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

篇1

实习报告照搬照抄同学个别学生实习不认真或不重视,写不出或不愿认真撰写实习报告,为完成任务只好照搬照抄同学报告。上述现状和问题,使得冶金技术专业实习报告面临不少尴尬。对此需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实习报告质量管理,促进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技能的提升。

加强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撰写培训指导工作、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习报告要有完整的原始资料,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问题,要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一般地实习报告包含前言、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内容、实结等内容,实习报告要包含这些基本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编辑整理成实习报告封面、前言、目录和实习内容报告。封面一般要写明“某某单位认识(生产或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及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前言主要介绍实习学生在什么时间对什么单位进行了什么形式的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之一),实习的目的,实习安排和实习工作岗位等,并就实习中实地了解、考察或实践的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生产过程、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情况进行简单概括。目录中要按照实习过程接触的内容编排,并将企业简介、实习内容、实结等实习内容按页面先后排版。企业简介主要介绍实习所在冶金企业的成立时间、性质、隶属关系、人员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及其机构设置等情况,并简单说明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在行业内所具有的水平。实习内容的撰写是实习报告的核心部分,学生可按照实习指导书中“实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尽力完成各种实习程序,努力提高实习效果和提升技能,并认真记录各种现场资料,随后整理并撰写。如在生产实习中对冶金生产从原辅材料的品种、成分、价格、特性、产地,生产过程机器设备的型号及特点、操作、质量检查,产品的运输,工人的工种、工作范围、工资、生产任务,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环节、细节和整个生产过程都有了深入的理解,然后整理资料并撰写生产实习报告,其实习报告的实习内容有:①企业安全教育方面,包括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对此的理解。②实习岗位状况、岗位内容等方面。包括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参与的工作活动,在实习中的作用,具体任务等,并结合实习落实岗位工艺情况(冶金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设备,生产工艺操作要点与安全注意事项,岗位物料走向、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以及成本核算),要求内容具体而且详细。③写出实习岗位的主要工艺流程并画出详细设备连接图以及车间配置图。实结部分要详细总结实习情况,要求结合实习实际情况,重点谈谈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在企业中实习的收获、认识、对实习的看法、建议及提高冶金技术专业实习质量的个人见解,并指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今后需改进的方面以及实习单位专业方面需要改进的建议或意见。由于冶金技术专业的实习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其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内容也就不同了。认识实习侧重了解观察冶金生产,属于参观性质实习,其实习报告内容主要是描述所见生产基本情况,简单说明该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主体设备情况等以及初进冶金企业的认识及学习冶金技术专业的体会等。毕业实习的内容根据具体毕业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其实习报告内容也要相应调整。此外,撰写实习报告要求字迹清晰,文字通顺,逻辑清楚,语言流畅,无错字,不准请他人写作,不得下载或抄袭。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己撰写实习报告的积极性

篇2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类型,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环节,例如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门必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食品基础综合实验课;将粮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学、淀粉化学与工艺学、蛋白质工艺学、油脂工艺学和粮油贮运学等五门限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粮油加工综合实验课。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食品学院还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实验课教学。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和总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本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邀请与本专业有关的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参与专业实践和实验指导方案、考核制度等内容讨论、研究和修改。

(二)通过改革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和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环节整合后设立专职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和理论课程结合形式调整为独立设课,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考察为主的考试方式则不适应实践环节学习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例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确定的考核方法为平时操作和实验、实践表现为主,预习情况、实验理论成绩为辅,而且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的考试方式改革为提问、口试、笔试等多种考核类型,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态度。同时鼓励大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学生评价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技能训练程度和水平,引导大学生关注教学实践中检验操作变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实习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开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很少有人主动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大学生能够按期提交科研报告,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实践环节改革之后,提前一、二个月为师生布置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任务,要求大学生在停课实习之前,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与科研内容相关文献的检索、试验方案的设计等准备工作。在教学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准备试验,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试验,得出部分试验结果,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调整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最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这样的科研实践实习环节,不仅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也使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

(一)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9]。在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积极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包装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中试基地。2010年起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引进焙烤食品生产线、乳制品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果酒生产线等成套生产设备,利用对2007级和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食品科学教学实习”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在食品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一部分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业化生产面包、饼干、果汁、纯净水、发酵葡萄酒等食品,解决了大学生在企业“走马观花”式参观方式所导致的对重要的生产工艺及其参数了解不全面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增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对各个单元操作环节的实践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效果。

(二)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全面落实实习计划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特点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安排大学生到沈阳周边地区的乳制品、肉制品、粮油、粮油食品、酒类、调味品、果汁、冷饮生产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参观和实习。完善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包括培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人负责联系生产企业,逐一落实各教学实习点的实习内容、时间、要求、人数、食宿安排等情况;专人负责联系接送师生往返的车辆;提前召开学生实习动员会,安排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地点、出发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实习点监督、考察,检查大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状态和调研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负责批改实习报告、登陆学生的实习成绩;及时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参加的实结座谈会,通过企业、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意见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

(三)根据实验、实践课程的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素质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实践教学首先明确各个实验、实践环节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素质。首先,通过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检验等实验课,研究食品组成成分、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食品工艺学系列实验,研究各种单元操作加工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和加工条件。其次,实践环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认识实习参观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初步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过程和设备装置,体会现代化食品生产的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后,进行为期三周的生产教学实习,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大学生亲自的动手操作,使他们真正掌握各个食品生产线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艺特点。在市场调研实习中,通过市场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进行食品开发研究和销售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科研实践的实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预备实验、撰写开题报告各个环节着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一)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习场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技术水平,真实反馈毕业生状况、企业用人信息;企业参与研究制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每年毕业生求职就业期间,学校组织一批相关食品企业与大学毕业生见面,在企业掌握了大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学校组织教师与企业的座谈,听取企业的用人反馈,尤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参与指导、考核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食品学科聘请来自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合理的调整建议。

(二)增强师生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名师方能出高徒,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课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教师的方式还包括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深造和到生产企业、基层锻炼的条件,并以多种方式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大中型企业进修和学习。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师,负责管理校内实践基地,指导本科生教学和生产实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

(三)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篇3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对学生动手能力加以培养,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和科研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要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实训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使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要使实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抓好各个环节,强化质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实践环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包括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块、以专业课为业务素质的教学模块和以实验、实训、实习和设计等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块。同时规定各模块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从而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夯实基础在工科化工类(化工、材料、药学、应化、食品、环境和医学等)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在牢牢把握化学系列理论课程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拓宽基础,淡化二级学科界限,突破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化工多门实验单独设课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都有实验课,实验内容既重复又缺乏联系。通过实践,推出“基础化学实验”课,将上述几门课综合,以培养学生实验室动手能力为目标,重点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测量技术、分离技术、基本仪器使用、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几部分。同时,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这样既加强各门课之间的联系,又提高教学实践性环节的连贯性,为有限课时下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新的途径。

调整课程,合理搭配教学与实践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实验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和三性实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一周)、生产实习(两周)和毕业实习(三周)。设计包括机械制图大作业(一周)、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两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两周)和毕业设计(十周)。实训主要安排化验操作技能培训(三周)。在学生中广泛推行“一种文凭多种证书”、“一专多能”,使学生毕业时成为有多种技能的人才。同时,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选课,这为实现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合理组织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规格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改进实训方法

改进实训形式采用参观见习、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参观见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设备构型、常见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原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法等教学场合。根据见习内容的多少,确定见习时间长短。模拟仿真训练主要针对化工类企业的高危险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操作,增加见识,丰富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岗位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是岗位技能模拟训练。这种方式适用于详细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典型设备构型及使用方法、典型的检测仪表及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等教学场合。学生在完成全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后,进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到企业、实验室等生产实习基地实习,由实习基地的工程师、工艺师等校外特聘实习教师指导,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工艺操作与管理。同时,由实习教师与理论教师共同根据生产实际问题为每个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见习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统一,学生可以以论文、心得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及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内容。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行业背景、专业特色,走全新的“产学研”之路,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车间教室合一,就是将教、学、做的场所一体化。基地建设充分考虑了化工生产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如装置间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方便学生观察、操作、学习和探究; 实训室内布有黑板、投影、台凳,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车间教室合一的场所内互动讨论、研究和学习等。教师师傅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教学一体化。要做到这一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应实施“三双”师资培养工程,即培养“双师”、“双证”、“双语”师资队伍。学生学徒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学习一体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实训室内学习,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作业产品合一,就是将练习与成果一体化。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完成既定作业的同时,又在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学科研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构建“结合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中的创新实验室,结合教学、技术服务和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开发主攻方向,科学选题、立项,共同开发化工新产品。服务创收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社会服务和创收一体化。学院充分利用化工实训基地,在培育人才的同时,又能根据需要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和智力服务。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应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实验前的预习评分、实验中的操作评分、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最后进行实验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采用抽签决定考核题目,限时完成实验,当堂写出实验报告。平时和最后考核各为50%。实训考核分三部分:实训结束前现场考核,让学生讲解工艺流程,分析设备结构;卷面考核主要包括工艺原理、安全知识等;实训结束后还要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包括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包括设计态度即平时纪律、设计材料及答辩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采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同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减少废弃物;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在课堂上,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结合起来;在学校内,可以让学生通过检测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环境状况(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等)做出评价,并将其与自己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配备较强的、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当实干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措施构建的高职化工类实践性教学体系,效果明显。从毕业课题看,由学生结合就业自我选题,题目类型广泛,既有应用研究,又有工艺革新,范围包括应用化学、印染、橡胶、医用高分子和环保等很多领域;从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看,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示欣赏。但是,目前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保障。目前会计学新理论、新经济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多渠道创造条件,多形式开拓途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其实施要点有:

1.模块划分及课时(学分)比例

新的课程模式设置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各大模块的课时(学分)比例大体为3:6:1。

2.模块地位及主要课程

(1)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为实现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实践课包括实训课、实习课。实训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专业技能,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习课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必经阶段和桥梁。

(3)任意选修课模块: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现代人才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实现自我的良好机会。

通过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落实实践课程及时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三、加强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基本胜任实际工作

中职学校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模拟实验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后,通过模拟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基本能胜任实际工作。

1.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模拟实验:此实验安排在全部会计理论课学习完,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安排3~4周时间,以一个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作为蓝本,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同时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精确且系统的实验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上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关键是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拓宽实训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训练途径和方法,具体应做到: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

可通过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良好运行,保证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2.采取顶岗实习方式

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顶岗的方式,参加企业的工作,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职责,强化企业考核,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年以上。

3.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

学校于学生顶岗实习时安排专业老师深入实习单位,会同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根据实习要求,共同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各种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撰写实习报告

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并结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业务谈谈会计教学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5.规范实习考核

主要依据顶岗实习报告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更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篇5

2.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在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基础上,调查不同林带的植被特征。具体如下:调查农林过渡区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500m~800m);调查栎类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800m~2200m);调查桦木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200m~2800m);调查针叶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800m~3300m);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植被的结构特征、组成(海拔3300米以上)。对每个类型的群落设置4~5个调查样方,记录各物种的名称,高度,盖度,多度,频度,调查多度时,采用直接点法,丛生植物按丛数计算其个体数量;盖度用目测估计其投影盖度;高度量取每种植物的自然高度;频度计算包含该物种呈现的样方在所选取样方种所占的比例,频度调查样方数目为10个。填写相关附表。此部分要求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太白山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并注意观察群落过渡区物种组成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所学生态学理论对群落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3.山地植被垂直分布与生活型谱的编制

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进行调查,比较其特征差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即:沿着海拔梯度,在依次调查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掌握太白山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并结合实际分析植被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二、基础生态学的野外实践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相比于课堂教学,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把生态学原理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并可用于解释并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以生产现场为课堂,是一次更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主动性

在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中,由一对多的填鸭式单向指导向学生和教师合作研究的互动式教学指导转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自我组织、分工协作、积极探索,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由探索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3.层次性

野外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实验室的实验,更不同于课堂教学,我们从内容的安排上,是循序渐进的,比如第一天安排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接着是植物群落特征调查,让学生了解样地面积的确定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调查完不同海拔群落的结构组成后,分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再完成生活型谱的编制工作。通过调查实践,指导学生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写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使学生对基础生态学的理念有一个更深入、系统的掌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自我评价、组长打分等形式,体现教学全过程考核。

4.现场性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习现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实习的目的与内容,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

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课程内容安排的时间先后顺序,包括野外实践教学的准备、开展实习以及实结3个阶段,因此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

1.实习前准备

(1)野外实习安排及仪器工具实习前1个月左右,3名指导教师亲自到实习基地及沿线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生态学野外实纲和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性质、实习地点、日程安排、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及要求、考核办法、实践教学教师组成、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经费预算等。本文以生命学习生物科学专业2014年基础生态学实习为例来介绍。生命学院2014年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选在眉县蒿平寺,时间为2014年6月17至7月2日,共4个班,每班约30人,约9~10人为一个小组。每班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全程配备一个实验员和一名随队大夫。实习分2批进行。所需仪器如下:

①GPS定位仪、海拔表:各2个,每班各1个;

②地质罗盘:6个,每小组1个;

③双筒望远镜(10×35倍):6部,每组1部;

④植物标本夹:每组2付,两批共12组,共24付;

⑤植物标本采集工具:铁铲、修枝剪、放大镜、解剖针,每组1套,计6套;另配高枝剪2个,每班1个;实体镜2台,每班1台;

⑥测绳(50m)、皮卷尺(50或30m)、钢卷尺(3m):每组2套,计12套;

⑦标本记录本每组2本,12组需24本;

⑧植物挂牌、植物采集袋、标本纸若干;

⑨调查记录的表格若干。

(2)实践教学内容的集中复习。在实习前进行一次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复习为主题的集中学习与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回顾,并对实习要点及各路线的生态环境概况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习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同时,对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与技术进行讲解与培训。

(3)实践教学教材的准备。为了便于学生的野外自我学习,配备以下的实践教学教材:秦岭植物志(第1卷,1~5册),科学出版社;中国植物图鉴(系列),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出版社;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章家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Suther-land,张金屯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⑤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孙振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开展野外实习

本阶段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该野外实习的教学目标,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3.实践教学的总结

实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撰写实习报告,一部分为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

(1)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位学生都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引言:实习的时间、地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地理环境概况等;

②调查研究方法;

③实习内容及结果:以样方面积为横轴,植物种数为纵轴绘制种—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升时对应的面积即为研究地的最小取样面积;

④列出样地内植物种类的数量等级,即优势种、常见种、少有种;

⑤分析实习地区典型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地带性植被结构;

⑥沿着海拔梯度,分别对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

⑦提出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实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⑧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2)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野外实习阶段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小组讨论,对野外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鼓励学生制作PPT课件,向本组、全班介绍自己的实习结果、研究结论及经验体会。授课教师也应该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讲解,以深化实习效果。

篇6

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农业丰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当前大部分农业院校都设置了农药学相关专业,用来培育“三农”急需的农药学科技工作者。青岛农业大学自200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以来,在深入研究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1]的基础上,对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

(一)根据学生发展设置课程体系

农药学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由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及农药应用等课程构成,是一门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对人才培养来说,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改变实验实践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将实验课、实践课独立设置,加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做到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另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视选修课教学,造成毕业生“千人一面”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大了选修课教改力度:提高选修课程数量和要求,拓展、放大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数年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表1)。

(二)“四加一减”,重在技能培养

1.增加选修课:设置农药方向选修课26门,共848学时,要求最低选修216学时。大量的选修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强项进行选择,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要求。

2.增加实验课:必修课程实验与理论比例为1.3∶1.5,二者接近,总的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实验与理论比例为2.16∶5.02,比例合理。实验学时有所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3.增加实践课:在校期间农药学专业实践课达到6.5周,折合195学时,超过必修理论课学时数,有效解决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干事创业的信心。

4.增加毕业实习学时:毕业实习为19.5周,加上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始的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2周,合计21.5周,折合645学时。充足的实践时间,保证了学生科学思维得到系统训练,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减少必修理论课:必修课只开设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等农药学体系核心课程,总学时150学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严格地说,农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整个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有效运转,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农药学人才。为此,我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研究室、实习基地等四个开放式平台(图1),并将其有机结合、高效利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材体系的选择与完善

相对于医药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农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很不完善。例如,目前尚未有农药学方面的国家规划教材,而已有的教材也存在内容滞后等缺陷。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尽一切可能采用农药学权威著作作为教材,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完善了农药学课程体系必须的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即将出版、由孙家隆编著或主编的农药学教材与教参有:《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一版)《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现代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农药科学使用》《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虫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菌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除草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鼠剂卷》《新编农药品种手册》《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第二版)等。其中《农药化学合成基础》《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等已经被多所农药学相关院校采用为教材,《现代农药合成技术》获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一等奖。教材、教参的完善,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时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三、课堂理论教学多元化,加强思维训练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全部核心课程(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等)及部分重要选修课的教学,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图表丰富、图文并茂、动漫结合,讲授知识必须和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学科前沿及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摈弃“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以研究式教学为核心:这是我们近年来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授的内容作为一个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农药化学》课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我们将天然的毒扁豆碱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先导优化、创制经纬研究;同时将先导优化、生物等排、药效基团拼接等农药化学专业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训练其发散性思维。以案例教学为依托:这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的教学手段,即课堂教学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讲解,学生较深入地掌握知识要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农药合成》课中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教学中,我们将“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归纳得出如下合成路线图。[3]

根据合成路线,结合实例解析各种路线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成与生产方案的能力。

以网络教学为辅助:即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青岛农业大学农药学QQ群,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在每学期开始前将该学期课堂教学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难点疑点分析等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及农药学QQ群,让学生提前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地进行预习、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课外答疑外,还在网络平台和农药学QQ群上进行答疑教学、作业讲解等,做到关键知识点课外答辩共用化、公开化,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重视实验教学,养成探索精神

(一)精选实验内容,实用与创新结合。实验教学应具有连贯性与梯度性,所以我们在设计农药方向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时,学生实验以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提高实验技能作为《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的选题原则:和实际生产相关联的综合性实验占40%,设计性实验占40%,与科研相关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力争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工业产品或科研课题,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独立实验,突出能力培养。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动手能力、工作的主动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实验必须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前,在学习与研读教材、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经教师点评与改进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规范操作、记录详细,力争做到和科研紧密结合;实验后,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一份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问题与思考等内容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文本。

(三)单独考核,提高重视程度。实验课程全部与相关理论课教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独立计算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核由实验部分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比重为60%和40%。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实验准确度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核实验技术与实验操作。

五、实践教学,深入社会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六学期进行的农药学综合生产实习和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其中第一阶段共4周,进行方式与内容如表2所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亲身参加生产,获取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信息,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进行。暑假前,学生自由组成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社会,完成至少4周“真刀真枪”的岗位“职工式”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自我定位的就业方向确定,成绩由实习基地专家、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学生对农药工业企业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自己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及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5]打下基础。

六、提升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的质量

科研训练、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为了保持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相同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为同一位导师。科研训练在第七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导师指导下的立题、文献检索、科研内容的基本素质培养,为第八学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

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按照导师下达的任务书首先进行文献检索、立题研究,完成立题报告。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一项农药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课题分为理论型与应用型,以密切联系农药学科为要旨。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加强了检查力度:三月中旬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查看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六月中旬进行全面的“盲评”与20%的重复率检索检查。经数年的坚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七、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应学校要求,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在校教师培养和学科专家引进力度。目前,专职农药学教师17人,结构如表3所示:无论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还是访学与社会实践经历,都趋于合理状态。

篇7

企业中专家可以将情境下的专业思维方式在新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传递给新手,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单一地从理论上获得的,而是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知识与学校中所学的基于理论的知识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学校指导教师是可以把学生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性概念化的实践共同体,系统化概念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环境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地在实际情境中与专家进行交流(见表3、表4),这显然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 罗格夫(Rogoff)就曾经这样描述学徒制中同伴的作用:“那些相对来说有更多技能和理解的同伴常常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思维共享,从而拓展新手的理解。更有技能的伙伴也会帮助新手设定问题解决的子目标,让新手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能够应付的方面,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由此可以看出,同伴交流尤其是与有优势的同伴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能够经常与同伴交流的学生只占总体的39.8%(见表5),交往的不足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社会性意义的建构。

反思与实习评价。反思是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它既是行为主体对客观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射,又是调整认知过程、适应客观规律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品质要求。反思是深化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反思在情境学习中是自发自动形成的,在实习情境下最能体现学生反思过程的是有关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外部的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并以外部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反思,故学生的反思常带有他人的角色意义。而学生自我评价则是以自我思维方式进行的反思,是一种自发的、更触及学生意义建构深处的行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是实习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自我评价方式,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是最常用的外部评价方式。H大学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参与度调查中列举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企业人员评价等5种评价方式。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H大学实习评价的三个特点:第一,实习笔记记录的频率与学生收获自评呈微弱的反相关(如表7)。笔者结合对学生的访谈发现,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实习笔记的作用,认为实习笔记是不重要和无效的,故在完成实习笔记的过程中存在着应付和转抄的问题。但通常要求每天都要记实习笔记,导致学生认为实习笔记浪费了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第二,对评价方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参加过口头答辩的学生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相比,其在专业知识、表达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综合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5方面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表略)。纸质的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都比较容易敷衍,而口头答辩的形式会无形中给予学生压力,使之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的过程中。第三,对五种评价方式的调查数据显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是选用人次最多的评价方法。这说明,H大学的实习评价还是比较倾向于纸质版的评价以及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教师在实习评价中的参与度比较低。企业教师评价能给学生带来职业角色的价值观是学生获得实践共同体社会意义的重要依靠,但是由于H大学实习评价方式的缺陷,导致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的缺失。 评价是促进学生反思的手段。实习评价的方式越科学,越有利于学生的反思,使学生尽快在情境中获得意义建构。H大学学生实习评价虽然起到了提高学生实习效果的作用,但总体上评价方法还是局限于纸质评价,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合作评价也非常薄弱,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

篇8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9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3]。PBL教学模式就是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其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基础,因此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PBL最早于1969年由美国教授霍华德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学中首次应用,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开始被引入其他学科领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教育与学习的创新方法[4]。笔者将PBL教学方法引入到材料专业表面方向学生生产实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原有生产实习模式的不足

为了取得良好的生产实习效果,我院材料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中,最初实习基地选在洛拖,近年来由于实习经费紧张,逐渐改为市内实习。市内,我们原有的生产实习模式采用多个小企业分散实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实习期间再相互轮换。这种实习模式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表处理生产线和多种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实习内容比较充实,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践感性认识加强。但是缺点也比较突出,由于实习指导教师人数有限,多个实习基地使得学生难以管理,对学生的具体实习表现难以掌控;学生遇到问题和指导教师的实时交流也受到限制;小型企业的车间设备相对没那么先进,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因而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专业情绪,打击了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景的自信心。再加上多个企业之间相互轮换,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比较辛苦,不利于实习效果的提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二、基于PBL模式的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PBL 教学模式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我们首次将其应用于材料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教学过程中,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生产实习教学进行改革。

(一)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基于原有生产实习基地的不足,我们通过多方努力,选择了距离学校比较近,而且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车间环境良好的“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作为新的持续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这形成了以表处理为核心,以热处理为基础的生产实习模式。

(二)改革生产实习管理模式

精心组织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着手改革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实习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1.明确实习目标。采用PBL教学模式,在生产实习之前,指导教师积极和实习基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企业实习车间的具体生产以及企业在目前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把具体的问题分组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做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准备和相关的文献查阅工作。

2.加强实习期间的考勤和管理。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与车间管理组协调,要求车间管理组做好学生每天的考勤、分组以及与具体岗位负责人之间的协调工作。

3.加强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监管。实习指导教师每天在不同岗位巡视,及时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并督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三)改革生产实习考核体系

生产实习考核是评价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考核质量对生产实习指导工作和实习学风起着十分关键的导向作用。加强实习考核管理,是保证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生产实习考核是以生产实习报告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学生的实习报告大多通过网络等渠道摘抄居多,真正涉及具体实习任务内容较少,而且互相抄袭严重,仅通过实习报告很难反映学生的真正实习情况。这种考核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生产实习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自我指导学生生产实习以来,经过不断摸索,根据本专业的知识特点和实习基地的生产情况,从五个方面建立五个百分制考核方案。

1.平时表现(10%):包括出勤、纪律及生产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中,出勤少于总学时的1/3,则失去参加最终考核的资格。

2.实习笔记质量(10%):学生对每个实习岗位设备、处理零部件、生产工艺以及存在问题及建议方面的记录情况。

3.厂方的考核成绩(20%):实习结束企业对学生进行的面试和笔试成绩。

4.指导教师的考核成绩(20%):实习结束,指导教师结合实习车间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出的笔试题的考核成绩。

5.生产实习报告质量(40%):实习报告中除了体现实习的全部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学生对每组事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综合质量给出成绩。

根据这五项的权重得出生产实习成绩的总成绩。总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进行。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通过这样的考核改革后,一方面对学生的约束力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将企业的具体生产和专业课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企业实践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预先提出的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书本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产实习中,使学生善于探索、分析,并娴熟应用书馆信息服务,在实践中积极与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沟通。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但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参考文献:

[1]Lee R. Monitoring the outcom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J].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2002(2): 215-223.

[2]唐华丽,陈林,汪开拓. 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56-157.

[3]肖文娟,马永良,薛Z. MOOC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6.

[4]张钰.基于问题式学习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2-55.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52035);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YB06)。

篇9

实践实验类教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不仅起着验证书本理论知识,巩固和扩大所学课程内容的作用,更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从事实践实验类教学的专家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果[1-4],文章结合实践实验类课程的特点,针对情景式教学模式在建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主要从“强化实验教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关联、增加实习环节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等方面,提出了 “基础实验+实习情景式教学(认识及生产)+课外科研团队(第二课堂)”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环节

情景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各种过程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学,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突出人与人、读者(学生)与作者(教材)双向交流沟通,不强求统一认识,充分尊重个体差异[3]。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境体验式教学有如下特点。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情境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观众,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而要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自身主动的体验,运用思维、情感、感觉,形成深刻认识。第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情感去体验、感觉,并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完成学习过程。该教学方法既注重知识学习,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存在的疑问、没有感知到的知识、甚至一些错误的认知,只有通过与教师、同学的讨论交流才能真正解决和纠正,并在互动过程中深化认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效率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得到提高[6]。

在实践实验类课程中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仿真情景中,经过自我思考、自我体验及行为锻炼会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转化为一种习惯,终身受益。因此,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实践实验类课程教学中具有强大的功能,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体验过程,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弥补教材内容不足;其次,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心智,达到实践实验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作战精神,满足社会需求。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建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类教学是建环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强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运用课程综合知识的能力,并对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和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测量的能力,如:仪器的异同、建筑环境测试方案的制定、温湿度及压力等测量数据的后期处理等。根据实践经验,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尝试执行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责任分工的“教—授模式”。教师在讲授实验相关内容时,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认知活动与学生情感结合,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提前告知并学习,达到提前强化知识点的目的,在头脑中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形成感性认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实验员均要求到现场,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实验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通过上述调整,既能保证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独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在热电偶校验实验、弹簧管压力表试验、空调系统运行测试等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习教学是建环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设置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认识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生产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环专业涉及设备较多,因此,在实习环节中,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使该专业涉及到的设备形象化、立体化,学生更易接受,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实习前,将学生可能了解到的与专业相关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同学生进行交流,讲述这些设备可能会在什么课程中得以体现,构建类似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对这些设备或仪器的用途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着重讲解并引导学生观测测点及监控界面。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强化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习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并且在实习报告中加入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总结,以强化实践教学和课堂授课的融合和沟通,另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也将作为实习考核的一部分。

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授课前,拿出1~2个学时,在学生中展开广泛讨论,了解其对专业的认识以及在各种实习中的体会,引入情景式教学,在实验室或目标对象出现的场合,现场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通过实物演示情境或图画再现情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情,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抱着求疑、求实、求真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系统化、实用化。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构架了实习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沟通桥梁,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三)课外科研活动

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尤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以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是成为实践实验类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基础实验结束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课外科研活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目前,学院建环专业课外科研活动主要采用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研究的形式。该形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或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实际,特别是与工厂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创新实验周期一般为1~2年,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提供全开放实验环境与指导服务。此外,课外实验采取阶梯教育模式,主要针对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时间以及能力组成阶梯式课外科研团队,每个团队3~5人,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及预期研究结果也不一样。课题有的来自生产实践;也有的来自设计部门或科研院所;还有的来自学科前沿。根据学生兴趣,并参考教师的项目进展进行组织。由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着多课程融合、降低试验成本以及强化实验效果的理念,积极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科研活动。实验过程中,实验中的资料搜集、方案确定、测量仪器及设备的询价与购买、实验台建设、实验测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撰写报告等大部分工作均由学生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审核作用,在各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信任,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始终保持刻苦钻研、认真严谨的作风和不怕失败、勇于承担的精神,让学生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高。实践表明,全方位、多层次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的技能。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实践实验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每个学生成为了实践实验类教学的主体,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实效性显著提高。体验式教学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教学,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作用,使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情境体验式教学对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创新性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世强,张登春,于琦,等.建环专业测试技术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118-121.

[2]罗庆,陈敏,丁勇,等.多媒体教学在建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利弊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50-152.

[3] 潘舟.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8):62-65.

[4] 刘鹏.关于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海论丛,2010,6(1):12-15.

[5] 张金华,叶磊.情境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6] 潘子彦,黄峰.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9):197.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ode in prac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

ZHENG Huifan, WANG Shiyuan, ZHU Caixia

篇10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院“倍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既倍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IE理论和意识的训}练;又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倍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要理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之江学院的办学条件限制,即尽可能不添置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设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相互衔接、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创新实窥项目,川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完成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的融合贯通、系统化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模块。其中,创新实践模式是基础实五夫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下的各实践模块下,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创新实践模块,加强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2、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模块的开设

在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实五夫条件,开设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设备,开设开放性综合实验。结合已有的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对教学、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人因工程知识,完成综合设计。已开设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设计、校园环境的噪声分析、基于人因工程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分析与改善、基于人因工程的食堂布局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大学生宿舍盟洗室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超市收银台设计等开放性实验项目;根据现代生产与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开设了微型小汽车等生产线的综合设计,并用ED软件进行仿真与优化;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ED开发了基于ED的食堂排队系统优化、基于ED的超市排队系统设计等,结合供应涟管理软件开发了工厂供应涟管理综合分析、连锁超市配送路线优化、啤酒游戏等综合性实验项目。

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贞的实验预约系统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成员,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课外科技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柔性化”创新实窥项目,学生通过实验预约系统提出预约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获审核后即可在约定的时间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实现了工业工程各实践模块的无缝衔接,丰富与充实了学生工业工程知识面,同时充分倍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避免学生的走马观灯现象,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基础实践模块重点考核过程的操作能力和总结报告的准确性;强化实践模块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尤其是各类实习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模块则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法、组织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不仅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监督,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一、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强调多主体、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强调动态评价过程,重视在真实的场景中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情境真实化,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作为现代智力观的一个新视野,无疑为改变我国当前的学生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二)真实性评价理论

真实性评价理论 (authentic assessment)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凝结了各种当代学生评价思想,是当代知识观、学习观和质性研究方法在学生评价领域的最好体现。真实性评价的核心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相关领域类似的真实性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充分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智慧,展现其理解水平和对已有知识的驾驭能力。“真实性”是真实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即:学习任务的真实性、评价信息的真实性、评价标准的真实性、评价环境的真实性、评价方式的真实性和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因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和途径的不同而被称为“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动态性评价”等。从真实性评价的内涵和“真实性”特点可以看出,真实性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理念,这种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的评价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学生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

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的成功经验,既要注重总结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应该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态度作为评价其职业能力的依据,可以实行课堂评价、平时测验、阶段课程评价、期中课程评价、面谈和评语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过程评价”与期末课程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调整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等,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学、促、教功能,不断促进教与学,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内一些院校也不断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但评价标准仅停留在多一个实践考核,并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元化和情境化,形成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评价观,要坚持评价的全面和全过程,即多元性和过程性成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要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过程性考核方式

过程式评价,是对于粮食类专业学生整个高职学习生涯采取全过程式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是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

1.针对粮食类专业学生学习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学习领域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具体包括(1)思想政治学习领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特概、形式与政策等主干课程)、人文素质学习领域、职业技术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等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评价;(2)粮油加工操作学习领域(谷物加工技术、油脂制取与加工技术、粮油深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等主干课程)、粮油品质控制学习领域(粮油检测技术、粮油质量安全管理等主干课程)、粮油仓储及流通管理学习领域(粮油储藏技术、粮油市场营销等主干课程)、粮油机电维修与管理学习领域(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等课程)和职业综合实践学习领域(课程实习和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等职业技术课程体系的评价。

2.针对粮食类专业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评价。实行课堂评价、平时测验、阶段课程评价、期中课程评价、面谈和评语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过程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相连,即在学中评,练中评,学练评一体化,评价过程包含在学习过程之中,具体包括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方面);面试;理论笔试;实操考试等环节。

通过将过程式教学条件下粮食类专业高职教育考试模式在校中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1)新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在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逐步地转变了过去的考前突击的思想,而是注重学习整个过程,提高了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粮油类专业高职院校教师也从新的考试模式中获益,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钻研,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3)对于新的评价方式,在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上都和传统的考试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实践机会,进而可以胜任未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

过程式教学的发展和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是相辅相承的,在关注过程式教学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考试模式的转变,充分地发挥出考试的指引功能,促进高职院校过程式教学的不断深化。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粮油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其学习质量评价必须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入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和特质的发展。针对粮油行业教育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方面、特质评价学生。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粮油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共通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的评价,要着重评价对基础性、粮油专业性及关联性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能力,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专业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粮油加工操作、粮油检验、粮油仓储等方面实践技能,注重项目或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共通能力的评价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纳入评价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变化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动机、兴趣、情感、信念、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评价。

粮油专业学生评价内容多元化,主要包括语言智能(专题发言、讨论等能力)、逻辑智能(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实验报告提交等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实验实训等实践技能操作等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实验发现问题及观察等能力)、人际交往智能(团队协作和竞争、交往沟通等能力)和自我认识智能(责任心、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及反思等能力)等内容。评价通过发挥导向作用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高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粮油专业主要可分为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实习实训课等三类课程。

1.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理论“必需”的原则下,加强平时及实验的考核。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强调每一次实际操作过程,以增强学生对每一次实验的重视和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可以增加实验成绩的透明度。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有十个实验,教师可根据每个实验的难易程度制定每个实验的分值,再给出实验报告和学生在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量化评分,并计算总分。

2.职业技术课程。粮油职业技术课程的成绩评定,除对任课教师的命题规则、评阅卷方式作一些原则性要求外,也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评形式,如测试可以是形成性测试,也可是总结性测试,方法可笔试、面试、闭卷、开卷,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或实验学时较多的课程可考核实际操作,也可采用操作加笔试、面试的方法进行。

《粮油品质检验》课程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由四大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理论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包含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方面,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性。理论笔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质量指标、操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结果的准确计算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摆脱笔试题目要涵盖所有知识点的模式,大幅度降低“机械记忆题”的比重,突出笔试题目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面试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动脑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能力;面试题目的案例设计为如何对某一粮食样品进行全面品质评估的这一类型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将各个检验项目进行串联,按合理顺序,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实操考核分为平时实验的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训考核两部分。平时实验的操作考核,通过教师对学生实验项目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综合实训考核以项目小组为考核单位,每个小组实训项目的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的完成,实验成果的汇报和分析总结,团队分工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课程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加团队组员间的合作及沟通能力。

3.实习实训课。实习实训课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该课程成绩的评定可以将各阶段的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定量性指标,进行量化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主要包含几个的量化指标:由课程标准制定的实训目标;行业对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实训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包括课堂听讲、提问和答问)、作业完成情况、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采用动态过程式评价观、以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对粮食类专业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而言,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企业人员、家长评价、社会权威部门评价(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第三方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如麦可思公司)等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教师将逐渐成为学习评价的引导者,而学生自我评价将不断受到重视。只有当学习者能够负责任地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才称得上发生了真正的学习。同伴评价有助于互相了解学习进展情况,从中进行反思和学习。企业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能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评定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当学生的实践学习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时,客户也就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粮油类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不同评价方式,采用不同评价主体,具体如下:

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由主讲教师根据各项的平时记录来评分。

2.面试考核。面试,过程由两名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语言组织性、思维逻辑性、表述时的仪态等方面进行评分,将两位教师的评分平均后为该名学生的面试成绩。

3.理论笔试考核。理论笔试,试卷由粮油专业相关课程教师编写题库,由教师评价。

4.实践技能考核。分为平时实验的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训考核两部分。平时实验考核依据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完成情况、分工协作情况,以教师考核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综合实训考核,以项目小组为考核单位,根据每个小组实训项目的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的完成,实验成果的汇报和分析总结,团队分工合作等方面,评分以项目小组学生自评、各项目组学生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评价主体。

5.校外实习实训考核。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采用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的评价主体。

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毕业生成长水平考核目标及考核办法,公布在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的网站,让家长、学生、企业充分知情和参与监督。

通过将国内外先进的多元智力理论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理论融合、归纳总结运用,构建一套粮油专业过程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建立真实性评价情景,在学生学习培养过程中,将适合的多元化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运用和实施到粮油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激励学生进取,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俎媛媛.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3] 江荣华.澳大利亚TAFE课程考核评估的体系和特点[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 陆霞.基于过程式教学条件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9).

篇12

第一天由工人师傅带我参观了生产线、给我们进行了入厂安全讲座.

第二天我就正式进入车间参加生产.由于厂里对大学生比较照顾,同时也担心产品的质量所以我和其他三名工人一组,也包括那名带我参观生产线的工人师傅.

这次打工我被安排在*钠、亚*钠生产车间.(以下是对车间的介绍)

该车间主要产品为*纳和亚*钠,所用的原料是氨气和氢氧化钠,所经过的工艺流程有:氧化、吸收、蒸发、结晶、转化.

1氧化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原料之一的氨气经与空气的高温氧化后生成氮氧化物,作为下一步吸收的原料.

2吸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氧化岗位产生的中间产物--氮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实现氮氧化物的吸收,生成最初的钠盐.

3蒸发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吸收岗位产生的钠盐反应液进行蒸发饱和,以形成过饱和溶液,用于下一流程的结晶.

4结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蒸发岗位产生的过饱和溶液进行冷却结晶,并将形成的晶体和母液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最终得到产品和母液.

5转化岗位

该岗位可以说是一个中间循环岗位,其任务是将结晶岗位产生的母液(含未反应的碱液)与钠氧化物反应,进一步生成钠盐,并将本岗位产生的钠盐送入蒸发岗位重复进行上述工艺,本岗位是生产循环的中间载体.

我们一组是在吸收岗位,我本身不是化工专业的,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被分配第五道控制程序,同时由那名工人师傅给我做一些必要的示范,指导,同时起到一些监督作用,避免我的失误给生产带来麻烦:第五道生产控制程序相对简单,负责输液泵的工作,就是注意循环水泵的、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并做好评细纪录.现在的化工厂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人劳动相对比较轻松,但是一般一个产间一班就一个人,一班的时间是8个小时,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的工作真的是十分单调,面对着没有丝毫生机的仪表板和电流表,让人全然提不起兴趣,但是随着与工人师傅共同工作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现在只是短期性打工,没有过多体会到工作的压力,但是真正到了社会上,假若这份工作就是我的经济来源,有上司的批评监督,有固定工作时间的约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身体和精神的压迫感,,那时的工作就完全不同于现在的了,这时我就不会觉得这八个小时是多么的漫长,而是多么幸运了,毕竟只是暑假的实践性打工而已.大学是一个教育、培养的圣地,而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途径与方式.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为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更好的进入社会,

我总结了几点打工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2要有自信,

3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4在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自我鉴定范文

我于20xx年3月21日开始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为期2周的工厂实习活动。实习地点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整个实习过程有:一、安全知识教育;二、熟悉流程、生产工艺;三、参观现场。主要的实习车间为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最后还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厂区。实习内容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为主。这次的实习任务主要是在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学、讨论、参观听报告、参观现场、草图绘制、总结等实习方式,具体做到以下内容:

1、了解工厂基建、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产品种类、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和技术规格;原料、产品的性质、贮藏、运输以及产品用途等方面的概况。

2、了解各工段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条件和主要设备结构;各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论教学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的必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期间所获得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生产实际,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生产工艺知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工厂技术人员、带队教师的指导下,从生产工艺、原理、仪器、设备、仪表、厂房构筑、设备布置、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等等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和了解,初步建立工程概念,为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在校期间的工程基本训练。

工厂概况

炼油厂前身吉林省石油化工厂,建厂初期隶属于吉林省管理,1970年开工建设,1980年建成投产。1978年划归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管理,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1994年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20xx年11月,更名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截止20xx年末,炼油厂有员工20xx人,其中管理人员227人,专业技术人员223人,操作及服务人员15

62;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技术科、机动科、安全环保科、组织人事科、党群工作科等7个科室;下辖常减压一车间、常减压二车间、催化裂化车间、重油催化车间、柴油加氢车间、加氢裂化车间、联合芳烃车间、硫磺回收车间、延迟焦化车间、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分析车间、仪表车间、电气车间、供排水车间、锅炉车间、综合车间等18个生产及辅助车间。炼油厂厂区占地面积1

55.42公顷,原油加工能力700万吨/年,有380万吨/年和320万吨/年两套常减压装置、140万吨/年和70万吨/年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25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40万吨/年联合芳烃装置、9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90万吨/年汽油脱硫醇装置、3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装置、10万

吨/年催化干气脱硫装置、7万吨/年加氢干气脱硫装置、60万吨/年酸性水汽提体装置、64万吨/年溶剂再生装置、7000吨/年硫磺回收等16套生产装置,以及锅炉、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原油和成品油罐区、装卸车等辅助设施。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丙烯、苯、甲苯、邻二甲苯、混苯、化工原料油、石油焦、硫磺等20多个品种。20xx年,原油加工总量675万吨,商品总量650万吨。目前,炼油厂正在实施汽柴油质量升级和Ⅱ常减压装置改造项目,项目主要包括:Ⅱ常减压装置600万吨/年改造、催化裂化装置140万吨/年采用MIP技术改造、建设6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及气分装置、新建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及烃重组联合装置、1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2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以及进行贮运系统、公用工程配套系统的改造。项目建成后工厂原油加工量可达1000万吨/年,汽油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

车间实习记录

原油车间:

原油车间是以原油储存为主要任务的车间,车间的主要岗位分别是:原油罐区、蜡油罐区、原油卸车站、驻寨、计量、调度、办公室等。现车间共有人员为162人。岗位班次的运转方式为两种;一种是四班三倒(原油罐区、蜡油罐区),另一种为运输班(卸车站、调度)。

装置特点

a.车间大部分原油储罐为浮顶油罐,此种储罐限度地减小了原油蒸发损失。b.三个原油罐区与卸车站之间流程相连,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原料平衡。c.原油卸车站拥有四个原油上卸鹤位和两个渣油上卸鹤位,可以最快速地处理原油、渣油瞎子车。d.渣油站台为装卸一体化站台,可以同时实现渣油装车与卸车。

储存原油种类及输送形式

储存原油主要分轻、重两种组分,按来源主要分为大庆原油、吉林油田原油、俄罗斯原油、扎赉诺尔原油。按输送形式主要分为管输原油和铁路槽车原油。俄油、大庆油两种原油性质的差异。

工艺原理

利用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用泵压进行卸车及输送油品入装置。

成品车间

成品系统于1976年开始长周期的投入使用。其主要操作是接收、储存、调合、转输半成品油和成品油,并按要求进行加温、脱水及计量。其最主要特点是罐区分散、战线长且储存介质易燃易爆。目前的成品车间共设置五个罐区,即:汽油罐区、柴油罐区、液化气罐区、渣油罐区、芳烃成品罐区,总存储能力19万立。9个泵房,即:汽油泵房、汽油消防泵房、汽油加铅泵房、柴油泵房、柴油消防泵房、液化气泵房、液化气消防泵房、渣油泵房、芳烃成品泵房。共有储罐77台,其中储油罐64台(包括10台球罐),其他储罐13台,冷换设备9台,机泵61台,其中油品转输用泵44台,消防用泵10台,其它机泵7台,以及全部出入该5个

罐区的全部输油管线约35万多延长米。汽油罐区1976年建成。目前的汽油罐区共有储罐17台,其中5000立储罐11台,20xx立储罐2台,1000立储罐4台,总储存能力63000立,共有离心泵12台,其中加铅泵1台,消防泵3台,消防泡沫罐2座。总占地面积约为93100米

2。柴油罐区1976年建成。最初的柴油罐区共有储罐11台,目前的柴油罐区共有13台储罐,其中5000立储罐9台,10000立储罐2台,20xx立的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69000立。油品转输泵7台,加降凝剂泵2台,消防水泵3台,消防泡沫罐1座。总占地面积约为54600M

2。渣油罐区1976年建成,目前渣油共有储罐7台,其中5000立储罐3台,3000立储罐2台,20xx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500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7台,其中离心泵5台,蒸汽往复泵2台,总占地面积约为21600米

2。液化气罐区1976年建成,后有扩建和改建,目前共有球罐13台,总储存能力7200立.其中1981年建成400立球罐三台,1986年建成400立球罐四台,1992年建成400立球罐一台,随着生产装置的扩建和改造,20xx年增建两台1000立球罐,20xx年增建3台1000立球罐。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消防用水泵4台,另设汽车装车鹤位19个,总占地面积约为58000m

2。芳烃罐区1995建成,为30万吨乙烯装置配套。1996年10月投用,共有储罐8台,其中3000立储罐6台,1000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0xx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总占地面积约为8400M

2。油品储罐及其附件炼油厂成品车间用于储存油品的设施为油罐,油罐共分三种类型,分别是立式拱顶罐、立式浮顶罐和球罐。汽油罐区、四苯罐区全部为浮顶罐,柴油罐区为部分浮顶罐和部分拱顶罐。渣油罐为拱顶罐,液化气罐区储存液态烃,全部为压力球罐油品储存的注意事项?

1、易燃性。燃烧的难易和石油产品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三个指标有密切关系。石油闪点是鉴定石油产品馏分组成和发生火灾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准。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着火危险性越大,但轻质油自燃点比重质油自燃点高,加此轻质油不会自燃。对重油来说闪点虽高,但自燃低,着火危险性同样也较大,故罐区不应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自燃起火。

2、易爆性。石油产品易挥发产生可燃蒸气,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一遇明火都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

3、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性。

4、易产生静电。石油及产品本身是绝缘体,当它流经管路进入容器或车辆运油过程中,都有产生静电的特性,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在油品储运过程中,设备都应装有导电接地设施;装车要控制流速并防止油料喷溅、冲击,尽量减少静电发生。

装洗车间

?装洗车间建于1970年,是我厂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担负着我厂成品油出厂主要任务。目前车间共有三座装车站台,分别是汽油装车站台,柴油装车一站台,柴油装车二站台;一坐挑车站台,一座洗槽站台。汽油装车站台于1986年3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柴油大鹤管,另设有2台浸没式外液压汽油油大鹤管,同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20xx年新建一套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与其配套)柴油装车站台于20xx年9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轻油大鹤管,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

?汽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两坐柴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300万吨/年。汽油装车二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目前正在建设中。洗槽站共有48个洗车鹤位,采用双侧洗车,可洗汽油、柴油槽车。工艺原理

1、根据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泵压进行装车。

篇13

从招聘、面试到上岗培训、试用、考核、正式录用,企业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了这些经济上的成本外,还有生产上由于人员适应过程中带来的生产不正常而间接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尽量缩短新员工的“磨合期”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造纸厂的设备多为高速运转,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很容易生产出不合格品或让不合格产品流到市场,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引致人身伤害事故或设备事故。如制浆车间蒸煮质量不均、漂洗工段冒浆、检修不按规定断电挂牌、纸机和质检不按产品标准把关放任人情产品流出……虽然制浆造纸设备越来越先进,现场环境也逐步改善,但职业危害仍然存在,如造纸车间听力下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很多设备噪声大,有些岗位处在高温高湿粉尘环境,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户用具,如防尘口罩、护耳器等。另外,造纸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倒班制,对于一线操作工,企业特别强调要身体健康,能适应倒班作业。但倒班会影响生活的规律性,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到造纸厂工作或消极对待、坚持不久就辞职的原因之一。因此,那些踏实肯干、守规矩、能吃苦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踏实肯干的态度是做好一切的基础,生产一线的经历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积累,我们的学生有少数明白了这一点并做到了,就被企业列为培养对象,调整到了班组长岗位、中心检验、主管等关键岗位。

三、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他们在岗位上不仅用心做,而且关于观察思考,不仅掌握了生产相关规程,也积累了故障处理经验,在锻炼中学习新知,在应用中提高技能,为自我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有一些毕业生好高骛远,频频想跳槽却不懂得充实自己,当然也就只能原地踏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道德的考核放在重要位置,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注重细节的员工更能得到同事的尊重、领导的赏识、企业的肯定和社会的推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治学严谨,以身作则,把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教育贯穿教学贯穿的始终。一方面,我们通过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交流、业内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从正面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对勤学好问,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对消极听课、敷衍了事等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管理·管理宝典89五、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到岗之后的试用期,企业通常会为学生安排一名带班师傅。面对厚厚的操作手册、各种规程、制度、图纸,师傅不可能详细地再给学生讲授一番,更多的是需要其借助已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自学,需要一遍遍跟着管线刨根问底,在出问题时跟着师傅跑前跑后,在维修时钻进钻出。要眼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学到更多,学得更快。特别是在新建造纸企业,如果能从安装开始,到调试、运行,全程跟进,那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对于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在造纸厂也是很常见的,如何发现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如何改造而更有效率,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传统,从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中找灵感,创新的基础缘于对设备、工艺的熟悉。在校学习时就要改变填鸭式学习习惯,项目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模式,让学生从任务着手,收资、讨论、解决问题、形成反馈,从而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多角度分析、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决策,制订工作计划并顺利实施,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