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篇1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 格物 品 20xx年-20xx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猪肉/kg 17.8 19.6 23.2 27.6 29.2

花生油/L 15.6 17.8 19.6 21.2 23.2

煤气/m3 13 13 15 18 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 工 资 增 加(元) 0 0-100 100 ~ 400 400

调 查 人 数 141 29 26 4

占总人数的比例 70.5% 14.5% 13% 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 响 程 度 无影响 有一定影响 很大影响

调 查 人 数 60 72 68

占总人数的比例 30% 36% 3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 ,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

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总体情况介绍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物价涨了,工资没涨。工资涨了,物价涨的更快!

目前中国通胀的表现比较特殊,因为主要是食品类涨价幅度超过10%,带动整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升至5%以上。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不足以反映社会整体通胀的真实情况。而中国除食品外的价格指数上升仅仅1.9%。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广义上讲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但如果仅仅用收缩货币存量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本质原因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增长,如电力,化肥,运输(汽油价格提高运输成本),当然也有中间商的投机行为的作用。目前,政府采用各种行政手段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这类商品的涨价压力已经缓解。但是,原则上讲,这类商品,主要是蔬菜和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上涨,这样可以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利益。当社会都在注意城市人口失业率的时候,有谁会注意农民的收入是否合理呢?

生活用品的涨价只能说明生产商的资金充裕,不必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降价处理商品。例如衣服的价格,确实可以发现商场的价格提高许多,但再仔细了解可以发现,高价格的商品通常是新上市的样式,而且没有节假日的打折活动。笔者曾经花200元买到国内某名牌的西服,原价将近XX元,通常打折到最低也要4-5折。而我买的西服大约是3年前的样式。在任何时代,不考虑价格仅以自己喜欢为买的标准,都是富裕到一定程度的人群的消费行为。

工资水平需要调整。提高工资,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这些是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措施,会缓解通胀压力。但是,如果调整过快,会形成物价与工资轮流增长的恶性循环。

人民币汇率偏低。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物资的依赖性很高,石油等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物价上升构成压力,这是美国过量发行美元的结果。如果人民币汇率提高,会使目前的通胀得到缓解。只是人民币汇率提高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会使我国经济受到伤害。

蔬菜元时代

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蒜你狠是时下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这是源于大陆大蒜疯涨超过100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蒜你狠的菜价,让老百姓在掏荷包里的银子买蔬菜时,想了又想,算了又算,最后只能感慨:什么都涨了。

泡菜,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食物。但由于气候异常,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的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是以往的4倍。这让韩国很多普通家庭吃不上泡菜,被当地媒体称为泡菜危机。

菜篮子综合症,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以上是关于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简单解释。

四、市场调查

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带100元出门买菜,经常兜里空空回去。回去一算账,连雇主都不相信钱用得这么快。一名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反映到,今年以来,每个月与雇主核对买菜的账单时,她就愈加清楚地感觉到东西贵多了。后来她说,她服务的几个家庭都经常吃蚕豆。可是她又说:蚕豆卖4元5斤,几乎是菜场里最便宜的蔬菜了。

一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一位在超市蔬菜柜台工作的职员对今年以来的蔬菜价格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说过年后,蔬菜价格一直在上涨,她所在超市上架蔬菜的零售价比年初时平均翻了近一番。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有人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一个环节传导到一个环节。

除了农产品涨价外,衣食住行中的衣这一项也让消费者感觉手头吃紧。

五、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

根据大家的反映的普遍观点来说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其一:国家宏观调控(即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其二: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

其三: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其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

其五:热钱炒作的因素。

我看了一些文章不完全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次物价为什么涨?

第一,有成本的原因,尽管大宗农副产品没有怎么涨,但是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蔬菜等涨起来了,这里面确实有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民工一天的工资相当高,我曾经听说原来新疆棉花收集时找河南的农民去一天50块,现在100块也找不到。这是一个例子,说明有成本推动的因素。随着如何把蛋糕切好的呼声下,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做大了,收入分配怎么解决好?想尽办法把蛋糕切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推动和引起的物价上涨会持续一段.在民工荒或者是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时机大背景下会维持一个阶段,现在物价压力不仅仅是这个。

第二个原因是输入性的,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尽管加强了资本管制,大家很关心热钱问题,货币供应多的问题,担心超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客观上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第三,物价上涨环境中,市场投机炒作也相当厉害,我在一些场合说,比如网上的语言豆你玩、蒜你狠,这样的炒作本身对物价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 仔细分析最近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几个方面都有。但是不管是炒作原因,成本推动也好,还是国内一些需求原因,说到最后物价问题还是货币问题。

六、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

1、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促进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强信心,减少过度储蓄,扩张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我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应增加在岗职工收入,以支撑居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实行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优先的政策,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弱势群体,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发放低保补助费是一个方面,同时应注意解决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着力解决由于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存在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使之尽快脱贫。

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更新消费观念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应从研究生产和供给,转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产经营单位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目前,我区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还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4.稳定价格

稳定价格总水平的24字原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把市场价格稳住;同时,考虑到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成本推动因素等可能会长期起作用,所以要把采取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就是要打好组合拳:针对供给面的因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合理利益,保障主要农产品和重要农用生产资料的供给,完善储备制度,合理降低运输等流通成本;针对需求面的因素,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上涨最基础性的货币条件;针对国际上的通胀输入因素,密切跟踪和防控境外热钱流入,搞好重要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调节,增强国家储备的吞吐调控能力;针对市场管理因素,把维护市场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重点打击串通涨价、变相涨价、囤积炒作等不法行为;对于政府所管价格特别是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要把握好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就是要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同时,针对通胀预期因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澄清各种不实报道,客观分析物价变动趋势,稳定各方面的价格预期。所有的货物,不得高价进口,不得低价出口。物的最高价格,超过上线,禁止进口;限制出口货物的最低价格,低于下线,禁止出口。什么昂贵出口什么,什么便宜进口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价格预期比稳定现期价格更为重要。

七、个人结论

对于调查结果我最深刻的体会是:

篇2

1.1研究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普通本、专科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1446570。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消费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收入不稳定(有相当的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的收入)但是却有着巨大的消费诉求的特殊群体,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了解我国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我国的物价上涨情况为食品价格带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际因素。国内因素表现为:国内农产品成本上升;流动性过剩;实际为负的利息率等因素导致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国际因素表现为: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上涨而影响到国内的物价。

1.2文献综述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关于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现状如下:第一、使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使用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仅能分析到大学生消费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挖掘内在的深层原因。第二、进行研究的地区限制性很强。地区差异明显,以某地区的情况来推论全国情况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第三、关于广东大学生在物价上涨条件下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存在缺失的情况。

2 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四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抽样调查,共完成问卷3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1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广东省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要分析物价上涨对广东省省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认识广东省大学生的消费资金来源结构和消费资金的普遍水平。经调查发现广东省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应,在本次调查样本中,84%的学生其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14%的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学校勤工俭学、课余打工来获取生活费用,3%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这充分说明了广东省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单一性和对家庭的依赖性。此外,广东省大学生的生活费的范围主要集中在400元——700元之间,而一般的大学生一天的伙食费大约为15元(按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为6元),那么一个月的伙食费就为450元(按一个月30天计算),另外通讯费50元,网络费用30元,日用品消费约100元,交通费用50元。如此计算,大学生一个月的必需费用理应为680元,由于这种必需费用除去了临时需要增加的费用和人情消费,因此导致大学生必需的生活费与实际费用之间出现缺口。

3.2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3.2.1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对消费的对象进行调整来应对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从而使得消费的结构发生变化。通过调查和分析可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较为固定,是由基础消费、关系消费、偏好消费、表现消费构成。物价的结构性上涨使得大学生在各种消费上的比例有所调整。一个正常消费的大学生,基础消费在其消费中占最大比重,约80%。另外,大学生避免不了一系列的人情消费,如社团活动应酬、旅游、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在物价上涨尤其是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大学生主要通过减少基础消费和人情消费来应对物价上涨。我们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发现37%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限制基础消费来应对物价上涨,31%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限制关系消费,16%的大学生选择限制表现消费,15%的大学生选择限制偏好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社会活动变得无法避免,消费结构的多元俨然已成为一种常态。然而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生活费用相对固定的大学生群体在基本消费中的比重增加,其它方面的消费相应削减。结构型物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常态,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多元的消费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2.2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消费观念是指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从2007年起,物价上涨一直在持续,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大学生群体的购买动机属于更倾向于感情动机的类型,这种动机类型的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追求时尚、新颖、名牌,不大注意商品的价格,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胜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于是在物价持续上涨而生活费用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物价上涨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强。在购买过程中求实求廉的动机增强,更倾向于选购折价、优惠的商品。

同时,物价上涨令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更强,理财意识也大大增强。虽然物价上涨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消费而言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3.2.3大学生应对物价上涨的现状

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看待问题。价格的上涨已经是既成的事实,我们不可能让物价回落到原来的水平。理性接受事实以及积极应对才是上策。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45%的大学生会通过兼职增加收入以维持生活开支,26%的大学生会限制消费,精简节约,减少开支。17%的大学生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扶助政策来调整收入和开支,剩下9%的大学生会向父母要更多的钱以维持日常生活。

当今社会很多的公司单位会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兼职,特别是在广东地区,企业对于在校大学生这种廉价劳动力的需求特别大。另外,对于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广东家庭而言,鉴于大学生家教比在职教师便宜并且态度好,大多数家庭都愿意聘请大学生当家庭教师。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依然可以选择多种途径赚取生活费。有不少的大学生表示课余的兼职工资完全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费而不需要向家庭索取。

对于不做兼职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家庭对自己的费用补给来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家庭的比例逐渐减少,小康家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且一大部分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非独生子女但兄弟姐妹都不多。因此,一般家庭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不断提高。每个月给孩了增加一两百元的生活费对一个家庭来说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在大学生应对物价卜涨的能力不断提高。

4 结语

物价上涨是既成的事实,其对广东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突出的。此次调查期望能够通过分析物价上涨对广东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真实反映广东大学生的消费生活现状,为大学生以及社会其它成员提供数据参考。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巨大的准消费群体,其生活消费情况及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共同重视和关注,这对于构建幸福广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牟宏霖,近期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待建议[J],新西部,2007(22):89.

[2]卜巧花,顾子祺,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地区高校的调查报告[J],知识经济,2009(10):69—70.

[3]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值得注意的是,7月4~11日,总理还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理多次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中美物价讨论折射人民心态 须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

2011年中,美国美世咨询公司公布的一份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生活成本排名居全球第20位,甚至高过纽约。这份调查报告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各方对中美物价水平的热议。专家分析认为,美世咨询公司报告考察的是跨国公司海外派驻人员在各地的生活成本,据此认定“北京物价高过纽约”纯属误读。不过多名专家表示,相对于国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而言,“国内物价确实高了点儿”。

有专家指出,“中美物价大讨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当下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心态。”正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感觉到物价偏高,生活成本增加,才引发了如此热烈的讨论。

总体来看,近几个月CPI的强势上扬,最主要的促发因素是短期内猪肉价格的疯狂上涨。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通胀形势的确比较复杂,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长期刚性因素的影响,也有流动性过剩这一中期因素的困扰,还有输入性和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等短期因素的制约。更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的物价上涨正在从食品领域向更多的消费品零售行业和服务业扩展,开始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半年怎么走?2011年7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的物价正处于一个相对温和上涨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物价始终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夏斌建议,当前短期的调控政策要着眼于长期问题的解决,面对未来物价可能持续出现温和上涨,政府需要及时出台政策,以重点帮助低收入群体确保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未来应尽可能用市场、法律的手段替代过去积累下来的行政措施,同时要采用多种政策工具,并防止其效应互相抵消。7月21日,《人民日报》又援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的观点认为,目前的通胀大致是在中度以下,基本可控。预计未来十年内CPI平均升幅为3%~5%。通胀对中国而言是个短期危险,不要因为控制物价而放弃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有形之手”亮剑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2010年以来,为了让百姓不为吃菜发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多管齐下,“绿色通道制”、“农超对接”、取消“进场费”降低“摊位费”、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鲜菜价格出现了可以感受到的明显回落。但是,由于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开始明显上涨到涨幅出现明显回落时间通常需要18个月左右,因此下半年猪肉价格难以明显回落,稳定物价任务依然艰巨。2011年以来,各地坚持把稳定物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季度以来,为了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受物价上涨影响,多省已启动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相关链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

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

篇4

调查内容:部分食品价格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当前,正是春节前期间,各部门也在欢渡春节。有人说:“这一年的辛劳赚来的钱,正是为了欢渡春节。”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年中花钱最多的一次节庆。于是趁势我也走访了温溪菜场和周边商店,当了回顾客,去亲身体验春节消费的感受。

下午,我随着人流进入了喧闹的温溪菜场,发现各种商品市场价格多少都有增加……于是,我向摊主询问了小白菜的价格,发现原来的小白菜是1.5元,现在涨到2 .5元,比原来增张百分之六十六点七。猪肉摊上挂出8.5元/斤的牌子,原来猪肉只要5.5元一斤,涨幅达55%,原来可以买1.5斤的钱现在只能买一斤。不仅肉和蔬菜有涨,粮油也油涨。比如色拉油从原来每斤3元涨到4元,涨了33%。粉干每斤也涨了5角钱,消费者表示还可以接受。

详细列表如下:(单位:元)

小白菜 鸡毛菜 花菜 猪肉 色拉油 馄饨 粉干

篇5

一、量化宽松背景下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发达国家搞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间接印钞票,导致了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并造成流通中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弱势群体和大学生生活的消费。2011年10月吴琼课题组对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情况实施了“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问卷调查。从收回的有效问卷和同学反映看,食堂饭菜价格全面上涨和超市的食品、日用品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对于无收入来源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影响较大。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资金主要来源调查显示,来源于家长工资占93%、勤工助学占2.5%、贷款占4.5%。个体每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上的占6.6%、在600元~800元的占38.4%、在400元~600元的占49.6%、在300元的占 5.4%。价格上涨前大学生月生活费用多集中在300元~500元之间。物价上涨后,生活费用在600元~800元、8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都有所增加,月生活费用普遍上涨了200元左右。唯独生活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同学比例有所下降。由于学校食堂饭菜价格上涨导致大学生生活费用增加。调查中我们对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的变动也进行了统计,学生日常最常吃的馒头、米饭、面条、蔬菜、肉、豆腐等六种饭菜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调,最低的上涨幅度也在30%,这就说明日常伙食费用的增加成为大学生生活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正确看待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消费影响、特点及原因

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生活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增加了大学生生活负担,尤其是加大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压力。55%同学对物价上涨有一定的抱怨和无奈,认为生活消费上涨幅度过大,造成家庭负担加重。生活费用的增加过多,使部分家庭困难的同学不得不减少生活开支,以致有些同学放弃价格较贵的荤菜,只能是吃便宜的菜饭,长期以往会导致营养失衡、身体不佳,影响学习和健康。45%的学生基本能接受,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由于自然、国际等原因造成的一些难以预见的困难,物价上涨是可以理解的,国家给予一定的控制和补贴、对他们的生活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物价上涨有着多样性的原因,尤其是在量化宽松背景下的全球商品价格都在上涨这一显著的特点,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

1.商品成本价格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主要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多数和十年前的价格持平,只有个别商品价格略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使成本价格大幅上升,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合理性质;铁矿石、煤炭、石油、水泥、钢铁等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近几年民工用工紧张和新劳动法的推行使中国劳动力价值急速增加即工人工资不断上涨,这无疑推动商品成本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的通胀和物价上涨。

2.商品供求结构失衡。市场对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国内粮食价格、饲料价格的不断攀升。近年来,生猪收购价格偏低、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提高使猪肉供给减少,迫使价格提高;财富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肉食类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造成供给小于需求的不平衡,使中国肉价大幅上涨;同时猪肉、粮食价格上涨还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上涨。使肉类、粮食的供应更趋于紧张。这是猪肉价格变化、饲料成本增加的共同作用,和国际上相关物价上涨的波及影响的共同结果。

3.美国等发达的国家大量印钞票。温总理说:“这次物价上涨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国际上带有普遍性。”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各国相继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过量资金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特别是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通胀压力。美国2011年6月完成两次量化宽松,一些发达国家积极跟进、中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是被迫的跟进。连续两年货币信贷超额投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物价上涨,一些游资趁机参与囤积居奇、投机炒作,必然造成通货膨胀。

4.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的发生。中国由于粮食猪肉等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加上南方出现“猪高热病”、蓝耳病等疫情的影响,部分养殖户直接降低饲料原料质量控制、营养水平、忽视免疫、消毒等方法导致了猪群抗病力下降死亡率增高,也加剧猪肉供应紧张。同时部分省区又先后遭受了干旱、洪涝、风雹、低温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等灾情,以致影响中国粮食、肉类等物价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

三、高校应对物价上涨冲击的对策

教育部去年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力度,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食堂应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并给予高校一些补助资金和支助政策,限制饮食大范围的涨价。尽量减少物价上涨带给大学生的生活负担。

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尽量减低对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影响。首先,要严格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等商业行为的严格监管,监管食堂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的涨幅,维护市场秩序。其次,要从点滴小事上体贴关心大学生成长。建议在饭厅放两个微波炉供大学生热饭使用,让大学生在冬季能吃到可口的热饭菜。最后,指导食堂农产品流通工作,畅通“绿色通道”即从田头直接购买新鲜又便宜的菜,降低菜价成本、稳定物价,增强调控能力。

2.高校领导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引导学生,不参与一些不负责任的炒作,防止不安定的因素,维护学校的稳定团结。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适度消费。根据个体生活、学习和文化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把握消费“度”,即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的消费。学生时代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最后,要引导大学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树立勤俭节约的精神,防止浪费,避免攀比消费、高消费等不良行为;以降低生活成本。

3.高校领导要不断“完善奖励补贴制度”。首先,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多给予关心和支持。保障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给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生活补贴、给贫困大学生减免学费、杂费。提高优秀大学生奖学金的覆盖面和金额等方式来应对物价上涨。其次,建立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即建立健全学校小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这是当前保障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立竿见影的措施。减轻大学生的生活负担,并激励大学生上进心,为学生的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大学生应对物价上涨冲击的对策

1.大学生要独立、冷静、机智地对待物价上涨不随波逐流。曾经有学生在互联网上关于“全国大学生联合起来抵制食堂的菜价,在学校餐厅罢餐”的呼吁。虽然响应的大学生人数不多,但能体现在物价上涨背景下,个别大学生不理智、不考虑后果的做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冷静、理性、正确对待物价上涨。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上涨的多种因素,从自身内部思考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如制定个体生活消费计划,包含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尽量降低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影响。

2.大学生要学习科学理财、合理规划生活消费。首先,要理性消费。平时不急于用的东西不随便买,控制个体消费欲望。以联络感情为目的,和朋友经常性的上饭馆消费,应当有所节制,做到合理规划理性消费。其次,学会科学理财。科学理财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行为,这是现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可忽略的问题。科学理财要细化生活消费的内容,学会制定个人预算,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最后,要有储蓄意识。储蓄意识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而需要的应急消费。这是生活中必须要有的观念。既要想到当前利益,又要想到长远利益。大学生的科学理财反映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实践能力发挥。

3.积极提倡网购、团购、批发购买等形式这是应对物价上涨的一种新消费方式。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压力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动力。网购因成本较低,价格便宜受到学生欢迎。在大学生集中地——学校,也可以集体批发购买一些日用品、食品等回到学校在同学中具体分配。班级生活委员可具体负责办好此事,这在批发购买具体工作中可能很麻烦,但减少了零售和批发之间的差价,节省一部分钱,为同学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也是大学生应对物价上涨及通胀的一种手段。

总之,应对物价上涨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局、社会和大学生稳定。决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高低。对当前物价形势,既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既充分认识调控物价的复杂性,也看到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在发挥各高校大学生智慧基础上,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篇6

在对中等收入家庭理财动机进行研究后发现,主要动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质量、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这三个方面。他们的投资品种选择,以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作为其首选三个品种。在追求投资乐趣的家庭中,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多;注重筹划未来的家庭中,选择投资型保险比较多。但即使投资目的各有不同,都有超过40%的家庭会选择投资基金。

篇7

尽管如此,只有11%的有涨薪要求的职场人与上级就涨薪话题进行了沟通。55%的人想说但是一直犹豫,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说该怎么说,总觉得张不开口。其余34%的职场人则表示,知道涨薪是不可能的,也就只是想想,做做白日梦罢了。

摘自《京华时报》

调查显示 :

女性就业率高世界更富裕

王鹤瑾

美国女性获更多新增职位

本世纪头5年,在美国净增加的近400万个工作岗位中,有略多于半数的岗位被女性得到,不仅如此,在获取薪资水平较高的新增岗位方面,女性的表现也优于男性。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2000-2005年统计报告显示,这5年间薪资水平在中值以上的净增就业岗位中,被女性获得的有170万个,而被男性获得的仅为22万个。在所有净增工作岗位中,这5年间男性获得的岗位数为1804000个,女性为1996000个,占总数的52.5%。

报告显示,各就业门类中,女性在获得高薪资岗位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男性,特别是在保健、金融和管理类岗位上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截至2005年底,女性占据的这类岗位净增加了110万个,而由于制造业大面积裁员,男性占据的这类岗位则净减少了20万个。不过,两性间的工资水平差距依然存在。以2005年的统计数字为例,男性的周薪中值为663美元,而女性为486美元,是男性的73%。

女性就业率高世界更富裕

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凯文・戴利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假如有更多女性从事有薪酬的工作,这个世界会更加富裕。

调查发现,在瑞典,15岁至64岁女性中70%的人在工作,与同年龄段工作的男性比例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在美国和英国,差距约为12个百分点。而在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这个差距超过20个百分点。

戴利表示,如果女性就业率提升到和男性相同的水平,假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就业率增长成比例,那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欧元区增长13%,日本则增长16%。戴利还认为,提高女性就业率可能有助于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难题。可能有些人会担心女性高就业率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可戴利表示,事实上,当男性和女性就业率相差无几时,女性往往会生育更多孩子。

摘自《国际金融报》

中国社会婚恋调查:男性

宜婚年龄推迟至31岁

姜葳

现实中一成已婚人士目前的伴侣是“网恋”而来,2/3的人接受姐弟恋,婚前同居观念得到普遍理解和接受……由北师大心理学院、计世资讯和百合婚恋研究院联合撰写的《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已出炉,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女性眼中最理想的男性结婚年龄推迟至31岁,而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起逐年递减。

30岁左右男性最适宜结婚

这份《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自去年8月起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例调查,通过街头访问、深度面谈和互联网调查的方式,共计受访人群超过200万人。2006年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女性认为,23到26岁的男性是理想的结婚对象,而30岁左右的男士则仅被一半女性“看好”。

而到了2007年,30岁、31岁的男士的好感度竟骤增至80%,也就是说,8成左右的女性认为而立之年的男人最适宜结婚。

25岁女性是最理想结婚对象

相比之下,理想的结婚年龄对女性比较残酷。大多数(65%)男士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岁的女性。从30岁起,她们的结婚机会就直线下降:30岁的时候,有25.5%的男士认为娶她还OK;35岁的时候,仅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

而男性就要轻松很多了,即使到35岁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愿意嫁给他,甚至40岁的“不惑男士”还有15.2%的女子来选择他。

篇8

美国之音电台

宏观调控须防过度紧缩

中国经济表现强劲,显示仍处于上升轨道中。无论GDP增长及通胀都属近期高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很自然地推出了防止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通胀由结构性转向全面性的“双防”策略,可算是特具针对性。但必须注意策略应侧重于防:不能当经济已经过热或通胀已属全面性,需要大力收紧来重加抑压。在高度复杂的情况下,运用宏调措施时必须格外小心,既要防过热,但也不能过了头,因而不必要地拖慢经济发展步伐。

《大公报》

中国外交姿态渐变

与以前“韬光养晦”式做法不同,现在“有所作为”式外交基调在中国外交动作中明显表现出来。中国近日对、伊朗核问题表明立场,拒绝美国军舰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警告、拒绝以及立即采取报复措施,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中国外交新面貌。

韩国《东亚日报》

改革30年,中国人对自由贸易的支持让人惊讶

美国皮尤“全球态度访问”4.5万人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47个国家中,中国对自由贸易的支持程度最高,达75%;美国最低,只有59%的美国人表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对美国有良好影响。报告称,有迹象表明,西方对经济全球化的狂热逐渐消退,美国和西欧等国已不像5年前那样支持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了。相反,在中国和印度这样崛起的亚洲经济大国,公众则几乎全部赞同全球贸易。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

欧洲企业:中国商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亟待改善

在中国欧盟商会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中,虽欧洲企业仍然看好中国,但也反映中国政策法规的不透明与缺乏连贯性是其在华开展业务的最大障碍。中国政府部门并不总能对其政策法规作出清楚解释,而有些规定的出台往往过于突兀。另外广告知识产权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担心知识产权遭侵犯,受访企业中有半数表示无意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美国《华尔街日报》

篇9

面对国内全面通胀压力,央行2007年连续5次加息,但总体而言,利率上调的速度仍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这就意味着普通居民是处于实际负利率当中的。央行开展的第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报告显示,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逐季攀升,从第二季度的29.5%,一跃升至第四季度的47.1%,而且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高位回落,对未来收入预期也较为谨慎,预期收入会增加的居民不足3成。这些数据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城镇居民对物价快速上涨反应强烈,并且预期下季度物价还将继续攀升。

城镇居民中大多数是普通收入阶层,他们是以稳定工资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薪阶层。由于收入的相对稳定,并且预期在短时间内工资不可能大幅上浮,因此面对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与高收入阶层相比,他们更直接地体会到通胀压力,这就迫使他们想办法开源节流。于是,投资就成为他们抵制通胀的主要武器。一般家庭投资方式可分为三类:即家庭实业投资、家庭金融投资和家庭实物资产投资,而金融投资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主要投资渠道,居民的个人资产开始由存款更多地向金融资产、房地产等转化。

二、家庭理财观的明显转化

由于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涨,个人财富开始缩水,对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加强,普通收入阶层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类似于1988年发生通胀时囤积家电和柴米油盐一样,我国出现了全民投资的热潮,不过这次囤积的不是柴米油盐,而大多是金融投资品,如股票、基金、外汇、债券、保险产品、期货等。

先拿股票来讲,投资股票原本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正常渠道,而在面临通胀压力的今天,这确实也是家庭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的途径之一,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达到这样的目的。在现今的全民炒股浪潮中,有一大批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冲进了股市,截止至2007年10月沪深开户数已增至1.2亿户,与2006年相比净增4,186万户,而过去四年总共也才增加了900万户,新投资者的剧增与个人财富的缩水息息相关。有人形象地把财富比喻为人的外套,而每天早上醒来,你都会发现这个外套在缩水。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个人资产贬值,投资者都期望能够通过投资来得到弥补,从而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而在一系列暴富神话的诱惑下,很多人选择了加入抢购股票的洪流中。其实,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一般只有具有一定股票市场知识的人才会介入市场,而从沪深开户数的剧增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却有大量没有任何股票知识的人被卷进了炒股的洪流。“今天的股民投机性太强,大家都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也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长期研究深圳特区区域经济特征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钟坚认为。盲目和投机性投资风险是巨大的,更何况是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

不仅是股票,投资者对基金的追捧也丝毫不亚于股票,2007年初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基金账户数为574万户,到8月底就增加到了2,094万户,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史无前例。在新疆伊宁竟还出现了排队买基金,因凌晨三点排队仍未买到而打110的现象。投资者数量的异常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投资需求的正常增长,当然不难看出其中肯定也不乏盲目投资者。有投资者认为,基金由专家理财,既可保证一定收益率又能控制风险,把基金当成是高收益率的储蓄,或者用炒股票的方式炒基金,这都是对基金风险认识不清造成的。基金风险虽然相对于股票风险较低,但也不可以盲目购买,若盲目跟风,进行投机必然也有巨大的风险。理财专家提示,一个家庭若拥有6支以上的基金,其风险与股票相当;而普通收入阶层,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本身就有限,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结构必然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和稳定。因此,树立良好的家庭理财观,明确自身的理财目的,至关重要。

三、树立良好的家庭理财观,实现资产合理配置

(一)什么是科学良好的家庭理财观呢?河南财经学院巴力认为,“普通家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投资理财观。”他建议,面对火热的投资市场,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的头脑,特别是普通工薪阶层,要针对家庭有限的资产,科学制定中长期理财计划,以“保障为先,兼顾收益”为理财原则,以“提高生活品质和家庭抗风险能力”为理财目的,避免让投资成为负担,制约影响生活,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投资理财观。

在面对全面通胀的压力下,首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要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兼顾风险,这就是首要保证,切不可因为身边暴富的例子而冲昏头脑。其次,就是要转“投机”为“投资”。就现今投机性最大的股票来讲,投机性获利对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普通收入阶层来说是具有偶然性的,今天赚1万元,明天亏2万元是很正常的事情,股价的频繁变动导致投机性获利变化巨大。因此,只关注股票价格而忽略了上市公司真正的价值,这是本末倒置的,没有公司价值支撑的股价相当脆弱,风险很大。最后,就是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切不可盲目跟风,在进行投资前可找有相关知识的人咨询或者可交由专业的投资理财师代为打理,有稳固的专业背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理财师更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中为顾客选择适合的产品,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兼顾。

(二)收益保障兼顾,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普通家庭投资最多的金融产品,从收益的角度可分为四大类:1、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信托等;2、稳健收益类产品,如基金;3、积极收益类产品,如股票、权证、QDII等;4、激进收益类产品,如期货等。另外还有黄金、收藏、房产等方向的投资。对投资品的合理分类是我们制定理财计划的第一步,这四类可投资的资产,风险收益各有不同,收益越高,相应的风险越大,各个家庭则可按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每笔资金的使用期限与额度大小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选择投资方式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分散风险的原则。普通收入阶层的家庭理财既然要力图实现“保障为先,兼顾收益”的理财原则,势必需要通过选择不同风险的投资组合来实现。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投资方式还须随着家庭收入主导者生活重心的不同逐步调整。根据人生理财投资周期理论,即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财务支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其风险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认清家庭各个阶段的理财意义是很重要的。而收入相对有限的普通家庭,更应该明确自己人生所在阶段的生活重心,将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

篇10

1. 虚拟货币发展现状

根据艾瑞咨询即将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79.2亿,同比增长28.7%,环比增长9.1%。预计到了2012年整个产业收入将达到686亿元,每年增长率在20%以上。按照全球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市场占有率还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达3.84亿,宽带网民3.46亿,网站数323万个,域名数1682个。CNNIC《2010中国网页游戏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大型网页游戏用户规模达到2384万,其中44.3%的大型网页游戏用户在游戏中产生过花费。而从用户使用年限上看,使用年龄在3年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60.9%。目前虚拟市场存在的货币有:腾讯Q币、百度币、网易泡币、盛大点券等,下图是部分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与现实货币的兑换比率及充值方式示意图。

2. 虚拟货币的特征

(1)虚拟性。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虚拟货币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用来作为信息商品的交易媒介以及作为虚拟财富的储存手段。

(2)流通速度快。面对日益增长的网民及虚拟货币使用者,商家会疯狂造币,而互联网提供便捷的支付加快虚拟货币的流通速度,使得虚拟货币具有无限扩张能力。

(3)流动单向性。虚拟货币可以通过声讯电话、银行卡、手机话费和人民币到商处购买进行充值。正常情况下,官方渠道只允许单向流动,不可以将虚拟货币币兑换成人民币。

(4)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非互换性。虚拟货币的发行方是各家网络公司,各虚拟空间如各类网站、聊天工具、游戏平台、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单位不同,所以他们之间大部分不能相互兑换。例如:腾讯Q币只能在腾讯的网站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二、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流通的影响

1.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虚拟货币流通中,各虚拟空间的虚拟货币单位不同,现实中大部分人存在于多个虚拟空间,但是各虚拟空间之间的各种虚拟货币不能完全进行相互转换,为了减少转换虚拟空间的转换成本,各种虚拟货币的线下买卖悄然而生,产生了新的矛盾,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货币法定比率不变,而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的市场价值随市场劳动生产率和供给关系变动而变动,从而导致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和两种货币的实际比价的背离。这样,当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人们倾向与将足值货币收藏起来,则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以Q币为例,人民币和Q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为1:1,但是像Q币这种热门的虚拟货币,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Q币与人民币进行双向兑换,在些网站上,Q币的兑换价格一般是150Q币按120元人民币进行买卖,既Q币在“黑市”上兑成人民币会贬值,在这个市场中,Q币的实际价格低于法定价格则为“劣币”,而人民币则为“良币”。两种货币并行,便是虚拟货币驱逐人民币的后果。

2. 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

随着虚拟货币流通范围和流通速度的不断增大,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的双向流通会使得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波及到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也存在需求推动型的虚拟通货膨胀,网络游戏玩家随着游戏中虚拟人物等级的提高,对各种游戏的道具、装备等物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其次,有些游戏玩家为了节省练级的时间,一般会购买装备,用金钱换回时间,将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等级提高。由于对虚拟物品的需求增加,势必会造成必需品供小于求,物价上涨。

3. 货币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虚拟国度中,也会存在货币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如网易的POPO金币,2004年4月POPO推出金币换免费短信活动,网易为了扩广POPO软件,扩大POPO金币帝国的“公民”数量,POPO推出“好友分成”的货币政策,通过好友的金币数量分成得到一定量的金币。通过好友的时间累计在短时间获得非常可观的金币数量,使得POPO金币的供给量疯狂增长。这政策影响了POPO金币的价值,2006年POPO调整其政策,用POPO免费发短信给手机好友扣2000个金币/条,而POPO好友之间发送短信为1000个金币/条,限制1个月600条。POPO公民发送短信所需的金币数量从2004年10月20日的1000个金币/条上升到2000个金币/条,发送短信所花费的金币数量翻了一倍。

参考文献:

篇11

在此前的4个月里,CPI的同比增幅一直节节攀升:2.2%、2.7%、3.3%和3.0%,3月份更是冲出3%这个全年的调控目标。而且是在央行3月5月连续两次加息涨势难扼的信号,5月份的3.4%则几乎成了红色警报的代名词,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宏观经济正继续升温。

3.4%的CPI底高不高?它与人们谈之色变的通货膨胀又有什么关系呢?西方经济学认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而西方社会则将3%以上的CPI指数视为进入通货膨胀阶段。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而此次五月份的CPI指数,也已创下两年以来的最高值。

而尽管如此,各界人士仍有对于该指数的不同看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昨日表示,5月份CPI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了8.3%,但CPI指数上涨3.4%,并不是太高。他认为近期加不加息和物价上涨有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除了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外,同时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以前物价很低的时候,如去年CPI只有1.5%,央行也加过息。

CPI是判断通胀的标准吗?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则指出,近年来关于CPI的权重能否反映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一直受到质疑,因此是否能够担当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参照系的重任,是一个问题。

叶檀认为,与周望军的表述相反,对CPI的常见指责是低估了中国的物价涨幅,其选取的消费品权重滞后于现实生活。20多年前制定的基础统计标准数十年如一日,即便调整也是微乎其微。屡为人诟病的CPI篮子中物品食品类权重高达三分之一,而国内居民目前最大的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住房消费、通讯与交通消费,其价格变化或者只占很小的比重,甚至不能在CPI数据中反映出来,居住和医疗仅为14.5%、11%,房地产等未被纳入CPI。因此,粮食食品价格大涨则会表现为CPI指数的上升,5月CPI上升,食品价格上涨应占首功。

6月CPI可能超过4%。随着6月份即将结束,市场成员对于后期CPI的变化也充满着猜测。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们还看不出CPI在6月份会出现止涨回落的趋势,更为可能的是6月份的CPI同比增长幅度会在3.4%的基础上继续攀升。中国证券网分析指出,考虑到截至2007年5月份食品要素的环比连乘因素,初步预计6月份CPI中食品要素的同比增长幅度将达到9.90%-10.20%,在假定非食品要素同比增长幅度保持在1%的历史较低水平的基础上,初步估算6月份的CPI的同比增长幅度将达到4%以上。如在6月截至前,食品各类子项价格不出现明显的下跌,则6月份当月的CPI增长幅度将再度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

通胀之忧

通胀是否真的会来?据中新网报道,央行于6月5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香港文汇报报道,此间经济观察家分析指出,此次调控力度相当大,表明当前政府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和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坚定决心,亦显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弹性化这两种手段,来达到收紧流动性过剩、为经济降温的根本目标。而同时有分析家指出,央行此次出击,也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过热所隐现的通胀危机更加关注。自年初以来持续升温的 “CPI预警”、“通胀危机”等观点的讨论,也在学界、业界达到了异常火热的。那么,无论CPI是否与通胀有着必然联系,我们都会关心――通胀是否真的会来?

历史上的通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通胀的概念和历史。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两次较为严重的通胀和一次较为温和的通胀。两次严重通胀分别发生于1987年~1988年及1993年~1994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随着我国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不断提高,手段的不断完善,加上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增强,第三次的通胀压力并未导致类似前两次那样的严重后果。

我国上一轮的CPI上涨,即“温和通胀”始于2003年10月,主要是由粮食供需失衡引起的。在各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2005年我国粮食市场基本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由粮价及食品价格主导的CPI上扬行情基本告一段落。不过,从2006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粮价不断攀升。进入2007年以后,我国粮价继续在高位盘整,并带动食品价格和CPI快速上升,加大了通胀压力。

目前通胀压力很大。“如果今年夏季粮食减产,通货膨胀环比将可能大涨。”身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经营部高级经济师的何志成,显然为通胀危机忧心忡忡。他指出,虽然中央已经在控制猪肉、鸡蛋、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但涨价原因是因为城市货币增加太快,供应短缺的危险越来越大。比如一季度的居民收入提高了17%。按照宏观调控惯例,在物价上涨尚不剧烈时,央行可以采取连续加息的方法进行调控,而如果物价上涨很快、面积很大的话,通胀压力就会急剧增大。那是央行再如何加息恐怕也不会管用。

何志成认为,政策监管层的注意力长期以来一直放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如何释放的问题上。并由此采用了“货币先行”政策,同时加快了虚拟金融市场发展。而这已经导致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信号联系不敏感。短期货币投放过多,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已经不是虚拟金融市场所能承载的了。而这些货币恐怕最终要流向商品市场,对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构成压力。如果市场物资充裕,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仍然压制,资金甚至会流向实体经济的投资市场,刺激生产潜力的扩大。但现在的情况恐怕不是。

食品供应短缺是通胀前因。而如果供应食品出现短缺,通货膨胀的大面积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规律。一旦通货膨胀大面积出现,所谓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快就会转变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当前,在多种现实的压力之下,央行仍然在被迫加大基础货币发行量,这将直接导致人民币从当前的升值趋向转向贬值趋向。对外,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内,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国内购买力下降,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中不得不高度关注的焦点。

另外,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负责人在谈到通胀问题时表示,通胀是指货币对商品的供过于求。所以是否会出现通胀,不仅要看商品是否出现短缺,还要看货币是否发行得太多。如果货币发行过量,即使商品供应充足,也仍然存在着通胀的可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辉清博士也指出,目前CPI上扬带来的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央行很可能采取再次加息的措施。

经济过热是隐忧。事态果如专家预料,央行日前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0.5%的幅度内浮动。

此外,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业界分析家指出,央行此番一系列动作强烈暗示了经济过热,通胀隐忧的信号。另据调查,央行日前的2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人数正在下降,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已降至55.8%。银行家对下季度利率水平上升预期强烈,同时预计下季度货币政策趋紧的比例上升至43.5%。但中、小型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依然没有减退。调查显示,在几次加息资金成本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此类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依然旺盛。

城镇居民储蓄走低,投资强烈,加重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6月20日公布了2007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总体上升,收入预期继续向好,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度下降,储蓄和消费意愿连续走低。5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

调查显示,居民家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存款占比从2005年第2季度的68%、2006年第2季度的66.5%降至2007年第2季度52.3%,累计下降15.7个百分点。

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认为购买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从第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40.2%,并成为居民的首选,改变了以往依次为储蓄、消费的习惯排序模式。同时,居民消费意愿(选择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连续3个季度下滑,从2006年第3季度的28.2%降至本季的19.5%,累计降幅达8.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这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过热,资产价格虚高,为企业规避银行信贷圈钱创造便利。

杞人之虑?

与此同时,坚持认为通胀危机不存在的声音也很响亮。

消费品供大于求,不易发生通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工业消费品现在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下降态势。对于服务类价格,包括水电煤气,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如果价格上涨过快,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暂时不涨价。因此,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同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季铸也认为,看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应当只从中国本国的视野来看,而应当从世界经济的视野来分析。身为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季教授指出,全世界的商品生产总的来说都是过剩的,价格向下走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不管是国内国外,通货膨胀都是没有基础的。他说,猪肉涨价的原因主要是饲料价格的高涨,而不是猪肉本身的原因。而粮食涨价的现象则是全球性的。“因为粮食是给人吃的,你拿玉米去生产乙醇来给汽车吃肯定是不够的。”因此这种短缺并不是全面的,而是一种结构性短缺,而肉涨价是适应这一趋势最正常的反应。他同时指出,猪荒前后的政府措施有误,都造成了不利的结果。如猪荒前政府政策影响了肉类加工厂,导致种猪都没有了,而事情发生后政府也没有让市场去自我调节,反而出手干预,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流动性过剩不是问题。季教授认为,CPI有多少不要紧,它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标准。由于我国长期对外贸易的顺差,货币多了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没有通胀的危险。流动性过剩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本来市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人民币不升值,就造成了货币本身的供大于求,物价肯定要上涨,老百姓的生活肯定要比以前紧张。只要CPI增值比经济增长的幅度低,就是净福利,说明百姓的购买力还是在增强的。只要不增到10%,不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百姓的实际收入就是增加的。

他指出,工业经济本身就是过剩经济,全球的价格水平都普遍下降,CPI只是一个尺度,不能代替基本水平,也不是通胀的预警信号,通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的国际市场是个开放的市场,一个地方的商品,比如猪肉,暂时短缺,其他地方的商品就会补进来,这是市场的规律。只要保证开放,就没有涨价的道理,市场现在涨价,就是在给商家以信号,政府不应当在这个时候出手来干预这个正常的信号。只要市场这个积极的信号传到商家那里,他们就会应市场的需要来供货,生产上去了就没有通胀的道理。他说,他本人不认为经济过热有什么不好,只是我过现在的经济过热是建立在破坏资源环境的基础上的,而如果是经济本身过热,比如服务经济等,那反而是好事情,至于学界对此显现的担忧,以及对通胀的预测,他认为纯属杞人忧天。

面临抉择

一方疾呼通胀压力日渐紧迫,一方坚称通胀、过热都是庸人自扰。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如果只是过热不是通胀,则经济面临是让政府调控还是放手市场自我调节的选择;如果存在通胀,则要面临是让人民币升值还是采用适度通胀方法的选择。

是用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按北京工商大学季铸教授的观点,经济过热不必过虑,通货膨胀也是庸人自扰。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前政府如何解决物价上涨造成底层居民生活压力加大的问题。

季教授是不赞成政府直接调控。他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在猪肉涨价之前的调控手段,错误地打击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后来的猪荒。他认为,养猪户遵循市场的自然规律,在猪肉供过于求的时候减少养猪数量,待猪价回升,在增加养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政府此前的调控措施过急,严重打击了养猪户。使他们按照市场规律来加减养猪数量时又受到政府的干预,“挣不到钱还有被骗的感觉”,从此对市场失望,觉得永远不会有利可图,从而丧失了积极性和对政府的信任。

季教授指出,经济规律表现为不同时期的不同现象,短期的现象并不能够完全体现它背后的本质。所以行政部门很难捕捉到真实的动态,盲目的调控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还不如放手让自然的经济规律去自我调节,这样才是上策。此次的涨价现象,其实是市场对政府之前的错误调控进行的自我调节,它向养猪户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但遗憾的是政府再次抑制了涨价,也抑制了这个市场信号,使养猪户又陷入了盲目之中。因此,政府现在应当放开对价格的限制,让农民真正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中得到实惠,这才是真正地把“为农民增收”落到了实处。

但,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王北鹰认为,随着耕地的减少,农产品价格稳步上涨是好的,大幅上涨就会给通胀带来压力。通胀意味着社会的震荡,现在还没有造成这种严重后果。他指出,任何一种产品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个价格产品线,否则社会就没有发展了。同时,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应当增长,否则农村也是没有办法发展的。政府不会去调控物价,价格是市场生成的。但是对于生活必需品,政府首先要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不能脱销断档。对于收入低的阶层,政府应当对这些人进行关注,在价格高的时候不要损害他们的基本生活。

适度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哪个好?而按照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的观点,在政府对内面临通胀压力,对外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时候,可以适度利用通货膨胀来拉动国内消费,从而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他认为,由于中国外贸持续顺差,外储过万亿,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必然面临升值压力。为了减压,央行不得以,只好被动地发行本币。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国内流动性会过剩,通胀势难避免。为了控制通胀,政府别无选择,必须回头压制流动性。而矛盾之处在于,压制流动性虽然可以抑制通胀,但同时会推高币值,汇率又稳不住。这一点正是难题所在。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是,压缩流动性。但王东京认为,在稳定汇率与控制通胀之间,应先稳定汇率。尽管通胀会危害经济,需要警惕,但相比汇率上升,危害要小得多。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如果稳定汇率又保持适度通胀,国内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这样即可以堵住美国的嘴,又可以避开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从国内经济来看,中国经济要持续高速增长,前提就是扩大消费。政府要拉动消费,适度通胀就是个好办法。当然,控制通胀的度也很难,如果放任通胀也会带来致命的损害。但两害相权取其轻,适度通胀比起人民币升值,危害毕竟要小得多。另外,王东京主任提出了政府应当实施的两条补台措施,一是提高社保标准;二是加息。前者可以保护弱势群体,后者可以维护储户的利益。

篇12

徐更生向记者解释,CPI的构成包含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等类产品价格,其中食品类占的比重最大,为32.7%。他分析说,上半年CPI的增长主要是由食品类带动的,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供给量的不足造成的。

谈到未来的走势,徐更生表示,政府的一系列行力表明他们已经开始重视CPI过高的问题。政府肯定会引导市场回归正轨的,另外新出台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法》也会发挥其作用。“单个农户养猪,价格肯定不会太高,通过合作组织把养猪户联合起来,就能使市场价格更加有利于生产者,从而保证市场供应充足,平抑肉价。”

虽然有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但徐更生还是呼吁要谨慎的对待这种情绪,“食品价格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食品价格一涨,大家感受很明显,别的商品价格高了可以暂时不消费,但食品不行。总的来看,由于这次CPI升高主要是食品价格增高,因此造成像上世纪90年代刹那样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我平均了谁的工资谁又平均了我的工资

7月初,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指出,“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从2002年以来,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6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元,年均递增12%。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实际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

工资增长是最令民众开心的事情,然而,这则消息却引来一片质疑之声,成千上万的网民一致表达了愤怒与否足,赞成者寥寥无几。之前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人数高达96.5%。

物价上涨,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以至于一碗限价兰州牛肉面就能引起轩然大波。可是工资上涨,非但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反而由此激发了公众对贫富差距的进一步追问和反思到底是哪些人撑起了中国职工工资上涨的假象?

“像石油、金融、水电这些行业,职工福利高得吓人,一方面住房、水电气只象征性地收点钱,而另一方面,每人每月两三十元住房公积金统统由公家买单。如果不将垄断行业这些隐性收入纳入国企职工工资调查范围,由此得出的数据,和其他国企相比,又有多少可比性?所以我认为,应该调查国企职工显性与隐性的整体收入,而不仅仅是那几个基本工资。否则,兴师动众弄出来的调查报告,既不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更不能作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参考。”任职于北京某媒体的小郭长期关注收入分配问题,她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声音。

“住房价格直线上升,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教育收费、医疗价格以及水电煤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涨幅都不算小。高房价、教育收费、医疗费用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收入高了,工资多了,但我却感觉自己越来越穷了,负担越来越重了,压力越来越大了!”在网上一个著名论坛里,记者注意到很多网友的留言都重复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工资增长背后还有生存成本的更快增长,而且工资增加额绝大多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有不少人认为,工资的增长部分主要流向了垄断行业和管理层,有数据支撑了这一观点,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而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急剧加大也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有网友发问,“我平均了谁的工资,谁又平均了我的工资?”

事实与公众的感觉为何相去甚远

“年均递增12%”,如果这一统计数字真实无误,为什么事实与公众的感觉相去甚远?

“当前,健全和完善正常的增长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全国政协委员姚建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多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得到同步增长,有些地区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多年来几乎纹丝不动。职工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很难体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执政理念。他认力,如果仅仅只从平均数来看,全国平均工资是增长了,然而,这一增长指标却抹杀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时,如果再用平均数作为指标,不仅不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甚至还会得到歪曲真实情况的错误结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就曾在公开场合披露,在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陈,现在分配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分配关系不合理、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篇13

引言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几乎所有的施工企业都说:这个工程赔了,仅人工费一项就赔了多少多少。不明情况的建设单位也常认可市场人工费高于企业投标人工费报价,认定施工企业亏损的“事实”,并屡屡出现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超出《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约定范围,违规签证,同意施工企业调增人工费进入工程决算的现象。

1、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的费用组成有: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台班使用费。其中人工费是指列入预算定额的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辅助生产单位的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从事建筑安装施工作业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构成人工费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量的因素即人工工日的数量,一个是价的因素即人工单价,所以人工费=人工工日×人工单价。

基本工资包含发放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流动施工津贴和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是指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工资性补贴包含按规定标准发放的物价补贴,煤、燃气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地区津贴等。生产工人辅助工资指生产工人年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开会和执行必要的社会义务时间的工资,职工学习,培训期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停工期的工资,女工哺乳时间的工资,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产、婚、丧假期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指按国家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2、人工费的现状分析

在工程计价实践中,建设工程人工费的衡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人工费占建筑安装工程总费用的比重来衡量;二是按政府或市场调查的建筑工种人工成本信息来衡量,建筑工种人工成本信息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人工成本信息以日工资为主,日工资按8小时/天计算,不计算加班工资,涉及到日工资换算为月工资的按21.75天/月计算。

3、人工费上涨的原因

3.1物价上涨的比价效应

物价上涨促使人工工资普遍上涨,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人工费的大范围上涨。之前花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却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物价的上涨直接带动了建筑工人工资的上涨。

3.2人工单价的组成内容更加完善

住房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因素,也促进了人工单价的上涨。如某市的非公建筑企业,2012年社会保障费费率介于1.93%~15.92%之间,平均为2.38%,与前几年只有个别企业缴纳社保费相比,社会保障费费率明显提高。

3.3劳动时间偏长

就劳动时间而言,我国建筑企业一般实行不定时的工作制,工人每天正常工作时间平均达10~11小时,夏季施工高峰期间工作时间还会更长,大大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限。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从农民工集中的几个主要行业看,制造业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8.2小时,建筑业为59.4小时,服务业为58.5小时,住宿餐饮业为61.3小时,批发零售业为59.6小时。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而建筑业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作业环境差,工伤风险较高。

3.4农民工本身的人数逐渐减少

当前大多数建筑工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80后”、“90后”的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多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层面,“80后”建筑工人只占少数,“90后”建筑工人更是寥寥无几。《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5年时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那些几代人从事建筑泥瓦工的家庭,父母也不愿意让儿女再进入这个社会地位不高、污染较重、比较辛苦的行业。

3.5本地劳务输出量较大

由于劳务输出,本地的工人数量减少,而外地务工人员由于吃、住、行等方面的因素,有时哄抬建筑市场人工工资,这也是引起建设工程人工工资上涨的一个原因。

3.6用工流动性强

工人对工资待遇很敏感,哪家公司给的工资多,就去哪家公司,这是人之常情。各建筑企业,特别是装饰公司为了能够快速地招到人,互相竞争,抬高价格,直接促使建筑工人的工资上涨。如2011年底,张掖市人工费平均涨了二三十元,技术好的瓦工从之前的100元/天涨到150元/天,木工则从120元/天涨到180元/天,电工从100元/天涨到130元/天。

4、市场人工费和定额人工费二者的关系

4.1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已经由来已久,既然属于商品,必然会形成劳动力价格,以劳动力市场价格从市场上购买或雇佣劳动力支付的费用就是市场人工费。市场人工费的存在不仅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即使以定额招标的工程,在施工中也存在以市场人工费的形成进行分包或核算。

4.2定额中的消耗量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正常施工条件下,制定生产一个规定计量单位合格产品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标准。定额人工费是由定额综合工日数量乘人工工日单价组成。定额中的标准是多数职工经过努力可以到达或超过的。市场人工费反映的劳动消耗量和价格水平、是编制定额消耗量和计提人工单价的重要依据,定额人工费是对市场人工费的约束与规范,二者相互紧密相连。定额的编制,更有益于规范市场公平、公开竞争、维护招投标双方合法利益、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能,改善管理水平,有利于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

5、定额人工费和市场人工费的差异原因

5.1在支付内容上存在差异

广义看,市场人工费参照了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生活水平、购买能力、工薪阶层、普通员工的收入标准等综合因素形成的一个多元素并被市场接受的人工价格。狭义看,通常是按单一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技术含量为基础,并根据市场劳动力供求量等因素形成的一个市场人工费价格。这种价格受市场机制制约,并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市场行情。市场人工费从价格内容上看较为单纯,或是付多少工费干多长时间,或是出多少工费干多少工作量。对很多不懂定额计价的劳动者,市场人工费使他们更觉得直观、好算、好接受。定额中的人工费包含基木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参加社会保障保险按规定由职工个人缴纳费用,定额中的人工费在包含内容上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5.2在计算消耗量上存在差异

在市场用工中,通常是按一个劳动日或一个劳动日内应该完成的具体工作量与工费挂钩,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常常高于定额计算的工作量。定额中的人工消耗量是根据国家现行编制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并结合地区施工实际情况及有关补充劳动定额的人工消耗量,还增加了劳动定额水平差、因场地狭小等特殊情况而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工、劳动定额项目以外所必须增加的直接生产用工的幅度差。并且扣除了日历日之外的法定节假和体息日,考虑了工人的正常工作时间,开工与工作结束的准备时间,必要的休息时间及部分因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时间等因素。

结束语

定额人工费和市场人工费的差异有助于解决劳务分包纠纷,有利于工程造价计价的改革。计价定额的完善与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的、逐步的过程,推广和使用也是循序渐进的。只有认真调查分析定额人工费和市场劳务人工费存在的问题,通过基础资料的搜集,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完善工程造价计价定额,又快又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