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认知心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认知心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认知心理论文

篇1

本文假设频谱感知由物理层来完成,而且能够获得准确的感知结果,MAC层在获取感知结果的基础上主要负责频谱资源的动态管理。其中频谱分配和频谱干扰规避是频谱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电力行业应用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分配阶段,提出基于迫切性和公平性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不仅考虑认知用户的接入的迫切程度,同时也需考虑用户接入的公平性。迫切性和公平性是影响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内容,影响迫切性主要参数包括:业务优先级、等待时间,影响公平性主要参数包括:用户不良信用记录、用户接入成功率,其中,业务优先级是指业务的重要程度,等待时间是指用户数据的有效期,超过一定时间,数据的传输就无意义,在电力行业下,这一参数尤其重要,用户不良信用记录是指用户分配到频率资源但没有利用的信用记录,接入成功率是指用户请求分配且获得分配的概率,为公平起见,接入成功率越低的用户分配的可能性就越大。

3频率切换方法

由于认知用户使用授权用户暂时未使用的授权频段,一旦授权用户出现,认知用户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对授权用户的使用造成干扰,或者当认知用户使用的非授权频段的频谱环境恶化,也需采取措施来防止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另外,电力系统中复杂的电磁干扰进一步加剧了无线环境的复杂度,带来了更大的干扰,影响频谱资源的使用,在此条件下,除共享频率之外,频率切换也是有效解决措施之一,设计合理的目标频段切换机制对切换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的多参量目标频段切换算法,认知基站根据认知用户的业务特性和需求进行计算选取目标切换频段并分配,这样就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认知用户的复杂度,综合考虑多种选择因素,弥补单一属性选择的不足。

篇2

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功者通常都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反之,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不强的人,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正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容量不足缺乏互动,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学习动力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学习主体心理认知构架的关注,未能把握其鲜明认知特征,从而未能针对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问卷研究,发现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认知原因如下:

1)学习主体动机:缺乏健康积极明确的学习动机。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或证书,拿到将来工作的敲门砖;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甚至不了解,报考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或是听从别人的意见,存在着明显的从众心理;其后果往往表现心浮气躁,速成心态严重,甚至还出现自卑心向。

2)学习主体策略: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高职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知识接受的能量有着无法逾越的理论极限。对所学材料准备不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加工和处理不科学合理,学习过程没有有效地自我监控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最终难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3)主体自我学习评价:缺乏学习体验感成就感以及自我学习效果满意度。课堂教学中消极因素过大,学生学习兴趣严重受损,厌学情绪滋生,失去了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享受学习快乐的认知体验,这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又一大障碍。

三高职英语教育定位

通过研究发现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着紧密联系。为保证其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效杰出的外语类人才,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1)做好教师定位。首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的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元认知能力,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建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人类楷模和父母替身于一体的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能够创造出欢快的学习氛围。

篇3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本常规护理法,操作相对简单,主要包含药物变更,维持病房卫生整洁有序,物品整齐摆放等。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2.5)岁,大都为老年群体,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极易出现更复杂的精神反应,产生抑郁、焦虑及高度紧张等消极情绪,严重时脾气易怒,极可能发生患者顶撞医护人员的事情。鉴于老年患者对入院治疗较为排斥,护士要始终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与其主动交谈,尽早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况及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弄清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护理或治疗中的每个问题,使患者逐步驱散疾病所带来的心理阴霾,端正患者的心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1.2.2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对于心内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环境会加速病症治愈及康复的进程。医院方及护士要千方百计搞好病房内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士每日定点彻底打扫卫生,做到病房内一尘不染,保持室内外通风及空气畅通,完成室内的灭虫及消毒任务,为患者创设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

1.2.3药物护理

心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记忆力每况愈下,常会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的问题。为此,护士要严加管理患者的用药,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服药监督及服药护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压药物易造成性低血压,则要提醒患者起床及变换时动作要轻柔;服用催眠类药物会造成头晕或精神不振等症,护士就需让患者卧床休养,切忌运动。另外,护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时间特点,科学安排泻药的服用时间,避开夜晚排便,防范患者晚间病情突变。

1.2.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人性化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护士态度要随和,语气要柔和,话语要平和,所选用的时机还要恰当,以尽快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与患者将心比心,提供更优质的人文关怀,使护患融洽相处。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的指标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9±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1例(22.0%),满意28例(56.0%),不满意11例(22.0%),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36.0%),满意31例(62.0%),不满意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思想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通过最佳整合内部资源来提高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已经明显与21世纪的市场环境不适应,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开始向“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借助企业外部资源来快速、准确、有效地响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也就应运而生了。

供应链是指围绕着核心企业,在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造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由此可见,链中成员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而作为一个以“共赢”为最终目标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基础,他们就不可能结成一个稳定的联盟,也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利益。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使全球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一项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节点同样也包括了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网络服务供应商及物流服务供应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最显著的表现是交易双方无需见面就可达成交易,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作为支撑,交易就不可能达成。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信任机制的建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指的是什么呢?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任是指供应链成员对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秩序、其他成员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对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角色的期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肯定性的预期和信心。这种预期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信任合作伙伴能够完成他们的义务,履行他们的承诺并且相信他人的良好意愿,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脆弱性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换句话说,供应链的信任是指供应链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主观预期。

2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组成

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分类,可分别探讨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组成。

(1)BtoB,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所交易的商品一般是大批量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是服务,因此其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可能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关系、生产商与经销商的关系、经销商与客户的关系、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生产商与客户的关系、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企业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

(2)Bto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商品一般是单个或小批量的成品或服务,因此其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可能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关系、生产商与经销商的关系、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消费者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企业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消费者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其中,若商品是企业负责运输,那么就是企业与物流企业达成信任关系;若商品运输由消费者自身负责,那么就应是消费者与物流企业间形成信任关系。

(3)CtoC,即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商品一般也是单个或小批量的成品或服务,与BtoC不同的是,交易双方没有自己的交易平台,它必须依赖某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商才能实现交易。因此在这条供应链中除了产品生产中的一系列关系之外,还应包括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消费者与物流企业间的关系、消费者与交易平台服务商的关系。

另外还有BtoG(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等,由于究其商务活动内涵与BtoB类似,因此这里暂不予讨论。

3如何建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机制

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应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信任机制来保证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而促进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高呢?

3.1对供应链成员应慎重选择,可实行“淘汰制度”

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而言,在供应链形成之初,就应充分考虑信任这一因素,选择自己信任的企业来做合作伙伴,而这种信任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考核、求证为支撑,对于已经成为合作伙伴的企业,要有一套完善的标准来进行评估,一旦低于考核标准,便应进行淘汰,寻找其他可依赖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其他成员对整个供应链保持信任度,保证他们对预期回报的信心。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供应链中的单个用户而言,也应有一套身份认证体系,只有让企业确认了用户的身份属实、用户也确认企业的资料属实,才能使交易双方取得信任,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3.2形成有特色的“链”文化

建立一个相互间客观信任的供应链后,还必须有一定的主观努力来增进成员间真正的信任,主要手段有学习、交流、信息共享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链”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多进步。对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消费者间这三种不同关系,建立信任机制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3.2.1企业间信任度的提升

(1)促进成员间的学习、交流。首先,必须让供应链各成员意识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一根本原则,使他们不再将自身仅局限于一个小团队,而是涵养整个供应链各成员的大联盟。其次,经常进行团队学习及培训。团队学习既包括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知识。随着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成员之间知识交流和整合过程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在成员之间加强彼此技术知识能力的把握和了解的同时,还使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这就使得个体不仅增强了对其他成员所拥有的技术角色和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对他人的能力和技巧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从而使得以自我价值感与目的感为基础的信任能够得以形成并逐渐强化和加深。另一方面,团队个体成员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结果,不仅在于使个体成员技能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会形成自身所独有的超越个体知识技能简单相加的知识技能存储和增值系统。这一知识技能系统就成为组织实现其绩效目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一系统的积累,成员才能对组织整体的前景目标充满信心,从而使自己所在团队对整体能力产生一种信任感,并随着组织知识技能系统的积累和增值而不断增强。因此,可以说团队内持续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团队成员以及个体对团队整体的信任不断强化的过程。

(2)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广泛有效的交流机制。信任的建立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而除了在建立供应链之前对各供应链企业的能力进行评估外,还应该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广泛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沟通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的信任度。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得供应链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全面、频繁、公正的交流。

(3)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流除了强大的商业关系外,还应该包括供应链的信息系统的共享。在现实中,往往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很小。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及时的交换信息,因此,为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一味的封锁信息给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作带来不利,但如果对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或制胜秘方也在供应链间共享的话,那样就很容易泄漏商业秘密,从而容易被同行模仿造成损失,因此企业应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将内部信息在供应链间共享,即应该确定授权信度。供应链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合适的信息共享程度。

3.2.2BtoC中企业与消费者间信任度的提升

企业要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首先,应切实做好自身的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应做好品牌形象宣传,高的知名度有助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信任度的提升;再次,企业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消费者多进行信息交流,消费者对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与消费者的交流更敏捷地捕捉市场需求,促进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

而消费者要取得企业的信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的身份认证;二是企业确认银行到款。

3.2.3CtoC中消费者与消费者间信任度的提升

这一模式下由于交易的双方都是单个的个体而不是组织,所以更加难以达成信任。

但由于交易是在某个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因此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来确认对方的可信任程度。服务商目前主要采取的手段有信用度评估、用户留言板、中间银行等。信用度评估是服务商通过消费者的历史记录根据某个特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信用程度,表现形式为一项指数。用户留言板是为了方便交易双方的沟通,让消费者掌握更多信息。而中间银行相当于一个虚拟的货款汇转处,买方将购买所需货款转至中间银行,中间银行确认到款后通知卖方发货,当买方收到货物证实符合要求,中间银行再将货款转入卖方账户。这里,它充当的不仅是一个转存处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在这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要提升信任度,唯一的方法就是确实守信,在与其他消费者交易时留下良好的口碑。

3.3建立公平的利益回报机制

供应链之所以建立就是其可以为参与供应链的各成员带来比合作前更高的利益。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整体利润一定的条件下,某些企业利润的提高会导致其他企业利润的降低,某些企业获利水平过低将导致其采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来弥补受到的不公平分配或者其他消极合作,甚至退出供应链,最后使供应链崩溃。因此,建立供应链的信任机制也应该包括建立公平的利益回报机制。

另外,要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保障机制也是必要的。这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法律保障、监督、评估制度以及供应链的敏捷转移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刘慧.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而与此主题高度契合的是,早在2009年10月,NU SKIN如新推出抗衰老套装系列,主打的就是抗衰老成分。论坛主题与产品结合紧密,不仅为产品进行了充分的宣传,也对产品定位以及销售做了充分的铺垫。NU SKIN如新抗衰老系列产品在2009年10月举行的如新全球年会上,仅上市两天,销售额就高达1700万美元,是过去所有如新年会新产品上市销售额的两倍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销售额,与NU SKIN如新精心制定的品牌传播策略有关。在2010年大师趋势论坛上,NU SKIN如新以“重设人生黄金定律”为切入点,做出老年化社会论断,与NU SKIN如新抗衰老产品结合,切中品牌传播要点,而论坛作为NU SKIN如新价值营销的载体,则确立了价值导向。高端的大师趋势论坛,以潜移默化渗透产品理念,NU SKIN如新抗衰老系列产品热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更具价值的是,NU SKIN抗衰老系列产品的推出,以及后续的研发与发展,把NU SKIN如新定位为全球领先的抗衰老公司,而大前研一对老龄化社会趋势的预测,则给NU SKIN如新的定位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

第二届大师趋势论坛邀请约翰·奈比斯特作为嘉宾,更是匠心独运。

主讲嘉宾奈斯比特擅长趋势观察,30年前他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一些影响深远的世界发展趋势,30年后一一得到证实。奈斯比特被赞誉为当前世界“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趋势专家”。这位20世纪第一位趋势预言学者,从1986年至今做出的预测从不失误。邀请奈斯比特可以扩大大师趋势论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趋势论坛”。

而邀请奈斯比特,NU SKIN如新可以清晰地传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决心甚至是野心,借助奈斯比特吹响快速拓展中国市场的号角。

在此次大师趋势论坛上约翰·奈斯比特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迟早有一天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越美国,现在大家争论的只是什么时候的问题。对此,他的判断是2035年。而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NU SKIN如新的发展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NU SKIN如新公布的2011年财报显示,2011年度其营收为17.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3%。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其年度营收金额提升了6%。不计2011年与日本海关规定有关的328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2011年如新每股盈余为2.38美元,较2010年的2.69美元增长13%,或提高了27%。

如此快的增长势头,各项资料表明2011年是NU SKIN如新创下新纪录的一年,除了NU SKIN如新抗衰老系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其销售队伍,特别是在大中华区和南亚/太平洋地区以及韩国地区的销售队伍在不断壮大。在财务报表的同时,NU SKIN如新决定在2011年业务增长和资产负债表表现不俗的基础上将季度股息上调25%。

此外,在2011年1月9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NU SKIN如新(中国)荣获“2010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称号。而此前NU SKIN如新两度被美国《犹他商业杂志》评为大型企业类“年度最佳雇主”。对于NU SKIN如新来说2011年是丰收的一年,也是面临全新挑战的一年。对于NU SKIN如新来说,此届大师趋势论坛的主题,输出了其阶段性的价值属性。

2012年大师趋势论坛邀请的重量级嘉宾是小额信贷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的默罕默德·尤努斯,他的演讲主题是“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

此届论坛邀请尤努斯可谓是“一箭双雕”,尤努斯是小额信贷创始人,而如新正在推动小额信贷项目。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作为一家社会型企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NU SKIN如新的社会企业属性理念也亟需推广。在论坛上,NU SKIN如新大中华区域总裁范家辉与尤努斯教授进行对话,探讨可持续公益模式和“社会型企业”在中国的实践经验。

此次大师趋势论坛探讨小额贷款理念,强调了如新的社会属性。NU SKIN如新在业绩涨势迅猛的前提下,开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企业社会属性的影响上。NU SKIN如新的企业文化是“善的力量”,在企业文化对员工形成积极影响的“善”的氛围之外,NU SKIN如新通过一系列“善”的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比如蜜儿餐、汶川5年小额信贷、汶川地震救灾、建造希望小学等等。

NU SKIN如新通过一系列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NU SKIN如新作为一家优秀的外资企业,在企业发展中的阶段性前进的需求。此届大师趋势论坛主题的设定,反映了如新在阶段性发展中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企业理念与价值观,让NU SKIN如新的社会企业属性得到强化。

以前三届大师趋势论坛作为铺垫,尤其是NU SKIN如新今年业绩大幅攀升,让如新输出“软实力”的冲动变为行动。今年邀请“软实力之父”约瑟夫作为演讲嘉宾,可以视为NU SKIN如新“软实力”的亮剑出鞘。

经过多年锤炼,NU SKIN如新在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公益文化、团队文化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如新气质”,以及NU SKIN如新完整的价值观,并且在企业员工、营销人员队伍中进行贯彻,甚至通过营销人员向众多消费者辐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NU SKIN如新业绩大幅增长,预计可步入“百亿企业”俱乐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企业”。

当然,仅有业绩支撑是不够的,正如法国一位外交官所说:“如果一个国家无法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企业亦如此。要成为“大企业”,就要用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形成社会影响力。

其实NU SKIN如新一直在向社会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如果说以前可能是考虑到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那么今年业绩大幅提升,则给了NU SKIN如新亮剑出鞘的底气,因此本届论坛主题词要凸显“软实力”。

篇6

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人才适用原则

目前,西部地区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例仍显偏低;二是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专业结构有待改善,许多岗位都要求大学及以上学历。三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因受录用制度和机制的限制而得不到使用,流动在社会上的一些人才又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岗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逐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增强透明度;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考核和评价干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交流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第一,实行科学的人员和职位分类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单位人员统一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在对人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类人员的职位进行科学划分,编制职位说明书,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定位。第二,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人员录用、任免、考核、交流、奖惩、培训、辞职辞退以及退休等制度。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和竞争上岗。第三,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和福利、奖励制度。第四,积极开发和合理配置好各种层次的人才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要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和用人机制,一是坚持选聘人才与当地适用相结合的原则,西部选聘人才需要坚持适用的原则,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工作,不一定引进的都是高精尖人才。因为顶尖级的人才往往讲究环境影响与能力的发挥,也容易抱怨职务、待遇制约其智慧的充分发挥,因而更倾向于跳槽,“离家出走”的概率较高,而且由此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上升。相比之下,中等专业的人才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比较容易满足,一般会重视提升机会,服从安排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招聘中等人才的成本相对低一些,更容易留住人,这个原则,对于条件差、资金少的西部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二是坚持和加快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骨干力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要强化实践环节,要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汲取营养,增长才干。要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让他们直观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开阔思路,开拓视野,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政府要完善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制度,为民族地区的大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民族干部人才资源。

二、以市场为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是要建立西部区域人才市场,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西部区域人才市场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发展过程一直都是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新建高起点的符合国际人才交流需要的现代化市场设施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要制定市场建设规划,建立市场服务场所,建设工作人员队伍。用功能来构建市场,人才市场应具有实现人才流动和人才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功能。建立西部区域人才市场,其意义在于稳定和吸引人才,为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西部区域人才市场要成为“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及中东地区,与国内各大人才市场结成网络,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使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才集散地和人才信息中心。二是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和法规。完善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市场,让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加快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改革,为知识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或资本支持,鼓励专家、教授、科研人员自己创办公司,进行创业活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维护群体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人才流动缺乏法律的保障和规范,所以,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来规范不合理的人才流动,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维护人才安全。

三、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产业结构中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相对落后根源在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加速城市化进程,需要调整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①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较高附加值和较高商品率的农业。这可以充分发挥草原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反季节蔬菜、绿色食品等)、肉类加工业(如便于运输的干性食品肉干等)、奶制业等以加快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②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具体来说,优先发展环保产业、信息产业;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经济资源开发天然气、稀有金属及矿产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及新型矿业包括特色旅游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等。调整人力资源行业结构、职业结构主要可以依靠两种手段:①政府行政手段。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扶植,为弱势或起步产业提供优惠政策,采用行政命令手段改善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培养和训练某些重点产业的人力资源,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②市场调节手段。某些新产业及朝阳产业收人水平较高,市场发展前景较优,在此行业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也相应提高,从而诱导这种类型人力资源数量增加,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

四、盘活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和智力

一是要识别本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与前沿地区相比,西部人才也有不少优势。许多在此不被识别的人到了外地反而脱颖而出,西部人才不少,关键在于发现当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让其有用武之地。德才突出的人才应集中放在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要害岗位,从整体上解决关键问题的绝对优势。此外建立开放式的人才管理机制,变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运用市场机制尽可能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事相宜、各得其所。二是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区外人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人才的缺口还是相当大的,短期内想完全内部培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需要西部地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来吸进人才。在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大趋势下,国家在西部这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兴办大型骨干项目,正是给进入的外来人才提供展示舞台。他们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西部地区本身应发展优势产业,将优势项目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载体,吸引外地人才为我所用。当前,西部地区引进外来人才,应当根据本地区人才现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引进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的急需人才,以获得较高的人才效益。三是智力引进与人才引进相辅相成。要求西部地区用高薪、优厚的待遇吸引大量的外来人才目前资金尚缺乏,但西部以资源优势来引进智力却是一条途径。这是一种全新的“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思路。引进智力打破了户籍管理制度、所有制关系对人才的束缚,打破了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拓宽了人才与智力的交流渠道。它采取借调、聘用、兼职等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不迁户口的形式,吸引急需人才定期不定期到西部工作,鼓励他们以项目合作、远程咨询、技术入股或承租、领办企业等方式在西部地区施展才智。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人才与资源等生产资料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优化组合,既有利于发展西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整合的价值。

五、优化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工作。要用待遇、用感情留人,稳定、留住和用好用活现有的优秀人才和关键人才,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责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进一步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努力营造德才并重的良好的用人风气,衡量人才,需看人才的本质和主流,不要求全责备。要重视那些既有知识,又懂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又有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较好的道德情操的人才,形成一套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监督有力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是扩大向员工提供可能性的过程。通过教育和培训就可以使员工获取拥有体面生活所需的资源,提供表现自己创造性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员工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其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三是要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的,为使员工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就须通过培训为其灌输新知识、新观念,以此来调和或改变其价值观,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让职工通过竞争上岗,充分发挥主动性,使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都处在被激活的状态。四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或培训使组织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获取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赋予其积极发展的动机,以提高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并维持好事业的不断发展。五是提倡平等沟通。平等沟通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中,达到稳定员工的目的。领导要通过主动平等沟通将个人魅力与团队整体融合,创造一个和谐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树安:《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市场导向和政府行为》,《经济问题探索》2005(7);

篇7

1.2干预方法

1.2.1品管圈优质护理组

在我科的品管圈优质护理模式中,由6名护士组成1个圈,投票选出圈长1名,负责整个小组的策划和组织协调;责任护士1名,负责承担品管圈活动运作过程辅导和支持角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记录相应的数据,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入院到送入重症监护室(CCU)的每个步骤细化,同时规定具体步骤如下:安排病床、询问病史、通知医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与心电监护、抽取静脉血以评估心肌损伤、准备心肌梗死急救药物、心肺复苏等,并与病人家属沟通后推入重症监护室。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反复的演练。

1.2.2传统护理组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病人从入院至送入CCU的时间、病人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发生时间、高血压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从入院至送入C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篇8

一、对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规制

个人信用征信机构,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信用信息,提供信用档案和其他信用咨询服务的组织。它是独立于信用交易双方的第三方,具有中介性质。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征信机构的管理,以地方政府规章或部门规章为主,尚没有法律位阶较高的专门法对征信机构的从业资格、经营范围进行监管。征信机构设立无序、混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对征信机构的义务做出规范。

1.尊重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权利的义务

征信机构应充分保障公民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知情权、异议权。这在《条例》中也有所规定,“第四十条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受理异议申请,并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个人提出异议申请,征信机构未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的,该信息主体有权以书面方式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但是《条例》中缺少了对征信机构通知、确认等义务的规定,通过立法要求征信机构记录信息主体不良信用信息时,即负面信用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时,征信机构应通知本人,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美国信用档案管理中,对于负面信息入库,一般会有2-3次的友情提醒。

2.对个人信用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的义务

在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收集时,首先须有特定的、合法的目的,并且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得以欺骗或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取得他人信息。《条例》中第十五条也体现了“合法收集的原则”,但是却没有对“限制收集”做出明确的规定,应尽快完善。限制收集是指,将需收集的个人信息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尽可能不收集或者收集最少的个人信息,即可收集可不收集的信息,采取不收集的原则。

在个人信用档案使用时应采用限制原则。征信机构利用个人信用档案,应通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并征得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同意,法律规定的除外。征信机构还应对信用档案申请使用者的身份、使用目的进行严格的把关,以保证信用档案的使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这在《条例》中也有所体现。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征信机构对所收集的信息应当客观、及时进行整理、保存和加工,不得歪曲、篡改,并应当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这正是征信机构保障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义务。信用信息真实、准确是个人信用档案发挥作用的生命线。因此征信机构在收集信用信息时,就应按照法定的程序征集、审查,制定相关的内部操作机制与校对机制,保证信用信息处理前后一致。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征信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查询内部分级管理制度,在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确保信用信息不被泄露。征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查询或越权查询该机构拥有的信息,不得泄露在业务工作中获悉的信息。这对征信机构的安全保护义务起到很好的法律规范作用。

3.保持独立、公正的义务

信用信息对个人关系重大,信用信息的公正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征信机构受某种利益的左右,信用档案信息失去了公正、客观性,不仅不能服务于社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相反还会贻害于人,成为扰乱市场的一个根源。因此,征信机构作为独立于市场交易的第三方,应客观、公正地收集信用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不应受到除法律以外的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干涉。《条例》中对于这点并没有提出,笔者认为在总则或征信机构的一般规则中应有所体现。

二、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

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就是指其信用信息被征信机构收集、处理和利用的人,即被征信人。对于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称呼,美国使用的是“消费者”,而欧盟使用的则是“数据主体”。一般而言,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应当为个人(即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

整个信用档案管理流程是围绕个人信用信息展开的,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又是以个人信用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为前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隐私问题,这也是个人信用档案立法的焦点。《条例》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从“总则”中的基本原则到“分则”中的具体规则都有体现。但是笔者认为《条例》对于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是不全面的,随着个人权利空间的逐步拓展和权利种类的渐趋细化,与个人信用档案有关的个人权利不仅包括隐私权,还有可能涉及个人的信用权、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等多种人格权。因此应充分明确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信息权。

为了有效规避公民信息在经济社会中可能受到的侵犯,我国个人信用档案立法应强调个人信用档案主体享有以下信息权利③:

个人信用信息同意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决定其信息是否被该征信机构征收,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方式在什么范围被处理、利用的权利。《条例》也规定除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已经依法公开的信息和其他已经公开的信息外,征信机构收集、保存、加工个人信息应当直接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个人信用信息知情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有权知道其信用信息处理情况。个人信息知情权是实现个人信息权其他方面的基础,因为只有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才会对自身的信息存在高度的敏感性,最容易发现个人信用信息中的错误,能积极主动更改错误信息和已过时信息,从而保证收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条例》第三十九条中的“信息主体有权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应包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来源和信用信息查询记录”正体现了这一点。

个人信用信息更正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发现其信用信息不正确、不完整、未更新,可要求有关征信机构更正、补充的权利。个人信用信息更正权的赋予,既是个人信用信息知情权演绎和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实现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有效制度安排。

个人信用信息删除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要求征信机构删除其信息的权利。在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中,对确认为错误的信息,征信机构非法储存、超范围储存、逾期储存个人信用信息的,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均有权要求予以删除。

应该说《条例》中以上规定对公民的信息更正、删除、保密权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对异议处理完毕以后除了书面答复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外,还应免费提供一份信用档案,以保证个人信用档案主体了解自己的异议处理的最终情况。

个人信用信息救济权,当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获得事后的民事、行政、司法上的补救。《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者和信用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救济制度可以启动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对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者、信用档案使用者的监督程序,使我国对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个人信用信息封锁权,是指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对其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在异议未解决期间,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有权要求征信机构以一定方式暂停信息继续处理和利用。另外,当双方对信用资料的正确性发生争议,征信机构又无充足理由证明的情况下,也必须对该信用信息进行封锁,不能予以提供。这是《条例》中所欠缺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封锁权可以保障异议处理期间,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对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的规制

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是指为征信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关于公民的信用信息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如银行、保险公司,公共服务部门(如水、电、气)等。

信用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信用信息提供者的行为规范,但我国对于信用信息提供者约束的法律条款少之又少。对于征信法律关系中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如何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其法律责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的义务应包括类似于征信机构义务的方面,因为他们都涉及到信用档案信息的传输环节。要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信用信息保密,应当告知信息主体该信息特定的提供对象和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等。

四、对个人信用档案使用者的规制

个人信用档案使用者,是指利用征信机构为其提供的个人信用档案进行授信、雇佣等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当前社会中,信用档案使用者往往也正是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如诸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笔者认为,个人信用档案信息使用者的义务主要应该有④:

一是使用目的限制。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使用者,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取得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的授权后才可使用。

二是信用档案信息来源披露义务。信用档案信息使用者根据信用档案信息,做出不提供服务或拒绝交易的决定后,有义务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关于做出决定的依据或原因,并且提供出具信用档案征信机构的联系方式,还应清楚、全面地告知个人信用档案主体提出异议的权利和途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信息主体及时向征信机构查证征信机构所收集的自身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某些不法行为,如身份盗窃行为。

《条例》对信用信息使用人也进行了使用限制,并规定了侵害的法律责任。但是对使用范围定位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笔者认为,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披露进行约束,可将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披露限制在以下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向公民提供相关业务服务时,调查其信用状况,以判断其支付能力与偿还能力;二是有关政府机构做出行政许可时的调查;三是潜在雇主需要了解个人诚信情况,以便做出是否雇佣的决定;四是个人信用档案主体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记录或授权他人使用;五是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披露的。

注释:

①吴国干.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探略[J].湖北社会科学,2008(8):131-134.

篇9

第三,外语学习与其文化联系不紧密。语言与文化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语言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那么,对于母语的学习,由于学习者本身处于有利的文化环境中,因此,学习起来就显得较为简单。但是,外语学习过程就不一样了,它是发生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外语文化环境是大不相同的,这就加大了外语学习的难度。

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外语教学策略

第一,重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只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语言应用实践,忽略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从而使外语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在外语教学中,处理好语言材料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处理好外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听和读属于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输出性的。那么,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尤其是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语言输入的量大大多于输出量。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素材,为他们营造一些特定的语境来对他们进行听力训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语言输入之后的语言输出训练。比如,让他们根据语言材料进行模仿、朗读和背诵等。这种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应该是一个反复刺激和不断加深的巩固过程,外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第二,重视学生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语言单位经过了学生的长期学习和使用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认知模式,这些语言单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反应模式。比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横向的连锁反应模式等。那么,外语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充分意识到外语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快更准地感知到外语词汇的搭配关系,并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和习得外语词汇。外语学习中的自动信息加工模式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外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语言学习任务,让他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自动反应的程度,进而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结构,并长期存储在记忆当中。

篇10

(2)以朋友的心态真诚的走进

学生的心是很脆弱的,脆弱的心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甘露来滋润。班主任要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接受他们的爱好,与他们共同体会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

(3)以为人师表的人格无声走进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不管在治学还是在生活上,班主任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这是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也是正面影响学生。老师用行为规范去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1.2创建班级文化

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影响极其深刻,班级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班级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创建积极、民主、平等、团结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要,无论是客观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首先从客观环境教室上说,教室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班级教室环境,是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整洁、安静、和谐的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平衡。

(2)渲染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

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大氛围的建立需要借助的重要方式是班级活动。通过班级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各项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和热情,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平等。

(3)促成团结进步的班级文化

团结进步的班级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巨大、无形的推动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充分重视每一次以班级团体参与的各项具体事物,鼓励班级成员以班级主体人的身份参与进去。

1.3执行班级规范

班规对于班级管理具有神奇的作用。首先,要让规范形成于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班级规范的拟定者,全程参与班规的制定,讨论,修改,通过,解释,在这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明辨是非。其次,就是班级规范的公平、严格的执行,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不随意变动,人人平等执行,民主执行,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同学。

1.4把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跨越教师与学生心理沟壑的桥梁,真正的沟通应该从心开始,,班主任就需要用心去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深处的每处风景。

(1)倾听学生的心声

作为班主任要多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注意倾听态度,诚恳的态度是打开学生紧闭心扉的钥匙,用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听到学生的真话和心理话。同时还要讲究倾听的方式方法,倾听有多种形式,班主任要创新自己的倾听方式,张开倾听的耳朵,触摸到学生的真实情绪,有的放矢的开展自己的管理工作。

(2)赞美赏识学生

班主任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强烈的饥渴感。中职班主任要多运用赏识教育,适时适度的赞美学生,首先赞美的要及时,其次在表扬中要流露出真切、热情和信心,不能有些许的过度,场合选择,用语等都要深思熟虑。

篇11

在阅读解题时,读者需要经历一个从表层语言符号到深层概念结构的心理加工过程,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符号,获得隐含的话语意义。看到篇章中的词汇,神经网络中与该词汇相关的认知域或语境就会被自动激活并构建出很多关联,形成认知网络。Fauconnier(1999:98)谈到,语境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具有激活大量认知模式的潜在力。在认知网络中,I代表读者获取的新信息newinformation,C表示被激活的认知语境信息cognitivecontext,R表示读者在不停的寻找最佳关联relevance,B表示新旧知识的整合blending,Kintsch和vanDijk(1978)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记忆与理解,认为在阅读完文本材料后,被试都要对于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即时的处理

(1)再生,准确的反映对文本的理解;

(2)重构,从文本出发,加上被试自身的知识所能推导出的陈述;

(3)元陈述,被试自己对于文本的评价、观点和态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主要考察信息的再生,推理题主要考察被试大脑根据自身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对于知识的加工和重构,主旨观点题型旨在考察心智的元陈述。三种陈述对应于英文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三种题型,因此心理语言学有助于深入发掘该题型背后的心理机制。虽然本研究将阅读题型粗略的归为三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解题内在心智过程。

三、英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认知

理解模型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技能,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输入性信息,读者才能根据语言规则建立最佳关联,整合出最具关联的新创结构。Kintch和vanDijk的语言理解模型,“基于从文本基础上抽取出命题”,对于新获取的信息抽象化加工。命题由一个谓词以及一个或者多个论点构成。谓词对应被试阅读中看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或者连接词;论点指的是对应的名词,名词短语或从句。在被试的主观意图这方面,个体在认知语境上的差异也会影响文本的理解和最终的答题(R.Anderson&Pichert,1978)。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把旧命题和新命题联系起来,发掘隐含的话语意义。若被试发现新旧命题之间缺乏匹配关系,就需要根据背景知识作出推理假设,建构的概念网络,使命题间具有最佳关联(Sperber&Wilson,2001)的意义。这要求被试在阅读时主动的寻找显性的或是隐性的逻辑连接词,主旨态度类题型重点考察被试的元陈述能力,涉及到的命题数量更多,花费的信息处理时间也更长,英语教师常建议学生最后做主旨态度类题型。

篇12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人口学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考虑到人口学变量较多,本研究只考察人口学变量在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各维度分上的主效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中表现在男性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职业技能却低于女性(P<0.05)。职业认识、职业技能、职业认同总分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检验显示:31岁-40岁之间(P<0.001)和40岁以上(P<0.01)的职业认识水平均高于30岁以下,即,30岁以下的职业认识水平最低;31~40岁的职业技能高于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即,31~40岁之间职业技能水平最高;31~40岁的职业认同总分高于40岁以上。兼职教师的职业期望高于专职教师(P<0.01)。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和总分在所学专业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针对职业认同感不同维度的均分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职业认同感的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维度主效应显著(F=211.869,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职业认识和职业技能的项目均分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他各维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职业价值观(2.708±0.021)、职业期望(2.785±0.020)、职业情感(2.839±0.016)、职业意志(3.096±0.015)、职业技能(3.595±0.025)和职业认识(3.631±0.02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均分均高于理论中值(3分),其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

2.2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在开放式调查中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业的认同?”这一问题,将各种回答进行归类,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到职业认同感,主要包括:第一、家庭成员及社会人士的不理解,自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第二、生活的重担及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不如其他专业课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工资不是很高,确实会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第三、学生本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前不肯与其沟通交流,这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难以开展工作。第四、自身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做好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不能及时有效缓解以前的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第五、学校的问题:一方面现在学校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较少,而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已经招聘进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特别重视,会造成教师心理失落,影响职业认同。

3讨论与分析

3.1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和人口学差异的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群体中,男性选择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可能要面临更大的冲突,而最终能将此作为职业,往往这些男性对这份工作有着极高的热爱,研究中发现的男性职业价值观显著高于女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男性心理健康教师在主动选择之后可能体会到更多的自我发展和价值。男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显著低于女性,这与刘亚丽等[8]对高中骨干教师的工作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所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往往需要具有细心、善于捕捉细节并具有同情心,而女性在这些特质上具有一定优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投入。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专业训练或教育教学实践都相对缺乏,从而可能导致30岁以下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最低[9]。而30~40岁之间的教师职业具有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精力较为旺盛,在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对职业保持更高的热情,从而使得其职业认同感水平最高,该研究结果与程俊玲等[10]研究发现的年轻教师工作压力更大的结论一致。此外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该群体虽然对职业具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意志力从而达到工作要求,但对职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在工作也较难体会到自身发展和职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把该工作作为职业而已,并没有将其看成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快乐体验的事业。

篇13

伴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中国电力企业目前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今天,清洁的电力能源企业势必将不断并购小型的火力电厂,且并购活动也将会随着中国融入WT0的过程而越来越活跃。如果并购实施成功,并购活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这些新型的电力企业获得丰厚的成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并购整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人力资源整合对企业兼并成败的影响巨大.

本论文主要对电力企业实施并购之后,如何实现对被并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从中找到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的整合方案及方法策略,并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人力资源体系整合概述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目前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目前还投有一个一致的定义。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整合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措施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体目标向组织总体目标靠近,从而改善组织成员行为规范,达到实现成员和组织目标的双赢结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人力资源整合着重于对人力资源队伍整体的改善与开发,从而提高总体的作战能力。可见,人力资源整合注重人力资源总体的搭配,强调人力资源团队精神的构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并购电力企业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减少并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取舍和重新配置.并对其实行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引导企业人力资源各自目标尽量与组织目标一致,形成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形成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与以往的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整合与其差别主要在于: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侧重提高个人单项比赛的成绩,人力资源整合则侧重于提高小组或团队比赛的成绩。

很明显,人力资源整合强调的是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目标、价值观、愿景等基本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因为每个组织有许多成员组成,不仅组织与成员各自有不同的目标.成员之间的目标也各异。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设法将各个方向的目标进行重组.朝一个方向延伸,这不仅需要各成员问形成一个整体.成员和组织间也要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在一个持续的、个体与整体间互相影响过程整合过程中,达成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目标、价值观、愿景等基本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减少替换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而影响增加组织内部员工的信任感,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乃至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体系整合的建议分析

3.1人力资源整合目标指向分析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并购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大的变故,并购事件本身以及其他由此带来的变化,将给组织的成员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和紧张,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和影响将导致员工之间和对组织的不信任、自我保护、抵制变化的行为,并且可能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率下降,经营业绩受损。而且,心理上的压力及并购后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会导致大量员工特别是高级经营、专业人才等关键人员的主动离职,从而进一步造成人力资本和电力企业经营业绩的损失。另外,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不只是一种内部事务,还会影响到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的关系.电力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的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防止和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失:

(2)消除或缓解并购给双方人员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及由此产生的消极行为:

(3)避免或尽量减少并购双方的冲突,增加双方的了解、信任和协作:

(4)平衡双方组织中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政策.充分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

3.2人力资源整合中的操作建议

(1)人才体制的整合建议

①解雇员工的策略

如果说企业的管理层级像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在并购裁员时就应该保证裁减后的管理层级仍然保持金字塔状的结构.这就要求裁剪员工采用“斜刀切”的方式进行裁员。

这种裁减方法的好处是保证管理层级的稳定和不变.层级越高的管理者裁减比例会越大,基层员工反而裁减数量有限,这样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员工的稳定和管理成本的压缩。裁员通常是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的调整。留任人员必须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这常常通过对留用人员进行再培训而实现。而且,有条件的企业还需要安排几名心理医生,在一段时间内提供心理咨询,以减轻“裁员幸存者焦虑症”。

②挽留核心人才的策略

企业为了留住被并购电力企业的核心员工,应当与核心员工建立一种契约型的关系,以达到员工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目标的局面。具体挽留策略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人实施: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还要配合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往往表现在对他们的培训投入上,目前,越来越多的员工把可持续发展看得非常重要.公司能提供多少培训是他们选择公司的重要衡量标准。并购后的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为这些核心员工预算一定比例的培训预算.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签订培训协议约定违约金等办法来制约核心员工培训后离职。

>提供优良的软环境

对核心员工来说,并购发生以后将面临着新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人才的去留,所以建立良好的软环境是急需解决的。

(2)薪酬体系的整合建议

薪酬体系整合的目的是改变双方员工的价值观和形成对薪酬的统一认识,能够接受各自的薪酬水平,进而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奋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出薪酬整合的几条建议和策略:

①保持整合措施与并购战略的一致性。在制定薪酬福利过渡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推进那些对企业战略和员工利益都有促进作用的变革,尽量避免不利改革,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支持企业战略将有助于整合的顺利实现,符合员工利益有助于鼓励员工继续留下来工作。

②坚持一定的底线。要搞清楚哪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必须既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对公司不能容忍或不愿意改变的坚决不能妥协,对员工不愿意或不可接受的改变也要尽量避免。同时,也要考虑一些法律规定不可突破的底线。

③适用性原则。对于不同的企业并购来说,存在不同的整合策略,人力资源整合小组必须找到适用于本企业的独特的整合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和员工的反映.进而对其进行改进。

④设计公平合理的方案。在设计具体的整合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方案本身的公平合理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激化并购双方的矛盾。影响整个并购整合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