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共图书馆安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图书馆安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共图书馆安全

篇1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助推公共图书馆事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图书总藏量10.37亿册,增长7.0%;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8.20亿,增长10.2%;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79043次,增长15.1%;参加人次10648万,增长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对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安全危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1月俄罗斯社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发生火灾,约有200万册文献资料遭到损毁;2017年8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图书馆发生枪击案件,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2018年1月,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图书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公共图书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制约和引导。

2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因素

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事件概括为自然灾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和治安事件五大类。

2.1自然灾害

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自然灾害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4]。自然灾害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诸如,九八洪水、汶川地震、山竹台风等对沿地震带、沿江、沿海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以通过运用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处置与救护、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手段来应对,但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影响扩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自然灾害对公共图书馆安全造成的影响除了自身施加的因素外,也有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

2.2网络安全

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偶然因素或恶意原因破坏、更改、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系统数据、数字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5]。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可概括为系统环境(基础层)风险、非法侵入(应用层)风险和管理(管理层)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中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必然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法侵入风险是指非法人员有意对应用层系统各组件(外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微信端平台、读者自助服务设备、移动终端、读者上网设备等)、系统信息(内部终端:网站CMS、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等)等进行更改、移动、销毁等,直接危害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而图书馆软件系统一般是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的,非法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侵入操作系统进行篡改网页、盗取用户数据、窃取各类信息。管理风险是指监管、管理、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口令、密钥的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风险。3个风险层面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因素,也是破解网络安全危机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3消防安全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体系中,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内容[6]。因此,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是对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策略的肯定与支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笔者将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影响消防安全的危机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随意乱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程操作不规范、线路老化或故障造成线路短路、小动物啃食或爬行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导致的电器超负荷工作、随意丢弃可燃或易燃(烟头、白磷等)物品等可以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间接因素:消防设施(警铃、应急照明灯、消火栓、灭火器等)故障、防火间距不够、逃生通道堵塞、消防意识淡薄、日常管理疏忽、消防责任未落实等可以间接导致火灾损失的加大。

2.4卫生安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图书馆落成开放,这也给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图书馆的开放,甲醛危害就是第一道制约图书馆卫生安全的坎。致病细菌是危害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杨波曾对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书刊卫生合格率仅为65%,其中26.67%的书刊存在致病细菌;公用品表面的合格率仅为60%,其中15.83%存在致病细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细菌高达36.37%[7]。而滋生细菌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阅读习惯(读者习惯把食物带到图书馆边看书边吃喝、随地吐痰等)、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密闭的馆舍环境、流通或长期存放的书刊等。此外,影响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还有大型传染病、电子设施设备的污染、空气污染等。

2.5治安问题

图书馆治安问题,指的是发生在馆内的盗窃、诈骗、斗殴、损毁公共财物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8]。公共图书馆常见的治安问题主要有读者之间、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言语和肢体冲突;读者财务遗失、被盗、被骗;馆藏资源(书刊资料、音像制品、电子数据等)、设施(桌椅、沙发、充电口等)、设备(电脑、借还书机、消毒机等)损毁或被盗等。治安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治安环境和图书馆的安保工作息息相关。就图书馆而言,治安问题多数是由于读者之间缺乏谅解、对财务的疏忽大意、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安全宣传不到位、监控录像存在死角、缺乏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等原因造成的。

3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同时出现,例如洪水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引发火灾)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管理者不能片面孤立地去看待图书馆的安全危机问题,更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危机管理新策略既要在人防、技防、物防等“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软件”上谋出路。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从单位到部门、从部门到楼层、从楼层到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覆盖到人。(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机制,健全涉及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敏感期、法定节假日、闭馆时期的综合治理、维稳、安保、防火、生产等工作领导。(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制度,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视频监控维护保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保养制度、自助借还书机维护保养制度等;完善值班巡检制度,如公共图书馆重点部位日常巡检制度、消防控制室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日常巡检台账制度;完善图书馆内部阅览区、电梯、书架等重点部位,以及借还书机、读报机、检索机等读者常用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

3.2落实责任分工,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的考验在于管理,管理的成效在于实践,只有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安全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一要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监管”原则,明确公共图书馆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二要突出检点。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馆藏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机房、供电房、空调房等突出部位,以及消防器材、逃生通道、救援设施等特殊设施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严密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要制作安全台账。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制作好检查台账,以备查阅。例如“防火巡查记录本”“监控室巡检记录本”“机房巡检登记表”“网络系统巡检登记表”“公共卫生巡检登记表”等台账记录。四要落实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一项一项落实整改。五要保证经费投入。安全经费的稳定投入,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夯实根基。

3.3搭建三防屏障,筑牢安全基础

从传统的以“人防”为主,到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物防”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以“人防”为基础,按要求建立治安联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协同处置治安、暴恐、消防等突发事件,共同维护馆舍、馆藏资源、设备设施等财产安全,以及维护馆员和读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以“技防”为手段,网络安全建设上要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9]相关标准,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加强对网络设备、机房设备、读者自助设备,及服务器、存储器、桌面应用软件和认证系统、业务系统、安全系统等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的维护保养,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防护技术的更新升级,全方位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消防安全上要强化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建设;治安防卫上要加强电子报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为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延伸。以“物防”为辅助,完善出入图书馆安全检测机、监控摄像、防爆器材等设备配置,完善防火卷帘门、常闭防火门、自动喷淋装置等设施建设,完善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为公共图书馆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三防”手段,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同营造公共图书馆和谐安定的阅览环境。

3.4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

篇2

近年来,人类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等灾害的不断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暴露出了国家在公共安全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意识到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处置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其人员的流动性和聚集性,决定了公共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不容忽视。本文意在对图书馆公共安全的预防及处置等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1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对安全的理解包括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生态安全等。

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个体,安全涵盖人们工作、生活以及生存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当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社会和谐的目标时,也越来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安全成为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图书馆是文献收藏、借阅、信息交流的公共文化机构。人的存在和人员的流动聚集,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是公众关注安全的重要部门。安全涉及很多范围和领域,就图书馆而言,其传统关注的往往是自身文献资源、藏书等物质方面的安全。安全以人为本,作为大众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安全应该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结合与大众安全最为紧密的环境等多种要素,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包含公共消防安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治安安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等方面。

2 公共消防安全机制的建立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历来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多起商场、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时刻提醒着人们消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法律法规都对图书馆的消防安全防范作出了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已有法可依,但关键是严格遵照执行。

图书馆消防安全一方面要确保建筑物、图书文献的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消防安全机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

一是要有充足的消防安全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组建义务消防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训练,对单位内重点防火部位作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有健全完善的消防工作制度,包括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工作例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安全警示措施、防火公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消防器材维护管理、消防工作考评与奖惩等各项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要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工作组和义务消防队、消防工作制度、消防会议和活动记录、消防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和巡查记录、火灾隐患督促整改记录、消防器材登记册及维护保养记录、火灾事故记录等,并做到内容翔实,保存完好。

2.2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有现代化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和喷淋、气体等自动灭火系统,并做好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正常。要有健全的消防水源、室内外消火栓、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并有明显标志,做好消防器材的保养,使之时刻可以使用。要有专门的消防值班值守人员,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2.3 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要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安全警示牌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公共场所防火逃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职工及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做到会报火警、会扑救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疏散引导,以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及时疏散引导读者至安全区域。

2.4 做好火灾预防和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检查情况有记录,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有纠正措施,并督促落实。二是每日进行防火巡查,提示职工注意消防安全,及时发现并扑救初起火灾。

2.5 建立健全消防事件处置预案

要有消防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并根据实践不断完善。要结合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保安、保洁、一线借阅服务人员能全面掌握火灾救助技能,在出现紧急事件时能构筑起第一道防线,确保安全。

3 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的建立

2003年,世界范围内的“非典”疫情,使国人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图书馆的公众聚集性质,也就决定了卫生安全隐患的必然存在。所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必不可少。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为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包含环境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等。图书馆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健全完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众在图书馆的卫生及健康安全。

3.1 图书馆环境卫生安全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卫生设施、卫生用品、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等设施因素。这些因素一旦不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安全造成损害。做好环境卫生安全要做到:一是场馆内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以及为观众提供的用品用具等要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卫生检测。二是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消毒。三是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严禁在场馆内吸烟。

3.2 图书馆食品安全

随着图书馆服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诸多图书馆内增设了读者餐厅、休闲吧、文化产品商店等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餐饮等服务。因此,食品安全也必须得到重视。一是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对于国家严令禁止的患有相关传染疾病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二是要严格按照食品法和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品的购置、加工、储存、检查等,确保出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

3.3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

在这一方面,图书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场馆环境的消毒,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清理传染源。二是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做好各种监控防范,必要时关闭场馆。三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观众突发急病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救助,为后期救治争取时间。

4 社会治安安全机制的建立

图书馆社会治安安全主要指维护观众在馆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多已实施免费开放。观众成分的复杂性,为馆内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暴力事件、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甚至恐怖事件等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治安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治安安全机制,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观众准入门槛的安全防范。在入口要利用安检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观众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二是加强安保人员业务培训和训练,能识别可疑人员并进行必要的监控。三是进行不间断的巡逻检查,同时和辖区公安部门建立联系,请公安巡警定时对馆内进行安全巡查,对犯罪分子及不法人员形成威慑。四是对馆内地面、楼梯、栏杆、电梯等读者服务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使其符合安全标准,谨防因设备原因对观众造成人身伤害。五是要有反恐意识,谨防公共场所反人道、的恐怖事件的发生。

5 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

作为建筑物,图书馆同样面临着地震、泥石流、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因此,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同样不可忽视。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图书馆建筑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做好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及抗震等防灾设计建设。选址要远离河道、地震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抗震设计要严格按要求达到相关标准,从建筑物建设源头就消除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二是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救助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的地震等灾害救助技能,并经常开展演练,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及时引导读者做好防护和逃生自救,最大限度的确保人员的安全。

6 图书馆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但是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二要结合各种安全事件的性质,制定周密详细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不断组织演练,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处置。

三要和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专业的指导,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各相关部门能快速介入,妥善处置。

四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突发事件上报机制和报道制度,在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通过新闻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进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造成不良影响。

五要严格按法律办事。法律是安全工作的保障,也是安全工作的约束。图书馆各项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7 结语

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最终体现出政府对公民生命及健康的尊重。建立起完善的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而它也将最终惠及公众、惠及百姓,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伟巍.新编公共安全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 秦启文,李天安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篇3

1 图书馆消防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1.1 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作用

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作用,收集和保存着大量的文献资源,履行着为各级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及参考咨询服务,参与对内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职能。

1.2 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服务任务

除了社会职能作用之外,公共图书馆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服务作用。一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及公众提供文献借阅、业务研究、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方面通过开办各类文献展览、公益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传播中华文化、传承社会文明。

1.3 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价值性强

公共图书馆作为集中收藏各类文献和书籍的场所,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性,尤其是一些图书馆收藏和保存着珍贵的国家古籍和文献,重要的历史资料,发生火灾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损失。

2 当前公共图书馆消防问题分析

2.1 消防安全工作不到位

当前图书馆消防安全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安全宣传不到位。对内对外缺乏积极宣传消防的大氛围、大环境;二是安全责任不到位。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三是消防制度不规范。主要是值班制度不严肃、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整改问题不彻底、演练制度不经常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如2013年8月法国国家图书馆老馆发生火灾就产因为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安全检查不到位,导致火灾发生。

2.2 消防设施建设与配置不合理

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不够到位,难以应对突发的火灾事故。主要表现在:一是图书馆消防系统建设比较滞后;二是日常维护不及时;三是错报、误报、失灵现象存在;四是灭火设施配置、疏散通道的管理、警示标志的摆放不合理。设备器材的建管脱节现象突出,后续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问题存在。

2.3 应急预案不科学

目前各级图书馆消防应急预案不够科学,情况设想简单,处置程序单一。作为公共文化场所,馆藏文献丰富而珍贵,读者集中,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简单而单一的消防应急预案难以保证馆藏资料安全和读者等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如2014年4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图书馆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内,校内救援力量不足,应急不力,导致火势蔓延较快。

3 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系统建设对策

3.1 强化消防安全意识

强化馆内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消防安全意识。首先,应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普及消防知识,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其次,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消防安全监督机制,落实好人员值班、责任追究、请示报告、定期检查等制度。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在馆内醒目位置张贴各类防火标志和防火警句等,形成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

3.2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

结合图书馆馆藏、建筑结构等实际,采用消防栓灭火系统、建筑防火分区以及火灾报警等方式。同时考虑到某些珍贵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图书馆灭火系统中应采用先进的气体灭火系统以及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在保证灭火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馆内的文献资料。

3.3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科学的火灾应急预案可以将火灾损失降至最低。公共图书馆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在火灾发生初期能够做到及时报警并启动火灾报警按钮。(2)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紧急疏散与现场救援相结合。(3)在火灾发生时应尽可能将损失最小化。(4)预案应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3.4 加强消防演习

通过加强灭火演习,提高馆内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更快地做出反应。在消防演习时应将工作人员分为灭火行动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宣传报道组、事故广播、通讯组等几个小组,明确各个行动小组的职责,加强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合作。

4 结语

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与文化传承作用,馆藏文献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一旦发生火灾破坏力巨大。因此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系统建设必须放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位置。当前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中主要存在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设施建设与维护不及时、火灾应急预案不科学等。加强公共图书馆消防系统建设的对策包括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制定科学应急预案、加强消防演习等,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馆的消防安全,使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用是一个大趋势,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也引入了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日常运作中,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损害图书馆的利益,妨碍图书馆的正常运作,需要重视起来,并不断提高图书馆公共计算机的安全和防护针对性的解决公共计算机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护工作,谨防外来病毒侵害图书馆公共计算机。

2.图书馆公共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必要性

图书馆是国家和当地政府为居民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场所,对居民学习意义重大,备受各界人士关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崛起,图书馆也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帮助提高了图书馆管理和运作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凡事皆利弊共存,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计算机被病毒侵入而产生的各种后果,这些病毒隐藏的极深,若发现不及时,会给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带来干扰和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网络速度和计算机运作状况也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工作状态和质量,必须做好图书馆公共计算机安全和防护工作,有效的解决这些难题,才能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和运作中发挥有效的价值。图书馆公共计算机也是读者寻找图书,获取资源的一种方式,若是不能保证其质量和安全,则不利于读者的正常阅读。另外,现在读者借还书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读者经常会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影响正常的借还书程序,给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个正常运转的图书馆公共计算机系统是现代社会图书馆运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图书馆公共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图书馆公共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工作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图书馆公共计算机是图书馆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模块,需要不断提高其自身安全和防护能力,工作人员需要提高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意识,及时探查发现公共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文章主要从几方面介绍了如何加强公共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工作。

3.1加强宣传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

计算机防护知识的学习是计算机操作者和使用者必备的知识,恰当的使用能够减少木马病毒入侵的几率,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多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例如下载网站含有病毒,浏览网址存在木马风险,在使用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安全检测和病毒查杀,给木马病毒打开了大门,致使计算机感染病毒,系统瘫痪,丢失数据或者损坏数据。种种现象表明,必须要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计算机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使用频率的提高,图书馆各项活动都在选择使用计算机,各个系统都大量配备计算机,面对这种庞大的使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知识却没有使用量普及的快。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方面知识,更不懂计算机的防护管理,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使他们意识不到病毒的危害,也没有手段避免病毒的侵入,更无法及时发现木马病毒的存在,使得他们管理的计算机遭受木马病毒侵害,大面积破坏计算机的应用程序,损坏数据材料。有些病毒侵入计算机后并没有立时明显的危害,隐藏的比较深,它会在关键时刻给予计算机巨大打击,破坏性比较大。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病毒的传输更加顺畅,往往一台计算机中毒,其他计算机也会遭受伤害,或通过邮件、网络、软件传输等破坏其他计算机系统。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的后期维护明显滞后,若是计算机使用人员能够提高安全防护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严格把控,注意安装软件时的安全检测和定期的木马病毒检测定能减少计算机安全事故,促进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需要对图书馆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告诉他们下载软件浏览网站的正确入口,教会他们识别病毒的入侵,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防护就是让自己强大,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就能减少一大部分计算机安全问题。

3.2选择病毒查杀软件

现在计算机木马病毒种类繁多,各种病毒危害也不一样,因此要注意选择病毒查杀软件对计算机进行安全防护,使计算机处于正常健康的工作环境。现代社会面对纷繁杂乱的计算机病毒和安全防护软件,非专业人员往往无法选择出合适的病毒查杀软件。在选择杀毒软件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软件防护类型进行选择,市面上那种针对一台计算机的防护软件,一般不适用于图书馆的公共计算机安全防护,需要选择为企业定制的防火墙软件,这类软件一般由一台主机控制,通过一定的调试和远程操控,使图书馆其他计算机访问主机的杀毒服务器,下载并安装该杀毒软件下的安全软件。当主服务器病毒数据库更新时,其他计算机联网后就会自动更新病毒数据库,自动完成病毒识别升级功能。一般这种防火墙类杀毒软件都有自动检测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其他相关计算机的病毒攻击,进行远程操控,解除病毒危害。杀毒软件的完善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要求,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因此可以大量引进此类软件用于图书馆公共计算机的安全与防护工作。计算机安全防护不只有阻止病毒的入侵和查杀,还有一些恶意软件和优盘病毒也是图书馆公共计算机面临的问题,这些软件有的自动更改网页,覆盖原本文件信息,占有计算机大量内存,导致计算机功能受损,并且处于删不掉的状态。优盘病毒属于外界设备的病毒传播,一般很难防备。这些问题困扰着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需要图书馆公共计算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专业的防护知识,掌握杀毒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原则,为自己使用的计算机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无死角跟踪和查杀,使计算机杀毒软件可以更有效的应用于图书馆公共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工作中。

3.3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技能

篇5

[ 5 ] Colorado Library Law[EB/OL].[2013-11-15].http://cde.state.co.us/cdelib/LibraryLaw/Index.htm.

[ 6 ] Utah State Library[EB/OL].[2013-11-15].http://library.utah.gov/librarian_resources/laws/index.htm.

[ 7 ] Oklahoma Library Laws[EB/OL].[2013-11-15]. http://odl.state.ok.us/lawinfo/docs/2007-Library-Laws.pdf.

[ 8 ] Library Laws of New Jersey[EB/OL].[2013-11-15].http:///library_law.

[ 9 ] Georgia Library Law[EB/OL].[2013-11-15].http:///lib/publications/trusteemanual/appendices/Appendix_C.pdf.

[10] Public library law in New York State[EB/OL].[2013

-11-15]/docs/85504.pdf.

[11] The Pennsylvania Public Library Cod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EB/OL].[2013-11-15].http://jsg.legis.state.pa.us/resources/documents/ftp/publications/2010-188-SR343%20Library%20Report%201-4-11%20(YH)%201042%20am.pdf.

[12] Arkansas Public Library Laws Annotated 2009-2010 edition[EB/OL].[2013-11-15].http://library.arkan

sas.gov/PublicLibraryServices/Documents/arkansaslibr

arylaws09.pdf.

[13] Indiana Code[EB/OL].[2013-11-15].http://in.gov/legislative/ic/code/title36/ar12/.

[14] 杨玉麟.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基础与必要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86):9-15.

[15] 刘璇.我国地方性图书馆法中经费条款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基于深圳、内蒙古、湖北和北京4个地区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0):13-17.

篇6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已经逐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上,为公共图书馆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但是,在现在的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根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点优化、调整、完善科学管理工作。

1.1引进人文管理中的优势,弥补科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存在着功能局限、特殊政策短效性、无法有效调动管理工作者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无法有效充分发挥图书馆内部与个体管理人员潜在的积极因素等内在缺陷。为了弥补新时期下科学管理中的众多缺陷,我们要在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引进人文因素,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将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人文管理具有以人作为管理对象、管理民主化、重视服务群众、非强制性与人性手段的采取等区别于科学管理许多的不同之处,被称之为柔性管理。正是如此,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可以互补各自的不同之处,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干的管理提,前者正是在后者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完善,人文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新模式。

1.2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承担着发挥图书馆文化职能的重要责任。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要根据科学管理的需求形成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安全物态的安全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事业。公共图书馆中收藏着众多的宝贵书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面对信息网络的冲击,共公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安全性受到了中大的冲击。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性建设要满足新时期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安全性需要、弥补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安全漏洞。

1.3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的评估手段

评估手段,在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评估可以使公共图书馆长久的生存、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职能、检验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工作方向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十分要重视对评估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评估手段急需我们采取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评估准则,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在建立评估体系时,要坚持评估设计能够满足图书馆管理文献的需求、评估内容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评估手段公平公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评估指标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评估体系科学、合理、有效性。评估指标作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内容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其在引导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的实践作用。

篇7

1免费开放与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关系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运转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生到死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1]。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之一,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危机事件。这些危机有的可预见,有的不可预见,有的突然发生,有的会长期蛰伏。所以,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同时,一些突发事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而图书馆本身就固有的薄弱环节可能会在种种外因刺激下显露出来。因而,免费开放将会是公共图书馆各种危机发生的导火索,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新挑战。

众所周知,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目前,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是不成熟的,也是无法持续的。免费开放恰恰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丰富实践的一个良好契机。各种突发状况以及日见端倪的深层次问题为危机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肥料,将会极大地促进危机管理实践的进步。

因此,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出现危机状况的外因,反过来,它也进一步推进了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实践累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对好各种危机事件,是危机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而这种理论则又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的升华。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互动,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才能健康地发展。

2免费开放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危机类型

21财政危机

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读者流量的增多使得图书流通量激增,许多书籍特别是热门书籍将会出现需求紧张。由此图书购置费增加,随之采编、加工、存书、书刊损耗等也增加。读者的增多,管理服务人员劳动量的加大,水电、设施设备老化损坏加快,各项服务设施维护费也要大幅度地提高,造成财政危机[2]。财政危机会造成馆藏建设发展缓慢,公共图书馆难以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图书馆的人才流失现象也会愈加严重,导致公共图书馆读者人数减少,业务萎缩,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可度降低,整个公共图书馆会陷入人才危机、服务危机等危机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面的图书馆生存危机。因此,如何填补资金缺口,将成为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瓶颈。如果图书馆只是一味依靠政府拨款,势必深陷泥沼,也可能危及这项善政的长期可行性[3]。

22人才危机

免费开放带来的公共图书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人才不足和流失严重、员工士气低落等方面。当前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现有人员的配置不足以应对免费开放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满足感的缺乏。从物质方面来说,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在员工工资、福利方面给予的力度也不得不降低,这加大了人才的不稳定性。从精神方面来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读者和图书流动量成倍增加,特别是一线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随之上升,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免费开放后平均每日借还量高达15,000册左右,还书处每天的还书量达8,000册左右[4]。在繁忙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但这种心理压力难以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和精神满足,使得员工与其他行业的人员相比,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势必造成人才危机。

23服务危机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其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表现,图书馆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但是,在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危机四伏。

231读者流量剧增,服务压力增大

比如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读者量出现“井喷”,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图书馆接待读者5万人,为1,000余人免费办理读者证。双休日时更是不堪重负,借阅图书激增,大大超出了图书馆的正常接待能力。

232读者层次参差不齐,服务难度增加

一是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由于没有任何门槛,社会上不同层次背景的读者蜂拥而至,一些人在公共休闲区大声喧哗、衣冠不整,或者长时间占用阅读区从事与利用图书馆无关的事项等,严重影响了整体阅读环境。

二是由于读者素质参差不齐,个别读者思想品德素质不高,认为图书馆是公益行业,经常提出超出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无理要求,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服务秩序。同时图书逾期不还、盗书毁书等不良现象也会时常发生,乱丢垃圾等破坏公共环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带来了危机。

233服务项目不全面,资源更新换代慢

公共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读者和社会关注度激增,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在数量、结构上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馆内新的服务项目不能有效地实施和开展,影响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在人流大量进入图书馆的情况下,馆内原有藏书结构的不合理日益显露,一些大众接受率高的书籍往往副本供不应求。此外数字资源种类有限,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再加上文献采购资金的不足,读者需求与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力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公共图书馆不建设完善自身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在日趋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而逐渐地失去存在的价值,严重影响其社会地位。

24社会公共危机

社会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了严重威胁,并且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5]。刘兹恒教授将图书馆社会公共危机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社会危机。在公共图书馆进入免费开放的时代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正在成为图书馆及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比如,公共图书馆现今成为人群十分密集的场所,书籍流通快,一些人员不注意公共卫生,病菌很容易交叉感染,导致图书馆出现传染病疫情,引发公共卫生危机。此外,由于读者密集,目前公共图书馆基本上又没有相关的安全检测措施,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将会直接威胁整个馆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文献资源安全。

3免费开放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

针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以促进图书馆危机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机制的长效运行。

31建立完备的经费体系

[JP3]311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支出

我们应明确,建设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政府有责任履行好相关职能。而立法是规定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支出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最有力的保障。全面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一些自己创收的项目将不能继续实施,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就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综观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无不采用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供给,这些经费来源于税收及捐赠。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以立法的形式真正缓解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愈加严重的财政危机。同时,随着政府向公共图书馆投资力度的加大,这种行为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会积极地引导和刺激社会资金流向公共图书馆。

312建立健全社会捐助体系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图书馆这种公益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捐赠屡见不鲜,但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捐助体系很有必要。这个体系可分为资金捐助、文献捐助、设备捐助三个子系统,分别加以宣传和管理。比如就资金捐助来说,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宣传,不再被动地等待捐款。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图书馆想要在全面免费开放后继续良好发展,防范人才危机的产生,就要高度重视馆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321健全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免费开放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馆内工作会愈加复杂繁重,读者的服务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健全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助于解决公共图书馆的人才危机。

32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心理辅导

在日常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注重员工心理问题的疏导。在工作强度加大的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理更容易出现波动,因此,馆内应该经常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所需所求,让员工能以健康的身心为读者服务。

33建立针对危机的科学服务管理模式

公共图书馆不能因为免费而降低服务质量,否则图书馆的免费就不能实现全民阅读共享、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初衷。所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应该更加全面到位。

331更新服务理念,提倡服务创新

工作人员要抛弃“读者成分复杂,影响了整体阅读环境”、“个别读者品行差,使得图书馆书籍破损严重”等陈旧观念。不但要坚持对每一个人免费开放,而且要让每一本书免费开放。同时可以用创新的服务方式解决危机。比如加强读者培训,通过举办污损图书展、爱护图书读者签名、文明读者征文演讲等教育活动,强化读者的社会公德意识。张贴保护图书的友情提示,引导读者爱护图书[6]。

332控制文献信息资源的平衡

为了缓解公共图书馆资源更新慢的问题,必须要控制好供需平衡。为此可以投入更多的图书。有了充分的购书经费和图书捐赠,图书总量超过读者的借阅量,就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还可缩短借期。借期缩短将使得图书借阅周转加快,更多的读者能够借到如愿的图书,这也就意味着馆藏利用率的提高。

34建立灵活的应急处理体系

由于社会公共危机具有复杂多变性,所以针对免费开放后带来的这类危机要时刻警惕,灵活处理,建立因时因地制宜的危机处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几个原则:①公众利益至上原则。公共图书馆是人流密集地,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图书馆最先考虑的是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公益机构,这一点毋庸置疑。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对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是可预见的。比如卫生安全事件,为了防止疾病交叉传播,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书籍及阅读场所的消毒工作,注意通风,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出现紧急事件后,也要快速反应,保证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同时要着力缓解馆内人员的紧张、恐慌心理,避免更大的伤害发生。③及时总结,持续发展原则。在危机事件处理好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处理方法,使得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长效运行。

4结语

公共图书馆进入免费开放的新时代后,一些危机随之而来是必然的趋势。面对这些危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消极应对,整个公共图书馆体系应积极主动地迎面困难,迎接挑战。图书馆人应真正地认识到免费开放是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良好时机,只有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事业才能真正地在免费开放环境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ZK(#]刘兹恒图书馆危机管理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1

[2]李学宁对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13-15

[3]陈茹免费开放: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2008(11):22-28

[4]尹美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3):57-58

篇8

Functions of Public Libra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Reading

Cui Xiaojing

(Changzhi Library,Changzhi Shanxi 046000)

Abstract:With the upsurge of reading,the public libra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people toread,as the backbone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the public library has advantages that other 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professional libraries cannot provide. These advantage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reading.At the same time,it also gives the public library itself quite a pressure,how to locate and develop the public library in the future,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Public library;Universal reading;Function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全民阅读的开展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在“要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逐渐开展起来的同时[1],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广大民众的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大家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随着社会大环境和现代通信技术服务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引领阅读、推广阅读、阅读氛围的营造等等,公共图书馆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那么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在哪里,这把双刃剑在全民阅读的开展中起着那些作用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自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在国内出现以来,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厚爱。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成了“社会大学”,在这里不仅保存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遗产,也沉淀着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精神文明财富,更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窗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图书信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其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更是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需求,专业的馆员队伍为今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所以,公共图书馆具有其他社会机构和专业性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

2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开展中的作用

2.1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为全民阅读的开展减轻了压力

书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的外在和内在的价值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读书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成本包括读者找书的成本、买书的成本、读书时间的成本,面对日益高涨的书价,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读书的成本使广大读者望而却步。同时,网络的日益发展使快餐式阅读和娱乐化阅读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特别是青少年的“漫画式阅读”使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逐渐退化[2]。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全社会敞开了大门,作为公益性单位对全民免费开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读书愿望。公益性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也充分地发挥了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不论书价多少,不论图书本身的大小厚薄一律免费借阅,在读者找书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检索系统求助,通过检索系统可以很快地查询到图书编号以及放置方位,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找数目,节省了找书时间。此外,当读者对看什么书拿不定主意时,图书馆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提供了新书推荐,让读者及时了解和阅读当前社会上的畅销新书,另外,还特别针对青少年开展图书推荐专区,为青少年推荐适合的、优秀的儿童读物,使青少年通过读书来培养和锻炼认知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高质量的阅读提供导航。如果读者工作时间和阅读时间有冲突,可以考虑下载电子书到手机、ipad等便捷设备上,便于读者自己掌握读书时间,让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同时,每逢特定日期或节假日,图书馆还开展了文化讲座、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内容,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这一系列公益项目,不仅使读者增长了知识,降低了成本,还引领着正确的阅读导向,潜移默化着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低投入高收益使公共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大大地减轻了读者的阅读压力,减轻了全民阅读开展的压力,让阅读变轻松。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为社会和民众减了负,但却加重了图书馆自身的压力。由于图书流通量的不断加大,图书被损坏想象屡见不鲜,有些不自觉读者在图书上乱写乱画,甚至撕页,更有甚者图书久借不还;人流量的加大也使公共设施损坏严重,一些不文明的乱写乱画随处可见;日常工作量的加大使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压力也不断加重……所有这些问题在督促读者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前提下,还需要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上下一番功夫,此外,对于非营利性、主要靠地方政府拨款支持的公共图书馆,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也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对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的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多渠道争取资金和社会捐赠也是一条减轻压力的出路。

2.2 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引力

在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并不称之为图书馆,而是称为“楼、阁、斋”等,似乎带有封闭性,是少部分群体的出入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全年对全民开放,大众读者可以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可以和公共图书馆“亲密”接触,图书馆成了公认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为社会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给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空间。公共图书馆不同于专业性图书馆和其他社会机构,学习主体上,不限制年龄和身份,学习内容上,允许人们根据需求和喜好自由选择,学习目的上,它超越一般的功利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吸引了大批读者涌入图书馆,真正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均等共享,使公众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既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促进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

然而,完全开放的背后是图书馆所面临的一系列尴尬,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涌入,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读者,考验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放的图书馆能否有开放的心态,能否移除潜藏在内心的门槛,还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态度,以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普通读者。

读者的参差不齐是一方面,公共设施安全保障以及公共场所秩序维护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为了加大宣传,营造读书氛围,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服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和讲座,活动期间拥挤的车流人流为图书馆公共设施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公共场所秩序维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处在图书馆自由开放环境下的青少年儿童,对许多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到处打闹、奔跑、视电梯为玩具,不仅造成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更是人身安全的一大隐患。活动结束之后的环境卫生更是令人担忧,保洁员的辛苦劳动并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如此种种问题在图书馆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呼吁读者朋友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读书的好习惯。

2.3 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特征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注入了动力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各种文献资料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保证;地方文献及古籍文献为专业读者及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且有价值的资源库;现代图书馆的免费WIFI全覆盖、电子自助借阅、手机门户等数字化服务让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新时期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传统媒介向现代媒介的转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随着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现代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新时期图书馆的馆藏注入了新的血液,跟上了现代人的紧张节奏。汇集线上线下资源的公共图书馆,其综合性的、通用性的馆藏特征是其他营利性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图书馆馆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读者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却给馆藏资源的科学化建设带来挑战。馆舍的合理化建设和分配,馆藏资源的复选以及无用破损藏书的剔除和修复,经典珍贵文献的电子化收藏等,既需要时间和人力的投入,也需要技术和经费的投入,在目前公共图书馆还难以做到“大而全”和实现“自给自足”情况下[3],由馆藏的单纯积累向馆藏体系的科学化建设和发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4 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创新服务方式为全民阅读的开展增添了活力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的灵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相对于馆藏作为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图书馆服务则是图书馆的精神灵魂,引领着整个图书馆的开展和运行。公共图书馆在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原则下,一切从方便出发,对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现代图书馆以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基础,不断调整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全民阅读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传统纸质阅读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时,图书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和发展网络信息化服务方式,为年轻人和上班族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络上就可以实现与图书馆信息的无缝对接,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为一体的网络数字化阅读,为网络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觉听觉享受,极大地满足了网络读者的阅读需求。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同时,馆内外服务方式也不甘示弱,公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的引进,拓宽了服务领域,创新了服务方式,定期为社区、学校、部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送去丰富的文化自助餐,为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提供了便利。馆外服务源源不断,馆内服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开展、定期举办的文化大讲堂、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更是突破了图书馆的传统,使阅读不单单停留在纸质上,还可以从文化、艺术活动上浸入人心。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为全民阅读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

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正处于紧要关头,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可问题也层出不穷,数字信息的利用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阅读层面,网络安全也始终困扰着现代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流动图书车服务过程中萌现的新问题也使这项惠民服务遇到重重障碍。多元化服务的广而不深,多而不精是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瓶颈,社会效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有这些困难都需要图书馆在日后发展中去一一克服,为全民阅读扫清障碍。

在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的同时,服务质量有没有得到提升是验收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质量决定在人,“以人为本”不仅是针对读者,也针对图书馆内部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目前,图书馆内部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短板,因此,图书馆在不断推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关键,公共图书馆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全面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协作,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 结语

就目前错综复杂的竞争形势,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来说,不仅是个契机,也是个瓶颈,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定位,为大众服务,让普通民众享有平等的公共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定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公共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找准定位,始终围绕为普通民众服务这个核心,在打造平等、共享的阅读环境基础上,积极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普通读者的需求,以读者满意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再次,要主动寻求社会合作,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所以,公共图书馆要主动出击,寻求社会合作。最后,打造一批高素质的馆员队伍,让日常管理主要靠个人自觉而不是靠制度约束,让勤业敬业、积极创新成为新时期图书馆馆员的新面貌。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地域性标志,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倡导全民阅读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公益性事业机构,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引导阅读和推广阅读的中坚,为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搭建了优质、开放的服务平台,引领着社会文明潮流,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该趁这股热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强数字化建设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全民阅读的开展尽心尽力,为书香社会的建设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篇9

1 FRID技术概念及工作原理

1.1 FRID技术概念

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信号识别及读写相关数据的一种通讯技术,通常又称为电子标签,或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分为主动FRID、被动RFID和半主动RFID,本文讨论的是主动FRID。FRID因为操作便捷、具备良好的保密及防伪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

1.2 FRID工作原理

典型的FR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以及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组成。FRID标签承载数据信息粘贴于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耦合元件发送射频信号,当FRID标签进入射频信号区域范围时,标签从耦合元件获得能量驱动后级芯片与阅读器进行通讯。阅读器读取FRID标签数据信息并进行解码之后发送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

2 公共图书馆引入FRID技术的需求分析

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公共图书馆是我国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公共图书馆由于馆藏数量多、服务范围广而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基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以及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引入了FRID技术,具体说来,有如下两点。

2.1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已经引进自动化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图书编目、借阅等的自动化管理,在公共服务系统中,条形码是图书识别的唯一介质,基于借阅安全的考虑,很多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中,会在条码的基础上附加磁条的使用。然而,长久以来,磁条与条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磁条有可能对应若干个不同的条码,在图书借阅时,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图书消磁工作,即对条码进行扫描从而将借阅数据传入图书馆借阅系统。读者归还图书时,在反复一次这样的流程。这样的过程耗时耗力,并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2.2 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

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追求的价值与目标所在,公共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应该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要做到将先进的文化带入到社区,了解社区群众对于阅读的普遍需求及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大众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在此背景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公共图书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诉求也会更加多样化,这给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繁琐的借阅手续不但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巨大负担,也会耗费读者大量的时间,给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如何简化借阅流程,缩短读者办理借阅手续的时间,是公共图书馆管理当局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基于满足读者优质阅读体验及个性化阅读的需求,有必要引进FRID技术。FRID技术可以简化借阅流程,缩短办理借阅手续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各种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准。

3 FRID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对策

当前,由于图书馆引入的FRID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安全隐私问题、技术与图书馆需求的不匹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公共图书馆并未引进FRID技术来进行智能化管理,FRID技术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避免FR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弊端。

3.1 FRID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的技术标准及安全问题

3.1.1 统一FRID技术标准,避免标签相互影响

当前FRID技术标准不一,引发了许多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统一的FRID技术标准,例如对FRID标签、阅读器等的规格进行统一的规定;对FRID标签的写入内容进行统一的定义以及规定统一的编程方式,制定统一的数据模型;对图书馆FRID系统进行规范化设计,制定统一的FRID技术实践标准。通过统一FRID技术标准,使得FRID技术在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具备更强的适用性,促进FR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普及与应用,实现各公共图书馆之间数据互传、图书相互借阅,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将FRID标签的面积缩小、将FRID标签埋于书脊之内或者在标签之上附加书袋等各种方式,对FRID标签进行隐蔽性处理,从而解决公共图书馆应用FRID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错开标签彼此之间的位置进行标签的粘贴,以避免不同标签之间的相互影响。

3.1.2 加强读者隐私保护,做好防护工作

公共图书馆引入FRID技术,读者也有可能遭受来自黑客的隐私侵犯,黑客入侵的手段主要是读取FRID标签信息,并解析标签含义。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引入FRID技术的过程中,要从增加FRID标签读取及解析的难度方面来避免黑客的入侵,从而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体系。从增加读取FRID标签信息的难度方面来说,目前公共图书馆引用的FRID标签的最大读取距离是1m,这个距离对黑客读取标签产生了限制性的作用;从增加FRID标签解析的难度方面来说,图书馆应对标签解析机构做出限制,只有授权组织或者是同样引入FRID技术的图书馆才能解析标签信息,同时,出于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FRID标签之中无需记载读者的信息,如果有必要,则要对FRID标签进行加密处理。

3.2 FR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3.2.1 图书入库物流化

首先,引入FRID标签技术,通过构建层位标签、架位标签,构建层架标识库,实现数字化的智能管理环境,从而提升新书入库及上架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方便图书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图书的流通数据等相关信息,从而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其次,FRID标签替代原来条码及磁条的全部功能,文献数据的采集可批量进行,文献加工效率大大提升。

最后,通过FRID标签,可以快速定位文献定位、进行统计等,可实现典藏文献的精确化、实时化、高效率的管理。

3.2.2 图书借还智能化

FRID系统支持第二代身份证等多样化的载体,读者首次办理借阅手续时可以通过身份证、指纹信息等进行办理,之后就可以进行图书借还等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另外,引入FRID技术后,可解决多本图书借还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图书馆提供馆外24小时还书处,读者不再受到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的限制,给读者还书带来极大的便利,极大的提升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及图书借阅服务水平。

3.2.3 图书盘点智能化

传统的图书馆盘点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工作量繁重,出错率高,难以达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引进FRID技术,盘点时只需扫描图书标签,FRID智能管理系统即可自动查找所有图书清单,自动生成盘点报告等,从而保证了盘点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效率。同时,FRID智能化盘点无需中断借阅等工作,保证了借阅服务的不间断运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FRID技术引入公共图书馆是大势所趋,FRID标签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同时,FRID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安全漏洞等问题,亟须解决。因此,本文提出国家应针对FRID技术出台统一的技术标准,公共图书馆在引进FRID技术时注意规避黑客入侵,从而为FRID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提供便利。

篇10

1)数字信息化技术建设水平不高。在新时期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无序和复杂性特点下,公共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获取和储存较为困难,对图书馆信息技术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前较多公共图书馆在庞大的数据库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及读者要求研发了自身的数据资源库,但这些数据库却只表现为对资源的检索功能,不能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得自身数据资源库技术功能单一。此外,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自动识别技术、海量储存技术及数据仓库技术等信息技术还有待改进,不能实现图书馆数字化信息高效整合的目标。

2)图书馆数据系统之间协调兼容性差。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图书馆之间其数据库协调兼容性差。虽然馆际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在数据库建设方面都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库,导致各图书馆协调性差,知识数据库资源共享上效率较低,一些资源信息被重复提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除此之外,各图书馆检索系统存在差异,加之数据库质量的差异和网络稳定性的影响,使得在对馆际资源进行检索时会出现资源检索不到的情况,给文献资源的整合造成阻碍,一些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3)信息资源及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严重。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其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服务功能不断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量。然而,在其信息化管理深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带来了被窃取的威胁,甚至对整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例如:网络病毒、黑客、不安全登录等问题,都给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4)管理人员业务技能不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以及网络维护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尤其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网络平台建设及图书信息采集和编整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更加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然而,在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特别是一些区域图书馆,其管理人员都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序操作,对于出现突发问题时,不能加以应急处理,更别说后续系统的升级换代。人才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落后,给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较大影响。

三、提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网络化服务平台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必须依靠网络技术,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服务。因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具体而言,图书馆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总分式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以总馆为主导,分设分馆,分馆主要负责检索及用户认证的服务。在统一完整的网络体系下,确保读者及图书馆信息安全,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图书馆要构建高效的文献检索及保障机制,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广大读者提供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阅读体验,让读者获得满意的资源阅览服务。

(二)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提升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主要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机构,在信息化管理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由此,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遵循实用为先的理念及合作同赢与特色化原则,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积极扩展图书资源,建构馆际网状联系,互通有无,并根据自身图书馆特色及区域文化特色,形成风格独特的信息资源体系。值得重视的是,在建立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整合馆内的信息资源,通过微缩技术、数字化储存技术实现馆内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并建立科学馆际信息资源联动机制达到馆际网状的联系与协调,促进各馆数据库及检索平台的兼容,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完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加大资金及设施投入

对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建立,应该在市场需求和读者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具备多样性及深层次特点。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对自身发展方向加以定位,加强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信息化质量控制与管理,确保网络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当然,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实施也必须有硬件设施做保障,要求图书馆加大资金及设施投入,大量引入配套硬件设施,保障资金的调配与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与投入,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充分保障。

(四)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毋庸置疑,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应该加大管理人才素质建设投入。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培养,主动参与进修和培训班学习,以此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图书馆方面应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多给与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同时,图书馆要建立同步竞争机制,对不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淘汰,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篇11

二是将订购图书、采访图书纳入到图书管理部门。现阶段,对于究竟应把图书采访放在哪个部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统一由公共图书馆采访部门采访图书,另一种是由图书管理部门采访图书。前者看似很合理,能集中由采访部门处理类型各异的出版物,并集中协调使用经费,但采访部门采访图书的做法实际上导致图书资源的采访与利用被割裂。采访部门只管采访图书资源不管使用图书资源,极易发生重购、漏购的现象,尽管采访部门每年在预购图书时是会向使用部门征求意见,但他们接触图书资源的时间太短,远不能像图书管理部门那般直接而详细地了解图书的质量、资源利用等。所以应把图书的采访工作交给图书管理部门,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随时掌握并记录图书质量、图书资源使用情况,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的质量[1]。

二、图书馆和用户共建图书资源

和广大用户共建图书馆,尽可能吸引他们的资金以及图书资源,这是公共图书馆加强图书资源管理的简单可行方法。一方面,制定公共图书馆收取用户图书资源借阅费的标准。具体可设计两种收费方式:面对读书频率较高的用户设定时间单位,一次性收取费用,不限制用户在规定期间借阅图书资源的量;面对读书频率较低的用户,按他们借阅图书资源的次数收取费用。这样的收费方式相对灵活,用户可自由选择,能帮助公共图书馆吸引更多用户借阅图书,有效发挥图书资源的功能。

另一方面,独立存储图书、单独采访图书。和用户共建图书资源意味着公共图书馆面对很多新主人,为有效区分用户投资购买的图书、图书馆原有图书,就应在书库专门划分区域,方便管理图书资源[2]。在采访图书资源上,过去的模式是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尽量面面俱到购买图书、建设图书资源,但在和用户共建的模式里,采访的图书资源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对投资者负责,保证他们经济收益稳定,所以公共图书馆要重点采访利用率更高的图书资源,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图书资源库,包括少儿图书资源库、计算机专业图书资源库、视听资源库等,增强图书资源库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如此,用户在寻找图书资源时自然就会先想到专业图书资源库。

三、开放图书数据并保证其安全

图书资源不但能为读者带去他们所需知识点,其中还涉及信息安全。过去泄露图书资源信息的情况较少,发生问题可及时应对,但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图书数据处于开放、共享的环境,更多人能找到图书资源并使用图书信息,使保证图书数据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在开放图书数据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安全。一是公共图书馆要严格控制传播、开放机密图书资源的范围,设定能接触图书资源信息的用户的权限,保证用户个人隐私安全,同时确保国家信息安全,避免图书信息被窃取;二是大力研发图书资源安全技术,抵制蓄意盗取图书数据、破坏数据程序等行为,合理规划数据接口、数据开放流程,确保公共图书馆的所有图书资源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被有序使用。公共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源大数据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工程,无法在一夕之间完工,所以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保证安全建立图书资源数??库。

四、优化馆员图书资源读者服务

篇12

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达到2850个,其中,国家图书馆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37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2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2491个。按照全国行政区划,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现有从业人员5.3万人,平均每个公共图书馆有从业人员18.5人。近年来,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逐年提高,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16724人,高级职称4177人。

(二)财政投入稳步增加,设施状况得到改善

2010年,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达到55.8亿元。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占文化事业总投入的18.8%,处于历史上最高的时期。近十年来,国家实施了县级“两馆”建设规划,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全国108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项目。为解决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中央财政还在2009年至2012年,对全国面积未达标的县级“两馆”修缮给予资金补助,使其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公共图书馆设施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房屋建筑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平均每馆房屋建筑面积达2984平方米。

(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平均每馆阅览室面积达714平方米。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为60.2万个,平均每馆阅览室坐席数为211个。计算机台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均大幅增加。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计算机126207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72150个。平均来看,平均每馆有计算机44.3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25.3个。

(四)文献资源日益丰富,社会服务效益增强

随着各级财政对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的增加,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更加丰富,总藏量和新增藏量逐年增长。随着服务条件的改善,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效益也显著增强,流通人次、书刊外借人次及册次都明显增加。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到35267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为13437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为28575万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布局是按政府行政层级分级设置的,这与我国宏观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密不可分。虽然对应于全国各级别行政区划,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总量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国际标准看,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标准为4公里。目前,我国平均每46.8万人口、每3368平方公里面积(服务辐射半径大致为32.8公里)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从国内看,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最基层的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为本辖区内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部人口提供直接服务的任务。由于受服务人口众多、服务范围较大、服务条件有限等因素制约,实际服务效果受到影响。

(二)设施状况有待改善

今年来,公共图书馆设施状况已有较大程度改善,但整体来说,仍然比较落后,不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从建设面积看,面积达标率普遍偏低,达标率仅为25%。由于面积狭小,缺少图书阅读、书库等必要功能空间,许多优秀文献资料只能“束之高阁”,图书馆借阅能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开展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读者服务工作。从建成年代看,普遍建设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据统计,全国有1177个图书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占图书馆总量的41.3%,市、县级图书馆分别有42.7%和 41.1%的图书馆建于1990年以前。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难以满足信息化布线、防尘、防静电的要求。有的甚至不具备安全保卫条件,珍贵的古籍、善本在保藏中面临防火、防潮、防盗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覆盖率、达标率普遍较高,建设规模和投资数额较大,文献资源较为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设施条件十分简陋,文献资源也相对匮乏。

(四)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支持。从支出结构来看,人员经费支出较大,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员支出占支出总计的比重保持在45%左右,县级公共图书馆比例更高,超过50%以上。由于财政投入大部分用在了人员支出上,用于图书购置和开展活动的经费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开展。

(五)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

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公共图书馆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达到1.5-2.5册,而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44册。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立法,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推进图书馆立法已形成共识。要通过立法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规划,推动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

要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对设施条件不达标的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使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都建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图书馆。

(三)重点突破,丰富文化服务资源

要通过策划实施新的文化工程项目,解决公共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

(四)创新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篇13

1微博与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我国微博发展相比于欧美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09年8月知名门户网站新浪推出 “新浪微博”以来,微博已经以其简单、及时、开放等特点在我国社会各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发展迅速。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和学习的中心,对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全民阅读的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职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就显得极为必要。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的不断发展完善,微博这一新生网络工具也逐步在宣传推广工作中为公共图书馆接受和应用,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发展现状

2.1 从时间和数量上看

曾有学者在2010年8月对国内图书馆微博进行了统计,当时只有14个图书馆开通了微博,并且集中在新浪微博,开通时间相对较短,时间最长的不足一年,其余大多开通时间在3至4个月左右[2],而到了2011年5月31日,两大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的图书馆微博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245个[3]。由此可以看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是图书馆微博集中建立应用的时期,短短一年时间,图书馆微博数量几乎翻了20倍。但在这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我们也同时注意到,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微博数量仅为115个,占图书馆微博总数的46%,落后于高校图书馆的数量和比重。

2.2 从内容上看

综合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馆内新闻公告的。馆内各项活动的预告,节假日的开放时间,甚至人性化的提醒读者到馆交通的变化等。例如金陵图书馆[4]利用微博对每周的各项活动进行预告,杭州图书馆[5]不但对活动进行预告,还会新书推荐,借阅排行,等等。二是业界交流。主要关注图书馆界的最新动态,通过微博和转发,引发业界同行的关注和探讨,实现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而一些国外图书馆的外观和内部布局设计,也是业界热衷分享的热点。三是读者互动。通过解答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提问、建议及意见,实现与读者的交流,而另一种互动存在于对于馆内活动的微博直播,通过分享活动的现场情况和整个过程,与读者进行互动,例如2012年初,金陵图书馆就通过微博直播了闾丘露薇的讲座的全过程。

3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工作的SWOT分析

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选择微博作为网络宣传推广的工具,但从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发展现状和宣传推广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利用好微博,充分发挥微博带来的宣传效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我们借助SWOT分析工具,分析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状况,以此分析、制定出合适的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策略。

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3.1.1 微博使用简单方便。微博只需一个邮箱地址就能注册成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微博运营商设置的资质审核申请实名认证,成为官方微博。在使用微博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时,无需像网站运行那样在后台添加、管理内容,只需在设计简单明了的和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即可。同时,微博还允许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例如QQ)、Web等方式消息、图片、视频等,消除了设备和地域的限制。

3.1.2 微博半广播半实时的交互性。如果读者想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态,可以选择关注图书馆的微博,图书馆的每一条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发送给该读者,读者可以随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图书馆微博上的所有更新信息都会主动传送给该读者,不需要读者再主动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所更新信息进行跟踪查找[6]。

3.1.3 交流的互动性。微博同样具有即时通讯的功能,用户只要双方同时在线,即可通过评论或者私信的方式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图书馆也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建议和意见,并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3.1.4 蒲公英式传播。信息从一个微博账号进行传播后,多个其他博主转发,以其他微博博主为中心再次进行扩散。一条质量好的微博信息浏览之后就会被转载分享,这种人人都爱的分享方式是蒲公英的分享,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人人都爱 “吹一口气”帮助它传播。微博的影响越来越大,会让每个人成为信息的源头,这种蒲公英式的放射状传播模式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蒲公英式传播利用转发,有效利用整体优势扩大信息的覆盖面,信息可以多次到达用户,形成持续的影响,加深用户印象。

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3.2.1 宣传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宣传推广队伍。作为公益性单位,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仅仅着眼于做好手头的工作,即便面临着网络、书店等服务竞争的压力,仍然缺少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得宣传推广工作开展缺乏活力,往往成为临时应付的工作或者被动工作。不少公共图书馆宣传队伍相对薄弱,使得宣传工作缺乏长期整体规划和活力。在微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在宣传推广工作中抓不住机遇,缺乏创意,仍然以传统的通知、说明形式进行宣传,就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响应。

3.2.2 微博目标受众有局限性。使用微博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必然面临目标受众局限性的问题,微博需要通过网络、智能手机等方式进行查看和交流,在使用群体上,基本上集中在18至45岁的年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大部分老年和低龄读者。老年读者受能力限制,低龄读者受家庭教育和管理的限制,很难通过微博了解到公共图书馆的动态。

3.2.3 公共图书馆受关注度有限。微博的曝光度和受关注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用户的知名度。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窗口,既没有影视明星的高曝光度和炒作动机,也没有大型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高关注度,人气较低,很难与动辄百万粉丝的明星微博、企业微博相抗衡。

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3.1 微博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我国微博发展起步落后于欧美,但是在2011年进入了实热阶段,微博用户数量的暴增也推动着微博这一互联网新媒体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微博平台的日趋成熟,微博的功能也将日趋强大,例如雅虎公司推出的Meme,其字数限制已经达到2 000字,远远超过了我们熟悉的140字[7]。

3.3.2 手机和3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3G网络的发展,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通过微博手机客户端,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公共图书馆的最新动态。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微博是使用率增幅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长了23%。如此庞大的手机网民数量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公共图书馆微博带来了极大的开发潜力。

3.3.3 读者需求旺盛。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浅阅读”“轻阅读”正在逐步取代过去的阅读方式,而微博短小精炼的篇幅和图文并茂的阅读界面,恰好满足了读者目前的阅读需求。而作为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在打造微博阅读的同时,做好导读工作,将“浅阅读”“轻阅读”导向“深思考”和“深阅读”。

3.3.4 丰富的合作对象和方式。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微博平台中来,也为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通过微博平台上的合作,例如与本地媒体、本地政府部门以及作家等进行多元化的合作,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提高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关注度,使微博宣传推广的效应最大化。

3.4 风险(Threats)分析

3.4.1 网络安全问题。微博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自然会产生网络安全问题。近期新浪微博盗号现象一直屡见不鲜。作为公共图书馆来说,一旦账号出现类似问题,内容和管理都将失去控制,而盗号者通过图书馆微博账号从事一些低俗甚至违反网络安全规定的内容,必然对图书馆的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会引起关注者的反感。

3.4.2 危机处理能力。微博的互动性允许关注者在公共图书馆的微博上进行留言、转发等操作。除了常规的读者咨询和读者建议,往往还会出现读者投诉、抱怨等情况。如果微博管理员没有危机公关意识,缺乏处理类似事件的能力,一旦处理失当,就容易使得事件升级扩散,而由于微博的裂变式传播特性,极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3.5 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的SWOT矩阵(见表1)

4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策略选择

4.1 SO(优势―机遇)策略

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微博自身的优势,紧紧抓住当下微博迅猛发展的机遇,从以下两个方面建设、完善本馆微博。

4.1.1 抓住机遇,合理定位。从上文中提到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微博的发展在2011年进入了一个黄金时间,公共图书馆应当借助网络的助推力,强化图书馆微博的建设。同时,对于本馆微博需要进行合理精确的定位,把微博打造成一个官方消息、读者互动、业界交流学习、信息咨询服务、阅读推广和文化活动的综合体,并将活动预告、读者互动、业界交流等板块内容加以细分和标识,使得读者在浏览本馆微博时能够一目了然,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4.1.2 打造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品牌形象应与本馆馆舍内的标识体系保持一致:图书馆微博的头像应该采用LOGO图案或标志性建筑物等严谨规范的图案;昵称应使用真实名称,最好采用全称,可使读者清楚辨认并更加信任该微博,并可防止与其他微博账号相似而出现误解,同时要申请账号认证,被微博运营商官方认证,会获得系统推荐,更有权威性而可吸引更多的粉丝;背景模板图片承载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文化宣传,则应力求简洁大方,并配合图书馆CI形象识别系统进行规范设计,力求突出图书馆形象LOGO、办馆理念、本馆人文环境等。

4.2 WO(劣势―机遇)策略

公共图书馆应当借助外部机遇,扬长避短,使得微博在日常的宣传推广工作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具体策略如下。

4.2.1 增加跨界合作。由于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上相对有限,如果不积极借助外力,很难获得更好更广泛的宣传效果。在目前的微博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宣传推广工作所用的用户,例如媒体、作家等公众单位和个人都拥有以十万百万计的关注人群。公共图书馆应该主动寻求合作,通过与本地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本地名人的跨界合作和互动,利用微博蒲公英式传播的特征,实现本馆信息的放射性传播,而由于媒体除了微博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传播媒介活动信息,弥补了微博受众群体的局限性,在本地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4.2.2 丰富微博互动形式。读者通过微博接收到的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出的各类信息,多数属于被动接受,即你发我看,缺乏主动的互动和刺激读者与图书馆主动互动的诱因,因此,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微博互动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微活动”就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形式。“微博+微活动”本是商业用户为了促进产品推广和销售的一种组合营销形式,通过话题炒作或有奖活动,通过关注微博,@若干好友,转发,评论等方式,迅速扩展与外界的联通,将关注群体扩大。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与书商合作,以诸如作家签名图书、热销图书等为奖品,利用读书节、讲座等机会通过微博举办“微活动”,通过关注本馆微博,@若干位好友并转发,促进宣传工作的开展。

4.3 ST(优势―风险)策略与WT(劣势―风险)策略

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用户的永恒话题,也是依托于网络运行的微博平台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的窗口之一,稍有不慎,微博极有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而宣传推广力量本身并不强大的公共图书馆如何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就需要采取ST策略和WT策略来弥补劣势,规避风险。

4.3.1 完善网络安全保障。目前各大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相对较为完善,网络安全性较好,微博在馆内本地电脑上的运行较为安全。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一些活动、读者在非工作时间提出的问题反馈和咨询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微博客户端进行,这就要求图书馆微博的管理人员自身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对可能用于图书馆微博的移动设备安装必要的防护和杀毒软件,定期对移动设备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自查,保证图书馆微博账号的安全。

4.3.2 注重微博内容质量。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其微博的内容代表着官方的整体形象,因此,图书馆微博管理者需要对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有歧义的、不恰当的文字、图片等通过微博出来,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损害图书馆的形象和声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网络词语、创新词汇层出不穷,受到网民的追捧,当然,这些词语中有的是吸引眼球的、体现图书馆微博亲民性的闪光点,有些却显得低级庸俗,容易引起争议,公共图书馆在使用这些词语时需要特别留意。而在创造炒作热点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内容是否会出现负面的影响,尽量避免这些争议话题的出现。

4.3.3 完善宣传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应当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和营销理念,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专业宣传队伍,把全馆的宣传工作统筹起来,建立长期的宣传推广计划,积极寻找宣传推广工作所需的闪光点,增加图书馆微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把微博宣传和传统宣传方式结合起来,把宣传内容做得更加贴近时代、更具新鲜感和人情味儿。

4.3.4 建立快速应对机制。在网络与信息结合的微博时代,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当强化树立图书馆微博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快速反应和化解的公关机制,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图书馆服务的同时,通过对微博舆情的监测,第一时间关注读者投诉、读者建议等问题,并通过馆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真诚地沟通,开放、透明的信息反馈,取得微博关注者的理解,快速化解危机,维护图书馆的良好公共形象。

5结语

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应用伴随着微博平台的诞生和发展,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虽然大多数图书馆微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图书馆界对微博平台认知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公共图书馆在实际宣传推广工作中对微博应用的不断尝试和经验积累,通过扬长避短,结合本馆实际充分利用好微博,微博平台必将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潜能成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孔 淼.国内图书馆微博服务现状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2):204―208.

[2] 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37―41.

[3] 刘晓艳.图书馆微博服务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9):74―78.

[4] 金陵图书馆图书馆[EB/OL].[2012-05-05]. http:///jllib.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