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实习考核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实习考核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实习考核自我总结

篇1

2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今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卷面成绩高并不能代表其他的综合能力。我们的考试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形式上,而这些考试方法也体现不出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当期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和考核这些隐形的能力。

2.2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一次终结性考试是现在会计专业学生通常采用的评价标准。这种考试以分数为考核标准,不能全面体现一个学生应有的职业水平和素养,且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素养。容易致使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化。

2.3考核评价给分较为随意

由于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便是让学生拥有实操能力,但是多数高职没有对接的教育基地或是实习单位,所以一般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这样问题便出现了,很多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生不会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而只是让实习生打打下手,故实习期间学生接触不到会计岗位,但实习单位仍然开具优秀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老师对这一情况也是有所了解,以至于最后的实习成绩是指导老师根据感觉给分。

2.4考核评价时间相对滞后

会计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会计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就使得考核出现了滞后,无法及时的对实践中的问题给予反馈和互动,学生对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及信息更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3.1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重视对会计技能的教学,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实践性教育,另外在考核时考核成绩可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在学生毕业之前,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办公软件等资格证书,规定这些证书与毕业证相关,让学生持证毕业。

3.2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会计职业胜任能力

根据实践项目不同的特点去设计灵活的考核形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采取课堂记录、卷面考核、调查报告、项目设计、知识竞赛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评定成绩的时间也应设置灵活,将以学期、学年为准的设置成以实际学习中包含职业技能内容为准;把原来的阶段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做到全程化实践教学。

3.3改变教师单一评价,延伸评价主体

在评价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应该让同一实训小组中的同学、授课的教师、实践指导过程中的老师参与进来,这样能够比较全方位的考察学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当然,考核还是以实训教师为主,其他人员的评价为辅。此外,还应当让参加考核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有助于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总结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

3.4拓宽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篇2

一、问题提出

教育实习中的自我评价是指实习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价值判断,以期调控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教育能力的提高。根据实习的进程,实习生自我评价可以分为实习前诊断性自我评价、实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自我评价和实习结束阶段的终结性或整理性评价。终结性或整理性自我评价是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任务结束后所进行的自我总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科生实习终结性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者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资料是抽取08级学前教育本科生(40人),此外,对部分实习生进行了访谈。问卷内容涉及实习支教生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保教能力与师幼互动四个方面,每一方面细分为8到9个自我考核项目,项目内容取自步社民主编《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第六章第二节教育实习评价。自我考核结果采取五级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研究投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

三、结果及分析

1.实习生终结性自评结果特点。研究者发现实习生自评结果以良为主,中次之,不及格率不明显,分别为:优秀率21.3%,良好率41.8%,中等率28.6%,及格率6.7%,不及格率1.6%。实习生对实习整体结果自评普遍较好。为显示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及结束后反映的诸多问题,研究者对上述四方面各项优秀率进行分析,力求呈现存在的问题,下述分析都采取这种方式。

2.实习生终结性自评过程性分析。①实习生教育态度自我考核分析。实习生要以虚心的态度,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遵守园方与校方的一切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研究将教育态度细分为以下8个项目:a、明确高校实习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b、制订完整、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行事;c、熟悉本班幼儿活动的常规要求、作息时间和一日活动的安排;d、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工作重点以及阶段性的主题教育内容;e、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及时请教原任教师,经审核后再实施;f、尊重和虚心接受其他教师提出的建议并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g、遵守实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h、穿着打扮仪表举止符合幼儿园教师身份。实习生对上述8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g项遵守实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多,占27.7%,其他各项依次为:c项占26.9%,h项占21%,f项占11.8%,d项占6.7%,e项占4.2%,a项占1.7%,b项制订完整、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行事,此项自评为优的人数最少,占0%。教育态度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实习生制订并实施实习计划方面尤为欠缺。实习计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高校制订的,帮助实习生了解实习目的、任务、时间安排、组织结构等,需要每位实习生遵照执行的;一种是个人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要有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系每次实习前除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给学生发放实习计划书、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外,很少要求实习生做个人计划,对学生个人制订实习计划缺乏指导,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实习需要制订个人计划。个别学生制订了计划,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实施中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二是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自2010年起将支教并入实习,支教地匮乏的师资力量及物质设施,与实习生期待的实习相差甚远。没有计划下的实习只能是随波逐流,加上大部分支教幼儿园教育观念及措施存在问题,给实习生配备的指导教师形同虚设,实习生在脑中一片模糊的状态下直接顶岗,其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不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②实习生教育观念自我考核分析。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学习和发展。研究将实习支教生教育观念细化为以下8项考核项目:a、面向全体,关心照顾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特殊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心;b、满足幼儿合理要求,善于发现幼儿点滴进步,予以鼓励、肯定;c.、注意挖掘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d、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作用;e、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注意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f、经常对幼儿微笑、点头、抚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目光接触,让幼儿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励;g、根据幼儿不同特点做好保育工作、教育工作,保教结合;h、帮助家长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实习生对上述8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f项经常对幼儿微笑、点头、抚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目光接触,让幼儿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励,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多,占31.0%,其他各项依次为:a项占18.4%,b项占15.5%,d项占14.1%,c、e与g项均占7.0%,h项帮助家长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少,占0%。教育观念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缺乏具体指导,教育教学内容一般是按照幼儿园既定的安排实行,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实习生基本是自己摸索,即使发现了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也不知道怎么整合到教育内容中。较多问题的积压而无从解决,不仅扼杀了实习生在实践中思考的积极性,还助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懒散、拖沓。二是实习生艺体技能较弱,缺乏发掘农村乡土资源的意识和方法,无法做到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三是保教分离,保育工作仅限于日常的整理和清洁。实习生从事这种保育工作的居多,有些实习生甚至日常做的仅限于此。四是保教方式单一,虽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特点,但无法对其产生积极影响。③实习生保教能力自我考核分析。保教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能力,每个实习生都必须实践操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9项:a、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班级幼儿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教实习计划;b、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意识和能力;c、根据观察幼儿的结果对其作出相应的教育对策;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保育教育活动;e、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有意识地去关心体弱儿童;f、按照教育保育要求,有目的地吸收幼儿积极参与,共同创设安全整洁美观的教育环境;g、为幼儿提供开展各类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和材料,并积极参与幼儿游戏;h、具有开展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技能(包括弹、唱、跳、画、制作玩具);i、开展家长工作,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倾听家长意见。实习生上述九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e项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有意识关心体弱儿童,自评为优的人数最多,占40%;其他各项与之相比,悬殊较大,依次为:f项占15.6%,d与g均占11.1%,c与i项都占6.7%,a与h项均占4.4%,b项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意识和能力,此项占0%。

保教能力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大多数实习生没有保育计划,即使自己制订了,也因为支教幼儿园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实习生向幼儿园反映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受重视,只能按照幼儿园既定的安排行事。二是不知道如何从事幼儿的观察与分析。三是在观察幼儿状态提供教育对策方面,实习生显得束手无策。四是仅限于幼儿园班级原有环境,并没有发掘周边可利用的物质材料创设环境。五是实习生在顾虑幼儿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几乎少有户外游戏活动。六是不知道如何在物质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开展艺术活动。七是家园互动较少,缺乏与家长积极沟通的主动性与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有:创设物质环境显得比较被动;基本上以照本宣科教学为主,很少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的水平以及教育目标制订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没有生成性课程;无法做到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发展。

四、建议

鉴于调查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就支教形式下的实习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1.就宏观方面说,重新调整实践课程计划,支教并入实习后,在实习幼儿园无法提供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安排多样化的见习形式,制订学期见习目标和方案。在实习支教前有一次正规的、为期3~4周的集体实习。聘请市区公立幼儿园优秀教师为本科生作长期的实践指导。

2.从微观方面来说,加强对本科生个人实习计划的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与自我调控性特点。实习指导者可以是高校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市区公立幼儿园优秀指导教师。实践课程方面增设儿童观察分析方面的课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演示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与策略,加深学生印象。

参考文献:

篇3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篇4

学生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

实习期间,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与纪律,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维护学校的社会形象。要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统一指挥,要与实习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与沟通,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习期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特别要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

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实习单位情况的基础上,写出内容翔实的《生产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A4纸单面打印,统一格式可在学院网站“本科教学”栏目上下载。

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按时将《生产实习鉴定表》、《生产实习报告》交实习指导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和上述实习材料质量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对学生的评语,逾期不交者,将不能获得此成绩和相应学分。

《生产实习鉴定表》统一格式可在学院网站“本科教学”栏目上下载,双面打印,其中的“自我总结”不少于500字。其中的“实习单位评语”由所在实习单位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其中的“实习小组评语”由指导老师指定的实习小组组长填写。

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学生,确保实习组织顺利有序。由于生产实习是在第五学期一开学就进行,因此,实习指导老师要提前做好实习工作安排,要在放暑假之前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布置生产实习有关事宜,并明确实习小组组长。

三、实习方式

学院各专业的生产实习采取院系统一计划、实习指导老师具体组织负责的分散方式进行,要求各位学生都要认真参加。实习单位可以在佛山,也可以在外地,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进行实习,若有困难,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协助,落实实习单位。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应将实习单位地点、名称,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告知校内实习指导老师。

学生应自觉将暑假时间(7月-8月)充分利用起来,与正式实习时间(9月)整合在一起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以便更好地利用此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认识企业实际,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态度是否端正、实习任务是否完成、实习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遵守实习纪律等方面。实习成绩依据上述诸方面情况综合加以评定。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各等级评定标准分别是:

优秀(90—100分):实习态度端正,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观点正确、材料丰富、并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有独立见解。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良好(80—89分):实习态度端正。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观点正确、材料丰富、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中等(70—79分):实习态度端正,能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观点正确,材料较丰富,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及格(60—69分):实习态度端正,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其他实习材料齐全,符合格式要求。实习期间无违纪现象。

不及格(60分以下):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论。

1、实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对实习敷衍了事,且不听从老师或同学劝阻;

2、实习报告抄袭别人或潦草马虎或所写内容与实习内容不符;

篇5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 教授正式提出了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ing,TBL)方法,在美国50多所医学院校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中被广泛采用[2],但在我国,TBL教学法的文献较少见。为此,在我院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了以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以教师为“引导”的TBL(Team-based learn )教学法,其教学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按内科学大课结束时的考试成绩排名,将进入呼吸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80人平均分为两组,LBL 组40人为对照组,TBL组40人为试验组,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往的成绩等无统计学差异。参研的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分管病人。

2.教学及考核安排

LBL 组:(1)上一次课后临床教师小范围教学查房(结合病人实际,从理论到临床进行系统的讲述、示范与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要求课后学生复习);(2)根据教师示范病例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讨论。

TBL组:(1)老师讲课的内容以提纲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自学;(2)上课时先进行课堂测验(选择题形式,―个人独立完成)(3)课堂测验二(同样问题,5-6人为一个小组内讨论完成,代表发言,要求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4)教师进行精讲和总结课堂作业;(5)学生自我总结,组内互评(小组内对各成员贡献度互相评分);

3.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结束后TBL组和LBL组同期进行考试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和调查表的填写)。理论和病案分析各占50分,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与临床理论的掌握程度。病案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分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思路与方法,要求写出诊断和治疗的流程图。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igmaStat3.5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P

二、结果

1.TBL组和LBL组教学后考核结果详见表1,TBL与LBL组理论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但TBL组的病案分析的考核成绩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和病案考核成绩(X±S)比较

组别 理论成绩 病案分析成绩

实验组 42.5±3.4 40.3±7.5

对照组 41.7±4.6 35.8±8.2

P值 P〉0.05 P〈0.01

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TBL组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见表2。

表2 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n (%)]

调查内容 同意 不同意

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6(90%) 4(10%)

TBL教学法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0(75%) 10(25%)

TBL教学法能培养自学能力 31(77.5%) 9(22.5%)

TBL教学法能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能力 33(82.5%) 7(17.5%)

对此次教学方法满意 35(87.5%) 5(12.5%)

TBL教学法能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成绩 36(90%) 4(10%)

希望下次能继续TBL教学 39(97.5%) 1(2.5%)

三、讨论: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在经过理论大课学习,具有一定临床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后,我们采用T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学生的病案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即临床思维能力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LBL)的学生的成绩。此外,研究结果显 还显示:与LBL相比,T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肯定的优势。这与李荣梅[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4]。T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课前发给学生自学要点一学生自学一课堂测验一(个人独立完成)一课堂测验二(同样问题, 小组内讨论完成,代表发言)一教师精讲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完成)一组内互评(学生自我总结, 小组内对各成员贡献度互相评分)。其考核也是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及通过每次课堂表现,课堂测验结果以及组内个人的得分等进行综合评价。TBL强调的是在有清楚学习目标的课前及课上的学习,一定程度可弥补LBL教学法的不足[5] 。通过课上不同的测验方式及作业,既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的学生的临床技能的教学方法。首先,TBL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既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并重;其次,TBL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TBL教学法存在一些缺陷,与LBL教学法相比,学生耗时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以及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高等;其次,TBL教学法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因课时所限,老师传授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一些较难理解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较差。

总之,教无定法,对教学法的研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经过理论大课的学习进入临床生产实习之后,TBL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提高和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冉素娟, 李廷玉, 李秋. 案例导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7): 720-721.

[2] Dean X PARMELEE.Team―based learning: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innovation:A commentary[J].Medical Teacher,2010,32:105-107.

[3]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3.

[4]钟铧.大学医学院引进PBL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95―99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为企业提供从事计算机基础操作的人才,这类人才要求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是“理论+实训”的培养模式,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到评价当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2评价目标

依据职业岗位的规范与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能力本位,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定位等方面考虑,围绕校内、校外两个专业教学环节,科学制定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重点针对学生技能考核、实习评价、技能考证等教学环节开展多元化考核评价,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和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3评价模式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是对课程体系实施的框架,是对教学各环节实施考核的标准。一个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实施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多方参与,打造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3.1评价体系结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等应用性技能人才。联合企业,探索适合本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主体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按照企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标准,以能力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健康心态和理性价值观等内在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本专业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评价形式:分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两方面。(2)课程类型/教学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考证、校外顶岗实习。(3)评价主体:学生、教师、企业、行业、学校。(4)参与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企业考评,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3.2评价内容及方式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能力本位,多元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不断提升。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对应表。评价内容及方式如下:(一)公共基础课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考成绩,其中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即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考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评价方式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等方式。(二)专业课评价内容包括: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等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方式,实行学校、企业于一体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评价方式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考评。(三)职业技能大赛评价内容包括:校内技能竞赛、市技能竞赛、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比赛、全国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1)校内技能竞赛:凡参加校内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除了获得学校给予的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代替所属的课程平时成绩加10-20分。(2)市级、区级技能竞赛:凡参加市级或区级技能竞赛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所属的课程期末考核成绩评为优秀。(3)国家级技能大赛: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所属的课程期末考核成绩评为优秀,总评成绩加5-20分。评价方式实行学校考评、行业、企业考评。(四)职业技能考证响应国家对中职学生双证毕业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参加相应的技能等级考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为标准,通过培训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考试工种包括:全国一级或者二级考试、平面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在学生考取证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评价方式有学校考评、行业企业考评。(五)顶岗实习评价内容:校外顶岗实习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间为一个学年即第三学年。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在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过程考核,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自评;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表现与考勤等相关记录、总结进行校方终结性评价。(1)考核内容①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的情况。②考核学生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考核要求①过程考核: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心理素质等情况,由企业考核。②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由学校教师进行考核。(3)成绩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学生的顶岗实习可以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企业要对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学生每更换一个单位要再填一份此表;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日志、周报告及时进行批改、检查,给出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顶岗实习综合成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次。评价方式为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学生自评、互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

4评价体系改革组织与实施

我们将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组、学校教学部、招生就业部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形成“组织实施”——“监督运行”——“信息反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管理与运行链,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计算机应用专业组主要组织各课程团队制定多元化考核评价评价标准,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行。学校教学部将组建教学督导室,通过检查制、听课制、评教评学制等方式,负责对各课程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运行进行监督,发现并反馈这种新型考核评价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管理部门予以解决。招生就业部负责联系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组织相关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通过调研评估制、跟踪调查制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表现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等内容。

5评价体系改革保障措施

5.1机制保障由于实施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涉及部门多,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组、教学部、招生就业部等,涉及面广,有教师,也有管理人员,需要一个建立在学校层面的机构进行总体组织和实施,制定相关的运行、监控、反馈管理办法,才能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5.2人员保障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我校是一项新事物,很多工作开展都是一边试验,一边实施。学校除建立一支教学督导等专职管理队伍外,还应建立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聘请职教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教师外出培训、教师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对多元智能及其评价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正确理解多元评价模式的真正内涵,最后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各课程中的实施。5.3激励措施建立一套与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相配的激励措施,奖惩并举,促进这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广。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A04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85(2012)35-0035-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遵循职教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五个对接” 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最紧要的一点,“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是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律。目前,综合性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制度缺失、顶岗实习标准不健全、实习专业不对口、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实习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实习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较行业性、专业性高职院校而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还体现出实习学生人数多、涉及实习行业企业复杂、专业间实习管理差异大等特点。因而,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更加需要模式创新,必须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设计,以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笔者所在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职院校,共设置5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工、财经、管理、信息、土建、语言文化、旅游等多个专业大类。针对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实际,我院就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系列探索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构建“三三三”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性教学活动,是集学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方共同利益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院构建了学生顶岗实习“三三三”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即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学校、院系、专业三级管理。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顶岗实习要科学决策,协调指导。要成立学生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顶岗实习管理部门,健全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是一门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实施的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要出台《关于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学校督导部门要加强对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各院系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强化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专业是顶岗实习的管理实体,要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分头带教;要充分听取企业建议,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要组织实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保证实习效果。

“三师指导”,即学校配备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实习单位选派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直接(下企业)或间接(远程)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生活导师由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主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操行管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处理;企业导师由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实习操作指导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三师”紧密配合,协作完成学生顶岗实习任务。

“三方监控”,即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监控。学校及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监控,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顶岗实习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及企业导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践管理,监控实习生操作质量;实习学生之间相互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实习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强化顶岗实习前“5163”过程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成效,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管理设计,强化“5163”管理举措。

“51”,即完善一套顶岗实习标准,健全并落实一系列实习管理制度,开好一个实习动员大会,选好一个实习队长,构建一条灵敏快捷的信息渠道。我院各专业都制定了顶岗实习标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实习管理制度并强力落实。每年学生实习前要开院系层面、专业层面、实习小组层面三个动员会,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业观教育。从细节入手 ,开展“吃苦”“忍耐”“纪律”“责任”“团队”“忠诚”教育。从低层做起,别把“眼高手低”当自信,正确定位,调整心态;确定好实习队长或小组长,建立纵横贯通的师生信息交流渠道,形成学校顶层、职能部门、教学院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整体联动,共同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63”,即签好3个协议:学生与企业的用工协议、学校与企业的培养协议、学校与学生的管理责任协议;定好3个导师: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预设3个预案:学生工伤事故处理预案、人身与财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和学生劳动用工纠纷处理预案;落实3个检查:学校组织巡回检查、“三师”定期不定期检查、实习队日常检查与实习生自查;强化3方责任:学校责任、企业责任和学生责任;做好3个考核:实习生自我总结考核、“三师”鉴定考核、院部鉴定考核。我院签订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顶岗实习协议书,规定了三方的职责,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明确教育部门、校长、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五大顶岗实习责任主体,强化专业(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班主任)、企业两大责任实体,强化专业在学生实习中的责、权、利地位;完整配备了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并强化“三师”沟通和学校、企业、学生双方沟通与多方沟通;签发了《顶岗实习工作手册》《顶岗实习安全须知》《顶岗实习安全协议》等,建立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规定了事故报告程序,并结合多年顶岗实习所涉及的工伤、安全、劳动纠纷等方面的问题,预设了16种事故处理预案;制定并实施了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检查指导制度》,明确了学校顶岗实习管理部门的检查内容,规定了企业导师与专业导师各自的检查责任,定期组织院校领导及专业带头人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巡回检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实时反馈学校、企业、学生的各种信息和意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顶岗实习鉴定表》,双方共同参与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通过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使学生重视顶岗实习日常表现和专业考核内容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养成,有效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三、综合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三种管理模式

1.实习区域集中,企业分散的区域“教产工作站”管理模式。对于部分工科专业以及财经、管理类等专业,我院探索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设立“教产工作站”,定点管理区域内学生的顶岗实习。“教产工作站”是学校产学合作、顶岗实习工作网络中的重要结点,其主要作用是开发、协调区域内集中与分散的实习基地,为专业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负责区域内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工作协调,通过完善协调机制、互惠机制、保障机制等,推动多元整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一是完善协调机制。要协调各方工作,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协调各方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岗位、项目和实践指导教师等,以提高顶岗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互惠机制。互惠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动力和纽带。在校企合作框架下,企业通过持续推行“厂中校”和“车间课堂”帮助学校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展产品研发,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企业的技术结构相吻合,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整套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科技成果奖励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和建设,保证合作双方各自目标的实现。

2.实习区域分散,企业集中的“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模式。对于医护类、酒店管理类专业及部分批量需求的工科专业,我院以企业为主体,学校参与,师企对接,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来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先后建有大洋电机、大禹电气、北大医学院、孝感市中心医院、上海聚连电子等“教师流动工作站”,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入流动工作站进行挂职锻炼。依托“教师流动工作站”,校企合作申请科研课题,进行前期调研、项目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技能大赛,为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平台,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就业奠定基础。“教师流动工作站”成为学校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状况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平台,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落实校企合作项目、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的常设机构。

3.实习区域分散,企业分散的“参与制”管理模式。“参与制”本身是金融寡头逐级参与、层层控制,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体系的管理模式。我院根据文科类、建筑设计类、旅游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借用了类似于“参与制”的管理模式。学校控制若干个专业实习管理实体,专业控制若干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控制若干个区域实习队长,区域实习队长控制若干个实习班长,实习班长控制若干个实,如此逐级控制、层层管理,形成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畅通的管理路径。

在探索和实践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同时,我院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变化,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开辟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基地;拓展和丰富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领域,主要从事机械零件生产加工工作。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岗位群,拟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过程。本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具备机械制造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有综合实训。(3)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4)重视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过渡和提高。

3.专业培养规划。首先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重点掌握各类机床的基本操作、掌握机械制图即计算机绘图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机床的简单维修和保养方法;专业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重点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原理等核心技能。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还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为教学提供了企业的优质资源。

(一)前期准备

1.落实合作企业——走访机械制造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任务需求,与家企业签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生产项目内容、要求,作业标准,具体任务及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等,并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及教师指导制度等,保证顶岗实习安全、有效,保质保量。

4.企业前期培训—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3-10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专项技术、技术规范、设备使用及安全生产等。

(二)指导与考核

1.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安排2—3名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情况的巡查与教育。

2.心理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如生产现场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企业管理严、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等。对于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产实习过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学生的周考核(由生产班组负责考核);突出校内专业教师的检查与指导;突出实习结束后的自我总结和项目评价。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们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这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反复、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更提升了业务水平,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实结合的考察,收效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同程度参与了绘图描图、班组管理、各类机床操作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职业基本素养形成了。通过实习,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仅凭腹稿,便能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感想、收获和体会。90%的学生通过实习,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向老师和技术人员请教,出现测量精度不合格时,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四是团队意识增强了。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协商、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五是创新意识增强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些同学勤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车间的采纳和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业的好评;六是思想成熟了。经过近数月的实战历练,他们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趋成熟。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锻炼机会,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其用工紧张局面;第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生命力之所在,值得结合各自专业的实际科学推进。同时,要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坚持下去,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有持续、高效的合作企业支撑,这是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实践的前提;二是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这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三是有系统、安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是决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不断拓展合作企业、构建实习指导教师库、规范校企共管制度这三驾马车,将使我们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7(10)

篇9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习的口腔科实习生22人;年龄20~25岁,男性13人,女性9人;其中7人为大学本科学历,15人为大专学历。随机分成人数为5~6人的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1人、记录人1人。

2.研究方法

在要开学习研讨会时,带教老师提前一周将预先准备好病例的基本资料发给实习生,让他们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先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一系列学习问题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记录人要记录好组员的讨论成果,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的假设、学习目标、行动计划四部分内容。②实习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联网、数据库,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和学习,并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③在召开讨论交流总结会时,带教老师给实习生提供病例余下的资料,实习生要将前后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此外,还要在带教老师的协同下,对小组组员的研究学习成果作可靠性判断。讨论结束后,组长要以口头或其他形式对学习讨论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④进行自我总结,小组各组员对这个病例学习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不但需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寻找改进的方法,还需要总结如何有效地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自己对病例下一步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3.对实习生进行评估测试

①活动调查报告的方式:口头陈述或匿名书面报告两种方式;②评价的资料来源包括:个人进步记录;带教老师评价,组员自我评价与互评;客观书面理论测试及各项临床技能考核。记录人对测试结果做好记录,并上交科室保存。

二、结果

1.实习生对PBL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学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运用这种方法可将口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实习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实习生匿名书面调查显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起到促进的作用。见表1。表122人PBL教学法效果评价表[例(%)]调查内容有帮助没帮助一般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19(86.36)1(4.55)2(9.09)提高临床技能力15(68.18)3(13.64)4(18.18)提高学习兴趣20(90.9)1(4.55)1(4.55)分析、总结资料的能力21(95.45)0(0)1(4.55)思维能力21(95.45)0(0)1(4.55)综合素质的锻炼22(100)0(0%)0(0)独立自主学习能力18(81.8)2(18.2)0(0)团队协作能力22(100)0(0)0(0)

2.带教老师对PBL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篇10

【KEY WORDS】 Nursing care,Clinical clerkship,Intervention studies

临床实习是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培养和全面实践训练[1]。它既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需过程,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它将直接关系到把一名护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护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技能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护理道德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3]。近年来,随着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实习的质量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只有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改革现有护理实习管理模式,才能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培养出大批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合格护理人才。

我校护理专业近年来在临床实习结束考核中成绩普遍不理想,为了准确了解护理高职专科生的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我院2003级护理高职专科部分实习生,找到对实习效果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使某情境与某一特定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使联结的力量得以加强。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形成理想的联结[4]。据此,我们并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在2005级护理高职专科班组织实施,并做了干预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习过程存在问题调查

1.1.1 对象

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03级实习学生86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64人;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19.26岁。临床实习时间为10个月。

1.1.2 方法

征求教师、带教老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同时结合近5年实习医院所反映的情况和我院教师的总结,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1.1.3 问卷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你认为你的业务知识都得到了锻炼吗?(2)你能融入科室的集体当中吗?(3)你能很好的和带教老师沟通吗?(4)你感觉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相比哪方面更加需要加强?(5)你的带教老师主动给你讲解临床护理知识吗?(6)你能经常主动接触病人并交流吗?(7)实习期间是否希望能和学校沟通解决学习生活问题?(8)在实习期间是否经常有容易紧张或焦虑、失望等情绪?

1.2 干预措施的效果

1.2.1 对象

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2004级实习学生98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6人,为对照组;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2005级实习学生10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87人,为实验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19.75岁。临床实习时间皆为10个月。

1.2.2 方法

结合2004级实习调查结果,在2005级实习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重点进行了实习前的强化训练,明确强化训练的项目,包括无菌技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6项重点操作;在实习期间配备导师,每个导师负责3~5名护生,护生可随时和导师取得联系并进行互动;在实习前以及实习期间不定期由我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集中开展心理辅导及讲座;为了突出实用性,对护生的评价由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给出,通过和实习医院沟通,采用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两方面的打分来进行,业务能力满分为70分,工作态度满分为30分,每个学生的成绩都取其在各科室评分的平均值。每个学生的评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

2009年10月任 炜等: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情况调查及干预方法研究第5期2009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5期

2 结果

2.1 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进行过临床实习的护生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医学生对免疫学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n=126)

内 容选 项%没有68.22你认为你的业务知识都得到了锻炼吗?大部分得到锻炼30.41全部得到锻炼1.37不能34.26你能融入科室的集体当中吗?基本能58.25很好7.49能39.44你能很好的和带教老师沟通吗?基本能41不能19.56动手能力86.72你感觉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相比哪方面更加需要加强?理论知识11.61两者都需要1.67经常26.32你的带教老师主动给你讲解临床护理知识吗?比较少43.54基本不讲30.14能43.08你能经常主动接触病人并交流吗?较少32.56很少24.36希望76.28实习期间是否希望能和学校沟通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无所谓22.04不需要1.68经常有12.82在实习期间是否经常有容易紧张或焦虑、失望等情绪?有时有51.44很少有35.74

2.2 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

通过进行了相应教学改革实施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习考核成绩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比较

3 讨论

3.1 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如表1所示,通过对已进行过临床实习的护生问卷调查发现,有近70%的护生认为所学的知识没有得到实践的锻炼。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实习医院过分重视经济效益,把常规护理作为重要的带教工作,不仅对学生的实习不够重视,而且还会造成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医院收治病种和病人的多少,不但影响学生的实践机会,也影响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收治病人过多,带教老师无暇顾及,收治病人过少,护生实践机会少,接触面窄。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本身认识的问题[5],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生对临床实习的目的认识仍局限于打针、发药及一些基础护理操作。由于实习目的不明确,单纯的临床护理能力的要求对护生来说压力不大,导致特别是在实习后期,在掌握了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后,大部分护生觉得无所事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的临床实习质量。

有近35%的护生表示不能融入到科室的集体当中。这个比例虽然不算很高,也应引起重视。造成护生不能很好的融入科室的集体当中主要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院科室工作人员对护生的认识需要近一步改进[6]。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有些学生刚来时同老师讲话都脸红,与人交流时声音特别小。这就要求这类学生更应该积极融入科室,比如参与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

明确表示不能和带教老师很好沟通的约占了近20%,有近25%的护生完全不能主动去接触病人并沟通,有近一半的护生认为带教老师不会主动为其讲解临床护理知识,这依然和学生本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密切关系。但也应当指出,带教老师由于不能对护生进行正确对待,也会造成护生不愿意再进一步和带教老师沟通,从而失去相互信任。在临床实习当中,教与学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带教老师也应认识到,这也是在满足实习生合理、健康需要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7,8]。因此,在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医院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时刻体谅学生、为学生着想。临床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时要善于表扬,多鼓励,以榜样激励、需要激励及感情激励为主,批评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及时沟通教学双方的情况,使教学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护生本人要体谅医院的工作难度和带教老师的压力,这需要相应的沟通能力提高以及校方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比如,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校期间要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培训,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认为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加强的占了80%以上,这会导致刚进入医院会很难立刻进入状态。可见我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很多动手项目都很生疏,因此,需要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并且应明确强化训练的项目。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项目有20余项,其中无菌技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口腔护理、导尿、灌肠、心肺复苏8项操作,对于新毕业的护士来说比较实用,所以应在进入实习前将其作为首选强化训练内容进行集中强化训练[9]。

75%以上的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仍然需要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分散各地各医院,导致了学生管理的真空状态。医院只能在业务方面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但学生日常积累下来的一些业务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多具有共性,也需要集中进行解答,这是医院各科室的带教老师无法一一满足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对一定数量一定地点的学生配备专职导师,定期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动向,并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5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有过紧张、失望等情绪,主要原因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由于即将面对角色功能的改变以及陌生的临床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式,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另外,实习前护生年龄在20岁左右,是处于青春后期的特殊人群,此期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使得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生理成熟不相适应,容易出现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再有,护生在校后期学习的专业课程多,难度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教师往往较少传授护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缺乏针对护生的需要、兴趣、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专业辅导与人才培育的机制。因此,应当适当增加对学生进行相应心理辅导方面的教学[10]。

3.2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针对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在05级实习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重点进行了实习前的强化训练,明确强化训练的项目,包括无菌技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6项重点操作,并进行培训考核,对每个学生建立考核台帐,以便进一步跟踪调查。

另外,在实习期间配备了专职导师,每个导师负责3~5名护生,护生可随时和导师取得联系并进行互动,导师每隔至多两周必须和护生见面进行交流,并撰写详细的指导报告。导师需根据护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教研室主任进行信息反馈,待实习结束按照各自所带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总结。

同时,在实习前以及实习期间不定期由我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集中开展心理辅导及讲座,提高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系里对护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建立护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育过程中。系里和学生会应多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使护生在广泛的交往和合作中建立和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有目的地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初步熟悉实习环境。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正确看待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做到自尊、自信,遇到问题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同时,及早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邀请在护理领域取得较好成绩的校友来为护生做讲座或座谈。总之,要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结束时,取其所有科室考核得分的平均分为最终实习成绩,我校04级和05级两届护生所在的实习医院完全一致,评分办法也由校方和医院共同拟定,可认为评分标准一致,所有学生平均分输入计算机,由SPSS计算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使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进入临床实习后无论从业务评分还是工作态度评分来看,成绩均好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送到实习医院听之任之的过程,而是需要校方进行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又要切实进行跟踪、反馈的一个过程。只要做到了对临床实习进行了充分的干预,临床实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高,这也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索新的干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

通过对近几年我校护生临床实习的考核情况、实习医院反馈情况以及对护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对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了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应当建立较为完善的临床实习管理体系。

首先,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由领导、主管、带教老师、实习导师组成的四级护理实习管理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导师制的建立较为明显的加强了实习护生和学校的互动,这对于护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都具有良好效果。另外,选择优质的实习医院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障,护理学的实践性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应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病人较多、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甲等医院为护理临床实践基地。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各医院提高认识,加强对临床带教,尤其是带教老师的管理,严格审核实习带教老师资格。实习带教老师应具备大专或本科学历,任护师5年以上,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指导能力,能胜任带教工作。护理部也应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带教老师资格。再次,在校期间要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培训,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敬业、奉献精神,要教育他们热爱护理事业和热爱自己的服务对象—患者,要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这方面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讲座,来加强护生实习前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为促使护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临床工作,在实习前应当集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老师通过示范要求护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和专业技能,并应用整体护理的知识贯穿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要实行严格考核的管理办法。实习考核可客观评价实习护生的实习情况,是反馈验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学校有关技能考试的规定,学校和护理部不定期的检查带教情况,科室和带教老师更要对护生实习的不同阶段完成实习计划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评定,了解护生掌握和运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分析原因,提出防范。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和运转体系,才能使学生完成由一名护生到一名合格临床护士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贾梅.中专卫校护理临床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74176

2 张秀敏,郝希山,高树民.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7):2829

3 王世泽,蔡福满,樊新,等.护理专业护生临床实习工作的探讨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609610

4 刘义兰.现代护理教育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234

5 徐翠荣,李国宏,夏友雯.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365367

6 刘芳娥,化前珍,尼春萍.教学双方对实习护生需求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17771

7 宋红艳,谭惠,谢向韶.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素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9(6):533534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动力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9-02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是三年制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从事制冷空调工程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支撑。以往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对所学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体会不深。学生虽然很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但是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用一项工程项目设计贯穿始终,设置全方位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同时应用了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两种方法。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是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内在机制。[1]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尤其是进入大学二年级以后,学生对大学的课堂学习形成定势,习惯于老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期末考试前教师划重点后进行突击复习,把考试及格作为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在课程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本次课程改革实践,笔者通过介绍课程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去思考、探究的动力。例如以学生前一个学期认识实习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在实习中所见到的设备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风机盘管上面所接的三根管道各是什么作用,它们的管径为什么是我们看到的那种规格,是怎么确定的?未来要从事暖通工作,本课程在工作中将会有哪些用处等。学生们通过听介绍,对课程在工作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之后,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自主学习的理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调控和评价。[1]然而,高职学生虽然有通过学习走向成功的欲望,但是具体的道路选择很多学生是无所适从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小目标,让学生们自己学着去实现。最后把小目标汇集成最终的大目标。这就是本次课程改革设计工程项目设计的一个初衷。因为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要求学生具备空调工程的初步设计能力,所以我们以某培训中心教学楼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为主线,把课程的知识点转化为要完成的工程项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作为其学习的目标,以完成项目设计为努力的方向。

合作性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合作性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搭配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同的学生性格、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若划分得合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把空调1101班46名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7-8人,以自由组合为主,教师适当进行调配,把各种特征的学生尽量均匀分配到不同的项目设计小组中,以利于实现合作性学习。从本次教学改革实践的结果来看,有两种类型的小组,学习的效果较好。一种是组长领导力强,能很好地分配各项工作任务;一种是小组成员都比较自觉,能主动要求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学习小组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课堂教学中作为讨论组,一个是工程项目设计中作为工作组。课堂教学过程基本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课堂节奏。

一是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自学教材和搜集资料,标记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自学主要在课前进行,课堂上留出5-10分钟预习时间。

二是讨论。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互相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三是交流展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自己确定一到两名学生负责给全体同学讲解。

四是提问。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就其所讲的知识进行提问,由负责讲解的学生进行解答。

五是归纳。先由负责讲解的学生就自己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总结全部知识点,并对学生讲解不够透彻或遗漏的地方进行讲解。

二、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

工程项目设计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要求学生在学完一个知识单元之后,完成相应的工程项目阶段设计。项目设计完成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扮演实际工作中的工程设计人员角色,[3]主要在课后进行,课堂留出适当的时间,主要用于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使学生能更好地得到项目设计实践训练,选择好工程案例是关键。该方法曾在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空调2010级“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教学中试用,工程案例选的是学校南校区培训楼空调设计。该工程一共12层,建筑面积大,学生完成相应设计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产生厌学心理。本次工程项目案例,选用了较为简单但能够覆盖所学课程知识点的一个建筑为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了其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其对空调工程设计的兴趣。教学中鼓励学生采用暖通辅助设计软件完成相关设计计算,但因课时有限,在课堂上不能更多介绍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仅有个别学生的部分内容采用了软件计算。

总结归纳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4]以往讲授为主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一般由教师完成,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把总结分为阶段总结和最终总结,留给学生完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阶段总结在完成工程项目设计一个节点后进行,最终总结在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后进行。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进行必要的拓展思考。如在完成相关设计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注意事项等。总结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体系。另外,把写总结作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还可以避免学生作业的相互抄袭现象,比布置答案相对固定的习题作业效果好。

三、全方位考核评价

全方位的考核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各评价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见表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4]

其中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作为过程考核,主要用于改进教学,区分的等级及时在班级中公布,使学生了解其他组的情况,找出差距,改进自己的工作。期末考试试题的设计多采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开放性题目,以区分学生等级为目标。

要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需要避免学生在自评和小组评价中评价标准不一,造成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制定评价标准,还要对学生的打分情况进行抽查,起到督导纠查的作用。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发现要发扬学生民主确实并非易事。如在学生自评中,有的学生给自己打分偏高,有的小组评价中出现得分相同的现象。在第一次发现这些情况时,笔者及时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其认识学习成绩和发挥民主的意义,之后的成绩评定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十分理想。相信在连续几届学生中采用这种民主打分的方法,逐步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打分不够客观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本次教学改革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从学生最终成绩和能力提高情况来看,学生对空调工程设计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基本掌握了相关设计计算方法。从学生期末进行的课程设计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有显著提高,项目设计的质量较往届学生也有提高。当然,本次教学改革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设置更好的课堂学习目标,控制课堂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编写适合该教学模式的教材,突出项目设计特色等。总之,本次教学改革实践的三个模块互为补充,形成了合力,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1):100-104.

[2]池瑾.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方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

篇12

当今,高等函授教育的规模、数量均出现明显滑坡,与网络教育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教育的高效性、开放性和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高等函授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但传统函授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优势也正是网络教育所缺乏的。两种模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高等函授教育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函授教育的教学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函授教育是以学生平时自学为主,以短期集中面授为辅的、多环节有机结合的过程。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 自学环节

自学是函授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参照教师编写的自学指导书的进度和要求制订自学计划,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按时完成作业。

2. 面授环节

面授是主讲教师在有限的集中学习时间内,指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和自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保证函授教育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的教学环节。集中面授主要含有概括总结、辅导答疑、实验练习等活动。每门课的面授课时约占高等学校全日制同层次同专业授课总课时的30%。面授时间一般每学期20-30天(含实验)。

3. 作业环节

作业是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分自我练习和必交作业两种布置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记录在册,按10%的比例记入课程的总成绩。一般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4. 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辅导教师帮助函授学生及时解决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经常性教学指导活动。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材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扫清自学障碍,加快自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常见方式有编写自学指导书和信函答疑。

5. 实验(或实习)环节

实验、实习课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各专业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场地,指导实验人员认真做好实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按时参加实验(实习),严格遵守实验(实习)的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完成任务,写出报告,及时交教师评阅。

6. 考试(或考查)环节

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类。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把好教学质量关的重要手段。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命题,拟订A、B试题各一份。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在各函授站进行,由函授站站长负责“主考”工作。考试完毕,经验收后交回成教院,由成教院组织阅卷后把成绩通报各站。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自学情况)、测验作业成绩占20%(按要求完成作业、测验情况)和课程考核成绩占70%。

7.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指导及答辩

函授管理部门会同各教学院系成立领导机构,实施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工作。一般提前一个学期布置论文选题,选派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组织答辩,评定成绩。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上述教学环节以“一环扣一环”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函授教学的全过程,共同支撑着函授教育这个“大厦”。从理论上说,环环相扣的科学性、严密性,应能保证这座“大厦”的质量与安全。但事实上,目前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其原因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I)自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居住的分散性和信函通讯的滞后性,函授学生难以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仅靠教材和少量的资料自学,难度大,效果差,自学质量失控。

(2)面授流于形式。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时间短,强度大,学生和教师均处于超负荷状态。学生单位时间内很难完成对新知识的消化、接受。教师为赶进度,常以画框框、压缩范围等代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3)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调动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的表现是:学制限制太严,不适应函授教育之在职、业余的特点;教学计划基本上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不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函授教育的特点制订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的学习形式之间各自封闭管理,缺乏必要的沟通、融合;集中教学活动完全受控于教师,函授生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封闭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压力小,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一本讲稿讲几年、十几年,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4)教学成本过高。邮寄费用、书刊印制费用和车旅住宿费的连续提价,使得函授教育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学校通过减少信函邮寄次数、刊物印制期数和主讲教师去函授站点面授次数来降低教学成本,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技术的重大应用将是大学革新的核心。网络教育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函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 交互性

这是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前提。在传统函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有限的面对面方式实现的。基于双向交互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学生与媒体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个别化交互,学生之间的自由交互等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与协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共享性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同使用的特征。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通过社会化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认知策略。

3. 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体现开放性特征。这将

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4. 艺术性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CAI课件能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悦耳动听的声音、丰富多彩的图像于一体,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学习效率。

5. 个别性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天赋爱好、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地点,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从而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函授教学

革新后的函授教育,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新模式侧重的是“学”。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围绕学生的“学”而给予指导、支持和服务等方面来。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整合函授教育管理流程,以传统大学的学期为时段形成一个学习的基本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学阶段、自学阶段、答疑阶段和考试阶段。

1. 导学阶段

导学,主要指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

(1)引导入学后的学生由“传统的学习观”向“自主学习观”转变,并指导他们使用与远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学习技能。

(2)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媒体资源。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具体要求及难易程度等,引导他们自主、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确定学习任务。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制订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和函授站提供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主学习。

(3)指导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主讲教师可利用卫星直播或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如会议电视系统)在校本部的进行异地实时宣讲。也可直接去函授站的教室现场面授,对课程知识体系加以归纳和勾勒,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予以讲解,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课程导学内容分为:开篇导学,介绍课程特点和知识体系;阶段导学,学习阶段的划分及分段导学;章节导学,每章学习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每章学习后总结学习成果;日常辅导,日常学习计划和小练习。

2. 自学阶段

这里的自学,有别于传统的自学概念,它指的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自主化的课程学习,包括线下学习(通过光盘资源包、纸质教材等进行学习);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课件、教师时时提出的学科最新内容、专题讲座等进行学习);资源学习(通过丰富的网络开放资源,如资源库、主题讨论、相关网站、参考文献、案例资料等进行学习)。

学生在学校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下,根据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混合运用教学资源和媒体,通过教学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获取、理解和自我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同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作业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业的布置、递交、批改均可以在网上进行,采用CAI方式和E―mail方式完成。在CAI方式下,教师预先将作业题编制成CAI作业软件放置在计算机教学网上,学生上网完成作业后,系统会自动给其评分;在E―mail方式下,作业的布置、递交、批改通过E―mail进行,代替传统的信函方式。对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即教师把用来“讨论”的作业以公共文件的形式在网上传输,学生在网上收到“讨论”作业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彼此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对讨论的内容和进程予以监控和指导。这种“无纸化”的作业实施方式,不仅使作业的上交、批改变得方便快捷、省时高效,而且能使学生通过作业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加深对知识难点的理解。

自学阶段作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一般占用一学期的2/3或3/4的时间。

3. 答疑阶段

将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混成教学手段的作用。在集中面授期间,主讲教师对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实时解答。在其余时间,辅导教师利用网络媒介,可对学生个别地进行答疑,如E―mail;也可进行公开答疑,如运用电子公告牌(BBS)进行实时交互的方式(BBS的实时讨论功能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教师通过答疑,可以监控学生短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承上启下,同时及时纠正其间产生的偏差。

4. 考试阶段

根据主办院校的教学安排,函授站按考试程序布置考场,组织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网上加密方式。主办院校将试卷上网并加密,学生在联网的计算机上经过语言确认,身份密码确认等解密后,打开试卷,参加考核。

(2)模拟现场方式。即把设在主办院校的演播中心作为监考中心,在各函授站装有电视会议设备、监视传感器及已联网的计算机(保证每人一台)的多媒体教室设为考场,学生按时集中到此教室,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徐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函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3):13―19.

[2]钱耕,现代教育技术与远距离函授教育的整合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3,(2):77―78.

[3]纪望平,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整合的研究与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16―18.

[4]纪望平,高校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7―91.

篇13

一、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以学生平时自学为主,以短期集中面授为辅的、多环节有机结合的过程。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自学环节

自学是授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参照教师编写的自学指导书的进度和要求制订自学计划,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按时完成作业。

2.面授环节

面授是主讲教师在有限的集中学习时间内,指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和自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的教学环节。集中面授主要含有概括总结、辅导答疑、实验练习等活动。每门课的面授课时约占高等学校全日制同层次同专业授课总课时的30%。

3.作业环节

作业是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分自我练习和必交作业两种布置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记录在册,按10%的比例记入课程的总成绩。一般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4.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经常性教学指导活动。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材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扫清自学障碍,加快自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常见方式有编写自学指导书和信函答疑。

5.实验(或实习)环节

实验、实习课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各专业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场地,指导实验人员认真做好实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按时参加实验(实习),严格遵守实验(实习)的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完成任务,写出报告,及时交教师评阅。

6.考试(或考查)环节

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类。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把好教学质量关的重要手段。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命题,拟订A、B试题各一份。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在各站进行,由站站长负责“主考”工作。考试完毕,经验收后交回成教院,由成教院组织阅卷后把成绩通报各站。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自学情况)、测验作业成绩占20%(按要求完成作业、测验情况)和课程考核成绩占70%。

7.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

管理部门会同各教学院系成立领导机构,实施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工作。一般提前一个学期布置论文选题,选派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组织答辩,评定成绩。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上述教学环节以“一环扣一环”的组织形式,构成了教学的全过程,共同支撑着高等教育这个“大厦”。从理论上说,环环相扣的科学性、严密性,应能保证这座“大厦”的质量与安全。但事实上,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其原因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居住的分散性和信函通讯的滞后性,学生难以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仅靠教材和少量的资料自学,难度大,效果差,自学质量失控。

(2)面授流于形式。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时间短,强度大,学生和教师均处于超负荷状态。学生单位时间内很难完成对新知识的消化、接受。教师为赶进度,常以画框框、压缩范围等代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3)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调动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的表现是:学制限制太严,不适应高等教育之在职、业余的特点;教学计划基本上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不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制订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的学习形式之间各自封闭管理,缺乏必要的沟通、融合;集中教学活动完全受控于教师,生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封闭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压力小,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一本讲稿讲几年、十几年,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4)教学成本过高。邮寄费用、书刊印制费用和车旅住宿费的连续提价,使得高等教育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学校通过减少信函邮寄次数、刊物印制期数和主讲教师去站点面授次数来降低教学成本,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技术的重大应用将是大学革新的核心。网络教育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交互性

这是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有限的面对面方式实现的。基于双向交互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学生与媒体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个别化交互,学生之间的自由交互等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与协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共享性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同使用的特征。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通过社会化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认知策略。

3.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体现开放性特征。这将 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4.艺术性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CAI课件能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悦耳动听的声音、丰富多彩的图像于一体,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学习效率。

5.个别性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天赋爱好、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地点,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从而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教学

革新后的高等教育,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新模式侧重的是“学”。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围绕学生的“学”而给予指导、支持和服务等方面来。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整合高等教育管理流程,以传统大学的学期为时段形成一个学习的基本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学阶段、自学阶段、答疑阶段和考试阶段。

1.导学阶段

导学,主要指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

(1)引导入学后的学生由“传统的学习观”向“自主学习观”转变,并指导他们使用与远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学习技能。

(2)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媒体资源。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具体要求及难易程度等,引导他们自主、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确定学习任务。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制订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和站提供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主学习。

(3)指导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主讲教师可利用卫星直播或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如会议电视系统)在校本部的进行异地实时宣讲。也可直接去站的教室现场面授,对课程知识体系加以归纳和勾勒,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予以讲解,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课程导学内容分为:开篇导学,介绍课程特点和知识体系;阶段导学,学习阶段的划分及分段导学;章节导学,每章学习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每章学习后总结学习成果;日常辅导,日常学习计划和小练习。

2.自学阶段

这里的自学,有别于传统的自学概念,它指的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自主化的课程学习,包括线下学习(通过光盘资源包、纸质教材等进行学习);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课件、教师时时提出的学科最新内容、专题讲座等进行学习);资源学习(通过丰富的网络开放资源,如资源库、主题讨论、相关网站、参考文献、案例资料等进行学习)。

学生在学校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下,根据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混合运用教学资源和媒体,通过教学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获取、理解和自我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3.答疑阶段

将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混成教学手段的作用。在集中面授期间,主讲教师对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实时解答。在其余时间,辅导教师利用网络媒介,可对学生个别地进行答疑,如E-mail;也可进行公开答疑,如运用电子公告牌(BBS)进行实时交互的方式(BBS的实时讨论功能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教师通过答疑,可以监控学生短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承上启下,同时及时纠正其间产生的偏差。

4.考试阶段

根据主办院校的教学安排,站按考试程序布置考场,组织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网上加密方式。主办院校将试卷上网并加密,学生在联网的计算机上经过语言确认,身份密码确认等解密后,打开试卷,参加考核。

(2)模拟现场方式。即把设在主办院校的演播中心作为监考中心,在各站装有电视会议设备、监视传感器及已联网的计算机(保证每人一台)的多媒体教室设为考场,学生按时集中到此教室,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