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组长:黄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今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教师培训的创新、后勤管理的创新等工作的创新,使我校教育管理有新思路,教学质量有新提高,养成教育有新发展,两支队伍建设有新突破,追上各级各类先进学校,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使我校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创新内容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学校现状将创新管理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声誉扬校,做大做强”的办学思路;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观,努力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学校自本学年起创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奖励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安全奖励考核制度、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外宣工作奖励制度等的创新。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抓养成,塑品行,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创新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德育工作,积极协调招生工作,使今年的招生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学校将通过开展全校教职工大讨论献言献策,以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让花草树木说话、让墙壁说话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论引导人,正确氛围感染人。使学校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给各级各界领导来宾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和谐向上文明的氛围中感悟、感受、体味,真正实现校园的精细雅致。
篇2
以劳动模范挂帅、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善于创新的积极性,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目标任务
(一)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二)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通过导师带徒、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
(三)做好工作室先进经验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每年应向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上报至少1-2项可用于推广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在学术期刊上、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QC、合理化建议等)、科技进步奖、典型经验等。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创新工作室是针对解决公司营销、运输工作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为公司营销、运输专业方面的人才而组织起来的。工作室工作职责如下:
(一)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应课题,带领团队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公司难题。
(二)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申报工作,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四)规范团队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档案。
四、选择课题
(一)课题的来源有两种:1、由负责人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开会启发、动员本工作室的成员积极参加讨论,课题可以由负责人选定,也可由工作室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创新点,主动申请。2、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岗位创新的第一责任人,部门员工只要提出创意,部门负责人经初步认定后,可向技术中心提出申请,邀请创新工作室技术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
(二)每季度创新工作室至少有一个课题。
(三)确立课题遵循“易实现、有成效、共性强”的原则。一般选择容易实现、成效显著并尽量是一些共性的问题为好;持续时间长、难度大的课题可分多个小课题,统一安排、逐步实现、稳步前进。
(四)预估实现课题的过程,若需要其他部门派人参加,可向销售分公司工会提出申请,组建技术攻关联合小组,共同开展工作。
(五)一课题一负责人,可根据需要设立分组长,一般组长总数不超过2人。
(六)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
(七)当工作室只有一个课题时,一般由工作室负责人担任课题负责人。
五、课题立项申请
(一)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成员讨论并制定课题开展计划、进程安排、要达成的目标、所需资金等,并填写课题立项申请表,提销售分公司工会。
(二)工作室负责人就可行性、可能的推广效益、预算的合理性等对课题立项申请进行初步评审,在课题立项申请表上填写评审意见并签字后上报销售分公司工会进行审核。
(三)通过立项审核后,课题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创新工作。
六、日常培训工作具体要求
(一)工作室负责人每季度为工作室全体队员开展一次相关技术培训,每年进行一次考试(或者根据当年工作安排,参与公司的“技术比武”考试),并将培训记录、考试结果交由销售分公司工会档保存。
(二)每个课题组内的培训,课题负责人可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培训次数和时间。但不能和季度的全体培训相冲突。
七、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流程
(一)制定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并制作标牌,悬挂于工作室办公地点。确保工作室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账、台账详实。
(二)倡导全员参与创新活动,建立便捷的课题申报流程。企业员工只需找出岗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意,其它工作如确立课题、填立项申请表、评定等一系列工作,均可上报到工作室技术人员处,由其负责完成。
(三)工作室负责人在工作中,要注重工作室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工作室的创新氛围,建设一个“素质高、技术精、创新意识强”的团队。在工作前阶段,根据团队特点,提出工作室的创新文化精神、理念、目标放置于工作室办公地点。
(四)创新工作室要做好技术成果的经验分享、典型案例宣传工作,增大创新工作室在公司、车间上的影响力。
附件1 :销售分公司创新工作室课题立项申请表
附件2:销售分公司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评审标准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工会委员会
2019年9月12日
附件1:
销售分公司创新工作室课题立项申请表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从事岗位
职称
其他参与人
课题描述(包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实现过程所需的场所、技术支持、活动经费,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开展计划
时间
工作计划
工作室负责人评审意见
签字:
公司评审意见
(盖章)
填表日期: 年月日
附件2:
销售分公司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评审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程度及说明(指标分值)
名称
含义
一、科技含量
是指成果所使用技术的科技含量高低,是否获得专利。
1 很高
科技含量很高,取得国家专科授权(20分)
2 高
已经申请专利,并得到受理。(15分)
3 比较高
采用行业先进技术,贴近生产实际。(13分)
4 一般
凭生产实践中的经验。(11分)
二、自主创新程度
是指利用科学知识和原理,在产品、工艺和材料等方面自主创新技术所占的比重。
1 很高
全部为自主创新技术。(20分)
2 高
大部分为自主创新技术。(15分)
3 较高
组合式创新技术不少于2个。(10分)
4 一般
组合式创新技术少于2个。(8分)
三、难易和复杂程度
是指成果在研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1 高
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前人所没有且多学科交叉的。(10分)
2 较高
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前人所没有的。(8分)
3 一般
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改进的。(6分)
4 较低
所采用方法和手段基本上是现有技术的。(4分)
四、应用和推广程度
是指成果在企业和社会推广应用的情况
1 高
已推广应用到全行业乃至行业以外。(20分)
2 较高
在二级企业范围内已推广应用。(18分)
3 一般
已推广应用于本企业或部门。(16分)
4 较低
仅有样品,但有潜在推广价值。(14分)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是指成果的应用所取得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或在安全、环境、生态、资源等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防灾、减灾,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1 很大
经济效益≥100万元;
或社会效益显著。(30分)
2 较大
经济效益在50~100万元之间;
或社会效益较大。(25分)
3 一般
经济效益在10~50万元之间;
或社会效益一般。(20分)
4 较小
篇3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X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自治、社会监督”工作方针,以消费“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为创建内容,细化“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消费维权新机制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全方位提升企业自治和行业自律水准,社会监督水平、政府监管效能和群众消费信心,着力推进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全县追赶超越发展。
二、创建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现在起到2020年末,利用三年多时间基本实现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覆盖,努力建成一批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示范行业,力争建成放心消费示范县,形成一套符合X实际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各个环节、不同层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消费法律法规知识更加普及,消费环境更加和谐,市场秩序更加规范,诚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消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一)全民消费维权法治意识普遍增强。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价格法》、《广告法》、《X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显著增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监管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各界依法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消费者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知晓率达到82%以上。
(二)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高效。生产经营单位的消费纠纷和解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意识进一步强化,一定规模、重点行业、电商、景区和放心创建示范街区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和服务规范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消费纠纷和解等制度并向社会公示,消费纠纷和解率达85%以上。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消费者投诉方便、快捷,行政调处机制更加高效,行政调处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不断完善,仲裁解决消费纠纷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维权机构机制健全,消费纠纷调解更加有效。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监督参与机制全面形成。全县各类投诉站受理消费者投诉处理率达到98%以上,消费者对投诉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行业自律作用不断凸显,主管部门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职责落实到位。消费环境的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监管执法和规范治理有力有效,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协调联动、运转高效。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企业示范引领、行业自律规范、社会广泛监督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
三、创建内容
通过逐年深化、持续拓展的方法,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作用,创建一批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落实商品和服务质量承诺、首问负责、先行赔付、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品牌)单位为基础,逐步向放心消费示范行业和放心消费示范县推进。
(一)消费安全放心。督促生产经营者提升安全生产、安全经营水平,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市场主体消费安全责任,引导经营者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消费场地场所、设施设备、环境秩序等方面国家安全标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消费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障消费者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组织和指导经营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体健康、生命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安保措施具体到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科学得当。
(二)消费质量放心。积极开展打假扶优,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提升商品质量合格率。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消费品质量追溯制度。规范和监督商品质量和市场计量行为。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经营商品的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落实瑕疵、缺陷、不合格商品处置制度,全面执行“三包”和“召回”规定,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建议,及时有效处置质量应急突发事件。
(三)消费价格放心。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依法规范和管理经营者价格行为。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指导价以及价格干预措施、价格紧急措施等法定价格措施,按公平、合法和诚信原则制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落实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倡导明码实价。依法严厉查处操纵价格、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欺诈、变相提压价、强迫高价交易等价格违法行为。
(四)消费服务放心。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完善消费服务和售后服务体系,落实消费服务和售后服务承诺,确保服务的内容、质量、价格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时履行商品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五)消费维权放心。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消费纠纷和解第一责任人责任,力争消费纠纷不出店门。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有效调解消费纠纷。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协调联动、依法高效处理消费纠纷。指导仲裁机构依法依规从事消费纠纷仲裁业务,公平、公正、快捷、高效仲裁消费纠纷。建立健全消费纠纷案件诉调衔接工作机制。
四、工作步骤和方法
以经营者为点,行业(市场)为线,镇(街道)为面分类制订创建达标标准,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分步组织实施,有效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到2020年末,经过考核验收和社会测评,创建指标值基本达标。
(一)树立典型。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引导维权成效好、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企业、行业、区域作为创建重点,分类制定创建标准,按照标准筛选部分行业、市场主体、街区、景点等作为创建放心消费单位,重点指导,精心帮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采取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打造放心消费示范样板,培育一批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完善放心消费创建指标体系。
(二)全面推进。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扩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完善创建举措,围绕食品药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商品房等重点商品,汽车维修、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通信、互联网等重点行业,非现场购物、预付卡消费、投资理财、旅游出行等重点领域,农村、城乡结合部、景点景区、校园周边、车站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创建工作按照每年分解下达主要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办公室每年组织成员单位对参创企业、行业、镇(街道)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放心消费创建标准的,授予“放心消费示范企业(个体户)”、“放心消费示范行业(市场)”、“放心消费示范(镇、街道、景区)”等称号;对达不到放心消费创建标准的,不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市场、文明诚信经营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推荐对象。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统筹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一组织协调、检查督促、指导通报各地各成员单位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二)广泛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之春、宪法日等重大活动和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内容和目标,做到放心消费创建宣传教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扩大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影响,提升消费者对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篇4
1、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是对下岗失业人员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过程中提供的一种信贷支持,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就业、促进稳定就业的有力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很多,但受到资金的制约,难以启动经营项目。为解决他们的信用担保问题,通过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式就业。
2、创建信用社区主要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04]51号)文件精神,针对当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难以找到反担保人、申请不到小额担保贷款的实际情况,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基础,由承办小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合作,建立社区信用担保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提供方便。
3、在信用社区内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申请贷款人提供申请、社区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实地调查和初步审核、担保中心和小额贷款承办银行进行复查和审核合格后,由担保中心承诺担保,银行发放贷款,本人不需要提供反担保手续。小额贷款扶持项目属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具有较好收益和还贷能力。
4、创建信用社区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今年9月份我市计划选包河区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居委、蜀山区西园街道竹荫里社居委、庐阳区益民街道回龙桥社居委、瑶海区东七街道站塘社居委四个社居委作为创建信用社区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创建信用社区的办法,以便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二、创建信用社区工作管理职责
(一)、劳动保障事务所
1、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贵受理小额贷款申请,对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证明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其经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贷款资格初步审核,报区担保中心。
2、详细了解在试点信用社区内经营的贷款户个人家庭状况、住址、联系方式、诚信情况,定期走访、跟踪了解其经营状况,并将情况及时反馈至担保中心和合作银行。
3、在申请人小额贷款申请批准后,指导借款人签署创建信用社区承诺书。
(二)担保中心
1、核定信用社区内小额贷款申请人资格及贷款申请是否符合条件,并向银行推荐贷款和承诺担保。
2、会同合作银行对申请人进行贷前调查和贷款扶持项目运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密切了解掌握动态变化。如经营项目有风险的,及时会同银行采取措施,确保贷款的安全归还。
3、负责对信用社区内微利项目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申请审核。
4、与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对信用社区内小额贷款呆帐损失进行审核核定。
(三)、承办银行
1、按照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申请认真予以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经营项目可行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贷款发放到申请人手中。
2、会同担保中心对小额贷款申请人进行贷前贷后调查,建立已获得贷款的创业人员个人资信档案,定期进行资信调查。
3、按季提出小额贷款财政贴息中请。
4、对出现的呆坏帐损失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四)、工商、税务部门
1、加强对信用社区内小额贷款户的登记管理工作。在信用社区内经营的小额贷款户应专门登记,在贷款归还前,小额贷款户不得迁出信用社区经营,如确需迁出的,需提供担保中心意见,同时贷款户应重新办理反担保手续。
2、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落实好免费登记、工商税收优惠等相关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在试点社区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应具备的条件和申办程序
(一)申请条件:
1、已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
2、其经营场地必须在该社区内,并已在管辖该区域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税务机构办理了有关登记手续,或在劳动保障部门办理了非正规就业劳动就业组织手续
3、申请人信誉良好。不欠银行到期贷款和拖欠各项税费,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4、申请人家庭财产(不动产)在10万元以上,且无债务;
5、申请人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且生产经营自有资金达到50%以上;
6、申请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完全还贷能力。
7、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班学习,获得培训合格证的,优先申请贷款。
(二)、申办程序
1、本人向试点社区所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证件资料:再就业优惠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非正规劳动就组织证书、经营场地证明或租用场地合同,以及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经实地调查和初步审核的基础上报区担保中心,担保中心审核同意后向合作银行推荐贷款并承诺担保。
3、申请人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并签署创建信用社区承诺书,领取贷款。
四、小额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出现的逾期贷款,担保中心与合作银行要督促借款人限期归还。担保中心与合作银行对逾期贷款人员建立小额贷款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对于恶意不归还贷款、影响创建信用社区的小额贷款借款人,如在限定的时间内尚不归还贷款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承贷银行和担保中心共同运用法律手段,对借款人逾期不归还贷款提出诉讼申请。
2、在对不归还贷款的借款人确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征询担保中心意见,了解其是否已按期归还贷款。
3、小额贷款不良记录(合作银行与劳动保障部门要进行双重记录。劳动保障部门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手册》和《再就业优惠证》上记录,并在有关个人基本情况表中自动生成,建立查询系统),也可作为借款人能否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再就业免费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及其它劳动保障服务的依据,工商、税务部门也可作为提供有关服务的依据。
4、银行及时记录逾期不归还贷款人员不良信用记录,并按规定收取罚息。
篇5
二、建设原则
建设工作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人为主原则和一事不重复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于充分挖掘各个示范点的开发潜力。“一村一品”在确立项目时,不能生搬硬套他人模式,亦不能排斥,应该结合环境综合考虑自身实际,量力而行,做到“一村一品”,形成村与村之间有机结合的格局。
新农村建设应以人为主,着力解决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发现村民切身之利益所在,解决实际困难。新农村建设是村民的工程,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体现村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死板不教条。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下,只要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工程,就不得轻易否定而做重复工程浪费人力物力。
三、总体目标
年,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1个,其中省级试点村10个,分别为洲头费胡杨自然村、后埂周家墩自然村、联洲跃进渠自然村、柳洲知青点自然村、蔡洲八股自然村、同兴金家路东、槐洲金家路东、六号后港、九号十四自然村、九号十五自然村,市县共建试点村1个,为九号九兴自然村。省级试点村全面完成“三清”,实现改水、改厕入户率和村庄道路硬化率均达到100%以上,市县共建试点村要求完成村庄“三清”和“三改”中改水、改厕和改路项目建设的其中一项。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一村一品”产业为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试点村群众人均年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每个省级试点村要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一个休闲场所、一个宣传橱窗、一个文化活动队伍,每年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文体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试点村群众对村庄治安满意率要求达到95%以上。
四、保障措施
根据县新村办的统一部署和补助标准,镇力争建设点群众投入总量占整个建设投入的50℅以上。在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配套到位后,镇新村办将及时向试点村理事会转达,让理事会放心安排项目实施,先行垫付项目资金,项目完成后有镇新村办报县新村办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
为确保各示范点建设工作有序准确的开展,镇政府对各个示范点实行实时监督。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调度,对于优秀的示范点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并对落后的进行通报批评。年终对于考评位于前三名的示范点分别给予8000元、5000元、3000元的资金奖励和给予前3名的理事长每人800元奖励。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选点申请阶段(年1月),按照《县新村办一号》文件的要求,围绕总体把握、总量控制、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确立年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年2月-3月)。各村要配合有关测量规划部门,因地制宜编制出集长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试点村村庄建设规划;并在县农业局及乡镇有关部门配合下,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编制完成试点村产业和社区规划。新农村建设两个规划文本均必须在5月底前编制完成并上墙。
篇6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廉洁,探索工程项目标后关键环节监管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内容
从明确签证程序方面:严格规范“先申报、后审批、再变更”的工作程序,施工单位对工程变更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后,再提请区项目办、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现场核定,呈报区管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未审批一律不得实施。
从加快审批流程方面:针对全区签证环节手续过多的情况,实行审批流程再造,保证把签证流程时间上缩短一半。将现行监督部门“三次签字、二次盖章”方式改革为“二次签字、一次盖章”。
从规范签证表格方面:针对现行我区各片区( )公司表格不规范的情况,统一建设项目变更申报、审批、现场踏勘记录表、工程量计量签证表格。由财政局印发工程量现场踏勘记录表统一编号的三联单,每个项目划分编号范围,开工前领取,现场签证时各部门人员必须现场签署意见,各持一联留存备查,超时限的签证不予补签,谁延误、谁负责。
从加强人员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为提高我区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各工程管理部门应设立专(兼)职人员,相关人员负责工程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保证随叫随到,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如期进行。
从创新监管方法方面:监督方式由单一监督方法建立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主要有随机抽查,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浅基础类型以及1万元以下的签证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进行,由区项目办牵头、财政、监察参与。对1万元以上签证实行重点检查。由区项目办、财政局、监察局派员参与现场全过程鉴证;10万元以上签证要经区管委会项目分管领导、区管委会建设分管领导审批;30万以上要由建设单位提交至区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讨论决定。专项检查,区监察局次月5日将前一个月的签证汇总并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检查,对发现或举报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进行专项检查,限期跟踪督办。
三、进度安排
整个试点项目工作计划用1年时间在全区推开,三个阶段进行,各建设单位应整合资源,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确保试点项目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__年4月-5月)。各相关单位主要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细化操作守则,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__年5月至20__年11月)。主要是依据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完成试点项目的各项任务。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20__年12月)。主要由区创新工程变更签证标后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全区创新工程变更签证标后监管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新工程变更签证标后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监察局,负责日常联络、检查、督办等工作。
篇7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国家、地方及各行业均出台了大量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规定了工程监理单位和安全监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强化了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安全监理逐渐成为建设监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力企业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系统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同时也对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1 现有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比较规范,对于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起到了显著作用。在工程现场,落实安全监理工作的主体是安全监理人员。但是,由于安全监理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不高,使得安全监理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1.1 监理人员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国家、地方和电力行业均出台了多项关于安全监理的法律、法规文件,但是有不少监理人员以施工现场工作太忙为托词,对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不重视、不阅读,甚至长期放在文件柜中无人问津,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文件包中有何文件。一些监理部没有制定出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不能定期组织安排项目部人员学习,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监理应承担什么责任,如何进行安全监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许多监理人员思想意识上始终停留在“三控两管一协调”上,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更无从谈起。
1.2 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知识和经验不足。在我国监理行业实际情况中,许多监理人员没有从事过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没有参加过相关安全知识的专门学习培训,对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缺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经验;至于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知识更是一片空白。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理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针对性,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监理人员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当酿成安全事故后,才恍然大悟,为时已晚。
1.3 安全监理知识培训针对性不强,没有激发监理人员学习积极性。目前,大部分电力监理企业非常重视安全监理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单调等原因,安全教育收效不佳,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提高不多。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培训方式机械陈旧,安全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监理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培训内容宽泛空虚,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很难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三是培训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检测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2 问题原因分析
作为电力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安全监理工作举足轻重。而作为安全监理工作执行者,监理人员能力水平不高,将严重影响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提高安全监理人员业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国家、地方和电力行业出台的关于安全监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文件是监理人员安全监理的重要依据。之所以出现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非常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安全监理知识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效果不佳,具体表现有:一是现场监理部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学习方法单调。二是没有培养起来监理人员对于安全监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与现场工作脱钩。监理人员对于各项安全监理法律法规的学习都投入相当大的精力,但是面对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多数监理人员在学习时都会产生枯燥无味、难于理解的困惑,特别是新学员学习安全监理法律法规更是一头雾水,致使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果肯定不佳。
3 提高安全监理工作水平的方法
要想提升工程现场安全监理工作水平,提高安全监理人员业务水平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电力监理企业和安全监理人员明确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也提供了开展安全监理的法律依据。由于现场监理人员对于安全监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出现了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的状况,为了解决安全监理知识培训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水平,我们必须创新安全监理知识培训方法,提高安全监理知识培训效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1 加大安全监理知识培训力度,建立系统的安全监理知识培训体系。针对监理人员存在安全监理相关知识缺乏的状况,建议各电力监理企业充分融合经常性的学习、讲座、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手段,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监理知识培训体系。各现场监理部一定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理知识培训计划。在监理企业和监理项目部两级培训上形成合力,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关知识和安全监理技能,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水平。
3.2 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全面提升安全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安全监理知识培训的对象是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培训教学,要从监理人员的成人学习特点出发, 创新培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既包括培训讲师授课的方法,也包括监理人员学习的方法;教学是教师、学员的双向互动活动。培训讲师传授知识时要着力培养学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员通过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安全监理知识培训工作,必须创新培训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增强培训效果,才能更好地为电力监理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培训方法应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重点。因此,创新培训方法,是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理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种新型培训方式。
①实行案例教学,提高安全培训直观性。现有的培训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很难能够激发起监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创新安全监理知识培训方法,使得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激发监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实景感,以便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水平。在河北电力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研究了“实战型安规培训”的新方法。我们将工程现场中遇到的各种违反安规情况进行照相和录像,然后组织监理人员对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讨论分析相片中存在哪些安全违章地点和违章行为。通过这种培训方式,起到了学习安规和实战训练的双重目的,提高了监理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我们将分析讨论的结果汇总为“实战型安规培训案例库”,并不断补充完善,方便了监理人员和新学员的使用。通过创新安规学习方法,开展了监理部层级的全员实战型安规培训。利用这种新颖的培训方法,提高了监理人员学习安规的积极性,提升了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水平。②采用研讨式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学员主动性。研讨式培训中讲师起主导作用,学员作为主动参与者,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讲师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讨,置教和学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之中,用开放、互动的方式亮出各自的观点和意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在学习培训过程中,监理人员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摄取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携带者,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通过这种研讨式的培训方法,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宽松气氛,已经成为安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趋势。
电力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是电力建设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理人员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提升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水平,有效防止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篇8
1理念创新与对策
在手术室传统护理观念里,手术室护士主要职责则是为手术医生提供器械及所需物品,工作较为单一,导致手术室护士因长期从事此项工作而出现惰性心理,安于现状,思维较为保守且机械化,不具有创新的理念,导致手术室服务质量停滞不前。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格式,外科手术的应用率逐渐更高,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对其职能与自身定位进行积极的转变,更加的主动的为手术医生及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2]。而这一理念需首先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还需应用于住院处、医院各科室各单位之间,有效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主要实施方案包括: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深入学习新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不断扩充知识体系,并具备努力进取的责任心。例如根据各个院内的实际情况,为护理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开展学习班,或送至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邀请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来院开展研讨会,以开拓护理人员的视野,不断完善手术室工作中的护理配合技能[3]。
2管理创新与对策
护理服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队伍护理质量及稳定性,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其管理理念及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例如,在以往的手术室工作安排中,护理管理人员对人员的编排过于马虎,未考虑到护理人员的资质、体力等因素,同时对手术的大小、时长等情况了解较少。如今,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部分手术工作要求更加精细、高效、高水平,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能够考虑手术室内存在的诸多因素进行合理的人员编排。主要实施分方案包括:①在手术进行之前,按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资质、水平、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分组,并在该小组内设立负责的组长,同时,若无紧急事件的发生,严禁随意更换组员[4]。②组内定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及技能的交流和探讨,并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针对手术医生不同的操作习惯进行观察予以配合,提高护理配合质量。③另外,由于腹腔镜护理小组的要求较为复杂,除上述创新方面外,还需选择一名专业人员对腹腔镜的器械进行及时清洗与消毒,避免对患者造成感染等并发症。④在手术结束后,由各护理小组的组长对本次手术所使用的器械及物品,药物进行清点,管理,并能做到及时补充,保证下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做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5]。
3服务创新与对策
衡量护理质量的最突出指标之一即为护理质量,这就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分析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已不仅局限于传统护理操作技能,而是需将人文关怀与护理服务相结合起来,真正具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观念。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采用较为贴心温暖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②部分患者在行麻醉处理前,多具备紧张、焦虑情绪,这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另外,护理人员应为实施全麻的患者使用红霉素眼药膏,以避免眼部出现损伤[6]。③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非手术部位进行保温处理,对输入的部分液体可进行适当的加温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等。
4机制创新与对策
如今,护理工作正面临着培养护理人员的挑战,这就要求院内手术室护理部门能够改变以往论资排辈的安排,积极创新并开展人才使用机制,切实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及能力安排工作。另外,还需更改原有的岗位要求,将学历较高的主管护师任职专科小组组长,担负起对护理人员的教学工作,对其组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及检查,并协助护士长的管理工作[7]。而对于学历较低的护师,安排其维护手术室内的器械及物品。对于资历较浅,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安排其深入配合手术医生的工作,要保证循序渐进。以此更好的利用护理人员的分配,提升手术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真正发挥其作用,提升其责任心与上进心,也从根本上提升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林岩,潘丽芬,谭淑芳,等.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44-45.
[3]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13(08):323-324.
[4]郭爱敏.我国护理实践的专业化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2006,12(09):2-3.
篇9
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以便日后面临就业问题能够更加顺利,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样的严峻环境下,针对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也极需要创新意识。
在以往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对学生灌输的是“就业”,学校对毕业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就业的,而对毕业生讲解的也多是面试的技巧,就业的技巧,指导学生找工作的多。但是却很少对学生谈及“创业”方面的观念,也鲜有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的能力的学校,很少对毕业生提供创业机会,至于培养挖掘学生创业精神与意识以达到学生进行创业的就更少了。面对如今的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到处都充满着创业的契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学校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硬性指标。
二、引导学生就业
大学生在择业时经常眼高手低,对工作职位抱有太高的期望,很多学生只想在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等大企业工作,对于小企业或者县镇企业直接无视,这就会浪费很多就业机会。这就需要教育学生对择业的观念进行转变,不一定小企业就干不了大事,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况且只要是靠自己的双手光明正大劳动换来的,就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要对学生灌输劳动就是就业的理念,增加就业机会,也更容易把握住就业机会。
高校应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并且现如今的农村创业机会众多,投资项目丰富,投资成本低廉,风险也较小,例如禽畜业水产业的养殖、瓜果菜蔬植被花卉的栽种,或者搞农产品的运输销售与加工,或者在农村兴办幼儿园等,将乡镇的教育水平提高,或者为社区提供社区服务,兴办小公司等等。这些都是创业的出路。
高校要对学生灌输机遇就是改变命运的基石,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如今的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众多,要想发展起来就要抓住机遇才行。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不要光看公司规模,有的小型公司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一旦在此公司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干下去,将来公司一旦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全程指导学生就业
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高校要避免只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当然重点指导对象应该是毕业生,不过也要对低年级进行就业指导,以便让他们提前做好毕业就业的心理准备,也会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与生活,还应当避免对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进行突击性的就业指导,这样可能导致效果不佳,再者在指导的内容上要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进行指导。指导内容既要保证商业性更要保证教育性,既要指导学生择业更要教育学生敬业,既要替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而紧张,更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坚持原则坚守道德。不能够临时抱佛脚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要在学生进入高校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全程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为了方便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要完善时间实习的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跟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过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在工作中得到具体的体现,这样一来当学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不至于被说成是中看不中用的秀才。
毕业的实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分多次地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从实习中获得职业技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在应聘前对应聘单位的需求会有一定的了解,应聘起来也不会那样的吃力。而且在实习过程中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更好的了解,利用最后在学校的时间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学习专业课时也会更加的感兴趣。
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当然这里的学生不仅仅限于应届毕业生,还应该包含高校的所有年级的学生,针对新生就对他们开展职业规划的讲座,针对毕业生就对他们开展就业形势择业观念方面的讲座。要以创新的理念在学生中开展讲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塑造要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以及正确的择业观。
四、结语
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时,老师们应该做到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在面对择业时更有调理更理性地选择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有些建议无法做到科学严谨,仅作为参考交流使用,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篇10
因此,在住房高度市场化和高房价的现实条件下,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除了有赖于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切实稳定房价外,还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坚持市场化之路,继续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普通住宅,尤其是中小套型住宅,以改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住房条件。“另一条腿”是坚持走基本保障之路,让尚未具备购房能力的青年人才能有一个过渡性的安居之所。
一、我国住房保障发展形势及方向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论哪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都曾遇到或正在经历这一难题。一般而言,世界各国解决不同社会阶层住房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等由市场解决,而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则通过住房保障政策来解决。各个国家和地区情况不同,保障性住房采取的模式也有差别,有的直接兴建公共住房,有的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公共住房,有的鼓励居民合作建设住房,有的则通过补贴等多种方式实现居民的住房保障。
(一)我国住房保障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步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住房新增需求与改善需求同时存在,且总量巨大,与短期内有限的供给形成尖锐矛盾,导致房价上涨较快,因此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购房难的问题。同时,加上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低水平、广覆盖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并且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温州、深圳等地区探索性的开展了人才经济适用住房、人才公共租赁住房、人才限价商品房、人才金融政策优惠、人才财政政策补贴等多种形式的人才住房保障,但由于步伐快、底子薄,各类住房总体供应不足,还没有形成坚实的保障,住房保障还未形成实体体系。
(二)我国住房保障发展形势
我国在最初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就针对当时需求逐步提出并创建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这两种住房制度为推进我国住房保障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新的夹心阶层出现并且这部分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本身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居民的住房保障需求,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极少且存在质量、分配等各种问题,廉租住房的使用面积和功能甚至满足不了这些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提出的公共租赁住房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推广,但随着房价的不断走高,公共租赁住房由于建设标准和权属问题无法对社会人才构成吸引力,因此,在形成对低收入人群进行基本保障的形势下,探讨如何吸引人才,为夹心层人群提供合适的住房成为我国住房保障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住房保障的发展方向
首先,多元化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保障房原始积累。我国幅员广阔,但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中,住房保障需求较大并不断增加,住房保障自2006年正式启动,目前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因此应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力量结合的模式,通过政府直接建设、商品房配套建设、旧城旧区改造配套建设、企业代建、企业自建大产权房等多种模式,建设大量的保障性住房。
其次,创新保障性住房模式,拓宽住房保障范围,实现人才安居乐业。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目前由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个方面组成,为各地去双困低保家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良好的住房保障。
但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品房价格不断高企,并且由于商品房建设用地日益稀缺,人们对商品房价格预期过于乐观,加之开发商屯地、游资炒作、捂盘惜售等众多行为难以根除,部分大中型城市商品房价格使得新毕业大学生、公司白领等人群难以承受,造成巨大的夹心层人群,而这部分人群中的一大部分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如何稳定房价,如何为其提供舒适的居所成为留住人才,保证城市活力的关键举措。
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人才安居,创新保障性住房模式,是我国住房保障发展的原则性方向。
最后,全面完善住房保障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建设、分配、管理各个环节。随着保障房大量竣工,分配与管理工作量陡然增加,从而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违规操作、钻规则漏洞的伪保障行为,因此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迫在眉睫。
同时,随着住房保障类型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如果将房屋分配给最需要的人群,并在需要的人群中流动成了目前政策法规制定的难点和方向。
二、安居型商品房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现有保障房的局限性
1、保障人群的局限性
根据我国现有规定,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提供给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且对其收入、户籍、婚姻状况等方面做了严格界定,保障范围较小,大量夹心层人才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没能使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实现安居乐业,因此现有的住房保障结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2、资金筹措的局限性
为形成住房保障长效机制,避免投机,我国现有保障性住房以租赁方式为主,随着建设量的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巨额的投入、缓慢的回收期,加上后续的管理与养护,将给地方政府或投资人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各地均出现了资金压力、土地压力、管理压力等多方面困难,也阻碍了社会力量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阻碍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和快速积累。
销售型保障性住房可以迅速回笼资金,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符合保障人群的心理续期和购房需求,因此探索人才安居房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是破解当前瓶颈的关键。
(二)城市化带来的新需求
当前,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采用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房价矛盾的突出,住房保障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在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随着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高房价已远远超出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付能力,使得住房市场挤出了一大批住房消费人群,这批人群以刚毕业大学生、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等中低收入者为主体,他们既不符合现有住房保障对象条件,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没有经济实力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房,原来可以通过市场途径解决住房的家庭现在不得不高度依赖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由此导致了新的庞大的住房保障需求的出现。这批人群又都具备相当的发展潜力,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群,并且这一群体还在扩大中,因此他们的住房问题是现今城市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城市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安居型商品房的特点与必要性
基于现有背景与形势,深圳市推出了一种新类型住房—安居型商品房。
(一)安居型商品房的特点
根据《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深圳的安居型商品房定义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规定标准,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建设,面向具有本市户籍、在本市无房且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家庭、单身居民(含高级、中初级人才)配售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按此定义可知,安居型商品房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者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保障对象为对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无房人群
留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是安居型商品房诞生的初衷。安居型商品房的供应对象为本市户籍、在本市无房且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家庭、单身居民出售,包括符合规定条件的高级、中初级人才。其中面向人才供应的安居型商品房数量占安居型商品房总套数的比例不低于60%。
2、保障方式为提供可供出售的住房实物
为提高城市吸引力,增强城市发展的稳定感,推出的安居型商品房为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取产权的出售型物业,即在签订安居型商品房购房合同若干年后,可以根据条件申请取得完全产权。这一方面给了保障人群拥有住房的希望和机会,另一方面严格的条件限制(包括面积和价格限制、准入条件、产权获取条件等)大大降低了此类住房的寻租空间,提高了住房保障的实施效果。
(二)安居型商品房的作用与必要性
由于以上原因,安居型商品房能够在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以下作用:
1、可以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城市各行业协调发展和经济顺利转型
资料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58%,而居民消费率的比重自2000年至2007年的数据为:46.44%、45.16%、43.68%、41.67%、39.83%、37.74%、36.31%、35.45%。很显然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7年的49.9%,7年间快速增长了11个百分点。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的原因之一就是购房。房地产投资巨大,城市居民购买一套住房往往要花费一辈子的积蓄,即使按揭贷款买了房,也要省吃俭用来还贷,这就导致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及与之相关的行业发展过热,而其他行业消费不足的现象,长此以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安居型商品房限定了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从而减少了房地产业的支出,自然就会增加其他行业的消费,各行业发展将更加和谐,城市的经济转型将更加顺利。
2、可以留住经济社会所需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可移动的房地产已经逐渐成为吸引人才和制约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处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商品住房之间夹心层的中低收入者既不符合廉租和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但又有长期居住需求,例如新参加工作者,有一定的收入但没有任何积蓄,没有能力进入商品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安居型商品房给了保障人群拥有住房的希望和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留在城市长期发展,从而留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3、可以推进城市更新进程
城市更新改造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造的动力不足,尤其是当政府政策倾向于供应大量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时,由于出租型物业收回成本周期过长,对社会资金无法构成吸引力。安居型商品房为出售型物业,资金回笼时间短,且可享受政府政策优惠,利益驱动较大,能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更新项目中来。
4、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不断加大、价格不断升高,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房地产行业遭遇冷冬,首当其冲招致损失的就是金融业,因为房地产开发和消费的大量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金融业。一方面安居型商品房的供应直接可以减少住房的购买需求,有利于调控的力度和直接有效性,另一方面安居型商品房强化了住房的保障属性,降低了住房的金融属性,能使房地产市场在部分程度上受到政策影响,金融风险也由之会降低。
四、深圳安居型商品房的推广
(一)总量上进行统筹
综合考虑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才政策、人口政策以及规划期内我市安居型商品房的总体需求状况,在全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划期内安居型商品房的住房建设、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的总量。对全市新供商品房用地和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年度统筹,总量上配建不低于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30%的安居型商品房。
(二)政策上进行倾斜
在住房保障年度实施计划中,明确年度安排安居型商品房的住房建设数量、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等相关指标,以保证安居型商品房建设的落实。
在土地供应方面,市规划国土部门会同市主管部门,根据全市住房建设规划和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的要求,安排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并纳入我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土地价格,需综合考虑项目用地市场评估地价、基准地价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用地市场评估地的70%。
在住房配置上,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特点,采取“先租后售”方式,租住满一定年限的居民享有优先购买权和一定幅度的折扣,或者设定五年之内享有有限产权不得上市。同时,针对不同户型面积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在核心家庭户均人口区别不大的情况下,面积越大,优惠程度越小。
(三)引入社会资金进行修建
安居型商品房是深圳保障性住房的又一创新,是政府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深化民生保障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根据政策,安居型商品房将定向销售给市政府认定的人才和户籍中低收入家庭,因此,住房的多样性和舒适性需求较为强烈,在住房品质与供应类型上与商品房更接近,且安居型商品房资金回收期短,容易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在建设方式上完全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建设效率和建设品质。
为保证安居型商品房的建设质量,在市场准入门槛设定方面,可考虑建立一个《保障性住房建设企业名录》,对能够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在信誉、注册资本金等方面设定相应的要求,只有符合这些资质的企业才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平台。同时建立动态监测评定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设定,每年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评定,可运用“计分制”等量化标准进行。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设定与动态的监管,保证参与企业能够提供品质良好的保障性住房。
为保证安居型商品房的及时供应,在降低风险方面,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招投标模式”,即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与某些银行等财团进行“绑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从而避免企业在建设工程中迫于资金压力而使建设无法继续,导致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无法完工的情况。
(四)政府管理住房,市场管理物业
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对安居型商品房的住房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出售对象的审核、入住、以及今后的产权办理等。在物业管理方面则直接交由市场,商品房配建项目的物业管理由项目所在小区物业统一管理,单独的安居型项目则通过市场招投标方式引入物业管理公司管理。
(五)先行试点,渐进发展
为保障安居型商品房供应的顺利进行,在保障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上,需要大胆研究与思维创新,也更需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可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安居型商品房建设供应试点,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优化操作思路,并积极推广,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篇11
0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从火灾原因来看,多数火灾是由于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常识缺乏、违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广东省21个省辖市经济发展各异,因此在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等消防“硬实力”有较大发展的前提下,消防管理、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等消防“软实力”则参差不齐,因此通过此次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情况调查和研究,对全省消防安全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全民消防安全知晓率的调研情况
1.1调研方法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专业调查机构,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访对全省21个省辖市,2000个配额的电话进行访问。[1]
1.2调研样本分布情况
样本根据广东省各省辖市人口数占省总人口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本次调研有效样本是2010个,其中城镇居民1205个样本,农村居民805个样本。固话有效样本是1006个,手机有效样本1004个。
1.3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1.3.1 性别
本次调研有效样本中,男性、女性全民分别占比67.91%和32.09%。
1.3.2 年龄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全民属于青年群体和中年群体,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
1.3.3 职业
本次调研有效样本中,职业比例如图2。
1.4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1.4.1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指标体系及分项权重
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指标体系,包括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两个一级指标,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细分为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知晓率,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检查习惯,居住或办公楼等周围消防设施的知晓率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关注度二级指标;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细分为了解灭火器功能及使用方法、拨打火警正确提供基本信息、燃气泄漏处理得当、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处理得当、火灾不乘坐电梯、身上着火处理得当和身处高层遭遇火情时能够正确应对情况二级指标。
1.4.2计算方法
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得分×0.4+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0.6
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得分=(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知晓率得分+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检查习惯得分+居住或办公楼等周围消防设施的知晓率得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关注度得分)/4。
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了解灭火器功能及使用方法得分+拨打火警正确提供基本信息得分+燃气泄漏处理得当得分+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处理得当得分+火灾不乘坐电梯得分+身上着火处理得当得分+身处高层遭遇火情时能够正确应对情况)/7。
1.5总体调研结果
1.5.1广东省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为55.18分[1]
从总体来看,广东省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总体得分为55.18分,其中,安全防范意识得分为37.84分,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为66.74分。
1.5.2广东省全民有36.57%参与过正规火灾自救培训和逃生演习
从全省火灾自救培训和逃生演习全民参与情况来看,我省投入及宣传力度不够,仅有36.57%的全民表示参加过相关
活动。
2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措施
2.1 城市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的措施[2]
联合网易邮箱、QQ邮箱、搜狐邮箱定期以发送公众消防安全常识订阅邮件;加强消防演习和对官方微博和“南粤消防在线”微信公众账号信息进行宣传,让公众通过更多的新型渠道了解消防安全资讯。
可以联合社区单位对不同行业/不同建筑的火灾防范情况和自救逃生技能进行分类统计,有的放矢地让消防宣传人员对相关的企业开展针对性强、扎实有效的上门宣讲工作。
2.2 农村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的举措[3]
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清明扫墓祭祖期间、春耕垦荒烧荒期、森林火灾多发期以及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期,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火灾的特点和规律,由村委会牵头,在组织开展农村生产经营单位防火安全检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通过宣传单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醒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做到经常检查的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
2.3消防常识宣传教育从源头抓起,从校园消防抓起
在学校消防重点部位和人员较密集等场所进行消防演习,如使用灭火器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等。
采取给学生布置一份消防安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庭火灾隐患排查和电器使用方面的安全检查。及时督促家庭成员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参考文献
篇12
(一)工作经费保障难题有待突破。目前部分地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保障性经费尚未实现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保障,难以满足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逐年递增的要求。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街道投入资金,为乡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保消合一”队伍配备了消防装备和器材,但后续的管理和保养工作经费却未能跟上,导致装备和器材闲置损坏报废的情况出现。
(二)基层消防部门负担有待减轻。基层消防部门的监督干部数量有限,管辖范围大、列管单位多,消防安全形势复杂,时刻面临着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效的考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再次将公安消防部门作为主力军,一旦遇到当地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的情况,基层消防部门的角色将由“推动”变为“拖动”,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网格工作效能有待全面提升。从全市档案台账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健全,各级网格均建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或消防办公室,部分县区建立了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部署消防专项工作。但网格化工作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依然普遍存在,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带来的机遇
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社会管理新体系,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其为消防工作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高位部署推进。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调度会议。对网格员招录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十分重视。
(二)各级各部门广泛联动。政府牵头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并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网格员招录、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培训与交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纳入培训交流。
(三)经费保障落实有力。政府明确网格管理员属政府服务公益性岗位,固定的岗位、稳定的工资能够创造一个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适当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增加工作动力,有效的经费保障必然使网格管理员成为一个颇受欢迎的岗位。
(四)信息平台功能强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西宁市加快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区现有部门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了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从火灾隐患整治角度而言,社区网格员可以对所负责网格的火灾隐患实施深入排查并实时录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能够深入并实时掌握社区基层火灾隐患查改情况;从火灾扑救角度而言,消防员可以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详细掌握建筑结构性质、内部人员情况、周边水源情况等重要信息。
三、消防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对接中的主要问题
(一)网格划分有所不同。在全国“清剿火患”战役中推广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各级行政辖区为单元划分乡镇街道级网格、村(居)委员会级网格、村组楼院社会单位级网格。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则是以100户左右的规模为标准,将4个区、3个县、4个开发(新)区下辖的156个村委会、352个居委会和45个家委会划分为3689个网格。不同的网格划分将导致管理体制上的差异,给对接工作造成障碍。
(二)网格员的流动性。政府招聘的网格员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据了解,西宁市类似的劳务用工岗位年流动率达20%以上,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问题、岗位工作经验积累传授的问题和稳定并留住人才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三)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处理。依据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网格划分方式,全市共有3689个网格,按每周平均每个网格发现隐患4处计,每周将有14756处隐患录入系统,传送到消防支队网络终端等待支队按照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流程处理,较大的工作量将给消防部门带来压力。
四、借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现消防管理优化升级
针对消防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对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同时借鉴外省市消防部门在对接跟进工作中的经验,笔者浅谈几点工作建议。
篇13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競争环境下,创新、开发型的IT公司、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既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单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与成果,在计算机专业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
为使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能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我们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培养人才现状以及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1.1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现状
多年来,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应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以及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了初步的编程、网页制作、数据库建立等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但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创新能力缺乏:(1)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业技能有待提高;(2)程序设计能力不强,实现算法的能力偏低;(3)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综合能力较低,与社会需求差距大;(4)综合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
1.2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应用型人才包括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应用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以操作技能和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除具备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技术创新、技术二次开发、综合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计算思维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等四种能力。
2 教师科研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几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横向项目10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各类教学成果20多项,300多篇,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科研与教学团队,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2.1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科研是高校教学活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以科研促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提高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科研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科研成果的介绍和讲解,感悟到学海无涯,创新无限。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才能不断创新、进步。为此,我们发挥教授、博士的科研优势。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解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入研究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深度。通过成果的应用,拓展教学的广度。例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没有给出图像算法设计的内容,平时学生对图像处理接触也较少。教师结合讲解哈夫曼编码的数据压缩功能,介绍各种数据压缩算法和系统,并将“分形压缩算法”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到,除了欧氏几何学之外,还有一门分形几何学。分形几何学有很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学科中可以应用来解决图像压缩问题,且压缩率比较高。但是,目前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创新的欲望。
2.2科研成果融入实验内容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科研,实行“教、学、研”相结合,鼓励教师把科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中。
教师结合相应的专业课程,从教师的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中选择适合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项目,按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将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实验中。把教师课题中模块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设计与分析、代码实现等分解成实验项目,总结出实验目的、系统功能、指标要求、实验设备、算法步骤或流程、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与分析、实验结果、代码清单等实验流程和要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创新实验项目;并将教师与实验有关的教改成果,例如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方法与手段等应用到相关课程的实验。创建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设计训练、综合训练的“四步训练,五种能力”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开放式、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采用灵活多变、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增强科研意识,教学科研密切结合,将前沿科学和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的效果。
2.3创建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我院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创建了“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两个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的宗旨是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师研究团队进行创新与开发,同时吸收专业能力较强的硕士生、本科生协助研究与开发。达到创新与开发,并培养出一批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的目的。
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主要由年轻的教授、博士承担。负责制订创新工作方案,包括创新任务、创新目标、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前期培训、时间安排、创新成果验收、评价总结等,并组织实施。创新工作室的本科学生可以由专业教师推荐的优秀学生,也可以是有兴趣自愿报名参加。还可以是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等学生社团推荐的。具体办法:接受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报名-对报名学生进行考核-指派团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前的培训-指导教师给学生分配研究或开发任务-学生研究或开发-提交研究或开发成果-成果验收与评价。
几年来,创新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主要研究与开发项目包括:基于GEP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多核机群的Petri网并行算法研究、演化算法在物流企业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智能物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等。学生在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负责了算法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运行与验证;系统网站的架构与模块设计、功能的详细设计与编程实现、系统与网站的运行与测试、撰写文档等工作。另外,通过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学生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申报了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每年都有5~8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项目主持人,达到了创新工作室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此,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使得一批学生比较完整地参与了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亲自参与和主持了创新研究与开发设计,学会了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了解了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独立工作与合作能力、专业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广度,也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深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了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动力。
2.4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我院教师承担了多个横向开发项目,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或网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建立了一个“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综合项目开发训练。该基地的案例由科研项目主持人去除知识产权、简化处理和增加二次开发接口后,将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文档、代码等提交给实训基地。实训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案例的开发全过程及各个阶段制作成动画演示系统,供教师在实训前给学生进行培训,学生也可以自己一边演示一边实训。案例系统或网站还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供参加实训的专业学生进行二次开发、运行与测试。
“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通过案例的开发过程演示,采用开放式、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的市场调查分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等各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使用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等专业技术和专业工具,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理解及综合运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对软件系统开发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通过具体的实用案例系统或网站,学生学习各功能菜单的代码,掌握要实现某一功能模块的关键算法及代码实现。通过建立具体的数据库,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联,构建实用的数据库。通过功能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调用,使用学生掌握系统中前台与后台数据的连接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在原系统或网站基础上,自己动手添加功能模块并编写代码实现。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功能模块训练,通过项目驱动开展系统开发实训。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系统的开发,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与团队合作精神。
2.5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培养创新人才
学科競赛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競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競赛,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学习效果明显的学生骨干。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师科研促进学生的学科競赛。培养创新人才。(1)以教师科研项目依托,通过创新工作室组织参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依靠项目组的集体智慧,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开展针对性的训练;(2)以“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作为训练基地,结合参赛科目、内容,选择相应的科研项目成果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3)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凝练和提升。推动学生个人或小组参赛。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包括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计算机网络大赛、广西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学科競赛,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逐步形成了以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的实践模式:以教师科研项目组建参赛小组-创新工作室分小组集中训练-校级选拔赛-选拔出参加全国或省级比赛选手-创新工作室重点训练-指导教师带队参加比赛-召开总结会-奖励获奖选手。通过依托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到以创新促进競赛,以競赛提升创新,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