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引言
英语口语技巧和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表达能力往往能反映出以下几种英语水平,如:单词量,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所有这些方面当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一部分学习外语的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并没有获取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间或者是相应的课程。许多英语学习者总是抱怨,为什么自己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是却不能进行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或表达。实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影响英语口语流畅性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因素。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口语的中的地位不容置疑。
二、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育
根据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需要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形成相应的文化语境意识。英语口语表达是全面语言能力中重要部分之一,其特殊的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影响英语口语表达中重要因素之一。跨文化交际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Chen 和 Starosta给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能够做出有效的、适合和准确的交际行为。语言是文化的表现,语言的运用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正确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的输入将会带来成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当今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将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和阅读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书籍、报刊,以及上网浏览有关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分析法:对比分析、原因结果分析。
3.探究法:提出可行的方法避免非正式和不正确的英语口语表达,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Lado指出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学习者总是把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考虑在其中,因此在交际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语言的产生。
1.文化负迁移。
一些英语学习者总是倾向把自己的生活习惯考虑其中,久而久之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因素的干扰让学习者在焦急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的缺乏。
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的缺乏是影响大学英语学习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的多少将直接导致英语学习者口语的层次。一些大学英语学习者把此归结为没有获得足够量的跨文化知识,诸如上述例子中的错误时有发生。对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而言确实是难以获得相关足够的知识量。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资源的有限,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专业类别的限制。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很难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即便是认真的学习,也只是几个月或者是周期为一年的学习,为的是通过相关英语考试,考试过后又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到了自己的专业上,所以学习的英语的状态没有得到保持,所以便会很快的忘记,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可是却没有真正的掌握和储备好相关的知识,而只是应付考试罢了。
五、英语口语的提高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方面许多大学英语学习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变的越来越重要。Carl Geogers 提到真正的交际只存在于听懂的情况下。众所周知,语言在人与人的交际中的角色是无法忽视的,但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语言的特殊性和独一无二性使得交际过程并没有那么的顺利,为了减少这种不顺利情况的发生,重中之重就是让学习者获得相应的交际原则和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英语口语交际中诸多的不顺利。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和英语课时的限制,可以在选修课上增设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或者是增设课外英语文化学习的分量。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一共有六种。许多的教学实验都会用一种或者集中方法结合起来,但是最基本的跨文化培训的方法便是:信息培训,文化意识培训,交际培训。信息培训是指学习者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录影带和阅读材料获得所学语言的文化知识。其中又包括以下几个小的方面: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气候等等。以及生活中的学校教育、医疗设施、就业、旅游。通过学下以上相关内容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了解其他国家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学生的管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减少可预防的错误和障碍。
六、总结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否能够掌握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将决定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的层次和质量,所以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应该学习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Dengyanchang, Liuringqing.language and culture[M].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9.
[2]Mey, Jacob L. Pragmatic: An Introdu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Huwenzhong.Othe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4]Scollon, Suzann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Samovar, Larry A & Porter, Richard E & Stefani, Lisa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7]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与教育出版社,1989.
[8]张爱琳. 跨文化交际[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加大了人们对外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对文化的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同样重视文化的学习,因为在特定的文化中能得体和正确地运用目标语才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跨文化意识的含义
hanvey(1979)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贾连庆,2008:30)。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差异对比,对与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的敏感程度。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文化,文化因素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对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建立这种对英语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地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
二、对跨文化意识敏感度的调查分析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多地取决于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程度。因此,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更深、更全面地了解目标语文化的目的,首先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在此基础上,语言学习者才能自觉自主地把目标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才能更准确、更恰当地运用语言,使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程度,笔者对121名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三种结论:(1)认为偶尔有跨文化意识,并希望去培养的占50%;(2)跨文化意识比较强的占18%;(3)基本没有跨文化意识的占32%。
从以上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比较强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因此,为了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要的。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在跨文化交际的形势下,外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上,而应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这已被普遍认同,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显出其必要性。
首先,已有的跨文化交际事例告诉我们“文化错误”比“语法错误”要更难以接受,文化因素直接关系着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成败,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应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
其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包括语言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能在相应的文化价值观指导下正确应用语言。
再次,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之间的对比,即本族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对比。这个过程对跨文化知识敏感度的培养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有很大帮助。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化学习,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间的理解意识,做到跨文化交际中本族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互动。
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主要于英语课堂中进行,因此,我们从课堂内容、课堂组织、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1.从课堂内容来看,主要在于对课本的利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文化传输的中介。首先,文化的输入可以从词汇开始,语言反映着文化,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相关的词汇中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比如,英国是岛国,很多表达法都与海有关;“喜鹊”在汉语中被视为美好的事物,但在英语中却指爱说闲话的人。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本身意识的同时,也应提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含义;同时,教师可以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讲解单词中的文化涵义,例如,trivial(不重要的,琐碎的,平凡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两种说法:①由“合三条路的地方”变成“各方向的聚集之处”“各处都有的”“平凡的”。②集合三条路的岔口,是购物回来的女性必定会合而谈天的地方,而她们的谈话内容大多“很无聊”,由此而引出此词义;barbarian(野蛮人,蛮族),当时自恃文明甚高的希腊人轻视希腊语以外的各种语言,认为外国语的发音听起来只有“bar-bar”,因此称那些外国人为barbaros(外国的,无知的,粗野的),其拉丁文是barbarus,演变成英文则是barbarous,barbarian。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章节所涉及的英美文化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就描述了美国人对时间的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一些相关的文化内容,比如中美在时间安排上的不同,以及对时间的灵活性的差异,来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同时添加一些其他国家在时间上所持有的价值观,并与我们中国人的时间观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接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认知上的基础,使之遵从于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提出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中的适应性原则(贾连庆,30)。
2.课堂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作英美文化的专题讲座,比如,关于风俗习惯、社交礼仪、人文、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一些有在英美国家生活经历的教师请入课堂,这些亲身经历的讲述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英美文化,同时在师生间展开关于文化对比的讨论,这对提高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敏感度及跨文化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不能忽略非言语交际信息的重要性,比如,体态语、面部表情等的涵义。
3.丰富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练习,设定一定的语境,比如,在图书馆、办公室、餐厅、机场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是角色扮演的口语练习,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例如词汇及各种表达法、文化知识等应用到实际中,这能让学生在加深记忆的同时也使交流能恰当和得体地进行。除此之外,英语辩论、演讲、话剧表演等活动对文化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辅助手段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展示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如《喜福会》、《刮痧》等。这些影片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真实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敏感度,加深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msn等媒介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更多的海外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进民族间的友谊。
5.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也很重要。首先教师要培养自己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对本族语文化的输入与理解,只有全面和深入掌握自身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与目标与文化进行对比,更准确地找出差异,逐步培养文化对比的意识,从而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建立。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跨文化意识的建立是第一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辅助手段,通过充分利用教学材料,适当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及丰富课堂活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uo-ming,chen and william j.starosta.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lanham:rowan & littlefield pub inc.,2005.
[2]曹冬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116-118.
[3]冯冬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j].大学英语,2009,(6):190-192.
[4]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更新频率高。在语言的学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这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4]1号文件正式批准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将从原来的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教学模式也将从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充分体现个性化和主动性的教与学模式。其别强调英语教学要向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外语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趋势,最早源于对如何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技能和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者”(Holec,1981)的讨论。Holec将其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此定义被看作是后来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起点。之后Dickinson(1987),Little(1991),Kenny(1993),Nu-nan(1995),Benson(1997),Wenden(1998)等人也对外语自主学习的定义、特点,以及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课堂设置与实践进行了阐述和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这个领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自主学习应涵盖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有学习责任心;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评估学习进步;调整学习策略。
三、非英语专业新生自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2009年4月,笔者针对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自主英语学习观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受试对象是四川某高校2008级的14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问卷率为95%。
(二)调查工具
为了全面反映大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状况,笔者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
问卷调查以涉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维度的25个问题展开。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选项,问卷选择项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根据不同的问题,问卷选项从“不符合我(A)”到“非常符合我(E)”。调查问卷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从两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从学生制定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则为心理准备情况调查,即调查学生对自己学习关注和评估情况,以及对自己进步的了解等。
2.定性研究
围绕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方面,笔者又设计了8个问题,通过找学生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在2008级学生中随机取样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采访。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制定学习计划
调查表明,58.2%的学生能自觉地在开学初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但其中只有24.7%的学生能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还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没有想过要制定学期计划。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学什么、怎么学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尽管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学习计划对学习有帮助作用,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很多人没有制定长期或是短期学习计划的习惯,即使有也很难贯彻下去,往往半途而废,或是偷工减料收不到预期效果。
2.学习策略方面
调查表明,20.4%的学生能在课前认真预习,42.7%的学生预习过一两次,18.5%的学生竟然从不预习,只有31.5%的学生能够很好或较好地选择自主学习的书籍,并且能兼顾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练习,但有40.2%的学生对如何选择学习资料不清楚,大多数认为老师介绍的就是好的,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广泛、全面、正确地选择课外学习材料的能力还很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另外,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满足于课本内容,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背诵课文,记忆单词和短语,上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要求的课内学习活动,并期望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会一门语言,学习缺乏主动性。
3.学习评估方面
调查显示,13.3%的学生能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45.3%的学生大致能做到,6.3%的学生从没考虑过自己的学习。但他们对自己能取得的成绩也不了解,只有很少的学生(6.8%)很了解自己的进步,绝大多数学生(50.4%)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或者不了解进步在何处,调查中有学生反映,除非是通过期末成绩,否则他们就不知道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到底是进步还是后退了。还有11.1%的学生根本没考虑过是否有进步,这说明其还没有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自己,无法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无法对今后的学习有所指导。
4.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多数人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不同动机。例如有76.7%的学生认为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过大学英语4、6级;有50.4%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因为喜欢英语而学习的学生只占40.2%,想了解英美文化的学生占21.6%。同时,在与学生交谈中,笔者发现持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持有外部动机的学生,比如那些为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在考试前一段时间会加强对自己的监控管理,在达到目标之后则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相比之下持内部动机的学习者会有计划地实施自我监控,有利于持久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5.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调查表明,72.3%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而简单地将自主学习看作是自学。同时,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忽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主性。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自主学习有相当难度。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目前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很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
面:一是多数学生英语学习计划性不强,特别是没有详细具体的学习计划;即使有也很难坚持到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盲目、被动。二是多数学生不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还习惯于高中时期填鸭式教学模式,不预习,上课只管抄笔记,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多数学生主动监控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自我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低。四是持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占很大比例,他们在达到目标之后则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五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很缺乏,依赖教师的心态很严重。
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尽快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改变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教师由主讲者变为管理者、辅导者;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主动的施教者、整个教学活动的监控者变成自主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活动的帮助者和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媒介。而学习者则不再是知识的传授对象、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要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性,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2.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把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摒弃一些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更多的主动性,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把机械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教学目的。课堂上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多举行交流活动介绍学习策略、改变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使学习者能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从中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成绩或差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重新计划或调整,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4.学校也应该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的自由。
现行的教育体制对教学的限制仍然较多,如教材的选择,教学进度,教学模式,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估等,使得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中仍受到太多的限制。
5.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语音实验室、多媒体室、网络学习平台等都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从而适应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也是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高校教育阶段,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习来说,英语学科并不是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往往不够浓厚,缺乏学习欲望,教师要想使其通过网络渠道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英语能力,首先需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对英语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运用网络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优势在于,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可自由的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需从激趣出发,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呼应。比如,大学英语教师在非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提前告知学生本节课不讲述教材内容,而是在网上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学习价值的电影,培养自学英语能力。当然,看英语电影是有要求的,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时记录自己最为喜欢的十句话,并要求他们看完之后能够书写和背诵出来,促使其产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与欲望。
二、掌握好英语学习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网上自学英语的关键在于“网上”与“自学”,网络英语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要想更好的吸收与理解,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十分重要,学生必须善于学习、会学习。这里的“学”并不是简单在网上浏览英语学习材料,盲目的、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根据教师的指导与建议,以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和使用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策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应以听力和口语表达为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力练习具有特殊优势,训练听力可通过倾听英语听力材料来实现,或者每天都在网上听VOA Special English,这是一个专为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学习烂漫,英语发音纯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英语,在阅读新闻时,提升他们的听力与阅读能力,并拓展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网上自学英语的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经常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歌曲或短视频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并设置学习目标,要求其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关系十分密切,大学英语教师可充分借助互联网,在课前与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针对性、目的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在网上解决问题、寻求答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教师需动态监测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不少网络平台都具有自我检测和评价系统,可以帮助其发现自己在独立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网络学习资源容量较大,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需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筛选与取舍,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特点的英语自学计划,根据个人能力与不同学习阶段,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目标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产生紧迫感、责任感与努力方向。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将长远目标划分为多个近期目标,先从近期目标着手,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时,目的更加明确,促使他们在实现学习目标之后,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与自主学生有机整合起来,向长远目标努力。另外,在执行英语学习计划时,学生需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更新快,具有时代特色等优势,及时发现新的学习资源,根据自主学习过程和成果,适当调整计划,确保对网上资源的合理、充分应用,自学英语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五、总结
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流行趋势,可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科学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促使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国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地超过了重点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并担负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处于地级市,相对于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来说要偏远。它们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度等方面都比重点本科院校和省会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一的新生在这方面就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已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必修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五个学习过程:?(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内容进度;(3)选择方法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进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Littlewood认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和主要驱动力。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会情感指社会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语言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主要依靠老师,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非常差。进入到大学后,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内心比较迷茫,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太好,能读大学已经是他们读书的最终目标。只有少数学生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因此,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内心很迷茫,没有新的英语学习目标。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强。
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前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和升学,很少有学生是真正想把英语学好,来满足未来职业中的英语需要。然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他们就没有了新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自我约束的能力又差,思想一放松,学业就开始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远远不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不足。
很多新生觉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不好和学校名气小,容易出现不自信和自暴自弃的现象。而且又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认为自己英语基础不太好,所以一般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进行英语学习。甚至有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几乎要放弃英语学习,平常课堂上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认为考英语四、六级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干脆直接放弃,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都不报名参加任何英语相关的考试,更别提英语的自主学习了。
(四)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缺乏。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新生习惯于中学老师指导下学习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后,他们只是在上课时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被动地学习,课后几乎没有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而大学英语不管是从难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远远高于中学英语水平,但他们课后很少自觉地操练英语,更不会去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也不知道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即使有部分新生有一些学习计划,但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导致有时目标定得太高,最后实现不了。再加上手机和网络的影响,新生经常边玩手机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无法自控,学习策略比较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较难进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存在很多原因和问题。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整个四年大学英语学习。因此,通过对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以此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索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突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所需要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新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英语老师传授的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学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只有按照具体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才能不断地向学习目标前进,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了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上的英语资源,让新生真正地喜欢英语学习,以此来提高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灵活利用互动式、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PBL(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话题展示、口头播报、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增加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在课后可进行英语歌唱比赛、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口语协会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好英语,为整个大学的英语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帮助新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针对有些新生对地方本科院校不满而产生不自信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优势和文化底蕴,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对其表现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激励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五)指导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
事实上有很多新生已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因为自己英语基础比较差,又不懂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对新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帮助指导学生树立适合的英语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而且要引导学生监控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同时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听力、阅读和口语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观赏经典的英文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达到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自己知识面和扩展视野的目的。
作者:习鸿燕 付娜 单位:宜春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现在中国大学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达到92%,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疯狂的扩招,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我国英语专业名校师资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其他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是当前要抓紧研究的问题。
我国英语专业名校主要是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复旦大学英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国家应该倡导这四个学校的教学名师录制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其他英语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高校用名校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教学,配以其他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指导和课后解答学生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聆听到名校的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又解决一些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当然使用名校远程教育课件的普通院校应该按照著作权法、版权法支付一定的费用,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必要的时候给予经济和政策补贴。
普通院校英语专业使用名校名师英语远程教学课件主要有以下积极作用。
1.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是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2.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自我反思,指的是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对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学习过程的认识、监控和调节能力。及时地对学习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策略及时调整,在动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同时也应当及时反思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设置和实施,以便进行全程监控和及时调整。电大远程教育设计了《学习活动记录表》,师生分别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网络教学平台测试等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突击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阶段性教学结束后和完成整个教学结合实施后,是总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除此之外,在结束计划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小结,正确评价学习情况,总结学习的得失,并分析原因。再就是反思方法的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如写日记、与同学交流、问卷调查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回顾、检查、反思和评估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3.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自主学习英语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针对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学习中,成功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往往优于不成功的学习者(文秋芳,1983)。Oxford(1990)认为,学生是通过元认知策略来管理他们的学习过程的。而且大量研究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对外语教学是有效的(Nunan,1997)。结合成人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元认知意识、确立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监控、自我评估四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意识,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认知行为,并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培养学生管理支配自己的学习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获得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已经使用元认知的策略但自己还未意识到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及时反思总结,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
4.资源丰富,表现生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能力,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资料更新更快、多项演示和模拟生动的特征,可以很好地创造生动形象的外部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之中。具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平台,把英语教学法中的听说法教学法、情景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5.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程度的网络调控。远程教育中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学习上很大的随意性和个性化,但在给予自主性的同时应加以调控和引导。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教师应与学习者个别谈话,指导他们制定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联系,定期检查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督促他们按照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进行学习。如今远程教育已经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而揭开了全新的一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应在充分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积极享受网络远程教育带来的知识,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大力开展个别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从远程教育中获益,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挑战,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为建构学习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笔者在开放课程的教学中作了大量的尝试,试图通过多种媒体,特别是网络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进一步深人实践之后,必能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 王雪玲.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关全攻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3] 王雪玲,杨琪,隋玉明.大学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4] 王雪玲.网络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 王雪玲,王静,隋玉明.东北三省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篇7
1 关于学习者自主性的理论基础
Henri Holec(1981)提出的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简称LA)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即学习者能够自主地:(1)确定学习的目标;(2)决定学习的内容与进度;(3)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技巧;(4)监控学习的过程;(5)评估学习的效果。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应包括“能够理解授课内容、计划学习目标、选择和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监控自己对策略的运用、识别不适合的学习策略并进行调整、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等五个方面(Dickinson, 1993)。Dickinson(1987)还曾提出“学习者合约”,即由学习者自己在“合约”中自主决定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材料及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Littlewood(1996)提出自主学习包括愿望和能力两个基本要素:愿望是指学习者在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动机和信心;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具有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如王笃勤(2002)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尽管中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含义界定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强调自主学习的主体与中心应该是学习者本身。
2 培养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自主性的现实依据
(1)教育教学目标。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人的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大量信息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就必须要不断进行学习,这也就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学生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以后,仍需要不断接受教育,取得自我发展,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因为“学习者的自主性是教育的最终目标”(Brookes & Grundy, 1988)。语言学习和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承担着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的自主性直接决定了其语言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而教育部早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就对自主学习做了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要使学生“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2)语言学习特点。曾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实际上,外语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一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各语言教学环节,即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3)学生学习现状。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对老师有一种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于等待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既缺乏学习动机,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最后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采取消极敷衍的学习态度。此外,由于每个学习者的个体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各不相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班里每个学习者的个体需求,这一方面导致基础较差的学习者不能跟上学习进度而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又使得起点较高的学习者由于不能获得新的知识而失去学习兴趣。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3 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1)创建语言学习中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料的选择对自主学习者相当重要,如果没有适合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就无法制定学习计划、实施学习策略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因此,高校可在利用现有的语言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语言学习中心,既可作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补充,又可作为学生自主选择语言学习材料的资源中心,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心的功能应该包括:①提供语言学习资源,包括视、听、说等多媒体资源;②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如交谈、辩论、英语戏剧演出等;③提供语言学习帮助,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向中心老师寻求帮助。
(2)了解学习动机。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外语学习中,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可以制订出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外语学习动机一般分为两类: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前者使学习者目标明确,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出国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后者则以了解目标语言国家文化、更好地与该国人民交往为目的,如欣赏外语歌曲和电影等,可激发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应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可以使自主学习顺利地进行下去。
(3)选择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保留新信息的特殊见解与行为(O’Malley & Chamot, 1990)。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者能否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关键。研究表明,对学习策略进行训练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效果(Brown, 1987)。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增强有关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如增强对“重复、归纳、推断、转换、提问”等学习者常使用的认知策略以及“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等的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4)转变教师角色。虽然自主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是学习者本身,但这并非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Benson & Voller(1997)曾指出,“自主学习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主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与其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及承担的学习责任相关。那些可以实现完全自主(full autonomy)学习的学生需具备完全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材料、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调整和评估的能力。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绝大部分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还远未拥有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这些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外,教师应作为学习顾问,帮助自主学习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及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应成为评估者,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及成果等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应成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目前存在的英语学习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教师应尽快转变以“教”为主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尤其对刚入校的新生,教师可以从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就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理念的宣传,在随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效果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还不明显,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必定代表了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也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离开学校后的继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Benson P&P 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Harlow: Longman,1997.
[2] Brookes A & P. Grundy. Individualization an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1998
[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J: 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4]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Dickinson L. Talking Shop: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J].ELT Journal,1993(47).
[6] Dickinson L.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篇8
1 引言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部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已经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思路应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之获得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适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从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终身学习。
国内外语教学界中对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笔者发现对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学习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相关性的调查和探讨甚少。本研究试图分析大一新生在目前语言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的现状,探讨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变化及其在自主式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大一新生顺利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甚至实现终生学习。
2 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2.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是在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探索中发展而来的。Henri Holec第一个将自主学习引入外语教学领域,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许多研究者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Nunan(1995)认为“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是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对与学习有关的事物进行独立决断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不断自我反思,通过社会合作方式的学习才能得以不断发展。
2.2 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分类
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学习策略的内涵,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Stern(1983)认为学习策略最好用于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或总特征;Weinsten & Mayer(1986)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的行为或想法;Chamot(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技巧、方法或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是帮助学习、回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Rubin (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xford(199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自主、更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行动。文秋芳(2004)外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外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我们认为,外语学习策略是指外语学习者为了有效的外语学习,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国内外研究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意见也不统一,下面介绍4种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O’Malley 和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采取的具体行为和方法;社交/情感策略是为学习者提供接触语言的机会而采取的策略。Oxford(1990)依据策略和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1998)将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文秋芳(1993)根据Skehan的观点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但是文秋芳认为这种分类过于简单,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O’Malley 和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更具有被国内外的学者们借鉴和引用。
3 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现状
总体而言,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新生缺乏英语学习策略意识,不擅长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英语学习,新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水平不高。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大一新生随意地使用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部分大一新生能独立制定学习计划,但难以按计划实施,遇到挫折时往往不会自我调整。新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但不知道如何评价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说明新生的元认知策略需要进一步培训。
在认知策略方面,大一新生虽然在具体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策略意识,但是大多采取最基本的、传统的、甚至是有可能耗时低效的认知策略,如根据关键词进行猜测;采用翻译等母语策略;采用记笔记的方式等学习方法。这说明我们要对新生加强更有效的认知学习策略的训练和指导。
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新生仅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采用一定手段,对协作学习等策略持消极态度。新生在英语学习中参与意识比较差,常常过分依赖教师和教科书,独自学习和互动性较差。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新生使用社交/情感策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整体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新生的英语学习内部动机不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自己的学习需求不明确。多数新生缺乏学习计划的统筹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对策略的运用不够, 自我监控能力弱,对学习过程和效果不能作出正确自我评价,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强,合作学习方面表现不积极,不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
4 加强英语学习策略培养,促进大一新生自主学习
英语学习策略对学习者自主能力的提高有指导作用,具备和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是培养大一新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加强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提高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新生根据自身语言的需求,确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自学习过程、评估自我学习效果,并不断自我调整,达到学习目标。认知策略对英语自主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具体学习活动的每个细节。学生在执行具体学习任务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改善可以帮助新生掌握高级的、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地促进英语自主学习。社交/情感策略能力的改善有助于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态度、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增强英语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新生运用社会/情感策略积极主动地争取更多的语言交际机会,在交际和互动中实现信息交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从个体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合作互助式学习,减少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在合作中提升学生满足感和自身的成就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增强学习策略意识,激发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的热情,英语学习策略系统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动态体系,英语学习者不断发展、调整、更新、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习得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
5结束语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有显著影响, 学生通过策略培训促进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广大的大学英语工作者要增强大一新生策略意识,加强对新生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大一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式学习,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理论平台和实践机会,提高新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更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数量众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更好地组织大学英语教学成为近年来大家关注的话题。教学是一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在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于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1]。需求分析是指系统地收集、分析所需的主客观信息,以确定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目标的活动[2]。它主要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3],也是使教学适应社会及时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4]。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的及需要、学习计划、学习优缺点等,便于确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调整课程安排,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并改进教学。
在我国,许多学者都探讨过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问题。如王斌华[5]、张雅萍[6]、赵庆红[7]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级教学,此分班一直持续到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一个教学班中,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需求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否有必要根据四级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高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数学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行政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共五个班的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本校的具体情况,由笔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确定访谈内容。问卷调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对教材使用情况的看法、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9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1份,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3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到以下数据。
1.关于学习动机。
表1 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
(注:A指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B指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以下各表同1)
关于学习动机的题目为多项选择。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有58.2%的人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9.9%人的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可见,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更长远,而未通过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短期目标。
2.关于教材的看法。
在此项调查中,两者并未出现明显差异: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68.1%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5.3%的人不满意,6.6%的人满意。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3.4%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9%的人不满意,7.6%的人满意。其不满意的原因基本相同:现行教材练习题太多,任务重,完成作业占据了太多时间,觉得枯燥乏味;现行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缺乏联系,选取的文章有些过时。可见,在课后练习题的处理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分出详略,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应该适量增加一些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生活且难度适宜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3.关于学习方法。
表2 关于学习计划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而能够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英语学习的人也很少(A:13.2%,B:4.3%);而“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实施”的学生却高达70%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还比较弱,急需教师给以更多的监督。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定期对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39.8%的人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也有29.6%的人课外没有安排英语学习时间,两者占的比例都不小;相应的,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却少之甚少。可见,英语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4.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在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上,两者出现较多的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课程设置看法的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口语和听力,而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听力和阅读。在访谈中未通过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学位证书的颁发与四级考试挂钩,所以对他们而言针对四级考试的各项培训是最急需的,诸如口语、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应该放在过级后。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各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希望在通过四级考试后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口语、听力、英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筹码。
5.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在对教学方法的看法上,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超过70%的人(A:75.8%,B:73.1%)认为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他们希望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其中,角色扮演最受喜欢,其次是小组活动和辩论。在访谈中学习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开拓思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听力及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学习者坦言,有些活动对他们而言太难,想参加但担心水平不够。可见,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安排在同一课堂学习,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其自尊心受挫。因此,在四级考试后重新分班是完全有必要的。
6.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水平的学习者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及课堂教学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较而言,教学能力次之。这一结果与先前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吻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英语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导致其英语学习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根据四级过级情况重新分班是可行的。分班后,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分别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永红,张利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习需求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Brown,J.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Teaching[M].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2001:36.
[3]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篇10
高考作为目前国内相对客观的水平考试,具有很强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英语学习水平。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能够客观上测试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高等学校应用能力测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简称PRETCO)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认可。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供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专院校学生自愿参加的标准化考试。本门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日常和涉外业务工作的交际能力。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考虑到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入学水平的现状,《基本要求》将教学要求分为A级要求和B级要求; A级为标准级,B级为过渡级。本考试也相对应地分为A级考试和B级考试。修完《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A级考试;修完《基本要求》B级规定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B级考试。新疆教育学院将B级考试成绩与大专学生的毕业资格挂钩,即通过B级考试也为毕业要求之一。
一、研究问题
目前国内基于SPSS统计软件来研究事物相关性的研究调查多着重于高考英语成绩与本科阶段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与比较。例如“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本科阶段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张其香, 2007年),其结论为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相关关系。或是高考英语成绩与本科阶段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例如“高考英语成绩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宋娟丽,2009年),其结论同样也是高考英语成绩与专业英语四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相关关系。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学生只有在高考英语成绩达到一定分值后才有可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是专业英语四级考试。
而对于高考英语成绩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特别是B级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则为空白。尽管大部分英语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证实,并且二者之间相关性能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带来什么启示也有待证实。本文就以SPSS软件为基础,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B级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用数字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教育学院2011级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艺术类,非体育类)为研究对象。这100名学生经过入学后为期一年的英语课程学习,于2012年6月参加B级考试。
2.研究过程
首先随机查询新疆教育学院2011级100名各专业(非艺术类,非体育类)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以及他们2012年6月参加B级考试的成绩。其次利用 SPSS软件求出B级测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sig 值等,并得出结论说明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如何。
3.研究工具
使用SPSS软件以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他们入校后第一次B级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果
首先把高考英语成绩和B级成绩用SPSS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求出高考英语成绩与B级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及sig值,见表1、表2。
根据表1 的数据我们得知这100名被测试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分布为:最高分124,最低分28,平均分82.91,标准差为6.627。而B级测试成绩最高分为96,最低分16,平均分63.70,标准差为5.760。
从表2可以看出,高考英语成绩与高职院校B级测试成绩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其表现为相关系数r=0.582,为切实相关,即较显著的正相关。意为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对来说B级测试成绩也较高,而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B级测试成绩也相对较低。
四、启示
高考英语成绩与B级测试成绩的相关关系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高考成绩确实与他们的B级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考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相对来说B级测试成绩也教高,而高考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B级测试成绩也相对较低。这个结果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运用回归统计来预测他们在B级考试中的成绩,并且告知学生这一预测结果。教师可以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对B级测试成绩做出预测,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争取在B级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此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转变英语学习观念,因为高职院校新生外语学习观念的转变,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应情况是影响相关系数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考英语带有强烈的应试色彩,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则侧重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兴趣来进行英语教学,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最后通过随机课下访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意识到这种相关性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学生的成绩与很多因素相关。虽然高中英语的学习基础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策略等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以高考英语成绩为预测基础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等,尽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五、结语
从以上研究问题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B级测试成绩之间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性,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扎实的基础并不能保证优异的大学英语的学习,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主客观的因素存在。例如: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以及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的设定等等。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在借助这个相关性的基础上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次研究重点关注相关性,所以只以客观的高考英语成绩和B级测试成绩为样本,范围较小,取得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因素。因此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取得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Heaton J.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程月芳,马广惠,董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
[4]卢仁顺.二语习得中的共性、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王奇民,王健.制约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策略因素探析[J].外语界,2003,(2).
[6]刘新平.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11
长期的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外,还应当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策略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施行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试行)》已将学习策略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论述,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全面阐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与途径。
2 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概述
2.1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高层次的执行技巧,对改善学习效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调节策略三个方面。计划策略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监控策略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包括学习时对注意力的跟踪,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它可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加以改正。调节策略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能够帮助学习者校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2.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mony)自上世纪80年代初Holec提出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在学习语言中的作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与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发展,进行自我评估,逐步发展。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自学”,而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 教学实践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对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对象为本人所教授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76名学生,他们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问卷在第三个学期结束时发放,这时的学生对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都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共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97.2%。调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35个问题组成,采用的题型是多项选择,每题有四个选项,要求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情况的选项。调查问题主要来源于Dickinson对自主学习特点的描述和O’Malley & Chamot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调查的另一部分是半结构式访谈。问卷显示,很多学生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的经历。他们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都认识得很清楚,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但多年来,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使他们难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首先,学习计划不足。
其次,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大学英语课堂管理不像中学那么严格,很多学生课堂利用率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不到2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不及15%,甚至近一半的学生经常开小差。
第三,学习策略运用不当。约有83%的学生认为外语学习仅靠记忆力,不像其他学科需要学习策略。有85%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通过年度考试和四、六级考试。73%的学生在自己课余时间只做模拟题和背单词,不知道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四,自我评估不够。只有18%的学生能够每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评估检查,但其中74%的学生都是对知识的检查,很少检查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此外,87%的学生自我评估是采用在大脑中回想一下学习内容和做模拟题的方式。
同时,调查还显示:学生的英语语音观较正确。约62.7%的学生赞同学好英语重在使用,仅有5.9%的学生把语言学习的重点仍放在语法练习上。42.6%的学生在交际时更注重流畅的表达,而非正确的形式。这说明多数学生认为有意义的交流比语法的正确性更为重要,也反映了更多的学生越来越重视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
由于参与调查的学生数量有限,本次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指导自己英语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Flavell早在1976年就相信通过反复使用元认知策略,这种意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快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有必要促使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采用系统介绍和渗透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教会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评估自己。提高元认知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1 协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
确立学习目标是一种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测试成绩或学期期末成绩提醒学生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措施,以实现自己设定的和课程要求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2 帮助学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我们现在大学英语的每个阶段性测试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提供了尺度,另外网上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为评估提供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如果评估是正面和积极的,学生就会启动学习机制并会选择能促进学习的任务。
4.3 引导学生参与并了解学习过程
要想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要变成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4.4 培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语言学习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学习语言的本质,把自己从单纯的考试和学校的课程限制中解脱出来,真正学会怎样学习。课外的自主学习可包括学习网络课程,观看英语视频,参加英语角,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欣赏英语歌曲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5 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支持,需要元认知的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及自我管理。在具体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O'Malley,J.M.,&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I: 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篇12
大学英语早已是我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然而如今校园里,有些学生却把这一必修课当成了选修课――逃课成了“必修课”。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生班级,英语课的出勤率不乐观。逃课“理由”多种多样,有些学生认为“我不去上英语课,我宁愿自己学习”。殊不知,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目前,专科学生所进行的“自学”,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问题重重。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相对完善。本文通过目前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自学”情况和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情况陈述,得出结论:大学生要学好英语,应该积极出席学校安排的英语课,逃课只会让自己对英语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
2.当代高校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自身情况和他们的英语“自学”情况
2.1当代高校专科生的特点
2.1.1对英语学习起负面影响的性格特点
如今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已经是“90后”了。“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社会背景,造成了“90后”大学生的一些代表性性格: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缺乏耐性、急功近利。而第二语言习得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在Larsen―Freeman和Long的研究中,他们列出的个体差异主要因素有:年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性格因素,包括自尊、外向/内向、焦虑感、冒险精神、对拒绝的敏感性、移情性、压抑性、歧义容忍度等。结合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某些“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成了他们英语学习中的障碍;这也是导致他们逃课,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老师“没水平”,课堂没趣;以为一两天的英语学习就能大大提高英语水平,急功近利。
2.1.2原有英语水平对实施英语自学的制约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接受渴望已久的大学教育。欣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此带来的问题:学生英语水平较往年普遍降低,这使得他们实施英语自学造成很大的困难。如:觉得课文太难,容易放弃;听力差,听不懂;说不出,如果不上课的话,口语练习几乎为零,最终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从而放弃英语的学习。
2.2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自学”情况
在此,给自学两个字加上引号,是因为他们所宣称的逃课去“自学”,只是对学校所给教材进行学习――看看课文,背背单词,完成书中练习。这对于大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可能习得英语。对一门语言的掌握包括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语言习得是获得语言能力的一种过程,语言的本质是交际。Krashen于1981年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的概念,在此基础上,Swain(1985)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的概念。
即使抛开大部分专科学生狭义的自学不讲,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王笃勤,2002),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令人担忧,自主学习能力偏低。(1)学习计划性不够,只有37.5%的被试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具体到听、说、读、写计划性更差。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只占被试的20%,有写作计划的只占7.5%,有听力计划的占42.5%。(2)即使有计划,也很难保证计划的实施。被试者中只有20%的学生能够保证计划的实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计划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因此,很多学生的自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可能系统地去学习英语,最终无法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得到提高。
3.发展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英语习得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2004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此,高校及教师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创造能有效实现此目标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大学英语课堂。
3.1与紧扣教学大纲内容的课外素材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学校指定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兼顾语言形式和相关文化的输入。
教师擅于鼓励学生用现代网络资源积极搜索课文相关背景知识,唤醒学生对课文文题的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在课堂上参加语言交际做好情感铺垫和素材。同时在现代这个各种媒体信息充斥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各种英文报刊、杂志、电影和录音上的相关素材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笔者在教授“The First McDonald’s Restaurant”前,就曾布置学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当学生完成他们自己对McDonald’s的了解陈述后,笔者让他们欣赏自己从网上搜索到的The First McDonald’s Restaurant的照片以及创始人的生平介绍,从而增强了他们对课文内容背景知识的深刻了解,激发了他们对这篇课文阅读的兴趣。
教师通过准备一些相关课文内容以及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资料(如相关作者事迹、课文背景、文化习俗等的英文影片、英文歌曲、英文短剧、情景录音带等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不能把这些资源一带而过,而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观看后的学习并吸收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即兴发挥表演,在实践锻炼中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听说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交际是第一性的。在新课程要求规定的四项教学内容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者语言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对学生开展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为了造就语言的终身学习者,促进他们持续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而且还应是“引发学生学习和交际反应的刺激物,是交际的依托和工具”(夏纪梅,2003)。随着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这一观念几乎成了我国外语教师的共识。
3.2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课堂组织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语言交际情景平台
外语教学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师生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日常教学中不以单一的教学方法为指导,而是吸收情景法、听说法、认知法等教法的合理成分,克服交际法中过分形式化的不足,采用综合法。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分组操练、角色扮演、动作模仿、戏剧表演、双方辩论等形式。尽管英语教师的兴趣、风格各有特点,学生的需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千变万化。但都遵循一条原则不变,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笔者在教授《新视野英语教程》中“Wealth,Success or Love?”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进行了role―play。因为这篇文章语句不难,关键是要能熟练流利地运用其中的句子,以及清楚地理解其中寓言故事的脉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很快地背下了各人物的对话,并对故事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且在最后总结发言中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想。
在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淡去的时候,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接受”的教学模式是导致学生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度不高、语言实际运用机会少的主要因素。因此,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方式应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钟祖荣,2001)。在每次上课开始的时候,花三五分钟做个小游戏,既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又把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中国学生最怕的就是开口说话,怕出错,这很不利于学习英语。可一旦进入到游戏,学生的胆怯心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从而引导他们敢于用英语说话,轻松自如地表达。
3.3一个令学生信赖的合格老师:是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引导者
一个令学生信赖的合格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组织者、指挥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主体和参与者。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而精彩。
大学英语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是导演,提供表演的思路、机会和反馈意见,扮演的是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演员,是积极的参与者,积极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必然会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
4.结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输入,如教材内容、教书语、同伴语等的重要场所(束定芳、庄智象,1996)。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更充分地利用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资源,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双向交流,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这些都是目前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逃课“自学”所难以获得的条件。综上所述,要成功有效地习得英语,就应该按质按量地参加英语课堂,同时加上合理有效的课外学习。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2]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的特征及意义[J].外语界,2003,(5).
[3]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ForeignLanguageWorldNo.5,2002.
[4]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13
一、思考和辨别的方式培养的研究背景
思考和辨别能力是一个比较抽象定义。国外学者Facione将思考和辨别定义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与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有重大影响的思考和辨别能力理论结构有“德尔斐”提到的双维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Paul 和 Elder 提到的三元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学者这些年来慢慢重视研究大学生思考和辨别能力的理论与实际践行。提出三棱结构模型的国内学者林崇德和提出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的国内学者文秋芳都是在借鉴若干重要模型的基础升华而来。国内学者孙有中从多个方面探索讨论了以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方向。国内学者阮全友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考和辨别能力方面构造建立了理论大纲,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构造建立了大学英语教学思考和辨别能力培养模式由国内学者刘晓民提出。国内学者杨德祥等通过实证研究,充分证实了内容依托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考和辨别能力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李莉文通过写作教学为例,研究读者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的方案。
二、评估体系的构建
通过大学英语写作的学习和实际锻炼,在思考和辨别方式的基础上形成评估体系。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成功的衡量标准,积极进行高效的课堂间讨论和学习任务,及时掌握学生了解知识的情况,反馈高质量的信息,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些可以初步构造建立用思考和辨别能力作为培养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导向的评估体系。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学习任务、反馈信息、评价总结。四个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评估循环。学生进行这个循环可以对获取的信息总结来明确下一个循环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此教学循环,可以看出评估和教学从头到尾相互穿插在写作的各个方面。
三、大学英语写作的四个相扣环节
大学英语写作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服务教学计划的设计。在任务进行环节,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机会去发表和沟通自己对该任务的所有理解,这点对于学生能够独立成功的完成任务非常的重要。写作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来讲最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课堂丰富的活动的构造和进行应该有目的提升具体明确的思考和辨别的能力技能。有了基础才能找到写作的灵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逻辑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并讨论学习的目的和评价的标准,该活动完全能促进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能力进行一定的反思,并提升学生思考和辨别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从总体结构和言用法等多个方方面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提升在思考和辨别能力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操心态方面。
四、结语
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大学英语写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而又宽广的平台,它能培养一个人的思考和辨别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把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目的参考为形成性评估的理论依据,探索讨论了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学习任务、反馈信息、评价总结四个环节构造建立了完整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表现出了学生能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并对自己和他人完成W习任务进行一定的评价判断,不断对自己的提高进行反思,最终学生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不断增提高。教师通过对各教学环节的细察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反馈信息,推进思考和辨别能力培养的由浅入深。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