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采样研判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州县肺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建立县乡村三级响应机制,做好如发生聚集性疫情时5-7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准备,继续统筹“两战之力”,全面落实“四早”措施,做到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1.2编制依据
按照国务院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预案、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省核酸检测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分区分类,区域协作;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组织有序,确保安全。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县发生聚集性肺炎疫情,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时,指导和规范县卫生健康系统组织核酸应急采样和检测工作。
2.责任分工
2.1县肺炎应急指挥部
统筹部署推动全县全员肺炎核酸检测工作,制定实施全员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筛查指导方案;统筹“两战之力”,组织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明确临时集中采样地点,组织实施采样、样本转运、结果报告等工作;统筹调配全县核酸检测力量,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及时向上级提出援助需要。
2.2应急核酸检测队
由县卫生健康局调配,组建县乡两级应急核酸采样队伍。县卫生健康局应做好设施设备、试剂耗材、防护用品及人员相关准备,确保聚集性疫情发生时1小时内出发,2小时内到达暴发地,4小时内开展工作。由县疾控中心在11月底前,对采样队伍开展肺炎核酸病毒采样操作培训,确保人人掌握。
3.检测力量
3.1日常检测力量
按照《关于印发聚集性肺炎疫情处置和不同场景不同情形肺炎疫情防控应对实操指南的通知》文件要求,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要根据我县常住人口数量,做好采样人员、检测人员、实验室设备设施能力建设,确保每个实验室配备至少6名检测人员和10名采样人员。县卫生健康局按照我县总人口数的5人/万配备采样人员。当聚集性疫情发生时,可按每日采样检测最大量达到辖区人口总数的10-20%扩充检测能力。
按照目前核酸检测耗材最大人份量16人份/板计算,除开对照组,90人份/次×6次/天×10人份混检=5400人份/天。7日内,能完成37800人10合1混采检测。
3.2采样场所准备
按照属地原则,可在现已储备核酸应急采样场所基础上,充分考虑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或不明来源病例,需集中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采样点位的储备和规划。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统一场所内可根据实时情况规划多个采样点位。
3.3场所设置
按照《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要求,选择空旷、手机信号强、通风好、面积较大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同时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3.4采样人员配置
3.4.1人员构成
现场采样队伍由信息登记人员、现场取样人员、样本收集转运人员、组织发动人员、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等组成。
3.4.1.1信息登记人员
可由县肺炎疫情指挥部从全县各级各部门临时抽调,在接受县疾控中心个人防护培训后立即到达点位开展工作。培训工作需在抽调人员到位后半小时内完成。
3.4.1.2现场取样人员
由县卫生健康局统筹调配全县医技人员,每个点位配备3-5名采样人员,在聚集性疫情发生时,2小时内到达集中采集点;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2-4小时轮岗休息一次。
按日采样量10000人份计算,除去防护准备、防人员聚集间隔时间,医务人员日采集标本计算,10000人份÷(20份/人/小时×12小时)=41.67人。全县需储备至少42人的应急采样队伍。
3.4.1.3转运、消毒消杀人员
每个集中采集点配备2人负责样本收集转运。配备3-5人负责采样场所的终末端消毒和医疗废弃物转运,做好外环境消杀。消毒消杀时间间隔不低于8小时。
3.5人员防护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双层)、防水胶靴;手套被污染或接触患者体液时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原则上,每采样一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3.6人员培训
参照《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要求,于11月底前对全部采样人员完成集中培训,保证采样质量和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3.7物资准备
由县疫情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全员核酸采样检测的试剂、耗材、设备等物资采购工作。紧急情况下重点保障局部流行区、社区暴发区和集中检测点等一线。
4.应急响应
按照《省核酸检测应急预案》情景设置启动响应机制。
5.其他措施
发生局部聚集性肺炎疫情后,按照《关于印发聚集性肺炎疫情处置和不同场景不同情形肺炎疫情防控应对实操指南的通知》要求,可根据疫情风险等级,按照5-7天内基本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当日即启动采样和检测实施方案。先行组织我县所有力量开展采样和检测;超出疫情检测能力时,即刻向上级申请支援或购买第三方补齐,直至实现我县人口全覆盖。根据我县常住人口6万计算,尚有2.22万人采样检测无法在5-7天内实现。
5.1重点检测
发生局部聚集性肺炎疫情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应急采样点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人群采样点,避免交叉感染;全面排查感染人员,防止疫情扩散;对隔离人群和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根据需要可进行多次检测,最大程度避免遗漏。高风险及重点人群按照1:1单检检测。如10合1混采检测出阳性标本,需对该组样本重新进行1:1单检检测。
6.结果报告
县疾控中心要确保每次核酸检测在6小时内完成并反馈结果。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医疗卫生机构需于24小时内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填报解除隔离日期。
7.上报信息
按照《省核酸检测应急预案》要求,发生局部聚集性肺炎疫情后,县疫情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研判,并于1小时内向州应对疫情应急指挥部提出受援申请。
8.应急演练
篇2
二、启动流程
通过对病例进行检测复核确诊结果阳性后,开发区疫情办立即上报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三防办”),三防办再上报到市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针对此次疫情进行科学研判,按照研判结果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确保出现疫情后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做到指挥清晰,指令畅达,执行有力。
三、工作原则
(一)精准:
1、精准流调。发现确诊病例后,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精准全面掌握病例的居住史、旅行史、活动轨迹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经济开发区配合市疫情防控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对密切接触者、所在企业及周边开展重点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查人、查物、查环境,应调尽调,应查尽查,不漏一条线索,不漏一个人员,尽快把待查人员找到、管住,最大限度挖掘潜在风险点。
2、精准管控。对于追踪排查出的人员,分类落实管理措施,确保科学到位、万无一失。
(二)快速:
1、快速检测。按照突出重点、分批实施原则,有序组织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后立即送检,实现对各种传播风险快速甄别,有效控制。
2、快速处置。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全面:
1、全面部署。第一时间组建调查专班,依托市卫健、公安、科工、通信、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资源,开展全面彻底调查和多维询证,确保专业的流调力量和专业的技术手段全力配合、并肩作战。
2、全面准备。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艰巨性,聚焦防控能力提升,强化大规模核酸检测、监测预警、防控保障、重点领域管控四方面能力建设,全面做好各项“备战”工作。
(四)有序:
1、有序组织。按照“以疾控机构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和基层配合”原则,按照《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预案》要求就检测前准备、现场布置、采集区、等候区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前进行有序安排,确保从严、从实、从快做好现场全员检测工作。
2、有序检测。开发区包企网格员及各企业骨干人员到现场协助医务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咨询引导,迅速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在提前设置的采样点组织核酸检测人员有序排队,相互间隔一米距离,分时分段进行有序检测,确保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平稳有序、保障有力。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其职责
组长:
工作职责:统一领导全区疫情防控应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按程序决定重大事项。
(二)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开发区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管委会副主任高磊兼任,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企业管控组、疫情处置组、物资保障组、维稳组4个职能小组,确保各项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1、企业管控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网格长、网格员
工作职责:对辖区企业进行全面搜索、排查、筛查,加大管控力度,对病例所在企业进行封闭式管理,并在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对病例所在企业及公共区域开展全方位预防性日常消毒,并认真做好其他阶段性重点工作。
2、疫情处置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网格长、网格员
工作职责:统筹指挥全区范围内的流调、检测、消杀、隔离、救治等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3、综合协调与物资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网格长、网格员
工作职责:加强与市疾控部门沟通联系,统筹做好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底线思维,保障重要医疗物资的有效供应,同时做好病例所在封闭企业的食品配送、垃圾清运等后勤保障工作。
5、维稳组
组长:
成员:各网格员
工作职责:协调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重点问题和准确掌握情报信息,协调组织制定和完善群众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妥善处置。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工作落实。各网格根据疫情防控部署,加强对各自分包企业的疫情防控督查与指导,要求各企业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分工,明确任务和标准要求,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篇3
二、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县疾控中心要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要按照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特别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症、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各定点医院要认真完成辖区每月5例普通病例标本的采集工作(县医院50例、市二院20例、中医院10例)。县疾控中心指导、协助各医疗单位完成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每季度1起聚集性病例的病原检测和处置工作,各定点医院作为采样单位要认真采集患者发病后3天内的咽拭子标本和10%的急性期血清标本,认真填写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采样后及时通知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负责收集和送样工作,录入数据库并及时上报,采样单位力争将采集样品病原检测阳性率达到80%以上。
三、及早发现聚集性病例,规范处置暴发疫情
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几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点。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早、快、严、实”(早期发现和报告,快速处置和结案,严格处置每一个环节,措施落到实处)的指导原则,规范处置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和《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规定,明确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定义,及时准确的判定相关事件的发生,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评定标准》,达到相应级别时,及时通过卫生应急系统进行网络报告。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一旦确认,要立即响应,制定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方案,做好人员、物资、技术保障,按时完成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消毒和病例的主动搜索等工作,确保疫情处置规范有效。
四、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继续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2011年版)》的要求,着力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市级定点医院,提高重症病例救治成功率。切实加强医务人员(重点是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率和重症病例的及时转诊率。积极组织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共同对重点病例进行个案分析,找出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减少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死亡病例的发生。
五、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
各乡镇(街道)卫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尤其是流动儿童较多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辖区内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其做好缺勤登记、报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课、停托措施。各级疾控机构要会同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做好辖区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级各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做好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六、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创造良好卫生环境
篇4
一)强化疫情监测分析。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前移监测关口。切实加强流感、手足口病、流感样病例、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组织专家进行研判,及时制定防控措施,认真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流感、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各级医疗机构要对发现的流感、麻疹疑似病例及时采样,并由疾控中心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工作。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密切关注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动态,一旦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或重症病例,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疫情处置等工作;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疫情报告渠道和程序,及时报告疫情,及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分析、预测和预警,建立定期疫情分析制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广泛开展防病宣传县健康教育所、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渠道。切实增强群众防病能力和及时就诊意识,指导群众开展预防性免疫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建立免疫屏障。要把学校和托幼机构作为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动学生(幼儿)家长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同时,要把握宣传力度,加强正面舆论引导,避免群众恐慌。
三)全面开展业务培训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要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流感诊疗方案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意识,增强他对春季传染病的敏锐性和报告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诊断甄别能力和救治水平。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局已结合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传染病应急预案。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调整充实传染病应急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事件处置的综合能力。落实值班制度,做好突发疫情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各种传染病突发事件。
五)积极组织预防接种疾控中心和县、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未按要求接种疫苗或无接种证的学生尽快补种补证,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到位,有效防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发生与流行。并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接种流感、甲肝、流感、腮腺炎、水痘、风疹等二类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暴发流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六)深入开展技术指导疾控中心和县、乡各级医疗机构要把辖区内学校和托幼机构作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从晨检、缺课登记、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环境消毒、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各个方面开展技术指导,积极督促落实,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县爱卫办要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狠抓医疗环节。加强重症救治
篇5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防制”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县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四)属地管理
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医学隔离和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服从县政府统一指挥。
三、组织领导
(一)xx县疾控中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职责:在县卫计局领导和上级疾控机构的业务指导下,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商、研判疫情形势,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防控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具体部署,适时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和技术方案,调配应急防控物资,调度防控队伍,指导中心各科室及相关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确保全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专家组,组成如下:
组 长:
成 员:
职责:向领导小组提供技术支持,适时评估、分析全县传染病疫情形势、流行风险因素及防控效果,根据需要向全县医疗机构提供疫情防控技术支持,做好疫情处置后的综合评估及上报工作。
(二)成立相关职能小组
按照需要成立宣传教育、应急处置、检测检验、后勤保障四个职能小组。各职能小组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疫情防控任务。
1、宣传教育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负责开展舆情监测,主动收集各类资料,针对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和风险沟通。负责防控工作信息的报送和通知。信息报送和通知由领导小组组长批示后统一执行。
2、疫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队
成立两支疫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队,领导小组调度应急队,按需求出动并接受应急处置指令,队员各负其责,严格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一队人员组成如下:
队长:
成员:
该队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二队人员组成如下:
队长:
成员:
该队负责消毒处理。
职责:按照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要求,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对疫情进行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向领导小组报告调查处置及进展情况,及时向检测检验组提供现场采样所需设备和仪器。指导或协同医疗机构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和管理,做好疫点和应急队员的消毒及个人防护,指导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临时及终末消毒和医疗废物无害处理。应急期间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应急出动指令后,各带现场应急处置所需物品,第一时间到达指令地点。
3、检测检验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现场应急工作队提供的清单,及时准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时所需要的采样设备和仪器,检测检验所有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血清及病原学标本,承担标本与菌(毒)株保存和运送等到工作,及时向中心领导和相关科室反馈检测结果。技术指导医疗机构采集所需要的标本。将需要送省市检测的标本能够及时送检。做好个人防护、对医疗废物按规范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4、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消毒器械、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车辆等储备、补充和调度,及时处理的医疗废物,全力配合宣传教育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准备
各职能小组根据职责分工,要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一)制定和完善技术性方案
根据省市和县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疫情形势和全县传染病防控工作实际,卫生应急科室要制定或修订相关技术方案,经专家组商定后,由领导小组最后确定执行。
(二)培训和应急演练
疫情处置组成员要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传染病培训班,强化培训全县医院机构疫情防控的专业知识技能,整体提高全县疫情防控理论知识水平。适时组织开展以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为背景的现场应急模拟演练活动,每年最少两次,演练要注重实效,突出锻炼队伍、规范程序、加强协作、检验标准、增强能力等方面,具体要在疫情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病例管理、密接者追踪、感染防控和风险沟通等方面细化操作。
(三)安全管理
后勤保障组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储备条件不当、疏忽面造成的物品损毁、失火、失效和失盗等事件发生。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标本的采集、运输、保管和检测的严格操作,确保生物安全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现场疫情处置组要注重个人防护,确保职业暴露及意外感染的发生。
(四)应急物资保障
继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原有物资的损耗登记、失效补充和安全管理。由传防、检验、免疫规划等相关科室更新2015年应急物资计划,由办公室汇总后经指导小组负责人批示后定购。重点要储备的有防护用品如一次性防护服、内层棉布防护服、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乳胶手套、帽子、眼罩、脚套等;消毒药械如含氯消毒剂、医用酒精、5%碘伏、便携式喷雾器、棉签等;实验室检测试剂及耗材如拭子、病毒保存液、负压采血管、血清管等。
五、应急工作措施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的识别与预警
疫情管理员负责实时动态监控“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及时浏览、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处理和核实自动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异常情况,严判病例的“三间”分布,分析疫情的态势,评估近五年来的历史发病水平,预测暴发倾向,以最快捷的方式汇报单位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经中心主要领导审批授权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疫情处置,并按要求向县卫生局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
(二)现场调查及疫情控制
1、流行病学调查。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接到中心领导小组的应急出动指令时,疫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队要按照相关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或指南,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在充分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暴露及密切接触史、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和流行因素、流行强度等疫情信息的基础上,综合研判,紧急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并适时向领导小组电话或书面呈报疫情防控及进展情况。
2、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检测。赴现场检测检验人员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生物学标本,包括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标本的采集要严格按照传染病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策略操作,需要送上级检测的标本要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于24小时内由检验专业人员送达。
3、个人防护与疫点消毒。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疫点消毒、宣传教育等人员要参照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或方案,采取适当级别的个人防护,及时对可能污染场所环境和物品的东西要严格消毒处理,随时和终末消毒原则及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三)部门的协作与沟通
当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需要和农牧、公安、林业、食药监、教育、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沟通和协作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互通疫情防控工作动态。
六、严明工作纪律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24小时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严禁脱岗、离岗和电话转移。各职能小组成员要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保证通讯畅通,接到疫情处置指令后,能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在执行本预案时,出现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协调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及发生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者,依据有关规定追究个人责任。
篇6
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呈现的新特点,促使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这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网络舆论信息格局发生变化,舆情分析质量亟待提高。据人民网权威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2016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向社会各层面渗透,网络舆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网民结构与社会人口结构趋同,网民产生代际更新导致网络流行议题和文化热点发生转换,微博、微信平台化,专业自媒体步入兴盛等。在这样的变局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有些部门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仍然停留在报刊、门户网站、BBS、微博等开源信息的收集阶段,并未将新闻客户端、微信、直播等平台打通,难以保证舆情信息分析的全面性以及舆情热度指标的准确性。《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还对近五年来参与当年最具网络关注度的20个舆情热点事件讨论的320万微博用户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关注新闻事件和聚焦热点话题的网民发生了代际交替,在性别方面,女性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地域上,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长迅猛。受众层面发生的这些变化,也将在舆情监测工作中体现出来。然而在目前的舆情监测工作中,相关信息部门的舆情信息报送在内容上只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现象层面,对受众的成分、热点事件的社会背景以及事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形式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报送还停留在工作动态报告或者事件日志等形式的报送上。这样就造成了网络舆情信息的价值作用降低、服务能力减弱的问题。
热点事件话语体系不可控,舆情预警能力亟待增强。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热点公共突发事件,可以发现,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交平台上,公众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了一些全新特征,如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参与渠道的多元化、生成议题的自发性、交流观点的无界性、汇集意见的实时性、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等。这些特征与舆论话语体系在传统媒体的呈现完全不同,网络舆论热点事件话语体系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强。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自媒体呈现出来的话语体系最为庞杂。许多舆情信息不仅包含结构化数据,还涉及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若对其准确性、真实性逐一核查,既耗费人力又耗费时间。就内容而言,较多负面、虚假舆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单纯以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搜索容易产生误判、遗漏。话语体系的不可控性增加了舆情监测工作的难度,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网络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数舆情监测工作部门的信息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训练,舆情信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就舆情监测平台系统来说,对于舆情信息的跟踪分析灵敏度较低,在有些热点事件的处理上没有按照公共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进行准确的分级,从而导致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力体现不出其应有的情报价值,预警能力也随之削弱。
舆情监测的技术体系落后,人机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网络舆论的实时性及其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网络舆情监测必须迅速、及时,但很多单位部门的舆情监测平台的方法技术体系滞后,部分单位采用了网络监控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等方式进行网络舆情监测,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舆情监测设备的成本,甚至将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依托于人工网页搜索及浏览的“人工盯梢”方式上,这成为监测工作的一大阻碍,监测工作出现疏忽错判也在所难免。排除资金、人力等客观因素,现阶段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技术方法体系的不足主要归因于“人机不协调”。机器与人工的协同分工模式不成熟、机器的辅助力量不够,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监测体系中分析情感、预测走势、检查效果等方面应用还稍显粗浅、机械,而在需要人工进行的高级维度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等层面,机器的应用又显得粗糙以及同质化。
人工智能为网络舆情监测带来的三大变革
网络舆情监测要适应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要求,就必须顺势而为,积极进行变革,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的变革、网络舆情监测研究范式的变革以及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思维的变革三个方面。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的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是为了更好地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通过直观、简明的方式描述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进一步推导信息传播主体的态度倾向性、情绪感染性以及初衷、意图等,从而预测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在“小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还可以依托于“人工盯梢”的方式来完成,那么在“大数据”环境下,当数据的量级达到了EB甚至ZB级别后,以人工监测来把握舆情脉络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那些隐含在网络舆情信息中的观点、态度及情绪的表达,更难以从泛滥成灾的信息碎片中被真正发掘出来。加之海量信息的不共享所带来的“信息盲区”,更使得舆情信息分析不够严谨,易偏离实际,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依托搭建智能化的网络舆情监管平台来解决。在平台上可以通过三种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研判相结合,再借助如眼动仪、脑电仪等受众检验仪器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化分析。三种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一是Web挖掘技术,该技术把互联网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对网络上结构化数据如文字言论,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如视音频、图像等信息进行采集,完成信息前期处理的第一步;二是语义识别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对语句中的关键词进行词义推断处理以及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从而将复杂信息简单化,这是对采集的信息数据做进一步识别推断的过程;三是TFDF信息聚类技术,该技术主要提升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分类速度,使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处理更加及时,反应更加灵敏,提高采取措施的时效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将有利于对信息进行挖掘、采集、分类、整理,从而找寻出最核心的关键性数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性质、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描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舆情监测研究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其研究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舆情监测的研究范式从多角度发生了转向。
第一,舆情监测工作视角的转向: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受众的角色首先发生了转向,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这一转向给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受众是单纯的信息接收方时,网络信息的可控性强,舆情监测工作形式单一,把关相对容易。而受众角色发生变化以后,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把关难度增加,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也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疏导、研判处理。
第二,研究视角的转向:从内容研究转向“内容+关系”研究。传统的网络舆情信息研究最重视的是受众借助网络进行的话语表达,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内容层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这一单向视角将发生转变,潜藏在内容层面背后的网络受众心理、行为、动机、诉求等多方面因素都将被关注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舆情信息的研究视角将透过内容层面深入到关系层面,转向对网络受众社会心理描绘、社会关系呈现、社会话语表达等多维度的研究。
第三,研究重点的转向:由舆情监测转向舆情预测。当前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对当下网络舆情的动态信息进行随机采样来收集、整理、分析,更多的是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在过去及当下的动向,对未来的发展预测难以兼顾。而借助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网络舆情的性质、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描述,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处理整群数据来实现预测功能。比如,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通过关注用户搜索中的“流感”关键词来预测实际流感发生的时间,往往可以提前两三个周对流感的爆发进行预报及预防。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思维的变革。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出现之前,相关舆情监测部门的管理者往往由一人或几人的小团队组成,在监测信息数据量级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小作坊式单打独斗、面面俱到的舆情监控管理思维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小作坊式的舆情监测体系面临瓦解。当前,商业化运营的软件监测团队多达几百家,这些监测软件服务商通过开发相应的舆情监测软件为政府部门、企业主体以及科研院所提供服务,进行简单的舆情信息数据采集及分类处理工作。在数据开源的情况下,这些软件服务商的竞争逐渐由粗放型、低层次化向数据处理的优化、人机互动、机器算法的精进等层面转变。
篇7
1.1强化原料采购控制
对于不自己生产原料的企业,原料的质量控制始于采购,控制原料采购可以有效杜绝劣质原料的进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采购前应对不同原料进行价格及性能的调研,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对企业资质进行考察,充分保证原料的质量,将不同原料厂家的产品性能进行分级管理,质量长期保持良好水平的厂家应优先纳入采购行列。
1.2保障原料检测的有效性
1.2.1采样的准确性原料的检测始于采样,它是整个原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采样不符合标准,后续检测就是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对于原料的采样必须符合标准GB/T6680-200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以及GB/T6679-2003《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总体思路是所采集样品尽量代表样品各层位、各部分属性,其次考虑采样量和采样数,由于该标准产生年代较早,且为指导性标准,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原料制定相应采样标准或方法,以满足自身检验需求[1-5]。1.2.2检测仪器的有效性检测仪器是检验型企业的质量控制灵魂,化工企业原料众多,属性涉及酸、碱、毒害、腐蚀、易燃等,检验内容涉及外观、密度、酸碱性、表界面张力、黏度、凝点、闪点等,不同属性、不同检测内容需要不同的检验仪器,精准的仪器是检验准确性的保证。检验仪器及器材必须进行年检,不合格应淘汰,以保证其检验准确性。不同仪器不能混用,防止化学品交叉感染。熟悉仪器的性能,不进行性能之外的操作,比如天平超量称量、容量瓶进行加热等。根据需要有些仪器需要使用之前检验和校正,必须进行相应规范操作。1.2.3检测标准的先进性检验标准是检验依据,标准不具备先进性,其他设备及人员作用不能发挥。一般规模企业都具有各自产品执行标准,各自企业标准常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结合自身情况编制而来。好的标准应为化工产品的现场应用效果而立,而不是为了检验。有些原料技术指标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但是现场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还有的原料指标要求根本无法体现原料的主体性能指标,仅在如外观、密度、pH、含量等常规指标上作出规定,导致一些不良原料厂家以次充好,损坏企业利益。此外企业标准设置过严,企业无法实现检测,标准设置过松则不能控制原料质量。此外,标准应根据国际先进水平,进行相应修订,使标准保持与时俱进。1.2.4检验人员的准确性原料检测依赖于专业检验人员,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检验结果,除了对检验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之外,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的考核。检验人员由于长期从事重复工作,虽然对具体操作过程熟记于心,但是正因为熟练,如果从某一时候养成了不良检验习惯,以后就会沿用这种习惯,使检验出现人为系统误差,导致检验结果出现有规律偏差。同时,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检验存在误差,应对从事相同工作的检验人员进行比对实验,找出偏差原因。1.2.5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对化工企业很重要,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涉及实验室制度建设、相应的档案数据管理、实验场所及仪器的配备,实验功能区划分及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环保等。任何先进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化实验室,对保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1.3基于统计信息的原料质量控制
对原料厂家提供的原料质量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归档,有的厂家原料质量偶尔出错,出错环节指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或问题环节出在生产之外;有的厂家原料质量问题发生在关键指标,对化工产品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加大现场技术服务难度和生产难度,甚至导致退货。所以应根据原料出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错环节以及危害水平,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厂家生产控制能力及资质,为原料采购提供参考。每种原料各项技术指标(图1)根据对产品性能影响大小,对其各项指标定级,红色影响最大为1级,黄色次之为2级,蓝色为3级等。根据一年或半年期的原料检测指标情况统计,对原料厂家进行评级和资质考察,择优选择原料厂家,对质量浑水摸鱼的厂家进行排除。不同厂家多批次原料的重要指标脱水率的统计,可知某厂家虽然出现过脱水率最高的情况(96%),但其11批次原料中有2批次脱水率不合格,在90%以下,且其脱水率指标呈下降趋势,可推测其产品质量控制可能出现系统偏差;Y厂家脱水率指标不是特别显著,但都在合格水平,且其指标趋势平缓,说明其产品指标属于正常波动,由此说明Y厂家质量控制更趋稳定,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原材料的稳定质量供应。以上分析基于较多批次的采购数据分析,对于采购次数较少的厂家则不适宜于统计分析。此外,该过程也可以用控制图来研判原料供应质量是否稳定,是否有提高或下滑趋势。
2运用SPC进行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2.1过程控制方法
SPC过程控制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生产过程采集的样本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发现过程异常,针对异常采取措施防止差错或事故发生,使生产过程仅受随机误差影响,从而达到产品质量受控的目的。该方法强调生产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主要运用统计技术对已发生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对未发生的数据进行预测和监控,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可靠。该方法除了运用在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可以运用在新化工产品开发和设计上,每种新产品必然是配方稳定、质量可控,该过程也可以用SPC控制图来监测,该图的设计原理基于数据的正态分布、小概率事件不发生、3σ准则等。在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黏度、pH值、固含量、密度等指标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当生产过程受控时,这些指标的波动主要来源于随机误差,指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指标一般服从正态分布。由正态分布的规律可知,距中心数据μ距离为3σ的范围内,数据分布在该范围的概率为99.73%。如图2所示,当检测数据点位于A区时,则判定生产过程出现偏离,应及时对生产工艺或参数进行调整。
2.2X-MR控制图分析法
SPC控制图有多种,但在化工企业里,由于生产情况各异,有的是连续型的,有的是间断型的。在化工生产中,如生产一釜液体产品,如果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只需考虑混合均匀程度,由于原料密度、黏度、物性差异较大,甚至有不易溶的固体,并在生产参数不明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实时密度检测。同时,采用隔段时间人工取样的方式检测密度数据,判断产品的均一性,这样做既可以检验实时测定的数据是否准确,也可以确保密度计的准确性。通过测定的数据与产品技术标准和X-MR图对比,可判断产品是否搅拌均匀,是否可以停止搅拌进行产品灌装,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保证产品质量或技术指标稳定且达标的情况下生产时间最短。表1是某化工公司某液体产品的密度检测数据,该数据对产品的稳定性能检测有重要影响,通过数据表可计算出上控制图中的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中心线(CL)。从图3可以实时看到密度监测数据,也可以帮助化验员判断所取的小样生产数据是否在控制限以内,从而判断生产动态情况,掌握产品性质变化。有超出控制限的数据则说明搅拌时间或强度不足,产品未充分搅拌均匀,不能进行灌装。该控制图方法依赖于先进的实时监测系统,对产品在生产形成过程中,对半成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帮助生产人员、化验人员判断产品形成过程。
3建立化工产品生产质量预防体系
3.1预防体系
预防体系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差错产生,并且能将发生的差错危害性降至最低。它不同于检验性企业质量控制依赖于原料和产品的检验,预防则是一种更高级的质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检验在浪费着企业的资源,如果能在化工企业建立起一套针对差错、设备、人等各种不稳性因素的预防措施,防止人为差错的出现,则可大大提高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预防方法主要还是poka-yoke法,也叫防错法。从广义上讲,它是将任何生产过程、原料产品储存、检验等形成一个有约束性的过程,防止员工不正确的行为导致差错或事故。该方法可以借助一些防错装置,在工人发生错误时形成错误警示和反馈,则错误被及时发现,就不会形成产品缺陷或生产事故。
3.2poka-yoke实现方法
poka-yoke防错法共有十大实现方法,根除、保险、自动、相符、顺序、保护、复制、分级、警告、缓解。表2为该方法运用到某化工企业的原理及实例解释。该方法依赖于一些先进设备及控制方法,使技术人员能够借助该方法发现设备、仪表、生产过程的缺陷或差错,从而降低人为操作或误差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4控制质量事故发生
化工企业十分重视安全,所以必须控制质量或是其他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找出系统存在风险,比如找出生产工艺参数的不稳定性变动,发现温度、压力、pH值、液位、流量、搅拌转速和时间等可能引起的偏差,分析这些偏差可能造成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危险评估,找到相应防护措施,给出解决措施并实施。
4.1方法
控制质量事故主要涉及HAZOP法,该方法的精髓是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利用头脑风暴法对系统运行过程、生产过程等各个节点和环节进行差错分析,识别各分析点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一个HAZOP差错小组,应该由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安全人员、工艺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不同背景却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人员共同构成。
4.2HAZOP分析
HAZOP危险因素分析法具有专业的分析术语,表3是该方法分析术语.该方法主要步骤为任务确定、分析准备、过程分析、得出报告。重点在于分析准备及过程分析,分析准备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工艺流程图、操作手册、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设备说明、维修情况等。借助头脑风暴法假设发生差错,分析其发生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将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企业规章制度和相应技术文件。
5人的因素
把人单独列出来,是因为人是上述方法的实施载体,是一切核心,没有人再先进的东西也是空谈。在5M1E中,人只是其中的一种考察因素,但却是其中最重要、最容易出错、最难控制的因素,其他4M1E则不同程度受制于人,取决于人的认知和执行水平。鉴于人的认知能力、执行力、自控力、意志力等因人而异,而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又受体力、精神状态、外界干扰、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操作结果不一样(表4)。表4显示人在工作中易犯的错误,随着企业的进步,设备准确性越来越高,在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里,人造成的事故或差错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隐患,资料表明,75%~85%的事故或差错都是由人所引起。因此很有必要对企业员工也就是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这方面主要涉及的方法为Therp、Hcr、Slim法等,这里不详述。某化工企业作为油田助剂的生产单位,目前暂时在质量控制先进方法上有所欠缺。先进的过程控制方法依赖于先进的控制工具软硬件条件,包括硬件上的先进数据采集设备、参数控制设备、先进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计量设备、灌装设备,软件上的各种控制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操作流程、执行标准、标准化作业等。只有对企业具有强烈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再先进的标准、再准确频繁的检验、再性能优异的产品,如果没有人去遵循没有人去按规章或设计去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作为国有企业的化工行业,在产品质量控制上更应该从人入手。
参考文献:
[1]张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作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郎志正.质量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钟伦燕,韩俊,刘红.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原理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篇8
一开始,在每月都亏损近20万前提下,丈夫给方芹打气,“一定要守住刚刚开创的品牌,坚持下去,亏多少深圳补充!”放弃优越的阔太太不做,却成天住在荒郊野外拔草捉虫,还亏损许多巨额血汗钱,方芹的两个亲友对她的荒唐举动实在不理解,至今都不愿意理睬她。
方芹知道,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要求很苛刻,首先要为有机蔬菜找到一张舒服健康相对封闭远离居民区的“床”(土壤),同时还要有充足无污染的第一手水源。所谓第一手水源是不经过其他田地直接流入有机地的水。方芹几经辗转,终在合肥市长丰县陶楼乡陶西村,以一亩地年租金600元价格,租下原南京农科院与安徽省农科院联手净化的156亩有机水稻实验种植土地。
为了保证有机地用水无污染,方芹指挥工人在基地周围建起了宽8米的隔离带,两侧挖有像护城河一样的沟渠,称为内外环,两环水之间是“绝缘”且“雨污分流”的,基地只用与其紧邻、占地四百余亩水质达到2类标准的李大背水库里流出的内环水。这样,数十个蔬菜大棚建在一个四面丘陵的洼地处,水库与基地受水塔有一定落差可自然流进调节池,然后分流至自动喷淋系统浇灌。而外环水由于地表径流受化肥、农药等成分污染,必须从基地沟渠被疏导流出。此外,基地对土地本身的要求也很严格,土地成为“有机”前得有2到3年空置转换期,在这几年里不种植任何作物,以让以前农药等成分自然分解消逝。好在这块地在2002年就已获得欧盟认证,所以水稻田可直接转换成安徽省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除草捉虫耗时费力
有机蔬菜生长期里最麻烦的要算除草和捕虫,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稻飞虱、红铃虫等害虫,不能借助任何农药灭杀,而是用生态的、传统的方法去处理。因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基地上的员工全都成为“赤脚医生”,大家一起上阵捕虫。基地负责技术的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教授严从生,每隔三四天一来基地指导,他就要求员工每人带一只盆子在菜地里捉,高峰时,几分地能捉出上千条虫子,除了人工捉虫,还有灯光诱杀物理捕虫及生物治虫等手段。相比治虫,除草的成本就更高了。菜地里杂草生长的速度惊人,一亩地每天需要三四名工人专门手工拔草。“一块6分地除次草需要3人2天,每天60元工资就需要360,而一茬蔬菜要除草3次以上,代价非常大。”在方芹的电脑里,她这样记录下自己的成本。
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有足够营养,有机蔬菜一亩地使用的鸡粪、饼肥等有机肥料要一吨,而普通菜地一亩地只需100斤化肥,因为有机肥可以改善和提高土壤的熵值,避免土壤板结。随着农村饲料的普及,方芹发现当地鸡粪也含有汞等有害物质,所以她决定采用经过处理价格比较高的生物肥。“这样,有机蔬菜从选种、育苗到防虫、收获等8个环节要求相当高,综合来看,其投入的人力等种植成本是普通蔬菜的3倍以上。”以有机乌心菜为例,种植一亩菜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虫设施、认证管理费等大约为5000元,再加上送往超市展示柜20%的损耗,以及店方租金、促销员工资等,有机蔬菜价格如果不比同时上市同种蔬菜贵3倍以上,那肯定亏本。
不过用辛勤汗水浇灌培育出来的“有机蔬菜”最终能否流向市场,还得经过合法的认证机构“验明正身”。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该机构安徽办事处的检查员接到方芹申请后,首先对种植场地进行环境检测,即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一系列样本采集和化学分析,了解种植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是否达标,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灌溉水标准,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大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等。期间,有机认证检查员还会多次蹲在田间地头,反复调查研判基地使用的是何种有机肥料数量多少,肥源在哪儿,农场采取啥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同时还要根据施肥量和实际生长情况,通过计算结果看是否与申报认证的产量相符等等。最后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指标,对有机蔬菜成品进行采样,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化验,以出具权威报告进行污染物分析,看相关指标能否合格。合格了还没完事,检查员还要拿些蔬菜样本送给市民吃,追踪消费者的评价结果。等所有程序走完后,检查员要写一份完整详尽的检查报告呈给认证机构领导裁决。
2006年底,方芹的蔬菜与基地顺利通过了一系列反复检测,终于被冠上梦寐以求的“有机蔬菜”头衔了!不过,认证机构却告诉她,千万别以为到此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有机蔬菜”帽子的合法有效期仅仅一年,对它的管理是动态的,认证机构还需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进行长期追踪复查,所以要求企业必须保留完整的销售记录,便于追踪和溯源。同时认证机构不仅会每年例行抽查一次乃至数次,而且还要追踪有机蔬菜卖到哪些地方去了,还会到经营点检查有机标识的使用情况,收集消费者的意见等。
专卖败北超市翻身
有机食品是如今国际公认的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其在安徽市场反映如何?
合肥第一个也是安徽唯一本土品牌就是方芹创办的振国有机蔬菜,当初在合肥琥珀山庄等5家高档小区一口气开了五家有机蔬菜零售直营门店,仅装修、固定设备采购就花费了一百多万元。可是,不菲的价格令消费者止而望步,不到半年,五家直营店入不敷出相继歇业。方芹总结原因发现,2006年的安徽,即便是高端收入人群,甚至是农业资深从业人员,均对“有机蔬菜”概念或印象模糊或闻所未闻,这样的新事物登陆合肥遭遇滑铁炉受冷遇也是自然中的事。
痛定思痛绝境反击,经过一番新定位包装宣传后,方芹开始积极联系各大超市,将有机蔬菜摆上合肥十几家大超市货架上。自2009年开始,方芹渐渐稳住阵脚,销量有了基本保证,超市七成产品的稳定销量也培养了一批有机蔬菜的稳定消费群体,主要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写字楼80、90后白领精英阶层、孕妇以及把菜买给孩子吃的老人等。而另外三成销量,主要面向企业和高档餐馆的直销。
为开拓新市场,方芹决定自今年开始扩大基地种植范围达到500多亩,开发出有机套餐,全部种植有机南瓜、大米等,通过各种中间渠道打通深圳和香港市场,因为在深港有机理念已深入人心消费规模已经形成,即便价格很高人们也能接受;另一方面,目前深圳有机蔬菜的主要来源是北京,与之相比,合肥具有人力和物流成本的比较优势。但合肥这个市场依然很重要不能丢,方芹为记者举例,有机青菜成本价为每斤2元左右,加上1元物流成本,以6到20元左右卖给当地的有机蔬菜中间商,转眼就会以50甚至70元出现在商超货架上,“这样,我们每斤最少可赚3块钱。”
记者在基地采访时,正逢青黄不接之季蔬菜日产量不足3000斤,超市已经断供。许多机关退休干部、企业白领开车慕名来合肥50多公里外基地采购。现场有几家单位开车来采购价格150多元的礼盒作为三八节福利发放,一盒里面放12个保鲜膜密封的小包装,品种为重量半斤左右的菠菜、芹菜、乌心菜、塔菜、苦菊等,这些一小盒半斤重菜品在春节均卖到10元以上,现在价格在6到8元。在工人们包装分拣的案台上,记者发现有机蔬菜个头都比较小,但个个大小均匀色泽分布圆润饱满,模样水灵鲜嫩可人,“春节前有批日本客人来基地考察,现场采摘了几颗菠菜,叶面翠滴纤尘不染,客人当场就生吃了,还连称味道鲜甜呢!”方芹介绍道,现在振国打出了属于自己一片天下,不少超市要求合作,请他们把货物直接送来后由超市分拣包装,振国结帐走人多省事,但振国不愿意这样,一直自己租赁专柜设促销员,主要担心超市把一些良莠不齐的品种搭车销售砸了自己牌子,即便当天蔬菜卖不完最后买一送一,主动权也要掌控在自己手中。随着振国品牌在市场的影响,也有商家找振国寻求合作设立加盟或专卖店,振国的态度一直很鲜明:专卖只卖振国有机蔬菜可以考虑,而加盟不行,因为以后加盟店卖啥振国控制不了。
有机虽好口难开
篇9
肇庆市封开县,是此次广东应对贺江水污染事件的最前沿,也是处置工作的主战场。在获悉污染情况后,肇庆市、封开县政府积极应对,迅速成立了水质监测、饮用水保障和卫生医疗等专责工作组,全力开展相关应对工作。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第一时间指派厅党组成员、环境监察局局长周全率环保厅应急办、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立即开展水质应急监测,组织专家会商,对事态进行研究和预判,及时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报告,同时与广西环保厅建立了信息通报渠道。
7月6日,接到广东省环保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江出现重金属超标事件的续报一》后,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朱小丹、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副省长许瑞生分别做出批示,并指示要尽快落实各应急工作,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
7日下午,许瑞生率领李清以及广东省水利厅、住建厅、卫生厅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到肇庆市召开现场紧急会;7月7日晚,环保部副部长翟青率有关司局领导和水污染防治专家赶赴肇庆市,连夜召集广东、广西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主持召开贺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会,对上下游协同处置、跨界污染提出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肇庆市处置贺江水质污染事件联合指挥部很快组织完善起来,并分别从肇庆市有关部门和封开县抽调精干力量及专家,组成十个专责小组,集中在封开县江口电厂内靠前办公,24小时轮值,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周全与肇庆市副市长范汝雄坐镇指挥部,全程指挥,应急处置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地推进。
此次事件跨越桂粤两省,广东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事件发生后,迅速与广西建立多层次信息沟通及联络员点对点联系渠道,密切贺江上下游肇庆、贺州两市合作。与广西制订了《贺江环境突发事件粤桂联合应急处置总体方案》,建立两省区协调联动机制,促成上下游联合应急。粤桂环保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每天交换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处置进展情况,同时与贺州市联合制定监测方案,统一监测方法、标准,实现贺江上下游监测数据的互通共享,并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科学、及时、准确的依据。两省区还建立水量应急调度机制,科学调水,最大程度将污染物削减稀释,保证西江水质安全。
保障饮水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受污染影响,7月6日上午,封开县南丰镇停止从贺江取水生产自来水,3万多南丰群众饮水受到影响。
此时正值酷暑时节,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更显重要。6日当天,封开县政府即派出2辆消防车装运安全饮用水到南丰墟镇供应给当地居民,并装运24吨瓶装矿泉水到该镇各社区派发给群众。
自7日早上起,20辆消防车每天不间断运送安全用水前往南丰镇。酷日当头,忙碌中的消防官兵连汗也顾不上擦。据送水的消防队长介绍,他们一天来回利水水库平均十七八趟,从8点到21点,每车6吨,一天送150吨到200吨,“供给整个镇每户家庭两桶水共50升左右,每次送水时人们都排着队来取,等我们喊到无人应声时我们再走。”
仅到7月8日,封开县已向南丰镇派发瓶装矿泉水2000多箱,出动消防车40台次,送水240立方。再加上封开县市场上每天可供应瓶装矿泉水2000多箱,确保了充足的安全饮用水供应量。由于供水及时,市场供应正常,市民未发生恐慌、哄抢等现象。
保障供水的同时,水务部门相关专家也抓紧时间对南丰水厂及江口水厂净水系统进行应急处理工艺改造,增加高锰酸钾氧化、加碱沉淀等处理工艺。由于有过北江抗击镉污染等经验,广东在应急处置工艺改造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改造后的南丰镇自来水厂于6日19时50分恢复非饮用水供应,21日恢复常态供水;江口水厂取水供水一直保持正常状态。
在对南丰、江口两间水厂进行工艺改造的同时,两间水厂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也随即启动,以应对上游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水情。
7月9日南丰、江口两间水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其中南丰镇采取直接引利水水库水到南丰镇居民区,工程需铺设自来水管1500米;江口镇采取引西江水作应急备用水源,并接入水厂入水口,工程需铺设自来水管2471米。
为了保障工程进度,施工人员顶着高温、冒着雷雨,克服各种困难,全天24小时分班连续施工。监理公司派出8名监理人员实行全程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住建、水务和城管部门每天对供水管道进行不间断反复洒水降温,避免高温酷热天气影响供水管道的使用性能。公安交警、交通、公路部门对供水管道途经的路段实行交通管制,保障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最终,南丰水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前两天实现通水,江口水厂工程提前四天完成,清澈安全的饮用水通过管道又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各居民家中。
昼夜不停作战,提供科学处置依据
应急期间,在贺江流域的各个断面,每天都会出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带着仪器,奔走在现场与实验室之间,他们就是环境监测人员,每次应急事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6号开始,为了实时监控贺江广东段各监测断面的铊、镉的浓度,在贺江沿岸的封开县,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肇庆市和各县抽调的几十名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条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取水――送水――监测”循环流水线。12个班次的车每天在9个监测点位之间取样送检,监测数据实时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每4个小时就要取样一次,前天是每2个小时一次,事件曝光当天曾加密到每小时取样,检测项目就是这次污染事件中的‘元凶’铊和镉。”监测人员王华冰说,他与同事每天多次往返于封开与肇庆市区之间,一趟来回就6个小时,“这还算好了。仪器没搬到肇庆前,还要到广州的省监测中心才能测。时间还要多两三个小时”。事件发生以来,广东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共出动送样、采样人员954人次,车辆690车次,共出具有效数据2502个。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吕小明、副主任向运荣、总工陈丹青等人也轮番上阵,带领骨干技术人员每天定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并多次前往现场指导监测工作。为了第一时间获取监测数据,工作人员将指挥部办公室当做寝室,每天除了吃饭洗澡时间离开外,其他时间都守候在电脑前及时对数据进行接收分析并传送。
及时信息,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由于贺江上游水质受到污染,严禁到贺江水域游泳、捕捞及食用鱼虾等水产。严禁饮用贺江水。”接到广西方面关于贺江水体污染的通报后,肇庆市、封开县立即启动新闻宣传应急机制,类似的警示牌很快就出现在了贺江流域封开段的各个显眼位置。
6日下午14时,《今日肇庆》对外宣传网及肇庆市政务微博,发出了肇庆市贺江水污染事件的首条新闻通稿。此后两天,第二、第三期新闻通稿陆续发出,均第一时间将事件相关信息及应对措施情况公开,确保群众知情权,稳定社会情绪。截至8日凌晨,三次通稿被网媒广泛采用,央视新闻频道、新华、新浪网等超过100家媒体、门户网站了主题报道、网贴共计900多条,微博转发6520条次。各报道、网贴均对政府行动迅速、应对及时表示认可。
7日,央视驻广东站、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凤凰资讯、中新社等30多家媒体共100多名记者进入封开县及其下辖的南丰镇采访,封开认真做好各媒体的协调、跟进、引导和服务工作,采访活动正常、有序、顺利开展。
篇10
对证券市场的惯性策略的研究始于Jegadeesh和Titman(1993)[1]。他们将1965~1989年间的美国证券市场的股票分别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历史收益进行排序,然后买入排名期收益最好的10%的股票(称为赢者组合),卖空排名期收益最差的10%的股票(输者组合),并计算将该组合持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收益。他们考察了不同的排名期和持有期的组合策略,发现各种组合的收益都是正的,且大多数在统计上显著。随后,众多的研究者依据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方法对惯性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Haugen和Baker(1996)[2]检验了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显示惯性现象在美国以外的若干国家也同样存在。国内学术界对股价的惯性特征也做了若干实证性的研究,刘力和宋希武(2000)[3]发现中国股票价格存在过度反应,呈现短期正相关和长期负相关。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4]采用期限非重叠的方法检验了1993年之前上市的股票,未能发现惯性策略的有效性,其检验结果的超额收益几乎都为负值。周琳杰(2002)[5]对深沪两市1995~2000年的数据以重叠抽样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排名期和持有期下,惯性组合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的变化对排名期和持有期的长短比较敏感,总的说来按照较短的排名期和持有期构成的惯性策略组合超额收益较显著。沈可挺、刘煜辉(2006)[6]以1995~2002年有连续周收益数据的股票作样本,在考虑了市场状况因素后,发现惯性策略存在更为明确的获利性,得出的结论是当市场收益率高时,执行惯性策略效果不及市场收益率低时;当市场中个股收益分化时,执行惯性策略效果更好。
虽然国内学者所作的上述研究的样本期间不尽相同,可以得出的肯定结论是中国股市的中期收益惯性现象缺乏稳定性和显著性。到目前为止,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惯性现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排名期和持有期为2周之上的中期惯性,但对于市场单向运行时间不超过30个交易日的行情中的短期惯性策略的研究还为数不多,短期惯性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弱势市道中是否有效?尤其在短期反弹行情中惯性策略的收益如何?在考虑了市场状况因素后的惯性策略是否具有更为明确的盈利性?对短期惯性策略的考察不仅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收益特征的研究有所借鉴,也对证券市场上的实务操作提供了指导。李学(2002)[7]认为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较明显的做庄行为,庄家的资金效率和利润要求使得他们运作的股票会在短期内有个较高的超常收益,出现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强者恒强”的收益特征,即前期走势强劲的股票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走强,而前期的弱势股票往往会继续走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设,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熊市中短期惯性策略的运用可能是有效的。
2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完全来自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历史每日交易数据以及通达信交易软件。选择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中具有连续交易的股票。研究的样本时间区间选择在2007年年底和2008年上半年的两个反弹期间。对反弹走势的界定条件是:(1)上证指数在T日出现一个在T-20日和T+20日期间内的最低价格;(2)上证指数在T日后若干交易日内越过20日均价并维持5个交易日以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就认定市场在运行一波以T日为阶段性底部的反弹行情。依此界定依据,把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1月14日及2008年4月22日至5月19日作为两次反弹运行期间。由于样本区间比较短,本文采用重叠抽样,以增加样本观测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1)将一段时间分成排序期(即组合形成期)和检验期(持有期),排序期分为1、3、5、8日,检验期分为5、8、13、21日,排序期和检验期的长度尽量避免交易周的整数倍是为了扩大短期收益特征的信息揭示。(2)在每一个排序期中,首先计算个股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并进行排序,确定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3)在相应的检验期中,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的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4)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分析。考虑到两次反弹行情运行时间都比较短,排序期和检验期都以交易日为单位,两者最长仅取21个交易日,这样尽可能地增加样本数量。
累计超常收益率CAR(cumulativeabnormalreturn)的计算采取连续复利计算方法,单只股票i在t-p日至t-1的p日内的累计收益率为:CRi(t-p,t-1)=∏t-1j=t-p(1+Rij)-1(1)其中,CRi(t-p,t-1)为股票i在p日内的累计收益率,Rij为股票i在j日的收益率。累计超常收益率和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分别如式(2)和(3)所示:CARi=CRi(t-p,t-1)-CRM(t-p,t-1)(2)CAR=1N∑Ni=1CARi(3)其中,CRM(t-p,t-1)为对应的同期市场收益率,市场收益率采用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加权收益率,上证指数权数为0.6,深成指数权数为0.4,CAR为策略组合的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N为组合中股票个数。在排序期中,采用初始p天的累计超常收益率CAR(t-p,t-1)来对股票进行排序。累计超常收益率最高的5、10、20个股票定义为赢者组合并简称为5W、10W、20W;最低的5、10、20个股票定义为输者组合并简称为5L、10L、20L。然后,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随后的检验期q中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了判断短期惯性策略的表现,买入过去赢者组合并卖出输者组合(即构建惯性策略组合)。赢者组合及输者组合在检验期t至t+q-1的q日内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CARw(t,t+q-1)=1N∑Ni=1CARi(4a)CARl(t,t+q-1)=1N∑Nj=1CARj(4b)惯性策略组合的累计收益率为:CARg=CARw(t,t+q-1)-CARl(t,t+q-1)(5)排序期长度分别取值1、3、5、8个交易日,检验期长度q取值为5、8、13、21个交易日。排序期的起点为每次反弹的起点即T日。由于排序期和检验期的搭配,本文研究的排序期-检验期组合共有16种情况:排序期天数/检验期天数有:1天/5天、1天/8天、1天/13天、1天/21天,3天/5天、3天/8天、3天/13天、3天/21天,等等;以此类推,就形成了64种投资策略组合,每种策略用数对(排序期,检验期)来代表。比如,(3,8)表示排序期为3日、检验期为8日的策略。重叠抽样的规则是,任何一个策略组合第一个排序期起自T日,随后的检验期就起自T+1日;该组合第二个排序期就顺延一日起自T+1日,随后的检验期就从T+2日开始,例如,(3,5)组合,第一个排序期为2007年11月28日到11月30日,5天的检验期就从12月3日到12月7日;第二个排序期为2007年11月29日到12月3日,5天持有期就从12月4日到12月10日。这样,排序期为3天、检验期为5日的策略组合的样本观测值达25个,排序期为5日、检验期为5日的策略组合的样本观测值有23个,(3,8)组合的观测值有22个,等等。检验期各组合的平均超常累积收益率以均值的形式来报告,表1是2007年11月开始的反弹行情中赢者组合、输者组合及惯性策略组合的收益率,表2是2008年4月起始的反弹行情中赢者组合、输者组合及惯性策略组合的累积超常收益率,表中标准差和t统计量未列出,但都在分析中考虑。表中将每个策略组合的第一个排序期和检验期的起止时间也一并列出。
3研究结论与启示
3.1研究结论
表1和表2中列出不同排序期和检验期搭配的惯性策略的收益率实证结果。表中数据显示:
(1)表1中除了策略(10,13)、(20,13)、(20,8)、(20,13)为正值外,其余惯性策略组合的收益(赢者组合-输者组合)全为负值且表现出统计显著性;在排序期为3日和5日的策略组合中,输者组合的收益远高于赢者组合的收益,且随检验期延长,差异越显著。而1日和8日排序期的各个检验期组合则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反转策略有效且在3日和5日超短排序期上具有显著的赢利性,这与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表2中所有赢者组合的收益都高于输者组合收益即惯性策略组合的收益为正值,且3日排序期的惯性策略组合的赢利性高度显著,随检验期的延长惯性策略组合收益越高,这表明惯性
策略的有效性对检验期敏感,这与周琳杰(2002)的研究结论吻合。由于表2的数据取自第二波反弹,当时市场下跌已久且跌幅巨大,市场交投非常低落,这也证实了惯性策略的获利性与市场状况呈负相关的结论。
(3)两个样本区间的惯性策略收益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与市场运行状况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第一个样本区间的数据是在市场短期下跌后自发形成的反弹中生成的,当时市场从历史高位掉头向下运行不久,场内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正快速撤离市场,反弹初期的弱势品种(输者组合)正是资金流出比较坚决的股票,当市场进一步反弹时,场内主力利用市场的有利形势,在随后的行情中便反手做多以期在更高的价位出货,因此,这些品种在反弹中后期出现快速拉升,表现出收益反转的特征。第二个样本区间的反弹则是在市场大幅下跌后出现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引发的行情,很多场外资金短期内蜂拥入市,迅速建仓快速拉高股价,因此,表现出收益惯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