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档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档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档案论文

篇1

作者:魏小红 单位: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只有不断对软硬件进行更新,选择质量优良的软硬件产品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行,跟上时展的脚步。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而农业科技档案保存了许多重要内容,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创造的特征,资源弥足珍贵,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因此不仅从应用方面,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也要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以保障档案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档案服务人性化一要树立服务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应改变传统档案管理“重保存、轻利用”的理念,树立起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在保证档案管理专业性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性,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二要创新服务手段。档案馆要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服务,建立档案网站,为档案使用者实现档案信息网上检索提供方便,做好档案资源库建设,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全面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在实践中要对服务的方法不断创新。例如:可以开展“一对一”农民科技档案服务,即为某些种养规模较大的农民建立专门的档案,把档案管理部门主动为农民搜集相关档案信息,通过互联网供农民查阅,更好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档案的科技利用率。最终建立以现有档案部门为基点,以服务“三农”为核心职能的档案信息体系。三要拓展服务领域。将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主要为科研单位、农业生产企业服务,转化为向全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可以针对科研部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农民等部门服务,为其建立不同的档案数据库模块,实现档案管理的“精细化”,使农业科技档案部门成为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指挥部、智囊团、咨询中心。四要利用信息化促进档案管理中的交流与反馈,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出击,了解档案使用者的现实需求,深层次研究开发档案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合理性、快捷性、准确性。档案管理部门可通过建立网络论坛、微博等形式,征求各方意见,进行交流与沟通。档案管理模式市场化农业科技档案馆是农业科技信息的聚集中心和交流中心。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一部分事业单位市场化也是国家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创造性的探索科技档案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农业科技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活力。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科技档案使用过程进行商业化运作。各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可将一些农业科技资料到互联网,进行适当的收费阅读,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档案资料咨询服务,扩展科技档案管理咨询业务,为档案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科技信息指导咨询、科技资料检索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可将档案管理工作拓展到扩展到社会活动中实现商业运作。农业科技档案馆要深入的进行市场挖掘,研究自身特色,把传统的信息采集、编目、使用、咨询等业务扩展到社会活动中来,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增强科技档案馆的品牌知名度和群众认可度。

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复合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在数字化条件下,农业科技档案馆要树立“人力兴馆”的意识,把既精通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做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要建立学习型档案馆,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人才进行精细化培养,强化数字化应用的重点。要建立健全员工培训的体制和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接受数字技能的培训。二要建立文化型档案馆,不但要做好员工管理、技能上的培训,更要做好人文观念上的培训,要丰富档案馆文化内涵,使员工理解农业科技档案馆的精神实质,热爱档案管理工作,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档案馆的发展中去。三要建立研究型档案馆,档案馆要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类农业科技课题研究,提高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运用水平,提升档案编研能力,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保证。总之,农业科技档案包括着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中的各类文字、图纸、数据、声像等资料,囊括了农业科技研究课题的“立项、申报、总结、成果鉴定”各个领域,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再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为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更为档案管理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步伐、服务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软硬件更新实时化、档案服务人性化、档案管理模式市场化、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复合化将是农业科技档案馆管理信息化的新途径。

篇2

(二)医学科技档案专题突出,系列化强

医学研究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一般都是突出地以一个特定的专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对该专题进行研究时,着重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系列化、完整性的研究。这就使得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专题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多层次完整化研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套化的科技文件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层次分明但又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系列进行利用。

(三)医学科技档案的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跨学科、跨专业现象非常普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研究本身就包含了众多的专业门类。同时在新形势下,大量的新兴科学技术和专业不断涌现,各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发生交叉融合,医学研究也不例外。现代医学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地利用别的学科领域的有利条件,加强彼此的协同合作。特别是现在许多医学科研课题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攻关。这些反映到医学科技档案,也使其具有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的特点。

(四)医学科技档案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庞大

医学研究由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造成研究结果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医学研究可以通过保存对象的标本或其组织切片来直接记录研究结果。同时,又可以利用各种音视频资料、化验单及仪器检测结果来间接保存。因此,医学科技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载体也非常丰富。

(五)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保密性

医学档案资料与医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作为医学档案记录的主要对象,医学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这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于记录了具有特殊价值的医学报告、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等档案资料,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为其设置相应的保密等级,确保这些医学科技档案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护措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医学研究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收集、系统分类和编研,其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确保医学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医学档案的价值,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篇3

(一)归档率低

首先,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的单位研究管理工作和研究成果归档工作不协调,严重脱节;其次,因为农业科研工作的周期性较长,因此,档案的来源较为分散,在收集整理时由于各个档案的来源时间不确定,会出现部分档案丢失现象;最后,研究者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曲解,认为研究的成果档案属于个人成果,对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存有疑虑,从而出现研究档案的断档现象。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正是因为历史较为悠久,很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的发展形式严重“脱轨”,没有及时的更新完善,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大多采用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因此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也有了相对应的要求,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仍然是传统的人工方式,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农业科研技术工作的深层发展。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档案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类,为后期的档案查阅提供便利,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功能。然而,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不够完善,学识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薄弱,对各种研究成果档案定性不明确,出现分类混乱的现象,迟滞了规范化管理的步伐。

(四)保密工作不够深化

虽然现代网络化技术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对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是,网络化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渠道,的载体在管理上也没有强有力、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化,容易使研究成果外泄,另外,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高,对于查阅的程序检查不够严格,这也是导致档案信息外泄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针对于不同的档案特点,要有合理的收集方案,对档案进行统一式管理。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把研究工作与档案归档工作协调起来,对每一研究项目进行实时档案跟踪,严防因为周期长的原因,造成档案的遗失,可以有专门的人员分工进行细化管理,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归档观念的强化,灌输正确的归档意识,以确保档案的整体连续性。规避断档现象发生。

(二)完善制度建设

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更是日常管理的行为准则。管理人员要按照科学的归档程序对各种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操作,不能主观的对档案进行随意安放,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对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法规准则进行学习深化,进一步促进各种的标准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强化下更加有序。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和经验,对各种农业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认知,在档案归类上可以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不同档案的属性进行分区、分层放置,不断的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与时展形势相接轨。

篇4

1.加强领导的重视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单位的重点工作来对待。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领导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对档案设施的完善方面,也表现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督查考核方面,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该定期对档案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考察,监督并且检查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另外,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情况,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对其定期、定量、定性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档案管理建设的相关标准来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一个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推行和实施,这样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在于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要合理、可操作性强。一方面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干部和职工主动配合档案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展开和有序进行。通过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能适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还要以简明实用为前提,要保证其可行性,并避免流于形式。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要以简明易行、方便实用以及良好的可行性为目标,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并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

3.加强档案管理员工的专业素养

篇5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395•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篇6

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继步入实践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制约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1.档案分类整理基础薄弱

由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所属部门和下属成员单位较多,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的科技档案专业性强、保管分散,加之现有的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定性不当、部分二级类目设置欠科学等,给企业科技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导致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档案分类整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例如,目前企业档案的分类整理多执行的是1991年7月4日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1]和2008年制定的国标《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2](GB/T11822-2008),而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的分类和整理规则已不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亟待进行修订和完善。

2.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企业科技档案专业性强、形式多样、规格不一,且具有成套性等特点,其管理和数字化处理的业务标准和规范要求应与企业文书档案有所区别。由于我国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3],不同企业、不同专业、甚至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异构,数据接口的通用性、兼容性差,不仅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3.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力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总体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尤其是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大量的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游离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外,严重制约着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4.信息化建设人才极度匮乏

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需要有一批既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能力,又精通档案业务、通晓本企业科研生产常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档案人员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能力,聘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又不熟悉科技档案动态管理的系统需求,加之通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情况,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因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推进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仅是社会信息化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在现有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上,加快制定、修订和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国家工信、科技、标准管理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修订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规范,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各行各业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科技档案的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标准、规范,使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有规可依。

2.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科技档案的构成特点,加强科技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使科技档案管理分类科学、整理有序、归档齐全、检索便利,尤其应遵循企业科技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科技档案成套性、动态性保管及企业CAD电子文件等的归档管理工作[4],为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整合信息资源进行科技档案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应根据所属部门多、二级单位多和科技档案专业性强的特点,针对科技档案实体管理分散的状况,系统地分类整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各专业、各项目相关的科技档案数据库建设,为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筑牢基础。

4.注重研发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7

1.1AHP方法概念

ANP法的中文含义为层次分析法,该方法作为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在运用时,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得到分解,使其形成各种组成因素,然后再对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实施分组,形成递阶层次,并采取两两对比的措施,完成各类因素重要性的排序工作。该方法是人们决策思维特征的一种有效展示。同时,该方法还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并存的方法,其可以在决策当中,把定量与定性的因素结合起来,采取既定办法实施处理。从而对原先定量问题存在的局限,做到了有效改观。原先,很多档案工作者,均是采取定性分析办法,完成档案价值评定工作,其中也包含对科技档案价值的评价。关于定量分析的措施,开展不多。然而,现如今,科技档案工作发展越来越快,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档案工作人员,开始采取量化措施,来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分析,并将一些数学研究的办法,纳入到科技档案价值评价当中。

1.2AHP方法应用时所需注意的问题

①先需要完成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在实施时,是根据过往经验来做出判断,该方法在以往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中,有着诸多应用。然而,受到成套性影响,在对科技档案价值实施分析时,通常也会根据套路作为基础,并根据保管期限表位依据,来对科技档案内容作出直接审阅,从而对科技价值做出逐步分析。AHP法作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层次结构的设计,还是判断矩阵的构造,人为因素,都会对结构造成较多影响。②定性分析需对定量分析做到结合。利用AHP法来对科技档案价值实施评价,是建立在研究之上,来对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分析。例如,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矩阵模型如何建立,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如何确定?这些都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对科技档案价值评价本质、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评价体系中包含的要素做到充分了解,并能够对各类关系做到充分掌握。不然,若是仅依靠自己经验及想法来构架价值评价体系,则还是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之所以使用定量分析,便是为了能够对档案价值做出真实反馈。作为信息分析的常见方法,对于定性分析来说,其是对分析对象类型与性质做出分析;而对于定量分析来说,则是对分析对象规模、程度等一系列数值关系作出分析。通常,定性分析当中涉及到的描述性分析较多,哪怕是十分深刻的分析,也只是对对象本质的高度概括,事物量难以得到呈现出来。然而,对于科学来说,若是没有定量成分,则无法获取进一步发展,对实践过程也难以做到普遍应用,仅能够借助以往观念进行指导。

2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2.1科技档案的价值表征

只有对科技档案价值表征做出有效确定的基础上,方可完成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实现对科技档案价值做到有效判定。一般来说,科技档案价值表征在本文中,提到了两大方面。分别为现实利用与综合状况。下面对其进行分析。2.1.1现实利用作为科技档案价值的基础内容,现实利用包含了五个方面,分别为科学研究、经济活动、科技决策、科技人员考核及科技成果甄别等方面。这些内容构建在一起,能对科技档案现实利用情况做出直观反馈。2.1.2综合状况作为科技档案价值的组成部分,综合状况共计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文物收藏及编史。这两项内容,是对科技档案综合状况做出直观反馈。

2.2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述提到的科技档案价值表征,笔者尝试完成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针对上文,笔者完成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两两比较结果,把主观价值判断项目,采取数量方式确定下来,同时将档案所涉及到的复杂问题实施简化,使其形成对应指标,赋予其重要性权重值,来对科技档案价值实施定量评价。2.3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对准则层内的因素Bk(k=1,2),对目标层起到的影响进行比较,能够使其在目标层内的比重得到确定下来。对准则层内的因素Ck(k=1,2,3,4,5),对准则层内的B1起到的影响进行比较,能够使其在准则层内占据的比重得到确定下来。对子准则层内的因素Dk(k=1,2),对准则层内的因素B2起到的影响进行比较,能够使其在准则层内占据的比值得到确定下来。下面,以子准则层内的因素Ck(k=1,2,3,4,5)比例为案例,取得两个元素ci与cj,采用bij代表ci与cj对准则层相对重要程度的赋值。借助两两比较所用到的1-9标度法,便可以得出比较矩阵B。同样的操作,便可以得出比较矩阵A与比较矩阵C。在得出判断矩阵A、B、C之后,便可以借助Matlab软件,得出这三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A、λB、λC与其单位化特征向量:W軛A=(a1,a2),W軛B=(b1,b2,b3,b4,b5),W軛C=(c1,c2)。对于向量W軛A来说,其分量是准则层各个指标的权重,对于向量W軛B来说,其分量是子准则层指标C1、C2、C3、C4、C5相对准则层指标B1的权重,对于向量W軛C来说,其分量是子准则层指标D1、D2相对于准则层指标B2的权重。向量W軛=(a1b1,a1b2,a1b3,a1b4,a1b5,a2c1,a2c2)的分量则为子准则层各指标的合成权重系数。

3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体系应用时应注意事项

3.1需对科技文件技术水平做出考虑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出,B层当中,科技水平具备的权重值最大。所以,在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评价时,需对科技水平做到优先考虑。则也是对技术原则的遵从。作为科技档案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平能够对需求普遍性做出有效反馈,因此,技术水平应当是对档案价值实施判定的一项重要因素。

3.2需对投入产出与综合情况做出考虑

不管是科技档案投入产出,还是综合情况,均需对档案利用做出考虑。分别来说,投入产出是对档案本身效益与成本问题有所针对,综合情况是从档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也这是对科技档案效用原则的遵从。档案存在的意义,是给社会提供服务。所以,对科技档案价值做出考虑时,应当对效用原则做出考虑,并对实际规律做到有效把握。

3.3需对其他因素做到充分考虑

科技档案价值评价过程较为复杂,若是采取AHP法完成档案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则需要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矩阵模型以及各个因素相对重要度确立时,做到对问题分析、涉及因素及档案价值评价体系当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效掌握。因此,在对科技档案的价值实施定性、定量时,还要充分结合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现实工作开展中获取的经验,充分考虑其它因素的出现,同时借助统计学等相关措施,来对科技档案价值评价问题做出有效分析与解答。

4总结

科技档案价值评价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因素相对较多。若是在价值评价中,采用AHP方法来完成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矩阵模型构建,对各个因素实施分层,并实施相对重要性分析,便能够对科技档案价值做到定量、定性分析,来对科技档案价值评价中所涉及到的难题,做到有效解答。

作者:邓 磊 单位:辽宁大学档案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8

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计算机、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在国家、行业以及单位科技档案管理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的框架下,用信息化手段来保障和促进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为科技档案资源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提供坚实的基础,科技档案开展信息化管理,重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档案的自动编目、检索、立卷和标引等工作。对科技档案实施自动编目和自动检索是应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科技档案的基本要求,其中自动编目是将收集到的科技档案相关信息制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在不同要求下编制出不同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全宗目录、分类目录、案卷目录、专题目录、作者目录等各种目录和索引,充分发挥信息化编目速度快、项目全等优势。自动检索是通过查找档案目录并利用档号、题名、责任者、分类号、关键词等检索标志,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满足要求的档案资料,与手工检索相比,自动检索速度快、线索形式多样,检全率和检准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要求。计算机自动立卷是计算机以科技档案目录中每份文件的有关存录项为依据将某方面具有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文件综合在一起组成案卷,并自动对同一卷的卷内文件进行排列和编号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立卷速度和立卷质量,改善了效率。科技档案自动标引是计算机通过对科技档案题名或全文信息进行字词切分、对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及给出正式主题词或分类号的过程,科技档案自动标引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快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第二,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档案的借阅、统计、编研及保管环境的自动控制。科技档案的借阅管理和统计工作复杂而繁琐,而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动借阅管理和统计,对科技档案的利用登记、审批、检索、调卷、归档、利用情况统计等进行自动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完善科技档案的借阅管理制度,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档案的借阅管理,重点涉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的借阅资格验证、借阅情况登记、归还登记和自动统计。

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有效实现对科技档案资料的自动编辑处理,不但能够提供对科技档案原文信息的检索和分类,还能够对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文字编辑处理和排版印刷等工作,实现科技档案资料的自动编研。另外,在科技档案的管理环节中,对档案保管环境的自动控制非常重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排架进行自动管理,能够结合科技档案登记数据库的信息,给出档案库房架位的分配图,实现架位的自动分配,为新进科技档案合理分配架位,提高架位的利用率,还可以实现对科技档案保管环境的温、湿度以及防火防盗等进行自动监测和管理。

第三,加强培育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对科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及使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深入的关键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技档案管理的主体,也是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增值的主体,更是不断将科技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不断推进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化人才培训,使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9

一、医学科研论文档案的收集

医学科研论文档案主要是收集在国内外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医务人员外投科研论文,须经科主任签字,由科教科审核登记同意后,出具推荐证明信,证明无一稿二投现象,方可投寄。后,要将论文复印件一式两份报送科教科,科教科将有关数据输入到科研论文档案简易数据库, 并将一份论文复印件存入论文合订本,另一份放入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中[3]。为了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检索利用已有科研论文档案,建立了医学论文档案题录卡,包括标题、作者、科室、刊名、出版日期、主题词等。并且建立相应的检索目录。

医学科研论文档案收集分为平时收集、定期收集、年终总汇,科教科平时多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动向及研究进展,督促他们早日将研究成果发表、出版、归档,对平时收集不及时的,根据医护人员的研究进度,定期收集资料进行归纳汇总,联系杂志社,协助他们。此外,可以利用年终绩效考核将论文进行集中收集、分类、整理、归档。确保医学科研论文档案资料完整、齐全。

二、医学科研论文档案的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论文档案管理制度。

医学科研论文档案虽然很重要, 但是由于缺乏单位的足够重视。

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重视制度建设,建立科研奖励制度,并将与个人年终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相挂钩,运用行政手段和方法对医学科研论文进行搜集、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的职能,对医学科研论文档案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搜集、管理与利用[4]。

2、提高归档意识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学科研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成果,许多医务人员认为这是自己私有的东西,所以收集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平时应当加强对《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及时将自己的论文归档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将科研论文收集整理好、利用好是自己的职责,提高归档意识和档案管理意识。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势在必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应努力参加档案局组织的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加强计算机的学习,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相关软件的应用,使自己符合时展的要求。

3、加强医学科研论文档案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依靠手工收集、检索、查阅等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方式信息量少,查找速度缓慢,不利于档案的利用[5]。现在的论文写作通常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这为科研论文的归档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利用已有的EXCEL表格及图书管理软件,对科研论文进行收集管理,将论文基本信息录入EXCEL表格,再将表格与图书管理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加以修订与校对,就可以完成论文档案库的建立,使用者只需输入检索字段就可以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文章,这大大缩减了医学论文的检索及查阅时间。

医学科研论文档案的建立,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配合,科研论文档案能直接反映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 还能为医务人员晋升职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兵.科研论文档案归档管理的可行性与要求[J].兰台世界,2006(11)

2. 葛淑苑. 科技论文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8)

篇10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3.3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篇11

二事实上,对“科技档案更改”简单地下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都是有失偏颇的,科学地认识 “科技档案更改”现象的本质才是关键。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扼要的探讨。

首先,必须认清理论上和现实科技工作中同时存在着的“科技文件更改”和“科技档案更改”两个概念。一般而言,“它们在更改原因、更改主体与更改的后处理上均有所不同”。⑨ 人们认为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科技文件未履行归档手续,而科技档案是已经归档了的科技文件。而从论理上讲,归档并非是文件和档案的分水岭,而是人为划定的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界线。例如,档案界有人提出:“没有立卷归档的文件不一定不是档案;已立卷归档的文件未必是档案”。⑩ 按此说,实际工作中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是对归档后科技文件的更改,而不管这里的科技文件是否可以称作理论意义上的档案;理论上的“科技档案更改”则仅包括对半现行和非现行期的科技文件的更改,而不管其是否归档。对于档案人员来说,我们主要是对科技文件归档后的所谓“科技档案更改”实施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其次,“科技档案更改”与“科技档案篡改”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科技档案更改”有合理的更改原因、严格的更改权限、规定的更改程序及更改要求和更改方法,它根本上是为了使科技档案与所反映的事物始终保持一致;而“科技档案篡改”则不然,它总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逃避正义力量的合理控制,而采取非法手段改变档案真实内容的。由此可见,有些同志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简单地将“更改”理解成“篡改”,并将二者等同起来,进而将“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加以全盘否定是不足取的。

再次,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有其理论上的缺陷。第一,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并不是针对所有类别需要更正的科技档案而言的,有其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我们可以看到,科技档案需要改动的情况有二:其一,科技档案形成过程中与所记载和反映对象发生偏差,即科技档案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其二,科技档案记载和反映对象由于某种需要发生新的变化,即科技档案本身不会随其反映对象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存在着后天性不足。而科技档案内容和与其相对应的客观事物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它可能出现在任何种类任何载体的科技档案中。而现实工作中的所谓“科技档案更改”则有其针对性,一方面是针对基建、产品、工艺、设备等类别科技档案;另一方面是针对上述类别科技档案中的图样科技档案,而非包含表格类、文字类、声像类科技档案。也就是说,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是从个别推论一般,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或者说并不应该称之为“科技档案更改”。第二,“科技档案更改”理论有违反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概括不全面的地方。所谓“科技档案更改”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内容改动较少的在原件上进行;二,内容改动较多的,但可以利用原件大部分的,复制原件并在复制件改动。在科技档案原件上更改,虽然有其方便的地方,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真正做到维护档案的真实历史面貌,这正是许多同志对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提出异议的原因。而对内容改动较多,但又不好套用原件的,在充分利用原件的基础上,重新制作文件来实现对原件的改动的这种情况,“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并未包含。

最后,“科技档案更改”尽管在理论上有缺陷,在实践中有不足,但它在长期的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尽管在理论上或者口头上表达“科技档案可以更改”,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没有真的恶意地去改变科技档案的某些内容,反而更注重维护科技档案的真实历史面目。比如在反映科技档案相对应的客观事物现状的同时,在科技档案复制件上进行更改,或者重新制作科技文件,并保留更改过程一般不在科技档案原件上更改,只有极少部分单位在改动较小情况下在原件上更改。事实证明,这样做除了在原件上更改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科技活动的真实历史面目外,总体上是有利于科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的。

篇12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扩招,大批毕业生涌向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就业难、招工难”的现象,为何?因为企业缺的是技能人才,而应届毕业生实践技能水平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型办公设备的出现、公文和档案电子化,传统模式的办公室文书、档案工作方法得到改进。这些对技工学校文秘专业学生处理文书、管理档案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二、《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以往该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老套,上课枯燥,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2.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

教学中,主要讲授知识点,甚至有些实践内容都改为口头传授。比如,讲授关于电脑处理公文、档案等知识时,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电脑、档案办公环境、文书处理的办公设备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只能纸上谈兵。

3.教材落后

我国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在逐步优化,不断发展。传统的教材没有与时俱进,知识陈旧。比如,计算机辅助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教材中阐述这方面的内容比重太少,不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又如教材理论知识多,内容很少涉及到实践环节、工作情景模拟等,不能为学生提供工作环境所要求的知识。

三、《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弊端,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之外,可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进行交互式探讨的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案例分析教学的过程中,可灵活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角色互换法等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解档案库房管理要求时,要求学生分析一个新建档案馆内照明条件的案例,大家讨论、分析这个档案馆设计是否有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见解,教师总结,得出此档案馆设计违背了防光原则。又如播放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中的纪录片《溥仪新生记》,片中有证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如何改造成功的档案资料。要求学生讨论分析纪录片中出现了何种类型的档案,以及分析档案利用的途径和重要性问题。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专题讨论法

课堂专题讨论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开设的参与式教学环节,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选择好难度适中、值得讨论的选题;选题要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积累,能让学生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避免讨论冷场。比如采用“比较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保管,并举例说明各自的优缺点”的选题。这两种档案的很多原始资料是学生经常在生活中接触的,如文件、照片、录像带等,学生容易理解。

其次,是课堂分小组讨论,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技校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学习主动性不够高。人数过多,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或者干私事。人数过少,达不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讨论会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甚至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也能加入小组讨论中来。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要巡堂指导,起到监督、指导作用。

讨论结束,每组派代表发言,促进各组交流意见,扩大他们的思考角度,保证讨论效果。最后,教师小结。

3.讲练相结合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知识是技工学校文秘专业学生必考证――秘书资格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考证内容,布置适合学生做的练习,让学生多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为文秘专业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从学生做练习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4.专题讲座法

文秘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实践能力有限,需要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做有关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题讲座。通过讲解他们的工作体会,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工作实际情况,从而借鉴他们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少走弯路。

5.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即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在校内档案室、办公室或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具体的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环节,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工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工作体验感。实习期间,学校还可聘请档案专家讲课、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

6.情境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可加大实训比重,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比如,设定一个收文、发文的工作情景,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模拟收发文的工作流程,完成情景中所要求的文书写作内容。学生能深刻理解收发文的流程以及文书的写作格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可将学生的情景模拟录成视频文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找出情景模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达到最终教学效果。

又如,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进行档案纸质分类,拟写案卷标题,编制立卷类目、档号、目录、备考表等。教师还可提供部分新型载体文件,让学生上机房模拟管理电子文件、对新型载体文件归档。这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文件与档案管理和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

7.参观调查法

教学中,教师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档案管理部门,比如档案馆、档案室、办公室等。让他们实地了解档案部门的工作现状以及不同种类档案管理方法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参观调研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调查研究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档案管理实际情况。

除了以上七种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变考核方式等来改变《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该课教师可与校外文书档案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训计划和方案,编写适合技校学生学习且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考核方式上,将实训成绩、测验成绩、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调研报告、课堂练习、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2]沈蕾,孙爱萍.《文书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档案学通讯,2009,(3).

篇13

[5]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学基础[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