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习推荐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您好!我校毕业生_______于今年(时间)________毕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专业知识过硬,且思想品德端正有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感,并且在校期间组织过_______活动获得过_______奖励。
现特向贵行推荐该生前去实习,望接纳安排。
辅导员:XXX
XX大学
20xx年3月18日
附:该生在校期间操守点评
在校期间,该生学习努力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说一口流利地英语,还在自学国际金融专业相关课程。她始终坚持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对知识努力钻研,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益求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
同时她还积极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业余有计划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此外,根据银行的特性,她深知在银行工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因此,在学校期间,XX同学积极拓展知识面,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了AutoCAD,3dmax等制图软件,以及Windows,Office,等其他各种常用软件,以求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20xx年银行实习推荐信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推荐信。今向贵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XX同学。贵银行的良好形象和员工素质吸引着这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她很愿意能为贵公司效一份微薄之力!
她是XX学校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您一定需要充满热情,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愿以诚恳和负责的态度把她推荐给您,并真诚希望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在投简历前该生对贵银行进行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作为一名将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学生,她有信心接受社会的考验和来自自身的挑战。在校期间,该生学习努力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说一口流利地英语,还在自学国际金融专业相关课程。她始终坚持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对知识努力钻研,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益求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
同时她还积极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业余有计划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此外,根据银行的特性,她深知在银行工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因此,在学校期间,XX同学积极拓展知识面,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了AutoCAD,3dmax等制图软件,以及Windows,Office,等其他各种常用软件,以求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她很希望能到贵银行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她相信贵银行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工作氛围,都是她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而我很自信的向您承诺:选择XX同学,您绝不会后悔!
推荐人:中国人才网
20xx年3月18日
20xx年银行实习推荐信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推荐信。今向贵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XX同学。贵银行的良好形象和员工素质吸引着这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她很愿意能为贵公司效一份微薄之力!
她是XX学校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您一定需要充满热情,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愿以诚恳和负责的态度把她推荐给您,并真诚希望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在投简历前该生对贵银行进行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作为一名将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学生,她有信心接受社会的考验和来自自身的挑战。在校期间,该生学习努力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说一口流利地英语,还在自学国际金融专业相关课程。她始终坚持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对知识努力钻研,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益求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
同时她还积极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业余有计划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此外,根据银行的特性,她深知在银行工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因此,在学校期间,XX同学积极拓展知识面,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了AutoCAD,3dmax等制图软件,以及Windows,Office,等其他各种常用软件,以求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她很希望能到贵银行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她相信贵银行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工作氛围,都是她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而我很自信的向您承诺:选择XX同学,您绝不会后悔!
篇2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习任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请按照贵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况给予鉴定。况给予鉴定。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院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院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
此致
敬礼!
推荐人:XXX
XX年XX月XX日
范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向你们推荐我校优秀的学生XX。
XX同学是XXXX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但是,年轻是他的本钱,拼搏是他的天性,努力是他的责任,他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他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该生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物流专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打算把物流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他对物流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在校期间他系统的学习了物流的相关知识,专业成绩优秀,为进一步掌握物流知识和技能,他参加了物流师资格证的考试,更深入具体的学习了物流知识,并在课余期间去图书馆阅读大量关于物流方面的书籍,通过杂志及网络,他了解到物流的发展动态,并对物流兴趣更浓厚,他觉得自己有信心在物流方面做出成绩来。
自入校以来,经同学选举,他担任了班级团支部组织委员,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任职以来,他积极配合校、系分团委的各项工作,因时制宜地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干部,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通过在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且有很好的沟通和适应能力。
总之,该生是一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现在该生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望贵单位予以重点考虑,他一定会不负您的重托!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这封推荐信,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篇3
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获取、更新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超乎预想地使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知识的更新速度到达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看,从运用多媒体教学到网络多媒体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每一次都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浪潮的冲击下,网络公开课、网络支持的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网络学习空间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指出“以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为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交流信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那么,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对教育教学又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以其自身的功能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创新性教学,以此达到师生无限互动。
1 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个性化学习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网络学习空间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使学生能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科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有效地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结构,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成为了学习者自我驱动、自我主导、自我控制、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地域、时间等限制,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而网络学习空间的实时在线和交互功能使合作式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查找、收集信息,展示交流成果,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实现学生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同时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建立个人空间或班级空间,创造多元学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交流。网络学习空间使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融合,既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延伸,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学习,进而开展专业上的合作研究,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
2 网络学习空间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创新性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学生能有机会向老师提更多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如果利用空间去做传统灌输式教学,那么网络学习空间失去了教学创新的意义与价值。因此网络学习空间追求的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甚至可以“反转式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就是与老师交流,答疑解惑,检验学习效果。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格局,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全方位延伸,空间教学的成效逐步显现。
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技术、娱乐和设计大会(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缩写为TED)发表了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引起全球教育者的关注。演讲中提出了“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学生作业”流程。“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课堂外,教师利用网络空间,通过短小精悍的多媒体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知识传授,通过网络空间的在线测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让师生角色有了新的诠释,教师由讲台上的“演员”和“圣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身边的“教练”,而学生由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当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流水线式单向说教,而是充满了沟通和角色互换,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充满了热情,那么教学是幸福的,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是创新的。
3 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无限互动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首先网络学习空间的互通性加强教师之间的无限互动,教师将原创或收集的教学素材和优质资源分类整理、及时上传,为和同伴开展高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强化教育思想交流与教学方式方法研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创新模式,将自身的网络学习空间打造成一个开放、动态的教研平台。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使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打破了近数十年形成的尴尬局面,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崭新的互动氛围!过去学生和老师交流非常受局限,现在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大家都无处藏身,学生能随时找到老师,老师能随时找到学生。空间通过发信、写通知、留言、批改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解决教学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指导,促使老师与学生深层次的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空间进行及时交流互动和互评,提升了评价的公平性,并能促成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一旦学生能够将其内化为自身不断学习的助推剂,改善自己的学习,那么学生“想学、乐学”将成为教育教学新局面,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自然不言而喻。
4 总结
网络学习空间所构建的无空间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在任何时间、不论远近进行教学,进行师生、教学的交互协作,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创新的意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无限拓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说过,依托云技术支撑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其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向课堂内外全方位延伸,已完全超越原来固有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极大地促进教育关系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我们的教育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所在,才能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网络学习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如虎添翼,对于学生那是如鱼得水。如何使师生切实利用好这个教学平台,使教学相长,互动不断,那将是我们在网络学习空间中不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志欣.新疆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
[2]李燕,李盛聪.对网络环境下成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陈开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条件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J].现代企业教育,2008.
[4]李益民,刘远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5]陈晓慧,李馨.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6]袁昱明.网络教育与个别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篇4
【Key words】University off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1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校办公室是综合性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其综合性职能,往往作为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是高校“综合协调的核心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是高校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例如,学校重要会议或活动的组织及安排、学校行政公文和印签印章的运行管理、学校的外联接待工作等,都是高校办公室的常见工作[1]。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繁重错综复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想在多部门之间做好协同在多任务之间做好有条理的切换实非易事,高效率高质量的需求需要把信息化提上日程,但是当前高校的信息化程度怎么样呢?据调研分析,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善:
1.1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高校办公室的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信息处理流程的革新。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管理思想的变革,高校办公室必须开拓信息视野不断提升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公室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加强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意,高校领导层、管理部门、办公室行政人员都有必要强化信息化认识以迎接信息化挑战。然而在现实中,高校部分领导尚未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处理日常业务的工具,不愿加大对网络设备、办公系统等建设的投入,使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1.2 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成立了网络中心以及一些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但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可重用的系统重复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缺乏总体目标性,各高校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项目性的工作层面,这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和推进。
1.3 缺乏对信息化软件建设的投入
某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急功近利,能够在短时间即见成效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大力投入,而在费时又费钱的信息资源建设上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不少高校在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软件的应用效果、应用频率、应用普及情况关注较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目前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而忽视了信息资源在办公室日常工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切实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2.1 完善制度建设和信息化总体规划
高校办公室需要建立健全办公室的信息报送制度、收发文制度等,通过系统建立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办公室人员能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各项任务,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查有所依;有效协调部门内外的沟通,加快信息的流通,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办公室信息化工作体系[2]。
高校在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总体规划,并且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做到:
管理人员和信息化支持部门同时参与。这样才能保证与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衔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还需要有资深的本校或者专业公司的信息化专家参与,以便保证规划与IT技术发展的统一。
因地制宜逐步落实。要了解学校信息化能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情况,根据实际投入来定规划,而不能做成太过理想不能实施的规划;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方针、策略,也要有细致的实施计划,单纯粗线条的规划很难落地实施。
2.2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信息资源建设要注重科学化和合理性,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除引进网络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资源和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外,主要是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这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来完成,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需求。
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梳理进行分类存储,并进行知识的汇集和整理,最大程度的解决互不兼容的分离状态,进而打通使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集成数据库。如系统中涉及一些公务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如统一身份认证等,要开放一些服务接口或者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2.3 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利用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人才形成合力,用于信息化建设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使计算机专业的优秀人才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和用武之地,使其加入到培训专家队伍中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增强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信息系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办公室人员要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对信息的洞察力和反应力;高校办公室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信息业务培训,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工作方法和大数据软件的应用,切实增强信息搜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等能力。
3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推荐方案
3.1 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逐步实施、重点突破、与时俱进”的建设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办公室主任为主导,统一办公室相关员工对办公室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和研发建设。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首先应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开发并应用起来,在研发过程中重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注重收集测试人员及用户反馈的问题以免脱离实际需求浪费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办公室工作相关的工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整合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办公室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各个设施及系统,在某些高校若已经存在则需要沟通交互接口直接利用起来以免重复建设,若不存在则需要重新建设。高校办公室需要与人事、教务、档案系统等部门技术人员协调相关系统的完成情况及整合办法,信息化建设的物理展现最终表现为门户网站及APP,用户看到的是一个集办公流程、管理及服务的虚拟化高校办公室。
图1 办公室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3.2 信息化分阶段推荐方案
3.2.1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初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初级工程,使有线及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办公区域、教学区及宿舍区,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带宽承载能力、大数据存储及访问能力、单点登录支持能力,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开发或者利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及相应数据接口,实现办公室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对于信息服务系统,开发高校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使高校的信息实现自动化。在初级工程中,在办公室统一规划的指导与网络中心的协调下,使网络线路到达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研究室,充分挖掘相关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建立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为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长远规划和详细的实施步骤,为各个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
3.2.2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中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中级工程,整合现有的或者开发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事、财务、教务、资产管理系统等,使这些管理系统能服务于办公室信息化平台,并提供校园内部的查询、统计等功能,同时开发办公室的发文收文系统并应用“公开金钥基础建设”机制(PKI),它能够提供相当安全及可信赖的数字签章与认证机制,我国不少高校办公室已经采用了“自然人凭证”IC卡作为新一代文件系统身份认证及线上签核的依据[3]。PKI相关“安控平台”管理系统信息中心也在不同高校中获得了很好的建设。在中级工程中,办公室相关的部门应在学校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支持下,开发自己单位内部的管理系统并与办公室的管理系统融为一体,提供校内甚至校外网络用户的信息查询能力。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和适用,这样才能将本单位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起来,为不断完善这些管理系统打下良好根基。
3.2.3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高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工程,不满足于上阶段的数据的信息查询和统计,而要从师生员工的数据及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逐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学校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比如挖掘学生的问答需求形成知识管理系统,挖掘学生的课程需求以引导课程设置、挖掘学生对课程对教师的反馈信息以决策对任课教师的合理配置等等,此外,还需要提供全校范围内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提供数据的多维分析及统计报表展现服务,使办公室工作人员能从多个角度多种报表形式了解高校数据,对于高校领导的决策及工作部署也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办公室相关的单位应配合学校办公室的整体建设,搜集并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高级工程完成以后,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面貌将会得到根本改善,与高校办公室工作相关的师生员工以及校领导都将收获愉悦的信息化的高质量高效率体验。
4 结束语
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积极推动作用有目共睹,信息化在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也日益突显,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创新、高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利用和升华信息化工作成果,使得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规范的进行,更好地为学校和办公室的发展服务、为信息化工作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篇5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许多医院面临着医疗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考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经营成本,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医院今后改革的重点。信息技术在会计上应用,使得这一变革成为可能。医院会计信息化对于规范医院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以及促进医院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获取实时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自动化,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的紧密结合。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会计信息化在医院的实际应用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问题。
1.会计信息化对于医院发张的重要作用
(1)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以往财务人员是手工操作,由于工作量较大,信息来源易出现错误,造成数据不能有效、及时的为各方共享。随着医院经济和管理体制的发展,计算机可以完成各种数据的计算、分类、存储、分析等,实现了财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改善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条件,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数据共享,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使成本核算既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又能正确反映各项工作的经营成果,有助于管理者不断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减低生产成本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经营成果,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根据有关财务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相关财务指标,通过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反映医院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以提高管理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并结合本区域卫生资源现有状况、各种风险可能性的大小等对医疗设备、大型基建投资进行项目的调查、预测、分析和筹划,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资料,使医院管理者做到科学、规范的进行决策。
(3)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会更高,会计信息的获取会更加方便,能够实现医院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实时交流,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此外,全面反映医院经营情况的网上报告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财务状况的预期变化趋势等可以充分的显示出来。
2.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管理层将重点放在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造成只重视医疗、护理质量,而轻视会计内控管理,疏于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加强;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仅仅依靠医院内审来实现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导致无法在医院展开广泛的监督、检查工作,而且大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只是停滞在审核医院的会计账目上,这样就会阻碍医疗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2 人才队伍和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而原先习惯于手工操作的会计人员,存在着电脑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就要求有关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保证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健康运行。目前医院会计人员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方法,没有主动利用会计信息化功能,其电脑操作水平、财务业务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需要。当前,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培训并引进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把会计人员培养成既懂计算机会计软件使用,又熟悉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更好的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
2.3 财务软件安全性低,不符合会计软件功能规范
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保密性好和兼容性强的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这将会减少医院网络财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是一些医院的财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数据保密问题,以及系统稳定性差、兼容性不够的现象;财务软件的操作权限管理较为混乱,易造成财务信息错误;对财务软件的资金投入也不足,也是影响会议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4 会计信息被孤立现象较为严重
虽然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医院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院的会计流程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会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业务和财务协调不够,信息系统无法发挥其统一规划的作用,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例如:固定资产药品及耗材等的管理,按以前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由设备科管理,药品的明细账由药房管理,而财务只管总账因此,他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初始化时,就没有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商品购销存模块,缺少对具体明细实物的管理,许多资产的异动(如报废划拨捐赠)不能及时上报到财务,财务不能及时对异动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天长日久,就出现了财务总账和资产明细账严重不符的现象如此,使单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3.1 医院管理层应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医院的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引进符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际要求的财务软件,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等纳入财务软件,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单位信息管理系。
3.2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现阶段, 对于会计信息化进程中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要想完全通过正规化教育来提供并不现实。医院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分批进行短期的电算化培训,熟悉财务软件的功能,成为优秀的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
3.3 认真做好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
医院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出管理环节各个流程,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可有效确保会计信息和经济的系统化、规范化,建立较强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保证医院信息系统较好运行,也是为了满足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医院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其次,要完善系统操作控制,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操作事项,保障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做好病毒防治工作;四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关键点设计。
此外,国家和地方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所属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内部管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医院财务方面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医院会计内部管控制度。
4.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在医院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健全医院会计的内部管控制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一个完善的医院财务系统软件,不仅仅具有单一的核算功能,更将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篇6
《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继续教育方面,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老年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文化体育等社会文化教育;加强社区和学校的家长学校建设,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指出:在继续教育方面,将基本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是与学习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是整个社会的气质和灵魂,学习文化则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主要构件。因此,学习文化的落后,是社会一切落后的根源;学习文化的进步,是社会一切进步的先导。广州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发展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就要创新和重塑学习文化。
一、学习文化的内涵和中西方学习文化
(一)学习文化的内涵
学习,是指主体认识和把握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能动的反映过程。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习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学习可成为文化传承的手段工具,反之,文化又可成为学习的内容。
(二)中西方学习文化
学习文化是在一定的教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并在不断地传承、更新和发展。因此,中西方学习文化是有区别的。
1.我国的学习文化
从近代起,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大举进入,我国学习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学习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
从历史上看,我国学习文化的形成是与孔子、荀子的教育理念相关的。以孔子为例,他在教育重点或中心上,注重沉默教学。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孔子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师生关系上,孔子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他认为,他就像一位信使把古人的智慧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受孔子、荀子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学习文化中历来强调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善于主动发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记忆,不断地重复来达到熟练的程度。此外,我国学习文化还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2)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在孔子、荀子等古代圣贤看来,学习是人们实现自我人格完善的一条重要途径。荀子说:“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把学习作为完善人格和实现自我的读书人并不多,大多数都把读书当成获取功名的阶梯和途径。而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更为功利性的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近现代社会,虽然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大举进入,人们已意识到不仅要学四书五经,还要学习自然科学,学习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博取功利。
(3)学习更多地是个人行为
在我国的学习文化中,虽然不乏团队学习的范例,如诸子百家时期。但从总体上看,学习更多地仍是个人行为。特别是儒家思想作为正统观念以后,团队学习这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就不发达了。直至近现代,人们仍然推崇通过冥想苦思从而达到心领神会、出神入化境界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更多地是个人进行的。
2.西方学习文化
西方早期的教育以及学习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受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影响的。20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变化速度的加快,新的学习观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传统学习文化。因此,今天的西方学习文化具有了新学习文化的特征:
(1)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20世纪后半期以前,在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西方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教学的形式是对话,即“通过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真理”。20世纪后半期后,新的学习文化形成,学习的对象改为社会全体成员。学习仍以学习者为核心,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多元性和保障性。
(2)以终身学习为轴心,以能力发展和创新为重点
20世纪后半期,人类悄然进入以变化为主题的社会发展阶段。为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以不变应万变,西方新的学习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1997年11月,英国全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专家组(NAG CELL)发表了著名的报告——《21世纪的学习》,为英国发展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提供了蓝图。由于该报告对全球的影响深远,在西方起到了新学习文化——终身学习文化运动宣言书的作用。因此,西方新的学习文化,实质上是终身学习文化。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创建学习社会过程中追求的就是全民参与的终身学习文化。
此外,西方新的学习文化,强调以能力发展和创新为重点,认为能力发展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并十分重视创新的理念和行动。
(3)强调学习的组织化、团体化发展
西方新学习文化认为,学习场域不仅是正规的教育机构,其他地方也都可以成为学习场所。每个组织、每个团体都应履行学习和教育职能,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体。
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挑战我国学习文化
(一)学习的被动性与学习型社会强调的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不相容
在我国今天的学习文化中,由于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被动传授和学习者的熟练掌握程度,因此,学习者擅长的是死记硬背、博闻强记,从而将掌握“学问”的多少作为了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和学习的主要追求目标,使学习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习者个人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相比之下,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是主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不仅意味着发展,还是一种享受和乐趣。由于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型社会建设便成为可能。此外,学习型社会还强调学习上的创新,把创新作为学习的主要价值取向,强调在学习中不断地求新求异,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功利主义的特征难以与学习型社会接轨
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学者哈钦斯认为:传统学习文化中教育为经济目的而培养人才,实乃是教育的失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的养成中解脱出来,而向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转换”。而实现这一转换的前提就是创建“学习化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虽然包含功利成分,但更强调提高学习者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效能。它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学习,是一种生活需要的学习,是终身性的学习,是一种较之功利性学习更高层次的学习。它是通过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学习者的素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以功利性为特征、为目的的学习文化是难以与学习型社会接轨的。
(三)学习的个体性受到学习型社会学习团体性、组织性的挑战
在我国的学习文化中,虽有团队学习的范例,但从总体上来说,学习更多地属于个人的行为。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因看到团队学习形式、组织学习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强调团队学习、组织学习。
总之,为适应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我国的学习文化还需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三、创新学习文化,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确立终身学习文化优先发展战略
传统的学习文化将会束缚广州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而以终身学习为轴心的新的学习文化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基本标志。为此,应将终身学习文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把它的建设纳入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放在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里,并给以法律保障和投入保证。
(二)倡导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学习理念
1.确立主动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新学习文化——终身学习文化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学习的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促进自身的终身全面发展。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应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学习有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其他新学识,将学习渗透到与工作、生活有关的各个领域。因此,应倡导全民确立主动学习的理念,发展学习者的自我导向性学习。
此外,在学习中还应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即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经验等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使工作和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
2.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即人的一生要终身不断地学习,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人们提出的要求。按照西方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如此累积几年,你就会因知识的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拍而被社会淘汰。因此,人们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
3.确立团队学习理念
合作学习往往具有惊人的潜能,它会使团队、组织可以比个人更具洞察力。因此,在学习中要确立团队学习理念。要在加强个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团队、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更大限度地拓展思维,提高整体学习能力。而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论坛活动都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
4.确立创新学习理念
创新学习即要求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大胆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学习是学习的高级形式。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学习上的创新。没有学习上的创新,就没有人们的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也就没有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学习型人生的形成。因此,要建成学习型城市,就要学会在学习中确立创新意识,创新学习,把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社会和人生的发展。
(三)举办各种与终身学习文化有关的研讨活动和宣传活动,普及终身学习文化
篇7
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对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是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服务,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及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达到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推广站,同时创新用人机制及竞争方式。建立区域站应当保证充分满足农民需求,合理进行布点,并重视对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引进、研究及推广。充分推广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带动区域农户,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按照地域农业经济具体情况进行推广的做法,能够有效的精简队伍,并且维护了体系的稳定,同时充分的发挥了推广网络的服务功能。合理增加区域推广站的功能,将其作为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同时推广更多的试验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并致富信息,解决培训、推广无平台的问题。创新用人机制,引进有效的竞争方式,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使得人员的流动不足,农业推广机构的运行也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对用人机制进行创新。一是引进从业人员资职机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从业资格考试,积极推动人才的培养。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择优录用一些优秀的中专毕业生;二是推行竞争上岗或者招标管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调配力度;三是健全考核制度,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应遵守的规定,建立起统一的考核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对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及成绩能够有全面合理的评判依据。
2推进农机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
创新农机推广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农机推广人员的作用。农机推广具有重要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同时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目前的农机技术推广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需要更新观念,并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并通过信息和技术引导进入市场,积极促进农机化经营。同时还应鼓励农民、企业等积极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当中,建立多种形式及成分的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机推广主体扩展向多元化方向,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和相关的推广活动。
农机企业应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强农机教育、推广、科研之间的联系,推动其跨地区的横向协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展示,充分发挥各类农机推广服务组织的作用。若单个的农户进行农机技术市场的交易,其需要的技术交易的成本将会很高,并且经营的规模也无法扩大,因此还应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机技术推广结合起来,降低其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的成本以及农机技术推广所需的成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合力与规范的推广模式,促进农户和农机技术推广与技术主体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同时还应解决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通过经济改革推广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农民等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活动中的热情。
3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增强推广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缺少市场激励机制,很多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切实的实施,缺乏一定的利益诱导机制。同时还应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拓宽服务空间。一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模式的改革,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为农业科技推广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积极提高农民素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深化农机技术推广。重视对农民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化对农村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并积极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二是应多方联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保证农机监理人员能够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农机生产安全,并掌握相关的工作信息动态,帮助机手及时解决农机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农机监理人员将其工作内容落到实处,使其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以便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对于深化农机技术推广系统改革应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并将改进的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往农民获取信息和技术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培训讲座,是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农民培训偏重于传授某项具体技术,由于需求不一,往往众口难调。农民希望实现“想看什么点什么、想问什么答什么”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希望能及时查询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把自己的信息出去。“致福工程”侧重教农民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运用电脑有选择地学、主动地学,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手段上一次质的跨越。
2. 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致福工程”让农民掌握电脑和网络这一工具,可以源源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丰富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培训基础上开展技能大赛,特别是“小手拉大手,全家总动员”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参加网络预赛的农民达8万多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大批具有现念、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而掌握电脑和网络技能,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致福工程”作为江苏农民创业培训的一部分,学员通过培训增强了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生产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领办创办农业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激励农民参加培训
“致福工程”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通过宣传、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农民的热情,最终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
1. 运用大众宣传媒介。各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培训信息;通过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张贴海报、发放资料告知培训安排;通过农广校电话声讯服务宣传培训意义;通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立报名点,方便农民就地就近报名。由于宣传发动到位,农民要求参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大超过培训计划,从而在各地营造了浓厚培训氛围。
2. 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各县农广校组织老师和乡镇农技人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迫切求知愿望、有信息致富渴求的农村青年,尤其是各类种养专业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作为培训重点。在学员中抓典型、树模范,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让身边农民切身感受到培训的效果,《致福工程优秀学员100例》就是成功典型的缩影。
3. 创新激励机制。坚持免费培训,包括免学费、食宿费、教材费,体现了党和政府惠农惠民政策,同时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顺利地把农民引进门;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优秀学员优先参加高级培训班。金坛、溧阳等县对学以致用并帮助他人致富的优秀学员奖励二手电脑。丰县、盱眙等县还选拔部分优秀学员作为信息示范户承担宣传“致福工程”,为周边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学校为其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
三、总结农民培训和农村信息化普及规律,创新培训模式
“致福工程”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强化实效、以赛促学、跟踪服务等方式来提高培训和应用效率。
1. 编印通俗易懂、针对适用的教材。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按照易学、实用的原则编写了少理论、多实践,少原理、多操作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输入方法、操作系统简单应用、互联网操作、日常维护等。配合实例和图形,使农民学员通过短期培训,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能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和发送信息。
2. 狠抓教学环节。各县(市、区)抽调或聘请有电脑教学经验的同志担任主讲老师,同时安排操作熟练、工作细致耐心的同志作为电脑操作指导员。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检查教案,增强教师责任感,保证教学质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各地自编辅导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各地探索了富有成效的“五日制”培训模式,教学上少讲理论、多讲操作,侧重直观形象教学,考核上网技能。通过分类教学,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如对会计培训班,增加电子表格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对高级班增加网页制作、计算机日常维护等内容。
3. 完善培训方式,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在利用县级农广校教学培训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乡镇成人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文化工程活动点等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培训。海门、沭阳、江阴等县在村级建立培训基地,使农民走出家门进校门;海安等县还购置笔记本电脑开展流动培训服务。
4. 学用结合,跟踪服务。建立学员信息反馈制度是“致福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各县(市、区)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学员信箱方便学员交流心得、咨询疑难。同时,对培训后的学员采取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学员学以致用情况,通过上门走访帮助学员巩固学习成果。如赣榆县聘请电信部门5位电脑专家和农业部门5位农业专家,每两个月对学员进行上门服务,帮助学员制作网页325个,建立个人网站51个。
5. 以赛促培、以赛促学。举办全省以农民为主体的上网技能大赛活动是“致福工程”实施中又一创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致福工程”宗旨与信息时代造就新型农民的意义向社会广为宣传,促进农民参与培训、学用结合。一是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内容,并用农民语言设计大赛题库;二是在学员中选拔选手参加为期5天的高级培训班,经过预赛后,代表各市进入省电视台大奖赛决赛;三是开发了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网上报名和预赛的系统软件;四是建立由农民担任裁判的农民评委队伍;五是设计了贴近农村文化、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大赛网页及相关宣传海报,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央视七频道用较大篇幅报道了江苏农民上网大赛的创举。
四、遵循系统学原理,构建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致福工程”服务平台
篇9
前言
农业是我国农村赖以生存之本,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全面提高要依靠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传统农业技术体制已无法满足先进农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现代机械一体化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而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生态平衡。
一、阐述农业技术推广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使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它以利于农业发展为基本前提,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科研和劳动者有机结合,从而对农业的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农副产品加工及贮运、农田机械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指导和经济后盾,而且它的推广体系受到国家经济组织的扶持,它在我国现有新农村改造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它的实施和推广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分析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构建原则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要求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在满足了自给自足的条件下,逐渐向经济合作性发展,特别是新农村改造后,广大土地和房屋构建由传统的分散型变成了集约、高容积型,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家禽类的饲养逐渐实现了专业化和机械化,这就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要求,改变过去科研项目与技术指导的脱节问题,将先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出现问题及时咨询,进一步将技术推广服务落实到实处。其次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和信息传播推广深入人心,使得农业经济逐渐与市场接轨,适应了新型生产组织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生产力为发展依托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初期阶段,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还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不同,使得农业技术的研发、示范具有局域性和针对性,所以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生产力为发展依托,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有效的实现技术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自动化,农业技术得到及时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科技推广制度,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技术革新和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航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业技术推广要以人为本,以先进的市场经济为导航,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大幅度提升。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农业技术服务是由政府直接推广模式构成,它具有以偏概全和实施不彻底性,使得农业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两极分化;其次,纵观市场发展规律,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正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就奠定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价值;再次,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中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逐渐向有偿服务转变,实现了人人平等,勤劳致富的局面。综上所述,在这三者的推动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导航,遵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三、构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在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原则,了解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和服务对象后,我们逐渐找到了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运行关系(如图1),从而明确了农业市场方向和创新供给内容。所以,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人为本,以生产经营者的需要为基础,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体系模式;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把技术推广落实到实处,杜绝咨询服务和先进技术的脱节;再次将政府的直接推广向国家宏观调控倾斜,以市场经济为导航,努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专业化;最后加强农民知识化,从而促进生产高效化,带动经济的社会化,使得农机技术推广更积极、主动的适应时展需要,进一步带动农村企业经济的增长。
四、结束语
分析传统农业发展方向,是为了更好的组织农业生产模式;阐述现行农业技术及构建原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团体;研究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为了创新体系模式,从而找到一条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全面构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同时,我们要注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与生态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运作机制,它将更好的引导我们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全面经济的增长,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淮安技师学院;建设实践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得到全面提升,信息化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十分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书记在首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指出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并强调坚持不懈推进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将引发教育改革。高校信息化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方式、教学过程的发展,极大限度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在信息化教育出现之前,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多地自主权,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 可供学生选择的教育资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
我校由于底子薄,起步晚等历史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校园网的网络结构简单、不能做到可控、可管理,设备落后、线路老化严重;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已经不能满足我院信息化发展需要。学院部分教室的多媒体损坏,甚至有的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且利用率不高。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缺乏,无纸化办公程度严重不足,导致资料保管不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滞后,缺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电子题库、电子文献、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引进、开发、组织;组织机构、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统筹,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
1 提高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袁作为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容忽视中心机房主要从机房装修、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机房动环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这五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动环系统部分加入了智能监控、报警,保证网络中心机房的安全。
校园网的设计原则能支持现有应用系统;有效支持广域网连接;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管理性、可靠性,减轻网络管理人员工作的难度,保证网络带宽最优化运行。实现校园办公区域、教学场所、学生宿舍网络全覆盖。整个校园网设计主要采用有线接入,在图书馆区域特别设计了无线网络接入,采用无缝漫游接入方式,实现图书馆、阅览室、大厅、公共休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
2 加强我院信息化应用建设
主要包括OA 系统、各类MIS 系统、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电子题库、电子文献、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引进、开发、组织、分类、加工、存储、利用等;学院建成OA 办公系统及各类MIS 系统,如教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1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料的建设上。资源建设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作,也是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资源建设要采用骨干教师个人或教研室集体开发,学校进行集中管理,形成资源库共享的方式。按专业建立集多媒体信息,例如机械设备维修、汽车维修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整合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学术文献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图书馆的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信息检索数据库将要进一步发展,建立课件制作管理、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等的建设。
2.2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之中,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提供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要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走出课堂,多方面利用学校现有网络、机房、实验室等进行综合性学习。按照互联网的教育理念,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3 开发和应用虚拟技术。
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一些教学仪器设备过于昂贵,而且学生人数多、设备紧缺,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在实物上进行操作,条件是不允许的。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决定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操作不便于实行。多媒体模拟教学能克服场地、设备、人力等硬件的制约,能弥补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课堂的不足。如果将教学过程中需要操作的部分先在计算机上演示,并进行模拟训练,然后再在实物上操作,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危险性也会相对减少。例如汽车发动机拆装,应用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机房对发动机拆装的工具和步骤进行学习,再在实训室操作,效果将会更好。
3 加强我院信息化组织建设
缺乏有力的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经常会出现学生处统计的学生人数和教务处统计的学生人数、财务处统计的人数有较大的差别。从以下方面出发,解决问题:
3.1 成立学院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以前学院的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等都是在不同的部门管理下进行,会导致有些问题无人管,有些问题都来管的情况。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才能满足学院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3.2 培养信息化人才
第一,培养专门信息技术人员。学院需要专业型人才来保障信息化顺利实施。第二,培养信息化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强化观念,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心中都植入信息化思想,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
教育信息化要不断的推进,学院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推进的。
参考文献:
篇11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整合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总的来看,教育资源人均拥有量与高校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并不相适应。针对这一实际,高校需要加快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学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教师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谋划、科学调配、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让教学管理者从原来的繁重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和科研管理;可以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既能丰富和提升教师素质,也能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尤其是校级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教学硬件建设,轻管理软件建设;重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轻管理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重使用传统方法手段进行信息交流,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共享。
2.信息不能联通共享。目前,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起了校务信息大平台,但平台内教务、人事、学生管理、院(系)等网络各自为政,包括有的软件重复开发,数据管理分散,而且不准确、不规范,有的部门单位独立建设,人为形成信息孤岛等,导致网络与网络之间信息资源不能联通共享。在教学管理上,多数高校没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导致各个系统和模块之间数据格式不能兼容,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3.软件系统研发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高校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也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现实难题。当然,就教学管理系统而言,市场上基本都有成熟的软件,高校可以回避研发难题,但还会遇到二次开发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4.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多数人员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和制作报表任务。既能熟练运用系统,又能有效维护系统运行的人员凤毛麟角,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实际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应用。
三、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说“互联网+”是当前经济发展新方向的话,那么“信息技术+”将是教学管理新趋势。高校应牢固树立没有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没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增强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加快椎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质教学管理服务。
2.扩大经费投入。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费投入是保障。高校应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硬件改善、软件跟进的要求,多渠道筹措建设投入资金。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篇12
篇13
在经过简单筹备以及商讨后,擦亮认知的眼睛,助推城镇教育信息化”调研山东社会实践团于 7月12日上午从建筑大学出发,进过约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德州齐河县。由于时间紧迫,我们稍作安顿以后便开始了问卷的发放调查。连续几天气温都有些高,但是我们的队员没有把热当做不工作的借口,他们出现在学校门口,广场周围做问卷调查。有的队员还利用吃饭的时间对一些正在等餐的家长或学生进行调查。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将每天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利用。有一位队员为了服从整体安排,委屈自己饿着肚子做调查,当队员们知道她从来没有不吃早饭的习惯时,都纷纷露出赞许的笑容—她没有托团队的后腿,她是好样的!
在经过3天劳苦奔波和不厌其烦的向家长解释之后我们团队已经有效发放和回收问卷 份,在我们发放问卷的同时也向一些对于教育信息化毫无认识的家长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尽管有许多家长认为网络对孩子来说像是一种,应当让孩子远离网络,但我们仍然努力告诉家长,只要能够合理利用网络,那么网络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得力助手。
这几天大家都过得非常忙碌,但是每个人都觉得过得非常有意义,通过这几天的调查让我们基本看到了城镇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也让大家都感觉到了提高城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