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存货审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应为销售的现金流量扣除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作为原材料的存货,还应扣除达到预计可销售状态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扣除后的净现金流量为可变现净值。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按照规定:
(1)企业通常按照单个存货项目测试其可变现净值和计提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测试其可变现净值和计提跌价准备;只有难于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才可以合并进行可变现净值测试和合并计提跌价准备;
(2)原材料等为生产而持有的存货,材料价格下降并不表明其可变现净值已低于成本,只有当预计其加工成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该材料才可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3)售价、合同价不是可变现净值,但应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销售的存货,有销售合同的,按合同定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超过合同存量的存货,应以一般销售价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
审查以上事项时,如果发现企业未按上述原则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建议其重新进行减值测试,或由审计人员在企业会计人员配合下进行减值测试。如果重新测试的结果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与企业已计提的跌价准备有较大差异,应建议企业进行调整更正。
(二)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方法正确性的审计
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按照“应提数=存货成本-本项(类)存货可变现净值”这一公式计算的正值计提(负值不提);以后期末再计提时,对于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则应按照“应提数=本项(类)存货的账面价值-期末该项(类)存货可变现净值”公式计算,该公式计算结果为正数的,则为应补提的准备,计算结果为负数的,则应按照该负数绝对值与已提跌价准备数两者中较低者冲回已提准备。
审计时,如果企业计提或冲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不符合上述原则,应建议做调整更正。
二、对存货跌价准备使用和转销的审计
(一)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以外,小企业售出商品时可以不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时一并进行调整。《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总说明”中规定:小企业以存货进行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以物抵债),都应结转其付出存货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应包括其账面余额和作为备抵项目的跌价准备金额。审计时,如果小企业对于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的付出存货未按规定结转已提跌价准备的,应建议予以更正;对售出存货已结转跌价准备的,则不必建议更改。
(二)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付出存货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时,应同时结转付出存货的账面余额和相应的跌价准备余额,对于售出存货是否应结转相应的跌价准备,则未提及。
但在之后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中规定:
(1)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2)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转出的存货,也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而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3)某项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部分转出的,应采用转出存货与未转出存货账面余额比例法结转转出存货的跌价准备。
另外,存货发生毁损报废时,报废存货的跌价准备应转出抵减报废损失。
审计付出、报废存货应结转的跌价准备,如果发现企业的做法不符合上述规定,应建议企业更正;但是,如果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数额并不很大,或者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期末存货项目列报的真实性,也可以不要求企业进行更正,但应告知企业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新准则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及其《应用指南》,对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付出时如何结转跌价准备,只提到已售存货结转成本时,“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结转到什么项目未作规定,其他新准则对此也未作更具体的规定。
笔者认为,这里除《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规定可供遵照外,其他情况下发生存货付出,其跌价准备的结转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鉴于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企业最终经营成果并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影响,因此对采用不同方法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审计时都可予以认可。
三、对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审计
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如果以后价值又得以恢复,其恢复增长的价值应在原计提的限额内予以转回。各类会计制度都有与此相同或相类似的规定。
篇2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由于存货种类繁多且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因而存货高估构成了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因此存货审计在整个审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存货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存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存货与其他项目密切的关联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存货项目的审计应当予以特别的关注,相应地要求实施存货项目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相关业务知识,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一、评价和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了解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确定企业存货真实存在和准确计价的基础。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的采购、运输、验收、出库、储存、付款、入账各个环节,是事先经过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稽核、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通过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测试,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另一方面能确定存货审计的重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环节,问题较多,应列作审计的重点。应注意的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对于工业企业,要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要了解产品成本结转流程。
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审计人员可通过观察、询问、查阅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加以了解和调查,其范围包括企业的购货、验收、存储、领料、生产、销售等环节。经过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判断,对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初步评价存货的控制风险,实际上就是评价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要错报或漏报中的有效性。
二、审查存货计价的正确性
存货计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因此,做好存货计价方面的审查工作,对于存货审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对于存货计价的审查应侧重与存货的发出、摊销及结转等环节,并在审计抽样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存货存在于生产循环过程的各环节,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存货进行详查,抽查核对成了存货计价测试的主要方法。抽查的关键是选择样本,对存货余额较大、价格变动较为频繁的存货作为测试重点,测算期末存货价值是否等于存货的结存单价与结存数量的积,测试期末单价是否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相符。特别注意的是审计工作并不是对被审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的重复,审计人员不应受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干扰,独立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1)应审查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年度内有无任意改变计价方法的现象。(2)在加权平均法下,审查客户是否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存货范围内进行计价,有无异类存货混淆计价的现象。(3)对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客户,应重点审查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和成本差异的结转是否正确,有无不按期结转成本差异,或者利用成本差异调节利润的情况。
三、重视对存货的监盘程序
监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常用的审计策略和手段,通过对存货的监盘能够获取监盘对象的存在性、完整性、权力性、估价与分摊、分类与披露的认定是否恰当的审计证据,存货监盘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也是判断上述其他认定的辅助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实施对存货的监盘,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盘点时间最好选择在会计期末。实际上多数情况的监盘是在会计期末以后进行的,这就需要我们编制从盘点日到期末的存货余额调节表来证实期末存货余额的正确性。(2)盘点参与人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供应、保管、财务、生产等部门的有关人员都应参与;(3)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范围,不应事先透露监盘地点;(4)应特别注意存货的质量,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冷背残次的存货,对这一问题发现途径一是通过实地盘点,二是在审阅企业存货会计账薄时存货数量余额没有变动的账户,其多为冷背残次的积压货物。
采取恰当的盘点方法。①盘点前准备盘点表,同仓库保管明细账进行核对,由于仓库实行保管负责制,一般情况这种核对是相符的。②抽点样本量。企业盘点人员盘点后,审计人员应进行抽点,抽点的样本一般不得低于存货总量的10%。③审计人员应向被审单位索取存货盘点前的最后一张验收报告单(或入库单)、最后一张货运文件(或出库单),作为截止测试时的依据。④异地库存货的盘点。如为外单位代为保管,不能亲自盘点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替代程序,如发询证函、查看原始单据等;如为本单位保管,则一定要亲自监督盘点。⑤对一种存货有几个存放地点的,我们应尽量对其一次、连续不断的盘完,防止有关人员利用空隙,串通作弊。
在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结束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自己在存货监盘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最终的存货盘点结果汇总表核对。
结束语
存货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中比较复杂和耗时的一项工作,面临的难点也比较多,因此,我们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审计程序,就能获取存货实物资产确实存在、计价正确的审计证据。
参考文献:
篇3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篇4
二、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状况不明晰,企业家族化
(二)资信度较低,融资难,抗风险能力较差
1. 从银行信贷方面
2. 从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
(三)投资能力较弱,缺乏科学性
(四)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社会审计监督
三、改善家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明晰股权,明确责任:决定家族企业兴衰的杠杆
1. 股权集中的方法
2. 分散化股权安排。
(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提高家族企业的资信度
(三)规范投资程序,建立项目评估体系,提高资产回报率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
1. 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相关法律。
2. 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企业风险。
3. 进行合理避税,树立企业形象
(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
1.是要设置企业的会计、出纳、保管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内部牵 制,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
2.是要加强内部稽查工作
3.是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财会工作的检查监督及审计工作。
4.严格区分家务事与公司事务,建立以契约关系为主要管理方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5.投资要面向市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扩大投资范围,力争实现全球化。
篇5
一、“科龙事件”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表现
德勤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在此基础上,2003年德勤又对科龙2003年的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4年德勤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既然科龙被证实有重大错报事实,德勤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也难免其责。那么,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执业不规范,未能恪尽职守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确出现了严重纰漏,对科龙电器的审计并没有尽职。例如,证监会委托毕马威所作的调查显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电器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而这些在德勤3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之一,即须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但事实上,科龙的现金流量并不像德勤出具的审计报告般正常。
(二)审计方法不合理
存货审计要从内部控制测试、分析性复核、成本核算审查、存货监盘、计价审查、截止测试等方面入手,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然而,注册会计师在对科龙电器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直接按照科龙电器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在未对产成品进行有效测试和充分抽样盘点的情况下,德勤通过上述审计程序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并予以确认,其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均不合理。
(三)忽略重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主要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等几种类型。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科龙电器分公司时,对各年未进行现场审计的分公司没有执行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无法有效确认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真实性及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真实性。科龙有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组织结构相当复杂。按照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风险,即审计重要性水平来确认每年对哪些分公司进行现场审计。
二、造成“科龙”事件中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
(一)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操守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品德、学识与经验、专业训练以及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就如科龙聘请国际“四大”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当然也是相信其审计报告的公信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超国民待遇”
2001年,有关部门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要求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再融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一些银行也相继规定,贷款的公司必须到指定的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审计。“科龙――德勤”事件中受指责的问题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在我国享受“超国民待遇”,主要问题是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建立和执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过度的竞争
客户对于同质服务,关心的更多的是价格。近年来,一些公司由于财务资源的外购或者对本公司的会计相当满意,有些理性的股东就会要求减少审计费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过度的竞争,特别是低价格的竞争,会严重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其服务的质量。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策略
“科龙”审计失败案,留给注册会计师太多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事务所可以制定适宜的职业道德指南以供内部考核使用。目前,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已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颁布实施。
其次,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加大惩处力度。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应坚持以行业监管为主、事务所内部监管为辅的方针。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设立职业道德监管专门机构。协会还要对所有的注册会计师建立执业档案制度。
此外,要完善内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严格、合理、透明的各种制度,如人员聘用、考核与晋升、工资福利与保险、合伙财产的管理与处置等制度,完善内部管理。
最后除政府及行业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之外,注册会计师应加强个人的修养和学习,诚实守信,完善个人道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任何时候,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6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
自从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其造成的损害异常惊人,许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财务报表审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的效应,如何完善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形式与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其形式主要包括:1、虚构交易或事项。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假入库单、假成本计算单、假发票、假出库单等。2、会计“摆弄”。混淆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边界,在股权投资核算上做手脚,随意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或收入确认的时间差,虚拟资产挂账。3、掩饰交易或事项。掩饰交易或事项的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4、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比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不当,变更资产减值准备比例,冲回上年计提等。
上市公司对报表进行粉饰,往往带着明确清晰的目的,使其能在证券市场中更好地发展。其主要动机可分为:1、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2、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公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3、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4、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甚至是舞弊的手段,来使公司扭亏为盈,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二、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意义
加强舞弊审计不仅是落实宪法、审计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舞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作用
舞弊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防范舞弊行为具有良好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在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重点表现在它的威慑作用上。舞弊审计的存在,舞弊审计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都会对那些企图进行舞弊行为的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审计机构更好地识别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查处舞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上的一致性,为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外部审计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外部审计开展工作时,通过内部审计报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管理情况,对内部审计揭示的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予以重点关注,执行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由于外部审计尽可能地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舞弊审计在内部的良好发挥即可为审计机构起到支持和指导的关键作用,减少了重大错报,使审计质量更稳健。
三、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措施和策略
(一)保持职业谨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红旗标志是一种有效评估舞弊风险的评估工具。包括压力方面的红旗标志、机会方面的红旗标志、自我合理化方面的红旗标志。当上市公司存在上述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则说明舞弊风险较大,审计师应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防范审计风险,该理论对于指导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判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针对识别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实施重点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格外注意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这将有助于发现和查处财务报表舞弊。第一,分析检查记录或文件。由于企业的会计业务繁多且复杂,我们在检查会计记录或文件时就需要关注各种奇异事项,利用奇异分析技巧迅速的发现舞弊。第二,函证。通过函证,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重要的外部证据,这是对付财务报表舞弊的锐利武器,同时遵循重要外部证据亲自获取原则。第三,监盘。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实物监盘,在盘点时,注册会计室必须到场,亲自监督盘点人员的盘点和计数,必要时应该亲自抽盘部分存货。第四,分析程序。当注册会计师怀疑存在舞弊时,分析程序显得更加重要,会增加发现虚假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如果通过分析程序发现重大差异应进一步调查。
(三)关注财务报表舞弊重点领域的审计
重点账户的审计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些账户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着眼于银行账户、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等的审计,采取不同的审计措施,审查各账户反映的业务是否一致,有无在各银行账户之间串户的行为,存货监盘是否实施到位,有无利用“应收账款”转移资金,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其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待摊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是否被任意改变。另外,建议监管部门要督促公司建立和完善相关资产核销管理制度,使资产核销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审计人员要面对公司内部管理者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使得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判断能力。其次,在企业组织内部,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和有一定权限接近企业资产的员工的个人审计期间表现,并“换位思考”一些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最后,注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判断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的变化是否与舞弊相关。
参考文献:
[1]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
[2]黄金凤.论上市公司舞弊审计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1,3
篇7
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是审计人员在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而获取的各种凭据。审计证据对整个审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必须以审计证据为基础,离开审计证据而得出的任何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令人信赖的。同时,审计证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审计业务负责人可以通过查阅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从审计证据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形成的重要基础,审计证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审计意见。通常审计证据的获得,都是相对应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需要不同的审计证据来证实。审计证据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审计程序可以看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作初判断的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急剧增加,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审计报告越来越受到需求者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审计诉讼不断出现,审计责任越来越重大,这使得审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获取符合特定标准的审计证据,这种标准就是指审计证据的特征。确定了审计证据的特征,能够更好的引导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评估审计风险并且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参照标准。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证据的特征也称之为审计证据的总体要求,包括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关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数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审计证据的数量实际上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成正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越大,对充分性要求高,即需要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多。同时,审计证据数量的增多,能够降低检查风险,最终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2.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通常重要的审计项目要求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一旦这些项目上出现判断错误,就会容易导致审计结论的失误。
3.审计经验。对于一项审计业务而言,除了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专业审计知识以外,还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经验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对审计的证据的以来程度,也就是说,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证据相对就能够减少。
4.审计证据的质量。通常审计证据的质量是指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证明力各不相同,不同途径获取的审计证据证明力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何种类型、何种途径获得的审计证据,只要审计证明力强,审计人员所需要获得的这类审计证据就可以减少;反之,审计证据就需要增多。
5.成本效益原则。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定要考虑到审计成本,过多的审计证据会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审计成本的耗费也并不是越少越好。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则需要一定的审计成本的投入,以保证审计质量。
(二)关于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质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管理当局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漏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1.相关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指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严格来说,每一个审计证据都与审计目标相关,只是相关性强弱不一样。当然,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性强的审计证据,因为这种证据说服力较强。另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而言的,例如:存货监盘的结果与存货的存在性相关,而与存货的计价和所有权显得相关性很弱。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否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即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有赖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具体来说:第一,真实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能够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要想审计证据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取得证据。同时,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也要求审计证据不带有任何偏向,即具有中立性。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的情绪或偏向带入决策或判断中。第二,合法性指审计证据是在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前提下,依照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而取得的。只有这样,取得的审计证据才具有法律的效力,才能够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第三,客观性指审计证据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同时审计证据还能够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证据本身必须是客观的,无论是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或者环境证据,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的外在载体。另一方面,审计证据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即反映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臆想、猜测的。
三、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原则
在不考虑收集审计证据的成本以及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取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也就是说,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可靠的审计证据是越多越好。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审计人员很难不考虑收集审计证据的成本,并且基于各方面条件,审计证据并不总是可靠的,因此审计证据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审计证据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将被审单位的全部信息收集起来是不现实的,过多的审计证据会成为审计负担。比如:全部盘点总是比部分盘点得到更加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是考虑到经济性,审计人员大多选择重要的项目进行部分盘点。另一方面审计成本不是越少越好,对于一些必须要重点审查的项目,为了获得更加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则应该投入一定的成本,如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尽管获取审计证据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基于该项目的重要性,则一定的成本耗费是必要的。
总之,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总体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充分性和适当性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相关性和可靠性较强的审计证据,所需的审计证据就会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会较多。同样,只有数量充足的审计证据才能够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的情况,有助于甄别、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保证其适当性。审计质量是否充分和适当,决定了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能一味的只关注总体要求的某一方面,偏废另一方面,两者应当兼顾。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k.莫茨,[埃及]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蒙哥马利审计学翻译组,蒙哥马利审计学(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篇8
存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供需平衡的根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是高是低将直接受到存货的控制、保存、治理水准的影响。企业存货管理系统是确保企业公共财物的收入与支持符合法律规定和财物讯息真实性的内部配合得当、督促查看、限制约束的控制系统。同时它也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其中重大而主要的环节,是企业实现计划目的,彻底实现经营的前进方向和决策,维持流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优劣在现金流管理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为了控制资金成本不至于太高,就必须实现现金流的健康循环,同时还应具备了有完善体系的存货管理,才会实现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这样,企业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都显得特别重要。
二、家电行业存货管理现状的分析及问题所在
在以前,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率总是停滞不前。这是由于存货在整个流动资产中的比例十分大,而家电行业对于管理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可行高效的存货管理对企业的走势和发展非常重要。不过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存货管理方式已经有了改进,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工作的监管督促,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而实际大多家电行业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少数有设立机构的企业,其能发挥的作用功能已严重弱化,导致企业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绩效。存货会计核算不健全,岗位职责不分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存货管理混乱。
(2)存货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存货信息管理这一重要环节不容忽视。传统的核算方法信息反应慢,企业掌握的库存信息过时,不能及时制定采购计划,导致企业资金、存货管理效率低。企业的存货采购、优化设计规划至关重要的部分就在于能否准确掌握及时的存货现状。
(3)存货管理机制不健全
家电行业的存货一般情况下价值与数量规格繁多,企业应该按照重要性将存货进行有序的分类,对部分重要的存货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而不是对所有的存货进行统一的管理。一些企业对存货质量检验没有足够的留心,验收存货几乎没有警惕性。而存货验收是每一个企业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不能保证存货完好无损的进仓存储,那么久而久之便容易对企业造成潜在损失。
(4)缺乏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存货的采购环节决定了企业存货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存货的库存量和需求量,同时还需要考虑存货成本和其因长期放置而造成的损失。存货的累积堆放会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人工,场地,形成存货成本。如果长期堆放,电器很可能会损坏或过时而降低使用价值。因此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使企业的整个存货供应链的第一步达到完善。
三、家电行业存货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及对策建议
家电行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存货管理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先从内部入手,健全内部控制和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其次加强与商家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使用先进的管理系统。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岗位责任、批准执行和业务流程。首先要保证内部职位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而后需要制定完整的业务流程,在存货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好关,有齐全的记录并保存完整。审核人的责任权限必须划分清楚,业务批准的流程和程序必须一致。
(2)建立科学存货管理机制
存货的采购方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做出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保证采购环节的透明度,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采购环节的完整。存货的保管方面应该先制定计划,充分利用仓库结构,根据存货的数量、大小、价值、需求量和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分类存放。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发现有盘盈盘亏的应该及时报告。
(3)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存货管理机制,当然还得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操作先进的管理系统。然而当今大多企业都只看重销售方面,无视了存货管理,恰恰存货管理更是企业需要重视的。对存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对存货的认识态度。
(4)加强与合作商的合伙关系
为了更好的掌握存货管理的现状,发现并解决问题,企业应该实行供应链管理,建立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长期合伙关系。及时共享存货和销售数据,方便供应商根据需求变化来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加快存货周转,降低存货成本,通过优质的存货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结论
存货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效益有重大影响。企业要想同时提升自己产业的经济效果与利益,就一定要最大程度的重视存货管理,拥有完备的内部控制规定,采用并实施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最终使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库存产品的共同管理成为现实并相互达到一个最佳组合值。逐步发展并找到降低存货成本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一个平衡点,让企业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梅盛才,《企业存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篇9
对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问题,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从逻辑上讲,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要负一定的签字责任,出于自身风险的控制,往往需要更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服务,或扩大外部审计范围,从而增加审计收费。相关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会导致外部审计收费的增加:审计委员会往往说服管理层聘任具有更高专业能力和声誉的外部审计师(Kunitake,1983;EicheneherandShields,1985;AbbotandParker,2000);审计委员会往往需求现任外部审计师提供更多的审计服务,如扩大其审计范围等(SimunicandStein,1996)。
另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审计收费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Walker,2004)。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不只局限于选择外部审计,而是对财务报告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以及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等,这都增强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外部审计师确定控制风险水平和审计范围的重要基础,从而是审计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Wallace,1989;DeZoort,etal.,2002)。Knapp(1987)发现,当审计过程中出现争端时,审计委员会更可能支持审计师,而不是公司管理层,支持的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有关。Klein(2002)发现,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降低时,这些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显著增加;Xie等(2003)也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越高、至少拥有一名财务专家或公司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与外部审计的监督权时,公司进行激进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这些研究说明,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最终降低了审计收费。
还有可能是,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会相互抵消,使得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O''''Sullivan,1999)。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存在这种不显著关系的原因是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的无效性。Menon和Williams(1994)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只是表面上的,成立审计委员会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实际上依赖审计委员会来提高其监管能力和股东的管理控制。Kalbers和Fogarty(1993)等也认为,有关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既然审计委员会是无效的,那么也就不能推断外部审计能够信赖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从而降低审计收费。
国内学者也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李补喜、王平心(2005)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他们认为审计委员会为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审计委员所起的作用仍然有限。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影响审计收费的其他因素后,无论从变化方向和变化数量上,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师变更时审计收费的变化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外部审计师的角度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陈汉文等(2004)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所进行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审计委员会加强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责任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及其治理效果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了解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状况、决定其有效性以及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要考察的问题有三个:相对于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是否对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设立前后,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是否减少?审计委员会是否有显著的治理效率?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主要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前后,外部审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html计收费的变化情况。基于上述分析,如果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审计收费显著下降或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审计委员会的确存在一定的治理效率,至少在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夏文贤等人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考察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关系的方法不同,本文选取那些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一)样本
本文选取2003年和2004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银行等金融类企业、ST公司以及审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69个样本,其中2003年有109家,2004年有60家。然后,按照同行业规模相近的原则为这些上市公司选取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配对样本。因此,最终的数据集合共有33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的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与回归模型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决定因素的问题,刘斌等(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韩厚军等(2003)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与公司总资产、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显著相关,与应收账款和存货之和与总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不相关。伍利娜(2003)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司规模、是否由国际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魏素艳等(2005)也有类似的发现。但是朱等(2003)以沪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费用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事务所的规模、上市公司的规模、盈利情况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上述国内研究,并参考Keefe、Simunic和Stein(1994)提出的审计定价模型,本文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纳入了审计收费模型(1):
Fee=α+β1Asset+β2Lev+β3Stock+β4Liquidity+β5Comm+β6Opinion+β7Big4+ε
模型(1)中各变量的含义为:
Fee: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Asset: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Lev:资产负债率;
Stock:存货与总资产之比;
Liquidity:流动资金与总资产之比;
Comm:虚拟变量,公司当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取值为1,否则为0;
Opinion:虚拟变量,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清洁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
Big4:虚拟变量,当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事务所时,取值为1,否则为0。
为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动态影响,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模型(2):
Logit(ΔFee)=b+γ1ΔAsset+γ2ΔLev+γ3ΔStock+γ4ΔLiquid+γ5ΔOpinion+γ6Comm+γ7ΔFirm+ε
模型(2)中各变量的含义为:
Fee:虚拟变量,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审计费用自然对数值(经行业均值调整)对审计费用进行行业均值调整是为了控制公司规模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增加产生的影响。之差如果为负,则取值为1,否则为0;
Asset: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总资产自然对数值之差;
Lev: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资产负债率之差;
Stock: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存货与总资产比率之差;
Liquid: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与设立前一年,流动资金与总资产比率之差;
Opinion:虚拟变量,如果审计意见从标准清洁意见变为非清洁意见,取值为1,否则为0;
Comm:虚拟变量,设立审计委员会,取值为1,否则为0;
Firm:虚拟变量,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取值为1,否则为0。
(三)描述性统计
模型(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和表2所示。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平均审计费用为13.03211,显著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13.07226的审计费用水平(注:对两个样本组的平均审计费用之差进行显著性检验,后者大于前者的T统计值为3.0475。),前者的中位数也显著低于后者(注:T统计值为2.7824。)。考虑到两个样本组在资产规模方面并无重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两个样本组中,其他变量如资产负债率(Lev)、存货与总资产的比率(Stock)、流动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Liquidity)在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并未显现出有重大差异。
模型(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样本组,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比前一年平均下降了-0.00410,而对应的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样本组,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则平均上涨了0.01083,两个样本组审计费用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审计费用的平均值下降的幅度很小,原因是随着公司的正常经营,公司规模、负债等一般都是在不断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增长的,再加上审计服务价格的“粘性”,在不考虑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审计费用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是合理的,其他变量的统计结果支持这一结论。因此,审计委员会设立是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_2.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Article/paper/accountant/audit/200903/3926_2.html否能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的动态变化,还需要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验证。
(四)回归结果
模型⑴是对审计费用的静态比较。从回归结果(表5)来看,代表公司规模水平的总资产对审计费用有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资产负债率、存货比率以及流动资金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在我国审计市场,公司的规模大小是审计收费的关键定价因素,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相一致。本文所关注的审计委员会变量(Committee)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变量系数为-0.0435,T统计值的绝对值为1.9665,接近于2的显著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显著的。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支付的审计服务费在统计上显著小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这与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可以合理地推断,外部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对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信赖。需要指出的是,变量Committee的系数只有-0.0435,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虽然在统计上显著,但是产生的影响很小,是否成立审计委员会还不能成为审计收费的重要定价因素。此外,审计意见(Opinion)的系数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样本选择偏差有关。而公司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国际“四大”事务所则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如果不考虑审计质量问题,国际“四大”所的审计收费要显著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模型⑵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的变化,考察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否会增加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降低的可能性。从结果来看,公司规模的变化(Asset)与审计费用的降低有负的相关关系,表明公司规模的增加会带来审计费用的增加,减少审计费用降低的可能性,这与上述结果一致。存货比率的变化对审计费用的降低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而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比率和审计意见三个因素的变化对审计费用降低的影响很小。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再次产生了显著影响,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显著地增加了审计费用(经行业均值调整)降低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平均意义上降低了审计收费(尽管降低的程度非常小)。此外,Firm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增加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模型⑴和模型⑵的回归结果,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证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行为确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很小的程度上降低了审计收费。如果假定会计师事务所是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合理有效地执行审计程序,那么可以合理地推断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公司内部违规与舞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结论
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本文建立了审计费用以及审计费用变化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同行业,资产规模相近);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支付的审计费用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经行业平均值调整),而配对样本组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增加。这些结果与本文前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对外部审计师来说,一般情况下外部审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可以说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研究结果证实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另一方面,尽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能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但从变量系数来看,这种影响还相当微弱。可能的原因是,本文只考虑了审计委员会设立当年的情况,而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其长期作用可能更显著。
参考文献: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2004.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1).
韩厚军,周生春.2003.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
李补喜,王平心.2005.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费用率[C].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
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1).
魏素艳,张红,刘丹.2005.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5).
伍利娜.2003.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6).
吴水澎,李斌.2006.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8(1).
夏文贤,陈汉文.2006.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
朱,章立君.2003.审计费用的特征及其分析——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12).
ABBOTTLJ,PARKERS.2000.Auditorselectionandauditcommitteecharacteristics[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19(2):321-339.
DEZOORTFT,HERMANSONDR,ARCHAMBEAULTD,REEDSA.2002.Auditcommitteeeffectiveness:asynthesisoftheempiricalauditcommitteeliterature[J].JournalofAccountingLiterature,21(3):117-134.
EICHENSEHERJ,SHIELDSD.1985.Corporatedirectorliabilityandmonitoringpreferen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3(4):245-268.
KALBERSLP,FORGARTYTJ.1993.Auditcommitteeeffectivenes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contributionofpower[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12(1):432-466.
KLEINA.2002.Auditcommitteeboardofdirectorcharacteristicsandearningsmanagement[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33(3):1303-1345.
KNAPPMC.1987.Anempiricalstudyofauditcommitteesupportforauditorsinvolvedintechnicaldisputeswithclient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62(4):553-587.
KUNITAKEW.1983.Auditorchangesbyauditcommitteesandoutsidedirectors[J].AkronBusinessandEconomicReview,6(4):1221-1254.
MENONK,WILLIAMSJD.1994.Auditcommitteeactivityandagencycosts[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13(2):203-246.
O''''SULLIVANN.1999.Boardcharacteristicsandauditpricingpost-cadbury:aresearchnote[J].TheEuropeanAccountingReview,8(2):2314-2346.
SIMUNICDA,STEINMT.1996.Theimpactoflitigationriskonauditpricing:areviewofeconomicsandtheevidenceofauditing[J].AjournalofPracticeandTheory,15(2):779-813.
篇10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工作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实施。例如,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均可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所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特殊目的审计,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明。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区别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它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着重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过程、法律依据、清产核资资料和资产产权真实性以及财产损失依据进行鉴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主要与年报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申报待核销净损失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范围不同
年报审计的范围为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帐簿及凭证等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包含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清产核资审计的范围为国有企业的基准日会计报表以及涉及资产管理、财产损失认定、勘查、资产产权、价值鉴定和资金核实、债权验证等多方面的资料。即清产核资所审计的范围要比年度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和明确。
3、审计依据不同
年报审计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应会计制度、审计业务约定书等;清产核资审计的依据除上述依据外,还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4、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帐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挂帐进行核实,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挂帐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1)货币资金: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现金;银行未达帐是否正常。(2)应收款项:是否真实存在,坏帐损失按新、老制度确认依据等。(3)存货:帐实是否相符,存货所有权认定,是否有积压、残次存货等。(4)固定资产:帐实是否相符,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对盘盈、盘亏、租出、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报废或转让出去的资产的清查等。(5)在建工程:长期挂帐但实际已经报废项目等的清查。(6)对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申报审批程序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查。(7)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的认定工作。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多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帐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益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帐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要进行认定。
6、重视资金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价值鉴证工作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认定帐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重视实物资产的抽查盘点工作,关注因实物资产的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潜亏情况,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对往来款项逐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7、审计调整
年报审计中,我们对于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事项提请公司或企业调整有关帐目,并相应调整年度会计报表。如果公司或企业拒绝调整,我们将视未调整事项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不考虑重要性水平一律按要求调整,但企业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处理完毕后要上报处理结果。
三、结束语
篇11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审计定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早。Simunic(198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控股子公司个数、审计意见、行业类型、前两年的盈亏情况以及内部审计成本对审计费用影响显著,其中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费用的最重要因素。基于Simunic提出的模型,许多学者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审计市场进行了研究。如Francsi(1987)采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上司公司总资产、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对于规模小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显著,而对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脱钩改制,且初期研究大多是规范性研究,直到2001年12月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我国学者才开始对审计费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王振林(2002)较早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审计费用,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市场审计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罗栋梁(2002)运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回归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控股子公司个数、涉及的行业数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李补喜、王平心(2005)首次提出审计费用率概念,使用回归方法对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审计费用与审计费用率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对审计费用率的解释度远远高于对审计费用的解释度,为研究审计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前人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大多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传统的OLS回归分析主要关注均值,即采用因变量条件均值的函数来描述自变量每一特征数值下的因变量均值,从而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但是无法更深入地解释不同审计费用水平下可能存在的不同的相关关系。为了全面分析不同审计费用水平下各解释变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审计收费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二、分位数回归简介
传统的回归分析主要关注均值,即采用因变量条件均值的函数来描述自变量每一特征数值下的因变量均值,从而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模型化和拟合条件均值函数是回归模型法中的核心思想。
从分位数回归模型定义可以看出,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描述被解释变量条件分布的全貌,而不仅仅是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均值)。另外,分位数回归并不要求很强的分布假设,在扰动非正态的情形下,分位数估计量可能比最小二乘估计量更加稳健。分位数回归技术不仅深化了对传统回归模型的理解,而且也推广了回归模型的类型和应用,使得回归模型拟合相关统计数据时更加准确细致。
三、研究假设
(一)被审计单位规模
以往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审计费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经济业务也就越多,其审计范围也就越大,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的资料来确保审计质量,相应的,收取的审计费用也就较高。本文采用上市公司总资产对数来衡量公司规模。
假设1:被审计单位总资产对数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二)被审计单位审计复杂性
上市公司审计复杂程度高,审计工作和审计风险就会相应增大,审计费用也随之提高。本文用应收账款与资产总额的比和存货与资产总额的比来反映上市公司审计复杂性。应收账款和存货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流动资产,审计程序较为复杂,这就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所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大,审计收费也就越高。
假设2: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三)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越高,遭受诉讼和未来罚款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本文选取上市公司长期负债率衡量审计风险,长期负债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
假设3:被审计单位长期负债率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四)盈余管理和获利能力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表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源于融资需要,但不具备配股资格或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特别处理。为了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微利区间或配股区间而不被处理,企业很有可能会操纵盈余,粉饰净资产收益率,相应地注册会计师会增加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就增加了会计师投入的资源,也就会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业绩越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就越低,审计收费自然也会降低。
(五)事务所特征
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分为五种,分别是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其中后四项称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时,会向公众传递出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公司管理当局会尽可能的与审计师沟通以避免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师就会追加审计工作、延长审计时间,也就需要更高的审计费用。
假设5A:被审计单位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我国的审计市场一直处于买方市场,当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审计费用发生分歧时,上市公司就会选择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降低审计成本。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旦出现审计报告不公允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较低,审计市场上“低价揽业”价格竞争行为比较严重,所以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会降低审计费用。
假设5B:被审计单位本年度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费用负相关。
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代表了事务所的规模和公信力。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拥有的高素质的人才越多,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高,审计收费自然也就越高。
假设5C:由“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所使用的财务指标数据均来自CSMAR国泰安数据库。本文采用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ST、PT的上市公司;剔除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
根据这一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得到2 099个上市公司样本。
(二)基本回归模型
1.建立模型
2.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变量的逐步引入,结果发现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审计收费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就表明审计师在制定审计费用时没有将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在内,或者说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否微利区间、是否保配区间对审计费用无显著影响,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待“微利”公司、“保配”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别,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不明显。另外,流动比率对审计费用不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能造成的审计风险。
剔除以上三个变量后,模型中剩余的变量为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长期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审计意见类型、会计师事务所得变更、是否由十大所审计六个变量。此时,六个变量对审计费用的解释度R2为0.547,调整的R2为0.546,拟合优度较高,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21.403,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回归模型有统计意义。但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比较笼统,无法更深入地分析每个变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基本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审计费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分位数回归模型
1.建立模型
2.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表1)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六个影响因素中,各个要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总体是显著的,并且大部分因素对审计费用不同分位数的影响系数都有明显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与预期一致,总资产规模在各个分位点上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表明客户规模越大,审计工作量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分位数回归数据显示,随着审计费用分位点的提高,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呈上升趋势,表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水平越高,资产规模对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越大。
(2)被审计单位风险。被审计单位长期负债率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预期不一致,上述指标是衡量上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同时间接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定价时不仅没有系统考虑审计风险,反而在面对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时给予了价格优惠。长期负债率对审计费用的负面影响呈下降趋势,表明对于审计费用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率对审计费用产生的负的影响也较大,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给予了更高的价格优惠。
(3)被审计单位获利能力。被审计单位获利能力在绝大多数分位点上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与预期结果不一致,表明注册会计师对那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上市公司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而上市公司的收入情况也使其付得起这样的审计费用。在0.6分位点之前,获利能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对稳定,除0.2分位点外,基本保持在0.015~0.024之间;0.6分位点之后,获利能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急剧上升,稳定在0.031~0.046之间,表明与审计费用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相比,获利能力对审计费用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影响更大。
(4)事务所特征。随着审计费用分位点的提高,审计意见类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与审计费用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相比,审计意见类型对高审计费用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影响更大。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在大多数分位点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师在出具非标准意见时会更加谨慎、收集充分的审计资料,因此就会花费较多的审计时间,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仅在0.3~0.7分位点上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说明对于审计费用处于条件分布中段的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会使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降低,与预期结果一致,印证了我国审计市场上的“低价揽业”价格竞争行为。
是否由“十大”所审计在所有分位点上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并且回归系数随着审计费用分位数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较高,上市公司也愿意为高品牌事务所支付更高的费用,而且相对于审计费用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是否“十大”所审计对审计费用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影响更大。
五、结论
本文首先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审计费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排除了应收账款和存货总资产的比重、是否“微利”区间和是否“保配”区间三个变量,确定了影响我国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研究了各个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上对我国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发现了许多普通线性回归不能解释的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特征。此外,影响我国审计费用的因素比较多,由于资源的限制,本文仅涉及了具有代表性的九个变量,进一步研究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以得到更加全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3-15.
[2] 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决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 [J].证券市场导报,2002(12):28-32.
[3] 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2):91-95.
[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8-127.
[5] 李育安.分位数回归及应用简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3):35-38.
篇12
张继勋、刘立成(2006)把审计费用定义为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是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钟红(2008)指出自1999年会计师事务所脱钩制实施,以及2001年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使我国成为公开披露审计费用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使审计费用受到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姚可(2007)也认为审计费用作为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已经被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而非研究的前提。我国较早研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问题的文章是王振林(2000)所写的《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他发现有11个变量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但他使用的数据来自证监会的调查问卷而非公开披露的数据,权威性不够。
研究审计费用有助于我们了解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从而制定出利于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政府监管者对审计市场的了解,从而对证券市场和审计师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
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始于Simunic(1980),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领域。而我国的研究始于2000年,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学者针对中国国情,也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二、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1、审计成本。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审计成本与审计费用呈正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由于审计对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相应地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和审计收费的提高。钱华(2006)用B股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3年的数据,张海安(2007)和焦莹芳(2007)分别用A股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回归分析均得出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费用变化越大的结论。另外,毛钟红(2008)还发现被审计单位所属独立核算单位数量越多,工作量就越大,必然带来较高的审计费用。其二,张海安(2007)认为审计对象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被审计资产以固定资产为主,审计过程中进行的真实性验证花费时间较少,工作量的减少会带来审计费用的减少;而劳动密集型行业,被审计资产以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为主,无论是对存货的监盘还是对应收账款的函证都需要较多时间,审计费用自然较高。其三,张海安(2007)认为较高的盈利状况意味着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小,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几率较小,从而降低了审计成本,相反,较低的盈利状况则意味着审计费用的提高。其四,在工作量相同时,事务所薪资越高审计成本越大,必然带来审计费用提高。张海安(2007)在工资水平较高的京、津、沪、粤、浙等地区,审计费用并未因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有所降低,反而高于其他地区。
2、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质量关系到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对公司的声誉和后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常见的度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就是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王玉华(2004)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在面临可能的审计风险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发表“清洁”审计意见,收取较高费用,弥补未来审计失败可能带来的损失;二是发表“非清洁”审计意见,以规避可能的审计风险。陈平、戴志燕(2008)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6年的数据研究发现,投入审计工作的成本越高,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越大,审计收费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同时,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而出具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等有所上升,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的出具更加谨慎,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毛钟红(2008)采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分析也得出审计意见类型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但赵国宇、王善平(2008)却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因为较高的审计收费而严重地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还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财务状况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我国审计市场基本不存在通过审计收费来购买审计意见的现象,或许这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收费有直接的关系。
3、公司治理结构。与国外的私人分散企业不同,我国企业大部分是国有控股的股权集中制,对于这一因素的研究很具中国特色,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王小华(2005)从审计服务需求角度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导致的所有者缺位使得上市公司中委托人对人缺乏监督动机,审计服务需求较低,公司对于审计费用的支付总数相对较少;民营企业一般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外部股东更希望通过审计服务来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因此对审计费用的支付总数较多。但蔡吉普(2007)运用上市公司2004年数据,从审计风险角度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董事会规模和大股东持股方面占有优势,它采用董事会规模和大股东监控的治理模式;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方面明显占优,它运用独立董事监督和股权激励的治理方式,管理层对董事会的控制力较强,审计风险低,审计费用也较低。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费用时通常会结合公司控制权的性质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他还认为高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约束管理者行为,减少其直接操纵公司利润的机会,增加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同时也能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4、盈余管理。一般的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也越复杂,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可能越高,注册会计师需扩大审计测试范围,因此审计收费也应越高。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2006)与钟怡、孙月忠(2008)先后采用2003年和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自政府2002年对审计市场加强管制以来,审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正相关,但并不显著。焦莹芳(2007)认为在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增强,很可能会通过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而且会优先选择与原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审计意见。赵国宇、王善平(2008)采用分行业估计并且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截面Jones 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审计收费越高,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上市公司通过增加审计费用获得了更为宽松的盈余管理机会。
由此可见,虽然各学者采用的数据和模型都不相同,但最终都一致认同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5、审计风险。我国大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审计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例如毛钟红(2008)认为反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因素对审计费用影响不明显,这或许是因为我国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监管政策,而不是企业的偿债能力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事务所开始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焦莹芳(2007)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和对外担保额作为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指标,采用截止200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一定程度上对审计风险进行了考虑。
6、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代表着事务所的规模和公信力。“四大”的高收费在我国审计市场显得尤为突出,王小华(2005)和钱华(2006)采用实证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成正比关系。陈平,戴志燕(2008)选取2005年100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国内外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数据,通过比较发现国外事务所,尤其是“四大”的收费远高于国内的事务所。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审计人员素质较高,审计责任感强,审计的成本就较高,并且具有质量保证,即使审计失败,其赔偿能力也较强,投资者遭受的损失较小,因此,公司也愿意为聘请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
7、中小企业和IPO企业的影响因素。我国对于特殊实体的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只涉及了中小企业和IPO企业。刘继红、周仁俊(2008)发现在中小企业板块中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都具有普遍性,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初次审计合约与审计任期、审计风险。而孙娜(2009)收集了1999年至2006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0)样本,研究发现我国IPO审计收费仍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些因素也都具有普遍性。并且2001年以前的IPO审计收费明显低于2001年以后,说明IPO审计收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幅提高。此外,她还发现一些IPO特有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会导致审计收费提高;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时,审计收费较高。
三、研究评述
随着2001年年报开始披露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以来,我国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从规范性方面研究,还涌现出了许多实证研究,学者们以Simunic模型为基础,针对中国特色设定了相关变量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我国特有的影响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结构。但选取的样本数据都2006年以前的,过于陈旧,应该收集近几年的数据才更具有说服力。
我国学者所建立的审计费用模型,可决系数都较低,一般在0.4左右,可能是遗漏了一些重要变量,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模型,增加模型的解释力度。
此外,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审计市场也不例外,但是审计质量的高低如何进行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替代变量,有的学者采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来衡量,但是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我国国内的事务所审计质量比“四大”差,所以这个变量选取的合理性有待考证。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国现有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有些方面还不够深入或还未涉及,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非审计业务。随着企业对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的需求增加,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开展非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非审计业务导致的企业与事务所的关系变化等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研究。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完善程度不同,特别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是否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变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内部管理的替代变量,但是应该设哪几个变量才更合理,才更能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的状况,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此做出研究,所以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4、特殊实体中的特殊影响因素。我国现阶段对特殊实体的研究只涉及了中小企业和IPO企业,并且得出的结论都具有普遍性,没有提出特殊的影响因素,参考价值不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针对特定类型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进行研究,找出作用于它们的特殊影响因素,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7).
[2] 王振林:审计费用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2.
[3] 毛钟红: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财会通讯,2008(4).
[4] 姚可:关于我国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的理性思考[J].时代金融,2007(5).
[5] 王振林:审计费用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2
[6] Simunic D 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3).
[7] 钱华:审计费用的决定因素――来自我国B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3).
[8] 张海安: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
[9] 焦莹芳: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条件下审计费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深市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 王玉华:试论审计费用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11] 陈平、戴志燕:基于审计关系主体的审计收费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12] 赵国宇、王善平:盈余管理、审计收费与审计独立性[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3).
[13] 王小华: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4] 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审计研究,2007(3).
[15] 刘运国、麦剑青:审计费用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6(2).
[16] 钟怡、孙月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9).
[17] 刘继红、周仁俊: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决定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8(7).
[18] 孙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计收费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3).
[19] 郭小丽:中国审计费用专题文献综述[J].金融观察,2009(1).
[20] 陈祥禧:浅谈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学咨询,2008(9).
[21] DANIEL T SIMON:The Audit Services Market: Additional Empirical Evidence[J].Auditing,1985.
[22] Michael Firth: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J].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Spring).
[23] 周萍、李占国:中美审计收费的比较启示[J].会计之友,2007(6).
[24] 司伟:基于审计风险角度的审计收费研究[J].财会通讯,2007(2).
[25] 张春雨:关于审计收费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7).
篇13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持有待售的半成品或成品,或者以销售为目的的在产品和为了进行产品生产而在生产过程或者劳务过程中将被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从会计核算的意义上来讲,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在生产型的企业中,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尤其大。要确定某物资是否属于企业的存货,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进行可靠的计量。
存货占用着大量资金,如果经营不善,一方面存货会消耗大量的存储费用,另一方面存货本身在不断的贬值,造成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使得企业陷入困境。如何进行存货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管理的难题。首先,市场瞬息万变,如果销售部门的预测性降低,库存就容易膨胀,其次,生产部门为了企业不因缺乏原材料而停产,往往制定较高的生产计划,导致存货风险增加。如何在生产和销售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企业的生产既能够满足销售的需要,又不占用过多的资金,是企业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钢铁生产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受传统存货思想制约,导致存货占用大量资金
就我国的钢铁生产企业而言,按企业的性质分类,都属于大型国企,虽然国企普遍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管理方式仍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影响很深,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企业不需考虑市场,只负责生产,为了防止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大量囤积原材料。而在市场经济中,钢铁生产企业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市场调查,往往根据生产经验和管理习惯来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进行大量的原材料采购并生产商品。虽然钢铁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必需品,但是过度的生产也背离了市场真正的需求,往往造成产品的积压,产品不能销售,一方面占用库存,消耗存储费用,另一方面产品不能销售,无法变现,企业的现金流受到严重影响,资金紧张,使企业陷入困境。
2.2 国内消费不足,存货贬值
受传统存货管理思想的制约,我国的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生产的倾向。钢铁是建设的必需品,受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影响较大。如果当地建设项目增多,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基本不存在积压的问题,但是如果建设项目的数量减少,而钢铁生产又无法随之进行变化,则面临库存积压的风险,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碰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市场必然无法消化过多的钢铁产品,钢铁生产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停工停产的威胁,产品不销售不但无法带利润,而且企业还要承受存储费用的上涨,经济形势不景气,钢铁产品随时面临着市场价格下跌、存货贬值的风险,即使产品销售,也可能造成企业亏损。
2.3 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
钢铁生产是一个连续的供应链,钢铁生产企业负责销售的同时也要与大量的下游企业打交道,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甚至是认为设置信息障碍已经给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及市场运作等影响因素外,某个企业努力降低企业库存量,实际上只是解决了一个企业的问题,只是把库存的压力从一个环节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环节。要真正解决钢铁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就必须从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入手,建立上下游企业间良好的沟通渠道,优化行业的库存管理。
3.改进钢铁生产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3.1 合理控制企业存货对于资金的占用
存货占用着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要保证企业有充裕的现金流,就必须合理控制存货对于企业资金的占用,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钢铁生产企业要建立集中的物资管理体制,企业的采购资金要统一进行集中管理,对钢铁生产消耗的材料要进行定额管理,对于非生产用料要按照预算实行管理,合理控制计划外项目用料。
其次,要加强审计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在采购之前必须要填写用料申请单,通过审查后生成采购单,采购部门再进行采购。审查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检查企业当年度的生产计划,该采购是否超额;二是把申请单与上年同期情况进行对照,是否存在超额生产的可能;三是与市场调研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材料的订购量。
再次,要不断发掘物资管理能力,如果生产中不需要的物质及时找厂家联系退货,而对于稀缺资源的储备,则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确保资源的稳步供应。
3.2 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市场风险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