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解剖实验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四、 实验地点:牧医楼一楼 操作:张向阳 化柯发
五、 老师:张书松
六、 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七、 解剖程序:首先把羊处死,处死方法:在羊的颈静脉沟处开口,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羊致死;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八、 观察内容:
1. 肩带肌: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 斜方肌:扁平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3. 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的内侧面。起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
4. 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状肌
5. 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而宽的带状,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肱骨嵴;作用: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侧偏头颈
6. 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起于环锥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
7. 腹侧锯肌:大型的扇形状,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
8.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上面有3个孔:
①主动脉裂孔②食管裂孔③腔静脉孔
9. 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面
10.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向前方,起于髋结节,止于腹白线,呈扇形向下方扩展
11. 臀股二头肌:长而宽,位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为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下方有坐骨神经
12.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13.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的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14. 胃:羊的胃为复胃,分为:
① 瘤胃:最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椭圆形
② 网胃:4个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 瓣胃:约占4个胃的7%或8%,呈两侧稍扁的圆球形
④ 皱胃:约占4个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其中瘤胃、网胃、瓣胃称前胃,内无腺体;皱胃称为真胃,内有腺体
15. 肠: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篇2
1.小白鼠取拿方法 提尾
2.麻醉剂 1%戊巴比妥那 (0.5ml/100g体重+0.5ml)
3.注射位置 小白鼠腹中线与一侧后肢连线的1/3处进针
4.注射方法 45度角度进针,进针后回针筒以检验针头位置是否合适。如果感到会有阻力,且回抽出气泡为正确。
实验结果
小白鼠成功被麻醉
讨论分析
1、称出小白鼠的体重,按比例来抽取适量戊巴比妥钠溶液
2、由一人提起小白鼠的尾部,并控制住小白素另一个同学打针,回抽并注射溶液。若回抽阻力很大,且松手后,针筒会还原,则可能插入到肌肉中;若抽出血,则可能插入肝脏中。
3、成功麻醉后,由第三个同学做好标记。
4、洗手。
5观察小白鼠情况。
思考题: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动物麻醉?
篇3
1 方法
1.1 考核比例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05、2008、2011、2012年分别对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较大的制订与修订,都明确了解剖学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理论和实验考核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理论考核为笔试试卷,实验考核内容为标本。但鉴于院系成立及发展情况不同,实验考核也是由随意性较大而后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平时考核由只重视期末的实验考核,发展到实验考核结合考勤、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进行综合成绩评估。(2)提高了实验报告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0%,提高到5%,再到(10%),重视实验课中的提问和讨论、或者是小论文,把其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尽量做到理论测试与实验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学时数的比例相当。(3)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授课及考核过程中。
1.2 考核手段
在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挑选制作精良的实物标本作为拍摄对象,不断建立完善全面的标本图片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系统标本考核比率选取考核标本,在图片上进行标注所考的部位或结构。期末进行PPT课件考核,用统一答题卡进行答题。PPT考核标本图片上的结构,考题数量为10~20题,幻灯片自动播放间隔时间为40秒。此种考核方式持续到2012年,后察觉到存在一些缺陷,在2013年就更改为由教师制定好题库试卷后,由教务处采用高清晰彩色打印试卷,与期末理论试卷统一装订考核。
1.3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将操作或者观察解剖的结构、解剖中出现的失误或意外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用简图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有何收获和体会,对照实验目的来查找不足,为自身后续学习与操作积累经验。解剖中出现有意义的变异或异常情况,要求进行测量照相登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书写的条理性及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进行评分。
我校在2012大纲修订后,都要求每次实验之前填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该次实验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解剖操作步骤,明确内容中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前做好计划,心中有数,使实验更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要在经过主动思考和提炼后完成预习报告,不能完全照搬实习指导中已有的操作计划。
1.4 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解剖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互动情况,要求学生归纳所学所看的内容,定位准确,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常见疾病、症状产生的解剖学原因。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针对本次课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提问形式进行回顾或者总结,根据学(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正确性进行评分。
1.5 知识考点
解剖学实验是医学的基础,主要是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以知识考点尽可能紧密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具体考核的知识点尽可能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进行设置,如运动系统的知识考点多以指认结构,内脏学的知识考点多以临床病例展开,脉管系统以血液流动去思考,神经系统则要考虑传导通路知识。知识考点不仅包括实验课中的内容,且会涉及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填图的知识点就能做到形态和理论有机结合,既有直观的形态,又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讨论
2.1 效果优劣
解剖标本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物标本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但标本数量少、制作精细易毁损,不宜搬动,标示只能单向指示,不能表达所考精细结构的范围。需挑选多套完全相同的考核标本并逐个标注以满足多个考场的需要,费时费力。学生在考核时观察有意无意牵拉标本,都会使得标本损耗严重,福尔马林的气味刺激也会影响考核的过程。①这种考核方式,同时存在有观察距离、实验室光线强度、标本经药液浸泡变形难以辨认等因素,难以对一些知识考点考核。
多媒体课件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扩大了试题的覆盖面,减少标本的损耗,目前被多数高校所采用。②我校采用实物标本彩色图片考核方法省时省力,受学生喜欢,简便易行且相对做到了公正、公平。若是采用彩色打印实物标本试卷考核,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答题顺序答题,而不用拘泥于多媒体播放过程中即刻写出标本试题的答案,同时随时检查标本答案的正确性,及时修改。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真实性。但此两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主要是缺乏标本的三维立体感和观察标本时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③
2.2 改革方向
篇4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开了》解剖花的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 花》实验人
花的名称
实验方法:用镊子把花的各部分,从外向里一层层撕下,整齐排列并贴在相应的名称左边,数一数,填在相应的空格上。
个萼片
个花瓣
个雄蕊
个雌蕊
在班级(1)上课时我没有设计实验报告,就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先介绍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书本要求独立解剖油菜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且相当活跃,但检查结果时,学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实验效果之不佳显而易见。
后来,我根据班级(1)出现的情况,设计了如上实验报告,实验的效果就相当出色。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并没有限制学生解剖何种花,但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桌上有了这份实验报告,便时刻提醒着学生做实验究竟是何目的,做实验时必须仔细观察什么,做实验的观察步骤是什么。在解剖花的过程中,动作快的同学还可在老师的同意下,多取一两张实验报告单,多解剖几种花,因此既避免了学生在一旁闲着无所事事而打闹的局面,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生的科学素质。至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让他们也能够尝到独立成功的喜悦,而避免了跟在其他同学后面蒙混过关的心理,以扎扎实实地学会实验操作要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验的责任心。
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是小学尤其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神经系统较脆弱,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不能精确地感知事物,也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2]他们选择对象往往从兴趣出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感知。比如,老师要求观察花的形状、结构、颜色,他们却会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所以,这部分孩子的感知、观察能力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对三、四年级刚刚起步学习科学的孩子来说,老师如果能够为特定的实验设计好观察实验报告,这对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教科版四上第3单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书前面几个小实验都非常简单,教师如做一个实验讲一个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主观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此,我就专门为这课设计了一份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观察记录表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
器材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归纳共同点
1
锯条
一手将锯条一端按紧在桌子边缘,另一手向下用力压锯另一端,后放手。
(1)(有,无)声音,
(2)锯条发声时
2
空盒、橡皮筋
把皮筋绷在盒子上,用手指拨动皮筋
(1)(有,无)声音,
(2)皮筋发声时
3
队鼓、上有少许豆粒、小槌
用槌把队鼓敲响
现象:小豆
说明:鼓发声时鼓面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便可独立完成实验,也不受限制,多余时间可多做一遍,多研究一遍。
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一般都喜欢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实验步骤,要求一致,步调一致,课堂次序较易把控。但这种方式下,学生做实验比较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能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则能取得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效果。但如果由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教师则不易控制纪律,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在这课中,我设计了以上实验报告后,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
三、探究实验报告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③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求虽然不高,但如果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探究的全过程或部分过程经过实验报告的填写、设计由扶到放地反复训练,那么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便能初步地掌握,这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 5.搜集整理信息 6.思考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3]而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这些部分:1.实验内容2.实验目的3.实验器材4.实验方法5.实验结果6.问题与讨论。将科学探究的实施和实验报告的填写两者相结合,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地从扶到放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科版四下三食物单元《面包发霉了》为例来设计:
问题的提出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霉菌的生长与 有关吗?
猜想与假设
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容易霉菌长得快。
制订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相同条件:两块同样大小的面包,挑同样多少的菌丝,同时滴上10滴水,放入相同的保鲜袋扎紧。
不同的条件:一块放在厨房任一地方,一块放入冰箱
实验方法:
记录实验数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结论
如果说“面包的发霉与温度有关”这一探究实验老师需要扶着走,那么另一个问题“面包的发霉与水有关吗?”学生完全可以模仿老师给出的模式自己来进行实验。这不仅能让孩子清晰地了解整个探究的过程,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骤,也教给了孩子科学的探究方法,今后再遇到相类似的科学探究问题完全能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实验报告的设计与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科版5上《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
蚯蚓适宜生活在
明亮还是阴暗的地方
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自己设计)
实验用品准备
一长方形纸和内涂黑,将盒低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塑料薄膜,一块黑湿布,5条蚯蚓。
实验环境准备
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在明暗交界处
观察记录
蚯蚓爬向 的地方。
(选择:(1)明亮(2)黑暗)
蚯蚓数量:高处暗处
(填“=”“<”“>”
得出结
论
蚯蚓适宜生活在 环境中
以上实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 、 的环境中。
这张实验报告我重点设计了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这一环节。上课前一天我便把实验报告发下去,学生可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自行先准备实验材料,而且还可自己设计验证“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还是干燥的地方”实验所需的材料,而后根据上课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自己实验设计的正确性,或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改正。通过多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大大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学生实验报告的填写,还便于教师掌握信息反馈,进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仍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例。第一年带学生时并没有准备实验报告,因此,在问及学生声音产生时皮筋和鼓有何新的现象,学生均能回答出“震动”。我以为学生所说的“震动”便是我想传授的“振动”,想当然地就写了“振动”两个字,便以为学生都理解了。第二年再上这课时设计了上述实验报告,许多学生根本不能写出“振动”这个词,许多学生经过细致观察能够写出“上下不停地动”“左右来回不停地动”。个别学生填写的是“震动”,“振动”这一词能填出者几乎没有。正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我才猛然惊醒,上届的学生岂不是稀里糊涂学了个“振动”,真的有必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学生何为“振动”,此“振动”非那“震动”。
虽然教科版科学教科书相比原先的人教版自然教材有了一些实验记录的表格雏形,但也有一些内容并无实验报告设计,且由于科学书属于循环使用教材,学生不能在书本上随意填写,所以很多实验报告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重新进行设计,这就给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使用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实验报告必须以课本为基础,在尊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实验报告中。实验报告要精而细,切忌粗而广,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过于死板,应有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自我的空间。
篇5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随着本校实验条件的改善,笔者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了“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实验中,同学们热情、积极,从最大程度上激发了潜能,调动了学习研究、创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们在实验中不断地鼓励同学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勤提问、勤动手,同学们之间也加强交流,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具体来讲,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了课前的预习。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编写了包括解剖学实验等课程的《基础医学实验指导》,给出了明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并编写了课后复习纲要,充分实现了课前预习与课中实习、课后复习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模式,强化了教师在实验前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实验课上有效地掌握实验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二,设置问题给学生以启发。人体解剖实验课每次为2学时,教师讲课时间一般要控制在30 min左右,指出本次实验要掌握和了解的实验内容,以及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后,还要设置如“胰头肿大可压迫哪些主要结构”、“头静脉注射抗生素药物到达肾的途径”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和判断。在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发现疑问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者同学间的讨论来解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动性。
第三,组织课堂小结。指导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反馈的疑问和信息进行示教,并讲解疑问所涉及的临床知识应用点。经指导老师的启发,由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最后指导老师讲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四,重视实验报告的质量。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进行绘图和归纳总结来完成实验报告。绘图可以加深印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归纳总结应适当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需求着想。本校在实验教学中就做了了这一点,具体的措施列举如下两项:
首先,为同学们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将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体现。实验室的开放应该合理到位。我们将实验室的钥匙发给每个班的班长,让学生自己把握开放的时间和内容。
其次,积极开设综合实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综合实验教学,打破了过去学科独立、实验内容互不相干的传统,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是改革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好方法。综合实验教学是本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3 结语
当前,教育界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新世纪医学发展模式,医学在更高层面上弘扬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医学的主旋律,也为本校培养本科人才提出了崭新的理论与内涵。通过考试、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师组织有效地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夸张地讲,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真正融入实验教学,是医学专业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一把利剑!
篇6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
篇7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类、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对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也对将来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实验课程、培养操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多年来,大多数地方院校植物学实验室硬件建设滞后,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僵化、考核制度片面,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情况,制约了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并难以适应植物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新世纪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对植物形态解剖学基础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遵义师范学院目前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这对激发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与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遵义师范学院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环境条件滞后,实验仪器设备参差不齐。对于新升本科院校,学校仪器设备投资较少,加上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是基础课程,所用的精密仪器少,学生所用显微镜都是从其他实验室东拼西凑来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并且有的显微镜机械部分损坏严重,如镜头模糊,导致学生无法清楚辨认植物形态结构,显微镜数量不足,两个同学同时使用一台显微镜的现象经常发生。
(2)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手段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课程是学生初进大学校园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实验材料、药品,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所需材料、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毫无创新性可言,照着书上的图写出实验报告。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要跟着老师讲解的步骤完成实验就行了,缺乏自主探究意识。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僵化、机械、无趣,学生仅仅完成了实验的部分步骤,往往敷衍了事,不去探究实验细节,做完即可,照抄书本,实验报告绘图不切实际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事实上,学生对于实验的具体内容模糊不清,对于实验材料从何而来,试剂如何配制而成,为什么要用此种试剂等问题,几乎都没有理解,虽然实验书中也有相关的介绍,但没有老师的督促,学生是不会主动去了解的,这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一种惰性,致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会感到吃力。
(3)实验课时少,期末考核方式不合理,考核效果不明显。现我院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课程每次实验教学时间为2课时,它包括了老师上课为学生讲解实验目的、过程、步骤、内容等等,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以往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绘图质量、考勤率而定,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况并没有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为完成实验报告而上实验课,不致力于课堂上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导致实际操作水平低下,动手能力不强,如此一来,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还会影响后续课程学习。
2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植物学实验室建设。加大植物学实验室的投入,完善现阶段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对现有的实验仪器与设备进行大清查,彻底报废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如,更换实验室老式单目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购置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设备,将以往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中先进的技术与现代信息网络手段相结合,使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抽象的植物形态结构变得直观明了。同时,实验室设备完整了,使教师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局限于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设置更多的综合实验,使学生在参与综合实验的过程中,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强化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使学生成为主体,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加强学生对显微镜的标准化操作规范,使学生反复练习显微镜操作步骤,并使学生能更准确地观察植物形态结构。依照学生显微镜的操作规范,实行加减分制度,如对操作规范的同学予以加分,对操作错误甚至导致镜头损坏者,将进行严惩。教师要充分掌握所有的实验内容,提前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种植相关的实验材料,如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可以发放相关的实验花盆和玉米、蚕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并在后面观察叶片气孔器的时候,作为实验材料使用。叶片观察结束了,还可以继续保留,用于后面观察花的形态结构。对于根、茎的观察,也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取材料。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和取实验材料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更直观地认识植物,以及在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时候更加仔细,这样增加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优化实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同一实验,讲解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在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方法所拥有的优缺点,使学生在以后的相关实验过程中,选择更加合适的操作方法,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在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培养大蒜根尖,学生课堂上取材进行实验就可以了,对于大蒜根尖从什么地方来,是怎么来的,学生也只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语带过而己,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只停留在使用大蒜作为实验材料上,而不会想到用其他材料代替。经过改革,我们可以用两种实验材料,如大蒜和蚕豆,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前在实验室培养根尖,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根系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材料在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培养的难易程度有所了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为以后相关实验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观察自己培养的根尖,了解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所得到的实验效果有所不同,并且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不同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所展现的优缺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中的各种技术。
通过以上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们介绍学科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g,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对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平时操作考核评分,真实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植物形态解剖学作为基础实验课,以往编制的教学大纲课时少,学生每次实验课的时间有限,任课教师大多选择简单、周期短的实验内容。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思维能力难以增强,所以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是十分必要的。
期末实验总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其成绩由四部分构成:考勤10分,实验报告10分,平时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30分,期末考试分为笔试考试和操作考试共50分。在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进行加减分,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以及规范学生实验态度和纪律。并随时抽查以前所做实验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期末实验笔试考试为20分。由教师将学生所学的实验内容组成试题,发放试卷由学生笔试作答,检测学生对此实验课程中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经过此次笔试,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对理论课的学习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为30分,即由教师将学生所学的实验操作技能内容编号,并提供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和器材等,每个学生抽签完成2个不同实验类型的操作,并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当场打分。
篇8
屋内倒是另一片景象。虽已是子夜,但对于习惯做“夜猫子”的大学生来说,正是黄金时段。这个寝室里的四个女孩也不例外。这会儿她们不亦乐乎地一边翻阅着报纸杂志,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着。
“哎呦,差点忘了。明天要交实验报告的吧,我还没写呢!”正嗑着瓜子翻着《青年文摘》的依依突然叫出声。
“什么实验报告?”
“有报告要写?我怎么不记得?”
“啥?哪门学科?”
……
引得另三人一阵骚动。方才想起上周实验动物学的课后作业,明日课上要交。她们三人在上周就完成了,过了一周自然也就忘了。
“想起来了,不就是画个小鼠消化系统的解剖图吗?标准参考图在这儿,拿去吧,依依。”小戚从一大堆书里找到了这幅图。因任课老师给的原图不多,班长便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分发一张。
“哦,临摹一下就可以了吧?速度搞定!”依依伸手接过解剖图,仔细看了一会儿,笑眯眯地说。
“要是能把实验报告纸覆盖在原图上面临描就更好了。只是这儿太暗,报告纸又不够透明!”依依只想着快速解决作业问题,想到了这个偷懒的主意。
依依一个人自语着,另三人也不接话,只顾继续刚才的事儿。
“对了!”依依沉默了一阵,忽然又响亮地迸出一句话,把另三人的注意力又吸引过来。
“又怎么啦?”
“今天是‘月白风高’的夜。”依依挺神秘地说着。
“那又怎么样?”
“我可以印画啦……”依依没等话说完,便打开了阳台的门,走到阳台上。
“呵呵,这小丫头,我去看看。”小戚蛮好奇,起身也走了出去。
二.
阳台上。屋里亮亮的,外面也不暗,把解剖图贴着阳台门玻璃,实验报告纸附于其上,果然,透得很清晰。
“不错,很清楚。我可以照着画了。”依依朝小戚扮了个鬼脸,吐吐舌头。
“确实不错。那你画吧,我先进屋了。外面挺冷,你画快点儿。”小戚敲了下依依屁股,转身进屋。
“啊!……”还没等小戚坐端正,又听得依依一声叫唤,不过这次叫得有些惊悚。
“又怎么回事儿啊?撞鬼啦?”小戚一边嘀咕,一边转身返回阳台。寝室里的另两人也大眼瞪小眼了一瞬,出屋围观。
“解剖图上怎么还有其他不干净的东西呢?”依依愣了好一阵,惊魂未定地从嘴边挤出一堆字。她的脸,刹那间白得没了血色。
“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我看看。”
“走吧,进屋看。”
……
那三人又嘀咕了一阵,推推搡搡的,把依依拉进了屋。
在两盏60瓦的日光灯照耀下,她们三人看到了所谓“不干净的东西”——是一个人体骨骼结构,淡淡地印在小鼠消化系统上,但并不影响它的清晰度。
“咚咚咚……”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她们四人惊恐地把目光转向了门。
三.
“开门,是我们。”只听得是隔壁寝室同学的声音。
小戚最先反应过来,松了口气,跑了两步,打开了门。隔壁寝室的四个女生也是被依依那惊悚的叫声吸引而来。
待她们看过那张解剖图后,也都面面相觑。
其中一人跑回寝室拿来一张解剖图,细看之下,上面也印有淡淡的人体骨骼,不由大惊失色。
“我记得画图的时候没这东西的!”
“是啊,我也没见过这东西,怎么回事?”
“我还是昨天画的呢,也没发现啊!”
“别吓我哦,不会吧!”
……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打破了午夜的静谧。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随即敲开了班上另两个寝室同学的门。她们拿出来的图上也都是这样,多了印象里本没有的人体骨骼。
“也许我们都没注意吧,当时发下来的时候就有。今天依依照着灯光临描,才发觉的。”小戚最后这样说道。
“但愿如此。”依依这才开口说话,觉得小戚说的最合常理,“明天我去问问老师就知道了……夜深了,同学们快睡觉吧。”她吞吞吐吐、小心翼翼地说道。
大伙儿陆续散了。而那些解剖图被她们集中放在了阳台上,用花盆压着,不敢放入寝室与之同眠。
这一夜,依旧如常,只是大家的心中都好似揣着只大白兔,惶惶不安。
四.
第二天,依依醒得很早,其实她是一夜无眠。思前想后地觉得这事儿不对劲,瘆的慌。就是以前的局部解剖课上,在一具尸体身上动刀,也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她忍受不住内心的折磨与不安。八点一过,便到了实验动物学老师的办公室。进门与老师打过招呼后,扬起手中的这张解剖图,问道:“老师,您看,这图……”不经意地看了老师一眼,只见他目光空空的,不似以前那么炯炯有神。
“有什么不对劲吗?”老师拿起图,“没错啊,小鼠消化系统!”
“咦,怎么没有了?”依依定睛一看,昨晚见的那个人体骨骼结构在纸上消失得干干净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我眼花了吗?今天怎么没了……可是昨晚,那么多同学都看见了呀……”依依又被一阵恐惧紧紧地抓住。
“这里怎么这么暗,灯没开,所以看不清!”依依自语道,转身把手伸向了日光灯开关,“老师,我开个灯!”
“不要,等等!”老师急急地喊道。可是依依的手已经按下。
忽然,她感到两束绿色的光向她这儿射来,投到了解剖图上。这一霎那,让她想起了昨晚发现人体骨骼图前感受到的绿光。只是昨晚没和同学们说,仅以为是眼花罢了。不过这会儿,她已不敢再多想,只是低头又看了一眼解剖图,在日光灯的照耀下,那人体骨骼又淡淡而清晰地呈现在她眼前。顿感心颤,而她抬起头见到的一幕更让她几近停止呼吸、停止思维。
那两道绿光来自老师的眼睛,几秒钟后,黯淡了下去。随即他的衣服、皮肤、组织液、神经、肌肉一层层地脱落,还有黏黏的液体顺流而下,而那不是血液,是个体渺小却数量庞大的寄生虫……
在露出雪白骨骼之际,随着一阵诡异的淡香飘来,那绿色大军如潮水汹涌般向依依迅速袭来,瞬间将她淹没……
篇9
1.2内容调整
由于卫生保健教师将来主要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工作,所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必须紧密结合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来开设。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保留解剖生理学各章的主要观察和实践重点,删减深奥繁琐的内容。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解剖生理学实验,能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青少年儿童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青少年儿童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判断青少年儿童形态发育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该年龄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等。在实验课的纵向分配上,针对卫生教育学专业的特点,尽量向与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关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章节倾斜,即以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它们基本囊括了作为一名卫生保健教师需要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的主要知识要点。运动系统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教学,理论课可简单介绍概况,实验教学进行详细讲解和示教。在实验方式的选择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密切联系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疾病,如龋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肥胖等设计和开展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1.3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写
我们在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卫生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手册。手册由3个部分组成:大体解剖学部分、组织胚胎学部分、生理学部分。这3个部分包括若干实验,每次实验课会标明该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填图或结论),以填写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水平的依据。大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部分以填图为主,对重要的组织和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等,要求学生能画出来。实验指导中包括人体的解剖方位、解剖面和人体主要结构系统的观察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大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的特点。生理学部分包括如下11个实验:实验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2: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引导;实验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实验4:单向动作电位与不应期观察;实验5: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6: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实验7:人体心音听诊;实验8: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9:人体肺活量的测量;实验10:ABO血型的测定;实验11:人体视力和色觉的检测。后6个实验在活体上进行,前5个实验则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物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并写出分析报告。指导手册中插图明显减少,而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文字描述明显细化。
2合理配置教学硬件和软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
各实验室均有多媒体讲台,不仅配有高清投影机、电脑、音响、无线麦克风等设备,还配有专业的DVD碟片、CAI课件、教学录像、开放式教学系统,提供了阅览网络教学资源的设施条件,使得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更为方便高效[4]。
2.1各实验室的教具配备及优势
我们共提供了4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用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即形态学综合实验室、人体解剖学陈列室、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大体解剖结构和胚胎的观察在形态学综合实验室和人体解剖学陈列室内展开,组织的观察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内进行,生理学的实验则在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内完成。
2.1.1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硬件配备及优势
该实验室配有形态学教学模型140余件、形态学彩色图谱和挂图若干。其中,心脏传导、尿液的生成、血液循环等电动模型给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特别是配备了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整体模型、主要系统的主要器官模型(如乳牙和恒牙、儿童耳和成人耳等)。该实验室还配有实物高清观测系统,可以将模型和标本立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明显提高了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2.1.2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的标本配备及优势
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现有各种标本300余件,内含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切片3种,以塑化标本为主,辅以少量的瓶装标本。配有整体肌肉塑化人和整体内脏塑化人,主要显示全身肌肉、血管、神经、脑的位置等,可以给学生以整体印象。特别是加强了成人和儿童标本的对比,如成对放置成人骨架和儿童骨架、成人肺和儿童肺等。陈列室内的标本种类多样而且制作精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2.1.3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功能及作用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把传统的显微形态教学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可实现60余名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一体化教学。配以专业的青少年儿童的组织切片(如学龄儿童呼吸道、消化道切片等)和数字切片库,有助于学生理解青少年儿童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2.1.4功能学综合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及优势
功能学综合实验室主要开展以功能代谢为基础的人体实验和虚拟数字化实验。本实验室包括有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血压计、色盲色弱测试图、视力表、肺活量测试仪等,可进行各种简便易行的人体实验。特别是配备了多套计算机模拟生理学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
2.2各实验室的全面综合运用和开放实验室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不同组别分别利用上述4个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开展针对同一个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然后再互相交换场地进行实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让学生参观标本、观摩电化实验或到实验室查询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卫生保健教师工作对象为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
3.1标准值校验法
我们把3~18岁青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学指标的各项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订成表,这些标准值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率、肺活量、体质指数等。将这些表贴于各实验室的墙面,或做成小册子让学生随身携带,便于其随时随地对照、判断和分析我们所观察及实验的对象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3.2对比法
通过系统比较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差异来促进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在解剖生理学上的特点,并教会学生正确观察和测量青少年儿童生命体征的方法。例如,通过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心率的快慢来掌握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少年儿童的脉搏很容易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如哭闹、进餐、发热、运动等都会影响脉搏的快慢。因此,测量脉搏应在青少年儿童安静时进行。再如,通过观察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的呼吸方式,可以迅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方式的特点,即越小的儿童呼吸越快,并以腹式呼吸为主。又如,要求学生在喉镜下观察比较成人和儿童腭扁桃体的特点,理解4~10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易患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还可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和成人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镜下结构、咽鼓管的解剖学特点;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手骨和成人手骨的X线片,了解骨龄的概念等。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3.3疾病知识结合法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引用一些临床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用真正发生龋齿的乳牙来展示儿童因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的现象,并通过介绍有关龋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来理解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穿插治疗近视眼、青光眼的眼科临床治疗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利用脱钙骨来介绍青少年儿童的骨骼有机成分多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青少年儿童特有的青枝骨折;通过介绍包皮过长和包皮环切来加深学生对包皮和包皮系带的理解等。
3.4活体教学法
卫生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要接触的对象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对学生本人进行某些活体测量。因此,对活体的表面观察和触摸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要将活体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到,凡是青少年儿童明显的特征性表面解剖标志也必须要求学生会在活体上辨认,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运用“望、摸、量、画”等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能画出和找出体表标志和投影线,而且对重要的人体表面解剖标志能做出描述。通过相互触摸重要的体表标志和穿戴内脏绘图背心等方法,形象地开展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5]。
3.5现场教学法
我们尽可能地安排了课间、课后和暑期等时间让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观摩手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安排学生去医院观摩白内障摘除术,使学生对晶状体的色泽、形态、软硬度、位置和作用等建立起从视觉到触觉的感性认识,也采用了幼儿园和小学实地测量和观察的办法,如现场测量各种年龄段儿童的体重、皮褶厚度来判断年龄和肥胖状态的关系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
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成绩计入该门课的总分,这种全面的考核方式既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考查了学生完成实际工作的综合实验能力,较之以往采用的单纯理论考核成绩计分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6]。具体来讲,理论分占总成绩的60%,实验分占总成绩的40%。实验分中实验报告占40%,操作技能、出勤、学习态度等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包括标本的指认、实物的填涂、结构的绘画和相关实验理论的口试等形式。
篇10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做实验,但是实验结果还是与课本上的理论相差很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学生不注重实验课,认为考试又不考,所以很多学生只是在生物实验课上胡乱应付一番,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当实验课结束,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学生就抄袭书本上的实验理论知识来填写实验报告单;有的学生在下课时间没有完成实验就干脆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者根据课本来猜测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等。这样怎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该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以客观的实验结果来写实验报告,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才会积极地进行生物实验,实验结果才会准确。而需要指出的是初一、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奇、好动,缺乏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很难做到认真、细致。他们有的不注意老师讲实验注意事项,就急于动手,造成操作偏差,甚至产生危险;有的只是觉着实验与自己的生活遥远,对实验课很感兴趣也是觉着上实验课好玩,又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上生物实验课就是放松的时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实验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或者由于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因此,实验前教师务必指导学生好好预习,将实验步骤牢记心中,由繁化简。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要用平面镜,光弱要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学生良好操作的,也要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学生操作更加规范。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面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而学生往往会在实验过程中急于想看到实验结果而匆匆操作完成,实验过程也不注意观察。例如,在一节解剖鲫鱼的实验课上,学生一拿到手术刀就开始三下五除二将鱼解剖完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对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无从了解,也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课前先让学生对照课本了解鲫鱼的身体构造、器官组织,然后要求学生细读实验步骤,将注意事项逐一记下来。再准备一个硬纸板,在硬纸板上写上鲫鱼相应的器官组织名称,然后再开始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剖时,每一步操作都很明确,并且将组织器官放在相应的预先写好名称的硬纸板上,方便学生观察。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实验课的目的,且将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消化吸收。
五、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实验课没有课后作业,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过后就忘的结果,所以实验小结就必不可少。每次实验课教师不仅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写好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验小结,即在实验结束时,无论学生实验成功与否,教师都应让学生写出实验小结报告,反思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小结也要做出具体的评点指正。对于实验成功的学生要向学生讲解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的实验小结要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或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重做,直到成功。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必不可少。其是生物学科的有效补充,生物实验将课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将生物实验课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认真严谨,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时做好实验小结,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篇1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用解剖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兼顾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需要,以实现双证融合。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描绘出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并了解其功能。能够对护理技能操作相关的血管、神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为正确操作奠定解剖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对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程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与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注射应用解剖、穿刺应用解剖、引流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急救应用解剖的相关知识。其中,理论课程58学时: 1)绪论:2学时;2)基本组织:6学时;3)运动系统:8学时;4)内脏:12学时;5)脉管系统:8学时;6)内分泌系统:2学时;7)感觉器官:4学时;8)神经系统:14学时; 9)胚胎学总论:2学时。
3 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解剖、应用解剖两个层次。
3.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 22学时,包括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关系。
3.2 应用解剖实训 18学时,包括肌肉注射术、浅静脉穿刺术、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术、颈内静脉及颈动脉穿刺术、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术、心肺复苏术、腹部的应用解剖、腹腔引流术、会的应用解剖。实训目的:掌握各种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学应用知识。
4 实训教材 自编教材《护理解剖实训教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4.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基本组织实训;实验二:运动系统实训;实验三:内脏实训;实验四:脉管系统实训;实验五:内分泌系统实训;实验六:感觉器官实训;实验七:神经系统实训。
4.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脉管系统注射、穿刺实训;实验二:肌肉注射实训;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实训;实验三:腹部应用解剖实训;实验四:会应用解剖实训。
5 方案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预习、实训和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学生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于实验教学中,它将护理解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内容及要求、注意事项等直观地、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6 课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仅体现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掌握能力,同时要体现护理解剖临床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分为:
6.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测试
6.1.1 实训报告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绘图、填图)等。
6.1.2通过自制基础护理解剖多媒体标本测试软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
6.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测试 通过选取20个标本测试题,测试学生识别标本能力。
实训成绩依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优劣给出一个成绩,所有实验成绩汇总核算占60%,多媒体考试占20%、标本考试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 井西学,王金民,等.基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
[2] 谭立文,李震强.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2003,26(2).
篇12
为了适应现代应用型本科基础医学教学的要求,实验体系相应的优化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基础医学课程理论综合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使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集体精神。
1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必要性探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有极大作用。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及培养积极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原因,基础医学实验现阶段仍旧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影响了实验培养在教学过中应发挥的作用,影响了医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实验教学人力物力投入多但学习成果不好的被动局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将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完全按照理论教学要求设置实验环节,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习,忽略实验技能的培养; 着重强调实验的结果,忽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3,4]。第二,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材往往是根据独立课程编写,没有综合性实验指导材料,影响了综合性基础医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仔细认真的对基础操作进行训练[5]。第四,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较为单一,以往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打分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实验水平,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第五,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师是根据独立对应基础医学学科配套教学的,没有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第六,传统医学基础实验的学习过程,以单人或2到3人为单位,没有小组教学和考核的设定,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过程
2.1 加强基础医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练习。主要包括基本实验物品的认识及操作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如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动物的基本抓持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标本的切片制作;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器的使用;基本溶液的配置;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等等。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项目的筛选引导学习,使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初始阶段就可以实现规范熟练掌握实验用品操作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效果,为以后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较高的基础和保障。
2.2从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从业的角度出发,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和病原生物实验学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以组织学和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进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对应内容,培养学生对正常异常形态观察识别能力。机能学实验以整体和器官功能为主线,综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对应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功能机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原生物学实验则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着重点,综合微生物寄生虫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上述的课程化模式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核心,以此来制订对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2.3编写相应的综合性实验教材及辅导材料。实验教材以系统为单位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与专业相关的设计行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同时有依据可循,并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
2.4实验教师的选择及综合训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对于实验教师的选择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6],需要实验教学人员的准确把控才能按照要求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教学任务。因此,基础医学教研室对承担基础医学实验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进行训练,形态学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解答; 机能学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在综合实验教学授课过程中,对相应的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地安排理论课教学老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5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能力。以往传统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强调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不重视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分析[7,8,9]。实验课在整个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不到较好的发挥。针对目前这种情况, 努力发挥实验课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实验预习汇报。在预习汇报中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使用仪器及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并按照理论课程中讲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传统的实验报告仍然保留,但是在实验报告的完成过程中, 我们重点除了对实验结果的客观描述之外还要进行结果原因的准确分析, 要求学生加强对实验结果观察, 在传统的对实验结果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 要求有准确的数据测定。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结论后面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以求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方面要求使学生客观地明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对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相应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学习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小论文的初步写作能力, 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汇报的改革,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前,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在随后的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中, 有82.23%的学生认为在实验前书写预习报告的效果很好。93%的学生觉得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 能明显明确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对实验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2.6增强实验过程中集体意识及团队配合意识。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模式基本是一单人或者2到3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结果独立汇报,不利于团队及集体意识的训练。在新一轮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加入了集体团队配合模式。如在基础医学实验开设之初,预先设定分组,每组约6到8人,以此为单位进行进一步预习资料整合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讨论。6到8人小组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整理关于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小组实验预习汇报的形式呈现,由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小组实验预习汇报成绩,参与大组内每位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独立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增加了大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集体向心力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2.7改革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模式。基础医学实验的最终成绩评定逐步由重知识理论向重能力培养、重实践操作方向转变[10]。改革后的实验课的成绩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成绩,主要是大组成员查阅整理实验相关资料形成统一实验预习汇报形成;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通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评定获得,考察的重点主要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等;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主要是通过完成实验报告获得,打分比例着重于考查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
3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实施案例及效果评定
3.1教学对象
选择山东英才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个班共106人。这些学生均已经学习过大部分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具备开设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改革的理论基础。学生共分成13大组,每组8到9人。
3.2先期准备
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理论教师教师团队,对基础医学本科生实验项目从头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删减与专业关系较小的传统实验内容,整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承接的实验内容,以及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加与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关性较大的人体实验内容,编辑整理相关改革实验大纲,制作实验指导材料及指导书。培训实验教师适应新大纲改革要求,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培训,要求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将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前预习,通过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等方式整理形成实验预习汇报,熟悉实验使用器械及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3 具体组织实施
设置综合解剖生理病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以家兔的实验性肺水肿为例[11],首先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制作肺水肿动物模型,使学生熟练掌握家兔的相关解剖结构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解、静脉插管、药物注射和输液等操作; 通过BL-420生物机能信息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等设备的使用,观察家兔肺水肿时变化的呼吸、心率典型体征,复习相应生理学知识,并对病理生理学中所讲述的人体肺水肿机制有进一步理解。然后,学生采集相关组织并完成肺组织切片制作,观察并按照大组讨论病变标本及光镜下的病理改变情况。最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复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3.4实验考核
最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报告成绩,主由实验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汇报打分;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实验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操作细节及团队配合能力评定打分;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教师审阅上交实验报告打分获得,实验报告分数侧重于实验结果分析项。这三部分的权重比例分别为20%、40%、40%。
4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总结与反思
篇13
(一)理论课部分
教材的选用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为主,以及其他国家级规划教材。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讲义内容呈现在PPT上,理顺各章节知识,突出重点。多媒体课件中,配以大量的标本图片,解释各部分的结构。有些章节名词较多,如运动系统的骨学,为优化教学效果,教师携带骨骼标本,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展示相关的结构。重点章节的课件,上传至校内的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复习。
(二)实验课部分
实验课约在第四周开始,紧跟各系统的理论课。安排学生入标本室和模型室,观察实物标本和模型,加深对人体结构的印象,以及重点结构的识别和记忆。我院解剖实验室目前有肌肉标本两具,骨骼标本若干,以及大量的结构模型。骨学和肌学以观察实物标本为主,其它章节则以模型示教,配以相应的挂图。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以期末的笔试考试为主,占总评成绩的70%,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随堂提问,综合评比。
二、教学效果评价与原因分析
(一)教学效果现状
学生的实验报告答题完整,书写认真。随堂提问效果欠佳,定义类的问题能全部掌握,分析性的问题,部分同学回答不全面。期末测试的答卷,则体现出知识点掌握不全,平均分数偏低,每次总评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3。
(二)学生问卷调查的反馈
在2012-2014级的学生中做的调查提示,80%以上的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浓厚,但学习效果不佳,426名学生反馈的信息总结如下:
大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当堂掌握的知识点,不能达到80%,很多为似是而非的记忆,课下都需花较多的时间来复习,后期也因此减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综合原因分析
(1)专业名词多,记忆负担重。解剖学专业名词多,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医学中约三分之一的词汇来源于该学科,这是学生学习困难的首要原因。承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唐兴国等所做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反映解剖词汇多,概念枯燥,难以记忆。比如运动系统的椎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每段形态各异,而颈椎各段又各有不同,且均具有特别的结构名称,对刚入门医学的学生而言,确实有压力。
(2)自主学习积极性小。不少高职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些还习惯中学的模式,靠老师的敦促,形成学习节奏。在以往的调查中,课前预习的学生不足20%,而上课后当天完成知识点巩固的学生,也仅50%左右,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一周复结一次,个别在期末考试前草草复习。医学专业学习内容多,难度大,需要自主且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恰是我校学生缺乏的。
(3)学习方法不得当。人体解剖学不是纯粹的文字学科,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接受慢。想学好这门课,除了阅读教材、背诵结构名称,还需围绕重点,充分运用标本和模型,合理使用科学记忆法。我系学生在概念背诵方面表现较好,但实验课随机提问,仅半数学生能有条理的解说标本、模型,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将知识学活,记牢。
(4)教学用具相对缺乏。近年来我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人体标本来源偏少,造成教具的相对不足。学生在实验课上,多人观摩一套标本模型,亲手研究的时间不多,学习效果欠佳。在2014级,通过增加实验组,减少每组人数,则提问的效果有所好转。
三、解剖学教学的几点构想
(一)调整课程结构,针对专业编写教案
高职教学的学时较紧凑,若按照医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则出现知识点“满堂灌”的现象,造成学生记忆负担重,重点理不清。故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时,调整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炼重要知识点,编写教案。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解剖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针对性强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理解临床医学问题,可改善繁冗枯燥的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巩固知识记忆。
引入案例教学法时,还可以结合启发式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颅骨翼点”时,教师首先阐述该处结构为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且此处骨质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翼点处骨折时可能出现什么后果,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由此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重视实验课,扩充教学资源
实验课是解剖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器官形态,强化知识记忆。每节实验紧跟在相应的理论课后,课上教师示教后,敦促每个同学观察标本和模型,之后随机提问,以促进学习效果。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解剖实验教学上做了多方面的改革,包括设计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编写本校的实验教材,建设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等,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此类教学方法,我院亦可借鉴学习。同时应扩增实验室场地,增加实验教具,使教学资源相对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