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路交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者:侯树军 寇丽琴 吴明 张海鹰 单位: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在经济调查和交通出行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自治区公路网的数学模型和经济发展模型,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局部网络为全自治区路网的子集。路网数据随着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动态更新。路网要素为节点和链接,节点包括路网节点和表示交通小区质心的节点,链接为有向路段。路网拓扑结构用邻接目录表示。链接的属性包括长度、等级、自由流速度、通行能力和路阻函数。基年OD(origindestination)表获取基年OD表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数据,包含两种推算模式,其一是在OD调查的基础上,通过OD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得基年OD表;其二是OD表反推模式,即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表,这种模型在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路段交通量观测数据和信息技术进行OD表推算。
远景交通量推算公路建设项目是公路网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其实施效果和影响也需要放在公路网络之中来评价。因而采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公路网规划相同的远景交通量推算方法,即四阶段预测法。四阶段预测法包括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1]。每个阶段都设计了多种模型,各阶段选用某一种模型就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计算通道。生成交通量的预测,采用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和函数法[2]。该软件计划包含两大类交通分布推算方法,即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其中增长系数法包括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detroit)法、弗莱特(fratar)法。综合法从分布交通量的实际分析中,发现OD交通量的分布规律,并建模和标定,包含重力模型和最大熵模型[3]。交通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公路运输方式和铁路、水运运输方式之间的划分,其二是公路运输方式中各车型之间的方式划分。对于第一个层次的方式划分预测,主要采用转移曲线法。对于第二个层次的方式划分预测,将根据几年以及未来各特征年各种车辆客货运承担量、实载率、车种构成等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机动车辆发展情况进行预测[4]。交通分配是由远景OD表推算路段交通量的过程。交通分配模型通常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两类模型都将包括在本软件中。非平衡模型包括全有全无分配,多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和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平衡分配模型包括用户均衡(userequilibrium)和系统最优(systemoptimization)[5]。用户均衡又包括了确定性用户均衡和随机用户平衡。确定性用户均衡采用Frank-Wolf算法求解,包括三部分: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最短路径确定和一维优化搜索。其中矩阵迭代法用于一次性求出所有OD对之间的最短路径,两分法和黄金分割法来完成一维优化搜索。随机用户平衡采用基于logit加载的相继平均法解算。变换阻抗函数后,系统最优模型也可以用Frank-Wolf算法求解。
内蒙古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系统的开发将建立我区的公路网数字模型和经济发展模型,构建模型多样、运算快捷、界面友好、兼容性强、输出结果丰富的新一代交通规划基础软件,为我区的公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基本技术支撑。多种模型的建立确保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路网拥挤程度等,选择最有利的计算模式。输出结果将包括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公路网规划要求的各种图表,包括基年OD表和预测远景年OD表,各特征年路段交通量、期望线图、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等。
篇2
2.1比较传统。
现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上还出于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还不全面,比较粗犷,主要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文件的管理上,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参数的控制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体现施工管理技术的作用,也达不到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
2.2管理水平限制。
现今的许多公路设施的分包商在施工的技术管理上,还不健全,管理水平也有限,不能对施工技术进行很好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承包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使公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对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明确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作业方面。包含了对交通施工作业的方法、具体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施工企业的规定而言,承包企业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企业的标准就一定要高于作业方法和施工程序两个方面,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双方所签署的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上的规定,使用对应了技术标准。第二,合理分配人员。要做好计量器的工作,对于施工人员按照工作岗位和技术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定期对使用工具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所使用的工具和现场工作开展的准确性。第三,建立和健全原始技术资料。做好原始资料在工程施工设计的变化、设计交底的记录、相关图纸的审核信息、施工中所用到的器材检查信息、建筑材料信息等的记录,并要求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第四,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月越来越多,这些设备的运用对提高施工建设工程的质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施工图放样的工作,把工作落实到人的身上,要求相关负责人专门负责。
3.2改变传统,严格遵守交通施工技术管理规范。
交通实施工程的质量是施工工程的命脉,也是施工技术规范的主旨。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队要对技术规范引起重视,对施工工程质量评定中相关参数的要求都要知晓和熟悉。同时,对于工程的建设量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整个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遵守相关制度,对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对施工控制和施工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施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实现末端管理到瞬间控制的转变。在队伍施工之前,对于工程建设中,要使用的材料从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对厂家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材料的质量问题;在工作人员上,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强调,让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准备工作不合实际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不允许动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从基础工作人员到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作人员要向上级进行详细的的报告,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
3.3保证工程进度,健全收工制度。
对于道路的标志和路面标线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标识,制定大城市的进出口、慢行车辅道。完善高速公路的防护栏、隔音墙、监控系统、通讯系统等的建设,以及公路中人行天桥和地道、线旁车辆停靠的建设。在国道建设中实现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在县级以上的公路做到标志和标线齐全,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要按照规定建设好分隔带各慢行车辅道。同时,还要建设起过境汽车的同行环道,减少城市中的过境车辆。
3.4注重对施工队伍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建设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施工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挖掘出人才,不断地对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同时,要想留住人才,还得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薪资,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篇3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4
降低公路交通运输成本就是通过优化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减少支出,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为降低公路交通运输成本,企业应避免生产经营中不必要的支出,应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与标准,从而对成本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控制。降低公路交通运输成本能够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有效降低公路运输成本。
2.1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升职工业务水平。职工的素质问题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基层管理者在成本的评定、报销、核算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修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着修理费用的高低;驾驶人员在运输时间、路线选择、油耗控制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高层领导在预算决算、制定策略方面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2.2重视汽车维修技术管理工作。《汽车运输业车辆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车辆修理应遵循视情修理的原则。“视情修理”指的是依据车辆检测诊断结果,根据情况按照不同的作业范围与深度展开修理工作。此项规定的目的在于避免提前修理所造成的浪费,又防止拖延修理造成的情况恶化。因此,企业应贯彻该项原则,加强汽车维修技术管理。
篇5
单边部分车道封闭模式:即采取部分车道封闭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道路的出入口相隔较近(2~5km),并且附近也没有合适的分流道路,交通量较大且服务水平在D级或C级以下。此模式可能需要与交通管制和分流措施相配合。但这种模式的交通组织与施工组织都比较困难,并且一般情况下要严格限制作业区的长度。而且作业质量不易于控制。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利用交通量较小时段施工,如夜间或者周末。以上两种方案可以和以下方案配合使用达到最大效果
修建临时通行便道模式:即采取提前修建临时通行车道的方法,适用于在一些路段需要封闭改造施工或大修作业时现场无合适分流手段的情况,同时还要放置交通安全标志,必要时需进行路面硬化处理以保障必要的道路强度及通行条件[5]。并且,这种模式常常与前两种模式综合起来作为补充使用。
只采取车辆限速措施,该模式适用于交通改造和扩建工程。在交通扩建改造工程中,如果加宽通行道路,则不采取合并车道的措施,不采取车辆分流措施,通行车辆仍按原来的车道正常行驶,只采取限速措施来减少对两边加宽区施工的安全影响。但该模式不适用于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宏观和微观模型的结合要依据各种各样的路段和不同的交通环境选择,并且适当调整交通组织模式,还要结合季节以及时段来选择。从以往经验来看笔者讨论部分路段封闭下采用单边全封闭控制还是单边部分封闭控制方案。
东港高速维修养护组织方案
东港高速公路(东营海港至胜利黄河大桥)设计数据如下:全程封闭,全程立交,总长64.7km,路基宽度为26m,其中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2.5m,中央分隔带2m,土路肩2×0.50m,左侧路缘带2×0.75m,设计通行速度为l00km/h[6]。
从整体路网的角度,由于全线保持原有全线封闭施工和正常交通两个方案均不适合于东港高速,所以笔者选取部分路段封闭部分保通的方案:即在大修的过程中,部分的路段仍维持通行状态,另一部分路段则采取车辆分流的措施。交通调查数据来源于东港高速公路及周边路网。
根据具体路段实际情况,采取“单边封闭单边通车”和“单边部分车道封闭”两种交通组织模式。仿真所用的交通调查数据则来源于相关高速公路信息中心进气交调和历史数据。1)交通组织方案1:单边封闭单边通车,各个大修路段分时分段单边全封闭,借道对向单边双向通行。2)交通组织方案2:单边部分车道封闭,单边部分车道封闭,部分车道合流通行,对向保持正常通行。
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
搭建施工区交通仿真系统模型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主要由施工前和施工中两部分交调数据组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路几何线形资料、道路条件资料、道路交叉口资料、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和车头距、交通标志等,以上数据可查阅设计文件或者查阅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平台[7](例如高峰小时量如图1),各种数据经过汇总标定处理后才可作为模型输入值,在应用时按实际测量数据做出调整。
方案一:单边封闭单边通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作为VISSIM软件的仿真对象。包含上游合流点、下游合流点、警告段上游渐变段、下游渐变段、上游开口、上游缓冲段。仿真模型如下面图3~图6,路段车速分布如图2。还包含作业区、下游缓冲段、下游开口、终止段。单边封闭单边通车模式如图3。2)仿真模型参数①施工路段的交通组织参数进入作业区设置限速为40km/h,作业区之前路段设置限速为50km/h。并相应地在作业区路段和作业区之前路段设置限速标志。解除限速标志设置在养护工区分流点结束后200m。各交通控制区长度的基准取值为:警告段=1km、作业区=3km、下游缓冲段=350m、下游渐变段=20m、上游渐变段=20m、上游缓冲段=350m、终止段=200m。另外,未施工的单边车道开放渐变段和缓冲段长度分别为20m和50m,下游开口和上游开口长度均为60m。②施工路段的交通信息参数将东港高速设计数据输入,我们选用VISSIM软件中的3D或2D模型中的类似车型来表现车辆特性。
方案2:单边部分车道封闭1)仿真模型的简图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作为VISSIM仿真的对象。单边部分车道封闭模式如下图6。图中7段为终止段,4段为作业区域,1段为警告路段,2段为车道封闭上游渐变路段,5段为下游缓冲路段,3段为上游缓冲路段,6段为车道开放下游渐变路段。2)仿真模型参数①养护施工路段的相关参数进入作业区设置限速为40km/h,作业区之前路段设置限速为50km/h。并相应地在作业区路段和作业区之前路段设置限速标志。解除限速的标志设置在养护作业区交通分流点结束后200m的地方。各交通控制区长度的基准值为:下游缓冲段=50m、下游渐变段=20m、警告段=1km、上游渐变段=20m、作业区=1.5km、上游缓冲段=100m、终止段=200m。②施工路段交通信息相关参数同上。模型中车辆参数以小汽车为标准,由于东港高速大货车比较多,仿真时换算成小汽车当量进行模拟。交通模型选择“基于可变跟驰时间和随机因素的车辆跟驰模型[8-10]”,养护区车辆不可超车。
仿真结果分析与方案评价
路段方案1:一般公路养护大修工程全线路段按分标段施工,而各施工路段之间要保持多少间距,可以在同时保障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行车的快速性影响最小。仿真数据分析如下表图7~图8。在中间仍保持两车道通行的情况下,这里将两施工路段合并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施工路段处理。这样就只存在两个交织路段,那么容易引起交通流紊乱情况的路段只有两段,且两侧均为正常通行的路段,一旦发生局部性的交通堵塞,两侧不但仍能够有足够的区段空间来逐渐消解堵塞,而且管理上更易于集中。但是在该方案下单车道通行的距离比较长。
篇6
2.原则二:目标化管理与节约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终有通过目标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建设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的合理调配,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而在具体的节约原则上,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强化科学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科学管理对于施工效率与方案优化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于既定的财务制度要严格遵守,包括开支费用的标准、开支成本的范围以及其他相关财务制度等,而在具体的费用支出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并进行一定的强有力的限制;最后是制定出防止成本失控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随时掌控建设成本,防止浪费。
二、当前交通公路运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制度与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成本控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基于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与丰富高效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基础与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应用于公路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制度并不完善,首要因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这就使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可依,对于违法行为也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与制裁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管理指导措施的缺失,也使得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深受影响。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施工秩序维护,导致工人工作热情较低,建设项目效率低下,进度拖延。而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也阻碍了成本控制的实施与完成。
2.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员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灵活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从事成本控制工作的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够保障整个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中从事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是整体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应用时间有限,也是近些年来才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所以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必然。一名合格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还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
3.成本控制过程中“重成本,轻质量”
在实际的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过度重视成本控制,单纯地为了建设资金的减少而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即“重成本,轻质量”,而这种现象与我们所提倡的陈本控制的核心理念是有明显的背离的。因为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要复杂得多。成本控制的主体是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低成本就可以偷工减料、做残次工程。所以公路建设项目的人员一定要对成本控制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的真正内核,不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的延误。
三、推进交通公路运输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起完善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体系与制度
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之前,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控制体系与制度,对于控制的具体内容与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从而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要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为项目的建设打造强有力的制度基础与人员基础。
2.注重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只有基于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控制人员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建设,定期组织关于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而培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成本控制知识之外,还需要强化措施与方法的落实,真正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成本降低与质量提升。3.强化对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建设施工单位要树立起重成本也重质量的理念,协调好成本控制与质量监管,实现工作之间的互通。质量监管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时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篇7
二、道路平交口的交通特征
道路平交口处的交通特征主要有:车辆流动性强,车辆类型多,尤其是公交车、小型汽车非常多,并且临近道路平交口处常设有公交站点,因此行人流动量也非常大,道路平交通混乱,非机动车干扰明显,无论是行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其危险性都非常高。
三、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改善道路平交口是提高交通道路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针对如何改善道路平交口设计进行研究,并从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通行组织等方面进行科学改进,以此提高道路平交口设计的科学性,下面是对道路平交通安全管理与道路平交通组织设计两种改善措施进行简单探析。
1、平交口的交通管理方式
平交口常用的交通管理方式主要有主路优先交叉、停车让行控制交叉、无优先交叉和信号灯控制交叉4种。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2条道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的管理方式;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的方式;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时,采用无优先交叉的方式。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采用信号灯控制交叉的方式: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大,主路优先易出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大,无足够间隙供次要道路车辆行驶。
2、平交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1)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车种和不同行驶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平交应保证进出口道车道数的均衡,原则上出口道车道数大于等于进口道的车道数;进口道直行车流在交叉口范围内不改变驾驶方向。
(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变左转为右转。
(3)渠化交通组织
渠化交通,即通过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一种方法。在此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渠化非机动车禁驶区和非机动车左转弯停止线;②进口方向设置机非隔离设施;③设置交通岛对交通进行组织管理;④在平交口一定距离范围内扩宽行车道,以便让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分道停候和行驶;⑤完善标志、标线。
(4)行人交通组织
平交口是行人和车辆汇集的地方,容易产生交通阻塞现象。因此,除了合理布置行人横道外,还应该把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加宽,同时,尽量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在交叉口处。除此之外,在过街人行横道比较长时,应当在人行横道线中央设立行人等待区,供行人二次过街使用,确保行人过街的安全。
四、实例应用分析
本文以某市转盘道路平交口为例,依据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所列举的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法,对该平交口进行改善。转盘道路由东路、西路、南路和北高速4条公路相交,采用无主路优先交通组织方式,环岛采用花坛结构。
1、平交口存在的问题
该平交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环岛路段的标线及标线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②车辆在环岛范围内超速行驶,特别是从北路和西路进入环岛的车辆;③发生事故的外地车辆所占比例较高,与指路标志信息不明确和设置位置不醒目有关;④减速震荡标线距交叉口(危险源)越近,震荡标线道数设置反而越少,影响车辆在交叉口路段的降速;⑤交叉口入口路段未设置停止线;⑥标志之间存在遮挡现象(比如人行横道指示标志与让行标志均采用单柱式,标志间距离过短)。
2、平交口的优化设计
(1)设计思路
完善路段标志、标线的设置,完善指路标志信息和设置位置。
(2)设计方案
西路段设计方案: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西路往南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西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3)南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南路往东路方向新增单立柱式指路标志;南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4)东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东路往北路高速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东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线和禁止变换车道标线。
篇8
根据相似原理,相似条件产生相似结果。在以往研究中,K近邻非参数回归方法多用于在短时交通状态的预报[9-10],并且正确率很高。K近邻非线性预测[11-13]基本思想是在测试样本x的K个近邻中,以出现最多的样本类别作为x的类别,即先对车头时距x的K个近邻一一找出它们的类别,然后对车头时距x的类别进行判别,在K个近邻中出现最多的类别就是x的类别。实际上K近邻思想相当于一种投票机制,即选择前K个离样本最近的已知样本,用它们的类别投票来决定测试样本的类别。
3案例分析
采集数据为双向四车道、平直路段高速公路不同能见度下的车头时距数据,选择能见度和车头时距作为大雾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风险评估的指标。在数据筛选过程中,将车头时距大于5s的数据、仿真时间前30s以及最后30s的数据均剔除。在Matlab中编写Fisher分割程序,将每种能见度(50,75,…,475和500m)下的车头时距区间统计概率分别进行分类,可得到每种能见度下分类数k与最小误差函数mine(P(n,k))的关系图,例如:能见度为150,200m时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k=2,4时,出现比较明显的拐点,这说明样本分类数为2或4较适合。考虑到中国《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试行办法》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对预警信号的分类,预警信号分为4级(4,3,2,1级,它们的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因此,本研究将样本分为4类。分区间统计不同车头时距出现的概率,车头时距越小,则发生事故后损失会越大。按照其特点,绘制不同能见度下车头时距概率的散点图。能见度为275m时,概率散点如图3所示。基于K近邻非参数预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确定近邻个数K。在SPSS中,分析出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与K的关系(如图4所示),得出最佳的K为7。历史数据库是通过驾驶模拟采集到的大量的数据,将历史样本分为4个类别w1,w2,w3和w4;搜索近邻就是在历史数据库中寻找与当前状态条件特征相似的能见度和车头时距数据,并把搜索到的有相似特征的历史记录标记为一个近邻,所有搜索到的近邻就组成了近邻子集。在SPSS中以70%的数据为训练集,剩余30%的数据为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优劣,每条样本数据有能见度和车头时距2个分量。将K近邻模型分别对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进行检验,得到分类误差,见表2。训练和验证集的分类误差均为0.7%,由此可知该分类标准的模型用于预测效果较好。
篇9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篇10
Keywords: highwa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30年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生进程变化巨大,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从198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为 88.33 万 km,2000年末已达到 140.27 万 km;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0年底已发展到 1.63 万 km。根据交通部近期规划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战略目标”,到 2010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180 万 km。为促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与公路相关的环境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和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89 年 5 月,联合国环境署第 15 届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和签署了《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宣言》,《21 世纪日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生物多样性公约》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五个重要的国际文件,从此,世界各国开始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表明,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不得低于人类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可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不得低于人类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应低于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公路交通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保证自身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路交通的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运输需求应相平衡,即可持续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2.公路交通的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在可持续的运输条件下,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要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运行,这样公路交通资产才能较好地运行、保值增值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公平和有效的代际转移。
3.公路交通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在公共或者私人的运输决策框架中纳入公路交通活动对公路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情况明细,以便于算出公路交通受益者在公路交通中应承担的具体费用。
4.公路交通的社会可持续性。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运输改善和运输发展的利益。
总而言之,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交通系统才能更好地保持系统本身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保持自身较好地发展是不以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各种其他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交通发展的环境健康,进而能够长期有序发展下去。
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对人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人生活环境的影响
1.噪声污染。建设期、营运期施工机械噪声对公路沿学校、医院、村镇居民点工作生活空间带来了噪声污染的公害,尤其是公路的起迄点,交通出入点和城乡结合部位都是交通噪声污染的严重地区。交通噪声还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几乎占了 80%。
2.空气污染。建设期沥青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沥青烟尘对公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铅微料等。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
3.水污染。建设期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垃圾、生产废水、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建材堆放泄漏会对周围水体水质造成污染大型桥梁等结构施工也会影响到水体水质、营期服务区污水路面径流及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造成水体水质的污染。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景象有很多,它不仅减少了沿线地段的植被,并且严重损害土壤,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肥力。不仅如此,公路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物的活动,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这是很不利于生物多样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的。道路的修通甚至对一些自然保护区或珍惜资源保护地域造成诸如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的威胁。
三、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解决过程中碰到的难点
(一)对道路交通污染问题认识度不够,疏于执法。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地颁布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旨在将道路交通污染的防治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二)过于人口过多,车辆和建筑过于密集,因而交通污染程度加大。我国的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转化成了“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因而形成了城市中心非常拥挤的局面。经常出现交通问题,各种不同的车辆之间形成干扰。令人堪忧的现状是,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交通的污染程度正逐渐加大,这对市中心密集的人口的危害是很大的。
四、解决措施
(一)环境意识和发展观念不会自发形成,广泛、深入的环境教育亟待开展。所以,关于公路系统相关人员的环保、节约培训工作需要加强,从而促使发展观的形成,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公路绿化是目前做得最好的环保、节约项目,各省路网绿色通道工程的巩固和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有道、班、站、所都应成为绿化美化点;进一步提高道路养护的固体废物利用率,力争做到 100%利用;对发现的文物古迹点要100%加以保护。
(三)进一步确保所有公路建、养项目的环保、节约经费投入,根据需要逐步提高相应比例,并注意统计其环境经济效益。
(四)当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路交通系统人员队伍,加强环保、节约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好环保、节约的科研关,依靠先进的科技支持,从而保证公路建设进程的有序开展,在较低的环境代价下提高公路发展速度,从根本上提高交通的经济增长效益。
五、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要想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公路建设是必然,现如今提出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在保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伤害后人生存环境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公路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霞.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32).
篇11
2现阶段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问题
第一,资金问题。随着我国整体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相关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出现了资金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很多山区和丘陵地区,其交通设施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较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进而导致了城市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基础交通需求。
第二,不平衡问题。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不同的地区之间,其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交通网络设施的建设不够平衡,特定地区的供需矛盾缺乏及时、有效、全面的解决。
第三,安全问题。近年来,众多交通事故频发,这给予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严抓、狠抓公路运输安全,是整治当前交通事故多样化、频发化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相关客运与货运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安全指标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相关营运人员其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容易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
第四,环境问题。对于道路交通行业来说,在其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其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并且对于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如何对于环境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是当前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
3解决当前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面临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强投入。在开展相关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保障,加强各项资金的落实,避免由于投资方面的制约对于道路交通事业造成的影响。各级地方要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于资金困境进行解决。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建设过程中的筹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进而更好地推动当地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保障平衡。在进行当地交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平衡化与协调花发展,做好交通运输与实际经济发展的协调,进而更好地促进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进行消除,减少不同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进而更好地利用公路运输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公路网络的协调谷案例上,要对于不必要的浪费进行控制和减少,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浪费问题,并且减少由于施工中技术不过关所造成的后续维修保养成本增加。
第三,实现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公路网络建设也要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在城市沿线地区,要对于公路网络进行充分的拓展,进而更好地对公路沿线地区的乡镇、农村等不同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接轨。通过开展一体化建设,实现城镇化水平的合理提高,并且结合科学的管理规划,不断地扩大整体规模,进而实现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在一些区际和城际地区,要对于空间联系进行不断的增加,对整个公路网络进行完善。在进行道路交通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交流,有效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要关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做好扶持、帮助与相互交流,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对公路经济的规模效应进行有效的发挥。一体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对于城乡的距离进行了缩小,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之一。
第四,加强产业布局。在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布局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对产业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是其重要的发展关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强技术含量,关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路网络的建设中,各项新技术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与配置,是整体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关键。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其周边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对于市场方面的各类调节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周边城镇来说,其本身的发展要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借助当地道路交通运输网络来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调整,提高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在将来的发展中,产业布局的调整依旧是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篇12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较好的道路行驶条件,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往往速度很快,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强,驾驶员用于应急反应的时间非常短,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我国高度公路交通事故多为重大恶性事故,基本上每一百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就会造成13人死亡,这一数据在国际上是非常高的。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形式是追尾碰撞,除此之外,不良天气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也占有较大比重。
二、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频发的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是一个由人、车、路以及环境等多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封闭式系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也必然受到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从这几个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
(一)人方面的因素影响
人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中影响最为突出的一个因素。人员行为操作不当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这一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尚未树立科学的交通法规意识。违章驾车现象严重存在,对于交通标志以及安全警示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存在普遍的疲劳驾驶问题,由于驾驶员在长期的高速行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在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方面就会反应迟钝;再次,存在严重的超载、超速行驶现象。超载会由于车辆整体质量过大出现爆胎事故,也会由此影响制动系统的稳定性;超速行驶会严重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有效控制车辆的方向与速度。
(二)车方面的因素影响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流中车辆构成复杂,各车型之间性能差距较大。尽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货车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货车的总体性能仍然较国外水平偏低,难以有效实现同我国高速公路合理有效匹配,而且货车超载现象一直较为普遍,这就造成了车的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影响较大。
(三)路方面的因素影响
道路环境是否与人、车保持协调,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道路环境未能满足完全行车条件,往往会形成事故多发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道路因素主要有道路几何线形要素、路面状况、车道宽度、交通安全设施等。
(四)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
当天气急剧变化时,特别是雨、雪、雾及冰雪路面,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这种天气下有的路面是能见度低;有的路面是变光滑,摩擦系数很小,车辆一旦刹车势必发生交通事故。
三、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频发的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提高驾驶员素质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
(二)改善车辆行驶性能、保持良好的车况
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惩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三)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法规是交通参与者和交通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为适应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应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种交通法规、章程与条例,使得调整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在给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我们必须要正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深入分析导致我国高速公路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长君,马兆有,张亚军.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及管理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9(13)
篇13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汽车的拥有量也渐渐的走向了世界的前列,人们出行就更加依赖公路交通了,这也是造成我国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居于世界首位的原因。发生这些事故,除了人们疏忽道路的安全意识之外,国家在进行公路建设时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从源头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首先要不断的增强人们对道路行驶安全的认识,其次也要在道路的设计中全面的考虑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能够合理的去设计公路。
1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交通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里,全国道路交通的事故共3916064起,同比有百分之三十几上升,当中,涉及到人员伤亡有二十多万起,造成了六千多人的死亡,近二十万人受伤,直接导致了近9.3亿财产的损失。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每年在我国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在逐步的增加,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依旧在增长。怎样才能最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是目前我们舆论所关注的重点。但是,交通道路系统工程的综合性很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涉及了许多方面因素。不仅包括车辆器械的故障、驾驶员自身,也包括了道路的设计、公路施工的质量、公路日常的养护等。然而,在发生道路事故之后,我们最先要认为是因为驾驶员违规操作的因素,例如,驾驶员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有没有酒后驾驶等;而公众往往都会忽略道路是否存在着设计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因为公众比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对公路的设计是否科学做出判断,另外一方面则是纠错公路的设计往往会又费时又费力,而且关乎到了众多的部门。然而,事故频发的地段,从本质来上看,大多都和公路设计的不科学有必然且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可以在公路的设计中全面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公路安全性,让驾驶员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做到“安全出门,安全回家”。
2 公路设计中直线长度影响要素
在公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公路直线长度。因为在驾驶员行驶的过程中,直线长度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反应能力。如果直线的距离过长,则会导致驾驶员感到视觉的疲劳。经多年研究和考证得出相关结论:在行驶的过程中,如一次直线长度超过了3km,就会引起驾驶员因外界的景物过于单一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反应变得迟缓等等。又根据相关计算得出,如行驶于高速公路上,每时120km为最大的时速,则3min为6km,据我国调查高速公路的计算显示,在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直线一般的距离都超过了6km,有的甚至超过了10km,这种公路设计就严重违背了驾驶人正常生理状况。
3 公路设计中横断面的影响
在行车的过程中,设定路的宽度对于道路交通流畅的程度和交通安全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设定路宽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路缘带宽度、车行道宽度、路肩及中央的分离带形状与尺寸。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和车行道宽度也存在直接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车行道的宽度越窄,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但是如果过宽,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过宽,不仅仅会浪费资源,且增加了一些不必要使用的面积,同时还会让驾驶者放松警惕性,任意行驶,则会导致安全隐患,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所以我们在公路设计之初,就应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对各要素所需的数值合理的进行规划。尽量能够在保证车辆畅通情况下,又可以有效的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从而保持公路一致性和连续性。
4 交通安全和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让自然景观和公路融和为一体,让驾驶员与乘客的美感和舒适感得到满足。除此之外,从道路交通心理学角度来讲,道路景观的设计好坏,会对驾驶员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就会影响道路行车的安全。从行车实践中表明:如在空旷地段修筑长直线的线形,则会因景观的单调,不能够有效引导驾驶人视线,而极易导致事发生。所以,公路设计要坚持和自然景观的相协调原则,让驾车的环境对驾驶者的行为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利于行车的安全。
设计道路景观的前提和基础是安全,景观布设应要突出和强调道路行车的安全感。如何去消除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的压迫、压抑等不良的感受,是景观布设、线形设计、绿化布设的重要因素。如高速公路下坡和转弯处应该在安全的视距范围中安排一定视觉要素,比如绿化等,则可以让驾驶员视点能随之而变化;如在高填方的弯道外侧的边坡植树,既能使曲线的变化更加明显,又可以有效减轻行车过程中恐俱的心理,从而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感。
5 应在公路设计中注意的相关问题
公路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山区公路的安全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我们要充分的考虑能影响山区道路行车的所有安全因素,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真正的做到根据山区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优化路线,以便最大程度的保障行车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对于山区的道路来说,莫过于纵坡是最危险的了。因为很多路段平均的纵坡较大。所以,驾驶者行驶纵坡路段时,一般上坡时要一直保持低速前行,但这样水箱就会因为长时高效的运转而烧坏,在下坡时就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的情况从而就会酿成悲剧。因此在坡度较大地段,我们要充分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设计,适当控制道路的坡度,在设计之初就多利用一些较缓坡度的路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持续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根据安全行车一般的规律,来计算公路刹车时所需停车视距。据现代的公路技术标准来看,高速公路在通常的情况下限速为每时80~100km。相对于私家车和小轿车来说,货车的视距比较长,一般为130~190m,根据上述的数据,有关地方部门应对所负责高速公路的路段进行实地的调查,如遇到不能满足上述的条件道路,应该及时的拆除或适当做出调整。
最后,应考虑到复杂的各种因素,如遇到桥梁或隧道等情况。公路在隧道内要避免其出现S型反向的曲线,这样才可以更好保证车辆行驶在隧道内的安全。如真遇到必须有S型反向曲线的情况,则应适当加上一些角度较小曲线或直线来进行过渡。在车辆驾驶到曲线的边缘时,前方视距就会适当缩小,在过临界点的时候又缺少适当参照物,所以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隧道地形应要避免洞口的附近出现小半径的曲线和大下坡搭配。为了避免驾驶员过早发现隧道的洞口而提前加速,在路线设计时应控制驾驶员从看见隧道的洞口到行驶到洞口间行驶的时间,大约应在12~20s之间。而对于比较大的隧道,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应将隧道出口的曲线半径的设计低于四千米。
6 公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设计公路时要遵循连续,均匀,不骤变等原则。对于一个驾驶者来说,当行车的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心里和神经的系统都会变得紧张,具体的表现有脉搏的跳动加快,皮肤也变得异常的敏感,高度集中注意力等等。
与此同时,在公路形状组成的部分尺寸差距表现得越明显,就会越会使驾驶员不舒服,且在潜意识里感到有事故会发生的危险。从保护驾驶员角度来考虑,在设计公路时要具有优美空间状态,能让人在看到后感到顺畅,放松,不能产生急剧变化。如地方的地理环境表现的复杂或有其他限制的因素,必须改变公路线性时,我们也应尽量采取圆滑渐变形式。使驾驶员与乘车人都可以自然的去接受。同时,设计公路时要与附近景观相匹配和融合,能带给驾驶员与乘车人美和舒适的感觉,这样也能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除此此外,道路周围景观好坏,也会对驾驶员心理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7 结束语
公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公路设计的好与坏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科学合理的进行公路线形的规划,路面结构平整且坚固,交通指示通俗易懂,这些都能够为驾驶员创造良好行车环境,并提醒驾驶人员提高其注意力,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虽然许多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但完善的严谨的公路设计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为了有效提高交通系统安全程度,各级的交通部门都必须不断完善公路设计,重视道路安全因素,才能有效避免事故频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J].北方交通,2008(9).
[2]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3]冯亚鸿.浅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J].上海公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