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点知识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篇1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②表讽刺反语;③ 表特定称谓;④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重点知识点21.小说三要素: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 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 B、对比法 C、喻证法 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G、反复 F、设问 H、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 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3写作手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4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5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篇2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

“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篇3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篇4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字词:

自:在。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

区别:

(1)

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

阻绝:断

(3)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五、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九、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7、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

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9、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0、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1、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1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13、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答: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10.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篇5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篇6

二、要有重点

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想备课有效率,那就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备课。这一启示来自于一位几何老师。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对几何十分感兴趣,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因为,他的课堂中永远都会有一支红粉笔和一支蓝粉笔。红粉笔是用来画本节课的重点,蓝粉笔是用来画本节课的难点,课课如此。他每节课教学后,学生都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准确地掌握,透彻地理解,这与他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备课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找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深入钻研,让自己的备课有的放矢,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三、要有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重难点的处理。恰当巧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课堂效率提高。记得多年前,我曾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是因为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游到纸上。因为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一难点进行深入的钻研,所以课堂上,当我讲到因为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游到纸上,学生一片茫然,我反反复复花了很多时间,可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后来,当我再一次上这一课时,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思考这一难点的处理上,反复琢磨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这一难点。结果,课堂上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这一问题。

可见,如果我们对每节课重难点的处理能让学生感到难点知识并不难,重点知识好掌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那么,这个方法就有效了,课堂效率也自然会提高。

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的备课让我们对教材的钻研更加透彻,为高效的课堂做了有力的保证。而要想所备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得到落实,课堂上的驾驭则更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做到“两个避免,一个保留”。

1.避免讲授知识满堂灌,面面俱到

作为老师,我们总是想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以避免因为自己没讲到而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答。所以,课堂上总是想多讲一些,把知识点挖得再多一点,讲得再细一些。可是对学生来说,一节课过多的知识容量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回味,去消化。因此,课堂上,把时间花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上,对于无关紧要的知识该放手的就应舍得放手。避免了知识的满堂灌,让我的课堂变得简单清晰了,学生学得也轻松容易了。虽然一节课的知识并不多,但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

2.避免课堂填充过多的资料

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课文讲历史,有的课文涉及地理,有的课文是小说,有的课文是诗歌。为了让课堂更精彩,我们难免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资料,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但是如果添加的内容过多或者不必要,就会喧宾夺主,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在填加课外资料方面要遵循一条规律,所加内容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否则,再精彩的内容也只是画蛇添足。

3.保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

课堂内容不必设计过满,要学会提前几分钟上完教学内容。那么,余下的几分钟给学生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主要留给学困生,虽然每节只是几分钟,但课课如此,这些时间累积起来对他们的作用却很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这些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并没有被老师遗忘,而且老师一定会在最后的时间里让他们总结,要能总结好,从上课一开始就得认真听讲。久而久之,他们听课走神的现象减少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好多了。

篇7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试卷讲评要及时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笔者的观点。因此,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3、试卷讲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试卷讲评要重视对知识的巩固

讲评试卷是查漏补缺、巩固复现所学知识的大好时机。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就所讲试题,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联系课本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化,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上好小学语文的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1、课前准备

①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考卷情况,认真填写得分统计表。

②教师统计分析答题情况。

③老师研读试卷,吃透试题内容,把握命题的立意,感受整个试题的难度。

④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一堂课要突出解决两、三个问题,重点讲解那些技巧性强、典型性强的试题。如果平时讲课中有漏掉的知识点,这时是最好的补漏机会。

2、注意分析归类,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①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②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卷分为:a.一题多解类;b.多题一解类;c.用方程思想解题;d.用函数思想解题等类型。

③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a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d.语文模型建立失当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渗透的。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3、重视启发学生

讲评课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语文知识,挖掘语文概念、语文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语文模型,建立方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语文情景.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要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

4、做一些巩固练习

篇8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第一参考书。应该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本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有些考生害怕在大题、难题上丢分,其实这类题目最后大都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考查,巩固基础不容忽视。

【第二周】整合思维成网络,抓住重点求突破

进入到五月下旬,应在对课本知识重新熟悉的基础上,考生有必要做复习过程中的梳理整合。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看似内容繁多、杂乱无章,而把它们系统化之后,各个科目的知识点会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样,考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可以迅速找到突破点,有效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每个科目都有相对的重点知识,这就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今天的复习就是从重点知识入手。在看书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典型题目,才能将知识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些题目要深入分析,检查自己的解答思路和过程,熟悉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做题方法,总结典型题目的解题思想。

【第三周】全真模拟找感受,适当调节缓神经

临近高考,一般学校会给考生放假进行最后的厉兵秣马。假期给考生提供了在高考规定的时间段模拟答题的条件。全真模拟,一方面帮助考生习惯高考时间,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在临考的状态中发现自己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优质的模考题,按照高考标准答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以外进行批改,有兴趣还可以给自己打打分。在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解决之后,相信考生们对待两周后的高考,又少了一分不安,多了一分把握。

在最后的两个星期,冲刺复习应当进行适当地放松,可以调节紧绷的神经,缓解考前压力。像全家人去打球、逛公园、看演出,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也会对考生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考前许多考生都会有紧张不安的情况,这个时候,亲人的支持往往是安定心绪的一剂良方。

【第四周】合理安排每日作息时间

早晨: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字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上午9:00-11:00: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进行数学题目和文(理)综合题目的解答。由于是在家里复习,要注意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的黄金时间。

篇9

微课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微课教学是依据多媒体技术研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并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高中生凝聚学习专注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格局,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微课是指通过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视听效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一、微课内涵及优势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根据教学内容把重要知识点及精彩教学环节通过视音频形式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微n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基本相同,以内容的快速理解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微课优势具体如下。

1.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特点

研究发现,优秀微课时长基本在10分钟以内,最佳时长6-8分钟,国外脑科学研究提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时长为10分钟”。

2.微课教学内容精

基于微课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因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通常教师一节课时只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总之教师设计微课视频时,内容必须简明、扼要,不能拖拖拉拉,讲授过程中要将内容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自主性微课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完全不受教师的控制与管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学生能结合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性,并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及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能按照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1.在课程知识的导入中运用微课教学

通过对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效果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深刻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时课程知识的导入是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而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利用几分钟的小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样就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必修二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应利用网络技术下载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剪辑,制作成时长为3分钟的小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鲁迅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及《祝福》创作背景等,利用微课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想、革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从《祝福》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崇尚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再如在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屈子行吟图》,通过画面的渲染将屈原傲岸神态、气宇轩昂的样子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并通过微课视频把教学内容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充分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主旨。利用微课开展语文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了学生的专注力,同时,使学生丰富语文学习途径,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身心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在重难点知识的分解中运用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开展微课教学能实现重难点知识的合理分解,突出核心内容,把知识进一步细化,实现语文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提升,并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例如教师讲解戴望舒《雨巷》时,结合教材内容,把重难点进行分解,通过微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中重点内容的内化。利用微课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实现难点知识的分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实现学生品格的升华,促进高素养、高能力人才的培养。

3.在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中运用微课教学

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学生能基本了解诗词大意,初步掌握答题方法、技巧。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容易混淆相似题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提纲,制作不同类型、不同题目的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结合自身知识点掌握情况自行播放教学视频,以此熟悉教材内容,强化巩固知识点。例如在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册内容制作微视频,按照诗歌体裁分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歌等、总结诗歌鉴赏技巧,例如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等,并结合教材中的诗句具体分析,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 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短视频形式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重点,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

篇10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是受到学习情境的制约和影响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互动性活动,它是受到课堂学习情境约束的。教师要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的身份,主动地走近学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了解并分享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打破师生间的芥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从心底喜欢老师、信任老师,才会愿意跟随教师的引导去学习。要鼓励学生对知识、对同学和教师的见解质疑,只有质疑,才会总结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和理论,但要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论的依据,绝对不能胡乱猜想。在这种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会更愿意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和系统。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主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尽力积极拓展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在最开始打造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时,可能会出现你呼我叫、麻雀闹林的现象。此时,语文教师一定要平静、理智地面对,以坚定的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课堂的闹和乱,千万不能以强制的手段扼杀学生思维活跃的萌芽,而要以课堂温度调节者的身份,采取技巧的手段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正轨。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授,每节课都会有很多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塞给学生,甚至有时候,一节课上完,教师还是觉得没有讲完课。而这里的没讲完课,也就是知识没有塞完罢了。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除了扮演知识的接受“机器”外,似乎没有选择。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确实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是真正的学习方法根本没有掌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学生接受教育后学会自主学习,可是学生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怎样独立学习呢?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将方法的培养与知识的传递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掌握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有自身的强项和弱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和总结学习经验,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自然地坐到一起,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相互合作,他们在学习中逐渐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及时引进创新的教育理念,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及时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束缚,尽快转变身份,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不再做课堂麦霸!

篇11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往往在各种复习训练题中自己精心挑选,筛选出各种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先做,做完以后教师再批改,批改以后再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轮,一天天……多数时候,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昏天黑地、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可学生却仍云里雾里,茫茫然不知所云。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复习课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思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动,多说,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复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扎实练习,动手动口,提高效率。如:课前3分钟抓名句、成语的落实。课堂上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典型题和高考必考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

三、解答规范、答题标准

许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言不达意,导致分数偏差。答题时思路不清晰,自以为写得越多得分越高,这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其实每一类题都有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在讲评时最好能把各种题型仔细分析,总结出答题模式和规律,给学生建立一个体系,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知道应该如何合理的解答。要知道,在大多数学生都读得懂题意能动手做题的时候,就要通过答题技巧来获取高分。一般情况下,通过几套高考卷子就能基本总结出来。老师可以先讲解某种类型的题,然后让学生在几套试题中寻找,从而给学生归纳出一定的模式使他们答题条理化。比如,解答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呼应后文、引出话题、统领全文、为后文作铺垫,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埋下伏笔、暗示人物性格特点等等。回答中间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也就是承接上文什么,开启下文什么。回答结尾的作用有:照应前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再比如对修辞的分析有一般作用和具体作用,具体作用则根据上下文进行回答。

篇12

良好的听讲效果对于孩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想着怎样去更好的规范孩子的课堂常规,听讲意识,怎样才会让孩子们尽快从自由散漫的幼儿园时期,顺利的过渡到严谨、规范的小学课堂中来,于是我们有类似于“师:“1、2、3”“生:“我坐正”“快坐好”的口号,来引领规范孩子的课堂纪律,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一起说完“我坐正”之后,不一会儿就会忘记自己的话,开始走神,开小差,这种口令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成为了一种机械式完成的任务,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于是,我开始想怎样可以让孩子在听讲过程中将专注力自愿多坚持一会儿呢?

最终还是在和孩子们的游戏中得到我启发。这一天连着上了两节语文课,第二节课时明显感觉孩子们的注意力,自我约束力有所下降。作为讲课老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我换了个角度来思考,孩子们累了,做个游戏吧。

经过协商,大家还是对报到之初我们一起玩的“木头人”游戏很是喜欢。我们决定玩“木头人”,其实游戏规则相当简单,就是当老师说了“木头人”大家就回应一个“不许动”,接着就不可以有任何动作了,直直地坐好,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木头是不会乱动的,要学像了就必须要求自己坚持。一分钟,两分钟,如果在我们规定的时间里孩子动了,那就请他起立当真正的木头人。孩子们都做得很好,谁也不想一直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在带上一批一年级学生时,就已经发现木头人游戏与课堂常规训练的关联之处。再次尝试,没想到这种游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始终有着一种魔力,对于集中孩子注意力方面有很大帮助,也使得老师反复整顿纪律的口令随之减少。

在十班,第一次启用“木头人”,我讲了最重点知识,孩子们一动不动地听着,效果非同凡响。那一刻我明白“木头人”奏效了。之后的复习课中,当我再一次提问到这个重点知识的时候,孩子们回答得非常好,出乎我的预料。由此,我更加坚定,游戏中的学习是如此的快乐,一个“木头人”的小游戏,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聚集到了一起,从而推进了孩子的听讲效果。这个“木头人”,不仅成为我的保留自创游戏,而且成为我教育手段中的一大法宝。所以我说常规可以变游戏,效果非同凡响。

二、 课上小老师,课下擂台赛,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去识字呢?思来想去凭借他们对老师形象的“崇拜”。今年我提前启用“小老师”训练方式,效果依旧精彩纷呈。

现在的小孩儿接受能力很强,榜样示范意识更不在话下。语文课上,每学完一个重点知识我会有意识的请小老师来重复或者总结一下,一方面检查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借此机会给学有余力小孩得以施展的机会。渐渐地,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很受用,于是在我们每天早上的《日有所诵》领读、音节拼读领读上,“小老师”越来越多,报名踊跃,积极性很高。

有放就要有收,课堂上学得那么热闹,课下也要巩固扎实,每学完了一个单元我们在班里组织识字擂台赛,任何一个课间只要是想挑战的孩子,就可以来我这读生字,全部读对的孩子,卡片高高兴兴领回去。擂台就在我讲桌旁,每当有孩子来挑战的时候,周围都会有很多孩子不出声音的看着,无形中给没有勇气来挑战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无形中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莫大的识字兴趣,无形中在小老师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老师大胆展示自己。“小老师”引领学习也被我收入囊中。

三、 动动手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汉语拼音每一个单元结束都会有个复习课,用来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知识。在学习《复习一》时,借助学生手中的字母卡片,我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初次尝试抽读卡片识记字母的方式,效果显著。于是,课堂中我们经常玩抽卡片的游戏,教师发音,学生迅速找到相应字母并举起卡片。这种游戏也成为我检查学生对形近、易混字母掌握情况的教育手段。

篇13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连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由此可见,作为学生,如何学好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教好语文,都是至关重要的。

《2015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它也要求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只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上达到“每个学生都会学、乐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利用其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课教学应运而生了。微课教学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微课教学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围绕某个课题或学科知识点进行的知识讲解、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他做突出的特点是短小而精悍、重难点突出、学习的主体不限、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限,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大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微课教学对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一、微课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一般仅局限于教室和课堂的45分钟,借助于较为死板的黑板和录音机等教具,由教师作为主体进行口头的传授知识,教学形式单一,学习氛围单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微课教学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可以借助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音效、生动想象的图像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视频,把教学中的知识要点、例题习题、知识拓展等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展示出来,而学生只要通过微课视频播放,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任何时候,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反复学习,直至理解了课文,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的意境和中心思想,先进行诗歌朗诵,朗诵诗歌时,配以《故乡的原风景》为背景音乐,再根据四个时间段的场景图进行朗诵,通过反复诵读,再加上音乐和图片的渲染,学生很快领会了其中的意境。

可以说,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的各方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的学习氛围,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方式一“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这有悖于新课程要求的“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微课教学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这一缺点。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学习目标、重点字词、文章的段落划分和中心思想的教学任务制作成微课,成为学生的任务单,提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再通过微课视频中提供的课文写作背景、作者介绍、课文的主旨、重点段落的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最后,学生再通过教师总结性的微课视频,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学习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学习的方式来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可以设计四个微课视频进行学习。1、列出本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列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要思考和掌握的主要内容。3、本节课重点字词、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分析和中心思想的学习。其中第三个微课视频是学习的重点,通过这个微课视频的学习,课文的重点知识都呈现出来了。4、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学生通过与自己学习任务单的对比,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通过微课的层层递进的方式,自主参与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自己一步一步解决本课学习问题。在这一整个微课学习过程中,已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微课教学可以成为广大教师教研交流的平台

教学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研究主要通过教学片区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教学研讨等形式来实现。这种教学研究的区域局限性强,所研讨的的课题面狭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成长。微课教学可以打破这种区域局限性。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上传自己的微课教学视频,也可以在互动平台学习其他教师的微课教学视频。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或摸个教学疑惑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与大家探讨。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这一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主体的相互研讨、交流互动、成果共享等方式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它是传统“面对面”教研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

总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讨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它也为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