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生教学工作意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组织领导
学校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市中学民防知识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市民防局、市教育局组成,负责制定本市中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年度安排等。
三、教育对象与课时安排
按照省局规定中学生民防教育的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教学安排在一个学期中进行,安排6—8课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学校民防教学主要内容为:灾害与防灾救灾、现代空袭与城市防空、城市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防震抗震、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核化事故及其防护、紧急呼救常识、民防技能训练等。
五、教育途径和方法
民防知识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训练在校内实施或在民防教育基地实施。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取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层次性与递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技能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民防知识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各校要把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要保证教学课时、教材、师资的“三落实”,确保教学效果。
六、各项保障
(一)教材、教具
各学校使用的教材由市民防局统一采购、免费提供。六月份完成全市中学学生的统计报表,七月份完成教材采购工作,八月份完成各校征订教材发放工作。《民防知识》、《人防知识教学参考书》、防护器材等教材教具根据实际需要由市民防局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各中学要落实专人做好民防教材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师资
民防教师要选配政治思想好、热爱民防教育事业、具备一定民防知识的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可由在校教师专、兼职,并保持相对稳定。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民防教师1至2名。为确保教学质量,由教育局、民防局定期组织民防师资培训,组织业务学习,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计入教学工作量,作为教学考核依据。
七、有关要求
1、民防知识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各校要依法履行职责,明确任务,把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中。
篇2
二、多渠道地开展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作
1、充分发挥我市两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基地作用,利用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学历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优势,做好教师参加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作。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要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提升提供多样化学习渠道和优质服务,努力降低学习成本。同时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及培训质量,使教师学有所成。
2、充分利用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以上须属国民教育的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教师参加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培训,要注意专业化发展方向,要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最后学历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的,在“十一五”期间要取得所教专业合格学历或专业合格证书。
3、充分利用因特网网络系统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不组班上课、缓解工学矛盾、减少经济负担的优势,利用网络积极踊跃参加高层次学历提高和研修学习。
三、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提高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位学习的积极性
1、严格坚持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必须有高层次学历、学位的要求。参评市级骨干教师,小学教师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和高中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也要设定一定比例的高层次学历标准。
2、自20*年始,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及评优、评先、竞聘上岗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具有高层次学历、学位的教师要予以优先考虑,为学历、学位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实行参加学历、学位提升减免教师教育学分的政策。“十一五”期间,教师每参加一年学历、学位提升学习(凭在读证明)可以减免4学分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由学校申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市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4、对农村教师实施学习资助工程。从20*年开始,凡是在*教育学院参加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学习的农村乡镇及其以下中小学教师,由*教育学院每学年减免500元的学费;对取得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由当地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
四、加强领导与管理,切实把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工作落到实处
篇3
(一)资格审核
1、招生对象:具有黄桥镇常住户口以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或本人)有效房产的适龄儿童、少年。2007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为小学一年级入学对象;2014年6月小学毕业的学生为初中一年级入学对象。
2、审核时间:6月24日至30日。
3、审核办法:符合小学一年级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身份证、户口簿、有效房产证,以及适龄儿童的幼儿园毕业证书、园籍卡、预防接种证到所属施教区小学接受资格审核。符合初中一年级入学条件的2014年6月小学毕业生,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身份证、户口簿、有效房产证,以及学生的小学毕业证书、学籍卡到所属施教区初中接受资格审核。
(二)报名注册
1、7月15日至19日,各学校组织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报名注册。
2、7月23日前,各学校在将新生学籍信息报教育局的同时报送一份镇教育科备案。
二、关于施教区的认定
1、原黄桥镇区内小学施教区仍按《关于调整镇区内小学施教区的决定》文件精神执行。
2、原浩堡小学施教区内的浩堡、野屋、勤丰、合心4个村,原东进小学施教区内的东闾、革新2个村的适龄儿童到东街小学就读。
3、三里实验学校小学部与初中部的施教区为:三里村、封庄村、前进村、双桥村、樊集村。
4、黄桥初中施教区为黄桥镇中心小学、市东街小学、市南街小学和市横巷小学的小学施教区。
5、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小学、初中施教区(主要是南沙、溪桥、刘陈)仍按原乡镇学校的建制,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读。
6、吴韩村的适龄儿童可选择到南街小学或溪桥小学就读。
三、关于户籍、房产的认定
(一)有效房产的界定:(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或本人的房产证;(2)前述唯一住房若为按份共有的房产,其登记所占份额应大于或等于50%;(3)房产性质不可以为纯商业用房。
(二)具有黄桥镇户籍和房产证,但户籍、房产证不在同一施教区的,以房产证确定施教区。
(三)空挂户的处理:考虑到历史遗留问题,对改制学校回归前招收的小学生,既无黄桥镇常住户口又无有效房产证明的小学毕业生,一律回原籍施教区的初中就读;如果有黄桥镇空挂户口,或者有固定有效住房并能提供合法监护人证明,但必须是在2014年6月30日前办理的,可按照泰政办发文件精神,由镇教育科统一安排到有关初中学校就读,服从安排的视为施教区非择校生。从2014年秋学期起,所有小学一律不得招收施教区以外以及在镇区内未购、建房且无固定住所的空挂户适龄儿童入学。
(四)一些特殊情况的认定:
1、适龄儿童、少年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施教区内常住,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地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可以以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确定施教区。
2、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无其它固定住房,长期居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且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户籍,可以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确定施教区。
3、适龄儿童、少年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户籍常住,且其父亲(或母亲)为独生子(或女),可以以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确定施教区。
4、政府引进的特殊人才的子女以及现役军人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入学按相关政策执行,监护人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妥善安排拆迁安置户子女入学。根据黄桥小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华庄、野向、吴韩及土地整理、增产挂钩项目被拆迁并安置在定慧一、二期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可分别安排到黄桥小学和黄桥初中就读;被安置在吴韩小区适龄儿童和少年可安排到南街小学和黄桥初中就读。但需提供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和验房单等相关证明,经镇教育科审核,凭《拆迁户子女入学通知单》报名。其他在镇区内被拆迁的常住户口的子女在安置后有一次回原施教区的学校入学机会。
6、父母离异的适龄儿童、少年以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确定施教区。
7、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居住直管公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限价房的,根据与房管部门签订的相关协议确定施教区。
8、房产证抵押贷款的,提供房管部门开具的“房屋权属证明”和《房屋他项权证》;新购房产而未办理房产证的,需出具所购房产的全额房款的完税发票和正式购房合同,预售房发票与协议书不作为入学报名依据。
9、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常住农村集体土地自建房或集资房但不能提供房产证时,必须提供建房许可证和村居委会出具的常住证明,按照房屋所在地确定学生的施教区。
四、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入学,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一律凭下列材料到镇教育科办理申请转学、借读审批手续:(1)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镇暂住,有学习能力,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籍材料;(2)户口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我镇的暂住证;(3)监护人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险证明;(4)经商办企业的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和租赁房协议。经审核批准后按就近入学规定,统筹安排到相关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家长必须服从安排,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五、相关工作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根据《市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泰教规〔2014〕1号),从2014年就读的初一年级学生起,所有公办初中招收的择校生毕业时不再纳入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范围;招收的非择校生必须在本校读满三年,普通高中录取时方可享受指标生待遇。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户口房产审核、学籍办理、履行审批等相关工作,确保招生程序规范,招生秩序井然。
篇4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全省已有26所高等学校开展了15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也应当看到,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社会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养单位和专业领域偏少,招生规模较小;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各地、各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加快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方针,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类型齐全、结构合理,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健全专业学位类型,拓展培养领域,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末,全省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力争达到1∶1;实施专业学位优秀品牌建设工程,突出培养特色,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体系和发展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专业学位学科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对专业学位人才需求的研究和预测,准确把握专业学位学科的特点,加强对专业学位学科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学科优势和潜力,积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学位学科;创造条件,增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种类和培养领域,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平台,实现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教育协调发展。
(二)深化招生改革,努力增加优质生源。培养单位要抓住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强化特色和品牌,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增加优质生源。要深化招生改革,科学确定招生规模和录取标准,改革考试科目,探索多元化测评,加大复试成绩在选拔中的比重。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又要严格标准和程序,把好入口关。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弹性学制。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学位的职业背景,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案例建设和教学应用,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专业学位优秀品牌建设工程,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突出办学特色,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树立高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的遴选、聘用、培训、评价和激励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和加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双导师制,积极吸收相关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培养活动。加强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培训,科学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区别,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广泛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各级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要密切协作,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六)建立健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项目申报、教育捐赠资金使用、学生奖励等方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倾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大、培养质量高的培养单位,要在学科建设、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支持力度。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借鉴国际上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针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探索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共建实习基地等合作途径,加强教学和管理交流。支持高等院校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八)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门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遵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科学评价专业学位教育质量,逐步建立内部评估、机构评估、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专业学位教育评估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5
二、招生办法
1、报名: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年初中毕业生。报名时,学生任选工业学校中的两个专业,并填报“区年职业学校招生报名表”,初中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汇总,按报考专业填写“区年职业学校招生考生花名册”,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将学生的报名表、初中生学籍证、考生花名册于5月6日报职教科。
2、报到注册:参加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的学生不参加中考,由初中学校于4月30日前统一组织学生到录取学校报到交费注册。报到注册结束后,职业学校要与初中学校及时搞好学生实际报到人数的核查、对接工作,报到注册名单双方签字、盖章后于5月30日前由职业学校报职教科。
三、有关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宣传行为。职业学校要形成详实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宣传,突出职业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成绩,突出骨干专业,突出学生就业前景,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职业学校。
篇6
二、专项督导的重点
根据《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督导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入学、体育及艺术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规范招生等”的要求,本次专项督导重点针对以下几方面的违规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下列情形:
(1)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
(2)以各种形式测试选拔学生。
(3)将开展学校教育实验研究、创建特色学校与招生入学工作挂钩。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3.各类初中学校招收无学籍材料的学生。
4.民办学校录取学生时存在的下列情形:
(1)进行电脑派位或面谈以外其他形式的考试和测试。
(2)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3)要求学生提供在小学、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考试与测试成绩或竞赛证书。
(4)要求小学或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
(5)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
5.区县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大于本年级学生总数5%,以及学校以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的情形。
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服务区域以外学生的情形。
7.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未能统筹安排就读的情形。
三、专项督导的方法
1.专项督导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自查。第二阶段,上报各区县《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1,以下简称“《统计表》”),同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
2.专项督导综合采取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个别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二是召开座谈会,三是问卷调查,四是走访社区,五是查看学校招生计划、报名情况、招生方式等与招生有关的各种资料。
3.督导抽查小组的督导人员由市和区县专、兼职督学以及人民教育督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组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印制“**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专项督导工作证”。督导人员持证督导,不佩戴或不出具专项督导工作证的,学校有权拒绝接受督查。
4.专项督导的学校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专项督导抽查学校,按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10%左右的比例确定,其中民办中小学不少于两所。
5.根据相关举报,可采取向学校派出督导巡查人员督查的方式。
四、专项督导的具体要求
1.按照《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通知的精神,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指导下,自行组织对本区县的专项督导,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相关的自查和随访性督导工作,并完成《统计表》填报工作。
2.专项督导工作人员要如实收集各方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认真了解并及时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落实“就近入学”工作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收集招生入学工作的真实情况。
3.制止和纠正本通知列举的违规现象。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公办学校择校情况或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等问题,要根据事实,公正客观地作出分析并提出专项督导的具体建议,及时如实地向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
4.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过程中形成《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书》(式样见附件2,以下简称“《报告书》”),写明对被督导学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情况向区县政府反馈。
五、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情况的,应及时对有关学校下达督导整改意见,并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
2.在专项督导抽查中,发现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的,存在问题事实清楚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达督导整改意见,限期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3.对违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有关规定,社会各界及舆论反响强烈的,由市和相关学校所在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开展重点督查,经查事实确凿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事实情况报市教委,必要时,提请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纪律处理。
六、专项督导的时间安排
1.5月—8月,各区县按照本通知精神及区县实际情况,实施专项督导自查工作。
篇7
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招生”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2、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3、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每一位适龄学生的入学需要,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三、招生办法
2016年小学招生入学对象为: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残疾儿童可适当推迟一年入学。
2月25日前,家长须对幼儿在读幼儿园提供的相关人口信息、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到有关部门补办或更正信息。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持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应与父母所持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相一致。
4月9日-4月23日,在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幼儿园登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cn)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未入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地点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在进行入学信息登记时,家长应明确作出在户籍地就读或居住地就读的选择结果。
(一)公办学校
1、公办小学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以“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和“统筹安排”相结合为原则,免试就近招收学生。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小学报名时,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房地产权证》、《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本市户籍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登记申请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证明等。2016年5月21-5月22日为全市公办小学统一报名验证日期。
2、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沪府发〔2011〕74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6〕5号)等精神,2016年本区将继续做好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确有困难不能在户籍地入学的,可凭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出具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截止日为2016年4月23日),申请居住地登记入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以“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和“统筹安排”相结合为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并根据《2016年普陀区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
3、公办初中实行小学对口招生。本市户籍确有困难需回户籍(居住)地入学的学生,应向就读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告知审核证件、网上申请、统筹安排等事项,家长在网上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户籍(居住)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相对就近”为原则,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学校就读。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4月23日。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区户籍、非本区户籍(含港澳台)学生,如需在本区就读六年级的,须携带相关证件到户籍(居住)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点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30日),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4、本市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在实际居住地就读,其操作方法参照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回居住地就读办法。
5、凡居住廉租房的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可凭户口簿及相关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对口学校办理登记手续,如居住地所属学校无法接纳,则以相对就近为原则,安排至其他公办学校就读。
6、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13年第2号)《关于对“医院外来护工”等四类来沪从业人员实行开展灵活就业登记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13〕1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要求,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从首次发证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由父母带领适龄儿童,携带上述有效证件、《入学信息登记表》、户口簿、《房地产权证》、预防接种证等证件,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验证点进行验证,并根据《普陀区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及程序》的规定执行。
7、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相关学校,应通过学校网站公布招生简章,明确招收项目、计划、招生办法等。拟录取的体育、艺术特长生名单须在就读小学张榜公示,同时送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体育、艺术特长生测试时间为5月21日-5月22日,特长生招生工作于5月30日完成。
8、公办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收本地区新生,报名的学生人数少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如数录取,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采用“电脑派位”等方式录取学生。
(二)民办学校
1、民办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以及招收寄宿生人数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市教委备案后,方可跨区县招生。相关信息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以及区教育网站上公布。
2、民办学校须根据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制定招生办法、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并向区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备案,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对民办学校上报备案的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存在违规条款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及时纠正,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程序、面谈范围、收费标准、“三个承诺”(不提前开展报名和面谈等工作、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挂钩)等。
3、本区民办中小学校实行网上报名和招生录取工作。4月24日-4月27日,报名就读民办小学的学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适龄儿童限填报2所民办小学。4月28日-4月30日,报名就读民办初中的学生(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学生限填报3所民办初中。
各民办学校报名时一律拒收学生提供的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拒收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
4、民办学校要规范招生程序和办法。学校面谈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和测试。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面谈过程向市区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参加民办学校面谈的学生凭面谈通知,携带户口簿、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等证件;参加初中面谈的学生还须携带《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民办小学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日,民办初中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5月8日。
6、民办学校招生实施按志愿分批次录取办法。5月9日-5月10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5月12日-5月13日进行第二志愿录取,5月15日-5月16日进行第三志愿录取。学生家长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短信或“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完成确认工作。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于5月16日完成,学校将录取名单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工作要求
1、学校要认真学习《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13年第2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6〕5号)、《2016年普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招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制定本校的招生入学实施方案并公示,确保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学校要建立2016年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招生工作,并制定本校招生工作方案。校长是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支部要发挥核心、保障、监督作用。
3、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革招生入学方法。继续应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招生入学工作管理,切实贯彻就近入学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
4、各学校、各幼儿园要根据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要求,做好人员培训、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网络畅通等保障工作,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信息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本部门和学校网站以及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告知招生工作政策、入学信息登记时间、地点,以及入学验证时间、地点及携带所需审核的各种证件。按时向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适龄幼儿发放入学信息登记表,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发放入学告知书,作为入学的凭证。
6、公办学校须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确保辖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到普陀区康复指导中心报名,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7、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提供的本区域入学适龄儿童数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小学班额为40人、初中班额为45人,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可适当放宽班额。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以安排30人左右,初中班额可安排35人左右。
8、各验证点对已填写入学信息登记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要对登记就读一年级新生的随迁子女学生及父母的有关证件进行核对,要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证件有效期限进行核对;要通过信息系统对随迁子女父母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各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子女入学。初中学校应书面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等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9、建立与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2016学年,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注册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学年注册告知书,明确注册对相关证件核对的要求。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关注持有证件的有效期,及时到相关部门续签或补证。对不能提供有效证件的,暂不予以学籍注册。学校应向家长告知不能注册学籍所产生的后果。家长须向学校承诺及时前往有关部门办理相关证件,确保所持证件的有效性。
10、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区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办法,建立健全特长生资格确认制度。通过“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公开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招生计划。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应严格控制在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以内。
11、各学校招生过程中,一律拒收学生所提供的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拒收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等材料;不得将招生入学工作与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挂钩,以竞赛、等级考证书为依据选拔和录取学生。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各类初中学校不得招收无小学学籍材料的学生。
12、各学校应按市教委、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各类学校应在2016年8月15日前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8月25日前将学生入学信息对接到“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五、监察要求
1、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察。在招生期间认真执行人民督察员专项督察制度,进行检查和督察。同时,设立招生监督电话(52564588-7563,7670),接受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和举报,监督招生入学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依法依纪查处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事件,协助解决招生入学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区教育督导部门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对学校经常性督导的优势,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招生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监控。
3、公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报名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为依据的,或拒绝接受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民办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未兑现“三个承诺”的,或以考试(测试)方式选拔录取学生的,或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为依据的,或招收无学籍材料学生,或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或擅自在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学生等违规招生行为的,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责令校长或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纠正;拒不纠正的,实施“双减”措施,即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六、日程安排
2月25日前
适龄儿童家长对小学入学相关信息比对确认,到有关部门补办(更正)。
2月29日
公布普陀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3月7日
对各中小学校开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使用培训。
3月31日前
公布普陀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具体事项,以及按规定须向社会公布的其他有关招生入学信息。
4月9日—23日
1.在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在就读幼儿园进行小学入学信息登记。
2.不在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到指定地点进行入学信息登记。(地点另行通知)
4月23日
1.全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截止日。
2.跨区县就读的本市户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
4月24日—27日
民办小学网上报名。
4月28日—30日
民办初中网上报名。
5月7日
全市民办小学进行学生面谈
5月7—8日
全市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学生面谈
5月9日—10日
民办学校第一志愿录取。
5月12日—13日
民办学校第二志愿录取。
5月15日—16日
民办学校(限初中)第三志愿录取。
5月21—22日
1.全市公办小学报名验证。
2.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测试。
5月30日
完成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
6月30日
1.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受理就近入学学生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
2.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
8月15日前
各小学、初中完成向小学一年级新生、初中六年级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工作。
咨询电话:52564588-7139,7140,7670
篇8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辅导员工作摊子大,工作难以细深化。当前几乎中国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辅导员一人基本上要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包括平时的宿舍、教室卫生检查;课堂纪律抽查;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材料和资格的审查;冬、夏季学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学生请假管理;旷课管理;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平时大大小小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各种班会的召开;除了教学以外的所有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担任,形成了万根线一根针的状态,辅导员一个人要想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就得天天连轴转,这样一来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只能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以管理工作不出事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管理。
2、学生上学目的多样化,入党动机难以把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当然上学的目的也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加上高职院校特殊的社会身份,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生构成、职业理想、自我认识、学习能力、人际关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课堂表现等方面都与一般普通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没有人生目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有目标但是目标不是太明确的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跟一般的本科学生相比,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尤其是对与本科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学生觉得就是学好了,将来进社会在只是在学历一项就比不过他们,所以对前途无望,当然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来,影响自身的发展。还有少数学生,不是为学习,就是奔着入党来的,这类学生往往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但是为了入党又牺牲自己很多时间给班级和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入党动机让人难以把握。当然大部分学生,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学习努力,目标明确。
3、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由于分工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学生入学到顶岗实习直至学生毕业所有的党、政事务,学生奖惩,学生教育、管理的所有一切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承担,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而教学工作人员,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方面比较了解,但是却又对学生的学习之外的活动认识不够。所以导致了在推优入党等方面,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学工作人员的很大分歧。并且,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层面来分别评价学生,有悖于高等职业院校“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日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一般实行学分制管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学习了解国外高校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本人曾在日本的大学学习过6年,对日本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了解,所以主要以日本为例做重点介绍。
1、选课管理。日本大学生选课分为必选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每学期选什么课。选课统一使用计算机来操作,既可以在学校里选,也可以在自己家中打开学校网页,输入自己的学生证号码来选。大学四年需要修够124个学分才允许毕业。
2、成绩管理。学期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给出该课程的成绩。成绩一般为:A(90分以上),B(80-90分),C(70-80分),D(60-70分),F不及格。学生如果对成绩有异议,可以找相关老师或者到教务处去咨询。
3、授课和调停课管理。整个大学任课教师的授课时间表以院系为单位不但公布在学校的网页上也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如果教师有事需要调、停课,会通知教务处提前把调、停课的信息张贴在宣传栏里。在日本的大学里,宣传栏的信息跟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每天上学都会到学校的宣传栏去看看跟自己相关的信息。
4、学生请假管理。学生请假不用跟辅导员打招呼,日本大学里也不设辅导员岗位,学生请假只要给所担任课程的老师说一声就可以了,当然不给老师说也可以,因为不论给老师说还是不说,只要没按时上课都按旷课处理,一门课程如果旷课3次,就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了,当然也拿不到学分。不过也有少数老师,不按出勤率给学分的,不管学生来还是不来,只要平时作业完成的好,期末成绩好,照样可以给优。总之,在日本的大学里,对于学生的出勤和成绩任课教师有绝对的权利。
5、学生申请奖、贷、助学金管理。所有申请奖、贷、助学金的消息都会公开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学生要想申请的话,先根据申请资格里看看自己符合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话再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了。当然很多奖学金的申请都需要任课教师的推荐信,所以成绩不好的话,推荐信根本拿不到手。而且学校不会像中国的大学一样让辅导员通知到每个学生,天天催着学生交材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看到而错过了申请时间,那也只好后果自负。
6、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日本的大学不设辅导员但是有教务处和学生处这两个部门来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情。教务处可以给学生提供查询成绩,更换班级,补考等服务。学生处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比如说开在学证明、毕业证明等,学生可以自己拿着学生证到学生处的电子设备去刷卡,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机器就会自动打印。此外,学生处还会给学生提供申请奖学金的信息,帮助学生找工作和租房子。(信息都以打印的形式贴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有需要的学生自己去看。不明白的事项可以咨询学生处的工作人员。)
7、就业管理。日本的大学有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部门,从学生进入大三后,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就业,包括面试的礼仪、面试的常见问题、模拟面试等都在指导教师的培训范围之内。很多企业需要招聘人才时,会把工作岗位,职能,应聘条件,工资等相关信息发送学校的就业部门,然后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会立刻打印出来贴在学校就业板,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来学校开招聘会。
三、建议和对策
1、学生管理网络化。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所有信息都实行网络化管理,并且把所有信息跟学生的学生证相关联,到时候学生选课的信息,取得学分的信息,只要学生在学校的设备上一刷卡,就会全部显示。而且,学生需要在学证明,毕业证明时,也不需要辅导员来审核,学生直接在相应的机器上刷卡,就会自动打印,这样一来就会节省学生工作者大量的时间。
2、加大任课教师的权限。现在中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请假,都需要由辅导员来审核、批准,给学生和任课教师都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性。教师调课、停课需要先给领导打申请,领导批准后教师再把调课、停课情况告诉辅导员,最后由辅导员把情况传达给学生,很简单的事情,却绕了很大的圈子,如果对任课教师适当增加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权限,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取消辅导员管理,建立班主任制度和学院事务组。每个二级学院成立事务组,负责学生的宿舍卫生、学生打工、学籍管理、学生活动等综合性工作,每个教学班的主讲教师作为该班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具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卫进,东于芳.试析高职学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强化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年3期
[2]李斌.高职学生工作文化管理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期
[3]徐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工作中运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年3期
[4]汪磊.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篇9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目标
教高〔2012〕6号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第二点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提到“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个文件,四处提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足见国家对医德教育的重视。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医患纠纷屡见于报纸、网络、电视之上,每当有医护人员受到人身攻击时,网络上却是一片叫好声。有人说是“医闹”、“水军”在网络上挑唆,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试想所有医护人员都恪守医德、一心为患者着想,那么再多的“医闹”也闹不起来,归根到底是部分医疗人员医德缺失。他们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和精湛的医术,但医德低下,败坏了医风,损害了整个医疗行业队伍形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让“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传统高尚的医德融入每个医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其成为一种思想和行为自觉。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后备军,未来将进入各种医疗行业,担负起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将直接影响医德医风建设。那么,在医学生的各种观念还处在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对他们进行正能量的医德教育,无论是从教育成本的核算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都是最佳的时机。
(三)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功利主义和利益至上的现象,医学生往往会存在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困惑和迷惘。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当代的医学生,应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把个人价值融入整个社会价值的元素中,从而促进个人更好的发展。针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地区和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医改政策,鼓励优秀医学人才去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去基层医院就业,虽然没有城区大医院先进的医疗条件,但“小舞台”有“大智慧”。基层工作包含着人生的探索与追求、最真切的呼唤、最真挚的情感!服务基层应成为当代医学生人生追求的一项事业、服务国家的一种使命、服务百姓的一份责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基层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基层就业将成为更多医学毕业生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鼓励毕业生以“中国梦”为蓝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医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
(一)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医学院校而言,医德教育则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修课,教育部和卫生部明确要求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其中就包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对医学生实施医德教育。崇高的医德是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医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稳定。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未来还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能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端正他们的职业理想和择业取向,促进学生就业和就业稳定。
(二)医德教育对就业指导具有促进作用
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培养人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实践。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效,和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就医学院校而言,医德教育能够帮助和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和择业观。高尚的医德能提高医学毕业生服务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识,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主动选择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同时,高尚的医德本身就是很好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医德教育不仅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就业指导对医德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不断成为新闻热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医学生的医德修养列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专业技术能力。众多招聘者认为,从医者,德至上,术次之。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医学生在医术上有所欠缺可以理解,毕竟临床经验还很少,且能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来提高,但毕业生的医德修养是长期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起来的。在这样的就业导向下,医学生能更加深刻领悟医德修养的重要性。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学生的就业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医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贴近医学生的职业和就业实际有效开展。
三、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医德教育路径
(一)信息指导中传递医德教育
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工作,在毕业生与招聘单位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预测就业供需矛盾,了解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并将了解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将对他们求职择业和自我塑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纵观医疗单位招聘信息中的招聘条件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都有要求,诸如“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品行端正,医德高尚”等等。通过这些案例和信息,指导医学生了解医疗行业、熟悉医疗行业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培养他们毕业后即可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二)思想指导中融入医德教育
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工作,主要包含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在思想指导中融入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医德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很可能直接决定着择业的成败。由于部分医学生片面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很少考虑自身素质和社会需求,择业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择业失败。要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引导他们考虑自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两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自己的选择,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环境与成才之间的关系,避免择业期望值与现实社会相脱离。
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92-03
Abstract Education should promote all kinds of exchanges of students, but the current teaching lacking of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education. Classroom activities should be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ak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o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from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classroom; social work profession
高校课堂教学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的社会系统,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社会过程,有效的教学要求师生双边的交往是有效的,能达到预设目标并生成一种实际意义。但目前缺乏交往的高校课堂教学并不符合师生的共同需要。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比较注重单纯的单一的知识讲授,教学内容十分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无法很好地煅炼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社会工作是以人和社会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对象将面向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及更为广阔的研究对象――社会,因此,在社会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中,社会交往能力尤为重要。高效的社会交往是完成日益艰巨复杂的社会工作任务的保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熟练、专业的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作为医学院校,其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之一为医院,近年来医患关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医患纠纷、“医闹”呈高发频发态势,暴力伤医、辱医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医患纠纷的复杂性、敏感性和严重性的同时,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修养,因此在医务领域对社会工作者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从高校平时的教学互动和师生交往中抓起,让学生在学校中就掌握灵活的人际交往技巧,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收放自如。
1 课堂有效交往的定义
所谓课堂有效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任务,有益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是生生、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其良好的效果是激发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相得益彰,共同进步[1]。
2 高等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有效交往的调查结果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社会过程,有效的教学要求师生双边的交往是有效的,能达到预设目标并生成一种实际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设计师生交往现状问卷,针对齐齐哈尔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师生有效交往进行问卷调查。
对“最期望教师扮演的角色”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扮演朋友的角色,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师生交往中双方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更好;10%的人认为以师长的方式处理两者关系更加得体;认为双方关系更适合以父母的方式和其他的较少。朋友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师生双方的关系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双方能够更好地以互动为基点,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师长角色更加强调教师的输出,更加注重教师在学术上的权威性,学生和教师疏于交往,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师生交往关系更加疏远。
在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中,有67%的教师和8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面向学生集体授课,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听课;认为课堂教学形式是以师生双方合作和探讨学习为主的师生比例分别为7%和3%;认为目前的授课形式是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主、集体授课为辅的师生比例分别为25%和17%;其余的学生选择其他课堂教学形式。
在对课堂教学重点的调查中,有81%的教师和62%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认为目前的课堂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主的师生比例分别为13%和19%;认为目前的课堂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注重了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师生比例分别为1%和34%;剩余的学生选择其他。
对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对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帮助非常大的比例为8%,认为一般的比例为42%,有47%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有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帮助。
在对于课堂教学交往内容的调查中,认为目前师生课堂交往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性的提问的师生比例分别为51%和57%;认为目前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内容多为经验的分享的师生比例分别为32%和24%;选择侧重技能训练的教师和学生占的比例很少,分别为4%和9%。
3 分析讨论
基于以上研究数据,说明在教学中师生交往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层面的。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能够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甚至思想。许多教师目前为止仍然把学生看作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和思想上不成熟的个体,没有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根深蒂固,因而师生交往大多是单向的、被动的交往。
秧田式的课堂座位排列限制了教学交往的深入 传统的一排一排的整齐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不利于师生、生生灵活地面对面交往,限制了教学交往的深入,尤其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来说,更加需要开放性的空间和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响 目前的教学大多强调统一的教材、进度、要求和方法,这就限制了师生的深入交往,使教师不能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另外,目前的知识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教师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跟上知识的发展,这样就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前沿性的知识,师生接触的内容和深度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前沿性内容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彼此交换意见。只有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争论和对话,大家对问题的看法才会进一步深入。在此过程中,大家获得的不仅是智慧与经验的扩充和拓展,更有精神与生命的共同成长。
尤其是对于社会工作这个在我国正在成长中的学科,大家都是在探索中寻找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和方法,新的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不断更新。只有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推动专业的发展进步[2]。
4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师生有效交往的展开策略分析
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结果和实际,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教学中师生有效交往的开展策略。教学中师生有效交往的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教学环境设计及评估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需要面向不同环境的专业,有面向个体的个案工作、面向群体的小组工作,还有面向社区的社区工作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其面向的人群和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活动情境来进行主题设计和活动流程设计是每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所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在进行教学环境设计的时候,邀请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并给予建议,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环境和活动流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广泛学习的路径。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后要积极开展教学效果评估、事后评估,通过评估的方法来共同总结教学效果,然后做下一步的教学改进。
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在交往互动的教学环境下展开教学时出现独立学习个体、学习小组等新的角色构成,而且在以本文构筑的互动媒体教学环境中,还可以出现场外专家等学习伙伴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地位就决定了师生互动交往的重要性,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环境下,尽管强调的是学生的绝对主体地位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但教师在教学交互过程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仍然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引导性手段的运用决定了互动交往的效果[3]。
5 总结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少,有关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和特殊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比较少,特别是对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培养出专业素质优良、具备很强沟通交往能力的医疗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更是给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再次,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成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理解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还有,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因各种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学生需要的是关心、帮助,老师应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12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俨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休现劳动者综合素质的一个标准。随着海西建设大刀阔斧前进,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福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服务海西建设的生产一线人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育水平高低将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中职信息教育事业的首要资源。所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可以为学校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状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优化相应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I、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抽样法,从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宁德财校、漳州农业学校、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学校等57所福建中等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83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向其发放问卷83份,回收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0份,有效回收率84% 。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组织气氛满意度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圈子相对较小,除了陪伴家人朋友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与同事学生相处。大量研究表明,不和谐的学校组织气氛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感。只有当教师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于健康状态而令人愉快时,他们才会相应地表现出对工作的满足感。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则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显著影响。知名学者、行为学家伦西斯利克特曾经提出“支持关系理论”。他认为所谓“支持”是指职工置身于组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交往,亲身感受和体验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m。从调查结果来看,福建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比较认同学校组织气氛M(3.49)>3。其中,认为很满意(17.1%)和满意(30.0%)的占了总数的47.1%。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属于理工科目,而理工科教师大多具有豪放、不拘小节、外向、率真、的性格特点。在与同事相处中相对比较融洽、和谐,比较容易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此外,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随着学校制度的改革,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教师之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时很难避免某些直接的冲突,从而影响同事关系的融洽。
表1福建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组织气氛满意度(N=70)
(2)职业声望满意度
职业声望最早是由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他认为社会分层应该从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所谓的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看法”,是“社会舆论对一种职I! }"J评价”。广义的职业评价,包括该职业的收人水平、晋升机会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意义)等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职业声望的满意度不太理想,多数教师认为职业声望比较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教师对职业声望的满意度相对比男性教师高。究其因,笔者认为可能是女性教师这一职业上班时问固定、有寒暑假期、在子女教育方面还具有先天优势,因此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但是,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职业地位不太满意。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意识到,职业声望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同时,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也是不可或缺。
(3)薪酬福利方面满意度
研究显示,福建中职学校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目前薪酬福利状况不太满意,大多希望待遇能够有较大提高。教师对福利薪酬期望情况大致如下:希望增加1 /3者占18.6%;希望增加1 /2者占51.4%;希望翻倍占25.7%,只有极少数教师表示无所谓。笔者认为.福建中职学校多数在福州、厦门、泉州等经济发达地市,消费水平、房价物价、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对比其他行业信息技术_I}作从业者的较高收人,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的收人水平明显偏低。较低的薪酬水平与较高的生活成本构成了矛盾与冲突。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白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f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此外,赫茨Tf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个体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如薪金、工作条}c等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落或消除其不满,也称之为保健因素。亚当斯公平理论也阐述了J教师认为报酬不公平时,就会感到不满意,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杠主动性。荃于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教师拍不同阶段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奖励形式来满足其不同的书质和精神需求,以此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福建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情况生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学校组织气氛比较认可;翻师在职业声望方面满意度较低,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教师渊意度高于男性教师;多数教师对收入不太满意,认为薪酬及福和待遇应该有所提高。
2、建议
(1)实行人本管理,营造良好组织气氛
所谓人本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开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教师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教师认真教学、励精图治。同时,人本管理有和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学校组织气氛。
(2)满足合理需求,重视教师薪酬福利水平
篇13
目前我国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许多院校在建立稳定长期校外实习基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做校企合作时形式单一且层次低,仅仅局限在学生实习范畴内,企业如果没有从实习中获益,那么就很难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因此,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行业和深入生产一线的窗口。大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实践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是丰富大学生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则是一个保证双向多边活动得以展开和深入的载体。通过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并以此开展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从而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能有力地提升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使合作高校更好地了解服务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通过这样一个窗口,学校可以更好地组织大学生主动投身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服务中培养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实现教育与服务形式的有机结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知识拓展的平台,实践出真知,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汇聚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企业资源,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内容具体的实习实践活动,在了解社会、认识行业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增强实践能力,而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合作与团队精神提供机会和条件。在校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大学生做起,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为此,高校和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相适应,必须推行以政府和高校投入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项目)机制,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条件。以课题(项目)为载体的社会实践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一是课题(项目)由政府和学校负责;二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特长,向学校提出课题(项目)申请;三是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大学生的课题(项目)申请进行评审,并且对大学生课题(项目)研究过程和经费使用实施监督。实践证明,以课题(项目)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为大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基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站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一是规模发展,二是内涵建设。
一、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保证满足校外实践要求
在高校普遍扩招过后,如果不拓宽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渠道、没有形成规模化建设是很难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环境和理念。要不定期召开校外实习基地工作协调会,在基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以及校企联谊会、校友会等非政府机构的参与、协调作用,真正使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达到教学要求。
二、确保校外实践基地务实有效,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好学生校外实践教育这个主线,二是促进校企横向科研合作,三是服务企业校园招聘工作。切实提高工学结合紧密度,通过“互利双赢”的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实习内容,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本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及创业、创新能力,质量意识与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是提升实习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校企深入、长期合作的最佳途径。在实习小组里,加入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作为责任导师,既能在实习地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发现企业需求,促进校企横向科研合作。开展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习活动,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科研团队,以科技服务密切校企关系,从而吸引行业、企业对我校科研教学的广泛参与和深度支持。辅导员在实习地加强与企业沟通,推动企业来校招聘和联合举办学科竞赛等,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与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得到了需要的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学校得到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研合作平台、就业渠道,由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将将得以更好地建设,从而促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产学研结合工作站推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工作站的建立为学校开发、联络区域内的实习基地,安排生产实习岗位,负责区域内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提供了平台。同时工作站统一协调责任导师和企业的交流,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横向科研项目提供了机遇。产学合作工作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校与企业加强了联系与合作,增进了互信与了解。基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站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际上是整合了学校、企业、校友等资源,在学生实习地建立产学研综合协调中枢,充分调配各方资源,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并通过横向科研合作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在实习中接触到更多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同时,逐步锻炼一支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与企业兼职导师共同构建一种开放组合的师资结构,有效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蔡晓平,孙良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项目化管理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娄岳海,王循明,林洁.基于产学合作工作站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3]刘宏升,刘晓华,王正,白敏丽.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