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硬件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硬件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硬件技术

篇1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of the system. It analyzes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System

1 计算机硬件简介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设备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部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驱、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音箱等,这些设备通过接口和连接线与主机相连[1]。

2 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以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核心,逐步掌握各个硬件模块的原理与功能,从而能够利用硬件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3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范畴

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面向计算机软方向专业开设,因此是一门综合性的硬件技术课程,其范畴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电路元器件、计算机数制、常用逻辑部件、硬件结构及原理、指令与汇编语言、接口与外部系统、单片机系统[2]。

其中,对每个知识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以计算机组成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硬件组成

图中涵盖了计算机五大硬件模块: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箭头表明了各种信息流向。图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从而根据箭头分析各种信息在硬件设备中如何传递。

4 硬件技术的核心

硬件技术的核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为掌握硬件技术的基础。

(2)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微处理器技术,重点是对指令和指令系统的理解。

同一厂商会在一个处理器产品的基础上不断研发下一代新的兼容产品,而新一代处理器与前一代要实现指令兼容,即新一代指令系统包含前一代处理器的全部指令,同时可能增加新指令。而不同厂商之间也可能生产指令兼容的处理器产品。如何提高处理器性能,也是各个厂商争先研究的对象,一般采取的技术包括:流水线、超标量、超线程、Cache、扩展指令集、多核心等。

(3)总线

总线就是严格定义的信号线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道[3]。总线具备公共性、标准型和可扩展性等特征。通过总线可实现点对点连接或者多点连接。只能实现点对点连接的通道在概念上不是总线,习惯上也称为总线。

在计算机中,总线一般分三种: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

DB:传输数据内容,与内存、I/O之间双向传输;

AB:传输的存储位置,如存储器地址、端口地址等,与I/O接口或之间单向传输;

CB:传输各种控制信号,如存储器读/写、端口读/写等,与I/O接口之间单向传输。

(4)接口

接口是用于完成计算机主机系统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4-5]。接口由接口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器、连接电缆等)和接口软件(程序)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 接口电路的构成

接口功能主要包括:数据传送、数据缓冲、信号变换、中断、差错控制、高层通信协议、即插即用、电源管理、动态配置等。接口构成都是通过数据变换机制来完成。对接口的操作是程序对接口的访问(读/写)的方式,不同接口电路支持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方(下转第324页)(上接第128页)式包括查询、中断和DMA控制方式。

5 计算机硬件技术总结

熟悉计算机硬件技术,目的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仅要熟悉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还需了解相关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新标准,利用硬件性能测试方法,能解决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桂秋,宋维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8.

[2]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57-61.

篇2

电子设计从手工设计逐步走向了自动化设计,它的发展以EDA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EDA技术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融合了最新的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成果,并且将设计人员从繁重且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效率提升了。

1EDA技术概述

1.1EDA技术的基本内容

在没有EDA技术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设计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工作。而随着集成线路复杂程度的增加,基于手工的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因而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硬件设计方式。EDA技术的诞生,成功改变了这一情况。它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让学生可以在软件平台上,通过软件化的设计方式来描述计算机硬件。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逻辑编译、优化、布线、仿真等工作。整个过程是自动的,直到能够完成对既定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1]。

1.2一般设计流程

它创新性的颠覆了传统电子产品的设计方式。将设计的顺序从由下至上翻转过来。这使得硬件设计者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掌控产品的开发。包括设计的质量、成本、功能需求、研发周期等。在拥有比较全面的宏观分析后,从系统设计出发,进行顶层功能模块的解构和划分。并能够按照方框图系统级的次序逐级完成仿真纠错和验证。从而能够使设计问题更早的被凸显出来。当所有的仿真和验证确认无误后,再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表来实现硬件的物理级呈现。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设计者的设计强度减轻,仅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就可以实现硬件的电路设计和功能仿真。整体的设计效率被大幅度提升。硬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实践探究

本文以可编程器件开发工具MAX+PLUSⅡ为开发平台设计,它的运行速度快,界面统一,功能集中。同时该开发平台具备十分完整的可编程逻辑设计环境,能够完成从指标设计、输入、编辑综合处理、校验直至编程下载的EDA设计的全过程。设计者可以按工作流程选用工作模块。适用于多平台操作,是一种理想的开发平台。本部分就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之一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基于EDA技术的设计实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2.1UART的基本介绍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能够作为微机与下位机的通讯串口,来实现有效通讯。根据当前的计算机运行机制,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但是并行数据并不能够直接发送到调至解调器中,而必须要经过异步传输才能够解决。UART就是此过程的必要部件。它将信息有序的发送到调制解调器中,实现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2.2硬件设计

在进行硬件设计时,考虑各项功能模块的调试工作,设置了三个按键输入来实现UART的复位、接收和发送数据功能的启动。整体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2.3模块设计

(1)基本设计思路UART在工作中主要涉及两个过程,发生和接收。在设计时,考虑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发生的过程即并行数据的准备阶段,UART按照既定的格式,将信号进行转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关键的时钟信号。需要通过波特率发生器来产生与本地系统同步的时钟信号。而接收的过程,就是在信号转换成RXD串行信号后,转换成调制解调器需要的并行数据信号。在整个进程中,由于本地时钟信号与UART的时钟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和误差。当这种误差产生持续性的积累时,会产生接收偏差。使得UARD的功能不能够被顺利的实现。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一个远远高于波特率的本地时钟信号对输入信号RXD不断地采样,来保持工作过程中UARTDE接收和发生不会出现步调不一致。(2)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设计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以保证串行数据的准确性。在基于EDA技术进行UART奇偶校验位发生器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一是该模块能够执行奇偶校验规则,正确的选择数据。从而实现系统既定二进制数据与输入的串行数据校验位的合理比较。验证输入的正确性。二是该模块必须要满足计算机功能的持续拓展性。在计算机工作中,会产生不确定的并行校验位的增加。那么该模块应该能在后续定义的规则基础上进行校验位的添加。对已经设计完成的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采用EDA的工具mod-elsim12.0进行功能的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所有期望的功能都已经实现,对于发生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订。(3)波特率发生器模块设计此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根据时钟的频率和既定的波特率来计算出波特分频因子。分频因子就是分频数。对于波特率发生器的系数一般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时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当实现出现变化时,波特发生器的系数就要发生改变。在UART中采用的是专用的芯片,使得波特率的改变变得比较困难,需要加上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波特率的变动。在使用硬件描述语言的parameter语句(VerilogHDL)或者Generic语句(VDHL)就可以实现UART专用芯片的波特率的改变。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后续的接口添加来改变系数,也就减少了设计和调试的难度。该发生器的分频时钟与波特时钟的频率比设置为16:1.那么信号采样的准确性就会增高,使接收和发生保持在同一步调上[2]。(4)顶层模块设计UART顶层模块是硬件的综合模块。它涵盖硬件中全部接口定义。主要是为了接收和发生与其他模块的通讯和连接。若通用异步收发器的波特率为9600bit/s,分频因子则为9600*16*2。运用EDA仿真软件,在进行发送功能仿真时将能够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对该模块的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时候可以发现,等待发送的数据在接触发生信号后,其串行信号发生了改变,由01010101001010101[3]。利用EDA技术进行UART的实际,能够实现利异步串行通信功能,同时可以利用EDA仿真工具就功能模块进行分别和整体的仿真校验,解决了计算机硬件设计问题发现晚的劣势,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结束语

EDA技术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向软件化转变的重要标志,它为计算机硬件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具备可视性、直观性,且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控制和调整,解决了复杂电路设计问题发现滞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曲行柱.浅析EDA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应用[J].祖国,2016(21):288-288.

篇3

1 电脑硬件的日常维护以及故障的判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防尘和防潮在电脑主板的日常维护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要,中央处理器、内存条以及显示卡等关键部件全部插在主机板上,假如上面有太多灰尘,容易使得主板和其它部件之间接触不好,出现一些未知故障,给用户的工作以及娱乐造成一定的麻烦;假如环境过于潮湿,主板极易变形而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①电脑周围的环境状况:比如电脑的位置、电源、湿度与温度等。②电脑体现的故障问题、显示器所显示出来的内容和正常状况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③电脑内外的物理状况:比如粉尘、线路板以及零件、部件的形状以及指示灯的显示情况等。④电脑的软件、硬件配置情况:比如所安装的软、硬件;系统资源的配置,软件方面使用何种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的驱动程序的哪种类型的版本。

(2)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判断产生故障的原因,判断依据主要有:①元件、芯片方面的故障;②连线以及接插件等硬件故障;③部件产生的故障;④硬件兼容产生的故障;⑤跳线以及设置产生的故障;⑥电源产生的故障;⑦软故障。在对故障进行分析的时候,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加以判断,不明之处,向有经验的相关人员请教。

2 电脑硬件故障排除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电脑硬件的环境、插座、插头、用户操作电脑的习惯等进行仔细观察。

(2)最小系统法。电脑硬件最小的系统包括电源、主板和中央处理器。该系统并无信号线的连接,仅仅存在电源到主板的连接电源。在故障判断的时候是通过听声音或主板故障诊断卡来对该核心部分是不是能够正常运行进行判断;电脑的软件最小系统包括电源、主板、中央处理器、内存条、显示卡(或者显示器)、硬盘以及键盘等。通过判断确定系统是不是能够正常的启动以及运行。

(3)逐步添加法。该方法以最小系统为前提,每一次仅仅给系统添加一个设备或者软件,来判断故障现象是不是消失或者出现变化,从而判断并且准确定位故障产生的部位。

(4)隔离法。该方法是先将容易妨碍故障判断的软、硬件进行屏蔽。同时也是一种将相互冲突的软、硬件隔离开从而判断故障是不是出现变化的方法。

(5)替换法。该方法是通过好的部件去替换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从而判断故障是不是消失的方法。好的部件并无型号方面严格的要求。

(6)比较法。这种方法和替换法较为接近,也就是通过好的部件和怀疑存在故障的部件的外观、配置以及运行现象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在两台电脑之间加以对比,从而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的设置、硬件的配置这几个方面的区别,以便查明故障的准确部位。

总而言之,排除电脑的故障最好是遵循:先排除外部设备然后排除主机,先电源然后部件,先简后繁等原则。外设方面的故障比较容易查出并排除,首先应当依据系统的报错信息对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器等外部设备的基本工作状况。假如不存在问题,就应当考虑主机方面存在的问题。

3 电脑硬件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1)整机。电脑最好放在通风状况比较好、卫生清洁较好的房间,以免灰尘与高温对电脑产生不利影响。电脑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应当将电源切断,但是需要定期开机运行,以免由于潮气损坏电脑的零部件。

(2)电源。①确保所购置的电源质量,并且定期对电源盒进行清洁。②电脑电源必须使用专用的插座。

(3)显示器。对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定期进行清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用酒精进行擦拭,由于酒精对其涂层产生腐蚀作用,容易对电脑的液晶屏幕产生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利用擦镜头的镜头纸,稍微沾上纯净水就可以进行擦拭了。

(4)主板。在电脑的机箱不开启的情况下,通常不会接触到主板,日常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任意热插拔电脑的零部件,容易对接口造成损坏,甚至会使得芯片或者电路板烧毁。

(5)中央处理器。①目前主流的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频率速度非常快,超频没有必要。②中央处理器通常在75℃以下就能够工作。③中央处理器的风扇对保护CPU非常重要。风扇的叶片上应当定期清除其灰尘并且给在其轴承上添加适量的油。

(6)内存。①如果只安装一根内存条的时候,首选与CPU插座类似的内存插座。②在对内存进行升级的时候,宜选择与原有内存一致的,否则容易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安装内存条的时候动作必须规范。

篇4

1、先进的教材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教材也应该是先进的、能反映目前微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的知识,应该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应涵盖目前世界上微机领域内最先进的技术及知识,包括新近出现的技术,像分支转移预测技术、超标题执行技术、微机流水线操作技术、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浮点数据处理技术、高速总路线传输技术等。这些技术为微型计算机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也为计算机软件提供了优质的载体。同时,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先进性就表现在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摒弃那些沉旧的、落后的内容,教材内容就紧跟世界计算机技术潮流,给求知欲强的学生以最先进的知识,让学生享受掌握新知识的乐趣。

2、优化相关课程体系的组织

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的设计上,首先以基本原理教学为主,而后的课程中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该课程应弱化器件,强化逻辑电路的设计,除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应加入与EDA有关的内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该课程中微机原理实际上是汇编语言的一个先导内容,其内容的设置应以汇编语言的需要为原则,不必涉及太多,否则会与后面的课程产生交叉。计算机系统设计,该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即CPU、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系统总路线等,其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微机接口,主要从应用的角度,按照技术的发展进行扩展,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上进行性能的提升,内容上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前沿紧密衔接,因此在课程上要体现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

计算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设计的能力。在很多高校,只是注重了学生软件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也能够体现科学性与连续性,而且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因此软件能力提升较快。因此,在硬件课程的教学上也应保证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硬件系统的构成及基本原理,透彻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当的硬件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内容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通过该设计学生能正确且直观地了解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差别。在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时序、频率、干扰等。同时,设计还使学生了解到软硬件的相通之处。汇编语言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最底层的编程方式,直接对存储空间以及寄存器等进行操作,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存储、运算、控制等功能的实现有着比较透彻且直观的认识。计算机接口与设计体现的是在计算机外部设计的应用,计算机外设是计算机部件的外部扩展,因此它也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能使学生明确设计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加强实验教学

对于计算机硬件课程,有着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因此通过实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时安排上,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应安排1/3左右的实验课时。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三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配置及使用方法,提高独立使用实验设备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得以尽快熟悉实验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实际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是发现问题的必经之路。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以便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实验经验,更好地完成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有成就的标志之一。实验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且自己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整套的思维方法,为其今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基础。

5、结语

计算机硬件结构的系统性是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在计算机硬件的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系统性的思想,使学生明确硬件学习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从而能够开发思想,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优秀人才。

篇5

Keywords: computer; hardwar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G633.67

现如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计算机已经是一个普遍家庭普遍存在的电器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如机械,电子,电信等行业,都是由计算机协助来完成。计算机的设备核心是内部硬件,在操作过程中,如果电脑的问题,它会导致电脑死机。本文根据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原则,对计算机硬件常出现的故障提出解决措施。

1 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

1.1 检测前进行必要的环境清洁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硬件的工作,很多硬件的故障都是因为环境差引起的。湿度大或灰尘大的环境都会损伤计算机硬件,减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在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以及故障检查中,首先要清洁计算机外和机内的工作环境,防止环境原因引起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

1.2 注意硬件维护的顺序

计算机硬件设备维护时需掌握一定的程序。第一, 先进行电源检查, 再检查部件。电源容易被用户忽视, 电源的功率应当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第二, 检查要分接通电源前和接通电源后。检查时不能盲目接通电源, 有些故障需要拔出电源才能解除,而另外一些则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发现。第三, 维护时先易后难, 先普通后特殊。

2 计算机硬件问题分析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判断计算机硬件出现的故障,找到故障来源,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十分重要。计算机硬件故障产生的原因要从计算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计算机硬件内部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冲突或者是软件故障引起。 计算机硬件故障出现的外部原因相对于内部原因而言,就更好判断一些,计算机使用的外部环境就是原因之一。如果计算机的使用地区电压不稳或者经常停电,在该环境下使用的计算机就容易不能正常工作,还很有可能会损坏硬盘等配件。电磁干扰对于计算机硬件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生活中常见的高压线、变压器、以及变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都有可能引起强大的电磁干扰。如果恰好计算机主机抗电磁干扰能力差,这些电磁干扰就会导致计算机意外重启等现象的出现;强大的电磁干扰还有可能使得显示器被磁化,进而导致显示器的偏色故障等。

3 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技术

3.1 肉眼观察。首先仔细检查计算机的周边环境和设备,包括:室内环境、插头插座接触程度检查、用户操作方式合理性确认等。

3.2 最小系统法。计算机是多组合的工作模式,许多外设可以热插拔,而外设故障是可能导致系统异常的。要确定具体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缩小范围。可以考虑先将计算机最简化到可基本引导的程度,只留电源,主板和CPU这最小系统化的组合。

3.3 逐步添加法。即在最小系统工作正常的前提下,逐步添加原来拆除或打开屏蔽装置,直到系统故障重现,可以确定故障所在。

3.4 替换法。这一方法的应用往往要结合其他方法。先基本确定故障硬件,然后再采用好的部件替换故障部件。替换过程中,最好采用同一种型号的设备,这样避免引来设备兼容的新问题。

4 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及对应解决方法

4.1 CPU的维护

CPU是计算机的重要处理部件。CPU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小,但作为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对CPU的日常维护还是很重要的。

1)正常使用CPU要保证CPU工作在正常的频率下,尽量不要通过超频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计算机正常工作时,要保持主机位置的稳定,不要轻易移动CPU。安装时要注意安装到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故障。

2)保持良好散热现在的CPU发热量都比较大,如果CPU不能很好的散热,就有可能引起系统运行不正常等故障,选择一款好的CPU散热器是必不可少的。CPU散热器根据散热原理可分为:风冷式、热管散热式、水冷式、半导体制冷和压缩机、液态氮制冷等几种。常用的散热器仍然是风冷式。

3)定期进行清洁灰尘过多会造成散热不良、引起CPU故障,要经常对散热风扇进行除尘,保持CPU插座周围清洁。

4.2 主板维护

1)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延长,会发现电脑系统的时间会变慢,虽然对其校准过,但仍解决不了。是电脑主板电池引起的。在更换电池后还是如此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主板的时钟电路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联系厂家或者维修服务部门。

2) 电源指示灯不亮。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不亮,许多用户是将主板拆下然后重新安装在主板上,导致出现指示灯问题。首先,可以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如果电源没有理由,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一个电脑主板的问题。一个被怀疑主板烧坏,一种检查主板,如果发现曲折的现象是由接触不良线。可以拆下主板,重新安装螺丝固定后重启。

3) 外置移动存储设备计算机无法识别现象。移动硬盘或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不被计算机识别,且会听到异常的噪音,首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检查传输接口连接好,没有任何问题,就说明驱动器的传输端口指示供电不足。大多数电脑主板传输端口可满足大多数的存储设备,但一些特殊的移动设备,由于设计会使主板的供电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移动设备的另一条电源线。

4.3 内部存储

1)长期闲置的电脑无法启动。出于各种原因,用户可能将电脑闲置很长一段时间,在突然开机后系统会警报,屏幕变黑,系统无法启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内存的问题。方法是检查内存的位置是松散的。内存条的接触不良也会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启动,可以尝试重新将内存条拔出,清理内存槽后将内存条再插入插槽,最后再次开机启动。

2)在系统运行时,经常会出现运行程序发出运行错误的提示,如“非法操作”的消息。经过分析,原因是由于计算机的硬件不兼容或硬件本身存在故障。

4.4 电脑的硬盘问题

(1)硬盘读写故障。常见两种情况,一是硬盘不读,就是不能被电脑识别,具体体现是对电脑硬盘的基本信息诸如主板、电源、等信息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硬盘本身的构造由于长期使用出现了数据接触不良,里面出现了数据线断裂的现象,应更换线路,排除问题。二是读写硬盘信息错误。表现在误读硬盘容量。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重启电脑,进入bois设置程序,检查硬盘属性,若能显示正确的硬盘容量,则要通过软盘启动到dos环境,检查电脑空间分区。很可能会发现分区异常,重新分区,格式化重新启动电脑。

篇6

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运行的物质基础也是计算机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计算机硬件是由电子、机械以及广电原件等各部分组成的装置系统。计算机硬件分为计算机外部硬件和计算机内部硬件,其外部硬件主要有键盘、鼠标、键盘等设备;内部硬件包括CPU和内存。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的接口与连接线与主机相连接。一旦这些硬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因此,维护好计算机的硬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2 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

计算机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科学原则以便更好做到计算机硬件的良好维护。在应用阶段中要时刻存有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应用操作习惯,而不是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才意识到并实施维修,提早树立预防意识能够有效延长计算机应用寿命,能使其整体性能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确保使用便利。此外,在开机时也要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应在启动系统前先接通电源线,待其稳定一段时间后再使用,这样既可以保证使用安全也可以延长电源的应用寿命。我国家用电压为220伏特,而计算机系统应用电源的电压只需110伏特,所以,在计算机开机登录系统时会比较容易发生因接入电压而产生电压骤然剧增的现象,从而影响电源使用寿命,致使其出现过早老化现象。在进行关机操作时注意以下问题,首选关机方式应为系统关机模式,在计算机系统死机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强行关机操作,否则强行关机会影响计算机的整体使用寿命。在使用完计算机后,先切断电源,并将电源插头拔下以达到省电防火的节能和安全目标。计算机为电子产品,其放置地方应靠近门窗等通风较好的地方,有利计算机散热,尽量避免将其放在比较潮湿地方。

3 计算机外部硬件设备的维护

3.1 显示器

显示器作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它对计算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操作不当,则会使其功能大大降低,也会影响它的使用寿命,更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所以,应好好做好显示器的维护工作。为避免显示器受到外部侵害,显示器要平稳放置,还要做好防潮、防灰尘以及防磁措施;避免频繁的开关显示器,使用计算机时,要注意开关顺序,防止电流脉冲突然发生影响计算机主机;显示器的工作环境也需保持清洁,要定期进行显示器的清扫工作,切记,在进行清扫工作时,拔下电源和信号线,使用专业的清洁设备进行清洁,不可自行使用酒精类物品进行擦拭,内部清洁须在切断电源30分钟后进行。

3.2 键盘

对键盘的维护也很重要。使用键盘时应注意,避免将液体物质放于电脑旁,防止液体、碎屑等物体撒入键盘,应养成将水类物质放置于远离电脑的地方;使用键盘时也不宜对键盘过分用力或恶意敲击键盘,防止人为对键盘的破坏;如需更换键盘,应在电脑关机状态下进行更换,避免损坏键盘和其他设备;另外,键盘也须定期清洗,防止灰尘对键盘的损害。

3.3 鼠标

鼠标是除键盘外电脑上最常用的外部设备,同时鼠标也是极易出故障的外部硬件设备之一,目前人类用的较多的为光标鼠标和无线鼠标,因此,对鼠标的维护工作也是不可小视的。鼠标是弹性开关控制的,所以在使用鼠标时应轻轻点击,防止破坏鼠标的弹性开关,影响其使用时间;还有对鼠标的清洁工作,这是一个极易忽略的点,如果不进行清洁,积累的灰尘太多则会将鼠标的光头挡住,鼠标的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最后,使用鼠标时,如果可以的话就使用一个鼠标垫,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鼠标与电脑桌之间的摩擦,既保证了鼠标上感光板的清洁也减少了灰尘对鼠标感光器的影响。

4 计算机内部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内部硬件设备包括CPU、内存和硬盘,因此,须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维护和管理。首先是对中央处理器的维护,其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和核心部分。在计算机正常,稳定的运行中CPU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计算机运行中的数据处理的工作。因此,CPU的维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人往往会为了是计算机的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采用超频的措施,这样不仅会使CPU受到很大损害,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从而使计算机无法稳定工作,还大大缩短了CPU的使用寿命,所以需保证CPU的工作频率在正常范围内;为了避免电脑出现死机现象,还需要保证机箱的空气流通,散热正常也是CPU维护的一个很重要的维护手段;CPU的清扫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定期的进行清扫,避免出现短路现象。其次, 计算机的性能与内存有很大关系,因为计算机程序都是在内存里实现运行的。内存条在经常使用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现象,所以尽量不要频繁的插拔内存卡,内存条升级时也要尽量选择与原来相同的品牌和外频。最后,硬盘存储着计算机里的数据,在对其进行维护时应注意,适当读取,减少硬盘的读盘次数,尽量避免硬盘移动,最后对硬盘进行加固,硬盘也不宜频繁清洁,否则硬盘会过早老化。

5 总结

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对计算机的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计算机硬件维护中必然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随之产生的解决方法也会不断更新。所以计算机研究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结合理论与实际更好解决计算机硬件问题,保障计算机的稳定正常运行,使其性能得到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丛岩.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相关问题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2(02):30-31.

篇7

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件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准与完善水平,对国内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看,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是主要构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内容后,我能够对该技术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及作用

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构成计算机的重要部分,以硬件为例,其构成也相对较为复杂,对计算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运算器,能够对计算机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借助控制器,可以与存储器之间相互转换数据信息。这是CPU的重要部件,对数据计算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是决定计算机运行效率的关键。其次,控制器,相当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挥中心,与运算器共同组成中央处理器,可分析系列指令,并根据指令而发出控制命令信号,促进计算机各部件的协调工作。可见,控制器如同人体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存储器,相当于记忆装置,能够对用户的保存信息读取。通常,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两部分组成,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信息内容大多在主存储器中存储。最后,输入和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与人交互的重要部件[1]。

2计算机硬件技术分析

2.1开发技术:当前,开发技术主要表现在嵌入式硬件平台开发方面。该平台为嵌入式微芯片提供工作场所,借助处理器和系统设备,使其能够正常运作。对于嵌入式的计算机硬件,由嵌入式处理器、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组成,可将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效率提升层次。其中嵌入式控制器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单片机的内部芯片中具有诸多功能,如集成总线、脉宽调制输出等,不仅能够降低控制器的成本,而且其体积下,有利于计算机朝着为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开发力度,缩小其体积,同时也加强其工作能力,达到提升计算机硬件整体性能的目的[2]。

2.2加速技术: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加速技术主要有:Huffman算法、XML、像素光照计算、CUDA等硬件加速技术,利用硬件模块代替软件算法,能够发挥影响速度快的优势,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快速处理,达到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的目的。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研究中,可借助芯片、处理器等硬件元件,用以解决CPU的诸多问题,减小CPU的压力,使其能够运行其他程序。就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看,硬件加速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人员能够在该方面有着突破性进展,有利的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3]。

2.3硬件存储技术:从存储技术看,是计算机得以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持,伴随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储技术也逐渐实现突破。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存储技术主要包括:首先,DAS技术,其存储设备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良好的优势和安全性低、扩展性差的劣势。其次,NAS技术,这是专门为网络数据的存储而开发和研究的新型服务器,具有独立的PC服务器,尽管其扩展性能良好,但数据传输速度并未达到理想标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单点故障相对较多,对计算机正常运行有影响。最后,SAN技术,可以形成存储网络,其扩展能力较强,而且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十分快,但应用该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

2.4故障诊断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运行中,可能发挥故障,相关人员应对故障加以合理的定位及检测。为能够及时开展故障诊断工作,可设置自动诊断的程序,只需要在数据生成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的条件下,方可实现。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构建故障模型,进行硬件数据测试,并输入精准的数据,在计算机硬件内部创造“词典”,在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时,则启动自动诊断程序,针对相关数据而形成一份初步诊断报告,供技术人员参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但其构件越趋复杂多样,增加故障诊断难度,通过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工作的效率,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利[4]。

2.5运行维护技术:运行维护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开展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能够使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就计算机硬件的元件看,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比较容易出现故障,一旦故障产生,则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因而用户应定期检测故障,对硬件部件开展必要的检查、保养工作,可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例如,对于风扇部件,应定期对其进行清洁,避免灰尘积累过多而影响风扇的转速。另外,机主还应定期检查内存及做好杀毒工作,为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

结论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的推动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有更多的理解,有助于为我以后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奠定基础。国内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道路上,必将以硬件技术知识为依托,从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国内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创造有利的条件。该技术未来发展中,开发技术、加速技术、存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也将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方方,谢志英,陈静,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28):12-16.

[2]程启明,黄云峰,徐进,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功能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97-98+102.

篇8

(1)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尤其是要注意计算机工作场所的防尘和防潮,确保计算机使用电源供应的稳定性。灰尘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一个无形的杀手,许多计算机部件随着使用时间的变长,都被日积月累的灰尘覆盖。厚厚的灰尘把外设和插槽隔离,也使得外设和空气隔离。这样一方面损害计算机散热,使得部件老化,同时,可能导致设备接触不良,工作异常。同样空气中的潮湿水分也会腐蚀计算机元件,使得它们过早老化和废旧。因此日常使用中遇到计算机故障,首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外部环境检查,包括电源供应,温湿度检查,设备连线是否松动;二是灰尘清理;三是设备指示灯识别与判断设备工作状态;四是软硬件故障排除,包括操作系统病毒排查和设备驱动。(2)由于计算机故障存在各个环节和设备,因此要分析故障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计算机元件及计算机芯片的故障;二是接触良好性;三是部件损坏或老化;四是外部设备兼容性引起的故障;五是设备跳线及bios设置不合理;六是电源老化和电源连接故障;七是各种软故障。

二、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技术

(1)肉眼观察。首先要仔细检查计算机的周边环境和外设,包括:室内环境、插头插座接触程度检查、用户操作方式合理性确认等。(2)最小系统法。计算机是组合的工作模式,许多外设可进行热插拔,而外设故障可导致系统异常。要确定具体问题所在,需要不断缩小范围。可以考虑先将计算机最简化到可基本引导的程度,只保留电源、主板和CPU这种最小化组合。(3)逐步添加法。即在最小系统工作正常的前提下,逐步添加原来拆下或打开屏蔽设备,直到系统故障重现,则可基本确定问题所在。(4)隔离法。实际上就是将有故障嫌疑的部件暂时屏蔽,这样可以间接排除故障来源。(5)替换法。这一方法的应用往往要结合其他方法。先基本确定故障硬件,然后再采用好的部件替换故障部件。替换过程中,最好采用同一种型号的设备,这样避免引来设备兼容的新问题。(6)比较法。比较法的应用于检测不同设备工作状态。

三、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方法

(1)计算机整机。计算机整机运行要有一个干燥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这是很关键的。房间空气要比较清新,灰尘太多,容易影响计算机部件寿命。此外,要保障定时开机率,否则设备可能因长期不工作而老化腐化。(2)电源选择事项。稳定可靠持续的供电保障是计算机运行重要前提。因此,选择电源一定要选择有品质保证的优质品牌电源。计算机电源插座要牢固可靠,插孔充足,防止漏洞。(3)显示器。它虽然暴露在外面的只是一个屏幕和外壳,但是它的保健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显示器上蒙受灰尘,大大影响显示效果,甚至损伤用户视力。因此,对显示器的爱护主要工作是防尘除尘。防尘的手段最好是有一个显示防尘罩。除尘要注意用专业的清洁工具,不能直接用水和酒精,水的清洁效果不明显,酒精会腐蚀液晶显示器。(4)主板。它的日常维护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设备不能随意热拔插;二是要维持设备接触;三是要注意防止静电,否则很容易损坏细小的设备。(5)CPU。普通用户不要迷恋“超频”的CPU。一般来说,市场上大部分CPU产品性能已经能胜任大部分个人办公娱乐需求。CPU工作环境要保持温度适当,持续工作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温度最好控制在75 度下。CPU 风扇是CPU的最好保护设备,主要起到了降温除尘的作用,需要定期保养。(6)内存。内存的防护工作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型号兼容性问题;二是接触要良好;三是防止静电。(7)硬盘。作为数据存储的标准设备,硬盘对计算机用户来说非常关键,但也是非常容易损坏的设备。一方面是硬盘本身面临着高速运转和频繁读写的压力;另一方面硬盘运转过程中的震动对硬盘的损坏也是十分致命的。因此,在硬盘维护时要注意从使用入手,降低硬盘使用负荷,尽量不要用来做一些损害性工作。(8)鼠标。该设备由于其作为基本标准输入设备习惯使用频繁高,也较容易出现问题。这些故障可以通过拆开设备检查清洗来尝试解决。(9)光盘驱动器(COMBO、DVDRW,统称光驱)。光驱的故障集中在读盘慢或不读盘等。导致光驱故障的原因是读取数据的激光头出现了故障。除了激光头本身有使用寿命的限制外,过多的灰尘也是激光头功能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光驱的清洁是硬件维护的重要内容。通常光驱的机械部件维护可以用棉签蘸取酒精擦拭即可,而激光头切记不得用沾上酒精,只需要用气囊吹掉激光头上积聚的灰尘即可。

参考文献

篇9

1计算机硬件组装具体步骤

1.1组装机箱机箱作为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分,在组装机箱时,应先固定主板,然后,再将螺丝拧紧,确保机箱处于稳定的状态。1.2安装电源通常情况下,机箱电源都会安置在机箱内部左上方,然后,使用4个螺丝将其固定,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时,电源风扇的方向应朝着机箱外面,从而让风险能起到散热的作用[1]。1.3安装CPUCPU是计算机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计算机的影响较大,如果CPU出现问题,计算机硬件系统则无法正确运作,甚至导致计算机瘫痪。因此,在安装CPU时,工作人员应小心谨慎,对号入座。此外,由于CPU发热量较大,所以,应在CPU上面安装一个小风扇,并使用螺丝固定小风扇。另外,要将风扇的电源与主板对于的接口相连接,这样才能保证小风扇正常运行。1.4安装内存在安装内存条时,需要将内存条安置在主板的插槽中,并利用插槽两边的扣,固定内存条,对于内存条的缺口,应与插槽对于,然后垂直压下内存条。1.5安装硬盘在安装硬盘时,需要使用4个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前部,并把硬盘的数据线与电源分别和主板机箱相接,进而实现数据储存和数据读取的功能。1.6安装显卡在安装显卡时,只需将显卡对准主板上的插槽,将显卡按照其接口下压,然后使用螺丝拧紧即可。1.7连接控制线在确定机箱上的指示灯、开关机、主板接口、重启键的具有位置后,然后区分其正负极,遵循具体的要求和程度,连接控制线。1.8安装计算机外部硬件在安装计算机外部硬件时,只需找到相应的接口,连接其数据线即可,这样就能使外部硬件正常的运行。1.9接通电源接通电源是安装计算机硬件最后一部分,在接通电源后,如果显示屏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则说明,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正确的。反之,如果计算机显示屏或者其他部分无法正常操作,工作人员应重新检查计算机硬件安装程序,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2针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研究

2.1显示器显示器作为计算机数据输出的设备,它在计算机中起关键的作用。如果操作不当,显示器将无法显示内容,同时,也会减少计算机的寿命。因此,做好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十分重要。在维护显示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显示器的灰尘,切勿使用酒精一类的液体擦拭显示器,并保证显示器处于干燥通风的位置,以避免显示器受潮而无法正常使用。其次,在清理显示器必须要保证计算机处于断电的状态,在完成清理后,30分钟后再打开计算机[2]。2.2键盘尽管键盘对计算机的影响较小,但如何键盘出现故障,人们则无法在计算机中输入文字和信息。另外,人们应定期清理键盘中的灰尘,以减少灰尘对键盘的损害。2.3鼠标鼠标作为最常使用的外部硬件,其一旦发生损坏,人们将无法操控计算机中的软件和文件。所以,对于鼠标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在维护鼠标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用力敲击鼠标的弹性开关,定期清理鼠标光标中的灰尘,并在鼠标下放置一个鼠标垫,从而防止鼠标在使用时受到磨损。2.4对于计算机内部硬件的维护在维护计算机内部硬件时,首先,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维护CPU,CPU作为计算机主板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和作用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2.5采用科学的维护技术维护计算机硬件几种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拔插替换法、最小系统、逐步增减、组件比较、专业诊断软件检测。因而,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根据计算机故障的实际原因,选择适当的维修方法,通常情况下,直接观察法比较常用,它不仅能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的具置,也能使维修人员提升维护效率,但其他几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如:专业诊断软件检测,它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的坚持故障的原因位置,并为维修人员提供检测方案。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过程中,计算机使用人员要提升维护意识,按照计算机具体的维护要求和操作方案,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中,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此外,维修人员也应掌握相先进的维修技术,从而有效的对计算机进行维修和组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的运行,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篇10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软件系统相比,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汇总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因此必须做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最大程度地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保障计算机安全、稳定的运行。

1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人为原因是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计算机用户忽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乱卸乱拆、乱改乱跳,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零器件丢失,或者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用户用力过大,损坏计算机硬件设备。另外,计算机设备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遭受剧烈的震荡,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稳定性。

1.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自身质量存在问题,一些零器件性能较差,如硬件系统元件发生腐蚀、虚焊或者脱焊等,导致计算机硬件电路板铜断、触点被氧化、漏电等[1]。

1.3 外部因素。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严重、性能下降;电压不稳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出现短路甚至电源损坏;计算机长时间运行,内部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元器件被烧坏。

2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维护措施

2.1 电源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接通电源后,如果不能运行,指示灯不闪烁、电风扇也不转动,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发生了故障。计算机电源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电源烧坏、计算机电源发生断路、启动按钮接触不良等。遇到这种情况,计算机用户要仔细检查电源的通电情况,判断计算机设备是否处于通路状态,同时检查计算机电源的插头和导线接头是否连接好。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已经被烧坏,用户要及时更换计算机电源。

2.2 计算机CPU故障维护。计算机CPU的散热情况对于硬件系统的运行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计算机硬件系统散热出现问题,大量的热量集聚在计算机设备内部,温度过高会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的性能,导致计算机执行不畅、运行缓慢等,甚至会将计算机CPU烧坏。因此,用户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计算机设备的散热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要及时清理计算机设备的排风扇,最好为计算机配置一个电风扇,加速计算机设备的散热速度。

2.3 计算机内存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运行之后,显示器没有画面或者出现一些错误信息,始终不能进入操作系统,总是听到“嘟嘟嘟”的声音[2],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卡发生了故障。这时,用户要将计算机电源关闭,将计算机机箱拆开,把内存条取出,然后进行开机检测。对计算机进行多次检测,检查是哪一根内存条出现了问题。仔细检查之后,如果内存卡不存在问题,要仔细将内存卡插在沟槽中,确保接触良好。

2.4 显卡和声卡故障维护。显卡是计算机系统散热的主要位置,对于计算机显示卡故障,检查沟槽中显卡,特别需要仔细检查计算机显示器信号线的接头和显卡插座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计算机显卡风扇,检查风扇是否产生噪声、运转是否有摩擦。对于计算机声卡,用户在使用语音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带电进行,在拔或者插耳机时,最后关闭计算机电源,防止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出现损坏。

2.5 硬盘故障维护。计算机硬盘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硬盘。用户要注意检查计算机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接好或者是否发生脱落,确保计算机硬盘的扁平信号或者电源线装好,同时要合理插接硬盘,避免发生冲突,如果计算机的IDE接口上插接了CM-ROM,重新插接一些数据线,如果仍然不能正常运行,很可能是计算机硬盘发生了损坏,用户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盘。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保养策略

3.1 正确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用户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在雷雨天气,要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遭受雷击。计算机设备要摆放在房间靠窗户的位置,确保计算机良好通风。同时用户要正确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计算机开机时,先打开电源,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打开计算机,由于我国家庭用户的电源多是220V标准电压,但是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电源的电压多是110V的,如果打开电源之后立即运行计算机系统,会使计算机系统突然遭受较大的电压,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或者损坏。另外,在关闭计算机时,要尽量使用计算机系统关机,不能直接关闭计算机主机上的开关,要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关闭计算机设备后,尽量关闭电源,不仅有利于杜绝火灾隐患,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3.2 检测到位,保持环境清洁。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环境最好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3],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发生老化。因此,要避免将计算机设备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阳光的直接照射会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温度,影响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另外,要尽量控制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的湿度,如果空气湿度过小,计算机硬件设备很容易产生静电,损坏硬件系统元器件。如果空气湿度过大,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板会出现发霉或者锈蚀等问题,造成电路板短路或者发生故障。

3.3 选择质量较高的硬件设备。在选择计算机电源时,用户不能贪图便宜选择劣质、功率不合适的电源设备,为了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有持续、稳定和稳定可靠的供电环境,要尽量选择具有大品牌、优质的电源,配置插孔重组、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插座,严禁在同一个插座上安插很多计算机设备。另外,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备型号,从防止静电、注意兼容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为计算机CPU安装优质风扇,定期进行除尘,充分发挥风扇降温的重要作用。

3.4 加强计算机显示器维护保养。虽然计算机显示器只具有显示功能,长期暴露在灰尘较多的场所,不仅会影响显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也会影响计算机用户的视力,因此用户要做好计算机显示器设备的防尘和除尘工作,在用户不使用计算机设备时,为计算机显示器盖上防尘罩,关闭计算机后要注意将显示器也关闭,定期使用专业的除尘液和除尘布轻轻擦拭显示器罩壳和表面,严禁直接使用水或者酒精擦拭显示器,高浓度的酒精很可能损坏计算机显示器。

4 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与保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计算机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的使用常识和故障维护技巧,正确的诊断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故障维护措施,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其优势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刚.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J].科技风,2013(07):55.

篇11

2系统驱动的兼容性问题

系统驱动问题造成的硬件冲突同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如果将相同的系统资源分配给多个设备,就会导致硬件冲突的产生,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在对其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重复安装的情况,如果有,则需要对多余的部分进行删除,并重新安装驱动程序。然后,对设备在“设备管理器”中的状态和设置进行检查,如果在设备的资源设置中,没有发现“资源”选项,则表示设备并没有使用任何系统资源。如果发现资源的重复使用问题,要对其进行重新分配,并对计算机进行重启,查看故障是否解决。

篇12

0引言

近几年,穿戴式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在全球工业界与计算机学术界掀起一股热潮,专家学者们纷纷把眼光关注这个来势汹汹的技术成果。穿戴式计算机已经将初级产品面向市场,发展的势头很猛,能够应用于各大领域,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研究其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穿戴式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成果的代表,灌输有“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虽然才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其具备的方便易携等特点已经得到众人的青睐,可见未来技术进步后其具有的潜力[1]。穿戴式计算机凭借具有特色的硬件系统技术,开始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不同领域,速度迅速,影响范围广,可以算是一场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的技术革命。

1可穿戴计算机的简介

1.1 可穿戴计算机的概念

穿戴式计算机的特色十分明确地体现在其名字当中,即它能如同人类的衣服那般,方便地“穿戴”在身上,虽然其相较与普通计算机体积小,但是其功能却毫不逊色,在不同的环境都能任意使用,并且能快速地为人们处理计算问题,是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得力助手[2]。也正因为其便携特点,人们在使用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格外适宜在户外或其他机动场合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说法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到的移动电话、U盘、MP3以及 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从广义上定义都属于穿戴式计算机,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穿戴式计算机,因为其只是穿戴式计算机部分功能的体现,例如:移动电话可以看做是一台能够便于携带并且具备处理功能的计算机;U盘可以看做是可穿戴计算机的CF机存储器,而MP3则是可穿戴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共同体现。

1.2 可穿戴计算机的特性

1.2.1 非独占性

可穿戴计算机与其他虚拟现实技术不同的是,它不会阻隔断绝外界的联系,在应用可穿戴计算机是同时,还能够去进行其他需要关注的事情,不会造成相互耽误。可以这么理解,人们使用可穿戴计算机,但是“计算”并不是第一顺位,因此不是全部精力要关注的事情,不具备独占性,反而是具有其他感知能力,例如:故意增强或虚弱、适当调整等,更理想地可穿戴计算的感知能力则是可以直接提供增强作用。

1.2.2 非限制性

使用可穿戴计算机的用户,不会因受到地域限制而导致信息计算无能,不论是在漫游、移动或是走动中应用可穿戴计算,都能够保证其应用的价值,并且不干扰人们做其他的事情。

1.2.3 感知性

感知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计算对环境的感知功能,其呈现出来的感知能力是多层次、多模式和多形态的。

1.2.4 可观性

可观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计算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能被用户够连续关注,并且使用者可以保持输出媒体可持续的感受。

1.2.5 交流性

可穿戴计算机实现了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互通有无,能使穿戴计算与使用者之间有良好的交流。

1.2.6 可控性

可控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计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自动化的操作运行,并且用户可以选择人为介入或是人为断开,能够自主地控制回路。

2 可穿戴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可穿戴计算机具有许多优势属性,但是其处于发展中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使可穿戴计算机硬件系统技术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即人机交互的问题与COT器件的影响。

2.1 人机交互存在的问题

由于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还未成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人们在使用时,穿戴计算机对人体的语音识别能力不算发达。另外,输出设备(头戴撤示器HMD)、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主机、电源等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施,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可穿戴计算机运作的途径是微型输入设备头戴撤示器HMD输出设备(信息),人机互动的方式比较常见,但是由于输入设备的速度不快,使用者在控制时会遇到操作迟钝等缺陷;头盔撤示器具有撤示器易发生抖动、使用者视角范围小等弊端。因此,人机互动的过程不够友好,如果使用者应用可穿戴计算机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视觉压力过大。

2.2 COTS器件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可穿戴计算机所选用的COTS器件,并不是为可穿戴计算机量身打造的,而是使用于各种工控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的器件。因此,在体积大小、结构组成与功耗等问题上,并能与可穿戴计算机达成最理想的兼容与平衡。由此可见,可穿戴计算机的器件还是不够先进,仍然需要进行深度的研发。

3 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现状

从可穿戴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形态给其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分布式(主机)可穿戴计算机与集中式(主机)可穿戴计算机[3]。两种可穿戴计算机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优势。

3.1 共同点

篇13

对计算机偏软专业而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能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功底的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高级人才,但具体开设哪些硬件课程?在本科的哪些阶段开设?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硬件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具备哪些硬件实践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培养方案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我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对于计算机偏软专业如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只需要通过一门计算机课程精炼的学习,就能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的硬件知识,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硬件基础的 高级设计开发人员。

该文通过该课程的定位分析,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 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定位在大专院校计算机偏软专业如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学院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等对计算机硬件基础需要有一定了解,同时也无需安排多学时、多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为主线,涵盖数字逻辑与设计、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相关硬件课程的内容并进行有机的衔接,达到一门课程完成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涉及内容讲解的目标。课程围绕如何理解和构建一台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为目标,全面而系统地讲解计算机组成的工作原理,同时以最具代表性的Intel 8086为背景,简要讲述微处理器及常用的接口电路的原理,并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讲述了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各种方法和技术[1]。

目前,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先导课为《计算机导论》,共80课时,除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

2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突出应用性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内容主要涉及到《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减少重复度,把上述四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2],从而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覆盖计算机偏软专业所需掌握的硬件知识;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精炼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重点讲述计算机组成的工作原理,并强调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应用。另外,增加目前广泛使用的32位机的硬件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另外,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现象,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验教学之外,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在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在课程设计环节,突出综合性、应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

改革传统考试中的“谁任教,谁出卷”的考核方法,课程组通过多次研讨,规范课程的教学大纲、重点、难点,建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试题数据库,并每年更新10%的试题,每次考试前根据题型、知识点、难度等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从而对课程实行“教考分离”,避免了任课教师不同,试卷的要求和难度不同的情况。课程考核后,课程组还需进一步对试卷进行分析和对课程进行考试后的总结,并以此促进下一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逐步完成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依托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习题等全部上网,并设置了疑难解答[3]。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控制的不足,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制定了网络教学资源更新计划,更新比例要求每年不低于10%。

2.6 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合格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通过成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组,建立了一支由教学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教授领衔的,副教授、讲师等教师组成、老中青搭配的硬件教学团队[4],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连贯性。课程组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尤其加强对青年主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通过老教师指导、课程组研讨、督导听课、学生反馈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实践促进教学。

3 成效

近几年来,课程组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不断进行深入的改革与探索,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3.1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计算机偏软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组通过多次研讨,对该专业所需掌握的硬件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在课程的内容方面,围绕“硬件”这条线,整合了《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减少了重复度,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当前最新的计算机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2 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为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环节,主要完成数字逻辑实验、计算机部件实验、微机接口等方面实验,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项目设计方面,既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又有一定难度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难度的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环节,突出应用性,把汇编程序、FPGA、硬件设计等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3 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

现有的硬件技术基础实验设备比较落后,远远滞后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及时维护现有实验设备,同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硬件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实现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满足对学生课后开放实验室的需求,同时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下一步,将制定创新性、开放式实验室规划及开放计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来积极参与实验及科研项目,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5] 。

3.4 强化了教材建设

为配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兼具“实用”和“创新”特色的教材《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201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共分为11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介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三章至第八章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介绍了运算器部件、存储器部件、控制器部件、总线和指令系统等;第九章到第十章以Intel 8086微处理器为背景,讲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接口电路及其使用方法;第十一章讨论了指令流水线、多处理机系统等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1]。

通过对全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使得教材内容衔接流畅、深浅适当、通俗易懂;覆盖知识面宽、叙述简练、重点突出;满足了一门课程涵盖计算机硬件系统涉及内容的讲解要求。目前该教材在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已使用四轮,学生使用效果较好,后续还将继续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 结语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程改革是关键,该课程为计算机偏软专业的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硬件知识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注意突出重点,强化应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映硬件发展的新技术,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李云,葛桂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孙德文.计算机硬件课程改革与建设探讨[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