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充分就业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劳动保障中心要组织各村(社区)创建工作人员开展创建业务培训,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创建充分就业镇有关的政策规定,讲解充分就业镇创建工作基本台账制作及电子台账录入等。
(三)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创建氛围。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劳动保障中心要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并通过电视、网络、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第二阶段: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开展创建工作。(6月至10月底)
(一)调查摸底。劳动保障中心要督促指导村(社区)开展人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充分掌握村(社区)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建立“四簿”、“六册”登记台账,制订创建工作方案,为开展活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建立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具体做到:“五清、四送、三上墙”,并对失业人员实行“贴近服务、跟踪管理”。“五清”是指对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清、个人特长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愿望清、就业动态清;“四送”是指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三上墙”则是指工作制度、办事程序、服务项目上墙。
(三)平台建设。我镇劳动保障中心按照文件规定做到“六个到位”。
1、机构到位。劳动保障中心主要负责人享受乡镇中层正职待遇,村(居委)成立劳动保障服务站。
2、人员到位。劳动保障中心配备工作人员8名;每个村(居委)至少配备1名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从事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劳动保障协理员经过业务培训、鉴定考试,取得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3、经费到位。劳动保障中心所需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村(居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现有村(居委)工作人员相同渠道列支。
4、场地到位。镇劳动保障中心建立综合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实行窗口服务,配有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5、制度到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跟踪走访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服务标准,完善工作流程等,并予以公布。
6、工作到位。开展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失业人员管理以及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
(四)健全台账。镇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要根据市充分就业县市区评价表内容,在做好本级各项台账的基础上督促知道所属村(居委)分类建立各项基础台账、电子台账,并把相关数据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对各类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五)开展活动。
1、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各村(居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即:一送政策。在接待失业人员及登门走访时,传达就业再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平时利用村(居委)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张贴促进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对特困家庭和援助对象,实行上门服务,跟踪帮扶。二送信息。镇劳动保障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广泛采集招聘、培训、用工信息,并通过村(居委)墙报、宣传栏、广播、电话等形式,及时提供给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失业人员。三送岗位。镇劳动保障中心要主动服务,通过走访企业实现村企对接,想方设法收集用工信息,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时,积极开发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各类公益性岗位,并根据失业人员自身条件和就业愿望进行合理匹配,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到出现一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四送培训。为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竞争力,乡镇免费为各类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适合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培训项目,特别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增劳动力素质培训、有创业条件和创业愿望人员的创业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型、创业型”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努力提高参训人员就业率。
2、组织参加“实现就业你我他”正文活动。发动辖区内各类人员,参加“就业你我他”征文活动,发觉身边在就业再就业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热情。征文由乡镇汇总后交市创建办评审。
3、参加“创充分就业、建和谐”知识竞赛活动。劳动保障中心相关人员参与。
三、第三阶段:开展自我评估,迎接创建验收。(11月至12月底)
(一)汇总相关材料,做好申报准备。劳动保障中心和各村(居委)在11月底之前,要写好创建总结,完善各类台账、卡表、册等硬件和软件资料,重点装订好纸质台账,要求外表整洁内容齐全。
(二)进行自我评估,逐级实施考评。劳动保障中心和各村(居委)要根据全面实施阶段工作情况,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组织自评。自评要实事求是,不掩盖问题。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各村(居委)要抓紧时间,制订措施,做好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工作。自评认为符合标准后,将自评结果公示一周,在公示确无异议的情况下,劳动保障中心填写《市充分就业乡镇(街道)申报表》,报请市创建办考评。村(居委)填写《市充分就业社区、村申报表》,报请劳动保障中心考评,市创建办按比例进行抽检。
篇2
二、创建目标
2013年底,30%以上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全街道100%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14底全街道100%村、社区均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标准,街道达到“充分就业街道”标准,实现创建目标。
三、创建内容
制定和落实街道促进就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加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落实好就业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做好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做好本街道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等。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街道、村(社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街道社救站和村(社区)劳动保障室要按照考核评估标准的要求,周密部署,明确责任人,尽快开展工作,明确完成时限,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宣传工作,依托各类载体,广泛深入宣传创建的重大意义,形成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村(社区)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评审、奖励办法
篇3
(一)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的比例,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得以消除。
(二)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宽松,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要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四)全街“充分就业社区”达到百分之百。
主要标准
(一)、充分就业街道
1、年度有活动开展方案,年中要开展目查、互查活动,创建活动有总结。
2、全面完成区下达的各项就业创业年度目标,活动开展方案切实可行,活动开展卓有成效。
3、所属社区100%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4、所属行政村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延伸到村。
5、加强对所属劳务型服务公司管理,全年实现零投诉。
(二)充分就业社区
1、年度有活动开展方案,创建活动材料齐全,有创建活动总结。
2、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
3、城镇登记失业率≦3.5%。
4、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
5、“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穗定一户。
6、街道(乡镇)下达的各项就业创业年度目标均能100%完成。
7、按《充分就业社区考核细则》打分,分值在80分以上。
充分就业社区考核细则和具体打分办法见附件。
评审办法
(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社区,按充分就业社区主要标准考核自查,达到标准的,可自愿申报,街道对社区创建情况进行初审,区劳动保障局评估审定后报市劳动保障部门验收。
(二)已创建成功的充分就业社区,区劳动保障局组织考核,按全区充分就业社区数5%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同时区劳动保障局对创建成功的充分就业社区进行抽查考评,对考评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撤消“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1、充分就业社区主要标准里,1-7项指标,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
2、因工作失误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等,造成不良影响的。
具体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是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载体。各社区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科学的大力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见附件),研究部署工作,提出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社区同时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故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序开展。
三是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根据年初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各社区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创建,全面达标。
篇4
一、强化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1)召开会议,下达目标任务。2005年我们召开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和就业工作表彰会议,各区劳动保障局与街道劳动保障所签订就业管理目标责任新状,将"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工作列入对街道社区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创建工作督促和指导。
(2)下达文件,明确创建标准。根据省厅"关于创建双无街道、社区"活动的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出台《关于开展创建双无街道、双无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通知》(淮劳社发[2005]112号),在开展"双无街道和双无社区"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制订了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明确验收标准、申报和考核程序。明确"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必须达到"双无社区"的5条创建标准,同时还增加了"两证"管理、劳务派遣企业的运营等4条创建标准。
二、开展调查,完善基础台账
根据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我们指导各街道社区重新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比较详细地掌握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对双下岗(双失业)家庭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大基础台账。做到"五摸清"(即家庭情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家庭收入清、求职意愿清)。同时街道社区能结合实际,为就业困难群体建档建卡,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如市区清江街道、长东街道及所属社区专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建立流动跟踪服务卡,详细地记录下岗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和各项优惠政策的享受情况。
三、贴近群众,开展人本服务
为了能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及时、优质和高效的就业服务,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困难。在工作中我们一是完善日常就业服务。劳动保障协管人员遵守劳动保障协管员的职责,严格按照规范,热情、细致、耐心的为社区每一位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并落实好失业登记、《就业登记证》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社保补贴的申领、提供就业指导、依托劳动保障四级网络信息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和劳动保障政策业务咨询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二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定期组织用人单位下社区开展招聘会和开展劳动保障进社区活动;指导社区开发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同时各社区也通过收集辖区单位的用人信息,推荐介绍就业;成立劳务服务组织,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社区失业率。从市区2005年底调查数字来看,80%以上的社区达到无双下岗(双失业)与单亲等就业困难家庭。三是开展再就业帮扶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市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双下岗(双失业)再就业帮扶实施方案,加强工作的领导和督查,要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工作站积极配合帮扶单位开展再就业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再就业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完成。四是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做到应发尽发;认真做好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并做好跟踪后续服务。五是开展再就业培训,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和"SYB"创业培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后续服务。浦楼街道利用自身劳务派遣企业缺月嫂、物业管理专门人才的情况,开办月嫂、物业管理培训班,把培训合格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再就业。六是加强社区就业工作宣传。街道和社区联合举办"优惠政策宣传月"活动。把各项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家里和手中。如长东办事处开展"迎五一、劳动光荣交流表彰活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典型进行经验介绍,同时对辖区内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体经营者颁发奖状和奖品进行表彰,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创建的积极性。
四、利用优势、打造社区亮点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把打造社区工作亮点,基础建设亮点、创业典型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主要载体,从多方面给予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同时社区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清浦区的大桥社区充分利用社区优势,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了9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队、工作组,吸纳近100人就业,同时与企业合作,发展家庭手工业,让弱势群体不出家门就实现再就业,高峰期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近200名。清浦区的运河社区积极发展劳务派遣企业,为居民就业创造条件,该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大企业较多的优势,与多个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安置派遣下岗失业人员128人。清河区朝阳社区利用社区内机关大院多的优势,成立家政服务中心,目前有50多人从事家庭服务;清河区的车站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商业网点多的优势,开发自行车看管,超市保洁岗位,安置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清河区的河堤社区把提升就业服务环境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打造了全市一流的社区服务平台。开发区的街道社区从失地农民的角度入手,出台了土地换社保的政策,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有的将县(区)把开展劳动力转、培育创业典型,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省厅和省就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2005年度"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县(区)开展创建活动不平衡,创建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劳动保障协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开始好、起点好很关键,为此。在新的一年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按照省厅的创建具体要求,按照陈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表彰大会的讲话精神,对照陈厅长提出的八项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充分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的做法,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便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以期在今后的管理与服务中取得更大成效,确保省厅下达"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达25%目标的完成。
一、召开街道社区就业工作表彰会,近期将召开街道社区劳动就业工作和平台建设工作表彰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在街道社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建热情。并对创建活动中经考核认定为"双无社区"进行授牌。
篇5
根据当前我区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创建工作包括五项复合指标,采取目标与过程创建结合的办法,建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综合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系统。
㈠再就业援助。重点是帮助社区内双失业、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女40周岁、男48周岁以上人员,下同)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主要目的是考核社区依托劳动保障四级网络,积极主动扩大就业岗位来源,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来源的工作业绩。创建指标是:85%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双失业、单亲等就业困难群体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再就业(就业或灵活就业,下同);85%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大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缩短失业时间或增加失业期间的临时性收入,降低社区失业率。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创建指标是:使80%以上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㈢社区就业调查。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进行排查,找原因、想对策。排查可采取电话排查与走访排查结合的方式,排查要做到有记录、有台帐,准确详细地完成《市社区居民就业状况调查表》的填报,掌握社区就业动态,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社区就业动态分析,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充分依据。创建指标是:对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走访率达到100%,且要在登记失业报到20天内进行走访,其中对困难群体当年至少走访1次。
㈣组织就业帮扶活动。围绕各项创建指标,在区、街道的指导下,各社区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包括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宣传、就业互助,以及小规模的再就业招聘活动等),活动要有内容、有台帐、有实效。主要目的是促进社区利用各种手段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促进就业的能力。通过开展活动,逐步实现由被动式就业服务向主动式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一般性、普遍式就业服务向自助式、个性化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依赖政府帮助就业向自谋出路、互助就业的转变。
㈤社区日常就业服务。主要考察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状态、服务规范和服务方式等日常工作的业绩。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要依托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落实好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就业登记证》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申领、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等七项服务,使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及时便捷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在工作中要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台帐完备,按社区登记失业人员数计算,年度投诉率不超过1%。
三、创建程序
㈠实施部门。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部门联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方案的制定、创建标准的掌握,以及创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细化创建内容,制订创建计划及督促落实、申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落实计划。
㈡考核评估。对充分就业社区业绩的评估,街道每月要对社区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做好考核记录,督促创建指标的完成。区每半年组织一次抽查复核,还将通过不定期暗访、召开居民座谈会、检查工作台帐等方式辅助检查。
㈢申报验收。申报充分就业社区以年度为时段,由街道对达到充分就业指标的社区,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请,填报《市充分就业社区申报表》,并附报完成创建指标的依据材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验收,对材料属实的申报单位签署意见,并经区财政局确认后,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认定。
㈣奖励措施。对完成创建指标的社区,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认定后,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示,颁发铭牌,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奖励资金由市级财政统一安排。
我区年度的创建工作计划是:
⑴宣传发动阶段。成立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文件,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⑵组织实施阶段。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社区要排出工作进度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
⑶申报验收阶段。坚持创建标准,认真评估验收。按照申报程序,通过层层审核把关,成熟一个,申报一个。
四、工作要求
篇6
二、“创业示范社区”认定标准
(一)创建计划及采取措施
1.将“创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纳入社区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创业示范社区”工作。
2.引导和鼓励辖区高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10人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效。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在资金支持、场地协调、项目推荐、信息提供等方面为有创业意愿者提供服务,实际扶持创办经济实体5户以上。
4.组织辖区各类人员参加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实际参加创业培训人员10人以上,培训效果显著,培训后创业率达50%以上。
5.积极搭建创业平台,社区累计创建3个“创业示范点”(其中2010年新创建2个)或1个创业实训基地或1个创业孵化基地。
6、私营企业数年增长5%,个体工商户年增长7.5%。
(二)创业扶持政策掌握及落实
1.税收扶持政策。熟悉税收扶持政策,并配合落实。
2.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熟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及时帮助贷款人获得贷款,贷款还款率达到100%。
3.企业社保补贴政策。熟悉企业社保补贴政策,并协助落实。
4.《就业失业登记证》。熟悉《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程序,并协助办理。
5.社会保险宣传。熟悉社会保险参保程序,并协助参保。
6.免费职业培训。熟悉免费培训专业及培训内容,积极推荐10人以上有培训意愿的人参加培训。
7.职业素质测评。了解职业素质测评基本知识,积极推荐有测评意愿的人到就业局参加职业素质测评。
8.职业指导。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并附有相关职业指导记录。
9.岗位招聘信息、岗位推荐。定期岗位招聘信息,及时进行岗位推荐。
(三)创业扶持政策宣传
1.申报社区设有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栏。
2.积极培育和宣传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先进典型,实际培育和宣传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先进典型各2名以上。
3.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上墙公示。
(四)“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街道”创建
1.申报社区已被认定为“充分就业社区”。
2.申报社区所属街道已被认定为充分就业街道。
(五)基础工作
1.《申请小额贷款及创业就业情况登记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情况统计汇总表》等各类台账健全,使用规范,台帐内容全面真实。
2.建立长期跟踪服务制度,定期走访小额担保贷款人员,每季度上门跟踪不少于1次,每月电话跟踪不少于1次,并附有跟踪服务记录。
3.“零盲点、全覆盖”工程全部完成,实现对辖区居民、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辖区企业、辖区个体工商户100%上门入户、100%了解情况、100%登记上帐、100%提供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
(六)其他
1.申报社区已被认定为信用社区。
2.社区就业站工作人员熟悉辖区基本情况。
3.月度任务按计划完成。
三、“创业示范社区”考评实行百分制(详见考评表),凡总分达到90分以上者,可认定为“创业示范社区”。
四、申报“创业示范社区”需提供资料
(一)“创业示范社区”认定申请书。
(二)“创业示范社区”创建汇报材料。
(三)已认定的“创业示范点”创建资料包括(创业示范点认定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简介及法定代表人简介、职工花名册、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四)“创业示范点”认定文件复印件。
(五)“创业示范社区”自查表。
五、“创业示范社区”认定程序
符合条件的社区通过所属街道保障所向就业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就业局对申请资料在书面审核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评,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创业示范社区”,并统一颁发牌匾,向社会公布。
六、“创业示范社区”考评管理
(一)“创业示范社区”由就业服务局考评认定。
篇7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篇8
xx路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在石桥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明确了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任站长,一名社保员和一名低保员协助在社区就业站工作,同时配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
建立健全了工作站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守则,确保居民得到优质的服务,使巩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得到保障。
1、工作站人员组成:
站 长:骆x 社保员:樊x 低保员:李x
(注:樊毅因工作变动10月底由廖忠砺接替后续工作)
2、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图
3、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守则
一、提高认识,树立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的意识。
二、加强学习,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劳动就业政策。
三、精通业务,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四、广开门路,积极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牵线搭桥
五、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六、文明办公,发扬新风尚争创作风一流的服务窗口。
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职责
4、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职责
一、开展劳动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
二、开展社区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动态管理劳动力资源台账。
三、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收集用工信息,臭味积极推荐就业。
四、组织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五、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进行申办指导和资格初审。
六、实施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七、做好就业再就业统计报表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其他事项。
5、劳动保障工作硬件设施
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开展
一、2011年工作计划
(一.)失业、就业
(1)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根据其就
业愿望定期进行就业推荐。
(2)做好就业登记,已就业人员做好资料管理。
(3)做好企业招聘登记,备案在档。
(3)每周定期通过网络及张贴的方式就业信息推荐。
(4)控制失业率低于3%。
(5)做好台帐管理,定期更新及维护。
(二.)社保
(1)“4050”补贴申报工作
做好3月和9月“4050”申报及初审工作,进行完整的档案
登记及资料管理,确保申办人员的真实性。
(2)做好养老保险等政策咨询工作。
(三.)医保
(2)做好2012年的城乡医保申办工作,按目标达成。
(3)日常医保换卡工作的登记及管理。
(四).报表
月、季度报表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登记进行归纳整理上报街道,包括职介绍月报,就业月报,充分就业社区十个台帐(季度)等。
二、具体工作实施
失业就业工作开展
(一)失业登记
1、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位失业人员的信息登记及台帐更新,要求每一位失业人员在登记时填报求职登记表,登记如因特殊原因暂无意就业的,须提交个人情况说明。
2、定期追踪每一位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根据其求职需求进行就业推荐,做好推荐记录及成功推荐就业台帐登记,如推荐三次以上仍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建议其到杨家坪就业管理中心进行求职登记。
(二)就业推荐
1、信息收集
与辖区部分单位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建立QQ联络群,不定期将其招聘信息进行记录,在岗位开发及需求台帐中登记。
对于主动上门登记招聘信息的企业和公司,在其提供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后,对其招聘信息进行记录,并在岗位及需求台帐中登记。
每周登陆一次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系统,选择九龙坡、沙坪坝、江北等主要邻近区域进行分类下载,建立文档信息。
街道社保群所发就业信息收集。
以上信息均建立电子及纸质档案,以备不同就业需求人员进行查阅。
3、信息
网络:通过社区博客将所收集的就业信息进行。企业、公司即时登记的即时,系统筛选的每周一次。
招聘栏张贴:在社区范围内的十个小区宣传栏每周进行就业信息张贴,及时更新。
4、组织开展招聘会
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参加街道及社区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求职登记。
篇9
二、加强震后充分就业领导机制
“5.12”地震发生后,镇域内所有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广大受灾群众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以镇党委书记赵志龙为组长,镇长何瑰、党委副书记杨硕、副镇长兼武装部长徐守强为副组长,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灾后就业工作小组,负责对全镇务工人员进行走访调查,摸清受灾群众求职意向,加强灾后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以稳步推进我镇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三、劳动保障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培训就业。
①我镇共开展引导性培训14期1173人(占全年目标117.3%);
②职业技能培训750人(占全年目标107%);
③SYB创业培训29人(占全年目标97.7%);
④再就业培训210人(占全年目标105%);
⑤品牌工程培训50人(占全年目标100%)。
2、转移农村劳动力。今年,我镇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14000,完成目标任务103%,实现劳务转移收入9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1%)。
3、“惠民行动”指标
(1)已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2)城镇新增就业21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2%);
(4)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61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6%);
(5)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0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
(6)开展现场招聘会1次(完成目标任务100%);
(7)社区就业实体安置1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
(8)参加少儿扶助65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
(9)办理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1950份(完成目标任务97.5%)。
4、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作。*年,我镇高桥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这项工作是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千方百计加以解决。今年,我镇严格按照市上要求,制定就业配套规划,夯实社区就业工作基础,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在“六本账”(失业人员台账、技能培训台账、社区用工信息台账、求职安置台账、社会保险台账和退休人员台账)、“六个清”(失业原因清、家庭和个人状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的落实上下功夫,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健康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1、建立就业实名制成果利用的长效机制。通过实名制调查,各级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劳动力状况有了更准确、及时的了解,也给部门开展引导性、职业技能、再就业以及创业等培训提供了依据,更能有的放矢。在运用实名制调查成果上,要坚持实行调查与就业安置同步、调查与岗位对接同步、调查与就业培训同步、调查与社保扩面同步、调查与劳动维权同步。在加强岗位对接,落实“同步安置”的工作要求的同时,要充分收集企业、餐饮娱乐等单位和场所的用工需求信息,通过扎实开展就业援助“962110”工作,抓好岗位资源的利用,安置就业人员。
篇10
二年下半年,我们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行意见的通知》(苏府办[2005]99号)精神,结合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创建"双无街道、社区"的活动,以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衔,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为主体,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确定了相应的关于认定充分就业社区的试行标准,在九月中旬召开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大会进行动员和布置,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
创建活动是整合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各项社会资源,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我们创建工作的基本就业目标是: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前提下,社区内80%以上的失业人员实现各种形式的再就业;40-48大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达85%以上;切实解决双下岗、双失业和单亲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的再就业,达到省厅规定的"双无社区"标准。
我们的就业服务目标是: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的走访率达100%、信息采集率达100%、网络录入率达100%、就业指导率达100%。特别是要通过这项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工作思路,有效提高社区就业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由被动式就业服务向主动式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一般性就业服务向个性化就业服务转变;由依赖政府安置向帮助和鼓励失业人员自谋出路、互助就业转变,从而推动全社会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创建活动的进程和成效
这是我市首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亮出了"充分就业社区"的品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引导性作用显著,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与基层就业服务的密切结合,非常必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与街道社区态度积极,行动扎实;通过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工作水平、深化就业服务、锻炼协管员队伍,使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党和政府亲民、富民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我们首先以失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工作难度大的苏州城区为工作重点,以劳动保障四级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努力取得突破,进而全面推开创建活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了援助和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在现有13个再就业援助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人民商场、长发商厦等16家再就业援助基地,使我市市区的再就业援助基地发展到29家,拓展了再就业岗位资源。
市各区、街道先后组建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了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各街道社区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对辖区内的全部失业人员进行再次摸底调查分类,加强了对双失业、双下岗和单亲家庭,以及其他就业特困对象的上门走访、跟踪服务;积极推荐失业人员参加免费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采集就业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开展网上匹配业务,推荐和帮助广大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与此同时,各市也相继开展创"充分就业社区"以及"双无街道、社区"等具有充分就业意涵的活动。如昆山市结合再就业工作目标,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街道与社区签订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责任状,统一制订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双无街道"、"双无社区"工作月报》等四套工作台账,使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0%、援助对象就业率达89%、减少"双失业、双下岗家庭"达98%以上;常熟市、张家港市加强宣传工作,强化社区服务,摸清失业人员的基础情况,举办再就业援助招聘专场,并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定额社保补贴办法,大大促进了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吴江市加强各类创业指导、培训服务,形成技能培训、提供岗位、介绍就业"一体化"运作机制,"双失业、双下岗家庭"一人安置就业率达99%;太仓市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考虑,如开展时间短、见效快、就业门路广的实用技能培训,社区托底安置,保障创业稳定性,加强工作考核奖惩等。
经过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的工作,年底,市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考核小组,在12月份会同各相关区劳动保障局及财政局对进行创建申报的社区进行了现场考评活动。
考核小组经过随机抽样,先后走访了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20个社区,实行现场考评,占全部申报社区的14.7%;在二年市区参评的138个社区中,已有100个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为72.5%。
三、创建活动的收获
在二年度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
㈠各级政府全面动员,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领导得力。各区领导重视,劳动保障部门动员迅速,工作力度大,各街道社区全面行动,尤其是明确了以社区为主体,展现了群策群力抓就业的局面。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对创建活动有明晰的认识,积极支持,并亲力亲为,参与走访、采集就业岗位、实施再就业援助等具体活动。如沧浪区成立了"沧浪区促进就业工作联谊会",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辖区群团组织及用人企业共70个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建立了紧密型联系,正式启动促进再就业活动。
㈡就业服务工作特色鲜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成果接受了实践检验。目前,我市的劳动保障网络系统已经联结了五市七区、21个街道4个镇、158个社区以及23个村,并正在不断延伸,是我市最大最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之一。我们以此为基本信息平台,各社区全面运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劳动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管理服务。各社区健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了开放式的服务窗口,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部分社区还配置了LED信息屏、触摸屏等,工作场所及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服务工作的需求。各区在创建活动中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强化了工作优势,如金阊区的网络应用、平江区的专场招聘、沧浪区的基础管理、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农民就业、吴中区的"一户一就业"等等。
㈢社区就业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业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在创建活动中,各社区具体落实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就业登记证》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就业岗位信息及招聘、就业指导及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失业期限认定、失业人员特殊补助服务等九项服务内容;区、街道明确了每月对社区创建进度进行考核评价,以及召开居民座谈会、收集群众意见等方法掌握社会反映,促使各社区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与双失业、双下岗、单亲家庭至少一人再就业率均实现考核目标。尤其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如平江区海涌社区、梅巷社区等,发扬风格,提供跨辖区服务,有效帮助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开拓思路,因地制宜,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各街道社区将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当地的社会情况、客观条件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金阊区新庄社区在就业服务方面强调"五个利用",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信息、社区岗位、社区居民中人事干部的"人脉"、社区干部的集体力量,努力采集岗位,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沧浪区养蚕里第二社区的协管员殷祖康,通过自学计算机知识,开发了社区失业人员管理"一点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道前社区、二郎巷社区等不定期印发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宣传品,在居民中广泛派发;平江区光华社区动员失业低保人员放弃低保,重新走上就业岗位等;还如吴中区胥口镇在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推出"汰脑子""搭台子""腾位子""贴票子""铺路子""创牌子"的方法,从端正思想意识到完善公共服务到加强就业援助,步步深入,全镇已经消除了就业空白户。
㈤加强培训教育,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协管员队伍。各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经过多次培训、考核,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面对重重困难,迅速打开局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如在现场考评的过程中,我们经过随机抽样,向1%左右的登记失业人员进行电话调查、走访等,反映信息和服务的质量总体良好。尤其是一些社情复杂、失业人员多的社区,其协管员的工作精神更是令人钦佩。如平江区装驾桥社区的赵云燕上门服务被人家多次撵出门外,她克服困难一年走访2080人次、推荐170人次再就业,沧浪区龙港苑社区的袁林芳,采集150余个就业岗位、推荐123人次再就业;金阊区彩香一村南社区倪建红,把劳动保障服务向居民家中延伸等等。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劳动保障协管员,他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园地里的辛勤耕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二六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设想和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并根据各地的居民结构,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体现就业再就业基础工作水平的考核办法和指标,针对老城区、新城区、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考核,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进一步推向新的高度。在今后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㈠创建工作的常规化。把突击性的要求化解为常规工作,做好工作进程的日常台帐记录,夯实管理基础。
㈡协管队伍的网络化。在本区域内,将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兼职人员或社区志愿者结成网络,明确负责人,定期开展业务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㈢业务培训的制度化。对新、老劳动保障协管员都要订立年度培训计划,主要学习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网络操作及日常就业管理服务业务,考核发放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协管员素质。
篇11
(二)拓宽渠道,开发岗位。针对农村低保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开发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排就业。
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各类单位的勤杂岗位;鼓励企业优先招用农村低保家庭人员;通过创办再就业基地、扶持农业加工、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殖等形式,更多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有条件外出务工的人员,应列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手段,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各基层劳动保障所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农村低保人员不同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低保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竞业择业成功率。对农村低保人员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直接推荐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劳务)合同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给予乡镇200元/人的补助。
(三)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凡持有《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的人员和招收这类人员的单位,可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中的社保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培训、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样的就业援助政策。
镇乡(村)开发的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劳务)合同,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劳务)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镇乡(村)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县内企业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企业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对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并获得金融机构2万元以下小额贷款的,经县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信用社贷款利息支付有效凭证,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扶持;鼓励镇乡(村)来料加工基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来料加工年人收入达到4000元及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认定,凭来料加工费发放有效凭证,给予农村低保人员每人500元的补贴;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一年及以上,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营业执照等有效凭证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就业援助。
建立低保待遇渐退机制,鼓励农村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对确定为就业援助的农村低保人员,从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之日起原享受的低保待遇不变,通过就业援助后,不属农村低保户范围的,退出农村低保就业援助。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按照省政府充分就业社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基数为零、动态为零的工作要求,在年我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使城镇"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一)创建目标
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在2009年底前,全县所有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已达标的社区要巩固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确保实效。
(二)工作任务
1.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入户到人,落实到位,同时要认真做好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2.建好基础台帐。各社区要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核实,摸清其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和动态台帐,定期走访、跟踪核查其就业再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3.开发就业岗位。社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兴办服务实体、来料加工、卫生保洁、创办再就业基地等形式,创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挖掘辖区内共建单位的空岗信息,腾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与县内企业结对形式,引进一批就业岗位,更多吸纳"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4.开展就业援助。社区要及时采集、各类用工岗位信息;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吸纳3名以上失业人员的服务实体,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认定,可以给予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贴息扶持;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镇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当年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吸纳用工单位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
(三)工作重点
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
1.做好申报认定工作。按照现行的《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在证件上注明"零就业家庭"字样),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
2.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和招收"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的单位,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就业社区,经市劳动保障部门验收达标的,县财政给予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3.建立动态援助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并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为零,动态为零。
4、全面开展年检制度。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每年一次的《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制度,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经就业援助已有1人实现就业的,经社区审核、县就业服务机构核准,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篇12
二、主要目标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 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篇13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各街道、有关部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区政府每年将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常驻推进社区服务若干政策》、《关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并实施岗位补贴若干意见》、《关于用工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用工补贴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从2002年投入18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55万元,年均增长144.8%,大大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区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就业再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街道、社区、零就业家庭,督查再就业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协同各街道、社区千方百计挖掘公益性就业岗位,大量安置“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2006年以来,己举办专项劳动力招聘会20余次,为就业困难人员推出就业岗位5000多个,使很多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乐购超市等企业领导也十分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招收了一批失业人员。比如*武林药店有限公司在企业改制后,对买断工龄的原有职工全部留用,没有将一个员工推向社会;又如*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在招聘录用的700多名员工中失业人员占95%以上。
2、组织体系健全。为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区政府建立了区就业管理服务处,8个街道、71个社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各社区按每300名失业人员配备一名五级服务联络员,协助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服务”的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朝晖街道建立了由16家辖区单位组成的“朝晖地区促进就业工作俱乐部”,为失业人员提供了500余个岗位。武林街道通过建立岗位信息员、就业疏导员、政策宣传员、培训指导员、困难帮扶员“五大员”队伍,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石桥街道依托共建优势,组织辖区60多家单位参加街道举办的劳动力资源交流会,新增就业岗位1500多个。潮鸣街道体东社区利用社区网站,建立了用工信息库,开辟了招工信息专栏,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信息。
3、目标任务明确。区政府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区领导每年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各街道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考核。各街道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社区,建立层层工作责任制。今年,区政府提出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9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组织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再就业培训10000人,与2006年全区新增17400个岗位相比,又有了新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有力,到9月底已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813个,完成年度目标的99.54%;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409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19.58%;举办就业再就业培训班180期,10412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完成年度目标的104.12%。为切实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区政府制定了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考核标准。
4、工作扎实到位。一是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今年年初,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在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展再就业培训、鼓励开展职业介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从事灵活就业援助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多渠道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问题。到9月底,全区现有“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二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实效。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和各街道、社区都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台帐。每年组织对“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纳入了星级社区评比的考核内容之一。目前已有25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占全区71个社区的35.2%。三是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充分借鉴江苏省南通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下城实际,实施了“十百千万”(评选“十佳创业明星、评定“百佳安置企业”、开展“千人千岗补助”活动、组织“万人免费培训”)再就业工程,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工作中,实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区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加大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全区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困难群众已达2977人,占*市公益性岗位总量的29%。加强与辖区单位的共驻共建,浙江联通、市红会医院、世纪联华等共建单位挖掘安置潜力,推出了1000多个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四是培训工作特色鲜明。近年来,我区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组织开展了SYB(创办你的企业)、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等创业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区政府又制定了“万人培训计划”,整合辖区资源,与五所技能(技工)培训学校签订了《委托培训协议》,基本形成了“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听取社区负责人汇报、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抽查了10户原“零就业家庭”,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4050”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三股就业压力交织在一起,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全区失业登记的情况反映出,每月仍有300至400名新增失业人员,石桥地区撤村建居的社区仍有1000多名失土农民需要安置,解决再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些归正人员和处于“4050”边缘且确有困难的失业人员从事就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2、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择业观教育的力度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对失业人员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发了一批以社区公益性岗位为主的适合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但从这次视察了解的情况看,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时有存在。仍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国家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安置他们的重新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所以,他们宁愿待在家里,消极等待政府解决就业、扶贫解困,也不肯主动去找工作。还有少数就业困难人员对再就业条件要求苛刻,不符合实际,对岗位待遇、工种、时间等条件要求过高。*威芸服饰制作有限公司还有8%的员工不愿购买五项社会保险。
3、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强。近年来,全区的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大部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都参加了劳动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但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看,低技能劳动力过剩,中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从全区就业困难人员的现状分析,大部分“4050”就业困难人员由于技能单一或缺乏技能,普遍反映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实现正规就业的难度较大,而社区公益性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安置其他就业的难度也较大,培训的内容与市场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不是自愿报名的,而是社区为完成上级培训指标指定的,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比较突出。
4、个别再就业政策不够完善。在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企业招用失业人员用工补贴还不尽合理,如有的企业占政策空子,反复招用、解聘失业人员,以领取更多的用工补贴。而一些规范的企业为稳定社会尽责,不随意解聘失业人员,反而得不到用工政策的补贴,这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对“4050”人员腾岗、增岗,困难家庭脱贫以及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队伍的管理,与当前形势要求、工作任务、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虽然与街道签订了非正规组织就业协议,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够规范,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公益性岗位养懒汉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几点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择业观教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通过印发政策汇编、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举办政策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社区居民真正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强化政策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做到就业再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新老政策的衔接和平稳过渡。要加强对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的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竞争意识,正确定位,摆正心态,选择合适岗位。同时鼓励自谋职业、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