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

篇1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网络环境打破了时空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网络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真正体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景,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互联网是一个汇集各种知识与信息的大平台,青少年能通过网络了解一定的卫生医学和强身健体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得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排解,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在网上观看与安全教育有关的视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自身辨别危险的能力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二、重点关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使得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目前,网络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的势。从相关资料获悉,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龄在18-40岁之间青少年占到80%左右,平均年龄在23岁。网络道德低下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力军,由于自身辨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游戏和暴力信息的错误引导,因而容易致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长期沉迷于网络,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事物更新较快,这对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使得青少年容易迷恋网络,长期沉迷于网络,网瘾形成,会导致青少年产生一部分的心理问题,上网兴奋,下网情绪低落。

最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超时空性导致青少年道德问题产生。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很难获得满足感,而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青少年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内心被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三、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因为网络社会的松散性,网络社会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就像脱离了法律的保护,所以人身安全、信息安全等受到威胁,甚至心理健康也会受到误导。所以应该加快网络立法活动,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篇2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 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篇3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获取信息的捷径,强化其时代意识。网络独有的传播优势足以令任何传统媒体相形见绌。网络运行速度的快捷、传播信息的同步和使用操作的简捷等特性,容易潜移默化地强化青少年的效率意识和行为习惯?熏容易帮助青少年形成现代学习观念,容易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网络信息量的超大,容易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的需求。网络使青少年放眼世界,将地球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里,并将世间万事万物尽收网中,使超越时空的全球沟通成为现实。

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平等和自主意识。上网的青少年可以打破地域、身份、地位、年龄的界限,为他们形成平等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起来的,这决定了网络中的资源必须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决定了网民必须面对大量信息的筛选和取舍工作,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无疑就强化了青少年的自主意识。

网络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网络为青少年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网上,每一个青少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和内容进行学习和深造,这种融个性化的学习于网络创新性环境之中的交互方式,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调节和闲暇的方式。网络文化娱乐提供的是一份娱乐文化大餐,这种文化大餐使青少年对闲暇时间有自主支配权,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网络世界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区间和一个平等对话的通道,同时也能借助网络释放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对心理健康是有利的,也是很好的休闲方式。

二、网络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污染”易造成青少年认知迷航。网络上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不断增长,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青少年难以辨认。网络的不正确使用影响了青少年对学习的专注程度,有部分青少年使用网络后产生了对网络过分依赖的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因此,“信息污染”易造成青少年认知迷航。

网络的虚拟性容易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的虚拟性使青少年在交友上大都沉浸在虚拟的状态中。青少年在网络上的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少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因此网络虽然扩大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范围,但严重地影响了人际沟通的实际能力,它的虚拟性容易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流行语的松散性会给青少年语言的规范性带来极大的危害。“网络流行语”大多在使用上具有随意性和非规范性,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不过它与日常用语有很大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生活心态和交往方式,洋溢着青少年的个性,但是“网络流行语”会造成交往过程中理解上的脱节、误会和笑话,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给青少年语言的规范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游戏成瘾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游戏”可以把青少年带进丰富多彩的世界,但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安排不科学,大多是在晚上熄灯后到网吧。同时,部分青少年认为武侠和暴力游戏可以使他们变得强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他们就会模仿片中的情景,用武力或暴力来获取想要的东西。

长时间上网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首先,长时间上网接触电脑导致孩子视力下降。其次,长时间上网以及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影响孩子身体骨骼发育,甚至会导致畸形。再次,过早接触电脑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功能发育。

三、建构网络环境下正确的青少年思想行为引导机制

建构青少年网络主体,确立思想行为的自律机制。人的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最后发展到自律的过程。在网络中,外在他律因素已经不存在或很少,主体必须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个人修养,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主体性”,形成青少年对多元网络信息的鉴赏、选择、批判能力,培育青少年自律意识,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从而趋利避害。

注重疏导,确立思想行为的教育机制。首先,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疏导型的教育方式。其次,加强监控和引导,预防“网络依赖症”。在开展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网络行为,应监控与引导并行,在不同阶段采用侧重点不同的措施,对初步接触网络的青少年以监控为主,对已基本适应网络并能泰然对待虚拟环境的青少年,采取引导方法为主,同时,密切关注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变化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再次,注重思想引导,以求“净本涤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根源在其内在的不健康思想观念。因此,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观”。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思想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首先,实施系统化网络心理教育。当前应尽快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站,实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网的互联和资源共享,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沟通与并举,建构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其次,打破网络的虚拟性,培养“自我同一性”。应鼓励青少年网络交流与直接交流并重、人际交流和人机交流并行。要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网络学习的收获和经验,促使他们自觉地将网络交际的经验和现实交流的教训相互参照,将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应用于网络交往中,打破网络的虚拟性,消除心理和精神障碍,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身份感和自我同一性。

统筹政府、学校和家庭职能,确立全方位的协作机制。首先,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管理。政府要从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从政策层面上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青少年安全上网、健康上网;政府还应当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系统,积极发展国产电子游戏产业;教育、宣传、文化、通信、公安、工商、政法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相互协助,紧密配合。其次,加强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要改革德育课程,坚持网络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要开发德育软件,开辟网上思想道德教育阵地;要针对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建设强势网站;还要提高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队伍。再次,强化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要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与孩子交流,同时应加强对孩子接触网络的管理和监督,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篇4

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网络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平台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网络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达形式多样、自由开放等特点,能够极大地引起青少年的学习主动性。青少年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而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人物传记进行文献检索,最终能够得到图文并茂的知识体现形式。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网络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要,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网络有助于扩宽青少年的思路,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且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3.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在网络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教育、商业、政府、国防等各行各业,可谓无处不在,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已经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它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青少年已经把网络技术当作自己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三、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1.网络使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世界,荒废学业

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还不坚强,网上的游戏和聊天往往使青少年不能按时休息,影响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浪费了最佳学习时光,导致学习进度跟不上,长时间沉溺其中,最终荒废了学业。

2.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在威胁

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的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这使得学生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

3.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篇5

从个人方面来说,电脑网络可能演变或同化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不可抗拒的力量,今天几乎每一个青少年都以上网为荣。广大青少年对电脑网络的趋之若鹜,造成的后果是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被机器同化,呈现单一化的状况。这样,人的思想就成了批量生产、结构相同的无差别物,人类文化将变非常单调。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不仅带来共享的信息资源和自由选择机会,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专制――技术的专制,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延伸和附属。

二、网络会使青少年的处世态度消极化

青少年在成长别渴望自我和他人关怀,在电脑网络上他们可以得到虚拟的满足感。

在自我关怀方面,通过电脑游戏青少年可以抛开世俗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和情人,也可以亲自设置装备、战场、战友和敌人,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资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清楚的赞扬和具体的奖励。而这一切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现实社会是难以获得的,于是青少年就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自我肯定,唯我独尊,助长了自以为是的气焰。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个人主页、设立网站等形式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由于在网络世界总会更容易获得自我关怀,青少年自然就倾向于逃避现实世界。

在获得他人关怀方面,电脑网络的危险在于青少年可能会为了寻求关怀方面而对其产生交往依赖。因特网的出现使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它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与其中的许多人交往,找到知音的机会大大多于现实的狭小范围。网络具有间接性,人们联系感情不用直接面对,这就大大激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随之而来的是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它具有安全性,在网络上人们往往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所以不必担忧泄露自己的隐私或秘密,从而失去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与网络交往的这些优点相比,现实交往的缺陷非常明显:因为现实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且人们常常因为利益相关而互设心理障碍,很难找到真心朋友,无法满足关怀需求。因此相对而言人们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是网络上的风云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仇家是网络上的密友。当青少年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当中。这种循环很可能造成一个后果:青少年只愿意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消极地对待不完美或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

篇6

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首先我们要明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1)从人格上讲,具备心理健康的人,人格一定是完整的,具有健康的情绪,并且自我感觉比较好,通常在生活中常见的是积极情绪要多于消极的情绪,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对于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平衡、自爱和自信等,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2)当一个人身处险境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持有和谐的态度,能够友好的与周围的人相处,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喜欢。(3)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并在实践活动中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着。在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得知,其中的性格、情绪、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如:不安感、急躁感以及孤独感等,这都是不完善心理的突出表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厌学等消极情绪的出现,这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加以关注,多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疏导。网络信息的发展,一方面为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更好的平台,但是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成为青少年发泄情绪的重要工具,也是青少年心理扭曲的直接导火线,所以说在网络信息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网络管理的途径

(一)政府应加大网络监管的立法、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空间

现阶段我国出台了一些法律对于约束网络运行具有显示意义,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为相应监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据此,在网吧管理方面,相关部门人员需切实加强力度,做好不良网吧的整顿和肃清工作,除此之外,司法部门也应当积极融入到网络管理之中,针对现行网络情况进行法律探索。对于网络上恶意散布不良信息的人需依法予以惩治,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防止其给青少年带来精神侵蚀。

(二)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素质

网络作为利弊共同体,其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因素之一是部分网吧运营问题。有些网吧无视法律法规要求,恶性违规运营,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带来可能。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网吧的规范,约束其经营行为,确保未成年人依靠互联网所获信息安全。日常规范中注重对网吧经营者开展教育,以提高其道德素质。

篇7

一、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

1、网络有利于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互联网里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更新非常之快,为青少年查询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迫切希望知道外面的各种信息。因此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许多青少年可以不看电视报纸,但是不能不上网,互联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网络上的虚拟学校越来越多,虚拟学校已经成为一种日趋流行的教育模式,网上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梦想。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学校的招生考试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通过网络提问和交作业,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疑问。互联网成了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便捷场所。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潜能去适应它、开发它和发掘它,这不仅增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等技术能力,而且增强了青少年人际交流和社会参与能力。

2、网络有利于青少年新的价值理念的形成。网络的发展历史就是从集中到共享和开放、从集权到平等的历史,共享、平等、效率和开放等是网络蕴涵的价值理念。首先,由于网络具有虚实两重性、平等交互性和大众化等特点,网上交往就打破了社会等级意识,这有助于青少年平等意识、共享意识的形成。其次,网络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效率观念。最后,“由于网络的广阔兼容性,时空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尽收网中,这对于青少年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观念更新,增强开放意识、全球意识和多元化意识大有益处”。

3、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促进了个性的张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青少年的发展也离不开需要的发展。网络的产生是人超越自身生存状态的体现,它不仅通过有限地“固化”人的智慧而“延伸人的体力”,而且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直接演绎人的精神世界,并且这种演绎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网络在满足青少年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也是青少年喜爱上网的奥秘所在。由于网络是交互性的活动空间,在网络社会中,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在虚拟空间里,由于没有权威、没有统治,个体的自主性、自为性了选择性和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创造了条件,人们在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4、网络有助于青少年能力的提高。网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对青少年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提高了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而且增强了加工处理信息和记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学习、想象、判断和推理等能力。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与传统交往方式相比,网络交往的方式更新奇,形式更为多样,例如E一mail,BBS、网上论坛、腾讯QQ、在线游戏和聊天室等,这些交往方式更能促进主体的社会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域的保守性和民族的狭隘性,对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更加包容、理解,促进了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开放,他们的交往能力大大提高。最后,网络强化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青少年要想在网络交往中展示自己的存在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展示自己独特的地方。现在许多青少年已经充分意识到如果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在在网络交往中立足。

5、网络有助于青少年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平面的,它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从时间上说,是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空间上看,是与事物有直接关联的周围事物”。互联网络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球体,在这个网络球体中,每一个交往主体所面对的信息和交往对象不仅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还有虚拟的和现实的,这就要求交往主体再不能仅仅从平面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而要从立体和网络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从而使主体逐渐养成一种立体网络式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络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使人们抛弃过去那种孤立和片面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二、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念的错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社会道德逐步失去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制约,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多元化的倾向。网络文化中的每一个问题也是多维的,要想找到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用同一个价值观念去评判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引起了青少年网民的思想混乱,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有人说:“进人交互网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进人美国文化的万花筒”。西方霸权主义奉行的民族观上的大国主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观上的享乐主义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影响很大。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错误的思潮面前,容易盲目吸取并受到蒙蔽,受西化时潮影响而迷失方向,价值观念发生错位。 2、网络交往的自由性引起了青少年责任的淡化。在网络空间,大众传媒正在向个体传媒发展,人们在网上自由选择和信息,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人们不必面对面直接打交道,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虚拟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时空。在这种自由的时空里,人们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和空间,以及“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的表达意见的空间,从而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里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拥有了极大的自由度,往往容易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3、网络的非人性化容易引起青少年网民的情感冷漠。由于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是在计算机既定程序的作用下进行的,计算机程序编制的非人性化原则,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精神麻木症”,失去了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逐渐没有了是非善恶观念,也失去了自尊和羞耻心。随着网络交往的增加,现实交往的相对减少,不少网民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其最明显的症状是,上网时间失去控制,网络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许多青少年学生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和社会及其他人的交往,长期在网络虚拟环境里漫游旅行,失去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能力和参与意识,就可能导致孤僻、不合群和冷漠,从而迷失了自我。

4、网络为青少年实施犯罪和青少年遭受侵害提供了机会。由于不正确的宣传和青少年富有冒险性,一些青少年效仿黑客行为,甚至挺而走险实施犯罪。同时,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成为某些人实施犯罪的对象,成为犯罪的牺牲品。有关青少年上当受骗、被坏人骗财骗色、被害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应对措施

篇8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先进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网络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而调查中我们得知,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网络交往扩大了学生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验。网络交往还成为了学生现实交往的缓冲地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通过网络交往,学生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学习到了新知识;网络也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升华。

3.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和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1.不良信息的存在。其中有很多黄色网站,在一次次的点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逐步改变。

2.上网聊天的影响。一方面,上网聊天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背负着不轻的学习压力,有很多学生因此得不到充分的睡眠,长此下去,便会导致睡眠更加不足,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3.网络游戏的危害。网络是虚拟的,这种虚幻极易诱惑青少年学生不能自拔。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不负责的态度,无端厌世,以自我为中心或,在生理上会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诸多症状。

4.网络流行用语的危害。据统计,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接下来依次是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以上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经常会被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弄得家长老师一头雾水。

三、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1.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情况,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寻求心理慰藉。作为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篇9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现如今在青少年中,说起人人网、淘宝网、新浪微博、天涯、豆瓣社区等大型社交网络,也许不知者甚少。这些90后自小就由互联网伴随着长大,交友、浏览网页、发帖跟帖表达见解、甚至种菜养宠物都能在网络上完成,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在网络中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之中,快速多变、视域宽广的社交网络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观念被打破,许多新价值观念又受到来自家庭、同伴、网络传媒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挑战。网络社交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新方式,正影响着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少年的人格。当下青少年能否具有仁爱的思想情感、豁达的人生价值观、坚毅的品格等,都受到社交网络的影响。网络社交活动除了在培养青少年的开放性和独立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之外,网络社交的纷繁复杂也极易给处于人格形成中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

1.网络社交有助于青少年自我监控力和自省力的培养

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社交活动看似是一个没有管制的自由空间,他们在网络社交的时候处于一种独自活动的状态,对自我的关注有助于青少年在日常中反求诸己并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欲念,从而更好地培养自我监控力,较好的驾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网络社交活动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可以使青少年洞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当自身被网络所束缚时,他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受什么限制并调整自身,使自身的内省力得以开发。最后,网络社交能使青少年自发的认识到健康、合理、规范的网络社交行为不是如惊涛骇浪般束缚自己的枷锁,而是浩瀚大海中的一个平静岛屿,它能够使自身得到完美释放,有助于自身监控力和自省力的培养。

2.网络社交促进青少年判断鉴赏力的发展

社交网络是一个大染缸,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评判标准。首先,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使青少年接触到众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思想,这些有力的促使了青少年自身价值观念的选择。其次,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判断鉴赏力的培养为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提供了一种正确解读信息的方式,使其在社交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最后,自我判断力的发展可以增加青少年自身的体验,张扬青少年的个性,引导青少年鉴别力的形成并达到对现实人格的升华,它使青少年在对普遍性的关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社交对青少年鉴赏判断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网络社交增加了青少年的自信心

当下90后青少年的社交方式与长辈们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网络社交不再是平面化的呈现,不在拘泥于当面、写信、电话和短信,而是以一个立体化、跨时间和空间的网络方式呈现。他们在大型的虚拟网络平台中交流互动,网络社交平台还根据青少年的猎奇性、开放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不仅开发出了适合青少年交友的平台和网络小游戏,还把网络与现实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青少年的积极性。此外,除了网络社交活动中,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很好的锻炼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外,青少年对新开发的网络小软件的熟知与操作在有开发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同时,又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在伙伴中间树立自豪感。

4.网络社交突破了青少年的角色限制

网络社交不仅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还超越了辈分、年龄和职业等的差别,不仅打破了青少年人际交往圈子过小的局限,还可以使青少年平等交往、自由活动。首先,青少年在进行网络社交的时候,他们不再有所顾忌,在新的空间中他们往往可以突破角色限制,让自己的情感更加真实的表达出来。其次,网络社交的非面对面性使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可以敞开心扉,平等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后,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在进行平等的社会交往时能体会到尊重,这也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5.网络社交使青少年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培养

处于极具个性的网络时代中的青少年通常拥有强烈的独立愿望及自主性。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从被动式的资讯接收者转而成为信息资讯的主动了解者。社交网络的互动性更使青少年由以往被动的接受信息向自主性学习方式发展。其实,处于幼稚向成熟过度的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愿望强烈。首先,健康的网络社交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父母对其网络社交行为适当的引导或鼓励,不仅不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增强其独立能力的发展。最后,适当的网络监控,亦会使有独立愿望的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中内化父母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

6.网络社交促进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青少年进行的网络社交行为大多发生在同龄人当中,健康的网络交往有助于他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当他们在社交网络中与非同龄人进行互动的时候,积极的思维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的价值观。拥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能充分认识自己、积极面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能在困境中灵活的应对变化,不断地完善自我。首先,社交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规范的网络社交会让青少年明白网络不是单一的个人网络,这有助于青少年学会在自己上网的时候关注其他上网者的感受,不破坏网络环境,端正使用社交网络的态度。其次,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充分意识到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在社交中要互相尊重才能让网上的交往井然有序。最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逐渐明白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多元化空间,只有平等合理的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才不会触犯网内和网外的规则,清醒地意识到网络社交并不是纯自由的,它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二、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1.网络社交易造成青少年角色混乱,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现如今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转向网络,网络社交活动正在逐步代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由于网络为人们提供的是虚拟的空间,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被替代,导致人际交往关系质量的下降,因而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在网络中的人可以“造出”一个与现实中迥然不同的自己,这样会极易使处于人格发展重要期的青少年产生角色混乱。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与伙伴们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对培养自身的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频繁的网络社交活动,使青少年处于现实身份和网络角色的变动之中,极易使他们在现实中迷失自己,导致他们的情感冷漠,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2.网络社交易使青少年道德自律弱化,造成责任感的缺失

在网络社交中,“他律”和“自律”都失去了现实的约束力,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思想交错纵横,人们的内心融合力和宽容力变得强大,以至于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被包容。一些与传统道德背离的消极信息模糊了青少年的认知和是非标准。在网络社交中,参与一件人或事是非问题讨论的网友众多,众说纷纭的景象使处于人格形成阶段的青少年自身难辨是非黑白,如若他们没有健康合理的指导,以后必定会模糊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特别是网络社交中大量的负面道德信息的存在,极易使青少年道德自律弱化,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导致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网络社交易使青少年形成消极人生价值观,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社交网络出现后,网络上的跟风现象严重。首先,由于青少年在缺乏合理指导的情况下对复杂的人或事的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社交网络上重重叠叠的意识形态多数与国内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格格不入,这就造成多数青少年对主流的价值观念持有了怀疑的态度。此外,青少年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还极易产生攀比的心理,这也会影响青少年自身价值观的选择。最后,由于青少年不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价值观,再加上西方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观念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出现了危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遭受到国外价值体系的消极影响。总之,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在社交网络贯穿青少年生活始终的年代,合理指导青少年进行网络社交,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4.网络社交中掺杂虚假因素,易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

青少年作为网络最活跃的使用者,在网络社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是精神世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怀。由于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社交网络的虚拟性致使青少年渴望在网络社交中寻找宽慰和解脱,但是网络社交的信息中掺杂着虚假因素。首先,青少年在浏览不健康网页、网上交友不慎、玩暴力网游等的同时,潜在的犯罪危险心理在无形之中生成,易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据有关部门调查,网络游戏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其次,社交网络中虚假因素众多,网络游戏的虚幻性恰恰能诱惑青少年学生,使其不能自拔。最后,网络虚假信息也易使青少年产生盲目的偶像崇拜。虚假的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易导致青少年性情变得焦虑和冲动。

5.网络社交易给青少年带来其他人格发展中的消极影响

开放的社交网络现如今已不再局限于电脑,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社交活动。青少年中使用手机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如若不合理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网络社交则极易给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首先,社交网络出现后,由于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因此造成社交中的人说话直截了当,不注意言辞的恰当与否,造成人在交往中的不理。其次,由于电脑网络的程序性强,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一的网络社交模式之中极易造成青少年逻辑力的减弱,进而影响其创造力。虽然,手机使青少年指尖上的操作熟练至极,但实际上是看似反应快,实则不够深思熟虑。最后,频繁的网络社交使青少年与外界交流减弱,不仅易使青少年产生孤僻的性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因为自身抗压力不强而产生一系列的人格问题。

总之,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不良影响。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应在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需要和动机、爱好和兴趣、才能和智慧、性格与气质、毅力和意志来进行。对青少年来说,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生活的补充,是一种交流工具。正确使用网络并进行社交活动,能够使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拥有健康的人格,还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地面对环境和生活,更能不断地完善自我、灵活地应对变化。

研究生指导教师:耿红卫

[基金项目]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网络社交与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批准号:2012-JZ-002)。

参考文献:

篇10

2.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一些网络游戏会使同学们玩家树立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大多数网络游戏都需要用金钱购买虚拟货币或者是各种道具,用钱购买了各种道具的玩家才能优越于一般玩家,可以更畅快更快捷的进行游戏。无形中就会使同学们树立有了金钱就可以走捷径、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金钱就可以成功、就可以不劳而获等错误的金钱观,这种错误的金钱观,会使同学们形成对金钱的不正当和过分的需要,从而会引发各种不良的动机和行为,例如偷盗、诈骗。有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高中,会向家里要钱玩游戏,如果家里人不给,便会偷家人的钱,甚至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来玩游戏,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歧途。

一些网络游戏还会使高中生树立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例如曾盛行一时的网络偷菜游戏,以其新颖的游戏方式吸引了广大玩家,不仅因为游戏本身的高参与度和娱乐性,它还迎合了某些人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长时间沉迷偷菜这种类型的游戏,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很可能会滋长同学们不劳而获的心理,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偷就可以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求上进、投机取巧甚至违法犯罪。

3.削弱法律意识,增加违法犯罪行为

同学们如果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都会受到影响,同学们会不自觉的模仿游戏中的人物,诱导青少年对盗窃和破坏行为准则的接受和践行,形成错误的法律意识。一些暴力的游戏还会让青少年变得冷漠、无情、残忍,在遇到不满的情况下就会仿照游戏里人物的做法,用刀杀人、用枪射击、抢劫偷盗。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有些青少年在杀人后并没有意识到严重的后果,只会觉得如玩游戏一般,也不会认为杀人就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削弱法律意识。

4.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积极影响

篇11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青少年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网络文学是随着网络兴起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对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在阅读网络文学时,由于侧重点不同,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 3720 个,中国内地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 300 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 241 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 268 个,小说网站 486 个,诗歌网站 249个,散文网站 358 个,剧本的 75 个,杂文的 31 个,影视作品的 529 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 3000 多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青少年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二、网络文学的内涵与特征

1、网络文学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对网络文学的概念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评论家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是用电脑创作的、在网上传播的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第一类是狭义的网络文学,即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作的多媒体剧本、联手小说、超文本等,以及借助电脑软件生成的作品,这类作品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第二类是用电脑创作并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文学作品;第三类是广义的网络文学,即将传统纸质作品电子化后在网上传播的作品,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媒介不同。陈村先生认为,网络不过是一种传播手段,只要在网上传播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是传播载体不同。也有人认为,只有以网络生活、网络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才是网络作品。总之,对网络文学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认为网络文学是指直接在网络上创作、发表、传播的,内容具有后现代性的,感情表达具有宣泄性的文学作品。

2、网络文学的特征

由于传播方式、受众、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作者方面来看,网络文学的作者有着明显的草根化、年轻化特点。在虚拟而游移不定的网络空间中,网络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逃避创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尽情地写作与发表而不受任何约束。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被称为,主要由大学生、教师、记者、编辑等社会群体组成。网络有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龄在25 岁左右的占 70%,这些年轻人思想自由、性格活泼,崇尚自由、民主与个性,其作品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心理。从内容上看,网络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后现代性。在网络世界中主体责任、艺术承担、社会效果等都失去了合理的逻辑前提,网络文学更是以开放的、非中心性、反权威性等方式颠覆着传统文学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性。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使青少年在繁杂的信息面前保持鉴别力,明辨是非,针对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创新青少年德育的培养方式。

1、做到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他律和自律有效结合。网络环境赋予青少年不可想象的巨大空间,享有不可想象的自由,青少年行为的善恶是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自律。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和内容,参与各项网络活动。网络道德自律是指青少年参与网络环境中,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主体性活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要有“慎独”的精神,养成慎独的习惯。但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仅仅靠道德德自律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在约束力量来互相促进,开展青少年德育做到道德他律和自律相结合。

2、充分发挥网络道德教育和传统德育的各自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平台进行青少年德育,德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德育途径要注重渗透性,德育方式要注重平等性、交互性。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不能抛弃传统德育的优势,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仍处于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我们要把开展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传统的课堂教育、座谈、访谈、讲座,是把握和了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窗口,也是观察和反馈网络道德教育的渠道。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要形成传统德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

3、突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拓的新领域,使道德教育体现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概念建立新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微博”已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交流工具,微博成为重要的网络传播媒介,以快捷、操作简单、传播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微博成为与博客、E-mail、QQ、MSN 一样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德育的过程中依赖技术的同时,给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注入更多的人文性,使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体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努力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手段的网络化。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逐渐已成为他们的基本需要。“既要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又要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因此,我们开展青少年德育要充分运用网络。首先,利用网络发展的最新成果,发挥网络环境开放、自由、兼容、平等、交互、共享的优势,指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上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和格局。其次,努力完善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利用网络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赋予网络环境下的新意义。再次,加强青少年德育信息开发、利用和交流。网络道德课程建设要做到与思想道德修养无缝整合,使思想道德建设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讲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旨在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1]

5、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要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我们就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我国网络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网络舆论立法仍是空白,网络立法的速度和应用程度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部分涉及网络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出台多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因此,一方面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执法能力,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有序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规范网络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与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过滤。通过合法、高效的监管行为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网络环境,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结束语

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的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引导,把握得好,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但把握的不好,便会一步步的把自己推进一个深渊。希望笔者关于网络文学影响力的见解能够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艾洪庆 论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对策 [J] 中国教育 2010

[2]旷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 理论学报 2011

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项论文。课题编号:1310023,课题名称:网络文学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篇12

试问,如果学生只会简单地浏览一下网页,甚至连浏览网页都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感兴趣的东西;只会用QQ聊聊天,甚至连QQ都不知道该到哪里下载,如何安装,那么利又从何而来呢?对于现在的学生和现在的教材,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信息检索的能力。根据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技能的培养,仅限于会使用IE浏览网页,会保存一些图片、文件,而对于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并没有更多的指导。如果不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基于关键字的检索,那么网络的功能就已失去了一大半了,趋利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无从谈起了。

二是信息的处理能力。目前学生通过网络检索资料只是停留在一个文字摘录这样一个浅层次的应用上,并不能做更高级一加工。

总之要想学生通过网络获益,就必须教会学习必备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只有学生能熟练地驾驭网络,才能从中获益。

避害,重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

篇13

在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青少年逐渐成为主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很明显,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的程度与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工具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了泰西中学124名中学生和泰山学院13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调查以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问卷内容包括上网基本情况调查,例如网龄、上网场所、上网时间等;使用网络行为的调查,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学习等;网络使用所持的态度的调查;网络使用行为及其影响的认识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6份,有效回收253份,有效回收率98.8%。采用统计软件工具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有关青少年上网时间、场所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大多都有上网的经历,而且男女生的比例分别是52%和48%,差别不大。在这些青少年上网群体中上网时间多集中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大多数青少年能够比较理智地控制上网时间。在调查中,有2%的青少年上网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并且中学生的上网时间明显少于大学生。调查显示,有4%的青少年有逃课上网的经历。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以学业为中心,基本情况良好。对上网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中学生在家上网,2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3%的中学生在同学或朋友家上网。而68%的大学生在宿舍上网,16%的大学生在网吧上网,14%的大学生在家上网,仅有2%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或是机房上网。此示上网地点的不同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有关。

(二)有关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态度、目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8%的青少年认为网络对于自己非常重要,87%的青少年认为比较重要,4%的青少年认为一般,仅有1%的青少年认为不重要。选择不重要指标的是中学生,因为他们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可见,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互联网有效地将原本分散的各类信息融为一体,另外具趣味、形象的特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遣娱乐方式。另外,大学生们承受着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压力,他们渴望获得压力的释放,而网络恰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从而备受他们的青睐。

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选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分别是81%和78%,说明青少年对网络的利用情况是令人满意的。选择“玩游戏”、“通信”、“聊天交友”、“听音乐、看视频”的青少年分别占14%,12%,13%,14%,选择“网络购物”的青少年占10%,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看黄色内容”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很小,仅占1%。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三)有关青少年对网络道德认识的问题

网络对青少年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家长们最担忧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针对使用网络对其影响的认识,按照指标“上网是否耽误学习”、“上网是否使人道德变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的青少年选择“上网会耽误学习”,19%的青少年选择“上网会使人道德变坏”,这些选择中中学生占了很大部分。而选择“上网不会耽误学习”、“上网不会使人道德变坏”的青少年各占83%、81%。由此看出,对“上网会耽误学习”、“上网会使人道德变坏”的说法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对“上网不会耽误学习”、“上网不会使人道德变坏”的说法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年龄差异现象的存在,说明越是年纪小的学生越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辨别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说明多数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是积极的。

四、影响研究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问题。此数据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对待网络问题的态度以及认识深度还是值得肯定的。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但是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力及自我掌控能力相对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更不能忽视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社会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维护,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和控制,打击网上不良信息。国家还应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网上信息健康度。其次,学校应当对青少年上网作出良性引导,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防止部分学生逃课上网。再次,家庭应该加强教育与疏导。最后,商家也应有道理良知,将那些有暴力、及封建迷信的东西拒之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