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工作总结_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不做。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工作总结_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5、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达到了开学初制定的学习目标,掌握了以下知识:
⑴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⑵学会了使用音序查字法,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⑷通过学习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了爱护图书的习惯。
⑸认识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了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⑹通过这学期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了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⑺ 在语文教学中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学生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篇2
唐·李绅(一年级上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数字的古诗
山村
宋·邵雍(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张的古诗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级上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四、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六年级上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刘禹锡(六年级上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五、惜时
1、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一年级下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六、描写除夕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三年级上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诗中草
敕勒歌
北朝民歌(三年级上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诗中山水
1、绝句
唐·杜甫(一年级下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二年级下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诗中海
浪淘沙
唐·白居易(五年级上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十、诗中风
赠花卿
唐·杜甫(三年级上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风
唐·李峤(二年级上册)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十一、歌颂母爱
游子吟
唐·孟郊(三年级下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二、以物喻人
石灰吟
明·于谦(三年级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三、其它写景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三年级下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篇3
谈到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多数教师是避而远之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的孩子很难交流。甚至听到过有的年轻教师抱怨“再让我带低年级,就疯了!”真有这么恐惧吗?不经意中,掐指一算,笔者低段的语文教学时光恍惚间已十年有余。在飞逝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放慢脚步紧抓“趣”字这根线,不仅可以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巧设开篇切入点,让学生乘着兴趣起航
开篇是一堂课的起点。精心设计好精彩的课堂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可以达到先声夺人,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快速走进文本的阅读与体会中。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扁担》一课时,导入时从认识生字“记”入手,让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组词,当学生组“记号”一词时引导理解何谓“记号”?在什么情况下会做记号?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的扁担上也做了记号,猜猜这是为什么呢?自然过渡到文本的阅读与感悟中来。学生这时候就有了很强烈的走进文本阅读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演绎生成,让学生的兴趣点在生成中开花
叶澜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因此,根据预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而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相对更容易让预设的精彩片段化为泡影。那怎样才能化失趣情境为有趣教学?转变方向,寻找“生成”点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乡下的孩子》一课时,本是预设让学生看着画面体会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谁知学生对投影上的画面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兴致。从孩子那平淡的表情中,笔者突然读到,作为苏北地区一个落后县城的偏僻小镇上长大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是“乡下孩子”的角色,投影上的内容只是他们真实生活中的部分写照,对他们来说哪还有半点新鲜与好玩的味道?此时笔者意识到,要想顺利完成本节课的预期目标必须主动构建“生成”。于是,关上电源,问:“孩子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说出来给老师听听?”突然间,一张张苹果脸上露出了小月牙,一个个兴冲冲地举起了小手,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都投向了我……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倾听就是世上最好的课件!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欣赏与学生心灵相融的境界,哪是课件所能演绎的效果呢?理智对待低年级课堂的意外生成,把“生成”当做一种化解危机的华丽转身,在精彩纷呈的“生成”中和学生一起在趣味盎然中享受语文的缤纷绚丽,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兴趣!
三、巧用文本插图,让学生兴趣在观察中成长
篇4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活跃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而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插图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苏教版的第一册有“认一认”的内容,这些字基本上以象形字为主,课本给每一个汉字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做一些游戏,比如说“找朋友”,拿着生字卡片贴到插图的旁边。寓教于乐,让学生知道插图是有趣的,识字更有趣。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集中识字部分的词串也都有相对应的插图,同样也可以激起学生主动去探索那个有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
(二)利用插图,可以降低识字难度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低年级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有限,对于汉字抽象的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识字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图再到简化字,借助学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在词串的教学中,也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既快又准地学习词语,进行识字。如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一组有关祖国四个地方四季的词串。低年级的孩子大多没有去过那么多地方,没有领略过这四个地方四季的美景。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想图画所表示的词语,教师再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情境进行暗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已有的想象,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识了字。
二、阅读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
(一)运用插图,在预习中感知课文
在低年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低年级语文老师的责任。而传统的预习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查字典理解字义,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等枯燥而乏味的活动。但是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插图,便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课文。美妙有趣的插图常常让学生爱不释手,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课文中配的插图,可以让学生迅速地捕捉到课文的主要信息,比如说:主要人物、大概的故事情节,等等。教师可以以课文插图为切入点,提出观察插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观察插图,自我感知课文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预习方法的枯燥乏味,而且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课文,同时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将会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二)运用插图,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对一些课文,学生往往由于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对课文的背景、典故的运用及各种意境的描绘等不是很了解,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此时插图便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引导学生走向对文字的理解和对文意的把握。比如,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去体会狼的蛮不讲理,小羊的委屈,去理解什么是“故意找茬儿”,什么是“气冲冲”,无需教师过多讲解,看着插图就知道了。再比如,二年级下册的《木兰从军》,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些都比较抽象,古代的战袍、女子的着装都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久远,而书中的插图都恰给了学生很好的解释。
(三)借助插图,总结延伸
有的课文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或是图上的情景文章中没有写出来,或是图中人物的某一动作文章中没有写出来,等等。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插图:图中盲婆婆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到盲婆婆,但是插图却画出了盲婆婆的满足与幸福,可见这个有心的小朋友给盲婆婆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时,教者可以让学生观察出示课文中最后的一幅插图(怀素在墙上写草书),可以借此拓展渗透中国书法的种类:唐代大书家怀素是书法史上一代的草书家,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篇5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使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趣味横生,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需要从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天性与幼儿园的习惯着手,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课堂教学,逐渐引导与培养小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习惯。
1、竞赛激“趣”
尽管小学生好奇心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从幼儿园上来,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学习,并没有什么学习的概念,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只有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才能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去慢慢地学习,进而在习惯的养成中去学习,怎么样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抓好小学生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要设计竞赛环节,调动小学生积极好动与爱表现的天性,使得他们在教师控制的节奏下,通过比赛的方式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语文课文基础知识的竞赛。如让学生们竞赛一下,看谁先会读或者会写,甚至会背诵课文。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时,笔者就采用该方式,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分组开展写字比赛,很多的生字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二是语文常识的竞赛。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课,能了解到京剧、电视剧与足球等一般性的知识,如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小学生可以了解关于首都的知识等。教师可以进一步立足课文,适当加强相关知识的拓展与教育,使小学生在广泛参与的竞赛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水到渠成,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2、表演养“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课堂的教学实践,已经开展了多年,很多的教师也做了研究。其中通过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这也正是许多语文教师喜爱此法的原因之一。首先,培养良好的表演式学习习惯。幼儿园时期的蹦蹦跳跳唱唱等习惯,还在相对应的年龄段内惯性地持续着。抓住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与引导,让学生在切身的体会中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我选我》时,就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如掌握了相关的生字词,会读一些相关的句子等。采用这样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性。尽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表现欲有可能会减弱,但是,会把学习的兴趣用其他的形式比如表演继续保持下来。其次,通过表演培养广泛的兴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尽管是非常基础浅显的,但是,很多的课文还是能够提供广阔的表演空间,吸引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埋下了兴趣特长的种子。再次,表演培养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直接成效之一,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朗诵或角色的表演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学会用心感悟文学的美好,人生的深奥与激情,进而去进一步学习。特别是那些精词妙句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哺育与滋养。第四,通过表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白为学习能力。因为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日常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乏教育学生如何自我规划与设计生活、工作与学习的课文,如一年级下册课文《司马光》、二年级下册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危机。教师一般都会抓住这样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
如有的同学扮演迷路者,有的扮演指路人,有的则扮演坏人,如此进而教育学生如何去规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等,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为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调动小学趣味表演的方式去教学,一开始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思考、敢于探索质疑的习惯,在这种宽松与轻松的心理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喜欢了学习。
3、激励固“趣”
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及时巩固,同样对于某种良好的习惯等,也是需要巩固的。无论是采用竞赛式还是表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都要采用能够调动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的手段,因而,课堂激励要跟上。一方面可以及时地点评与总结,另外可以继续创设与推进下一个。如采用小组竞赛,可以用获得“五角星”的数量来评价小组参与的结果,也可以偶尔用实物,如在特定的节日前后,如在“六一”前,可以给学生糖果等,在清明节时可以奖励学生鸡蛋的形式等,这样能用一种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做人道理的启发。由此,则巩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
近年来,笔者以课例为载体,探寻有趣、有效的集中识字教学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感受汉字的意境美、音韵美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独有的一种识字类型,它常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几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排列成行,再配以相应的图画。教学时可将目标定位在“借助词串、图画所营造的语境,唤醒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词义,识记汉字的同时,感受汉字的意境美、音韵美。”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识字1》,笔者依托“秋游水乡”的情境,用随韵文识字的方式,将识字的趣味与金秋水乡的美景有效融合,让学生“识”之有味,乐在其中!
【课堂呈现】
第一环节为“回味春夏,走入秋天”,课堂上教师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引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夏天的词串,再过渡到秋天,引出“秋”和“金秋”的教学。
第二环节为“读词成串,走入水乡”,这是本课的主体。四组词串,四段描述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秋游水乡”的情境。如“金秋时节,老师去水乡游玩了一番。我们金坛就是水乡。这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湖边,哇,我忍不住按响了照相机的快门……”学生就这样跟着老师在游水乡的情境中看图、说话、学字、读词。
课尾的“总结回味”环节,教师紧抓韵文特点,让孩子们填字成诗。孩子们兴致盎然,一首《秋游水乡》的小诗应运而生“金秋烟波游水乡,芦苇菱藕满荷塘,夕阳归舟飘渔歌,枫叶灯火洒月光。”
策略二:追溯字源,汲取汉字的源头活水
“看图会意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集中识字的又一大表现形式,这里的会意是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让学生体会字义,领会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教学此类识字教材,侧重引导学生追本溯源,让识字浸润文化气息,指导学生结合象形、会意造字规律识记生字,形成此类识字的方法结构,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如,执教二年级下册《识字7》,笔者从“趣”字入手,注重了识字过程中“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对“礻”字源的追溯以及对“神、福、祖”等字义的理解层层推进。
【课堂精彩片段】
师:上课开始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图片猜故事。(出示后羿射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图片)
我们把这些跟神仙有关的故事都叫做――神话。
(指名读词。)
师:注意,“神”是前鼻音。“神话”故事里自然少不了神仙。你都知道哪些神?要求,名字里必须要有“神”字。
生:二郎神、土地神、财神、门神、灶神……
师:这些神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想象出来的。远古时期的人们眼里的神又是什么呢?听一段关于神的小知识吧。
师:看,这就是原始人供拜的石头。像哪个字?(示)示跟神仙有关,作为部首,便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礻”,你看连神仙脸上的五官都想象成了“示”的样子。可见“礻”和什么有关?
生:“礻”跟神仙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礻”。不管什么神,在人们心中都具有巨大的力量,我们就用“神”来表示高超的、非同一般的,具有超人的能力。如,力气不是一般的大,叫――神力;医术特别高超,叫――神医……
师:其实从同学们认真上课的表现中,也让老师看到了跟神有关的词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们上课听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策略三:执简御繁,走进识字的自由空间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也是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执简御繁”之法。教学此类识字教材,重在让学生明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来自主识字。
二年级上册《识字8》就是典型的“形声字归类识字”,在“包”字形声字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到图中和儿歌中去找带有“包”的朋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例如:“饱”一字的教学。
师:(出示“饱”认读)饱字是什么偏旁?
生:食字旁。
师:为什么是这个偏旁?
生:因为这个字跟食物有关,吃食物吃饱了。
师:“饱”字就藏在书上的这幅图中。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我从小鱼上找出来,小鱼吃饱了,肚子鼓鼓的。
师:是呀,吃得饱饱的。这就叫一饱口福。小鱼吃饱了又到池塘里玩了一圈,看到很多美丽的景色,这就叫一饱――眼福。
生2:我从荷花上也找到了“饱”,花朵开得很饱满。
师:真了不起,看,这是豆荚(出示图片)你看到什么了?
生:豆荚鼓鼓的。
生:第二个很饱满。
篇7
如何进行低年级的仿写训练呢?经过摸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与老师们商榷:
一、利用教材资源,进行仿写训练
细细翻看我们的教材会发现,编者实际上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已经用心的设计了一些适合仿写的课文,比如二年级上册的《假如》,二年级下册《泉水》、语文园地一些短小精巧的小诗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仿写的窗户。
以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为例,在读完这一短文之后,我组织学生尝试性的进行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刚开始的作品还比较单调:
谁和谁好?
橡皮和铅笔好,
铅笔犯了错,
橡皮来改正。
类似这样的仿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我组织学生再来读一读文本,想一想,说一说,你还能想到谁和谁好?逐渐的学生的思维慢慢放开了,想象力也被调动了起来:
谁和谁好?
春风和燕子好,
春风吹号角,
燕子来报到。
谁和谁好?
大海和小鱼好,
大海摇呀摇,
小鱼睡着了。
……
如和风吹开了一池春水,学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之后的教学中无论是造句还是类似这样的仿写练习、课后日记,学生这方面的表达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班学生结合教材《找春天》、《画风》仿写的《春天是个小画家》、《画幸福》等一些习作还被刊登在《小学生拼音报》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可见,在教材的载体上,教师可以施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对教材的理解,一举两得,当然,优秀的课外阅读也可以作为仿写的补充资源,使我们的仿写练习更加形式多样。
二、抓生活场景,丰富仿写素材
除了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方法,我们生活中立体的场景更是让孩子仿写的好素材,如果只是单纯的对教材的仿照,作品就会显得死板、缺乏灵动,因此,在进行仿写的指导时,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对生活场景的捕捉。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缺乏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能力,其实不然,低年级孩子具有珍贵的童心、童真,所以,他们反而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只是,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缺乏将其总结、整理的能力,老师可以以仿写为契机,延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头脑中丰富多彩的感性影响有一个外化的途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素材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总结外化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一下达不到要求,以我从教的经验来看,孩子从一个较低的水平向上提高时,总会有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例如,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范例,帮助学生建立感性通道,这样,学生就能更加顺利的达到要求。
例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的时候,我根据课文设计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样一个仿写环节,结果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的仿写大多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说明他们还没有把自己头脑中的感性经验激发出来,我在第二课时有目的的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借助这些图片,学生顺利的完成了思维的提升,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假如,
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为盲人小伙伴,
画一双明亮的眼睛。
让他可以一觉醒来,
就能看见窗外美丽的风景,
和妈妈慈爱的脸庞。
……
三、注重层次性,有梯度的进行训练
低年级的仿写,不能一蹴而就,学生毕竟是刚刚开始接触写作,要注意过程中的层次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缺乏前期的铺垫,就会造成仿写作品单一、枯燥的恶果,甚至会挫伤学生萌芽的写作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开始训练起,比如说比喻句、拟人句、嵌有好词的句子,在初期可以让孩子大量的练习,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述和词句意识,特别提出在初期句子训练中就应该注重孩子仿写的质量,为后期的仿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后可以逐渐过渡到一些小的段落的仿写,甚至短小的诗歌、文章的仿写,在自然的放手过渡到自主习作,为以后中高年级自己写作奠定基础。
四、注重仿写体裁的多元性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代表了一种写作方式,在低年级的仿写训练中,教师应当尽量的给孩子多元的仿写体裁,比如记叙文、童话、儿童诗等等,孩子接触到的体裁愈多,他们创作的空间也就愈大,对以后的写作帮助越大。当然,有一些体裁在教学中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比如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等,所以,教师在体裁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仿写时可以从多元化的角度、层面进行指导,比如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的观察角度、作者新颖的立意等等,从中学生的习作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篇8
接着学习袁行霈主编的《国学研究》第三卷、[美]拉尔夫・泰勒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陶继新的文章《国学――校本课程的一枝奇葩》等,与港台国学教育的比较,梳理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带领教师到山东儒源教育集团观摩国学研训活动,赴陈琴工作室学习经典诵读,就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二、国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分年段进行讨论研究,由组长制定计划、讲清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分头行动,最后通过集体汇报资料汇总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库。课题组成员严格筛选,悉心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修改、扩充。借助出版社的力量,形成了有着深深学校烙印的国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丛书共12册,编排富有特色:按学年段循序渐进,分层设计;每册对应一个学期,每学期设计16周;每周重点选取4-6首(篇)诗文,丛书不仅涵括了“纲要”推荐的诵读篇目,还辑录了一些比较适合诵读的蒙学及经史子集国学经典,从蒙学经典到诗词歌赋,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每一首(篇)诗文都辅以拼音、注释、图文并茂,以助学生们正确理解作品意韵,获得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
选编教材时,针对小W各年级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差异,力图在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安排如下表:
一年级上册:古诗共32首,《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节选;
一年级下册:古诗共32首,《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节选;
二年级上册:古诗24首,《诗经》8篇,《声律启蒙上》《大学》节选;
二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声律启蒙下》《大学》节选;
三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孝经》《论语》节选;
三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道德经》《论语》节选;
四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中庸》《论语》节选;
四年级下册:古诗22首,《诗经》10篇,《周易》《礼记》节选;
五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词16首,《左传》《孙子兵法》《列子》《韩非子》节选;
五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词16首,《孟子》《庄子》节选;
六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词8首,古文27篇,《管子》《墨子》《韩非子》节选;
六年级下册:古诗7首,词2首,古文48篇。
三、探索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
经过这两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国学课堂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模式,呈现出这几个大环节:
(1)课前温故大练兵
把孩子们背诵过的内容设计为课前温故大练兵进行复习,有:能者齐背、男女对赛、拍手快板、小组接力、我爱吟诵等形式。记诵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不断复习巩固才能达到记诵目的。
(2)新课进行时
新授课将学习新知与复习旧知有机结合,总结出五步学习法进行国学学习:
①字正腔圆读准音
②重点词语来赏析
在这一步中将国学与识字有机结合,渗透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概念,浓浓国学味让孩子从小喜欢上中国汉字,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
③文白对读知其意
在这一步中增设国学小故事环节,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④多种形式读熟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采用陈琴课堂的歌诀体和吟诵等方法,多读诵读后背诵就不是问题,除各种形式对读、对背,又开展了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读出快乐,读出趣味。
⑤弦歌不绝吟出味
四、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除国学课外,为了确保诵读效果, 我校坚持做到六个一――课前一吟、课间一听、闲暇一看、午间一写、放学一诵、期末一赛。
课前一吟:各班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去吟诵,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课间一听:每天早晨、中午上学时,每天下午放学时,走进校园,你便可以听到雏鹰广播站伴随着悠扬舒缓的古典音乐的《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朗读,营造了浓浓的经典文化气氛。
闲暇一看:通过举办诗文长廊,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国学经典。
午间一写:利用每天中午20分钟的写字时间书写诗文经典。让经典诵读与规范书写同行。
篇9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其次要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等。在教授这样的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排小戏剧、小话剧分角色来进行排演,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说不定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改编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角色,分别饰演哪吒、东海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等,甚至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实用的道具,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就向孩子们呈现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等孩子们表演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然后教师再根据课本,详细地讲解课文内容。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集中了孩子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与孩子们及时沟通,形成互动,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的感悟,使孩子们领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除暴安良、敢于与邪恶斗争的精神。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既获得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无限的快乐。所以,戏剧教学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起始阶段,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能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采取游戏教学活动,能使儿童学得既愉快又有效,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以及发展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益处。
低年级语文的游戏教学,可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它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汉语拼音教学中可开展游戏活动的内容较多,从声母,韵母到音节的教学,教师都可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灵活适当地安排游戏。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口形,教师画了6座不同式样的小房子,每个房子上是一个单韵母卡片的发音口形(分别由6个小朋友拿着),让手持单韵母卡片的小朋友去找自己的家。孩子们边唱边走边找,“aoe,iuü,我的家在这里”,在愉快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家”。同时,还必须把这个单韵母正确地读出来,才能算是拿到了打开家门的“钥匙”。通过找“家’的游戏,将声母的发音和口形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单韵母的读音,也为学习复韵母和鼻韵母做了铺垫。
除了汉语拼音的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以外,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教学内容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这一课,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等。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而孩子们也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一味接受了,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真正地“动”了起来。
三、故事教学法
篇10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篇11
一、克服语言表达障碍,促使学生敢读
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比较少,有些学生对字的读音不准确,朗读节奏把握不好,导致他们担心读错了,同学会笑话,老师会批评,所以不敢开口。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的障碍,让学生敢读。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上课伊始,教师说:“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谁完成了?(学生陆续举起手)很好。表扬这些认真预习的同学。在预习时,大家遇到问题吗?哪里不懂的,可以向老师提问。”有的学生说:“老师,请问‘唯恐’什么意思?”有些学生知道这个生词的意思,老师先让学生尝试着解释:“唯恐就是‘担心,害怕’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的解释又进行补充:“‘唯恐’是‘唯一担心’的意思,就是‘只担心这个事,别的什么都不担心’。”通过同伴、教师的解释,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已经没有了字、词障碍。教师接着说:“谁来给大家带个头,读一下这篇有趣的故事呢?遇到问题老师会帮助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
由此看出,敢于开口朗读、表达,是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突破语言理解难关,训练学生会读
语言理解能力是以语言的积累为基础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生活的积累较少,理解能力较弱,这制约了他们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以学生可以听懂的语言,为学生理解文本架起桥梁。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一课时,由于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引导、小组讨论,学生们说:“课文讲的是太阳和风比本领的故事。”教师说:“非常棒!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很多学生说:“太阳和风的本领都很大。”“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太阳和风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反复读这几个句子,想象太阳和风说这些话时的语气、神态,体会太阳和风在想什么。”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意识到它们的本领都很大。这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些关键句子可以帮我们理解内容,在阅读课文时要多留心体会。”最后,教师再次指导阅读,归纳总结阅读的方法。
可见,教师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基础、认知能力现状,转换语言形式,让学生可以听懂,能够理解,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增添语言记忆乐趣,诱导学生爱读
背诵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普遍表现出很好的记忆力。背诵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创新背诵的途径、记忆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背诵记忆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英英学古诗》一课,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对课文中出现的《静夜思》这首古诗,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教学时,教师要借助课文,让学生加深对古诗内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一起背诵《静夜思》;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仙李白,表演背诵古诗。学生借着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表演背诵非常精彩。表演背诵让孩子们领略了背诵古诗的乐趣,使他们喜欢上阅读。
篇12
学生一定要准确无误地理解知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对,什么 是错。作图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正确的概念渗透给学生。如在二年级下册中,要求学生会画出真角、锐角、钝角。首先学生要弄清一些有关角的概念。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点向不同方向引出的两条直线组成的。直角、锐角、钝角区别: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有部分学生画出的角,它的边是弯的,这就错了。有些学生把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又错了。这些都是因为基础知识不过关、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作图失误的例子。二、有针对地做练习,提高模仿能力,这是作好图的关键。
低年段某些作图题有一定的模仿性。但对年纪还小同学们来说,这是个难题。如在二年级下册要求作出平移后图形。有部分学生作出平移后的图形跟原来的图形根本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对着得画也画不好。这说明学生的模仿能力不够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出了一些练习卷。上面印有一些低年段常见的图形或图形组合。要求学生模仿原图画。有时在课堂做,有时回家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模仿画图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又如在二年级上册,要求作轴对称图形,有些同学左右对称的图形会画,但上下对称的图形就不会画了。也就是说他们会左右模仿,却不会上下模仿。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练习课堂上进行一题多变,把同一个图形转一下方向,要求学生分别作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的图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同学们哪个方向画对称图形都没问题了。三、小心读题,认真作图,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作好图的保证。
篇1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首先是一二年级最小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情绪起伏比较大,这种性格特征的变化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缺乏对写作的深入认识理解,以至于对写作失去了动力,从而对语文课堂教学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是进入到三、四年级以后,变得越来越记性,容易调控自身的情绪变化,对语文写作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写作水平。进入到小学最后的阶段时,学生的写作方案和思绪变得越来越清晰,懂得如何运用语句才能精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高难度的语文写作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分段训练模式非常适用于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分段训练模式能够突出写作知识的真实性。
随着小学语文写作阶段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要点,进行规划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与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是相互关联的,由浅入深,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分段训练模式符合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经过长期分段式的训练,将写作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分段式训练模式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创设出更加全面的语文教学模式。因此,不论是从学生的身心特征考虑,还是总结学生生活阅历的发展规律,分段训练模式都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分段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写作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在读后写,在写后读。在一、二年级的低段,教师要促进?W生积累词汇,学会运用变化句式,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内容是培养组段谋篇能力的基础。例如课文《王冕学画》就要求对经典名句进行积累。经过长期积累,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足够的语言素材来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中段,教师要要求学生划段纳意,适当使用修辞,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些内容,是组织篇章的基本要素。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草原》课文进行学习时,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学习名家名篇在段落组织、修辞使用,达到提升写作的层次结构,使写作语言更生动的目的。在五、六年级的终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谋篇布局、主题归纳和特色提炼。例如六年级下册《小抄写员》就要求学生深入分析文中章的主题,教师可以要求学习其主题安排,借鉴其布局的思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用分段训练模式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深入实践,结合在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手法、构篇思路,写出既具有自身特色,又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进行分段式训练进行语文教学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与教材的编排相适应。
不论是哪一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习作环境为宗旨的,都强调了要从不同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有的写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前提。在教学时顺应教材的编排,从阅读写作结合、生活写作结合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小学生在写作上的分段教学是与阅读教学相对应的。教材上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编排出渐进的教学顺序,这是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相适应的,让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逐级进行。如,在终段的教材中,通过话题作文的形式来命题,并且让话题和本单元的主题相同,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对阅读的能力进行提升。
(三)要破除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