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年心理学论文

篇1

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在老年大学的各系、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以及各自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与专业、技能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充分发掘各系、各科教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以及心理教育功能,正是加强老年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二,要优化从学校到班级乃至各社团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老年大学在教育活动中,应进一步重视与加强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员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好学校、班级的人际关系,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员增长知识技能、丰富精神生活的乐园。心理学家认为,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因而,重视与加强学校、班级、集体心理环境建设,是一条高效、独特而亟待开发的途径。

第三,要优化老年大学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学环境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乃至学习成绩与人格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营造使学员产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积极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能促使学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还会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必须按和谐原则、民主原则、兴趣原则、成功原则、探究原则进行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心理效应。包括保护和增强学员的自尊心、自信心,调动学员积极性,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合作创新意识等等。

第四,要在老年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与调整。使学员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篇2

2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

为进一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将室内温度维持调整在18~20℃,湿度50%~60%;病房内避免大声喧哗,在开关门窗时应当动作轻柔;患者睡觉前给予一杯热牛奶,避免咖啡、浓茶,并对晚间引水水量进行限制;睡前嘱患者使用热水泡脚;由于音乐对于心血管、腺体分泌系统以及肌肉的紧张度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系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使患者的血压、心率得到进一步的稳定,身心得到松弛,心境更加稳定平和,情绪也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并可达到镇静、缓解焦虑的效果,故可给予老年病人轻音乐;在术前晚给予患者镇静药苯巴比妥口服。

篇3

1.3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一些心理疾病的评估技术和物理疗法需要物理学的先进知识和实践,包括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地的测量,受体结合的鉴定,疾病状态的体表标志,脑波记录,大脑成像技术和电惊厥的技术等也是心理学药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另外,还必须掌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

1.4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知识对药学心理学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药物治疗技术,环境和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学测试等知识及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效果时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同时,对心理学药师来说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把药物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心理学药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药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包括:①根据基础药学知识,如精神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结果的能力。②获取及传递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评价药学文献的能力,确定其合理性。⑤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⑥有效沟通的能力。⑦能熟悉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3心理学药师的作用

在不同的岗位以及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学药师的责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学和药理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加以解释,并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②对相关医学,药学文献进行评估,综合整理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加强沟通,以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④开展临床查房,与治疗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的有效沟通,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⑤从事学术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4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篇5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篇6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1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

1.2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都使得心肌顺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3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积缩小,脑重减轻,脑窄,脑沟宽,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及运动不准确等功能衰退的表现。尤其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发病导致肢体功能的障碍,使老年人生活更加不便。

1.4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吞咽功能的减通,进食时容易发生食道异物。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人夜尿量增加。

1.5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6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引起骨组织代谢和心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比例失调和活动改变,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减弱,自身稳定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

2.1 惶恐遗弃感: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惶恐感。

2.2 孤独寂寞感: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

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刚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会变得好起来。

2.3 焦虑抑郁感: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 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2.4 多疑、哕嗦,自卑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角色的转换,从家庭主要成员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3 老年人的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已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已老。因此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我们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状态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程序。通过护士美好的语言和亲切的交谈,与患者沟通,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

3.1 建立社区老年健康咨询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如唱歌、跳舞、打球、健身、下棋等等,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3.2 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病人,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病人,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谈使病人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3.3 热情周到的护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尊敬老年人,对他们耐心体贴,患病时加强护理,嘻寒问暖,根病人拉家常,解除寂寞。按铃时极时到床旁,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倒水,洗脸、喂饭、翻身拍背、递送便器,使他们生心需要得到满足。

3.4 严密注视病情发展:对疾病的细微变化,护士都要严密观察,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合并症,所以要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故作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刺激。吸人性或坠积性肺炎时,可采用经常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衣服的增减,以免受冻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器官的疾病。

3.5 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水果等的平衡膳食,力求色香味俱佳,易于消化,有营养。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从而增加食欲。进食时少讲话,细嚼慢咽,可减少食道异物的发生。

3.6 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因此,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篇7

引言

科学文献之间通过相互引证形成引文网络,表现为横向关联和纵向继承的交流形势。期刊作为论文的主要载体,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文网络引申出期刊引用网络,基于网络结构关系进行期刊引用分析,比基于单种期刊的影响力分析更容易得到学科层次上的宏观分析结果。目前,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用网络研究已日趋成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包括:政治学[1]、管理学[2]、新闻学与传播学[3]、哲学[4]、中国文学[5]、外国文学[6]、[7]、法学[8]、艺术学[9]、语言学[10]、体育学[11]、心理学[12]、社会学[13]等,但是对医学期刊引用网络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具体到内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大多仅针对学科内个别期刊[14-16],研究内容也仅局限于引文及互引[17-18],并没有揭示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引用网络关系。因此,本文将借助引文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对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进行研究,揭示该学科期刊之间的引用网络结构,体现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以及新的交叉点,进而全面了解该学科期刊内在质量、利用率和在本学科期刊引用网络中的学术影响,为该学科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笔者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收录之医药卫生类期刊创建的《中文医药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MedicineSciencesCitationIndex,以下简称CMSCI)数据库。我们采集了CMSCI中2004-2008年24种内科学期刊的引文数据,并对期刊名称进行统一规范,主要包括:(1)同一本期刊在不同时期的期刊名不同,例如: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2)外文期刊全称和缩写并存,例如:NEnglJMed简称为NEJM;WorldJGastroenterol简称为WJG等。(3)原数据本身存在错误,如:AmJCardiol被误标注为AmJCardio等。此外,我们还剔除了不可用的数据,确保了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概况

笔者选取24种内科学核心期刊作为统计对象,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1)通过引用次数考察其他期刊对内科学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2)通过被引次数分析内科学期刊对其他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中华高血压杂志》原名为《高血压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原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为了保证数据的延续性和一致性,笔者统一使用最新期刊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此外,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期刊引用网络,主要考察期刊相互间的引用情况,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引用和被引用的期刊均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来源期刊。

考察以内科学期刊为起点的引用网络,笔者发现该网络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引文量、自引率、涉及学科范围。一般来讲,引文量越大、自引率越低、涉及学科范围越广,则该期刊引用网络越复杂,反之,则越简单。表1统计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引用文献数据,并按5年引文量降序排列。

由表1可以看出:(1)《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引文量远远大于其他内科学期刊,自引率低于学科平均值(6.9%),但是较窄的学科范围影响了该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2)《中国老年学杂志》位列第二,自引率也极低,涉及老年医药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及抗衰老研究等多个领域,可见该刊的引用网络必然较为复杂。(3)引文量在15000-18000之间的有6种期刊,其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的引文量较为接近,自引率也较低,涉及学科范围也较广,不难推断出他们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中国内镜杂志》的引文量排在第五,但是涉及学科范围较窄,而且自引率较高,因此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有所下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涉及中医药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特种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引文量也较高,但是稍高的自引率必然削弱该刊的引用网络结构。(4)引文量在11000-14200之间的有8种期刊,其中:《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和《中华肾脏病杂志》的自引率较低,但是引文量在整个内科学24种期刊中处于中等水平,而且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对单一,因此,期刊引用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扩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自引率高于学科平均值,引文量不高、学科范围窄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的简化。(5)10000以下的有8种,其中:《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主要报道我国地方病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研究领域较窄,很难与其他期刊进行知识交流,从而自引率极高,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简单;《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和《中国循环杂志》的自引率并不算高,但是引文量均较低,而且仅涉及内科学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研究领域,期刊引用网络必然较为简单。

另一方面,期刊被引次数与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之间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过高的发文量和自引率往往会对引用网络产生负相关影响,为此,笔者引入篇均他引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篇均他引强度=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的发文量。表2给出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被引用情况,并按5年被引次数降序排列。

根据表2数据,从期刊5年被引次数进行分析可得:(1)6200以上的有4种期刊,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主要报道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内科学期刊中排在首位,而且篇均他引强度也最高,说明该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以其为终点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结构稳定;《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排在第二位,但是篇均他引强度远低于学科平均值(1.47),可见该刊的引用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位列第三、四位,篇均他引强度也较高,说明以其为终点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结构均衡。(2)3900-5100之间的有5种期刊,其中:《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篇均他引强度均在2.0以上,可见他们的期刊引用网络有一定的复杂度,结构也较合理;《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涉及的学科范围较窄,篇均他引强度也较低,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相对松散。(3)2000-3500之间的期刊有9种,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相对简单,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有限。(4)其余6种期刊均在2000以下,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较为微弱,引用网络结构极其简单。

二、内科学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某个学科内的学术期刊往往会在其内部产生错综复杂的相互引用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如果我们将期刊看作富含学科知识的集群,那么引用与被引实际反映了知识在不同知识集群间的交流与渗透。为说明24种内科学期刊学科内引用网络的构成情况,揭示内科学期刊间的相互引证关系,笔者统计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相互引用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行标题为来源期刊,列标题为被引期刊,对角线加粗数据即期刊自引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期刊之间年均相互引用2次及以下视为偶然事件,因此,如果两种期刊之间5年引用或被引次数大于10,视为连通,出入度增加1,反之,出入度不变。

根据表3数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学科自引率

通常情况下,学科自引率越高,则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越简单。有17种内科学期刊的学科内自引率在50%以上,其中《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更是高达97.88%、93.38%,说明其与学科内其他期刊的交流微乎其微。学科自引率较高的期刊还有《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分别为89.46%、89.11%、85.52%、85.30%、84.40%、83.65%,他们基本上只关注本期刊已发表的成果,对学科内其他期刊的影响极其有限。

(2)期刊出入度

内科学学科内部期刊引用网络的平均出入度为7.42,仅有9本期刊的出度、11本期刊的入度在平均值之上,说明整个期刊引用网络比较稀疏。《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出入度均排在前5位,说明这3种期刊活跃程度较高,在学术网络中的辐射度较广,辐射能力较强,处于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的中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入度分别是14、11,名列第2、4位,但是出度分别仅有8和5,说明这2种期刊被内科学其他期刊较多引用,但是其他期刊对其影响有限。《中国老年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出度名列前茅,但是入度仅有3和8,说明其在期刊网络中尚处于知识接收端,受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有限。进一步观察发现,《中国老年学杂志》从2007年开始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出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从2006年开始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出版,导致这2本期刊2004-2008年的载文量排在24种内科学期刊的前两位,从而严重削弱了他们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

(3)网络连通性

如果表3所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中的24个节点完全连通,除去主对角线的自引情况,一共有552条有向边,那么有向网络图的疏密程度可以直观反映内科学学科内部24种期刊相互引用关系的强弱。根据表3数据,2004-2008年内科学24种期刊的连通度为178,连通率只有32.25%,进一步反映出该学科内部期刊相互渗透性有待加强。

笔者根据表3数据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绘制出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图,每个节点表示一种来源期刊,两个节点间的线条表示这两种期刊存在引用关系,线条的粗细表示引用次数的多寡。由此能够更直观地考察期刊之间的引用网络关系:(1)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关键节点的子网络,该刊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之间的线条较粗,说明相互联系紧密。进一步观察发现,这6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较多涉及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研究领域具有高度交叉性,因此关系密切是必然的。(2)基于研究领域的高度一致性,即都与消化疾病有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4种期刊相互之间的线条较粗,联系紧密。(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和《中华肝脏病杂志》构成引用子网,前者较多引用后两种期刊的论文,受其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内科学领域的学者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离不开对肝脏疾病的关注。(4)《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处于内科学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的边缘,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内科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以学科为单位,通过分析学科期刊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可以反映期刊所对应的学科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而发现学科交叉点。为了考察内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笔者统计了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之间的互引数据,按照学科类别进行统计,其中:表4统计出内科学期刊引用其他13个学科期刊的篇次,并按引用次数均值降序排列,表5给出其他学科期刊引用内科学期刊的篇次数,并按引用次数均值降序排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期刊的学科分类借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由于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通常会刊载多个学科的论文,无法将其归属于某一门学科,因此,笔者未将其纳入学科讨论范围。

结合表4、表5数据可以看出:内科学期刊引用其他学科期刊的次数不仅很多,而且引用的学科种类也较多,13个学科均有涉及,这与内科学的学科特性密切相关。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及中毒部分,因此,内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根据平均引用和被引次数,我们把13个学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内科学强相关的学科,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第二类是与内科学部分相关的学科,分别是:药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肿瘤学;第三类是与内科学弱相关的学科,包括:五官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与内科学强相关的学科

内科学引用临床医学位列第3,被临床医学引用的次数排在第1,可见内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内科学知识对学习、掌握其他学科大有裨益。

引用内科学次数较多的学科还有中医学,中医学与内科学交叉形成中医内科学,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内科学对中医学研究的渗透。

与内科学关系密切的还有预防医学卫生学,平均引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分列学科第4和第3位。预防医学卫生学着重在保持、促进与维护社会大众、特定群体或一般个人的健康,并包括预防传染病、疾病、残疾、癌症、其他身体组织变异、与过早死亡的发生,因此涉及多个科学、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

基础医学平均引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分列学科第2和第4位,可见其与内科学关系紧密。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因此,内科学的发展必然借鉴基础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2)与内科学部分相关的学科

药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肿瘤学都是与内科学部分领域相关的几个学科。首先,内科学与药学的关系好比内科医师与药师的关系,内科医师要想临床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的临床诊断外,合理用药更为关键,这就需要医师和药师的通力合作,二者密不可分,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诊断转化为有效的治疗。其次,外科学与内科学的关系比较特殊。内科学引用外科学名列第1,被外科学引用的次数排在第6,尽管如此,年均也达到421.8次,与基础医学、药学相差不大。另外,儿科学与内科学也存在交叉,形成儿内科,主要研究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小儿内分泌疾病、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等。再次,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交叉,形成神经内科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从学科性质上,神经内科隶属于内科系统。另外,特种医学有关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临床核医学和介入治疗等研究主题被内科学期刊较多引用,例如:CT仿真结肠内窥镜、门脉造影CT、多层螺旋CT、X线放大摄影、TIPSS技术、双介入栓塞治疗等。最后,内科学的很多期刊都涉及到各种癌症的治疗,例如:胃癌、肝癌、结肠癌、大肠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白血病等,这方面往往会引用肿瘤学的期刊。综上,这些学科在部分领域与内科学都有交叉,并在交叉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新兴学科。

(3)与内科学弱相关的学科

五官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都与内科学有一定的引用关系,可见内科学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也说明内科学拥有很强的学科引用网络。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科的研究范围比较特定,其引用内科学期刊的次数相对较少,表明内科学与这些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较少,影响也较弱,但它们对内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内科学期刊引用外文期刊分析

引用外文文献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学科与外国研究成果同步的程度。为提高我国内科学研究水平,内科学界必然会借鉴很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外文文献,引进吸收国外优秀研究方法。鉴于过高的载文量往往会拉高总引文量,因此,笔者采用篇均引用外文数量这一指标进行分析。表6为24种内科学期刊引用外文情况,并按篇均引文降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