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党员评议自我评价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党员评议自我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党员评议自我评价

篇1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求真务实。能够通过关注各种媒体报道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策划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八荣八耻征文活动、结合向青岛分公司学习活动,使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工作上,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按时准确地完成机房的本职工作,严格按52周作业计划做好日常维护和设备巡检工作,认真对待每月的话务量统计和报表填报工作,以及一些因临时性工作而产生的附加工作,如:ngn呼叫及呼叫后的话务量统计、为中科院模块局开通和天创模块割接而进行的倒板工作等,同时有意识的利用接用户电话的机会向用户进行业务宣传,在12月初的宽带宝典业务推广工作中加班加点,为任务完成尽己所能;二是认真做好我局的宣传工作,做到定期更新宣传栏的内容,适时更换黑板报,并能及时将群众的疑问和意见建议反映给相关领导,很好的发挥了宣传工作的桥梁作用;三是做好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并积极协助其他同事完成任务。

在学习上,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获得了双学士学位,并于XX年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文化修养的同时,还有效地帮助和影响他人,共同学习、进步。为提高全局员工的英语水平,下载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并制作成光盘发放到各班组,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年来,虽然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努力向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篇2

二、评估的内容与结果应用

完善评估内容,明确界定格次。党员干部廉洁评估指标采用10分制计分办法,分为“自我评价”、“认知评价”、“客观评价”和“民主评价”四个指标,所占分值依次为0.5分、1.5分、6分和2分。自我评价就是党员干部回顾当年廉洁自律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自我评价。认知评价主要是对党员干部参加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掌握廉洁从业应知应会知识等情况的考核。客观评价主要是对廉政信息填报、遵纪守法、接受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情况的考核。民主评价就是组织职工群众对党员干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的评价。经过评估,所得的分值越大表示廉洁程度越高,反之表示廉洁程度越低。具体划分是,廉洁评估分值在10.0~8.5(含)之间表示廉洁程度良好;8.5~7.0(含)之间表示廉洁程度一般;7.0以下表示廉洁程度较差。

严格评估结果,发挥惩戒作用。廉洁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由矿纪委牵头组织实施,组织科、宣传科、工会、审计科、保卫科等部门配合。评估结果及时在党支部书记例会上通报,在矿办公系统内公开。年终评估结果进入党员干部个人廉政档案,由矿纪委进行“廉洁评估预警”和“廉洁鉴定”。对当年廉洁评估分值在7.0以下的党员干部,由矿纪委实施预警机制,给予诫勉谈话和黄牌警告,促其限期整改;对廉洁评估分值连续两年在7.0以下的党员干部,建议矿党委调整其工作岗位或降职使用。对当年廉洁评估分值在8.5以下的党员干部谈话提醒,原则上次年不予提拔重用,并取消其当年度的评先树优资格。对领导班子成员有三分之二以上廉洁评估分值在8.5以下的单位,由矿纪委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谈话,责成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根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党员干部年度廉洁评估结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结合起来,与个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风险抵押金挂钩考核,根据廉洁评估所扣分值所占比例,同比例扣除党员干部年度风险抵押金。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

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今年以来,先后有20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因没有按规定参加矿组织开展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被扣分。物业公司罗某因签订合同不负责任、风险意识不强、票据管理混乱等情况被查处,矿纪委对其诫勉谈话,扣去1.5分;同时根据廉洁评估体系客观评价相关规定:“班子成员中有一人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班子其他成员每人扣0.2分”,物业公司机关班子其他成员也相应扣去0.2分。2月份,保洁公司党政主管因擅自更改工资分配办法等问题受到行政处分,廉洁评估分值一次扣去3分。此举对个别“大错误没有,小错误不断”的党员干部起到了警醒和警戒作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作为廉洁评估体系指标之一的民主评价,是落实广大职工民主权利,检验党员干部接受监督自觉性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份,全矿各单位召开车间职代会,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向单位职工代表进行述职述廉并接受职工代表的民主评价。我们将评价结果在单位区务公开栏内公示,同时纳入廉洁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估。全矿有115名人员的评议结果在95分以上,党员干部威信明显提高。同时,对42名民主评议结果在90~94分的,扣去廉洁评估分值0.2分;对15名民主评议结果在85~89分的,扣去廉洁评估分值0.4分。

篇3

例如,党员陈老师在工作中始终默默无闻、只顾低头干,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他在一次自评中谈到自己注重家访,且常年资助班里一名特困学生。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确有此事。为此我们在支部大会上、全体教师会上、学生会上大力宣传陈老师的爱生事迹,既對陈老师个人工作给予了肯定,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更为陈老师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又如,新毕业大学生党员李老师,比较善于言辞表达,在一次自评中,写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夸大自我的评价,我们决定由支部书记找她谈话,首先肯定其思想认识方向、价值取向的正确,然后帮她找到自身的优势:年轻精力充沛、热情、知识素养好,与此同时给她确立了学习榜样。一个月后,这位年轻党员就有了很大进步,和同事说话谦虚了,爱帮助同事了。

2.评价指标多元化

重视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评价,也可称为党员教师个体差异性的评价。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探索党员教师发展性评价,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凸显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形式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有效地促进党员教师不断进步、成长。在党员个体得到发展的同时,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例如,我支部针對本校教学岗、管理岗、工勤岗各自的岗位特点,从思想、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设定评议内容和评议指标,并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党员先进性的不同标准进行调整,始终用先进性的“尺子”衡量每名党员。在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党员进行评议的同时,设定业务工作、民主评价和部门考核等3大方面、9个层面、21小项内容,赋予不同的分值,抬高“标尺”,实行更高标准考核,增强了领导干部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为确保每名党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种评价数据,并以文字材料、坐标曲线、柱状、饼状等灵活直观的形式,将每名党员的具体表现以分值反映出来,且有综合排名、单项排名,使每名党员對自己的位置、突出项、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

篇4

篇5

一、“四定一考”制度的内容

“四定一考”制度就是将党员干部以“定人、定责、定点、定时”的方式下到班组中去,带领广大职工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进一步量化、细化和标准化,通过群众评议和党员互评的方法,进行责任目标考核。

管理区党委提出“将党员放在责任区里来考核,放在群众中来评价”,将全区四十多个班组和五个基层班站全部承包给91名党员干部,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以“党员承包区目标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结合季度管理检查中“十先十后”班组的评选,对承包党员和班组进行联动奖罚,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实施情况

(一)开展“三争”竞赛,提升党员干部治企能力

在两级班子和党员队伍中开展“懂生产、会经营,争当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善谋事、能开拓,争当创新进取的开拓人;知民情、解民意,争当职工群众的贴心人”竞赛活动。一是加强学习,提升决策领导水平。定期组织党员学政治,学业务,做到学习计划、时间、内容、考核四落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拓进取,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组织党员干部“创新培训班”,学习优秀管理方法和创新经验,带头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设立党员创新示范点,促进和提升党员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沟通协调,提升民主管理水平。每个党员干部深入班组,深入群众,从关心职工利益出发,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大事,积极向上级提交集体研究,增强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水平。

(二)落实“四定”制度,增强基层班组管理活力

党员干部‘四定’下班组”制度,就是把技术全面、文化、思想素质高的党员干部以“定人、定责、定点、定时”的方式下到承包班组中去,带领广大职工抓好各项工作。同时,制定活动内容和计划,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调整,以激励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干实事、出实绩”。在工作内容上,创新方式方法,落实责任和任务:一是下到班组的党员干部要和班组人员共同劳动,了解班组人员思想和生产动态,并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二是“活动日”要至少发现一个问题;三是下到班组的“四定”人员要根据班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理出工作头绪,以点带面,带领并督促班组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四是针对班组实际情况,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创新创效活动。在活动考核上,采取奖励和处罚并重的方式。一是“四定”人员享有“班组帮扶津贴”,以体现“四定”人员的责任;二是“四定”人员跟着班组考核走,与班组月度奖金挂钩;三是“四定”人员按照每周1天的时间深入班组考核出勤情况。

(三)实施目标考核,激发责任双方建设合力

我们实施了“五好”h员干部责任区目标考核制度,将责任区工作进行量化、细化考核,激励党员和职工联手开展责任区建设。每季度通过党员自我评价、职工民主评议和支部综合评议评选出“五好”党员干部责任区,结合季度管理检查,评选出“十先十后”责任区班组,进行连带奖罚。评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出,形成了党群联动、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四定一考”的效果

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提升。通过党员干部“四定一考”制度的实施,促使党员干部在纪律上率先垂范,在工作上身先士卒,每一项工作都能成为一个样板,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得到较好体现,基层班子民主测评中,满意率均超过97%。

篇6

三是“吃亏”心态。一些机关单位中年一般党员干部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很多灾难都赶上了,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革命工作,事没比别人少干,汗没比别人少流,但到头来职务没别人高,收入没别人多,觉得非常吃亏。

调查显示,全县机关单位中存有以上三种心态的中年一般党员干部虽然只是一部分人,但其危害性却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难领导。他们自认为比年轻领导党员干部资格老、能力强,不愿服从工作安排和调配;二是影响团结。他们平时牢骚多,对单位的很多事情看不惯,如借机构改革等时机发牢骚、洒怨气,影响单位团结;三是工作效率低。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能拖则拖,能溜则溜;四是形象差。服务态度不好,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在群众中的形象较差。

这部分党员干部的存在,导致了机关单位工作积极性的整体下降,给机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带来不利影响。导致这部分机关单位中年一般党员干部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缺乏年龄优势。基层党员干部选任工作中,以年龄划界限的现象比较明显,如强调副科级党员干部一般要在35周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干部中选任,使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失去年龄优势,觉得工作没奔头;二是晋升空间有限。各单位领导职数有限,相当部分较优秀的党员干部提升不了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选任工作不够规范,大部分是实职领导转任,而一般党员干部晋升的较少,使中年一般党员干部看不到晋升希望,失去工作热情;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现有的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第十三个月奖励收入等机制激励效应不明显,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发不了中年党员干部积极性;四是收入结构体系不甚合理。现有的公务员收入结构体系既无法完全实现“奖勤罚懒”的目的,也没有很好地实现“高薪责重、低薪责轻”的区别,一些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在单位上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收入却比工作量相对较轻的科级党员干部少。

从主观因素分析,也主要有四点:一是学习不够。部分中年一般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素质难提升,跟不上形势发展;二是资格意识强。部分中年一般党员干部资历、资格意识强,眼见得不到重用,就怨天忧人;三是自我评价过高。部分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对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总觉得自己是个人才,长期被埋没,施展不了才干,导致心理扭曲;四服务意识弱。部分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强,服务意识不到位。

基层机关单位中的中年一般党员干部正值年富力强,工作经验充足,是党政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调整这部分党员干部的心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为此,资溪县正在积极开展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健全有关机制,加强全县中年一般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其成为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

一是完善中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要求和规划,对中年一般党员干部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找准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施教,如对思想滑坡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服务意识弱化的加强宗旨教育,对工作技能落伍的加强技能培训等,进一步增强中年一般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高工作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是改进中年党员干部选任机制。在积极培养提拔使用年轻党员干部的同时,亦重视对中年党员干部的提拔使用。对经各方面考核,确属优秀的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及时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受单位领导职数限制,不能提任领导实职的优秀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在单位非领导职务职数范围内,定期选任主任、副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使中年一般党员干部多一条晋升渠道,让实干、苦干的中年一般党员干部看到升职希望,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篇7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部署

全区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共分六个阶段进行。

㈠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

⒈研究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相关内容。

⒉全面启动学校2012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

⒊各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本校2012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细则,于2月28日前报送教育局教师管理科,并结集下发至各学校。

⒋学校拟定“师德师风承诺书”(其内容应包括管理区师德建设“十条禁令”),并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

㈡组织学习阶段(2012年3-5月)

⒈各学校要落实间周一次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学习制度,并继续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管理区师德建设“十条禁令”》等。

⒉写两篇师德教育学习心得(每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举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开展“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光荣形象”专题大讨论。

⒊结合期中考试家长会,进行家长满意教师评选活动。

㈢民主评议阶段(2012年6-7月)

在个人自评基础上,每位教职工进行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

⒈公开评议。根据个人师德师风方面的综合表现,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互相评议,通过评议得出教职工的测评成绩。

⒉采取个别访谈方式,召开学生、家长等各种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还可以通过发放师德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借助学校家长学校平台,开展面对面的评议。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如实向教职工进行反馈。教师也要主动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

⒊校级领导还应广泛听取本校教师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群众评议。

㈣思想剖析阶段(2012年8-9月)

⒈对照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区师德建设“十条禁令”》及评议意见建议进行自查自纠,自我评价。

⒉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教职工找出个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差距,对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危害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明确整改措施,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个人师德素质剖析材料”。

⒊对每一位教职工的师德表现给予综合评议,在学校范围内公布。民主测评结果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党员教师中开展“承诺”活动和“牵手行动”。做到关爱贫困生,为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为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为特殊生送方便;关爱单无亲学生,为单无亲学生送家庭之爱。命名首批“党员教师先锋岗”

㈤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10月至11月)

⒈制定整改方案。学校和教职工应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

⒉集中整改。对师德表现较好的,要及时巩固,加强教育,防止滑坡;对师德表现一般的,采取个人谈话和组织关心等方式,定期整改,帮助提高;对师德表现不合格的,要批评教育,教职工个人写出反思和限期整改措施,由学校班子成员一对一帮助整改。

⒊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领导机制。明确校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和完善教师督导考核机制。严格聘任制度,同时和绩效工资挂钩,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视情节轻重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置。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畴。三是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每年教师节表彰10名“师德标兵”和先进集体;并在教育局纪委设立师德问题举报箱(举报电话:0724-7417982);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工资晋升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⒋各学校要开展优秀主题班会观摩活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任课教师恳谈会、全员育人交流会等系列教育活动,就如何与家长、学生和工作伙伴加强沟通、如何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⒌各学校于11月25日前将自查整改报告(不少于2000字)上报教育局教师管理科。

㈥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

⒈12月15日前将2012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总结(不少于3000字)上报教育局教师管理科,届时将结集,并下发至各学校。

⒉检查评比。教育局在年终学校工作检查时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教育信息》上予以通报。

三、工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舆论宣传。

“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是涉及教育系统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事关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教师个人成长的大事来抓。

教育局成立管理区“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陆光玉教研室主任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最基层组织,应积极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任务,校长要负总责,要强化组织,精心安排,保证每个教职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期间要求每位教职工的学习培训笔记不少于5000字。

㈡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各学校要按“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五项制度,即:师德建设责任制度,师德教育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考核与奖惩制度,师德建设监督制度。各学校还要建立督查制度,制定督查办法。

学校也可以采取从社会上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师德师风监督电话(信箱)和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

篇8

(一)以学习为载体,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支部先后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改进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建立完善了议事规则、决策机制,加强了制度建设,解决了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以重建信用环境为抓手,加快解决信贷管理中发生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我行部分县域企业屡次发生违规挤占贷款事件,使信用环境遭到破坏,为此,我行党支部牢固树立了责任意识,经过多方协调,使以前年度贷款遗留、挤占贷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促使银企关系走上正常。

(三)以促进完成经营指标为总体目标,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合理确定了考评内容和指标,不断细化考评标准。行领导班子定期结合经营绩效考核和工作总结,按照“四好”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标准,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向全行通报情况,带动了经营活动。

篇9

二、主要做法

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认识

*市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规定学习的“三本书”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中央的要求转化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采取“六学”方法深化学习成效。“组织集中学”: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专家辅导学”:邀请专家教授进行5个专题辅导,全市110个单位共邀请专家学者137人作专题辅导89次;“实践体会学”:组织党员干部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行实践体验1.1万人次;“交流相互学”:举办了“*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告会”,邀请来自部门、企业、乡镇、农村的先进典型作经验交流报告;“考赛结合学”:举行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服务寄送学”:对外出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实行送学上门,确保学习覆盖面达到100%。

*市还着力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举办了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报告会、网络论坛、专题访谈等主题活动。努力在党员干部思想中实现“四破四立”:破除惧怕困难、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意识;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树立求真务实意识;破除“以物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意识。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市围绕“科学发展新*”的目标体系,结合本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在推进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等11个方面精选出调研课题274个。25名市级领导,每人负责一个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课题调研,110家单位领导班子共组织426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共走访了262家企业、14个乡镇街道,召开了530多次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共发放问卷2万多份,统计各类数据3万多个(项),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市还邀请专家就*市科学发展战略性问题进行调研,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组织专门班子对274篇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将优秀调研报告在*媒体上交流。对调研成果进行梳理归类,作为分析检查、整改提高的依据,作为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依据。

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分析问题

*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新*”主题,通过“五条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共征求意见3万多人次,收到意见和建议5100多条。联系实际开展“五查五看”:查思想解放,看发展理念新不新;查科学发展,看发展方式优不优;查改善民生,看为群众办实事力度大不大;查政策制度,看机制创新够不够;查廉洁自律,看干部作风实不实。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找出突出问题。

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市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日”活动,相互交心谈心,沟通思想。会上,坚持“三讲三不讲”:讲主观不讲客观,讲实话不讲空话,讲要害不讲枝节。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实行“四不过关”:问题找得不准不全不过关,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到位不过关。同时,还按照“代表要广泛、方式要多样、发言要自由、接受要诚恳”的要求,组织群众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狠抓整改落实加强督促检查

*市把分析检查报告查摆出来的6个方面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解成32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10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马上能改的,立即解决。据统计,全市110家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查找经济、民生、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970个,目前已经解决720个。

在活动中,*市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采取普遍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各单位认真研究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时限,抓紧解决。按照强化“督”、突出“查”、着力“导”的要求,对110家市直单位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突出了“七查七看”:查领导,看主职干部是否亲自抓;查单位文件,看工作方案是否结合了实际;查宣传氛围,看各单位是否有宣传专栏、学习园地;查活动覆盖面,看外出流动党员是否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查工作安排,看各项工作是否开单销号;查活动环节,看各项程序是否到位;查整改落实,看“四明确一承诺”的突出问题是否整改落实到位。*市还专门制定《学习实践活动考核办法》和《量化标准》,坚持严格程序、量化考核,不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通报批评,督促补课、整改,确保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质量。

三、主要成效

【数字链接】

废止制度719个,完善制度1103个,新建制度376个

1350户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全面启动,1150户在春节前入住新居

1000多名干部与10*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

*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党员干部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一次大培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轮大推动,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提高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意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市广大党员干部逐步消除了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刻把握和科学认识的“无识”倾向、片面强调保护资源环境不求发展进步的“无为”倾向、认为后发地区重在加快发展而不在科学发展的“无关”倾向。大家普遍认为,*市要争当*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就必须加快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和谐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理清思路,提高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市提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富裕*”;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绿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加强效能建设,着力打造“效能*”。努力实现发展方式更优、发展质量更好、发展速度更快,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同时,*市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锻炼,提高了“五个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发展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出思路;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决策能力,能科学判断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把握发展先机;进一步提高了科学规划能力,能从实际出发规划本地本单位的发展,克服工作的随意性;进一步提高了改革创新能力,勇于打破陈规,推动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统筹驾驭能力,能驾驭市场经济,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78-2

1 “学长辅导员”的现实意义

“学长辅导员”制度是从在读高年级学生中,通过聘任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辅导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参与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班级分派不同的高年级学长进行管理,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深入新生当中,被聘任的学长在课余时间深入新生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帮助新生规划总体和各学年段的奋斗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新生交流,为新生答疑解惑,并在专业学习,班级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为学弟学妹提出建议,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这项制度实施,不仅使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而且使得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工作能力。

1.1 “学长辅导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自主意识普遍较强,许多学生遇到困难不愿意找老师交流,反倒愿意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长沟通。学长辅导员来源于学生,经历过大学每一阶段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经验,甚至教训。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兄弟姐妹,或是咨询顾问,或是信息提供者,或是家庭教师,或是简单的朋友,或只是一个陪伴者。学长辅导员了解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尽自己的所能给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现身说法,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

1.2 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军训工作、入学教育等

在新生接待工作中,学长辅导员是整个新生工作中的主力军,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报到工作,接待家长与新生,并且主动向他们介绍校园、学院概况及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学长辅导员在新生接待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学长辅导员在烈日中陪同他们完成了整个军训,对新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新生通过助理辅导员了解了更多的校园环境、各项管理制度等,学长辅导员在整个新生接待及军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学长辅导员”的主要职责

2.1 学习辅导

2.1.1 帮助辅导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课程结构。

2.1.2 针对新生进行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指导,指导低年级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确定学习进程,指导其选课。

2.1.3 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2 生活辅导

2.2.1 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指导低年级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3 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在思想上健康的成长。

2.2.4 鼓励并指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3 日常工作

2.3.1 协助辅导员完成迎新、军训、社会实践等工作的组织、监管、处理突发事件等。

2.3.2 帮助辅导员建立班委会、学生会等,并给予相关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其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2.3.3 帮助辅导员进行班级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纪律、宿舍管理等日常工作。

2.3.4 帮助辅导员开好班会,做好信息传达工作和部署工作,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通。

3 “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方法

3.1 严格挑选

“学长辅导员”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优秀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其次一定要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教学环节。

每年9月初,各院系本着“本人自愿申请、辅导员推荐、院系审核、公示后聘任”的原则和流程对本学年的“学长辅导员”进行选拔,原则上每个新生自然班配备一名。“学长辅导员”实行院系内的聘任制,任聘期为1~2个学期。

3.2 精心培训、加强管理

由于学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工作面广,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因此要进行相应的思想和业务培训。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给予学长辅导员在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处理、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座谈会,帮助他们做好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帮助等工作;院系也可以每月召开学长辅导员工作例会,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与学长辅导员借此平台相互沟通交流,也可以就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3.3 定期考核

学长辅导员是老生中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认真地完成任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低年级学生指导和帮助,但也不排除少数学长辅导员工作中虎头蛇尾,遇到挫折后由积极变消极。院系应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议、辅导员评议、院系意见,考核等级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的,将在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时按考核等级加分;考核优秀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的奖励,在评优评奖和推优入党方面给予优先;对于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工作道德和纪律要求的,考核等级为不合格,要给予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辅导员。

4 “学长辅导员制”实施过程中待改善的问题

4.1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学长辅导员制”工作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对学长们的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学长“重使用轻培养”,在培训和引导工作上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做得不够;缺乏跟学长的沟通、对学长的鼓励和鞭策,使学长感到工作动力不足,信心不够;缺乏对学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工作的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都应参与到对学长的培训上来,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举办有关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角色转换处理及学长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交流会,帮助他们做好对新生的指导、帮扶工作。此外,辅导员、班主任需加强与学长的沟通和管理,成为学长的坚强后盾。

4.2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的跟进力度

学长辅导员大多是老生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积极地完成任务,与新生建立起融洽、亲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到新生认可,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指导、帮扶新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但少数学长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由于学长人数较多,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学长情况。因此,学院(系)应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学长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和跟进“学长”工作。此外,在每月的学长工作交流会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与学长应加强相互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长”的工作频率、个人风格、工作方式,也可共同探讨问题,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学期末考核结束后,针对新生具体问题及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经验和教训。

4.3 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在“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过程中,少部分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帮助和引导不够深入,呈现表面化倾向。由于学长都是高年级学生,在兼顾学长工作的同时,必须先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很多学长本身就是党员或学生干部,学生工作较多,因此有时候无暇顾及所帮扶的新生,无法主动与低年级学生深入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长由于顾及到自身工作考评等因素,在向辅导员班主任汇报工作时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规定学长必须定期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需定期召集例会,听取学长的工作汇报和新生的反馈信息,再根据两方面信息对学长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出色、所带班级成效显著的学长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对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学长道德和纪律要求的,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

4.4 避免“学长辅导员制”与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工作中“两条线”

“学长辅导员制”作为学生管理的辅助办法,其实施应有助于学校以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为主线进行学生工作,而不是另砌炉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平台,“学长辅导员制”和“团总支、学生会”之间不应该互相矛盾或冲突,应避免“两条线”的情况出现。因此,可以把学长辅导员制的管理机构直接纳入团总支、学生会,作为团总支、学生会的一个部门,有利于学长工作的上传下达、监督考核,推动学长工作的有效进行。“学长辅导员制”的实行对于学校管理、老生新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学长辅导员制管理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的时期,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加大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使其不断完善,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添砖加瓦。

建立完善的学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培养一支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的学长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大一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学长辅导员制”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但增强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使得刚入学的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高年级学长们的帮助与指导下,新生们更加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跨出了大学生涯坚实的一步。同时,“学长辅导员制”更是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凝聚了班级、学院的向心力,使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提高,还从中学会了感恩,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绍正,邓静.论学生辅导员助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A].科技资讯,2009,(31):187.

[2] 徐占品,易金丰.助理辅导员制度的实践探讨[A].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8):88-91.

篇11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篇12

基层央行经过多年反腐败工作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和形成了教育防范、制度规范、监督制约、监察惩处、考核测评、廉政预警等六大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预警监测机制与党风廉政建设其它机制相比较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行性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事前发现、预防在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如何构建适合基层央行实际的廉政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完善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机制,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机制的意义

(一)构建预警监测机制是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

人民银行系统反腐败工作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把事前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系统内违法违纪案件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部门和环节仍时有发生,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建立科学的廉政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全面掌握有关廉政工作信息,对获取的廉政信息梳理归纳,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能够从中发现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正确分析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苗头和动向,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构建预警监测机制是把握反腐败工作规律性的必然要求

纵观多年来腐败行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如果只注重惩治而忽视预防、只注重治标而忽视治本,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就可能查而再来、纠而复生,甚至出现查不胜查的情况。反腐败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抓好预防监测,及时分析腐败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原因和防治对策,掌握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当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不断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为此,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一系列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定,明确要求各级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预警机制,提高反腐败预警能力,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预警监测机制是提高反腐败预见性的客观需求

预警机制作为一种“防患未然”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防灾、突发事件、社会公共安全等预警机制的应用,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各类风险的预见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再一次发生。增强预警预判能力,正确分析与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反腐败预见性的客观要求。在反腐败工作中引入预警监测机制,目的就是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与反腐倡廉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料,并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动态剖析腐败行为的类型、形式、手法和发生环节,及时准确地预测出一段时间内党风民情的动向,从而为廉政教育、制度防范、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

(四)构建预警监测机制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保证

诱发腐败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包括权力因素、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而这些因素又始终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对腐败行为的发现和预防都绝非易事。全面把握诱发腐败行为的各种因素,多渠道搜集相关信息,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前提,对于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查办案件的情况看,预测能力不强、预警信息的反馈相对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线索并没有被掌握,直至案发后才被发觉,造成了工作的被动。有的问题已在某一区域、某一环节有所暴露,却因为是个别现象而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我们仍缺乏有效的反腐败预警机制,还不具备对分散的信息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1]。

二、基层央行建立廉政预警监测机制的难点

一是从基层央行职责看,相关部门分别承担执行货币政策、经理国库、支付清算、货币发行与回笼、外汇管理、内部管理与党建工作,各部门职责不尽相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为建立廉政预警监测机制带来客观上困难,难以统一标准。

二是建立廉政预警监测机制工作处于初创阶段,没有现成的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统一模式,因此需要有条件的基层央行纪检监察部门勇于创新,主动探索。

三是基层央行各单位及部门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重视程度不同,给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廉政预警监测机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廉政预警监测机制具有分析预测功能,对获取的廉政信息要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合理设计一些指标体系。但目前廉政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没有统一的可参考依据,如何将这些指标定量转化成具体的分值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考评结果,需要基层央行纪检监察部门认真的摸索和尝试。

五是限于基层央行纪检监察部门人员自身综合业务水平,在认识的层次和主动性方面也不尽一致,建立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科技、内审、人事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也是影响建立健全预警监测机制的因素[2]。

三、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一)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

预警监测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发生的前馈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基层央行的反腐倡廉廉政预警监测系统应以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为依托,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为依据,以完善而有效的预警保障措施为手段,由信息收集系统、监测分析系统、预警反馈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见图1)。

1.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是启动预警机制的基础环节,主要采集反映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具体内容为: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办公室等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情况;案件查处情况;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货币政策出台前后社会舆论反映;干部职工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工作、监督制约工作、惩处工作的满意程度;职务犯罪及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新情况、新特点;履行职责过程中涉及反腐倡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反映等等。可以由纪检监察、人事、内审、事后监督、办公室等部门共同组建一支兼职的监测队伍,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汇总整理,通过如下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相关廉政信息:一是从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取得,如季度风险检查评估、执法监察、内部审计、专项业务检查等等;二是每季度从纪检监察、内审、人事、事后监督等部门获取定期分析报告,通过建立廉政信息库,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廉洁从政情况以及被举报等情况纳入廉政信息库;三是掌握职工对反腐倡廉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四是建立基层央行反腐败预情直报点,通过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廉情民意直报点,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及时收集反腐败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损害职工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发挥信息前哨的作用;五是聘请外部廉政舆情观察员收集相关信息,可以利用聘请的纠风和行风建设监督员兼任廉政舆情观察员,及时将基层央行行业作风、依法行政方面出现的问题予以反馈,建言献策;六是通过年终考核工作,汇总各单位(部门)的整体情况,综合评估。

2.监测分析系统。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反映廉政建设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交廉政预警监测分析报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为廉政建设、制度防范、强化监督和管理决策等提供准确完整的参考依据。具体内容为:一是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重点做好初信、初访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分析,加强对重复、越级的专题性分析监测;二是强化对个案、类案与案件综合分析,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查找主客观原因和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中发现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三是加强廉情民意综合分析,及时了解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状况的意见和看法,掌握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分析反腐败斗争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达到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预警监测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四是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定期组织召开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审、事后监督、办公室、宣传群工、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重点加强反腐倡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综合分析廉政预警指标体系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3.预警反馈系统。预警反馈是预警机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预警机制的作用和成效。纪检监察部门在预警信息分析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按照行为发生的性质、频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别处理。若分析得出的结论在廉政状态,可结合处室、县市支行季度考评予以表扬奖励。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处于警戒状态的,需要立即实施预警,采取廉政教育等方式,涉及干部个人问题的可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教育、采取提醒谈话或调整岗位等措施,给予告诫和劝勉;涉及某一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对处室或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督促其限时整改。若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已经出现不廉洁行为,但情节轻微,尚未构成违法违规,处于危险状态,首先由纪检监察、内审、人事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一经查实立即警示纠错,采取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教育方式,不仅要限期整改,更要达到举一反三,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的目的[3]。

(二)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考评

从图1可看出,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处于廉政预警监测系统的中枢位置。实际上,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也是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系统化、数量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可供选择的指标很多,但如何才能使这些指标成为完善基层央行廉政制度建设及反腐倡廉的参数,指标本身的选取和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本文从“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两个视角对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进行设计。

1.基层央行组织机构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考评。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实践,结合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最新进展,在扩展1994年南开大学课题组廉政建设综合指数①的基础上,从腐败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构建基层央行组织机构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级指标3项,主要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设置为制度指标、行为指标和效果指标,并将评价标准分类为10项二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二级指标继续细化为科学可行、易于评价的30项三级指标(见表1)。

基层央行组织机构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考评可采用百分制,根据考评结果得分X按“无风险”(X≥85分)、“需要关注风险”(70≤X

2.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考评。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廉政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核心是将领导干部“廉洁指数”评价指标设定为“个人认知”、“民主评议”和“客观评价”三个一级指标(见表2)。其中,“个人认知”指标是一名领导干部达到廉洁自律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素质;“民主评议”指标信息由纪委通过组织集中测评的方式进行采集;“客观评价”主要是上级组织通过监督检查某些直接或间接影响领导干部廉洁性的廉政信息进行量化评分。三个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分别涉及领导干部廉政文化认同、职业发展信心、自我评价、干群关系、民主测评、廉政信息填报、个人被举报情况、亲属被查处情况、生活奢华程度和遵纪守法情况等诸方面的信息。

同样,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考评也可采用百分制,根据考评结果得分X按“无风险”(X≥85分)、“需要关注风险”(70≤X

四、提升基层央行廉政预警监测水平的相关建议

(一)以制度作保障,确保廉政预警机制正常有序运转

1.组织保障。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主要负责预警机制运行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廉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廉情预警的发出和反馈监督落实工作。内审、人事、事后监督等相关部门参与预警监测相关工作,主要负责预警信息的采集、报送和情况反馈工作,从而形成整体联动的预警网络。

2.制度保障。预警机制建立后,还须有相关的制度与之相配套才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一是建立廉情信息收集汇总制度,一般每季度由纪检监察部门收集一次廉情信息;二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制度,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会;三是建立预警通报制度,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和特点,及时向所属党员干部通报廉情信息和注意的事项;四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反馈制度,主要是由相关单位(部门)反馈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的落实和整改情况。

3.程序保障。一是启动预警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应协同各职能部门,需启动预警机制加以防范的,应立即向单位党委(党组)报告情况,实施预警保障,防范制止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启动保障机制。需实施保障措施的,由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实施。三是反馈落实情况。预警保障措施实施结束后,实施部门应将实施过程、结果及下步工作打算等情况及时报送纪检监察部门备案。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将预警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向单位党委(党组)汇报。四是健全个人廉政档案。为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力度,实行廉政情况报告制度。每年年初,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应将上年度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书面报告,存入个人廉政档案。

(二)建立完善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

基层央行应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探索建立完善廉政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内联网开发具有廉政信息收集汇总和预警功能的软件,定期收集和生成廉政预警监测与考评的相关图表。纪检监察部门对获取的信息梳理归纳,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正确分析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苗头和动向,科学预测反腐败工作形势。通过指标分析,本着针对性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观性与客观性,防止绝对化和一刀切。对共性的问题抓重点、抓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个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强化监督与营造干事、创新的宽松环境相结合,注重综合效果。

(三)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构建廉政预警监测机制,主要依靠广大群众多渠道、全方位监督和检举各级领导干部的自律情况,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因此,要针目前仍有部分职工存在举报的戒备心理现象进行深入宣传和发动,消除举报人的顾虑,保护举报权不受侵害。同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恶意、虚假举报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张奎.对建立推广基层央行廉情预警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调研资料.2010.

[2]中国人民银行毫州中支调研课题组.基层央行建立腐败预警和监测机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调研资料.2010.

[3]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中支纪委课题组.基层央行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预警和监测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调研资料.2010.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Bank grass-roots level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for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

HUANG Liang-mou, XU Dao-shun, LIU Fang

篇13

尊师重教的历史在我国渊源流长,一些名师之所以为世人景仰,不仅在于他们兢兢业业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更在于他们言行一致、持身自律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风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科教兴国的神圣使命,其培养的大学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高校老师的师德建设息息相关。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改革和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素养,才能建设一个高效、务实、和谐的高校。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师德是高校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他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兴趣、心理、思想、观念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教书”、“育人”是同步的,一体化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负责。为人师表,决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每一位“为师者”职业要求和历史责任。

(二)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在大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试想,靠抄袭作假得到文凭、不择手段晋升职称的老师怎么能教学生讲诚信、不作弊?满口脏话、满身臭气的老师怎么能让学生讲文明礼貌?向学生索贿受贿的老师怎么能教育学生清正廉洁?一个经常散布有悖社会主义的言论的老师,又怎么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打铁必须本身硬,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有用保障。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高校若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谁不注重教学质量,谁不注重学生素质,谁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推向了市场,高校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大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名片。社会承不承认、接不接收某所学校的毕业生,要看你的毕业生有没有本事,讲不讲道德。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收道德素质低的学生,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分数有多高。如果某所高校的毕业生都不能正常就业,势必要被社会亮红牌,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也必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

“教风”与“校风学风”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更谈不上良好的“校风”。“上梁不正下梁歪”,“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校风学风,是学校常抓不懈的永恒课题,师德建设当然也就成了学校常讲常新的经典话题。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源,也是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创造优雅的育人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一)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标准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涵是不同的。新时期高校师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师德标准中的首要条件。高校老师必须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其二,学高为师。师智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没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高校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的活力来自于师德风范,而现代高校教师师德风范的内涵,不仅要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求具有高水平的职业能力和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

其三,技高为师。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要有良好的育人技巧,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同时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使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其四,身正为范。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校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大学生的引导者,是放飞学生梦想的人,是点燃学生激情的人,是激发学生创造的人,是鼓励学生进取的人,是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高雅品位的人。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应该说,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是高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是好的,他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堪称典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也无可否认,由于受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高校师德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归纳如下几点:

其一,敬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足。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

其二,单纯传授知识,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是单纯传授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忽略学生的人格培养。

其三,自身素质不高,师表作用欠缺。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讲文明;教学工作中不负责任、备课不认真,应付学生;在课堂上散布有悖于社会道德的言论;甚至有的教师参与招生腐败、学术腐败、假文凭、假学历、假职称的肮脏交易。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2006年5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总书记提出的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契合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丰富了当代师德的内涵,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等提出了指导方针,树立了具体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目标。

1.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高校师德教育机制。高校师德教育要从源头抓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以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将荣辱观的内容纳入教育培训的范畴,一方面要时时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荣辱观教育,引导教师学会“慎独”、“修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治教育、制度教育。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途径:一是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先导,通过结合各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各种形势报告会,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坚定教师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培养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高尚情操。二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仅加强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还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岗位教育,强化岗位意识。通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让教师充分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三是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典型教育、同行教育,引导、激励教师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

2.进一步完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规范言行。要以明确的制度,施规范教师行为,形成健全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求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教师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学校就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师德建设的制度,如“高校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上课制度”、“教师行为准则”、“教师监考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对教师的言、行、上课、备课、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不负责任、不讲师德、不称职的教师作出处理。要把教书育人,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3.正确引导,提高素质,修身养德。

正确引导,就是为教师开辟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途径,这就要有明确的导向机制和适度的激励机制。一所高校,师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历史和现实氛围的影响,而好的传统和氛围又必须有相应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回顾历史,把倍受社会尊重的老教师和违法的教师作比较,让教师懂得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依附于一所好的学校,而一所好的学校也必须依靠一批素质优良的教师,强化教师的整体意识,懂得散漫不是潇洒,娇艳不是美好,粗野不是能耐。强化积极进取意识,懂得洁身自好,淡薄名利。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讨论、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全体教职工弄清自己的职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模范。象蜡烛一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要提高素质,还需要树立榜样,典型带动。高校要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观看“先进事迹报告会”,推行“党员、教授挂牌上岗”,把高校师德建设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注意发掘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注重发挥教师党员和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作用,广泛宣传好人好事,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全校的师德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此外,还可采用隐性德育的方法,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如师德演讲赛、师德报告会、座谈会、先进事迹展等,让教师在正面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将师德规范潜移默化到心灵意识中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师德教育机制,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4.奖惩结合,高效调节。师德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出台相应政策,如职称评聘、进修深造、出国留学、职级晋升、工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师德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高校的领导要把思想教育、师德建设与关心教师生活、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为教师安心教学、乐于奉献搭建平台。其次,要建立督导机制,成立由校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代表共同组成的督导组,通过领导听课、专家评议、自我评价、学生打分、家长调查等手段,及时掌握教师遵守师德校规和教书育人的工作状况,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改进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并且激励教师常修为师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推动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要建立竞争机制,网上选课,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实行高效的人事制度,拉开收入档次,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那些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守师道、不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胜任教师岗位的要另做非教师安排。对于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反应良好的教师,要在待遇、住房、工资等方面予以大幅度倾斜,必须彻底打破“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局面,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四、小结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文明程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可一蹴而就,也没终极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理念是超前发展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扎扎实实落实高校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只有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以德育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项目成果,编号:XJK06BZC04]

参考文献:

1.盛光辉.师德建设需要综合治理[M].大地,2005(7)

2.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J].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