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尊老爱幼格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1、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2、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4、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18、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1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20、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 德克尔
2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2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30、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3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2、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3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34、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3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8、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39、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4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4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4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4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4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8、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5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2、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53、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54、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55、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5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5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5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5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6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61、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6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6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6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6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67、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6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9、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7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7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73、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74、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7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76、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7、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7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79、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8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81、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82、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篇2
中华民族的家风家教,从记载文字就可以追溯的。战乱纷争导致权力更迭甚至改造朝换代。当一个诸侯或皇帝权利坐稳之后,就教育子嗣许多治国理政的道理,并将其刻在宗祠或写入家谱,防止后人忘记,久而久之就变成祖训家训。于是举国上下开始效仿,上至王亲国戚,名门望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用此方式祭奠祖先,传承家风,以便光宗耀祖。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提出的礼与仁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时至今日他们的一些思想就变成许多家庭祖训家风了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代家庭也有自己的家风家教,概括起来就是五常八德,即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义信爱和平。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缘关系的民族,家庭伦理和家风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和思想家们的重视,中国伦理史上的大量祖规、祖训、家教、家范以及治家格言都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家庭伦理和家风的内容。家风家教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早并没有家风家教之说,有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不断被传颂、吸收、发扬,经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变成了不同家庭的家风家教了。
二、 家风家教的内容
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的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所以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格、风气和风尚。家教就是家庭教育,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包括言语的的教育,也包括行为举动的影响教育。家风家教里包含的东西很多如:文化、修养、气质、品格、智慧、道德等。从古代的祖训祖规和优良传统美德,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家庭美德,可以认识到和谐、文明 、健康、积极向上的家风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内容。
1.尊老爱幼
尊老和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重视的道德风尚,中国古代《礼记》写到“九十者,天子育有所闻,则就其室,以珍从等”。天子况且如此,何呼平民。尊老爱幼强调对老人的尊敬同时也强调爱幼,正确关心爱护和教育子女,反对溺爱。
2.孝敬父母
中国的思想家们认为孝敬父母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还会爱别人吗。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要孝敬父母时,不但要赡养,而且要尊敬;不但要养体,还要养心。只有有孝敬父母心,才能有爱社会爱国家的心。
3.勤俭持家
一个家庭能不能保持兴旺发达,勤俭持家是关键。而勤俭就是勤劳俭朴,勤勤恳恳,热爱劳动,不铺张浪费,不挥霍奢侈。《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中说到“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
4.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也是家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生活的基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没有诚信,则无和谐可言,诚信同样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守信的家风教育,不但对社会公德起积极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5.勤奋好学
励志勉学、诗礼传家,是每一个家风家教中的重要要求。孟母三迁,断机教子说的是古代孟轲的母亲为了其子的学习多次搬家,割断织机。而今勤奋好学也应成为每个人的信念,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思想道德文化。
篇3
B、 男女平等
C、 服务群众
D、 平等尊重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C
A、 诚实守信
B、 保护环境
C、 夫妻和睦
D、 平等尊重
3、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D
A、 爱岗敬业
B、 保护环境
C、 服务群众
D、 尊老爱幼
4、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 ) 正确答案:D
A、 保护环境的要求
B、 遵纪守法的要求
C、 爱护公物的要求
D、 助人为乐的要求
5、公共生活属于“( )社会”。 正确答案:B
A、 熟人
B、 陌生人
C、 外国人
D、 无职业者
6、维护公共程序的基本手段是( )。 正确答案:D
A、 法律
B、 道德
C、 风俗
D、 法律、道德、风俗、宗教教规、礼仪等
7、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D
A、 人与人
B、 人与社会
C、 人与自然
D、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8、下列哪项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 ) 正确答案:D
A、 警告
B、 罚款
C、 拘留
D、 逮捕
9、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 正确答案:A
A、 团结友善的要求
B、 明礼诚信的要求
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 敬业奉献的要求
10、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正确答案:D
A、 公共领域
篇4
3、爱自己心爱的人,是幸福;帮需要帮助的人,是快乐。
4、给老人多一点尊重,给孩子多一点爱护。
5、衰老是自然规律,敬老是永恒美德。
6、人人都象纯洁的水珠,社区就是明澈的清泉。
7、红花还需绿叶扶,夫妻相互要支持,世无完人莫奢求,理解体谅长厮守。
8、两心相印,共偕白首;志同道合,天长地久。
9、邻居关系相处好,居家生活无烦恼。
10、男女平等家风好,夫妻恩爱幸福长。
11、爱心是生活里明媚的阳光,文明是生活中温馨的春风。
12、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13、老人最需要的是体贴,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护。
14、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
15、点点爱心点点善,处处阳光处处暖。
16、只有相濡以沫的爱,才有天长地久的福。
17、夫妻犹如铁路双轨,共同支撑事业家庭。
18、儿女不肖,父母之羞;父母失赡,儿女之羞。
19、如对婚姻不负责任,必被良心追究责任。
20、麻将少打,书报多看;猫狗少养,花草多栽。
21、和风细雨谋家事,坦诚相待家平安。
22、教子德为先,身教胜言传。
23、居家不可不俭,创业不可不勤。
24、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分安宁。
25、平时和睦似一家,遇事互相帮一把。
26、帮困扶贫乐善好施,社会处处充满温暖。
27、没有爱心的人生是沙漠,拥有爱心的人生是华园。
28、草木森森,因为有您的一颗爱心;河流清清,因为有您的一份深情。
29、爱心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30、生我育我,父母恩深;寸草春晖,铭记于心。
31、相爱成家,忠实固家。心齐和家,平等乐家。勤俭兴家,奢惰败家。
32、家庭要幸福,国家要兴旺,全靠他和她。
33、若要子女走正道,家长身教重言教。
34、在家里敬老爱幼,在单位爱岗敬业。
35、爱心奉献汇成江河,希望工程扬起风帆。
36、创文明城市,促协调发展,须男女平等。
37、栽树让后人乘凉,遇事为他人着想。
38、用爱心召唤真情的阳光。
39、你节约一点,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40、独门独户不独居,相亲相敬常相知。
41、帮困扶贫雪中送炭,助学兴教锦上添花。
42、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43、莫愧家贫,应教儿女早立志;莫恃家富,须防骄奢出败儿。
44、勤俭持家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45、爱心是生活里最美的鲜花,文明是人生中最美的语言。
46、望子成龙,切莫拔苗助长;志趣各异,还须因势利导。
47、善在心间,爱满人间。
48、少打麻将少玩牌,多读书刊多看报。
49、孝敬父母,可望儿女孝敬我;虐待父母,怎教儿女孝敬我。
50、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茁壮成长的一半。
篇5
篇6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篇7
二、面对错误,用爱去寻求真理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可塑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这样他们便会心服口服,乐于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例如班上有位学生脾气倔强,任性霸道,常在班上欺负同学,还多次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我深知他的脾气,如果一味地批评、处罚,他会更加逆反,反而让自己下不了台。于是我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并笑容满面地说他的优点,接着说他父母的艰辛和良苦用心。不知不觉中,他感到惭愧了,最后他主动写了一份认识书交给我,并承认了错误。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只要我们对学生怀着一份深厚的爱,进行耐心而细致地工作,学生就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三、知识与爱的传授,迎接大丰收
篇8
柳氏民居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历时六百余年。是一处兼容建造工艺,雕刻艺术,历代名人书法、古训为一体的文人府宅。平面设计为“万”字形皇家图案,整体布局为“福禄双全”,原占地98亩,一进十三院,空间结构及表现形式更严格地遵循封建等级礼制、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各种活动功能关系,在平面布局中安排的井然有序。在建筑风格上,还异常巧妙地把宫廷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都反映出了柳氏后裔力求传承河东柳氏百世书香的家风和先祖柳宗元的文化思想,柳氏后人世代居住在这个清静幽雅、富有文化气氛的乐园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精美绝伦的三雕工艺
在柳氏民居,俯首便是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遍布于每一道门楣、窗棂、梁枋和裙板。木雕图案样式非常多,仅窗花图案就有40多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从图案分类上看,有人物、动物、花草、器物、故事等。石雕有上千块之多,且图案无一雷同者。
柳氏民居的木雕、石雕、砖雕承载了古老中国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寓意明暗相兼,体现着功名利禄和忠孝之道,寄托着柳氏主人的理想和感情,既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又有借古训、格言、人物对柳氏后人的激励。
稀世罕见的名人真迹
走进柳氏民居,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历史轨迹,名人书法、字画、题刻达40多处。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文征明、方元焕等均在此留下真迹;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堪称“国宝”。此外,柳氏民居还有楹联家训、匾额、墓志铭等碑碣百余通,皇赐制碑八通,壁画26块,无愧为一个艺术宝库!
规范严谨的人生礼俗
自古以来这里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是一个相对闭塞、独立的区域,千百年不变的淳朴民风,也因此得以完好地保留了下来。随处可见家训、格律、箴言、警句。从尊老爱幼到忠孝廉恕,从主仆格律到九族祖训,无所不包。柳氏族人迄今为第43代后裔,他们时至今日还传承着柳氏家庭的人生礼俗,包括授官、封增、生人、行冠、迎娶、嫁女、丧葬,以及四时祭祀、俗节献食等,并且有一整套程序。
置身于柳氏民居的怀抱中,在领略水光山色、民俗风情的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古人的博大与超脱,让心灵得以放松,灵魂得以升华。这里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百科全书,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更是一个精神的“世外桃源”!
沁水线路
篇9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
二、传统美德教育问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爱国为民
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为世人称颂。范仲淹、岳飞、林则徐等古人,至今受到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具有“爱国为民”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把“先忧后乐”思想作为青少年格言和道德准则,激励学生爱祖国、爱集体、扶贫帮困、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动力。
2.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是我国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在家庭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父母,对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呢?因此,我们要以此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3.文明礼貌
“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等近语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曾子杀彘”、“让枣推梨”等典故,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等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
4.立志成才
古人非常重视立志成才,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三、功能和效果问题
篇10
最后,我用了这样的话作结:凡是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极具高尚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他的事业,理想,生活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去发展,它实现了道德的超越,锻造了完美的人格。
二、设置场景,口语交际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在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融入日益频繁的交际生活,体验人生。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人的语言修养和对学生的品格教育,重视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班上有些男生特别喜欢爆粗口,和女生有着不正当的交往。我结合当前学校正在进行的“男生做君子,女生做淑女”的活动,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我结合他们的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君子待人谦和, 彬彬有礼,衣冠得体,谈吐高雅,注重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富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情趣高雅,人缘良好。淑女着装得体,举止文明,秀外慧中,天使笑容,善解人意,活泼开朗,温柔善良,真诚自信,情趣高雅,吃苦耐劳,富有爱心,通情达理。作为新文明、新文化、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应遵守道德规范的基本标准,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好习惯养成就要从小事做起。
三、解读名句,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对于古往今来许多脍炙人口、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篇11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跑了。许多人承受住了,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灵,懂得带着一颗责任之心成长,让人生发出璀璨的金子般的光辉。
(指导教师赵新民)
主题点评
说到责任,我认为应当把它解释成是一种勇于承担、义无返顾的态度和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志士仁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四川地震中,因保护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谭千秋老师,这是出自一种忠于本职岗位的责任感;丛飞资助一百多个贫困学生读书,比尔盖茨“裸捐”财富投身慈善事业,是出自一种关爱他人的社会道德责任;而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就体现了一种人伦道德责任感。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负责任,教师不认真教书,员工不爱岗敬业,公务员不为人民服务,经商的不讲诚信,当官的只顾中饱私囊,人人都偏离职守,置责任于脑后,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还能够生存下去吗?
本文阐述了勇于承担责任,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文章主题揭示了责任对于一个人的特殊意义。
选材点评
为了证明论点,本文先引英国王子查尔斯的话,对“责任”一词作了解释,再用喻证法、正反论证和例证法论证。如,把责任比作一个使人不得不时时呵护的孩子;外国大使在长城捡垃圾和中国人不理解的态度对比;弗兰克还债等事例,揭示出勇于承担责任给人带来的收获,彰显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思路架构成文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开头部分,从一句格言入笔,引出关于“责任”的话题。
中间部分,列举了挪威大使自己开车、自己买门票去长城捡垃圾的事,以及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因为银行被抢劫遭致破产,因主动承担了还债的责任而过了39年艰苦贫困的生活。有力地凸显了责任给人带来的人格魅力。
结尾部分,以极富哲理性的语言提出希望,愿每个人都怀揣一颗责任之心上路。
微瑕指正
文章若能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深入地展开就更好了。如说说当代国人的责任意识如何,说说自己周围的同学、朋友的责任意识如何,这样文章就更丰满了,论证就更有说服力了,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语言点评
篇12
二、学科活动
学科教学不仅承载着各种知识的传授,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科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寓德基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语文学科紧扣课本,编演《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课本剧和开展“追思孔子”、“走进名著”、“与鲁迅对话”、“我的格言”、“我眼中的孔乙己”等活动,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弘扬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历史学科则通过“走访秦始皇”、“我国古明知多少”等活动,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地理学科开展“我国‘地大物博’的背后”、“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唤起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科活动不仅是知识的延伸和应用,而且更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形成了“科科育德”、“人人有德”的喜人局面,成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三、团队活动
共青团、学生会、文学社等团队,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确立主题,开展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又一条可行之路。如校团委利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组织“火红的五月”红色歌曲歌唱赛、“庆国庆、颂祖国”文艺汇演,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系列演讲活动等,学生会则组织“绿色卫士”植树护树活动、“展示风采”特长比赛、各种棋类球类比赛等;文学社通过组织“走进名著”读书活动、“小作家”征文比赛、“采访园丁”等活动。这些团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胆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发现、认识自我价值,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专题教育活动
专题教育活动是学校组织或聘请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业人员就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生活等某一方面的普遍情况或当前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如观看“破除迷信,拒绝”专题影片,举行“预防非典,保护健康”知识竞赛,邀请乡派出所人员举办“法,就在我们身边”法制教育讲座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和假恶丑的危害,学会了明辨是非、本分做人,唤起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家校合作活动
学校固然是育人的主要场所,但是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参与和支持,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教师是无法知晓的,所以家校合作,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学生,成为必然。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家长溺爱孩子现象尤为严重,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好吃懒做,思想涣散。为此,举行“做回当家人”、“百善孝为先”等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饭、洗脚、洗衣服等,使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开展“为了孩子的明天”、“溺爱不是爱”等家校合作活动,既帮助家长澄清了思想认识,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
篇13
二、实践锻炼法
要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效果,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道德实践和切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在切身体验中仔细揣摩,领会问题的实质,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行“爱我校园”品行竞赛活动,开展勤俭节约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献爱心活动等。
三、榜样激励法
小学生模仿性强,好胜心强,在教育中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用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树立榜样要注意典型性,榜样具有可辨别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产生学习,效仿的愿望,树立榜样还需具有贴近性,特别要善于发现、表彰一些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使学生感到亲近可学,心服口服,教育效果也好,树立榜样老师还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榜样”包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价值,引导学生在分析了解“榜样”的基础上,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并见诸于行动。
四、情感陶冶法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住,而老师运用直观法、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索从而达到情感的陶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以富有情趣的语言,或讲述故事,或朗诵诗歌,或引用格言,激发学生情感。在进行革命传统和学习先进模范事迹时,详细讲述几件感人肺腑的典型事例,声情并茂,慷慨激昂,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即使教育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可感人的场面仍然会萦绕在学生的心头,继续起到鼓舞激励情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