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手机调查问卷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手机调查问卷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手机调查问卷报告

篇1

图 1 使用CAE软件进行的分析类型

2 CAE软件在国内行业的关注程度

CAE的中文翻译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近年来,以力学为核心求解器的大型通用化商业软件公司先后进入中国,CAE软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从十几年前不足千万元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亿元. 目前国内CAE行业关注最多的是ANSYS,Inc.与MSC.Software两家CAE软件公司.

在最喜爱的CAE软件以及软件公司的调查中,选择ANSYS,Inc.与MSC.Software公司及其软件的分别有55.2%与51.0%;而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调查中,该数字分别为67.7%和46.9%. ANSYS,Inc.是最早进入中国的CAE公司之一,通过10多年的发展,它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群. 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西希安公司在同济大学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有20%左右的受调查者认同或喜爱西希安.

在对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和船舶工程等5大不同行业调查中发现,ANSYS软件在土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最具有影响力;拥有航空界工业标准――MSC Nastran的MSC.Software公司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处于领先位置;现已被ANSYS,Inc.并购的Fluent在船舶工程领域位列第1.

3 CAE软件用户感受

在对国内CAE软件用户感受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者对ANSYS软件抱有好感,这与前面所提的ANSYS软件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有一定的关系;而前后处理软件――MSC Patran被认为更人性化. 受调查者认为ANSYS和MSC软件易于初学者掌握的分别有54.2%和35.4%;计算精度高的分别有37.5%和35.4%;收敛速度快的分别有32.3%和27.1%;CAD接口多、转换好的有44.8%和26.0%;前后处理方便、更人性化的有26.0%和30.2%;自带帮助文档好的有35.4%和18.8%. 同时也可以看到经过十几年发展,同济大学乃至中国用户的CAE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以往被动使用CAE软件解决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转变为如今开始主动关注计算精度、收敛速度等与算法有关的问题. CAE软件用户感受程度具体见图2~4.

图 2 最喜爱的和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图 3 不同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篇2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其可能实现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来实现学习的过程。手机的普及已经3G网络信号的完善和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对其更好地进行移动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烟台大学在校学生做了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项目调查问卷的分析,针对每个题目提出相应的建议。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总体结构,问题和方法论部分提出问题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发现部分列了针对每一个题项的特定的发现,结语部分对全文和调查问卷做了总结。本文旨在为烟台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移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并希望对其他大学学生的移动学习也能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文献回顾

随着蓝牙技术的发展,WAP,GPRS和UMTS系统,手机和移动电脑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这为移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种新型的研究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它解放了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涉及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移动教育理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它是基于一些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数字化学习过程;第二,移动学习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服务的传输;最后,教学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的。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信息社会中,移动学习会成为大学教育的补充和优化,有利于满足大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需要。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烟台大学学生为样本群体,引用移动学习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烟台大学学生特点设计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一)研究对象

在烟台大学这个样本群中,选取部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所学专业涉及文、理、工科各专业。

(二)研究设计

本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五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采用的移动学习形式;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三)数据收集及处理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100%;除去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频数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

100%的学生拥有手机, MP3拥有量为61%,MP4/MP5拥有量为12%,电子词典拥有量为15%,电纸书拥有量为9%,收音机拥有量为78%,除了手机以上电子产品均没有的占18%。

(二)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学习形式

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手机端和网络进行移动学习,直接在网上浏览的占87%,下载后阅读的占9%, 基本上都是去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对博客、论坛等的访问很少。

(三)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只有33%的人听说过移动学习,67%的学生没听说过。

(四)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所持有的态度

55%的人认为移动学习不可行,因资源的缺乏性以及设备本身的局限性;39%的人认为可以试一下;只有6%的人对移动学习抱有很大的期待,认为这会是将来很有发展前景的学习方式。

五、结论和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针对本校移动学习的现状,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移动学习条件,但是由于移动学习的资源还相对较少,所以导致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应该加强对移动学习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大多数学习者会倾向于移动学习,但网络资源纷乱复杂,令许多学习者不愿用这种学习方式。所以系统、规范的学习资源可以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寻找资源而产生的厌烦心理,从而更好地进行移动学习。

参考文献

篇3

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市场调研,凭借其突出优势日渐夺取了人们的目光。它打破了传统调研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了调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调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调查公司的青睐。市场研究公司Inside Research研究发现,有80%的调查公司称,他们已经在消费品调查方面使用了网上调查方式,40%称对B2B市场调查使用了网上调查。在线市场调研不仅仅是调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还是企业网站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 Research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很大,2004年市场调查总投入比2003年增长了7.5%,达到72亿美元。其中,增长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线市场调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20%。

在线市场调研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让客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网站上都设有网上调查问卷用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因此,网上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调查质量的高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样计划、训练有素的访问人员、合理的数据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编码技术都将徒然无用。在市场调研中,问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换而言之,问卷设计上的疏漏之处,必将严重影响到有效数据的获取。设计一份专业、合理的调查问卷是网上调研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

但是,通过对一些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许多问卷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线调查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网上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问题顺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问卷一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收入、职业、学历、家庭地址、电话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种做法不仅会招致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且会在无形中给人以压力,迫使人们提高警惕。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从而蒙受损失,很多人会拒绝参与这样的调查,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这便造成有效问卷回收率低,并且影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在调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过多收集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调研需要,必须收集一些个人资料。那么,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敏感性问题千万不可放置于问卷开头,而应放置于调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说明,比如“为了奖品的准确发放,为了和您联系,请您填写如下信息”。这样可以降低被调查者的戒备之心,有助于调研的顺利开展。

合理的问题顺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在问卷设计中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排序。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线调查的效率,增加调查结果可信度。

二、问卷形式过于严肃、死板

研究发现,很多在线调研表都存在着形式单一、表现单调的情况。过于严肃、死板的问卷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们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可以大胆地借用网络强大的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声形兼备、别具风采的问卷来。比如,在对手机款式的偏好调查中,可以插入或链接图像、声音文件,是被调查者能在调研活动中看见手机外形、倾听手机铃声,知晓手机功能。

三、态度不中立,有诱导性倾向

有些调查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把个人观点融入其中,使用了带有感彩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会对被调查者起到诱导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弃自己的不同观点。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别好,你认为呢?”这个问句就蕴含了个人观点,带有浓厚的感彩。

与此类似的诱导性提问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多数人的态度,这样,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自然会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人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顺着问卷设计者的观点,随口附和。因此,这种提问常常会引出与事实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此乃调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优秀的问卷设计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设计问卷,绝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意见。只有营造出一种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才能明白人们的真实想法、内心观点,客观反映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四、用词不准、语义模糊、有歧义

用词不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调查居民生活水平中问道,您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住房面积”这一词语就容易引起歧义,可能被理解为建筑面积,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使用面积。由于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又如: 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统计报告中,关于“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选项分别为:动画式广告、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文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动画式广告以 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就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形式的分类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动画式广告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形式的网络广告都可以设计为动画式。这种有歧义的、不准确的问题描述不仅使得被调查者难以取舍,还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参与者未完成全部选项即中止调查。因此,问卷设计中一定要讲求用词规范、意义明确,使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图。

五、答案有遗漏、不够周全

问卷设计时,对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况。然而有时很难一一罗列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便使得参与者无法从中选出最符合自身观点的选项,这样就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问题设计时要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周全, 至少不能遗漏重要的问题选项,尤其是倾向性的“遗漏”。例如在一个“武汉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调查选项中,如果选项只有:华联、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这五个选项,那么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必然会将中百仓储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符合武汉人的购物习惯。因为中百仓储作为武汉市连锁规模最大的购物场所,其分店达300余家,遍布武汉三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若遗漏了中百仓储这一重要选项,调查结果自然很难让人信服。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调查问题选项,更要仔细斟酌,因为任何一项重要信息的遗漏都可能意味着调查结果价值的降低。对于这个问题的弥补办法之一是,在调查表中设置一个“其他”选项,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中选择“其他”的比例较高,那么就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的选项设置不尽合理,甚至有可能遗漏了某些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网上问卷设计是在线调研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问卷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的可信程度。设计出一份专业、合理的网上调查问卷,是取得高质量在线调研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问卷时,一定要考虑周到、详尽,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之处,这样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问卷,得出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付志远:《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几类常见错误及纠正》.企业经济2000年第1期

[2]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4

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市场调研,凭借其突出优势日渐夺取了人们的目光。它打破了传统调研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了调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调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调查公司的青睐。市场研究公司InsideResearch研究发现,有80%的调查公司称,他们已经在消费品调查方面使用了网上调查方式,40%称对B2B市场调查使用了网上调查。在线市场调研不仅仅是调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还是企业网站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Research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很大,2004年市场调查总投入比2003年增长了7.5%,达到72亿美元。其中,增长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线市场调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20%。

在线市场调研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让客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网站上都设有网上调查问卷用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因此,网上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调查质量的高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样计划、训练有素的访问人员、合理的数据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编码技术都将徒然无用。在市场调研中,问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换而言之,问卷设计上的疏漏之处,必将严重影响到有效数据的获取。设计一份专业、合理的调查问卷是网上调研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

但是,通过对一些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许多问卷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线调查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网上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问题顺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问卷一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收入、职业、学历、家庭地址、电话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种做法不仅会招致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且会在无形中给人以压力,迫使人们提高警惕。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从而蒙受损失,很多人会拒绝参与这样的调查,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这便造成有效问卷回收率低,并且影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在调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过多收集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调研需要,必须收集一些个人资料。那么,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敏感性问题千万不可放置于问卷开头,而应放置于调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说明,比如“为了奖品的准确发放,为了和您联系,请您填写如下信息”。这样可以降低被调查者的戒备之心,有助于调研的顺利开展。

合理的问题顺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问卷设计中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排序。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线调查的效率,增加调查结果可信度。

二、问卷形式过于严肃、死板

研究发现,很多在线调研表都存在着形式单一、表现单调的情况。过于严肃、死板的问卷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们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可以大胆地借用网络强大的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声形兼备、别具风采的问卷来。比如,在对手机款式的偏好调查中,可以插入或链接图像、声音文件,是被调查者能在调研活动中看见手机外形、倾听手机铃声,知晓手机功能。三、态度不中立,有诱导性倾向

有些调查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把个人观点融入其中,使用了带有感彩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会对被调查者起到诱导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弃自己的不同观点。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别好,你认为呢?”这个问句就蕴含了个人观点,带有浓厚的感彩。

与此类似的诱导性提问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多数人的态度,这样,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自然会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人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顺着问卷设计者的观点,随口附和。因此,这种提问常常会引出与事实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此乃调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优秀的问卷设计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设计问卷,绝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意见。只有营造出一种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才能明白人们的真实想法、内心观点,客观反映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四、用词不准、语义模糊、有歧义

用词不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调查居民生活水平中问道,您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住房面积”这一词语就容易引起歧义,可能被理解为建筑面积,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使用面积。由于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又如: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统计报告中,关于“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选项分别为:动画式广告、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文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动画式广告以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就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形式的分类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动画式广告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形式的网络广告都可以设计为动画式。这种有歧义的、不准确的问题描述不仅使得被调查者难以取舍,还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参与者未完成全部选项即中止调查。因此,问卷设计中一定要讲求用词规范、意义明确,使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图。

五、答案有遗漏、不够周全

问卷设计时,对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况。然而有时很难一一罗列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便使得参与者无法从中选出最符合自身观点的选项,这样就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问题设计时要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周全,至少不能遗漏重要的问题选项,尤其是倾向性的“遗漏”。例如在一个“武汉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调查选项中,如果选项只有:华联、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这五个选项,那么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必然会将中百仓储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符合武汉人的购物习惯。因为中百仓储作为武汉市连锁规模最大的购物场所,其分店达300余家,遍布武汉三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若遗漏了中百仓储这一重要选项,调查结果自然很难让人信服。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调查问题选项,更要仔细斟酌,因为任何一项重要信息的遗漏都可能意味着调查结果价值的降低。对于这个问题的弥补办法之一是,在调查表中设置一个“其他”选项,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中选择“其他”的比例较高,那么就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的选项设置不尽合理,甚至有可能遗漏了某些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网上问卷设计是在线调研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问卷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的可信程度。设计出一份专业、合理的网上调查问卷,是取得高质量在线调研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问卷时,一定要考虑周到、详尽,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之处,这样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问卷,得出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付志远:《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几类常见错误及纠正》.企业经济2000年第1期

[2]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5

但是,通过对一些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许多问卷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线调查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网上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问题顺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问卷一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收入、职业、学历、家庭地址、电话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种做法不仅会招致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且会在无形中给人以压力,迫使人们提高警惕。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从而蒙受损失,很多人会拒绝参与这样的调查,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这便造成有效问卷回收率低,并且影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在调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过多收集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调研需要,必须收集一些个人资料。那么,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敏感性问题千万不可放置于问卷开头,而应放置于调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说明,比如“为了奖品的准确发放,为了和您联系,请您填写如下信息”。这样可以降低被调查者的戒备之心,有助于调研的顺利开展。

合理的问题顺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问卷设计中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排序。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线调查的效率,增加调查结果可信度。

二、问卷形式过于严肃、死板

研究发现,很多在线调研表都存在着形式单

一、表现单调的情况。过于严肃、死板的问卷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们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可以大胆地借用网络强大的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声形兼备、别具风采的问卷来。比如,在对手机款式的偏好调查中,可以插入或链接图像、声音文件,是被调查者能在调研活动中看见手机外形、倾听手机铃声,知晓手机功能。

三、态度不中立,有诱导性倾向

有些调查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把个人观点融入其中,使用了带有感彩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会对被调查者起到诱导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弃自己的不同观点。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别好,你认为呢?”这个问句就蕴含了个人观点,带有浓厚的感彩。

与此类似的诱导性提问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多数人的态度,这样,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自然会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人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顺着问卷设计者的观点,随口附和。因此,这种提问常常会引出与事实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此乃调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优秀的问卷设计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设计问卷,绝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意见。只有营造出一种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才能明白人们的真实想法、内心观点,客观反映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四、用词不准、语义模糊、有歧义

用词不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调查居民生活水平中问道,您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住房面积”这一词语就容易引起歧义,可能被理解为建筑面积,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使用面积。由于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又如: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统计报告中,关于“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选项分别为:动画式广告、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文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动画式广告以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就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形式的分类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动画式广告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形式的网络广告都可以设计为动画式。这种有歧义的、不准确的问题描述不仅使得被调查者难以取舍,还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参与者未完成全部选项即中止调查。因此,问卷设计中一定要讲求用词规范、意义明确,使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图。

篇6

电子资源的简单表述就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在线考试系统、技能培训视频等多种形式。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电子资源,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视野,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尤其是985、211重点大学图书馆由于国家投入大,有充足的资金购买电子资源,在电子资源建设上每年预算都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购买了数十种电子资源。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特点,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购买大而全的电子资源。大部分高职院校预算都很紧张,尤其图书馆预算更少。高职院校图书馆既要购买必须的纸质图书以维持基本的办学条件,又要购买一定量的电子资源拓展服务功能,为教学科研服务。电子资源建设既需要软件的投入,又需要购买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资金投入很大。这就需要图书馆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查问卷以确定读者电子资源需求,来建设合理的馆藏电子资源。

2 我校电子资源建设调查问卷分析

我校作为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建设必要的电子资源,以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为更好的了解我校师生对于电子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我校图书馆针对本校师生读者,以电子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研,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17份,现根据这份调查问卷做分析报告如下:

在是否有必要购买电子资源问题上,

据此看来,我校师生普遍认为我校图书馆有必要购买电子资源,原因如下:

(1)是电子资源自身的优势决定的。电子资源相对纸质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存储空间小、方便检索、访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形式多样等优势,因此受到师生广泛欢迎。

(2)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读者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数字化阅读方式比例逐年提高。根据2014年全国第十一次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达到50.1%,比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5.1%。我校学生都是90后,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加依赖于互联网,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电子设备来阅读。互联网对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3)对于图书馆来说,由于无限网络覆盖和智能手机广泛使用,学生基本上在宿舍和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信息。而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到馆人数急剧下降,图书馆亟需购买一定量的电子资源来吸引师生去电子阅览室。

在调查问卷中读者认为获取电子资源的有效途径问题上,我校师生80%选择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免费内容和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来获取电子资源,而通过自费购买等其他方式获得的很少。这说明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依然是师生获得电子资源的有效途径。

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也是学生获取信息主要方式,这是因为这些搜索引擎具有信息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读者只需输入关键词等就可以搜索到海量信息。但网上搜索的免费内容毕竟有限,可获得的专业信息少。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可以免费获取,并能获得最新的专业信息,但不同电子资源之间彼此孤立,缺少有效整合,影响了读者使用。这也需要我们学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构建既有丰富内容,同时又方便学生检索的电子资源体系。

在我馆电子资源建设方面应增加哪些方面投入上,53%的教师选择购买电子期刊,85%的学生选择购买中文图书、各类考试题库、及技能培训视频。这说明师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多样化,我们在电子资源建设上要满足不同的需求。

但电子期刊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有很大帮助。随着学校发展及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我校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比以前更多,2014年发表的科研成果相对于去年有了大幅增长,这就需要丰富的资料作为支撑。2014年我校教师电子期刊使用有了大幅增长,与2012、2013年同期相比提高很多。

中国知网电子期刊2012-2014使用情况对比图:

在调查问卷中希望购买哪些类别的考试题库问题上,75%以上的受访者希望购买英语四六级题库、职业技能证考试题库。4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学校购买专升本考试和计算机考试题库。这说明同学们对英语四六级考试、职业技能证考试、专升本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需求比较强烈,而图书馆缺少此类的电子资源。

京沪粤三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有职业资格证的就业机会是没有资格证的2至3倍,工资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还要多。职业资格证在就业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学生们当然趋之若骛。

我校图书馆目前已购买一定量的电子资源,采购了超星电子图书、阿帕比电子图书、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并试用了在线考试题库、视频资源等电子资源。但用过本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电子资源有299人,占41.7%,没有用过电子资源的418人,占58.3%。

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率低,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宣传不够。其次,是有多师生不了解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理论,需要进行培训。再次,电子资源获取渠道存在问题。

调查问卷中读者对推广电子资源的方式,60%以上的受访者建议通过微信、微博、图书馆网站、电子阅览室体验活动等方式来推广电子资源。

3 电子调查问卷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启示

3.1 针对师生不同需求,加强电子资源建设

图书馆需要统筹使用经费,既要购买一定量的电子期刊,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要;又要购买电子图书、在线考试系统、职业技能视频资源满足学生阅读、技能考试、技能培训的需要。

3.2 购买电子资源后,要加大电子资源推广力度

微信、微博在学生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为图书馆资源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可以把资源直接、及时的推送到读者手机中,读者也可以用手机进行反馈,微信微博让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3.3 举办电子资源培训,加大电子资源宣传力度

图书馆将多举办一些电子资源培训,来普及电子资源使用方法。

3.4 举办电子资源体验活动

定期举办免费电子资源体验活动,既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不让电子阅览室资源浪费,又可以宣传图书馆电子资源,提高电子资源使用率,从而增加电子阅览室入馆人数,实现双赢。

3.5 加强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整合

图书馆网站进行版面,设置明显的电子资源入口,加强电子资源整合,建立电子资源导航系统,把电子资源介绍和使用课件挂到网站上,帮助读者更快捷、更准确地使用电子资源。

3.6 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提高读者文献检索技能

我校图书馆现已开设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文献检索两门选修课,对宣传图书馆资源,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起到很大作用。但还是有很多学生缺少必要信息检索能力,继续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普及信息检索知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3.7 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电子资源

图书馆将继续加大新生入馆教育,选派馆内业务骨干准备培训课件、编制视频,制作《入馆教育指南》,利用新生自习课时间为同学们讲解,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及使用方法。

3.8 加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CALIS、NSTL文献传递等资源共享方式弥补自身资源劣势,构建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

3.9 建立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有效途径

采用VPN认证技术,认证在校外的读者,保障读者远程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权利,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积极探讨研究笔记本、智能手机无线访问电子资源方法,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电子资源。

总之,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暨顺应时代潮流,满足读者需求,更是对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质与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多、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文献资料。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馆藏,尤其是加强电子资源建设,以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要,同时也满足学生各种考证考试、技能培训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利平.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1).

[2]冯文敏.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赵小俊.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8).

[4]肖娟.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电子阅读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1.

[5]凌征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若干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03).

篇7

北京郊区是暴雨灾害的多发地区,暴雨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北京雨带受地形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密云是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以后北京的降雨中心;房山不仅是北京20世纪90年代降雨高值区,还遭受了2012年7月21日的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导致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次调研将以北京房山区和密云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远郊暴雨灾害易发区作为研究地区,对北京远郊易灾区居民进行预警响应调查,调研地点的选择兼顾了当地暴雨发生情况、暴雨灾害易损性及乡镇分布(图1),图1中红色区域代表调研乡镇的空间位置分布。

2调查问卷设计

“公众响应”是指当政府某级暴雨灾害预警信息时,公众为规避损失而采取的相应防范措施。公众响应的暴雨预警级别代表了公众响应等级。公众响应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根据公众理解科学的模型,人口特征、认知、媒体传播和社会信任等一系列因素是影响公众响应的重要因素。为此,围绕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相关基础数据。调查问卷共设定21个调查问题,相关指标设计包括三类:一是公众基本类型(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财产、家庭成员和受灾经历等),二是公众对暴雨预警信息的认识水平(关注水平、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三是公众对暴雨预警的响应情况(响应条件和能够承受的应对成本)。

3采样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易灾区居民进行采样,并以实地问卷调查为主、结合座谈问询为辅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2014年9月3—15日,调查人员赴北京房山区和密云区对居民进行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居民响应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7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71份,研究地区的具体调查问卷数量如图1所示。4数据分析为了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对调查问卷的描述性指标进行变量赋值。其中,二值变量采用0、1赋值,如性别指标;有序变量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赋值,如将预警响应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响应以及不响应)由低到高赋值为1~5。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指标的统计特征。Wilcoxon-Mann-Whitney(WMW)检验是一种适用于非正态分布样本的双样本中位数非参数检验方法,本文利用WMW检验分析公众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公众响应等级的差异性。

二、结果

1基本信息1)公众基本类型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公众的平均年龄为42岁,最小为14岁,最大为89岁,平均在京年限为35.8年;男性191人,占51%,女性180人,占49%;从个人财产方面来看,有房产比例为77%,无房产比例为23%,有私家车比例为37%,无私家车比例为63%;从月收入来看,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占52%,3000~6000元占43%,7000元以上占5%;从学历情况来看,小学及以下比例为11%,初中为29%,高中为15%,专科为19%,本科为25%,硕士占1%。2)公众受灾基本类型北京远郊区易灾区的暴雨致灾类型多样、后果严重(图2)。由于农村地区大多还是砖瓦平房,房子进水受灾比其他后果更为常见;农村公共交通稀缺,暴雨灾害加重了出行不便,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同时暴雨导致庄稼减产,影响农民收成,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总体来看,暴雨造成房屋进水、出行不便和庄稼被冲淹的比例共达83%,严重时暴雨灾害还可能引发山区泥石流灾害并致人死亡。2公众认知水平1)关注水平“时常关注”暴雨预警居民占51%,关注程度“一般”的居民占38%,另有11%的居民并不关注暴雨预警信息。若把关注程度“一般”的38%居民归为不关注的群体,那么有半数居民不主动关注暴雨预警信息。电视和短信是目前远郊区居民接收暴雨预警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收听广播,而利用网络、手机软件和朋友间相互转告等渠道的比例基本相当,且比例不高(图3)。这可能与城市郊区网络普及程度不高、乡镇中年轻人相对较少等因素有关。通过乡镇中竖立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灾害预警也是另外一种提醒居民的预警渠道,但其比例同样较低。此外,远郊区还有少数居民从未收到暴雨预警信息,说明预警信息的覆盖面还有待完善。总体来看,电视和短信是城市远郊区居民接受预警信号的两种主流渠道,而网络、手机软件等预警渠道在远郊区的利用率较低。为了反映不同预警接收渠道的有效性,表1给出了不同预警渠道的公众关注水平。可以看出,电子显示屏和朋友相互转告渠道的“时常关注”水平相对较高,在60%以上;短信、广播、电视和网络4个渠道的“时常关注”水平也在50%以上;而通过手机天气软件“时常关注”预警信息的比例只有35%,反映出通过手机天气软件的预警信息有效性比较低。因此应当加强手机软件,如微信、天气预报预警软件的科普宣传,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主动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天气预警信息。为进一步了解北京远郊区暴雨预警信息的覆盖程度,我们选取以往具有代表性的暴雨预警案例进行问卷调查:一则案例是令北京人民印象深刻的“7•21”特大暴雨过程,另一则案例是在调研前不久发生且了蓝色预警的2014年9月1日暴雨过程。调查表明,2014年9月1日接收到预警信息的人群比例达到71%,比2012年北京“7•21”暴雨过程46%预警接收率有明显提升。可以看出,近两年来预警信号的接收覆盖得到明显改善,这与气象等部门长期重视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预警信息渠道、提高预警信息传播效率等诸多努力有关。2)了解程度与信任程度北京远郊易灾区居民“非常了解”及“了解”暴雨预警信号的比例之和为60%,而“不确定”和“不了解”的比例之和为40%,整体以“了解”暴雨预警信号的居民居多。对暴雨预警信息持“非常信任”或“信任”态度的比例之和占62%,持“一般”态度的比例占35%,另有近3%的居民对预警信息“不信任”或“非常不信任”。若采取保守估计,将持一般态度的35%人群归为不信任,则不信任率近40%,因此暴雨预警的“信任”与“不信任”比例约为3:2。3)认知水平差异性表2给出采用WMW检验分析男性和女性居民对于预警信号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对预警信号的关注水平在不同性别公众之间差异并不显著,而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在男性和女性间却差异显著,男性对暴雨预警信息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相比男性则更加相信预警信息。3公众响应等级1)预警等级与响应公众比例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几乎无人了解暴雨预警的分级标准,即使在部分问卷中将预警分级标准标注在问题旁边作为参考,也几乎无人关心,而只是通过对蓝、黄、橙、红的直观感觉来选择是否采取响应措施,反映出公众不具备识别气象指标的专业知识,不懂、也不关心各级预警的阈值含义,而只看重预警等级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暴雨预警的响应公众比例分别是38%、57%、77%和92%,说明每提升一个预警等级,响应人数将提升15%~20%。可见预警等级对响应居民数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气象部门预警分级标准的确定应十分慎重,既不能设计过低而草木皆兵,也不能设计过高导致公众疏忽大意。此外,不论预警等级如何,城市远郊区居民中仍有8%的人群对预警信号置之不理,并且当暴雨蓝色预警时,仍有62%的居民无动于衷,这部分人群的暴雨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应给予重点关注和科普教育。2)响应措施易灾区公众面对暴雨预警采取的响应措施很多,39%公众将不出门,12%的公众会转移到安全地点避雨,9%的公众对雨情保持密切关注并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尽量减少出行或携带雨具的公众各占8%,6%的公众在收到暴雨预警信息时要修缮房屋以防漏雨,还有部分公众需要检查排水、关窗户、收拾院子和庄稼,并在暴雨预警时不开车或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点。3)公众响应等级差异性分析公众响应等级是指公众响应时的预警级别,公众响应等级由低到高分别对应蓝色预警响应、黄色预警响应、橙色预警响应和红色预警响应,而公众“无响应”意味着在更高级别响应。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响应等级受到公众特征和公众认知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3给出采用WMW检验分析各因素的公众预警响应等级差异性。可以看出,男性响应等级高于女性,对预警信号了解程度高的人群的预警响应等级高于了解程度低的人群,这与表2中男性与女性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相一致。说明女性对预警信息更加敏感,采取应对措施比男性更加积极。另一方面,男性群体虽然对预警信息关注度较高,但响应积极性不够,可能在应当采取响应措施时因盲目自信而造成应对不足。由于女性对预警信息敏感性更高、预警响应更积极,但该部分人群容易缺乏理性而造成响应措施不当或过度。因此相对于男性群体而言,女性群体应是预警知识的重点普及对象。另一方面,不同学历、收入等人群的响应等级也存在显著差异。低学历者的预警响应等级低于高学历者,低收入者低于高收入者。这是公众平衡响应成本与收益的结果。公众采取响应措施意味着需要付出一定的响应成本才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低收入或低学历的普通人群,付出一定的响应成本(如避雨时间、修缮费用等),可能将规避掉更大的财产损失,为自身带来正收益;而对于学历高或收入偏高的一些人群而言,时间成本等相对更高,因此预警响应等级相对偏高。综合而言,影响预警响应等级差异性的因素有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对预警信息的了解程度。预警信息的普及教育应结合人群的类型和特点,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

篇8

在调查活动中,我们对湛江市不同年龄段的人展开深入调查,调查不同年龄段的湛江市民的阅读情况、阅读方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了解。

书籍,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面对现在国民阅读率下降的现状,我们组织了顿功累学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试图找出一点点原因。

在对广大市民进行调查后,我们得出的结果与预期有些不同,大多数的市民除了平时工作学习需要安排阅读,其他时间都不再接触书籍。而且即使在生活的时候,很多人也是不看书的,大多在玩手机,当然,也有用手机看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的。市民不看书或者说不喜欢看书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突出两个原因:

一是缺乏兴趣,看见文字就烦;

二是压力大,空余时间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短暂的调研实践圆满结束了。但是实践活动内容的感悟让我难以忘怀,感触很深。我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

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负责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回想起问卷调查开展那天,无处不体现我们团六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炎夏日,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自己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篇9

高中及以下学历仍占主体,但高学历人群日益增多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手机网民用户学历主要分布在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合计占比61.3%;与去年相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增长3.8%,高中及高中以下网民占比降低3.6%。移动互联网正越来越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和体验。

高收入群体较去年明显增加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手机网民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整体占比51.7%。另外,与去年相比,高收入群体明显增加: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由08年的4.8%增长到今年的10.6%,占比增长5.8%。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000元以下低收入人群占到90.0%,但大多为学生群体,而目前中国的90后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然他们个人没有直接收入,但是通常是由六个直系亲属支撑其消费,已成为中国社会独有的无收入高消费群体,因此该群体同样值得关注。

广东用户比例大幅下降,其他地区用户有所增长;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分布正在趋向分散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从省市分布状况来看,广东依然是手机上网第一大省,占比24.8%,但是同比去年下降了11.9%。艾瑞分析,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对外贸型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外来务工等流动性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以及其他各省手机网民数量增长迅速,导致广东手机网民比例较大幅度降低。艾瑞同时发现,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省市用户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且其他省市用户数量从去年的12.0%增长到今年的24.9%。另外,手机网民集中在中国三大经济中心:华南、华北和华东,三个地区手机网民占比达到69.3%,各地区所占比例较为分散。

篇10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in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GAO Zhen

(Librar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electronic resources has become a major information resource, the database is the main way to obtain the resources which is authoritative. In this paper, taki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which exi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atabase to b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o be proposed.

Key words database construction; reader survey; electronic resource utilization

0 引言

电子信息资源作为新型资源,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易于保存等优点,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电子资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种电子资源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各个电子资源协调作用,才能更好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合理配置电子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后,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评估其效益,这样可为后期续订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1 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1.1 调查方式及内容概述

统计数据可反映出电子资源的使用频率,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评价可反映出其偏好,调查问卷是评估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及使用效益的有效方法。本次调查问卷以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的电子资源为依据,针对学校各个不同层次的读者,本着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的原则,经过精心设计而成,包含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了解情况和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两部分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回收192份有效问卷,学生问卷165份,教师问卷27份。

1.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考虑到学生与教师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及需求情况不同,因此将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表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概念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查找学术资料首先想到的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只有一部分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站上的学术资源。教师大多数对图书馆网站比较了解,并通过图书馆网站获取学术资源。由此可见,学校投入人力、财力为师生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在学生这个读者层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表2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使用期刊数据库和读秀数据库的占多数,他们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目的是撰写毕业论文、做作业。而那些可以提供其他服务的数据库都被浪费,如:包含丰富英语知识的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此外,学生在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不会使用数据库、不会选择数据库、不会筛选检索结果等问题。教师对数据库比较熟悉,他们主要用来撰写论文、做科研。他们建议学校多购买一些数据库,同时希望学校能够采用新技术,使他们在其他地方也能检索数据库。

2 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率的方案

整合上述调查结果可发现,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提出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2.1 充分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

为学生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很有必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检索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此外,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机操作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有了这门课做铺垫,学生对图书馆资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数据库培训讲座的开展。

2.2 图书馆应该做好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

有些同学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一无所知,这说明宣传工作还不是太到位,因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仍需要加强。图书馆应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途径,如郑州师范学院会每周在图书馆二楼大屏幕、图书馆网站上播出有关本周数据库培训的通知,同时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在校每位老师本周数据库培训内容;在电子阅览室门口张贴数据库相关的海报,同时提供数据库使用指南手册。采取多方面宣传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 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部分读者在使用电子资源过程中,遇到检索速度慢、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电子资源占用的空间较大,数据如何更好地存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很好的存储设备。此外,服务器与存储协调起来,并在网络的支撑下才能访问电子资源。因此,强大的网络、稳定的数据存储、高性能服务器,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电子资源服务的硬件保障。有了这些硬件做保障,才能为电子资源提供更好的平台,进而才能为读者检索数据库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2.4 检索方式更加简单

有些读者不会选择数据库,这说明这类读者对数据库不太熟悉,对每个数据库的特色不清楚,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加强数据库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着重介绍每个数据库各自的特色,并向读者介绍该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统一检索平台,所谓统一检索平台就是在一个检索界面下实现对多个数据库的检索,这样的平台下,读者进行资源检索时便可省去选择数据库这一过程。此外,有部分读者反映检索结果不知道如何筛选,建议图书馆将期刊资源分类整理。

2.5 使用范围更宽广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读者希望数据库使用范围不单单局限为学校范围内,他们希望在校园外仍可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解决此问题,可通过VPN隧道技术,即虚拟专用网络,它是一种能在公共网络上建立虚拟网络的新技术。

2.6 终端覆盖范围更广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不再局限为计算机,手机、ipad等设备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如何将电子资源移植到其它终端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动图书馆是一种新技术,其可在手机、ipad等设备上使用,这样读者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议高校可以采购移动图书馆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22-23.

篇11

关键词 :高校;二专业学生;App设计与营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72-04

基金项目:201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训练项目(201410378226)

1 引言

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各个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修读双专业。根据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在周末等空余时间为修读二专业的学生单独开课,但是大多数高校的修读二专业的学生是跟着本专业的班级一起上课的。由此就造成了修读二专业的学生对于上课的班级、老师以及同学比较陌生的情况,从而不利于接收老师课下布置的任务、通知,同时也不利于二专业学生与本专业班级学生的交流与互相学习。很多学生在第二专业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学习上的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认识的本专业同学提供帮助而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对于课本,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发课本给二专业学生,因此,每每开学之初二专业学生都会为找到课本而烦恼。即使可以在网上买到新的想要的书本,但是学生来说这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除了在网上买新书,实际上也可以在学校的二手书店里买书,但这是基于本学期的课程没有更新课本的情况下,如果本学期的课程更新了课本那么二手书店里就不能提供所需课本,二专业学生就要用不太便宜的价格购买新书。此外,学校的二手书店鱼龙混杂,各式各样,并没有正规的,针对服务二专业学生的书店或模块,因此也给二专业学生在获得课本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综合以上种种修读二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个平台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

2 高校二专业学生的App市场需求分析

2.1 市场背景

互联网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三十六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1]

信息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手段。如今,人们不只是满足于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唯一功能,更多的是想要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了解事实,建立社交网络,方便生活以及进行游戏和娱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网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由于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性更好的契合了网民的商务类消费需求,伴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移动商务类应用成为拉动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1]

目前,中国电子商品的主要供应商都有自己的App客户端,这标志着App的商业用途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今,认为App只是移动设备上一个简单的客户端的想法已经不复存在,很多设备制造商都能够下载该软件的官方App产品并对这些产品进行无线控制。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把App的销售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战场。数据显示,应用软件供应商以及各大电商平台从App获得的流量比从传统互联网(PC端)获得的流量要多得多,通过App获利是将会各电商平台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各电商供应平台向移动应用程序倾斜的事实也很明显,这不仅是因为每日增加的流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为手机提供的便利终端积累了更多的用户并且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客户的忠诚度和活跃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对企业的收入和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2 市场调查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就是准确、快捷、有效地获得关于市场的信息。而市场调研则是获得这种信息最快捷的方式。市场调研就是科学地、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营销的资料、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决策。[2]

首先,作者于2015年4月10日至4月17日对二专业学生交流平台的市场做了“对于服务高校二专业学生的App的意见”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了服务高校二专业学生平台的需求和供给。

2.2.1 调查方法

2.2.1.1纸质问卷调查

2.2.1.1.1 调查总体

纸质问卷调查范围主要是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的学生们,可以是修读二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没有修读二专业的学生。

2.2.1.1.2 样本容量

调查总体样本400个。

2.2.1.1.3 抽样方式

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以及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各校独立抽取样本。根据各个学校人数的不同按比例分布总体样本。

2.2.1.1.4 调查方式

在各个校园内对路人(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

2.2.1.2 网络调查问卷

网络调查问卷旨在扩大问卷调查的样本容量,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在2015年4月18日至4月30日期间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各校的贴吧、论坛上,同时中国大学生网、全国较大的网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大学生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264份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2.2.2 调查结果

共调查664份问卷,其中纸质调查问卷400份,网络调查问卷264份。37份未答或未答全,因此有效问卷为627份,以下是627份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分析。以下是从调查问卷中选取的与本文联系较大的问题。

问1:你认为这款App能给学生们带来方便吗?

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款App能够真正给学生们尤其是二专业学生们带来便利,这部分学生占总数的61.69%;有25.36%的学生认为这款App能给学生们带来便利,但用处不会很大;有9.94%的学生认为这款App没有什么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此款App具有一定的潜在市场。

问2:你见过或者使用过这类服务于二专业学生的应用软件吗?

分析:上图表明绝大对数人没有听说过或见过服务于二专业学生的应用软件,占比高达97.1%。同时根据在网络上对于全国范围内这类服务于高校二专业学生的App的搜索,发现截止到2015年6月份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专门服务修读二专业学生的应用软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二专业学生交流平台是一个拥有市场且竞争力大的新兴项目。

3 App的功能

本项目是面向特定学校学生,旨在为二专业学生提供校内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并具备一定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其功能具体包括:校园资讯、课程信息、二手书交易、校内交友等各个方面,为高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提供各种便捷服务。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由交流平台

(1)设置教师评价专区,每位同学可以在这个平台自由评价老师,以便对其他学生的选课起参考作用。为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教师人气榜,最美教师榜等。(2)学习资源分享区,在此专区同学们可以上传或下载学术论文,各科参考答案及公开课视频等资源,支持学习资源的收藏及分享。(3)讨论专区,在此专区,同学们可以交流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困惑及心得,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为他人答疑解惑。

3.2 二手书交易平台

学生们将不用的课本或各种考证资料放在这个平台供他人选购。

3.3 课表及教室指引功能

可以自主设定课程名称,App内自带上课的时间段和教室位置供选择,同时提供详细的教学楼教室位置平面图,上课教室以高亮显示。提供课前闹钟功能,可以自主设定上课前多长时间提醒。

3.4 校园信息推送功能

实时推送各个校园网上的信息(各院网,校官网,贴吧,学工网,教务管理网等)对信息进行分类并设置标签,用户可以对各个标签进行关注,将实时推送用户关注的标签的信息(包括各类通知,成绩时间,新闻,讲座信息等)。

3.5 课程信息推送

及时通知二专业学生调课、补课的信息,如时间和地点等。同时可以课程作业信息,以方便同学们及时获取作业信息。

4 App的设计

4.1 App的设计

设计步骤如下:

App分为ios系统与Android系统两个版本,界面设计以简洁明了的风格为指导,主要分为用户、功能和软件反馈三部分。

用户部分是用户管理自己的账户和个人信息的部分,支持游客登录,包括账户的信息管理,标签组的管理,自定义标签的管理,推送信息的设置,课表信息的保存,收藏信息的管理;

功能部分是软件功能实现的部分,包括跨专业学生交流,二手书交易平台,关联微信、微博等软件,预存的课表系统(包括教学楼内教室平面图),信息推送系统,用户和软件反馈的实现系统;

软件反馈是对软件进行设置以及用户联系软件设计者的部分。包括软件的基本设置(登陆注销,是否推送消息,版本更新等),意见反馈(以文字形式提交意见及想法),商业联系方式(需要宣传的校园活动通过此渠道与专人联系)。

同时也有对应的App后台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上传的各类信息及各种及时更新的推送消息。同时记录用户的搜索记录等各种信息便于以后升级与完善。

4.2 App的制作

“Interaction design isn’t merely a matter of aesthetic choice; rather, it i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users and cognitive principles。 This is good news because it makes the design of behavior quite amenable to a repeatabl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design of behavior can be automated, any more than the design of form or content can be automated, but it does mean that a systematic Approach is possible。 Rules of form and aesthetics mustn’t be discarded。 Of course, but they must work in harmony with the larger concern of achieve user goals via appropriately designed behaviors。”(Cooper, Riemann, Cronin & Noessel, 2014)[3]

“交互设计不仅仅是设计美的选择问题,而是基于对用户和认知原理的理解。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使得行为的设计服从于可重复的分析和过程。这并不意味着超出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可以自动化,但它确实意味着系统化的方法是可能的。我们当然不能放弃形式和美学规则,但我们更要关注通过恰当设计的行为来实现用户目标,这样所有的这些才能和谐地融为一体。”(Cooper, Riemann, Cronin & Noessel, 2014)

由上文可以看出,App的设计面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在于App形式和内容的新颖而是在于要设计出一款站在用户角度,从用户出发,用户认为很好的App。任何忽略用户真实需求与感受的App都不会成为一款成功的App。根据这一点,设计出了如下展示的几个App页面。

4.2.1 进入界面

进入界面采用一座卡通房间做背景,这个房间的屋顶是一本书,屋前还有一面旗帜,这些都代表着学校、教室以及知识。在屋顶,“二专业之家”五个大字闪闪发亮,恰似一盏知识的明灯为学生们指引方向。同时,进入页面以卡通形象展示,给人一种亲切和温馨感。

4.2.2 主菜单页面

主菜单采用浅蓝色与白色为主色,给人一种清净、清新的感觉,很适合年轻的大学生使用。此页面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户信息部分,显示用户的头像和用户名;第二部分是平台的功能区,分为自由交流平台、课程信息推送、二手书交流平台、课表与教师指引、校园资讯以及意见反馈。点击具体的功能后会展现特定功能区的页面。

4.2.3 反馈页面

反馈页面首页展现的是热门问题,这里罗列了平台内出现最多的问题,方便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能让系统维护人员及时了解到出现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反馈页面的底部分为全部问题、安全学堂和意见反馈三个部分,从而将各种问题细化,提高服务质量。

4.2.4 退出页面

退出页面也以卡通小屋为背景,与进入界面的一样,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只卡通的可爱小兔并附语“确定要离开家吗”。代表着知识的小屋出现在进入和退出页面,不仅收尾呼应,而且让用户产生一种不忍退出感觉,卡通小兔的作用也在于此。

4.3 App的完善及发展方向

(1)对信息推送的来源进行关注,保证信息的实时性;

(2)对搜索较高但未被收录的地区进行扩展及补全;

(3)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

5 App的营销

广告,宣传和其他形式的沟通是营销的重要工具。营销传播的营销组合指的是组织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沟通,提醒,解释,说服,并影响客户和其他人的态度和购买行为。营销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向顾客讲述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利益和价值。促销组合的要素是广告、公共关系、个人销售、促销和直销,所有这些元素都可用于营销,无论是单独或在不同的组合。

对于此App的营销,作者认为应与学校联合,把校园信息和学生作为重点,学校资讯提供方面肯定要和学校有一定合作才能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与学校谈妥把学校的二专业方面的日常信息、介绍放进App内。与学校合作对于刚进校的新生来做推广,把其加进开学教育内容,对大一及大二学生做全面的推广,在学校醒目的地方贴该App应用的二维码让学生们下载,并在校内网上做宣传。之后与多个学校合作,推广到各大高校组织。

“Clearly, advertising, publicity, and other forms of communication are critical tools for market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the promotion of the marketing mixrefers to all forms of communication used by organizations to inform, remind, explain, persuade, and influence the attitudes and buying behavior of customers and other person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s to tell customers about the benefits and values that a product or service offers。 The elements of thepromotion mix are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personalselling, sales promotion, anddirectmarketing。 All of these elements can be utilized in marketing,eitheralone or invarying combinations。”[4]

根据上文的理解,做出如下营销策略:

5.1 营销策略

(1)每年开学时在食堂广场挂宣传横幅并且在图书馆广场摆放宣传展板。

(2)开展扫二维码送精美礼品活动。

(3)发放宣传单。

(4)设置消费者反馈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5)针对老顾客定期给予馈赠。表达我们对其支持的感谢,同时推进顾客由新变老的转变。

5.2 市场联络

为了让广大学生团体了解本款APP的服务内容,我们决定采取以下市场联络方式:

6 结语

二专业学生服务平台是一个整合校园资讯、校园资源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服务平台。一方面,它收集、整合的各种信息为学生们更加方便的修读二专业课程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提供的二手书交流平台在为学生们在获取课本以及资料书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其次,它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为二专业学生与本专业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交接口,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和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此外,二专业平台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兴平台,迎合了时展的潮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最后,在政府和全民倡导创新创业的全新氛围中,App平台为更多富有创新创业新观念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形势下,App平台为解决就业难,增加就业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汉星。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

篇12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上网的满意度,直接关系着网络用户的主要体验感受。目前在日照大学城,中国移动正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在不断完善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在这种竞争形势下,中国移动若想吸引客户甚至是拓展更多的客户业务,占领更大的学生市场,就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上网满意度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16年6月,以日照大学城的200名中国移动学生用户为样本,对大学生手机上网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满意度情况,笔者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200名学生分别来自生物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及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等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经筛选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190份,其中包括男生145人,女生45人。

1.2 研究方法

将发放到各专业的调查问卷回收后,运用统计学、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从调查问卷中获取相关信息,分别经过建表、分类统计、汇总整理后,对大学生关于每题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大学生手机网络的满意度情况。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手机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机卡类型的选择、数据流量类型及使用量、流量资费的使用情况三方面。

2.1.1 手机卡类型的选择

在手机卡类型的选择调查中,选用动感地带的人数为132人,约为被调查人数的2/3,而神州行、全球通等其他套餐总共不足1/3,故目前来看动感地带的配置更符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求,以绝对的优势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吸引较多的大学生。为此,中国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更多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套餐,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运营商制定套餐时需符合大部分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意愿,费用太低可能包含的服务太少,不能满足需要;费用过高,超出学生的需求,过于浪费。这组数据让移动运营商更能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制定合适的套餐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

2.1.2 数据流量类型及使用量

调查数据显示,选用4G的人数为146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5,而使用2G、3G等其他数据类型总共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5。月流量在1 G以上的为89人,接近总人数的1/2,200 M~500 M和500 M~1 G人数均为40人左右,200 M以内人数最少。

可见,4G成为大学生群体主流的数据类型,占据超高的市场份额。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日常使用网络较多,对网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由于4G网络网速更快,大学生每月手机上网的时间基本不变,故整个消费人群月用流量都集中在1 G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移动无论提供单种流量优惠,还是套餐中流量种类优惠,数量应接近大学生的需求,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中包括既保证足够使用,又不至于浪费),才能吸引大学生眼球。这组数据让移动运营商更能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

2.1.3 流量资费的使用情况

在对流量资费占总消费比重的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接近一半的人流量花费占手机消费的70%以上,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市场对流量需求很大,而对于那些最基本的通话、信息功能的需求明显减小,大学生愿意把重心放在流量的消费上;另一方面说明流量的资费较贵,造成了接近92%的人对手机流量的资费不满意。

2.2 手机网络使用满意度情况

在对手机网络满意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结果后,笔者对于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满意度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该部分共包括3个题目,内容具体涉及网速、上网信号覆盖、手机通话质量3个方面。

2.2.1 数据上网网速的满意程度

大学生在上网时非常注重上网的体验,而数据上网的速度对体验的好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也会影响到用户对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满意度。从调查数据可知,虽然大学生普遍认为网速有待提高,但并不影响体验,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该项,达到了58%;而认为“偶有卡顿”和“感觉很快”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21%和14%,而认为大多数时候达不到要求的学生项所占比例较小。

可见,上网速度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而大学生对移动公司数据上网的速度满意度较高。由前面分析可知,有超过7成大学生选择使用4G网络,也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用户对新推出的4G网络的数据上网速度认可度较高。

2.2.2 网络覆盖率的满意度

在对大学城上网信号覆盖满意度的调查项中,认为中国移动信号覆盖率一般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为主要评价。而约占24%的人认为网速过于慢,只有28人对中国移动网速很满意甚至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15%。可见网络覆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中国移动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上网信号覆盖率,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2.2.3 通话质量的满意度分析

关于通话质量满意度,190个调查对象中对通话清晰度评价,很好占15%,好占51%,为最大比例,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认为一般的占24%,而对通话质量感到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人数分别占了6%和1%,二者之和不足总人数的1/10。这表明移动通话清晰度总体较好。针对这种状况,移动公司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用户对通话质量的认可,以提高其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力。

2.3 手机网络服务满意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移动在手机消息通知及停机恢复速度方面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学生对其满意度。移动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效率或话务员的回答方面仅仅达到了55%的满意度。在评价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效率时,有3%的同学非常满意,有49%的同学认为处理问题效率还可以,34%的同学认为其效率一般,14%的同学认为其是低效率的。这一比例说明中国移动在处理问题的效率方面有待提高。

2.4 手机网络满意度综合分析

2.4.1 性别与流量使用情况交叉列联的影响结果

为了研究流量使用情况是否受性别影响,进行了性别与流量使用的交叉列联分析,结果表明手机流量的使用仍受性别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女生普遍使用的流量在200 M~500 M,而男生普遍在500 M~1 000 M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上网更多,需要的流量更多,移动通信公司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推出适合不同人群使用的套餐,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上网的需求。

2.4.2 手机卡类型与手机通话质量交叉列联的影响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手机通话的质量受手机卡类型的影响,选择神州行的一半的用户都认为质量不错,选择全球通的绝大部分用户都对通话质量不满意,卡顿现象严重,选择动感地带的用户绝大部分对通话质量比较认可,说明中国移动的各个手机卡的类型对通话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全球通类型,虽然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但通话质量尚未达到用户的要求,此方面仍需提高。

3 结 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大学生已普遍使用4G网络,已有一半的同学使用流量超过1 G。运营商可以主推4G网络,并完善4G的各项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移动网络的各项服务包括信号覆盖、通话质量等方面基本满意,但对于各项流量资费普遍反映较昂贵,移动公司应充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人们的需求。对于手机欠费停机、网络维护问题的总体反馈比较不错,用户在消费选择过程中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当今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不可小觑,该消费群体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应抓住契机,了解大学生可以接受的网络资费,适当地调整价格,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并适时地推出各项优惠政策,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发掘更多潜在的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浩韵.中国移动满意度调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9).

[2]徐森.关于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客户满意度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3).

篇13

一、调查问卷对象构成分析

该项调查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员在各大高校随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填写。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6%。此外,该调查的对象专业构成情况为理、工、农医类分别占29%、16%、5%,文科占42.68%(其中新闻专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8%),其他占7.4%;调查对象所在年级的构成状况为大学一年级占10.3%,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分别为65.5%,17.8%,四年级占总样本的6.4%。从该调查的对象构成来看,以文科为主将近半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本身的专业就是新闻专业。此专业的学生接触各种媒体的机率显然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媒体的态度也较为理性,而且对调查的目的有专业性的分析能力,若要调查均衡的媒介素养现状应避开或最大限度减少此专业的人数。文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即知识获取和研究路径主要以查阅资料为主,因此对媒介,尤其是网络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是在查阅资料的先行目的下展开的,但行为前的动机在行为过程中能否贯彻始终是另外回事,这很可能导致该项调查问卷信度偏低。另外从对象的年级分属来看,二年级竟占了65.5%,这个比例过大,很让人联想到,问卷的发放者可能贪图方便将大部分问卷给了熟知的人群。而我们知道熟知人群对于调查有着顺应性的特点。综上所述,此项调查的对象设置存在较大纰漏。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之一:“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

接着我们分析此项调查的具体内容设置。调查共设置了四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别设计了若干细目,其中第一项内容是调查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调查的形式是提出“您接触媒介的实际需求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不定选的方式给出答案。调查结果可以用下表显示。

根据以上的统计,调查者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呈现一种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

诚如调查者所认识到的,媒介的社会功能对于不同的社群往往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受众接触媒介动机的调查,是衡量受众在媒介前主体性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笔者对该问题的调查方式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很难苟同。由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了解社会”和“了解生活资讯”是被选最多的项均超过50%,“学习”项也是被选较多的项,达到43.7%,而“寻求娱乐或刺激”、“忘记烦恼”、“消磨时间”等项均未超过25%。这些选项的设置本身并没有不妥,但是却忽略了大学生特殊的心态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了解社会”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了解社会的强烈的要求,尤其是现在,就业的压力使大学生认识到和社会保持密切接触的必要性。但是这种由于对前途的担忧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很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潜意识,以至他们的问卷选择极易受到这种潜意识的左右,而并没有认真比对实际情况。媒介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最便捷的工具,当他们面对各种媒介时很可能将“了解社会”做为一个合法理由前置于媒介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另外“了解生活资讯”也是个颇有争议的选项。现在一些大学生将网上购物,下载手机铃声,在线观看大片以及在一些时尚期刊里搜索与时尚有关的讯息等都等同于“了解生活资讯”,通过调查者得出的乐观结论来看,这些媒介专家很可能将“了解生活咨询”片面的理解为他们所认为的理性的方面,比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处理学习与娱乐的比例问题、如何认真对待早恋问题等。而这种对概念分向理解的可能性并没有被调查者察觉。 “寻求娱乐或刺激”、“忘记烦恼”、“消磨时间”等项均未超过25%,这个结果也是让调查者得出乐观结论的一个重要根据。笔者想指出的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有着较高的自我定位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很可能有意识地隐去了真实但并不光彩的想法,比如接触媒介是为了“寻求娱乐和刺激”、为了“忘记烦恼”、为了“消磨时间”等等。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问卷细目设置很可能导致极低的问卷效度。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之二: “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

该项调查的另一项内容是调查“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最喜欢的媒介是什么?”调查方式和前项一致,结果如下表。

笔者非常惊讶,调查者竟从上述表格中的调查结果轻易得出以下结论:当代大学生在媒介的选择上还是体现出较高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因特网中选率为27.9%,成为仅次于电视的受大学生青睐的媒介,足见大学生对这种高知识水平媒介的驾驭能力。

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对不同媒介的选择受到其受教育程度的制约。文化程度越高的受众越倾向于选择印刷媒介。因为学识较高的受众在阅读印刷作品时更能发挥主体性意识,更能理性的处理信息;而稍纵即逝的影像媒介相比之下较能打动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原因是这类媒介信息的接受方式趋向于娱乐化,在接受过程中理性容易被忽视。至于网络的杂乱纷呈,更容易让人迷失,各种各样的信息,呈现方式的眼花缭乱,泛娱乐的总体趋势让大部分的青少年沉溺于其中。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顾海根教授对上海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率高达12.9%,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退学大学生中有80%是因为沉溺网络荒废学业。血淋淋的现实实在很难让笔者认同“足见大学生对这种高知识水平媒介的驾驭能力”这样的结论。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处在学识的储备过程中,应该更倾向于接触对主体性要求较高的印刷媒介,但是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调查者更乐意接触对主体性要求较低的电视媒体。我们都知道,现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极为严重,很多大学生都是冲着娱乐节目奔向电视的,收看新闻、关注热点时事的收看目的所占的比例恐怕很少。每个大学都有藏量丰富的图书馆,书籍和期刊的收录基本上是完备的,可是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15%的大学生相比其他的媒介而言更喜欢书刊。这种调查结果实在很难让人认同调查者的乐观结论。

四、调查问卷内容分析之三:――“大学生对抵御媒介暴力影响的自我评价”

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媒介主体性意识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包括受众关于媒介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因此从对媒介的社会角色和媒介的暴力影响的认识等方面来调查大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是可行的方向。但是可行的方向必须配备准确的细目设计。该项调查针对此内容,设置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三问是:大学生对抵御媒介暴力影响的自我评价如何?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既然表明是 “自我评价” ,说明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着差距。那么在下结论的时候就要谨慎的考虑这些因素。但调查者却仅凭着这“自我评价”得出了“大学生对大众传媒中诸如暴力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媒介的暴力并不是具像的,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抵制媒介暴力的唯一有效利器就是培养受众的“主体性意识”。“主体性意识”意味着一种高层信息活动,邬教授在著作《信息认识论》中指出:“人的高层信息活动对低层信息活动存在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导向。即人的高层信息活动总是从自身的活动的目的、要求、性质和特点出发对低层信息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以便把低层信息活动纳入为自身服务的轨道;二是抑制。即高层信息活动迫使低层信息活动减少盲目性、自由度,从而保证更为积极自觉地服从高层信息活动。” ②高层信息活动是一种处理信息时自觉产生的批判意识,一旦受众形成了“主体性意识”,那么高层信息活动就会有效起到抵御媒介暴力的作用。而受众主体性意识的具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认定过程。我们可以借助于学者鲁宾的理论来了解这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鲁宾认为个体的媒介素养能力可以由三个模式来认识,即“能力模式”、“理解模式”和“知识模式”。③所谓的“能力模式”侧重于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认知过程;“理解模式”指受众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技术等力量的牵制作用;“知识模式”则指了解媒介产生社会功能的知识体系。这三个模式直接指向三种能力,理解媒介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理解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三种能力的全面具备才有资格被认定形成“主体性意识”,而这三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主体长期的积累,但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未设置系统的媒介理论指导课程,因此多数大学生目前的媒介素养尚处于一种萌芽和自发状态远谈不上成熟、完善。这种不完善、自发的状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面对媒介暴力时容易受其不良影响,或者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在主体性意识形成之前,海量的信息会使脆弱的受众处于被异化的境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信息需要的异化。所谓“信息需要的异化”是指 “主体性意识”形成之前,受众将处于被信息支配的处境,对信息的需要偏离正常的状态,进而抑制主体性的形成,受众日益沦为“信息动物”。一旦沦为“信息动物”,受众根本没有媒介暴力的意识,何谈抵御媒介暴力。这项内容设置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假设了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先验前提即设定了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存在。很可能因为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部分大学生根本没意识到媒介暴力的存在,那么对于问卷的这项内容的回答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根本不足以作为结论的依据。前提尚且不能肯定,结论又从何谈起。

五、结论

对于如何设计一份合格的问卷,研究者不仅要了解调查问卷在理论上的结构模式,更要注意问卷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可能存在的“隐患”。就本文对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问卷分析来看,该问卷首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在于忽视了问卷的细节。其中第一项关于“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的调查,由于调查者在设计细目时只沿循了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忽视了调查对象在细目选择时可能产生的复杂心理,进而得出与事实可能存在偏差的结论。

另外我们在设计问卷时还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调查者在分析问题时,细目的调查数据只是一个参考,并不能作为结论的唯一依据。正是由于研究者将细目的调查数据作为了结论的唯一依据,才使得研究者得出了“大学生对大众传媒中诸如暴力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的结论。

此外对于研究者来说,还有一个问题也容易被忽略: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每项调查数据的实质性内涵。在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中,正是由于忽略了“不同受众对媒介选择受其教育程度制约”这一传播学上非常重要的理论事实,从而使得研究者根据表面的数据结构对“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得出了一个轻率的结论。

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践调查是我们研究媒介素养问题及系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事实依据,只有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才能真正有助于国人认清问题,切实的解决问题。而问卷的设计则是关乎调查客观与否的核心所在。通过对《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份问卷建构的偏颇,会严重影响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使调查结论偏离事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