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部门绩效考核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科研项目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联系科研项目规划与科研项目成果绩效之间的工具。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各部门的绩效,以确保最终实现项目的研究目标。
在科研项目中实施绩效预算,可以做到要求人们在编制预算时要以项目绩效为依据,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把划拨资金和项目研究要取得的结果联系起来。又因为绩效预算管理通过绩效核算手段,可以从资金使用的角度去分别规划科研项目各个相关部门在每一个阶段内可能取得的绩效。再者,绩效预算是一种示意图,就是预算资源的使用必须产生某种效益,而这种效益应是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并非简单地由科研单位认为应该取得的效益。那么把绩效预算引入到科研项目预算中后,就可以激励与推动研究机构更好的进行项目研究。可见,实施绩效预算可以做到追踪问效,促进科技资金投入的产出数量与质量。
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的实施步骤
对于科研项目实施绩效预算,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某些做法,并借鉴政府部门实施绩效预算的经验。绩效预算管理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要做到事前制定计划,事中进行绩效考核、追踪问效,事后对项目进行回顾,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的结果。
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的实施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申请研究项目
在申请研究科研项目的同时,针对研究项目制定相关的绩效预算计划,制作成申报文本。绩效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说明绩效目标,提出考核该目标需要的定量标准、价值和比率;确定绩效指标,用于考核产出效果,并描述测量绩效的科学方法;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要采取的工作程序、技巧、技术、人力资源、信息和其它资源等;确定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该科研绩效计划上报给科研项目绩效管理部门审查,经专家确定可行之后,贯彻执行。
(二)整理绩效考核结果
项目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一起对项目预算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整理,形成绩效评价报告。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预算计划的有效实施,达到预算计划的目标。为了规范绩效考核,项目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共同建立预算项目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样就可以做到对项目跟踪问效。通过考核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项目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在某些方面是否需要改进;决定是否需要增减或维持项目的投入水平。考核要依据绩效考核的指标来衡量,应该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指标。考核结果要编写成书面考核报告,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改善预算项目绩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转贴于
(三)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对预算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回顾,利用好绩效考核报告结果。绩效评价的效果如何,主要看评价提供的一些信息是否被采纳以及是否应用到了主管部门的决策当中。所以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及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了解评价较好的方面及其原因、评价不好的方面及其原因;意识到以后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算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报告的结果可以作为以后科研项目预算支出安排的依据,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多的预算安排参考,改进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绩效预算的难点
分析国内外绩效预算制度的实践与有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的科研项目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在实际操作上仍面临着许多难题。
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无法提供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资料库来支持绩效评估。我国预算会计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的时点不同。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提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总资源成本。收付实现制的这些缺点使得作为绩效预算管理核心的绩效评估指标无法获得客观的基础数据,从而影响了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绩效衡量与预算结合中存在着制度与技术限制的瓶颈问题。由于财务资料与绩效资料关联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衡量依赖于财务资料的正确性和连续性,由于科研单位的工作不像市场上的各种活动那样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科研单位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不能马上看到社会效益的领域,短期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这使得投入与产出或结果的不确定性很高,无法象企业采用成本效益法来简单建立一个确切的因果关系。另外,绩效衡量对资料需求和信息处理要求非常高,但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尚无法配合。可见,制度的不完善和技术的不成熟成为绩效预算的瓶颈。
绩效预算是一项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在科研项目中实施绩效预算,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这要求财务部门在组织实施绩效预算的过程中要注意部门之间的协调。对于绩效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可抗拒的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部门一起适当改变有关绩效指标,随机应变,以确保科研项目中绩效预算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列勋,李若筠.管理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1(3)
篇2
对于企业而言,作为企业中唯一的综合价值管理部门而言,财务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归属职能部门的财务人员来说,财务人员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财会人员在企业中职位的提高,要加快实现财会部门职能,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价值的增值中的作用,实行企业财务人员的员工绩效和激励制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体系,走出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缺陷、全面了解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准确运用考核结果、适当采取激励措施,才能留住公司发展的人才。这对于在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相关概念
(一)绩效的概述
管理学领域中的绩效指的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在不同层面进行有效的输出,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部分。而在财务部门方面看,组织绩效是在财会部门个人绩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的时期内,绩效能够根据相应的员工岗位和部门职责把财务目标划分的下属各个部门、岗位和个人,这些财务目标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为组织绩效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二)绩效的考核与管理
1.绩效管理的概念。所谓绩效管理,就是指利用持续开放的这一沟通过程,构成组织目标的预期利益和产出,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的行为是推动团队和个人共同实现目标。
2.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不同点在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会包含在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更是一种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任何时间的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而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绩效考核无法代替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支持了绩效考核系统的有效运行,绩效考核保障了绩效管理的完善。
三、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根据财务部门的绩效工作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企业可以确定好本部门的绩效指标。而企业绩效指标的设计一定要做少而精,也就是以战略为中心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所谓关键绩效指标,指的是通过设置、取样、计算、分析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键参数,量化管理指标是衡量流程绩效众多目标中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是评估和管理被评估对象的绩效,是一种定量化或者行为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把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逐层划分到下级各个部门、再到员工个人而形成的,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不管是从过程方面还是从结果角度看,都强调员工的工作产出对企业价值增值所作出的贡献。
(二)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
1.清晰的把绩效考核对象的增值工作产出值反映出来;
2.提取各项工作产出的标准绩效指标;
3.根据相对重要性的等级进行各项增值产出的划分;
4.能把绩效考核对象的实际绩效水平追踪出来,方便了考核对象的实际表现和要求的绩效标准之间的比较。
根据上述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程序,我们可以把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步骤用图1的方式表示出来。[1]
图1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四、有关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
(一)财会部门主管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不管是财务主管、会计主管或者是审计主管,体现这些主管的绩效指标的最关键因素在于这些部门的部门绩效。主管直接领导部门下的员工,员工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是确保本部门绩效的关键部分,部门的绩效直接决定了部门主管的绩效。同时,作为部门的主管,对下属的领导能力,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部门的管理能力等都是主管绩效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关键指标时,对主管的考核还要包括主管的培训、协调能力等。
(二)财会人员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财会部门是企业众多部门当中比较特殊的部门,财会人员在企业中具有特殊性,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出现差错、或者疏忽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可控性为考核的合理公平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设计财会人员的关键考核指标时,要基于其所在的岗位职责,还要考虑到指标的可控性。
(三)财务总监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根据之前所说的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设定以下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指标(如图4-2所示):[2,3,4]
表1 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指标
五、绩效考核的实施、分析评定与应用
(一)绩效考核实施
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测定和记录。具体可分为:
1.把绩效考核的目的、内容和考核办法告诉被考核者。
2.对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考核的标准和尺度,使考核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主观考核误差。
3.统计、收集考核所需资料。
4.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之后,绩效考核者对照考核内容、标准、程序的要求,对被考核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5.在对被考核者进行初步考核后,考核工作人员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和审定,并初步确定考核结果。
6.最终,考核工作人员将考核结果报上级主管进行审批。
(二)绩效考核分析评定与应用
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被考核者与其主管等都应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被考核者进一步了解组织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和评价。同时,还需针对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考核工作完成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考核表、考核报告等收集、整理、归档,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被考核者的晋升、薪酬、奖励、培训、工作调整等事项。[5]
参考文献
[1]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许海玉.财务部门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模板[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5月.
篇3
独立经营活动,自负盈亏,有完整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有专职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建立完整的账簿体系。但是,“新财务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预算安排和当年财政补助结算的重要依据,与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挂钩,与经常性收支差额挂钩及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其上级主管部门则作为年终评比考核、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决定是否继续任用的重要参考,作为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的重要手段。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提升工作水平
绩效考核分为外部考核和内部考核:外部考核主要指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的考核,它主要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内部考核主要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自行组织的绩效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依法取得收入,努力控制支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准确进行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新财务制度”特别要求,严格禁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同时,“新财务制度”还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不得发生融资行为。同时,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并要求单位定期进行债务清理,编制债务账龄分析报告,及时清偿债务,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加强资产管理,保障资产安全与完整
1、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一般情况下采取个别认定法确认坏账,即对每项债务发生的时间、金额、原因、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及其生活状况等情况进行逐一梳理、分析,编制坏账核对表,选派专人登门或邮寄方式催收账款。2、存货均按实际成本核算。除低值易耗品按实际成本计价,摊销方法可以按一次摊销法,也可以按“五五摊销法”摊销。其余存货,包括卫生材料、药品、其他材料均按实际成本计价,实行“零差价率”方法,按实际成本结转发出存货成本。3、基建工程支出并入“大账”。为体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的同时,按基建账(即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以保证基本建设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篇4
二、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企业在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之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化可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员工能够统一地认识企业发展目标。第二,平衡实行绩效管理。明确、客观地进行绩效管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指标并尽可能地加以结构化或者量化。第三,绩效管理要结合薪酬以及精神激励体系。绩效管理不仅仅要让员工得到发展,还要让他们获得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以及精神激励,并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出不同类型的绩效管理目标。
三、合理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因为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加以体现出来。通过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对员工开展更好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业绩水平。笔者在下文中具体介绍了几种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与工具,供有关人员借鉴使用。1.关键业绩指标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是一种能将绩效进行量化的管理指标形式,可用来设置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特定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关键参数信息。通常经营单位会采用这种绩效考核评价方式绩效绩效考核,但不适用于生产服务性的员工。2.相互平衡的指标体系这是对内部流程指标、客户指标以及财务指标等各个指标开展分析,然后进行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另外还要树立具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念。若企业希望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得将员工的薪资待遇同绩效考核的结构相挂钩。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绩效考核时,要具备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念,与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困难。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还能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2]。3.360考核法360考核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企业的考核方式,又被人们称作全方位考核法,其具有评价维度多元化的特点。360考核法具有客观全面的优势,其共分为跟被考核对象有较密切联系的上级领导、同级工作人员、下级工作人员以及服务的客户四组,每个组最少选择6个人,接着由企业聘请外部的专业顾问分析四个小组对被考核对象的反馈评价,从而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交与被考核对象。
篇5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困境
1.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管理制度面临的困境为:绩效管理制度被单纯地划分为工资分配制度。从内容的层面来考虑,该制度侧重点为物质产品,而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建设;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重视激励制度,而轻视了约束制度;从流程的层面来看,侧重考核制度,而忽略了奖励与惩罚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技校管理制度上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其制度优势不明显。
2.绩效管理技术落后
当前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其技术的参考对象为准绳、信息数据。落后的绩效管理技术会影响考核报告的公正性,不能正确体现出真实的技校考核信息,如:业务水平低的医生,其考核结果为:优秀。业务水平高的医生,其考核结果是:合格。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技术应用于:获取绩效信息、确定考核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技校管理而言,其重要的依据为:考核指标,当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时,考核目标将违背考核结果。在当前环境中,某些行政部门的卫生医疗机构设置了绩效指标:门诊量、均次门诊费。该指标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维护基层医疗公益性的基础上,满足病人们的需求。从健康的层面来考虑,医疗服务数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门诊量在考核期间,需要设置相对合理的机构数量、工作人员数量。同时门诊每次平均费用应结合当地的经济指标进行合理设置。考核医疗服务的最终指标为:其性价比的高低。
3.绩效管理机制不合理
由于医疗绩效考核主体不同,其考核模式也具有差异性。绩效管理制度包括:管制体制、治理机制。当管理者从监管部门的层面衡量,机构体制常为前者。从付费者的层面来考虑时,医疗结构为后者。从属性的角度出发,两者的差异为:奖惩模式、考核模式的差异性。从绩效治理机制的层面来考虑时,模式主要为付费制度。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改革策略
1.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卫生机构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经济属性优势。医疗结构可以把员工的福利、职称测评等归于绩效管理制度,有效防止绩效管理制度的功效减弱;将绩效工资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精神作为医院的软实力,应保障医疗绩效与实际工资相协调,从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其次,部署激励工作。绩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约束员工的不规范行为。一旦绩效管理形成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习惯,将会为医疗机构的公益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病人看病。当机构重视后者忽略前者时,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所以,为了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与公益性的良好协调,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对于传统的绩效管理而言,考核作为整项工作的目标,奖惩能够保障工作环节的公正性。但是,由于当前的绩效管理越来越复杂,涵盖了绩效辅导、计划、反馈、改进等模块,其重要原因为:延伸绩效管理对部门、员工的利益。包括:应用绩效管理模式,能够加强机构的体制建设,从而提升总体服务质量。
2.加强绩效管理技术应用
当考核指标不规范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获取丰富的医疗行为信息,该信息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属于考核对象医疗行为的历史记录报告;完善分级医疗体系,主观部门通过该体系,能够掌握患者的医疗质量信息,使就医模式更加规范,从而提供给患者更好的就诊需求。当地机构还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激励理论而言,设立分级医疗体系、完善医疗信息平台能够获取更多的医疗信息,但并非必要条件。主要原因为:考核部门在获取真实的数据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一旦缺乏主观因素,绩效考核制度的优势将不断减弱。在政策环境下,绩效考核所花费的经济成本需要由医疗机构承担,导致多数卫生医疗结构不愿意使用该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及时设置激励约束机制,该机制的模式包括:当考核主体是医疗卫生保鲜机构时,约束机制为机构与参保人员间的交易制衡机制;当考核主体为基层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时,约束机制属于民众制约机制。其次,医疗服务体系包含较为模块,具有一定的繁杂性与难度性,分级医疗体系、信息平台难以收集隐性数据,仅能获取显性的公共数据,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隐性数据具有较高价值,其直接关系到其绩效考核报告。为了避免考核对象侵犯患者的权利,并且保障考核对象在获取隐私数据的基础上,能够为其服务。对策为:建设考核对象与患者间的激励机制。从卫生经济的层面来考虑,医疗服务供给竞争机制在保险预付费模式中,能够有效达到双方的平衡。另外,当考核主体不能收集到患者的隐私信息时,考核对象依旧能认真工作。因此,当考核主体获取详细的医疗信息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保障考核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为了获取该信息,分级医疗体系能够对其做出有效的保障。其次,当考核主体未获取隐私信息时,也应设置激励机制,使考核对象能够认真工作。
3.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设置市场化机制与治理相协调的模式,能够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具有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因此,绩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发达国家设立了竞争首诊机制,并且获得了成功。我国应结合当前国情,适当借鉴其经验,绩效管理模式与治理型市场化机制相结合后,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该机制下,考核主体、对象具有独立性,同时,考核对象与服务对象间具有激励相容机制,可以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维护了绩效奖惩的公平性。当考核对象未能获取隐性信息时,依旧能够认真工作。虽然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机制改革历程有30多年,多数地区应用了绩效管制体制,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如: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的粘性强,考核对象、服务对象、考核主体的激励关系难以协调,导致绩效管理制度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不符合激励约束机制的发展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而言,存在问题的根源为:制度问题、技术问题。当技术出现问题时,绩效管理效率将降低;当制度出现问题时,绩效管理将失去作用。因此,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管制型市场化机制应及时转型为治理型市场化机制,并且落实好绩效治理机制,从而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经过统一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用标准化的数据报表和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状态,从而降低了监督成本。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反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变化等情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通过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提高应收、预付账款等国有资产的回收效率;通过计算自评报表和审核报表,完成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和盈利能力评估;通过与财务系统相结合,完善和细化国有资产的预决算编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系统性,数据无法对接
国有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较多,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多套系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接口。例如:财政部开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发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开发的财务决算软件中的资产投资决算系统等等。各主管部门对于国有资产的统计业务,均从自身管理的要求出发,进行国有资产信息的归集和登记,形成无法对接的系统数据,数据之间无法进行比对,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在线管理资产的难度。
(二)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全局思维,信息共享性差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顶层设计”,各自形成的资产信息无法共享,造成报表数据重复性大。例如: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报送的资产决算报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报送的资产决算报表,财务决算系统报送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投资、处置等专项报告之间数据重复性较大,但无法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孤岛”。
(三)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源头追溯性差
虽然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部门均开发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基础数据的追溯性差,数据来源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有些报表数据通过手工填写,而不能从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或财务预决算系统中获取,容易人为操纵数据,造成账实不符。
(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开发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卡片管理、存量统计和价值计算等功能,但仍缺少绩效考核、管理评价、保值增值等模块,没有建立全面、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目前还处于手工计算阶段,仅限于年初或年末依据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手工填写报表上报,人为因素制约了考评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容易造成资产重复购买、现有资产闲置等现象。
(五)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与财务预决算工作相脱节
现行的国有资产控制与财务预决算控制相脱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报送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和决算报表;财务部门通过“财务预算、决算系统”报送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和国有资产决算报表,二者相互脱节,容易造成数据重复采集、账表不符。财务预决算系统无法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取资产存量和购置计划等信息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无法通过财务预决算系统获取资产负债情况、机构人员信息等作为编制决算的依据。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做好相关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对接
将不同归口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对接;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财务预算、决算系统进行对接;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基建项目、政府采购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系统间的基础数据共享,如图1。国有资产的预算、采购、核算、变动、决算、清查、评价等业务均能在同一系统中操作实现,确保数据源头的真实性,从而实现对资产变动信息的全过程管理。
(二)划分职责设定权限,静态管理变动态管理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用户级别和权限设定为基础,将不同部门设立为独立的用户组。根据资产的购买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使用部门等部门职责进行划分,将用户组及成员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用户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对资产的变动进行管理维护。这样既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保密,又能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信息共享。系统维护由管理员负责的静态管理方式,变为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查询、处理和决策。首先,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部门通过获取资产信息,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在院所间的调拨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其次,单位决策层通过对资产存量信息的了解,做出采购决策,避免盲目采购,滋生浪费。最后,单位资产管理员通过浏览单位资产信息和个人名下的资产,开展固定资产的微观管理工作。
(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
继续深入研发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评价”功能,进一步完善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包括配置计划执行率、政府集中采购率、资产调剂利用率、设备利用率、人均资产占有率、占有价值、资产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等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模块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综合效益、单位盈利能力、投资收益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的评估,完善国有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让所有的国有资产报表和考核报告能够追溯数据源头,保证真实性。
(五)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与财务预决算管理相结合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资产配置的合理与公平取决于预算资金安排是否科学规范。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以增量调节、控制存量为管理手段,从源头上管理资产配置的客观需要,有利于资产购置、使用、投资、处置等工作的预算管理,使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细化和规范。在财务决算管理中,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尽、准确、完整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卡片数据,为财政决算编制提供一手资料,是编制财务决算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局掌握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化等信息,例如类别、价值、数量、和来源等,有利于部门决算细化编制的要求,确保决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财务决算系统能够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资产负债、人员机构和往来账款等情况,为国有资产决算提供了最准确的数据来源。
四、结语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信息化系统平台已经能够实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登记、领用、转移、调拨和报废等业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在线监控。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还存在着壁垒,需要将不同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保证数据源头的一致性。根据职责分配权限,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投资收益,做出合理采购决策。不断深入研发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模块,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自动测算的考核指标体系,准确做出国有资产评价。同时,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财务预算决算工作相结合,科学合理地编制国有资产预算和决算工作。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数据汇集通道和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刘盛洁 单位: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金平.初探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28-02
1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原因
1.1 由于起步较晚,中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困境
1.1.1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理论缺乏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绩效考核首先产生于工商企业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勒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随后法约尔将其从工商管理领域推广到人类一般管理领域。100多年来,绩效考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与企业绩效考核相比,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则只有30余年的历史,相关的理论更为缺乏。学术界对于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考核程序、方法和技术等问题都存在较大分歧,对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更是五花八门,而且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理论还十分欠缺,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的发展。
1.1.2 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沟通的情况,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绩效结果的应用和绩效状况的改进。绩效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励政府工作人员,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而传统的绩效考核割裂了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关系,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缺少相应的交流与沟通。这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公务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1.3 绩效考核工作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制度和法律作保障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规划,不能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没有建立起战略规划、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等制度框架,绩效考核的随意性很大;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绩效标准,部门各自为政,无法进行部门或地区间的比较考核。考核结果上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使得其公正性无法保证,极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效率和质量。
1.1.4 考核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应力求细致、量化、全面。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主要缺点就是指标设计的粗糙化,即缺乏科学细化的指标设计,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绩效测评标准过于笼统,虽然有的部门出台了一些细则,但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无所适从。过于笼统的考核标准往往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严重损伤了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1.1.5 绩效考核标准粗糙
在实际考核中,绩效考核定性指标的标准多为描述性的语言,表述不够详细清楚,给考核人员留下很大的个人空间发挥,“印象分”、“感情分”、“关系分”就会趁虚而入,不利于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考核标准过于统一。虽然对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不同标准,但在各自层面内基本上是同一指标体系用于所有类型、所有层次的公务员,没有考虑到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特点以及对公务员素质的要求。从而使考核失去了公平性、客观性。
1.2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面临以上困境的原因的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2.1 绩效考核制度和法律不健全
(1)政治体制上存在政出多门。
目前,各地普遍设置党委组织部门与政府人事部门两套人事管理系统(在政府工作部门内部二者大都汇为一体)。政府部门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参与者。这样造成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楚,协调指挥不顺,从而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化。例如,考核者受命于多方领导,又都不敢得罪,只好歪曲考核结果,使大家皆大欢喜,这样的考核又怎能体现公平。
(2)缺乏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
美国行政学者怀特曾说过:“现今人事管理建立在两大柱石之上,一为选贤举能,一为职位分类,两者缺一不可”.职位分类的引入为我们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职位分类如同私营部门的工作分析,一直被认为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工作分析为工作人员的考核提供重要的依据。一个组织的建立最终会导致一批工作的出现,而这些工作需要由特定的人员来承担。工作分析就是与此相关的一道程序。
(3)公务员薪筹制度和晋升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公务员对工作的评估,很大程度上看其付出是否与得到成正比,同时也与其他人做横向对比。因此,绩效评估的成功与否与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公务员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组织给予的回报不成正比,那么绩效考核就不会引起重视,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了。
(4)相关法律不完善。
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相关法规法律的支持和保障的话,制度建设也会失去它的坚强后盾。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制度才能稳固的被确定下来,人们才会认真地按照制度办事。
1.2.2 观念障碍
我国历来是个“人治”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政治文化对于推行现代绩效管理以及进行公务员绩效考核成效也是有极大的影响的。较之西方国家的法治社会、市民社会、民主理念,由于两千多年来传统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专制思想、集权思想、人治思想等,以一种超常的历史惯性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以至我国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明显的人治管理、人情社会感性等特征。这也是不利于现代公共部门绩效考核顺利进行的重要主观因素。
1.2.3 公务员绩效考核本身具有的难度
除了制度不健全、政治文化环境影响外,公务员绩效考核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也是制约考核顺利实施的一个因素。公共部门考核不同于企业的考核,其难度很大,存在以下障碍:
(1)公务员的业绩大都难以量化。
如果员工的工作业绩都可以准确的量化,那么绩效考核将十分容易,具有较强可信度,从而可以准确的衡量出绩效水平。但在政府工作的大多数人员,主要从事一些事务性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工作成果通常都是以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得以表达。因此,基于公共产品这种特性,对这种不具有可见性、可比性的工作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估变得困难重重。使得对公务员绩效考核方法的选取难于确定。
(2)公务员工作目标多元化难以具体核定。
造成公务员绩效考核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政府工作目标的多元化。政府组织具有多重目标,除了经济的发展外,文化、教育、卫生、民政、公安、司法等方面都是政府组织所努力的目标。这些多个目标相互交织,使得考核者难以将组织总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具体细致的分解与核定,增加了绩效考核的难度。
(3)公务员绩效考核难以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由于公务员工作性质差别大,种类繁多,内容复杂,造成了公务员绩效考核难以用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然而,从绩效考核的要求来看,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应尽可能地选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这就对指标体系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如果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过少则会不全面,体现不出考核的作用;但指标过多会造成考核费用高、时间长、操作麻烦,效果未必显著等后果。
2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对策分析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绩效考核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考核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2.1 全面建立法治化、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考核,没有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考核活动的趋势之一。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其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走上法治化、制度化与科学化的道路。
首先,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考核的地位,促使政府开展考核工作,以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其次,从法律上树立绩效考核的权威性,绩效考核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考核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考核结论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切实用于改进政府公共管理;考核活动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2.2 强化绩效沟通一激励机制
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绩效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在绩效目标的制定中,绩效目标的实施,还是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都需要考核主体和考核客体持续不断的沟通。绩效沟通的目的是在考核期内通过不断地与评估客体沟通,确保客体在绩效考核周期中自始至终都能把工作做正确,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进行激励。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要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及时向考核客体进行反馈,将政府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基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和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考核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只有在实现了绩效的沟通,进行了信息的反馈,绩效考核才能体现其价值”。
2.3 建立多重考核体制,引人公民参与机制
政府绩效考核的主体应多元化,绩效考核的方式应该多样化。要建立多重绩效考核机制,要将政府自我考核、上级考核与专家考核、社会公众考核相结合。政府绩效考核要贯彻顾客导向的原则,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从为公民服务的立场出发,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要引人公民参与机制,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负责、对他们的行动负责、对他们的承诺负责。
2.4 考核方法上,应当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
应用现代化的考核手段,建立考核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另外,政府绩效考核的成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分析。完备的考核资料和数据是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考核的时效应该是长短结合的,对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现。这种主要针对行政领导的、强调考核时效长短结的考核内容设计,关键是为了纠正以往“政绩型”考核模式只注重投人和过程,忽视效率和结果的弊端。
2.5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绩效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配套、操作易行的考核体系。这一体系要既要关注政府绩效的总体部署、战略目标和规划,又要选择适当的绩效考核模式,体现分部门、分项目、分层次、分地区特点,还要建章立制,建立绩效考核报告制度、问责制度、奖惩制度等。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包括: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式体系、考核程序体系、俐古组织体系、考核制度体系、考核信息系统等。
篇8
【Keywords】Department;?performance;?problem;?countermeasure
1教研室绩效考核的内容及实施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论证,大都建立了教研室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内容各高校之间可能略有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考核内容一般包括组织与师资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亮点等几个方面,各指标还会进一步细化为若干考核要素。
教研室绩效考核涉及的范围广、人员多,具体考核过程相对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学校部门与部门之间、教研室内部人员之间密切配合,调动全员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建立配套的教研室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包括考核原则、考核办法、考核步骤、考核等级及奖励办法,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实现绩效考核的效果。
2教研室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院校对教研室绩效考核不够重视
在目前的高校当中,为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往往比较注重的是对教师个人业务的考核,一般是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考核实施方案,学校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的依据,教师对考核结果也比较重视。由于这种考核缺乏详细的量化指标,在考核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考核结果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准确。此类问题的一旦出现,往往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研室作为高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单位,始终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教研室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1]。但目前在部分高校当中,对教研室建设和考核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相关制度建设也比较滞后。这使得以专业教学团队为基本划分依据组建的教研室,并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由于对教研室的考核工作不能上升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教研室的各项工作也就只能停留于表面,很难向前推进了。
2.2缺乏政策环境支持,不能调动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目前的教研室绩效考核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考核的结果虽然在人事部门的考核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还是远远不够。对教研室的绩效考核最终的落脚点是对教研室所有成员教学业绩的考核,只有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教研室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但教研室的绩效考核结果不能真正与教职工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津贴发放等联系起来,没有完全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使得教师对教研室绩效考核工作缺乏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愿将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相对照,对于考核中出现的一些自身问题,也不能进行认真分析,不会借助教研室绩效考核改进自己的不足和提高工作绩效,最终使绩效考核的目的流于形式”[2]。
2.3绩效考核内容过于复杂,不能突出重点,缺乏可操作性
教研室的日常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涉及到的一些重要考核内容都纳入进来。但目前在高校当中所建立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大多内容比较多,考核的比较细致。看上去这是一个保证绩效考核内容完整性的措施,但在实际的考核当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执行考核方案的人员,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各教研室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考核指标只能凭个人主观影响去评价;另一方面,对于被考核的教研室来说,面对如此庞杂的考核内容,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的指标,只能东拼西凑,这就完全偏离了考核的目的。
2.4只重视考核结果,不重视考核过程,对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反馈
教研室绩效考核管理包括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考核前应让各教研室及其成员充分了解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指标体系。从目前来看,高校对教研室的绩效考核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快到了考核的时间,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平时的教研室工作基本上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内容。在考核结果出来以后,往往也是对考核结果予以重点强调,而对于考核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不能认真分析,也无法给予各教研室有效的反馈意见,对教研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能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3完善教研室绩效考核的对策
3.1建立教研室绩效考核长效机制
教研室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管理作用,要使绩效考核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高校首先应该从健全教研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入手,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来抓。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对整个教研室绩效考核的实施进行顶层设计,积极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将绩效考核经常化、制度化。
3.2建立教研室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考核过程
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必须十分贴切教研室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就是要和教研室成员的工作内容相一致,以达到以考核来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将教研室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内部成员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建立旨在促进教师参与考核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应当充分做好绩效宣传与辅导工作,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充分了解考核的目的;在考核指标的确定、评价、考核结果反馈、方法改进等活动中都应当有教职工的全程参与[3];对考核比较优秀的教研室及其成员的工作业绩能公开进行展示,以此增强教职工的成就感,主动参与到考核当中来。
3.3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有侧重点
建立完整的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达到考核目的的关键,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当包含教研室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考核效果。一方面在制定考核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各高校教研室的实际,将教研室所承担的一些主要工作作为考核的重点,切忌不分主次的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另一方面在确定考核指标各要素权重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关键工作所占权重定的高一些,将一些次要的工作权重定的低一些。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根据考核的时间周期内所从事关键工作的不同,有侧重的调整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是考核过程能够主次分明,不流于形式。
3.4建立教研室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合理有效的利用考核结果
教研室作为绩效考核的主体,有权了解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和各考核指标得分的具体情况。作为高校实施教研室绩效考核的部门,应该就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考核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经过考核组认真的讨论分析后,以书面的形式对各教研室进行信息反馈,有必要的话,最好能形成一个考核报告,以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对于考核结果不能简单的公布了事,“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资料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价,会产生各种中间考核资源和最终考核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可以充分运用到人事决策、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薪酬管理以及人事研究等多项工作中去” [4]。各教研室在详细的了解、分析考核结果后,认真分析各项考核指标具体的得分原因,对于不足的地方积极积极加以改正,适时调整下一考核周期内的工作方向,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研室发展规划。
4结语
教研室绩效考核作为高校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若能从绩效考核制度建设上予以规范,从政策上予以激励,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适时调整考核重点,畅通考核反馈机制,充分合理利用考核结果,作为高校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实施,常抓不懈,最后一定能取得显著的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王颖.教研室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07,52:214-215.
篇9
1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1)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脱节。
目前,GX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但战略目标未能通过绩效管理有效分解和传递。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体现不出公司的战略导向,仍然只将考核重点放在收入指标上,在公司发展初期应该可以,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业绩指标,而关键业绩指标必须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GX公司在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绩效管理目标是比较欠缺的。
(2)绩效考核管理基础薄弱、考核方法过于简单。
GX公司绩效考核管理的基础工作很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考核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配套制度作保障。
(3)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环节、没有形成完善的闭环机制。
GX公司没有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与面谈等四个环节。GX公司缺乏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等环节;同时,GX公司的考核结果也仅仅与奖金分配挂钩,没有将考核的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它职能中去,例如指导新员工招聘、员工晋升、员工培训等等。
(4)绩效考核指标过少、不成体系。
GX公司对很多非常重要的关键指标都没有放在重点考核中,比如回款率、客户维持率、故障处理及时率、投诉率、安全事故率等。量化的绩效指标主要是市场收入指标,大多是一些感性的、无量化的考核,比如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都是通过主观影响评定。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GX公司考虑得不很周到。
2 基于BSC的关键业绩指标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在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BSC),从多方面考虑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从企业战略目标的出发,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关键要素的提炼,形成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
学习与成长策略目标,进一步将关键要素转换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乃至战略修正的目的,即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综合考虑,共同来驱动组织未来的各项绩效,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
(1) 财务策略指标:为确保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从公司财务指标层层分解,与本岗位相关联的财务衡量指标如:内部考核利润、成本、可控费用等。
(2) 内部运营策略指标:依据本公司绩效目标,由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提取的,能够表明工作质量和效果,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而设定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考核指标,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
(3) 客户策略指标:通过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实现其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改进。
(4) 成长策略指标:员工在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GX公司战略目标BSC中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层面的目标,从财务和非财务等方面综合设置绩效指标,促使绩效考核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平衡计分卡,我们可以进行公司上下的战略沟通,查找和发现公司各种管理方面的不足,避免出现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的问题,以及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在本次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平衡计分卡和KPI分析法,构建公司及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指标体系。
具体程序是从公司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从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的找出公司级绩效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从BSC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建立各部门的KPI指标,并以此作为部门经理的KPI,最后是将部门KPI进一步细分,从而确定具体岗位的绩效指标与考核标准。
3 公司绩效考核实施
3.1 公司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以后,我们就要按照考核周期、考核程序进行员工绩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月度绩效评价一般只对业绩指标进行考评,主要用于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年度绩效考评除了业绩绩效指标外,还要对能力指标、态度指标进行考评,能力与态度考评一般通过给上级管理者或同事之间根据日常的感知进行模糊评分。
我们根据各员工的综合得分进行年度等级评价,一般来说,根据绩效考评得出评价结果后,可以按照顺序确定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有多种表示方法,对于一般员工可以按照五等分法,根据员工的考评分值形成正态分布的形式,划分等级。
3.2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考核周期的选择因各企业性质、要求的不同,没有唯一的标准,可以为一个月、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也可在一项特殊任务或项目完成之后进行。如果周期过长,一则可能给评价带来误差,二则考核不及时、过分滞后而失去考核的激励作用。如果考核周期太短的话,将大量增加考核的工作量,增加考核成本,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反而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GX公司绩效考核周期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因素:
首先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周期来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其次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来确定考核周期。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对其的考核周期应有所区别。
第三,要考虑绩效考核的成本。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GX公司将考核周期定为对普通员工按月度、和年度考核。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月度、半年和年度。
在月度考核时主要考核业绩指标,主要用于月度绩效奖金的发放;在半年及年度考核时,不仅考核业绩指标,同时对能力指标、态度指标进行综合考核,主要用于年终奖、工作调整、岗位晋升等的评判依据。
3.3 考核程序
(1)对各部门及负责人进行考核评分,综合行政部进行统计、汇总后形成考核报告,经公司考核领导小组审核;
(2) 综合行政部将部门考核结果书面反馈到相关部门负责人;
(3)部门负责人对下属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确定下属的综合评定等级,报综合行政部,综合行政部将所有综合评定结果上报考核领导小组审核;
(4)审批后的考核结果反馈到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将最终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关被考核人,并对成绩工作,指出工作不足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5)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部门或员工,可提出申诉;对无异议的部门或员工,综合行政部将考核表及有关考核资料整理归档,并依据考核情况改进考核方案,使考核体系更加完善,符合企业实际。
3.4 绩效面谈反馈与申诉
综合行政部将最终考核结果正式反馈给各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将考核结果向部门员进行面谈反馈,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与下属共同商讨进一步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如果下级对考核结果存在异议,上级需要正面解释,如果不能解决,员工可以进行申诉,以采取书面形式向综合行政部提交申诉书。
参考文献
[1]王菲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200212.
篇10
二、考核办法
实行首席考核员制度,卫生局考核监督小组根据年度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实际需要,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首席考核员、考核员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2010年年度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首席考核员及考核人员。
根据基本和重大(专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对照任务书内容,由首席考核员负责制定相关项目考核细则,由卫生局组织考核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评分办法,汇总项目考核成绩,提交项目考核报告。
三、考核对象
(一)十三家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专科医院以及市属卫生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
四、考核依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3.2010年市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
4.《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
5.《市卫生局2010年工作要点》
五、考核时限与准备
1.考核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期间的各项基本、重大(专项)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完成、落实情况。
2.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要求,11月8日前完成自查评估。
六、考核内容
(一)资料考核
1.各单位准备好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总结、自查结果;对服务站、责任医生及公共卫生联络员每月及年度考核结果;各村社区人口数、户数、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花名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报表资料(以上材料统一交考核组)。
2.按照《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整理好有关资料。
3.职能部门季度考核反馈存在的问题以及专项督查通报落实整改情况的汇报。
(二)现场考核:
从第三轮已实施健康体检的行政村中,随机抽取院内、外各2名社区责任医生,考核责任医生工作完成情况,现场抽查职能部门督查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
(三)满意度考核。
七、考核安排:
(一)考核分三组,由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镇街中心卫生院,每个单位半天;第二阶段市属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每个单位半天。
(二)具体时间安排:
11月15日对考核人员由卫生局组织培训,统一标准;
11月16日—21日为分组考核时间,具体对单位考核时间由各组长提前通知;
11月23日前各首席考核员将考核成绩和考核报告上报局医政科、卫监疾控科,医政科及卫监疾控科进行整个考核成绩再汇总,写出各块总结报告,11月25日前由医政科将2010年年度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总结报局考核领导小组。
八、考核要求
篇11
一、医院绩效量化考核改革方案的构想
(一)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院可借鉴和汲取平衡计分卡和关键业绩指标等先进绩效管理方法和核心理念,建立具有我院自身特色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和方法。考核体系可简单概括为为“两个方面、三个层级、七个维度”。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考核,医疗业务考核。
三个层级:科内自控考核,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考核,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七个维度:业务量考核、医疗质量考核、服务水平考核、工作效率考核、经济效益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病人医疗费负担水平考核。
(二)绩效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医院绩效量化考核的总体框架下,按考核层级分别制定科内自控考核标准,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的考核标准,院级领导对行政职能科室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七个原则”:效率效益原则、质量安全原则、科学系统原则、可操作能对比原则、激励与约束原则、定量定性原则、评价指导原则。标准涉及全院的所有科室及岗位,每个指标都确定了考核办法和得分标准。
(三)绩效量化考核的实施
绩效量化考核可分科室内部考核、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和后勤保障科室考核、医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由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量化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坚持“三个保证”,即保证考核次数、保证考核内容、保证考核质量。
(四)对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1)科内考核小组完成对科内职工的月考核后,于下月初汇总上月的考核结果,并将正、负激励在当月奖金中兑现。
(2)各行政职能科室在完成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每月的考核后,要依据《考核登记表》填写《考核汇总表》,同时写出《考核报告》,报分管院领导审核签字。由院长主持召开全体院领导和行政职能科室主任参加的院办公会,在会上各行政职能科主任汇报上个月考核的全面情况,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将考核结果的正、负激励列表报送计划财务部,在当月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奖金中兑现。
(3)院领导集体汇总上个月对各行政职能科室工作的考核情况,并提出正、负激励意见,填写汇总表送计划财务部,在行政职能科室的当月奖金中兑现。同时院办公会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或亮点,进行缺陷管理或经验推广。
(4)在每年度终了,分别由科内考评小组汇总出对科内职工的全年考评情况,并根据考评情况,按百分制换算出对各科科主任和护士长的考评得分,在年终考评时所有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均以考评得分排名确定,一改过去年终“评优秀”为考核“出优秀”,做到了凭业绩看干部、以成效论英雄。
二、以绩效量化考核为基础的奖金分配
每个医院奖金的分配都需经历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从单纯以经济效益考核为分配依据到以综合绩效考核为分配依据的过程。
(一)绩效分配的原则与目的
坚持总量控制、量入为出和向一线倾斜,向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倾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综合考虑的原则,可以根据医院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调整权重比例,有所侧重,并加以质量考核和关键指标控制,以此引导全院各科室和职工从单纯重视经济收入向追求综合业绩转化,从整体上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使医院走上一条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参与绩效分配的项目
经济效益(以业务收支节余来体现)为各科室的业务流水,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收入;工作效率(以工作量来体现)为各科室的工作量,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工作量,对工作量实行计量评分,如临床科室的门诊人次、收住院人次等;风险程度(以各类别科室的权重系数来体现);业务能力(以各岗位权重系数来体现)?可根据医院现行的岗位权重系数就很好;成本控制(以收入支出比来体现)?可控性支出及不可控性支出;质量水平(以关键质量指标来体现)。
根据每月绩效量化考核的各种质控指标的情况,对当月奖金进行矫正。如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行政管理质量、患者满意率、患者人均门诊费用、患者人均住院费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药占比、收入支出比等。
结束语
真正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绩效分配方案,真正体现“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奖金分配方案的出台,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从岗位设计、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说明书编写、岗位评估;从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病人安全、工作绩效、医疗成本优化和顾客满意等方面获取改进的潜能,不断改进医院的岗位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和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篇12
(一)校长。
主要考核校长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具体考核细则由教育局制定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考核。
1、德:主要考核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格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10%)。
2、能:主要考核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及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沟通协调、教育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10%)。
3、勤:主要考核校长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及上课等方面的情况(30%)。
4、绩:主要考核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平安校园、引领学校师生发展以及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绩(40%)。
5、廉:主要考核校长校务公开、经费使用、人事管理等方面廉洁自律的情况(10%)。
(二)副校长(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中层干部和兼课服务人员。
主要考核学校管理和个人学科教学两个方面,绩效考核总分按比例进行分配,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和个人学科教学之比为6:4,中层干部及兼课的服务人员为5:5。中层干部学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参照对校长的考核办法进行,兼课服务人员根据所从事的服务工作学校另制定考核细则;个人学科教学工作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与科任教师考核办法相同。
(三)科任教师。
主要考核履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定职责,履行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绩,主要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量和工作成绩。
二、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法
(一)德: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等方面。重点考核教师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10分)。
(1)加分: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授予荣誉称号或受到综合性表彰的予以加分。乡镇党委政府(县级部门)加0.5分,县级党委政府(市级部门)加1分,省级党委政府(国家部门)加2分,国家级加3分(本人提供原始材料)。同类表彰按最高等次加分,每人在考核期内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以上奖项加分只在本学期考核时使用一次,下轮考核期限不再加分。
(2)扣分: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影响者扣1分,工作不服从安排者每次扣1分,因工作不当,引发家长告状至上级党政或主管部门,经核实应负主要责任的1次扣2分,学生出现重大违纪在场未予以制止,经学生证明属实的1次扣2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在场不参与处理的,经学生证实1次扣2分。违犯学校《职业行为十不准》一项次扣1分。考核期限受到通报批评、党内外警告、行政记过处分的,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扣除相关责任人一次绩效考核得分的2-5分。
(二)能: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10分)。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核教师组织管理学生、学生思想工作和结合所教学科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能力,考核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当期学生评教为依据,满意率达80%及以上记5分,大于或等于60%--80%(不含80%)记4分,低于60%记3分。
教育科研能力主要考核教师开展或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研究、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取得的教研业绩;继续教育主要考核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学历学位提高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情况。按时参加和完成常规教研任务记5分。
(1)加分(教育行政部门):参加教育科研、教研、技装等电教部门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以上的,县级加1分,市级加1.5分,省级加2分,国家级加3分(本人提供原始材料),同类表彰按最高等次加分,每人在考核期内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课题立项成功,县、市、省、国家级分别加1、2、3、5分,结题对应级别分别加2、4、6、10分(只限主研人员)。
(2)扣分:不按时上交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规定上交的材料,每缺一项次扣1分,不按时参加本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每缺1次扣0.5分;未完成学校规定所写的论文或经验文章者扣2分。凡继续教育考核不合格者扣5分。
加分、扣分只在本学期考核时使用一次,下轮考核期限不再加分、扣分。
(三)勤:包括教育教学工作量、教学常规、出勤、学校兼职等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量主要考核教师任课及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情况,教学常规主要考核“教学六认真”情况,出勤主要考核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的情况(35分)。
1、计分办法:周课时达到学校平均节次为基本工作量(不含课时系数),可得基本分35分。
周基本工作量=全校周课时总量/拨入绩效工资人数
(1)教育教学工作量:主要考核教师任课的情况(超出平均课时的以课时津贴体现,不记分值),根据学科系数计算周课时。
超工作量=实际上课节次x课时系数+其他工作量-基本工作量
各项专职管理员计1个基本工作量(即全校平均课时)。
跨级或跨学科的每周加1课时计算,55岁以上男教师和50岁以上女教师(虚岁)每周增加2课时计算,但增加课时不计系数。
(2)管理岗位工作量:
1副校级按学校教师基本工作量的1.5倍计算,减去应承担的工作量2节,加上本人教学课时计工作量;根据教育局规定,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可以不上课,若没有上课,不减应承担工作量;中层干部按学校教师基本工作量的1.2倍计算,减去应承担的工作量4节,加上本人教学课时计工作量。
2年级组长2节/周,教研组长1节/周,备课组长1节/周。
3兼职理化实验员记1/2基本工作量,兼职生物实验员2节/周,电教、网络计算机管理员5节/周,教务员6节/周,办公室工作人员6节/周,校内、外安全巡逻0.5节/天,艺体器材保管员5节/周。后勤人员根据上级规定记1/2基本工作量;所有行政兼职1节/周。
2、扣分:
(1)出勤:按学校出勤制度和会议制度执行(学校提供印证材料)。
(2)临时性任务的安排和布置,推诿、拖拉、讲条件或完成不理想,根据情况一次扣2分(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提供印证材料)。
(3)教案、作业或其他资料检查:缺少一节(次)扣1分(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提供印证材料)。
(4)未经教务处同意的随意调课,一次扣1分(教务处、值周领导提供印证材料)。
(5)达不到基本工作量一课时扣0.5分。
(四)绩(综合目标考核):包括教育效果、教学业绩等方面的内容。(45分)。
1、统考科目教学成绩(含毕业班毕业学期体育科)。为了培养教师团结协作,整体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凡是学区组织统一考试,学科成绩居片区第一名者得45分,每下降一名扣2分。第一名与第二名比较多1分加1分。毕业班毕业会考学期实行双向比较,就高不就低。在县上比较居第10名得基本分45分,每上升一名加2分,下降一名扣2分。如果学区不进行统考,学校将举行考试,根据同层次人平分、并结合学生巩固率按6:4计算综合得分,按3:5:2的比例分班分科按45、43、41计分。
2、非检测科目(音乐、体育、美术、微机)以及考查科目的考核:由学生评教和巩固率按6:4计综合分,全校非检测科目教师以综合分按3:4:3比例确定人员后,依次计45、43、41分。若上级举行了大型的活动,根据所获名次按统考科目的名次计分。
3、任多个班的按各班得分取平均分为教师教学成绩综合得分,主要工作任务与其他工作任务以8:2计分。
4、非教学人员如图书管理员、实验员等,由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根据服务工作情况打分,80分以上为一等,70-79为二等,70以下为三等,分别计45、43、41分。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若未上课,按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的等级计分,按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5、43、41分。若上了课,其教学成绩按安全得分和任教得分的平均分计入。
5、指导教师加分: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制作、学科竞赛等上级要求学生参加的各项竞赛活动,学生获得县级以上的集体或个人等级奖的指导教师,集体项目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市级以上等级奖均记5分。个人项目一等奖(第一名)加3分,二等奖(第二名)加2分,三等奖(第三名)加1分,市级以上等级奖均记3分。(同一类别只算最高的一次,一学期累计不超过5分)。凡是指导教师两人以上的均不计分(除音、体学科外)。
教师教学成绩得分=45+加分-扣分。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既作为科任教师参与考核,同时又单独考核班主任工作履职情况。主要考核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安全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说明:学校根据班主任所任班班额大小、寄宿学生多少等因素确定考核打分方法。具体方法见政教处《坛同镇中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本部分考核由政教处具体实施。
三、考核程序
1、校长的绩效考核程序
(1)个人述职。校长撰写述职报告,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对本人年度工作进行述职。
篇13
1 当前医院财务岗位绩效考核的现状
在医院财务岗位中,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如记账、算账、报账和医院整体财务预算、成本管理等,这些工作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医院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然而医院财务岗位是一个工作量比较烦琐、工作量无法量化的岗位,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基于上述因素,使得绩效考核难以系统化地呈现出来。
一方面,在医院财务岗位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财务岗位的工作量比较复杂,工作划分并不清晰,身兼数职现象较多,替班、顶班现象比较多,这些都加剧了医院财务岗位绩效考核的难度。医院财务岗位的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往往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来进行一刀切,或者采用单纯的工作日绩效考核制度。
另一方面,医院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比较大,关系着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关系着医院快速稳步的发展。在财务岗位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往往忽略了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作用,将绩效考核当作一种辅助,仍以传统的工资制度为主要的参考。可见,在医院财务岗位的绩效考核中,由于财务岗位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绩效考核难以有序开展,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形成和完善。这与财务岗位的工作量形成了一个矛盾体,财务岗位的工作量越复杂越大,绩效考核越难以开展,财务人员的心理排斥越严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难以提升。
2 医院财务岗位不同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医院财务岗位是一个系统化的岗位,财务岗位包含的工作量及工作需求都是比较大的,一直以来医院财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划分并不清晰,这给财务岗位的绩效考核增加了难度。为了构建系统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明确医院财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实施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绩效考核的质量,才能切实提升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1 出纳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
在医院财务岗位中,出纳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纳岗位按照不同的工作职责,可以分为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前者主要是负责各种现金报销工作及医院各个门诊的入账工作、存款工作。后者主要是负责银行收支业务,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于尚未到账的款项,银行出纳要做好统计、分析、催缴等工作。此外,现金出纳在统计与汇总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结合医院现金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医院现金的额度不超过定额标准,银行出纳则还需要做好与相关客户的沟通协调工作。医院财务部门出纳岗位的绩效考核量化标准,应该充分结合两类出纳岗位的不同工作量和工作方向,按照百分制来进行绩效考核的量化和统一化。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应该以数字代替模棱两可的评价方式,通过这样的量化方式能够提升绩效考核的精准性和精确性,有效地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对于现金出纳,保障医院现金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在绩效考核中”现金安全“的占比较高,一般为30%。其次绩效考核中占比较大的是对医院现金制度的遵守情况,当然还包括日常出勤、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对于银行出纳来讲,绩效考核体系中”支票管理“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这是银行出纳的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支票管理必须按照科学的规章制度,必须明确管理方法,在绩效考核体系中,该部分占比达到了30%。其次是银行出纳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核对银行存款、借款、应收款项等。当然在银行出纳的绩效考核中,还包括出勤、工作态度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2.2 收入支出会计岗位绩效考核标准
收入会计岗位和支出会计岗位是医院财务岗位的两个不同的岗位,同时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不同,绩效考核的标准也不大一样。收入会计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熟悉收入记账科目,确保医院各项收入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计入会计科目。特别是医院门诊收费数量比较庞大,收费标准各不统一,在核算应收款项时,收入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明确的款项名目,做好与收费员的接头与沟通工作。支出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对票据的审核与核对,做好票据的购买工作。同时,对于支出会计来讲,他们还需要做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清算与管理,做好医院财产的维护与管理等基础工作。
对于收入岗位会计来讲,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账务处理“是主要的考评标准,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占30%。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侧重于考核收入会计的账务处理能力及质量。其次是医疗款的处理和核算,占比25%,其余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工作态度等基础方面。对于支出会计而言,在绩效考核体系中侧重于支出项的管理和控制。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手续费用,包括现金手续费用、银行支出手续费用。作为支出会计,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按照科学的标准,不断提升对各类手续费的管控,这在支出会计岗位绩效考核中占30%。其余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工作态度等基础方面。
2.3 工资会计的绩效考核标准
工资会计是医院财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岗位,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众多,工资基数庞大。工资会计的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整个医院人员工资的发放,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在工资发放的过程中,对于五险一金等款项扣除工作等,工资会计要了解国家的政策条例,同时做好与医院内部人员的沟通解释工作。此外,工资会计还需要按时申报职工个税、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等。
对于工资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应该充分结合工资会计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量。工资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全院员工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足额定时发放。在绩效考核标准中,这部分考核内容应该占据30%的比重。同时,工资会计人员还应该做好全院员工工资奖金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占比为20%。其余考核标准包括出勤、工作态度等。
2.4 主管会计的绩效考核标准
在医院财务岗位中,主管会计是处于核心的作用,主管会计负责审核各类的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确保医院财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同时,主管会计对一定时期债权债务台账进行登记。同时会计主管还负责与财务主管的对接和协调,在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有效地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明确的监督与监管。稽核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对内会计工作的信息审核。在信息审核的基础上,还需要着力处理好医院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