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篇2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新课改的极大阻碍,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来一定的难度。
篇3
作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迫使我们不得不进入无限的思索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他们学习物理的苦恼与无奈。以下是作者近几年在中学教授物理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学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不能停留在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上。现在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陶行知有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运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在期待着我,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承认、认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中心,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宗旨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物理学家,但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物理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发问
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而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是思维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是发问的前提。我国物理学家周培源说过,“如果把牛顿力学看成是至善至美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不会出现”。同样,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通过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才着力研究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获得成功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活跃物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要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学校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扩大课堂教学的内容入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把有关学科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利用这些信息去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五、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与科学家、艺术家所从事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发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并掌握“发现”的方法,具备“发现”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需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素质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去施教,学生要根据评价标准去学习,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应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金玉新.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引起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篇4
学讲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讲授的结合,这就需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换以实际的指导来引导学生逐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并结合教师实际的补充和讲授,来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这种模式下,课程的教学除了保障学生基础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完成外,还能真正的借助课程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具有显著的包容性和拓展性,整个课程的内容除了包含基础文化知识与其他课程的精髓内容外,其与生活的结合还能促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因此学讲结合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必要而可行。
二、强化学讲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学讲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结合有着显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使整套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文章在本节对学讲结合模式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作探究,以为新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开展提供相关的借鉴。
1.引领学生构建自主化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且学讲结合教学模式又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进而才能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在学讲结合的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以生成教学法来促进学讲结合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的统一,通过课堂中提问、学生自主讲解等模式来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动态规划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而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导向为班级带来一堂适合自身的语文课程,最终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获得最渴求的语文知识。
2.强化小组探究与师生对话,以课堂组织方式的创新推进小学语文学讲结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即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的强化需要借助课堂小组探究的工作来有效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当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小组的组合,并以小课题任务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答疑者的角色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探究,提升学生语文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的教学来讲,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的道具,即苹果和小刀,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为学生布置探究切苹果方法与实际结果这一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实验,并以规范的语言记录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最终会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并感觉到知识探究的惊喜,而其对于整个知识探究过程中有效描述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学习的总结能力。进而在这种方法下,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进行融合,小课题探究促使学讲结合与语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后期课文教学的效率也能够在这一前提下获得显著的提升。
3.师生合作开展课程总结,保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维持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巩固,而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的课程要求来进行课程的总结工作,整个总结工作并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高效率开展起来。在学讲结合的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师生合作,即教师与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成果,共同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来对课程学习的知识、课程探究的环节乃至于课堂中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进而强化自己自主学习的印象。而教师在学生总结之后可以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进而保障在学讲结合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使得语文教学效果的巩固更加有效,进而侧面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5
一、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微课程指的是使用一种小型的视频文件录制教学视频,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授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小知识,也可以是一个小现象、小故事或者小练习。学生在这样的微课程中点滴积累,学习知识。在信息化的时代,微的概念被应用在了教学中,产生了微课程这样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微课程有着具体、小巧和精致的特点。微课程的每一段教学视频都一定是言之有物的,避免空话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又不会让学生感到烦躁。同时,整个视频全部聚焦在一个小知识点上,做到了精讲细讲,内容更有立体感,更有吸引力。
二、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设计策略
1.导入设计
在进行微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程进行课堂的导入。学生在刚刚上课的时候常常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开启一节课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旅游专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一段关于旅游的微课程,向学生展示各种旅游景点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要讲述励志故事,则可以使用名人的成长故事引入课堂的主题。或者是利用微课程在学习开始前将本文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只是以微课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清哪些教学内容是重点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有所取舍,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2.呈现设计
微课程在进行语法讲授时有尤其显著的作用。由于语法概念比较复杂,要让学生掌握在不同时态下的语法运用规则,仅靠教师口述效率太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微课程把语法运用规则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容易,也更加有乐趣。在教授词汇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微课程,在单词和单词所指代的具体含义通过图片知识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记忆。
3.情景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进入一个具体的场景,那么理论知识就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微课程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景。比如,上口语课,教师可以把口语的具体运用情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状态下口语的用法,这种方式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总结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在同一节课上要讲解几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的就是梳理和归纳。现在有了微课程,教师的归纳总结工作就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来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把下一节课要讲的知识点归纳起来,支撑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的最后播放。学生就能够及时回忆整节课所讲的内容,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利用微课程视频,教师可以及时将课堂中所讲的重点知识总结出来,并将微课程视频资料上传到校园网站中或者是班级QQ群中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练习,在课上没有及时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全面提高,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班级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
5.学习策略
指导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刻苦程度,还取决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策略。微课程是传授学习策略的最好载体。教师可以把自己总结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并提供学生下载。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按照这样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6.课程拓展
要让学生全面立体地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而这些拓展往往是课本不能涵盖全面的。微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课程拓展的平台,或者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自主动手设计和制作微课程,让微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样高度凝练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关于最想去旅游的国家这个主题的微课程,并让学生通过英语将微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以及想要去这个国家的原因。学生在接到这样的学习任务之后就会借助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设备等查找关于自己想去的国家的信息,如国家的气候、风景、地理位置等,然后再通过自己已有的英语基础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提高学生对微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微课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初中英语教师的注意。学生在微课程的帮助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质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微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结了微课程的实践策略,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2):66-70.
篇6
在优化上述任务学习环节过程中,注意凸显“目标性”和“主体性”,即要能够依靠课程教学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目标需要,确定在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同时,要能够注意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潜能,尤其是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对话交流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教师可注意如下教学环节的安排:(1)提供与任务学习相似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任务有初步的认知。(2)任务中注意语言输入的前置性,即要能够在确定任务学习因素中设置一定的不确定学习任务模块,以便于教学双方能够有灵活自动地安排。(3)在任务后,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通过对任务教学环节的优化,能够让课程教学形成有机联系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任务前可为学生搜集“青春期成长烦恼”相似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学习素材的认识。在任务学习后,则可要求学生能够就自己学习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
二、优化任务教学类型,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在明确了课程教学相关的环节后,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课程教学要求来优化任务学习类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目前有比较分析、问题列举、分类排序、问题解决、交流探究、发展创造等六种类型。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形选用合理的教学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问题列举和比较分析适合于学生同桌之间的学习探究,以解决较为简单的初级类型题目。其他的四种类型则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或者角色模拟学习等。但在选择教学类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教学目标要求来优化组合,以形成有效的学习合力,帮助学生增强认知体验,满足学习发展需求。
教师在选择任务教学类型时,应该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点和发展点来进行综合运用。像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4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中,可要求学生运用问题列举和比较分析来了解文章的表达主题大意。可建议学生运用小组、角色、师生等资源来进行优化组合,让学生在交流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培养发展创新精神。
三、优化任务教学总结,促进反思生成
学生在任务学习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总结思维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反思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对任务学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任务学习自觉主动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不断生成。
篇7
2.1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首先,行动学习法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每个高校的各个学科都在尝试改革,改变以往应试教学中单纯的教课方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完成学习目标,而行动学习法就是这种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也是一门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其教学过程也在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行动学习法就是符合这一趋势的重要方法,符合高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改革的目标.其次,行动学习法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已经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很高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有一种反思精神,能够对所有的理论充满批判精神,活学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而行动学习法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重要学习方法.最后行动学习法符合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市场营销策划作为一门课程,十足强调反思和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活学活用,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论不是目的,提升认知水平才是目标.
2.2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不仅有应用的可能性,还有各种因素促使着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需用行动学习法来实现自己的课程目标.第一,传统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弊端.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一门很强调实践的课程,而传统的教学只是一种理论的传输过程,而这些理论往往都丧失了时效性,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求,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要求不符,学生也很难在寻找工作时具备很大优势.第二,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具备很大优势.行动学习法是以“用”为主题,市场营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学习的主题,并将“学”和“用”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认识,所以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他必须承担解决各种问题的责任,经过不断反思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行动学习法还利用了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内相互讨论、互相激发、不断反思的过程来提升自己的认识,这种学习方法对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天然优势,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应该引引用这一学习方法.
3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途径分析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教授学生如何做市场营销策划的一门课程,而市场营销策划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并为了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而设计的产品或者服务促销过程,也就是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市场营销策划核心就是打动消费者,让更多地消费者关注、了解、信任企业的产品,所以这门课程在采用行动学习法时注意是通过教学来启发学生如何“做策划”,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详细来说主要步骤包括:
3.1提出问题和限定分组
提出问题和限定分组是前期的步骤,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是整个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和学生对市场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来提出相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分组来进行初步限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同时还要有多个候选项,从而能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选择.限定分组主要是为了学生在自己学习团队中不会出现能力差距过大的现象.
3.2问题选择和团队成立
问题选择和团队成立是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地方,因为这一环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成立一定的团队,并且可以相互讨论来完成目标.在开始阶段,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自由组合成一个团队,由于每个团队关于市场营销策划的问题都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然后进行初步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组织和控制,让每个团队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同时市场营销策划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文字等多方面的学科,所以各个成员都要尽量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着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3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期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主动性的一方面.分析问题就是各个小组在选定问题后能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团队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搜集相关自己并且激烈讨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并且在不干涉各个团队讨论的情况下引导他们的策划思路,能够让他们的策划更加适用于当前市场营销的需要.团队分工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步骤,因为团队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结果,所以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领取一定的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行动学习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还在于,行动学习法的每个成员并不是在完成自己任务后就无事可做,而是参与整个市场营销策划的全过程.解决问题是这一环节的落实步骤,在团队合作中经常是呈现“合作———分歧———讨论———合作”的过程,所以行动学习法中的解决问题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就要求教师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个团队的学习效果,并且要设定各个团队的预约答疑时间,促进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3.4总结和评价
以教师为中心对每个团队的市场营销策划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学生为中心对各个团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以各个小组为中心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这三个部分是行动学习法的后期过程,并且在进行时是交叉开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认知水平等.以教师为中心对每个团队的市场营销策划进行点评和总结应该根据每个团队的水平和具体问题而进行,由于在前期中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策划内容,所以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应该根据他们的问题而进行,而不能采用以往那种统一的标准,这样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对市场营销策划的认知水平,掌握最前沿的市场营销信息,从而为每个团队的策划内容都能够提供比较适宜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对各个团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应该坚持批判、反思的原则,这也是落实行动学习法的表现.行动学习法在优越性表现在对理论的知识充满怀疑心理,能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反思这些理论的正误,这也是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印象的重要手段.以各个小组为中心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表现,也是行动学习法的优越性表现,每个团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只学习自己团队的内容,也不是根据自己团队的问题来设计市场营销策划,而是能够进一步对其他小组的问题和策划进行认识,利用自己小组的经验来反思其他小组的结果,在这种反思和对比中提升自己对市场营销策划的认识,达到快乐中学习、对比中进步的最终教学目标.
篇8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所以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对课标的解读。农村初中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度比较低。如何做到相对恰当的课标解读,既能做到相对清晰地解读课标,又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混乱,我认为“名词化”解读是不错的方法。我将目标初步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而后,把更主要精力放在找寻课程标准描述的内容上,把表述中“人物”、“地点”、“事件”等内容用名词进行概括。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相关课标的表述是“讲述林则徐的故事;列举中英《》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能清晰地看见里面三个事件的概念“”、“《》”、“”。从表述的层次看,“”是识记层次,“《》”为理解层次,而“”则是运用层次。我们再将三个名词根据层次用不同颜色表示:“”用黑色表示“了解”,“《》”用蓝色表示“理解”,“”用红色表示“运用”。这样就对课标进行了相对简单的“名词化”解读。
二、学习目标的“名词化”展示和课程重难点的“名词化”表述
课标解读完成后,就存在一个目标展示问题。关于目标展示,我们大可以“名词化”。在学习目标后展示几个名词,把重难点用不同颜色标识,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基本了解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为例,我的学习目标展示就是“”、“《》”、“”三个名词,而在“《》”、“”两个名词上,分别标识蓝色和红色以示本课的重难点。
三、“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农村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我便使用了相对简单又好操作的“名词化”“探宝式”阅读。
“名词化”“探宝式”阅读,就是把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名词提出,做出学生阅读的第一目标,学生阅读的第一任务是在课本中找寻到相应的名词并勾画出位置,之后以名词为中心展开相应阅读。当然在名词设计上,有时候可以适当找一些有特点、特色甚至怪异的词,容易激发学生“探宝式”的和兴趣。比如《》中,我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就设定“”、“林则徐”、“关天培”、“香港”、“”等名词,让学生寻找位置。还把“”故意写错为“虎门烧烟”,把“鸦片”改造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创造探寻名词的乐趣。学生能很开心地接受这样的引导并顺利转入自主阅读中。
四、课堂教学“名词化”流程
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后,之后就是较为简单的教学过程了。在“名词化”课堂教学中,我主抓核心词语的标识,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还是以《》为例,在“《》”的内容环节,我让学生首先齐读两遍《》的内容,然后抛出“香港岛”和“2100万元”两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是学生很容易误解的,属于考试易错的部分,很多学生在描述《》时会把“香港岛”和“2100万元”写作“香港”和“2100万两”。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这两组词的表述是一致的,所以需就名词给予较深层次的解释。以香港的地图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构成的;“银元”和“银两”更不是一个概念,价值相差许多。
“名词化”的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也便于学生找寻知识的核心,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抠字眼”也并非坏事。
五、课程讨论“名词化”议题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对课程部分内容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课堂讨论的议题时,我依然采用“名词化”方法,以名词作为讨论的主题。核心词、特别的、有趣的词语甚至改编的词语,都可作为议题。设置议题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再以《》为例,我设置议题“民族英雄”和“虎门烧烟”。在“民族英雄”的讨论中,让学生首先总结本课出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之后回忆七年级曾经出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等,总结“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什么人是“民族英雄”,并反问岳飞和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样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共性概念的理解;接着是“虎门烧烟”的议题,这个名词是我有意写错让学生纠错的,学生很容易找到我把“”写做“虎门烧烟”了,也知道“销”改作了“烧”,于是引导学生讨论“销”和“烧”的区别,“”为何不是“虎门烧烟”。这个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六、课程总结“名词化”反馈
课程知识总结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练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但是这样一个总结过程操作难度较高,常用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练结知识的点的覆盖面不够;语言总结,时间过长。此时我们不妨再用“名词化”总结。
篇9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知道学生理论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行为习惯不够好,学习自信严重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我们仍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学懂,老师也缺乏成就感,所以笔者总结了几年在摄影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程改革的经验,以探索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模式,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分享。
一、实施活动课程教学的原因
一是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实际。中职的学生常常是视觉学习、听觉学习的弱者,但他们往往是动觉学习的强者,而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很多还是普教模式,仍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而我们现有的教学内容,学科体系味道太浓,难度过大,趣味性不强,学生感到难,学不懂,以至于不愿学。
二是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更多关注了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动觉学习,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具体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二、对活动课程体系的认识
经过多年对活动课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活动课程不仅仅是人们原来理解的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课程应该是针对所教育的对象开设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集合。可将活动课程体系归纳为: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活动课程;二是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的专业活动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实训活动课程;四是以欣赏美、体会美等审美活动为载体的美育课程;五是以增强身心锻炼为载体的体育健康课程。
而笔者所教授的摄影课程是广告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实施活动课程的目标
以学生"学"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具体精心设计的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实施活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1、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设计活动。
2、不同活动课程之间的配合和衔接。
3、活动课程过程中的评价。
五、摄影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一)、活动课程的授课前准备及实施
首先要明确授课对象专业,明确授课对象层次,然后选择教学辅助教材,熟悉教学设备。
其次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课程的评价标准。摄影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其中课堂提问占10%,主要考核学生主动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纪律考勤占10%,主要考核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等;课堂实训占40%,主要考核学生摄影专业技能、摄影作品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后自学完成作业占30%,主要考核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手段收集摄影基础知识等信息的能力、收集欣赏摄影作品的能力等;作品展示10%,通过橱窗、LED显示屏和QQ相册等方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根据学生橱窗制作参与度,作品选用数量等对学生进行评分,同时考核学生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等。
第三就是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是难点部分。经过总结笔者将摄影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为以下12项:
1、自我介绍活动。2、摄影基础知识讲座。3、团队分组活动。通过团队分组活动,让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4、团队PK赛活动。5、数码照相机市场调查活动。6、分团队课堂实训活动。这项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要通过设计的具体课堂施训活动来实现对学生摄影基本技能的训练。7、课后自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自学能力。8、摄影作品欣赏、比较、评价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提高摄影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在电教室欣赏、比较、评价同学们每此课堂实训的作品,找到作品中的不足,并不断总结提高。9、外出采风实训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非常吸引学生的一项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摄影、感受摄影以及感受伙伴间合作学习的快乐。10、摄影基础知识竞赛活动,激励、检验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11、学习摄影交流总结活动,不仅实现老师总结课程,还应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并提出学习建议。12、作品展示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体会"丰收"的活动。通过橱窗、LED显示屏、QQ相册等展示手段,搭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以上活动设计中"分团队课堂实训活动"更是重中之重。笔者在结合参考教材和数码照相机说明书的基础上,并结合学校的教育环境设计了以下具体的课堂实训活动:1、数码照相机的基本操作实训活动;2、"学摄影"主题摄影活动;3、光线的利用拍摄活动;4、人像摄影活动;5、构图和色彩实训活动;6、校园秋色实训活动;7、"我的发现"主题摄影活动;8、校外摄影采风实训活动;9、翻拍我的绘画作品。10、"暗房技术"实训活动。通过具体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并给予学生及时评价。
第四、做好活动课程的总结评价。在设计好具体活动课程后,老师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并做好每次活动的指挥、辅导、沟通、答疑、协调等工作。并采用学生评、老师点评等方法做好每次实训评价。
篇10
“数字通信原理”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理论性很强,同时还强调实践性。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程内容,而且更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翻转课堂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被称作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课堂“课上教师知识传授+课下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为“课下教师知识传授+课上学生知识内化”。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如下优势:(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改变了课堂管理,增强了学习互动;(4)有助于教学相长;(5)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以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所形成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别为主线,将教师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准备、引导互动+总结评价和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总结反思三个环节。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前面构建的教学模式,以《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中“脉冲编码调制”课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班学生共40名,分8组,每组5人。
3.1课前
教师:制作学习任务单,采用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7.1录制微视频,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上传至QQ群进行共享,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策划课堂活动。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2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学习,并安排小组探究任务。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环节进行评价,并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探究合作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考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内容。
3.3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完成相应作业。思考自己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并把自己的困惑和教学设计建议反馈给教师。
3.4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采用量化表,总结性评价采用试卷测验方式,学生最终成绩=形成性评价得分*50%+总结性评价得分*50%。
4 探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当,学生基础相当。对两班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测试。测试结果图2、图3。
如图所示,实验班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而且实验班高分成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前自主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合作学习不利于积极性差的同学、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建议教师优化合作探究模式,打消学生依赖心理、多进行个性化指导、多增加个人展示的机会。
5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如何使翻转课堂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提出高效的课堂时间分配方案;(2)创新课堂活动形式;(3)形成更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
篇11
化学同数学、物理一样,在学习过程中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总结和归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在教学中提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免不了要让学生进行复习课,通过复习课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知识的学习和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化学复习课程的类型,化学复习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做了简要论述,希望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1.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类型
复习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总结、巩固和提升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存在知识的遗忘。遗忘是正常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住所学的知识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复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学的更扎实,更有利于以后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复习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1 日常复习。日常复习就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要对每节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在教师进行下一节课教学时还能够清楚的记得教师所讲的上一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此外,通过复习学生在进行新课程的学习时能够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联想,从而促进学生新课程的学习。
1.2 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就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某个专题后对整个单元或者整个专题进行系统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的更加清楚,同时能够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学生如果在以前的学习中存在不理解或者上课时没听懂的知识,通过后面的复习课程可以让学生重新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以前的知识都学会了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以往知识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能够增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1.3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就是在学习期末进行大的总结和复习,对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让学生回顾自己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让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既能查缺补漏,还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和锻炼的目的。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以往的学习经历能够感受到自己这一学期的变化和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4 总复习。总复习又称结业复习,就是在学生在学完某阶段的全部课程后进行总结性的复习,也就是说,学生在初中年级的化学课程学完之后进行总的复习,通过总的复习落实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目标。一般这种较大的复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和难点。
2.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现状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化学复习课程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化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程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降低了化学复习复习课程的效率。
2.1 教师对化学复习课程的课型认识不清。复习课程与以往的化学课程不同,日常的教学课程主要是对新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是以学生的理解为主,而复习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线条性的整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复习课程中的教学比较随意,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重点和难点的突出不明确,体现出教师对复习课程的类型定义不准确,认识不清楚。
2.2 学生在复习课程上的参与度不够。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在目前的化学复习课程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经常被教师所忽略,这也是当前复习课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2.3 复习目标单一。当前复习课程中教师的教师目标单一,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的单一化,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具有单一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策略
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化学复习课程,并且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化学复习课程中学到知识,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化学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1 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加深课型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抓住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保证自身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明确各种教学课程的小学内容和目标,加深课型认识,保证各类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12
1.农业推广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学科。农业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专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农学、茶叶栽培、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园艺等多个专业均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3.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目的。
农业推广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发展史,以及农业推广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管理等。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农业推广机构基层推广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使得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学会灵活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推广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4.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教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篇13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源自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BTEC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广东等地先后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引进了该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良好。其特点是以“人格为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能力标准、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反映了当前发达国家职教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基本趋势。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差异,它注重教学的结果,即如何使学生达到设定的学习能力目标,而教学过程、方法因人而异、灵活多变,体现了从“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移。其九大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形成性评价、同学评估和自我评价对学习有帮助;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活动或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教师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评价特点
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由此会产生重考试、轻能力,以及师生对立等弊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学习评价中,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师从计划、咨询、实施等方面让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了解评价体系,自己掌握学习评价的尺度,不仅对自己的课业要自评,还要参与集体课业互评,对教师或者其他评估员的评价提出反馈。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习别人的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学会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评价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非常关注学生发展,把教学评价作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一种手段和促进机制。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评价是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传统的课程评价是单一评价标准,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业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评价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笔者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九个基本原则,按照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用标准内容,即学习领域定位、学习领域学习(能力)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习领域整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等各大模块,建立对应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并将每个标准细分为课程考核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制定对应评分表格以确定评价标尺。
1.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标准应包括课程设计目标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的目标评价、是否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的过程实施评价、课程反馈机制及课程效果的结果评价。其中课程目标在评价过程中既是评价的指导,又是评价的先在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作为联系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果的桥梁和中介,主要在于通过不断了解课程实施中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管理者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有效地调控课程进程。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是建立在教学对象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能力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实施标准及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针对理论教学评价设定其主要观测一级指标如下表。
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理论教学评价标准
理论教学评价 一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1.教学内容选取(20分) 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已经改革使用项目载体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以符合高职教育需求
2.学生知识掌握程度(20分) 学生资料查阅、知识应用、对问题的判断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3.学生技能分级评判(15分) 学生技能熟练程度、技能证书获取、参加技能大赛等情况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20分) 教学环境设施、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课程效果(15分) 覆盖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评价
6.反馈(10分) 教师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方向、企业的反馈意见、考证总结等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应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一级指标涵盖实践条件及准备工作、教师指导实践情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实践情况、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作精神、实践效果及反馈等评价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基础上具体化。
2.课程考核标准
在构建的评价体系中,课程考核标准要形成对学生岗位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细化,形成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应包含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证(赛)代考等多元化评价,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使课程评价方式具有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的特点,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进程,以便寻求适当的帮助,做出适时调控。教师也能较快、较全面地掌握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
(1)教师评价是一份过程记录表,包含课程重构后建立的每一个项目和工作任务的汇报前讨论情况、汇报情况、拓展任务讨论、综合评价意见和小组反馈意见,其中综合评价意见要包含每组完成的三个亮点及三个建议,小组反馈意见要体现自我评价及改进计划,该评价有别于传统计分方式。
(2)自我评价以实施步骤为主线,学生按照“预备知识―问题导入―咨询―计划―实施―评估―拓展―总结―反思”的主要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职业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给出自我评价。
(3)小组评价着重于本组成员对其他组任务完成效果、基本过程和难点分析、主要依据、亮点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给予课业展示,有助于小组相互学习。
(4)以证(赛)代考是课程考核评价的较高层次,结合学生职业技能证书通过率、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设计,或者直接使用各类大赛的评分细则。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评价在软包装材料分析与选用课程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将此评价体系应用于所讲授的软包装材料分析与选用课程,两届学生共计67人参与。笔者综合学生建议及教师心得,颇有感触。
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取项目化教学,共设立15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另含有4~6个子项目。课程设计以4学时为一个大项目完成时间,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完成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引导学生从按照“预备知识―问题导入―咨询―计划―实施―评估―拓展―总结―反思”过程记录的自我评价出发,通过汇报时的小组评价相互学习。整个过程为进阶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多种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使用过程记录表对各位学生和各小组进行考核,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建立起针对评价的反馈机制。
课程完成后,老师使用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对课程设计、实施、效果、反馈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聘请同行通过听课、检查学生报告和评价表,检验整个课程评价体系应用的效果。
经过评价体系的运用及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自己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复习、团队合作、汇报表达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较之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习兴趣更浓。
四、小结
第一,在评价体系中,重点观测是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否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工作环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能力。
第二,课程评价标准全面立体,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建立起针对评价的反馈机制,把教学评价作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一种手段和促进机制。
第三,全面的课程考核标准,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使学生参与课程考核,实现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并促使学生依据评价进行反馈、总结和改进,更好地学会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
第四,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使评价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多样性,能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进,熊建武,沈铁敏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12).
[2]邹晓.英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与实践探讨[J].经济师,2011(7).
[3]韩艳梅.SCL培训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5).
[4]丁双凤.打破高职基础理论课堂的沉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
[5]章玉祉.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