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一英语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化差异 初中英语 教学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互相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英语也是如此,背后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所以学生如果想真正将英语学得准确、深入,必须充分了解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学好英语。
一、文化差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注重文化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直接推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西方文化,认识到英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的年代等,进而了解到作者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点等,从而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更准确的认识。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感觉肯定是非常新奇,他们会看到一个不同于东方文化的神奇世界,进而会对西方国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文化差异,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人们在生活习惯以及交流方式等方面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如果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文化背景的差异,就会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用语总是谈论天气,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总是很快;美国人热情、大方,见面总是习惯说:“Hello!”“Nice to meet you!”中国人一直将饮食文化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所以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也总是向对方询问:“你吃了吗?”可是如果将与中国人打招呼的用语用来对待外国人,他们会产生一种误解,可能会认为对方要请自己吃饭。很明显,语言差异的根源在于文化差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顺利进行交流。
二、基于文化差异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一)广泛阅读,增长见识
阅读能使人增长智慧,有助于开阔视野,所以学生应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这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要尽力阅读,不但要阅读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还要认真阅读英文版的杂志、报刊,多收听英语广播等。这些阅读材料以及广播节目中含有大量的关于西方国家的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社会时事等众多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如东西方文化在节日方面以及礼节方面都与我国的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知识之后,视野能够更加开阔,见识也同时增多,这样,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实现,而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同时会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辅助,加深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汇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开始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进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播放原声电影资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便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来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地方都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建筑、节日、风俗等,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别样风情。当学习人教新目标版中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这一单元时,教师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欣赏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比较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异。中国电影一般对生活中的美好予以歌颂,这主要是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电影则更为突出地展现了科学的重要性,这与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多媒体,不但了解了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异,还更好地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三)营造情境,亲身体验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感受西方文化,了解语言差异。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流利的口语,也可以使用夸张的织体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己就是在英美国家的文化情境中;教师也可以将教材内容分解成简短的对话练习,使学生在对话中体会西方文化。教师还可以将西方文化内容蕴藏在灵活多样的英语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活灵活现的教学情境来感受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列举出各种各样的party,以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假日、聚会等,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如教师可以领导学生组织一个友好交流的活动,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不但要详细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描绘西方国家对文化的概念。这样的优势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体验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结 语】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为日后的深层学习提供必要基础,教师不但要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不断提高初中生对文化知识的正确认知,使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能够准确辨别这些文化差异,使文化能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2
2.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不系统,基础薄弱
相比小学英语而言,初中英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不适应,不有效,思维薄弱
初二阶段是英语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初二英语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句式、时态、单词、短语等,只靠机械的记忆是不能完成的。小学英语只是在玩中学,体会英语语感,而中学的英语需要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但在运用时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
二、控制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例如当后进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Great!” “Quite right!” “Excellent!” “Well done!”“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样可以使后进生慢慢地养成开口的习惯。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后进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常结合课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程度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2.小组合作竞赛,营造学习竞赛氛围
有一段时间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周一的作业收交情况是最差的。原来在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有些学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甚至忘记写作业,再加上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够,周一收作业就会出现困难局面。我的方法是,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是利于课堂讨论,二是利于适度的竞争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周末我经常留一些针对的小练习,并统计每个小组的周总成绩,进行表彰。孩子本身竞争意识就很强,大多能自觉完成,即使出现个别学生忘记完成,小组其他成员也会提醒。这样不但解决了周一交作业难的问题,也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3.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要针对后进生懒惰,不爱背英语单词的问题,从七年级开始就教给学生音标,结合26个英文字母和音标运用到单词的背诵当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识别音标的乐趣,并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的快速,这样学生不仅很轻松地记住单词,体会到成就感,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一、原因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的基础未打好。现在的学生虽然在小学时就开设了英语课,可是一开始就没过好字母关,更不用说音标关了。有些学生到现在连26个字母都不能熟练地读写,更谈不上根据音标拼读单词了。到了初中,既无信心,也无兴趣,根本就没办法学习。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无自觉性,要转变这部分后进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2.教材难度加大,内容增多。新标准下的人教版教材是初中现行教材中内容最多、语法最难的一套教材。面对骤然增多的词汇,再加上部分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许多在小学时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感到记单词力不从心。再加上时态增多,各种时态间的用法相互混淆。就这样,许多原来的中等生也慢慢地退步了,进入了英语学困生的行列。
3.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上课进度过快。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和学校根据成绩给教师考核等各种外界因素给教师造成的压力,许多教师课堂上忙于讲语言点、做练习,却舍不得花点时间搞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更不愿尝试多样化的新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越来越觉得无趣而不喜欢学英语。
4.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有些学生不是学习不够努力,也不是对学习缺乏热情,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如:不能根据拼写规则记单词,而是在死记硬背字母的顺序,以致记单词的速度缓慢;单词的记忆也不会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做好复习;对待错题更不会去分析错因、深刻体会、反复理解等等。所以,这些学生学得很苦、很累,成绩却上不去,最终还是掉队了。
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防止和杜绝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和进一步扩大,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两极分化的成因,对症下药。
1.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可把七年级结束时班里英语成绩最差的10个学生与最好的10位学生“结对子”,让他们自由组合“拜师学艺”。一旦建立了“师徒”关系,“徒弟”就必须听从师傅的话,完成师傅布置的任务;而“师傅”则必须对“徒弟”负责,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督促他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师傅”还可给“徒弟”布置适当的任务,如当天单词听写较差时,可要求他重听写。同时,“师傅”还要给予“徒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每课的生词必须在第二天早读前“包会读”。
2.教师的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个性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实际,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要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同时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千万不可因赶进度而对学生学的情况置之不理,致使部分学生因不能及时掌握而成绩越来越差。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要求学生反复地模仿,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就会感到枯燥,学习就不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如课前学唱英文歌曲,课中开展英语辩论会、讲英文故事比赛,课后还可组织学生看英文版的电影等。同时还要利用中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多搞一些竞赛,如单词竞赛、猜测游戏或配音、演课本剧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4.在情感上去亲近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英语学困生,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多与他们聊聊天,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你,进而“爱屋及乌”,也喜欢学你教的英语。另外,在课上或课外多多鼓励他们,也在学习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他们觉得教师是真心为他们好,而且他们是受到教师的特别关心的,这样他们会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劲。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做到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授人以渔,培养其一定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功,融洽师生关系,注重情商的培养,就一定能扭转英语教学中慢、少、差的现状,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困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篇4
现在许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学习英语到了一定阶段后,容易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口语和听力能力提升迅速,对于新的语言知识能迅速的吸收并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运用自如,而且渴望不断学到更多,更新的语言。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听力和口语都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对于新的语言感到接受的困难,抗拒口语操练活动,导致最后与好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越拉越大。所以,英语这门学科的分化更为可怕,后果更为严重。
1.中学英语两级分化的原因
农村初中英语两级分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通常在刚升入初一的时候差别不大,但至初一第一学期的时候距离拉大,进入初二以后分化严重,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初中生刚接触英语时,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使其对英语学习兴趣很高,学习的热情高涨,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深,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就会热情大减,并随之产生畏难心理。这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英语学习两级分化现象的产生。再加之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诸多落后教学硬件不足的制约,平时缺少英语实践的机会及语言环境,这样很容易遗忘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同母语学习不同,由于受到母语地影响,学习外语最好的做法就是经常性强迫性接触,失去这种经常使用的训练,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2.如何看待初中生英语的两级分化
一般来说,在任何一门学科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化现象。学生们在家庭教育及遗传秉性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性格、习惯、学习和兴趣方面都存在着部分的差异,这些情况对他们在学习的学习和表现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差异反映在英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和反映的能力总有快慢,理解和记忆总有强弱,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总有高低。因为,汉语作为大家的母语,不管差异的大小,学生们都要毫无疑问地能进行日常的交流,能听懂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所以学生不至于完全对语文课失去兴趣。而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就不一样了,一旦出现了分化,那部分对英语豪无兴趣的学生就会对英语课堂产生厌倦心理,后果非常严重。
3.控制初中生英语两级分化的策略
这种两级分化的情况在长期不断的英语学习中,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在这些学生步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时,英语学习的两级分化现象将更加的突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缓解英语两级分化现象呢。
3.1 建立和谐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适合兼顾两头的教学模式。班级中英语好的同学与英语差的同学结成对子,采取方桌排列的方式,用讨论式的对话形式进行英语教学。我们每阶段都会模拟一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场景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平时的交流也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口语。事实证明,这种相对轻松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对每个同学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赞许,这样就把所有的同学都拉上了快乐学习英语的大巴,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3.2 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是防止两级分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简化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又能学到知识,又感到开心愉悦。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在课堂上巧用一些实物、卡片、玩具和一些简笔画进行教学。在现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也可以多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使得学生想自觉的加入英语交际活动。
3.3 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做到差异化的个性对待。
3.3.1 优等生的应对策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乐于主动学习,上课表现积极,课后也能自觉复习。教师多对这些学生表示肯定和表扬,同时在角色分担上,尽量让他们扮演一些重要人物,同时在对话上安排他们表达一些长语句。要让他们明白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就只有加大他们学课外拓展知识的阅读量。
3.3.2 学困生的提高策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对英语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消极对待英语的学习,经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对英语教师也产生了一种逃避和敌意的情绪。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看待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宽容其的缺点和失误,允许这些学生有一个改正的错误的过程,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应有的关怀。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也是正常。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应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批评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说的水平,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动摇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一定要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分化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我们要尽力缩学生们的学习差距,减少人为的分化因素,特别是那种尖子生和学困生严重分化,中等学生很少的现象。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向,以口语为载体,以认读为重点,以词汇为突破口,以阅读为目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个别辅导为两翼,扎实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要仔细观察两级分化的现象,积极使用方法去缓解分化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2007年.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刘阳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
篇5
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探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新问题。
一、学生出现分化的原因
1.出现开口困难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要进行交流的。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都能大声地朗读出来。但是,学语言必须有合适的语言环境。由于我们现在初中每周只有10节英语课,每班最多一天一节,其余的时间很多学生不可能运用英语,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学英语由颇为感兴趣到兴趣逐渐减弱。
2.记忆词汇出现困难
初学英语的学生读书声音大,学习兴趣高。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增加,部分学生像学语文一样学英语,对一些词汇不记不背不写。
3.失去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出现以上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兴趣和自信心,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往往缺乏克服困难、解决新问题、继续学习英语的意志。
二、可以采取的办法
1.及时帮助,预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心,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知悉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2.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新问题。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3.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短文章,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越发浓厚。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复习和预习:在课后或在家里认真复习老师讲课的重点,试着找出新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预习,在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记上记号,以便和老师所讲的重点进行对比,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认真听课:在上课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做到“五到”。看书或看黑板时“眼”到;跟读或发言时“口”到;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时“耳”到;做笔记或作业时“手”到;做以上事情时“心”到。
5.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农村中学的很多英语老师都面临着一大烦恼,在农村英语基础教育没有走上正轨以及缺乏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爱听课,好像对老师所讲的一点儿不感兴趣。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便是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1)讲一些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后,才能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讲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在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适当讲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3)适当做一些游戏。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
(4)适当时可以利用一些简笔画。简笔画是英语教学法理论家理查兹和吉伯逊的创造,其优点是:一方面简单,人人都能在短期内学会;另一方面是概括性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意思。
(5)穿插一些英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讲一些英语谚语,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到的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很好的鞭策教育作用。
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实现学习英语的实践性和实用研究性,使学生拥有独立掌握英语知识获取英语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而顺利地应用能力。
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初二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分化,为向初三乃至高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2]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篇6
例如,在让学生进行铁生锈实验时,教师要告知学生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器材主要有铁钉、蒸馏水、试管和塑料瓶,实验的目的是弄清铁钉生锈的影响因素,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有些安全注意事项,并敦促学生及时进行实验记录,强调在实验结束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形成过度的依赖心理,在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此外,教师有必要在进行实验辅导之前,以实际教学情况和需要为依据制定好实验研究计划,适当增减实验次数,合理挑选实验器材,以充分保证化学厨房小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安排有趣实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热情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做好化学厨房小实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要求学生做好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有趣的化学厨房小实验。
例如,“铁树开花”实验:选择几条长度相等或者相近的细铁丝,把它们的下端都拧到一起,然后插到木制暖壶塞中,并将其一起放到表面光滑的玻璃中间,再把铁丝的上端分开,使之变成类似树枝的样子,然后选取若干棉花团,并将其蘸上酚酞试液、绑到铁丝上面,等到简易的“花树”制成后,将浓氨水滴入玻璃,迅速盖好玻璃杯,不用多久,棉花团就会渐渐由白变红,仿佛之前那株平平无奇的“铁树”开满了红花。实验原理:浓氨水呈碱性,也有挥发性,而酚酞是一种重要的酸碱指示剂,当挥发的氨气和棉花团蘸上的酚酞试剂相遇,酚酞会变红。涉及初中化学知识的有趣化学厨房小实验还有很多,如“焰色反应”、“番茄电池”、“喷雾作画”和“白糖变黑雪”等实验,这些小实验有较强的趣味性,加上操作步骤十分简单,学生基本上都很有参与热情,愿意自己在家动手进行实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化学理论。
三、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中开展化学实验时,都是教师在讲堂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坐在座位上观看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同时,即使有学生自主实验环节,学生也基本都是直接按照教师教授的步骤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知道如何通过个人努力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因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化学厨房小实验是一种探究式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如何借助专用的化学药品、器材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化学厨房小实验。同样都是制取二氧化碳,但是,将实验材料更换成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汽水瓶、食醋和鸡蛋壳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认真观看、仔细记录、全面分析,以便既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要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出全新的制取方法和操作步骤。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深化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科学探究能力。
四、充分运用厨房材料,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篇7
说英语是现代人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就面临了一些问题,学校里学的太简单,家长花费重金为学生请私人家教,增加了学生负担,花费巨大不说,补习的成果也难见成效;学校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学校内英语教师数量有不足以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其实,究其本源还是在于学生从小所处的文化氛围,以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上。缩小中西文化之间的落差,让学生们能够接受英语以及西方文化,甚至喜欢上英语,才是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需要做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缩小中西文化差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风俗习惯,造就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习惯。而随着全球化的大潮,全球各地的人汇集于此就形成了各种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是不能调和,却也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制造了种种不便,更为刚步入学堂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形成了很大的障碍。举个例在来说,我们汉语的方块字,虽是象形文字,但为了方便使用和與信息时代接轨,也发明了相应的汉语拼音,它的作用如同英语的音标一样,让人们看见它就知道这个汉字要怎么发音、怎么写,它的功能与英语的音标如出一辙。更让小学生们头疼的是,它的构成也是二十六个英语字母,并且他们的写法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们的读音、用法、拼写规律不同。这可难倒了不少小学生,在小学生们刚刚开始启蒙的时候常常出现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的情况,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这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注意力和专注程度都不够,以至于会将老师教过的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弄混,再加上如果没有人积极引导改正错误,就会导致错误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化,最后中文和英文都学不好。有些地区,有些学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往往会选择等学生上到小学三年级再为他们开设英语课程,这种方式看起来成功避免了学生将汉语拼音与英语混淆的尴尬局面,实则耽误了三年学生英语启蒙的最佳时期。依本人拙见,小学生学习英语还是要从小抓起,最主要的是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合英语学习的语境,让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让他们能够自愿的学习英语。那么我们在低年级阶段就应该主要给小学生们进行英语语境和英语语感训练,可以在一到三年级的英语课中为小学生们开设以英语儿歌、英语故事带读、英语经典剧目赏析为内容的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目的不在于教授多少英语知识而在于让小学生们在英语环境的交流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但是,想要在小学三年级以下进行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光要学生们具有较好的英语学习基础,还需要我们的英语老师有较强的英语思维和比较开放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们放心的在玩耍和视听中学习,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通过英语儿歌或英语视频学习到的表达法,往往是最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练习儿歌将接受到的有益的东西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同时,在儿童大脑发育最活跃的这一阶段,学生们眼、耳、口并用,能够使学生们的大脑皮层更活跃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孩子变的更加的聪明。
当学生到了高年级,便可以很简单的将英语与汉语拼音区分开来,那么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和应用性更强的知识了。例如,当我们教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因为西方人的习惯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一般名在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firstname”而姓在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econdname”,但以中国人的习惯则是姓在前名在后。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这样的文化差异,但是这样约定俗成的规矩则是没有什么理由可言的,我们只能让孩子们熟悉它、习惯他。那么,我们可以从改变学生们的习惯开始,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为自己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和姓氏,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大家都必须用这个名字来进行交流,包括老师上课提问、自己的作业本上写的姓名都应该是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慢慢接受这种表达和思维方式,相同的情况还有英文日期、地址的写法和一些西方人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都可以用这种行为塑造法让学生们学会去运用这些知识。
三、结语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思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方法,如有不妥,还请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何琳.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校园英语,2014(15).
篇8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今年任教初一英语。在开学初,我和班中学生进行了谈话和问卷调查。根据对谈话记录和问卷调查内容的分析,我发现小学和初中英语衔接主要有以下几大问题。
(一)学习方法不适引起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特征思维为主;在生理上,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差且注意力有不易集中的特点;小学生的记忆是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占主要位置。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机械记忆的方式为主,这种学习方法对于记忆英语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是相当不利的;因为学习英语需要有意记忆和理解记忆;另外,小学生无论在校还是家里,学习英语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小学生学习英语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地安排英语学习。
与小学相比,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增,语法知识多且难。初中英语课教师上课的内容量大,对于某一个语法点的讲解重复少,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增加,这就需要有意记忆和理解性记忆的学习方法。小学生C械地学习英语的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初中英语学习。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知道尽快转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英语学习仍然停留在对单词和句型的机械记忆,或者是简单背诵、重复,没有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更不用说应用所学,英语成绩自然急转直下。
(二)教学目标差异引起的问题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课堂上老师多用情景表演法、游戏竞赛法等直观教学方法。而在听说读写四会方面,只要求做到能听懂语速较慢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能认读所学单词;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模仿范例写句子。可以看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在深层次学习、理解和应用英语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重点放在说读方面。
通过三年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 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这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在听说读写四会方面,提高了对听力的要求,强调在听的过程中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获取信息;提出了对泛听的要求,并规定了泛听的最低量(不低于40小时);提出口语能力要在情景活动中培养,重在实践;提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获得乐趣;强调了阅读的实用性,拓宽了阅读范围;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提出了课外阅读量的最低要求(不低于10万字);提高了对写的要求,提出能在语境的提示下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难看出,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强调了语法的功能作用,对口头和笔头表达中语法的正确性分别提出了要求,并且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提出理解语言材料并加以灵活应用的要求。这必然增加了初中英语的难度。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在教授英语学科时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小学生如果不明确学习初中英语的目标和要求,以小学英语目标要求自己,不能将知识由口落实到笔,由感性落实到理性,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必然导致过渡脱节。
(三)学习时间缩短引起的问题
学生在小学时,主要学科就是语文、数学、英语。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都花在这三门学科上。小学英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英语。由于小学课本上一堂课的知识点比较少,也比较集中,要求也较低,学生反复地操练很快会对本堂课句型轻车熟路;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科目增多,且门门功课都很重要。英语的份量只是这几门学科的几分之一。一堂课上,教师要教授的知识点较多,也比较难。如果学生不一一落实,就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学生课后需要花时间自己去消化并运用。初中英语对知识的要求增加了,但时间却减少了,毕竟各门功课都要兼顾,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提出了高要求。不少学生初一开学初就手忙脚乱,难以兼顾,乱了头绪。
以上是我调查后,发现的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的最大的几个问题。找出了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或者如何让初一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英语教师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难题。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改进方法
相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初中老师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去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熟悉小学初中教材,丰富的教学方法及精心的课前准备是解决方法的前提。
当然,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初中英语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小学教师也该对此加以思考,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向学生输导英语听说读写四会并重性,适当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运用,为初中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强化语音的教学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重中之重。没有掌握正确的拼读规则,对于学生背记单词有很大的阻碍;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学生交流基础。由于小学课本里没有对音标教学的要求,多数小学生并没能够掌握一定的发音本领,以至于他们的语音、语调不准确,记单词成为他们的一大难事。所以,学生进入初中后,初一的英语教师应合理安排音标教学,讲解发音要领,让学生感悟发音。初学阶段还应逐个模仿练习,逐个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和方法;同时归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并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应用,特别是元音部分的发音。音标教学应贯穿整个初中英语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学习单词中实践,使学生能天天复习巩固,那么学生在单词方面将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渐转化。从而解决了学生最头疼的单词背记问题,也逾越了学生学习英语最难跨越的关卡。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
初一新生注意力不可能达到40分钟,一般情况下只有15分钟时间左右。剩余的时间里,学生会出现分心、分神现象。教师应抓住学生听课最有效的15分钟,力求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教师上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就体现在剩余时间内。如果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老师的每一步骤都感兴趣,让学生乐意彼此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及自我反思。课堂上,教师教学要方法多样、灵活;激情满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精讲、互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注重情感上的衔接
要让学生学好一门功课,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作为小学教师,应该适当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作为初一英语教师,在接手新生后,要认真上好第一堂课。备课充分,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介绍自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使学生和老师能尽快熟悉。并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在课堂上、在作业上、在课外多和学生交流,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在英语上的点滴进步,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兴趣,并将自己在英语的优点和长处展示给学生,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
(四)注重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课本中的很多词汇、句型以及语法在小学教材都出现过。如七年级课本中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在小学阶段都已经呈现过了。所以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小学教师可以对这些初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多加练习和讲解;而初一教师在呈现时就可以适当地使用小学已经出现过的句型,这样让学生有熟悉感,学起来也就更容易。
(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如若从一开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是在教授新课时一成不变地按教师领读、自读、然后再读句型、对话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课后也只是要求学生会读会背课本内容,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到了初中也是如此循环的教授方法,固然是做到了小学和初中“良好”的衔接,却让学生失去了真正学习英语的能力。小学教师英语课上应培养学生能充分调动一切感官来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眼观教师手势,耳听教师表达,脑子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手记重难点;当堂课上,要做到运用各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并能运用所学,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到了初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英语知识是完全不可能靠老师的上课获得。初中英语教师应设立明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小学里惧怕英语的学生放开胆子学习,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得到各方面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了解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并做好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
以下是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指导:
a.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根教学进度让学生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求坚持到底;
b.督促在上英语课前和课后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并告知预习和复习的具体方法;
c.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试探性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d.提倡“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英语要有一点怀疑精神;
e.提高听课效率,运用各种感官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六)加强中小学英语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学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可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机会太少,彼此都不太熟悉对方阶段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教材要求、特点是什么。自然也就使得相互之间的教学过渡出现了脱节,难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整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中小学教师应注重交流,熟悉双方阶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要求、特点。找出其中的差异。教师还应深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材,对待课本应有“活用”的观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目标要向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渗透,而非一味得只注重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初中英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基于小学英语教材,让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涉及的知识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能加以熟知并巩固。
但是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时也不应该有太高的起点,因为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里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也非重点学科,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英语。过高的要求会使一些学生过早放弃英语,使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相当不利的,也会在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导致新的问题出现。
中小学英语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是决定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否顺利学好英语的问题。也必将影响到学生今后英语再学习。中小学英语平稳过渡,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急待完善的教学观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小学阶段顺利地过渡到初中阶段,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使学生在中学乃至今后的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道路上更顺畅,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以求得更多、更好的有效方法,使得中小学英语衔接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37-02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该校计算机专业群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90%的课程内容为实操性内容,是计算机专业群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初始能力的基本专业素养起到一个奠基石的作用。在高职课程开设和专业技能认证日趋贴近发展的行业形势下,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及课程组一直在尝试进行“课证一体化”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及“课证”协同发展的尝试,取得了一点经验,总结如下所述。
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教学强调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课程的开设配合市场需求是在做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课证一体化”是根据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该门课程从教学方式、教材、师资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程教学水平,同时,课程教学与考证内容的深度融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考证的内容需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就《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我们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考虑到此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群学生而开设,要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区分开来,难度首先要提高,技能应用上要加强,选择的证书要有企业实用性,并且要能够配合软件的升级同步。经过多方面的调研,选择微软旗下的MOS认证作为课程同步考证。此认证内容完全贴合《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课程标准同步,考试题库也会随着Office系统的软件升级及时的进行同步和更改,完全的复合课程要求。其次,教材选取方面种类过于繁多,水平不一,且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更新较快,这类教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院校学生及教学特点,但也存在更新过快、编者水平不一,教材质量难以保证,与全国性考试认证及MOS考证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那些专门针对考证的教材种类也较多,这类教材纯粹从考证的角度出发,虽然质量有保证,多以考证大纲为知识点,知识点分散,固定例题为主体,不利于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的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提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也有差距。最后,学生的差异性也比较大,该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生源有两种,一种是三年制高中起点大专;一种是两年制中职起点大专。这两种生源学生基础能力区别非常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需要区别开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不同生源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收获。
2 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设置
基于“课证一体化”现状,《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应着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动手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理论以“精简、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宜过多过深,实践操作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岗位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一种岗位通用能力,是多数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课程的“课证一体化”就是要在分析岗位信息技术通用能力的基础上,选用微软MOS认证为考证标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将考证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一对接,将课程标准与MOS技能要求相融合,以获得合格证书为目标进行教学。
3 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
进行“课证一体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在分析职业技能要求与岗位能力对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分别从课程标准、认证考试考核知识点、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确保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与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工作过程进行无缝对接,同时,实操案例、操作考核标准等都需从“课证统一”角度设计,从而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宜开展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将案例内容融合考证知识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小组负责制开展教学,小组成员互相激励、相互帮助。利用信息化平台“网络课程资源”,课前、课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勤加练习,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目标的巩固和预习新课,鼓励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其他小组成员,并在上机实践课中增加拓展任务环节,鼓励他们做完基础练习的同时完成拓展任务,不断巩固和扩充知识,提高综合技能。
教学内容的选取:“课证一体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结合MOS认证与实际专业工作过程,两者达到统一,并根据MOS认证考试大纲、考试知识点有所侧重。MOS考证各个方向都是单纯的上机操作题目,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考虑加大实操练习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大量的针对性的项目练习。
课程考核方式的设置:《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适应将来的岗位需要,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采取的是“自己考核自己”的模式,一个班的教学、考试、阅卷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学、实践、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通过施行“课证一体化”紧密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认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用职业资格认定取代传统的期末考试,实现课程教学和考试分开,既明确了教学目标,又规范了考试程序,并且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成的同时获取到职业认证证书,这是一个多方面齐头并进的局势,值得推广使用。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实施“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训技能,增强了对自己将来从事岗位的认知,而且可以通过完成实训课程,考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有力砝码,通过职业资格等级,企业可以得到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检验实训教学的效果,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方面提供借鉴,“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引入课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考核学生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体现了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宗旨。“课证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非常有效,是高职实训教学的一个成功探索。
参考文献
篇10
(一)二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从承担社会责任来看,高职毕业学生需要实现从“要”到“给”的转变。大学生在学校以学习、探索、掌握科学技术为主要任务,在行为上甚至可以试错,因为试错修正的过程也是成长的需要。但是,成为了职业人就要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在纪律上必须学会服从组织、服从上级和与人合作,在岗位上不容试错,一旦犯错必须承担经济或社会责任。
(二)二者所拥有的权利不同
从所拥有的权利来看,毕业生实现从“索取”到“贡献”的转变。学生时代主要是接受外界的给予,依法接受教育并取得经济生活的保障或资助。而职业人则是要依法行使职权,运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劳动服务,同时取得一定的报酬,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无法生存。
(三)二者所面对的环境不同
从所面对的生活环境来看,大学生身处象牙塔般花园式的校园里,过的是“寝室―教室―运动场―图书馆―食堂”五点一线的简单而悠闲自得的生活,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亲切的人文关怀;而在职场将身处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环境、单一的活动空间,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四)二者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不同
从所对的人际关系来看,在校主要是简单、单纯而真诚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如果与同学不能融洽相处,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你不喜欢那个老师,你可以不去听他的课。但身处职场将面对是是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和同事关系,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否则就会被出局,这此关系的处理相对于学校复杂的多,毕业生面要长时间的适应。
(五)二者面对的文化氛围不同
从不同的文化氛围来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严谨。校园文化崇尚个性,注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而职场对职业人的要求却是规范、严谨、统一。大学生可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有较长的节假休息日,少许逃课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知识为导向,在学术上鼓励多元观点,师生可以相互讨论甚至争论;但作为职业人必须按照规定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很少,工作任务急又重;老板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多数老板比较独断,对讨论并不感兴趣。
为此,高职实习生只有充分的认识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根本区别,正视步入职场后的角色转变,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谋求快速的发展。
二、大学生完成职业人角色转化的建议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面对角色差别和环境诸多的不适应,必须端正认识,转变观念,改良行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尽快适应角色转变。通过对实习生访谈总结出如下建议。
(一)要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在职场中有三种人际关系是必然要产生而且要处理好的,那就是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和同事关系。所谓“上下级关系”处理方面,要在领导者面关尽量展现自己两个方面的优点:一个方面是要让领导感沉自己“好用”,就是服从领导安排,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撵轻怕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让领导感觉自己“能用”,就是能迅速理解领导的意图,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的工作质量超出领导的预期。所谓“师徒”关系处理方面,要尽量向师傅展现自己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是要让师傅认为自己“好教”,就是服从安排,虚心好学,主动干重活、脏活和累活,表现出自己的实干和谦逊。另一方面就是让师傅感觉自己“能教”,就是要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新技能的心领神会,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且不“抢功”,尽力体现师傅的价值。所谓“同事关系”,要尽可能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好交”,就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待人诚恳,为人朴实,与人为善。另一方面,让你的同事觉得你“能交”,就是让你的同事觉得你诚实守信,是一个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与你合作共事感到非常的愉快。
(二)要守时担当,尽快适应企业管理
实习生在实践期间要准时上班,最好每天要提前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到达工作场所,以做好一天的工作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这个期间最忌讳的事就是姗姗来迟。遵守时间是用人单位考察一个人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与你的承诺有关系,当你找到一个职位实习的岗位并决定前去工作,在报到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承诺了要“遵守劳动纪律”,尽管没有人要求你在这个方面签署任何协议,但事实上你已经做出了承诺,那就是“我一定会按照一个职业人要求我自己,完成岗位要求的工作”,“准时上班”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提前一些时间到工作场所可以让你更从容地处理一些需要准备的事情,从容地迎接你的同事,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工作单位的其他纪律要求,你的岗位职责、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内容及个人风格等方面的事情,以便尽快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三)要爱岗敬业,善于从小事做起
曾有几位知名的企业HR说过:“职场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我们需要的是大量敬业忠实,善于从细节做事的员工”。“真诚地关心工作环境的每一个人,愿意为每一位同事创造一个清洁、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意愿和行动常常是两码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得到。作为实习学生,你会发现不会有人要求你一定这样做,但是,你会发现你做到和没有做到是不一样的。在办公室中从小事情做起,很多时候要从倒水、扫地之类的小事情做起。你会发现,一个懂得关爱别人、愿意付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在用行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别人如何评价你,就将这种想法变成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中,从小事做起,尽你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你的工作,你会得到不一样的回馈和收获。
(四)要获得成长,主动寻求帮助
即使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人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作为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再正常不过的事,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不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们提但是大家要独立处理问题和完成工作,但是,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而耽误工作,在我们独立工作完不成工作任务的时候,要寻求有效地帮助,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时候有的人会怕别人说“我”笨而不敢求助于人,结果严重地影响的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自己工作质量,所以随时寻求帮助,顺利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自己是大学生职位实践过程中自我成长的重要任务。
(五)尊重每一个人,不参与办公室政治
篇11
1. 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普遍开花,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牛津7A英语教材,只能先试用衔接教材。
2. 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 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4. 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5. 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6. 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三、 合理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 应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 转贴于
2. 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总是记住了“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说“I work in Suzhou.”(我在苏州工作),而避免出现“I am work in Suzhou.”这样的错误。
3. 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5. 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6. 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篇12
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二、衔接问题的切入点
1.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 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步入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 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
三、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
1. 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普遍开花,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牛津7A英语教材,只能先试用衔接教材。
2. 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 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4. 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5. 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6. 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四、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 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
转贴于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比如上牛津7A之前,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2. 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总是记住了“I am , he is , you are .”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 ,is ,are ”等be动词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说“I work in Suzhou.”(我在苏州工作),而避免出现“I am work in Suzhou.”这样的错误。
3. 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8. 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例如对语法教学,我们应该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较多的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观察力、概括力有所发展,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自己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这比我们直接告诉、教授学生这是什么语法,那是什么语法要深刻得多。
6. 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比如课堂上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尽量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英语教师应善于将机械性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去交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语言材料出发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从机械性思维向有意义性思维和交流性思维转化。
7. 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篇13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日常组织教学时,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紧跟教育形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时代对外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激励、促进、辅助、协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为学而教的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师生都积极投入,教学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要想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的决定者还是学生。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学习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Module 2 Spring Festival时,我就给学生确定了这样的目标:学习动词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及答语和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Activity 1. Words learning(词汇学习)。只有学生把学习英语的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目标相联系,才能真正产生学好英语的动力,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 lt must be learned.)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归纳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在不断的积累中建构具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结构,在加强英语双基训练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完善英语的运用技巧和社交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落实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性。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要产生了疑问,就会深入思考,进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意识,而是被动的学习接受,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为学生创设质疑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自主积极探究,解决疑问,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学习外研版初一英语上册Module7 Unit2,在简短的热身复习之后,我就让学生读课文,根据课文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 and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a partner.
2. Call back the answers from the whole class.
3. Play the tape section by section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en does Alex get up?
(2) When does Alex go to school?
(3) When do they have a break?
(4) When do they have lunch?
(5) When do the lessons start?
(6) When does Alex go to bed?
4.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tch the times with the phrases.
实践证明,将学生置于质疑的环境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明显增强,主体意识也随之得到发展,他们在阅读文章时会更加细致,目的性也更强。另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注意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即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继续探究的意识。学生随时准备不断地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逐步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探索掌握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潜能。
总之,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世界局势,它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作为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才能造就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