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让语文课堂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为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还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作用意义非凡,只有有了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导入

开始一堂课就好像一幕剧拉开帷幕一样,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走入表演的情境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学生的思维从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得活泼有趣。由此在导入部分先出示一段乐曲,紧接着课件展示一扇门的开启,里面犹如人间仙境,教师旁白:你们还记得第一堂语文课吗?那时是怎样的情景呢?那时的语文课堂为你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现在,语文学习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在此刻,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你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中,去回顾、总结和思考我们这些年来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吧。设计这一导入场景,教师进行巧妙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感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2自我检测、评估

导入之后进入自我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出示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对照着各个学期的目标提示衡量语文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自我检测和评估,完成课本中的评估题。同时课件出示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同学评价后教师随机抽出十名学生统计其评价分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一环节的进行,旨在让学生对自己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小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中去。

3填写自我评估表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课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再综合学习感受以及成果形式的相关情况来评出分项评价,完成自我评估表,并总结归纳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普遍性得失。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认识,能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估,由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改进机会。

4写自我小结

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估后再出示同学们学习的照片,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评估表是你学习语文的成果,能够见证你突飞猛进的语文水平,它是沉甸甸的,带着对过去成绩的汇总,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同学们,希望你们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存在的不足,能够温故知新,用今天自己总结的结果来帮助不久后的中考,让自己在中考里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奔向理想的彼岸。课件出示题目,教师引导:在语文的学习中相信你们有许多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关于语文的话要说,有烦恼也有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吧!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从出示的题目中选择也可自行拟题讲述自己心中的语文,写一份自我小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并组织全部交流,教师通过适当点评让学生修改,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5我的语文趣事

此环节在写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心酸,有欢笑,有失败后的泪水,也有胜利后的自豪,教师把教学活动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回顾往事,畅谈各自的语文趣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讲述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苦与忧,有笑与泪,还有得与失,但是回味过去,你们却都是笑意吟吟。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为学生的思考层次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6我的语文情结

学生讲述自己的语文趣事时能够进入到自己学习语文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评价自己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明白自己已经具备的语文能力,这时教师要顺势而导:语文学习和我们形影不离,有的同学因喜爱语文而被引领进文学的殿堂,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有的同学却并不热衷语文学习,更喜欢偏重精确的理科,同学们,你对语文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情结呢?由此教师展示语文的各项功能,让学生深入思考语文的主要特点以及语文在自己心中的最大价值,并相互交流、讨论,各自谈谈对语文的感情,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时以阐述的内容无懈可击为衡量标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7我的语文感悟

在谈语文感悟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结合《别了,语文课》与《最后一课》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情感以及主人公对语文课的态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对语文的感悟,走进语文,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珍贵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并且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8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要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知识性,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全面地从阅读、写作、专题、口语交际等方面让学生去思考,促进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通过对过程的精心设定促进教学,并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只有重视和肯定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位置,将其主要作用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障和彰显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郭卿.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

篇2

“翻转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既要体现出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实用性。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真正体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意义。让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及时掌握学生产生的疑问,并对疑问给出详尽的解答。对于“翻转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和学生产生的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能够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从而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偏差,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顺利地完成自学项目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可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解答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对于最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交给老师,让老师统一解答。

二、突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不但要了解“翻转课堂”的性质和特点,更要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正确方向和具体应用方法。“翻转课堂”就是利用微视频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掌握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形成完善的课堂教学过程。高中学生在课堂教学前,都会对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就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上通过对话,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学生学习微视频教学内容,为老师的授课节约了很多时间,但老师要利用这些时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解,以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和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篇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要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首先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由于现行高考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认识和习惯,课堂教学显得相对沉闷和单调。鉴于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并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制定出与新课程对应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小狗包弟》我们就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预设了方向,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需要以及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从整体上谋划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以由此所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一是:教师方面。在高中阶段,由于平时的课业比较多,教师并没有把写日记作为语文写作教学的核心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此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其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合理布置题目,规划好课堂时间,把写作教学落实到实践中。此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不到位,存在问题。学生无法从所批改的作文中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对应的写作练习不能达到对应的效果。二是:学生方面。就语文写作而言,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写作毫无兴趣,所写的文章并不是自身真实情感的流露,假话、空话较多。此外,学校一切以高考为核心,过分注重升学率。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并不允许学生看杂志、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书籍,严重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

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已成为新时代下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是时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有效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必然举措。对于这方面来说,需要优化其写作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因此,本文作者对此予以了分析。

1.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这方面来说,需要从这几个角度入手。一是:需要明确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设计重点。并以此为基点,把它融入到其它侧重点中,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需要形成对应的实施框架。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对其课程模块、学习环节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此,来构建写作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实施策略。以此为基点,合理选择不同单元的写作主题,并创设对应的情景,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并安排适当的课写作作业,主要以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为写作的切入点。此外,在写作教学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方面引起重视。首先,以专题为基点,来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写作模块。其次,以写作客观规律为媒介,构建写作框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灵活应用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写作实践构建合理的写作内容。

2.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在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语文写作教学要和对应的文体相呼应,和相关的阅读教学同步。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为训练的重点。以此为基点,引入相关的写人、记事等写作练习。其次,在明确写作流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比如,如何正确审题、选材。最后,以写作的本质为基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解决写作中的“写什么”、“怎么写”等一系列问题。以《黄河的主人》为例,引导学生写事要有波澜。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来合理安排课时,采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还可以巧妙地引用一些其它方法,比如,分组谈论法、美文欣赏法,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在创设课堂情境中,可以借助一些小品、故事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事文章要有波澜,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出事情的波澜。教师可以合理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谈论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写作中,事件的波澜到底指什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又怎样才能展现出来?在学生相互谈论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逐渐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事件的波澜便是整篇文章的起伏变化。它能够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扣人心弦,很好地吸引读者。而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事件所具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借助各种方法来表现文章的波澜,比如,巧合、夸张。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其教学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转变学生已有的观念,意识到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它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此,使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得以改善,能够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齐丽红.高中语文写作现状和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2,11:193.

篇5

1高中语文情景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教材具有一定抽象性,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在文章中,这就使得部分高中学生在分析文章时,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情景设计能够很好的将作者当时的情趣和意象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和文章主旨。就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而言,通过情景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语文学科性质而言,语文形象和情感紧密联系,通过情景教学创设相关情景,能提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自然之美。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设计十分必要。

2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情景创设不够生动

情景教学方法具体应用过程中,很多时候仅局限于形式,教师设计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仅根据现有例子实施,这就造成整个课堂教学比较古板,情景创设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难以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目前在开展情景教学模式时,通常是教师主导课堂,这就造成学生的想象力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不能有效地吸收知识。

2.3教学主线不突出

情景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教学过程服务,以便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具体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通常只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忽略教学主线,突不出教学重点,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3.1以文本为出发点,优化情景教学导语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更好的提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就要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在导语设计时要注意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这是情景教学的重要导入。如学习《赤壁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提供和赤壁有关的资料,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事先观看电影《赤壁》,吸引学生学习赤壁的兴趣,加深对赤壁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画面整合在一起,将文字、图片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动画设计,将静态图片动态化,将学生设置在一个声音、形象和画面为一体的情景教学环境中,实现“情景教学再现”,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理解文章主旨,破解教学难点,采取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课堂容量,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月光下荷塘的优美图片,同时播放凤凰传奇歌曲《荷塘月色》,采用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月夜荷塘的美,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或者生活中寻找荷塘美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3角色扮演,突出主线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依靠字面理解文章内容是枯燥单调的,也难以真正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同时有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目前的生活现状很遥远,学生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存在一定困难,而角色扮演是情景教学设计的一个最优选择。如《孔乙己》的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选出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表演。通过不同小组的表演,让学生描绘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也突出了教学主线,将枯燥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能以直观的方式弥补高中思维能力的不足,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学中可以创设的教学场景途径特别多,如语言描述、角色扮演、多媒体创设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自身实践去实施。

作者:马茹英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

篇6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快乐,有亲身参与课堂的感受,培养良性学习竞争心态,其中受到学生喜欢的情境教学设计包括:课文朗读、课文剧目演出、课堂情境讨论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多多。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虚假情感、保守观念、死板思路出现于情境教学设计中。第一,把自然情感和道德、责任、政治目标等社会价值观念连接在一起,没有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第二,情境设计中的观念保守,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开放、自由、创新的性格。第三,情境教学设计中体系的思路比较死板,仅仅体现出作者或者教师的思路、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创新自由的理念。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带入思索分析,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科技播放手段,但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虽然好看,却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语言区别于图片、视频画面等视觉感官的关键在于,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语言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去体验、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再辅助图片、视频等加以对比分析。

三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失去主导、引领作用。高中学生接触的信息资料丰富,但是综合整理能力不足,往往以追求新颖、特色为出发点,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主导能力,会让学生带走对课堂的主导权,偏离课堂学习方向。

四是有浪费课堂时间、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发生。伴随互联网带来的国际信息化发展,利用网络普及教育和进行学习成为趋势和必然。网络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和知识信息的载体有效应用于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开阔学生思路,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失去侧重点,会让学生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也造成教学进度缓慢、学习效率的偏低。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方法分析

教学设计优化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发挥教员的管理控制主导作用,完成高效、高质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设计应采用如下方法:

一是从课本和教学内容出发,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起主导、引领作用。有位名人说过:成功的教学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情境教学环节前设计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兴致,集中学生的关注力,对课堂情境教学产生探索研究的念头,又能把握课堂方向,不因为学生的过于发散思维而失去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掌控,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学习经验,作者表达的思想、课本教材的风格特点等合理创建情境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现实、偏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作者的思路、文风、写作目的等,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和重点知识分布,把情境教学设计成紧密、层近的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多思索,并掌握、消化课堂内容。全部的情境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为之服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偏课堂方向,应该让情境教学设计作为手段来支持学习目的完成。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曾姆曾说:“高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学习到这些。” 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考虑到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其情境创设非常自然顺畅,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随着教学情境设计的展开,学生的思维也逐步展开,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逐步深入,最后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情境中各种因素的逐个分析和综合把握,思维方向逐渐开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也是一项挑战,在教师的提问引导和自己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抓住学生的关注,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科技手段,带领他们进入新鲜、内容丰富的情境教学设计环节,关注时代信息,展示或者播放知识内容丰富精彩的图片、视频等,将教学情境设计于现实生活中,不脱离现实、背离教学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并将考试目标列入教学情境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里掌握考试范围。

三、小结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应关注于素质教育中的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带动作用,使语文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7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篇8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篇9

一、 《氓》的内容解析

在《氓》中,刻画了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形象,全篇可以看做女子对男子的控诉。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教授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人物形象。在《氓》中“我”是什么形象,对负心汉的控诉传递什么样的主题意义?在诗歌中存在两个矛盾,传递的是“男子都为负心汉”与“女子不要相信爱情”这两个信息。高中生对爱情主题的关注度较高,教师选择这篇诗歌不是简单的判断诗歌的主题,而是在探究诗歌主题所显示出来的价值观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教学。

《氓》中“我”的形象在控诉男子的负心后,并没有呈现出一个“怨妇”的形象,而是主动的思考、反省,找出自我痛苦的根源,并主动与过去分别,将女子身上的自尊、果敢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主动将积极的情绪、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物形象。《氓》中“我”是个自尊、坚强的女性,尽管渴望爱情,但并没有迷失在爱情中,而是敢于面对失败的爱情、婚姻,敢于对负心的爱人进行控诉;同时又对女性进行劝告,要严谨的对待爱情、婚姻,找寻良人,主人公的积极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人物形象。

二、以《氓》为例探讨高中爱情诗歌教学

《氓》是一首含有丰富情感的诗歌,也是学生接受爱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要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要将爱情诗歌中的积极成分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指导,对学生提供更好的爱情教育。

(一)朗读是情感体会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进行《氓》的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朗诵教学。朗读是体会情感的最基本的手段,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不仅能够体会诗歌的节奏之美,还能够对诗歌所传递的情感进行体验。《氓》是《诗经》中比较经典的一首,其中四字一M,节奏感强烈,具有较高的音乐美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是能够体会“我”的情感,还能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加深诗歌的主要印象,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爱情等情感的美,获得较高的精神享受。

(二)质疑是形象分析的关键手段

在《氓》的教学中,教师针对人物形象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多元化的研究“我”的形象。在基本的了解诗歌的内容后,一般都要对诗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在初步了解后,一般都会形成“女性是爱情、婚姻中的弱者”的形象。《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分析,其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宋代朱熹评论:“此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钱钟书言:“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当代鲍鹏山:“最完美的女性。”针对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根据多种想法进行讨论,分析不同的看法,由此得出现代的结论。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在问题的解答中,学生主要是借助自身的知识来思考,并借助自身的经验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对“我”的形象进行想象:“我”最初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变为家庭主妇,容貌逐渐衰老,在这一过程中,“我”与氓形成对比,氓的形象是什么?“我”的形象又是什么?“我”为何要控诉?借助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加强合作交流,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

(三)正面进行教育引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上面的步骤后,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教育,让学生的知识理解升华为情感理解,让学生能够感悟诗歌的情感,正确的认识爱情,不断的提高生活自身的情感价值。

三、结语

教师在进行爱情诗歌的教学时,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审美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学生正视爱情,思考爱情。在学生的心灵中培育出高尚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面对爱情话题时,不再恐惧、逃避。也可以结合时下的爱情作品,让学生讨论、探究爱情婚姻,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体的分析,深刻品味作品,不回避作品中的爱情,结合其他的爱情诗歌教育,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婚姻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让学生在爱情教育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刚阳.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张崇春.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沈沉沉,粟斌.浅议高中语情诗歌教学――以《氓》为例[J].文教资料,2015,(05).

篇10

情境教学法即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生动、丰富的教学场景,以引入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优化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快速将学生融入情境中,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十分的丰富,将情景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也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情景教学概念含义

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人为“创设”的“情境”(有情之境)中所进行的教学。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情境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性”,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生活空间”,即所谓“优化的环境”。从以上可以看出,情境教学使用的“情境”概念,内涵丰富,它是这一教学(教育)系统的中心概念(或称范畴),不但用在教学的开头阶段,而且还辐射、贯穿于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不但指外部环境,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整合成为心理场;不但在教室中创设,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不但用在语文教学中,而且也可以推广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不但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求真,而且更可以用来做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简言之,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情境教学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的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获得认知的发展,体验精神的成长。

二、 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优化设计措施及案例分析

1. 优化措施

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实现优化。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通过系统控制手段和课堂隐性管理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设计。

(1) 基于文本、营造语境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进行备课的时候,在导语设计时,教师往往费尽心思。为的是将学生从其他课堂的教学氛围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浸入到本课的情境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符合文本主题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木学习与思考中去。

优秀老师在导语设计,十分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汇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与探究的渴望,并积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优秀的教师在导语的设计中,总是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注重抓住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进入文本的轨道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营造的情境中。

(2)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根据课文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所担负的任务,确定其教学重点,以教学重点为依据,落实体现重点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其次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加要考虑课时的安排,并且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一是要做到每一节课的所有活动必须为木课时目标服务,二是要这些活动必须要在一课时之内完成。因此,情境教学的课时目标需要详细而具体,不能含混不清,让情境的创设为课时目标服务,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2. 案例分析

(1) 音乐篇

在讲解一些古诗词中,可以播放《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一些古筝曲,可在朗读中配以闲适的气氛,让音乐走进诗词,烘托恬静怡人的气氛,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身临其境,恰如身处幽静的林间小路,溪水在山涧流淌,从而体会古人超凡脱俗的意境。这种播放音乐的情境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普遍适用。

(2) 影像篇

例如在高中课文《黛玉葬花》中,就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展现当时黛玉的心境以及黛玉以花喻自己,吟诵《葬花吟》的悲凉情景。学生直观感受到黛玉自怜之情,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话剧篇

在高中课文《雷雨》选段中,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编排话剧,让学生融入其中。学生在演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表现出惊恐的表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参演的同学进行提问,当时周朴园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并且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同学畅所欲言。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教师帮助分析。这样的课堂情境训练得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 总结

情境教学设计正是触及到了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和发展,语文情境教学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1

一、当前我国开展高中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互动交流热情,使得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心得和看法,提出疑问,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的认知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因此,语文讨论课堂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人体屠宰场的理论理解不深,在讨论式课堂运用出现偏差,未从真实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更不能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内容,造成教学有形无实,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效果甚微,从而陷入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性较低

当前在组织语文讨论课堂时,通常见到一些学生利用讨论课堂开小差,兴致勃勃地讨论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相关的话题;也有的学生只是形式上参与,自始至终几乎没有发言,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凑热闹;还有一些教师在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爱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流,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控制教学时间,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从而忽视了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

(二)讨论时间不足

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总是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担心讨论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又生怕学生讨论结论不集中,对于组织讨论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更有的是当学生们讨论热烈时,教师会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作为结束讨论的理由,使得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得到推进,不再追究讨论环节的实际效果。

(三)形式主义突出

据笔者对高中语文讨论课堂调查发现,多数老师把课堂讨论设计为这样一个情境:

教师:“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们与前后桌同学低下头开始讨论,突然听到老师一声口令:

“停,讨论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停止发言”。同学们马上端正坐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教师:“这个问题体现……”

这样的讨论式课堂设计只是一种空洞、僵化的形式主义,连最基本的讨论同伴、讨论主题,讨论结果展示等等内容都没有,更无法发展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功效,过份重视形式,游离讨论的本意,致使学生头脑混乱,效果适得其反。

二、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根据内容设计问题的种类

当一堂课被确实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时,讨论的中心问题便成了课堂设计的重点。讨论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有假设式问题、任务式问题以及争议式问题三种。

假设式问题的课堂讨论设计应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的学习任务。如《哦,香雪》课文教学中,笔者设计讨论问题为“假如你是文章中的主人翁香雪,在那个年代,你会拿一篮子的鸡蛋去换取一支铅笔盒么?”这样启发学生对香雪行为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任务式问题的课堂讨论设计是把一些信息量大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方式找出课文有效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讨论中对文章进行了整体分析,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效果。

争议式问题的课堂设计是要求老师灵活把握课堂热烈讨论或者随即生成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意见激烈、尖锐,引发学生辩论,从而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不断涌现创新点,在实践中孕育出真知。如笔者在《雷雨》讨论课中,设置“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引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争论焦点在于周朴园、鲁侍萍、鲁四凤或周萍到底谁是文章主人公?这样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争论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好问题设计原则

讨论题是否设计得适合是直接决定着讨论的成败。通常讨论式课堂问题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五个方面,第一,讨论题要与教学的重点难点相关,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解读本文的关键,或者是文章的矛盾焦点所在,或者是文章精巧之处,或者是人物性格特定环境,或者是理解作者情况的核心语句等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中的“风雪”特定环境讨论;《荷塘月色》中“这几天我心理颇不宁静。”关键句子的讨论等等,使得讨论能有效地进行;第二,提高讨论题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要基于学生生活中真实问题,试图将问题与学生经验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研究的兴趣;第三,讨论问题难度要设计适中,太难学生难以胜任,讨论无法开展,太易会流于形式,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形成讨论题的梯度,通过讨论,逐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模糊问题清晰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第五,设计问题要力求做到精炼,问句不能太过长,使得学生能快速了解讨论的目标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掌握好合理的讨论时间

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整个教学时间作出计划,进行调控,以确保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讨论式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之一,必须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虑,安排好合理的讨论时间。如果整堂课的设计都是采用讨论式教学,容易告成目标分散,讨论多个问题还会让学生身心产生疲劳感,不利用学生的进步。从笔者实践经验来看,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讨论问题应当设置3个质量较好的问题最为合适,而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问题就越少越好,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另外,讨论时间还要结合讨论题的难度,如对于值得推进的问题,整个讨论过程就要以10分钟为基准进行上下浮动;对于一些讨论只是作为课堂提问的辅助手段的,讨论时间安排在3分钟以内为宜;如整节课均设计为讨论式教学,讨论时间安排更长,而且是采用讨论和交流讨论结果为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讨论过程中,确保足够的讨论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整个讨论过程,不断深入去探讨问题,实现学生彼此间进行思想交流。

总之,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时,要牢牢遵循从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切忌形式主义。语文讨论式课堂设计、运用适当,可以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地把课堂上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明华. 关于改革初中语文考试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6期

[2]刘建良. 和谐语文课堂的心理环境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篇12

教学目标“课时化”。所谓教学目标“课时化”,指的是每节课、每课时都要设定单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把大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课时。例如,在教学《 大堰河――我的保姆 》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设置教学目标为: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②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③ 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手法。而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还可以分别设计课时目标,比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①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② 理清诗的抒情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① 分析大堰河的形象;② 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教学目标“课时化”,可使教学目标明晰化、具体化;能够充实课程,使课堂内容实实在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因材施教,凸显层次

常说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同样适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 鸿门宴 》一课时,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分别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基础较好的A班,教学目标可设为: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增加必要的文言阅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 鸿门宴 》中的人物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而学习基础较差的B班,教学目标可设为:掌握司马迁和《 史记 》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加必要的文言阅读体验和知识积累。当然,凸显层次的设计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我们教师区别对待学生,而是用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充分发展。

篇13

案例1:学习必修①的“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了学生极其熟悉的场景(播放CCTV幸运52片段)。

李咏:猜一猜这件商品的价格。观众甲:2000!李咏:高了!观众甲:1000!李咏:低了!观众甲:1500!李咏:低了!……李咏:这件商品归你了。

师:如果让你来猜一件商品的价格,你如何猜?

生1: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一元降低报价。

生2:这样太慢了,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10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50元上升报价,如果再高了,每隔2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隔10元上升报价。

生3: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报一个价格,如果低了就报两个价格和的一半,如果低了,就把刚才报价与前面高的价格取其和的一半,如果高了,再把刚才报价与前面低的价格取其和的一半……

实际上,该游戏是鼓励大家运用数学中的二分法,而且它已经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

从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可激发学习兴趣,比起直接让学生被动接受“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数学教学也不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同时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用能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导入

案例2:在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1)一张纸,对半折,再撕开,就会有2张,再叠起来,又对半折,撕开会有4张,一张这样的纸撕 x次后,得到的纸张数 y与撕开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2)之后我反过来问:一张纸撕要多少次,大约可以得到128张、1000张……?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热烈的氛围使大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导入

开门见山式的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本方法适用于章节的开头或探究公式的变式、性质的归纳与应用等。

案例3:在学习 “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 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

四、“忆旧引新”式的问题导入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 “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案例4:函数单调性的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并在初中学习了几类简单的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请大家回顾这几类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生甲:反比例函数 ,当k>0时,图象在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生乙:……(口述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生丙:……(口述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师在学生口述的同时画出三类函数的图象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