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模事迹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由于情况不明,我当时第一想法就是马上赶回卫生院,那里有我的同事、我的病人。虽然这个时候呆在空旷的地方无疑是最安全的。可我不顾一切拼命地往回跑。
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平时人来人往的街道,已经面目全非,房屋倒塌所扬起的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到处都是哭喊声、嘶喊声、求救声。
我赶到医院时,只见一座孤零零的住院楼,门诊大楼、行政办公室和宿舍楼已经倒塌。听说我的几个同事被压在了下面。我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拼命地想把她们从废墟里挖出来,但是,吕艳华等3位同事还是无情地被掩埋在废墟深处没能救出。这时,平时比较胆小文静的小同事龚茜表现得异常勇敢,从废墟中刨出了一些急救药品。我们马上转移了25个住院病人和家属,他们每一个都没有受到伤害。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的护士一边哭着,一边大声的招呼着所有住院病人撤离下去,走不动的病人就抬,人手不够就背,大家都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
看见一墙之隔的*中学教学楼倒塌了,大量的学生压在下面。“快救孩子!”我大喊一声,向学校跑去。这个时候,眼前全是灰尘,什么也看不到,耳朵里听到的只有三种声音:父母亲呼唤孩子的声音;大声求救的声音;拼命呼喊医生的声音。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医生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我什么也来不及想,和同事们冲上废墟,用力的搬着水泥块,没有工具,我们只能用手刨,尖利的钢筋,带有铁钉的木头,全是棱角的水泥块,无情地划破我们的手指和手背。我边刨边哭,不是因为手受伤了,而是看见被埋在废墟下面的孩子,那惊恐绝望的眼神。医护人员、学校的老师、孩子的父母、都用双手在废墟上,刨啊、刨啊,大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争分夺秒,多救一个孩子。
院长杨吉太开会赶了回来,在家休息的同事赶了来,退休的老院长赶来了,我的丈夫也赶过来了,他也是卫生院的医生,但我们没顾得说一句话,各自忙着去做抢救工作。
不断赶来的救援者,汇集成一支救援大军。在废墟上,我们没有任何救援工具,只能靠一双双手去搬去挖。挖得我们双手鲜血淋淋。我的同事龚正龙的手已经是血肉模糊了,但他不管不顾,刨到第六个孩子时,他终于感觉到这个孩子顽强的生命迹象。看到这个幸存的生命,龚正龙激动不已,他猛扑上去,用肩膀顶开一大块的断裂水泥板,一下钻进狭小的空间,一双血淋淋的大手一把抱住了这个孩子,孩子终于获救了。
一个,两个,三个……更多的孩子被我们救出来了。当我和同事们将幸存的孩子一个个亲手交给守在一旁的父母手中时,那种感觉让人心痛心酸。救出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需要的急救药品确匮乏,这时候,副院长吴斌大喊一声:“男同志全部上废墟救人,女同志去垮塌的门诊大楼找急救药品出来。”冒着余震,我迅速地到垮塌的门诊大楼废墟里寻找急救药品。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通讯中断,道路阻隔,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乡突然间成为一座“孤岛”。这个时候,我们不但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还要成为所有幸存者的主心骨。我一边给伤员们包扎,一边给他们做疏导工作,让他们放心,有我们这些医护工作者在,他们就绝对有安全保障。同时,我们迅速组成抗震救灾工作组,兵分三路开展工作:一组废墟下救人,一组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救治,一组在*小学的操场上搭建临时的医疗救治点。
那一刻,医院里除了已经遇难的三名同事,我们所有的幸存者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家人是否安全没有时间思考,掩埋在废墟下的孩子还要急救,整个场镇的救治工作也必须展开。
12日下午6时,许多在*市里的*乡居民赶了回来,同时外界的消息也带了进来。许多人都知道我的女儿在新建小学读幼儿园,有人问我,杨医生,*好多房子已经垮塌,新建小学也倒了,你的孩子咋样了?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我的女儿。早上我送女儿去上学的时候,女儿还抱着我亲了一口。“亲爱的女儿此刻你在哪里?”我心呼喊着,但紧急的救治工作容不得我多想,现场还有200余人需要及时救治。其实这个时候,许多家在彭州磁丰、*虹口的同事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这两个地方受灾也是相当严重的。此时此刻,大灾骤然来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
5月12日晚上,我和丈夫送病人到*时抽空赶到新建小学时,如同*中学一般,新建小学的教学大楼也已垮塌。得知女儿埋在废墟下,我顿时瘫软在地。全班只有她遇难了,女儿是被断裂的横梁砸中的。我与爱人亲手将女儿刨了出来。当我抱着女儿早已冰凉的小小身体,看着女儿那双人见人爱的大眼睛已经永远的闭上了,我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我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没有及时赶来救你,妈妈我对不起你啊!?……”
看着女儿的遗体被殡葬车拉走,我和丈夫擦干眼泪又匆匆赶回到医院里。女儿已经走了,但工作还要继续。我也知道,还有同我一样经历的一些同事,在送完孩子最后一程后,也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我们都选择了坚强,都把失去孩子的痛苦深深地藏在心里,因为,我们不但是母亲,更是医生,还有更多的生命等待我们去救护!
那个时候,只有拼命的工作才能忘却失去亲人的痛苦;工作、工作,自己就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大量的伤员不断的从各个村组送过来,场镇上的清理工作也要继续,整整4天3夜,我们没能好好地合个眼。12日晚上,倾盆大雨,我们穿梭在废墟与救治点之间,全力抢救着幸存者的生命。我们的临时帐蓬也用来安置失去家园的居民。救灾和自救成为我们当时自觉的行动。
在这场生死大营救中,我们全体医护工作者共同努力,营救伤员350人,转送治疗150人。在完成了最初的施救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防疫工作上面。当救援部队赶来后,我们与他们联合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医疗站。
失去女儿的痛苦和连日来不间断的工作已让我身心疲惫,但面对那些无助者的眼神和信任的目光,我给自己说,千万不能放弃,千万不能倒下,要坚强!有许多的人需要你。我与大家一样,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饿了,就喝一口水,累了,同大家说说话,互相鼓励。5月18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叫我去,原来是女儿班主任打来了电话,那天是女儿火化的日子,必须要有家长签字。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真正失去了我的女儿。我可爱的女儿。5月18日,正是我女儿满六岁生日的日子。你父亲给你买了生日蛋糕,你还没有吃,你就这样走了。作为一个母亲,我没能在孩子最需要我时,去保护好她,每每想到这点,我就心如刀割;但是,我知道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职责,我必须在第一线!
见了女儿最后一面后,我和丈夫挥泪匆匆地回到医院里,因为更为艰巨的防疫工作已经开始了。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规律,让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再也经受不起疫情的摧残。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带着部队的防疫队走村串户进行消毒工作,我的爱人则是负责分发消毒药品,不能耽误防止疫情,只能靠着一双脚,来回不停地奔波。*乡地处龙门山区,有12个村,1个社区,108个村组,16800多人口,我们每天要行走30多公里山路。来回奔波,使我们的双脚肿得不成样子,但是没有人请假、没有人退缩,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坚持保质、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篇2
在展示模型的设计制作中有一个不可不提及的重要部分,那就是配景材料的制作与应用。配景材料的任务是将模型大小的比例概念以及模型组成的构件展示给观看者。模型配景材料一方面能够帮助设计师建立起模型与实体设计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能够加强模型表达的效果。在展示模型制作过程中选择合适又不破坏设计师原始构想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与展示模型制作有直接联系的材料既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买到半成品,重点在于材质的选择。配景材料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树木及绿化
树木几乎是所有展示模型都有的配景,它可以充分地烘托展示模型。加入的原则是树木与其他的配景与设计理念相关时才能够加入进来,如果仅作为装饰就没有加入的必要。一般的原则是如果树木作为展示元素,也就是说树木具有塑造空间的功能,或者辅助空间塑造的功能时,它们才应该是表现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并不是必需的。
在具体应用时,应该注意树木的尺寸。一棵太矮或者直径太小的树都会让主体物显得较高或较大,反之亦然。将树木安放在模型的什么位置也很重要。借助树木的位置可以使模型符合原始的设计构想,不应把不同表现方式的树木模型混合在一起,应不断地进行尝试,制作出符合模型风格的树木,从而营造出模型的空间感。在将模型中的树木进行最后固定之前,还需要控制它所产生的效果,应将树木、展示物和地形构成一个统一体。
对于树木和灌木丛的具体制作方法,应该在制作前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具体树种,对其进行资料的采集,这样才能了解树木的生长形式,然后照此制作出所需的树木模型。选择树木及灌木丛的外形不只是按照模型的比例来定,也取决于整体模型所要表达的效果。
在材质的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天然物质材料制作树木,如各种类型的木板材和天然树枝等。也可以选择人造材料来制作,如泡沫、纸张、铁丝、ABS塑料等。在造型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做具象的或者抽象的树木。
二、环境配景照明
在需要的部位进行一定的照明可以丰富模型。可以选择在道路两边进行路灯照明;也可以选择在草丛中进行草地照明,或者在模型主体建筑物中进行照明;可以安装控制器以控制照明的方式;在色彩上可以选择暖光源或者冷光源来进行照明。选择的原则是根据展示模型的设计风格来进行选择。
在照明的材料上,模型商店提供了大部分的照明材料,各种比例、风格的照明器具,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多数情况下买到的小灯具模型并不完全符合标准,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喷漆、染色等后期处理。设计师也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微缩灯泡、光纤、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来增强效果。
在展示模型中增加照明效果是为了给设计增加戏剧性并烘托良好的环境艺术氛围。虽然环境的配景照明只是模型制作的辅助部分,但是不可否认加入了照明设计的展示模型能够传达出主体模型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效果,而这种效果往往能够给模型增添很多色彩。这是任何一种配景模型都不能表达出来的。
三、人物造型
在模型商店可以找到很多人物模型。那里有很多人物和动物形象可供选择。但是要仔细检查这些人物形象是否符合模型。一般情况下可以自己制作人物造型,这样完成的形象更加适用于模型。
一般的材料可以使用纸板、板材、有机玻璃、ABS塑料等,按比例进行制作,也可以使用机器进行切割。制作人物形象时需要注意的是确保适当的抽象度。
在人物的使用原则上,尽可能用人物来点缀和衬托主体模型,在使用上一定要适度。如制作一个大型的音乐厅、艺术馆或者博物馆的模型,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小的抽象的人物形象来做公共空间的指引,可以把人物点缀在各个通道入口处或者通道附近,这样可以明显指引公共空间,使观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真实的逻辑关系。如果想创造一种氛围,强调空间的结构性与主次性,可以考虑在主入口处添加大量集中的成组人群,而分散的穿越场所的人要少一些,这样可以起到渲染空间气氛的作用。
四、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中最为常用的是汽车。在制作汽车的时候,制作特定种类的汽车并不是目的,
设计师可以在相关的商店中买到几乎所有不同比例并且设计结构极佳的交通工具模型。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自己制作的交通工具更符合其标准与要求。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制作汽车的样式,它可能是抽象的,也可能是具象的,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小汽车,然后对其进行手工制作或机器切割。
在交通工具的制作与选择原则上,本着选择与制作造型简单、色彩单一的模型,这样才不会对主体模型喧宾夺主。
篇3
1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机械共混法
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4]法。刘孔华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下搅拌,升温至210℃,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化学还原一些金属前驱体,经常伴随原位复合法和溶液插层法。郑[5]璐等以联胺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银插层的石墨烯。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银的粒径在20[6]nm左右。王宇鹏等运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制得水溶性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导电体。此方法得到的附着纳米银线直径在40nm左右,长度在2μm,银线断面呈现规则的立方[7]体结构。Mislav等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肼还原银离子,3步法制备纳米银棒附着的石墨[8]烯。Hooman等对石墨烯先进行酸处理,再将纳米银线与石墨烯按照质量比1∶6比例混合搅拌,得到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纳米银线分散均匀,且长径比较大,一次制备所得产物较多,实验过程稳定,可随时观察反应状态,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方法。
1.3无溶剂微波
加压法微波辐射法是利用微波反应器产生的快速且大量的热量促使银盐的分解。而且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吸收微波的能力,使得银颗粒可以在短的时间里附着在石墨烯表面。同时,因是无溶剂,得到的产物产率相比于普通溶剂得到的产物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实验需要通过对环境施加额外的压力,才能达到试验条件。[9]Lin等用一个典型的反应方式将银颗粒附着到石墨烯表面。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对银颗粒的粒径存在影响。而且由于石墨烯是层状材料,可反应的面积大,相比于碳纳米管,石墨烯表面附着的银颗粒粒径较小。并且由于银颗粒的附着使得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得到增加。这种方法不需要溶剂溶解且反应时间短,纳米银在石墨烯表面分布也较为均匀,可以得到足量的产物。但是实验仪器较为苛刻,实用性较低。同时石墨烯会吸收一定的微波功率,反应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问题。目前,使用此类方法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不是很广泛。
1.4溶剂热悬涂法
[10]溶剂热悬涂法是一种利用溶剂的温度配合晶核在一定温度下沿某一固定晶面生长[11]的方法。徐士才采用溶剂热悬涂法,利用氯化银为晶核,甲醛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制备得到长度为30μm,直径为20~50[12]nm的纳米银线。Dinh等用VitaminC在N/H条件下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将22纳米银线悬涂在石墨烯表面。该方法具备了化学还原法的稳定性和无溶剂微波加压法的高效性,并且可以得到超长纳米银线。
2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虽然石墨烯是优良的导电纳米材料,但是生产成本高,且提升石墨烯本身导电导热能力由石墨烯的厚度决定,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银的导电导热能力都很出色,且成本不太高,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银线的生成在石墨烯中可以提[13]供良好的导电通路,大幅降低材料电阻。
2.1导热性能应用
在众多散热硅脂中,银含量是衡量散热硅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石墨烯也具备很好的导热能力。因此将银表面附着或者插层能够很好地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8]Hooman等在40℃条件下,加入0.1%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热导率提高22.22%。
2.2导电性能应用
在如今高科技年代,人们对电子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石墨烯和纳米银线制备[14]的透明电极和透明导电膜等得到了广泛关[15,16]注与发展。Liu等利用石墨烯和纳米银的高透过率和高效的光催化能力,成功研制[17][7]出透明电极。Mislav等研究发现,在高电场环境下,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的临界电[18]流密度得到提高。Lee等研究制备了可见光透过率为94%,表面电阻为33Ω/sq的可延伸电极。
2.3光学性能应用
纳米银可以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基质。同时,由于纳米银拥有灵敏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可用来制备光学电器件。目前,SERS的增强机理主要有电磁增强[19]机理和化学增强机理。张太阳等制备了聚苯乙烯/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和层析硅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均发现拉曼光谱[20]G峰和D峰有明显增强。Lu等将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可实现对芳香族[21]分子的检测。Kumar等降低了对邻氨基苯硫[22]磺和三聚氰胺的检测限,Ren等使得对叶酸的检测低至9nmol/L。
2.4其他性能的应用
[23]在生物应用方面,Lu等研究发现了银纳米粒子在基体材料上的附着可以实现对血糖和HO的检测。其作为传感器具有高效,灵22敏,可靠的特点,并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24]和环境质量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25]时,银的加入也增加了材料的抗菌能力。[26]Chen等成功实现了对DNA分子的无标记测[27]量。Kim等制备了高性能的蛋白质传感器。[28]Bae等成功制备了石墨烯透明触摸屏。
篇4
摩擦材料试验机是检验摩擦材料制动性能和质量指标的必备设备。摩擦材料因工作状况不同,表现出的摩擦性能也会有所不同。随着汽车制造业多元化发展,摩擦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变化丰富和改变了摩擦材料工况条件。原有的摩擦材料试验机,如定速式试验机,只允许在定速定压的条件下对摩擦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显然无法满足多变条件下对摩擦材料的制动性能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在定速式试验机的基础上改善工况条件,通过工况条件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工况特性与摩擦磨损特性之间的关系。如今,检测摩擦材料性能的试验设备有小样试验机和惯性台架试验机,小样试验机功能单一,对实际工况模拟性差。台架试验机实验周期长、费用高。两者在检测摩擦材料性能上都有局限性。
一、变速变压摩擦材料实验机的结构设计
1 总体结构
变速变压摩擦材料实验机通过对现有标准摩擦材料试验机的分析,提出变速变压摩擦材料试验机原理,并确定其主要参数。根据实验要求,提出变速变压摩擦材料试验机的基本构思,确定其总体结构,并对具体结构和重要参数控制与测量进行分析研究。该试验机的动力来源于交流电机,通过变频调控器实现变速功能[1]。在扩大工况情况下,可将试验机应用于多种环境下的摩擦材料性能检测,实现了试验机的一机多用,同时也能有效检测摩擦材料的制动性能。在保留定速试验机水冷的基础上加设风冷,从而使模拟的工况条件更为真实,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创造了适当的环境。
变速变压摩擦材料试验机由摩擦盘驱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控和软件系统等构成,其组装特点主要表现在驱动机构、变频调速系统、液压站等的位置设置上。
2 加载机构
定速式摩擦试验机在对摩合性好的摩擦衬片进行试验时,产生的振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试验过程中,若遇持续升高的温度,摩擦盘在冷却变形之后势必会带动检测设备的振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定速试验机只有在定压的条件下,才能对摩擦衬片进行有效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变速变压试验机能够避免振动造成测量值偏差问题,实现对摩擦衬片有限检测的目的[2]。新实验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单臂杠杆加压不稳定的因素,为降低因机械振动带来的误差,在龙门架的中心位置配置了一个活套装置,从而减少正压力传递时产生的阻力,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相对转动时产生的切向力。在摩擦面上施加液压油,可以保证试验机在任何状态下正压力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液压系统
变速变压试验机为有效施加制动力,在加载部分运用了液压技术,同时为了控制制动力矩,采用了电液伺服反馈控制技术,该技术将原件输入的信号变化进行规律性的振动[3]。本液压系统利用的是电液伺服阀,将微弱的电气信号放大,实现大功率的液压能量输出,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实施操作的准确性。
二、 重复性试验检测与结果分析
为验证变速变压摩擦材料试验机的可比性,均采用同一批次的摩擦材料样品、相同材质的制动盘,分别按同一试验方法标准,在新试验机和CHASE及KRAUSS试验机上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新试验机与CHASE试验机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说明新试验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CHASE试验机用于摩擦材料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与KRAUSS试验机也具有一致性,但稍有差距,但符合试验误差要求。
采用碳纤维作为摩擦材料,主要考虑其具有降低噪音,舒适度高,摩擦系数稳定等优点,且产品价格较低,对于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4]。鉴于碳纤维材料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行性,将对由碳纤维制成的制动衬片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试样测定,分别采用定速式摩擦试验机以及变速变压摩擦试验机确定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试验条件
选择捷达轿车盘式刹车片为样品,使用摩擦材料切割修正机获取两组尺寸相同的试样,即样品1和样品2。
2、摩擦盘
变速变压试验机的摩擦盘为配套产品,材料成分与Chase试验机制动器相同。
3、实验标准
执行GB5763-2008标准。
4.实验结果分析
在试验中,变速变压摩擦试验机的标准制动盘温度差允许在2%左右,转速差允许在2%左右,制定盘压力差允许值在2%左右。从试验所得的数据上看,试验数据均符合要求。同时,试验的摩擦系数和厚度磨损率也十分接近,这说明变速变压摩擦试验机可以符合试验标准要求。
结束语:
变速变压摩擦试验机的研制提高了小样试验的工况模拟程度和实验数据的可信度,有助于小样试验方法的改进,扩大小样实验的范围。同时,可大幅减少设备投资和实验费用,提高实验效率,为摩擦材料磨损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发辉,刘莹.莫来石纤维含量对陶瓷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2,36(12):61-65.
[2] 蒋世文,张兆森,严深浪等.孔隙度对湿式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17(1):109-114.
篇5
一、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较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在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索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意义
(1)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本科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强化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可以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整合到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当中,充分发挥实习单位起到的培训平台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实践场所,扎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适应业务技术训练,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尽快上手,能缩短学生由校园进入社会的磨合期,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等的培养和形成。
(2)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促进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方便用人单位选择和培养人才,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就业。
(3)促进用人单位自身发展。首先,学校为参与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合作单位输送符合单位用人要求的优秀毕业生,缩短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学习和适应时间,可以尽快发挥作用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第二,在实施该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合作单位指派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教学相长,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促进合作单位员工的自身发展;第三,校企紧密合作,相互支持,投入保障,有利于用人单位自身建设。
(4)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校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窗口,在实施该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对于学校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用人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及反馈信息是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三、现行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教学开始慢慢得到重视,但是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现今阶段,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发展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其负面作用在学生就业阶段体现特别明显,特别在近年来金融危机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下降的趋势迫使我们必须反思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
施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实践教学体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如实践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未完全做到开放性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或多或少存在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高校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然而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周期缩短,高校的人才培养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未能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大量高校毕业生知识面较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了实践教学效果欠佳,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高校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高校上下形成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的概念根深蒂固。部分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性不高。
四、具体改革内容
以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强化就业能力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该实践教学模式长效机制。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上来,转变传统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并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等的各种能力。
(2)实施以强化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订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是针对行业以及市场实际需求,实践教学基地提出所需专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要求,与学校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的培训平台,在寒暑假期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及强化,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进入“订单式”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预就业。以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构建以强化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长效机制,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考核评价体制等,构成完整的运作框架,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制约机制,加大双方主管部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资金支持是实践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项目(2012JGA242)
篇6
Technological Model for Applying Nanomaterials in Natural Fiber Modif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ur methods for using nanomaterials in fiber modification, including the blended spinning method, finishing method, the grafting modification and the in-situ formation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main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fib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wo ways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by using nanomaterilas, namely, introducing discontinuous nanomaterials on the surface of fiber and embedding nanomaterials inside the fiber,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ethods was verified by testing samples.
Key words: nanomaterials; functional finishing; natural fiber
自上世纪合成纤维问世以来,合成纤维产业的日新月异发展带动了纤维业向高技术产品的纵深延伸,也推进了现代人们的消费方式,作为单一天然纤维的应用历史也告终结。从产业角度来看,天然纤维为了自身产业的生存,不断进行着技术革新与改良,但天然纤维作为自然产生物,其产品的性能及功能的发展远达不到合成纤维的技术发展速度。
而从上世纪末至近几年,合成纤维已完成了仿真到超真的技术转变,合成纤维超细化加工技术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了合成纤维制品的多样化和功能化,这对天然纤维产业所形成的发展压力也是空前的。
但技术发展并不是单向性的,当合成纤维借助于功能材料技术的发展而壮大时,作为合成纤维制品实现了诸如抗紫外、抗菌等功能时,天然纤维也同样获得了现代材料技术发展这一平台的支持,产品功能上也有效地获得了技术突破,这一发展,有效地弥补了天然纤维单一的缺陷,也使天然纤维成功地走向了功能化之路。
近年来,产品消费的细分化现象日益显著,各类纺织纤维在服装产品的亲肌肤性、友好性、美观性、功能性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也使各种纺织纤维在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长,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纺织产业走向细分化、多样化,也促使纺织技术产品的相互交叉或多重风格。
而在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实现中,纳米材料的应用对于推进纺织品的功能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化学纤维的应用方面,在天然纤维领域,纳米技术产品相对较少,所以也影响了天然纤维多样化的实现。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在纺织工业中,为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和纺织品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可行性。
1 纳米技术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
目前,利用纳米材料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通常有 4 种技术方法。
1.1 共混纺丝法
共混纺丝法可以用来制备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即将功能纳米材料与纺丝切片或纺丝液混合,通过熔融纺丝、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等纺丝技术制备纳米材料改性纤维。采用共混纺丝法制备的纳米材料改性纤维具有性能稳定,纳米材料与纤维结合牢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采用共混纺丝法需要纳米材料具备一定的性能,如采用熔融纺丝时,要求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粒径足够小;采用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时,要求纳米材料和溶剂或凝固剂无相互作用,并能在纺丝液中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1.2 后整理法
对于一些天然纤维或者已经以纤维或纺织品形式而存在的纺织材料而言,则无法通过共混纺丝法来实现纳米材料对其的改性,因此后整理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后整理法即是采用浸渍、浸轧、涂层或喷涂等方法将纳米材料附加到纤维上,并使之固着在纺织材料上的一种方法。后整理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将纺织材料浸渍到纳米材料分散液中,通过纳米材料高的表面能使之吸附在纺织材料表面;(2)将纳米材料分散在一定溶剂中,通过喷涂方式将纳米材料一次或多次沉积在纺织材料表面;(3)将含有纳米材料的整理剂在一定的粘合剂(如反应性树脂)存在下涂覆到织物表面,形成一种功能性的涂层。
后整理法制备纳米材料改性纺织品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但加工过程中纳米材料易团聚,纳米材料与纤维结合牢度低;或者处理过程中通常含有一些有毒的溶剂或粘合剂,给纺织品带来一些污染;再者一些粘合剂或涂层会改变纤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优异的性能,如棉纤维柔软、吸湿、透气等特性,真丝纤维爽滑、和人体良好的亲和力等,使之手感变差,穿着舒适性大大降低。
1.3 接枝改性法
由于后整理法中纳米材料与纺织纤维间缺少相应的作用力,或者粘合剂和涂层的引入会影响织物的性能。因此,通过某种途径赋予纳米材料表面一定的官能团,再与纤维表面官能团直接或间接反应,将纳米材料接枝到纺织材料表面,以提高其牢度且不影响材料本身。也可制备各种微胶囊,将纳米材料置于微胶囊中,然后将微胶囊接枝到纤维材料上。但纳米材料本身改性及微胶囊技术难度高,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4 原位生成法
以上方法都是将纳米材料机械式的添加到纤维上,在加工中工艺复杂,或者效果较差,并且由于纳米材料本身的团聚效应,使纳米材料不能在纤维表面获得很好的分布。对于天然纤维而言,纳米材料只能简单地添加在纤维表面,更加导致了其耐久性差。原位生成技术能够同时在纤维的表面和内部生成纳米材料,在纤维上分布均匀。并且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对纺织材料的整理同时进行,避免了纳米材料在整理过程中团聚的问题。而且原位生成技术也使纳米材料与纤维天然结合牢度高,因此,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纳米材料和材料改性研究者的重视。
2 纳米材料在天然纤维改性中的应用
通过长期对化纤类制品的消费认知,人们发现了天然纤维,在综合性的因素(如舒适性、保健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作为内衣面料,天然纤维(特别是真丝和棉纤维)制品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这种通过反复实践所获得的消费认知所形成的对产品的“忠城”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这也将提醒研究者,在对天然纤维产品功能化研究中,必须充分尊重天然纤维这一特点。
天然纤维作为天然生成物,功能材料的导入方式,将影响天然纤维本身的自然优势。为了保护天然纤维与人体的友好性,在功能化改性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2.1 纤维表面非连续介质导入法
非连续介质导入,是指在纤维表面离散分布功能材料的细小微粒,不影响天然纤维本身与人体的接触,这一思考依据,对于真丝制品尤其重要,众所周知,真丝的蛋白质结构与人体蛋白质特征有无可比拟的相似性,所以,任何其他功能材料在真丝表面的连续覆盖都将使真丝制品的友好性和亲和性能受到影响。
2.2 纤维内部填埋法
纤维内部填埋,依据来自天然纤维(蚕丝、棉、麻等)本身的结构具有原纤特征,这种原纤特征决定了天然纤维内部具有众多的微孔和微隙,给功能材料的导入提供客观便利,这种导入方式,也对天然纤维功能的长效性有很大的益处,但这一导入手段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从现有的技术来看,纤维内部组装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前述的原位生成技术,也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原位生成技术的特点在于:在功能材料组装前,功能材料本身以离子或分子形式游离进入天然纤维内部,再通过特定的反应环境,使进入纤维内部的离子或分子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固体材料,从而使功能材料支撑在纤维内部,实现在保护天然纤维本身优势性能的同时,实现其功能的长效性。
从本质上来看,功能纳米材料是最符合纤维表面非连续介质导入法和纤维内部填埋法的功能元素,也符合纤维表面非连续介质导入法和纤维内部填埋法的技术要素,由于不同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功能性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开发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纳米材料,但这里所言的纳米技术本身,不仅仅是纳米材料,更重要的是制备纳米材料的工艺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常规整理技术到纳米组装技术的突破。
3 实施案例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选择自己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1 形态比较
从图 1 和图 2 比较,图 2 采用了原位生成纳米银技术,有效实现了在真丝纤维表面的离散的非连续纳米银分布,纳米银颗粒细小,不影响真丝材料原有的表面特征。
3.2 吸附量比较
表 1 为普通纳米银助剂整理和采用同样浓度制备工艺原位生成技术(组装技术)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真丝织物中的纳米银含量,可以看出,随着银浓度的提高,整理到织物上的纳米银含量增加。比较同一浓度下两种方法整理的真丝织物中的银含量,采用原位生成整理的真丝织物银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浸渍法整理的真丝织物。说明浸渍法整理真丝织物时,纳米银难于均匀地吸附到真丝织物的内部,主要集中在纤维表面。而原位生成、自组装技术整理时,银离子能够均匀渗透到真丝纤维内部的各个部位,再将其还原,自组装生成纳米银,所以其银含量要高于浸渍法整理的真丝织物。
3.3 耐洗牢度比较
为了比较两种方法整理的真丝织物上的纳米银的牢度,选取两个具有相近银含量的样品进行耐洗牢度测试,在经过不同次洗涤后测试样中的银含量,以此评价其耐洗牢度。表 2 中列出了分别经过10、20和30次洗涤后的样品中的银含量,由表中数据可见,浸渍法整理的真丝织物在经过10次洗涤后,银含量从125.94 mg/kg下降到81.63 mg/kg,下降了35.2%,在经过30次洗涤后,银含量下降到56.48 mg/kg,相比未洗涤的样品下降了55.2%。而通过原位生成法整理的真丝织物洗涤30后,银含量从116.48 mg/kg下降到101.29 mg/kg,仅下降了13.0%。证明了原位生成法处理后,因纳米银分布于纤维内部,并支撑在纤维微孔和间隙中,所以纳米银和真丝纤维的结合牢度远高于普通浸渍整理法,具有很好的耐洗牢度。
以上结果表明,原位生成法整理真丝纤维或制品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银含量,提高纳米材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耐洗牢度。
3.4 抗菌性能分析
笔者选择低含量原位生成技术制备的纳米银真丝面料,进行抗菌耐冼性分析,表 3 显示,真丝面料经30次洗涤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抗菌要求,也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20120216)、南京工程学院高教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Y2010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21-02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这一类学校的办学方向不同于学术型大学(“985”或“211”大学),而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该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1-3]国家从政策层面反复强调校企合作,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以解决由于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合作不深入而造成大学生一次就业率较低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出发,探讨基于校企合作下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
校企合作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也促进了科学研究,更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但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于三大职能的侧重不同,对国家竞争实力的贡献不同,因此校企合作的重点也不同。比较而言,学术型大学更加侧重于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的重点在研究领域: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研发、研究成果的资本化及其向生产要素的转化;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于教学职能即培养技术型的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通过开展职前职后培训来实现,其校企合作侧重于教学过程。这类合作的目的是增加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居于两者之间,既重视实践教学又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其服务社会的职能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应用性研究成果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一方面重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于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高校与企业两个层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对于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国内外有一定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中来,引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中来,进而改变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改变传统培养模式的双要素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三要素。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就在于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这也是他们合作的切合点所在。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4,5]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所有的应用型高校注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培养,与地方企业建立起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但是,有部分的实习实训基地徒有虚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6]
2.校企合作建立的工程中心未能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与企业所建立的工程中心的目的是将企业的项目或者实用高新技术,例如专业软件学习与开发等,带进学校,学生参与,培养实用新型的应用型人才。部分的工程中心是部分老师参与横向项目为主要目的,学生参与很少;所建立的计算机模拟中心,实际上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7]
3.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缺乏创新性,合作深度不够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训练之后,部分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转化情况已经发生改变,部分企业或者学校拘泥于合作形式,不谋求实习岗位的更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常常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实习方式也常局限于工作任务的需要,没有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机制,这样势必造成合作形式单一。另外,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多数企业只提供单一并且较为低端的实习岗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8,9]
4.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多数高校为谋求发展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往往仅为提升自身内涵,双方合作的原动力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8
1 引言
凝胶N2泡沫新材料应用中,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到施工地点掌握现场情况,参加施工人员应熟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施工前,对该巷道杂物及险段提前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计划所需物料、设备全部采用矿车运输,装运材料要有专人负责,各种料车均不能超过矿车高度,运送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井下卸运笨重物料、设备时,要相互照应,精力集中,准备携带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稳,确保安全。所需物料、设备到达施工地点后,靠巷帮堆放,要整齐,注胶泵要稳定好,不得影响运输、通风、行人。采用全风压通风,特殊情况采用导风或安设风机,保证通风安全。在施工地点安设电话一部,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施工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2 注凝胶设备应用技术管理
凝胶N2泡沫新材料应用中,施工专职电工及设备维修工负责施工中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修。设备接电、撤电,由电工负责,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电作业。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防爆,电缆吊挂整齐,开关上架,并挂牌管理,及时检修,符合有关规定。工作地点的所有电器设备放在施工地点以里5米处,注胶泵的皮带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确保安全。注胶设备:NJB-1-80型凝胶泵是一种用来输送凝胶的泵组,它可自动地将水、基料、促凝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三个出液口输送到用胶地点。根据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同,凝胶混合液可在十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形成固态胶体,用于煤矿直接灭火和堵漏。
3 凝胶N2泡沫灭火新材料应用安全研究
3.1 起动操作
首先检查机器各紧固螺丝,不得有松动现象。检查各泵和流量调节器油箱内的油,必要时加入各自的油。泵用油是30~40号机油,变速器用专用的UD油。盘车检查各泵能否转动自如。检查电器开关、起动器。检查各输送胶管、接头和过滤网。将主泵吸水管和溢流管放入配好促凝剂的水箱中;将胶管的吸管和溢流管放入胶料箱(或胶料桶)中。打开混合器出口的3个阀门。待起动正常后再按需要关掉1~2个。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有1个阀门全开且畅通。
3.2 注胶过程中的操作
待基料料箱内的基料注完后,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地把吸料管和溢流管换进另一只基料料箱中,这样可保持连续注胶。促凝剂箱只需不断地往料箱中补充材料,不需要来回移动吸料胶管。胶料流量无级调节器只能在泵运转的情况下调节,严禁停机时调节。泵的调压器是用来限定注胶压力并防止电机过载的,供货时已经调好,不要随意调节。注胶时若发现溢流管有溢流,首先要检查输送管和混合器是否堵塞,混合器出口阀门是否打开。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溢流的。
3.3 停泵操作
注胶结束后,必须将主泵和胶泵都输送清水3分钟以上,并同时将混合器的3个出料阀门都打开,以保证泵内、管内和混合器内没有混合液和胶料存在。将各泵的吸管从清水箱中拿出,将吸口放在无粉尘和杂物的地方(最好用手拿着),让泵继续运转吸水5分钟,这样可将泵内的积水排出。
4 凝胶N2泡沫灭火施工研究
4.1 施工准备
准备两个0.5m3的铁箱,用于储存基料;并准备1个0.6m3(φ0.9m,高度1m)的铁箱,用于配制促凝剂溶液。将3个铁箱放置于灭火巷道内的注胶设备附近;配好设备入口管路,并配好设备出口的变头,使之能与混合器通过25mm的高压软管相连;配好混合器出口变头,使之能与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连接,并准备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10根(10m长的6根,5m长的4根);1寸阀门6个(注胶时接在钻孔上,钻孔泄漏时可随时关闭阀门);准备l寸管(接钻孔口的l寸阀门)变25mm的高压接头(接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的变头6个,连接设备出口和注胶钻孔
根据其它矿的灭火经验,基料在井下的运输相当困难,为了便于井下基料运输,可将基料用汽油桶运至巷道开口处,用泥浆泵将基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注胶设备的基料储存箱;每班按注胶6小时计算,每班注胶量为30m3。井下胶体材料需保证2天的用量,基料量为18t,促凝剂量为7t。地面需保证5天的用量,基料量为45t,促凝剂量为18t;基料的泥浆泵两台,流量为3m3/h。并铺设输送基料的管路。注胶顺序,先注终孔位置较低的钻孔,再注终孔位置较高的钻孔,防止因注高位孔时,堵塞低位孔。
4.2 施工步骤
篇9
石墨稀是一种新型的二维蜂窝状的碳纳米材料。碳原子以sp2轨道杂化成键,有着很强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高导电性能、磁学性能和高吸附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将石墨稀作为载体,与各类金属催化剂制备成的石墨稀纳米复合材料,拥有更强的催化性能和效果。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在光催化、电催化、医药应用等领域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石墨稀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目前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法、化学还原法、晶体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应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以及其复合物可分为4类。
2.1 使催化剂前体在还原后的石墨烯上生长,并且对石墨烯表面进行不断的化学修饰,可避免石墨烯薄片聚集,还可以增强石墨稀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验证证明,经化学修饰后的石墨烯复合物的互溶性及反应的活性位都得到了增强。
2.2 首先使有着完美结构的催化剂尽可能沉积在石墨烯氧化物的表面上。在石墨烯氧化物表面上,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存在,使得催化剂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其表面上。在经对搭载有催化剂的石墨稀氧化物进行还原,便可得到石墨烯复合物。
2.3 利用原位生长和还原法制备,就是先把石墨烯的氧化物同催化剂前体进行混合,再经化学修饰和还原,来制备石墨烯复合物的实验手段。常用的还原剂有硼氢化钠等。
2.4 利用一锅生长法来制备石墨烯的复合物,通常把石墨烯的氧化物和催化剂前体先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直接混合,这样,石墨烯氧化物被还原的同时,催化剂也在不断的生长。最终得到具有较好作用的化学键的石墨稀复合材料。
此外,超声化学法也常用于制备石墨稀复合材料。即利用超声波引发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条件,来加强和改善液-固非均匀体系的化学反应过程,强化反应传质过程,进而控制晶体生长以及团聚的发展,得到粒度分布较窄的超细颗粒。
3.石墨稀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应用
3.1 石墨稀提高光催化剂效率的原因
通过将光催化剂搭载到石墨稀上,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弥补光催化剂本身的不足。使石墨稀与某些光催化材料复合,可以适当减小禁带宽度,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该催化剂的光催化率。石墨烯有高导电性,当电子得到能量激发时,能够轻易地迁移到石墨烯片层结构中,降低激发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概率,提高其催化效率。石墨烯有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很好地吸附污染物,并通过激发电子和空穴的氧化产物-自由基处理污染物。由此可见,石墨烯不仅起到吸附污染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光催化反应提供良好的反应位。
3.2 石墨稀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应用研究
刘辉等人通过控制钛酸丁酯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水解的方法制备石墨烯与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并进行了性能测定。由石墨稀-二氧化钛的SEM分析可知,在石墨稀表面生成了密集的二氧化钛纳米层,该结构可以加速催化反应,提高光催化的效率。由石墨稀紫外分析可知,二氧化钛吸收发生红移,同时提高了吸收强度,扩大了吸收波长的范围,有效改善了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提高光催化效率。降解罗丹明B模拟污染物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稀-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同时,由于其表面的罗丹明B富集度提高,进而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
周田等人利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CdS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催化剂进行了性质分析和光催化实验。实验表明,CdS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峰明显变宽,石墨烯上负载的CdS 尺寸小,原因是石墨烯的存在,阻止了CdS 晶粒的长大和团聚。在石墨稀的片层结构上,均匀地密布着CdS微粒,并形成了大的纳米层。依据石墨烯的特性,可作为性能优良的电子接受体,CdS 纳米粒子因受光激发后,产生的光生电子会迅速从CdS 转移到石墨烯的片层表面,使发射强度减弱,复合材料的吸收曲线发生了蓝移,且发光强度有显著地降低。
3.3 总结
众多的研究都表明,通过将光催化剂搭载到石墨稀上,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很好地改善催化剂本身的禁带宽度大、激发电子与空穴的负荷率高等的缺点;同时,利用石墨稀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如优异的导电性、大的表面积的等,大大的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因此,石墨稀复合材料将广泛的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中。
4.应用展望
经研究发现,水将会成为未来的新能源。目前,利用光能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机半导体催化制氢、光生物催化制氢和还原水制氢,而已有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效率低下,只能在紫外光范围内工作。所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并与石墨稀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探索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制氢的体系变的十分重要,并有着很大的潜在实用价值。这将为石墨稀复合材料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保伟,孙启梅. 石墨烯在光催化水解制氢中的应用. 化工进展,2012,31(10),2245―2259.
篇10
本文结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应用型院校工科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不足。
一、当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育观念和实验内容陈旧落后,管理考核体制不完善,对实验系列教师考核标准不公
领导和任课教师普遍对实验课不重视,实验课教师在职称晋升、待遇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由此导致了很多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缺乏进取心和工作责任感;还有些学校把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的教学,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的综合即为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一般不会超过20%,导致了师生都不重视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先进性和与时俱进性
具体教学内容上,验证性实验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经典的实验内容较多,体现现代高分子科学新手段的内容较少;单个、小型、离散的实验项目较多;注重承上启下的连贯性、综合性、复杂性,尤其是工程系统性的实验项目较少;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实验项目更少。
(三)教学模式落后,实验方法具有极大的被动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学生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双棍开炼机塑炼实验、密炼机塑炼实验、双螺杆挤出造粒实验、热塑性塑料测试样品注射实验还是拉伸实验、冲击强度试验,都主要是讲述各自的实验原理、设备原理、具体工艺参数的设定;再由教师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操作机器。学生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内容,按部就班被动地进行,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组织实验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高校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的定位越来越同质化
导致目前工程人才培养上出现专业结构失衡、层次类型过于集中、就业率不高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上普遍的同质化。无论是研究型的国家重点高校、教学研究型的省部属重点院校,还是普通的本科教学型的地方性应用型院校,在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定位上都趋向于一致。同一专业各层次院校的培养方案基本上没本质区别,甚至有些教学型应用性院校片面追求考研升学率,还特地选用重点大学的理科教材。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的改革及探索
常熟理工学院近几年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大力改革和探索。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材,适应教改新形势
首先从教学管理和制度上进行改革。提高相应实验人员的待遇,在职称晋升和培训进修政策上适当向实验教师倾斜。对实验教材进行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在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增加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实验内容,根据学校所处的苏南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以及任课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在实验讲义中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研究型经过精炼的特色实验项目供学生选用,例如车用环保绿色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高级环保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开发等。
(二)重组实验体系,提高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建立大工程的概念
注重承上启下的连贯性、综合性、复杂性、先进性,尤其是工程系统性。把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测试样品制备及性能测试三个部分的实验项目统一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加工成型、性能测试做到针对一个具体的典型实用性产品进行实验,如聚丙烯的增韧合金的制备。从合金的加工制备到样品制备,性能测试,各个环节承上启下,相互联系。
(三)与理论课紧密结合,相互统一,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课是重要的专业必修实践课。实验课要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不要相互割裂。要充分认识到实验课对于应用性本科院校的重要性。拨付必要经费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建设完善。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资建设一个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心以满足校内教学需要。
一些重要的实验项目,例如热塑性塑料双螺杆挤出造粒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由教师设置好正确合理的实验工艺参数进行实验,还要尽量通过适当地改变工艺参数,给学生现场演示一下,喂料转速过快、螺杆转速过快及机头温度设置过低等会引起螺杆电流过载、熔压超限、双螺杆挤出机报警停机等后果,从而让学生直观现场地了解掌握双螺杆挤出机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印象深刻。
(四)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考核成绩一般由四部分按比例构成: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实验考试成绩。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较小。常熟理工学院大幅度提高了高分子材料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使其占总成绩的60%左右。这样就要设计合理的考试考核方式。
借鉴一些学校在高分子材料设计性、研究性、应用性大实验中的探索经验,把实验期末考试和以前单独开设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计课程结合起来,既兼顾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计的课程内容,节约了学时,解决了实践性学时有限的突出矛盾,又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了测试评定,一举两得。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愿组成一个规定人数的小组,实施一个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大实验。要求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和参考文献等。实践表明,该种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空间,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胜任引导学生熟悉生产岗位操作、相关设备的性能、使用领域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靠从工程领域引进具有相应学历的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专家;二靠大力进行已有师资队伍的培训,从学校制度层面上保障青年骨干教师到一线生产企业锻炼的机会,让教师到相关企业服务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依据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定位,常熟理工学院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人多机少,设备台套数不够,有些加工测试设备仍然缺乏等问题。希望以后能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经费的投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上继续探索和提高,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一线技术工程师日益增长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郭福全,胡治元,余东升,等.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2007,(12).
[2] 张德震,潘肇琦,唐颂超,等.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创新能力[J].华东理工大学教育研究,2000,(2).
篇11
一、铁路客运站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认清新时期职业
道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当前, 铁路客运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铁路企业公益性、服务性与市场经济竞争性、效益性的矛盾。由于市场经济把企业推上竞争的前沿, 社会和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和利益调整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和职工个人职业道德上。因此, 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群体与个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当前开展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难点。二是铁路点多线长, 联结城乡, 跨越省区, 贯通全国。尤其大中城市的客运站, 既是城市的“ 门户” , 又是社会的“ 窗口” , 各种思想, 道德观念经常在这里交流碰撞。
一方面铁路通过自己客货运输服务, 其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影响渗透到国内各行各业及至千家万户, 它以自己的窗口来展示铁路企业服务质量, 如果职业道德良好, 就会展示铁路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 反之, 亦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 使违章违纪, 粗野待客等不良道德行为影响到社会甚至国外。再看社会亦同样影响着铁路, 影响着客运站工作的每一位职工。例如一方面我们职工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一心想着旅客, 热情为旅客服务, 涌现了扶老携幼,救助伤病旅客, 冒险救人, 拾金不昧等许多好人好事。另一方面有些职工在批评社会上某些服务部门“ 脸难看, 门难进, 事难办” 的同时, 又把这些不良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在自身岗位上再现。
其次,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商品流通的运输主渠道, 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所有市场包括运输市场都必须有序地运行。铁路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社会服务性要求很高的公益性事业,又是以运输为主的群体企业。因此, 无论作为企业行为, 或者每一个职工的个体行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大中城市铁路客运站, 每天接送数万旅客, 车站整体文明服务水平和职工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 都会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在当前,全党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去认识、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2、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立足点
办好企业的重要保证是什么?是要建设一支好的职工队伍。一流的企业需要有一支一流的职工队伍, 企业兴旺发达, 职工队伍素质过硬, 这两者的统一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就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体表现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而作为铁路企业, 就是要培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过硬的职业技能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业道德是每个职工的行为规范, 从整体上说也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就可以培养团结奋发的企业精神 就可以纠正形形的行业不正之风, 端正企业行为 就可以保证正常的劳动、工作、学习和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就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 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 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把“ 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服务宗旨具体落实到日常的优质服务中去, 充分发挥铁路客运窗口文明服务示范作用。
3、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职业道德教育怎样搞才有实效, 如何使这个老生常谈的课题创出新意, 这首先要有个拓展思路的问题。一是职工道德教育是育人创誉、企业社会信誉、兴业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二是要找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对铁路客运站来说, 就是确保安全、路风、效益、文明、卫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三是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大胆探索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新形式。1994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 针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如何发扬铁路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抵御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用高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职工队伍, 铁路宁波站开展了“ 我心目中的岗位形象” 大讨论, 抓住一个售票环节中习以为常的问题, 广泛深入地开展了“ 这张车票该不该换” 的学习讨论, 要求每一岗位职工通过讨论, 用“ 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宗旨设计自己的形象,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 严守铁的职业纪律, 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整个教育活动围绕“ 为开放城市车站形象,为东方大港建文明窗口” 的主题, 通过宣传发动, 班组讨论和自我自设计, 自我规范, 自我教育三个环节, 制订了二十个不同工种的岗位形象标准,确立了争创职工素质优良, 服务态度优质, 运输秩序优良的“ 三优” 文明站奋斗目标,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之后, 为了巩固教育成果, 我们又在客运服务人员中展开了《星级制管理考核办法》的活动, 对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科学量化考核, 还对全体职工进行了“ 军训” 、《文明市民守则》和作业标准化应知应会考核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加强了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加强铁路客运站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
1、开展文明优质服务, 把车站建成“旅客之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车站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 向国营客运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车站必须“迎难而上” , 靠优质服务求信誉, 求效益, 求生存, 求发展。
组成专门服务班, 增设服务项目. 首先, 通过在全站范围内选贤, 把思想作风过硬、服务态度好、客运业务熟练、服务水平较高的与员工选出来, 组成候车室服务班. 这些同志成年累月活跃在旅客中间, 为旅客提供多种优质的文明服务. 其次, 设立了迎门服务、咨询服务、流动服务、便民服务、重点服务和受理小件行李过磅等服务岗位。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候车室各项服务工作标准。同时发展多种经营, 为旅客提供食、住、行、玩一条龙服务。几年来, 我们根据本站过往旅客多的特点, 办起了招待所、餐厅、小卖部、小商店和发廊、时装夜市等服务。
2、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全心全意为旅客排忧解难
旅客的文化素质、性格、气质各异, 因而对站务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何因人而异做好服务工作, 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我们立足于提高站务人员的自身价值, 致力于抓好“ 两个教育” 和岗位练兵。
一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在职工中开展了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 我岗位尽我职责” 的教育, 组织开展“假如我是旅课”的专题讨论, 同时组织职工到外地参观学习, 让他们亲自体验“在家千般好, 出门事事难” 的滋味, 以提高他们爱岗、尽责的自觉性. 我们还制定了售票员、行包员、服务员、汽车驾驶员、管理干部等十多种《职业道德规范》, 并要求全体站务员模范地履行职责, 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升华到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
二是进行先进典型教育, 坚持无私奉献在岗位。对青工的特点, 经常在职工中开展革命传统和英模事迹教育, 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我们把雷锋日记和严力宾等模范人物的事迹以及本系统全国劳模苏源的事迹材料发至科室班组, 组织学习讨论。
三是开展岗位练兵,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使服务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标准化. 去年我站共举办九期业务培训班, 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结语:
铁路客运站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加强铁路客运站职业道德,提升铁路客运站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更好的提升铁路企业实力,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