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版式设计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版式设计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版式设计教案

篇1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岗教师

二、活动安排

1. 海选:

(1)时间:11月15日之前

(2)参赛方式:每位教师提供自己的实际课堂板书照片一张,交由学科组,学科组统一打包交教研处。学科组选出最优秀代表参加学校板书设计比赛。

(3)名额: 语文、数学、英语各推选3名;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各推选2名;

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各推选1名;

共24名教师参加学校粉笔字比赛。

2.决赛时间:(1)时间:初定11月20日

(2)地点:A、B、C栋会议室

(3)比赛规则:24位教师在10分钟内用粉笔在黑板上完成板书设计,内容自选,拍照后交评委打分。

3.奖项设置: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14名。

篇2

2、  操作活动中5以内的数数

3、  学习按数量取物

准备:38个塑料盘(红、黄、白),三种积木,红、黄、白卡片各一张,小狗头饰一个

过程:1、以狗妈妈带狗宝宝去超市买东西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带上小狗头饰):你们看我是谁?(学小狗叫)

师:我是狗妈妈,你们做我的小狗宝宝好吗?

师:宝宝们想去超市买东西吃啊?

2、认识红、黄、白三种颜色,并介绍活动规则

师:宝宝们看,这是饼干,这是包子,这是糖,仔细听妈妈的话,待会儿不要拿错东西。

师: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都有一个盘子,轻轻地把它们拿出来。

拿红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红盘子的宝宝每人买5颗糖;

拿黄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黄盘子的宝宝每人买2个包子;

拿白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白盘子的宝宝每人买4块饼干。

宝宝们记住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应该买什么?买多少?跟妈妈说:我拿红盘子买5颗糖。(黄白同)

师示范一次

3、  操作

现在我们要去超市了,到了超市啊,宝宝们不能拥挤,不能抢东西,否则把超市里弄的乱七八糟的,超市的阿姨以后就不让我们宝宝去超市了,记住了吗?好,我们去超市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  检查

师:宝宝们都买好点心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你们买了什么啊?买了多少?

跟妈妈一起说:我拿红盘子买了5颗糖。

篇3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费县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设有三个搅拌站,分别为丰阳站、温水南站和温水北站。因搅拌站主体均为金属结构,位于野外空旷地带,非常容易遭到直接雷击。闪电发生时,直击雷放电的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方式向四周辐射。由于三个站均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和过电压过电流的耐受能力很低,容易遭受雷击损坏。轻则损坏设备,影响生产进行。重则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护生产区内人员的安全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混凝土搅拌站防雷系统应具备防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的能力和措施。

(搅拌站照片)

二、雷电防护原理

(一)直击雷:直击雷防护采用外部避雷系统:由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接地体构成,需要定期检查检测,防止雷击产生的巨大能量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而引发破坏性事故。

(二)感应雷:感应雷防护采用SPD防雷系统,将可能遭受雷电感应并产生雷击浪涌的线路进行必要的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防止电源线路中过电压对线路板、集成芯片的损坏以及对人员的闪击,同时保护数据及资料的完整性。

三、防雷方案的设计原则、依据

(一)方案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

(二)方案设计依据

依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临沂市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实施办法》等。根据计算,确定该站属三类防雷单位,滚球半径取60米。

四、雷电防护设计方案

本项目防雷设计主要包括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具体设计如下:

(1)防直接雷击部分

因搅拌站罐体壁厚超过5mm,可不装设单独接闪器,利用罐体和支架做为引下线,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应≤4Ω。针对丰阳站取水井一年遭受三次雷击,造成变频器损坏,直接损失上万元,对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情况。设计在丰阳站取水井口安装1根3米高独立避雷针(见图1)。

(图1)独立避雷针示意图

(2)防感应雷击和闪电电涌侵入部分

为防止感应雷电流、闪电电涌沿电源线路侵入控制室,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电源部分安装防雷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分别在3个搅拌站控制室总配电箱和变频器控制箱安装一套浪涌保护器。具体技术参数为:标称通流容量In=60KA;最大通流容量Imax=120KA;保护水平Up≤2.5KV。接地线采用16平方黄绿多股铜芯线,接地电阻≤4Ω。

篇4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 时: 2课时

课时1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时2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

(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篇5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在前期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聘请德国莱布尼茨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Isolde.Roch教授为“柔性教授”。受聘期间,I.ROCH教授于2011年秋季学期和2012年春季学期分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讲授“Advance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英文专业课程,课程总计32学时,课程同时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本人为助课教师,参与了全部的课程环节,深深感受到外籍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结合研究成果和多方建议,“定制”课程教案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双语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跟踪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了解并吸收该学科领域理论与方法的前沿和代表性成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翻译城乡规划的科学类英文科技文献,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双语课程本身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掌控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1]。

自任聘以来,ROCH教授以自身几十年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和心得为主,用长达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专门的课程教案。为了合理把握课程内容,借国际会议和项目合作之机,与多位专家就课程专题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教案设计了以下七个专题:规划者所需具备的素养,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体系的发展与对比,城乡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有机集成,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城市空间网络形成背景下本土性的城乡规划与设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西方城乡规划与管理,矿区城市与区域的集成规划,中西方城乡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规划者的要求等。教案以学习理论、概念的思维技巧为主,融入了大量的不同时空尺度下主流规划理论以及不同流派规划理念指导下的中西方典型案例,极大地完善和充实了课程内容,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主题讨论、课外实践、课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

主题讨论(研讨课)的核心在于通过多层次互动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开展这种教学法之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就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关注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在欧洲多国的教学经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教学环境,Roch教授对主题讨论课的教学方法贯穿了“Seminar研讨式教学”和“Team Training团队训练”的基本思路。“Seminar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对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2-3]。“Team Training教学法”是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对某一专题或案例分析、讨论的训练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每个课程参与者(学生)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思维的认识互动,从而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目的[4]。而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研讨训练。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第一,制定研讨内容与目标。通常根据课程内容中相关理论和实践涉,结合国内外城乡规划中某些热点问题展开。第二,设置重点并安排时间。在内容和目标下,确立2-3个核心的关注点,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资料的检索和讨论。一般提前7-10天的时间布置任务,保证学生有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第三,确定研讨的可行方式。可以包括学生团队的主题报告、其他成员对主题报告补充报告,团队之间互相讨论或者正反方讨论,全会讨论,对核心或争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后期安排等六个环节。第四,教师点评,表扬出色表现。Roch教授在研讨课程别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认真体会学生每一点的付出,并且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第五,整理结果。师生共同整理研讨课的结论。第六,教师对整个研讨课进行最后评估。从每个团队所做报告的创新性、可理解性、对讲座补充性(合作意识和能力)、表达形式(口头和书面表达)等方面为评判标准给出研讨课的成绩。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外实践的主旨是以实践和接触现场的形式来强化课程中某些重点内容,了解本专业的某些实际工作环节,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中,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5]。Roch教授的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徐州市相关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单位,包括城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等。整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践和总结三个方面。前期准备主要是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课程实践主题来确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要求包括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包括主题讲座,学生可能参与的实践项目,资料收集等。受课时的限制,现场实践主要以现场单位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的方式进行。

课外交流一方面是关于课程内容以及所布置常规作业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课余的交流,内容非常广泛,关于中西方文化、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就业、饮食等方面的交流。方式和时间都很灵活,邮件、Skype、校园草地上的座谈,课间、食堂、散步时……

3.教学效果及师生感受与体会

从两个学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整体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都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西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系统理论和前沿思想,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主题讨论课和课外实习等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感觉专业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流变、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学生比较客观地认识了中国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城乡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现实困难,也理解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乡规划发展所面临的来自于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生态意识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前途的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努力投入专业学习、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I.ROCH教授也非常认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对学生在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并称赞学生为“有思想的中国未来的规划学家”。

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其一,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和教学模式对中方辅助教师和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语言限制、文化背景不同、新专业知识、新教学方式等都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接受和适应,学生自身英文水平不同更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主题研讨课程中,学生对研讨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文献阅读与材料的准备、英文表达报告,以及一个学生陈述观点之后的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等方面都对学生的专业掌握、英文表达(书面和口头)、时间投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深入引导以及师生的努力程度考验着每一节课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目前主要采取了本校教师辅助、协调的方式。具体而言,包括课前中文预习,课中随堂难点翻译,课后重点中文复习的辅助方式。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英文教案和课件,对于专业难点进行必要的中文讲解。课堂,辅助调节掌控教学节奏,在学生听不懂、不太理解而又无法与外教良好沟通的情况下,给学生以中英文提示,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与外教沟通交流。课后,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和外教进一步交流,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确保学习效果。

4.结语

外籍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带动我们思考自身的教学设计思维及教学构架。取长补短,合理吸取其教学过程的思想精华融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与之接轨,又维持我们自身特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姚兰. 面向全球化的双语教学实施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

[2]陈潭.“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篇6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学习《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缩写,发现并提炼缩写方法——摘主删次,概括转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朗读,感知“缩写”

1.明确习作任务:我们以往写作文,都是要求把语句写得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有时,我们还要学会把作文写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是学习把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题目:缩写故事)

2.对比朗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试着比较:

(1)在构段上,有区别吗?

(前者有四段话,后者变成了两段话)

(2)原文的四段话与缩写后的两段话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者写得具体、生动,后者写得简洁、明了)

3.出示学习要求:缩写《猎人海力布》,要求内容完整、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通顺。

板块二 依据文脉,学会“缩写”

1.回顾故事,复习导图。

(1)回顾《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我们画过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还记得吗?

(2)学生反馈,PPT出示完整的思维导图。

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比较阅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请把一样的部分用“

”画出来。原文有而缩写没有的,用“____”画去。

(2)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们要保留摘录。

(3)学习删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删除呢?请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对照课文中的缩写。认真观察被删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发现:删去的是关于海力布的语句,留下的则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规律:原来这个段落主要写小白蛇报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摘主删次,进行缩写。

练习: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试着摘主删次。

引导发现:第5自然段主要写“龙王送宝贝”,所以留下描写龙王的语句;第6自然段主要写“小白蛇的叮嘱”,所以留下描写小白蛇的语句……

教师相机小结:原来根据每段的思维导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我们常常要保留、摘录,而次要人物(次要情节)要删去。(板书:摘主删次)

(4)学习概括转述。

过渡:缩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和删减,还要将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语句进行改写。

继续交流第3~4自然段:比较原文与缩写,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来。对比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教师相机小结:摘主删次后,面对留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语言要转述下来。边转述边概括,但主要意思不变。在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应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连贯通顺。(板书:概括 转述)

课时目标

运用方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缩完后故事完整、重点突出、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并能对缩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行习作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块二 展评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什么地方缩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评议: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详细的描写是否进行了缩写?

(3)故事情节是否连贯?

(4)语言是否简洁、通顺?

2.投影出示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

以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为例,集体修改,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修改方法。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カ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

(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预设: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比较连贯;语言通顺。

(2)追问:这篇习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吗?

预设:

①没有说清宝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海力布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

②关于“海力布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这不是重点,可以写得再简略些。

③没有层次,应该分段。

板块三 运用方法,反复修改

1.对照要求,进行以下三轮修改。

评价表摘主删次,转述人物语言,概括重要情节,缩完后,故事情节连贯,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读文章,同桌之间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篇7

二、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化学实验因为实验的内容与实验的地方都不同,所以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化学实验的这一特点安排不同的实验方式.但是,化学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构思出实验假设,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提出的问题解决.根据实验的内容与特点,有三种不同的实验方式.

1.演示操作型实验设计

演示操作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的实验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流程,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学习到实验的方式,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现象来解决教师在实验前预留的问题.例如,上面提到的“焰色反应”,利用钠的特殊性,设计一个关于钠的燃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以边演示、变实验的形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再复习先前学过的知识,复习实验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这样的实验复习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减小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以及实验失败的几率.接着,在实验的过程中,燃烧金属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成的黄色火焰以及实验产生的黄色固体,这样就能对实验的结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通过这一事例,我们可以知道,演示型实验就是直观的感性理解,这种教学形式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必要时还可引进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融入化学教学设计中,使实验更有实效性和启发性.

2.边讲边做型实验设计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验是,教师带领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讲解与分析实验的原理及步骤,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就是边讲边做实验.例如,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在实验初期的准备阶段,我们首先要检查试管的干燥度,气体是否是集满的,因为如果气体收集不满,就会使液面的上升减少,导致液体的变化不明显,这样实验就不能成功,所以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二氧化硫需要借助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以0.01%左右为宜,这样就会使溶液显酸性,但是又不至于影响实验的效果.二氧化硫不是万能的漂白剂,有些有色物质是不能被二氧化硫漂白的,所以在使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过程中,要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在讨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次氯酸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漂白的原理,教会他们正确找出两种物质的区别.

3.学生探究型实验设计

学生探究型实验,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自己思考及动手的情况下,完成既定的实验.这种探究型的实验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组织实验能力,并且全面考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与用的问题.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要学会积极思考,判断分析,并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例如,教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有一小节要求学生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就是属于学生探究型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区分Na2CO3、NaHCO3的水溶性、Na2CO3、NaHCO3和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然后结合教材给出的问题,完成表格记录,使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两种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溶液的测定,试管、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以及加热操作等,通过这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不但提高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会学习,爱学习.

三、人教版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篇8

稳定土搅拌站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熟悉稳定土搅拌设备系统和工作原理:

稳定土搅拌设备系统构成:

1、配料供给系统:料斗、调速变频计量皮带机、皮带输送机、平皮带。

2、拌和系统:电机减速机、双卧轴连续式搅拌机。

3、水泥料供给系统:水泥罐、调速变频计量刚性叶轮给料机、螺旋电子称输送机。

4、自动供水系统:储水罐或储水池、潜水泵、水管道、减压阀、水流量计。

5、电气系统:电气控制柜及电气元件、操作室。

6、储料仓装置系统:双卸料口储料仓、斜皮带机,空压机

7、计量控制系统:电磁(变频)计量调速机、微机控制手动、自动两种形式、各种作用的传感器等电气元件。

稳定土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各种选定物料如石灰、碎砂石、土粒、粉煤灰等装载机装入配料料斗,经皮带给料机计量给出送至皮带集料机。同时稳定剂如石灰、水泥等粉料经各种途径送至粉料储存仓,由螺旋输送机输入计量料斗,再使粉料给料机计量给出送至皮带集料机。各种骨粉料由皮带集料机送至搅拌缸,同时打开水阀门,水经过水流量计送入拌缸。搅拌混合好的成品稳定土经斜皮带送至成品储料仓。

二、合理布线做好线路连接

根据《电气布线图》敷设走线槽,根据《电器接线图》连接操作台、电器柜及各电机、电磁阀、传感器等电器件之间的连线。并根据《电器原理图》进行复查,确保接线正确无误。要求接线头处用绝缘胶布包好以防外露。传感器等信号线应与强电信号线及动力电缆以不同路径走线,分槽布置避免走在一起,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操作台、电器柜均已经安装在控制室内、各种测速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信号放大器等安装在电子皮带秤或电子螺旋秤上。在外部接线前先检查各部分电器是否完好无损,固定是否牢固等,接线螺钉不得松动,焊接处不得脱落,腐蚀。电机在接线前应对电机进行常规检查测其相间及对地绝缘情况。电路安装时电缆线应遵循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的顺序延线槽通道拉至各电器元件及执行元件接线处。

三、做好电气系统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措施

系统采用接地保护作为安全保护要求安装现场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电机电缆的保护线,电器箱的外壳,水泥仓等结构部分的接地端子等均与主接地螺栓,主接地极做电气连接,且保护线不允许串联。如果外部电源允许接零保护,保护线PE与电机电缆的保护线,电器箱外壳,设备主接地螺栓连接。设备的主接地端子,水泥仓接地端子,主控制室支腿上的接地端子与主接地极连接的接地线可采用满足接地线相应要求的导线或扁钢等导体。设备做好等电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四、做好搅拌站的防雷措施

稳定土搅拌站为金属结构,且位于空旷地带,易遭到直接雷击。因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搅拌站应设有防雷系统装置。稳定土搅拌站防雷措施主要包括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部分。具体如下:(1)稳定土搅拌站防直接雷击的措施主要是在水泥罐顶安装接闪器。搅拌站属于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依据防雷分类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滚球法设计接闪器,接闪器包括避雷针和两个金属球,其中避雷针长1.5米,上滚球直径30厘米,下滚球直径60厘米,接闪器通过扁铁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0欧。(2)稳定土搅拌站防感应雷击的措施是为防止感应雷电流沿电源线路侵入控制室造成设备损坏。电源部分应采用二级电源防雷措施。第一级防雷装置是在控制室总电源处安装一套三相电源防雷装置作为电源的第一级保护。第二级防雷装置是在控制室控制电源如PLC、仪表等端安装一套单相电源防雷装置作为电源的二级保护。电源经过避雷器后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

五、做好稳定土搅拌站设备的调试工作

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接线无误后方可进行电气调试工作。(1)接通主电源,根据各负载的大小调整其电流值以起到保护作用。合上控制电源开关观察各仪表及电脑显示是否正常。(2)各电动机逐个进行试运转,检查运转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立即停机并换相,并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阻现象。(3)开启空压机,使空压机系统压力达到0.7MPa。操作各电磁阀控制按钮,检查各电磁阀、各气缸工作是否正常,调整各油雾器供油量大小,(4)进行计量传感器的标定,设置各称参数用砝码对各称进行标定,砝码重量要尽量接近各称的量程,标定后再用已知重量的物体校对称是否准确。

六、稳定土搅拌站的操作使用方法

设备使用前,有关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与电气原理图,辨识清楚各电气设备安装位置,作用。熟悉各操作按钮、显示仪表指示灯的功能。

开机前准备工作:(1)合上总电源开关、合上所有控制电源空气开关,通过钥匙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电器柜门上的电压表显示380V左右。(2)按响电铃,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准备开机生产。(3)启动空压机,打开水阀门。(4)启动斜皮带、启动拌缸、启动上料平皮带(5)启动各料斗变频器电源、启动电子螺旋称、启动调速螺旋机变频器电源。(6)启动水泥螺旋输送机将水泥送到储料斗里。(7)根据施工要求将配方输入到微机里进行正常生产。

生产结束后,关闭给料机(粒料、水泥)―关闭水泵―关闭平皮带(皮带无存料)―关闭搅拌缸(搅拌缸内无存料)―关闭斜皮带(皮带无存料)―关闭储料仓门―关闭空压机―清理搅拌缸―关水阀―关闭总电源。

七、稳定土搅拌站的维护及保养

1、每天检查搅拌臂上的叶片是否松动,否则应紧固调整。

2、清理搅拌轴及搅拌叶上的残料,清扫各皮带上下层表面上的粘料。

3、将成品料仓里的存料清理干净。

4、定期清理控制柜、操作台及接线盒上的积尘。

5、定期检查一次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元件接头有无松动现象。

篇9

1.问题的提出:高职学生大班英语听说教学的困惑

本研究报告的立足点是非英语专业,但希冀通过非英语专业听说课导入游戏教学来审视整个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因此,在行文中我们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整体予以关注,以揭示所讨论问题的普通性,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几个普遍现象:

现象一: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继续深造“哑巴英语”。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都是本科院校毕业的,很容易把本科的一套教学理念直接搬到高职课堂上来。忽视了本科生与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情感与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过高的预期值与学生偏低的执行力,使师生之间总觉得有所缺失,找不到积极的情感联系。很多教师要么容易把听说课上成精读,要么干脆不上听说只上精读。

现象二:“哑巴英语”。长期的应试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只会看、不会说,重应试、轻应用的“哑巴英语”“人才”。非英语专业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不高、焦虑、自卑、甚至抵触的心理。很多学生对英语感到惧怕、灰心、绝望,总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现象三:大班教学。高职扩招直接导致公共英语课堂的膨胀。公共英语作为基础课,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两百人的巨型班级。中国传统小班外语教学方式受到了现实的冲击,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显得不合时宜。

2.问题的出路

以上三个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都具有普遍性及不可回避性。对于第一、二个现象,有必要重新回顾语言的功能和语言教学的目的。韩礼德提出语言的7种功能,它们是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表达功能(representational)、交互功能(interactional)、自指功能(personal)、教导功能(heuristic)和想象功能(imaginative)。(胡壮麟, 2002:8)英语教学的最终沦为应试的工具,相信这是韩礼德没有想到的。在语言学教学中,语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是为了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胡壮麟, 2002:277)我们重新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和功能是必要的,这将时时提醒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的方向。当前听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又急待解决,我们必须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生不愿说、不敢说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提出把游戏导入听说课堂,是希望借助游戏的轻松愉快的特点重新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因为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游戏英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通过游戏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思考》(李洁洁)中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对于第三个现象,我们应该停止发表学生人数太多、教学资源太少、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听说教学等诸如此类的负面言论。大班教学是新时期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它、分析它、解决它。把游戏引入英语课堂不仅能缓解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能缓解当前师生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非积极的教学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为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开设一片新的天地。

二、英语游戏的应用设计

1.明确游戏的目的性

(1)弱化负面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问起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时,他们的答案与托尼・布赞的调查令人惊奇地相似。他说:“在我调查人们对‘学习’一词的30年里,出现了10个主要的词语或概念,它们是: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惩罚、毫不相干、关晚学、‘令人厌恶’、憎恨、恐惧。”学习者内心对学习目标、对自己甚至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均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动机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Nunan,1999)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2004:9)因此,弱化、减少乃至消除学生在英语听说心理上习惯性的负面影响是英语游戏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情感的转移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游戏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趣味性及其所营造的轻松的氛围。英语游戏应根据游戏对象游戏的心理和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游戏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竞争性,分别让学生感觉“我想玩”、“我能做”和“我要赢”,从而可以使学生忽视英语听说的难度以及暂时忘记过去学习中的不愉快经历,实现负面情感的弱化过程,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达到完成游戏的目的上,英语作为游戏必需的工具已经退为辅助的工具和手段。

(2)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的融合

游戏的目标是公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隐藏不露的。游戏目标应该简单而直白,以便让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着该方向努力,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开始组织、开展游戏以及保证游戏的有效进行。教学目标应该一直在教师的内心保持清晰的图象,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展开,并在课堂方向发生偏移时提醒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不强调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痛苦”。游戏是教学的载体,游戏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确保全体的有效参与性

在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班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一节较好的口语课,应该是学习者讲的多,机会均等,动机很高,语用也较为得体”。(Ur,1996:120)。游戏的设计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能让全班,例如七十个学生同时动起来,同时参与到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来?经过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七十个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同时完成或争相最有效地完成英语游戏时,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学生的学习受益面在此可以找到较好的平衡点。游戏的完成或胜利往往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而个人也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全体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还为团队精神的建设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把握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英语听说大班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游戏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相应制定好不止一个的后备方案。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机动性,这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职业技能持续性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4.正视师生身份的转变

学生的工作不再是学习而是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学生不再是观望者、被动接受者,而是表演者、主动参与者。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教学而是设计和组织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还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和促进者。注意我们把教师定位为学习而不是教学的参与者,是为了调整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师生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时,游戏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游戏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游戏名称:LOOK UP AND SAY(抬头说)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逐渐摆脱对课本的依赖性,树立开口的信心,学习交谈的礼仪

教材内容:Unit 15 I’m going to see a musical: 2. CONVERSATION Talking about plans

游戏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看书时坚决不开口;开口时坚决不看书。(游戏结束后邀请志愿者进行脱稿角色扮演。)

游戏内容:第一步: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14人,围着书桌形成面对面站成AB两排, A1与对面的B1练习对话内容,其余同。要求低头看一句,抬头说一句。(图1)

第一组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B4 B5 B6 B7

(图1)

对话结束后,顺时针方向转动队伍,重复刚才的对话,但是练习对象发生了改变, B1与B2进行练习。(图2)如此类推,直至游戏时间到了为止。

第一组 B1 A1 A2 A3 A4 A5 A6B2 B3 B4 B5 B6 B7 A7(图2)

第二步:邀请两到三对志愿者上台进行脱稿角色扮演。经过10分钟的重复练习,一般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全班同学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背书原来这么简单。

第三步:表扬全体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肯定表现优秀的个体学生,纠正普遍的发音错误。

常见问题:少数学生看书照读;队伍不能及时转动;一些学生对话时看着天花板、地板或其他地方,没有目光交流;个别学生发音错误;桌椅靠墙影响队伍转动。

解决方法:教师在游戏期间必须来回巡视,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提示小组及时转换练习对象;上前示范交际礼仪,暗示表达尊重诚恳的态度;纠正学生发音;改变练习的方式,如下所述。

后备方案:学生自发就近组成4至6人的练习小组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组集体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可采取练习后以模仿自编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

案例二

游戏名称:JUST REPEAT(拷贝不走样)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巩固语法知识,激发记忆力,培养团队配合度与组织策划能力

教材内容:虚拟语气例句、幽默小故事

游戏时间:20分钟

游戏规则:头脑记忆。最快最准确把英语素材传到最后一人的小组优胜。

游戏内容:第一步:把全班分为竖行七组,每组十人。(图3)

第一组 ……第七组

(图3)第二步:由A1至G1七位同学读出本组的句子和故事,教师出示答案,决定胜负。

第三步:总结虚拟语气的用法及其在口语中的使用。

常见问题:由于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会出现传话速度缓慢导致部分同学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个别学生偷偷使用纸笔帮助记忆;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中途会自发采取调整座位的策略使长处不同的队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解决方法:可以把竖行再进行切割成更小的小组;和悦告知学生其作弊行为有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管理。

后备方案:尝试增加游戏的难度,把句子改为幽默小故事。效果甚至比拷贝句子更理想,学生的兴趣浓郁,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复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决定惩罚赢得比赛的小组,要求正确写出“早知道就不赢了。”的英文句子,或表演一个英文节目。对于逆向的惩罚学生们表现得很宽容,也积极配合,因为他们已经乐于使用英语了。

案例三

游戏名称:the best interpretor(最佳口译)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英汉口译能力,掌握不依赖母语和字典进行英语表达的方法,学习耐心认真地聆听并了解如何鼓励对方继续说地技巧

教材内容:(学生自定)

游戏时间:15分钟

游戏规则:Less is more.用有限的词汇口头互译复杂的内容。

游戏内容:第一步:Brainstorm集体讨论如何不借助母语和字典表达抽象的单词?如何鼓励对方继续交谈?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不管结果如何荒谬);教师补充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大家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以下的游戏中去。

第二步:全班分为7小组,每组10人围圈练习。A说中文,B说英文。 A同时向自己左手边的B用中文讲述一个不少于五句话的真实或虚构的小故事,B把听到的故事用英文口头翻译给旁边下一个A听,A再用中文把听到的故事口头翻译成中文传给B,如此类推。

第一组 AB AB AB AB AB BABA BA BA BA(图1)

第三步:中途暂停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A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四步:继续游戏。这回A讲英文,B讲中文。

第五步:停止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B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六步:点评游戏,强调Less is more.让学生知道词汇量有限并不能阻碍意愿的表达。

提示5个W有助于把故事描述得更完整。

常见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新单词的困扰,轻易求助于母语。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换简单易懂的词、句去表达同样的概念和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举例、对比、肢体语言和周围的一切资源(字典除外)帮助自己进行表达。

后备方案:可以利用图片或一连串的单词作为辅助翻译的素材。

四、结语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高专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面对着相同的难题,要解决的问题也在整个公共英语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迫切性。我们的英语听说教学在新世纪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在大班采用游戏英语是为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还原学习的快乐作出的一种初步的尝试。只有创新的英语教学,才具有长青的生命力,而只有思想的创新才会引发行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Jack C. Richards, Jonathan Hull, Susan Proctor. 2001. New interchange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eacher’s Ed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由Introduction和两部分节选组成。Introduction主要是《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主要人物及一定背景的导入;而两部分节选则是关于男女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节选一以对话形式出现,是男女主人公第一次正面接触,以对话形式体现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节选二主要以人物行为表现与人物心理活动为主,来体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是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针对各部分不同的特点,设计introduction重在了解小说人物及基本背景。节选一、二重在通过阅读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感受及小说写作特点。

二、重点

1.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小说写作特点。

2.掌握描述人物的句子表达。

三、难点

通过文学描述了解人物性格,体会小说写作特点。

四、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读:能读懂课文,得出general information;通过阅读能体会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写作特点,获取主要信息并能进行加工处理;说:能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所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型,且能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根据所读文章掌握的语言知识及对课文中人物的了解,能够与同学合作写出有关教师给出话题的段落。

2.文化意识目标:初步了解小说《傲慢与偏见》。体会小说写作特点。初步了解18世纪末英国文学。

五、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与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小组活动,使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向学生展示《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1m)

问题:“Have you read this book?”

“This is a very good book by Austen and it is worth reading.

This class we will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novel.”

步骤2:Introduction部分:(单人活动;7m)

1.要求学生读这一部分,并了解小说主要人物主要特征.

The Bennets:Jane:_______; _______(keys:lovely; attractive)

Elizabeth:_______;_______ (keys:charming; intelligent)

Two __,___,__men:Mr Binley (keys:single; wealthy; young)

Mr Darcy:______;______(keys:proud; silent)

向学生学生展示两幅小说主要人物图片以引起学生兴趣.

处理“Proud and silent,...”重点句型。

2.提出问题:What is the surprise in the introduction?导入节选一。

(Key:Although at the beginning they disliked each other, they got married at last.)

步骤3:节选一:The Dance

1.要求学生先独自读这一部分,再两人合作讨论解决两人共有的难点。(“单人—两人”活动;3m+2m)

2.完成下面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单人活动3m)

①Elizabeth decides to speak in order to ______Darcy. (Find sup-porting sentence)

A.amuse B.please

C.interest D.upset

②When Elizabeth says “We are both unsociable, silent, unwilling to speak...”, she is really referring to______.

A.herself B.someone else

C.Mr Darcy D.herself and her sister Jane

(Keys:①D;②B)

处理重点句型“Then Elizabeth decided that...”:(单人活动;1m+2m)

由重点句型导出问题:(学生自己发挥,刺激学生说出更多的词汇。)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Elizabeth’s character from the two sentences?

步骤4:节选二:Some months later (Proposal)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这一部分并选择最佳题目(单人活动;2m)

A.Quarrel B.Proposal(求婚)

C.Wedding (key:B)

进一步追问:What is the result? (key:Darcy was refused.)

2.仔细阅读,尽可能多地获取关于两主角的信息并回答问题进行检测:(单人活动;4m+3m)

①How did Darcy feel before he asked Elizabeth to marry him?(key:Nervous)

②How did Elizabeth feel after Darcy asked her to marry him?

(key:At first, she felt surprised and sorry and then she felt angry.)

③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their character from this part?

(key:Darcy:proud;shy...Elizabeth:kind;intelligent;proud;sen-

sitive...)

步骤5:复习男女主角的性格特点。(导入话题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1m)

步骤6: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己水平任选其一讨论得出结果并写下)(小组活动;9m)

水平一:The name of the novel is“Pride and Prejudice”, and who do you think has the pride, Elizabeth or Darcy?Who has the prejudice?Why?

水平二:Suppose you were Elizabeth,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to tell why you didn’t accept Darcy’s proposal.

Or suppose you were Darcy,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to tell what you will do to win Elizabeth’s heart.

要求学生分小组展示。(5m)

步骤7:作业:预习新文章分析了解贝纳特先生及其妻子的性格特点。

七、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语言评价(包括全体同学部分同学,小组成员及个人);通过同伴的观察,对小组成员的听说读写及在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语言性的综合评价。

八、教学反思

篇11

短片看完了,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不同年代,人们的服装各不相同。)

2.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服饰特点及一家人三代不同的服饰,体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勇于向陋习宣战。

学习重难点:

能从服饰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的丰富多彩,并摒弃生活中的服饰陋习。

二、达目标(学、展、纳)

1.活动一:服饰的变化

阅读第31页的内容,说一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活动二:我家的“服装展示会”

(1)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的服装特点想一想:家庭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穿着也都是不同的,你能说出他们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吗?(医生、警察、清洁工、空姐)那么你们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他们的服装)也就是说(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

活动三:向陋习“宣战”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穿衣从只求保暖到追求时尚、追求美,说明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这些美丽的身边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请同学们看图片(师出示第33页图片)。

2.讨论:你认为他们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陋习?他们的危害是什么?

3.我们怎样纠正自己和别人的这些陋习呢?(大家共同制订倡议书在小组交流,同时针对自己家庭的问题,把制定的倡议书宣读给爸爸妈妈,共同督促改正。希望大家都做一名文明的公民。)

展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服装的发展和变化说明了什么?

展二:家庭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展三:我的倡议书。

三、测目标

1.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 ”的穿衣情况。说明了: 。

2.生活中在服装上你看到的陋习有 、 等。

板书设计:

篇12

一、《视觉艺术实践》课程简述

《视觉艺术实践》是成都学院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中所开设的一门由新方全权提供教学材料的引进课程。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为中新联合办学中艺术设计方向基础性课程。学时为120课时。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视觉叙事、策略、符号。其中视觉叙事部分占课时总量的一半为60学时,策略、符号各占30学时。

二、《视觉艺术实践》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视觉叙事,主要讲述的是用视觉图像、图形化的语言来表现文字,最终以时下流行的漫画书的形式表现。要求用WORKBOOK的方式记录下完成的每一步。

课程分为四个步骤:1、剧本的写作。启发阶段。在教案中设定几个基础练习,如利用一张照片为它添加一个意想不到的对话,以照片为原型联想照片可能发生的前因和后果;方法教导,简单的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剧本创设方法。一种以好莱坞影片故事发展为示例,介绍经典的叙事结构的组成要素。第二种方法是重构。依据一组照片,对照片的顺序进行打散重构变化,构建不同的故事脉络;最后再综合运用经典叙事结构和重构的方式来审视故事架构的合理性;

2、角色、场景塑造。在角色塑造中先拟定角色的年龄、长相、性格及表情动态,后塑造与故事事件发展相关的场景。中间穿插了拼贴与重构的方法运用。对故事剧本进行反复讨论和锤炼,着重对情节的发展和叙事结构进行梳理。

3、脚本创作。这段课程中涉及到对漫画中格式、天沟的运用、取景中镜头语言的运用、知觉记忆、从剧本到对白设定、旁白的设定、不同风格漫画作品的赏析等知识点。

4、后期调整。在建立好前面的剧本创作,脚本绘制后,要形成一本漫画书还需要对文字进行设计与添加,对版式与构图的知识进行学习,这就是后期调整中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策略。课程中首先给策略一个明确的定义。教案中提到一个课堂练习即教师抛出一位艺术家,请学生分析了解艺术家通过何种策略表达了他的艺术理念。策略课程的最终呈现是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对主题进行发散,找到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主题。课程规定表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可采用一幅画或一系列画作,一个雕塑或一系列短片DVD或VHS1故事板或静止图像序列的摄影作品或一系列海报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去选择表现方式。

第三部分为符号。在课程设置中仍是先给符号一个定义。后让学生参与去寻找符号,从文字、影像、声音中去体会符号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最后运用符号语言去完成设计一个视觉表现可以是装置、平面设计、摄影、绘画、雕塑、运动图像等。在教案中不断提到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估,从选材到方法的运用再到借鉴设计师表现的手法等方式。

三、简析《视觉艺术实践》课程设定的特点

回顾这门新方引进课程,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5个特点。

1、课程设计与市场接轨。《视觉艺术实践》课程中第一部分视觉叙事,包含有剧本创作、角色创作、场景设计、镜头语言、漫画表现技法、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都与当今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第二、三部分策略与符号的学习是创意设计中“意境”塑造与提高必不可少的知识。

2、以问题为解决前提的课程框架搭建。不是单一课程的信息传输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明确制造一本漫画书需要的知识架构,从故事的编排到人物角色的创设到场景的绘制与表现,静态镜头语言的运用到漫画分格最后到书籍版式、字体设计,每一课程的设定都是为最终的目标课程做准备。对于设计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有技法课程的学习如视觉叙事章节,同时还有设计思维提升的课程如策略与符号章节。

3、统一课程大纲与课程教案。《视觉艺术实践》是新方课程全方位引进,包含有大纲、教案和部分教学资料等。这些教学材料的统一,一定层度上保证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完成性。

4、思维导图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在课程设计中反复运用思维导图,强调进行发散式的思维启发训练。

5、WORKBOOK。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学习该课程中收集整理、思考创新的思路及过程用工作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说一本工作笔记就是一个领域的资料收集册。既是一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又是一种对学习整理的方法。

四、现阶段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的表象

从设计基础课程开设而言,基础课程的开设源于国外对设计基础课程的设定,目前尚停留在对包豪斯的三大构成等基本构成理论的讲解。新生从基础的点线面开始学习,通过对点线面的练习使得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基本的训练,但这耗费了几乎一年的专业课程计划。学生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又要把相关的设计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这使得课程的设计战线过于长。

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而言,新进的年轻教师主要通过听课和助课的方式,向老教师学习授课经验。但仅仅是短时间的课程听取,对年轻教师的授课学习往往又收效甚微。年轻教师在课程授课摸索过程中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成熟的授课经历会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使新进教师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样会打击作为新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考虑如何缩短年轻教师的教学适应期,让年轻教师能更快的进入角色,是师培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传统的教案而言,过于单纯的强调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却并未提及到教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解构重点、难点。解构的方式是否有效,只能凭借任课教师一次次的经验积累,缺乏一个相关的群组去协助解决问题,这也使得教学质量很难把握。

对于学生而言,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性不强,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猴子搬玉米的现象。对于完成专业课的作业也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缺乏对事物认真的观察、了解、分析的训练。更有甚者出现创意抄袭的现象,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创意思维的培养很不利。

五、课程引入后的思考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着眼于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以便使他们在目前还无法预料到的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通过对《视觉艺术实践》课程内容及特点的总结以及对当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表象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可获得启发。

对课程开设系而言。约瑟夫.麦斯坦豪塞教授认为:“目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是内容、知识获得的过程,可预见的成果,应用过程和知识本身的属性。”[1]1、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采取2+1模式课程体的搭建。即两门基础课+ 一门表现课形成一个简单却完整的课程体。就如视觉叙事课程的设计以剧本创作和角色设计为基础加上一些表现手法的学习如镜头语言、分格、字体设计、版式编排等最终形成漫画书;2、基础课程与课程阶段的深入化建设和进阶课程的设定。基础课程的设定一定要有通识性,关注市场需求的发展开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注重设计理论、设计思维的培养,注重方法课程的引入成为进阶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历来就是重视“术”的教育,对于艺术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史论研究、方法研究往往趋于边缘化,这种课程教学设定显然对两会上提出的“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方针不一致; 3、确立清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教案是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保证完成的前提。

对于课程开设群组而言:1、定期的开设课程讨论会议,修订课程教案。2、在课程教学讨论过程中始终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将问题进行分解,在课程架构中引入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将方法编写进课程教案中。3、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将课程内容的问题解决。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1、从年轻教师的个人成长来谈,使用统一且明确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教案,缩短年轻教师的教学适应期,让年轻教师能更迅速的进入到教学角色中。2、明确学生的知识构建应该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的传导不应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设立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需求的引导发现新的领域。3、对于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定课程中的WORKBOOK,强化过程教学,将对设计思维过程的考核纳入最终成绩考核中。

对于授课学生而言,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完成课程作业,而是随着知识增长,自身思维方式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满的过程。课程设定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以学生的兴趣入手。1、workbook 记录学习过程以及思维发展历程。2、通过课程引导创意思维的方法,发现自我。在课程设定中,从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师入手,了解他的风格特点,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将设计师的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为自己的作品打上“设计师”烙印。3、课程教授的不单是课程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模块搭建与运用的过程,一种有意识的将知识系统化整理学习的过程。

六、小结

弄清楚现实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望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良机,以服务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决策和选择,使现实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更便于我们创造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2]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中外联合培养,不仅使人才的培养更加趋于国际化,同时也对中国现有设计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中国设计教育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学院美术学院)

篇13

(2)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教师起到“设 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3)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 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正视个体差异,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一、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已经能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对西方的节日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圣诞节这样的类似于中国春节的传统节日更加有所了解。因此,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孩子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英语教材第三单元第四课。话题是围绕Christmas展开。其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在西方国家圣诞节上如何熟悉节日庆祝,风俗习惯和社会礼节等。

2.教学重难点

第一,重点:(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并由此指导阅读;(2)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微阅读技能。对文章深层次理解及细节欣赏认识并了解更多的关于圣诞节的知识。

第二,难点:(1)阅读技能的训练。(2)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确立依据:阅读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和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形成的。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圣诞节的知识。

(2)构建一些列关于圣诞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行文安排的。

2.过程与方法

(1)以圣诞名歌Jingle bell 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利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来对文章进行略读和精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圣诞知识(2)鼓励学生保护并传扬传统节日

4.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圣诞节的知识,并能够将圣诞节跟传统的春节做比较。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根据新课标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课重点是阅读技能但同时也兼顾到听力,口语,写作技能的培养。另外,兼顾本课的特点还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阅读教材中去。

四、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question and answer , discussion, debate, task-based method

教学手段: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 PPT

依据:以教材文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多媒体相结合恰当合理呈现课文内容。

五、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分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表层理解是培养学生对文章表面信息的把握;深层理解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对文章主题或某一章节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而评价性理解建立在从整体角度对课文深层理解的基础上,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或自身生活,对某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通过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学生已初步建立了阅读的基本技能―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查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Before-reading Lead in the topic by a Christmas song Jingle Bell and hold a competition to get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in advance.

(依据:通过歌曲以及竞赛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为下面阅读做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

(1)First reading: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ircle all the things that Western people have at Christmas. [Strategy 1 : scanning]

(2)Second reading: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topics, and then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 [ Strategy 2: finding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3)Third-reading: Read each part carefully, and then find out all the activities that children do based on the time order. [ Strategy 3: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4)Listening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Look through the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d predict the answers. [ Strategy 4: predicting before listening]

(依据:将各种阅读技能渗透到阅读教材中去,在实践中巩固各种技能)

Step 3 Post-reading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several times,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memories of Christmas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依据:复述文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口语训练)

Step 4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memories of Spring Festival in time order.

Step 5 Blackboard Design

Para.1: The beginning of Christmas

Para.2: Decorations outside

Para.3: Activities on Christmas Eve

Para 4: Activities on Christmas mo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