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学结合论文

篇1

2)课程内容

信息时代下的海报设计课程既需要各种相关软件课程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同时改变原有的理论—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尝试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式,将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分解由各个小单元解决,强调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理论与技能知识,加强知识的吸收。

3)课程实施

a.综合性和多导师制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生的学科知识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方式的革新。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同时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这个过程中尝试了请毕业工作多年有一定成绩的师兄师姐回课堂讲课作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身于一样教学环境下的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优点与劣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交流中也更有针对性更有带动性。b.实验性与实用性结合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强调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本课程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一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另一方面则强调设计中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审美能力和自己独特的设计观点。摆脱商业化带来的流水线设计风格。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培养一流的设计从业者。具有实验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c.情景化与项目化课程采用理论教学配合模拟一线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打破以往一人做作业的方式,以个人设计与团队调研、策划、实施相结合的形式,以模拟投标或网上实际项目竞标项目进行。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设计的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增加了课程中的不确定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有乐趣,强调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d.课程置换在设计课堂中的应用一段时间以来,课程置换一直是不少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中研究的课题,它解决了将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校通过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其工作相应的学分的实际操作问题。在海报设计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承认学生在此期间的实际设计项目,并通过考核计入成绩。在具体操作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实际设计项目,并计入该课程成绩。设计项目的来源一般由校企合作的设计单位或网络设计交易平台(如八戒网等威客网站)提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并按工作量情况由个人或小组完成。在考核中按照委托方的采用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

二、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下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和社会效益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所以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将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作品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评价中,特别是对被采用的设计进行适当的分值奖励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践。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篇2

(二)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现状存在的原因

当前“工学结合”形式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与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是主要原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宗旨是盈利,是商业行为,而学校侧重的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不能提供给企业较高的顶岗实习费用,再加上企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的需要,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1]。2.数量不对等,相比其他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设计类的行业,非流水生产作业,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求。3.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诸多制度制约,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及教学任务的安排现阶段难以突破,师生“工学结合”的意识还有待提高。4.环艺专业毕业生首次工作周期不长,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企业在对接的时候顾虑太多,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正常运行。

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才开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词,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教学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过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太空教育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视、音频压缩技术和媒体流技术的应用,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教学,使网上虚拟实验室、虚拟大学等得以现实。未来的教育将集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知识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成集全球之大成的“知识生产系统”,人们的教育观念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是明显的,可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发展。

(一)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4]。在“工学结合”这一新时期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调整,而是要对整个专业技术平台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学年制的制约性明显增强,必须打破现有学年制,逐步推行学分制,在学制时间上,适当放宽部分专业课程的修学时间,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上有很多优势,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均已具备,联合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实行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多媒体演播式教学,即:老师演示学生听讲的“一”对“多”的方式还是占了多数,教师采用教学系统,在局部范围内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能与学生进行音频、视频文件进行互动,但远程传输功能尚未开发利用,一些课程可直接网络技术直接将企业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完成课程要求后,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或设计师,通过网络即时分析、讲解。实行异地同步教学。

(三)因材施教兼顾方向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录取方式多元化,生源多元化等特点,学生电子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过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而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却有下滑。通过对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不完全统计,30%在做设计,20%在做销售,15%在做绘图工作,其他的基本改行。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因材施教的同时采取“合纵连横”,“横”指的是相邻专业,“纵”指的是跨专业,学生在修完本专业的专业群技术平台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平台的专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将从事的岗位进行跨平台或跨专业的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5]。

(四)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性,实行分阶段进行分段考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考评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评,采用“五代考”和“一附加”:以“展”代考,以“赛”代考,以“案例被企业采用”代考,以“模拟成果案例”代考,以“职业资格证书”代考,措施的采用,旨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和拓展能力;附加考核的内容:团体的沟通协作能力、工作过程、执行力等,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则更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掌握每个知识点、每科课程,更要求将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达到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这一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目的决定行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教学的一项目的意图,然后学生通过行动来达成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确定几个行动方案,再比较、分析、判断,选择最优方案付诸行动。可以说这一行动是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分前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预测,中期的判断、分析、调整,后期的完成几个关键环节的行动达到最终目标。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内容是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需要跨学科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参加所有学习活动的计划工作,甚至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如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心理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更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注意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引导课文教学法就是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通过表面看似松散的组织形式,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工具。在讲授“财产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一章节时就可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此章节位于学习了复式记账、凭证、账簿之后,所以学生对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了大致的了解掌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一致,为什么?怎样达到一致?如果使其达到一致说明什么?针对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并努力为达到“余额一致”这一目标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从而顺其自然地编写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达到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这一货币资产的清查盘点。

篇4

经过一些教学实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应用工学模式并不能很显著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更深层学习,而取得更优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只能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也不是什么都能学到的,例如在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同样也会有学生反应对此并不能有多大帮助。在我国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存在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种中国性质的工学结合模式。像工学交替模式,考虑教学和实践的时间,进行分隔安排。让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体现。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宗旨。而订单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则是针对市场需求,一些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毕业后便可直接到一些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工学模式。也有两段式的预分配模式,学生先在公共课程、理论课程和技能方面进行学习,重视实验与实训等教育环节。再进行预分配教育,即对一些职业岗位进行专业顶岗训练,学校和企业则各派出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工学结合模式也并不就等同于这些教育模式,而是在学生学习空余的时间里,学生在一些岗位上实践的模式。在医学教育方面,这一模式虽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岗位实际中的认知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刚开始不久,在对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当然,在一些二级医院,见习生较多,每个人的工作量又很大,就会出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学生自然是无法学习到更多的,那么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体现。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在一些三级医院或者门诊实习,自然得到的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机会就会大有增加,随之,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增高。于此分析,可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缺陷做出较好地解决对策。因为,在医院或门诊,护理工作在基本操作技能上并不做分科,带教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首先让医学学生先到镇、街门诊等一些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在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去一些二级医院进行见习。当然,见习前的学生基本操作和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要进行一定的训练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进入临床护理之后不至于成为带教的麻烦。在学生进入实习前,也需安排学生的临床见习,这样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常用护理项目的临床应用的理解。当然,各种考核与评价报告也是要做的,工学结合期间,关于学生的锻炼和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注重专业,以及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和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实习期间护理科的相关评价,学校评价、互评等都是相关评价的方面,对于评价内容,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理论知识素质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皆应在评价范围内。学校和相关用人单位、学生应形成教学、见习、评价考核体系。以此保证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篇5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其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通识类、专业类和选修课程三种类型。依照学校的办学类型则可以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三种类型,办学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个专业的课程结构.例如,对研究性办学类型,通识类、专业类和选修课程三种课程类型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当,对于教学型办学来说,专业课程则是构成教学的主要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工业设计专业都属于教学研究型办学模式,该专业不仅属于机械专业,而且与艺术专业存在较大联系。为此,在工业设计专业中实施“艺工结合”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学实现“艺术型”和“科技型”的结合,不仅要考虑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应该研究用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例如,对于初学者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注意基础课程的学习,因为很多工科类学生的绘画基础较差,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绘画知识,理解结构素描,进而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了解空间、色彩以及人的感觉,不断提高工业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其次,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对工业设计来说,其教学内容包含了人文、社科、自然等多方面知识,为此,学校必须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一方面要注意艺术与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另一方面学校要注意设计方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工业设计知识。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各类课程知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斟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开放性的,以不断扩展该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其日后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最后,注重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针对当下学校教育学生质量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轨的问题,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艺工结合”教学模式:其一,学校必须改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学习工业设计专业提供较好的学习基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在国外的设计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践车间和工作室的建设,其中所包含的设计设备大都很全面,并具有开放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但是,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可以在学校内建立相应的研发机构,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不再局限在课本教材,而是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其三,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专业的实习制度。学生的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并根据实践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由此可见学校完善实习制度的必要性。一方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参与实际企业设计工作,在工作中直接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工业设计人员到学校进行课程讲授,通过企业项目带动学校教学,让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得到训练。

篇6

1.3学习情境与教学项目的制订(见表2)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可以表现为具体教学项目,在药剂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教学项目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实际需求和所学理论结合起来。例如,如何采用湿法制粒,如何采用压片法进行片剂的制备。针对上述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它涉及药剂学课程中粉碎、过筛、混合等一系列知识点,将所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模块连接在一起。

1.4确定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1.5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部分,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应采用自我参照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篇7

1)课程目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方向,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技能素养。

2)课程内容信息时代下的海报设计课程既需要各种相关软件课程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同时改变原有的理论—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尝试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式,将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分解由各个小单元解决,强调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理论与技能知识,加强知识的吸收。

3)课程实施

a.综合性和多导师制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生的学科知识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方式的革新。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同时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这个过程中尝试了请毕业工作多年有一定成绩的师兄师姐回课堂讲课作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身于一样教学环境下的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优点与劣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交流中也更有针对性更有带动性。

b.实验性与实用性结合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强调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本课程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一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另一方面则强调设计中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审美能力和自己独特的设计观点。摆脱商业化带来的流水线设计风格。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培养一流的设计从业者。具有实验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c.情景化与项目化课程采用理论教学配合模拟一线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打破以往一人做作业的方式,以个人设计与团队调研、策划、实施相结合的形式,以模拟投标或网上实际项目竞标项目进行。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设计的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增加了课程中的不确定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有乐趣,强调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d.课程置换在设计课堂中的应用一段时间以来,课程置换一直是不少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中研究的课题,它解决了将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校通过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其工作相应的学分的实际操作问题。在海报设计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承认学生在此期间的实际设计项目,并通过考核计入成绩。在具体操作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实际设计项目,并计入该课程成绩。设计项目的来源一般由校企合作的设计单位或网络设计交易平台(如八戒网等威客网站)提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并按工作量情况由个人或小组完成。在考核中按照委托方的采用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

三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下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和社会效益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所以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将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作品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评价中,特别是对被采用的设计进行适当的分值奖励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践。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篇8

工学交替式:这种模式一般是指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文化理论的学习知识,一个学期进行企业实习。这种半工半学的模式适合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像一些机械制造业等。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并进行考核。

引企入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学校内部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或生产车间,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化生产,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实现理论与知识有效结合,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

顶岗实习式:顶岗实习式是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位实习期与企业试用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这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使学生行为规范符合企业的管理规定,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校企融合式: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深化,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教研室融为一体,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大学生。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比较理想的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浅析

通过对工学结合六种模式的分析,并结合伯顿•克拉克的“协调三角形”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企业的密切配合来提高工学结合的开展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管理水平,具体如下。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逐步承担办学主体的角色,培养,选拔,储备以工学结合的技术型人才。其次,企业有义务接纳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从而实现整合优化学校资源,实现共赢。高等院校要建立全新观念与服务于学生的心态,配合企业,与企业融为一体,基于工学结合来培养大学生,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形成互惠互利的有利机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创新型全力服务于学生的观念

明确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并把“工学结合”模式作为一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把“工学结合”模式作为我们思考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并据此来转变与创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把“工学结合”的开展作为一种科学的人才观,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技能与自身的价值,从成功走向成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2.高等院校必须建立为全心全意学生服务的心态

高等教育的本质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高等院校就要建立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心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供周密必要的服务,帮助学生就业,提高职业素质。为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提供有力支持。

3.高等院校要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的要求就是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往传统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在企业中进行教学。这种创新型课程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课程与实践操作紧密相关。形成一种不以书本为主,而是以项目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达到培养能力的教育管理目的。

4.高等院校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工学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大学生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高校的师资队伍不仅需要课堂授课,还需在教学实践场所进行现场技术性指导。也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用人单位聘任兼职教师,对其进行教学管理培训,按照学校的管理条例对学生学习实践场地严格监督与指导。

篇9

2.1教学计划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案例版),使用同一课程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总学时(9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实验组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同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安排计划(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2)。

2.2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病例,供对口生分析、讨论,对口生结合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等经历进行探讨,拓展对口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分析病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泌尿系统时举例:患者,女,28岁,已婚,晨起后感觉乏力、头痛,下午出现畏寒,继而出现发热、腰部酸痛伴尿路刺激征。既往身体健康,近两周有过会皮肤感染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5℃,脉搏11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右肾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15×109/L;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许。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逆行性)。问题:(1)诊断依据是什么?(2)请分析其解剖学基础知识。让对口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知识。以案例为中心,以对口生为主体,步步深入,使对口生掌握必要的解剖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口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适当引入PBL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2.3实验教学

实验组: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除准备必要的系统解剖标本、模型外,还应提前制作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和模型(如注射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解剖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临床操作器械(如腰椎穿刺包、胸腔穿刺包、骨穿包等)。对口生先观察系统解剖标本和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再在大体标本或模型上模拟临床相关操作(如注射术、穿刺术、静脉输液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在操作中回顾、思考相关解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对口生可相互提出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问题,相互讨论,并在解剖标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对口生代表结合操作对本次解剖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对口生再观察标本、模型,最后教师总结。

3结果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口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并对对口生进行访谈、技能考核等,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取统一命题及考试的方式,对两组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口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更好。

4讨论

4.1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是由卫生职业高中、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与普招生相比,对口生入学时有比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对口高考科目有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及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临床实验操作)模式教学提供了人体形态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的理论基础,对口生不需花过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进入状态快。但由于中专(或职高)阶段实验条件有限、实习时间短、实验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实施工学结合为对口生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4.2对口生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案例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对口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对口生直接面对临床问题(案例、临床操作),从实际出发,逆向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加深了对口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口生之间的合作、师生的教学互动,增强了对口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对口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对口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篇10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经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如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软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日益丰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正逐步实现。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且很多院校都是中专升格上来的,对高职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2.1学校领导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内涵和实效

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校园物质建设,因此往往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主要集中在校园面积的拓展、建筑数量的增加、教学设备的添置、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学校一些显性的物质建设方面。他们没有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缺乏精神文化建设的明确思路,缺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出现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甚至流于形式,主要追求学生数量,忽略了学生质量,导致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因无法适应企业需要而淘汰。其次,一些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较低层次,导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很多学校更多的停留在娱乐或消遣的活动上,让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变成少数特长学生的舞台,而大多数无特长学生则被排除在外。这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2.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注重鼓励学生参与,忽视教职工的作用

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而忽略了教职工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认识存在偏差,缺少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少对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另外很多教师平时忙着兼职或科研,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德育工作者和行政人员的事,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即可,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参与意识。

2.3校园文化建设缺少高职特色和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因此,走工学结合之路是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精髓,只有与当地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却无法与当地的主要企业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导致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4学校对网络文化建设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引导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各有利弊,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新知识,了解一些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一些不良文化也参杂其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诱惑,而一些学生因心理还不很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走上歧途。目前各高职院校已越来越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但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缺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校对学生网络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管和正面的引导,导致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随意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沉迷网络、利用网络犯罪、网络道德素质下滑等现象。

3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深层次发展

为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创新理念,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3.1统一领导层认识,丰富、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在规划学校发展时,领导层要统一认识,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使之与物质文化建成一个系统,这样即使领导层更换,也不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中断。而在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更要加大对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软件的投入。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如组织的活动应尽量平民化,内容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眼球;组织的范围不应仅限于校园内,可以拓展到校门外,如社区、企业、工厂等,让学生进社区服务,进企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而在活动中使技能和人格得到进一步提升。

3.2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改变学校传统评价模式

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校园文化知识传播和创新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教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强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素质教育,还应注重教师的参与作用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端正教师态度,让其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倡导,还要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做到以身作则,多释放正能量,成为学生榜样。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和了解企业文化,构建一支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鼓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学校要逐步完善教师和学生素质考核机制。在教师年终考核时,除了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成效外,还要把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纳入考核范围,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用加分或扣分等强制方式强迫学生参与,应转变教育观念,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坚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高职特色、当地文化特色和行业特色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高职院校正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当地企业的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为当地经济服务。当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的是工学结合模式,因此首先要做好校企文化对接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等方式,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目标。在职业特色建设方面,可以重点突出“职”的特色,让学生在“职”氛围的文化活动中充分激发热情,从而使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和道德得到进一步升华。如可以引入企业文化,创建企业仿真工作室,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布置,学生进出企业仿真工作室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校园里真正体会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此外,高校要把企业文化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在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穿插企业文化内容,突出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行业知名人士的辐射作用,聘请他们到学院开展讲座,用自身经历激励学生,也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让学生去追求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的有机交融,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植根于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必然受到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充分利用当地地方文化特色,开展一些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人文教育活动。如以漳州为例,可以在学校内加大闽南文化和漳州“五种精神”的宣传,即的革命精神、谷文昌的创业精神、龙江风格的大局精神、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漳州110的服务精神等,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残疾教师阮文发敬业奉献的事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团结奉献精神。

3.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高校在网络时代要积极注重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载体,网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面作用,建立完善集学习、教育、娱乐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开辟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建立网络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网络信息监控管理体系,实时监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篇11

3、创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也是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举措。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改变过去讲授法为主的教学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倡导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问题引导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核方面,传统教学以笔试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核的内容应该关注技能的掌握,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4、加强教师在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单位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开展与外校的合作,借鉴外校名师、专家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团队。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合作、学校的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更离不开三方的合作。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拓宽合作领域;企业也要从社会发展角度认识校企合作的意义,担负起自身在人才培养中所应担负的责任。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当把以企业为中心是作为准则,寻找互利互惠点,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学校可设立合作资金,支持合作开展。学校还要主动指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如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在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中,还可以邀请企业的参与,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和选拔的机会,企业通过对学生实训课程表现的观察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从中为企业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这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应加强三方合作。

篇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度,选聘了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内专业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学照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双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聘请夏明扬高级工程师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湖北“楚天技能名师”,并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夏明扬高工重点指导产学研合作,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了楚天技能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和在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作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教师培养和考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根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及服务行业企业管理办法》,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一个企业、结交一个兼职教师朋友、深入一个专业建设、开发一门专业课程、每年做好一项研究、建好一个个人网站,达到在学生中有权威、教改中有作为、企业中有威信、行业中有影响、服务中有贡献的“六有”要求。同时,专业教师必须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专业实践能力达标、企业工作经历达标的“三证联认”的测评才称为合格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0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3.3%,教师合格率100%。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多渠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工学结合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进行实训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等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建有30余名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常年聘用20余名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三、强化实践育人,打造多元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引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入校门,在校内建立“欧宝实训室”,引进现代企业“8S”管理模式,融入企业现代文化,将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压缩机亿元生产线瘦身建成校内“欧宝实训室”,供学生实训实习。引深圳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入校门,成立“深圳博宝科技(黄冈)冲压制造事业部”,以“校中厂”的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使专业生产性实训达50%以上。与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将学校搬到企业,成立了“厂中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欧宝学院。公司生产副总担任院长,学校专业团队负责人担任副院长,成立了教务科、学生科、技术科和培训科,分别由双方骨干人员任职。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建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实习工厂”,专业每位学生在工厂进行为期两周的编程与加工的生产教学,学生与工人同生活、同刷卡考核、同生产劳动。与武汉TCL空调器有限公司合作在公司设立专门培训部,公司人事经理任培训部主任,学校派专人管理,学校派教师、企业派技术员,共同组成教师队伍为学生在厂期间上课。这些“厂中校”、实习工厂、培训部的建立,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节省了教学投入;既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又让学生带薪实习;既培育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了提高学效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篇13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电子信息产业推到了各行业的前端,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的系统化产业链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地处陕南的陕西航空技术学院因其在应用电子专业的教育资源优势,而将学生的培养定位在工学结合模式上,通过校企结合的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改革课程体系

2004年,为适应新时代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该校聘请了十几位来自电子电器企业的专业人士,对学校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进行了调整与整合。按照未来的市场就业前景,并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确定培养学生的数量,及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能力制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素质确定培养方案,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设置具体的课程安排。改革后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基础教学包括传统公共课程与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则有实验室操作、校内外实训、顶岗实训。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课时与教室、教师与工程师”的融合,为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与拓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建立实训基地

该校已经成型的校内实训基地中包括各类实训室如: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校外主要实训基地包括中航工业公司、千山电子仪器厂、国营东方电子仪器厂、中原电测仪器厂等单位。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培育出的历届毕业生受到陕西飞机工业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威集团等企业的青睐,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凭借着校内外的实训和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技术力量。不仅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了领先优势,实训也促成了众多教育科研成果的出台,自工学结合模式施行以来,该校已经编写成功《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等多本教材,使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反哺社会

随着陕西航空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的建成与使用,不仅培养出众多有学历有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也让参与实训的各类企业受益匪浅。在学校利用中般工业企业的内部资源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职工内部培训、企业文化讲座、电子专业研修班、电子技能专项训练、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等来自学校的专业服务。学校已经累计为参与实训的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达150人,完成职业资格鉴定380人,开展企业文化讲座8次,帮助企业开展专业研修班4期。

三、相关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认为工学结合不适于高等教育

部分教育界及社会人士认为工学结合应当是中等教育采用的模式,高等学府应当更多地培养研究型的学者,而不是半工半读的蓝领工人。解决措施:端正观念。无论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发源地英国还是推广地美国,工学结合模式都是从高等学府中出现,至今在国际上也仍然主要存在于高等教育过程中。高等教育不应当是脱离社会的“象牙塔”,而应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大众化的教育形式。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教育变革“设计师”ClarkKerr曾明确表示过:“从中世纪起,大学就是为了某种专业(职业)培养专门的人才的地方。”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实践活动并不会降低所谓的“身份”,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就业形势的持续紧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大学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之首,大学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大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技术训练,从而尽快掌握未来就业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二)工作影响了学习时间

难以避免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国内外均存在,属正常现象。学习需要时间,工作同样需要,将原本计划用于学习的时间划拨出一部分给工作,则用于学习的时间自然受到挤压,出现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况。解决措施:延长学制或在假期安排工作。国外大学大多实行学分制教学与弹性学制,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对学习时间的要求相对宽松,所以延长学制的办法比较可行,但国内目前暂时缺乏相对成熟的条件,因此延长学制在中国施行的困难相对较大。在假期安排工作的办法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目前在上海已经有大学进行了试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根据其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暑假的时间延长,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结束时已经积累了超过半年的工作经验,学校与学生就职的企业在学生毕业时共同颁发“实践证书”,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取得了显著优势。