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民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工民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因此要加强对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改造工作。节能环保技术是在新时代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集约化发展。
(1)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循环利用,所以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应用可以节约施工的成本。
(2)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
(3)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节能材料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
(4)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人们寻找新的环保、绿色能源,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水平。
(6)建筑行业所跨的领域比较大,涉及施工企业、建设企业、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文科学、地质地矿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深入到其他的领域并得到发展。
3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太阳能节能技术
太阳能节能技术也叫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在工民建筑的楼顶安装太阳能节能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并把它们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以便居民采暖制冷。
3.2采光节能环保技术
采光节能技术就是把大自然中的光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在以往的工农建筑中仅仅对侧面进行采光,由于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光资源。利用采光节能技术进行采光可以全方位、大范围的进行采光,采光的质量好且效率高。
3.3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顶的运用
在工民建筑屋顶的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例如浮石砂保暖屋顶面,还可以利用倒置型或架空型保温屋面节能技术设置屋顶。进而实现工民建筑节能的目标。
3.4节能技术在建筑围护的运用
在墙体的外部使用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形成外保温层,在墙体的内部全部使用保温材料形成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的结合不仅对屋内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实体砖的使用,节省了建筑材料。
3.5室内采暖供电节能技术
室内采暖节能供电技术主要运用的是水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系统。利用水源热泵系统可以把外界的热能转移到室内,进而达到采暖的效果。利用太阳能系统可以把丰富的太阳能热量转化为电能,给住户供电。
4不断的改进节能施工技术,使其更好的为工民建建筑工程服务
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所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节能环保新技术,节约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能源的开发,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它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最大用处。首先要建设节能环保技术体系。国家要制定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标准,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使工民建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更加的规范。其次要加速发展新的技术,加强与国外的节能技术交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新理念。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第三,要寻找新能源,把新技术和新能源相结合,运用到工民建工程的施工中起到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篇2
(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混凝土施工是一件是十分繁琐的工作,在建筑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起着挑大梁的作用。其中混凝土是由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砂、石等原料搅拌而成的,影响混凝土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是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例,而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受很多环节的影响,从出厂到运输、储存、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疏失都将影响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二、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工民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问题引起重视。第一要选择质量好、信誉好厂商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供应的长期合作对象,保证原材料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资质、产品的合格证;第二要有专业人员对施工即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二)对采办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进行培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时候小细节恰好是引爆大问题的导火线。工民建筑混凝土质量安全的控制不但与施工原材料有关,还与相关的采办人员与施工人员息息相关。所以,加强对采办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采办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以此充好、偷工减料的局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加专业负责。
篇3
1.建筑结构加固概述
1.1建筑结构加固原则
顾名思义,对工民建结构进行加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在进行结构加固的阶段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和一些不稳定因素,所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第一,首先要勘察了解建筑结构属于何种类型,做好相应的鉴定工作,要需要加固的范围内做好相关设计,判断是加固整体或者局部;第二,加固前要结构施工现场的操作条件,综合考虑,选择性价比高而且操作尽量简单的施工操作方法。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建筑结构都会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才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并且可以很好的协调旧建筑与新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协调性;第三,建筑结构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所影响,像是温度过高、腐蚀、地震等情况的发生都会产生破坏作用,所以在进行加固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相关的不利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加固对策,保证被加固后的建筑结构可以正常投入使用;第四,进行结构加固的时候还要尽可能的控制施工成本,最好在不停产的条件下进行加固施工,尽可能的降低对旧构件造成毁损;第五,在进行加固操作的时候一旦发现结构损坏严重,就要采取停工措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个排查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2建筑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
在选择加固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高效和经济性施工要点。假如在工程中没有考虑人员的作业安全和使用技术的合理性,不断会使工程进展的不顺利,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资金开支,不利于节省成本;与此同时,选择加固方案还要特别注意,在保证基本加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方案。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建筑结构中用到的新型材料更加多元化,如此,可以极大的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
2.工民建的加固设计
2.1直接加固法
想要做到顺利对混凝土建筑结构完成加固操作,我们一般会在表面进行浇筑,如此在提升混凝土截面高度的同时,也会增大截面面积,增大抗剪力。与此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运用在存在一些特殊部位,通常会用“环氧树脂化灌浆”法进行操作,此技术的原理为,把型钢和被加固的构件有效粘合在一起,提升内部稳定性。像这种直接加固的方法不胜枚举,它们的操作方法也较为相似,在设计的时候只要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就可以了。
2.2间接加固法
我们所说的间接加固方法通常指的就是预应力加固法,其中包含的两种最主要的加固方法为水平拉杆加固法和下撑拉杆加固法。前者加固产生的效果是能够及时有效的抵御外界荷载作用下出现的弯矩,能够有效缓解因为外力产生的荷载效应,实现结构加固;而后者加固的原理是对外力产生的荷载进行抵消,在消除荷载的同时起到加固效果。
2.3砌体结构加固
首先,直接加固。一是,钢筋混凝土外墙加固方法,该方法适用范围极广,可以恰当的应用到不同的砌体类型加固上,并且能够获得显著的加固方法,属于应用最多的加固方法;二是,采用钢筋水泥砂浆外层加固方法,此法应为适用范围广,在砌体墙加固中受到广泛欢迎,但是却无法提升相应结构的承载力,因此,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局限;三是,增设扶壁柱加固。操作原理与上述相似,除了适应能力强,我们也应看到其本身的劣势,虽然能够进行结构加固,但是面对高等级地震却没有抵御能力,因此,不适用于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带。其次,间接加固。上文已经分析过最常见的预应力加固法,下面不在赘述。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加固方法就是无粘结外包型加固。这种加固技术也具有明显的操作优势,就是工艺简单、运作灵活、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加固要求,一般情况下,运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在普通砌体柱加固中。之所以其他类型用到的概率不是很高,主要是由于它的造价成本比较高,最消耗一定的资金,不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所以,在各种方案进行具体选择的过程中,还要结构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决定。不仅如此,还能够针对具体的施工部位,对构造柱的裂缝和破损位置做好相应的修补与加固措施。此种方法在工民建结构加固操作中经常被用到,占有重要地位。
2.4钢结构加固
首先,对钢结构进行加固的前提是要精确计算架构图形。运用这种加固方法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通过观察分布情况,做好细致的调整工作,使边界位置和节点按照正确的轨道走向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截面内力、提升结构刚度、增加中间支座的方法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第二,对构件截面做好加固措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截面都要用到这种方法,而且要求平整度与规定内容相符合,最重要的是与截面的具体情况要保持一致;最后,对梁柱节点做好加固措施。目前为止,一般来说可用于进行钢结构连接的方法主要包括焊接、铆钉连接等。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加固方案,保证加固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工程的结构加固设计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深入分析、了解工民建结构加固设计的重要性,要明白工民建工程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合建设工程的具体特点,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保证工民建项目的施工质量。
作者:邹建林 单位:吉林省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永泉.关于常见工民建结构加固设计的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123-124.
篇4
2.1加强培训来提高工民建施工队伍素质通常来说,工民建施工队伍人员众多,组织结构繁杂,包含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由于人员素养良莠不齐,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同,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工民建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整体的工作素养。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例如通过集中组织培训和学习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组织行业学习等。
2.2完善工民建施工相应的监管体制作为保证工民建施工项目的质量的基础,监督及监管机制还是控制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质量的核心。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众多同工民建施工安全及责任相关的事故,为我国以及国民都带来了相当大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为社会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但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即是由于监督以及监管力度的不足所引起的。工民建施工方应不断深化对监督及监管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并确保其措施能够在工民建整体施工阶段和环节中起到作用,保证最终效果的实现。此外要应严抓工民建实际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监督和监管工作,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来进行,确保建筑工程其整体的质量。
2.3进行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目标责任管理的实施工民建施工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工程来说,其不只工作量相当庞大,其周期还相当长。因而,需要工民建施工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对责任进行层层落实,认真完成各环节间的协调和联系,保证工民建施工整体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而鉴于目标责任管理已经成为工民建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各项指标得以正常完成的一个保障,因此有必要认真进行此制度的落实。而且根据工民建施工的整个阶段的每一环节所对应的技术要求以及质量等,通过施工管理方相关技术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对目标责任管理进行严格的执行,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实现分工协作,保证质量管理及其控制处于合理的程度并最终确保要求目标的实现。
2.4钢筋工程质量控制(1)在连接及绑扎钢筋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钢筋加工形状,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将钢筋的表面清除干净,避免破损以及油污的存在。与引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结合工程的规范和标准,用光面轧辊轧制而成的扁平钢材,以平板状态供货的称钢板;以卷状供货的称钢带。一般来讲,若是钢材在常温下,以大于屈服应力的应力值对其轧、拉或拔,其屈服强度就会提高,但是相应的其韧性和塑性就会有所下降。若是在冷加工后,将钢材自然放置15~20天,或者是加热至200~300℃保持几个小时,那么钢材的强度会更进一步提高,而塑性和韧性进一步下降。(2)对于钢材来讲,其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会受到钢材厚度或直径的影响。如果其直径或者是厚度增加,那么其冷弯性能就会下降。对于钢材的冲击韧性来讲,其主要受荷载的能力的影响,具体与韧度相关。对于钢材的冷脆性,随着温度下降,钢材的冲击韧性就会缓和下降,达到一定温度时,突然大幅下降,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这个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还有就是焊接性能,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钢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所以在施工中要正确选择焊条及操作方法,规范施工,结合设计要求设置垫块,
2.5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做好骨料控制,对骨料要求要保证有害杂质含量少、良好的颗粒形状,适宜的颗粒级配和细度、表面粗糙,与水泥粘结牢固、性能稳定、坚固耐久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起到一个骨架作用,限制水泥的硬化收缩,同时节约水泥。(2)在水泥浆硬化前,要保持其应有的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流动性,便于后序施工的操作。在硬化后,通过胶结作用,将骨料胶结成坚实的整体。(3)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其中,对于水泥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工程特点及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以水泥的特性为依据,进行选定;而对于强度等级的选择,要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泥强度。
篇5
2.1缓解能源危机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各种新型能源大量涌现,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不可再生能源不断枯竭,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制约和阻碍。在此背景下,节能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跨行业以及跨学科的技术体系,在建筑领域中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实现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2.2更新施工技术
在工民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并且更新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振兴奠定基础。同时,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扎实和良好的平台。
2.3实现经济增加
工民建筑是我国最主要的建筑类型,而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在环境保护以及能源消耗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绿色以及稳定增长。
3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节能门窗的应用
门窗是建筑能量消耗的最关键部位,其能源消耗占到了建筑总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从能源流失角度分析,能源主要是通过门窗传导,门窗如果密闭性不符合标准,热量就会通过空气消耗掉。施工单位要设计门窗的过程中,要采用钢门窗或者玻璃门窗等导热较低的施工材料,并且通过焊接的手段安装门窗框,在减少因为辐射和传导而导致热量流失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门窗的气闭性以及隔音性。在夏季太阳辐射严重的地区,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门窗的遮阳功能。
3.2外墙保温技术
在整个建筑中,外墙所占比例最大,其隔热保温能力对建筑整体节能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外墙保温技术是技能技术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在墙体保温工作中,施工单位基本只需要考虑隔热性,外墙基本只有热传导这一种传热方式。当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H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夹层保温技术以及墙内保温技术。
3.3屋顶节能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工民建筑建筑基本都采用了屋顶保温的方式实现保温隔热,同时也具备很多全新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屋顶节能技术要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新型材料,而随着我国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屋顶技能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很多建筑都将屋顶设计为植物花园或者是草坪,在起到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利用新型能源
当前,随着我国公众环保以及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加,在工民建筑筑设计中,更加注重新型能源的使用,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电能以及风能等。太阳能是当前利用最为广泛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实现对其他能源的节约。同时,地热能也是比较廉价和清洁的能源,并且逐渐受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和重视,其主要特点是无污染、成本低。
3.5自然采光技术
采光是工民建筑施工以及设计的关键环节,如果对其加以充分利用、科学设计,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因此,施工单位要设计建筑图纸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采光形式、尺寸以及位置,保证工程投人使用后,其自然采光可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减少资源消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3.6使用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主要是指无放射性、无污染以及无毒害,有利于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当前,我国主要的绿色材料包括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材、玻璃、陶瓷以及石膏板等。例如当前建筑行业大量使用的“防霉壁纸”,其通过化学处理,不仅没有任何污染、没有异味,还可以复刷以及洗涤等;“环保地毯”,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的效果;“复合地板”,其经过表面处理后,具有不变形、防燃、防腐、防霉以及防駐的特点。
4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开发
4.1加大对新型材料的科研力度
新型材料是促进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全面应用,一定要以节能材料为切人点。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大对其研究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节能材料自给自足,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4.2注重人才培养
我国要充分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引进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实现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3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建筑行业要充分借鉴以及吸收发达国家的节能技术应用经验,并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实现双贏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工民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随着我国能源危机的持续加剧,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而随着人们生活标准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工民建筑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实现施T技术的创新与改革,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尹华龙 单位: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1)工程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目标缺乏问题。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的勘察目标,难以系统、高效、全面的解决在工程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现阶段出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勘察过程做出明确规定。举例来说: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并绘制包括工程所在地地形以及坐标的全部工程地区的总平面图,以便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确定工程所在区域地面的高低平整状态,及时发现地基变形与否。然而,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程在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对应该收集的资料收集的不够具体、全面,在对具体项目工程地面高低平整状态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草草施工,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2)实施方案不合理。
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案是岩土工程可以正常开展最基本的部分,时刻影响着城市工民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因此,岩土工程要在勘察的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才能紧跟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满足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要求和质量要求。然而,在新兴企业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会出现多个勘察单位同时对一个施工项目进行工程勘察的情况。通常,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将成本降到最低,会选择报价最低的勘察单位,而这些报价较低的勘察单位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存在弱点,也因此报价较低。选用这些勘察单位虽然降低了成本,却会降低工程的勘察质量。
3)人员技术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勘察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也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人员在进行城市工民建项目的岩土勘察过程中,如果对可能用到的勘察知识有所缺乏,或对学过的相关勘察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不仅无法与不同领域的勘察人员进行全方位互补的内部学习和交流,也无法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岩土勘察技术的现阶段状况和未来可能的发展,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问题或面对较为复杂的工程时,就不能及时的应用相关的勘察技术予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员,不能在事前对工程资料有全面、系统、详细的认识,没有做到在事前对其分类和整理,以至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捉襟见肘,在事后又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整理,进而表现出各方面能力比较差的缺陷。
3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对城市工民建项目以内的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使用安全以及质量安全,针对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措施,以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工作,根据具体的勘察内容做出具体并且全面宏观的管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效果。比如,强化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收集到的资料的管理,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合,以便勘察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全面掌握工程现场岩土的全方面特性,减少勘察工作中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利用先进技术。
将先进的岩土勘察应用科学技术利用到具体的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中,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提高工程效率。举例来说: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可以运用先进、高效的探测设备对具体工程进行操作,应用适时集处理,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加快工程勘察速度并保证勘察质量;还可以在获取地质界面的勘察设备中,将测试点进行加密处理,处理之后的设备可以在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中拥有更加完善的水平,解决在原来的勘察过程中划分不够准确等问题,提高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勘察具体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保证。
3)提高人员素质。
除了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勘察人员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勘察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可见,提高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勘察单位要对从事勘察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以及技术培训,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并认识到国内外先进的相关技术与典型案例,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交流与讨论,并为勘察人员提供实践机会,让勘察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将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来,可以从侧面提高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
篇7
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工民建项目施工管理中人员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为管理人员,其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管理质量。针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选派有责任感、技术知识水平高且现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前往每个施工地点以进行全权管理,并做好现场记录。而对于任职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开展综合培训,对各层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和信息化意识,促进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和利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工作中,切实贯彻安全生产思想,并将互联网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管理工作中,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2)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质量。为确保每一位施工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及企业利益,避免用工纠纷,应当依据劳动法完善施工作业人员的招聘制度,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合同管理和人员信息管理。对于已经招收的非专业人员,应当为其以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为现场施工人员建立培训计划,开设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其专业操作能力,提升其安全法制意识。同时对于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位,可为员工建立良好的培训计划,帮助其取得资格证书。
3)完善持证上岗管理制度。于工民建项目施工现场,全体参与人员应当佩戴相应的岗位胸卡,以明确自身职责。所有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可进行班前安全教育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有可能,企业可定期安排相关活动的演习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安全管理为建筑事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由上文可知,当前我国工民建项目管理中人员安全管理缺乏科学性及组织性,为了完善管理以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建立责任落实制度。施工现场对于安全性施工的忽视还在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及管理人员的侥幸意识所致。因此对于应当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管理者身上,只有这样人员管理者方会有意识的去管理现场安全施工工作。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安排安全检查,以确保工程安全的万无一失。
b.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和培训。对于每一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员工,在其真正参与工作前,应当进行安全施工及技术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经过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安排岗位正式参与工作。
c.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安全施工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时刻谨记安全施工流程及安全施工规范,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和执行。但是于缺乏监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疏忽和懈怠,引发安全隐患。为防患于未然,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当重视安全管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于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因疏忽而致的安全问题则及时追究责任人。而后及时作相应处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篇8
“工友之家”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不可忽视的成长力量。它的建立及其活动向我们表明,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必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并且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的文化。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新锐,是农民工文化的先锋,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和意见的代言者、引导者,他们在创造城市的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不仅如此,因为他们代表城市中相当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体现出城市中一种新鲜的独特文化的萌芽,所以具有一种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权益日益合法化、合理化,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新锐会急速地成长,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力量。
篇9
2.缺乏资源整合
课程体系不完善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
传承方式单一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
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
增强师资力量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篇10
阿尔蒙德在其著作《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公民文化不是一种现代文化,而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混合政治文化,它混合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既具有传统部族村落自我封闭的互信,又具有对统一国家和专业化中央政府机构的认同和忠诚,同时还有对现代复杂的政治系统和决策过程的参与意识和要求。
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我们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的政治文化,即村民、臣民和参与者文化的混合,但应以参与者文化为主。公民文化是一种复合的,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它既有传统文化的特征,又有现代文化的特征。它是一种平衡的政治取向,这些平衡实质上就是共识和分歧、权利与责任、情感倾向和情感中立之间的一种理性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因此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必须以公民文化的社会化为条件。
二、构建公民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公民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使中国超越了自然经济和群体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观念,培育和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同时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传统价值倾向并在创造新的政治文化。
第二,构建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从理论上说,民主政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文化。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在一个以参与型文化为主、地域型和顺从型文化为辅的社会,民主政治容易得到稳定发展,这种文化使公民向政府积极表达他们的偏好, 但是具体问题上又不会完全拒绝精英所做出的决定;公民感到能够影响政府, 但又经常选择不这样做,以便给政府一定的弹性,政府权力和责任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
第三,构建公民文化是改造传统政治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君民关系而言从来就是君本而不是民本,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不是权利主体而只是权利客体,是被动的受治者,这种只尽义务不讲权利的臣民文化是一种非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从而必须进行改造。
第四,构建公民文化是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需要。受我国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由于生来是这种血缘宗法关系中的人,他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观念淡薄、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和公民责任感不强、官贵民贱的思想意识强烈、公民的依附型人格等方面,这使得我们的公民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的心理基础。
三、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文化比较强健,民众一向是重权力而轻权利,权利意识相当的薄弱,因此形成了一种缺乏参与的公民文化,并抑制了社会公共领域和公民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公民主体意识薄弱,反过来它又造就了公民文化贫瘠的土壤。现阶段我国公民文化是一种传统政治臣民文化与现代参与型文化的混合体。因此,我们既要发扬传统臣民文化的积极作用,又要汲取现代参与型文化的精华,培育适合我国的公民文化。
四、培养我国公民文化的合理途径
1.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为公民文化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基本文化内涵是交换、平等、自由、竞争、规则,这些文化内涵在极大地冲击着重情意、重和谐、重观念、重名分的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倾向。这种文化内涵又是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摆脱政治权力支配,而且要求政府权力退出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和扩大个人自主活动的空间,使人民上升为社会和政治的主人。所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 为公民政治文化构建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至关重要。
2.培育发达的公民社会,构建公民文化的社会基础。我们培育公民社会,首先要培育具有权利意识、自主意识、程序规则意识的现代公民,赋予公民充分的权利,以权利制约和平衡权力,同时公民又应当不断提高参与社会事务水平,这也是政府行为可能受到有效制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其次,培育健全的社团组织,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完善各种社会性的中介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再者,深化培育民主价值文化。民主的观念是先决条件,只有民主观念的培育已深入到公民的精神,才可以使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作建立在人民监督的基础上,民主制度有序展开,从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腐败现象。
3.公民政治人格的塑造和参与意识的培育。从亚里士多德到布赖斯,民主理论家们都曾强调,要保持民主就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需要具有关于公共事务的高水平的情报,以及广泛的公民责任感。“哪里参与的规范、参与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参与水平高,哪里的有效民主政治,就越可能兴旺发达。”所以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4.民主的实践。公民文化是逐步成长和缓慢融合起来的一种现代文化,民主的观念和习惯行为方式只有在民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只有经由具体的实践环节,才能社会化为普遍的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从法制规定向着普遍意识的过渡, 既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民主化程度的发展,同时又取决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具体实践中的推动。
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新形态,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要建设的公民文化是民主的根基,其核心是要适应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要求的结合体,既要保留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极方面,又要推动现代国家民主化进程,所以必须不断关注现实,思考解决问题,同时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将我国公民文化建设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东方出版社,2008.7-275.
[2]谢桂娟.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J].东疆学刊,2006,7(3).
篇11
民间文学,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口头创作,包含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长篇史诗、寓言、戏剧、曲艺、诵词、风习歌、谚语等。少数民族文献作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最好的依据。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聚居着以汉、壮、瑶、苗、侗、京、回等12个民族,是壮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以壮族的文献最为丰富,也是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中最为悠久、珍贵的文献。
文献信息资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探索建设良好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寻求文献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不仅能促进跨时间、空间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能够降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弥补馆藏资源不足,从而实现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减少重复浪费。
一、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献资源基本情况
广西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丰富多彩,在远古社会即已产生,但是对它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却很晚。汉代刘向《说苑・善说》所载用汉字记音的《越人歌》(出现于春秋前期楚国南部)及汉译,被认为是最早的壮族口头文学整理。北魏、唐、宋、明、清的一些作品也偶有涉略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但都未有完整的整理和研究专著。在广西,真正大规模搜集、整理、研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学,是在1950年以后,特别是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从1958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专著是《广西壮族文学》,全书31万多字,是中国探讨和论述壮族各个时代民间文学演变和发展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期间民间文学研究工作陷于瘫痪,直至1976年粉碎“”后民间文学研究才又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研究成果多而且突出。这一时期,整理出版的主要有壮、瑶、仫佬、毛南、京等5个民族的文学概况以及《壮族文学史》和《瑶族文学史》,80年代起,相继出版了《广西各族民间文学丛书》、《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布洛陀经诗》、《壮族民歌古籍集成情歌》、《广西民间文学散论》、《歌海漫记》、《壮族文学概论》、《壮族民间文学概观》、《壮族文学史》、《瑶族文学史》、《瑶族歌堂诗述论》、《侗族民间文艺美论》、侗族长篇创世史诗《嗄茫莽道时嘉》等专著和《广西少数民族创世史诗及古歌价值初探》、《壮、侗、瑶族创世女神的比较研究》、《回、 彝、水、仡佬、毛南、京族民间故事巡礼》、《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南、仫佬族中的流传与变异》、《论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壮族青蛙神话剖述》、《瑶族歌堂诗述论》、《漫谈瑶族造人神话》、《论侗族琵琶歌》、《桂西苗族民歌初探》、《毛南族民歌初探》、《浅谈彝族神话及其民族特色》等文章。
纵观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主要涵括内容有:壮族民歌、歌圩、歌会,壮族神话和传说故事,瑶族民间文学,瑶族神话和民间故事以及侗族民间文学研究,侗族歌谣、神话、传说故事,苗族民间文学研究,毛南族民间文学研究,仫佬族、彝族、京族、仡佬族、水族民间文学研究等其他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二、现阶段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情况
目前,广西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主要有: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广西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桂林市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平台、广西医学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由全区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科研系统图书馆、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等单位进行协作共建。从整体上看,广西区内的文献资源体系共享平台建设仍不够完善,在公共图书馆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玉林市图书馆、北海市图书馆等均有自建的地方特色资源专题数据库(以多媒体专题资源为主),但是地方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和专题收录有限,涉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献资源尚无共建共享。
那么在文献资源流通便利、共建共享发展兴盛的今天,极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献资源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共建共享?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意识不强。21世纪是全球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追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人们的需求和目标,但是传统的管理体制对共建共享的认识意识不够,局限于以往单一的“人有我有、人无我无”式资源结构,各馆故步自封,认为地方文献资源为本馆的馆藏特色资源,缺乏开放和共享意识。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组织。广西的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各类图书馆馆藏数量不少,但各类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中省馆与市馆、市馆与县馆之间缺乏整体的划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搜集和建设缺乏标准,没有组织和统一协调。
篇12
纵观这些年民用建筑的质量问题,例如“上海在建13层住宅楼倒塌”、“成都歪歪楼”等,让社会开始重新审视工程质量。而作为工程承建方的施工单位,首当其冲地吸引了绝大部分人的关注。
一、施工质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1工程材料
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性状、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不能出现“缺斤少两”的现象;在材料质量方面: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对于设计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严加查验,不能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应做好材料的抽样复查工作;在材料的存放方面:要根据材料的性质,由专人进行保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有相应的预案存档。
同时应做好材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每种材料的供应商,验收人员,存放地址,存放环境,使用情况等做好记录,使得领导对每种工程材料的具体情况能够一清二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
1.2施工人员
要保证能正确的指导技术工作业,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熟记相应的规范,并能正确理解它,同时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对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明确的方案可以提出。对技术工的作业情况和工程进度,要有准确的了解。技术资料的完善,也应本着从实从准的心态进行,切勿弄虚作假。
对于技术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首要目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技术工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些平常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尽量做到能自己解决。
1.3责权明确
目前出现的众多工程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施工现场责权不明造成的。要想实现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明确责权,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领导没有具体另外安排的情况下,完善自己的工作。这对工地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用人唯亲,要因材善用,具体人安排到具体的岗位上,责权分清。
1.4工序
一个成功的建筑肯定是依据科学的工序进行的。很多劣质工程的产生都是由不合理的工序引起的,盲目抢进度,不按合理的工序进行,只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是直接倒塌。因此,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②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是指对保证工序活动科学合理进行的若干因素的监控。具体包括对人的监控,对材料的监控以及对施工机械的监控等。同时,还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工作要及时跟上,以免盲目施工,影响工期。
二、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2.1工程参与各方的关系协调
一个成功的建筑,绝不是哪个人或哪单独一方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创造了它。所以工程各方应多展开交流,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关系。重庆某居民楼盘,在5.12地震发生时,17楼以上的楼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裂缝甚至达到3cm。居民楼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允许的。至于到底是施工方还是设计方或是监理方的责任,一时间也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影响肯定是很恶劣的。设计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设计,施工方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监理严格按照监理手册执行,遇到特殊情况,三方一起探讨解决,是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个别工地有以下情况发生:设计单位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降低设计标准,不完全按相应的规范设计,监理方对此也熟视无睹,质检部门也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到最后,受骗的是房子的业主。我们对这种工程方之间彼此“和谐关系”要坚决抵制。我们需要的是合法的,合理的,公开的,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彼此长期的利益。
2.2安全管理
人员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一旦工地上发生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除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配发安全设备外,还应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给予施工人员相应必备品。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设置栅栏,划定施工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即便做好了这些防护措施,还应安排专人对施工周围巡查,及时排除因非工程人员不按要求走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险情发生。
2.3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除了上述几点外,对工程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施工单位一味只顾产值,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公司成本也是一种节约。
2.4管理制度的执行
篇13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支持。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2.严格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3.严格检查隐蔽工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工程的进度
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保障的,而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进度就是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到施工、验收等步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1.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2分部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3.单位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四、全面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力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