关工程建筑标准,材料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材料的性能无法满足建筑施工标准,材料的使用没有按照具体规定进行,因此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质量出现一些问题。
3.由于受到季节性施工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天气中进行施工,昼夜温差较大,从而影响到了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墙体出现裂缝,导致墙体出现质量问题。
4.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施工现场的工程监理、管理人员没有将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导致墙体质量出现问题。
5.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双方缺乏配合,且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并没有对一些影响到墙体砌筑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考量,因此导致墙体质量出现问题。
提高墙体质量的具体措施
1原材料控制
首先是从源头上抓起,因为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这好比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不论你以后的施工方法如何正确,施工措施如何得力,都无法消除材料所带来的影响。原材料控制首先要控制原材料进场关。建筑工程原材料,不外乎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及一些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当原材料到场后,对于钢材、水泥等和工业制成品,第一步要索取厂家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在确认实物与质量证明材料相符的情况下,方允许卸货下车进场。然后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及监理规范要求,采取正确的方式采集样品。按照见证送检程序把样品送试验部门做二次检验。实际工作中,工地上取样往往小正确、不认真,有时是为厂省事,钢筋在一根上截取样品,水泥在一袋内取样,砂、石随便装一些即可,这就造成了样品不具代表性,影响检验效果。这样就要加强行政管理措施,创新管理体制以及提高见证取样人员的业务素质。
2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
对于由于温度应力引发的墙体裂缝,目前无法完全杜绝,但是对此类情况,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处理做到尽量控制和减少的。另外,通过加强屋面及墙体的保温隔热措施,可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也可以减少由外界温度变化引发的墙体开裂情况。在多层混合结构的房屋设计中,可适当增加构造柱的数量,利用构造柱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减低墙体开裂的可能性。对于从门窗起开裂的斜裂缝,可将圈梁移至门窗洞口上方兼作过梁,这样可减少八字缝的产生。
3施工检验程序控制
施工阶段,有工程质量检验程序问题。尤其是现在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后,更要求加强检验程序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在每项工程完工后,首先内部实行自检、互检、交叉榆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施工都处在严格控制状态,坚决不让不合格工序流入下道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更要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检查验收,方准予隐蔽,确保不留下质量隐患。
三、墙体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同时为防止工民建墙体裂缝的产生,设计之初就要有防止墙体裂缝的意识。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施工工序,确保墙体施工的质量。施工之前,也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和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施工正常有序的展开。严格管理施工队伍,把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即使出现意外,也能临危不乱,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也要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其进行技术施工培训,进而可以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注重对建筑原材料的监控和审批,严格管理施工工序,避免由于不合格的劣质材料而导致的墙体开缝。所以要特别注重材料的质量。温度也会使墙体产生温度应力,同时混泥土也有一定的收缩应力,所以也会因此产生过多过大的裂缝,不过这些都可以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将其破坏降低的最低。例如设计合理的伸缩缝,就可以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也可在屋顶加上隔热层,通过有效的调节温度,就可以减少由于温度差过大而产生的内应力,进而可以防治裂缝的产生。
结论: 对于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墙体质量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工民建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充实和壮大自己,就必须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并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质量监督体系,进而保证工民建工程中墙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英.浅谈墙体质量对工民建施工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篇11
中图分类号:P25 前言:
各种测绘新技术,比如影像提取技术、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技术、遥感(RS)技术等,正在渗入到各个工程领域中,深刻影响着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在目前这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保障工程测量的精度,提高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
1 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测量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来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工程测量同样重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2 测量新技术应用分析
2.1 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 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2.2 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
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例如,在引水式工程中,特别是长距离引水工程,明渠引水对地貌的损坏很大并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将会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施工阶段都采用GPS测量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工程所面临的地形地势、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去大量的人工控制复核,大大减少甚至省去中间过渡点的测量,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GPS测量得到的数据精度很高,大大方便以后的工程建设。
2.3 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4 工程测量中的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之所以普及的如此迅速,因为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目前,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对地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可以为工程测量中快速的提供基本地形图、地籍图等,十分便利。
篇12
一、建立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保证体系
(一)引进现代质量管理原则。
1、进行随机抽检、试验、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资料整理,用科学数据验证,并且加大抽检频率,及时通报抽检结果,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2、实行质量会诊制度。对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节查找原因,制订措施,堵塞漏洞,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尊重知识、培养人才,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尤其是质量管理素质,不断学习质量专业知识。持之以恒地抓质量,改进质量。
(二)科学、准确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无论是工程竣工验收,还是单项工程或关键工序检验,都应当科学、准确地给予评价。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把质量的最后关口。我们实际施工中还注重使用现代化仪器和先进检测手段,如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尽量采用超声波无破损检测,对整个桩身的完整性进行观测,以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万无一失。
二、事前质量控制
首先要督促承包商自检体系的正常运行。承包商自检体系是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即“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自检”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点。加强试验检测工作。试验检测的任务是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强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保证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试验监督检查工作应对进场材料按规定的批量和频率进行抽样试验,做好各种配合比试验、集料级配、标准击实试验、结构的强度试验等,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施工抽样检测试验,并做好工程验收试验检测工作,试验数据应保证科学、准确、严谨,以指导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
三、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概括为: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量管理组织: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均具有监督权;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四、施工方法的选择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沿线地基和所用填料复杂多样,施工工艺方法不一而足,施工工期长,气候条件复杂多变、民事干扰等外界环境,常常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开工前认真地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测量、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和施工前的有关试验等施工准备工作,使参与人员充分了解有关技术标准、合同要求以及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确立贯彻“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的观点,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和“三检”制度,以确保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测量标桩和资料未经交接、核签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认可不施工。“三不交接”是:工序无交接检记录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验收不合格不交接。“三检”是:工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加强质量检测工作,严格以检测数据来确认质量,施工中对施工工艺方法及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检查施工工序和方法是否符合标准,对关键工种操作的技术工人要求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篇13
市政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应该充分的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基础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加,施工单位也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因为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质量控制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及时对施工质量控制做出有效地措施,以致造成一些重大的事故,对施工建筑粗制滥造,监管措施不到位,基础性建筑为豆腐渣工程,这样的过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些损失,给人们的心理形成一种负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质量控制问题,时时刻刻都要严格控制质量要求,减少或者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市政工程施工应该提高质量控制的措施,加强对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有些竞标商没有最基本的措施控制制度以及比较完善的控制方法,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意识都没有。市政工程施工都只是为了短期的利益目标而建设,没有将建设的质量控制作为首要位置,只是一味的进行施工,从而忽略了建筑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使得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也不是很完善,也很不安全,这就隐藏着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中存在任意的转包工程,进行一些违法的分包,在施工一些比较隐蔽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考虑安全质量问题,以及对外部环境污染,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出现问题。
2、在市政工程的竞标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在现在的竞标中,能够成功竞标的关键因素是业主的因素,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成功的竞标,就去找几家企业合伙进行联合竞标或者借用别人的优势去竞争,这样就不会选出具有经济实力以及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的企业,有小的包工队来施工,虽然竞标成功,对由于施工单位的能力比较有限,机械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这样就会造成施工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缺陷,会导致工程竣工延期,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这种小的施工对不仅难以管理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也很难做到统一,质量控制的体系更是不完善,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理解所要施工建筑的质量要求,而对施工的图纸进行擅自更改,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设计以及整体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留下质量隐患。
3、监理部门不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有些监理单位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质量问题,同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就会对施工单位的监理度不够,不能够严格的执行监理制度。在实际的监理过程中,就会对监管松懈,会发生对设计的随意更改,偷工减料,针对这些情况,监理单位没有具体实际可行的有效监管措施。监理部门对监理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那只是一种框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某些部门的检查而设立的或者自行操作,以应对国家部门的检查,这样在监理人员的主观意识里就存在一定的隐患,没有具体有效的监管措施。
三、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提高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控制
现在市政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相同的材料其种类也不尽相同,这就对材料采购员对在材料的选择上,造成一定的困扰。材料是施工的必要条件,缺乏材料就无法正常施工,材料是建筑的基础部分,没有好的材料,工程质量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因此,材料很关键,在对材料进行采购时,需要充分的去了解市场目前需要的材料走向,对材料的质量、价格以及供货情况都应该有具体性的了解,只有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最为基本的保障,确保施工的正常进度以及施工要求。在选择训练是应该充分考虑到进货商的综合情况,其信誉度的高低,企业的资金实力以及生产出来材料的质量,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对将要选择的材料进行取样检查,确保材料质量过关后再投入施工现场。
2、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制度,能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对施工的质量具有很好的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项目中,各个环节都应该制度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标过程中的制度,避免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开发,避免出现一些垄断的企业,优化在竞标中对竞标单位以及对施工单位的评审要求,让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施工质量好的企业竞标成功。建立并完善施工过程中各个单位的评审要求和考核办法,实施奖惩制度,完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度。
3、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质量宣传是一种对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控制我们既不能忽略其重要性,同时也不能过于要求质量控制,那样就会束手束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由于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意识传输过程中,也应该分清层次,把复杂的理论变为比较容易了解的大众化知识,进过多次循环,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让质量控制牢记于心。人是工程施工的核心,做好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减少因为人员操作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要运用人的灵活性和能动性,提高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观,从而达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提高工程质量的预防和补救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应该以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分析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对人们生活又不好影响的效果,如在施工过程中飘飞的尘烟或者颗粒、还有噪音,这些将对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干扰。由于质量问题是一个多变的,随着施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市政工程施工需要人们对政府的支持,由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是复杂的,施工的难度也很大,尤其是一些参加比较多的单位,这种交叉性的工作,就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及时作出应急补救措施。
四、总结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是一个城市的作用标准,尤其是在对城市的基础性设施的建筑,现在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市政工程建设。市政的基础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并且贯穿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严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抓关键性的措施,科学有效的运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安全施工产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常晓柯,全时方. 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 河南科技. 2010(20)
[2]秦言亮;;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应杰;;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