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培训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士培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士培训论文

篇1

1.2培训目标

通过对骨科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使护士能在应对急重症护理及急救情况时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正确做出应急措施,忙而不乱,迅速进入抢救状态,正确处置,能够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知识,与医生密切迅捷、准确地配合,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3培训内容

1.3.1加强专科知识学习:以我院护理部编著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指南》和《临床疾病护理常规》等专业书籍为培训教材,加强专科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增强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反应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可以为医生及时准确提供病情方面的信息,包括疾病的阳性体征、先兆症状等,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抢救预留充足时间。护士要具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而且骨科及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准确扎实。骨科专科知识点包括: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知识、骨科疾病护理常规、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压疮评估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良事件上报单书写等。

1.3.2加强专科技能和急救技能培训: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包括轴式翻身法、单人多人搬运术、牵引术护理、石膏外固定护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气管推移术、气管切开护理,抢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除颤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机使用操作、电动吸痰术、心电监护技术、动静脉穿刺术、中心静脉压监测、抢救配合等。

1.3.3规范抢救流程:结合医院护理部下发的抢救流程,融入骨科护理特色,制定适合本专科的抢救工作流程,从急救车定点放置,急救物品药品定品种定量定位管理,到患者危急重症处理操作等都做了具体描述,绘制成骨科疾病抢救流程图表,使低年资护士能形象化记忆,熟练掌握抢救的流程。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并配合情景演练,使受训护士从基础理论顺利过渡到实际操作,并对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情况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处理,使得危急重症的抢救按流程实施,从而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1.3.4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应具备核心能力之一[8],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时间短,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促进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教学查房,急、危重症病例讨论及医院的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低年资护士敢于提出问题、参与急、危重症护理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1.4培训方法

1.4.1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采用多媒体和高年资护士授课的方式,讲解BLS课程暨心肺复苏培训,合理排班,安排护士分批次参加,具体内容包括CPR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患者意识的判断方法,休克的相关理论知识,常用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简易呼吸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气道管理技术,呼吸机的使用等。

1.4.2急救流程培训:每月组织1次骨科急救流程培训,包括危重症患者的对接流程,各种药物过敏的抢救流程,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患者大出血的急救流程,患者窒息的急救流程,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急救流程,突况的急救汇报流程等在培训时强调急救配合中护士应明确分工,并组织护士进行思考、讨论,要求护士按照急救流程说出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上报,如何很好地与值班医生、主治医生沟通、配合,并详细记录。

1.4.3急救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操作技能培训是我们整个培训的重点,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分为急救技能、急救设备、急救器械、急救耗材的使用技能及注意事项等。培训一个月一次。培训后护士按照操作流程,有组织、有计划,逐步、逐项进行练习,使每项技能操作达到动作规范、迅速、熟练、准确。急救耗材、急救器械要进行整理,定点、定量放置,每天交接班,过期物品及时更换;使护士能准确无误地获取急救用物并正确使用。

1.4.4急救模拟情景训练:以患者出现某种紧急情况为设置情景,引导护士进行模拟抢救和处理,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水平和技能。通过模拟科室可能出现的各种急救情况,训练护士进行应急处理,科室带教采取一对一的情景培训模式,教会护士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并不断强化训练。如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护士如何准确判断病情,按照休克的急救流程,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等等),同时报告医师。如患者突然发生窒息时,应迅速吸痰、吸氧、开放气道,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2考核方法

2.1急救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每季度进行急救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操作,由科室考核小组分批组织考核根据操作评分标准,满分100分。科护士长会不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抽查。例如检查护士从出诊箱、抢救车以及气管插管箱中取物的时间,要求取物时间控制在10s以内,确保护士对物品摆放位置的熟悉度[5]。

2.2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急救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等,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每月组织1次,考核时设置急救模拟场景,护士分批参加考核,急救综合能力考核细则由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制订,以百分制评分评分。依据如下:病情观察能力20分,要求病情变化时迅速作出反应,准确做出判断,应急反应能力15分,要求护士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反应敏捷;急救设施、器械、耗材操作能力15分,要求急救设备操作熟练遵守操作规程;④急救药物知识15分,求掌握急救药物作用,、剂量、用法;⑤急救器械、耗材的使用能力15分,要求熟悉急救器械、耗材存放位置并能正确使用;⑥综合应急能力20分,要求在实操过程中,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判断准确,处置正确,配合默契,整体流畅。

3效果

护士急救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经过急救能力培训,我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相比培训前,各项能力考核成绩较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2

1.2评选方法。

要求:需工作满5年以上,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慎独精神。需勤奋好学,理论扎实、技术操作规范、动作精炼敏捷为选。

1.3培训方法。

按医院护理部年度计划,先组织各科室所选举设定的专职带教人员脱产培训4周,考核内容包括:操作考核11项、理论知识应知应会、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经过考核合格(操作技能90分,理论知识85分)后,才有资质担任教员资格,聘期为一年。

1.4岗位职责。

健康管理中心两名专职带教人员对28名护士进行专职带教,其中操作教员负责督导中心采血室护理人员(项目为静脉采血操作、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等)及各体检仪器设备操作;理论监督员负责周业务学习、月读书笔记、年度考核三基理论知识。

1.5带教方法。

理论监督员制定每周下午实行30分钟复习三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观看论文护理杂志、“等级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的应急预案授课,(如现场骨折病人急救预案、心脏骤停抢救预案、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等各常识)。采取讨论式、问题式和提问式,拓宽护士知识面,提升理论上的薄弱环节。每月底进行全科护士考核。加强护理应急处理能力的训练,对健康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如晕针、紧张引起冒冷汗,抽搐、低血糖反应等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已确保了护理安全。操作督导员对本中心最常用护理操作(静脉采血操作、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简易呼吸器、中心供氧)等,先进行讲解日常盲目操作的错误,给予细节上指导,纠正。制定每季度2周进行操作培训(下午4点-5点半),严格考核标准制度,进行双人演练,通过设置一些与临床相似的情景操作表演,以此来引导她们共同探求,帮助提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O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的方式表示,每个组的平均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定量分析方面,用χ2试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专职带教模式后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果随带教的时间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专职带教模式后,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有较大的提升,P<0.001。

篇3

1.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从培训前的(68.1±8.2)分提高到了(91.2±5.7)分,培训后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从事社区护理的相关态度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社区工作意愿、对社区护理工作前景预测及对自身胜任社区工作自信度评价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社区护理作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社区护理专业,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缺口不断增大,临床护士走入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了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但是二者之间的工作重点又存在着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护士主要服务对象是就诊的患病人群,而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则是全社区人群,除了患者外,同时还要面对更多的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要考虑的不单单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时更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障碍;

(2)工作侧重不同,医院护士主要为患者群体提供以三级预防为主的服务工作,以协助医生治疗为主要工作重点,而社区护士则主要是提供一级、二级预防服务,不但要从事常规护理处置,更要融入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防治措施;

(3)护理观念不同,医院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深度,而社区护士则更要求护理知识的广度,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更要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医院护士转型为社区护士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转型护士的资质偏低,社区护理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较低,参加转型的护理人员往往是各大医院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很难达到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其次是角色转变不到位,医院护士对于医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转入社区之后很难适应当前的工作角色,只能担负起咨询、组织、协调的角色,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服务人群,加上沟通能力欠缺,在了解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上往往存在障碍;最后则是缺乏必要的急救能力,社区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往往需要护理人员独立做出应对,而转型期护士往往存在缺乏相应经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问题。在培训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让护理人员了解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同感,发自内心的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篇4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篇5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培训模式,导师分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穿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学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使用模拟人练习。培训时间4.5h,包括视频教学100min,成人、婴儿模拟人练习各55min,理论、技能考核各30min;课程内容包括成人BLS急救和婴儿BLS急救;采取全员脱产形式组织实施。

1.2.2考核方法考核分理论与技能两部分,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技能考核模拟医院各科室场景,将考试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要求其完成从检查患者反应到做完2个周期的按压、通气单人心肺复苏及双人心肺复苏操作为止,各项操作完全正确为通过。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形式,合格成绩为84分,76~83分可以参加补考,75分以下需重新学习。只有理论和技能考核均合格才可以获得结业证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受训人员中,一次性通过考核的40人,补考6人,重新学习4人。低学历者与高学历者相比,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与小于5年的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科室与非急救科室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学历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对大专(含)以上及以下学历参训护士长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学,发现学历不是影响考核成绩的因素。分析原因:一是AHA-BLS课程所讲授的是心血管急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经常提及、应用的技能,对该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不会因学历的高低而产生明显的差别;二是AHA-BLS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不受学历层次限制,面向广大基层医护人员推广。

3.2任职时间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小于5年的相比,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偏低。分析原因:一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直接参与临床抢救减少。首先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科室管理,占用了护士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护士长单独值班与参与危重患者急救的机会。其次,在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年资老的护士长多扮演组织协调角色,直接动手参与抢救的逐渐减少。二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掌握的急救知识陈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血管急救由最初的“ABC”模式发展到现在的“CAB”模式,理论和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在其学历教育期间所学急救知识大多已经过时或者淘汰,亟待更新。三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少。在医院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大部分高职称、年资长的护士长未被列为培训对象,致使该群体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强化,同时亦无法紧跟急救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

3.3工作科室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急救科室护士长与非急救科室护士长理论、技能考核成绩相比差异显著。分析原因:一是急救科室急救技能使用频率高。急救科室频繁接触危、急、重症患者,心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概率明显高于非急救科室,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强。二是急救科室急救知识更新快。对于急救科室医护人员来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是基本功、必修课,必须积极主动跟踪急救知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急救技术。

3.4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参训人员对导师的授课情况、培训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达到94%~100%,该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得到普遍认可。相比较,培训设备、培训时间的满意度则低于90%,主要原因集中在模拟人设施简单和培训时间短两个方面。

4对策与措施

4.1区分培训对象

研究结果显示,任职时间和所在科室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大,学历因素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小。据此对参训人员进行分组施训,收效更佳。考虑到急救科室人员工作中应用急救技术频繁,不同年资护士长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水平相当;而非急救科室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任职时间少于5年的相比,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差异较大。可作以下分组:一是将急救科室人员分为一组,重点强化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二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上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模拟人实操练习;三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下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变力培训。

4.2改进培训方法

根据参训人员的特点,对培训方法进行适宜的改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对于低学历、急救知识老旧的人员,可以比规定时间提前向其发放教材,让其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和熟悉课程内容。

(2)对于参加急救培训少、任职时间长的人员,应与低资历人员实施同一标准培训。注重规范示教、延长模拟人练习时间,让学员反复跟随视频进行同步练习。采用“操作为主、同步提问”的训练方法,激发学习主动性。

(3)对于任职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设置不同心血管意外模拟场景,从多个角度培训其对心血管意外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对力。有研究指出,场景模拟培训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是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有力保障[5]。

4.3调整培训周期

培训质量和培训频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要提高医护人员CPR技术的熟练程度就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其中复训以6~12个月为最佳[6]。培训周期,应根据参训学员所在科室、任职时间长短作适当调整。对任职时间长、非急救专科的学员,不但要加大培训力度、延长培训时间,而且要缩短培训周期,以6个月为宜;对任职时间短、急救科室学员则可以适当减小培训力度,并适当延长培训周期,以12个月为宜。

篇6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篇7

本文作者:魏玉芬滕颖莉工作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根据既定的培训目标和内容,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由年资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担任,采取基础理论讲解、现场操作示范、观看手术录像及自制操作视频等方式进行培训,完成阶段性的培训目标后,由科内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便可独立顶岗。基础理论与技能熟悉手术室工作环境,包括各区域功能流程和各类物资存放区域;学习我院制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掌握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无菌观念,培养慎独意识。仪器设备的操作带教老师根据仪器设备操作说明及实际操作经验制作P盯,包括基本工作原理、各部件名称及功能、简单故障的排除等内容,先使新护士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手术使用过程中再重点予以详细的讲解,手术结束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由新护士反复进行操作练习,以便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促使其能尽快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手术的护理配合为了能更加直观地将所培训内容一一授予新护士,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流程,我们自行录制了教学视频,动态地展示由病人进人到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后离开手术室所有的工作内容。手术前准备强调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保障。内容包括:术前病人的访视,包括对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中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的手术准备所需的常规物品和特殊物品;备齐手术所需器械并灭菌;检查各类仪器设备是否功能完好,正确摆放控制脚踏的位置。手术中配合手术开始前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播放手术录像,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手术步骤,包括每一个手术步骤所用到的器械、物品,手术中的配合要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处理术中并发症时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各类仪器设备管线的正确连接,使之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手术后处理手术间的终末处理,整理各类物品,垃圾分类放置;手术资料的整理与登录;显微手术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按照器械清洗流程规范要求,先用流水清洗,多酶清洗液浸泡,大量流水漂洗以去除多酶,去离子水终末漂洗后吹干保存。

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的科内考核小组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给予评价与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考核时进行录像,考核完毕后由考核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回放录像对被考核人的不规范操作予以指正,并重新进行讲解与示范,直到完全理解与掌握为止。

通过利用理论知识和录像资料相结合的带教方式,使得新护士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也使带教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也提高了带教业务骨干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针对培训过程中新护士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堵住疏漏,防止其演变成护理差错,既解决了问题,也完善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随着我院医疗工作水平的不断向前推进,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培训出专业知识强、工作水平高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以利于医护间良好的沟通与默契的合作,给病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利于各类精密仪器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篇8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1.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结果显示,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1.5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内容的需求

结果显示,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时间的带教老师对各条目培训需求程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2.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统计显示,临床带教老师非常重视临床带教工作,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本次研究对象中带教时间小于5年66名,占43.1%,这部分带教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时间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够解决他们临床带教工作具体问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目前各个医院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有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需引起医院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地利用医院、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改变老师教学理论、转化老师角色,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2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超工作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带教老师没有时间为教学做准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如何安排培训时间更容易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接受培训,这是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时培训,每年2~3次,每次1~2h为宜,集中解决他们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帮助培训者制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增强培训效果。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其次,是信息资料共享,研究显示,带教老师更愿意接受实践培训方式,79.1%的带教老师期望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77.8%选择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进行经验分享。可见,灵活多样的实践培训方式是带教老师所迫切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带教老师对培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篇9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科研模式,即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及科研兴趣和能力进行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设计、搜集数据及论文撰写等。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科研小组模式,主要包括:(1)成立科研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科研小组,包括护士长、护理业务骨干,邀请科室内主治及以上职称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生担任科研小组顾问,科室内所有护士为成员。共有5位医生参与,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4人。由护士长在科室晨会上公开宣布科研小组的成立并向医生发邀请函和聘书,扩大在科室内的影响力。(2)定期组织科研活动。主要由医生进行统计学相关知识和统计软件操作、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相关内容及科研设计讨论等,并对小组成员组织科研内容相关考试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策略;定期举办科研讲座,分享最新文献,实现信息共享。(3)定期组织科研讨论。包括每季度1次的科研设计和每月1次的科研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对于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了解进度及其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4)加强医护合作,建立临床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料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医护交流沟通,共同商讨建立关于某些疾病的临床数据库,如脓毒症、心脏术后患者、颅脑损伤及心力衰竭等者,分工合作进行数据搜集和统计,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5)加强医生对护理论文的指导。对于护理人员撰写的论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修改,协助进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推荐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在后续的论文修改中给出指导意见,便于论文及早接收。

1.3观察项目。(1)两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有无行政职务等。(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4]来评价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包括6个方面,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两组护理人员共发放量表304份,回收304份,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回收后均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采用一致性用于进行评价和统计。(3)两组投稿情况:包括投稿数量、投稿动因(基于晋升职称需要或者个人兴趣)、论文录用数量、投稿至录用时间(即第一次投稿至接到录用通知的时间)、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及一次投稿成功率(即第一次投稿即被接受录用的论文数量/投稿总数量×100%)。(4)两组质量:按照的杂志级别和质量分类,包括国家级及以下期刊、二级中文核心杂志、普通及核心杂志(即一级核心中文除外中华系列杂志)、中华系列杂志及SCI杂志。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Version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人口学特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2.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比较.观察组在问题发现、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资料处理和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强于对照组(均<0.05)。

2.3两组投稿情况比较。观察组投稿数量、录用数量和一次投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投稿至录用时间和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投稿动因主要为自身兴趣,这一点也与对照组明显不同(<0.05)。质量比较例

篇10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国家级刊物上6篇。

篇11

(1) 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小讲课,内容从手术室的制度、环境及要求到各具体操作规范。

(2) 跟随带教老师担任巡回和洗手护士工作,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中、小型手术的配合。

3. 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1) 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拟定试卷进行无菌概念、消毒灭菌等手术室有关基本理论的考试。

(2) 考核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传递器械等基本技能。

(3)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时间在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并征求对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岗位培训为一年;培训目的是使新护士在一年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边工作边学习理论。

2.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学习,具体学习为业余时间;指定高年资护士为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技术全面带教。二是实践,主要参加手术配合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3.护士长定期检查完成工作指标情况,如定期考核操作和理论,一年内不少于3次。定期抽查笔记、上台洗手和巡回手术配合次数,同时抽查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中扣分情况,以此作为一年来工作表现和各项工作达标的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三、护士的培训

1.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是毕业后1~5年,她们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应尽快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晋升上一级职称的水平。

2.考试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制定标准和准备试卷。在晋升护师之前对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要达标。

四、护师的培训

1.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并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习本科业务知识。

2.负责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指导。

3.高年资护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士的工作。

4.撰写学术论文,年底向科内写出专科总结。

五、主管护师的培训

1.担任指导老师或教学组长。

2.兼职质控护士工作。

3.撰写专科论文,并在每年写出专科总结,包括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课题的研究。

篇12

1.1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接到组建专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委员会,由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参与此项工作。购置了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学参考书老师及学员人手一册。周密安排学员的食宿,充分考虑到学员来自基层医院,在住宿条件上既保证学员有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费用上又能够接受,使学员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业。

1.2 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 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特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科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科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修改及完善,从而保证了基地培训工作。

1.3 配置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管理 护理部设专科培训办公室,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负责专科培训工作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工作。配置4名辅导员,负责学员学习、生活、教室、教具模型等管理,作为基地、护理部、学员之间的桥梁。财务科专人专帐管理。师资由医院的专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任命具有较高专科水平的临床科主任、医生担任临床基础教学工作。

2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成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小组,抽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临床技能培训。以ICU、CCU科室为单位,分成小组,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训计划。临床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对八项必考项目必须人人掌握,对我院没开展的项目要求在理论上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同时还制定了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表,进行培训考核。学员对此表如实填写,对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三期学员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对我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均为优秀。x

【关键词】 ICU;专科护士;培训

我院为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来自我区东部地区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ICU专科护士。现已圆满完成三期专科培训工作。

1 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1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接到组建专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委员会,由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参与此项工作。购置了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学参考书老师及学员人手一册。周密安排学员的食宿,充分考虑到学员来自基层医院,在住宿条件上既保证学员有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费用上又能够接受,使学员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业。

1.2 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 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特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科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科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修改及完善,从而保证了基地培训工作。

1.3 配置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管理 护理部设专科培训办公室,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负责专科培训工作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工作。配置4名辅导员,负责学员学习、生活、教室、教具模型等管理,作为基地、护理部、学员之间的桥梁。财务科专人专帐管理。师资由医院的专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任命具有较高专科水平的临床科主任、医生担任临床基础教学工作。

2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成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小组,抽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临床技能培训。以ICU、CCU科室为单位,分成小组,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训计划。临床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对八项必考项目必须人人掌握,对我院没开展的项目要求在理论上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同时还制定了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表,进行培训考核。学员对此表如实填写,对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三期学员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对我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3 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急救实践能力

3.1 组织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 学员大部分来自基层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在基层护理工作中危重患者不是很多,甚至一年也不能抢救几个危重患者。我基地提供让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机会,提高其急救配合能力和积极反应能力。抢救结束后,组织学员自己写出抢救危重患者的体会及收获,然后对照规范流程和要求进行学习。

3.2 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 启发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激发专科护士的想象力,锻炼专科护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3.3 培养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临床动手能力,主要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进行反复实践达到理论操作或技术上创新,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在教学中把动手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使基地培养从传统的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对象,临床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制定基地学员临床能力考核评价表,对学员进行能力综合评价。

4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4.1 根据不同年限进行培训 2~5年专科护士是培训重点,采用三基培训与专科护理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拟达到的目标、所需时间、指导老师等内容。教学方法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需培训的专科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5年以上专科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要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要精选实例,如典型病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使讲课内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4.2 参加专题讲座、教学查房 学习内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我院每月都有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全部融入查房中去,通过参加教学查房,学员一致反映内容丰富,是学习的好课堂。制定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查房后由学员填写,并进行查房等级评分。

篇13

护理亚专业组的建立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医护配合默契,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医生满意度从实施前85%提高到实施后98%;组长负责器械的管理,主动与本组医生交流征求意见,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修和保养,充分满足手术需求;组长加强了与病房护士的相互沟通,使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得到满意的护理,降低了医患纠纷;护士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提高了护士对本专业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术的认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亚专业组由2010年的3篇增加到2012年的5篇。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

完成手术的团队由一群相对固定的医生和护士完成,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和配合,彼此熟悉,工作氛围很好,工作习惯很了解,手术配合顺利。护士通过术中观察或直接与医生交流,短期就能熟悉医生术中的个人习惯,可以保证术前物品准备精确、减少物品浪费,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器械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随时与专科医生交流并征求意见,及时维护、淘汰、更换器械,提前申请购买所需器械,提高了术中器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保证术中及时传递,配合由被动转为主动和默契,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医生满意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增长10%以上。

3.2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有利于护士自身业务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每月的学习和季度考试,亚专业组护士较快地掌握了有关亚专科手术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组医生固定配合手术,彼此关系融洽,医生乐于对护士讲解手术知识、帮助修改论文,并及时提出手术中发现的护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学术水平,医生的一些科研资料也愿意给配合自己手术的护理团队参考,为护士写作护理论文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3.3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促进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力度

本专业形成一个优秀的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团队,能自行处理业务和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地协助了护士长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